支教实践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支教实践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支教实践方案

篇1

关键词:小学教育;全科型;人才培养;方案;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50-03

当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既面临着市场需求的严峻挑战,也存在深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一是随着人口出生率高峰已过,小学教师总体需求量在下降,但地区之间需求并不平衡;二是农村小学教师不再有过多的单科型后备教师需求,而是更趋向于多科型乃至全科型后浣淌Φ男枨螅蝗是未来教师教育类毕业生获得小学教师资格证必须参加国考。此举其目的之一是要促使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办学宗旨。四是教育部遴选若干高校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纳入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除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起到引领作用外,对各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一定压力。当未来这些“卓越小学准教师”在毕业生人才市场上占据一定优势的前提下,那么,未列入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各高校将怎样应对这一市场竞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基于当前西部地区农村小学师资需求的全科型职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工程。我们学校所处的地域,有一鲜明的人才需求优势:新疆基础教育领域中师资需求量很大,尤其欢迎高素质的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赴疆就业,且他们还制定了相当优惠的就业政策。这些在疆就业的学生大多在农村小学任教。他们对我校近年来培养的全科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的素质总体上满意。所以,我校借助与复旦大学联姻、与新疆签订实习带就业的实习支教协议后,我们的“借东之势,向西发展”的办学战略正在逐年深化实施。仅今年春学期,我院就派出了120名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赴疆实习支教,且其中40名是新疆吐鲁番地区临时告急而我们追加派出的。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在小学师资的人才培养中,必须打破单科型教师的培养而代之以小学全科型师资的培养将是一种大趋势。

一、我院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我校小学教育专业2002年开始本科招生。2010年被确定为甘肃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大面积市场需求调查、毕业生质量追踪、积极吸纳兄弟院校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中产生的研究成果,经过多次研讨,我们将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甘肃农村小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一专多能,会教善演(画)”的全科型教师。定位在农村小学,是因为当前基础教育一线师资队伍建设上明显存在城乡差异,农村小学很难分享到优质教师资源。这也是广大农村小学校长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极为困惑的短板。定位于全科型教师培养,是因为农村小学办学规模普遍比城市小学小。由于人事指标所限,教育管理部门不可能严格按照小学所开设学科逐一足量配备教师。另外,发挥我院自开办专科教育以来就在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人才培养中积极渗透艺术教育的传统优势,要求学生每人必须选修音乐、美术、舞蹈课程已形成的办学特色。因此,我们提出:面向农村小学,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一专多能,会教善演(画)”的全科型教师。根据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及广大小学校长反馈的意见来看,这一定位非常准确,毕业生很受欢迎。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本专业自招生尤其是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依据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以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为中心,以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为突破口,以建立促进质量持续提高的机制为动力,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开展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凝练专业特色。依据农村小学全科型教师综合培养的特点,采取“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平台”即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实施文理兼修,综合培养;“模块”即方向性必修课、选修课、艺术类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使学生全科覆盖且学有专长,以小学语文、数学及艺术类课程教学为主干,成为合格的“一专多能,会教善演(画)”的小学教师。

2.完善“2+1+1”的人才培养模式。“2”指前两年侧重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同时渗透艺术、科学基本素质教育;前一个“1”指实施专业方向教育和见习、实习(一个学期);后一个“1”指拓展和深化教育理论,进一步提升学生小学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篇2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15-0069-02

一、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特征

职业教育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施上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因而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目标和培养模式等方面,没有普通高中那种规范明确的大一统标准,它强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又不同于高等院校的全面深入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它强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这些特征也在无形之中决定着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层次定位,即根据职校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建设实用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注重轻量级、校本开发性,而不强调大规模、高端理论性。

二、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意义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可以解决目前我校教学资源还未形成体系、对课堂教学及教学科研工作还未起到应有的支撑辅助作用、网络课程及人机教学等更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还未形成规模的问题。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教学管理层面主要着眼于服务教学实践。通过运用信息技术革新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学校自主开发与积累,借助电子资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功能,有效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资源架构,为一线学科教学改革营造环境、提供支持、搭建平台,从而为教学科研、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应有的支撑,不断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在此过程中,将大大有利于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手段解决教学科研问题、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成果层次。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也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促进他们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三、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在本项目小组主要成员、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的整体构思和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经过多次研究讨论,我们形成了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架构,制订了《全面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工作方案》,使今后的每一项工作有章可循、有位可定,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计划与方案可以概括为“1个基础平台、3个专题系统、6个资源库”, 即在基础平台的信息环境下,借助电子资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功能,形成多层次的、可扩充的教学资源架构,同时此架构可以为打造一系列精品课程提供优质的主体资源。图1所示的概念图可以形象地标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1.夯实1个基础平台

基础平台即我校已成功运行了3年的鹏达电子校务系统平台,借此平台,学校已进行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模式和手段的革新,如学分数据库、网上评教、智能排课、信息共享等,逐步强化了我校教师的教学信息化观念,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管理方法。其中完整且不断更新的教学信息(包括教师、学生、课程、学分等信息)将是所有专题系统的数据源。今后也将进一步充分应用平台中的其它功能不断夯实电子校务平台的应用。

2.引入3个专题系统

3个专题系统即题库系统、教学资源系统和网络课程系统。

题库系统已于2011年引入,目的是建立各学科较完整规范的试题资源库,从而实现试卷生成和在线考核。目前系统中已建立了31门学科题库、5000多道试题,并在上学期期中考试中对两门学科成功试点使用了此系统。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优化题库质量”,多进行常态化的题库更新工作,学校将继续做好学科题库创建的检查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使更多学科的期中期末考试能够试点使用此系统,进行试卷生成或上机测试阅卷工作,使题库系统真正发挥实效,实现课程考核内容资源化和信息化。

教学资源系统即将于2013年上半年引入,其作用是对各类教学电子资源进行规范化智能化管理,能够提供教学资源的上传、审核、搜索、浏览、评价、收藏等功能,支持目录结构导入的方式。在这个“容器”的管理下,各类型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片、网页、视频、音频文件、flash文件等)和各主题的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课堂录像、课件系列、教研论文等)将被有机地整合和存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生长,成为各学科网络课程体系的主体资源。

网络课程系统将于2013年上半年引入。该系统能够按照专业课程分类展现网络课程,提供网络课程的检索与查询。学生可登录系统学习网络课程、通过向网络教师提问互动、进行网络练习与考试。教师可登录系统管理学生学习进度、解答学生学习问题、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等等。在网络课程系统的支持下,静态的教学资源将“活化”为互动的课程,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和互动,将从多个角度对课堂教学形成有益补充和有力支持,辅助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个性化学习、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等,弥补统一性教学的种种不足,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革新。

3.建立6个资源库

3个专题系统就像3个智能化的容器,实现对各类教学资源库的存储和管理。除学科题库外,资源库还包括电子教案库、课堂录像库、课件库、教研论文库、网络课程库。其中,学科题库以学科为单位;电子教案库、课堂录像库、课件库都以学科为基础自成体系,以每个知识块为一个基本单位,但三者应从知识主题上保持基本同步和呼应;网络课程库则是在前5种资源较为丰富成熟的基础上,二次加工整合形成的应用型综合资源库。

由于各类资源库庞大繁杂,建立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可能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尤其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职校教育中,专业教学常常需要应对变化的市场需求。资源库的建立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更新、不断优化。

各类资源库虽然庞大繁杂,但并不需要从零开始,多年来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发展,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积跬步”必然“成千里”,教师通过动手实践或分工协作,手中积累了大量或零散或小成体系的题库、课件、教案等电子资料,其中凝结了教师个性化的劳动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思想,具有形成体系、实现共享的价值。

四、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措施手段

学校将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措施纳入教学工作计划,举行了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启动仪式,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了工作方案的解读和整体分工动员,明确了近期工作任务和远期的工作目标。并在学校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群体中多次进行理念渗透和培训,使“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有效建立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提升教科研成果层次”的目标和理念逐渐为教师所熟知和认同。

学校力图以“全员参与、分工明确、逐步推进、重在实效”为工作思路,做到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及时总结、逐步完善。各部门人员的基本职责为:

(1)校级领导牵头指挥、整体决策。

(2)项目负责人(教务处干部)拟定学科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性计划表,邀请专家对学科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做好教师动员、过程管理和阶段检查指导工作。

(3)教研组长积极做好本组教师的任务分工和协调工作,以集备组为单位成立学科资源小组,明确各学科负责人、组内分工和计划进度。

(4)学科教师根据分工,要分步骤、有重点、常态化地做好各类教学资源文件的整理、汇编和导入工作,逐步形成较完整、规范的各类学科资源体系。

篇3

一、加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

综合上阶段开展的学校安全大检查情况,并经县公安部门技防业务人员认定,目前我县各中小学幼儿园的技防系统均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请各校务必按照与《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附后)文件要求,积极主动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系,对学校内技防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摸底,列出覆盖校园重点部位和区域的探头数量,改造、升级原有技防系统,力争达到《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同时,要结合这次技防系统改造、升级,加强安防监控室建设,实现公安机关与学校技防系统的联网工作。

二、加强校园保安室(门卫室)建设

今年各校要对学校保安室(门卫室)进行规范建设,总体要求做到室内宽敞、明亮、整洁,不堆放杂物;墙上张贴(挂)统一制作的保安员工作职责、门卫管理制度等有关安全保卫制度;视频监控平台要设置在保安室内适当位置,供保安员实时监控;保安员上岗必须着装整齐,随身佩带全副警械设备,以提高抵御外来不法侵害的能力;同时还要安装入侵报警与一键式报警系统。要进一步推进校园警务室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将原有的门卫室改装成警务室,利用醒目的标志发挥震慑作用。

三、配齐配足保安警械器材

篇4

[关键词]知识管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为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但是大量低质重复的信息资源也容易使学习者产生“网络迷航”或“信息沉没”。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积极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使得学习者可以高效利用和管理信息和知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结合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实际问题,探讨知识管理平台的构建方案,以期对提升教育信息资源由数据信息管理到高效知识管理的层次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

2教育知识管理概述

在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对知识的管理,在人类社会不同发展时期,对知识进行管理也相应存在着不同发展阶段,包括农业经济时期的文献管理、工业经济时期的技术管理、信息经济时期的信息资源管理,以及知识经济时期的知识管理。可见,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满足人的实际需求为核心,对知识内容进行管理、组织和重构的管理活动。就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而言,则是管理学领域知识管理的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衍生。国内外相关学者在分析教育知识管理的特征和内涵时,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目前普遍认为,教育知识管理是运用相关技术工具对知识进行数字化处理、加工、存储、传播和利用的过程。教育知识管理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信息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更强调从获取信息数据到构建知识的转化,更强调新知识的创新创造和生成共享。因此,信息化教育需要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可以促进信息化教育。

3目前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字化资源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实践中,当前多数学校的思路和理念依然因循守旧,延续了传统模式下对教育信息的汇集和整理,更多的学校仅仅是将众多的教学课件、案例素材、网络视频等存放在校园服务器或者门户网站上,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者更多关注“量”的堆砌,鲜有关注“质”的评估,缺乏对知识管理在信息时代的新特点新内涵的关注和把握,导致诸多静态资源难以在师生的日常教学实际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对于既有知识的管理,更多的是进行有限的汇集整合,并没有从知识生成、知识迁移、知识转化、知识共享的角度,对知识体系进行与时俱进的扩充和甄别,也缺少与教学的实际应用进行有效融合。如何建设和管理一个优质高效的教育信息资源系统,能够为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是当前面临的现实课题。

4面向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知识管理平台构建方案

4.1知识管理的实施步骤

知识管理的实施是以促进信息化教育为目的,考虑内外部环境与资源,选择支持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以及战略规划,并且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与引进各种知识管理的流程。依据安达信咨询公司的知识管理项目的实施方案,具体的实施方案可遵从如下六个步骤:(1)认知管理阶段认知是实施知识管理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统一学校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梳理知识管理对学校整体管理的意义,评估目前的知识管理现状,帮助学校认识是否需要知识管理,并确定通过知识管理进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正确方向。(2)战略规划阶段此阶段的目的是拟定知识管理战略,即知识管理的目标与范围焦点,同时拟定信息技术、组织架构及知识管理流程等方面的战略。具体而言,首先从学校教育信息化战略以及教育教学各个业务流程及岗位等进行知识管理规划;其次制订知识管理相关战略目标与实施策略,并对流程进行合理化改造;另外还需进行知识管理技术的需求分析及规划等。(3)设计阶段此阶段包括以下两个重要工作。先导计划的选定:知识管理项目常会先选择一个对于组织抗拒较小,接受程度较高;能突显效果,以产生回响且较易成功的地方开始,以提高整体信心。因此,在建设面向教育信息资源的知识管理平台时,可先面向教师的教学实际需求,如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网络课程等,进行知识管理的实施,在获得教师的普遍认可后,再继续推进到整个学校层面的信息资源,包括管理类资源、服务类资源、社会性资源等,由此实现循序渐进的建设进程。四大构面的设计:四大构面包括战略规划面、流程面、IT面以及人和组织面,对其设计即对战略阶段所规划出的目标与方向进行具体实施设计,此阶段属于操作导向的设计。例如,在信息技术方面,将针对知识库中的内容、框架、组件、模块、索引和接口的设计;组织架构中各种知识管理流程的活动设计、相关角色的设计、工作环境与接口设计等。(4)原型开发与测试阶段安达信公司主张知识管理项目的引进要以原型即proto-type的方式进行,即先从小部分引进,边做边学,边做边改,通过使用者和各知识管理相关单位不断地沟通,按照“原型开发——原型测试——原型修改——再测试”的循环工作方式,以便学习和扩大延伸知识管理的范围。(5)导入阶段知识管理项目经过原型的循环扩大到使用者认可接受后,就可以进行引进上线的阶段,此时要特别注意教育培训、技术支持、配套服务和维修改错等工作。另外要使广大师生员工了解在变革过程中,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权限,师生员工或多或少会对新的变革产生抗拒心理,而通过明确职责和权力,能提高其配合意愿,确保知识管理平台的顺利实施。(6)评估维护阶段完成知识管理与系统导入工作后,必须对平台系统作出正确评估,并将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回馈,运用到知识管理战略规划中。此外,由于环境的改变,知识管理的内容与方法也要随时更新,否则仍利用陈旧的知识就会产生负面效果。因此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必须对既有资源进行全盘清理,对一些效用较低、重复度高的信息资源要及时进行清理和归并,同时要引入最新资源形式和相关研发成果,使得教育信息资源体系始终处在一个较高层次,从而有效推动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4.2知识管理实施中的流程规划

在流程规划中,具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确认策略性业务循环;第二阶段是找出信息杠杆点;第三阶段是加入人员;第四阶段是确认信息和知识内容。由此绘制而成的知识历程图才会显示出“谁”“何时”需要“什么信息和知识”,可为建设知识管理架构提供行动指南。反映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即对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的分析,对教学模式中涉及到的课程教学的整体流程、其中的关键信息点和知识点,师生双方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实施策略,以及对全篇知识内容体系的整体认知等。

4.3知识管理实施中的技术规划

知识管理平台实施的技术规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内容标准化,即在知识历程图和知识网络图的基础上,创造通用词汇,制定知识内容类型,为收集、分类、存储和分享建立共同的标准;二是在知识内容标准化的基础上,建立技术解决方案,包括系统功能架构、技术实施方案和策略等。(1)知识内容标准化知识内容标准化就是创造编制通用词汇,为整个平台系统提供一致适用的分类机制,使得散放各处的知识内容,无论是结构化还是非结构化的或是非文字表达的知识内容,都能够遵循一套统一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内容结构开发、知识管理自动化流程设计等工作。因此,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首先要进行数字化知识分类,这些数字化知识包括网络信息、教学课件、电子文档、数字图书、以及相关教学视频、音频素材,也包括网络数据库等。对其进行有效编码和归类,使其更加清晰明了和结构化,从而更易查询、索引和呈现,于此也可促进知识的隐性与显性的转化和利用。(2)确定技术构架在规划知识管理技术方案时,可从以下七个方面确定技术架构,根据实施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一是在界面层,建立起全局统一的外观,为各种来源的信息和知识提供一致性的访问界面,建立个性化的统一的浏览方式,采用成熟的门户设计技术及培养称职的界面设计人员。二是在存取层,实现保护信息和安全控制,确定信息和知识存取的权限,评估各种存取方法和成本,慎重选择存取技术,确定安全人员和密钥设置,在存取安全和便利之间寻求平衡。三是在协作智能和过滤层,实现知识的个性化和智能化存取,优先考虑注册、搜索等传统信息访问和过滤技术,同时随着技术发展逐步引进智能技术,如人工智能和智能等。四是在应用层,促进知识交流,创造竞争优势,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确定功能应用,优先考虑导入协作工具以建立知识社区,运用导入内容管理、智能及E-learning等技术。五是在传输层,提供网络连接和传输能力,对网络课程、网络视频、远程交互等功能进行网络通信量及带宽的评估和实施。六是在中间件/集成层,实现知识管理系统的集成化运作,在集成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评估集成对象、设立集成目标和确定集成技术。七是在存储层,实现信息和知识的存储,要清查资料来源,实现来源精准化,建立与存取模式相集成的资料架构等。

5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教育资源智能化管理的需求,知识管理应运而生。知识管理将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转化为显性或隐性的知识集合,以实现知识的生成、传递、利用和共享。在教学实际应用中,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将对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乃至整个网络教学过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义而言,知识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是符合组织特色的技术体系和实现方式,由于各个组织结构和功能需求不尽相同,因此不存在完全一致的解决方案。本文所探讨的构建方案,也只是为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一个可定制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方案规划的参考模型,具体的技术实施方案,还需在学校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开发设计。

作者:王馨晨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廖开际,李志宏,刘勇.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JeremyGalbreath.KnowledgeManagementTechnologyinEdu-cation:AnOverview.EducationalTechnology[J].EducationalTechnol-ogy,2000,40(5):28-33.

[3]黎加厚.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J].电化教育研究,2001(8):23-26.

[4]朱海勇,孙国,刘晓光.知识管理平台几个关键技术的探索与实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2):14-19.

[5]高飞飞.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

[6]王月沂.面向知识管理的工程造价信息资源整合的系统集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07):67-68.

篇5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构建

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中职教育所重视的是动手实践能力,尤其是计算机这种有很强操作性的课程,更要注意采取合理方案构建有效实践课堂,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使计算机教学的目的真正实现,符合现代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技术型人才。下面就构建计算机实践教学有效课堂的几个简单方案进行探讨。

一、将学生当作教学主体

在中职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同时学生也是教学得以建构的基础,对于学生实践能力要加强培养力度,首先要做的就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第一,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将思想观念转变,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纯理论教学模式改变,使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使其敢于去进行实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是应式计算机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学习仅仅是局限在课本以及实践指导书籍,但很少动手去进行尝试,也很少去进行实践操作。这样他们只有理论知识,在实际中遇到问题仍然不知道如何操作处理。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于去动手,敢于去进行实践操作。第二,将学习目标构建起来。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来说,其最终目的并不是仅仅是要得到一张所谓的证书,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要尽可能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与理念,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进行实践、多动手。第三,使学生将学习态度放端正,将良好学习氛围建立起来。在中职学校进行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有高涨热情,主张个性张扬,追求自我。但同时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良好学习氛围以及学习风气对他们端正学习态度以及激发起学习热情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师要发挥其有效作用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构建计算机教学实践课堂,教师要能够做到以下方面:

(1)在课堂开始之前,对于每一节课教师都要进行认真准备,对学生学习目标做到十分明确。即使学生对计算机技能以及网路操作能力有一个较好掌握,同时也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将学生兴趣以及参与性的激发作为主导,对学生积极性进行培养。

(2)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在计算机课堂上引入实践操作,根据课程比例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对于实践指导教材要进行充分利用。要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实践来进行上机操作,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来进行分部分教学。另外,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理论教学,教师要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平衡好。进行实践训练是对理论知识进行提升与巩固,并且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够将知识要领领悟,理论知识为实践操作的实现提供基础。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出发点来进行教学,要将教学重点准确、高效抓住,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实际需要来进行教学,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并且要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到课堂中,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激起学生学习热情。计算机实践操作是计算机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对理论知识进行检验的必要环节。

三、构建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首先,要对多媒体以及比较形象客观的教学素材进行利用。从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方面来说,其对具体事物感知能力比对抽象事物感知能力要强很多。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实物引进课堂中不仅能够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而且也能够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效率提高。比如,在对矢量图这一概念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矢量图向学生放映,对矢量图与一般图形之间所存在差别进行对比,使学生印象得到加深,同时也使其对相关概念进行更加直观的学习。其次,对于实践操作的演示视频要进行合理应用。课本上所阐述的实验步骤比较复杂,即使有插图学生也很难进行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视频让学生对实践操作的演示进行观看,使实践操作步骤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被展示出来,从而使其对计算机实验操作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再次,将实践操作兴趣学习小组成立起来,鼓励学生通过团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对知识进行探索,从而使自身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不断巩固及完善。对于计算机实践操作来说,同一种结果可能会有不同操作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可以拓宽思维,有利于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要将计算机实践操作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其现实意义。

中职计算机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十分重要,一个较高计算机水平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现代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操作,构建计算机实践操作有效课堂,从而提高学生教学计算机水平,为其以后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笔者在此希望广大中职计算机教师对实践操作能够加强重视,并且采取有效方案措施来加强实践操作教学,促进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小乐.以实践性思维引导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

[2]张生杰.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J].职业,2011(27).

[3]张乐萍.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32).

篇6

关键字:有限元分析;制动尖叫;模态耦合;模态参数;结构形式修改

中图分类号:U4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4)06-0026-05

制动器发生振动噪声问题是属于带有摩擦环节的结构动力学问题,也是困扰汽车工程界的一个难题。其研究的难点在于,制动噪声的发生有很大的随机性,只有在一定的工况下(合适的制动压力、摩擦系数、湿度和温度等)才会产生。

从理论上讲,摩擦特性随着相对滑移速度增加,其摩擦系数有下降变化区间,就足以导致自激振动的发生。但是纯粹去改善摩擦材料去解决该问题的案例并不多,况且摩擦材料的特性随环境条件而变化。统计国内外文献综述可知,目前改变结构设计使其参数匹配来达到抑制振动噪声发生,日益被视为解决工程问题的有效途径。

管迪华[1]提出制动器摩擦闭环耦合的计算模型,利用模态综合法计算出各个子部件对系统的贡献量;Omar Dessouki等[2]对制动尖叫发生的频段进行归类,认为每个频率段尖叫噪声是由不同部件与制动盘发生模态耦合而引起;Frank Chen等[3]通过试验测试论证了制动盘的面内模态与面外模态的耦合引起高频尖叫;Saw Chun[4]、Weiming Liu[6]等利用Pad的开槽与倒角来实现降噪设计。

本文以某轿车前盘式制动器为研究对象,利用CAE仿真技术进行尖叫预估,参考以上文献,提出抑制措施。无论是从降低噪声污染、满足客户要求、提高制动器的产品开发进度,还是促进整车的销售而言,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1 盘式制动器计算模型的建立

建立一个包括制动器各部件(制动盘、制动钳、制动支架、制动片、活塞)在内的计算模型。各部件之间通过耦合弹簧进行连接,制动盘与摩擦片、制动背板与卡钳、制动背板与活塞之间设置摩擦接触,如图1所示。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制动器各部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为了验证CAE模型的有效性,对各部件分别进行自由模态分析试验。其结果见表1。

2 盘式制动器尖叫台架试验测试

按照SAE J2521规范对本文研究的某车前盘式制动器进行台架试验测试,其结果如图2所示。

台架试验测试的制动尖叫频率大概分布在5 500 Hz、7 500 Hz、8 580 Hz附近,主要集中在7 500 Hz~8 580 Hz之间。本文将利用有限元法与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来消除7 500 Hz~8 580 Hz之间的主要尖叫噪声。

3 盘式制动器有限元分析

利用有限元法计算的尖叫个数往往会多于实际测量值,业界称为“过频率”。制动噪声产生的工况极为复杂,单纯通过某个摩擦系数来进行噪声预测评估,是难以实现的。为了模拟实际工况,本文通过不同温度、不同摩擦系数来实现,其计算结果为一个统计值,反映不同尖叫频率的出现率,见图3。

对比图2台架试验测试的结果,CAE仿真分析的结果比较接近于试验测试值,可以证明CAE仿真分析的可靠性。目前,利用CAE仿真技术可以计算出所有可能发生尖叫的频率,但是在实际制动过程中有些尖叫可能不会发生,这是因为制动尖叫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如: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制动力等等)。

从理论上讲,摩擦力作为非保守力被引入系统,导致了系统刚度矩阵的不对称性,某些特征根的变化引起了系统的不稳定性,表现为尖叫噪声。图4表示8 580 Hz的尖叫噪声是由于Pad与Disc发生模态耦合而产生。同时,也证明了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系统更容易产生制动尖叫。

制动尖叫的每阶频率都与制动盘的固有频率接近。所以,为了研究8 580 Hz、7 577 Hz发生尖叫的原因,需要提取其制动盘的固有频率(见表2),分析制动盘是否发生面内和面外模态的耦合。

从表2中可以看出,7 499 Hz和8 587 Hz的两阶固有频率都存在面内模态和面外模态的复合特征,但以面外模态为主。当制动盘模态处于这种状态下,极易发生制动片的末端跳动(Pad_end Flutter)诱发Pad-Disc模态耦合,产生中高频尖叫。所以,8 580 Hz和7 577 Hz两阶尖叫频率都是Pad的弯曲模态与Disc的面外模态发生耦合而形成。

4 降噪分析

4.1 修改Pad的结构形式来实现降噪

对制动片进行模态分析,其一阶弯曲模态如下图7所示。针对制动片结构形式的修改,主要依据其一阶弯曲模态和经验。本文以制动片两端倒角(垂直切去宽度为18 mm、深度为10 mm的倒角)方案进行降噪分析,如图9。

4.2 降噪分析结果对比与结论

针对制动片两端倒角方案进行有限元复模态分析,其仿真结果如图10。

从上图10的CAE仿真分析结果可以看出,7 577 Hz和8 580 Hz两阶尖叫频率噪声得到了很好的抑制。下图12为修改后的摩擦片对应的SAE J2521制动噪声台架试验测试结果。对比可以看出,CAE仿真分析的结果与试验测试的结果较为接近,可以证明本文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对比修改前后试验测试方案,大于70 dBA的尖叫频率出现率从56.71%降到5.74%,大于80 dBA尖叫频率噪声出现率从52.38%降到2.25%,大于100 dBA尖叫频率噪声出现率从28.18%降到0。

5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可得以下结论:

(1)有限元仿真分析可以对制动尖叫进行预估评价,利用多工况(不同摩擦系数、温度等)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模态分析中的“过频率”现象。

(2)制动尖叫频率均在制动盘的某阶固有频率附近。不论是高频尖叫还是低频噪声都是制动盘与某个部件发生模态耦合的结果;这种模态的耦合不是部件之间频率的耦合,而是振型的耦合。

(3)通过对摩擦片进行两端倒角,很好地抑制了7577Hz和8580Hz两阶高频尖叫噪声,对比试验结果,证实了CAE仿真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4)对于Pad-Disc耦合类型的制动尖叫问题,通过修改摩擦片的结构形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制动噪音。

参考文献:

[1]Guan dihua and Jiang dongying.A study on Disc Brake Squeal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SAE Paper Number 980597.

[2]Omar,Dessouki. George,Drake., Brake Squeal: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SAE Paper Number 2003-01-1618.

[3]F.ChenJ.Chern and J.Swayze, Modal Coupling and Its Effect on Brake Squeal.SAE Paper Number 2002-01-0922.

[4]Saw,Chun. Lin,Choong. Chee,Guan. Disc Brake Squeal Suppression ThroughCharmfered and Sllotted Pa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Structures & Systems.

篇7

一、按摩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评价方式单一。按摩专业盲生的评价标准,和大多数中职学校评价方式一样,往往是采用一次终结性考试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仅仅满足了中间部分学生的需要,基础差的盲生慢慢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基础较好的盲生又容易产生浅尝辄止、骄傲自满的想法,不利于他们更进一步地提高。这种单一形式难以全面评价盲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2.综合内容欠缺。盲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普遍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学的多,不会用,用不上”。这是因为按摩专业课程内容丰富,但基本是学一门考一门。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点状的、线状的,盲生由于生理原因导致的学习障碍,使大部分学生缺乏整合知识的能力,立体的医学知识网在盲生的大脑里没有形成。各门课程实践教学考核内容只是从本课程学习内容中选取,不具备临床综合性内容。因此出校门后,盲生面对现代人的临床疾病往往束手无策,实践性教学效果基本只剩下学生手上的力气。 

3.考核评分随意。 由于按摩专业的特殊性,按摩手法的操作能力难以量化,实训课程操作考核老师给分主观性较强。另外按摩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较少,大部分盲生无法进入较正规的按摩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实习基本上是在盲人按摩店完成。利益的驱使下,老板不可能安排资深按摩技师给予较正规的实践教学指导。但实习结束,几乎所有的实习单位给学生的成绩都为优秀,学生最后的实习成绩校内指导教师也只能凭感觉给分。 

二、对按摩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的建议 

1.考核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按摩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评价,可设计灵活多样的方式,根据实践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可以将结果评价、课堂记录、学生座谈、统一考核、课后作业、口头问答、知识竞赛、情景模拟操作等方法进行综合,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如湖南特教中专为了提高学生的问诊能力、答辩能力以及临床辩证能力,掌握学生对各科按摩学常见病症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等知识的学习情况,在每一届三年级学生中,定期开展《内、伤、妇、儿按摩临床》辩证赛活动,活动决出“最佳辩证团队”和“最佳辩证个人”,此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在竞赛中发现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其活动形式更为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全国盲人医疗按摩师执业资格考试积累了经验。 

实践性教学评价的主体不能仅为教师,要转变教师单一评价的方式,将评价主体延伸,实行多元评价。评价盲生实践成绩的主体可以包括授课教师、实践指导老师、实践单位技师或业务领导、学生在实践小组的同学,还可以包括盲生家长,这样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定与教师确认”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可以比较客观、公正、相对民主地对盲生给予评价,也显得更为人性化。 

2.考核内容综合化,评价模式情境化。在评价内容的选择上,可向多样化和综合化方向探索,对按摩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改单科考试为综合考试。比如可以结合盲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宽泛性、实用性、易操作性,将内、伤、妇、儿四科常见疾病、保健与预防、重点人群健康作为综合性考核内容,对学生的临床综合进行评估,放在学生临床实习之后、毕业前进行考核。评估内容为临床各科常见疾病;评估地点为模拟现场或学校医务室;评估办法是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的叙述、操作和答辩评出相应分数。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并重。定性评价就是根据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如诊断思路、操作过程、手法运用等进行有针对性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充分肯定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强调的是操作过程;定量评价就是根据训练内容和训练目标,确定若干评价项目,确定评价标准和根据权重给予相应的分值,然后将学生所操作过程按评价项目与评价的标准对比,给学生评定技能训练的成绩,强调的是操作结果。 

4.职业资格证为导向,终结性评价重延展。联接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的最好纽带是职业资格证书,所以,学生毕业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对专业课实践教学质量最直接的终结性评价。我校积极推行资格证书制度,促进盲生职业操作技能的提高,增强其就业和职业终身发展的能力。 

篇8

关键词:高职 大学英语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136-02

实践教学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从而传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教学活动,实践活动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更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实践教学更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教学实践中,大学英语的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一直处于被忽视地位,更缺乏英语与学生专业的结合及运用。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实践”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尤其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手段和实操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等。现将我校外语系公共英语教研室关于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案汇报如下:

英语是我校各个专业必修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服务的一块敲门砖。随着知识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社会需要的英语人才不仅具备大量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高职公共英语的实践教学改革,要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改革为出发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考核、教师能力及教学条件等各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一、教学内容

针对我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在公共英语的教材上做了很大调整。三年制高招的学生统一选用教材是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与康乃馨出版集团,即德国最大的教育出版机构合作出版的《高职国际英语》。本套教材从高职学生在生活和未来工作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实际需要出发,紧密围绕行业对高专毕业生的外语技能的要求选材,语料真实、地道,话题适宜、有趣。教材的活动设计巧妙,练习形式丰富,尤为突出英语语言的实践应用,有利于师生操作。

五年制中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使用的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最新编写并出版的《新技能英语》(基础教程)。《新技能英语》(基础教程)是供学生在职业教育基础阶段学习时使用的公共基础课英语教材,该教材的首要特色是为用而学,学而能用。尤其在教材中听说与读写环节中,通过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语言输入,相对开放的语言活动,让学生根据提示和场景,在课堂或课后进行实践演练,完成新的交际任务及各项真实的交际活动。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及其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大学英语的总学时为64节,周课时2节,合班上课。面对课堂时间有限、上课人数较多的现实状况,我们公共英语教研室的全体教师深入专业调研,与学生交流,了解社会发展需求,在英语实践教学中不断改进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目前英语课堂常用并且反馈较好的实践教学方法有:

(1)任务教学法,即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要完成各项学习任务;(2)示范教学法,即通过听录音、对话等各种形式的语言输入作为语言语音的范例;(3)情景教学法,即老师为学生们模拟各种各样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呈现学生们感兴趣的单元主体,组织学生们在情景中不断地反复操练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除了高效抓住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实践教学,我们教研室各位老师深入思考,认真研讨,充分准备,现就利用课外时间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制订的英语实践教学的各项计划列举如下:

1.活动名称:英语演讲模仿秀

参与对象:大一、大二(三年制学前及其他各专业)

结合学生第一个学期(或大一时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和对他们在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中的考试成绩的数据分析,发现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他们英语听说能力,同时增强英语学习兴趣,拟举办一场英语演讲模仿秀,借此激励学生、锻炼自己、展示自我。同时我们将会为学生推荐一些可以获取准备材料的网站和软件,例如,TED论坛和英语趣配音。这些都是他们练习英语听和说的优质网络资源。不同于以往开展的英语演讲比赛,本次活动重点强调模仿。听和说是相互促进的,模仿地道的英语演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此项比赛也能为参加外教社杯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拔和培养后备力量。

2.活动名称:英语词汇大比拼

参与对象:一、二年级(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及各方向班)

五年制低年级的学前专业学生英语程度已具有初中毕业平均水平,但还属于外语的中等基础阶段。按照普职互通、中高职衔接的教学理念,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现有基础和发展性需求。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材料,扩大词汇量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为了巩固基础词汇、扩充高频词汇,扎实低年级学生英语基本功,计划针对一年级全体同学举行一次英语词汇比赛。

3.活动名称:英语诗歌诵读比赛

参与对象:二、三年级(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及各方向班)

五年制学前专业学生经过一至两年的中职英语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使用技能,通过话题讨论和主体阅读,学生拓宽了知识面,了解了外国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举办一场英语诗歌诵读比赛,以此更形象地引导学生认识中西文化差异,更好培养他们对跨文化交流的兴趣。

4.活动名称:英语故事/儿歌比赛

参与对象:四年级(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及各方向班)

四年级学生在校学习还有最后一个学年,他们中大多数同学将要走向顶岗实习岗位,还有部分同学参加5+2的专升本的选拔及学习。这时有部分同学的英语水平不错,已经通过了全国《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A级考试,积极准备A级考试的口语考试。为了帮助毕业班同学增加就业筹码,更是为他们毕业前提供再次展示双语技能的大好机会,特针对学前专业和音乐表演的同学,分别举行英语讲故事、英语唱儿歌的比赛。

5.活动名称:全国《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A级系列讲座

参加对象:备考A级的在校生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是在教育部高教司指导下的全国范围的英语测试。本门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进行日常和涉外交际的能力,旨在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向培养高等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方向进行改革。我校为提高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为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评价标准,自2011年开始启动全国《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A级的报名及考场组织工作。由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大学英语课程随之调整,在仅有的周课时2节、开设两学期的困难情况下,要想提高学生的过关率及优秀率,充分实现“课证融合”,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讲是极具挑战的考验。经教研室多次研讨,一致认为只能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设关于考级的系列讲座。讲座包含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说明、答题技巧、分类辅导等实用内容。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结果也是检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

6.社团活动:BLOUT英语社

参加对象:全校热爱英语的同学

为了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培养同学们对英语的兴趣爱好,提升英语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提高英语等级考试过关率,我校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学生会在公共英语教研室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下成立了第一届英语社即BlOUT英语社。该社将在工作中时刻贯穿“一起学英语,一起成长”的理念以及“Blurt Out Your English”的口号,丰富同学们的英语文化生活,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并及时协助同学们解决在学习生活中和接触社会中所遇到的英语相关问题。无论是BlOUT英语社常规开展的疯狂英语角、英语PARTY、英语游戏等活动,还是英语配音、英语辩论、英语剧等比赛,我们教研室都会安排老师进行实时指导、参与评价、反馈总结等工作,以此积累宝贵的实践教学经验。

三、学生考核与评价

根据学生学制与年级的不同,学生的考核评价体制基本分为两种类型:考核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核(60%);考核成绩=平时成绩(30%)+期中考核(30%)+期末考核(40%)。前者适用没有设置统一进行期中考核的班级,而后者则适用有期中试卷考核的班级。无论哪种考核机制,平时成绩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共英语的平时考核由课堂表现、作业质量、活动参与、考级获奖等部分组成。有时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微调,但平时评价都会围绕英语语言实践应用的表现,即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体现。

四、教师能力提升

外语系非常注重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翻译能力,增加实践经验。本年度有计划地选派专业功底好、事业心强、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访问深造,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高职比例和高学历比例。公共英语教研室已有骨干青年教师成功申请本年度的境外研修计划。同时在学校大力支持、鼓励外出培训的大好时机下,教研室老师正准备积极报名参加各项国培省培计划。

五、教学条件改善

充分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提高微课利用率,适时发挥外语系双语实训室作用。我校外语系公共英语教研室全体教师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努力研讨科学的实践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规律,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即时性和规律性问题,把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去。我们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以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为重心,拓展实践教学平台,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调“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今后努力为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探索出高效、实用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专业群 制图 识图 实训中心

1 建设背景与主要问题

1.1 建设背景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振兴的深入推进,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大势所趋。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创新的提出交通土建技术专业群这一概念,是为了整合教学资源,贴近工程实践,通过四年的建设,建成满通土建专业群人才培养需求的实习实训基地。

目前制图实训室是为了满足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CAD制图能力训练而建立的,只能满足该专业学生CAD二维制图能力训练。但是交通土建专业群包含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道路养护与管理、港口与航道工程技术、高速铁道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公路工程造价)六个专业,目前的制图实训室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建立一个满通土建专业群各专业共享的制图识图实训中心,既能够训练学生识图能力,还能够训练学生二维、三维制图能力是必要的。

1.2 主要问题

目前我制图实训室共有两间,建筑面积200m2,电脑120台左右。现在主要的实训都是针对路桥专业开设的,我们分析了制图实训室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制图室设备严重不足。交通土建专业群经过四年建设,在2018年将有2200名左右的在校生。以目前120台的电脑实训工位,远远不能满足制图实训的需要。(2)开设实训项目单一。目前实训室开设的实训项目主要是CAD二维制图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训练只能依赖普通教室上课开展,实训效果不好。三维制图实训由于硬件问题基本无法开展。(3)其他专业无法共享。由于实训条件的限制,目前实训室开设的实训项目主要针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开设,其他专业的工程制图识图训练只能依赖公共机房展开。(4)无法开展社会服务。由于设备硬件问题,实训室目前还只能开展校内实训教学,无法开展社会技术服务,没有做到产教融合。

2 建设思路与建设目标

2.1 建设思路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专业群课程体系,重构制图实训室已有条件,优化实训教学资源配置。重点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制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三维制图的基本能力。瞄准前沿技术,积极开展社会培训。

2.2 建设目标

交通土建工程制图与识图实训中心通过建设,建成与高等职业教育交通土建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实训基地。针对交通土建各专业新建校内实践训练中心,围绕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为重点、兼顾进行素质教育。同时紧跟行业新软件新技术发展方向不断优化实训项目,使实训中心成为交通类高职院校一流教学实训基地。

3 硬件建设

优化现有教学资源,改扩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制图实训室两个,新建交通土建专业群共享制图实训室一个,新建交通土建专业群共享识图实训室一个。

3.1 改扩建交通土建专业群制图实训室

根据专业工作的需要,优化现有实训条件,须优化或购置电脑120台套(2台主机+中控系统),购置AUTOCAD20XX软件,购置专业标准图集电子版,用于制图训练;购置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软件,用于学生学习简单设计及社会服务。该实训室所需建设硬件见表1。

3.2 新建交通土建专业群制图实训室

新建制图实训室,须购置高性能电脑60台套(1台主机+中控系统),购置专业标准图集图纸及电子版,用于制图能力项目训练。该实训室所需建设硬件见表2。

3.3 新建交通土建专业群共享识图实训室

识图实训室将打破原来的识图训练模式,实训室不设置固定黑白板或投影幕布,而是将四面墙壁涂刷黑板漆。上课时,老师将所讲图纸电子版通过短焦距投影机投影到四面墙壁,学生分成多组面向四面墙壁。由于没有了讲台的限制,老师可以游走于任何一面墙壁投影来讲述,近距离接触每组学生,学生也可以直接在墙上修改图纸或提出回答问题。教学效果将会非常好,学生识图能力提高效果明显。所需建设硬件见表3。

4 团队建设

(1)建设目标。通过制图与识图实训中心的建设,教学团队也要加快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与优质教学资源开发进程,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2)建设思路。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3)建设内容。实训中心在已有三名“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从教师队伍中,遴选优秀教师,依托企业锻炼、国内培训、国外访学等方式将其培养成为“双师型”骨干教师;在提升骨干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鼓励其提升学历水平,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00%;通过参加培训、下企业实践锻炼、鼓励教师加入行业协会组织等途径,使骨干教师培训面达100%,并且专业教师每年专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一个月。

5 技能竞赛

(1)建设目标。制图与识图实训中心不仅承担全院的工程制图教学,还要积极对接行业前沿,参加各种技能竞赛,争取取得好名次的同时,加强和各个院校的交流。(2)建设思路。通过实训中心的硬件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学生识图制图能力训练,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竞赛。积极了解行业动态,将行业的发展融入教学改革中去。(3)建设内容。制图与识图实训中心建设期内以及建成后,可建设包括专业群各专业学生技能抽查考试标准、配套题库、抽查考试方案、考试设备、上级文件、技能竞赛规则、技能竞赛题库、技能竞赛视频等资源,并承办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模块一道路工程制图模块抽测。满足省内同类专业组织技能抽查强化训练和全国同类专业迎接技能竞赛的需要,每年保持15%的资源更新。

6 技术服务与培训

(1)建设目标。制图与识图实训中心通过建设后,能承接各类工程项目设计工作,并为企业行业培训人才的制图与识图能力。(2)建设思路。通过实训中心的硬件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并积极衔接行业发展动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积极开展各类培训。(3)建设内容。制图与识图实训中心建成后,与院办企业湖南交院勘测设计咨询公司合作展开服务合作,利用实训中心的硬件设施和人才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可承接各类培训,与学院培训基地联合为行业企业培训技术人员200人次以上。

7 结语

交通土建专业群内各专业基础能力部分有着很多相通之处,我们把这些相同性提炼出来建设共享教学资源的方案是可行的,但是在建设中又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亟待我们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丽萍,汤文亮.基于学习型组织的软件与软件实训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43.

[2] 向环丽.建筑工程识图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职业高等教育版),2012(11):82.

篇10

为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保障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高等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是保证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借鉴国内其他高校经验,结合我校办学实际,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质量控制过程,合理选择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并协调各种保障要素,确保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是保障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一项全方位、全程性的质量管理系统工程,这一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涉及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带有鲜明的导向性。因此,教学质量监控的各项指标体系确定必须遵循规范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奖惩结合的优劳优酬性等原则,克服随意性,力求该体系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学校督导室是学校独立设置的教学监控、评估机构,是监控体系运行的职能部门。

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负有在监控体系对教学工作进行布置、检查、管理、指导等职能,同时也负有对监控、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建设的职责。教务处还要积极支持和配合督导开展教学监控与评估工作。

学工处是学校学生管理的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和学生有关的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工作,要与督导室、教务处及系等教学部门积极配合,在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本部门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各系在监控体系中主要行使下列职能:

1.根据学校下达的教学评估文件和工作布署作出本单位的评估计划,依据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开展评教、评管、评学工作;也可依据学校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制定符合本单位学科、专业等特点的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报送督导室备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依据学校制定的指标体系,负责对本单位教学工作进行自评,以及优秀教学单位的申报;

3.负责对本单位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自行完成教学质量等级的初步确定;

4.负责组织对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的评估;

5.对本单位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与建设措施,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标;

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要内容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教学目标监控、教学过程监控、教学结果监控。

(一)教学目标监控。市场对人才知识结构与技能的需求往往是动态的,因而如何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为用人单位输送合格人才,是学校的立足之本。目标监控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市场人才需求的预测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结果,来规划与调整各系的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指导各系正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并监督实施情况。

(二)教学过程监控

1、教学常规检查。各系负责日常教学检查,教务处负责对日常教学检查的监督与指导,对教学检查的结果向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汇报。并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组织好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质量全面检查。

2、听课。由督导室制定听课制度并监督执行,各系、各部门应按规定组织听课、并将听课情况交督导室备案。

3、教研室活动。教研室要按学校要求组织教研室活动,应每星期至少

转贴于

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由各系负责检查,每月检查一次,学校负责抽查。

4、学生意见反馈。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各系教学督导组采取随时和定期相结合,个别访谈与召开座谈会相结合,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和老师,并报督导室备案。督导室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

5、教学经验交流与讲课比赛。系每学期、学校每年应举办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系每年举行一次讲课比赛,并推荐参加学校讲课比赛的老师。学校每年举行一次讲课比赛,讲课比赛成绩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参考依据。

6、其他。实验、实训是教学质量监控的薄弱环节,监控系统重点关注。教务处在期中、期末教学检查中,对实验课开出率、质量,实训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通过专业技能测试,检验实验、实训效果。

五、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的保障制度

由八个方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构成。

1、教学检查制度。常规教学管理,每学期开展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教学检查,期初主要检查教学文件和教辅材料的准备情况。期中主要检查教师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期末主要检查教师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总体来说,教学检查覆盖教师教学的备课、课堂讲授、作业批改、实验实习、辅导答疑、考试、阅卷、试卷分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教学全过程。

2、教师准入制度。所有新教师进校必须符合学校教师准入条件。新进教师上课,应履行试讲报批手续,确定其是否具备任课能力。其程序是,由担任课程的系提出用人意见,报教务处。由教务处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审批。

3、听课制度。校级领导、系主任及行政部门中层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定期听课、督查教学过程,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老教师听课对新教师起到督导的作用,新教师通过听课掌握教学的基本技巧,学会如何上好一堂课。

学校设有督导室,各教学系设立系教学督导组,在学生中聘任教学信息员,形成一支健全的教学督导队伍并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

4、教师考核制度。建立教师考核制度,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督导评教及系考核组考核等方面,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做出合理的评价。

5、信息反馈制度。建立一条学生、教师、督导教学评教体系,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