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土保持工作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土保持工作调研报告

篇1

【关键词】穆棱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

生态农业建设一直是农业开发项目扶持的重点之一,特别是近五、六年,农业开发部门项目的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牡丹江市的穆棱、海林、宁安为重点建设县(市),每年投资都在500万元左右,三个县(市)中,穆棱市项目建设最好,效果十分显著,在全省名列前茅并对穆棱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穆棱市基本情况及水土流失状况

穆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行政区域面积6178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平川”之称,属低山丘陵土石山区,1984年被确定为省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市)。穆棱市属于中纬度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较湿热多雨,春秋季风交替气温变化急剧,秋天常见早霜。

据1998年穆棱市水土保持普查结果显示,穆陵市142条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30万亩,其中轻度流失面积30万亩,占流失面积的13%,中度流失面积120万亩,占流失面积的52.2%,强度流失面积80万亩,占流失面积的34.8%,土壤侵蚀模3800t/km2。特别是汛期每遇暴雨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山上水土流失,山下水冲砂压,淹没农田、房屋,冲毁公路、桥涵等基础设施,增加了防洪度汛的压力,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

二、存在问题

(一)工程措施的设计标准低,水毁严重

已建成的水保工程设计洪水在5-10年一遇,这个标准偏低(受资金投入不足的限制)。由于近年穆棱市境内相继出现局部超标准降雨,部分地埂植物带被洪水破坏,谷坊被冲毁,需修复、补救的工程量较大。

(二)调整土地困难

由于水土保持工程大部分都是修建在坡耕地上,而且占地没有补偿,增加了施工调整土地的工作困难。在施工前,坡耕地多为顺坡垄向,修筑水保工程后需要改顺坡垄向为横坡垄,而坡耕地随垦植年限、坡位、水土流失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地力差别很大,是后期调整土地工作很难进行的重要原因。

(三)工程和生物措施建设不同步

秋季修筑工程,下年春季开始植树,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不在同一年内完成,跨年度实施,治理效果滞后。

(四)农业开发对水土保持项目的投入标准偏低

从穆棱市已建完的农发水保项目看,单位面积投入标准偏低,经测算亩投资在100元左右,而农发的一般低产田改造亩投资在700元以上,差七倍多。

(五)与森工协调工作量大,有一定难度

穆棱市境内有穆陵和八面通两个森工局,所辖地域和地方有很多交叉,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的特点是按流域整体治理。这样就需要同森工协调,不但协调量大,而且有些具体问题不好解决。

三、穆陵市治理水土流失采取的有力措施

穆陵市坚持以强化生态建设为重点,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人民生活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生态治理与发展经济并重,强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实现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和保障。

(一)落实工作责任,加强保障建设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协调动作,形成合力,确保水土保持工作取得实效。强化组织领导,确定目标考核。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由过去的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农委、水务、财政、发改、审计、国土、林业、畜牧、农机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纳入政府一级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同时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

(二)采取多种办法,破解治理难题

农村税费改革、“两工”取消不可避免地给水保工程用地、调地和治理用工带来影响,穆陵市通过组织开展“一事一议”和水保会战,探索“减地不减收”渠道,积极尝试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一是开展“一事一议”,有效破解用地难题。通过制定《穆棱市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暂行办法》,组织引导村委会以“村规民约” 和“一事一议”的 方式解决水保工程用地问题。穆陵市马桥河镇北岗村开展农发黑土区水土保持项目工程用地“一事一议”成功地协调解决了水保工程用地问题。二是坚持开展规模会战,有效破解用工问题。坚持把开展全民水保大会战作为集中规模治理和补充治理用工的有效行政手段,建立了攻坚克难和稳定治理力量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两个建设”,完善管护体系

加强管护体系和管护队伍建设是取得管护成效的根本保障。加强管护体系建设,提供政策保障支持。穆陵市实行市、乡镇、村、承包户“四级联管”责任制,逐级落实了管护责任。成立了市、乡镇、村三级管护队伍,全市专职管护人员达到266人,管护信息员达到91人。水务、林业、畜牧部门与市管护大队和乡镇管护中队密切配合,采取了“联合办案、集中管护、分散执法、部门处罚”的工作机制,促进了监督管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不断加大投入,取得明显治理成效

1984年,穆棱市被黑龙江省水利厅列为黑龙江省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以此为依托,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穆棱市坚持走“政府组织、项目带动、政策引导、全民参与”之路,不断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强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截止2012年底,穆陵市已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2.2万亩,占穆陵市水土流失面积230万亩的61.8%,形成了较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土壤侵蚀总量减少42%,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连续多年荣获黑龙江省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2002年和2004年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先进集体。

参考文献:

[1]牡丹江市财政局编.牡丹江市财政年鉴.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2013.

[2]孙连举,柳遇春.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文集.黑龙江省教育出版社,2012.

篇2

本文从我国火电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流程出发,着重分析了项目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提出了项目前期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要做好火电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应解决好的问题。

【关键词】

火电项目;前期工作;门径

火电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复杂,涉及的单位、部门多,工作周期漫长。项目前期阶段人员多为临时调配,缺少专业人员,临时抱佛脚,摸着石头过河,效率低下,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因此,有必要理清前期工作的程序和思路,找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做到基础扎实,事半功倍。

1 火电项目前期工作流程

火电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是指从火电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工作开始,到项目批复开工之间的全部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具体工作流程:

1)项目规划选址

火电建设项目前期的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工作,编制项目选点调研报告;与地方政府的初步沟通,取得其对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和项目的支持。

2)可行性阶段工作

火电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具体为电源建设项目的选址报告——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初可审查——可研报告 ——可研审查——可研收口——项目申报报告上报——国家核准——初步设计。

3) 可批性阶段工作

省市县三级政府支持(列入城建、供热、电力等规划)——进入省市重点项目盘子——省发改委逐级上报项目——国家能源局攻坚(电力司—能源局)——拿到能源局路条——国家核准申请——各部委审批——项目核准——进入工程准备阶段。

2 火电项目前期涉及单位部门

政府、行业审批机关: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各省级发改委能源处):国家火电行业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监督,项目审批。

国家环保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海洋渔业局、国家(南方)电网公司。

省、市、县政府相应主管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部门、军事部门等。

设计、咨询、审查单位:主体设计单位、各附属设计咨询单位、各级评审机构、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交通部规划设计院、铁道部鉴定中心。

商业银行贷款意向、供煤协议、脱硫脱销剂、综合利用、投资协议等。

公司内部:集团公司、产业公司、区域、省级分(子)公司、前期工作机构。

3 火电项目初可研阶段的主要内容

1)已批准的中长期电力发展规划及政府主管部门、电网公司或项目单位的委托是编制初可研报告的依据。

2)经审查后的初可研报告是编制近期电力发展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

3) 初可研报告应由具有管理权限的政府主管部门、经授权的电网公司或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的咨询机构组织审查,也可由上述单位联合组织审查。

4)附件级别:取得地(市、盟)级主管部门的文件,县级以下主管部门授权有限,只能作为附件形成的基础。

5)初可研报告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论证建厂的必要性。

② 进行踏勘调研、收集资料,有必要时进行少量的勘测和试验工作,对可能造成厂址颠覆性因素进行论证,初步落实建厂的外部条件。

③ 新建工程应对多个厂址方案进行技经比较,择优推荐出二个或以上可能建厂的厂址方案作为开展可行性研究的厂址方案。

④ 提出电厂规划容量、分期建设规模及机组选型的建议。

⑤ 提出初步投资估算、经济效益与风险分析。

⑥ 初可研报告并应有附件和附图,专题报告必要的附图。

4 火电项目可研阶段的主要内容

1) 发电厂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均应进行可行性研究。

2)发电厂项目建设应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国策,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积极采用可靠的先进技术,积极推荐采用高效、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降耗和环保的方案。

3) 可研报告的编制应以近期电力系统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审定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基础。

4) 可研报告须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的咨询机构进行审查。审查后的可研报告是上报项目核准申请报告的依据之一。

5) 可研报告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论证建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② 新建工程应有2个及以上的厂址,并对拟建厂址进行同等深度的全面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意见。

③进行必要的调查、收资、勘测和试验工作。

④ 落实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土地利用及拆迁补偿原则、范围和标准、接入系统、热负荷、燃料、水源、交通运输(含铁路专用线、码头及运煤专用公路等)、贮灰渣场、区域稳定及岩土工程、脱硫吸收剂与脱硝还原剂来源及其副产品处置等建厂外部条件,并应进行必要的方案比较。

⑤ 对推荐厂址的总体规划、厂区总平面规划以及各工艺系统提出工程设想,以满足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的要求。

⑥ 项目投资估算应能满足控制概算的要求,并对造价进行详细分析。

⑦ 财务评价所需的原始资料应切合实际,以此确定相应上网参考电价估算值。

⑧ 应说明合理利用资源情况。进行节能分析、风险分析及经济与社会影响分析。

⑨ 应委托编制接入系统、环境影响、水土保持、铁路专用线(或码头)、工程测量、水文(气象)勘测、岩土工程、水资源论证、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相关部分的专题报告,并按程序报送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取得相应审查意见。

5 火电项目前期工作的特点、重点和难点

1)对外部条件依赖性高:

① 电力市场:持续增长是基础。

② 水资源:电厂需要大量补给水、冷却水。

③ 燃料运输:可靠的运输通道,长期占用、大件运输比较困难。

④ 煤炭:大量、煤种固定、保障供应。

⑤ 环境、生态:本底条件好,环保措施环境承载力、生态、水源、大气、固废、总量,规划环评火电是二氧化碳主要排放源,将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

2)电力项目周期长:方案论证对项目今后运营效益有根本性影响。

3)与外界联系广:涉及行业、部门多,专业性强。

综上所述,要做好火电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应该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二是前期工作人员的配备要挑选精兵强将,三是基础工作要扎实。同时要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总之,要全心全意,全力以赴投入其中,才能保证把前期工作做实、做好。

【参考文献】

[1]杨永军.电力项目前期工作主要内容.华能集团内部交流资料

(2008.8)

篇3

我局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非常重视,按照水利部、省委的总体部署,按照珠江委党组以及机关党委的具体要求,我们全局总动员,领导职工齐行动,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学习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概括地说,我局在第一阶段确实是“真学、真动脑筋、真有收获”。

一、认真部署安排学习实践活动,一步步认真抓好实施。

(一)思想发动工作广泛深入,责任落实。我局把思想发动工作做到广大职工中,召开了全体职工参加的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尤其是把江门基地、芳村基地60位职工都集中到局里参加动员大会,算是本局最大规模的动员会了。动员大会后,我们马上又召开了局各级主要领导、党支部书记及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参加的工作会议,进一步作了具体的布置和安排,列出了本局学习实践活动计划安排工作表,并强调了各级行政领导要负责抓好本单位、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二)学习及座谈调研工作全面开花,认真扎实。我们落实了读一天、听一天、谈一天、访一天、讲一天的“五个一天”活动,动员会后,各单位都组织了集中学习或自学; 局于11月14日组织全局中层以上干部在委11楼会议室听了庞元正教授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辅导报告;六位局领导分别到各自的联系点进行了访谈,召开各种座谈会8 次,与职工亲切交流,了解职工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查找局的存在问题,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黄建强书记与吴亚帝副局长到科研所(监测中心)与党员与职工进行了两次座谈;吴建青局长、刘智森副局长陪同崔伟中副主任到勘测中心召开职工座谈会,认真听取职工意见,谋求勘测中心发展大计;曹卫平副局长在局办公室、人事处开展调研座谈;刘新媛总工程师到水情处与职工一起学习讨论,作调研座谈;吴建青局长、黄建强书记召开了退休干部代表座谈会,征求退休干部的意见;总的来说,领导班子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表现出十分认真和深入的作风。

(三)专题调研工作领导牵头,有成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结合本局实际情况,由领导牵头开展调研工作,议定了三个调研专题。一个专题是珠江委议定给我们的关于“如何突出解决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中存在问题及做好水文预警预报工作”的调研,由吴亚帝、刘智森、刘新媛三位领导牵头,局监督管理处、水情处参加的调研课题,近日已完成调研报告上报珠江委;另外二个调研专题是我局根据本局实际自定的,其中一个是“如何拓展水文水资源业务,促进勘测中心又好又快发展”专题,由吴建青局长、刘智森副局长牵头,局站网处、局办公室参加完成的;另一个是“加强科技和管理工作,推动科研所、监测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专题,由黄建强书记、吴亚帝副局长牵头,局监督管理处、人事处参加,黄建强书记亲自撰写了调研报告。

(四)举行学习交流互学互动,有共识。11月21日我局召开了“水源局(水文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交流会”,参加的人员有局领导全体成员、二级单位领导成员、局机关正副处长、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共29人;会议由黄建强书记主持,局属各单位、各处都在认真做好书面准备的基础上畅谈了本单位、本部门的学习体会,查找本局及本单位的存在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措施,大家进行了认真和热烈的交流。吴建青局长对交流会作了高度评价,他说,从大家的交流发言可以看出来,我们局各级领导、局属各单位各部门都是真学、真动脑筋了,大家结合工作谈局的科学发展,查找突出问题,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下一阶段要很好的研究落实。

二、学习调研阶段的收获体会。

在学习调研阶段中,从头到尾都突出结合实际,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来认识本局的工作,通过深入思考、认真撰写心得体会,我局近日收到副处以上干部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交流心得体会20份;上报珠江委的调研报告2份;本局议定的调研报告2份。综合我局座谈交流、调研的总体情况,有以下三点收获:

(一)在局如何科学发展的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1、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局的第一要务。以创新水源局(水文局)合署的管理机制来促进局的发展;以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技能力来提高局发展的后劲;以拓展服务领域、服务地域来扩大局的经济增长点。要在珠江委“建设绿色珠江,争取成为实践科学发展的流域典范”的进程中,水源局(水文局)要在“支撑”上取得新的突破。要建立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的指标体系,建立流域水情预警预报决策支持系统。要把水文水资源基础工作向全流域拓展,要突破水文、水资源基础研究的技术瓶颈,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综合竞争优势。

2、必须实行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管理,推动局的发展。实行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管理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局文化管理的主要矛盾是职工 的全面发展与局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关键在于局领导实行有效的组织和领导,要在全局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支持系统、制度支持系统和物质支持系统。一要形成局的目标(愿景)、精神、道德、风气等精神文化要素构成的观念系统,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氛围。二是要把人才效应理念贯穿在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的始终,制定促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激励机制;要加强财务、人事、科技等各方面的管理,建立有效的制度加有效的执行,实现有效的管理;三是要把满足职工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作为局发展的目标,依靠发展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职工。

3、必须运用统筹的方法促进局的发展。要在局的工作实践中,牢固树立大局理念,运用统筹的方法,力求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局机关与下属单位的关系;二是水资源保护与水文的关系;三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与事业单位管理的关系;四是基础研究与项目的关系;五是纵向与横向的关系。坚持水文与水资源保护并重,同步推进,良性互动,实现协调发展。

(二)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基础上,各单位、各部门理清了发展思路

1、科研所拟定的发展战略是;实施“三以”即“以人才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为中心”。发展目标是为建设绿色珠江,保护绿色珠江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全面优质的服务,真正成为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代言人。科研所撰写了15页近万字的学习实践分析检查报告,针对存在问题详细地提出了对策措施及需要局支持解决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

2、勘测中心的发展思路是: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国家现代化相适应的水文水资源监测与评价、管理、服务体系,早日实现珠江水文现代化。分别从勘测中心、水文水资源研究所两个方面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对策措施。

3、局监督管理处的工作思路是:着眼整体,构建体系,注重关联,把握动态,有效约束,主动服务。

4、水情处的发展思路是:建设具有灵敏嗅觉,第一时间捕捉并传递水雨情和天气信息的敏锐之队;建设设备精良、预报精确、预报员之间无缝连接的精武之队。

5、人事处的发展思路是:要抓好人力资源管理,为局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初步查找了影响和制约我局发展的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措施办法

1、局存在发展不快、发展不好的问题:①没能整合两局的业务能力和人才能力,形成唯独我局才有的水文水资源保护的强劲优势。②水文专业单一,长期来没能占有水文计算、分析等技术性的业务,水文发展受到较大的局限。③顾此失彼,近几年只重视市场开发,忽视了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使科研所科技含量不高,科研能力下降,有被边缘化的走向。④市场占有份额不足,人员经费负担过重,参与市场投标竞争无优势。

初步提出的对策是:①要改变单一水文测验的状况,扩大开展水文计算、水资源论证、防洪评价、水下地形测量等业务。②水文方面拓展流域水文水情站网信息收集分析工作,要加强基础研究,;水资源保护方面要在生态方面大做文章,开展科学研究,要打好生态保护这张牌。③开发新的业务市场,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多方面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2、局管理上的存在问题:①没理顺两局并存的机制,几年来都困在协调矛盾中,处在“和稀泥”的状态,未能以体制创新促发展。②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存在人员编制紧缺、人员不精干、人员结构不合理三个方面的问题。③在人力资源的使用上,存在只管使用,只管派任务,缺少组织引导,缺少商量计议、缺少激励机制的问题。④考核缺少评价机制,考核只是走过场,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⑤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制度执行不力,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篇4

【关键词】禁牧;休牧;轮牧

1 前言

2000年以来,各放牧区纷纷推行禁牧、休牧、轮牧新三牧制度,来改善日益恶劣地草原生态环境。以鄂尔多斯市为例,率先转变生产方式,以禁牧、休牧、轮牧为切入口,促进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至今,本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地改善,植被覆盖率已经由原来的25%提升到60%以上。内蒙古市截止到2007年,已经施行了八次禁牧计划。到目前为止,内蒙古草原植被大面积恢复,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可喜局面。由此可见,禁牧、休牧、轮牧新三牧制度,对于草原恢复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天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南麓,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东北部,青海湖西北侧,西北部与甘肃省交界,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辖,是海西州主要的牧业县之一。近些年,本地区由于受到毒杂草、鼠虫害、载畜量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本地区的草地资源严重沙化、退化和荒漠化。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了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三牧制度为解决天峻县草地资源危机提供思路,本文对“禁牧、休牧、轮牧”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为今后本地区草地资源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 “禁牧、休牧、轮牧”新三牧

2.1 禁牧

禁牧就是对草原进行长时间地围封,严禁任何放牧活动的进行。禁牧对于恢复防沙固沙、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草原植被等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水源涵养区、防沙固沙区、严重退化区、生态脆弱区、特殊生态功能区,要实行永久禁牧。推行禁牧制度,可以使草原植被得到较快地恢复。对于那些退化不是很严重的牧区草地进行禁牧,三四年后可恢复到退化前水平,七八年后其植被的植物学成分可以达到退化前状态。对于那些破坏较为严重的牧区草地,可以将禁牧时间推迟更长一点,这样对于恢复地力,增强生态能力是大有裨益。

一般,对于灌丛草地(通过砍伐收不到良效的)、沙化草地(沿河岸的沙土草地极易沙化)、严重退化的“黑土滩”草地(主要是由于过度放牧引起的)、半农半牧区的林间草地以及农区的零星草地草坡要一律禁牧,保护其生态资源。

禁牧制度的接触一般以初级生产力和植被盖度作为解除禁牧的土要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当上一年度初级生产力最高产量超过600 kg干物质/公顷,生长季末植被盖度超过50%时,可以解除禁牧。也可用当地草原的理论载畜量作为参考指标。当禁牧区的年产草量超过该地理论载畜量条件下家畜年需草量的2倍时,可以解除禁牧。解除禁牧后,宜对草原实施划区轮牧或休牧。

2.2 休牧

休牧就是在规定时间内草地不能进行放牧,保证草地植物得到修养生息,保证牧区牧草产量。休牧根据时间长短一般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短期休牧是在一个季节或者是整个牧草的生长季进行休牧,长期休牧就是连续两三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进行休牧。不管哪种休牧方式,都可以有效保证草原草地植被的覆盖密度、高度,对于草地的生长、畜牧业地可持续发展是大有裨益。首先,如果选择在春秋两季进行休牧,可有利于春季返青期牧草的生长和秋季牧草地上部分向根部输送贮藏的营养物质,以供翌年春季牧草再生之用。其次,当草地资源被过度使用时,此时牧草难有开花结实的机会,这样对于草地更新以及之间的有性繁殖来说影响较大。推行休牧制度,可以保证优良牧草得到开花结实的机会,这样牧草间可以进行顺利地有性繁殖。有性繁殖的牧草要比无性生命力强,更好适应气候的变化。这样优良牧草可以得到保留,产量也会得到提升。最后,长时间地休牧还可以改良草地生长环境。退化草地由于被啃食、踩踏,植被会日趋稀疏、土壤坚实。在此情况下,土壤中的水分增发会加剧、通气性变差,进而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由此,对于中度损害以上的草地一定要进行较长时间的休牧。

3 轮牧

轮牧也被称之为划区轮牧,发展至今有季带轮牧和小区轮牧两种形式,这是一种科学的放牧利用草地的制度。具体说来,划区轮牧就是把全年的草地划分为若干季带(季节牧地),在每一个季带内划分为若干轮牧分区和小区,使家畜按照一定的次序逐区采食,轮回放牧的一种制度。在实施划区轮牧的规划时,每一块草地在放牧的时间上都有一定的安排。牲畜在轮牧区进行采食时,考虑到区域范围的限制,一般不能像之前那样自由采食牧草。对放牧区域进行划区处理,较之前的自由采食有诸多好处。(1)减少牧草资源的浪费,节省了草原面积。(2)可以有效地改进植被品质,提高本地区牧草质量。(3)避免牲畜四处走动,节省体能消耗,提高牲畜品质。(4)保证牲畜有足够的营养供给,保证统一划一的期,有利于集中配种和产仔,便于牲畜的养殖管理。(5)划区轮牧对于牲畜疾病控制,尤其是防止寄生类蠕虫病的传播大有裨益。(6)有利于草地资源的日常护理以及牲畜的日常放牧管理。

参考文献:

[1]萧谈. 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 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利用[J].中国牧业通讯, 2007(01):23-25.

[2]史少林.草地畜牧业以及草原生态保护的调研及建议(1)——禁牧舍饲、季节性休牧和划区轮牧[J].今日新疆,2008(21):290-291.

[3]包清泉.阿克苏开展天然草原禁牧休牧及草畜平衡工作的实践[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05):15-16.

[4]时彦民.城镇化:西部民族地区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阿克塞县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模式调研报告[J]. 中国牧业通讯,2007(09):22.

篇5

××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作为一个农业县(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显得紧迫、重要。如何深入领会中央精神,立足自身实际,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市委、市政府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摸清家底,客观估价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一心求进步,全心全意谋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呈加速度发展,尤其在“十五”期间,××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两业一城一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82803万元,同比增长14.4%,比2000年增加68405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6088万元,比“九五”期末增加5718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由2000年的647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9450万元。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59156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89043万元,年均增长8.52%,粮食年产量基本稳定在14万吨以上。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2005年,市属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57697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4932万元,年均增长29.4%。以化工、竹加工、电力能源为主的三大门类工业已成为工业经济主导力量,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以竹业和旅游业为主线,以农业“四大产业”为重点的地方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成效显现。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到2005年,全市竹林面积达102万亩,开工建设黔北20万吨/年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竹业综合收入实现9.5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3.2亿元。旅游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58.6万人次,门票收入1520万元,旅游总收入实现2.65亿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193%、660%和185%。以“竹、畜、药、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畜牧(渔业)总产值占农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31%提高到2005年的41%。××金钗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国家审查验收。柚果产业稳步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十五”期间,境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初步形成了“两纵两横四连一环线”骨架公路和××河水路运输网络,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大,完成农田水利投资8000多万元,有效治理病险水库7座,完成坡改梯19265亩,解决农村80437人饮水困难,农田保灌、防灾抗灾、农村人畜饮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态环保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成效显著,实施天保工程封山育林3.2万亩,森林覆盖率比“九五”期末提高了5个百分点,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全面免征农特税、农业税。行政审批制度、投资体制、市政公用事业、财政体制、粮食流通体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殡葬改革、农村金融和科教文卫体制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经济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512元,比2000年净增711元,年均增长6.88%。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五年共脱贫3900人,贫困人口下降到9500人。“两个确保”制度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范围逐年扩大,农村贫困人口得到社会更多救助和关注。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以“两基”巩固提高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人口计生工作保持全省领先位次,计生率95.46%,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00年的3.7‰下降到2.28‰,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速度,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70%和94.97%。

二、正视差距,认真分析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

主要体现在:一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由于我市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切割较大,加之我市大多数水利工程均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技术、施工条件、资金投放等因素的限制,造成工程质量差,且不配套,多年来因我市财力有限,对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多年的运行,许多工程隐患开始暴露,水利工程效益逐年下降,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差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全市的进出口通道交通困难。通村公路通达深度、通达里程和通车质量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仍然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

(二)扶贫工作需加大力度

我市共有重点扶持乡镇6个,重点扶持的乡镇占乡镇总数17个的35.29%。重点扶持村132(老村,以下同)个,占村总数257个的44.44%。2005年底,全市农村低收入人口(625—865元)2.03万人,占××市农业人口的9%;未解决温饱人口(625元以下)1.01万人,占××市农业人口的4.53%;经估算,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68元,人均占有粮食480公斤,比2005年全市平均水平(2512元、670公斤)分别低1544元、190公斤。无劳动力收入来源,需民政救济2438户,8759人。贫困地区有劳动力3.7万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45万人,初中文化3.1万人,高中文化0.26万人。我市有近200个村处于气候条件较恶劣的高山和半高山地带,有85个村不通公路,101个村无卫生室和文化室,63个村无学校,分别占贫困村总数的64.4%、0.75%、87.14%、47.7%;有50个村广播电视未覆盖,有5.5万多农民和5.3万头牲畜未解决饮水问题。特别是在条件较恶劣的高山和半高山地区,由于资金的匮乏和劳动力素质低严重制约着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有待加强

据调查,我市现有农村劳动力133434人,初中学历67583人,小学学历55903人,文盲2036人。总体文化程度偏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不到6%,多数劳动力仍滞留在本乡本土,外出务工人员并不多,仅占劳动力总数的26.23%,外出人员绝大多数也是无一技之长,有专业技能的人员还不到2%。对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需求脱节。就业观念及其指导存在误区。农民工外出的组织化程度低。

(四)社会各项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

主体体现在:一是农村教育比较落后。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短缺,教育基础设施差,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师资队伍水平相对教育发展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农村教师队伍相对不够稳定。二是村级卫生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医疗设备比较缺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3个,床位528张,平均每千人1.8张,村卫生室142所,村级卫生员385人,平均农村每千人1.75人,乡村医生300人。三是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从这些年违法生育的对象中,至少有90%以上是在外生育,并且绝大多数是流入外地生育,给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四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一方面,由于缺乏一些电视网络设备,加之原有的电视网络比较老化,导致闭路电视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缺乏一批公益性文化设施和文艺人才,导致开展一些群众性的文艺活动难度较大。

(五)基层民主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

一是农民群众在民主意识上存在偏差。部分群众不会、不能、不善于行使自己的民利;二是少数村组干部受文化修养和个人能力的限制,政治素质不高,办事缺乏民主,工作方法简单,缺乏民主参与、民主决策;三是多数村的《村规民约》针对性不强,应当纳入规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没有纳入。有的村制定了《村规民约》,也制定了相应的处理程序,但在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落实。

(六)“四在农家”创建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一是部分农户对“四在农家”创建内涵认识还不够到位,创建热情还没有全部释放出来;二是由于部分农户资金有限,室内外环境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善;三是部分农户的陈规陋习还没有彻底转变,创建点上的环境卫生保持得不够好,存在有卫生死角的现象;四是由于工作繁杂,在总结和提炼“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经验上还显得不够。

三、理清思路,研究制定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加快农村生产发展,奠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1、围绕竹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壮大农业四大产业,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竹产业:以竹基地建设和竹加工开发为两个重点,逐步形成制浆造纸、竹建材、竹家俱、竹工艺品、竹食品、竹保健品等六大竹产品体系。至2010年,力争全市竹加工产值突破40亿元,竹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0%。旅游业: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4a级旅游区为重点,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构建“食、住、行、游、购、娱”协调配套的大旅游产业格局。到2010年,力争接待旅游人次达到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亿元,把××建成中国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的重要旅游目的地,黔北地区川黔渝金三角的旅游明珠。

着力推进“竹、畜、药、果”四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全市特色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力争“十一五”期末,全市竹业产值40亿元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药业产业5000万元以上;柚果产业稳定现有面积,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链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加强以产业协会、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产品流通和检验检测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认证制度,继续抓好农业科技增收工程。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树立“建设大通道,发展大产业”的思路,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村村通”为目标,加快出境公路、乡际公路、旅游公路、通村公路、竹基地公路建设,至2010年,初步形成水陆运输优势互补,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和“沃土工程”项目,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实施品种改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和水土保护“三同时”制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建设,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切实防治耕地和水污染。

(二)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实现农村生活宽裕。

1、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不断完善、强化、落实扶持农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抢抓全省深化农村改革试点的机遇,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农村土地征用和流转制度、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农村金融等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力争“十一五”期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2、继续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围绕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坚持实施结对帮扶和整村推进,基本消除所有重点扶持乡镇(村)的贫困人口;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加大对移民帮扶的力度,努力帮助其解决好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对特殊贫困人口实行长期社会救助并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加大对农村危房的改造力度;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重点帮助其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努力帮助脱贫。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做到农村乡风文明。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巩固“两基”成果,力争2010年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二是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大力营造有利于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环境,到2010年,全社会科技投入经费占gdp的1.5%以上。三是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引进市外优秀人才,构建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市、乡、村三级文化场馆建设,巩固和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逐步构建覆盖全市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五是着力提高人民健康素质。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到2010年,90%以上的农村医务人员达到中专以上水平,80%的村级卫生室达到甲级标准。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鼓励和扶持民营医院发展。六是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加快人口计生综合改革步伐,“十一五”期间,全市生育政策符合率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做到农村村容整洁。

1、加快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道路、水利、人畜饮水、农业灌溉,“十一五”期末力争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2010年力争高速宽带网到镇,全市通程控电话的行政村达到100%,电视普及率城市达到100%,农村达到80%,建设“数字××”。加强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网改造工程的后续建设,解决好农村用电公平和安全问题,全市农村和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

2、推行生态农业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生态恢复工程、生态旅游工程和生态多样性保护工程,提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把退耕还竹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封山禁牧等措施结合起来;积极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后续产业,切实解决好退耕农户长远之计;继续实施好天然林、长防林等生态建设工程,不断扩大封山育林和荒山造林规模。至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

3、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经营,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供电、供水、供气、防洪、排污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四民社区”创建,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导向和调控,加快经济强镇(办)建设步伐,促进全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努力把××建成黔北地区川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到村务管理民主。

一是搞好民主选举,选出农民拥护的好干部。切实让村民通过手中的投票权,直接施行民利,选出最能代表自己意志的优秀人物组成村委会,协调村内的关系,管理村内公关事务。二是落实民主监督,实行村务“阳光操作”。民主监督是农村管理民主的保障性环节,只有有效的民主监督,才能约束村干部的行为。三是转变村委会角色,保证村干部尽职尽责。村委会的基本职责是村民自治的组织和协调,村干部与村民之间转变成为委托代表关系,实施民主监督,防止村干部营私舞弊。形成激励机制。给予村干部合理合法的物质待遇和精神鼓励,真正使村干部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行其权,获其利,取其荣,咎其过,惩其误。

篇6

1 中药材产业现状

内丘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有王不留行、柴胡、荆芥、金银花、知母、黄芩、连翘、枸杞、射干、邢枣仁等50多种。全县种植中药材8.5万亩,其中:王不留行种植3万亩,柴胡、金银花、知母、黄芩、连翘、荆芥等中药材2.5万亩,酸枣种植3万亩。惠及全县5个乡镇2万多农户,中药材总产达到9331吨,销售额达到1.08亿元。《本草纲目》记载的“邢枣仁”即产自我县,是道地药材“邢枣仁”的原产地,享有“世界枣仁看中国,中国枣仁看内丘”的美誉。我县柳林镇成为全国最大的酸枣仁集散加工基地,年加工酸枣70万吨,酸枣仁3.3万吨左右,产值60亿元以上。

全县中药材种植大致可分为五个地带:

一是王不留行种植带。以五郭乡山凹村路申合作社、内丘镇西邱村新湾合作社为中心,以丘陵、平原干旱地区及退耕还林地区的五郭乡、柳林镇、大孟村镇、内丘镇为重点,采用订单形式实施王不留行种植。中药材“王不留行”,别名奶米、麦蓝草等,为1年-2年生草本石竹科麦蓝菜属植物。供药用的王不留种子形状似油菜籽,具有行血调经、消肿止痛、催生下乳等功能,特别对治疗胆结石症颇有疗效,货源较为紧缺,市场价格稳定在每公斤3元-6元。

王不留行多野生于荒地、路旁,耐干旱耐瘠薄,也可与小麦一起生长,适应性极强。亩产量稳定在150公斤-300公斤之间。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很有借鉴作用。

二是金银花种植带。以大孟镇联丰果木公司、南赛乡鹏超合作社为中心,辐射带动大孟村镇、南赛乡、柳林镇发展金银花种植。金银花的适应性很强,对土壤和气候的选择并不严格,以土层较厚的沙质壤土为最佳。山坡、梯田、地堰、堤坝、瘠薄的丘陵都可栽培。繁殖可用播种、插条和分根等方法。在当年生新枝上孕蕾开花。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盐碱地均能生长。根系发达,生根力强,是一种很好的固土保水植物,山坡、河堤等处都可种植,故农谚讲:“涝死庄稼旱死草,冻死石榴晒伤瓜,不会影响金银花”。亩栽300株,成年树每株鲜花产量按保守数值6市斤计算,300×6=1800斤,亩产1800斤鲜花, 5斤鲜花出1斤干花,即亩产1800斤÷5=360斤,计180公斤。全国药材批发市场金银花的批发价格,现统货(花蕾)为160元/公斤,统货(花)为70元/公斤。每亩金银花的干花纯利润12400元(减去成本后)。

三是柴胡、黄芩、知母种植带。以南赛乡扁鹊药园、布谷药园为中心,辅射带动南赛乡、柳林镇、金店镇、官庄镇发展柴胡等种植。

柴应性强,能耐旱,耐寒,怕水涝。人工种植宜选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质土壤和腐殖质土,通风良好的地块为最好。柴胡的繁殖采取直播和育苗移栽法,大多采用直播方法。适应性很强。耐寒能在田间越冬,喜阳光、怕积水,对土壤要注不严,一般土壤都能种植,但以疏松、肥沃的土地生长较好。柴胡生长期为1―2年,如条件适宜,一般1年可收获,亩产干品100公斤。1年生的质量好,柴胡皂甙总含量高;2年生的产量高,折干率为1年生的3倍。亩产干品可达100―200公斤以上。按一般市场价元/公斤,年亩收入元。生产成本:化肥款元(其中亩施复合肥元、硫酸钾元、过磷酸钙元)耕地款元、浇地元、农药元、种子款元,共计投入元,去除成本,每亩纯效益3000多元。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根茎,有清热燥湿安胎凉血的作用,别名黄金茶,用来泡茶喝,有清凉败火、消炎去暑的功能。黄芩适应性很强,不怕严寒和干旱,荒山荒坡、树林、野地都能生长。黄芩亩产200-350公斤,亩效益2800-4900元。

知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味苦性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的功能,主治口渴烦燥,肺热咳嗽,结核病发热、热性病高烧、糖尿病、大便干燥、小便不利等。知母野生于向阳干燥山地、丘陵及固定沙丘上。适应性很强喜温暖,耐寒、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砂质土壤为好。一般亩产干货200―400公斤。平均亩效益在1000元以上。

四是连翘基地。以柳林镇苏寨沟林果园为龙头,辅射带动柳林镇、南赛乡、五郭乡利用地埂(埝)发展连翘种植。连翘为木犀科植物,味苦、性微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连翘常生长在海拔200~2000m的半阴坡或向阳坡的疏灌木丛中。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生态气候环境,具有耐寒、耐旱、耐涝、耐瘠薄,枝条萌发能力强等特性。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观赏植物和水土保持植物。每亩定植222株,每株产商品连翘2-3千克,每亩产连翘450-600千克,当前市场价格12-15元/千克,每亩产值5000-8000元。

五是天麻、i苓种植带。由侯家庄乡岭西板栗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在侯家庄乡孟家坪村、桃园、七里会、百草坪等村利用天然森林资源,发展天麻、猪苓珍贵药材种植。

猪苓野生在海拔1000―3000米的阔叶林带,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环境,栽培猪苓,只要温湿度适宜。栽培猪苓可在山地林下,也可在房前、屋后、塑料大棚栽培,林下栽培在10-40度南坡及西坡的阔叶林下,栽培3―5年可收获,我县一般挖窖栽培,猪苓窖的规格是长宽各70厘米,除50厘米二年生每窖可产干品2公斤。二年以上采挖,每窖可产干品10-12公斤,按市场价50元/千克计算,二年生每窖效益在100元左右,二年以上每窖效益在500-600元左右。

几年来,内丘县共创建17个中药材示范园区,创建面积17000亩以上。生产中药材主要品种为枸杞、金银花、黄芩、知母、王不留行、柴胡、板蓝根、丹参、桔梗、瓜蒌等。我县在中药材品种的多元化、种植的规范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商品化道路上力争迈出新的成功步伐。我县的邢枣仁、王不留行早已种植成功并闻名全国,特别是近几年主打品种王不留行为全县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面积、产量及产值也占到全国百分之九十的份额。但药材效益的最大化与风险也同时并存,适当增加品种有利于降低风险,所以我们在主打品种上加大规范化种植力度的同时;另一方面积极扩大金银花、黄芩、知母、、丹参、桔梗、 枸杞等药材品种的种植面积,循序渐进地推进中药材种植的健康发展。

在狠抓品牌建设,打造内丘道地药材的同时,积极与神威药业、安国中药材市场、扁鹊制药等企业合作,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引进经济效益好、生产价值高的品种。目前,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始显现。中药材示范园创建模式已成为山区群众学习的样板。

2 产生效益情况

经济效益:种植中药材亩收入1000-6000元,和种植一般农作物相比,平均增幅50%以上。

社会效益:辐射带动周边农民种植中药材,同时提高农民就业率,为增加丘陵山区农民收入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生态效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有效调节种植结构作出了榜样;绿色、生态的生产模式对保护环境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 主要推进措施及出台政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农业局长柳东红为组长,农业局副局长袁连海、财政局副局长富艳坤、卫生局副局长石志坚为副组长,三局有关科、站、室负责人为组员的中药材示范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全县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日常工作;同时成立以中药材专家指导组,负责制定技术方案、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为创建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各示范园区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组织管理创建工作和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3.2 明确实施主体。示范园创建单位必须是注册登记,并规范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公司)。明确技术员和指导专家,负责技术指导和培训等相关工作。县级农业部门,是示范园创建的组织实施单位,负责制定技术规程,培训、指导、督查示范园完成项目目标,做好资金审核、总结评估、初步验收等工作。

3.3 树立创建标牌。按照省级要求的统一样式和规格在显著位置树立标牌,标明建设规模、主导品种、生产目标、关键技术、技术负责人、工作责任人等,示范展示创建成效,宣传工作开展,接受社会的监督。

3.4 建立工作档案。创建方案、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规程、生产档案、农资统购统供、工作总结制度等文件资料齐全、完整,并分类立卷归档。

3.5 加大资金支持和技术培训力度。县级财政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整合惠农项目资金,大力支持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创建活动,为创建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同时主动联系科研部门、技术院校,邀请安国中药材专家艾庆虎、张鹏越、定州市中药材专家赵健合等对示范园开展中药材种植、管理等方面技术培训。

3.6 强化工作督导。县农业、财政、卫生部门联合专家组不定期对中药材示范园创建工作进行检查督导,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到位、技术服务到位、资金投入到位,确保创建任务目标完成。

4 工作中的亮点和特色

通过加大中药材种植力度,在调节我县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土地流转方面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真正意义上推动了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1000余个劳动力就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工作中的亮点和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勤W习、多培训 针对不同品种中药材生长关键期进行中药材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同时发放中药材配方施肥卡片、中药材禁用高、剧毒农药名单等技术明白纸。从根本上树立生产绿色药材理念,从根本上杜绝中药材生产污染源,确保中药材质量,为打造内丘道地中药材奠定基础。

二是走出去、请进来 组织中药材种植单位外出考察,学习先进创建模式、经验、技术;聘请技术专家艾庆虎、张鹏越、赵建合等来我县进行现场或开班培训。确保中药材生产技术实行标准化、规范化。

三是找不足、强优势 找准位置,端正态度,查找自身不足,虚心求教,及时整改;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地理环境、绿色生态等优势,科学规划,多方位运作,加大投资,完善初加工、深加工设备,进一步提高中药材产量、质量,增加收入。

四是创品牌、提效益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品牌效应。在提升中药材产品产量、质量基础上,注册商标品牌,加大宣传投资,扩大知名度。从而增加合作方,拓宽市场渠道,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5 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5.1 中药材种植单位或组织发展不平衡。经济实力的差异,导致发展规模和进展程度不一。

5.2 中药材种植人员素质偏低。 素质影响着产业发展进程,素质不良的主要表现是“两个极端”:一方面,盲目加大投入建园,目标明确性全靠上级精神牵引,容易导致产业示范园整体合格、漂亮,但实用性、经济效益差;另一方面,工作扎实,中药材种植经济效益确实好,但形象工程建设不过关,档案、台账完善不到位。

6 下一步工作建议

6.1 逐步加大产业发展资金补贴额度;

6.2 增加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技术培训次数;

6.3 多印刷、发放中药材种植指导技术手册或资料;

篇7

**县人民政府

一、示范区基本情况

**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面积50.4平方公里,按照“一区三园”进行规划,即黄河特色生态产业园45平方公里、云丘山生态度假园4.1平方公里、紫砂陶小镇1.3平方公里。三大产业园各具特色,具体特点是:

(一)北部黄河东岸(或黄土)特色生态产业园。主要是打造两大板块。一是黄土高原葡萄酒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戎子酒庄累计完成投资8.6亿余元,已发展酿酒葡萄种植基地5800余亩,建成拥有年产5000吨的中高档葡萄酒生产能力及10000吨发酵储酒能力的生产车间,配套打造了富有独具中华民族风格的地下酒窖和世界上最大且唯一的黄土高原自然生态酒窖——黄土窑洞酒窖,而且在原址重修扩建的晋文公庙,建设成了戎子书院、戎子博物馆、戎子文化广场、和谐二园、综合办公生活区等建筑群落,属于山西省重点打造的“寻根觅祖旅游板块”和“黄河文明旅游板块”的交汇点。在临汾市旅游“一带整合,一线串联,九区整推”的发展格局中,更是处于“河汾百里文化生态经济带”与“黄河旅游精品线“的缔结带。全镇以戎子酒庄为核心,按照“一心、二区、一线、九节点”规划布局,创建红酒旅游养生体系;凭借拍摄《重耳传》重大影响,签约建设影视拍摄基地;依靠通用机场建设,打造航空滑翔基地。通过戎子景区的打造,形成游云丘、品戎子、观壶口的精品路线,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二是功能农业发展项目。依托15万亩核桃基地、5万亩苹果、7万亩翅果油树、3万亩花椒等特色产业优势,发展有机农产品深加工,创造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西山七县,打造黄河金三角农副产品最大集散地。

(二)南部云丘山生态度假园。依托云丘山核心景区,延伸黄华峪和下川古村景区开发,前景可观。云丘山是**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的知名品牌标志。云丘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是山西省转型综改重大工程项目,规划总投资36.63亿元,重点打造成为集生态、旅游、文化、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5A级景区。项目规划在空间布局上可分为“一核、一轴、两镇、十区”即云丘山核心旅游景区、盐商古道主轴线、度假小镇和旅游小镇、十大功能区。云丘山自然景观独特奇异,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素有名胜二十四景。云丘山景区规划面积大,辐射范围广。云丘山往西的黄华峪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做为研学旅游线路可开发利用的价值极大。云丘山往东的下川古村,具有红色文化特色,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村的典型代表。

(三)中部紫砂陶小镇建设项目。规划定位国内一流,北方领先,打造集紫砂陶文化传承体验、创意工坊、旅游休闲、文化交流、商务会议、技能培训及生态居住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启动人才培育工程,培养紫砂工匠和高端紫砂创意人才,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品牌重塑,辐射带动全县紫砂陶土产业“井喷式”发展,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紫砂之都”。

二、工作推进情况

结合我县文化旅游示范区实际情况,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调整充实组织领导机构。2017年县政府成立了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副县长担任。同时县政府又成立了**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筹备委员会及办公室,筹备委员会主任由县长担任,副主任由副县长担任。201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紫砂陶小镇建设作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重点工程项目。县政府先后从二轻、中小企业中心等部门抽调专业及时管理人员,同时聘请已退休的专业技术干部组建紫砂陶办公室,主要从事紫砂陶小镇的规划建设工作。9月6日推进会之后,县政府决定,紫砂陶办公室归属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筹委会办公室领导,参加筹委会办公室的工作例会,并及时向筹委会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筹委会办公室的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专业分工明确,综合协调密切,确保示范区的各项管理工作按总体规划有序推进。

(二)不断完善规划编制。自2017年**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后,通过县、市两级汇审上报省政府和省商务厅待批。示范区内的重点骨干企业先后都已完成旅游景区总体规划。云丘山景区完成203.1平方公里的旅游规划,戎子酒庄完成78.9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2019年尽管示范区未获省政府批准,筹委会办公室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积极着手示范区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紫砂陶小镇8月底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工作,9月份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全县陶艺产业发展规划和紫砂陶小镇产业集聚区规划,完成紫砂陶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一期市政管网道路、桥渠施工设计图。目前正在完善一期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办理立项审批工作。同时示范区总体性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在意向考察洽谈之中,争取早日进入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程序。

(三)加快推进“熟地”平台建设工作。紫砂陶小镇建设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19年重点工程项目,总体规划面积2000亩,总投资5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15亿元,用于前期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紫砂陶小镇规划建设11个功能区,分别对接研学旅游、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全方位融入县城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和中和文化,打造全县三大旅游板块枢纽节点,推动紫陶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筹委会按照新的“九通一平”要求,对标一流、精心打造,现已完成一期工程300亩熟地征收任务,土地补偿工作已就绪,建设用地已通过审批,进入土地收储批复程序。目前正在进行水土保持、防洪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安全预评价、总体规划环评、节能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争取10月下旬开工建设。同时加快2000亩“熟地”征收工作,超过市定1平方公里1500亩的目标要求,紫砂陶小镇各项准备工作如期进行,为二期平台建设提供可靠的用地保障。

(四)采取灵活机动的投资机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面积较大,按“一区三园”规划,布局较为分散,造成县政府配套设施投资大。同时品牌骨干企业和名牌景区规划面积更大,造成企业投资难度更大。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和示范区建设,按照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生态环保要求,不断加大配套设施投资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推动示范区建设快速发展。

一是政府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去年以来,县政府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戎子酒庄、云台山、高天山、峰岭四大景区沿线道路路基工程,目前已完成主干道路规划,即将全面开工建设。投资4亿元的云丘山景区专线旅游公路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今年10月底全线通车。投资4.63亿元的沿黄旅游公路规划已通过,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二是积极鼓励企业加快产业发展和景区建设步伐。2019年,云丘山景区计划投资2.11亿元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现已完成立项审批、部分规划、土地、环评手续,截止9月底已投资8275万元,完成唐家坪名宿、八角楼和温泉深井工程,完成玻璃桥栈道修复和冰洞机房建设工程,组织实施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和5A级景区创建工作。戎子酒庄2019年投资1400万元,已完成仿古建筑群配套工程、厂区景观绿化工程和黄土窑洞生态酒窖建设工程。

三是组织精准招商引智活动。通过招商引智加快紫砂陶产业集聚区发展,用优质的紫砂资源、全面的政策扶持和一流的投资环境吸引众多国内外建筑陶瓷生产企业、配套企业、营销和投融资机构。小镇核心区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因块施策、量身定制,既可委托一个开发商整体打包,也可按11个功能区分包实施,还可以按功能区拆分出让。8月29日,县委、县政府在太原举办了“**情 紫陶韵2019**(太原)紫砂陶小镇发展论坛暨招商引智推介会”,聚焦紫砂陶瓷产业发展、招才引智等全方位项目合作,成功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达102.2亿元。同时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是创优营商环境,持续开展“政策兑现年活动”,落实民营经济30条,制定紫砂产业发展20条,推出“四个零”优惠政策和“四个一”服务承诺,对签约的9个项目,确定专人实行项目负责制,全程跟踪服务,具体负责承诺事项的落实,协调解决项目落地的难题,全力推动**紫砂陶小镇建设。

(五)扎实做好研学旅行。以中国体验式研学旅行首选地为目标,以“以研促产,以产兴村”为出发点,围绕以示范带建设统领、基地营地引爆市场、研学站点游览参观、重点乡村示范带动的核心理念,创新打造“一个目标、四级构架、8+1工程、N个角色”的研学旅行发展“**模式”。形成**“一心,十一带”的空间布局,深化基地建设,打造“5-15-15”的基地营地建设体系,即全县打造5个研学实践教育营地,15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5个研学实践教育站点,以基(营)地建设为核心,配套辐射带动40个研学旅行示范村,推动**研学旅行全面展开。同时,规划结合**特色,推出黄土科普、自然生态、煤炭科技、历史文化4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套餐,深化区域联动,构建西联、东扩、南引的区域游线,助力**研学旅行对外宣传及空间突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全县上下信心很足,热情很高。示范区可研报告经过考察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完成了市、县两级层面的论证审核,已上报到省政府和商务厅,暂未获得批准。在工作推进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从大的形势来看,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政策支持不够。配套政策不完善,项目支持不明确,如资金扶持、投融资、土地、环评、规划等。二是创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无法享受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三是由于示范区审批放缓,导致项目实施滞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无法兑现,从而影响项目进展。

四、下步工作措施

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更有机遇。下一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第一,积极与省商务厅联系,对照标准,查缺补漏,完善好相关创建资料,力争早日完成审批工作。第二,尽快成立示范区管委会工作机构,严格按照“三化三制”要求,落实机构编制,组建领导班子,尽快由筹委会向管委会规范过渡,确保示范区建设工作及早步入正轨。第三,加快推进规划编制,依托一流专业化团队,坚持多规合一,做精做深做实示范区发展规划、景区建设总体规划和核心景点开发详规,以高水平规划指导项目策划包装和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三个园区规划突出差异性和产业特色。

二是努力拓宽招商渠道。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多渠道筹集产业发展基金,力争把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示范区。积极推进与北京新农创、浙江颐高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仓储等新兴产业,筹建国家电子商务基地。依托已建成的省“双创”基地,加快全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步伐。

三是强化综合配套。按照示范区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要求,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在西部黄土高原特色产业园,投资3.5亿元完成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资2亿元启动葡萄酒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在东部光华生态农业观光园,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投资5000万元,开工建设临吉高速连接线(光华-尧都区段)工程;投资8亿元,实施百万头猪和万头牛产业项目;投资5亿元,营造万亩玫瑰种植基地,打造香格里拉式的田园风光景区。在南部云丘山生态度假园,投资1.4亿元,配套完善云丘山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加快胡村至云丘山旅游公路建设扫尾工程。在全县区域规划建设7条旅游公路,加快推进全域旅游。

四是大力宣传推介。在各级各类媒体和客源地开展多渠道、高密度宣传,强化生态文化旅游推介营销,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及时示范区建设信息动态,总结经验,挖掘亮

点,正面引导,典型带动,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省、市有关部门,并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全力提高全社会生态文化旅游知识普及率。

五是严格目标考核。建立健全专项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继续将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考核结果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作为全面综合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