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概念范文

时间:2024-01-12 17:3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剂学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剂学概念

篇1

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记忆力强,但对汉语的理解表达能力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如城里来的,接触汉语多,语言流利,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也强;各县来的,表达理解能力稍差,但基本能把意识表达清楚;而来自边远农牧区约50%的学生,应受环境和民族文化特点的影响,加之年龄小等因素,汉语表达理解能力差。《中医药学概论》课程的特点:总体章节较多,其中医脏腑、气血津液、经络、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各有特点,难于记忆,容易混淆,与临床各科联系密切,专业术语晦涩难懂,理论性强。药剂学生的就业特点:中等卫校的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分布在药房、制剂、药店、药厂、营销、检验、种植、采集等与中药材有关的各个行业。

2课堂教学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体,,根据民族学生的特点,对重点内容多次强调讲解,在板书中标出重点,要求学生在书上几页几行划出标记,并在每次课前回顾性提问,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如:在讲中药配伍禁忌时,重点要求民生熟背“十八反”,熟读“十九味”。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教材内容的取舍安排,课时的分配,板书书写以及授课语言的表达均要深入浅出,少而精,难易适度。

3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

实践证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

3.1实验教学提高兴趣

我校中药标本及饮片标本有500多味,学生们很喜欢到标本室辨认饮片,观看中草药标本。常听到他们说“这味药我家乡的田间、地头很多的……”“我爷爷病了,就用这味药……”每当这时我就因势利导问“你们知道这味药的功效和用法用量吗?”学生们高兴得说“老师我知道……”,下课了还有学生围着我提问交流。从他们求知的目光中,深感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

3.2野外中药标本采集培养兴趣

我校位于库尔勒市交通西路,其三面被农村包绕,植物资源很丰富,我们组织学生到田间、渠旁、路边采集中药,如枸杞子、桑叶(枝)(椹)、车前子(草)、蒲公英、丹参等制作标本,写明采集时间地点、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以作业的形式上交并记录实验成绩,筛选好的标本陈列于标本室,供同学们参观学习。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分组观看,中药图谱如《实用中药彩色图谱》《常用中药材真伪对照鉴别图谱》《新疆药用植物图谱》等,增加感性认识,培养兴趣。

3.3电化教学,增强兴趣

电化教学具有内容丰富、形象感染、能通过声形色为学生创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极大增强了学习兴趣。电教手段可弥补因地域等因素无法见到或开展的实验,还可弥补教学资源不足。我校的电教片有中药总论-炮制法、中药各论-常用中药、中医基础脏腑经络等。

4适当联系,加强记忆

4.1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许多民生对中医术语陌生、难理解,所以要用恰当的比喻,或用现代医学语言加以说明,如“痈疽疔疮”,泛指体表化脓性感染;小者为疖,大者为痈,形小根深如“钉”状为疔,红肿热痛难溃者为疽,肺痈指肺炎,乳痈指乳腺炎等与现代医学的联系,加强记忆。

4.2与方剂、中成药联系

因为方剂是中药的切实应用,如讲当归、白勺等,都可以提到四物汤,四君子汤,并诵以简要方歌“芎归芍地四物汤”这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药物主要功效理解,便于记忆应用。

4.3趣味歌诀联系,加强记忆

在中药妊娠禁忌中,用歌诀的形式背诵孕妇慎用和禁用药,如孕妇禁用药歌诀“大爸牵牛上山能涉水”“虻虫披雄黄讹斑蝥”,意为:大爸牵着耕牛涉水到山上去,半路看见虻虫身披雄黄讹诈斑蝥,即大戟、巴豆、牵牛子、商陆、三棱、麝香、水蛭、虻虫、砒石、雄黄、莪术、斑蝥。

篇2

方剂是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按照一定的规矩(组方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明确其用量,使之层次分明,切中病情的药物配伍组合。从概念上看,自《内经》提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以来,“君臣佐使”已经被公认为指导组方的基本原则。但是,近年来其作为组方原则受到了质疑,如第7版《方剂学》把“君臣佐使”作为组方结构而非原则,代之以“依法选药,主从有序,辅反成制,方证相合”[1]。但也有人对此观点提出质疑[2]。这种争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关于“君臣佐使”在阐释方理、指导临床遣药组方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现拟对“君臣佐使”理论的局限性进行探讨,进而论述方剂学“药群”概念的引入及其意义。

1 “君臣佐使”理论的局限性

就方理而言,方剂学界对某些方剂君臣佐使的划分还存在很多争论,如芍药汤是否以芍药、炙甘草汤是否以甘草为君药之争的问题,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再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有的教材认为麻黄和石膏共为君药[3],有的则认为麻黄为君药、石膏为臣药[1]。而从临床实践看,“君臣佐使”的理念难以具体实施,操作性差。临床医生在处方时,更多的是侧重药群的使用,如见到温热邪毒而致发热、咽喉肿痛、头痛、舌红、脉数的热毒证,选用清热解毒的药群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再加上清利咽喉头目的药群如桔梗、甘草、牛蒡子等,而很少、也难以对每个患者的处方都进行君臣佐使的划分。

因此,笔者认为,把“君臣佐使”作为组方原则和组方结构都有其合理性的依据。但如果方剂学组方结构中引进“药群”的概念,对于阐释复杂方剂(大方)、临证使用和组成复杂方剂似乎更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2 “药群”概念及其与方剂学“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的关系

2.1 关于方剂“药群”概念

方剂的“药群”是指体现一定治法、针对某病或某证的药物集合。引进这一概念后,某些具体的方剂就可以看作是“药群”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这种药群从组成上看可能是一些药物的组合或者基础方剂,功效上可能是功效相近或相反的药物集合,主治上可以划分为“证药群”或“病药群”。如八珍汤,按照组成可分为四君子汤药群和四物汤药群,按照功效可分为补气药群和补血药群,按照主治可分为气虚证药群和血虚证药群。

2.2 “药群”与“君臣佐使”的关系

“药群”概念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君臣佐使组方原则完全没有意义,二者不可以互相代替,君臣佐使仍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2.2.1 药群中存在君臣佐使 “药群”概念提出后,方剂可以看作是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针对具体病证、由不同药群构成的有机整体。诚然,我们也可以把方剂看作一个系统,是在组方原则指导下组成的有机整体,由若干个小的系统(药物)构成。一首方剂的功效不等于各个单个药物功效的简单相加,而是各具特色药物组成的功能有机体[4]。也可以这样理解,在方剂这个有机整体中存在着不同的系统(药群或基础方剂),因此,药群中也就存在着君臣佐使药物。如清瘟败毒饮这个方剂中就存在清气分热药群(白虎汤)、清血分热药群(犀角地黄汤)和清热解毒药群(黄连解毒汤)3个基本药群(基础方剂),而每个方剂中都有其各自的君臣佐使药物。

2.2.2 方剂中存在着君药群、臣药群、佐药群 就具体病证而言,很少有单一病证者,多数情况下存在着兼病或兼证;与之相对应,针对具体病证的方剂就存在着针对主要病证的药群(君药群)和针对兼杂病证的药群(臣药群、佐药群)。如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也就是说这首方剂的主治病证存在着肝郁主证、血虚和脾弱兼杂证,重在疏肝,兼以健脾养血,其相应的药群则为疏肝解郁君药群(柴胡、白芍、当归、薄荷、甘草,实际上为四逆散加减)、养血药群(当归、白芍,实际上为四物汤加减)和健脾药群(白术、茯苓、甘草、煨生姜,实际上为四君子汤加减)的臣药群和佐药群。因此,方剂中药群存在着君、臣、佐等地位的不同。

3 “药群”概念提出的意义

3.1 有利于剖析方理方义

自从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把方剂按照君臣佐使进行剖析后,君臣佐使成为阐明方理的主要理论框架,但某些方剂君臣佐使的划分还有很多的争论。如果引进药群的概念,其争论自然迎刃而解。如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在第5版《方剂学》中芍药作为君药[5],而在邓版《方剂学》中则以黄连、黄芩作为君药[3]。如果采用药群进行方理解释,就可以划分为清热燥湿药群(黄连、黄芩、大黄)、调气药群(木香、槟榔)、行血药群(当归、肉桂),这样既可忽略君药之争,不会使整首方剂失效,而且使方剂的结构更加清晰;同时明确了以芍药为君药是重在言其病机,以黄芩、黄连为君药是重在言其病因。

3.2 有利于指导临证遣药组方

临证组方、用方是医生临床水平的重要体现,但如果一个医生每天面对50甚至100个患者,开出的处方都要考虑君臣佐使的话,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也难以实行。但是,如果医生抓住主要病证和兼杂病证,在“药群”概念的指导下,就比较容易且能迅速拟方,而不必考虑君臣佐使。如对于夏秋之交,脾胃伤冷,水湿内盛,水谷不分而出现泄泻如水、小便不利的病证,只要抓住湿困中焦脾胃和湿盛膀胱气化不利,就能确立化湿和胃和利水渗湿的治法,并自然地把平胃散药群和五苓散药群和在一起构成胃苓汤处方,而不必去费时费力地考虑君臣佐使,从而大大提高诊疗效率。

3.3 有利于拆方研究

拆方研究是目前中医方剂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按照君臣佐使进行拆方研究重在阐明不同药物在方剂中的作用和地位。由于很多方剂尤其是药味较多的方剂,其君药难以确定,而采用“药群”的概念后,就比较容易进行拆方研究。如对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大柴胡汤进行拆方研究,按照君臣佐使进行研究,就显得杂乱;而按照药群划分拆方,可以将其划分为治少阳病药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实际上为小柴胡汤加减)和治阳明病药群(大黄、枳实、芍药,实际上为大承气汤加减),这样就相对简单明了。

3.4 更好地体现依法统方

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方中有法,《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从治法角度看,方剂也可以看作不同治法的载体;反之,创立新方,就要善于把不同治法进行组合。如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把疏肝法和活血法进行有机结合创立了血府逐瘀汤(方中有四逆散药群和桃红四物汤药群的加减)、把补气法和活血法进行结合创立了补阳还五汤(方中有当归补血汤药群和桃红四物汤药群加减),这两个方剂都成为临床疗效突出的名方。

总之,“药群”概念的引入,可大大简化方理,明确方剂的结构,对于弥补君臣佐使理论之不逮,阐释方义、指导临证遣药组方、创制新方和拆方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 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55.

[2] 林 渊.对《方剂学》7版教材中方剂组方结构的质疑[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1):60-61.

[3] 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47.

篇3

数学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和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思维素质和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功利思想盛行,传统的高等数学教育往往只看重数学的计算方法和具体结论,很少关注数学推理证明和思想,没能很好地体现数学的文化和教育功能,这无疑背离了数学教育的应有目的。国内在数学文化方面的研究时间不长,且大多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本文试图探讨如何在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思想和方法,以期让更多的在校大学生能够从数学教学和学习中受益。

一、数学文化和教育概览

“数学文化”,狭义的解释,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的解释,则是除这些以外,还包含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数学文化教育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改变数学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现状、提高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这些教育目标的实现,数学文化教育在其中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数学文化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方数学哲学、数学史的研究之中。最早系统提出数学文化观的是美国学者R•怀尔德,在他的著作《数学概念的进化》和《作为文化系统的数学》中从文化生成的理论、发展理论等方面提出数学文化系统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将数学文化研究推向的当属哥廷根学派著名的数学家M•克莱因,在其传世之作《西方文化中的数学》自序中写道“:在西方文明中,数学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力量。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数学在工程设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最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宝贵的、无可比拟的人类成就,数学在使人赏心悦目和提供审美价值方面,至少可以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门类媲美。”克莱因的另一巨著《古今数学思想》被誉称是“就数学史而论,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本。”书中着重论述数学思想的古往今来,努力说明数学的意义是什么,各门数学之间以及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尤其是和力学、物理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克莱因的继承人,同属哥廷根学派的德国数学家R•柯朗与哈佛大学的著名拓扑数学家H•罗宾合著的数学名著《什么是数学》是探寻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完美之作,爱因斯坦评论说:“本书是对整个数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及方法的透彻清晰的阐述。”十九世纪后半叶和二十世纪初,西方数学文化的研究和教育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国内较早从事数学文化理论研究的是著名数学哲学家、教育家郑毓信教授,在数学•哲学•文化•教育系列丛书中的第一部著作《数学教育哲学》中就已经开始用其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奠定了数学教育的哲学基础,提升了数学教育的理论地位。另一力作《数学文化学》从数学的文化观念、数学文化史的研究和数学的文化价值这样三个方面构建起了数学文化学的初步理论框架。郑毓信教授在他的《数学文化学》中指出,西方数学并不是人类历史上唯一可能的数学形式,中国古代数学与古希腊数学很不相同,数学文化的研究也必须有中西数学文化的差异与比较性研究的内容。最近几年,关于数学文化的研究专著也越来越多,比如游安军、黄秦安、齐民友等,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给数学文化以新的解读和发展。笔者也曾对我国现阶段高校数学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现状和实施数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给出了粗浅的分析。

进入21世纪,数学文化的相关研究成果渐渐地渗透到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特别是2003年10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数学史、数学文化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着手把数学文化的研究和教学推向全国,随后国内一些大学陆续开设了相应的选修课。在本科生数学文化教育中开展较早的应该是南开大学的顾沛老师的课题组,并且得到了听课学生的广泛认可,数学文化课程已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课程组后来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南开大学的数学文化课是公选课,受师资和办学条件的限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选课要求。在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渗透文化思想还有许多工作可做。

二、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实施文化教育的措施

囿于当前大多数理工科高校的数学公共基础课课时普遍不足的现状,完全将数学文化教育的重任纳入课堂教学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数学教育规律的。所以,在数学公共基础课开课之前有必要根据各校的实际课时数,合理安排好课内和课外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期达到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渗透文化思想的目标。

(一)课内数学文化素质教育措施课堂教学是大学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如何通过数学文化观下的课堂教学来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是摆在高校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的课题。

1.增加数学科普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秀的数学科普知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特别是数学史和数学应用方面的知识,挖掘数学理论的实际应用背景,精心挑选内容健康、形式多样、贴近授课内容的科普素材(比如数学名家、数学典故、数学名题、数学方法、数学观点、数学思想等),恰到好处地插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进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引入与学生专业知识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现阶段工科院校的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很难对接,学生在学习物理、几何或经济学时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囿于课时限制被教学计划删除。因此,可采取与专业教师交流或合作的方式加深对学生所学专业的认识,根据学生专业性质,合理调整授课内容,将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遇到的需要用数学知识解答的问题,作为案例直接引入课堂教学,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联系更加紧密。#p#分页标题#e#

3.增加数学实验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学生开设数学实验课,以学生的亲身参与为主,基于某些具体的数学问题以计算机为工具,让学生通过数学软件或自编的程序进行自由的探索,从中发现、总结出可能存在的规律,然后加以论证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由于受到师资和实验中心机房的限制,数学实验课只能从部分专业试点,实验的内容和学时需要根据学生专业性质合理规划。

4.课堂教学施行问题解决型和小课题研究型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研究能力。突破纯应试教育的数学教学思维模式,变传统的“定义———定理———例题———习题”授课方式为“实际问题———数学化问题———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问题解决过程中所产生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也就是将教材中相关的若干内容加以组合、整合为一个个有明确探究目标的小专题。比如在刚开始学习高等数学时,让学生研究“高等数学在本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在学习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值最小值时,让学生探究“极值与最大值最小值在日常生活的经济问题中的应用”;在学习曲线的参数方程时,让学生探究“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应用”等,并由学生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法。

(二)课外数学文化素质教育措施大学数学教学模式客观上减少了师生之间的直接接触机会,只依靠每周一两次的课堂教学时间是很难完成大学数学教学的所有目标的,通过数学文化观下的课外辅助教学就可以很好地弥补课时不足、师生接触不多等实际问题。

1.指导学生成立数学互助小组。大学和中学很大的区别在于,师生之间的接触明显减少,中学里的高强度练习和考试也一去无踪,此时最容易出现在监管缺失和答疑不便情况下造成的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鼓励部分同学成立数学互助小组,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互助的平台,也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相互监督和鼓励的机会。教师可与小组成员协商制定细则,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活动章程,避免流于形式。

篇4

关键词:数学素养;概念教学;原因;策略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新课标)”,它在人类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更新。因而数学知识的发展总是在实践中感到原有概念或结论的不足时,对事物的本质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解决现有的困惑,提出更本质的新概念和新结论。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数学概念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合理的抽象,数学结论是依据基本概念的基本原理,数学方法是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相关概念选取得来的。因此,概念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是建立新概念、结论和方法的必由之路。如果否定原有的这些结论,学生就不可能真确领会新概念和结论,就不能把知识有机地联系成为结构。例如,绝对值不等式|x|>m(m>0)和|x|0)的解分别是x>m或x

学数学的过程就是对数学知识分析?圮综合过程。例如,在讨论绝对值x+1的意义时,随着学习的深入,引入完全平方式和二次根式后,他可以表示成■,通过分类讨论又可得到函数的解析式x+1=x+1(x≥1)-x-1(x

这样就把绝对值、完全平方式、二次根式、函数及图像等概念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互相转换,发展能力。

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提示知识本质的联系,强化知识的体系。而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合理的程度,是人智力的反映,由此可见,加强概念的教学是把学生智能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课堂中的概念教学过程实际上根据需要对人类获得基本知识过程所作的浓缩加工,它集中、突出地显示了人类获得基本知识的基本规律。

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揭示概念的本质呢?一个概念的形成是有其原型模式和历史背景的。教师在概念教学时,首先要暴露概念提出的背景,暴露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将浓缩了的知识点充分稀释。具体来说,对一个概念的教学,一般遵循以下程序:

一、背景性教学

新概念的发生:一是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需要;二是原有概念的缺陷。例如,由于在实数集中方程x2+a=0(a>0)无解,于是需要扩大数集;负数的引入,就是计算诸如2-8=?问题的需要,和为了表述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发现性教学

从观察纷繁复杂的客观现象中,抓住主要特征,抽出其本质,后经归纳、类比、联系和推理等探索、猜想可能有的结果,最后利用现有知识深入分析,进行逻辑推理,揭示出事物内在的规律概念。如弧度制的引进,角度制单位只有度、分、秒,如一个角是27°18′23″还多那么一点,但不到1″就难以表达了,更主要的是这种角度制度得到的角度不是连续变化的量,而按角的新概念,终边绕始边旋转而成的角的大小是连续变化的,这就和表示方法之间产生了根本的矛盾,如何解决它呢?就引进一种新的度量角的办法,这也为进一步阐明“角的集合与实数R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做了准备,也正在由于这一点,才为任意三角函数的概念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发展性教学

这一阶段主要是概念的引申、联系、变化。如变化:通过变式加深认识。例如,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是否是函数关系?任意给出一个周长的值为12,因为它的长、宽是不确定的(可能是2、4,也可能是3、3等等),所以对应的面积的值也不是唯一确定的,因此,长方形的面积不是周长的函数,这样一个变例,便从反面强调了函数概念中“唯一确定”这一要素。

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育的生命力。加强概念教学,还在于它适宜成为组织探索知识的途径。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就是让学生更好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数学素养,所以概念形成过程是实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统一的主要过程。总之,数学“源头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费赖登塔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使学生能切身体验、感受概念产生、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要发挥主要概念的形成,主要结论的推导和主要方法的思考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概念间的联系,形成知识链,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8.

篇5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药物分析 教学改革

在探索五年制高职教学模式之前,首先要了解五年制高职的概念和学生的特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即学生入学的资格为初中毕业,通过中考进入职业技术学院或具有举办五年制高职资格的高等职业学校,经过五年的学习获得高职毕业文凭。[1]虽在类别上为普通高校,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客观上要求其教学模式有别于普通高校,其教学模式不能照搬高校模式。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培养模式等又不同于中职教育,不能照搬中职教育模式,这就要求五年制高职学生教学模式必须兼顾高等教育与中职教育的要求,突出五年制高职的特色。

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教学重点,以专业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药物分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多为药店、药厂生产车间、医院,从事如灯检等药物分析检验工作,因此,药物分析检验所必需的各种仪器的操作,是学生应具备的重要专业技能之一。药物分析一般是从药物的性状观测、真伪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4个方面对药物质量进行控制,而前这几项内容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药物分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因此,对于药物分析专业的高职生来说,《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基础课的开设也应与专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及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再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具体的药物分析中,通过学生的反复实训练习和《药物分析》课的学习,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的基础知识综合化,从而达到掌握药物分析基本技能的目的。为此,笔者针对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的技能培养为核心,认为药物分析专业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材、教学方法和学生考核形式方面的改革,旨在探索一套适合五年制高职院校药物分析专业的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模式。

1 教材改革

药物分析是各级院校药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但长期以来都没有供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材,只能借用高专或者本科教材。这些教材在教学内容和结构编排方面都体现出很强的学术研究性,注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的药物分析知识,这些知识的理解需要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波谱解析等知识为基础,对于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则力度不够,主要靠简单的实验。近年来,随着国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原来的药物分析本科或高专教材无法适应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药物分析专业的要求。因此,编写一本适合五年制高职院校药物分析专业药物分析(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药物分析)教材是教学改革的基础。首先,应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入手,即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药物分析的学习掌握药物分析工作者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因此,在内容编排上应进行一定的调整,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化学分析等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对接。其次,应考虑到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层次,在教材中应强化实践应用性知识而不是学术研究性知识,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材中应强化实践应用性淡化学术研究性。笔者认为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该掌握的技能是能根据《药典》或者其他药品的质量标准的规定,合理、正确用运分析仪器对被测药物做出正确的质量评价。

2 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一般从药物的结构入手讲述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和采用这种分析方法的原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笔记,而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其理解有很大难度,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最后只有少数有兴趣的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勉强通过了考试(笔试),但药物分析所必备的操作技能没有掌握。久而久之学生对所学专业丧失信心。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应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多媒体教学的引入

研究表明,在学生的听课过程中,如果有一定的视觉冲击或是动手记笔记,能加强对所听内容的记忆[2]。教材中的图片都是黑白的,没有立体感,不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特别是药物分析的一些仪器,由于其价格因素,学校不可能提供充足的实训条件。多媒体手段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操作,其生动的画面和鲜艳的色彩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在让学生间接地掌握了该仪器操作的同时也解决学校教学资源的紧张。

2.2 课堂提问的变化

在传统教学中,每次新课前,教师大都要用几分钟时间回忆上次课的内容,一般都以提问方式进行,但多是面向全班学生的提问,因此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通过提问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是个别提问,课堂提问的成绩记入平时成绩。为避免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我们尽量不用那些靠念书来回答的提问方式。例如,在讲授“药物溶出度的测定”时,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完教材的相关内容,然后分析每一步操作所需的仪器和操作方法,最后看屏幕上播放的溶出仪,提问溶出仪的操作步骤。对于第一位学生的回答,教师往往不立刻做肯定与否的评价,而是再提问另一位学生,让学生自行判断,最后教师作简单的归纳总结。这样的提问方式相当于在模拟实验室中进行了“药物溶出度的测定”实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了抽象复杂的知识。

2.3 作业的改革

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作业的类型、题量都会影响到作业的效果。简单地回答一些概念、解释一些名词也可以是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但由于学生素质的差异以及人的惰性,对于这类作业的完成,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学生在不理解意思的情况下照书本抄写,更有甚者连书本都不愿翻,直接抄同学的作业。原因是这样的作业答案几乎是固定的,无法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有如下规律:听教师讲解,只有0.5%的内容3个月后还能记住;如果让学生亲身体验,有80%―90%的内容3个月后还能记住,有70%―80%的学生会运用所学的知识。[3]因此,笔者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对作业的形式、内容进行了改革,取消了直接抄书的问答、概念题型,增加观察、分析、判断的作业类型,利用课后作业的方式,不仅达到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制剂分析一章中“药物的含量测定”,内容多而杂且重复,给学生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以手中的药物为测定对象,通过查阅药典,归纳其含量测定方法,并用示意图绘出其操作步骤和每一步操作所需的分析仪器。作业的完成时间为2周。对于没有查到的学生可相互讨论并请教教师。

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抄写名词、概念,而是充分发挥了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研究、查找药典中的相关内容时,复习、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相关知识,同时提高了思维和动手能力,大大激发了其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2.4 以项目教学为模式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实训

项目化课程的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用实际工作的需要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理论指导实践去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表明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紧迫性。在项目任务实施操作的过程中,做到动作技能和实践思维技能同步训练,既知道怎样做,还知道怎样做才更好,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和技术素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有效的发展。[4]

药物分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能熟练操作药物分析仪器是药物分析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项目教学在药物分析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分析天平的使用”时,笔者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直接将课堂放到天平室,让学生边观察边学习,从天平的结构入手,让学生对照实物找出天平的一些部件,然后告诉其作用和工作原理,最后逐个讲述称量方法,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渐的学生不仅能准确称量,还能排除天平使用时常见的故障。在该项目教学结束时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更为有效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3 学生考核形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试模式为笔试。而实践性很强的药物分析技术按照这种方式考核有很多弊端,某些掌握了一定操作技能的学生由于不善用文字表述而无法取得高分,而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死背概念也能过关。这种考试方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高分低能”现象。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技能的考核,在每一个项目模块结束时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最后和理论成绩综合为最终成绩。这一考试方式的改革,也使学生更为重视平时的学习和训练、实践,从而提高了其专业技能。改革后的药物分析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笔者对五年制高职院校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尝试,学生普遍反映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大增,并且觉得学习轻松愉快。笔者将按照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地升华、完善该学科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滕勇.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4.8,(9).

篇6

关键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剂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1“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理念下的药剂学理论教学设计

按照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结合我国药剂学本科教育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遵循药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型思维、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原则,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概念下,我们在讲授“药剂学”理论课程中更加侧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例如,在讲授卫计委规划教材第十章“粉体学基础”时,不是仅停留在粒径、比表面积、空隙率等概念的抽象讲解上,而是将这些参数作为分析,检测原料药的关键理化特性进行讲解,特别是药物原料粉体学性质对于药物制剂在多介质中的溶出曲线的影响。通过分析溶出度通常可以用Noyes-Whitney公式进行表示,一般情况下,随着粒径的减小,其粒度细微均匀,参数A比表面积增大,孔隙率增加,吸附性增强,溶解性增强,亲和力变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加,改善了药物的溶出度,能使有效成分较好地分散、溶解在胃液里,且与胃黏膜的接触面积变大,更易被胃肠道吸收,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又如,在案例教学上,我们以“阿考替胺片剂”为例,结合课堂研究“自制品与原研上市品溶出行一致性评价”的相关成果,阐述合适的阿考替胺的粒径为D90≤20μm,用该粒径原料制备的阿考替胺片剂与原研上市品在四种溶出介质中溶出相似因子f2均大于50。结论是用该方法制备的阿考替胺片剂与原研上市品体外溶出行为相似。该研究案例清晰地为学生阐述“粉体学”性质这一章节的核心环节,为什么要控制原料药的粒径,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究竟有什么样的效果等学生一直比较疑惑的问题。促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强化个体实践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指导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引导学生从记忆型、模仿型向思考型、创新型转变的药剂学教学体系。

2“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理念下的药剂学自主性实验探索

借鉴“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理念,转变教学理念,针对对药剂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安排了开放性实验,也称为自主性实验课题。课题时间安排在课外,将高校科研实验室向本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随时到实验室参加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开放性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巩固复习课堂学过的专业知识,同时锻炼课堂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科学研究及产品开发等综合能力。举例来说,“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理念下的药剂学自主性实验。华法林钠为“治疗窗”狭窄的药物,治疗量(浓度)与中毒量(浓度)接近[8]。虽然华法林钠是很有效的抗凝药,但是用药过程中却有很大的导致出血的危险[9]。因此,药剂学自主性实验借鉴BCS分类系统对溶出度的要求,采用制剂手段提高国产华法林钠的溶出度水平,提高国产制剂的质量。步骤1,探索溶出度方法合理性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在学生自主实验的预试验中,采用中国药典15版中“华法林钠片”项下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测定国产片与芬兰产的进口片的溶出度情况。测得结果为进口片和国产片溶出均很快,且进口片略好于国产片,但是差异很小。说明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对华法林钠不同制剂的溶出有拉平效应,不能通过此方法检测出差距。该步骤为学生理清课题学习的盲点,判断“溶出度”方案的合理性问题,对学生理解卫计委规划教材教材第三章《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中“药物的溶出速度”有很大帮助。步骤2,体外多条溶出曲线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的应用。四种溶出介质中,国产片与芬兰产的进口片相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学生自主实验研究发现,在水中,芬兰进口片10分钟就可以基本全部溶出,而国产片要到30分钟才可以基本全部溶出。在pH1.2盐酸液中,进口片与国产片溶出均不理想,45分钟进口片溶出77%,国产片溶出49%,但是进口片在每个取样点的溶出均比国产片高20%~30%。在pH4.5的醋酸盐缓冲液中,国产片在30分钟以前的溶出也远低于进口片。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国产片在45分钟才全部溶出,进口片在30分钟就已经全部溶出。可见国产片在溶出度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可以通过提高溶出度来改进其制剂工艺。该步骤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溶出相似因子f2的计算、统计学比较等比较实用的数据分析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步骤3,药剂学自主性实验改良国产片处方的过程。经过了改变辅料,增加辅料,增加粘合剂,加大崩解剂的量,改变崩解剂,进一步改进处方几大步骤。虽然A.H.Amann的研究[10]认为先将华法林钠溶于水的工艺能改善溶出,但药剂学学生自主性实验发现采用此工艺制得的片剂,溶出度反而不如不将华法林钠溶于水的工艺制得的片剂,说明此方法有待商榷。在多组学生的多次尝试后,最终改进的处方中,选用乳糖做主要填充剂,增加水溶性,选用淀粉浆作为粘合剂,玉米淀粉作为崩解剂,并加入适量微晶纤维素以提高其可压性。在此步骤中,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查阅相关文献,独立完成工艺依据、实验方案、实验方法等整个过程,包括实验所需材料、试剂及规格、仪器及型号、详细的制备工艺流程、产品的质量检查方法及标准等,指导教师仔细审阅学生的实验方案,与学生进行讨论,指出不足之处,学生就不足之处再行设计。如此反复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目的、方法和预期结果进行全方位论证,最终拟定出较佳的研究方案。在此环节中,教师不替学生包办,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理解卫计委规划教材第十二章《固体制剂》中“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有很大帮助。

篇7

关键词:多媒体直观教学;兽医药剂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1-0091-01

收稿日期:2014-06-11

作者简介:朱光怡(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主要从事兽药新制剂与新剂型研究。

兽医药剂学是动物药学类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课程知识容量大,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应用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将课程讲深讲透。在兽医药剂学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在兽医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 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兽医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设计理论、设计原理、制剂处方、工艺技术、生产环境和设备、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合理应用等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该课程涵盖内容广,包括药物的新剂型、新辅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及其应用等,涉及知识多,包括药物分析、物理化学、机械设备、高分子材料、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有限的课时内难以传递如此大量的信息,而且教师不得不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板书文字等低效的劳动上,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杂乱,抽象而枯燥。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效率不高。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大量的教学信息预先贮存在多媒体课件内,随时调用,教师无须板书,节约的时间可用于将重点难点讲解透彻,介绍一些兽医药剂学的最新进展和动态、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以及教师本人的经验体会,从而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意识,增加了课堂的知识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1,2]。

2 模拟应用环境,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立体化、动态化

兽医药剂学中的药物新剂型、新制剂发展迅速,剂型种类繁多,兽医药剂学实验课中能接触的只是几种有限的经典的普通剂型,很多新剂型单靠语言或文字描述,学生印象不深,概念把握不准确,我们搜集或自行拍摄了大量的各种不同剂型和制剂的图片,在讲解相应内容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会被形态各异、功能多样的剂型所吸引,增加对兽医药剂学的学习兴趣。如各种形态的异型片,色彩斑斓的新型薄膜包衣片,各式新型的气雾剂,不同方法制备的软胶囊(压制法和滴制法),双层片,缓释包衣小丸滴丸剂和新型透皮制剂等,都可以通过图片来讲解。

先进的剂型和制剂的生产离不开现代化的制剂设备。制剂设备的介绍为兽医药剂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由于条件所限,除了单冲压片机等几种小型设备外,学生无从真正接触到这些制剂设备,特别是封闭的GMP车间中的设备。这些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特别是动画来讲解,可直观、生动、形象地模拟生产过程,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采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小的动画影片使压片机冲头运动起来,充分展现压片的全过程,相对于兽医药剂学教科书上用数张图片来说明压片机的运作方式,学生更易理解压片机的工作原理。高效旋转式压片机的生产过程,先通过图片和动画了解其原理,再通过在车间实拍的压片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对现代化制剂生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许多内容如物料粉碎设备、制粒设备、流化床、干燥设备、注射剂灌装生产线、胶囊灌装设备等,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讲授。

注射剂、粉针车间的环境区域分布和划分以及空气净化技术是兽医药剂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采用静态的平面示意图,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为体现层流洁净空气的特点,我们通过动画的形式,将层流洁净空气表现为一种可视的粒子流体并使其运动起来,从而将经过粗、高效过滤器后的净化空气,如何带走车间内部产生的浮游尘粒,如何获得洁净度为100级的洁净区形象地表达出来,通过从书本上静态的展示到多媒体动态的演示,把层流洁净空气的特点由抽象的文字叙述变为形象的动态影像,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层流洁净技术的认识。同时,我们还拍摄了许多符合GMP标准的注射剂车间内部的图片和视频,包括不同洁净度的区域,工作人员的着装,制剂操作的场面,使学生们认识到药物生产环境的特殊性,树立药品生产的质量意识,同时对未来可能工作的环境有所了解。

3 小结

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在兽医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已初见成效,降低了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记忆难度,教学节奏可适度加快,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多媒体直观教学法的运用为兽医药剂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篇8

    1 临床药学专业药剂学的课程特点

    (1)培养目标。一般药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面广,从产品的研发到生产、流通各个环节,因此从药剂学的教学要求上需重点强调药物制剂的研发、制备、使用等。而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在各级医疗单位,其侧重点在于药物制剂和临床的结合,而不是药物制剂和生产、销售的结合。培养目标的差异促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授课内容,避免不同专业学生所学内容“一锅端”的现象出现。

    (2)所用教材。目前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所采用的《药剂学》教材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跟同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大药学专业的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药剂学》教材主要由三个篇章组成:药物剂型概论(普通药剂学)、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物理药剂学)和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而临床药学专业的《药剂学》教材把其中物理药剂学的内容取消掉,部分地融入了其他章节里面。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相应的教材为本,合理制定授课内容和分配授课时间。

    (3)教学大纲。临床药学专业学生药剂学的理论课为64个学时,实验课为46个学时,比药学专业理论课76个学时,实验课64个学时少了约20%,学时数的缩短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师无论在理论课教学还是实验课教学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对内容和学时进行调整和分配,避免出现“头重较轻”的现象。

    2 临床药学专业药剂学的理论课教学

    2.1 教学内容重点突出

    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中我们应把授课的侧重点放在:(1)剂型。要掌握各种剂型,不仅是常见的片剂、胶囊剂、丸剂、注射剂,还有深入到片剂里面的胃漂浮片、粘附片、分散片等片剂的分类,还有一些新剂型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2)剂型的优缺点要清楚。除了要让学生会识别剂型,还要让学生了解该剂型的优缺点。同时要和学生强调相同的药物不同的剂型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疗效。如硫酸镁,口服硫酸镁口服液可以用于便秘的治疗,硫酸镁注射液可以用于人生高血压或治疗早产,而硫酸镁软膏则用于外用治疗红肿疼痛,剂型的选择和临床诊断密切相关。(3)明确剂型的使用方法。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以后要直接面对病人,进行一对一的用药指导,要让病人正确使用药物是药师的基本职责。如栓剂,要认清药物是起全身作用还是局部作用,从而指导病人使用时把栓剂塞入的深度要有区别,同时栓剂刚塞入过程中需要让病人侧躺,不宜站立。这些都是常见的药物剂型的使用方法,教师授课时要多举实例,让学生体会认知这些的重要性,并学会举一反三应用到其它的剂型上。

    2.2 改变教学方法

    我们传统的理论教学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对该课程没有了兴趣。针对这个问题,很多高校教师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例如PBL教学法、思维导图法、讨论式教学法等,但是对于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因培养方向的不同,目前还没有见过多的教学方法的报道。我们目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是实例导入法。例如滴丸剂,我们不直截了当地进入正题,而先把同学们都十分熟悉的“丹参滴丸”拿出来给大家介绍,让大家首先从图片或视频中了解滴丸剂,引出滴丸剂的概念及特点。然后把丹参滴丸的研发过程给大家做个介绍,在介绍其处方组成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介绍滴丸剂常用的辅料及药物和辅料的混合方式,接着把丹参滴丸的制备工艺做个详细的介绍,中间穿插介绍了滴丸剂的制备方法、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丹参滴丸制备后所进行的质量检查,引出滴丸剂质量检查项。这种教学方式一气呵成,围绕一个实例来进行,而教学内容又不脱离教材,学生因为对引入的实例比较熟悉、感兴趣,所以注意力较为集中,学习效果较好。

    3 临床药学专业药剂学的实验课教学

篇9

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高效率、高质量学习的教学方法,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动手和自主创新能力。

1.1启发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多个启发性问题,拓展学生思维。如讲授含毒性药物的散剂制备过程时,可以预先设计如下问题:(1)什么是含毒性药物的散剂?(2)为什么含毒性药物的散剂需制成倍散?(3)制备倍散的方法?然后以硫酸阿托品倍散为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理解。又由于《中药药剂学》具有知识点分散,但是记忆性和连续性强的特点,教师在教授新的理论知识前,引导学生对已学内容进行回顾,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使所授内容具有更好的连续性,起到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1.2讨论式教学法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设计要解决的问题。问题应该具有足够的复杂性,涵盖的教学内容应相互衔接并交叉重叠,以加深理解和记忆;问题最好与生活相关,让学生处于较现实的环境下学习,激发学习动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概念、原理和策略。如由媒体广泛报道的安徽华源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不良事件引出药物稳定性的相关问题,由“齐哈二药”亮菌甲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引出注射用非水溶剂的使用等相关问题。

1.3案例式教学法

讲解缓控释制剂时,可先让学生观察新康泰克胶囊的内容物,启发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黄、红两种颜色的微丸。随后可做一个简单的溶出实验,将这些微丸倒入适量温水中,让学生观察2种颜色微丸的不同溶出行为,直观地帮助他们理解原来它们分别为药物的速释和缓释部分。从而激发学生追求新知识的积极性,有效激起其学习兴趣,为随后介绍缓控释制剂的组成与设计作好铺垫。

2教学内容精细化——总结对比,化繁为简,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

《中药药剂学》涉及的知识较多,内容广泛,常有学生反映知识点不易记忆,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各部分繁杂的知识进行总结对比,化繁为简,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融会贯通,不再出现知识点脱节、记忆断层的现象。

介绍不同剂型时,都可归纳划分成剂型概况、常用辅料、成型方法与设备、质量检查这四部分进行讲授。根据成型要求和给药途径不同,所需的辅料种类与要求也各不相同。如注射剂所用的注射用水应无热原、无菌;栓剂基质在体温下要能融化或溶解,对黏膜应无刺激性、过敏性和毒性;气雾剂需要加抛射剂,要求其沸点低于室温,常温下蒸气压大于大气压,对机体无刺激性、过敏性和毒性等。总体而言,所有附加剂的选择与要求可归纳总结成8个字:安全、高效、稳定、易得。再如,各类制剂的贮藏方法总结为6个字:低温、干燥、避光。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将讲授的知识内容归纳总结和对比学习,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使之条理化、简单化、生动化,能让学生有效地将繁杂的内容融会贯通,不再出现知识点脱节、遗忘的情况。

3教学安排精细化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多数中医药院校,该课程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基本为1:0.8或以上。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药剂学相关知识是《中药药剂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组织好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对该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

3.1教学时间精细化

实验教学应安排在相关的理论课学习之后,且不宜相隔太久,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理论课所学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前处理是中药药剂的重要环节,但是如果每个实验都进行提取、精制、浓缩、干燥等操作,不仅会造成知识与操作的重复学习,更重要的是会占用太多时间,影响整个实验内容的安排。因此,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实践一次有代表性的各种中药药剂前处理工序,其他实验中涉及类似前处理的,可事先由试验人员准备好,实验课时直接将制得的制剂中间体分发给同学进行各种制剂制备与质量检查的实践。

3.2内容设置精细化,既全面又突出重点

实验内容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剂型全面,又要根据剂型的重要性作合理安排,侧重于需要重点掌握的制备单元操作和特殊质量评价项目的学习。例如,泸州医学院《中药药剂学》实验课实践的剂型包括散剂、浸出药剂、液体制剂、颗粒剂、软膏剂、注射剂、片剂、栓剂和微囊,基本涵盖了常用的各类剂型。实践的单元操作包括提取单元的煎煮法、回流法、渗漉法、水提醇沉法,混合单元的等量递增法、打底套色法、研合法和搅拌法。

3.3考核方式精细化、合理化

《中药药剂学》实验部分考核可以由平时成绩(占50%)和考试成绩(占50%)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平时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纪律等组成;考试内容为已实践过一次的重要单元操作,考试形式为学生随机抽取考试题目,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按要求进行独立操作,并完成一份实验报告的书写。老师根据学生操作的正确性,操作所得成品的质量高低以及报告内容的正确性与完整性,综合给出考试成绩。以综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既能反映每个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又能反馈大量信息,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4教学手段精细化

4.1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中药药剂学》中大部分内容讲述制剂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等,对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能否将本课程的知识清楚并有条理地记忆。可制作二维或三维动画的多媒体,把制剂的工艺流程制作成动画,伴随着教师的讲授播放,通过感官上的刺激来激发大脑,使其在极度活跃和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2产学研互动促进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制药厂参观学习,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并可以及时纠正在理论学习过程中错误或表浅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深化。根据各专业的毕业实习安排,制剂、中药、药学等专业都会安排一部分学生到药厂毕业实习,在长达半年的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到药厂的每一个车间,详细了解生产状况,并对生产工艺、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提高专业素质,为未来工作打下实践基础。

篇10

本院的《生物药剂学》课程采用PPT课件教学。该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复杂的作用机理简单化,同时辅以鲜明、生动的图画,总体上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也使教师从整堂课的“写擦”中解放出来;以往的授课方式完全采用老师边讲边写板书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老师和学生心理上的疲倦,由于教学过于死板,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多媒体教学是实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在学时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要保证每一节课有足够的信息量,在课堂上须争分夺秒,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脑扫描、数码相机拍摄等手段制作PPT图片进行授课,文字、图形、色彩甚至动画融为一体,教学效果大为改观。为此,我们把生物药剂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以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授课,深受学生的欢迎,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另外,除了上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之外,教师主观上的教学风格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尤为重要。这里所讲的教师主观上的教学风格主要指教师个人的言语风格以及与学生间的互动情况,如有的人讲课热情澎湃,抑扬顿挫,风趣幽默,而有的人可能讲课如一湖春水不起波澜。虽然大学生已经具有了足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同样必不可少。有笔者认为课堂提问是中小学生式的讲课方法,显得幼稚,对此我们不敢苟同。大学课堂也可采用问答的方式教学,在讲课过程中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关键性或者概念性问题仍行之有效,这是调动课堂学习气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提问的过程中可强化和加深学生对概念或疑难问题的思考、理解和记忆。

需强调的是教师的提问需在轻松、愉悦气氛中进行,让学生毫无思想包袱,无论对错,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尤其对容易错或易模糊的概念性和疑难性问题,课堂上的问答方式尤为重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很多,不仅限于此。例如,针对某一问题或事例,可让学生自己调研文献,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或者进行角色互换,鼓励学生上台讲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建立教学效果反馈机制

为了更好的与学生沟通,掌握和了解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意见,我们采取如下几种方法:一是建立联络人制度,每班选派一名代表(一般为学习委员),作为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者,负责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老师;二是向学生发放不记名征求意见表,学生认真如实填写对老师授课内容及授课方法的意见或要求;三是老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面对面交谈;四是通过各种通讯方式沟通,学生可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把意见及时反馈给老师。通过采取上述方法增加了师生间的沟通渠道,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

3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