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8: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核心

篇1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囚徒困境”,非常耐人回味。在博弈论中,对人的最基本的假定是:人是理性的(或者说是自私的)。理性的人是指他在具体策略选择时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囚徒困境”模型也是基于理性人的利益冲突。但在博弈论中,由于双方各自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结果导致了群体利益的损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仅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去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样做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却有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提出了供应链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思想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本着共赢的原则,使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都能获利的从而能够适应当代市场竞争环境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对囚徒困境的分析不能仅仅从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而应该是在“局中人”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也正是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囚徒困境分析。

2供应链管理概述

2.1供应链管理产生背景

在20世纪40-60年代,企业处于相对稳定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很适合企业的发展。但是在90年代,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形式下,“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如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使企业在多个领域面临竞争对手、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等。鉴于“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从8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了这种经营模式,随之而来的是“横向一体化”思想的兴起,即企业利用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本企业只注重其核心竞争能力提升,而将非核心的业务委托或外包给合作伙伴。例如,福特汽车公司的Festiva车就是由美国人设计,在日本马自达生产发动机,由韩国的制造厂生产其他零件和装配,最后再在美国市场上销售,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零售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这条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须达到同步、协调运行,才有可能使链上的所有企业都收益,于是便产生了供应链管理这一新的经营与运作模式。

2.2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新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目前还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定义或对其相关活动进行清晰的描述。这里仅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供应链管理进行阐释。供应链管理的广义定义:包含了整个价值链,描述从原材料开采到使用结束,整个过程中的采购与供应管理流程。但是,由于广义供应链管理描述的价值链非常复杂,企业无法获得供应链管理提供的全部利益,因而,产生了狭义的供应链管理定义,即在一个组织内集成不同功能领域的物流,加强从直接战略供应商通过生产制造商与分销商到最终消费者的联系,利用直接战略供应商的能力与技术,尤其是供应商在产品设计阶段的早期参与。这种狭义的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提高生产制造商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3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它的先进性体现在是以顾客和最终消费者为经营导向的,以满足顾客和消费者的最终期望来生产和供应的。除此之外,供应链管理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客户为中心。在供应链管理中,顾客服务目标的设定优先于其他目标,它以顾客满意为最高目标。供应链管理本质上是满足顾客需求,它通过降低供应链成本的战略,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以此提高顾客满意度,获取竞争优势。

(2)集成化管理。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它是一种从供应商开始,经由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的全要素、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的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的是企业之间的合作,以达到全局最优。

(3)对物流一体化的管理。物流一体化是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供应链管理实质上是通过物流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联接起来,改变了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建立起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关系,供应链管理把从供应商开始到最终消费者的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管理,始终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物流的各项活动,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最低,实现供应链整体物流最优化。

(4)供应链管理是“外源”整合组织。供应链管理与垂直一体化物流不同,它是在自己的“核心业务”基础上,通过协作的方式来整合外部资源以获得最佳的总体运营效益。

(5)节点企业密切合作、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在供应链管理中,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企业已经超越了组织机构的界限,而要通过与供应链参与各方进行跨部门、跨职能和跨企业的合作,建立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追求共同的利益,发展企业之间稳定的、良好的、共存的互助合作关系,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中,竞争与合作是无处不在的。笔者认为对于竞争与合作有两种方式,即合作基础上进行竞争、竞争基础上进行合作。这两种方式哪种方式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笔者的观点是:合作基础上进行竞争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这也正是供应链管理思想所倡导的。

3基于博弈论的囚徒困境分析

3.1经典案例——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个嫌疑犯都有罪,但是缺乏足够的证据。实际情况是:如果两个人都抵赖,警方证据不足,只能各判刑1年;如果两个人都坦白,各判刑8年;如果两个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10年。所以。每个囚徒都有两种选择:坦白和抵赖。表1给出博弈的支付矩阵。

3.2基于博弈论的囚徒困境分析

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均衡:在均衡中,每个博弈参与人都确信,在给定其他参与人战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优战略。也就是说,所有人的战略都是最优的。这里谈到的囚徒困境其实就是纳什均衡的一个经典案例。纳什均衡的前提就是: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进行选择。所以,囚徒困境中的两个“局中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假如他坦白,我抵赖,坐10年牢,坦白最多才8年;他要是抵赖,我就可以被释放,而他会坐10年牢。综合以上几种情况,不管他坦白与否,对于我而言都是坦白是最优策略。两个人都会这样考虑,最终两个人都选择了坦白,结果都被判入狱8年。

4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囚徒困境分析

正如前面谈到的,在博弈论中,囚徒困境模型中的“局中人”由于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结果导致了群体利益的损害。但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率和整个系统的有效性,使系统的总成本达到最小,并使整条供应链的获益最大。21世纪的市场竞争已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其他企业结成联盟,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所以,出于促进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初衷,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即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自己和合作伙伴的“共赢”,对囚徒困境模型进行新的分析是有实效意义的。

从表1可以看出,囚徒困境模型中的“局中人”的支付成本为:双方都坦白支付的总成本为“坐牢16年”;一方坦白,一方抵赖支付的总成本为“坐牢10年”;双方都抵赖支付的总成本为“坐牢2年”。根据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囚徒困境中的“局中人”就应该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为出发点,双方都选择抵赖才是最优策略。

由此导出的结果与博弈论的理论恰相反,供应链管理思想认为,双方都选择坦白其实是最不利于“局中人”的发展,因为他们的支付的总成本最高——“坐牢16年”。

5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经营策略

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企业,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管理思想已愈发不再适应企业和行业发展的要求。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持续发展,不断获益,最佳的途径就是与其供应商及其客户更好的合作,将自身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供应商或客户,努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互相合作带来群体利益的最大化,但可能会使某些个体的利益受到损害。供应链管理思想是指整条供应链的利益是最大的,但并不是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企业的获益都是最大的。由木桶盛水原理可知,木桶盛水的多少是由最短的板决定。在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中总有一个是效率最低的,而且整条供应链效率的高低也是由这个“瓶颈”所决定。要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就要使“瓶颈”环节的效率不断提高,结果是“瓶颈”环节的投入大获利小,个体利益受到损害。各个企业都回避供应链(或行业)的责任,不去“补最短的板”后果毕竟是整体供应链(或行业)的衰退,最终反馈给企业,对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害,阻碍企业的发展。相信企业必将能够在市场博弈中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并且瓶颈是会发生转化的,原来的瓶颈经过创新、改进,就会成为非瓶颈,致使原来的非瓶颈成为新的瓶颈。创新后的非瓶颈也会因效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益,新的瓶颈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也必须进行创新提高效率。结果形成了瓶颈—非瓶颈—……—瓶颈(新的)—非瓶颈(新的)的螺旋式上升的动态发展过程。经过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动态发展过程,使整条供应链的效率不断提高,获得更多利益,也使整条供应链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供应链的节点企业的合作中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利益选择合作,但仍有一些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合作,这与囚徒困境模型中的“局中人”一方选择合作而另一方却选择抵赖相类似。这种策略对于整条供应链来讲,并不是最优策略,因为在囚徒困境模型中这种策略支付的总成本是坐牢10年。所以,在实施企业联盟进行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供应链高效运作并达到整体效益最优化,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供应链激励机制,激励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能够按照供应链管理目标的要求为准则进行合作,达到共赢的目的。

篇2

电子商务不仅仅包括直接带来利润的商品买卖活动,即狭义的电子商务,也包括所有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的支持利润产生的其他活动,如产品产生、需求服务、销售支持、用户服务、业务协调等。电子商务的兴起是一场由技术手段飞速发展而引发的企业运作革命。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有两方面的涵义:

1.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在生产、流通等领域最直接的体现是采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自动信息处理方式,包括原材料管理、资金转移与支付、产品营销、产品交易、市场信息的搜集等,几乎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为IT技术,尤其是EDI、Internet/Intranet等现代I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电子商务得以在现代企业运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的企业及供应链运作模式变得不合时宜,如电话、传真等落后的库存信息传递方式在实时数据采集、数据仓库及智能数据分析等面前变得黯然失色,传真等业务往来手段也远不如电子邮件的便利。所以说,电子商务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凭空产生的商业运作模式。

2.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企业管理模式及思想的变革。电子商务不仅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便利,更重要的是它使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偶然性的,它有其必然的变化规律。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形式下,企业面临着投资负担增加和市场风险加大的压力,迫使企业从事自己不擅长的业务。从企业经营目标来看,以往企业的经营目标经历了以产品为导向、以销售为导向、以利润为导向等阶段,但这些战略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迅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企业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各个环节。市场的变迁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企业管理者开始思考各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革。管理者认识到,大而全的企业扩张战略永远不可能赶上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企业只有关注自身的核心业务才能“以静制动”,而不会陷入为了控制整个生产链而进行的低效扩张漩流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广泛应用使得这种战略管理模式的转变有了技术上的基础。电子商务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了全新的企业管理与经营模式。

二、供应链管理

(一)传统供应链管理分析

1.传统供应链管理结构分析。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一个横向的集成,通过通讯介质将预先指定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依次联系起来。这种供应链侧重于内部联系,灵活性差,仅限于点到点的集成。因此,供应链管理成本高、效率低,而且供应链的一个环节断了,将会造成整个供应链运行瘫痪。

2.传统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横向集成特性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市场表现,表现在:

(1)过分强调自供——自产——自销的一体化供应链模式。企业表面是是无事不能,但实质上却严重影响了企业核心业务的开发,挫伤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注重了自身的资源利用,关注物流,却忽视了资本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缺乏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关系,产、供、销各自为政,造成产品库存积压、资金浪费和企业间的目标冲突。

(2)强调竞争而忽略合作。供应链各结点之间的关系被视为交易伙伴而不是合作伙伴,致使双频繁地讨价还价、拖欠货款、缺乏诚信,导致竞争大于合作;而不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则更为激烈,价格之战、亏损经营,其结果常常导致两败俱伤。

(3)缺乏服务平台和电子交易手段,缺乏市场响应机制。没有统一规范的信息服务平台和安全、可靠的电子交易平台,没有建立对用户不确定性需求的跟踪管理系统,不能及时回应顾客需求,顾客满意度下降,企业信息丢失,形象受损,供应链的所有成员不能协调一致,信息得不到共享和快速传递。

(4)重下游轻上游现象严重。由于观念上的偏颇,只重视下游的顾客,而忽视了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以为“供应商有求于我”,致使双方缺乏信任。

(5)供应信息不准,长鞭效应严重。由于客户信息不准,单方毁约情况较多,供应链信息传递扭曲,制造商难以根据订单进行生产,只好根据预测进行生产和库存,由此增加了库存成本,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6)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企业与企业之间缺乏联系,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信息重复、滞后或失真。

(二)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分析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融合了当今现代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是一种系统化、集成化、敏捷化的先进管理模式,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一体化的管理过程。供应链管理的最主要思想是系统理论。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都是一个从生产商到最终用户的价值增值过程,电子商务是在一个更新的、更有效的技术平台(网络)上构建的供应链,实现电子商务的价值增值过程就是一个供应链管理过程。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出现了如下新的特点:

1.管理信息化。当今市场在急剧变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得持续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掌握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在竞争中知已知彼。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系统中信息共享的关键,改进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精度、及时性和流动速度,被认为是提高供应链绩效的必要措施。因此,企业管理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制定供应链运作的信息支持平台,如集成条形码、数据库、电子订货系统、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交换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一体,构建企业的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

2.横向一体化与网络化。以前企业为了追求资源的整合,往往借助于“纵向一体化”来实现高度的控制,但是纵向一体化却因为管理组织臃肿、业务领域过于庞杂,造成风险增强、管理成本上升,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思想开始兴起,即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本企业只抓最核心的东西:产品方向的和市场。“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的所有企业的“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

3.生产经营的敏捷柔性化。全球性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个企业已经难以依靠自身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在上个世纪末,美国提出了以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敏捷制造面对的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采用可以快速重构的生产单元构成的扁平组织结构,以充分自治的、分布式的协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注重发挥人的创造性,变企业之间的生产竞争关系为“共赢”关系,强调信息的开放和共享、集成虚拟企业,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实现敏捷制造提供了可能。

4.物流系统化、专业化。在此前的企业经营管理中,物流作为商务活动的辅助职能而存在,其本身并不构成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其业务管理也往往是分散进行,没有总体统一的协调和控制。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上升为企业经营中重要的一环,其经营的绩效直接决定整体交易的完成和服务的水准,尤其是物流信息对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商品的流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物流活动必须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管理。在这种要求下,人们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建立物流系统,包括社会物流系统和企业物流系统,从而使得物流活动能够从全方位、全过程、纵深化地得到管理和协调。

三、面向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结构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是利用以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和企业资源管理的方式,它的核心是高效率地管理企业的所有信息,帮助企业创建一个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并通过高效率的管理、增值和就用,帮助企业准确地定位市场、拓展市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促使企业采购过程的科学化,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销售量,降低成本,获取更大收益。相对于传统的链式供应链,因其对市场反应速度的缓慢而显示出局限性,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结构迫在眉睫。该结构通过Internet/Extranet/Intranet将企业的内部资源(人、财、物、技术、信息、设备、时间)和外部资源(如上游的供应商和制造商、下游的分销商和客户以及银行、认证中心、酌送中心等相关机构)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满足传统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效率和从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建立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结构主要考虑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这种结构把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融入到电子商务之中,达到企业活动的高效率和最优化。

四、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需求预测、生产计划和控制、库存控制、采购、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是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来满足需求。

1.信息流。需求信息高度透明,供应链上游企业同时获得了市场的真实需求信息,避免需求信息的失真导致需求变异放大效应,是供需一致;通过Internet在线下单,订单的处理速度和在成员企业之间的移动速度相当快。

2.物流。信息流指挥物流,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快速流动带来高速物流;物流的适应性强,由于物料或产品在指定时刻到达指定地点,可减少甚至消除各节点企业的库存。

3.资金流。资金流的方向是从用户到分销商到供应商。在线支付方式提高了订单的执行速度和交货速度。

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1.应用电子商务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模式要求突破传统的采购、生产、争销和服务的范畴和障碍,把企业内部以及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通过有效协调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企业内部的从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管理,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以适应新竞争环境下市场对企业生产和管理运作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

2.电子商务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切入点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中信息量庞大而复杂,如果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就有可能造成信息的失真,进而影响到供应链的稳定。而JIT(准时制)、QR(快速反应)、ECR(有效客户反映)、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体系策略的应用可以解决供应链上出现的上述复杂问题,提高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弹性,能迅速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保证企业及供应链的高效运行。(1)准时制(JustInTime)。准时制是指将必要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特定的生产线生产必要的产品。准时制是电子商务条件下对生产领域物流的新要求。其目的是使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制成品能高效率地在各个生产环节流动,缩短物质实体再生产过程中停留的时间,杜绝产品库存积压、短缺和浪费现象。准时制虽然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模式,但它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在提高整个供应链对客户的响应时间、实现零库存生产、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2)快速反应(QuickResponse)。它是在准时制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是为了在以时间为基础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对环境反应敏捷和迅速的系统。因此,快速反应是信息系统和准时制物流系统结合起来实现“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将合适的产品交给合适的消费者”的产物。快速反应系统的目的在于减少原材料到消费者的时间,最大限度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对客户的需求做出最快反应。(3)有效客户反应(EfficientConsumerResponse)。它是指在食品杂货分销系统中,为消除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给客户带来更大效益而进行密切合作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它的目标是降低供应链各个环节如生产、库存和运输等方面的成本。有效客户反应是一种运用于工商业的策略,它改变了以往以单方面行动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它是一种基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思想和系统,它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成一条供应链管理,并把企业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子系统,对这条链上的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运输和分享等进行综合管理。企业资源计划是在市场竞争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包含的管理思想是非常广泛、深刻和科学的,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之所以可以实现,是同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分不开的。企业资源计划不但是一个全新概念的管理系统,而且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现代物流管理组.供应链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刘丽文.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J].管理科学学报,2003,(2).

[4]张贤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重组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篇3

????究竟什么是供应链管理? 自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出现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供应链管理有不同的认识和结论,导致对于供应链管理至今都没有一个公认的、完整的定义。这不仅导致了理论研究和产品服务上的混乱,而且严重影响了客户通过供应链管理理应获得的正常收益,影响了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分析竞争环境和企业行为的变化,研究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必然逻辑,进而界定供应链管理与相关领域的关系,揭示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内容。

??1. 企业行为的变革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行为的必然结果。目前,企业竞争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突出的就是从工业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在这个跨时代的变革中有四个特点:一是从以物质资源为核心走向以信息资源为核心;二是从以机械技术为核心工具走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工具;三是从线性结构走向网络结构;四是从民族国家走向国际社会。

??为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行为也发生了显著的变革。企业行为的变革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从制造主导转向销售主导,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工业时代的福特和信息时代的戴尔。

??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1 从大规模标准化走向大规模定制化

??大规模标准化的代表型企业是福特。福特提出了流水线制造管理理念,认为现代工业的核心就是大规模的标准化制造,创造了最早的供应链的模式。

??大规模定制化的代表型企业则是戴尔。戴尔是目前个人电脑全球第一大公司,没有任何原创,完全以销售来支持。因为电脑的销售必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所以戴尔实际上是大规模的定制化。大规模定制化要求企业能够准确掌握、迅速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要求其提品的整个内部环节、整个外部链条均能够迅速地获取、应用、响应最终客户的需求。

??1.2 从价格制定者走向价格接受者

??工业时代是一个非充分竞争的时代,福特汽车曾经占了个人汽车市场90 %以上的市场份额,所以福特是价格制定者。而信息时代则是一个完全充分竞争的时代,在这个趋于完全市场化的时代,企业一定是价格的接受者,典型的代表如戴尔公司。价格接受者的角色要求企业必须以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

??1.3 从利润趋近于零走向从低成本中获得利润

??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福特公司差点破产,80年代又面临第二次破产,其根本原因在于制造领域所获得的利润趋近于零了。而戴尔是非常典型的从低成本中获得利润的例子,他没有制造,但仍然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因为它从不断降低成本中获得利润。从低成本中获得利润要求企业不仅要挖掘内部潜力,而且要充分挖掘外部潜力以扩大成本降低的空间。

??1.4 从终端信息的拥有者走向终端信息的传播者

??工业时代的福特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去和他的供应商分享终端信息,然而这种对于终端信息的独占,使福特成为一个孤独的领导者,终于导致了危机,几乎导致他的第一次破产。戴尔则不同,在他的平台上面,终端客户的一个定单,可以实时传递给他的每一个供应商,因为他希望在整个供应链上能够同步地对终端信息做出快速的反映,因此戴尔实质上是一个终端信息的传播者,他和他的供应商们实时地分享终端信息。通过终端信息传播,企业能够有效地扩展组织范围,提供整个供应链的协同效率,进而迅速满足最终客户需求,降低成本。

??1.5 从合约的稳定性走向合约的可变性

??在福特所处的工业时代,采购管理和销售管理的合约是非常稳定的,销售的区域和经销商也是非常稳定的。然而今天情况则发生了深刻变化,戴尔公司说:面向一个国际化的供应市场,才有了所谓的供应链的管理,才有了所谓的对经销商的选择和供应链的优化,基于这样一个国际化竞争充分发展的市场,合约是高度可变的。

??1.6 从市场区域的封闭性走向市场区域的开放性

??福特公司所处的工业时代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市场时代,而目前企业面临的则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市场。在这个开放性的市场上,企业需要处理形形的供应形势、销售形势、客户形势和生产形势,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才需要通过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如表1 所示:

??可以说,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调整自己的行为,企业行为的变化导致了对外部资源的整合需求,导致了对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必然性,它是基于整个市场、整个企业行为而必然导致的企业新革命。企业行为的变化和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都在导向一个目标,就是供应链管理。

??2.对供应链管理的重新理解

??2.1 对已有定义的分析

??据统计,目前供应链管理已有100多种定义,总结分析这些定义的共同点与差异性,可以发现:a. 供应链管理定义的外延是统一的,但其内涵有差异。基于内涵的差异,所以才有不同角度的定义。b. 由于内涵的不一致,所以从一种定义的科学性而言,供应链管理目前尚不成熟,因而也无权威定义。c. 定义的模糊直接导致应用的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来说风险是非常大的,会直接导致市场的混乱和不正当竞争。d. 忽略了IT 技术所引致的应用模式变化。遗漏了IT 技术的供应链肯定是不完整的,因为只有通过IT 技术,企业与其它的供应商、分销商联起来才能成为链,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条件才能够具备。

??2.2 定义的科学性与相关性

??要深入理解供应链管理,还必须深入理解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一些概念,这样才能得出科学性的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2.2.1 物流管理

??现在业界有一个错误的概念,认为物流就是供应链,实际上供应链管理是一个远比物流要大的概念,供应链管理侧重于物流信息与其他信息的集成处理。目前物流管理已呈现出向供应链管理发展的趋势,其最新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提出了敏捷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所谓敏捷供应链管理,就是指以最终客户的需求为依据来建立或改造现行供应链系统,使之能够对客户需求变化做出最迅速的反应,并为客户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2.2.2 客户关系管理

??面向需求客户的业务和知识管理,部分集成到供应链系统中是一个必然趋势。客户关系管理是把客户,尤其是潜在客户和现有客户作为管理的中心,将企业的运营围绕着客户来进行,无论是市场、销售或售后服务,只要是和客户打交道的环节,都能够知道客户的最新信息,得到关于客户的完整而统一的交往记录,它的独立应用更偏重于银行、电信等终端服务型企业。供应链管理则是管理到分销商的分销商,分销商的客户,客户的客户,直到终端客户,而且更多的是基于消费类产品。所以供应链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并不等同于独立的客户关系管理,它是把独立客户关系管理中的某些思想和技术放到供应链管理中。

??2.2.3 ERP

??ERP 着重的是企业内部的流程优化,而供应链的着眼点是与企业发生关系的上游或下游的伙伴,商品在一家企业传递到另一家企业的时候,如何实现”链条上的增值”,这是ERP 和SCM 的最大区别。台湾的一项专题研究表明,超过70 %的ERP 用户将供应链管理列为他们下一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目前ERP 向供应链管理扩展是一个趋势,但ERP 向供应链管理的扩展侧重于执行,而供应链管理本身侧重于预测和计划。

??2.3 影响定义的关键语言与关键因素

??再来分析一下影响供应链管理定义的一些关键要素。

??2.3.1 信息资源

??供应链管理是对供需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化和利用,包括了物流和资金流的信息资源,在供应链管理中,核心是对信息资源的优化处理与充分利用。

??2.3.2 流程优化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落实到企业的经营行为上面必然涉及到企业的流程优化。注意这里没有提流程的重组和再造,因为企业管理没有这么革命性,重组和再造是一种推倒性的变化,使得业务焕然一新,这种做法对中国企业来说风险非常大。因此,供应链管理要进行业务流程优化,一个渐进、系统的演进过程,而不是快速的、突变式的业务流程再造。而且流程优化需要可视化的工具,并逐渐固化在软件产品中,流程优化的第一步就是从标准化产品开始的,目前国内供应链管理华而不实的市场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适当的供应链管理产品。

??2.3.3 渠道

??任何一个企业均是为了向最终客户提供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由众多企业相互之间有机组成的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这个价值链在物理上就是供应链。在这个供应链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是核心企业(对特定产品或服务拥有品牌所有权的企业) 及其供应网络和销售网络,或称为核心企业及其渠道(包括销售渠道和供应渠道) ,所以供应链一定是以渠道为核心的。

??2.3.4 平台

??什么是平台? 平台就是提供不同产权的企业在一个共同的软件系统上进行商业行为的IT 基础设施。其核心在于:第一,一定是不同产权的企业,在一个共有的基础设施上面运行,对使用者来说没有一家拥有唯一的产权。第二,这个平台是在一个共同的软件系统上进行商业行为。第三,供应链管理的实现必然是不同企业在同一个平台上来进行运作。这里不是指供应链管理的软件产品,而是指供应链管理的实现。

??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有根本区别。供应链管理可以是一种管理思想,可以是一个产品如供应链管理软件或实现部分供应链管理功能的软件,也可以是一种服务,如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但供应链管理的实现必然是一个平台,必然是不同企业在一个共同系统上的行为。

??那么平台的方式有几种呢? a. 企业自建。如联想和海尔各自建立了一个平台,与他们的供应商、分销商进行协同并实现相关的计划优化功能,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和综合管理能力。b. 企业和供应链伙伴共建。也就是一个企业与他的供应商、分销商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投资建立一个平台,实现相应的供应链管理功能。c. 利用第三方平台。企业与他的供应链伙伴共同利用第三方投资建设的平台实现相应的供应链管理功能。

??3. 供应链管理本质的结论性定义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定义必须能够涵盖供应链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产品和供应链管理实现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对供应链管理的下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定义: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 就是基于最终客户需求,对围绕提供某种共同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企业的信息资源,以基于Internet 技术的软件产品为工具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整个渠道商业流程优化的一个平台。可以简化为: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实现整个渠道商业流程优化的一个平台。

??这个定义的核心在于以下三个方面:a. 强调供应链管理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平台,是供应链上各相关企业共同使用的一个IT 基础设施。b. 强调供应链管理以渠道商业流程优化为核心内容,进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增值。c. 强调供应链管理的直接处理内容是以最终客户需求为核心的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  [美]查尔斯·C·波里尔,迈克尔·J·鲍尔. 电子供应链管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Maha Muzumdar ,Narayan Balachandran. 昨天、今天、明天:供应链管理的演变.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2

3  Carr D ,Johansson H. Best Practice in Reengineering. McGraw - Hill. New York ,1995

4  SabriEH ,BeamonBM. A Multi - objective Approach to Simultaneous Strategic and Operational Qlanning in Supply Chain Design. Omega ,2000 ; (28)

篇4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在加入WTO后,将直接面临跨国公司的竞争与挑战,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正日益成为跨国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断专业化,企业越来越注重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倾向于把自身价值链上非核心业务外包,同时为了能够以更快的反应时间和更快的交货速度响应客户的需求,企业越来越需要对于所在供应链进行统筹管理与协调,这样不仅需要完善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而且要协调与其他在同一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供应链管理主要是面向企业内部各个流程环节之间,以及各个企业之间进行管理和协调。

供应链管理思想是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越来越被各国企业所重视,尤其是跨国公司在进行全球性运作时,全球供应链管理是很关键的部分,跨国公司在其良好的管理基础和长期跨国管理的经验基础上,正在逐步采用现代供应链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整合原有供应链.

国内企业将面临跨国公司严峻的竞争。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上。中国的企业还没有大规模建立海外供应链网络,必须最大程度地联合国内的相关业务合作伙伴,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体系。同时中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加入跨国公司相关的供应链体系中,努力使企业适应全球供应链竞争的要求。

本文主要从供应链管理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供应链管理内容和演变过程,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策略,跨国公司在华供应链管理策略和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和风险控制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努力梳理出在当今环境下跨国公司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方法,跨国公司在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策略,以及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跨国公司供应链策略和自身如何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版权所有

篇5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高校餐饮

高校餐饮改革作为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部分,既有尊重教育规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属性,又有逐步实现企业化管理,尊重经济规律,讲求经济效益的产业属性。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餐饮管理如何面临挑战,适时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路和方法,创新餐饮管理,建成符合高校后勤特点的新型管理运行机制成为重要命题。

当今世界各种技术和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多维化,这种变化促使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也发生了变化,逐渐从点的和线性空间的思考向面的和多维空间思考转化,管理思想也从纵向思维朝着横向思维方式转化,供应链管理作为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对搞好高校餐饮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的研究最早是从物流管理开始的,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所需要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因此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2、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

二、供应链管理在高校餐饮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高校餐饮管理是高校后勤工作的组成部分。餐饮管理供应链指从食品的采购、加工到最终销售的链状结构,包含采购管理、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制作管理、客户服务、会计核算、人力资源、餐饮营销等内容,它以服务师生为核心目标。其基本特征表现为:(1)从高校餐饮供应链的社会功能看,高校餐饮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种属性,高校餐饮供应链必须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求得一种平衡,餐饮供应链管理过程也就是二者最佳价值结合的追求过程。(2)从高校餐饮供应链的功能特点来看,作为服务行业,餐饮供应链的核心是为高校消费者提供优良的餐饮服务,因而围绕服务工作,提供高质量的饮食服务,包括内在质量和外在环境,以及卫生、环保等,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动态处于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位置。(3)从高校餐饮供应链流程管理来看,餐饮供应链管理由对供应链各节点的环节管理转向面向供应链流程的系统管理,即转向餐饮供应链的组织决策、配送管理、信息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及绩效评价管理等。

与传统管理方法的区别。餐饮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第一个管理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掌握比较简化的管理方法,把运营成本、物流成本控制在合理的低位水平上。在餐饮成本上通过让采购人员、餐厅管理人员全面理解生产成本函数表达的深刻涵义,掌握并运用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调控主副食在低成本价位上运行。第二个管理目标是优化定置管理。根据主副食生产加工的规模和产量的要求,把餐厅的空间布局、设施设备及用具放置、场地生产空间安排与劳动者的组织分布进行优化,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第三个管理目标是根据最佳人力输出,较高的加工效率,最节省的能源消耗,科学确定标准当量、标准器皿或盛量工具,实现计量方法标准化管理。第四个管理目标是对餐饮主副食加工生产的微观物流过程进行优化,从程序和顺序上解决最佳生产物流的效果问题。当然,在大学餐饮供应链管理中,如果没有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智能决策系统,也可以完成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意图和要求,只是在精确性和效率上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建立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应重视的问题

要成功地实施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要抛弃传统的管理思想,把后勤餐饮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生产和现代管理技术,将餐饮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物料流、管理过程的信息流和决策过程的决策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对餐饮供应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必须从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为最终消费者服务,真正按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使各个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运作方式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因此,对高校传统餐饮管理模式的改造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餐饮供应链系统管理的设计。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快速反应能力已经成为制胜的重要砝码,管理同技术结合的餐饮供应链系统设计在餐饮管理中尤为重要。除了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日常的内部服务获取效益外,在整个餐饮现代化系统运用过程中,对餐饮各个点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汇集、传递和反馈,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信息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实现为企业增效的目的。餐饮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增效的关键点之一,可以利用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管理理念,对原料及供应商进行采购跟踪,并根据厨房及各部门领用的每个环节生产所需时间长短的报表,实现对库存量的实时监控,防范餐饮企业日常管理的漏洞。

通过对贯穿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的信息集成,产生餐饮管理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为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各种信息,在系统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Internet等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信息集成,达到共享采购订单的电子接受与发送、多位置库存控制、批量和系列号跟踪、周期盘点等重要信息,加强对各个环节点的监控和管理。

2.适应餐饮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系统重构。现行企业的组织既然都是基于职能部门专业化的,基本上适应可制造性、质量、生产率、可服务性等方面的要求,但不一定能适应于供应链管理,因而必须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流程重构问题。为了使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在不同地域的多个部门协同工作以取得整个系统最优的效果,必须根据供应链的特点优化运作流程,进行企业重构,确定出相应的供应链管理组织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应采取的结构形式。

3.研究适合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的质量标准和绩效评价系统。供应链管理不同于单个企业管理,因而其绩效评价和激励系统也应有所不同。新的组织与激励系统的设计必须与新的绩效评价系统相一致。在餐饮管理中,质量标准存在于采购、库存、加工卫生、就餐环境、制作标准等环节,最重要的是保障餐饮卫生安全。

绩效评价系统包括有两种含义,一个是对物流的绩效评价,一个是对人的绩效评价。物流的绩效评价是对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流程优化是再造的过程,不断降低成本控制。人的绩效评价就是结合餐饮供应链管理的特征,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质量效益评价,不断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储备。餐饮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参与服务生产全过程,为顾客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即使科技水平飞速发展,餐饮企业的服务也不可能完全由机器所替代。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顾客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顾客希望享受到富有人情味、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对餐饮企业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是餐饮服务的实施者,只有较高素质的满意员工,才能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现代餐饮企业必须创新管理理念,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储备。

高校餐饮工作经营头绪多,工作也比较繁琐,为此,要有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来解决目前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矛盾。餐饮供应链管理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和思路,在这里谈到的仅是对一些顶层设计的探讨和研究,更深层次的研究还待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君.餐饮企业人本管理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1:56-58.

[2]袁苹.餐饮经营管理刍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45-47.

[3]马平均.高校餐饮便捷式管理初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5,3:36-38.

篇6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高校餐饮

Abstract:Thecontentanditsthesignificancemanageswhichthroughtheanalysisuniversitiesdiningsupplychain,thisarticleproposedtheestablishmenthighlyeffectivediningsupplychainmanagementshouldtakeseveralquestions.

Keywords:Supplychainmanagementuniversitiesdining

高校餐饮改革作为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部分,既有尊重教育规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属性,又有逐步实现企业化管理,尊重经济规律,讲求经济效益的产业属性。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进行,高校餐饮管理如何面临挑战,适时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路和方法,创新餐饮管理,建成符合高校后勤特点的新型管理运行机制成为重要命题。

当今世界各种技术和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多维化,这种变化促使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也发生了变化,逐渐从点的和线性空间的思考向面的和多维空间思考转化,管理思想也从纵向思维朝着横向思维方式转化,供应链管理作为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对搞好高校餐饮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的研究最早是从物流管理开始的,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所需要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因此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库存和运输。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2、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

二、供应链管理在高校餐饮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高校餐饮管理是高校后勤工作的组成部分。餐饮管理供应链指从食品的采购、加工到最终销售的链状结构,包含采购管理、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制作管理、客户服务、会计核算、人力资源、餐饮营销等内容,它以服务师生为核心目标。其基本特征表现为:(1)从高校餐饮供应链的社会功能看,高校餐饮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种属性,高校餐饮供应链必须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求得一种平衡,餐饮供应链管理过程也就是二者最佳价值结合的追求过程。(2)从高校餐饮供应链的功能特点来看,作为服务行业,餐饮供应链的核心是为高校消费者提供优良的餐饮服务,因而围绕服务工作,提供高质量的饮食服务,包括内在质量和外在环境,以及卫生、环保等,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动态处于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位置。(3)从高校餐饮供应链流程管理来看,餐饮供应链管理由对供应链各节点的环节管理转向面向供应链流程的系统管理,即转向餐饮供应链的组织决策、配送管理、信息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及绩效评价管理等。

与传统管理方法的区别。餐饮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第一个管理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掌握比较简化的管理方法,把运营成本、物流成本控制在合理的低位水平上。在餐饮成本上通过让采购人员、餐厅管理人员全面理解生产成本函数表达的深刻涵义,掌握并运用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调控主副食在低成本价位上运行。第二个管理目标是优化定置管理。根据主副食生产加工的规模和产量的要求,把餐厅的空间布局、设施设备及用具放置、场地生产空间安排与劳动者的组织分布进行优化,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第三个管理目标是根据最佳人力输出,较高的加工效率,最节省的能源消耗,科学确定标准当量、标准器皿或盛量工具,实现计量方法标准化管理。第四个管理目标是对餐饮主副食加工生产的微观物流过程进行优化,从程序和顺序上解决最佳生产物流的效果问题。当然,在大学餐饮供应链管理中,如果没有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智能决策系统,也可以完成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意图和要求,只是在精确性和效率上受到一定的影响。三、建立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应重视的问题

要成功地实施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要抛弃传统的管理思想,把后勤餐饮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生产和现代管理技术,将餐饮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物料流、管理过程的信息流和决策过程的决策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对餐饮供应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必须从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为最终消费者服务,真正按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使各个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运作方式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因此,对高校传统餐饮管理模式的改造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餐饮供应链系统管理的设计。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快速反应能力已经成为制胜的重要砝码,管理同技术结合的餐饮供应链系统设计在餐饮管理中尤为重要。除了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日常的内部服务获取效益外,在整个餐饮现代化系统运用过程中,对餐饮各个点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汇集、传递和反馈,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信息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实现为企业增效的目的。餐饮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增效的关键点之一,可以利用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管理理念,对原料及供应商进行采购跟踪,并根据厨房及各部门领用的每个环节生产所需时间长短的报表,实现对库存量的实时监控,防范餐饮企业日常管理的漏洞。

通过对贯穿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的信息集成,产生餐饮管理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为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各种信息,在系统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Internet等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信息集成,达到共享采购订单的电子接受与发送、多位置库存控制、批量和系列号跟踪、周期盘点等重要信息,加强对各个环节点的监控和管理。

2.适应餐饮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系统重构。现行企业的组织既然都是基于职能部门专业化的,基本上适应可制造性、质量、生产率、可服务性等方面的要求,但不一定能适应于供应链管理,因而必须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流程重构问题。为了使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在不同地域的多个部门协同工作以取得整个系统最优的效果,必须根据供应链的特点优化运作流程,进行企业重构,确定出相应的供应链管理组织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应采取的结构形式。

3.研究适合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的质量标准和绩效评价系统。供应链管理不同于单个企业管理,因而其绩效评价和激励系统也应有所不同。新的组织与激励系统的设计必须与新的绩效评价系统相一致。在餐饮管理中,质量标准存在于采购、库存、加工卫生、就餐环境、制作标准等环节,最重要的是保障餐饮卫生安全。

绩效评价系统包括有两种含义,一个是对物流的绩效评价,一个是对人的绩效评价。物流的绩效评价是对餐饮供应链管理的流程优化是再造的过程,不断降低成本控制。人的绩效评价就是结合餐饮供应链管理的特征,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质量效益评价,不断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储备。餐饮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参与服务生产全过程,为顾客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即使科技水平飞速发展,餐饮企业的服务也不可能完全由机器所替代。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顾客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顾客希望享受到富有人情味、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对餐饮企业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员工是餐饮服务的实施者,只有较高素质的满意员工,才能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现代餐饮企业必须创新管理理念,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储备。

高校餐饮工作经营头绪多,工作也比较繁琐,为此,要有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来解决目前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矛盾。餐饮供应链管理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和思路,在这里谈到的仅是对一些顶层设计的探讨和研究,更深层次的研究还待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君.餐饮企业人本管理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1:56-58.

[2]袁苹.餐饮经营管理刍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45-47.

[3]马平均.高校餐饮便捷式管理初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5,3:36-38.

篇7

进入世纪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供应链上各企业紧密合作,信息共享,各自资源发挥最大效率,快速响应顾客需求, 实现共同目标,最大程度发挥链上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还包括战略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从大系统思想出发,研究跨越各个企业组织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的伙伴,这样可以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期达到“双赢”的目的。

供应链竞争优势的组成要素

供应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那么它就需要具备以下要素:

一、供应链必须是以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市场中进行竞争,它需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有机组合起来。

二、供应链要不断引入先进的网络和信息交换技术,确保业务的不断创新。一个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必须能够对需求、生产计划等信息准确掌握,及时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反应,保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高灵敏度。因此,这就要求不断开发供应链新技术,特别是要重视网络和信息交换技术的开发。

三、要注意平衡供应链中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利益。这些成员都需要以获得一致的利益为合作前提,但同时又要最大化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要注意掌握平衡。

四、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都有各自的优势,要将这种优势长期保持。

五、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是用价值联系起来,要获得价值,就必须不断的对现行思维方式进行创新,用创新的思维来看待和解决市场竞争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达到价值增值和成本降低的目的。

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供应链中涉及的企业要紧密合作,化竞争为合作。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传统的企业间的竞争演变为供应链间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就不能只重视自身的发展,它必须与供应链中的其它企业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在不断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合作伙伴的发展,使得各个企业最大化的发挥自身优势,最终达到共赢的局面。

二、基于供应链的BPR战略。BPR战略强调的是企业在发展时,不能要求面面俱到的发展,要通过调研和分析放弃企业本身不擅长且无竞争优势的业务,重点发展自身擅长且竞争优势强的核心业务,让自己在供应链中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成员。在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中,要求的是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不是一个面面俱到但却什么都不强的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要求所有成员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内部的交流和沟通,最终制定出共同的决策。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重视

权利的分散,使得各个成员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优势。随着供应链的出现和发展,企业的只能从多远化逐渐演变为核心化。因此基于供应链的BPR战略,能够促使企业转型,使得企业能够依照自身的核心职能和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详细划分业务范围和流程,放弃企业本身不擅长且无竞争优势的业务,重点发展自身擅长且竞争优势强的核心业务,让自己在供应链中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成员。在管理过程的重新规划阶段,流程网络结构的优化并非只限于企业内部,它更重视企业外部的资源建立配置联系,放眼于整个供应链,重构流程以实现多赢。

三、构建产业链。企业是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规划,在不断巩固国内目标客户群体时,还要重视开发国外的用户。市场要求企业不断审视与客户、供应商、采购商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与他们建立紧密合作,形成以竞争合作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市场链”――“供应链”的管理,使得企业达到利润增值和成本降低的目的。同时,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企业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企业从单纯的供应链演变为产业链,应该制定怎么的发展规划来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呢?此时,企业要不断进行创新,将产品的生产到交付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同时加入科学合理的管理,不断进行自身的创新,始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

文/谢伯楠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含义

进入世纪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供应链上各企业紧密合作,信息共享,各自资源发挥最大效率,快速响应顾客需求, 实现共同目标,最大程度发挥链上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还包括战略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从大系统思想出发,研究跨越各个企业组织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的伙伴,这样可以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期达到“双赢”的目的。

供应链竞争优势的组成要素

供应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那么它就需要具备以下要素:

一、供应链必须是以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市场中进行竞争,它需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有机组合起来。

二、供应链要不断引入先进的网络和信息交换技术,确保业务的不断创新。一个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必须能够对需求、生产计划等信息准确掌握,及时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反应,保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高灵敏度。因此,这就要求不断开发供应链新技术,特别是要重视网络和信息交换技术的开发。

三、要注意平衡供应链中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利益。这些成员都需要以获得一致的利益为合作前提,但同时又要最大化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要注意掌握平衡。

四、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都有各自的优势,要将这种优势长期保持。

五、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是用价值联系起来,要获得价值,就必须不断的对现行思维方式进行创新,用创新的思维来看待和解决市场竞争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达到价值增值和成本降低的目的。

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供应链中涉及的企业要紧密合作,化竞争为合作。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传统的企业间的竞争演变为供应链间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就不能只重视自身的发展,它必须与供应链中的其它企业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在不断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合作伙伴的发展,使得各个企业最大化的发挥自身优势,最终达到共赢的局面。

二、基于供应链的BPR战略。BPR战略强调的是企业在发展时,不能要求面面俱到的发展,要通过调研和分析放弃企业本身不擅长且无竞争优势的业务,重点发展自身擅长且竞争优势强的核心业务,让自己在供应链中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成员。在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中,要求的是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不是一个面面俱到但却什么都不强的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要求所有成员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内部的交流和沟通,最终制定出共同的决策。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重视

权利的分散,使得各个成员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优势。随着供应链的出现和发展,企业的只能从多远化逐渐演变为核心化。因此基于供应链的BPR战略,能够促使企业转型,使得企业能够依照自身的核心职能和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详细划分业务范围和流程,放弃企业本身不擅长且无竞争优势的业务,重点发展自身擅长且竞争优势强的核心业务,让自己在供应链中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成员。在管理过程的重新规划阶段,流程网络结构的优化并非只限于企业内部,它更重视企业外部的资源建立配置联系,放眼于整个供应链,重构流程以实现多赢。

篇8

关键词:ERP 云计算 供应链管理 业务流程再造

ERP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ERP的基本概念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以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罗延举等,2004)。ERP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计划和控制,达到优化企业资源,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网络集成化管理的目的。

ERP由美国的加特纳公司在1990年提出,认为ERP是“打破企业的四壁,把信息集成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的上下游,管理整个供需链,实现供需链制造”。目前ERP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涵盖ERP管理思想、ERP软件、ERP管理系统三个层面。

(二)ERP的主要内容

企业组织的管理活动主要集中在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和风险管理六部分,ERP将其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的系统信息管理,主要集成生产控制管理模块(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财务管理模块(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物流管理(分销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模块(周三多等,2010)。

ERP 扩展了MRPⅡ的应用范围,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信等技术,发展成为面向供应链的集成体(见图1)(王东迪,2002)。

成熟度模型下ERP在供应链管理(SCM)中的应用

(一)供应链管理(SCM)发展现状概述

供应链一词最早来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后经迈克尔·波特发展为“价值链”,最后演变为“供应链”(郭立宏,2006)。供应链是指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和活动的上游及下游企业组织所构成的网络(马丁·克里斯多夫,2009)(见图2)。马丁·克里斯多夫主张“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何明珂(2004)认为“尽管供应商关系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企业对供应管理的投入在不断加大,但是总体上说,中国目前的企业供应管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二)ERP在供应链管理(SCM)中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ERP在供应链管理(SCM)中的应用现状。ERP的核心思想即是供应链管理。目前国际著名的ERP软件商有Oracle(甲骨文)公司、用友公司、德国SAP公司、香港金蝶公司等。ERP软件商针对中国企业的特点开发了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很多企业诸如海尔、苏宁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节约成本、提高决策水平及协作能力方面效果斐然。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制造资源计划MRPⅡ至今,ERP的推广和应用并不乐观,《计算机世界》提到MRP、ERP从诞生到现在已经20多年,实施成功率极低,美国大概40%,中国大概10%。现在还有很多企业不敢采用ERP供应链管理系统,而在实施ERP的企业中也是较多地采用财务管理模块。

2.ERP在供应链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供应链管理信息化配套设施落后。在推广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手段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是离不开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的。硬件诸如电脑、网络,软件诸如EOS(电子自动订货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诸如BAR CODE(条形码)、EDI(电子数据交换)在中国很多地区并不完善、普及,制约了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其次,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经费投入不足。截至2013年3月底,中国实有企业数量1374.88万户,中小企业占到了企业总数的99%,普遍存在信息管理水平低、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在ERP的实施过程中,前期因为ERP软硬件收费不菲,中期需要软件维护、咨询服务,后期软件进行系统升级,都需要花费高昂的费用。企业外部面临竞争压力,内部进行生产运营,资金短缺,即使实施ERP,效果也大打折扣。再次,从业人员信息管理观念淡薄。企业从业人员对ERP应用认识并不全面。误区一混淆了“ERP软件”和“ERP系统”,误认为只要购买计算机和安装软件就万事大吉;误区二将ERP看作信息化建设,实施ERP是IT部门的事,缺少管理人员的参与;误区三认为ERP是灵丹妙药,可以解决企业的所有管理问题,未明确ERP首先是管理思想,而后才是计算机应用;误区四不重视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分析和利用,部分人员被动参与甚至IT抵制,对ERP实施需要“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熟视无睹。最后,ERP在供应链管理的适用性有待提高。现阶段的ERP还不能很好地集成、优化企业的各种资源,全面实现与电子数据交换、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关系管理。软件开发商方面,存在ERP厂商把国外软件和中国产品简单嫁接,仅将软件的界面和报表汉化,敷衍了事;实施企业方面,一部分企业没有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需求分析、正确规划建设、业务流程重组及实施效果评价;另一部分企业在进行服务商和产品选择时,盲目追求“大而全”,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3.ERP成熟度模型简介。ERP成熟度阶段划分: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和COBIT标准,模型分为规划、实施、交付、运行、更新准备五个阶段。本文主要研究规划阶段和实施阶段。ERP成熟度各阶段级别确定:汪小梅、袁薇(2007)结合SW-CMM和技术-信息卓越度模型,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EIMM)”,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成熟度分为初始级、基本级、集成级、战略级、优化级五个等级。关键状态指标:即要达到某个成熟度等级需要满足的条件。ERP供应链实施主要涉及四类关键因素:一是人的因素,包括顶层管理者的支持、项目经理的能力、中层部门经理的支持、项目组的工作能力、员工的素质、员工对信息化(ERP)的认识。二是内部管理与环境的因素,包括基础数据的完整性、业务流程的规范性、人员与资产的流动性、管理模式、项目资金支持、企业文化、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三是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大客户或竞争者的影响、国家政策的影响。四是技术支持因素,包括软件供应商的支持、第三方咨询机构的支持(董得敏,2010)。规划阶段和实施阶段各等级对应的关键状态如图3所示。

基于云计算构建ERP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集成体系

ERP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手段,其建设的出发点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为企业组织的生产运营提供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和服务(周蕊等,2013)。故此,进行业务流程再造、采用云计算技术、实施绩效评价体系是ERP在供应链管理应用中的三项重点任务。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将BPR与ERP完美结合;通过云计算,对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有效协调和整合;通过绩效评价,最大地满足市场需求。

(一)基于业务流程再造,实施ERP供应链协同管理应用系统

“业务流程再造(BPR)”是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皮首次提出的,是指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的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

梅绍祖指出BRP和ERP几乎是对方取得成功的互为成功的条件。一方面,ERP的先进系统要发挥作用,产生效益,企业必须进行BPR;另一方面,若企业组织从观念重建、流程重建、组织重建三个层次成功实施BPR,则有效地保证ERP应用成功并达到预期效果。故此,BRP是ERP实施的前提条件,ERP是BPR的保障(李映辉,2006)。面向ERP供应链的企业业务流程再造(BPR)实施步骤为:第一,识别现有业务流程;第二,进行企业流程分析;第三,结合ERP的实施设计新的业务流程;第四,制定文化变革计划;第五,流程再造实施及改进阶段。通过ERP+BPR的有机结合,能够实现系统运行集成化、业务流程合理化、绩效监控动态化和管理改善持续化。

(二)应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有效存储、共享和使用

云计算(云服务)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美国的咨询公司加特纳估计,2013年全球的云服务的消费水平将达到1500亿美元。

云处理是ERP的技术基础与延伸,应用在ERP供应链管理的数据存储管理工作中,具体体现在:第一,“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无限扩展的,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按实际付费,即使一家中小企业也能接受云的价格。第二,“云处理”技术可以减少噪音,在供应链内简化、加快数据交换,企业能从云服务中寻求最大利益。例如云服务商能提供80%全球供应商的数据库,企业能在更佳的时间,以更便宜的成本和更好的质量进入市场。第三,在“云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中,云服务提供了有效、灵活管理供应商的能力,组织优化供应链更加容易。第四,云基础的供应链服务还可以增加组织边界的能见度。能见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验证供应商订单进度报告的真实性;二是获得第三层供应链的能见度。云服务提供商可以收集有关运输、库存、质量保证等点对点的信息,并将之形成数据分析报告(姚晨辉,2011)。

(三)加强ERP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有效满足顾客需求

建立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的目的在于评价供应链的运行效果、评价各成员的贡献以及激励员工。验证供应链是否有效的依据在于最终客户的满意水平。Christine Harland(1995)提出:不同节点的企业对用户的需求以及各自的工作业绩的评价是不同的,下游企业更加注重顾客导向,顾客对交货期最为关心,逆供应链而上,顾客不满增加。“你评价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建立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郭立宏,2006):突出重点,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重点分析;采用能反映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能反映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而不仅仅反映单个节点企业的运营情况;尽可能采用实时分析和评价方法,要把绩效量度的范围扩大到能反映供应链实时运营的信息上去;战略层面上使用关键绩效指标,战术及操作层面使用具体绩效指标为宜。

参考文献

1.罗延举,黎明等.ERP管理思想及我国ERP应用现状[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秦皇岛,2004

2.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王东迪.ERP原理应用与实践—East light ERP(第一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4.郭立宏.中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6

5.马丁·克里斯多夫.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二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6.何明珂.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调查报告[R].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物联参阅,2004

7.种卿.工商总局:全国私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近80%[EB/OL] .中国新闻网,2013-4-19

8.汪小梅,袁薇.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07(10)

9.董得敏.中小制造企业ERP应用成熟度模型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0(6)

10.周蕊,戚桂杰.数字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与推广[J].民俗研究,2013(4)

11.李映辉.面向ERP实施的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6

篇9

如何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业务实践,提高管理水平,迅速构筑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来自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生存空间和进一步发展壮大,是所有中国食品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重大战略问题。

协同管理的需求

当整个食品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之时,企业间的竞争势必转向核心竞争力的挖掘。而这时要比的就是谁的成本更低、谁的效率更高、谁的渠道整合能力更强,而这一切归根到底就是看谁的渠道协同管理做得更精细、更到家。由此看来,食品企业导入供应链管理战略,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实现产品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然而,目前中国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并不如制造业等行业完整,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不多见。同时,食品企业所需要的又绝不是一套简单的ERP或CIM软件,ERP擅长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但对上下游合作伙伴、渠道商、终端零售商的管理却无能为力,这中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食品企业需要的是既能与管理自身运作、又能与众多合作企业相互协助与结合的跨企业协同管理模式,企业对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有力的渠道管理支持,合作伙伴与企业之间结成的供应链的竞争力,才是最终决定商战胜负的关键。

在众多的国内外供应链服务内容的对比中,食品行业对跨企业协同管理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食品企业要将信息化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上下游合作伙伴,就必需确立一个高效率、低投入的供应链体系的信息化方针。

可见,对于食品行业而言,跨企业协同管理是其在建立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企业间拉开彼此差距的重要契机。

再接再厉的国通

中国食品行业在巨大发展空间与面临的新经营条件下的生存挑战中,上海国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对经销商自身的管理能力配合的理解,以及自身独特的一套供应链管理思想、一套指导这个思想执行的业务标注的主张,引起食品行业的密切关注。作为一家为食品企业提供专业协同管理服务的公司,国通核心产品“跨企业协同管理平台”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已集聚了福建亲亲、新天国际葡萄酒业、贺兰山、青岛啤酒、健力宝等相当数量的知名食品业巨头。

这些食品企业借助国通提供的跨企业协同管理平台,将和经销商、分销商实现电子化的订单、库存、费用等协同业务管理,并将各环节的销量、库存、费用等实时动态信息汇总并进行智能分析,提供给供应链上相应的管理人员辅助其的决策。同时借助移动供应链解决方案,将业务员与导购员每天的一线市场信息实时汇总到ASP平台上,最终实现终端网点业务的动态管理。采用这种服务方式,使企业可以以最小的成本应对企业发展变化带来的用户、业务流程、系统功能的更新要求,降低系统配置的风险度。

如今,在这些企业中国通的“跨企业协同管理平台”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正常运转已成为整个企业的生产命脉!中国的食品工业在连续十余年保持上扬势头的同时,在未来5~10年内仍将持续发展,潜力巨大。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都开始意识到,在目前以渠道为王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实施协同管理已经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国通根据中国食品行业 “渠道为王,决胜终端”的根本特点,协助企业通过提升经销商,强化销售流程和销售队伍的管理,打造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营销网络,进一步拉动企业的生产优化和研发优化,成为价值链上真正顺畅不断的“链条”。

供应链管理功能模块:协同预测与计划

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研究

Abstrac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originated in the late 1980s. It is a completely new management concept and practice that emerged and fast developed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xpands the domain of enterprise resources beyond the limit of companies themselves and into the whole society. It propels enterprises to form strategic alliance based on the common interest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xploi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relies on E-commerce to streamline and integrate business flow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of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for enterprise to improve their surviving cap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E-commerc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search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相关外围环境的不断完善,以网上商品购销为核心的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起来。在企业活动中,供应链以“链”的形式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连接起来,形成了一条不可分割的、能共享技术和资源的业务流程。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改造和整合业务流程,与供应商以及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施电子商务实现供应链管理目标,彻底打破“大而全”、“小而全”,快步迈向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和内容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国际市场日渐成熟,无国界化的企业经营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顾客消费价值观发生了显著变化;二是面对一个机遇可以参加竞争的企业越来越多,增加了国际竞争的激烈性;三是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切导致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此外,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传统的管理思想已不能满足新的竞争形势,以“纵向一体化”为特征的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受到挑战。

20世纪80年代,美国意识到了全球性的竞争使得市场变化太快,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赶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为了解决这个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问题,有关报告提出了以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从而奠定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并形成了一种新的企业经营模式。

从8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经营模式。企业只抓住最核心的产品方向和市场,资源延伸到企业之外的其它地方,借助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避免了自己投资带来的周期长和风险大的问题,赢得产品在低成本、高质量、早进入市场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初步形成了“横向一体化”的思维方式。由此而产生的供应链管理是这种管理思想的一个典型代表。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企业,只有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增强竞争实力。供应链管理提出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从80年代以来,工业发达国家中有近80%的企业放弃了“纵向一体化”模式,取而代之转向全球制造和全球供应链管理这一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使供应链从一种作业性的管理工具上升为管理性的方法体系。

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已成为进入21世纪之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2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2.1供应链就像一条管道,在这条管道里既有物流,又有商流、信息流等

供应链管理,在信息充分流动、共享的前提下,实现两种明显的功能,即物流功能和商流功能。物流功能是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并将它们从供应链的一个节点转移到下一个节点;商流功能是确保各种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能满足顾客的要求,并能实现价值增值。每种功能的实施均需一定的成本。物流成本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费用;商流成本则包括市场购销行情预测费用、业务洽谈费用、缺货损失费用、供给超过需求的商品降价损失和企业因不能满足顾客需求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而丧失的潜在顾客收入等。物流成本与商流成本之和构成供应链的总成本。

2.2供应链管理的侧重点在于物流

供应链管理是要对整条供应链中的物流和信息流进行管理,范围是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重点是关系较近的几个企业,即由供应链成员(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零售商)对物流实施共同管理。

2.3供应链管理有别于纵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是指建立一个包含生产和销售所有步骤的组织,从原材料的获取、提炼,经过产品的加工、装配,直到产品销售都集中到一个企业身上。一般而言,纵向一体化的公司独立性非常强,在生产、流通、销售的许多环节都不会依靠别的企业,因而较少受到其它公司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分工需求各企业集中力量发展核心事业,发挥比较成本优势,企业不擅长的方面则交给伙伴公司去做,于是,纵向一体化日渐被供应链管理所代替。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为参与供应链的各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也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大的价值。供应链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2.3.1降低物流费用。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费用主要是降低库存成本。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之间,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关于生产、销售、库存、配送的信息和数据能由各方共享,这样,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便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整条供应链中原材料、在制品和制成品的流动情况、在途运输或配送的情况、库存状况、商品销售情况和顾客需求状况,使整条供应链的透明度增高,不确定性因素降低。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根据市场需求信息迅速调整生产和配送,不需要备有大量的库存。

2.3.2降低交易费用。交易过程需要当事人注入精力和时间,支付信息费用和其它一切开支,所以市场的交易是要付出代价的。科斯认为,“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让某种权力(企业家)来支配资源,部分市场费用可以节省”。交易费用的理论同样适用于供应链,重复发生的交易费用是社会财富和企业资源的浪费。然而,在供应链管理中,上、下游企业建立的是长期、稳固的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谈判和履约费用,为企业节约资金。

转贴于

2.3.3提高物流效率。按照产权经济学家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通过团队生产创造的总产品大于每一参与单位的分产出之和。同样,供应链管理所产生的整体效益会大于各个供应链成员单独管理物流所得到的效益之和。它能实现单个企业无法完成的任务。通过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建立快速反应系统,实施及时配送、不间断补货、有效客户回应等项目,可以缩短订货周期,对市场和顾客需求做出更加快捷的反应,提高供应链物流工作的效率。

2.3.4提高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的提高一方面来源于物流成本的降低,顾客可以买到更加便宜的商品;另一方面来源于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送货速度的加快、缺货次数的减少、配送可靠性的增加和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等都能为客户创造附加价值。

3供应链管理的电子商务技术支持

电子商务(简称EC)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以网络为平台的商品买卖活动:而广义的电子商务不仅包括直接带来利润的商品买卖活动,而且还包括所有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的支持利润产生的其他活动,如产品生产、需求服务、销售支持、业务协调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成了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商务活动以及电子商务包含的一系列技术手段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当然,供应链管理不是依靠纯粹的电子商务技术手段就能够实现的,应该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看待供应链管理。只有将系统管理技术、电子商务平台技术、供应链技术、决策支持系统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贯穿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实现供应链的科学管理。

第一,系统管理技术是实现集成供应链管理的科学方法。所谓系统管理技术,是指用于供应链企业从市场研究、产品设计、加工制作、质量控制、物流、销售与用户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的总和,体现对供应链企业的设计、管理、控制、评价和改善。对供应链企业的战略联盟进行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它既需要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手段,又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如何选择合作伙伴、寻求和评估机遇、进行企业流程重组、完成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有机结合、对市场变化做出迅捷反应,都是非常关键的决策,而系统管理技术提供了对这种决策的方法支持。系统管理技术从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接口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多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为供应链上资源的总体优化和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持。

第二,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技术支持。供应链上的企业都需要产品运动的信息,以便对产品进行接收、跟踪、分拣、存贮、提货以及包装等。随着供应链上信息数量的增加,信息交互的频繁,对信息进行精确、可靠及快速地采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及相关标准正是为了降低信息交互成本、优化业务流程以及信息处理自动化而产生的。这些技术包括ID代码、条码、EDI、应用标识符等。

第三,电子商务的供应链技术成为比以往更为有力的优化技术。供应链技术主要指快速反应、即时制配送、有效客户回应、不间断补货等技术。供应链技术能够使企业联系在一起,大面积地覆盖市场,建立起最大范围的供应链。企业通过十分广泛的网络联系,能够得到更多的市场信息,广泛地选择合作伙伴,使供应链能够灵活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电子商务中供应链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生产控制自动化向两端延伸,覆盖到企业间业务的无缝连接,从而形成了企业间无边界的、开放式的增值链条。另一方面大大拓展了经济活动的范围,使供应链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而且这种以企业为中心、以电子商务为技术手段的供应链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正在发生着越来越明显的背离。

第四,决策支持系统是辅助不确定需求管理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供应链上信息流和物流能够顺畅流动的驱动者是最终用户,所以供应链的管理者必须深刻理解现实的和正在出现的顾客和顾客需求,顾客需求具有不确定的特点,对顾客不确定需求的管理变得非常重要,决策支持系统为解决不确定因素下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在供应链的需求端,可以用一系列的电子商务智能决策支持工具对不确定需求的决策提供支持。电子商务智能决策支持工具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采用含有计算机芯片的智能卡来收集顾客数据、顾客需求水平数据,用来发展在不同的当地市场提供个性化仓储类别和顾客订制的产品,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和全球化的趋势。其二,利用在线分析处理系统,对顾客的各种数据库进行各方面的观察和分析,为决策提供多维思路。其三,利用因特网。随着存放在大型数据库中信息可访问性的提高和扩大,随着因特网的出现,被授权的供应链决策者都能够通过网络得到决策支持的数据。在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用户可以访问环球网,查询自己所需的信息和数据,因为因特网资源在使用上具有广泛性和适用性。

除此之外,面对供应链中群体企业的集成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演变为虚拟组织的群体决策系统。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结构,使供应链企业成为复杂的网状结构,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程度和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使群体决策问题无法回避,群体决策支持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必要辅助手段。群体决策系统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相结合,再综合利用电子商务提供的电子会议、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手段,可以为战略联盟的群体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纳尔逊(美),刘祥亚,等. 供应链管理最佳实践[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王能民,孙林岩,汪应洛. 绿色供应链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