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所有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传统数学课堂,都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相关数学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数学能力急剧下降,学习成绩也很难得到提高。面对此种情况,数学教育界的专家提出了“问题导学法”这一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导学法的实质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加以思考与解答,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初中数学课程设置中,熟练运用问题导学法需要教师在熟练掌握课本内容、深刻了解学生基础的前提下,设置合理的问题。教师在选择导学所用的问题时,完全可以从学生日常的生活环境出发,这样提出的问题学生不会感到陌生,也不会觉得生涩,在解题时便会信心满满,课堂注意力也会被这样有趣的题目牢牢抓住。在抛出问题前,一定要仔细考量这个问题是否与之前所教授的内容有联系,以及下一个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应当如何前后呼应,只有考量周全整堂课的整体性,学生才能受到积极的引导,以学习新的知识复习旧的知识。
二、“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1.课前的运用
初中课程的安排相对而言比较密集,课间只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学生很难从上一门课的学习中抽离出来,因此正式教课前的课前导入环节非常关键。课前导入决定整堂课的质量和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从一开始就按照常规开始讲授新知识,教师一般很难抓住学生的情绪与注意力。因此可以在课前安排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以一个趣味性十足的问题开场,可以立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中的运用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掌握课堂绝对的教师一味地讲解着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数学成绩很难得到提高。每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一方面会遇到解题困难,一方面因为根本没有融入整个课堂的气氛中而没有兴趣解答题目,导致了教师往往自问自答,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抄下解题步骤或直接记下答案。长此以往,学生解题的积极主动性缺失,学生只会一味依赖教师的帮忙解答。因此在数学授课过程中,教师也要学会巧妙使用问题导学法。教师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穿去,引导学生自主解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3.课后的运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检验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与成就,同时为了强化学生新学的知识点,往往都会采用布置课后习题和课后作业的方法。现状是大多数教师都会预留大量的课后作业。学生疲于应对,只能互相抄袭,对旧知识点的复习巩固工作也很难到位。将问题导学法引进初中数学教学后,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少量但精到独特的数学题目,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问题导学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1.存在问题
(1)问题设置不恰当
从前文我们可以看出,问题导学法是教师利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虽然问题导学法已经在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大量运用,但是目前依然存在问题选择与设计不恰当的情况。不少教师在设置问题前没有仔细参考教科书内容,也没有详细确定好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盲目、急匆匆地把问题抛给学生,完全没有考量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的问题导学法必然是失败的,教学质量也必然是不高的。
(2)没有重视导学的作用
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恰当的时机提出合乎情理的问题之后,教师就要根据“问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的模式就是“导学”的内容。不同于问题导学课堂,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抛出问题后,根本没有给出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也没有经过相关的导学过程,就只是一味地自己演示出解题思路与答案,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数学思维能力也被僵化。
2.解决办法
(1)问题设计科学合理
问题的挑选与设计在问题导学法中起着基础作用。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原本就不及语文、英语等有趣,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善于收集身边的例子,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后提供给学生,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认真盘熟初中数学教材,做到所有知识点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够为问题的设计提供坚实的教学基础。同时,教师还要参考教材内容与学生知识储备水平,只有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有意义,学生才能接受引导并培养自己主动思考的能力,进而才能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
(2)对导学内容加以关注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到解决问题的时间可能要占整堂课的80%~90%,这样长的时间到底值不值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学生只有自主分析透彻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最终真正消化理解这堂课新获取的知识点,导学内容的意义正在于此。在进行导学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单独一个人无法解决的难题,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意见,这样问题就能够得到快速地解决,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同学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协作能力都将得到提高与增强。
篇2
随着教改的进行,以前的老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从开始讲到结束,学生安静的在课堂记笔记已远远过时,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发生很多变化,对教师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向课堂要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效益;目标;发展;质量;知识
一、积极解读教材,开拓创新
教师要重新认识教材,不断开掘教材中的素材,积极发掘智力因素,创设教学活动的情景,积极激发教学兴趣,进行实践创新探索,培养创新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概念、公式和定理,或者根据内容的相似,或者形式的相近,容易造成混淆,教师重视运用对比分析的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的联系中,科学地发现问题,客观地评价事物,并重视对事物本质的全面理解。教师要能够运用类比的方法,积极开拓思维,实现思维的发展,并重视向着知识的更深处发展,实现向广阔的领域的转移和拓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延续、从属、引申、相类似等方面的考虑,并进行类比创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积极性。
二、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数学是一个结构缜密的有机整体,它的各个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新知识的学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新的内容时,应该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进行新旧对比,形成问题冲突,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来联想和探索新知,从而达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目的,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四、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六、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及反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