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网络安全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1 17:5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不动产网络安全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不动产网络安全制度

篇1

【关键词】不动产;协助;执行

各级房地产登记机关作为协助法院执行法定义务主体,如何科学、现实、主动改变观念、创新机制,以实际行动协助法院执行生效法律文书问题,谈谈个人浅见,供同行参考。

一、法院执行现状、存在问题

法院执行现状人难找,财产难查、难动;协助执行单位与法院之间网络资源不共享,协助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执行法官承办案件多、压力大,路漫漫,上下求索,来回奔波于法院和登记机关路程之间。各地均存在“骨头案、钉子案”问题。当事人案后频访,干扰司法秩序,损害司法权威。执行涉及社会稳定和投资环境。法院执行是和平年代确保社会稳定和信用的重要防线。

二、协助执行主要规定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 法释【2004】15号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拍卖财产的规定法释》【2004】16号

(三)、《最高人民法院 国土资源部 建设部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 》 法发【2004】5号

三、不动产协助执行主要业务

查询,查封、轮候查封、预查封,权属转移,协助执行异议,文书管理等。

四、江苏徐州协助执行主要做法

(一)、查询:法院对房屋实施查封和实体处分前,到徐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房产档案馆(以下简称房产档案馆)查询房屋权属状况。同时对房屋实际使用占用情况现场调查并制作笔录。

(二)、查封:查封以房产部门登记权属为准;未办登记的依据土地使用权规划许可、购房合同等相关证据由法院确定权属;房产档案馆将裁定书、协助执行通知书和相关权属确认证据扫描备案,徐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房产登记交易中心(以下简称登记交易中心)法规科负责协助查封、备案查封、预查封、轮候查封。

(三)、权属转移:

1、已办抵押登记的房屋,法院对抵押权作出处理后再裁定转让。

2、裁定转让中房屋权属证书不能收回的,在协助执行通知书上载明要房产部门注销原房屋权属证书。

3、国有划拨土地和集体土地房屋,法院征得国土资源部门同意后再裁定转让执行,登记交易中心负责协助房屋权属转移。

(四)、执行异议

不同法院对同一房屋均要求协助权属转移的,登记交易中心法规科按法院存在执行异议处理,并进行备案,将情况书面告知法院,待执行异议解决后,按照最终生效法律文书协助执行。

2012年登记交易中心法规科及时协助执行本市不动产案件一万七千多件。

五、建议

(一)、宏观方面设想建议。

天下难事必化为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执行和协助执行要做最坏的打算,向最好的方向努力。

要从国家层面考虑,用政治智慧,建议建立一套完整的登记信用体系,考虑如何解决法令兹彰,盗贼多有的周期循环现象。建立公民按身份证、法人按组织机构代码、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机构按社团编码为统一标准的全国“一名一号到底”登记制度,公安机关车辆登记、银行金融账户开户、股票开户、基金开户、不动产房地产权属登记均实现:公民按身份证名称并号码、法人按组织机构名称并代码“一名一号”到底登记,交易设置加密服务和防伪措施。各部门和单位不再各自为政另编新的号码,节约信息存储资源,利于数字化管理。大道从简,如同车同辙、路同轨。从公安、工商、民政、银行、股票、基金、不动产登记到法院等组建大联网共享,消除地区部门间信息封锁、垄断。电子信息是规范信息化最好手段。法院只要在网上输入“一名一号”,不论是不动产信息还是资金开户、车辆登记、股票开户、基金开户等信息便立马呈现。

制定网络安全法,配置社会信息资源。依法、透明、统一、公开、建立、使用网络信息资源,有利于打击社会上各种假证,净化国家社会信用空气。

环境改变了、措施跟上了,法院查询、执行和协助执行时才能“万案在手,查询执行一网打尽”;让被执行人在财产方面逃遁于无形,不找而自来,赖而不敢,赖而敢者立马执查执封,让老赖成为待宰的羔羊;实现法官在法院办案,坦然而善谋,不怒而自威,少言而善应;体现国家富强、司法权威、资源节约。

(二)、现阶段行业协助方面

1、解放思想、技术上允许、措施上可行改善查询环境,让法院远程利用不动产信息查询系统

各级法院、各级不动产登记管理机构应当建立联系、联动工作制度,互应常应,实现运用目前现代化成熟科学技术让法院通过网络系统远程利用当地不动产登记网络信息资源,改善办案执行查询环境,让法官在法院上网就可查询到本市不动产登记权属信息和涉案不动产协助查封、轮候查封、权属转移等信息,解决执行法官来回奔波于路程之间问题,节约执行用车降低执行成本,让法官腾出精力确保案件执行质量。

2、建议设立不动产“协助执行员”制度和象征性有偿服务制度,确保执行延伸补充措施精确到位,缓解法院办案人力不够制约瓶颈。

3、建立不动产登记时自然人以公民身份证名称并号码、法人及社会团体以组织机构名称并机构代码为指标的统一登记“名称并代码”制度,并将“身份证名称并号码”“组织机构名称并代码”在房地产权属证书和档案上记载、体现出来,实现不动产权属登记“一名一号”到底数字化管理。在目前各地登记机构已同公安之间建立身份证读取网络联系业务基础上,为将来全社会信息资源、综合系统匹配留下“一名一号”标准化、数字化对接资源。“一名一号”有利于行业管理,更有利于司法快速高效精确查询、执行。

4、建议借全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办法》2014年6月出台之前全国范围内须高端研讨拟定之机遇,对困扰和影响法院协助执行涉及不动产方面问题,予以充分考虑,并在统一登记办法当中设立协助执行相关章节,实现不动产协助执行全国统一标准,各地操作“按部就班”,法院查询执行根据名称或号码“按图索骥”,实现从制度创新服务社会管理,增加协助执行活力。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4月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法规司编《房屋登记办法释义》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3]徐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编印《行政执法培训资料汇编》,2012年10月

篇2

关键词应收账款质押;现状分析;风险分析;控制

应收账款质押是应收账款融资方式的一种。是指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合同。以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品。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信贷限额条件下,采取随用随支的方式,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短期借款的融资方式。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物权法》第223条扩大了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明确规定在应收账款上可以设立质权,用于担保融资,从而将应收账款纳入质押范围,这被看作是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坚冰的开始。

一、我国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现状分析

应收账款质押担保在许多国家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融资体系中已占据重要地位。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颁布了《2001年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应收账款让与公约》。各国商业银行还专门成立了应收账款担保(保理)联盟,制定共同的规则。促进应收账款融资。例如,美国《统一商法典》(UCC)建立了高效的动产担保制度,成为美国动产担保的核心法律,包括应收账款在内的动产质押融资已经占到了中小企业融资的70%。加拿大于20世纪60-70年代仿效美国UCC第九章建立了本国的动产担保法律制度。国际经验表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进程是一致的。《物权法》之前,由于抵押融资主要依赖和参照《担保法》和《合同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相应地,应收账款质押业务的开展也需要在此框架下讨论其可行性。长期以来,虽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一直在探索由不动产抵押到动产抵押融资的模式,但企业融资担保仍高度依赖于不动产。这也导致了不动产缺乏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日益困难。很明显,在原有的有关担保的法律框架下。房地产等不动产成为银行的主要间接资产,也加大了企业和银行的风险,而依据《物权法》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动产担保贷款集中产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依据《物权法》的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应收账款可以出质,以应收账款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质权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特别是《物权法》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已建立应收账款担保交易登记体系国家的经验,确立了应收账款质权公示登记制度,这是我国物权担保法上的一大突破,为商业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提供了法律保障。

但是。就截至目前对各商业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调查来看,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并不乐观。根据表1国内主要银行网站公布的融资产品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各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主要还是集中在应收账款让售或保理(达到了100%):对于应收账款质押业务。尽管《物权法》已经实行了近半年,但是各银行明确可以开展此项融资业务的只达到50%左右。而且,从目前开展此项业务的银行所规定的条件比如对融资企业信用等级的要求等来看,也还处于比较谨慎的态度。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对于应收账款质押风险的担忧,也体现了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

(说明:①表中资料根据各银行网站截至2008年2月14日的相关栏目融资信息整理得到,并未与相关银行信贷部门核实。表中打对表示该项融资业务在此行已经明确推出,但并不代表其实际开展的效果:错表示该项融资业务在此行截至目前尚未明确推出,但也并不表示在实际融资业务中没有开展。②表中“应收账款让售”与“保理”业务是一致的,分为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两类,打对表明该银行至少开展了其中之一的业务。这里未作进一步区分。)

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风险分析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属于担保贷款的一种。与其他担保贷款的不同主要在于担保物的不同。应收账款质押一方面存在与其他贷款共同的风险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应收账款质押的权利质押的特殊性,使得其风险更具不确定性。

根据已往众多文献的分析,一般地。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角度可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所涉及的风险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商业风险。主要包括第三债务人履行能力的欠缺和可能行使的各种抗辩权和抵销权等。此类风险主要问题在于某种应收账款事前是否适合入质。这主要取决于银行等信贷机构自己的判断,其规避和消除也依赖于银行等信贷机构增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和资金流动的监控能力。另外一类风险是法律风险,包括欺诈性风险、违约风险和判决执行风险等。对于法律风险,一方面可通过合同法中的代位权、撤销权、违约救济等债权保障制度;另一方面则要依赖于物权法中应收账款质押的公示等制度加以规制和解决(刘保玉、孙超,2007)。可以看出,无论是由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行为引起的商业风险还是法律风险,一方面,融资企业如果具备足够的信用。则会从根本上杜绝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即使在融资企业信用不完备的情况下,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也可以从制度调整的角度来弥补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因此,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的建设,是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得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基于此,2007年9月30日。为配合《物权法》的实施。央行公布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央行征信中心建设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也于2007年10月8日正式上线运行。毫无疑问,《办法》在明确应收账款范围、统一征信登记机构以及采用形式审查提高登记效率、降低登记成本等方面,对促进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都具有重要意义。《办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此前众多人士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如何设立、如何公示以及如何行使等涉及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风险问题的担忧。但是,应该看到,《办法》在降低应收账款质押风险、提高效率的同时,却并不能完全杜绝风险。而且可能还会产生一些新的风险。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形式审查导致的风险。《办法》规定质权人在办理质押登记时需要提交的资料仅是双方签订的协议,而登记内容由出质人自行填写,征信中心只审查形式要素是否完备。既不要求登记人提交质押合同。也不对双方主体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查,更不对权利范围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查。这样,由于登记机构只进行形式审查,相关登记风险全部由当事人自行承担。对质权描述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完全由质权人自行控制。登记机构不承担任何责任。对登记的变更或撤销。由质权人行使和控制,登记机构只负责对要素是否齐备进行审查,由此产生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均由质权人自行承担。因此,金融信贷机构自身控制风险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

二是网络安全风险。现行的应收账款质权公示登记制度是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已建立应收账款担保交易登记体系国家的经验而建立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登记公示模式。该系统以电子互联网络为平台,将给当事人的登记和查询带来极大便利,也符合登记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但是,登记系统在提供开放性、广泛性、便捷性等优点的同时,也为第三人的恶意登记、恶意注销、恶意异议等提供了方便,增加了质权人的风险。

所以,在《物权法》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实施及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上线运行之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仍旧不可忽视。

三、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风险控制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风险的控制应视应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关键环节,这应该作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风险控制的总原则。为此,需要政府(征信部门)、金融机构(质权人)和中小企业(出质人)三方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应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应该认识到,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为此,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完善对企业信用信息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企业征信和收账服务体系,为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提供全面、真实的咨询服务和专项信用调查。使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质权人能全面、真实地了解应收账款的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及企业信用等级,以便决定是否进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控制风险。同时。为了控制应收账款等动产抵质押贷款的风险,银行监管当局还有责任尽快出台有关动产抵(质)押贷款的监管指引,以加强全社会的风险意识教育与指导,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二)银行应提高应收账款风险意识和评估控制能力

由于现行《办法》规定登记机构只进行形式审查,相关风险全部由质权人自行承担,因此,银行等信贷机构自身控制风险的能力必须要加以提高。这就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贷款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相关的各类风险的控制。一方面,各银行应尽快加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系统,统一运作,严格银行的内控制度,降低应收账款质押登记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另一方面,在加强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的分析,以综合评定债务人的相关风险的前提下,要认真审查应收账款的质量。考虑应收账款的现金折扣等因素合理确定质押率,防止企业利用大幅折扣率转嫁风险给银行。

篇3

论文关键词 虚拟财产 继承 网络 法律

虚拟财产的继承是虚拟财产保护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真正体现虚拟财产物权性质的表现所在,如果虚拟财产能够实现法律规制下的继承性流转,势必会从根本上改变其现有的产生过程以及使用模式。在现实中关于虚拟财产的继承纠纷事件已有不少,但进入司法程序进行解决的并不多,其主要原因还在于相关立法的缺失,从而导致了虚拟财产继承纠纷难以定性和解决。

现今已有立法多为保护虚拟财产权利,大致包括了著作权、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与网络安全、国际网络连接、网络域名注册规范等方面,并没有关系到虚拟财产继承的方面。面对着日益增加的虚拟财产继承纠纷,相关法律是否应当对其进行规制和保护?下面就从几部密切相关的法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下称继承法)

与保护虚拟财产继承关系最密切的法律是《继承法》。然而,从总体篇幅和字眼上讲,《继承法》中没有关于虚拟财产继承的明确信息。其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继承权,制定本法”。据此可知,我国《继承法》的保护范围是公民的私有财产。对于私有财产的定性是什么,《继承法》第三条对遗产进行了列举式的规定,在第(七)款中做了兜底规定:“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这样一来,便给虚拟财产的继承提供了一个进入《继承法》的通道。笔者是站在虚拟财产物权属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的,既然虚拟财产具有物权属性,那么便符合《继承法》第三条第(七)款的规定,应当能够适用《继承法》对虚拟财产的继承进行保护。

虽然有了一个可以对虚拟财产继承进行保护的通道,但《继承法》中对虚拟财产保护所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首先,《继承法》中缺少对作为遗产的虚拟财产继承权的一个描述。虚拟财产从财产转化为遗产,是否应该与普通遗产一样具有同样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遗产的被继承人对于该类遗产能否享有与普通遗产一样的处分权;遗产的继承人是否可以像一般继承一样来继承虚拟财产,这都属于需要规定的虚拟财产继承权范围。其次,《继承法》中缺少对作为遗产的虚拟财产进行一个明确、详细的列举,即在《继承法》第三条中应当增加一个条款,专项列举并定义虚拟财产可以作为一种遗产来进行处分。有了明确的列举,针对虚拟财产继承方面的争议便可以直接适用本法。再次,《继承法》中缺少对虚拟财产继承方式的明确规定。虚拟财产存在的形式较一般财产而言相对特殊,其没有具体的、固定的外在表现形态,因此在继承的方式是否应当与一般财产相互区分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方面。所以,针对虚拟财产的继承方式,应当在《继承法》中有具体规定。例如,针对网络游戏账号的继承,是直接继承原持有人的账号,还是将原账号中的相关财产转移到被继承人的账号中?其他类别的虚拟财产继承也应当类似地在《继承法》中做出相应的规定。最后,关于虚拟财产遗产的处理,也应该在现行《继承法》的第四章中做出规定。虚拟财产存在的基础是网络服务器以及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所以针对作为遗产的虚拟财产,在其无法得到继承时,其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由服务提供商进行回收,另一种是归国家所有。所以在《继承法》第三十二条中,应该增加关于虚拟财产遗产在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时的处理方法。

概括而言,《继承法》为虚拟财产继承的法律保护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和通道,但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即在继承人的范围、遗产的范围、遗嘱形式和效力、继承的执行和遗产的保护等方面缺少必要的规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下称物权法)

关于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各种学说,笔者比较认同的是物权说。虽然虚拟财产因为其存在方式和形态不能完全归入物的范畴,也无法完全适用物所对应的占有、适用、处分、收益等权利,但是除去其存在形式,虚拟财产的价值与实体上物的价值并无区别,其是一种客观存在。另外,虚拟财产的价值可以用金钱估量,已经具备了交换价值。因此,我们认为虚拟财产的继承也可以通过《物权法》来进行保护。

如果将虚拟财产适当归入物的范畴,那么《物权法》中第一章便可以明确定义虚拟财产是什么,进而对虚拟财产继承的方面进行保护。只有明确其定义,才能正确赋予虚拟财产相关的财产权。如果其在法律地位上享有物权属性,那么我们便可以进一步确定其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收益权等具体物权法上的权利。在对虚拟财产的物权性质界定不清的情况下,我们也难以对其继承适用《物权法》。

虚拟财产的继承,在某种方面上也就是一个物的归属问题,因此《物权法》第二条第一款“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即可以适用。这里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便是,虚拟财产究竟属于动产,还是属于不动产?我们认为,基于其依赖与网络服务器的特征,在继承时必将依附于一定的客体。这个客体如果是不动产,一方面是其价值量太大,超出了虚拟财产本身的价值范围,另一方面是其实际上的空间转移也有困难。因此把虚拟财产界定为一种动产,一是方便其具体价值的衡量,而是方便其进行空间上的转移,从而为虚拟财产继承提供保护。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下称民事诉讼法)

众所周知,《民事诉讼法》作为一部重要的程序法,在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虚拟财产继承的保护,尤其是因为虚拟财产继承所发生的纠纷和诉讼是否应当得到《民事诉讼法》的保护,值得我们去探究。

目前最新的2012年《民事诉讼法》中,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规定”。该条款并无规定因虚拟财产继承关系所提起的民诉诉讼是否属于《民事诉讼法》的保护范围。虽然虚拟财产不完全具备物的构成要件,但不影响其作为一种财产适用相关法律来进行保护。

虚拟财产既然具有物权属性,那么其作为一种财产,在财产继承关系上以及财产继承引起的人身关系上就应该得到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保护。民事诉讼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民事纠纷的最终途径,其形成的判决具有法律意义上的既判力。如果虚拟财产继承纠纷不能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进行解决、得到保护,那么在用户进行私力救济、仲裁等救济方式无效的情况下,虚拟财产的被继承人和继承人的利益将得不到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从而进一步导致前面所述的市场问题和社会问题。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下称侵权责任法)

虚拟财产继承保护的措施,一部分可以参考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在民事行为中,关于虚拟财产继承的纠纷,很大一部分可以归咎于是一种侵权行为。《侵权责任法》第三条规定,“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责任。”目前对于虚拟财产继承产生的纠纷,《侵权责任法》中并无相关规定。那么我们可以思考,相关继承纠纷应当规定为一般侵权还是特殊侵权?应当适用何种归责原则?笔者认为,虚拟财产继承纠纷应当规定为特殊侵权,毕竟其涉及到的客体与一般客体不同。至于规则原则,如果站在虚拟财产持有人的角度来讲,应当采用过错原则。基于过错原则,可以保障继承双方权利义务的对等,也有利于使用侵权的构成要件,降低虚拟财产继承侵权的解决难度。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下称合同法)

虚拟财产继承保护的一个最方便的途径便是在用户与服务提供商之间有确定的协议对虚拟财产继承加以约定。无论是电子邮箱账号,还是游戏账号,或者是QQ号码,在申请注册时网络服务提供商都会与用户就相关条款达成协定。因此,虚拟财产继承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协议中就相关继承问题进行约定。

《合同法》第九十一条规定了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情形。但问题在于,网络服务合同终止后,虚拟财产的流转并无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服务合同终止或是用户意外死亡时,其相关虚拟财产在没有特殊约定或规定的情况下会被服务提供商回收,从而用户失去对应的财产权利,虚拟财产的继承更得不到对应的保障。此时便需要考虑从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条款入手,寻求对策。

篇4

关键字 网上创业 电子商务 网络营销

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推广,网上创业逐渐成为时尚。所谓网上创业就是指创业者在互联网环境中,利用各种资源,寻求机会,努力创新,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从经营的方式来看,网上创业属于电子商务范畴。网上创业作为一种新的创业方式,它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哪些机会,又有哪些风险,怎样才能保证网上创业的成功?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以供参考。

1 网上创业机会

1.1 政策支持

发展电子商务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创立自主品牌的必要途径,也是促进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必备手段。因此我国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六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地提出:“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外开放,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1.2 市场巨大

首先,网络市场是个全球性的大市场。不同于任何区域性的技术,Internet是全球一体的,它消除了距离的障碍,国内市场、国际市场连成一体。在这个市场内,不需要任何中介,就能将产品和服务信息传送至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顾客。

其次,网络市场具有成长性。这个规模巨大的市场,还在快速增长着。仅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每年的增长率都在20%左右。从营销的角度来看,网民不仅数量增长了,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历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收入在2 000元及以上的网民人数在逐渐增多,网民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自由职业者所占比重明显提高。这些表明网络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不断提高。

最后,网络市场是个个性化很强的市场。第1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30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3%。这些人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他们的消费观念与其父辈们发生了迥然不同的变化。传统的营销观念和方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具有方便性、交互性、高效性、经济性,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方面具有传统经营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3 成本低廉

(1)网上创业开办费用低。企业的开办费主要是创办企业所需要的房屋租金、办公设备。网络创业用网络空间代替了“门面”这个物理空间。相对于“门面”少由几千、多由几万元的租金费用来说,网络空间的租金可以忽略不计。一般个人网站空间或网店一年只需要几百元租金,有的经营项目还是完全免费的,如以“威客”形式在网络上提供服务。网上创业只需有一台上网的电脑就可以开展经营。

(2)生产成本低廉。网络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个人提供的无形产品主要有咨询服务、设计服务等,这此产品无需外购成本,主要靠创业者个人的知识和智力生产。如果是提供各种有形产品,网络经营也有利于降低库存成本。通过Internet可以将市场需求信息迅速传递给企业以决策生产,同时企业的需求信息可以马上传递给供应商以适时补充供给,从而实现“零库存”管理,相应地节省了大量材料采购费用和库存材料带来的资金积压。

(3)营销成本低廉。市场营销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网络营销可以有效降低营销费用。通过网络收集市场信息、企业信息、开展售后服务活动、广告,成本比传统的营销方式要低得多。据统计,在Internet上做广告可以提高销售数量10倍,同时它的成本只是传统广告的1/10。

1.4 营销方便

企业市场营销的大量工作是在收集企业所需的信息,如消费者需求变化、对未来产品的欲望、现行营销策略的反应等,同时将企业的产品信息、生产信息和企业的营销策略等,尽可能广泛地传播出去,并力争更多的人能接收到且受到影响。Internet在信息传输处理上有巨大优势。Internet的各种功能都能作为营销工具,如网站、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网络广告等。Internet网络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舞台,为创业者开展营销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 网上创业风险

机遇总是与风险并存。网上创业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这些风险虽然不会给创业者带来损失,但增加了成功的难度。

2.1 竞争激烈

由于网上创业资金门槛低,进入容易,大量的创业者已经进入了这个领域,一些传统企业也纷纷上网,将市场扩展到网络中。这使新进入者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在书籍、饰品、电子产品、食品等产品的网上零售领域,竞争异常激烈。以“MP3播放器”为例,2007年3月27日有819种在当当网上出售,淘宝网上有5 568条出售信息,易趣网上有1 184条出售信息。

2.2 法律与信用环境有待提高

现阶段,我国网上经营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传统的法律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应用还处在理论探讨阶段。电子合同、在线支付、产品交付等问题虽有了初步的法律规范,但还没有做到全面的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保护、欺诈等问题困绕着消费者,使之不敢大胆地在网上购物。特别是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网上信用评价与监控体系,致使“收货不付钱”、“收钱不发货”等欺诈行为时有发生,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经营者信誉下降。

2.3 物流成本过高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也是电子商务实现的保证。电子商务中,资金流和信息流都可以在网络中完成,物流则必须在现实物理空间中完成。我国现阶段物流基础建设相对落后,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物流管理体制分散,物流配送效率低而且不规范,物流管理人才缺乏。这些导致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中物流成本过高,甚至有了客户却无法将商品送达客户手中。

2.4 电子商务系统安全风险

电子商务是在开放的网络上进行的,支付信息、订货信息、销售信息、谈判信息、机密的商务往来文件等大量商务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中存放、传输和处理。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等会造成商务信息被窃、篡改和破坏。机器失效、程序错误、错误操作、错误传输都会造成信息失误或失效,给创业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 网上创业成功的要求

3.1 心态正确

要创业,首先要摆正心态,正确确定创业目标。大学生网上创业不能把目标定位于赚多少钱,而应是创造多少价值。价值可以体现为金钱以及其他物质,也可以体现知识技能、精神文化等非物质方式。创业者所创造的价值既包括给自己带来的价值,也包括给社会带来的价值。能否坚持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坚持的动力来源并不是钱,而是对价值的追求。除了正确的目标、坚持的心态外,创业者还应具有积极的心态、付出的心态、学习的心态、合作的心态,这些心态能够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3.2 产品供应

网络市场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良好的产品是创业成绩的关键。适合网络上经营的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无形产品,另一类是有形产品。无形产品包括网络服务和信息产品。网络服务是指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的各种服务。最适合在网络上提供的服务有咨询服务、教育服务、设计服务、旅游服务等。携程旅行网、中华会计网校等网站在网络服务方面已经取得骄人业绩。最近网络教师已成为家教新宠,充分说明网络教育服务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信息产品主要是计算机软件和各种音频视频文件。在我国最近“威客”开始流行起来,所谓“威客”就是在网络上出卖自己无形资产(知识商品)的人。据统计,目前我国相关网站近50家,威客规模已超过60万人,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这些现象都说明在网络时代,只要具有创意和智慧就能通过简单的创业行为,将其转变为财富。

网络经营的第二类产品是有形产品,但并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在网络上销售。一般来说符合以下条件的产品在网上销售具有优势:①体积较小便于运输的产品;②附加值较高的产品;③具备独特性或时尚性的产品;④通过网站了解就可以激起浏览者的购买欲的产品;⑤网下没有,只有网上才能买到的产品,比如外贸定单产品或者直接从国外带回来的产品。对于经营这类产品的创业者来说,成功的前提是要有合适的货源。

3.3 市场定位

波特竞争理论表明,目标聚集是提高竞争力的战略措施之一。创业者所拥有的资源有限,要想成功,就必须将网络市场进行细分,在细分的基础上选定一个目标市场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

一般来说,网络市场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

(1)男性消费者市场。男性公民是网络漫游的主要人员,也是网络市场的主要部分。耐用消费品、保健品和不动产是他们关注的商品。

(2)中青年消费者市场。中青年消费者特别是青年消费者在使用网络的人员中占有绝对比重。各种新奇的信息、游戏、通信工具、明星唱片、体育用品都是他们追求的商品。

(3)具有较高文化水准的职业层市场。教师、学生、科技人员和政府官员中网民比例较高,他们也具有较高文化水准。计算机软硬件、书籍、办公用品、订票服务是他们关注的产品。

(4)中等收入阶层市场。当网络成为一种时尚时,稍有条件的人都会上网,包括中低收入人群(笔者认为学生是典型的中低收入人群,但他们中网民比重最大)。中低收入水平最关注的还是日用品,物美价廉的日用品最受他们欢迎。

(5)不愿意面对售货员的顾客市场。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商品人们不愿意在商场购买,而愿意在网上购买,如成人用品。

(6)女性消费者市场。女性网民的比重有逐步提高,女性网民更多地关注服装、饮品等商品。

3.4 营销技巧

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信息脱颖而出,除了要有良好的产品外,还需要大量的营销技巧。创业者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营销方法和工具。网络营销方法包括许可E-mail营销、搜索引擎营销、会员制营销、病毒性营销、交换链接、网络广告等。网络营销工具包括搜索引擎、网站、电子邮件、邮件列表、即时通信工具、BBS、新闻组、博客等。创业者应该根据客户需求和自身资源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最好的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1 董惠良.网络营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 绿色IDC;建设意义;关键要素;技能方案;建设策略

1 绿色IDC建设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是逐步提升,而这也催生了对于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等一系列对于环境污染低的创新活动的开展,而对于IDC来说,对于能源的节约,并起到环保的作用也是其核心能力的重要体现。就目前形式来看,由于制冷的实现需要借助于能源的消耗,这样就增大了对于电力的需求,因此,IDC能否实现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供给与制冷之间矛盾的高效解决。实际上,IDC的绿色化建设不仅仅有利于降低能源的消耗,从而在成本上也有所减少,也有利于数据中心可以将自身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而这也预示着优质服务的到来。总体而言,绿色IDC的建设具有如下两大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对我国当前所出现的“电荒”状况进行较为有效的解决。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现实,服务器在制冷环节上所带来的电力消耗量十分巨大,一个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往往在500万元左右,但每年的电力消耗成本却也接近100万元,因此导致了建造容易,维系困难的状况出现。而数据中心的巨大耗电量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话题,其成本在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当中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面对这种困境,目前全球很多企业都一直致力于绿色IDC的建设,如微软、Novell等企业对于虚拟服务器的使用与推广的力度一直很大,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在运行当中的电力消耗。另外,提供其他服务也可以进一步降低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我国不少企业也对绿色IDC的概念有着更深的了解,并为此做出了一系列的改进。例如,中国电信的宁波分公司经过对IDC日常运营情况的评价,对于原有的IDC机房只提供电力、网线等内容,扩展为同时对网络技术运用、信息服务、安全保障等其他服务的提供者,从而排除了用户对于网络安全的隐忧,从而起到了设备运营的效率,降低了由于不合理的停运所带来的电力消耗增加。

其次,可以对能耗进行目标性约束。对于数据中心运营而言,其能源消耗成本的有效节约目前尚未形成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单一的改革手段往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系统的创新治理已经成为主流。例如,对于服务器摆放位置的变动,确保散热性、适当提高数据中心的室内温度、选择绿色配套装置等一系列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对数据中心运营成本的降低起到较为显著的作用。绿色IDC的建设能够为数据中心的节约成本提供一个较为有效的目标,当前不少企业也纷纷意识到绿色IDC的这一重要作用。实际上,对于数据中心设备的合理安置、构建运行功能的监控体系等措施目的都是在于催生绿色IDC的建立,从而带来成本的降低,而每一次的成本降低实际上也就是绿色IDC所带来的日常运营成本管理的目标。

2 绿色IDC建设关键要素

构建绿色IDC的前提条件是要对所涉及到的关键要素进行深刻的理解,从而做到有目的性的构建。尽管绿色IDC的建设是一项涵盖面巨大的工程,关键要素很多,但总的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对这些关键要素进行理解。

首先是对绿色IDC所涉及到的诸多关键词进行清晰的认识。就绿色IDC建设的自身而言,虚拟化、散热设备、“集装箱”技术是其最主要的三大关键词,而对这三大方面就行相关的改进也是企业构建有效的绿色IDC模式、节约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等都具有显著的效果。就虚拟化技术而言,其在节能当中被很多企业所大力采用,并且与云计算一起成为当前节能研究领域的重点;就散热设备而言,其在节约能源消耗领域地位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科技芯片技术的提高,目前比较高端的芯片能够确保服务器在正常工作时的能够承受35度以上的温度,从而运营商就可以在数据中心的散热设备进行减少或撤销,而这也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就“集装箱”技术而言,其在企业当中的运用尚不够普及,但这并不妨碍在数据中心节能方面的突出作用。“集装箱”化实际上是一种模块化的设计,能够为不同的服务器提供特定的空间,从而提升服务器的运营效率,作为定制化的节能服务方式,通过对服务器的快速部署与配置,最终确保了低耗能的实现。

其次,对绿色IDC的节能方案进行有效的认识。绿色IDC的节能方案有很多种,而最为重要的当属对散热设备改造的重要性,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对于散热设备进行适当的改进所能够带来的节能效果是最好的。因此,对于散热设备的设计中应加以相当的重视,不仅要充分运用冷冻机装置、注意通风等,还需要对开口率、使用射频照明技术、提升散热装置的运行效率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设计。当然,构建绿色IDC也要注意节能规则的遵守,这需要从总体上对建设过程的各个方案进行评定与加强,并且尽可能的在建设初期形成初步的整体规划。

最后,对绿色IDC建设的两大主要创新方面深入理解。绿色IDC建设的两大主要方面也即设计环节与管理环节。就设计环节而言,包括着对于设备位置的布局、通风环境的创造、电力方面的节约使用等方面。例如,可以通过物理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造出有效的模拟通风系统,使得数据中心的冷热气流之间进行合理的流动,带来节能的效果。就管理环节而言,通常可以采用标准化与可发展性的管理模式,也即在整个管理当中遵循同样的标准,使得不同工作彼此之间能够有效融汇贯通,而这也有利于数据中心的长期化发展。

3 绿色IDC节能方案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在绿色IDC的建设上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电费的总支出占整体运营成本的比例下降较为明显。实际上,这种节能效果的取得依托于多种方案的综合开展,而系统化也成为了绿色IDC建设的重要特点之一。总的来说,绿色IDC的节能方案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绿色通信设施的节能方案。对于数据中心而言,通信方面的节能是整个节能工作的基石,这其中又涵盖着绿色化的通信设施电力消耗的评价准则、绿色通信设施在采购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绿色通信设施的具体使用规则等方面。尤其是对绿色通信设施的采购当中,通信企业有必要对于特定的设施进行有目的性的检测,从而确定该设备能够满足绿色节能的要求。当然,检测之前也应当首先建立一系列完善的评测标准。对绿色通信设施的评价方式的确定可以充分借鉴现有的ECR、VEEER等标准的规定,进而结合自身企业的特征,构建适合本企业的绿色能耗评估方法。当然,整个检测过程所涉及到的设备配置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个属性,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配置进行有效的平衡,采取系统论的方式对设施进行绿色节能的改造。2)散热设备与电源的综合化节能方案。对于散热设备进行综合革新是进行节能的有效方案之一,这又具体涉及到如下一系列的分类措施。首先是对散热设备的制冷性进行有效提升,这不仅要求对散热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而且也需要对散热设备所使用的零部件进行选择;其次是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对数据中心的通风环节进行选择,充分利用自然化的降热条件,从而降低散热设备的使用;最后是运用隔热装置对于数据中心的环境进行降温保护,从而使得外部高温不会对数据中心的温度产生影响,这也有助于散热设备的高效运转。

3)新技术与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的整合方案。技术创新是当今社会所有经营成果的最主要来源,在绿色IDC建设当中,新技术包括着热交换技术、冷凝水回收技术、散热材料创新技术、室外喷雾降温技术等多个类别。然而,不能否认的是,所有新技术的执行都离不开管理层面规章制度的构建,因此新技术的开发与使用必须配套以管理制度的构建,才能在数据中心节能运营当中起到应有的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整个技术创新与管理规章的制定都要综合反映到绿色IDC建设与运用的每一环节当中,从而确保节能理念可以渗入到企业日常经营当中,从而带来最优的节能效果。

4 绿色IDC建设策略

在充分理解绿色IDC的功能及方案的基础上,相关的运营商有必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法进行绿色IDC的建设。一般来说,这些策略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是要充分使用节电装置。绿色IDC的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在IDC机房的服务器配电装置上,安装节电装置。安装的具置应该在UPS装置的前端,并按照综合电流的下降和特定时间内的功率下降来作为节电效果的分析对象。有关数据表明,节电装置的安装基本能够保证10%左右的节电效果。

其次,对送风方式及隔热条件进行调整。在绿色IDC建设的具体操作当中,送风方式应为下送风方式,并对冷热通道的区分主要借助于水冷空调装置。送风方式的调整通常会带来20%左右的节能效果。就隔热条件而言,应充分使用隔离性的热交换器,由于该设备的核芯较大,导致了体积较大,因此在具体安装过程应注意精简化,从而使得该设备不仅在中小型数据中心当中同样可以得到使用。使用调查结果显示,隔离性热交换器的使用可以带来超过50%的节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