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11 17:5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

篇1

据调查,各地的不动产登记局基本上都隶属于当地国土部门,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一是隶属于政府办成立不动产登记中心,脱离住建与国土两家的直管,以原有架构齐全的房屋登记中心为基础,归并涉及不动产登记的其他机构。此种模式职能较全,往往涵盖了原有房屋登记机构的管理职能及所有登记机构的登记职能,适合登记水平较发达的地区。

二是在国土局下设不动产登记中心,但只是设立发证平台,涉及各机构的登记与管理模式不变,只是通过信息数据归集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实现由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登记发证的过渡模式。此种模式属于过渡模式,但在法规和顶层设计还未完善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好的模式,短期内对软件的投入少,业务衔接变动少,在转型期平稳过渡,待时机成熟时再顺利转型到完善的不动产登记模式。

三是在国土局下设不动产登记中心,将涉及的其他登记机构成建制划转到不动产登记中心。此种模式难度大,涉及其他部门的其他管理职能难以剥离与落实。

四是在国土局下设不动产登记中心,将涉及的房屋登记、林权登记等登记职能划转到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应的人员与登记资料随之划转。此种模式最具普遍性,主要按照两部委的文件精神,但因涉及职能剥离,特别是房屋登记与交易产权管理的职能剥离边界不太清晰,且涉及的剥离后工作机制问题太多,没有很成熟转型的代表模式与代表地区,各地自行协调解决。

以上四种代表模式各有千秋,当然还有其他更有特色的作法。本文仅以南平市建阳区为例,就最具普遍性的第四种模式――不动产登记与房屋交易产权管理剥离方式工作中应考虑的几个问题进行交流探讨。笔者认为,在实施整合前,应当明确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做好两机构间对接的准备,方可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与房屋交易管理工作。

一、建立数据共享实时互通机制

1.必要性与重要性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 》第二十四条规定,不动产登记有关信息与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林业、海洋等部门审批信息、交易信息等应当实时互通共享。不动产登记机构能够通过实时互通共享取得的信息,不得要求不动产登记申请人重复提交。《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九十六条规定,不动产登记机构、不动产交易机构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与交易信息互联共享机制,确保不动产登记与交易有序衔接。不动产交易机构应当将不动产交易信息及时提供给不动产登记机构。不动产登记机构完成登记后,应当将登记信息及时提供给不动产交易机构。

在今年5月25日召开的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提出,大数据被誉为新时代的钻石矿,政府就要在其中发挥作用,打破信息孤岛。目前信息资源80%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除涉及隐私之外,其他信息都应该向公众和社会开放。这不是第一次喊话政府数据开放。2014年,大数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表示,数据是基础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这一年也是政府数据开放政策密集年,包括《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涉及大数据开放和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方案。“开着宝马吃低保”“开着宝马购经适房”,这些令人发指的不诚信现象之所以屡禁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门之间存在着信息壁垒。尽管我国银行、工商、税务、海关等都建立了相关信息平台,但部门之间难以共享。

因此,新形式下的不动产登记与房屋交易产权管理之间应当打破信息壁垒,依法实现信息实时互通共享机制。

2.数据共享的具体要求

不动产登记中心与房屋交易管理机构应建立共享机制并实现数据实时互通。不动产登记中心应将不动产登记信息(含空间信息)、限制信息实时传送到房屋交易管理机构,房屋交易管理机构依送达的数据进行相应信息的归集。房屋交易管理机构应将楼盘信息、交易信息实时传送到不动产登记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依提取送达的数据进行登记。

一是数据共享的日志问题。房屋交易管理与不动产登记紧密相联,对数据共享的实时性、有效性、安全性上均有很高要求,两方均应建立安全有效的数据共享日志,以便厘清责任。

二是数据共享的网络问题。由于房屋交易管理机构合同网上签约备案等系统均要求互联网访问使用,而不动产登记系统通常运行在局域网或者政务内网,数据如何共享,不动产登记中心应提前考虑。建议可以考虑专用光缆连接互通方式或是通过网闸等设备过渡。

三是数据共享的时效性问题。受理的登记业务保存后,不动产登记中心应同时将数据进行推送,若不动产登记记载登记簿后方才共享数据给房屋交易管理机构,将可能存在时间差,导致交易纠纷的发生。登簿后的有效数据再行推送以更新最终的限制状态。

四是数据共享的准确性问题。若数据共享仅仅是将不动产登记数据写入共享前置库,将导致房屋交易管理机构在获取最新的登记数据时需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应该在将不动产登记数据写入前置库时,通过技术手段通知房屋交易管理机构具体需要更新的登记数据索引,以便房屋交易管理机构及时更新数据。房屋交易管理机构的交易数据推送要求相同。

二、历史档案、登记簿及电子数据的管理与利用

在实现登记与交易机构数据共享互通的基础上,要考虑如何管理和利用历史档案的问题。依照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关于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与房屋交易管理衔接的指导意见》(国资发〔2015〕90号)文件精神,房屋登记资料由不动产登记机构管理,房产交易资料由房屋交易管理部门管理。原始房屋登记档案中包含交易管理与产权管理及登记的内容,无法分割清楚,原始档案不作移交,移交内容为房屋登记簿的相关数据信息。房屋登记簿作为登记结果信息进行移交,房屋登记簿由不动产登记机构管理,房产交易、产权管理资料由房屋交易管理机构管理。移交之前的房屋登记相应诉讼由房屋交易管理机构负责;移交后新受理不动产登记的相应诉讼由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

为保证登记工作的延续性,在实践中各地历史档案、数据的管理利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依两部委文件精神,历史档案仍由房屋交易管理机构保管,房屋登记簿及相应的电子档案、图库复制一份移交给不动产登记中心。

第二,历史档案、房屋登记簿及相应的电子档案、图库全部移交给不动产登记中心,房屋交易管理机构保留电子成果。

第三,历史档案移交到政府下设的档案局统一保管,不动产登记中心和房屋交易管理机构都可以利用,房屋登记簿和电子档案、图库等资料由档案局、不动产登记中心、房屋交易管理机构各备份一份,以保证各部门日常的管理需要。

三种模式各有特色,主要还是看当地具体的情况,如果当地档案局管理规范,笔者最支持第三种档案管理模式。

房屋登记簿等信息交接后,有关登记信息的相应查询服务由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有关合同备案、预售许可等信息的相应查询服务由房屋交易管理部门负责。个人住房信息证明(首套房、首购房)由房屋交易管理机构出具。

不动产登记中心与房屋交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房屋登记档案和房屋交易档案查询互用制度,以保证房屋登记和交易、产权管理的正常运行。

三、无缝对接查封工作

因协助司法部门的查封工作责任重大,在剥离过程中一直困扰着各地同行。该如何理顺不动产登记机构与房屋交易管理机构对涉及房产的查封工作,笔者认为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分工:

涉及已进行登记类的查封及预查封由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涉及开发企业的预售许可后未售部分及购房人合同备案后尚未办理预告登记的预查封由房屋交易管理机构负责。房屋交易管理机构受理的预查封数据实时推送给不动产登记中心,等同于不动产登记中心受理的预查封效力,在具备转本登记条件不动产登记中心受理相应业务时应办理正式查封,并通知房屋交易管理机构解除预查封。不动产登记中心受理的查封及预查封信息实时推送给房屋交易管理机构,买卖合同网上签约备案系统完全按照不动产登记中心提供的不动产单元限制状态(是否抵押、是否查封)进行网上签约限制。

四、楼盘表建立

楼盘表是描述物理数据及其关联关系,并可与权属数据、交易数据等其他相关数据相关联的数据组织方式。根据一个物业中每栋楼的房屋总套数以及具体的限制及历史记载情况来显示该栋楼中每个最小基本单元的真实情况。最早来源于开发企业的楼盘销控表,后延伸使用到登记领域。在涉及房屋的登记与交易管理系统中,楼盘表是一种重要的关联管理手段,主要分为商品房项目楼盘表和非商品房项目楼盘表。

那么,在管理与登记分立的机制下,应如何做好楼盘表的建立工作呢?笔者认为,考虑到商品房项目楼盘的复杂性,且前期的预售许可、合同备案数据较多,商品房项目楼盘表的建立应由房屋交易管理机构负责,房屋交易管理机构将预售的项目、在建建筑物抵押的项目楼盘表建立完毕后推送给不动产登记中心。涉及商品房项目楼盘变更的相应业务,应由房屋交易管理机构先进行楼盘数据变更后,不动产登记中心再行受理相应登记业务。如存在有在建建筑物抵押、预查封等涉及楼盘变更的数据,房屋交易管理机构应实时将数据推送到不动产登记中心。非商品房项目楼盘表由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需确保新建楼盘房屋可与交易管理系统楼盘房屋数据共享,保持登记、限制、交易信息的一致性。

五、测绘审核的必要性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试行)》均未提及不动产测量成果需要测绘审核的内容,较多地区不动产登记机构在流程设置及业务指南中未明确只提供具备资质的测绘机构提供的测绘成果是否可直接用于产权登记。那么在当前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大形势下,用于产权登记的测绘成果是否需要测绘审核呢?

建设部、国家测绘局2000年出台的《房产测绘管理办法》规定,用于房屋权属登记等房产管理的房产测绘成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施测单位的资格、测绘成果的适用性、界址点准确性、面积测算依据与方法等内容进行审核。审核后的房产测绘成果纳入房产档案统一管理。出台的背景是在1994年出台的《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运行后,各地房地产开发项目涉及的面积纠纷案不断涌出,经过不断的完善之后,于2000年才陆续出台了《房产测绘管理办法》《房产测绘规范》等系列规范房产测绘,明确行政机构的审核职能,解决了许多的面积纷争问题。

在当前去库存、稳市场的情形下,购房人相对不容易;购房人签约时间大多在预售阶段,到实际交房时间跨度长;随着行业的发展,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设计越来越复杂,多种功能、用途交杂,涉及公共分摊部分有些又不是太明确;老百姓不仅对自己取得的不动产权利证书记载的面积十分关注,甚至对记载于登记簿的公共部分的权利范围与面积也十分关注。因此,由于面积的复杂性,涉及利益大,建议各地不动产登记机构应慎重取消测绘审核环节,特别是针对复杂的商品房项目,不宜将有资质的测绘机构提供的测绘成果直接用于产权登记,应经测绘审核后方可用于产权登记。

前置于不动产登记的测绘审核是住建部门以备案方式出具还是不动产登记中心内部设置的测绘审核职能,以何种方式进行审核不重要,重要的是应当通过测绘审核这个环节方可将中介机构出具的测绘报告用于不动产登记。至于以何种方式,由当地政府自行确定即可。

六、其他必要的关联

篇2

[关键词]国土资源部门;不动产登记;主导作用实现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2 ― 0097 ― 02

根据国土资源部顶层设计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时间表, 全国2015年下半年要完成不动产登记操作系统软件与信息平台的对接,在2018年前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投入运行,因此承担具体登记事项的地方国土部门压力最大。在国家、省积极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进程的大背景下,齐齐哈尔市市、县级不动产登记工作尚未启动。笔者在初步了解各部门不动产登记现状及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就齐齐哈尔市如何开展不动产登记工作提出具体想法和思路,提请业内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导。

一、各部门不动产登记现状

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不动产登记范围为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等建(构)筑物所有权、森林、林木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地役权、抵押权和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法律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不动产权利等十大类不动产物权。在齐齐哈尔市不含海域使用权登记项目,按照部门职能分工,现有登记实施主体分别为国土、住建、林业、农业、畜牧等部门,其中以国土部门承担登记事项为最多。现将各部门登记工作情况简述如下:

(一)国土资源部门不动产登记工作概况

目前齐齐哈尔市国土部门主要承担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土地抵押权等不动产权利的登记工作,具体办理单位为各级政府政务大厅及地籍科、股。其负责组织城乡地籍、地政和土地划界、土地调查、统计、确权、登记、发证和土地动态信息监测工作及制定全市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专项调查等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加之土地划界纠纷调处、配合民政部门调查处理因行政界线不清而引起的土地资源争议事宜等重点工作,苦于办公人员较少,年办理登记数量巨大,很多登记办件需加班加点完成。在平台建设方面,金土工程基础上形成的“一张图”、“三大平台”等信息化成果已经基本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齐齐哈尔市市级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投入使用,登记信息公开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二)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动产登记工作概况

由房地产产权市场管理处负责国有土地、村镇集体土地房屋登记和房屋交易市场的管理工作,以及负责房产档案管理和全市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工作。在完成房产登记大量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积累了较为成熟的数据管理、登记公示经验,其登记信息系统相当完善,也已经实现了四级联动。

(三)林业部门不动产登记工作概况

林业管理部门的林政科、股负责林地、林权管理,依法对征用、占用林地进行审核及登记发证工作,国有林场等大型林业资源由市级管理,农用林地登记发证由区、县审批。目前按照“四级建档,四类分类”的原则,进行归档立卷,纸质资料登记备案机制健全,其登记系统仅具有基本的地图浏览功能,不具备宗地图编辑功能,信息自动化工程正在建设中。

(四)农业部门不动产登记工作概况

市农委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科负责指导农村土地承包、耕地使用权流转和承包合同管理等工作,由农村合作经济管理总站负责指导辖区内农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土地承包纠纷的仲裁以及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并负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各业承包合同管理。原始纸质登记材料存档在区、县级,目前尚未建有登记信息库。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全国开展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予以五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农业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统一登记工作。过渡期后,改由国土资源部们负责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

(五)畜牧水产部门不动产登记工作概况

市畜牧兽医局组织实施全市草原资源保护工作,负责草原建设、开发利用工作,实施草原管理和草原防火工作。其行政审批科负责有关行政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草原管理登记信息相对较少,没有配套的电子信息平台。

综上所述,多年的各自为政、部门利益及历史遗留权属纠纷争议等矛盾冲突,加之各部门基础资料的不规范、不完善及信息自动化水平的差异,势必给不动产登记资源整合带来困难。但在遭遇困难挑战的同时,作为牵头部门的国土部门同样面临较多发展机遇和提升空间。

二、国土部门主导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思路分析

按照中央编办《关于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的通知》规定的部门职责,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登记、房屋登记、林地登记、草原登记、海域登记等不动产登记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法律法规草案,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制定不动产权属争议的调处政策;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基础平台建设;会同林业局负责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林木、林地的登记发证;会同海洋局负责国务院批准项目用海、用岛的海域使用权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的登记发证等。在此基础上,国家层面已经探索建立了不动产登记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共同部署做好相关工作。其中国土资源部工作重点是负责牵头建立全国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当前黑龙江省国土资源部门已经启动调查论证,研究如何通过数据交换接口、数据抄送等方式,实现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水域滩涂、海域海岛等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实时互通共享,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公开查询系统。在此关键时期,如何发挥好国土部门的管理优势,主导市、县级不动产登记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

(一)籍土地登记丰富信息内容凸显空间信息权威性

土地管理的特色是对土地空间特性的管理。土地空间特性,包括土地的地理位置、相邻关系,图层的划分及与土地相关的各种空间属性和人文属性。齐齐哈尔市现运行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现行的技术规程、规范、标准为依据,结合地籍管理的业务运行模型,严格按照地籍管理流程化模式的工作需求,实现了地籍管理的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分析管理与应用,在登记宗地的空间位置、地类统计、面积量算方面优势较大,容易实现“权利落地”。

(二)籍地籍信息平台成熟技术保持动态管理实时性

齐齐哈尔市地籍登记信息平台的应用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服务流程相对规范和严谨,尤其是在坐落、界址、面积等基础数据及实时动态更新、数据兼容方面的优势,使不动产登记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不存在太大的“技术障碍”。 根据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工作要求,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总体包括三部分,即不动产产权产籍信息采集、不动产产权产籍数据库保存、不动产产权产籍信息查询,这三部分分别承担不动产统一登记的信息采集、保管分类和查询职能。如果在各部门基础登记信息准确到位的基础上,采取“平行开展”的思路,在设计信息采集和信息保管环节的同时,就开始对查询系统的构建开展前期工作,不动产产权产籍登记查询系统平台的设计和搭建工作按照规定的时限完成将不会很困难。届时将通过终端接口接入的方式,实现地市一级不动产登记主管机关专权访问不动产产权产籍信息的统一数据库,进而向社会依法提供查询的有关服务。

(三)籍原始不动产登记成果助推后期管理连续性

在《条例》规定的十大不动产权利登记目录中,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土地抵押权等权属登记一直由国土部门负责,行业管理规范性和程序化较高,积累了较多的纠纷调处及相关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经验。全国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中的现状权属涉及较多林权、草地及水域的承包经营权能,坐落、面积等数据参考价值较高。“一张图”及“三大平台”建设使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超过其他部门,在不动产登记信息后期管理自动化方面优势突出。在此基础上,地籍管理人员整合原有土地登记数据,结合其他部门上报不动产登记数据,对照落实,在技术上较易完成对号入座,最大程度保持不动产权属的连续性,为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奠定基础。

(四)籍多部门共享土地登记信息加强信息管理规范化

在国家、省级不动产登记领导小组设立的不动产登记专家委员会及其下设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建设专家组、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设专家组和不动产登记调查技术专家组中,国土部门的专家和管理人员参与了较多的不动产统一登记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程、标准、规范等制定过程的研究讨论,为统一登记依据、登记簿证、信息平台等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权威的技术咨询。因此在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组建过程中,原则上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推进,不无道理。在齐齐哈尔市,多年的宗地管理使“以地找人”成为习惯模式,其地籍信息已经和市公安、税务甚至银行系统形成数据共享。在繁杂的信息运行过程中,国土系统在政务公开序列内保持了失密、泄密事故记录为零,积累了丰富的登记信息保密工作经验。

(五)籍规范流程完善机制实现登记机构建设优化

齐齐哈尔市国土系统在近几年的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尤其是深化“五大体系”建设和巩固廉政风险控制成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基层干部作风转变,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空前提高,极大焕发了生机和工作热情。目前,以“目标管理、流程控制、制度约束、预警问责、人本发展”五大管理体系建设为统领、以打造“阳光国土、廉洁国土、平安国土、服务国土、和谐国土”为目标的全新管理模式全面实现。市国土资源局及各县(市)国土资源部门网站全部开通,已经形成全市国土资源部门网站体系,市、县(市)两级国土部门通过对外网站向社会宣传法律法规,公开规划、计划,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和审批结果等,提供规范、准确、及时的便民服务,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扩大政务信息网上公开范围,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为齐齐哈尔市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制度约束与流程管理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取得积极成果。

综上所述,在市、县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组建之际,国土部门应充分发挥制度、流程、人才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因时而起,因势而动,结合国土系统信息自动化建设成果,充分利用住建系统的“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系统”和林业部门现有不动产登记资源,加强合作,积极协调,节约集约,一定能全面规范不动产登记工作制度、流程,完善监督问责,高效科学地打开工作局面,为齐齐哈尔市的不动产登记工作全面开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3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 瑕疵 救济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022-02

不动产是人类社会极其重要的物质财产,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要素,也是人们维持生活必要的物质保障。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下,因登记机关的工作疏忽或登记申请人的故意或过失等情形,不动产登记错误或疏漏较为常见,因此下面对我国不动产登记瑕疵的法律救济现状以及需要完善的地方发表一点个人的见解。

一、我国现有立法中对登记瑕疵的法律救济

2007年我国《物权法》颁布实施,其中对不动产登记瑕疵的救济规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预告登记制度

预告登记是为了保全以发生不动产物权得丧、变更效果为目的的债权请求权而为的一种登记制度,预告登记并不导致不动产物权发生任何变动,其意只在增强登记背后的债权请求权的效力。概括地讲,预告登记有下列几种效力:保全效力,即旨在使发生不动产变动的合同债权请求权届时能实际上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顺位保护效力,即顺位在先的优先保护;预警效力,即第三人不得无视预告登记的存在,不得以善意而为抗辩;满足的效力,例如在相对人破产时,经预告登记的债权请求权排斥他人而保障其优先实现。

(二)异议登记制度

异议登记的作用并不是涂销或变更不动产记载的事项,也不发生变更不动产登记的效力,而只是将有关利害关系人的异议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上,从而使不动产登记的真实性受到质疑起到阻确登记公信力的作用。因此,异议登记的法律效力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保全真正权利人的权利;警示第三人谨慎进行交易行为。

(三)更正登记制度

不动产登记固然可以保护交易的动的安全,但这种保护在有些情况下却可能是以对静的安全的牺牲为代价的。为了平衡交易安全和真正权利人之间的利益,设立了更正登记制度。更正登记通过对登记簿上不正确登记的纠正,使登记权利状态符合事实权利状态,进而避免真正权利人因登记公信力受到损害。更正后的登记自始即发生效力。

二、关于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瑕疵法律救济的建议

现有法律中对不动产登记瑕疵救济除了以上三条外,规定比较少,但是众所周知,不动产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料,其价值和作用之巨大是其他生活资料所无法比拟的,一旦不动产体系混乱(尤其是确认不动产自然状况、归属等的登记活动出现瑕疵),人类正常的生活秩序将遭受到严重的冲击。因此下面对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瑕疵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一)建立回复登记制度

回复登记是指与实体权利关系一致的登记,因不当原因而从登记簿上消灭时,对消灭的登记予以回复,以保持原有登记效力的一种登记类型。对“不当原因”的理解为登记簿的全部或一部分因水灾、地震等原因而发生物理上的灭失,或者是登记事项的全部或一部分被不适法地涂销。目前我国的不动产登记法律法规中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以四川汶川大地震为例,在这次大地震中各受灾地区登记薄受损,对这种地震所引起的登记瑕疵,在现行的法律上并没有救济的规定,当前我国正在提倡“依法治国”,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法律上加以明确规定做到有法可依。

(二)统一登记机关

实践中大量的不动产登记瑕疵都是由于登记机关不统一、登记权限不明确等原因造成的,因此,统一登记机关、确定唯一的登记机关对消除不动产登记瑕疵是大有裨益的。我认为,登记机关的选择在符合法理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到登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征,充分考虑现有制度状况,我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现在的选择。我国当今的土地登记是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基础,因此最优的选择方案必须考虑到土地登记制度变迁已进入由“行政机关”登记的路径,选择法院或其他中介组织进行登记,都是十分不现实的,理由如下:不动产在本质上要么是直接指向土地的物权,要么是建立在土地物权之上的,因此物权由地政部门负责不动产登记有一定理论依据;地政部门进行登记可以辐射到中国城乡全部土地,并且十几年来的地籍管理工作,不仅提供了较为全面和详实的土地产权资料,同时也造就了一支熟悉土地登记业务的专业队伍,这具有其它部门无法比拟的优势;法院作为登记机关有一定的弊病,目前我国司法改革尚未完成,司法机关的独立性尚未达到,各地法院又承担着繁重的审判任务,如果把法院作为登记机关,当物权发生争议的情况下,法院要确定真正的权利人,必须要审查登记的真实性问题,如此的登记现状必然对法院最后的裁判产生影响;公证部门作为登记机关将无法解决重复登记等登记瑕疵的问题,因为它并非国家机关,无上下级隶属关系,当事人可以在其所在地自愿选择公证部门。

因此登记机关统一的基本思路是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基础,将建设部管理下的房产登记划归国土部门,并逐步将林业、草原、滩涂等纳入土地登记。

(三)不动产登记信息公开

在司法审判的实践中,常常遇到需要查询当事人不动产登记的情况。掌握不动产登记的部门因其信息主要是为执行政府的管理职能,因此不愿提供不动产登记的信息,或者提供信息不及时、不准确,甚至设置种种障碍。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不动产登记的相关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不动产登记信息资料应当公开,不动产登记的公示性在目前法律法规中得不到体现。而一个具有普遍公信力的登记系统必须达到:登记内容准确无误并适时更新、公众获取记录的渠道畅通、数据存储环境安全无忧。因此必须改变把不动产登记信息当作“政府信息”而不予公开的现象。

(四)建立信息网络系统

从不动产登记的性质讲,进行不动产登记的根本目的所在是完成不动产的公示。然而,当前我国登记机关分散的现状必然造成登记簿不统一、不完整,很难给不动产权利关系人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而登记机关的统一虽是大势所趋,短时间内却难以完成。因此,在当前可以由国家制定标准、协调各登记机关建立“不动产产权产籍网络信息系统”,以此面向公众提供一个完整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的公示平台。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运用现代管理学理论和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为不动产管理业务服务的信息系统。同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效益等优越性,并可以对房地产交易、权籍信息的内部管理活动提供服务,对产权产籍数据进行自动的即时更新,并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五)完善实质审查制度

实质审查是与公示公信原则相协调的制度。实质审查的优点是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登记权利与真实权利的一致,防止登记瑕疵的出现,从而使公示力得以确定,并最大限度地防止公信力带来的对真实权利人不利的可能性,保护真实权利人的利益,不致因公信力而使其权利丧失。我们在讨论如何完善实质审查制度时,可考虑借鉴德国的经验。德国在登记中有几个基本原则,对我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分别是:合法原则是对不动产登记局进行各项工作的一般要求;申请原则是指登记机关不允许在没有申请人申请的情况下就进行登记的涂销或者更正;形式同意原则是只要登记申请人提供的资料能够满足法律所规定的程序性条件,不动产登记机关即为其登记,而对申请人与相对人之间的关于实体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不予审查;精确性原则是指对涉及的登记事宜必须使用确切的文字表述的原则;证据原则是指要求登记申请人及不动产登记机关提供必要的证据的原则。

(六)完善不动产登记薄

登记簿是登记行为的最终成果,是直接表彰物权变动公示效力的物质载体,因而必须明确、科学地规定登记簿的内容、外在形式及编制。首先,登记簿必须使用确切的文字、数字、图表,不动产登记簿所记载的一切内容,只能使用官方文字,而不能使用其他诸如划线、涂改、加括号或加线条等等不具有公信力的工具或符号等技术手段。其次,不动产登记簿册的组成应根据所登记权利的不同而单独分册。例如德国的不动产登记簿的设置就是根据民法典的物权体系,按所有权、用益物权及其他权利限制、担保物权三部分建立的,而且每一部分都设置了专门的簿册。最后,登记簿的每一页都应由登记官员亲笔签名,并记载登记的具体日期,这样一旦发生错登或漏登时便于确定责任人员,同时也能增强登记簿的公信力。

总之,不动产登记瑕疵法律救济制度作为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完善与否关系到我国物权法能否完善,而完善的不动产登记法律制度对于保护物权、维护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物权变动采登记生效主义的模式和实质审查的方式下,在登记瑕疵引发的案件层出不穷的现状下,完善不动产登记瑕疵救济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史尚宽.物权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2]马栩生.登记公信力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3]郑冲、贾红梅.德国民法典(修订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篇4

目前,我国法律对需要进行登记的物权范围规定得并不明确,现有的规定并未涵盖所有的物权种类,这就意味着有些物权不经法定登记方式也可获得。目前,我国不动产登记种类不健全,在不动产登记的种类中缺少预告登记、顺位登记等重要制度,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得要求。

登记机关不统一也是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重大缺陷。由于长期以来形成不同的财产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因此,不同的行政机关负责对不同的不动产进行管理,最终形成了多个登记机关都有权从事不动产登记的现象。登记程序的不统一,使各登记机关各行其是,当事人无所适从,严重损害了登记作为法律行为确认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不动产登记信息缺乏公开化,只有将不动产登记信息公开,才能使不动产登记起到真正公示的效用,才能促进不动产交易的安全和高效。

如上所述,目前我国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已不能满足不动产市场的发展对登记职能的要求,亟待完善。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予以立法完善:

1.统一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法律依据,结束我国目前不动产登记法律散乱、矛盾的情形,进而消除目前“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不正常现象。在不动产登记法中明确规定不动产物权的登记范围,登记机关的组成、登记工作人员的资格、登记程序、不动产登记簿的管理以及不动产登记信息的利用等,从程序上完善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制订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法律,对于建立统一的不动产交易市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意义深远的。

2.统一不动产物权登记机关。统一不动产登记机关对不动产交易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不动产交易的快捷和安全,不动产登记机关统一后将不会出现一物交易多方登记的现象。未来的不动产登记机关在机构设置时,应以土地管理机关为主,辅之以房屋产权产籍管理部门,在国务院之下成立国家不动产登记总署,在县以上各级行政区域成立类似于现在各地行政服务中心的不动产登记专门机关,对各种类型的不动产进行统一登记。不动产登记机关实行垂直领导,以加强领导,统一不动产登记市场,达到不动产登记信息的共享。不动产登记实行在不动产所在地的县级不动产登记机关进行登记的原则。跨越两个行政区域的不动产,由不动产跨越的两个行政区域的共同上级管理机关指定由其中的一个登记机关进行登记。不动产登记机关不干预原各个行政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权力,如不动产权利的设定、变动、消灭须经审批的,先由各个管理机关批准,然后由不动产登记机关统一登记。

3.明确登记的物权制度属性。正确区分不动产物权移转合同的生效要件和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如前所述,登记只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而不是不动产物权移转合同的生效要件。对于依法生效的不动产移转合同,不登记则不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同时也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4.在登记的效力上,区别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原因,规定不同的效力。我国现行法律对依法律行为和非依法律行为产生的所有权变动未予以区分,对因生产、继承、征收、强制执行,法院判决等原因发生的所有权变动,也需登记而生效。

5.应承认登记的公信力。登记公信力与登记要件主义之间在体系上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实行登记要件主义,就应当承认登记公信力。只有在肯定登记公信力的前提下,方能更好地推进登记制度的完善。

6.登记机关对不动产物权登记申请,实行实质审查主义。除前文所详述的采行实质审查主义的优点外,由于法律赋予的登记的公信力难免会牺牲真正权利人的利益。为避免公信力的此一弊害,确保真实的权利,就必须使登记与真实的权利状态保持一致,为达这一目标,应实行实质审查制度。

7.完善的不动产登记类型。未来制订的物权法和不动产登记法应当包括各种登记类型。如规定实体权利登记和程序权利登记(不动产权利的顺位登记);所有权登记和他项权利登记(所有权之外的一切权利均为他项权利);终局登记(包含总登记、变动登记、更正登记、回复登记、涂销登记)和预告登记。

8.统一不动产登记的程序与不动产登记的权属证书。立法时可以在物权法中对此问题做以概括规定,不动产登记法规定具体的登记程序要尽可能简化、快捷。为简化登记薄的繁琐性,建议只规定两种登记簿即土地登记簿和土地定着物登记簿。在制发登记证件时,规定不动产登记机关制发全国统一的不动产权属登记证。不动产权属证书不统一,不但会加重权利人的经济负担,加重市场规范的矛盾,而且还会加剧了动产管理机关之间的争执。故不动产的权属证书必须统一,这一点在物权法和不动产登记法中应明确规定。

篇5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公信力;登记生效主义;登记对抗主义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038-02

由于任何当事人设立、移转物权,都会涉及第三人的利益,因此,物权的设立、移转必须公开、透明,以利于保护第三人的利益,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秩序。为达成这一目的,现代民法建立了公示制度,将物权设立、移转、变更、消灭的事实通过一定的公示方法向社会公开,从而使第三人知道物权变动的情况。在公示方法中,最重要的是不动产的登记制度,可以说,完备的登记制度不仅是财产交易有序化的条件,而且也是物权制度赖以生存的基础。

一、不动产登记制度

不动产登记即经权利人申请,国家有关登记部门将有关申请人的不动产物权的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事实。它能使不动产物权变动得以确认并为交易安全提供法律保障,是房地产管理的重要手段和现代房地产制度的基础。物权是一种绝对权,具有排他性的效力,根据“一物一权”原则,若一物上已经成立物权,则与之不能两立的有着同一内容的物权即不得再行成立。为了解决物权的排他性问题,从而确定物权的归属,法律J必须通过公示制度使物权为人所知,只有为人所知,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在占有和权利合而为一的情况下,占有本身即是公示的手段。但是在占有和权利分离的情况下,就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对物权加以公示,这样登记制度就应运而生。

登记制度的基本功能主要是为了实现物权的公示,它能使不动产物权变动得以确认并为交易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二、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

公信力是指登记记载的权利人在法律上推定其为真正的权利人,如果以后事实证明登记记载的物权不存在或存在瑕疵,对于信赖该物权的存在并已从事了物权交易的人,法律仍然承认其具有与真实的物权相同的法律效果。物权经登记予以公示,就具有了公信力,使交易主体和其他利害关系人以及不动产的管理机关知悉其权利归属状态和物权人身份,并基于这种确信而作出是否与其进行交易等判断。所以,登记的最大意义是赋予已经成立的物权以公信力,而非创设物权本身。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维护正当的交易安全。凡是参与交易的当事人在从事交易行为时,只要查阅了登记,了解了公示的内容,基于公示所表明的权利状况而从事交易则是完全可靠的。另一方面,公示和公信制度对于鼓励交易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交易当事人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查、了解标的物的权利状态,从而使交易当事人形成了一种对交易的含法性、对受让的标的物的不可追夺性的信赖与期待,这就可以较为迅速地达成交易。

三、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

不动产登记的效力在大陆法系国家主要有两种立法例,第一种立法例登记生效主义,是以登记作为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此种主张认为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必须进行登记。如果当事人仅仅只是达成了物权变动的合意,而没有完成登记手续,则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不仅不产生公信力,而且也不产生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非经登记,不动产物权的设定、让与及其消灭绝对不发生法律效力。这种立法例主要为德国、瑞士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所采纳。第二种是以登记作为对抗要件。认为当事人一旦形成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便可产生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未经登记的物权也可通过当事人的合意而成立,只是在没有依法进行公示前,物权的变动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登记对不动产物权变更的行为只具有确认或者证明的效力,而没有决定其能否生效的效力。这种立法例主要为法国、日本等国家采纳。

在英美法国家,广泛采用托伦斯登记制度。其特点是除了登记之外,还有交付权利证书的要求,产权一经登记,具有不可之效力,国家给予保障;不强制一切土地所有权、他项权利申请登记,但一经登记,其后发生的房地产权利变更或设定,非经登记不生效力。登记机关对登记申请采取实质性的审查方式,并在登记的所有人缴纳费用中,设立一种保险基金,以赔偿因错误登记而导致所有权人所蒙受的损失。

四、对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反思

我国现行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不能满足现今社会的需要,是因为建立不动产登记制度不是为不动产物权提供公示的手段和方法从而为不动产交易提供便利和安全的制度保障,而是为满足行政机关对不动产管理上的便利的需要。定位上的错误导致我国现行不动产登记制度最大的弊端便是不动产登记的不统一。

(一)不动产登记的法律依据的不统一

我国现行有关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立法主要有《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规则》、《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

(二)不动产登记机关的不统一

登记机关的不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地与地上建筑物的登记机关不统一。土地的登记由登记管理部门进行主管,而地上建筑物则由建设部门主管。第二,土地本身因其用途的不同而分属不同的部门主管。第三,每一部门内部的登记机关不统一。因此如规定不动产登记法不但要实现登记部门的统一而且要实现登记机关内部级别的统一,一定要将不动产登记确定为一个登记级别,而不能像现在一样由各级登记机关按照用地单位的行政级别进行管辖。

关于登记机关的设定国际上做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由法院统一主管不动产登记;第二种是由行政机关主管不动产登记,第三种是由中介性质的机构负责不动产登记。其中由行政机关主管不动产登记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做法。理由如下:第一,在我国,登记也具有一定的行政监督作用。因此,登记与对不动产的监管工作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所以登记由行政机关来承担,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第二,国土资源部门多年从事土地登记工作已经具备了足够的不动产登记条件、登记技术、登记知识,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登记经验,足以胜任不等产登记工作。第三,对于农地、林地、草原等虽然其用途各异,但都作为土地的一个部分是没有任何疑义的,况且农业、林业等主管机关只是管理职能部门,而不是产权登记部门。

(三)不动产登记效力不统一

登记对物权变动的影响,到底是采纳登记生效主义还是登记对

抗主义,仍然是争尘未定。但立法文件倾向于登记生效主,如《物权法》第9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担保法》第41条规定:“抵押合同至登记之日起生效。”建设部《城市房屋产权产籍管理暂行办法》第1 8条规定:

“凡未按照本办法申请并办理房屋产权登记的,其房屋产权的取得、转移、变更和他项权利的设定,均为无效。”但学者们对登记要件说大都持批评态度。认为采纳登记生效主义,虽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登记的效力,并能够简便处理产权纠纷,但从理论上看它存在着缺陷。因为登记是针对民事权利的变动而设定的,它是与物权的变动联系在一起的,它不是针对合同行为,而是针对物权变动所采取的一种公示方法。如果双方达成协议以后,因双方的原因没有登记,出卖人反悔,要求返还房屋,根据登记生效主义,此种要求是正当的。这样一来,就会使出卖人随意置合同于不顾,合同关系将形同虚设。从实践来看,采取登记生效主义,对因各种原因未登记的交易一概宣布无效,就会出现许多问题:第一,不利于保护善意一方当事人。当事人之间买卖房屋未经登记的情况错综复杂,应区分导致房屋未登记的各种情况,尤其是当事人双方的过错问题来决定是否应宣告未经登记的交易无效。如果完全以登记为生效要件,则有可能鼓励一些不法行为人规避法律,利用房屋买卖欺诈他人,而损害善意一方当事人的利益。第二,绝对适用登记生效主义会冲击现有的财产秩序。如当事人之间在买卖房屋以后,虽没有登记,但房屋已经交付使用,买受人对房屋已进行了重大修缮,如果因未登记而返还房屋,就会扰乱现有的财产秩序。第三,从效益上讲,采取登记生效主义,不承认无因性,导致大量的合同的审查义务不得不由登记机关负担,登记的成本加大,在一个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力图把所有的交易关系都纳入登记程序,并且由登记官员进行实质审查的话,其工作量之大,成本之高是可想而知的,势必导致登记时间的延长。第四,从公平角度讲,登记生效主义规定了只有登记才能取得物权,但是,又缺乏对登记的第三人的限制。在第三人明知合同无效或可撤销的情况下,仍然允许其取得其物权不公平的。对由于登记机关的错误而造成的真正权利人的损失的,法律只规定了登记机关更正的义务,而没有规定国家的赔偿责任,导致真正权利人的权利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济。所以说,笔者认为,我国应采纳登记对抗主义。这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的情况,有利于充分的鼓励交易,促进交易的发展。

(四)不动产登记簿及不动产权利证明文件不统一

实现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统一后,统一不动产登记簿及不动产证明文件就只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性问题了。

五、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经济形式的日益多元化,迫切要求国家出台严格意义上的物权登记制度,但我国现有的登记制度仍然很不完备,并没有根本上解决不动产登记的不统一问题。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已经生效后的重要事情就是制定《不动产登记法》,以确定登记的功能、原则、具体规范等。以实现对不动产登记的统一,从而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促进交易安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交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健,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法律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1(1).

[2]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第二版)[H].法律出版社,2003.

[3]周口.罗马法厚论(上)[H].商务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不动产;测量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P22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GPS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其中GPS技术的地图测绘就需要用到地籍测绘中的数据,所以地籍测绘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不动产测量技术仍然存在很多的缺点,无法满足GPS测绘技术对于不动产数据要求的精确性。所以不动产测量技术亟须改进,无论是对于房地产开发还是GPS技术来说都十分重要。

1.不动产测量的相关概述

不动产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现代地籍测量以及房产测量等,是用来管理土地以及房产等不动产的重要根据。地籍测量主要包括地籍变更测量、地籍图测绘以及地籍控制测绘等内容。地籍测量具有4个明显特征:①测绘工作具有政府性;②测量信息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③测量工作的基础是地籍调查;④测量技术种类多。至于实际测量不仅要考虑地籍图,还要对界址点、宗地等信息进行准确核对。房产测量则更着重于房屋等相关建筑物的测量,通过测量和调查进行房屋绘图,仔细核查房地产利用、数量、权属以及位置等详细信息。从而为房地产的开发利用、产籍管理以及产权等内容提供主要依据内容,同时也是现代规划和发展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依据。

2.不动产测量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2.1 地籍测绘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就是净高与层高的测量,然而在实际的测量中测试者往往容易将二者混淆,甚至直接用净高的测量结果来代替层高。我们这里所说的层高是指,楼层与地面、楼层于楼层、楼层与顶楼之间的距离,对于这些数据的测量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误差,如果再直接用净高代替误差将会更加严重。我们这里所说的净高则是指地面到楼层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对于净高的测量同样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但是国家却没有对误差的范围进行具体的界定,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但是不动产的测量要求在对测量的结果进行计算时,如果有层高的数据,这主要用层高的数据进行计算。

2.2 不动产测量中有边长度丈量误差存在

在不动产测量工作中,就算是同一栋楼同一楼层测得的数据有可能不相等,一般情况下,由于房屋的构造不合理或者是常年的使用过程中发生过了形变,同一栋楼的前后左右的高度通常是不相等的。所以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我们通常要求测量工作者经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并且根据这些数据推算出建筑物的实际面积。

2.3 面积分摊问题在不动产测量中较为突出

有时候在不动产的测量中还需要计算建筑物的面积,需要计算楼层面积的建筑物通常是住宅建筑物,但是同时也需要注意不同住户建面积分摊的问题。建筑物的种类众多,他们的用途也是各不相同,有时候分摊的问题十分复杂,甚至涉及二级甚至多级分摊的问题,所以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分摊方法。分摊问题的复杂性要求测量过程中测量的结果一定精确。

3.不动产测量领域中测量技术的具体运用

3.1 不动产测领域中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不动产的测量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高科技产品在不动产测量中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不动产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就拿当前比较流行的数字化测图技术来说,它不仅在不动产的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地籍测量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它主要的技术优点就是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都比较少,同时搜集的数据信息也比较准确,而且速度相对较快。根据收集来的数据信息工作人员可以大致描绘出建筑物原有的模样,这样的图像就可以用于不动产的分摊以及测绘工作了。

3.2 不动产测量领域中解析法的应用

不动产测量领域中的解析法主要应用于房屋面积、用地面积、公摊面积等面积结果的测量中,避免因面积、产权、用地等存在纠纷。作为不动产测量领域中较为准确的方法,解析法是解决纠纷性问题较为实用的一种方法。在实际测量中,主要通过界址点坐标,引用坐标解析的方法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得到更为精确的测量结果,减少误差。在保证操作流程规范的情况下,引用坐标解析的方法进行方差测量,能够尽量避免误差的出现,从而取得更为精确的测量结果。为有效提高标准中面积误差限差的精度,进而控制估算中存在的误差等,采用解析法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3 不动产测量领域中GPS技术的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于GPS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甚至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出行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GPS技术也是测绘技术领域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能将GPS技术对于不动产的测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当前的已经大部分的不动产测量中都用到了GPS技术,通过计算GPS技术测得的数据,我们可以准确的描绘出房产的大致外形,以便用于不动产的划分。

结语

随着测量技术以及测量工具的不断改进,不动产测量数据的精确性也不断地提高,测量的水平逐渐增加。但在不动产测量的实际操作中,不动产的测量也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不动产测量的目的采用不同技术手段。尤其是将GPS测绘技术运用于不动产的测量中,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石伟达.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与展望[J].建筑知识,2016(10):99-100.

篇7

1.房产测绘单位对相关技术规范理解、掌握差异性带来的登记风险

根据《房产测绘管理办法》,房产测绘应由房屋权利申请人、房屋权利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自行委托具有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房产测绘行业面临着由集中统一测绘逐步向市场放开转变或在已经市场化的前提下结合登记职能的调整重新洗牌。这一转变,将会打破政府集中统一测绘时,对相关技术规范理解、建筑部位面积计算、共有面积分摊掌握的一致性。必然会出现不同测绘单位对同样建筑部位测绘方法不同、面积不同、共有面积分摊不同的局面。这种情况相对不动产登记职能分工,由于测绘项目所在区域不同、同一项目不同楼测绘单位、登记时间不同,加之登记人员对建筑部位具体的面积计算方法不够了解,使得其隐蔽性极强,登记过程中极难发现,从而给登记带来风险。这种乱象影响登记机关形象、侵害购房人权益,同时会引讼、,并且因为房产测绘共有面积分摊的特点,“面积一户错、户户都要修改”,加之已登记房屋可能存在抵押、查封等情况,造成更正登记的难度巨大。

2.建成房屋与规划审批图纸不一致带来的房屋登记风险

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对目前的房产测绘方法进行介绍。根据《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00),房产测绘要实地逐户量取边长尺寸。根据《房产测绘管理办法》,房产测绘成果资料应当与房产自然状况保持一致。但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中,大量存在着建成房屋与规划批准图纸不完全一致的情况,考虑到不动产登记机构仍要以房屋的规划批准文件对合法建造的房屋进行登记,在政府集中统一测绘条件下,测绘单位往往会要求建设单位补充提供与房屋现状一致的规划变更图纸,从而确保满足登记合法性、安全性的同时,符合规范、规章对于房产测绘现场实测的要求。当然,这种后补规划变更图纸的做法,因其办理程序并不通畅,也存在着建设单位申请办理房产测绘、登记的难度大、购房群众不能及时取得所有权证书的尴尬。

登记职能下放、房产测绘依法走向市场后,测绘单位要求建设单位提供规划变更图纸的局面将不复存在,房产测绘成果资料将在法规和实际操作层面真正意义上实现“与自然现状保持一致”。尽管《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中提出“不动产登记机构受理不动产登记申请的,应当查验不动产界址、空间界限、面积等材料与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状况是否一致。不动产登记机构可以对申请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首次登记的不动产进行实地查看”。但是鉴于逐户查验难度巨大、登记从业人员对房产测绘专业技术不甚了解、登记机构对测绘单位技术“把关”的思维意识短期内尚不能完全消除。按现状测绘导致的与规划批准不一致或未经审批的房屋建筑部位被误登记、设定他项权的风险将给不动产登记带来新的考验。

3.规划审批房屋面积与房产测绘面积计算依据差异给不动产登记带来的登记实质风险和行政不作为风险

目前,用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审批和规划验收的房屋面积数据各地多数依据《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而用于不动产登记、房地产开发利用、交易的房屋面积数据均依据《房产测量规范》(17986-2000)。两规范在房屋面积计算的相关规定上存在诸多不同之处。规范的差异和不同人员对技术条款理解的差异,造成规划许可面积与房屋预测算面积不同、规划验收面积与房屋登记测量面积不同。

但是,在新形势下,因不同管理行为所需的房屋面积时常是不同测绘单位、甚至是建筑设计单位进行计算,对复杂的技术规范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不动产登记机构实际操作中很难核实哪些面积差异是由规范条款不同造成的所谓“合理差异”。这些将可能造成实际超规模建设房屋,甚至是规划未批准的房屋部位被正常登记的实质风险 。而对于核实出不属于规范不同造成的差异,在部门间协调配合、数据共享、政策支持尚在改革进程中的当下,解决处理存在一定难度。一头是购房群众急于办证、一头是开发企业绞尽脑汁东撞西碰,不动产登记机构也忙于部门间左右研究协调,给产生行政不作为风险埋下了隐患。

4.房屋登记测绘成果与房屋面积预测算成果差异性给不动产登记带来的风险

房屋面积预测算成果是用于商品房销售的重要属性数据,因其作为房屋价值、各种税费等的衡量载体,关乎购房人切身利益。房屋登记测绘成果作为不动产登记的重要属性数据,是对预测算成果的确认和修正,在房屋销售、登记信息系统中起到不动产登记单元前后衔接、建立关联、数据匹配的关键作用。房屋登记测绘成果与房屋面积预测算成果面积上的差异处理,虽然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已有约定、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里也有阐述,但诸多购房群众因涉及补缴房屋差价仍对此十分关注。在政府集中统一测绘条件下,房屋面积预测算和登记测绘均由一家测绘单位完成,登记测绘是基于预测算成果结合变更图纸和房屋现状的修正,面积计算方法、共有建筑面积分摊方法前后基本能够取得一致。因设计变更产生的前后面积差异也有依据可循。测绘单位基本能够应对购房人关于前后面积差异的咨询、、诉讼。在多家测绘单位介入房产测绘情况下,房屋面积预测算、登记测绘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测绘单位对面积计算方法、根据服务范围确定的共有面积分摊,甚至是影响分摊的功能区划分均存在不同认知、更不可能去对比分析预测算和登记测绘户室面积差异大的原因,这将会给前后面积差异引入放大的可能,且无论是预测算还是登记测绘面积错误,或是都不违反规范的前后做法差异造成的面积差异一律都会变成购房人对不动产登记数据的不认可,咨询、、诉讼也都将剑指登记机构。

二、规避风险的措施

1.政策层面

根据《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建筑面积计算标准问题的复函》(建办标函〔2001〕403号),“房屋产权登记面积测算应当依据GB/T17986-2000《房产测量规范》。该规范适用于房产测量,主要为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服务。关于规划管理中有关面积计算问题,应由各地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确定。1995年12月颁布的《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是编制工程预算、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目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审批和规划验收的房屋面积计算普遍依据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是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的修订。

因此,笔者认为政策层面可统一商品房销售许可、不动产登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审批和规划验收关于房屋面积计算的依据为《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00)。同时,为更好的适应房地产发展的需求、避免规范条款的认知差异,应对《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00)进行修订,简化房屋附属建筑部位面积计算方法、进一步明确共有面积分摊规则。

2.房产测绘成果监管层面

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不动产登记机构受理不动产登记申请的,应当查验不动产界址、空间界限、面积等材料与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状况是否一致。不动产登记机构可以对申请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首次登记的不动产进行实地查看”。根据《房产测绘管理办法》“用于房屋权属登记等房产管理的房产测绘成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施测单位的资格、测绘成果的适用性、界址点准确性、面积测算依据与方法等内容进行审核。审核后的房产测绘成果纳入房产档案统一管理”。不动产登记机构可设立房产测绘成果审核机构,负责结合上述风险点,研究制定房产测绘成果审核内容;负责结合房产测绘项目实际,不断归纳总结和统一新建筑形式面积计算方法;负责结合经验做法修订当地的《房产测量规范》实施细则;负责制定和统一房产测绘成果样式。只有将不动产登记审核工作做实,强化测绘成果的监督管理,方能更好的规避不动产登记风险。

3.操作层面

篇8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按揭抵押、预告以及将其作为融资工具的抵押登记业务也随之增多,从而促使注销后的房产档案保管成为了房地产登记机构不可忽视的工作内容。我国注销后的房产档案主要形成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注销后的预告类档案;二是注销房产抵押登记形成的档案;三是注销在建工程抵押登记形成的档案;四是因拆迁、城中村改造、地震以及异议登记、查封登记、变更登记等原因而需要注销的房产档案。其中,形成于前三类的房产档案占注销后房产档案的比重较大。尤其在注销房产抵押登记之后,虽然申请登记权利人和义务人的双方合同约定权利义务已完成,但是房屋登记机构对注销后的房产档案保管工作仍然要持续进行。这是因为,一旦在房产抵押登记注销过程中存在问题,如债权担保被抵押人伪造登记文件而注销等问题,就必须以登记机关提供的注销后房产档案为依据解决争议。因此,登记机关一定要妥善保管好注销后的房产档案,遵循有关规定明确档案保管内容、销毁范围和保存时间。

二、注销后的房产档案处置

1、注销后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处置

对于房产档案而言,它是权属登记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档案中的内容与房产证上的内容相一致,同时还记载了产权证封皮上的相关信息,如注册号、印刷编码等等,即便发生产权查实或是变更等情况时,也都必须以确权的产籍资料作为主要依据。通常情况下,由有关部门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是对房屋所有权的一种确定和认可,该证书所代表的并非是房屋权属的来源证明,而是房屋产权变更或转移的新凭证,也就是说一旦房屋产权发生变更或是转移时,原本的证书必须随之进行注销作废处理。从房屋的本质上看,其归属于不动产的范畴,它的主要特点是价值高、使用年限长,故此,在房屋产权人变更或是转移的过程中,原本的产权证成为必须提交的材料之一,该证书反映了房屋权属人的变更,其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地产管理有着较强的引申作用。为此,废弃的房屋产权证书应当在注销作废之后作为附件归档于产籍资料当中。由于发放房屋所有权证时,已经将证书扫描成为相应的影像文件,所以这种文件也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这样一来,在归档立卷的过程中,不但进一步减轻了案卷负荷,而且还避免了废弃的房屋所有权证被非法利用的可能。

2、注销后的房产档案销毁范围与保存时间

由于房屋产权登记部门所面临的档案库存量连年递增,故此,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对房产档案注销后的处置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如可列入销毁范围的纸质档案包括:预告登记已注销满2年、地役权登记已注销满2年、异议登记已注销满2年、查封登记已解除满5年以及抵押权登记已注销满5年。虽然《规程》当中对方案档案注销后的处置给出了较为明确的时间,但因为《规程》本身属于行业标准,故此,它的效力要比法律法规小一些。换言之,在具体处置时,除了要遵循《规程》中的规定之外,还应当符合相关法律的要求。此外,《规程》中还规定,登记事项登薄之后,房地产登记机构应当对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如房屋产权的登记申请材料、审核材料以及一些有保存价值的材料等等。除《规程》中给出的可列入销毁范围的档案应进行定期保存之外,其余档案均应当进行永久保存。

3、注销后的房产档案管理内容

当前,房地产已经成为重要的融资工具,使得房产抵押登记数量迅猛增加。为了准确掌握房屋产权的变化情况以及相关权利的法定证明材料,房屋登记机构必须要做好房产抵押(预告)登记注销后的档案管理工作,规范该类档案的保管内容。通常情况下,在注销房产抵押(预告)登记之后,房屋登记机构注销的档案之中还包括如下内容:登记申请表、身份证、合同、法人证书等等。而注销后的档案则具体包括以下资料:抵押登记双方的身份证明、合同、授权委托书、结婚证等等。虽然上述资料相对较多,但从法律的角度上看,每一种资料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因为以上证明材料之间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联系,若是其中某一项欠缺,则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必须特别指出的是,尽管《规程》当中对抵押登记、查封登记、预告登记、异议登记以及地役登记注销之后的纸质档案销毁范围和保存期限给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以上档案在规定的销毁时间内,登记机构仍旧对其具有保管的责任和义务。

篇9

【关键词】高校房产产权 档案管理 信息化

一、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的内容

1.房地产平面图

房地产平面图是一种反映房屋、土地现状的专业图。房地产平面图是由测绘专业人员按国家规定的房产测量规范、标准和程序勘测和绘制出反映城市房屋和土地的分布、占有、使用等方面情况的专用性图纸。

2.房地产有关证明和文件

有关证明文件是城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在房地产权属登记、调查、测绘、权属转移、变更等房地产权属管理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3.房地产卡片

房地产卡片是对房地产权利人的情况、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状况以及产权来源等情况扼要摘录而制作的一种卡片。它按房地产产籍地号(丘号)顺序,以一处房屋坐落中的每幢房屋为单位而填制的。

4.房地产登记簿册

房地产簿册是房地产权属登记、发证中根据工作需要而分类编制的各种表册的总称。房地产产籍资料的各项内容应该是一致的,并应及时进行异动管理。

二、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特点

1.专业性

权属档案产生于房地产专业部门。权属档案是专业性材料。房地产权属管理工作特别是权属登记工作,面广量大,政策性强,形成的档案材料专业性强。权属档案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一般公文有明显的区别,内容上反映房地权属状况和房地位置和面积大小,文件名称采用房地产专业术语多,形式上,结构规范,多为表格式、填写式。

2.动态性

权属档案的动态性是权属档案最显著的特点。权属档案形成后,房地产权属和房地情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产权人的变化,房屋的损坏倒塌,城市建设的发展,房地产市场的活跃,房屋的买卖、交换、继承、赠与、分析等权属转移不断发生,房屋的拆除、翻改、扩建日趋频繁,土地分割、合并等房地变更又不可避免。因而房地产权属处于不断转移和变更之中,具有极强的动态性。目前,权属档案因产权变更引起异动的每年约有20%。随着产权人的变化、房屋现状的变更,权属档案体系中的图、档、卡、册必须作相应更改,档案目录甚至于档案材料要作动态注记,档案必须及时补充新材料,以确保档案的真实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产权的动态性,使权属档案成为“活”档案。

3.真实性

权属档案是产权沿革的历史记录,这种记录必须与实际相符,记载的产权人,产权范围必须清楚,能在产权审核和排解产权纠纷中起凭证和参考作用。真实性是权属档案的生命,也是发挥档案的现实效用的基础和前提。

4.完整性

权属档案的完整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房地结合,二是图、档结合。

5.价值性

房地产属于不动产,价值高,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权属档案属于财产档案。6.法律性

由记载房屋所有权归属的凭证材料组成的权属档案,具有法律效力,是房地产管理部门和人民法院确认房屋产权、处理房地产纠纷的重要依据。鉴于上述特点,特别是权属档案的专业性和动态性,表明权属档案应由房地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并单独进行保管。权属档案不宜与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等其他门类档案相混淆。

三、高校房产权属档案管理的现状

我校档案管理基本上都是停留在纸质文件、图纸的状态。房产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档案整理、编写卷宗、存储入库、备查立卷等。许多档案资料处于长期闲置的状态,没有及时整理归档,更没有很好的利用。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比较保守,习惯于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来处理文本信息、处理房产档案信息。这是因为房产管理人员多数不是专业对口的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培训,对档案知识和技能不熟,只是对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工作进行简单的整理、分类、建档,而没有及时准确完整的进行更新;而且管理人员经常变动也造成档案管理资料的保存不连续不持久,使房产档案残缺、间断,一些数据丢失,导致房产档案失去了历史资料的功能和用途。

四、高校房产权属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住房制度改革以后,住房由原来的福利分配逐渐向社会化、商品化转变。房屋产权的变动情况越来越复杂,房屋的买卖、继承、赠与等行为都使房屋产权发生变化。房产档案应该全面、及时地反映房屋产权变化的过程。房产档案作为房屋产权变动的原始记录,必须随着房屋及房屋所有权人的变动而变动。但是因为房产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变更速度慢,房产档案的查询和使用都很不方便。针对以上情况,建立一套符合学校特点,又方便快捷的房屋档案管理软件来提高管理效率是房产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房产管理信息化就是就是要把房屋的有关数据、信息、图纸等存储到计算机里,建立房屋信息数据库,存储各种形式的图形和属性数据,把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以有效的数据组织方法联系起来,对数据的变动及时的更新,以方便于查询和数据整理。

系统以数据库中的房屋的区位、权益、实物等数据为基础,利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料的归档和查询。为了方便查询、统计可以把数据分成公有住房管理、房改售房管理、办公用房管理、商服用房管理等几个模块。这几个模块下还可以设定文件、编辑数据、工具、系统管理、打印等小模块。文件模块是对表格的操作、编辑模块完成常规的编辑、工具模块提供绘制所需的工具。系统管理模块是对数据的备份和恢复进行管理。为了能够方便查询,保证数据的即时性,有必要建立一个平时用的工作库,各种数据的修改、输入、计算、统计都在这个库里进行。

五、结束语

房产产权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是新形势下房地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来开发房产档案信息资源,必将极大地提高档案资源的开发能力和利用效率,使房产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房产;测量;管理;标准;协作

引言

房产测量是运用测量和调查工作来测定城镇房屋、土地及其房地产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位置、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的专业测量。其目的是为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和房地产交易等提供基础数据和图档资料。房产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房地产平面控制测量、房地产调查、房地产要素测量,房地产图绘制、房地产面积测算、房地产变更测量,房地产测量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产测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 房产测量的管理

房产测量是房屋权属登记发证的关键环节,是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测量成果一旦被房产登记机构审核采用便作为登记机构的行政行为,产生法律效力,所以房产测量不属中介经营行为,而是一种法定测量。

目前全国各地城市房产测量管理工作大体分为三类:

1) 行业垄断类:在房产行政管理系统内,权属管理、测量管理单位、房产测量单位为一体。在辖区的房产测量工作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测量单位垄断。

2) 行业半垄断类:房产测量市场在各地方各区县房管系统下属的测量单位间放开,系统外单位不得从事房产测量工作。

3) 测量市场化:房产测量市场完全市场化放开,地方房产行政管理部门设立房产测量管理机构。

上述情况在实际运行中各有利弊。行业垄断,其弊端在于没有竞争,容易导致服务意识淡化,降低工作效率,缺少监管;其有利的一面在于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对测量单位的管理上责权利清晰,测量单位不会受到开发企业的影响。市场放开时,测量机构之间竞争激烈,相互压价,成果质量降低,管理上责权利不明确,房产测量行政管理权在地方测量主管部门,而相关责任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承担;测量机构受开发企业制约,给后期的房产产权登记工作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测管分离”势在必行。

“测管分离”并非市场化的概念,而是指操作与管理的分离,不能自测自管。行业半垄断体现了房产测量为房地产管理服务的宗旨,规范了房产测量行为,确立了房产测量的权威性,体现了“测管分离”的指导思想,有利于提高房产测量成果的质量,又维护了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秩序,避免了测量人员流动性大,测量机构恶意降价竞争,数据成果标准不一致的问题,降低了交易权属登记部门使用不规范的测量成果导致的行政风险。南京是这方面做得较为成熟和规范的城市之一。南京市房产局产权市场处根据建设部“测管分离”的精神,筹建了“南京市房产测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建立南京市房产测量市场管理制度,监管房产测量市场秩序,制定房产测量技术标准,检查房产测量机构的产品质量和协调处理房屋面积测算纠纷,引导房产测量市场的健康发展,房产测量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商品房预售面积测算管理办法》,通过对全市房产测量市场需求的调研,对不符合市场管理要求的测量机构坚决取缔,只保留两家具备差错赔偿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过硬的内部测量机构,有效稳定和控制了房产测量市场的局面,既满足了房产事业发展的需要,也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奠定了基础。

2. 房产测量的依据标准

2.1 《房产测量规范》相关内容滞后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房屋的建筑结构和建筑形式日趋多样化、复杂化, 2000年颁布的国标《房产测量规范》中的大多条款已不再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虽然地方房管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办法或规范以求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但是没有相关的上位法为依据而显得底气不足。

比如新出现的“复式结构”“消防连廊”《规范》中无从查找,《规范》中一些条款模糊不清,会让不同的人出现不同的理解。比如8.2.1 K)“有柱或有围护结构的门廊、门斗按其柱或围护结构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可以理解为只要有柱或有围护结构的门廊、门斗均按其柱或围护结构的水平投影计算全面积计算。但是8.2.2 B)中“独立柱、单排柱的门廊……属永久性建筑的,按其上盖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同样的有柱门廊,出现两种结果。《规范》中对共有共用面积的处理原则做了如下规定,“产权各方有合法权属分割文件或协议的,按文件达成协议执行,无产权分割文件或协议的,可按相关房屋的建筑面积按比例进行分摊。”并没有对其内容给以详细解释,执行起来很茫然。

随着《物权法》的实施,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已成为不动产物权中的重要权力。业主所购买的套内建筑面积为其个人专有,而楼梯间、设备用房等公共设施为业主共有,共有部位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割性。业主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不仅享有共有的权利,还享有共用管理的权利,并对其共有部分的管理负有相应的义务。若对建筑物内共有的建筑面积进行分摊,不符合《物权法》的精神。建议完善《规范》,更有效的指导房产测量工作。

2.2 《房产测量规范》和《建筑工程建筑面积测算规范》不一致

房产行政管理部门用于新建商品房预售、权属登记的房屋建筑面积测算执行的标准是《房产测量规范》,而规划部门和建筑设计单位计算房屋建筑面积执行的标准是《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这两个规范都是国家标准,具有同等的效力,但是在计算面积的标准上存在不同,虽然各自的侧重点不一样,可计算结果导致同样的房屋因执行规范不同而出现两个不同的建筑面积。例如《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中“单层建筑物高度在2.20 m及以上的应计算全面积;高度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而《房产测量规范》中规定层高2.20m以上(含2.20m)的建筑物才能计算面积。《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中规定“建筑物的阳台均应按其投影的1/2计算面积;而《房产测量规范》中规定”挑楼、全封闭的阳台按其水平投影计算全面积;未封闭的阳台、挑廊按其围护结构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这两种规范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计算方式标准不一致的地方,由此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和矛盾,甚至在社会中产生不稳定因素。

3. 房产测量中相关部门的协作

3.1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我国城镇规划实行“一书两证”的管理制度,即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审核,建设工程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建设单位持注明勘察设计证明的总平面图、建筑设计平面、立面、剖面图、基础图、地下室平面图、剖面图等施工图所提交城市规划部门进行审查,经审查批准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的具体内容和各项指标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通知书及规划附图中体现。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的内容开发建设,所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通知书及附图成为受理房产测量的要件之一。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具体内容应该体现审批项目中房屋的层数、用途、长宽尺寸、附属用房的位置和规模以及对建设单位报审的建筑施工图纸的确认,这样房产测量机构才能准确描述房屋各种要素,确定房屋的范围和数量,为产权登记发证和房产管理提供有法可依的测量成果资料。

如需变更的,也必须经规划部门批准方可实施,规划和实施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之前,规划主管部门要对建设工程是否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附图确定的内容进行现场审核对符合规划许可内容要求的核发规划核实证明,对经核实建设工程违反许可的,依法提出处理意见;经规划核实不合格的或未经规划核实的建设工程,不予出具竣工验收,房产测量部门看到建设单位提供的有效的竣工验收手续,就可以认定该房屋符合建设工程规划审批要求。

3.2 司法鉴证

在受理司法查封、判决的面积鉴证业务时,常常会遇到困难。因为房产测量工作既有技术性又有政策性,所出具的测量成果资料为产权登记服务,必须符合《房产测量规范》及房产登记的相关要求,而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不同情况,使得房产测量无法进行。如司法部门,将公共部位直接裁判给某一方,或将某一套房屋判决给多个产权人等,造成测量业务无法进行,如果部门之间协作配合,共同确定分摊方案和权属界限,就会避免司法判决后无法进行房产测量的事情发生。

4. 结束语

随着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和不断规范,市场对房产测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测量单位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与其他经济活动不同的是房产测量风险具有特殊性,他涉及面广,而且复杂,不仅给测量单位和测量人员带来风险,也会给利益相关各方带来不同的风险。一方面,房产测量的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但房产测量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房产测量现地情况复杂,数据繁多,工作量大,从业人员难以保证完全不出现差错。但是,房产测量成果一经相关部门确认,就具有法律效力,房产的高价值性使任何一个错误都可能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引发赔偿。为规避风险,在加强质量管理和社会监督的同时,应建立完善风险保障机制。

房产测量不再是一种新兴的行业,它的发展如何关系到千家万户,已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全社会从上至下都应该为它积思谋虑。使它不断提高完善,更加充分地服务社会、服务于人民。

参考文献

[1]吕永江.房产测量规范与房地产测量技术[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