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汇报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县域经济发展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县域经济发展汇报

篇1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我镇就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体制机制障碍与审批权限方面

1.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要真放权、放真权,降低企业的行政成本。权利下放要干净彻底,真正把企业的行政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投资创业积极性才能真正激发出来。同时要加强监管,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杜绝第三方中介侵蚀简政放权的成果。

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要进一步加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撑,围绕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文章,形成格局特色的小镇。

二、政策支持方面

1.减少对投资的限制,相应地采取积极的激励措施,提高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三、调动干部积极性方面

当前制约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的主要因素过多的强调考核检查和追究责任,干部承受着巨大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分心应对检查,担心被追究责任。与考核和追责相对应的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承受较大压力的年轻干部激励不够到位。

篇2

一、重服务为民营企业开绿灯

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上,该公司开通了电力“绿色通道”,实行一条龙服务,凡涉及用电问题,该公司以发展大局为重,该减的减、能免的免。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全县民营企业提供一个可靠、放心、宽松的供电“大环境”。如:初,该公司针对“五得利、邯雪、大名府”等三家面粉加工业的用电需求,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35kv专供变电站,为其提供了充分可靠的电力供应。目前,该县有规模加工企业46家,日加工能力己达1.6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36%来自面粉产业,面粉加工能力、产值、利税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幅度。

随着三大产业规模扩张和链条延深,集群发展态势明显,以来,该县在县城东侧建立了工业园区,园区内的得利城、香油城、华正塑编、邯雪面粉扩建、康源烤花生等7个总投资6.5亿元的特色产业项目陆续竣工投产。原沙堤35kv变电站不能满足工业园区的电力供应,园区领导找到电力公司领导商谈电力供应问题,该公司领导当场表态,电力跟着项目走,不但要办,还要办好办实。6月份,该公司投资400多万元在园区内建设一座35kv变电站,专供园区内多家民营企业的电力供应。目前,该园区中澳美佳食品、三胜果蔬食品有限公司、玉米果糖、大蒜深加工、蛋鸡产业化等8个总投资6.3亿元的特色产业项目己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强电网为新农村建设夯基础

公司是国家中型企业,年购电量近4亿千瓦时,担负着大名县工农业生产和79万人民生活用电任务。面对如此艰巨的工作任务和压力,该公司牢记牢记服务宗旨,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和实施城农网改造的机遇,坚持速度和质量并重、新建与改造并举,倾尽全力建设一流电网,使全县电网布局和供电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

近几年来,公司抓住机遇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4756.5万元,实施了一、二期农网、城网改造、机井通电等工程的实施,该县形成以4座110kv变电站为核心、18座35kv变电站为主网架的供电网络;县城10kv配电网实现“手拉手”供电,所辖35kv变电站双电源比例67%;18座35kv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供电能力显著提高,供电可靠率达到99.6%,电压合格率达到99%以上。,公司完成购电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6%,电量比农网改造前增加了3.4倍,基本满足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电需求。一个结构坚强、运行灵活、安全稳定的现代化区域电网已经形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劲的电力保障。

三、系群众集中财力办实事

篇3

一、征管有力,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围绕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任务,积极组织收入,强化收入运行监测分析,加强部门协调,认真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征管方式、方法,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努力做到应收尽收。2012年,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1亿元,实现11.5亿元,同比增长4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实现11560万元,同比增长33%;争取政策性资金9.8亿元,同比增长42%。财政收入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相适应的良好态势,收入结构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二、推动有力,助推重点项目建设

县财政局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集中财力助推城镇化建设全面提速。2012年,共拨付资金8500万元用于沿乌苏里江四县(市)城镇化建设,保证了“时代新城”、南湖国际会议中心、污水处理厂、廉租房及棚户区建设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为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提供了财力保障。投入11426万元支持“三农”发展,其中:拨付3474万元用于饶河万亩高效有机水稻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拨付799万元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拨付7153万元,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维护了农民利益,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按照县委、县政府强力推动财源项目建设的思路,全力支持饶河东北黑蜂对俄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财源项目建设搭建平台和载体。2012年,共拨付资金640万元,加快饶河东北黑蜂对俄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建设,饶河东北黑蜂对俄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三、保障有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按照县委、县政府强力推动民生事业改善的安排部署,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投入3757万元优先保证教育事业发展,其中:拨付467万元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正常运转;拨付1950万元化解了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圆满完成了我县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拨付751万元对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改造并购置了图书、教学仪器和多媒体设备,有利支持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拨付580万元新建了3所乡镇幼儿园,切实改善了城乡基础教育条件。投入5008万元优先保证卫生事业发展,其中:拨付县人民医院新建和中医院新建资金1952万元;拨付462万元保障乡镇卫生院运转,实施“三核一补”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拨付1540万元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保险等,进一步完善了医疗保障制度;拨付1054万元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作,并将普通门诊就医列入补助范围,有利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4958万元优先保证社保事业发展,其中:为全县城乡低保对象5100人发放低保金669万元,有效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及时发放再就业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950万元,惠及558户;拨付再就业资金1339万元,有力支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全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篇4

关键词:社会保障;经济危机;稳定

一、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从2008年后半期开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肆虐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日趋明显,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我国企业的影响。这次经济危机中,最先受到冲击的是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就是依靠这些加工企业出口或引进外资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危机爆发后,一些跨国公司投资商面临着资本融资和筹资的困难,因而减少了对我国企业的投资,同时在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缩减等多重影响下,这些出口企业纷纷缩减生产甚至破产。如广东从2008年9月开始到2010年初共有7000多家企业倒闭,造成大量人员失业。

第二,对外来务工人员和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带来冲击。在我国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比例非常高。2008年农业普查表明:农村出乡务工劳动力有1.4亿人。其中有58%在第二产业如制造业就业。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有1/3集中在东部地区就业。在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中,30岁以下并且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占到60%左右。相对来讲,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较低,因而在企业减员或裁员过程中最容易遭到冲击。

第三,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经济危机导致工资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这必将会降低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使他们承受比较大的生活压力,同时导致社会分化加剧,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必然前所未有的显现出来。

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经济危机中所凸显出来的问题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社会经济运行中起着“减震器”和“安全网”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是比较短暂的,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社会保障覆盖面积小,尤其是针对于流动人口。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几部分。从目前来看,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已经比较广泛,除了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员工外,基本将自由劳动力中的低收入者、失业者、无劳动能力者都包括了进来。但他们获得保障的前提是以有固定的户籍和居住地。以最低保障制度为例,这项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人群从1997年的200万人提高到2009年的2243万人,基本上已经涵盖了各级城镇。基本上能使低收入家庭可申请到最低生活保障金,以保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对稳定失业人员心态有很大作用。然而这一制度对于数量巨大的外来务工人员而言,是无法得到这种保障的。在无法取得工作而又得不到救助的情况下,他们除了回家务农外,就只有依赖非法手段来维系其基本的生存,甚至导致的发生,这些事件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能将广大的流动打工者们纳入救助范围内,是当下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

第二,社会保障整体待遇水平不高。对于已经纳入并享受社会保障体系的一般性职工群体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在已有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待遇,通过国家的帮助来抵御经济危机对正常生活的冲击。但在经济危机时期,高收入群体对于风险的抵御显然比一般人群更强,特别是在最关乎民生的三大领域:教育、住房和医疗方面十分明显。2009年9月国家发改委所公布的我国当前基尼系数为0.47,已经远超过国际的最高警戒线0.4,这表明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相当显著。在经济整体运行良好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矛盾尚不明显。而在经济危机中,这种社会分化会进一步加剧,潜在的矛盾就会逐渐被激化。另外,相对于工作层次较低的流动性打工者而言,职工阶层普遍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以及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他们的生活水平不能得到较好的维持,对社会的不满就会日益增加。

第三,社会保障机构执行力度不强,缺少有效监督。现存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执行层面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参与执行社会保障的地方机构都有官僚化的弊病:一方面,一些执行机构对现实情况缺乏了解,如一些私企是否执行了国家规定的社保制度,哪些低收入人员应该被纳入保障体系等;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不少地方存在着执行机构挪用甚至侵吞社保基金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这一体系的实际效果。在当前经济危机的环境下,这些情况必然对广大群体的利益构成严重侵害。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面对的困境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政府对这样大规模的转型并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只能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前进,因此在实际中也必然会遇到一系列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之路也不例外,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要想国家维护社会稳定,在一个平稳的环境中走出危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变得十分紧迫,但如何完善,所面临困境也是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立法问题。这与其他很多需要变革的制度如出一辙。21世纪全球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度法制化的世界,任何制度的实行都需要有法可依,并在法律的保障下得以运行。可这恰恰是我国社会体制转型时期的一个薄弱环节。其他暂且不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立法方面严重滞后。除了1999年所颁布的两个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外,关于社会保障比较全面的法律还迟迟未能出台,而且已颁布的两个条例其法律效力较低,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稳定性,这样很容易影响到这些法律在执法和司法过程的效力。

第二,体制上的缺陷更加制约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效率。现阶段政府部门存在着官本位思想,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让社会保障体系在实际的执行中效率低下,且由于涉及到资金和利益,地方上早已形成了很多既得利益者。所以任何来自中央的变革行为都会遇到阻力,从而大打折扣。经济危机会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利刃,这点早已在资本主义国家多次经济危机中得到了验证,相信中央也必然会对维系社会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大力完善,但在短期内能得到多少落实,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第三,社会保障体系所需要的基金也面临着困难。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在“2008养老金国际研讨会”上表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规模不断增加,已由2001年底不足100亿美元到2008年底超过700亿美元。但700亿要平分到一个庞大的人数上,这样实际每个参与社会保障的人实际拿到手的就没多少了,所以国家在资金方面的扶持必不可少。但在当前条件下,国家需要把大量的资金用在投资基础项目的建设上,通过扩大内需的方式刺激经济发展,因此能拨给社会保障体系所需的资金显然很少。这也是制约着该体系扩大涵盖层面的一个“硬伤”。

四、结束语

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我们不难看出,发展社会保障不仅增加人们对摆脱经济危机的信心更可化解社会风险。尽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面临着各种困难,实行起来也会遇到各种阻力,但无论是为当下的社会稳步发展还是长远的未来考虑,现在都必须勇敢地迈出发展的一步,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的公平正义,让广大人民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体制所带来的好处,才能将全国绝大多数群体团结在党和中央政府的领导下,走出经济危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南方周末(国庆特刊版)[N].2008-10-02.

篇5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这次全省县域经济20强评比中,我们**县名列第二。这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鼓舞,更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

我们**县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县。全县共有17个乡镇,633个行政村,52万人,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近年来,我们立足优势,发挥优势,全面实施“三三三”发展战略(抓好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新兴产业“三业”经济;启动机制创活、环境创优、党建创新“三创”动力;实现中西部经济强县、宽裕型小康县和全国一流文明县“三县”目标),全县经济迈上了快速扩张的发展轨道。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民营经济位居全省榜首。今年8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小康建设10强县。预计今年底国内生产总值将完成50.4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将完成30.15亿元,财政总收入将完成3.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完成3410元。

在多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必须切实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贯穿于“三三三”战略的全过程,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进行不懈努力。首先,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我们着力把现实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提升改造,连断补短,加速打造煤-焦-化-铁-铸-建材的产业链条,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特别是全省最大的地方单井单面年产300万吨的王坡煤矿、全省唯一的万吨铝硅钛、全市最大的福盛100万吨轧钢、全市开工最早的318高炉和全县最大的12万吨晨晖铸业等项目已经建成和即将投产,使我县县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其次,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我们充分发挥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为主调,建成了12个现代农业园区、10个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一批龙头企业。第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有县无城是影响我县当前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一条“短腿”,但辨证地看,有县无城也为我县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建城就是生产力,就是增长点。为此,我们按照“高起点规划,市场化运作”的总体思路,全面启动县城建设。目前,县城规划正式批复,通往县城的道路和桥梁已经开工,规划区内投资两个亿、容纳1万名学生的四方教育城现已招生,行政中心大楼年内即可开工。我们将力争经过五年努力,使县城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万以上,成为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一个龙头。

二、必须大力优化所有制结构,强化经济发展的动力

我县的发展是从乡镇企业起家的。多年来,乡镇企业在全县经济中占有“十分天下有其九”的地位,为繁荣县域经济、富裕农民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企业的机制优势不再明显。对此,我们从优化所有制结构入手,切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我县民间资金雄厚的优势,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源泉。近年来,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出台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促进了全县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到去年底,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到1283家,总投资百万元以上的达366家,千万元以上的有5家,裕丰公司上缴税金达500万元。民间投资已由初级的挖煤炼铁向煤铁深加工、新兴产业延伸,民营企业也实现了速度型向效益型、科技型转变、群体优势向规模优势发展的良好势头。涌现出了高岭土、烧烤炭等多家科技含量较高的民营企业。南村镇6家民营企业强强联合,共同投资1.3亿元,组建了年产12万吨的晨晖管业公司,走上了集团化、规模化的路子。金工铸业公司通过技术改造,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效益稳步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民营企业家的带动下,广大群众加快发展的意识更为自觉。总投资9000万元的亚鑫318高炉,村民参与股份达2500万元,人均超过1万元。今年全县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中有四分之三是由民营企业承担的。预计到今年底,全县民营经济将完成总产值94.6亿元,上缴税金将达到2亿元。

三、必须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空间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省、市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机遇,前年完成了农网改造任务,去年实现了三年饮水解困目标,今年筹资2亿元完成了200多个村的“村村通”。特别是为改善企业投资环境,今年扎实开展了巴公工业园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成果。在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全县加强了软环境建设。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取消审批事项110项。建立了行政审批中心,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净化了市场环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低保应保尽保,农村最低保障初步建立,今年又筹资1000万元,实施了新型合作医疗试点。通过改善发展环境,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尽管我县的县域经济多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就我们目前的总

体水平,与全国、全省先进县市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这次全省20强评选后,我们要保住第二的位置,争取更好的位置,继续当好山西的强县,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加快发展意识,努力实现由争先发展到均衡发展再到可持续发展。总起来一句话,就是全面发展,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争先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打造航空母舰,壮大经济规模,力争经过3-5年努力,全县形成1000万吨煤、100万吨焦、250万吨生铁、100万吨铸件、100万吨轧钢、360万吨水泥的产业规模,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12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

二是均衡发展。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个统筹”的要求,重点统筹有资源乡镇和无资源乡镇之间、富裕乡村和山区乡村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同步发展,共同富裕;以县城建设为龙头,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缩小差距,城乡一体,加快全县城镇化进程。

三是可持续发展。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资源型地区接续和替代产业;推广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煤铁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强化环保意识,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篇6

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社会有保障国民生活安定感和社会稳定感的“社会安全网络”。目前,我国在针对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所构建的“安全网络”中,运动员的各类保险是该网络的核心,其次还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安置等。我国现行运动员保障体系主要由两个子体系组成:社会保障体系和商业保障体系(如图1)。

图1.我国现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图

二、我国现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分析

1.运动员保险

运动员保险在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我国的运动员的保险主要有:运动员的社会保险、运动员的伤残互助保险、国家队运动员人身保险、运动员商业保险、运动员退役养老保险等。由于运动员职业的特殊性,除一般的社会保险外,与之联系最紧密的社会保险是运动员再就业保险(退役安置)和伤残保险。

2.运动员的社会福利与优抚安置

优秀运动员社会福利制度是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专门针对直接为国家体育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运动员所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提高优秀运动员的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从而促进运动员训练与比赛积极性的提高。我国一直都很重视对优秀运动员的“特殊照顾”,无论是在工资与奖金方面还是在教育与就业方面等都有涉足。这一系列较为全面的“特殊照顾”不仅激发了运动员训练比赛的积极性,而且为运动员职业素质的提高与再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考虑到部分运动员是因为国家体育事业和国家利益做贡献而遭受到损失,国家和地方政府会对这些运动员实行优待、抚恤和安置待遇,以补偿运动员所受的损失。

3.我国现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

许多学者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实问题和改革对策进行研究,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并提出了一些加强我国竞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具体方案。近年来,我国加强了运动员文化教育规章制度建设,不断创新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办学形式,使我国运动员的就学率和学历层次得到了提高。同时,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经费渠道进一步拓宽,教学设施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重视程度、经费投入、学训矛盾上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大力推进竞技体育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法制观念,建立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积极面向社会,构建我国优秀运动员多元文化教育体系,明确运动员文化教育改革的中长期目标,大力推进优秀运动队的体育院校化,加大对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是许多学者提出来的关于改善我国运动员教育环境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三、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如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整个竞技体育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竞技体育的角逐实质上是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后备人力资源的竞争。因此,运动员社会保障应注重处于金字塔训练体制的塔腰和塔底的运动员的利益。只要处于塔腰和塔底的运动员未来生存层次上的不确定性消除了,就会更加安心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去,就会有更多的后备资源投入到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中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7

县财政局

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风评议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根据县优化办的部署,扎实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风评议活动,认真查摆问题,采取措施,转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我局对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风评议活动十分重视,x月xx日就成立了以局长xxx同志为组长、党组书记xxx、纪检组长xxx为副组长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x月xx日,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参加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风评议动员大会,会上局长xxx同志作了《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良服务》的主题报告,把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风评议活动和财政局的实际相结合,从开展活动的意义、内容、要求,讲到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很细,也很具体。并提出了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一是组织纪律松散的问题。极少数的干部职工在上班时间打开电脑看股市、玩游戏的现象;二是服务态度问题。极个别的同志在来信来访接待上不热情,解答不认真;三是工作责任心问题。个别同志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工作采取拖,实在拖不过就糊;四是办事效率问题。个别股室对局里布置的工作不按要求及时完成,办事效率不高。还存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方面做得不够。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制度,加强督查的有力措施,在该局干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风评议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树立了人人都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关人的责任感,整个评议活动开展得实实在在。

二、规范行为,依法行政。按照x发[xxxx]x号文件的要求,对财政监督检查,实行严格管理,制定了相关规定,对财政监督检查统一归口监督股管理,统一材料审核、下达有关文书,法规股负责合法性审核,办公室统一编发文号。实行财政监督检查处理处罚告知制度,严格审理、审批程序,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并明文规定严禁在一年内对同一单位实施同一问题两次检查。xxxx年x月至今年x月,县财政局对xx个单位实施了财政监督检查,检查对象均为行政事业单位,查出违纪违法金额xxx万元,依法处理处罚xx个单位,收缴应当上交财政的收入和罚款xx万元。没有发生重复检查,所有检查均按照有关法律及财政法规依法进行;没有发生一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执法工作xxxx年度被评为全市财政系统先进单位。我局现保留的审批、审核、备案项目,全部经县政府审核,主动取消了xx个项目其中涉及企业的xx项,取消的项目数量属县直单位之首,取消后,且没有再执行,各企业单位反映良好。我局会管所的会计资格考试等收费事项,均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没有发现超标收费,没有发生涉及企业的乱收费。没有发现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的情况。

篇8

一、全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深入基层,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全年共撰写统计信息近150篇,被省内网采用25篇、市局内网采用100篇,撰写统计分析25篇。其中《2013年县域经济考核方案变动解析》被廖书记签批、《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解析》被常区长签批。配合区委区政府完成了2012年《东宝区情》及《东宝区志》的更新工作,每月按时对外发送《统计快报》及《统计月报》,并在《东宝公众信息网》公布,方便各届随时查询数据。及时提供区委、区政府等领导要求的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二、加强部门联动,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是及时沟通汇报,整体联动。将确保数据质量作为统计部门第一要务,根据省局5月20日数据质量核查情况通报视频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向乡镇、街道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全省统计视频会议精神认真抓好我区统计数据质量的通知》,及时组织召开乡镇、街道、经济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重申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绝不能干预企业上报数据的原则,要求用真实可信的数据做监测分析,为党委政府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二是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召开乡镇、街道月度考核会议,通报数据质量监控情况,要求各乡镇(街道)做到即报即审即改。紧紧围绕数据质量第一的意识,不断转变统计观念,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努力突破瓶颈制约,有序地推进东宝统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三是组织召开各项重点支撑指标督办会议。今年下半年,常区长组织召开几次重点支撑指标督办会议,就各个指标的增长幅度对我区GDP的影响进行测算,要求各部门重视部门数据质量,与统计部门做好数据衔接工作,提高部门数据与统计数据的匹配度,圆满完成我区GDP全年目标任务。

三、全力服务“四上”单位申报,圆满完成市定目标

2013年,东宝区统计局全力服务规上企业、限上企业培育工作,早安排早布置,采取印发申报指导手册、组织专门培训、召开专题督办会议,联合部门上门督办、专业人员集中会审、邀请市领导帮忙会审等方式加大对“四上”企业申报的服务力度。全区全年申报“四上”单位170多家,通过95家,其中工业18家,净增16家、房地产9家、建筑业6家、限上商贸法人单位56家,净增47家,个体户60家,净增43家、重点服务业9家。圆满完成了市政府给区政府下达的规上企业净增16家,限上商贸单位净增35家任务。

四、发挥统计职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每月定期召开县域经济形势研判会,要求各县域经济责任单位对照年度目标对每月经济情况和全年形势进行预测和分析,确保各项数据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并对各项考核指标逐一分析,找准差距、原因、研究制定赶补措施,算好时间帐和任务帐。同时加强对乡镇、街办统计数据上报工作的督办检查,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东宝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第一方阵的位置不动摇。

五、争取领导重视,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

认真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从组织、宣传、人员、经费等方面着手,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成立了以常务副区长常北方同志为组长,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东宝区第三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第三次经济普查的组织领导和普查事项的安排部署。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要求统计人员按培训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填报普查表,按普查制度规定报送方式上报各种普查资料。由经济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对普查培训、摸底、登记、基层表审核、数据处理、抽查验收等环节实行严格管理,确保普查质量。

篇9

第二条:本制度中所列项目均由县领导及部门领导牵头负责首问跟进。

第三条:重大项目首问跟进任务。

(一)负责项目跟踪洽谈工作。

(二)负责项目争取、签约、代办手续、投资建设、投产运营和续建项目各环节的首问跟进。

(三)协调、督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确保已争取的国债项目、引资项目顺利建设落实。

第四条:首问跟进形式:

定期不定期召开项目领导小组办公会议,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及时掌握项目建设情况,每月召开一次项目首问跟进工作汇报会,通报项目进展情况。

第五条:项目跟进工作列入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完成任务者予以表彰奖励,落实不力者按照《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追究责任。

篇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这绚丽缤纷的季节里,“科学发展观”犹如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全县上下,各行各业都积极响应,主动投身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中。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我们财政局更加是一马当先,努力跻身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前列。今天, 我很荣幸代表财政局,就我们如何开展学习、落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向各位领导作个汇报。我演讲的题目是“履行财政职能,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恰恰是财政工作的主题。社会不进步,经济不发展,财政收入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近几年来,我局紧紧抓住发展这根主线,为县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仅去年一年,用于支持工业园区,东北片区,沿江工业园和山水公园的建设资金累计1亿元。用于农业专项,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等发展资金有1.5亿元。这些财政资金的投入,有力地保障了我县工业农业的稳步发展,也为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恰恰是财政工作的落脚点。我们努力打造公共财政,阳光财政的品牌,亲民惠民,关注民生,使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洒遍学校、社区和乡村。今天,在农村延续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免了,农民还能拿到种粮补贴;中小学生的学杂费住宿费也免了,真正享受到了义务教育;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使老百姓再也不为看病犯愁了;一幢幢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公路通向了村村组组;家庭困难的居民有了最低生活保障,孤寡老人被接进了敬老院中。还有,买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摩托车等等等等,过去在农村被视为豪华几大件的家用电器,财政也实行补贴了。农户“一卡通”存折的发放是一项量大而繁杂的工作,为了把存折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我们财政人员总是天不亮就要起床,赶在农民下地干活之前,将存折送到千家万户手中。恰逢农户外出的,还要一个个电话联系,有农户对政策不了解的,就一点一点地解释。当农民端来一杯水,捧来一片甘甜的西瓜时,饥渴和疲劳顿消,他们将这细微的体贴当作最高的褒奖,我们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可以说,财政惠民的春风已经吹遍了国计民生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凸显了“以人为本”这一核心。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恰恰是财政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基本要求。连续几年来,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财政信息化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等等,就象登山的勇士,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艰难而有力地留下一步步厚重的脚印。非税收入管理平台的建立,使我县非税收入快速增长,连续几年上台阶,去年已突破3亿元。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围绕规范管理,服务阳光津贴,盘活国有资产产权的目标,共集中“两证”305本,为盘活国有资产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作了积极贡献。财政信息化管理改革,规范了财政财务行为,使我县的财务管理跨上高速通道。所有这些改革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简单的换汤不换药,而是紧紧跟随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节拍,时时紧扣着社会发展和改革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