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4-01-11 17:5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和重视供应链管理并投资于供应链业务。用供应链的思想改造理念并指导运作,已经为各类企业所重视。
1 供应链管理概述
1.1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客户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管理过程。供应链的管理思想要求企业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自身内部的生产流程到下游的仓库配送商、承运商直到零售商等物流环节的全过程整体规划,目的是使企业整体流程达到最优,而不是局部的优化而导致整体成本的增加。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
1.2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它影响和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市场占有份额。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通过协调合作关系达到高水平的服务,其关键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应用系统的观点,而不是节点企业资源的简单连接。相反它把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涵盖整个物流过程,包括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传统的物流体制是以“效率化”为支柱的。比如说传统的物流注重提高保管效率、装载效率、作业效率等,也就是说物流本身处在只满足于生产、采购、营销等活动结果所连带的派生的位置。处于这种位置的物流是以企业内部其他活动的结果所连带的业务活动为前提的,所以说能够做到的也只有设法提高效率。这就是传统物流的实际状况。不言而喻,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讲,最大的愿望并非使经营活动效率化,最好是不让这些活动发生,降低成本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让成本发生。这就是供应链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强调通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与协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最终实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
2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物流
2.1 企业物流的概念及现行模式企业物流是集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物流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是沟通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商、批发商、零件商、物流公司及最终用户满意的桥梁,更是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以汽车企业为例,汽车物流包括生产计划制定、采购定单下放及跟踪、物料清单维护、运输管理、货物验收、仓储管理、在制品的管理、生产线的物料管理、整车的发运等。我国现行的企业物流是销一体化的自营物流,即产品原材料、零部件及辅助材料的采购物流、产品的制造物流与分销物流等物流活动全部由产品制造企业完成。制造企业既是产品生产活动的组织者、实施操作者、又是企业物流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在这种模式下,制造商对供应物流、制造物流及分销物流拥有完全的控制权,能够掌握第一手客户信息,有利于改善客户服务和对整个物流进行协调与控制。但是随着物流业务的不断扩大,供应全球化以及由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对产品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柔性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制造商具有更加强大的物流实力,不断加大对物流的投入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这些变化对自营物流而言,会加大制造商的资金负担,降低企业的整体物流效率,不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2 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摈弃“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与供应商和经销商建立“合作—竞争”的战略伙伴关系,实行优势互补;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以物流或产品为纽带构建供应链系统。同时,根据供应链管理的需要,与战略合作伙伴一起,以满足顾客需要为宗旨,不断修正和设计供应链的内外结构及业务流程,组合资源要素,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以汽车行业为例,供应链管理要求汽车企业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整合,通过汽车的功能整合、过程整合和资源整合来全面整合汽车供应链。汽车物流是以汽车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流来协助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型竞争体系,体现了汽车企业与顾客和供应商相联系的能力。利用物流管理,可以使产品在有效的供应链内迅速移动,使供应链节点企业受益。核心制造企业通过与物流公司、供应商、经销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完成整个过程的各种资源计划与控制。
3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物流创新
3.1 面向客户,流程重组在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过程中,强调跨企业的资源整合,使客户关系的维持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客户需求成为企业物流的原动力,物流也从单纯的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增值方案管理,为企业度身定制,提供物的可行。企业应从顾客需求出发,按整个价值流确定供应、生产和配送产品中所有必须的物流供应链,并创建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和无回流的增值物流供应链。
3.2 诚信合作,发展核心竞争力现在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供应链的竞争,而国内的多数企业还在沿袭传统的模式,没有科学的物流规划和生产管理。企业如果一味强调自己本身的利益,牺牲合作伙伴的利益去追求“零库存”,长久下去必然会使整个供应链失去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通过产品物流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联合起来,改变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建立起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关系,通过联合、规划和运作,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物流网络体系,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篇2
????究竟什么是供应链管理? 自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出现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供应链管理有不同的认识和结论,导致对于供应链管理至今都没有一个公认的、完整的定义。这不仅导致了理论研究和产品服务上的混乱,而且严重影响了客户通过供应链管理理应获得的正常收益,影响了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分析竞争环境和企业行为的变化,研究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必然逻辑,进而界定供应链管理与相关领域的关系,揭示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内容。
??1. 企业行为的变革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行为的必然结果。目前,企业竞争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突出的就是从工业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在这个跨时代的变革中有四个特点:一是从以物质资源为核心走向以信息资源为核心;二是从以机械技术为核心工具走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工具;三是从线性结构走向网络结构;四是从民族国家走向国际社会。
??为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行为也发生了显著的变革。企业行为的变革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从制造主导转向销售主导,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工业时代的福特和信息时代的戴尔。
??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1 从大规模标准化走向大规模定制化
??大规模标准化的代表型企业是福特。福特提出了流水线制造管理理念,认为现代工业的核心就是大规模的标准化制造,创造了最早的供应链的模式。
??大规模定制化的代表型企业则是戴尔。戴尔是目前个人电脑全球第一大公司,没有任何原创,完全以销售来支持。因为电脑的销售必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所以戴尔实际上是大规模的定制化。大规模定制化要求企业能够准确掌握、迅速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要求其提品的整个内部环节、整个外部链条均能够迅速地获取、应用、响应最终客户的需求。
??1.2 从价格制定者走向价格接受者
??工业时代是一个非充分竞争的时代,福特汽车曾经占了个人汽车市场90 %以上的市场份额,所以福特是价格制定者。而信息时代则是一个完全充分竞争的时代,在这个趋于完全市场化的时代,企业一定是价格的接受者,典型的代表如戴尔公司。价格接受者的角色要求企业必须以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
??1.3 从利润趋近于零走向从低成本中获得利润
??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福特公司差点破产,80年代又面临第二次破产,其根本原因在于制造领域所获得的利润趋近于零了。而戴尔是非常典型的从低成本中获得利润的例子,他没有制造,但仍然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因为它从不断降低成本中获得利润。从低成本中获得利润要求企业不仅要挖掘内部潜力,而且要充分挖掘外部潜力以扩大成本降低的空间。
??1.4 从终端信息的拥有者走向终端信息的传播者
??工业时代的福特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去和他的供应商分享终端信息,然而这种对于终端信息的独占,使福特成为一个孤独的领导者,终于导致了危机,几乎导致他的第一次破产。戴尔则不同,在他的平台上面,终端客户的一个定单,可以实时传递给他的每一个供应商,因为他希望在整个供应链上能够同步地对终端信息做出快速的反映,因此戴尔实质上是一个终端信息的传播者,他和他的供应商们实时地分享终端信息。通过终端信息传播,企业能够有效地扩展组织范围,提供整个供应链的协同效率,进而迅速满足最终客户需求,降低成本。
??1.5 从合约的稳定性走向合约的可变性
??在福特所处的工业时代,采购管理和销售管理的合约是非常稳定的,销售的区域和经销商也是非常稳定的。然而今天情况则发生了深刻变化,戴尔公司说:面向一个国际化的供应市场,才有了所谓的供应链的管理,才有了所谓的对经销商的选择和供应链的优化,基于这样一个国际化竞争充分发展的市场,合约是高度可变的。
??1.6 从市场区域的封闭性走向市场区域的开放性
??福特公司所处的工业时代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市场时代,而目前企业面临的则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在这个开放性的市场上,企业需要处理形形的供应形势、销售形势、客户形势和生产形势,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才需要通过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如表1 所示:
??可以说,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调整自己的行为,企业行为的变化导致了对外部资源的整合需求,导致了对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必然性,它是基于整个市场、整个企业行为而必然导致的企业新革命。企业行为的变化和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都在导向一个目标,就是供应链管理。
??2.对供应链管理的重新理解
??2.1 对已有定义的分析
??据统计,目前供应链管理已有100多种定义,总结分析这些定义的共同点与差异性,可以发现:a. 供应链管理定义的外延是统一的,但其内涵有差异。基于内涵的差异,所以才有不同角度的定义。b. 由于内涵的不一致,所以从一种定义的科学性而言,供应链管理目前尚不成熟,因而也无权威定义。c. 定义的模糊直接导致应用的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来说风险是非常大的,会直接导致市场的混乱和不正当竞争。d. 忽略了IT 技术所引致的应用模式变化。遗漏了IT 技术的供应链肯定是不完整的,因为只有通过IT 技术,企业与其它的供应商、分销商联起来才能成为链,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条件才能够具备。
??2.2 定义的科学性与相关性
??要深入理解供应链管理,还必须深入理解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一些概念,这样才能得出科学性的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2.2.1 物流管理
??现在业界有一个错误的概念,认为物流就是供应链,实际上供应链管理是一个远比物流要大的概念,供应链管理侧重于物流信息与其他信息的集成处理。目前物流管理已呈现出向供应链管理发展的趋势,其最新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提出了敏捷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所谓敏捷供应链管理,就是指以最终客户的需求为依据来建立或改造现行供应链系统,使之能够对客户需求变化做出最迅速的反应,并为客户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2.2.2 客户关系管理
??面向需求客户的业务和知识管理,部分集成到供应链系统中是一个必然趋势。客户关系管理是把客户,尤其是潜在客户和现有客户作为管理的中心,将企业的运营围绕着客户来进行,无论是市场、销售或售后服务,只要是和客户打交道的环节,都能够知道客户的最新信息,得到关于客户的完整而统一的交往记录,它的独立应用更偏重于银行、电信等终端服务型企业。供应链管理则是管理到分销商的分销商,分销商的客户,客户的客户,直到终端客户,而且更多的是基于消费类产品。所以供应链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并不等同于独立的客户关系管理,它是把独立客户关系管理中的某些思想和技术放到供应链管理中。
??2.2.3 ERP
??ERP 着重的是企业内部的流程优化,而供应链的着眼点是与企业发生关系的上游或下游的伙伴,商品在一家企业传递到另一家企业的时候,如何实现”链条上的增值”,这是ERP 和SCM 的最大区别。台湾的一项专题研究表明,超过70 %的ERP 用户将供应链管理列为他们下一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目前ERP 向供应链管理扩展是一个趋势,但ERP 向供应链管理的扩展侧重于执行,而供应链管理本身侧重于预测和计划。
??2.3 影响定义的关键语言与关键因素
??再来分析一下影响供应链管理定义的一些关键要素。
??2.3.1 信息资源
??供应链管理是对供需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化和利用,包括了物流和资金流的信息资源,在供应链管理中,核心是对信息资源的优化处理与充分利用。
??2.3.2 流程优化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落实到企业的经营行为上面必然涉及到企业的流程优化。注意这里没有提流程的重组和再造,因为企业管理没有这么革命性,重组和再造是一种推倒性的变化,使得业务焕然一新,这种做法对中国企业来说风险非常大。因此,供应链管理要进行业务流程优化,一个渐进、系统的演进过程,而不是快速的、突变式的业务流程再造。而且流程优化需要可视化的工具,并逐渐固化在软件产品中,流程优化的第一步就是从标准化产品开始的,目前国内供应链管理华而不实的市场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适当的供应链管理产品。
??2.3.3 渠道
??任何一个企业均是为了向最终客户提供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由众多企业相互之间有机组成的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这个价值链在物理上就是供应链。在这个供应链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是核心企业(对特定产品或服务拥有品牌所有权的企业) 及其供应网络和销售网络,或称为核心企业及其渠道(包括销售渠道和供应渠道) ,所以供应链一定是以渠道为核心的。
??2.3.4 平台
??什么是平台? 平台就是提供不同产权的企业在一个共同的软件系统上进行商业行为的IT 基础设施。其核心在于:第一,一定是不同产权的企业,在一个共有的基础设施上面运行,对使用者来说没有一家拥有唯一的产权。第二,这个平台是在一个共同的软件系统上进行商业行为。第三,供应链管理的实现必然是不同企业在同一个平台上来进行运作。这里不是指供应链管理的软件产品,而是指供应链管理的实现。
??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有根本区别。供应链管理可以是一种管理思想,可以是一个产品如供应链管理软件或实现部分供应链管理功能的软件,也可以是一种服务,如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但供应链管理的实现必然是一个平台,必然是不同企业在一个共同系统上的行为。
??那么平台的方式有几种呢? a. 企业自建。如联想和海尔各自建立了一个平台,与他们的供应商、分销商进行协同并实现相关的计划优化功能,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和综合管理能力。b. 企业和供应链伙伴共建。也就是一个企业与他的供应商、分销商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投资建立一个平台,实现相应的供应链管理功能。c. 利用第三方平台。企业与他的供应链伙伴共同利用第三方投资建设的平台实现相应的供应链管理功能。
??3. 供应链管理本质的结论性定义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定义必须能够涵盖供应链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产品和供应链管理实现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对供应链管理的下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定义: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 就是基于最终客户需求,对围绕提供某种共同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企业的信息资源,以基于Internet 技术的软件产品为工具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整个渠道商业流程优化的一个平台。可以简化为: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实现整个渠道商业流程优化的一个平台。
??这个定义的核心在于以下三个方面:a. 强调供应链管理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平台,是供应链上各相关企业共同使用的一个IT 基础设施。b. 强调供应链管理以渠道商业流程优化为核心内容,进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增值。c. 强调供应链管理的直接处理内容是以最终客户需求为核心的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 [美]查尔斯·C·波里尔,迈克尔·J·鲍尔. 电子供应链管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Maha Muzumdar ,Narayan Balachandran. 昨天、今天、明天:供应链管理的演变.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2
3 Carr D ,Johansson H. Best Practice in Reengineering. McGraw - Hill. New York ,1995
4 SabriEH ,BeamonBM. A Multi - objective Approach to Simultaneous Strategic and Operational Qlanning in Supply Chain Design. Omega ,2000 ; (28)
篇3
关键字: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
一、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作为企业顾客服务的主要构成部分的物流服务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现代化的管理与现代物流企业越来越紧密联系在一起,物流管理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服务客户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现代物流管理正确的实施与策略已成为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二、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的区别
由于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环境的改变,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与传统的物流管理有许多不同点。
传统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是:纵向一体化,供需信息不稳定,缺乏合作,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都是逐级传递的,资源和信息利用率低,无法共享,因此上级供应商不能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对市场反应速度慢,从而导致需求信息严重扭曲。
而在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模型以信息共享为平台,和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物流模型相比,信息流量大大增加。由于可以做到信息共享,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掌握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有可以有效的降低库存成本。
三、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如何进行企业物流管理
(一)从创新的角度来进行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动力。企业作为物流业的主体,应通过创新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进行物流管理,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创新,分别是物流服务理念的创新,企业物流组织创新,物流管理技术创新,企业物流管理体制创新,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等。
1.物流服务理念的创新
就物流服务理念的创新而言,就是树立客户需求之上的理念。首先可以在企业中导入先进的物流服务理念。然后进行物流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创新。这样就可以改变过去以规模效益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思想,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甚至实现客户化定制的新的物流服务。
2.企业物流组织创新
就物流组织创新而言,由于物流活动地理位置分散和通常一个企业跨越一个行业而运行,没有一个绝对的对或错的组织结构存在,加之企业所处环境的不同和企业自身特点的迥异,并不存在一种适合任何企业的物流组织设计方法。
3.物流管理技术创新
从物流管理技术创新来看,物流作为企业新的利润源泉,其管理创新应以网络及电子商务为依托,通过集约化、现代化管理实现厂商的零库存和少库存,减少产品运转周期,以适应企业物流管理的需要。物流管理技术创新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适用高科技物流设施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以物流管理信息化带动物流管理现代化。
4.物流管理体制创新
在物流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必须建立健全新型物流管理体制并辅之以合理的运行机制,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职能始终贯穿于物流服务的建设、计划、组织、协调等各方面。
(二)从物流管理模型内容上来进行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1.运输管理
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原材料和货物都要通过运输来实现空间上的转移,正确的进行运输管理可以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绩效,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益。
2.库存管理
基于供应链的库存控制,要求企业从传统的只注重自身的库存管理转向注重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控制,建立供应链上企业的战略联盟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通过整个供应链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库存成本的降低,实现供应链上企业的共赢,进而实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客户响应水平的提升和运营成本的降低。库存管理从以物流控制为目的向以过程控制为目的的转变是库存管理思维的变革。
3.采购管理
在供应链中,采购管理模式是用户需求订单驱动制造订单的产生,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的产生,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采购管理用的一般策略是准时采购策略,基本思路是在恰当的时间、地点,以恰当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其目的就是通过持续改进来消除库存和不必要的浪费,准时采购策略模式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
4.顾客响应管理
在激烈的竞争中,顾客的选择余地变得越来越大,如何改善与客户的界面关系,将客户整合到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中,成为提高客户响应和客户满意的关键。客户与供应链间的交互能力变强,客户可以将自己的需求直接通过网络方便地传递给供应链系统,同时有可能实时地掌握产品的进度情况,这样把客户整合到了产品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来了,供应链的客户响应度和提品的客户满意度大大提高了。
四、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必须抓住这种机遇和挑战,加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好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物流管理 供应链 物流系统
在21世纪,企业面临着一个更加复杂的竞争环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和个性化的要求增加,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产品周期缩短,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要赢得竞争优势,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必须改善企业的物流管理。近年来,随着物流的深入发展,供应链管理成为管理领域的热门词汇,受到学术界的大量关注,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引入供应链,整合上下游企业的优势,共同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重要意义。
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一)物流管理的概念
根据《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修订版(2006)的物流管理的定义是:为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正向的及反向的物流过程及相关信息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也就是说,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的流动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和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可以看出,物流管理和其他管理一样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职能。
(二)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供应链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面上,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随着供应链观念的发展,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也就是说,供应链的概念拓展到注意企业与其他企业乃至于供应链环境的联系。可以看出,供应链成为一个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
200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组织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供应链管理的提出只有不到30年的时间,学者对于供应链的理解有所不同,给出的定义也有差异。综合国内外的众多观点,本文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从最终用户到原始供应商的关键业务流程的集成,它为客户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增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供应链管理反映的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成功的供应链管理强烈依赖于企业之间的协同战略关系。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一方面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降低总的交易成本。也就是说,供应链管理既要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整合,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也要努力使整个物流系统成本最小。
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应用
目前,物流管理处于供应链整合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表现出四个重要特征: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成为支持物流过程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因素。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应用,即无纸贸易得到了最广泛应用并展示了巨大效益。电子商务改变商务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企业商务模式的影响不可估量,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互联网进行业务操作的趋势,将来还将有全新的供应链模式出现。物流管理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物流管理已经变成许多大公司非常重要的战略环节。例如,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已经将物流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管理成为关注的重点。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已经从最初的被动支持其他业务活动的职能发展演变成为影响战略决策思维的中心。
学术界曾讨论过供应链管理和传统物流管理的区别。供应链管理本来就源于物流管理,其发展过程就经历了从传统物流管理到供应链管理的演化过程。物流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物流管理跨越组织间的界限,寻求综合的物流控制和管理;狭义的物流管理仅限于企业内部的库存、运输等管理。实际上,广义的物流管理等同于供应链管理。Copper等学者就认为供应链是物流管理范畴的拓展,它除了包含与物品实际相关的各种活动外,还包括组织间的协调活动和业务流程的整合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成为供应链管理。可以看出,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强调企业间的合作性与协调性。因此,将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不但优化了传统的物流系统,更使物流系统向前后延伸,拓展了物流的链长,提高了价值链整体协调性,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
我国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物流总量庞大但物流产业竞争力不强
从物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来看,我国仍然不是物流强国。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观念滞后,体制落后等原因,我们至今还缺少规模化的富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我国物流作业企业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屈指可数。“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力、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是对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物流作业企业的最好写照。
(二) 物流成本上升且企业兼并重组的压力加大
篇5
【关键词】供应链 集中管理 整合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供应链的提出,体现了企业功能的扩展和延伸。不管是生产企业还是销售企业,他们都是供应链上的一环,都可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影响着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消费整个活动的进行。
供应链管理模式经历了从集中式管理到分布式管理、又回到集中式管理的螺旋上升发展道路。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代,企业规模有限,机构单一,地理位置固定,供应链管理系统满足了企业实时集中管理的要求。然而进入信息时代后,企业规模及其发展速度对管理信息系统提出的要求远远超出了同时期信息技术所能支持的程度。以下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分别从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这三个层面探讨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供应链集中管理的方法和发展趋势。
一、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整合
供应链的起始端是原材料的产出,随后原材料经过运输环节流向加工企业,在加工企业内经过生产加工、流通等内部生产物流活动后,以库存商品的形式存储在工业企业内,再以商品的形式经运输环节流向商业企业,在商业企业内经过存储、分拣等内部物流活动后,最后流向消费者市场。总之,从物流的层面来看,产品的流向是由上游企业流向下游企业的。在供应链系统中, 核心制造企业需要重点优化的物流环节在于原材料、外购件的采购供应环节和产成品出产分销环节。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专业化生产能够更加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业务外包策略可以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由资源的效率,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竞争优势, 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目前全世界年收入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都普遍开展了业务外包,而且业务外包的开支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的制造企业,往往涉及到大量的采购与供应,传统的做法是寻找大量的供应商,由此带来较高的寻资费用和低效率。将采购和供应业务以及分销配送业务等进行外包可以减少费用和提高供应链效率。而且,从国外一些大公司实施供应链整合过程中物流网络布局的情况看来,一般都是在电子商务技术的支撑下,一是沿供应链 “逆流而上”,即在制造商的物料供应渠道内设置物流服务提供商( LSP)――转运中心;二是沿供应链 “顺流而下”, 即在制造商的产品销售渠道内设置物流服务提供商――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在此,把这种供应环节的转运中心和分销环节的配送中心统一称为 “集配中心”或者 “集配商”。根据实际需要, 还可以设置区域转运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 在制造环节生产成本难以降低的情况下, 作为供应链核心主体的制造商通过整合优化其供应物流和分销物流网络, 基于供应转运中心和分销配送中心的 “集配”功能, 能有效增强供应链系统运作的稳定可靠性, 有助于实现供应链物流同步化运作。不仅如此, 通过合理规划转运中心和配送中心的运输计划和配送计划, 实现合并运输、统一满载、资源共享, 还有助于降低供应链运输成本, 加快物流和周转速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库存成本。
二、供应链管理与信息流管理的整合
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信息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会产生一定的信息;另一方面,企业会从供应链上的其他节点企业接收到一定的信息。对于生产复杂产品的企业而言,其所在的供应链常常是由多层独立的企业构成的复杂网络.在供应链中,具有直接的上下游关系的企业间,由于存在直接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易关系,相互间的信息交流是可见与明显的.因此,信息流历来被企业的管理者重视,是传统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的重点之一。
目前实现供应链上的信息流整合的具体方法,主要存在IT技术整合和组织整合两大渠道.在IT技术整合方面,IT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主要在数据采集、快速反应、电子订货和MIS系统的集成等方面。早在1987年,沃尔玛就建立了基于GPS的库存与订货信息计算机交换系统,并不断地完善与升级系统。该系统可以将所属商店商品销售量和库存量、集团各地区配送中心的库存量、供货制造厂商的交货量等信息整合一体,及时准确地传送到集团的管理者手中,保证了管理者进行采购与扩张决策时的有据可依,大大提高了决策速度与质量。配合其它的管理手段,沃尔玛在2001年一举登上世界500强的头把交椅。
除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的信息整合,许多企业还采用更加有效的组织整合手段强化对供应链上信息的整合强度.最为彻底的组织整合是采用兼并与合并形成的新组织,相对松散一点的组织整合形式是采用战略联盟.常见的战略联盟形式包括第三方物流、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和经销商一体化。无论是基于技术的整合,还是运用组织方式的整合,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与掌握供应链中的信息,为制定更加科学的决策提供了可能。
三、供应链管理与资金流管理的整合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资金流是伴随着商流而出现的。比如,零售户采购商品,资金由零售户流向商业企业,商业企业向工业企业订购产品,资金由商业企业流向工业企业,同样,工业企业向原材料供应方购买原材料,资金由工业企业流向原料供应方。总之,资金流在供应链上的流向是从下游节点企业流向上游节点企业的。
当前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关注物流成本的降低,如运输成本与库存成本的降低,很少考虑资金流,而用于推动产品沿着供应链移动的财务成本却被忽略,从而丧失了供应链资金流动所带来的成本缩减机会。以致通过最小化库存带来的成本节约很容易被持有库存的财务成本所抵消。库存持有成本不仅包括财务成本,而且包括承担销售信用的风险成本、支持交易信用和购买保险所产生的成本。识别物流活动所推动的财务成本并不是财务部门的一项孤立任务,还需要其他部门的协助,以整合供应链管理中的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动。一项孤立任务,还需要其他部门的协助,以整合供应链管理中的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动。
供应链管理这种跨组织的管理之中,财务因素是一个不可忽略方面,供应链管理必然包括财务管理,但这在当前供应链管理中却普遍忽视。例如,当前人们普遍采用:供应链分析价值链分析作业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的流程来寻找成本缩减的机会,不可否认在成本的缩减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效果,避免供应链某个环节的变化导致的整个价值链成本增加、效率下降。但反复运用该成本分析流程以及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等成本控制工具,成本缩减的潜力的已无多大的空间,而整合了资金流、信息流和物资流的财务管理却能进一步挖掘成本缩减的潜力。将供应链管理与财务管理进行整合,并不是整合出什么新事物,并不是“超越供应链管理”,而是把财务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要素。在供应链管理中将资金流同信息流和物流进行整合,以降低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给库存水平、周期时间、作业流程和最终客户的服务水平带来积极的影响。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整合是区别于流行的作业成本分析,进行供应链成本缩减和控制的一个新的途径。
总而言之,理想的供应链管理应该是实时的。企业及其供应链处于当前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不但要保证生存,还要求实现快速增长。如果在企业扩张过程中无法保证供应链管理的实时性和高效率,保证物流商流资金流的通畅,那么必然是扩张得越快死亡得越快。而三流畅通的首要前提就是必须实时地掌握准确、全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还要对这些信息能进行实时快速的处理和分析,在最短时间内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甚至建议。任何现代企业都处于产业链中,因此仅仅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反应是不够的,必须与上下游伙伴企业协同运作。只有实现了与自己产业链上所有伙伴的实时信息共享和战略合作,以一个整体去服务最终客户,才能成为真正的所谓“实时型”企业。
参考文献:
[1]江宏.烟草商业物流系统建设[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6,(2).
[2]戴蕾.基于供应链的集中式战略采购研究[J].物流科技,
2006,(9).
[3]郜振廷.海尔物流创新模式[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3,(02).
[4]陈建华,马士华.基于集配中心的供应链物流整合方式[J].
当代经济管理,2006,(8).
篇6
关键词: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 企业品牌 创建策略 研究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涵与企业品牌创建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纵向一体化以及横向一体化管理模式有着根本区别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趋势,将企业竞争力的支点建立在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包括上下游供应商客户在内的所有供应链成员和相关主体上,依靠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原则来取得最大化的竞争优势和利益组合。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欧美生产制造企业2005-2010年的经济效益和利润中平均每年有27.8%的比例来自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和实施。
品牌建设是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核心内容之一,供应链管理使得传统模式下的品牌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也提供了重大机遇,数据显示,供应链管理对于品牌建设的贡献率在2006-2010年期间平均以7.4%的幅度增加。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品牌创建策略要求将品牌建设确立为供应链管理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品牌的创建和确认流程在供应链范围内进行科学配置和分工,打造统一的品牌文化认同以及利用电子商务对于分散在各个供应链环节上的品牌价值流程进行有效整合。
目前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品牌创建策略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2005年以来我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品牌创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数据显示2005-2009年期间制造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品牌创建投入每年实现了11.3%的增长,其投入产出比也实现了年均8.3%的增长速率,品牌创建在制造企业经济效益中的贡献率也实现了年均7.5个百分点的增加。但由于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和对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品牌创建的理解起步相对较晚,再加上其他原因,综合归纳来看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未能将品牌创建策略上升到供应链发展战略有机组成部分的高度去关注
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尚未能将品牌创建策略上升到供应链发展战略有机组成部分的高度去关注,由于缺乏战略的确认使得无论在企业内部还是供应链范围内的相关环节和流程的协调和匹配程度相对较低,造成了实施过程困难和实施效果不佳的局面。据对2005-2010年期间357家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的一份调查统计显示,将品牌创建策略确立为供应链战略管理一部分的企业数目仅为总数的32%,即使在这些企业当中它们在品牌创建业务上每年的投入增加幅度也不足5.8%,这和欧美企业的该项指标的11.5%的平均值相距甚远,另外,只有37.5%的企业围绕品牌创建战略进行了相关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调整,而其覆盖的范围还不到企业整个业务范围内容的43.5%,企业在品牌创建上的投入产出比仅为欧美国家该期平均值的八分之一。种种迹象和数据表明这种趋势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二)企业缺少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对于品牌价值形成和确认流程的细分和识别
企业缺少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对于品牌价值形成和确认流程的细分和识别,供应链范围内品牌价值创造的分工协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使得供应链相关业务环节的品牌价值创造和增值能力不高。一份对2009年中国和欧美国家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品牌价值形成和确认流程细分和识别问题的对比研究表明,欧美国家上游供应商、中间核心企业、下游客户在品牌价值创造中的重要性权数之比为3∶4∶3,而我国国企的该项指标数值为1∶7∶2。这说明在我国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品牌价值形成和确认的流程中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所占的贡献率过小,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供应链模式下的基于劳动效率和整体最优的协同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除了相对比值上的差异,在绝对值的比较上,该期我国企业和欧美企业上游下游及核心企业的价值创造绝对额比值分别为1∶7.8、1∶14.2和1∶5.2。
(三)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品牌创建活动中的品牌文化认同程度不高
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品牌创建活动中的品牌文化认同程度不高,供应链成员之间在品牌价值、品牌所代表的理念、审美观念以及个性修养情感诉求等方面的理解和解读方式不同,共同的品牌文化根基薄弱。共同的品牌文化认同是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进行品牌创建策略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对文化认同程度不高的表现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上下游企业缺乏充分的信任机制,核心企业往往将其品牌文化的内涵及其实施视为商业机密的一部分而不愿意在供应链成员间进行推广;二是相关利益风险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数据显示目前品牌文化打造上75%的资金投入和资源投入由核心企业负担;三是供应链成员对于品牌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调查数据显示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中仅有17.8%的企业认识到品牌文化是品牌创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各成员之间品牌价值创造流程和业务环节的整合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力度
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各成员之间的品牌价值创造流程和业务环节的整合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力度,电子商务特别是移动电子商务技术手段在实现品牌价值流程链接和整合中的应用和效果还有待提高。据2009年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协会的一份数据表明,我国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价值形成和确认环节的耦合系数为0.21,呈现出比较松散的弱关联状态,而该期日本企业的该项指标数值为0.63。此外,电子商务对于各品牌价值形成和创造环节的覆盖率仅为45%,也就是说有一多半的品牌价值创造环节处于游离状态或相对孤立状态,对于新兴出现的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比例较少,2010年9月份的数据表明覆盖范围和比例不足10%。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品牌创建策略
根据供应链管理基本内涵及其对于企业品牌创建意义和要求的阐述,在分析了目前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品牌创建策略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参考供应链管理和品牌创建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文章就我国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品牌创建提出如下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企业应该将品牌创建策略确立为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加强战略的执行力度,对于相关业务环节和流程进行重新优化调整以提高其匹配程度。品牌创建策略是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提升整个供应链上企业价值和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数据表明未来10年内品牌创建所形成的价值将是供应链管理的最大驱动力量,其在企业经济效益中的贡献率将有望达到35%以上,为此就必须从战略上确立品牌创建策略的地位,并以此为中心进行相关业务和流程环节的调整和优化重组,供应链各相关主体都应该保持必要的资金投入和资源匹配来确保品牌创建策略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来规范和指导供应链各相关主体的行为和动机模式。
第二,企业应该对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品牌价值形成和确认的相关环节和流程细节进行具体分析,探索和研究其相关数学模型和价值判断曲线,根据供应链成员的资源禀赋和效率优势进行相关业务和环节的最优化配置和分工,实现整体协作的效益最大化。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品牌价值形成机制和确认过程不同于传统的品牌价值形成过程,价值的形成和确认超出了单个企业的范畴,更多的上下游企业主体和职能环节被纳入了进来,这一方面有利于品牌价值的增值,同时也给品牌价值的管理提出了挑战。为此就应该对供应链模式下品牌价值的形成确认过程进行具体的研究,搞清楚各环节的数学关系和模型,找出他们的相关系数和曲线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在供应链成员之间按照资源禀赋和效率优势进行合理配置和分工来实现品牌价值增值最大化。
第三,企业应该将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品牌文化认同和品牌文化标准在供应链范围内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的普及和推行,通过这种对品牌文化的一致认识和解读来营造品牌创建的文化氛围和塑造供应链范围内的人力资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素质。供应链范围的统一的品牌文化认同是品牌创建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供应链成员在品牌创建过程中相关行为规范和准则遵守的重要保障,也是应对企业品牌创建策略实施中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短期利益博弈行为和机会主义倾向的有效手段。为此,要在供应链范围内就品牌价值和核心利益以及相关的品牌标识、包装、物流、仓储及销售等环节进行统一的部署和规划,以使内在的品牌文化外在化和形象化,便于内部和社会公众及目标客户群的解读和认识深化,从而塑造它们对于企业品牌文化认同的心里素质和价值观念。
第四,企业应该利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将相对分散在供应链各成员或各职能部分的品牌价值创造流程和环节有机地整合起来,提高其业务协同程度和价值创造过程的效率。电子商务特别是移动电子商务技术给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品牌创建问题提供了低成本高效运作的便利,多变的市场需求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空间相对分散的品牌价值创造流程和环节都使得电子商务技术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品牌创建应用实践中显得非常重要。为此需要调查研究传统供应链管理下的品牌价值形成和确认过程如何向电子商务条件下的供应链管理中价值创造模式的转移和嫁接,以品牌价值增值和品牌价值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制定具体可执行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下品牌创建的模式和策略。
结论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单个企业之间的角逐向以核心企业为主体囊括上下游企业在内的供应链整体竞争转变,品牌创建成为提升和加强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根据目前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品牌创建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阐述,本文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即将品牌创建策略确立为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供应链品牌价值创造和确认流程的具体细分在供应链范围内进行科学的配置和优化,营造和建立品牌创建所必须的供应链范围内的统一的品牌文化及其解读模式,以及利用电子商务特别是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加强供应链的品牌价值创造流程的整合力度。希望能够为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品牌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欢,黄立平,詹锦川,朱轶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安全监控信息平台[J].安徽农业科学,2005(6)
2.沈吉仁,肖孝德.物流企业成本控制初探[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 (5)
3.李涛,冯允成,陈翔.供应链和ERP在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肖剑,吴瑞新,姚奕.企业品牌价值刍议[J].商场现代化,2006(17)
5.刘春梅.论企业的品牌价值与品牌运作[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0(S1)
6.崔健.品牌文化的价值和构建途径[J].现代企业,2006(5)
篇7
【关键词】现代物流 供应链 管理
一、引言
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际上,供应链是作为物流网络的延伸而存在的,是产品、信息及服务从原材料产地到消费者之间的增值服务。新时期,相关物流企业必须依据自身发展情况,加大供应链与物流网络的整合力度,不断创新物流管理模式,有效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全面促进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健康发展。
二、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实现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
无缝连接是确保供应链协调运行的基础。一旦物流系统无法做到无缝连接,那么运输货物在无法按照约定时间送到,无法满足客户需要,尤其是一些保质期较短的货物就会变质,大大降低了供应链的合作力度,使得客户对物流公司失去信心,最终选择终止合作,对企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二)进一步缩短了订单处理时间
应用供应链管理,能够明显缩短订单处理时间。一般来说,物流企业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能够将整个订单处理周期合理控制在3-4天,比传统订单处理时间缩短了1/3以上。
(三)明显提升了物流服务水平
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不仅能够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充分了解,还能对市场需要予以有效掌握,有效提升企业的适应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强供应链管理的前提下,应采取合理措施确保物流的畅通运行,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
三、目前国内物流企业在实施供应链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现代物流理念发展滞后
就目前而言,很多物流企业并未对物流行业予以真正了解。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物流行业发展也取得了良好成果,各地政府机构也会现代物流的发展予以了重点关注。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因受到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对物流发展的重要性仍旧缺乏一定认识,“重产品,轻运输”的思想对现代物流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二)物流管理缺乏统一性,对建立全国性综合物流体系形成阻碍作用
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战略,必须要打破以往区域与行业的s束,建立一个开放。统一、有序的市场环境。然而,因国内物流行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市场的管理秩序存在一定额混乱情况,加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情况,使得当前国内物流发展呈现鲜明的区域化特点,对物流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发展现代物流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仍待完善
就目前而言,国内物流市场仍旧被人为地依据区域、行业等行政壁垒划分,各地区管理系统十分复杂,无形中增加了物流供应链的环节,对物流渠道的高效运行产生严重阻碍。加上缺乏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需要的规划和政策,使得物流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难上加难。
(四)物流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物流企业想要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物流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此,西方发达国家则选择在高等院校中开办专门的物流管理专业,大力培育物流从业人才。相比之下,国内在这方面的教育仍旧比较落后,专业物流人员缺乏的形势十分严峻。
四、实施物流供应链战略的对策
(一)加强信息技术在物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新时期,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前提,EOS系统、POS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共享技术等都将普及应用到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从而对物流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实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对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明显降低物流企业运行成本,有效提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第二,对于物流配送而言,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能够有效提升物流配送的专业性,不断创新物流管理方式,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综合而言,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明显提升现代物流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
(二)依据客户需要,对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流程加以重组
在新形势下,在物流企业的日常运营过程中实施供应链战略应对企业的资源整合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有效实现对客户的维护和管理。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客户需求作为物流企业的根本出发点,为此,物流企业应对物流增值方案的管理予以高度重视,服务对象不同,其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应依据实际情况为用户量身定制相应的个性化物流服务;第二,从客户需要的角度出发,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相结合,并在管理过程中凸显供应链管理理念和管理价值;第三,加强物流供应链管理,从企业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入手,采取合理措施,保证不会出现绕道、等待以及中断等情况,从而为增志物流供应链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三)诚信经营,努力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就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关于物流供应链的竞争逐步成为物流企业提高市场占有额的重要因素,也必将成为新时期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物流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切忌因为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导致合作伙伴利益受损的情况出现,用这种代价去追求的“零库存”会大大削弱企业的竞争优势;第二,物流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应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并注意联合各个节点的企业,加强供应链中各个环节产品的管理,使得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这种观念得以明显改善;第三,加强对企业内部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规划、联合与运作,有效实现各方面资源的优化重组,全面提升物流企业供应链的竞争力。
(四)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以及物流管理体系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物流企业在实施供应链战略过程中,应对企业运营相关信息予以有效整合,加强供应链节点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信息共享,采取合理措施,使得物流管理系统得以健全和完善;第二,依据系统工程原理,对企业的各个功能要素进行优化整合,同时借助于完善的信息系统平台,对大量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和分析,并注意在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予以及时更新;第三,物流企业在实施供应链战略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相关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这对于每个节点企业都不例外,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对面向客户的数据信息平台予以建立并完善,有效提升该信息平台的便捷性与安全性;第四,加强企业产品产、供、销关系的控制和协调,使其能够对物流活动以及相关的资金情况予以及时、客观反映,用户只要登录平台,便能够立刻识别出其身份和需要,并依据要求不同,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使得整个物流供应链系统得以有效连接,形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高度共享的信息平台,为物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物流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加强供应链管理。为此,物流企业应选择科学的管理措施,有效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为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进而全带动企业乃至整个物流行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冯乐梅.刍议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
[2]于涛.关于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现代物流管理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1).
[3]康舰.浅议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与联系[J].经营管理者,2015,(23).
篇8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网络信息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T, more and more practices has shown that the supply cha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hould rely on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ning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keys of using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gricultural products;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涉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及质量,涉及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的根本利益。供应链管理引入农业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实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际经验来看,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利器;从国内现实来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本文力求就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一定的理论探索,为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涵义
1.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特点。供应链管理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能高效率运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1]。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因此,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率化。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供应链整体最优。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上的业务和各相关者视为一体,以整体最优为目标。(2)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佳化优,需要企业间的合作,这种协作关系就是“合作伙伴关系”。(3)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的、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管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4)支撑供应链管理顺利进行的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1.2农产品供应链的涵义及特点。 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即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所组成的环环相扣的链条[2]。农产品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总成本,增加农产品的效益及附加价值。由于农产品的诸多特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于工业供应链,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参与者众多,系统复杂。在产前、产中、加工、运输、销售和最终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众多参与者,包括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市场、零售终端和最终消费者。另外农产品的数量特别大,品种繁多,各品种的品质特性差别很大,使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衔接问题更加复杂。(2)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经营者难以取得垄断地位,市场信息极为分散,人们难于全面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竞争者、合作者的信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农产品上市时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调节,会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此外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限制了农产品在跨区域间和跨季节间的即时调节,这使农产品供应链具有更多的风险。(3)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的要求较高。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区域性,而人们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因而需要不同区域间进行流通交易。然而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使流通成本上升,这限制了农产品流通路径。特别是在生鲜农产品,对物流仓储、运输、配送的要求更高。
2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1)市场主体过于分散,缺乏供应链的概念。由于农业产业链的主体主要是分散经营的农户,市场意识薄弱,总体素质较低,即使是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以小业主或个体经营户为主体经营,用供应链的观点考虑农产品的经营是很难实现的事。(2)物流技术比较落后。“新鲜”是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3]。(3)物流成本过高,不利于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建立。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仍然偏高,而且很不稳定,运销成本的波动较大。由于农产品具有鲜活性,生产上的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同时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具有消费群体小的特点,造成农产品交易成本较高,容易导致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投机行为,不利于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形成。(4)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之间信息流通不畅。由于诸多原因,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强,从而造成我国国内农产品供应链的总体信息化程度很低。国内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以供各企业进行信息交流,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这也是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3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应用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在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中,应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如EDI、GPS、条码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供应链运作的效率,也可以增强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农产品供应链必须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纵向优化,横向集成,并逐渐形成行业、区域性的中心节点,使资源和信息实行共享,整体资源得到优化,并通过实现成员间的连接和与目标终端用户之间的连接,促使各成员共同创建新的利润空间。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过程的跟踪整合管理,可使农产品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为了共同的目标保持协调一致,有效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服务水平和效率。首先,应该建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物质技术基础设施包括企业的外部网、内部网、知识库、电子数据库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在完善的物资技术基础设施上,应用相关的软件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既保障信息提供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又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目前我国各地政府和大型企业建立了一批农产品专业信息平台,为沟通消费者与生产者、流通环节的联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个地方或企业必须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与外部信息网密切联系的信息平台,使供应链中的神经系统运转正常。农产品供应商根据信息平台上经销商和零售终端提供的需求信息,向其上游的农户生产信息,生产加工企业、中介组织通过订单向农户收购农产品,这样减少了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同时为农产品的销路提供了保证,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减少了农产品的损耗,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和社会效益。其次,建立不同层次的农产品信息网络,这是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所必需的技术支持。农产品信息不畅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造成农产品卖出难的主要原因。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是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途径。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产品中介组织,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信息网络,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供应四位一体的农产品信息网络,最终形成农村地区农产品信息网络与大中城市及全国的联网。通过信息网络的建设,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对整个农产品的流通过程进行协同整合,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缩短了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交易效率,减少了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产品的保值期。农产品供应链成员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网络的集成,建立一体化的物流运作体系,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对生产、加工、配送过程中的物流环节进行设计,使农产品物流作业无缝衔接。将物流据点、农产品配送路线、运输手段等网络化,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减少物流成本。另外,需要建立四个相关信息系统:一是信息管理系统。如收集和传递销往地农产品标准化信息和相关的政策法规。根据这些信息,对供应链全程进行监控,确保农产品跨越非贸易壁垒,顺利进入国外市场。二是信息共享系统。供应链成员共享有关库存、销售、预测、供应链绩效评价等信息,促进成员间信息沟通,有助于供应链成员间的互信与协同。三是电子银行结算与支付系统,使供应链成员能方便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四是供应技术协同系统。零售终端的POS系统,收集消费者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能在第一时间反馈到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中和订单管理系统中,指导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供货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调动农产品的流动。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系统的无缝隙对接,加快供应链的营运速度,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农户、农产品供应商及农产品经销商之间的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衔接,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柔性,降低了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成本和风险,使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准确及时地到达供应链中的相关节点,使农业生产更有计划性,从而减少农民的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收入。最后加快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需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农业产品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综合性基础工作,必须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因此政府要在这一进程当中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根据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建设方向、目标、重点, 并具体落实相应部门实施。要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树立信息观念,增强信息意识。做好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产品信息化建设,还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包括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在内的动态系统,为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制框架和法律环境,为农业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但是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需要制定的法律法规具备灵活性,因地制宜,有所区别。
4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给出了可行的建议。该建议有利于提高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规模效益。伴随农业问题的日渐突出以及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的整体推进,我们相信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会越来越受重视。同时农业行业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确定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战略,使农产品供应链进一步向系统化、集成化、精益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 林勇. 供应链管理[M]. 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9
关键词:戴尔;供应链;中国市场
0.引言
在全球化市场背景下给众多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及发展空间,这促进了企业间的联系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使得众多企业呈现了一种相互竞争与相互依存并存的状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断成熟,在市场开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到了国内,事实上这是一种双赢的举措,跨国公司在国内市场赢得了效益,同时也带来了充足的资金与技术并在现代企业理念的带动下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其中便涉及到了供应链管理。戴尔公司作为世界顶级的PC设备供应商并作为跨国公司的代表,显然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化的体系,值得借鉴。
1.供应链管理概述
在企业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的过程中,企业成本控制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中提倡以开源节流的方式来捕捉各个环节从而将总成本降低,以此来扩充企业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就涉及到了供应链管理[1]。事实上学者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所表达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部分学者认为供应链是经过前馈信息流及反馈物料流及信息流将销售链上的所有角色有效连接的一种管理模式;还有学者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体制策略,通过将数个企业集合从而让供应链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强调了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2]。尽管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理解有所区别但显然供应链管理将集成管理思想凸显出来并强调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有机整合从而保证供应链整体效率。相对于传统管理模式而言供应链管理将各节点企业归纳为一个综合体,其管理范围包括了物流、供应商采购、销售、制造等。在供应链管理实施过程中强调了战略管理,它将对整体性的供应链成本及市场占有比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供应链管理需要依托于集成思想或方法方可实现,并不是单纯性的节点企业技术或资源链接。供应链管理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更高的目标,其中不仅仅涉及到了市场目标,同时也关系到了企业服务的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3],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 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差异性对比
因子 供应链模式 传统模式
存货管理 相互协调 重视内部存货
存货流动 无缝/可见 中断
成本 装卸成本 内部最小化
信息 共享 内部控制
风险 共担 企业承担
计划 小组方式 企业导向
组织内部关系 伙伴关系,装卸成本核心 以成本为核心
2.戴尔公司供应链管理所带来的启示
作为跨国公司的典型代表戴尔公司通过其独有的直接模式为用户带来了便捷的IT服务而在行业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其进行销售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先进的IT技术并以顾客为对象来进行具体战略实施,在这种直接销售模式的背后隐藏了一个庞大的供应链体系,涉及到了采购、生产以及配送等多个环节,在公司获取客户订单后即可采购原材料并生产然后再进行配货。在PC产业成熟度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用户对于PC设备的要求也逐渐趋于个性化及多样化,而为了匹配用户需求同时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作戴尔公司以先接单后生产的方式。只要供应商可在限期内将原件发货给戴尔,那么公司便可进行生产组装并直接将成品输送到转配线上并派发给用户,这种模式极大的降低了仓储成本并为客户带来了更为便捷的服务,受到了好评。
综合来看戴尔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十分注重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管理,同时与供应商也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戴尔公司规模不断扩展的情况下,与其合作的供应商数量也在不断提升,但为了保证合作始终处于良性状态,戴尔会对供应商数量进行控制,让合作关系趋于简单化,同时也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当然供应链是由多个环节构成,其中除了戴尔本身外供应商自然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供应链的协调发展对于戴尔的长期发展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戴尔对供应商的利益会给予一定程度的照顾并扶持供应商发展,使得整个供应链可良性循环。戴尔同时对信息平台加强了建设,通过采取互联网手段对相关信息如客户信息、生产管理信息、原材料信息进行采集,整合出了一个强大的数据信息链。网络信息平台给戴尔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并将供应链业务形成了无缝对接。通过定制化服务让服务品质有所提升。
3.结语
在企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若要获取竞争力并在市场上站稳就需要在细节上进行完善,而供应链管理无论是在方式上还是理念上都带来了支持,这也给市场上所有企业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数据整合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必然需要结合市场动态做出有效的应变对策才能够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性,以此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启迪.浅析信息化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作用[J].现代商业.2012(22)
篇10
供应链模式/企业/采购管理/特点/策略
一、供应商管理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一)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内涵
供应链管理是采购方管理的一种新模式,要理解这种新模式和传统采购模式的区别,就需要弄清楚在这种模式下采购方和供应商之间合作关系的变化,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是一种充分融合了现代化管理思想的管理方式,其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该模式下,生产制造商和供应商及零售商之间的业务流程被进一步整合优化[1]。该模式极大提高了供应链下所有参与企业的效率,能够对整个采购供应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进行统一的计划和组织,从而能够保证所需的采购产品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以正确数量和最佳成本进行生产销售。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与传统的采购管理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是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的集成合作。这种供应链模式下,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流会更加频繁,供应商可以快速响应采购方,可以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进行事前把关,能够实时控制产品质量,弥补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的缺陷;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目标更明确。传统采购模式中,采购师围绕库存进行的,当库存出现短缺时,就进行采购达到及时补充库存的目的。这种采购方式缺乏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往往是企业根据库存所做出的单方面采购决策。而供应链模式下,采购活动是围绕订单进行的,当确定了用户需求订单之后,生产企业根据用户需求确定制造订单,继而确定采购数量;供应链下采购管理中供应商和采购方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较为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供需双方可以共享信息,能够避免需求信息失真,可以让采购更科学合理。
由于供应链模式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该模式下的采购管理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是一种信息化管理。它能够实现对所有与采购有关数据的电子化处理,可以清晰看到各环节的信息,能够提高采购效率,对整个采购过程进行跟踪。
二、供应链模式下采购管理信息化策略
(一)实现采购资金信息和订单信息数字化
在供应链模式下企业物资采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数字化的实现。包括资金信息的数字化、供应商信息的数字化、订单信息的数字化。资金信息化指的是采购方对采购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及时对物资采购环节所占用的资金进行分析,降低一些不必要物资采购消耗,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降低资金占用率[2]。资金的信息化管理能够确保及时观察资金的流向,确定资金该如何合理使用。供应商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对供应商的报价和资信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录入,方便及时查看,从而选择长期合作伙伴。订单信息的数字化主要将订单上物资的数量、价格和质量要求等进行数字化录入,随时通过网络平台查询和更改订单信息等,提高采购的准确性,确保采购的及时性。
(二)建立采购货物管理信息化模块
该信息化模块包括采购管理模块、货物入库模块、在库管理模块等。采购管理模块是整个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块。该采购管理模块包括各种功能。首先,采购申请功能。根据采购信息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进行采购申请,然后制定具体的采购计划,将采购计划放到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等待采购审批和回复,然后在网上进行议价比价,寻找并确定最优供应商,在信息化平台上生成采购单。该模块还包括对采购单的修改的功能,能够随时根据情况修改采购单,并能及时查询采购单当前的执行状态。货物入库管理模块,主要是通过登录货物信息系统,对当前库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做好新入库物品的按计划入库,能够提高入库速度。要利用这个模块进行存贮确认和货物数据更新,并生成最新的货物信息。在库管理模块主要是通过在库信息管理平台,对货品数量、入库日和货物的保管位置进行管理,能够及时了解在库货物信息,还可以对在库货物进行有效管理。
(三)建立采购物资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
建立一个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该系统要具备对库存进行动态盘点的功能,利用该功能进行盘点时要保证不影响库房的其他出库、入库和退库等业务的处理。在该数据库中,可以将企业的供应商信息、库单信息等进行组合,可以将所有供应商按照信用等级、物资质量等级、交货准时率、交易价格等进行详细记录,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对供应商进行统一管。建立物资跟踪管理数据库,能够随时对物资进行库存、单据和合同查询,及时掌握物资信息,避免生产中断[3]。
(四)采用多种先进的采购方式
供应链模式下企业物资采购方式也有很多种,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的采购平台了解产品的采购信息,可以与其他企业进行联合采购,这样通过数量上的优势可以获取一定的折扣优惠,可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企业也可以组成采购联盟,实现物资采购、配送和运输等的规模化,这样能够极大的降低采购成本,让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供应链模式下的信息化平台也为这种采购联盟创造了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模式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其让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日趋科学化、合理化,给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搭建了一个信息化的平台。在该模式下,企业物资采购信息将实现集成管理,企业物资采购将更加透明,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将会更紧密,更有利于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性价比高的供应商。
参考文献:
[1]闫洪林.基于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策略[J].经济师,2010,12(0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