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地文化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地文化建设方案

篇1

    为保证广安大街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做好拆迁居民安置工作,经市政府同意,将部分开发企业现有的拆迁房源作为广安大街拆迁专项用房(以下简称专项用房),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专项用房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扶持政策,即土地行政划拨,2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征收。

    二、专项用房专项提供给广安大街市政工程被拆迁居民选购。被拆迁居民如要享受本市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可购买专项用房或经市政府批准上市的经济适用住房,并凭所在区政府出具的证明到开发企业购房。

    三、专项用房价格由市物价局会同市建委按经济适用住房定价原则审定。开发企业不得以任何方式变相提高价格。

    四、市建委、计委、规划委、国土房管局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对专项用房的工程质量、审批手续等项内容进行审核,并督促有关开发建设单位按要求完善。崇文区政府和宣武区政府根据审核结果,对专项用房的价格、质量、配套情况等项内容进行认定,满足拆迁居民入住条件的房源,由区政府分期分批公布。

    五、被拆迁居民凡购买区政府公布的专项用房,具有经济适用住房产权。产权发证部门依据购房合同和购房人付款凭证,在30日内颁发产权证。开发企业负责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六、广安大街拆迁工作完成后,开发企业将购房人证明和销售合同报区政府核准汇总,开发企业凭区政府出具的证明,统一按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办理土地划拨及有关费用的减半征收手续,并可按京财税(99)1201号《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房地产市场税收政策的通知》,享受有关财税减免政策。开发企业购买的拆迁房源专项用于广安大街拆迁的,按照被拆迁居民实际购房面积免收开发企业购买房源发生的有关税费。

    七、对于部分房屋已交纳的土地出让金等费用,由征收管理部门退还或在开发单位后续建设项目中抵减,已享受返还或免收政策的开发项目,不再抵减。

    八、专项用房的物业管理费用执行市京价(房)字〔2000〕163号《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办法(试行)》规定的经济适用住房物业管理收费标准,并按规定的期限收取。任何单位不得以拆迁安置为由,一次收取长期的物业管理费和供暖费等费用。

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 文化 落地化

作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心。项目文化有独立的内涵,是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辐射力的集合,作为企业形象和理念展示的平台,在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和激励项目管理人才成长上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只有形成一种良好的项目管理文化,才能确保施工过程的全方位控制,取得相应的经济、社会效益,才能树立良好的项目形象进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才能赢得业主,占领市场。加强项目文化建设,精心打造项目“产品文化”,使之成为一种独特品牌,是我们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1.推进工程项目企业文化落地的重要性

一是施工企业经营领域、施工区域的日趋扩大,工程项目建设周期日趋缩短,职工队伍高速流动、高度分散,企业管理跨度不断延伸、难度不断增加。尽快转变管理理念,融入文化管理,已成为市场发展对我们建筑企业的迫切要求。二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使企业的文化品位成为市场认同的重要标准。许多项目因为安全、质量、环保等管理因素出现问题,究其根本,还是企业文化理念落后。建筑市场的竞争,是企业实力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力的竞争。三是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与先进企业相比,更多差距是在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向、价值观念等企业文化上的差距。因此,强化企业软件建设,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势在必行。

2.项目文化建设的起步点是纳入项目策划

项目管理人员要有远见卓识,从项目上马之始就要注意精心培育项目文化,要把项目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项目前期策划,并自觉地将其注入施工生产管理活动之中,从而产生巨大的文化管理效能。一是要定位目标。要制定项目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对开展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编制原则、实施方案等做出明确规定;要坚持文化建设与工程建设同规划、同布置、同实施、同检查的原则,明确文化建设的具体步骤,明确各方面的工作责任,强化绩效考核,以确保做到把源头、重过程、看实效。二是要严格标准。要按照企业文化建设标准,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在规范统一的基础上实行动态调整,做好企业文化的设计策划和具体操作工作;在贯彻落实三大识别系统过程中,切实找准工地现场实施与母体企业要求的结合点,确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保证文化建设与工程建设协调运作、有效推进。三是要注重创新。要立足工程建设实际,加强不同单位工程、工点的个性文化建设,突出自身文化建设特点,不断创新工作形式和内容,营造文化氛围,提升文化品味,丰富文化内涵,全面促进项目文化建设工作。

3.项目文化建设的关键点是现场过程管理

项目现场文化建设是项目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归纳为现场宣传和文明施工两大部分。抓好现场宣传和文明施工对于促进项目综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提高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具体做法上,一是要突出形象塑造,优化现场宣传环境。以项目部驻地和施工现场为重点,严格按照母体企业的VI手册规范要求,因地制宜设立“一站、二门、三栏、四牌”等各种宣传设施,即设立宣传站,设立驻地和洞口彩门,设立板报宣传栏、竞赛评比栏、厂务公开栏,设立工程简介牌、宣传标语牌、安全质量警示牌、工程进度显示牌,宣传企业的良好形象。二是要优化现场工作环境。现场办公场所考虑统一采用高标准的彩板房,主要的规章制度要统一打印装裱,悬挂上墙等等。三是倡导文明意识,优化现场卫生环境。把现场文明的创建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指标,随时随地向职工传达项目部在现场文明方面的管理要求和奖罚措施,不管是对自己企业的职工还是分包队伍的人员,要一视同仁,都要求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四是营造和谐氛围,优化现场人文环境。要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文明工地”等活动以扩大交流,增进友谊;要主动与项目所在地政府部门联系,自觉接受他们领导,以赢得支持,便于开展工作;要经常与新闻媒体沟通,欢迎单位及群众来访并主动向他们介绍工程和施工情况,以求公众了解项目,了解现场,进而了解和理解企业,通过借助外界力量来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篇3

(一)致力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加强

坚持社区文化建设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抓阵地、抓队伍、抓活动,使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1、宣传文化建设成绩喜人。为切实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工作人员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入户宣传中,在第六次人口入户普查中,都对“社区老年大学”加以宣传,让更多的居民加入进来学习文化、增加知识、沟通邻里感情。

2、“益民书屋”工程建设步伐加快。“益民书屋”工程在上级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在原有的社区图书室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所有书籍统一编号、登记、上架方便居民借阅。

3、社区文化阵地得到加强。2011年社区文化建设空前重视,加大了文化建设力度。还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等传统载体,组织力量,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深入引导居民文明,积极主动引导居民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改变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先后组织青少年废报纸环保服装秀活动、“童心爱环保—低碳从我做起”台湾志愿者环保讲座、学习脊柱保健操、清明节移风易俗祭先人、科学健身在我身边、精彩夏日我为创建文明城区增姿添彩、“争创文明显身手竞技场上显风流”乒乓球南新园社区辖区社会单位联谊赛等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近百余场次,有效地扩大先进文化的感染力,促进居民转变观念。成立了众多的居民业余文化队伍,常年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活动,积极参与地区、区、市里举办的文化活动。

(二)创新服务方式,群众文化开展有声有色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围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心指导和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群众文化队伍日益壮大。一是社区文化队伍飞速发展。近几年,社区中老年文艺演出队伍如雨后春笋,发展十分迅速,纷纷利用现有设施广泛开展文艺演出活动,活跃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对各活动点文化队伍的基本情况进行造册登记,建立台帐,并安排专业骨干现场辅导、组织演出、提供信息。目前,有各类文体队伍有13支。

(三)文体队伍水平不断提高。

1.节日文化活动迭起。元旦、红五月、春节期间,以和谐文化、文明创建为主线,举办了春节联欢会、红五月歌咏比赛、百姓书画走进首图大展厅——暨社区百家中国画坛作品展等一系列文体活动,营造了独特的春节文化氛围。依据居民的需求社区组建了艺术表演队,并为居民、警营、敬老院进行了表演和慰问演出。

2.文化活动连续不断。依托社区老年大学这个文化活动的平台,开展了“书画展”、“关怀老干部童叟齐乐”、“欢乐重阳”、“欢乐赛事”系列活动,实现了每天都有小型文体活动,每周都有中型文体活动,每月都有大型文体活动的发展目标。

3.文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为居民、工地放映电影。预计至年底,我们将完成50场放映任务。

(四)唱响全民健身日、读书日,健身和文化同步发展

我社区积极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坚持以有影响、有规模、有声势、有特色、群众喜闻乐见为原则,注重大型活动和小型多样的活动相结合,组织一系列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促进了广大群众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的提高。一是组织传统、大型的群体活动。先后开展了多个方面的群众体育活动,如趣味游园活动、宝宝趣味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二是做好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工作,先在新建设小区安置了9套全民健身器材;在老小区更新6套全民健身器材。使群众体育活动辐射范围更广泛、开展更丰富多彩。

(五)坚持依法行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篇4

关键词:施工企业 前期规划过程控制 精细化管理 经济效益 社会信誉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管理专家汪中求认为:精细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细节决定成败。

在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作为公司管理的桥头堡,是公司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如何管好项目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赢得社会信誉是项目管理的重心。项目怎么管理,不同的公司、不同的管理者有着不同的理念,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以什么样的经营理念,如何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营造良好的内部、外部环境,为公司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信誉。现在绝大多数公司管理的都是以项目精细化管理作为公司管理的中心,可以这么说精细化管理是经济效益、社会信誉的前提,精细化管理的出发点是以经济管理为中心,以最经济的管理方式获得最大的效益,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方式。它要求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我们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做好。

施工管理的精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前期规划、文化建设、质量管理、安全生产、成本控制、进度管理等几个方面,现从这几个方面对项目精细化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个简单的交流。

一、注重前期规划,制定可行的管理措施:

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总体目标,就是在项目施工的前期进行总体规划,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统一员工思想,统一项目的经营理念,对每个工区、部门和岗位的职能职责都要定位准确,对每个工序和每个环节都要规范清晰、有机衔接。

作为项目的管理人员,首先要依据所承担的工程特点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和质保体系,以及各部门、工区的设置。同时也要对整个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制定阶段性目标控制方案;对标段内各分项工程进行划分,对重点、难点项目从质量、进度、保证措施上制定单项控制方案,并以文件形式下发,相当于项目管理的“宪法”,今后各部门、工区开展工作,必须以此为纲要,确保前期规划目标能在今后施工中得以实现。

这样做目的是让每个员工了解项目管理的原则,培养员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意识,养成精细的工作作风,使精细化成为每个员工的习惯;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失误造成的经济上的损失;优化管理流程,每个工序、每个环节有机衔接,每个部门都符合项目的内在要求,实现部门、工区的高效运转;合理设置组织机构,以适应高效、便捷流程的需要;明晰各部门职能、各岗位职责,规范各工种操作标准,最终建立起高效的内部运营机制。

项目的效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施工现场成本控制带来的效益,一类是通过管理带来的效益。如果我们的项目前期规划不好、管理不到位,制定方案不适用、或由于决策的失误,肯定会给项目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项目为此可能要付出沉重代价,也可能因此为项目带来社会信誉层面的不良印象,造成项目无法补偿的巨大损失。因此,我认为前期规划是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最重要的内容,对今后项目管理的好坏、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社会信誉的前提。

二、注重文化建设、树立企业品牌形象:

施工企业文化建设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企业不断的建设,可以从正面反映一个公司的形象。文化建设肯定是需要时间、人力和财力上的投入,但其取得的社会效益是无法用经济方法计算出来的,是公司的无形资产。

我们施工企业的文化建设与金融行业、制造行业有很大的差距,纵观当今日本松下倡导的松下文化和中国海尔创造的海尔文化,打造出两个持续发展、经久不衰的伟大企业,前一段时间,去中铁四局的宁杭高铁南旺坝特大桥及中交集团京沪高铁苏州项目参观,由此产生一个新的认识: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永恒支柱。况且,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反映的是企业经济组织的价值观与目的要求,以及实现目标的行为准则和习惯。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得出管理是以文化为基础的,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

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有几个方面:

1、营造有序,优美的文化环境。在项目的驻地以及各部门的办公室、会议室、施工现场等场所进行必要装潢和布置;公司有必要在项目部驻地、施工现场,进行文化硬件建设,美化环境,统一公司标识等,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2、搞好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在醒目的地方设置诸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等人文宣传标语;利用宣传橱窗展览本公司获奖的优秀作品;使走进我们公司的人能够感受到我们公司特有文化的存在。公司应根据自身的性质、特点,积极而广泛地宣传公司“诚信至上,质量为本,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公司形象。“诚信,规范,高效”的服务宗旨,加强员工创优意识方面的宣传,力争以建立安全、标准化工地为项目管理的施工目标、同时以展现公司的总体形象、打造精品工程为目标的社会声誉。另一方面也要借助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来集中体现公司的综合实力,以扩大在市场的影响力。

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也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以促进公司发展、增强整体优势、提升管理水平、凝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是公司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充要条件。

三、质量管理是以过程控制为手段

质量管理是项目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是推动项目不断发展的灵魂和核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项目立足全面管理,精心组织实施,提升质量层次,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将质量创优活动引向深入,保证施工质量,打造精品工程,以质量树立公司的社会品牌是精细化管理的知道思想。

质量管理的关键是“过程控制”,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正真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勤跑工地,眼勤就是要勤观察,手勤就是要勤记录。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现场跟踪检查是质量管理的最实用办法。

大部分人可能有这样的认识,认为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影响工程效益。其实,搞好工程质量和效益并不发生矛盾,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矛盾结合体。工程质量搞上去了,减少了返工,相对来讲就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完全为了满足业主、监理的要求而使工程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因此,在精细化施工管理过程中,不能片面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的社会信誉造成很坏的不良影响。

质量管理作为精细化施工的管理核心,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成本的关系,施工中打造精品工程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提升公司社会信誉,增强公司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四、合理的进度管理是保证经济效益的关键

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进度管理,是一个长时间进行的有序过程,项目部需根据施工时间的推移带来的施工内容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动态管理,并使资源优化组合,以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

对工程项目而言,工程的质量、项目经济效益和施工进度是施工管理的三大主线,工期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成本,一般说来,进度快就要增加收入,但工期提前也会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进度快可能影响质量,而质量控制严格就可能影响进度;但如果质量控制严格而避免了返工,又会加快进度。

如何处理进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项目经理部来说,并不是越短越好,因此,进度作为精细化的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正确处理进度与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的关系,在确保进度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进度成本,切不可盲目抢进度、赶进度,造成项目成本的加大,导致项目亏损。

五、安全生产是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

“安全生产”是施工项目在精细化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使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使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施工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企业经营的第一目标是经济效益,其一切活动都应围绕这个目标,安全生产工作也是如此。如果抛开经济效益前提空谈安全生产,那么搞好安全生产就是一句空话。

进一步说,安全生产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有这样一句名言:“事故是企业管理不佳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就像人患了感冒,通过发烧、咳嗽、打喷嚏等形式表现出来一样,企业管理不佳,可以通过发生事故这种形式表现出来。而且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意味着造成了由此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而且还表明企业的管理不佳,而管理不佳则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因此,项目应通过合理的安全费用的投入,形成安全投入与安全效益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存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安全生产是项目取得经济效益前提,是公司的社会信誉集中体现。

六、精细化管理的中心是成本控制

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的最大的贡献在于成本控制,一个实现管理精细化的企业,一般都能够把成本控制到最优,因为精细化的管理能够优化流程、提高品质、降低不必要的损耗,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施工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就要求项目的管理者不仅要管好人、财、物,而且要管好工程的协调和工程的进度,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抓好工程成本的控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按经济用途分析,工程成本的构成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构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费用,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和其他直接费用。间接成本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工程项目而分摊到该项目上的经营管理费用。

(一)控制人工费用。控制人工费用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和激励办法,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加强劳动纪律,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的比例。

(二)控制材料费。材料费占用工程成本的比例很大。要降低材料费用,首先应抓住关键性的主要材料。如钢材、水泥、砂石料等地材,它们虽然品种少,但所占费用较大,抓住主要材料就抓住了重点,而且易于见到成效。降低材料费用的主要措施是做好材料采购的计划,减少仓储,避免出现丢失,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现场合理堆放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控制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建立健全材料消耗台帐,注意工地余料的的回收和再利用。

(三)控制机械费用。主要加强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力度,正确选配和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提高机械使用率和机械效率,同时应建立机械设备档案,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另外,对租用外部机械时,要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尽可能地增加单个台班费用的综合使用效率。

(四)控制间接费和其他直接费。间接费是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的其他职能部门为该工程项目所发生的全部费用。这一费用主要应通过合理确定项目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人员控制,对业务管理部门的费用实行预算管理,对工区按月进行独立核算,其他直接费用是指临时设施费,工地一次搬运费,生产工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等,这一项费用的控制应本着合理计划,节约为主的原则进行严格监控。

篇5

组建12年来,十局始终致力于构建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塑造和传播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大力推动企业文化在施工生产一线项目部落地生根,有效凝聚了员工心智力量,推动十局实现了由小到大、由结构单一到多元经营、由国内建设到国际开发、由快速发展到建设强局的历史性转变,企业文化的独特作用得到了生动体现。十局先后获得“山东省企业文化十佳单位”“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等荣誉。

顶层设计,把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整体规划

中铁十局在原济南铁路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等三家单位基础上组建成立。三家单位都是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的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企业文化的工程领域老牌劲旅。重组前,三家单位都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受特定环境、经济条件和区域文化等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铸成了风格迥异的文化性格和文化模式,企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经营理念、领导风格都存在较大差异。重组后,三个单位之间的不同文化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突出表现为制度、行为和利益的冲突。企业文化的融合如何做到“”,如何构建起“十局文化”,如何以一种包容、共赢的心态去接纳“十局文化”,成为摆在十局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2004年3月,十局成立的第一个年度工作会议上,局党委就作了题为《弘扬企业精神,打造十局品牌》的报告,对全局企业文化建设作了系统部署和安排。当年8月份在无锡召开了中铁十局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对“十局文化”进行了全面规划,推进“铸魂、育人、塑形”三项工程建设。在企业组建后的前三年,全面构建企业理念识别、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三大系统,先后制定印发了中铁十局《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企业文化战略》,提出了十局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步骤、主要任务和保证措施,重点抓成员单位文化融合和员工对企业归属感教育,抓企业形象宣传和品牌推广,在社会上迅速叫响十局品牌;从2007―2009年三年期间,十局突出员工行为规范制定、核心价值理念提炼、工地形象宣传三大重点,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通过“形势任务教育”“年度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典型宣传教育”“企业品牌形象宣传”等载体从内到外对全体干部员工行为规范、价值理念等进行了全面改造,促进了广大员工在心理认知上实现了从“三局人”“四局人”“路局人”到“十局人”的转变;从“山东文化”“河南文化”“安徽文化”到“十局文化”的转变,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步在广大干部员工中确立了“十局文化。

铸魂塑形,凝聚企业“精、气、神”

中铁十局企业文化建设伴随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起步探索、建章立制到突出特色、全力推进,再到规范完善、逐步深化的过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由企业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等三大系统构成的,具有十局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一是以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经营宗旨、管理方针为核心内容的精神文化。十局组建以来,先后确立了“诚信、和谐、求知、创新”的企业精神,“知恩、感恩、报恩”的核心价值理念,“安全、优质、高效、重信”的经营宗旨和“追求卓越、铸造精品、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的管理方针,这些理念已为广大员工所接受,构建起了精神文化的基本框架。二是以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企业文化战略及一系列企业重要规章制度为核心内容的制度文化。十局组建以来,逐步建立完善了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领导体制、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构建起了物质文化的基本框架。三是以“六种文化”“六个形象”为核心内容的特色文化。经过十一年的提炼、总结、完善,基本形成了“和衷共济、团结协作的和谐文化;感恩业主、回报企业的感恩文化;追求卓越、创誉塑形的品牌文化;关爱生命、安全为天的安全文化;遵纪守法、风清气正的廉洁文化;令行禁止、有诺必践的执行文化”等六种特色文化。同时,十局社会形象、品牌形象、环境形象、工程形象、管理者队伍形象、职工队伍形象等“六个形象”已被社会公众广泛认知。

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以十局视觉识别手册、经营画册、项目形象宣传、对外新闻报道、门户网站等为核心内容的视觉系统。成立伊始,就组织策划设计了十局企业标识,并对企业标识寓意进行了规范权威的解释。编印《中铁十局视觉识别系统(VI)简明实用手册》,制定《工程项目企业形象宣传达标管理办法》,从“组织领导、宣传方案、现场宣传、员工形象、文明施工”五个方面制定了明确具体的考核标准,提出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制作的“三高”原则以及统一企业识别,统一宣传内容,统一宣传风格的“三统一”要求。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工程项目工地宣传设施的种类及样式、宣传展牌的内容等越来越统一规范。十局在形象宣传、品牌推广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制度规范。

企业行为识别系统。以员工行为规范、岗位职责、执行力建设等为核心内容的行为文化。通过深入开展“学业务、提素质、强责任”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大全体干部员工的宣传教育,编印下发并组织学习宣贯《员工行为规范手册》《员工手册》等内容,企业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职业形象具体要求已逐步被员工广泛接受,爱岗敬业、勇争一流、奉献十局,已逐步成为员工队伍的主流意识和行动。同时,结合各子、分公司自身业务特点和专业优势,精心提炼总结具有各自特色的子文化,不断丰富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内涵。

春风化雨,企业文化已经入脑入心

中铁十局历届领导班子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全体干部员工不懈努力和共同奋斗下,企业文化延伸、扩展、扎根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形成上下互动的文化氛围。

用教育活动凝聚干部员工力量。为了更好地弘扬“诚信、和谐、求知、创新”企业精神和“知恩,感恩,报恩”的核心价值理念,推动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十局党委十一年来,坚持每年在全局上下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开展了“知十局情,做十局人,尽主人责”“我为十局人,创新促发展”等主题教育活动,充分激发了员工“说主人话,想主人事,尽主人责”的热情;随着实践的深入,相继深入开展了“增强团队意识,共建和谐企业”等系列主题教育,积极推动“树立新思维、做出新业绩、实现新跨越”大讨论,引领了干部员工思想观念更新,十局的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经营宗旨、管理方针等文化理念被广大干部员工广泛认同,企业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不断丰富和完善企业文化内涵。十局企业文化的形成是经历了不断探索实践、丰富完善、提炼升华,在实践中孕育,形成于企业发展的进程中。企业组建之初,为促进文化融合、打开市场、实现发展,提出了“诚信、和谐、求知、创新”的企业精神,开展“现场创市场,岗位做贡献”主题教育,提炼出了“和衷共济、团结协作的和谐文化和追求卓越、创誉塑形的品牌文化”;在沪杭高铁、沪宁城际铁路等工程建设中,提出了“知恩、感恩、报恩”理念,并逐步成为了十局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形成了“感恩业主、回报企业的感恩文化”;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大力开展“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安全是竞争力”等安全理念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了“关爱生命、安全为天的安全文化”;通过深入开展廉洁自律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廉洁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年、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等活动,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规章制度,逐步培育了“遵纪守法、风清气正的廉洁文化”;在落实各项制度、推动全面工作中形成了“令行禁止、有诺必践的执行文化”。到2010年,基本形成了以“和谐文化、感恩文化、品牌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执行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六种文化。

推动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生根。坚持把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一线、放在基层,深入推进项目文化建设。以《中铁十局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工程项目文化建设指导意见》为统领,以“工程项目文化建设示范点”达标活动为抓手,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谋篇布局、设计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循序渐进,有力推动了企业文化在工程项目中落地生根。广大干部员工积极践行十局文化,形成了“干就达标准、建就成精品”和“敢打能赢、争先创优”的沿海铁路建设精神,“不畏风沙、不畏艰苦”的临策铁路精神,“愈挫弥坚、志在必得”的大丽铁路精神。尤其在沪杭高铁建设当中,广大参建员工以“创造沪杭高铁速度,建设世界品牌高铁”为目标,不畏困难、挑战极限,高起点、高标准施工,夺得了沪杭高铁全线的“五个第一”,确立了“六个标准”,成为沪杭高铁全线建设的示范和标杆,形成了“勇于跨越,矢志超越”沪杭高铁建设精神,为中铁十局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化引领,助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经过十一年的发展,中铁十局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了引领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企业规模、主要经济指标、企业管理、员工结构、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硕果累累。公司从起初立足于铁路市场,到大力拓展路外市场,做精做细优势区域,施工项目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从刚成立之初仅拥有铁路施工资质,到目前发展到拥有铁路、公路、市政、房建、机房安装、水利水电、爆破与拆除、电信等总承包资质。从刚成立之初仅拥有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外,到目前已拥有了地铁盾构、桥梁提运架、铺轨机、移动模架、恒张力放线车等大型施工专业设备,新增功率26.48万千瓦,无论从技术装备率还是动力装备率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历经十一年的发展,现在员工总数虽与成立时总体相当,但员工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篇6

关键词:医院建筑;管理;设计;施工

一、医院建筑的设计阶段

(一)医院建筑设计必须具有超前的意识,设计方面应该满足:人文化、现代化、生态化、家庭化,并且需要注意建筑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1.人文化,所谓人文化就是一个医院自身的文化建设、文化理念、文化内涵要在医院建筑中体现出来。我院每年组织开展“万、千、百”活动,即在万名病人、千人员工中评选出一百条合理化建议,加以分解、落实。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整个设计围绕怎样方便病人来进行。

2.生态化,就是建筑设计要同医院的地理环境相互结合,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为建筑景观服务,并尽量多考虑室内和室外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在外科大楼第五、十六层布置屋顶花园,提高绿化率,使医院成为病人的绿色家园。总之建筑、环境、室内室外要通盘考虑,统一设计,制造和谐统一的医院环境,使建筑更具个性化特色。

3.现代化,就是该建筑所需要的各种设施设备要齐全。如综合住院部就需要以下系统:中央空调、中心供氧、负压、广播系统、呼叫系统,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网络系统、通讯系统、物流系统、手术室净化系统等。即使有些系统现在不安装,也要为以后安装或者改造留下余地。

4.家庭化,就是使病房要象家庭一样温馨,有住宾馆一样的享受,每间病房设立卫生间、储物柜、中央空调、电话、电视、计算机网络接口、地坪选用静音橡胶地毯等。

5.医院建筑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也是设计阶段应该重视的,实用性就是满足该建筑的功能定位,满足日常的医疗需求。安全性主要是安全基础设施的建立:消防设备及其相关的管路、线路要齐备;建筑安全防卫系统要完善。

6.医院建筑的突发事件预案,设计阶段也应该考虑。如水箱要考虑突然停水后能够支持的时间,设备故障和检修时要有备用设备等。供电一方面采用双路电源且重要设备、医疗区(手术室、ICU等)还配有发电机及UPS。

7.在使用功能方面多征询使用科室医护人员相关职能部门及后勤维修班组的意见及建议,组织由设计人员向他们介绍设计方案、设计理念等的会议,采纳合理化建议。

8. 提前招标的确定项目管理公司,在设计阶段就让项目管理公司加入设计方案的讨论,这样采纳的建议面更广,更有针对性的对图纸进行优化设计,同时也利于监理人员熟悉设计意图,为以后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医院建筑的施工阶段

(一)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

1.医院建筑是公共建筑中最复杂的一种,医院在新病房大楼(外科楼)建设中组织以基建部门为主、总务、信息、院感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协同管理。明确任务,分工合作,责任到人,同时也是为建筑投入使用后的维保创造条件。要求项目管理公司中监理必须按施工进度和工作实际配备监理人员。

2.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技能,严格按照国家建筑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和相关建筑法规等进行监督检查。

3.加强和设计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等单位的协调配合,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进行解决。

4.每周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和技术问题及时解决。并负责检查、整改、;落实到位。

(二)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

1.工程造价的控制方面:经中标的项目管理公司派出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人员,对工程量变更、相关造价签证及工程月进度报表等进行现场审核、控制。这样也方便工程竣工的决算的审计工作。

2.建筑材料和设备价格的采购上,明确采用三种形式:甲供材、甲控乙供材、乙供材,并预先制定了每种采购形式的具体流程,其中甲供材全部由政府采购中心负责公开招投标。甲控乙供材则有甲方、乙方、纪委、政府采购中心共同参与招标,并有中标单位与乙方(施工方)签订供货合同。

(三)医院建筑的进度控制

1.严格按照工程进度计划进行,制定出周进度计划、日进度计划,排出工程倒计时,用横道图、双代号网络计划图形式科学管理。

2.每周组织召开工程例会,落实工程进度落实情况及下周工程进度计划,提出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协商解决办法。每天用书面形式汇报前一天的工程完成情况,延迟后制定赶工措施方案。

3.由于医院建筑的复杂性,各个分部分项工程之间既交叉又需要相互配合,对整个过程要综合考虑,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协调,否则对整个工程进度的影响极大。

(四)医院建筑的安全控制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宣传,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安全意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医院停车库、外科大楼、门急诊楼加建层和老病区装修等工程施工现场进行重点管理,在各施工现场建起围墙,并在墙上绘上安全生产宣传标语;在工程脚手架外搭建安全网架封闭施工。医院还严格规定,非工程人员不得进入工地,凡工地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作业,工地现场材料设备、施工机具需在指定地点堆放整齐,施工设备要加强维护保养,禁止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

篇7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绿色施工 四节一保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十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

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

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建筑行

业迅速崛起,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建筑施工还存在很多问题,其阻碍了

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倡导绿色施工理念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绿色施工的意义及

在淮北滨湖新城中的应用。

一、绿色施工技术的定义及意义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多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

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

节材和环境保护。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的具体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在

建设项目中综合应用。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建筑行业迅速崛起且发展迅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我国目前的资源情况不容乐观,环境与生态现状严重阻碍建筑行业的进步,大力实施

绿色施工管理是改善我国资源现状、促进建筑行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国家推进绿色发展、循

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为此,绿色施工管理是时代赋予

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国家对建筑业的要求。

二、绿色施工在项目中应用

淄博市金融中心大厦工程位于淄博市新城区,北京路与人民西路交叉口西北角。建筑物高度为99.35米,建筑面积6.65万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24层,带5层裙房,局部4层裙房,地下室主要功能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高层主要功能为办公,裙房功能为金融服务、股权交易、会议接待、开放办公。

项目部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策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会议精神,在项目建设上开展一系列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大力推进绿色施工。

(一)为了实现绿色施工,在组织管理上予以保证

进行施工的总体方案优化。比如建筑工程开工之初编制的临建设施方案,绿色施工方案。临建设施方案的编制,是建设项目前期绿色施工管理的重要保障。临建设施方案里,要规划好现场临建的布局,临水的布局,污水排水沟的布局,临电布局,材料加工场的布局,施工道路的布局。绿色施工方案的编制要结合建筑业10项新技术里的绿色施工技术。比如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太原能与建筑一体化建筑技术。

项目开工之初制定管理目标。制定了目标,就有管理方向,在项目的管理上就有侧重点,项目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管理上,就有了工作方向。比如项目安全管理的目标:山东省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工地,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二)绿色施工的技术及措施

绿色施工应对施工全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强化施工策划、准备、现场施工、工程验收及

物资采购等监管。项目部具体围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展开

绿色施工工作。

1、环境保护

有关部门认为建筑施工产生的尘埃占城市尘埃总量的30%以上。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大量

灰尘、噪音、有毒有害气体、废物等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保护环境是绿色施工

的基本原则。本项目采取以下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用商品混凝土代替现场混凝土搅拌,大幅

度地消除粉尘污染。进行裸地绿化和主要道路硬化,经常洒水清扫。对易扬尘建材,施工

现场设密闭库房,密闭存放。土方集中堆放于场外,采取覆盖措施防止扬尘。施工场界

进行封闭围挡,围挡高度2.5m,防止尘埃扩散出场界。高层建筑垃圾采用密闭容器吊下,

严禁凌空抛撒。土方作业阶段,对于正在施工的区域采取喷雾除尘措施,对于已开挖到

位的区域,采取全面覆盖密目网的措施,以减少扬尘。土方运输车辆采用全封闭车斗,

保证土方不外露。施工现场出口设置洗车槽,并用高压水枪清洗。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

气,不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绿色施工强调遵守法规,对施工噪音的控制,以防扰民。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实施封闭

式施工;采用低噪音、低振动的建筑机械如无声振捣设备等。重点噪音区域(如搅拌机、

圆锯机操作场等等)用隔音屏进行隔音,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2、节材技术及措施:

(1) 为了节约模板,施工后的旧模板经整修后再用于结构施工,减少了新木模板的投入;将短木方断面加工成锯齿形,采用胶体粘结接长使用;利用短木方、窄木胶板等废旧材料加工制作成临边洞口的盖板、楼梯踏步、墙柱阳角护角及脚手架上的防滑条等,从而达到废物再利用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2) 现场筏板、承台、墙、柱、梁等构件16以上直径的纵向受力钢筋全部采用直螺纹连接,减少钢材用量。

(3) 利用钢筋余料加工成马镫作为钢筋支架及墙、柱模板定位筋等,利用废钢材加工制作成钢扶梯踏板、卸料平台梁等,废钢管用于脚手架硬拉接、卸料平台止档,做到余料无外运。

(4) 现场设置建筑余料回收系统,将余料分类进行回收,制作门窗洞口过梁等,提高余料利用率。

3、节水技术及措施:

(1) 基坑降水采用封闭降水,将降水所抽水体充分利用,用于生活用水中的洗漱、冲洗厕所及自动喷淋控制扬尘,楼层施工用水等。

(2) 厕所冲洗用水,楼层养护用水及扬尘控制喷淋等都采用了智能控制,且均采用节水器具。

(3) 大门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及三级沉淀池,收集雨水,实现洗车用水的可循环使用。

(4) 施工现场采用了的遥控喷淋系统,从高空实施喷淋降尘,有效降低现场扬尘浓度。

4、节能技术及措施:

(1) 施工现场施行生产、生活、办公、设备用电分区域分别挂表计量。

(2)临时用房采用隔热保温板,减少空调的使用率。

(3) 现场道路安装太阳能灯,利用太阳能节约不可生能源,坚持可持续发展。

(4) 现场采用LED节能灯,减少电能损耗,节约能源。

(5) 对现场大功率机械如塔吊安装了智能变频设备,根据起吊力矩自动调整工作频率,避免了塔吊长时间高频运转,有效节能且延长塔机使用寿命。

5、节地技术及措施:

(1)对于深基坑开挖采取土钉墙支护技术,减少开挖面积。

(2) 项目部前期规划临建时,合理利用场地,通过BIM建模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办公及生活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风,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

(3) 项目部制做了移动花池,有效利用现场空间,倡导绿色施工

项目部在工人生活区为了给工人提供更好生活空间,合理利用生活区场地,在围墙上制作了凉衣架。

(4) 在工地围墙原有高度基础上加设了安全文明施工宣传牌,增加了围墙高度,有效地了利用了施工现场空间。

三、小结

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业应用应长久坚持,全国推行的绿色施工是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很重要的一方面。淄博市金融中心大厦通过实施绿色施工技术,不仅实现四节一保,体现了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环保的综合效益,并且产生了较好的企业信誉效益。实践证明,如果还是保持原有粗放的经营方式、停滞不前只会被淘汰。只有不断推进绿色施工管理,强化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控制力度,创新绿色工艺、合理利用资源,实施绿色施工才能从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 《绿色施工手册》

篇8

我参与对全区20个乡镇文化站(含潆溪、荆溪)、164个的农家书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对设施、设备进行了填表、登记、造册。为100个“农家书屋”发放了38吨2500件共10万册图书及书架。到11个街道、社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活动室进行了检查。到搬罾镇干堰塘村进行实地考查,设计了干堰塘村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规划方案。今年实行免费开放、全方位开展培训机关、企业、乡镇、街道的群众队伍50支,约6000余人,有30支队伍常年在区文化馆内训练,已成为我区文化活动的骨干队伍。到社区、乡镇、中小学、企业进行文化艺术培训指导50多次,指导组建了区公安分局“警官合唱团”,到中小学校指导组建了多个青少年艺术团,在馆内举办了80多次培训班,上千余名青少年参加培训。

2文物发掘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按上级要求,笔者参与对全区10个城区、60个社区五十年以上老(古)建筑进行了普查,并将收集的数据和资料建成档案,编撰成册。在南门坝旧城拆迁中,对文庙古文物1000余构件进行全面的清点、整理,对1000余件材料进行了实地照像、上号、登记,进行妥善保管。开展了对百年老井龙王井的保护工作,多次联系上级、施工单位、街道,对龙王井现状进行实地勘察,多次联系,并到有关单位督促对其采取保措施。完成了读书室的维修工作,我馆工作人员制定维修方案,安排施工单位,现场督查,使维修工程按质按量顺利完成。今年3月份在挖掘荆溪文昌宫村乌木工作中,发掘整理出乌木数根,立即赶赴现场,通过耐心细致的大量工作,经过协商调解,圆满解决了带有争议的文物,及时对乌木进行了发掘、搬迁、保护的系列工作,这是在四川境内处理此件文物首例最成功的一件。特别是今年5月在南充市镇江西路南充市移动公司建筑工地发现宋墓3座,我馆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考古发掘,墓室由汉砖砌成,出土了灰陶罐、酱釉碗等器物;7月4日梵殿乡政府报告在我区梵殿乡陈家沟村5组滑坡处发现文物窖藏,我馆立即组织专家及工作人员前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青花碗、青花碟、青花盘等40余件保存较为完好的器物。今年8月下旬,在人民路改造工程人民花园下穿隧道工程施工中发现战国木椁墓,我馆立即向区、市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行了保护。

3认真开展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工作和非遗工作

篇9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国有企业;十

1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1.1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其发展战略,对企业员工从招聘、培训、上岗、考核、激励、调整等的一系列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生产提供缓缓不绝的动力,进而实现为企业带来最大效益的企业管理行为。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撑,企业精神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观特指企业和员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另外还包括历史传统、企业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多方面的要素。而针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则是指对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进行构建、传播的过程。

1.2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其前提是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能得以进行、巩固和加强,企业的人才招聘活动是保证企业获得符合自身需求的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人才招聘恰恰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始。因此,企业文化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始阶段就发挥促进其管理作用。从招聘时起,就要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选择符合企业发展需要、认同企业文化的人才。员工的培训和开发,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其工作的进行也是在企业文化的督促下实现的。企业文化为员工培训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内容,员工的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管理培训中都有企业文化的精髓。对于新入职的员工进行包括企业的使命、价值取向、光辉历史、管理制度相关的企业文化宣传,能使其顺利的融入企业工作和生活。因为一个人在进入一个新环境后,只有迅速的掌握这个环境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民,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赞赏,并实现其体现个人价值的目的。同时,企业文化还能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使其在工作中以企业的利益为先,并以此作为提升自身能力的动力,从而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绩效。企业文化约束员工的行为,通过对员工进行企业价值观的灌输,使员工自觉遵守企业制定的行为准则,无形中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度,更多地通过正面的奖励措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减少管理条例中惩罚条例的执行,从而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良好的管理形象。企业文化还可有效降低因实行绩效考核而在员工中产生的负面效应,企业文化对员工绩效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组织环境,而良好的组织环境是提高员工绩效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形成良好的内在激励,使身处其中的员工产生集体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在提高工作绩效方面的表现,远胜于物质激励带来的效果,可以实现节约企业激励成本的目的。企业文化还可以通过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等手段,促进员工忠诚度的提升,从而实现企业的凝聚力的进一步加强,巩固企业内部的人事结构,控制人才的流失,减少人员招聘压力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消极影响。

1.3人力资源管理反作用与企业文化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是抽象的企业文化概念在具体工作中的实践体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从招聘时就结合企业文化进行人才选拔,绩效考核也以企业文化作为奖励的标准,对员工的调整和解聘也是以其是否符合企业文化要求为衡量标准。因此,通过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以在制度上调整企业内部结构,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当量变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实现质变,即由制度到文化的转变,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实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体现在企业员工的转变上,最初只是单纯的遵守企业制度,并接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培训,随着对制度及培训的深入理解,员工在无形中对其自身的思想及行为进行着量的不断积累,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质的飞跃,这种质变,就是员工自身无论是从思想还是行为方面,都能体现出企业文化。同时,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改变也会改变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如重视学历的用人方式和重视能力的用人方式,会产生不同的企业文化。在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在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执行管理工作时,可能会遇到企业文化不适用于企业实际发展的情况,这时人力资源管理就会对企业文化进行反作用,通过实际管理工作的调整,对企业文化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企业文化更适合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从而引起企业文化的变动。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体现的是企业管理的两个方面,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理论,从抽象的层面反映企业管理,以企业精神为核心,这企业员工建立归属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出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并共同遵循的、具有先进性与个性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而人力资源管理从具体层面反映企业管理,其全面支撑起了企业管理工作的落实及执行。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和规划的制定时,必须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中心思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也必须围绕着企业管理进行设计和运营。企业核心资源日益知识化,使人力资源愈来愈成为企业的自主性资产,使人力资源管理本身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没有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无法建设;没有企业文化指导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依据。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促进,并最终统一体现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中。

2十背景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都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在十七大中,国家就提出将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进行结合,走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在十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被再次提高,文化战略在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之下,进行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十报告中对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在新形势下的党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任务、新思路、新机制和新要求。报告中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体现了对人才资源的高度重视,并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把各方面优秀的人才聚集在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尤其是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让国有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有章可循。根据十精神,国有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一定要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教育,加强创新意识,保证人才资源的培训、开发和利用,使国有企业的各类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出最大功效,让人才积聚的正能量充分释放,更有利于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2.1十背景下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2.1.1指导企业的正确发展

在国有企业中,企业目标的制定和企业制度的规范都与企业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企业文化氛围熏陶下,企业员工会形成统一的认知,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使全体员工向一个发展方向使劲。企业文化下,员工会形成地企业经营理念强烈的认同感,并对企业产生依赖感。当企业员工认可企业的发展目标时,就会发奋努力工作,一步步地向这个目标前进,并将自身价值的体现与促进企业发展目标融合在一起。

2.1.2团结企业工作人员

企业文化具有将企业员工团结和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受这股无形的力量的影响,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管理者,还是企业基层员工,都会在企业文化的感染下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由于认可了企业文化,员工们在工作中会对企业产生依赖感,爱上工作环境,并严格遵守企业的生产经营规范,建立起与企业文化一致的价值观。

2.1.3融合企业人员差异

国有企业的员工,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所受教育不尽相同,生活经历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一个个性化的独立个体。员工之间的这种差异性正是造成国有企业内部不和谐问题的潜在因素,处理不得当,可能会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造成许多矛盾与冲突。而企业文化的优势在于,不管员工之间存在多大的差异,都可以进行有效整合,使企业员工在面对集体利益时,将个人利益让步于集体利益,从而以企业的发展来实现个人的发展。

2.2十背景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2.2.1促进国有企业转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规划,国有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通过转型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国有企业都有比较强大的背景依托,所以在快速转变的过程中,转型速度相对较快。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国有企业受旧有管理机制的影响比较严重,强大的依托背景为它的转型提供了机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没有跟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因而对国有企业追求创新的动力造成了负面影响。在新的形势下,一方面是国有企业的业务能力实现了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却是其管理机制却带有严重的传统色彩,严重的反差使得国有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极易陷入被动局面。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吸取经验教训,将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引入国有企业的管理中来,对以往的传统管理机制中的不足进行矫正,从人力资源管理是的量变中,逐渐实现企业文化的质变,从而促进国有企业快速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2.2.2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消除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隐患。以往,企业内部真正进行生产管理和市场管理的员工地位较低,难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以后,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组织发展的需求,统筹规划,科学有效地布置和组织人员开展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凝聚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3充分发挥人力潜能

对快速成长的国企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防止国有企业在追求可持续发展时,避免走老路、走弯路,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和水平,可以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同时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综合提升企业的创新创造能力,保障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顺利实施。

2.2.4重塑企业文化

在新的形势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担负着企业文化建设的使命。在企业员工的招聘过程中,体现出了企业的用人理念和人才观;对员工的培训,则包含着企业使命、经营理念、经营哲学等内容;企业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则可以对职工的心智模式进行潜在影响,逐步让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并最终使企业的价值观成为职工的价值观。显而易见,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为国有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进而再形成对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推动作用。这种互相推动发展的关系,使得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共同作用,为企业创造出了更强的发展动力。

3基于十背景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3.1基于十背景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3.1.1加强人本思想与氛围的建设

实现国有企业的发展,必须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其中。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应加大对“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视,尊重企业员工的劳动与知识,并以此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思想。同时,在国有企业内部,应为企业员工建立起一个公平、科学的发展平台,满足员工展示自我的意原,从而为其实现个人价值提供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企业员工的潜能也能得到充分激发,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企业发展的责任感。同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思想,还要提高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使其认清集体利益的重要性,从而为企业的蓬勃发展发挥作用。另外,企业要加强员工的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理念融入到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去,从而实现平衡国家、企业、人个之间利益关系的目的,促进员工以努力的工作来服务社会的发展。加强以人为本思想与氛围的建设,还要在企业中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交流活动,将企业文化更好地贯彻到企业员工中去,并通过相互的交流与沟通,共同确定未来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员工的创新精神,企业应予以支持,并积极引导员工主动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中来。企业文化作用于企业内的所有人员,因此需要从基层抓起,保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在尊重全体员工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企业文化,才能对员工起到更强的凝聚力。在国有企业中,企业负责人有责任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员工素质水平的提高进行挂钩,通过企业文化的正面、积极的影响,规范员工的思想,使其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从而实现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

3.1.2建设具有层次与特色的国有企业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有效建设,需要一个可行性较高的执行方案。在进行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时,具体的执行方案应利用有效的手段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切入点,通过文化理念、文化制度与物质基础三个不同的层次,开展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新形势下,应将学习与改革作为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工作中充分利用创新理念,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个真实、舒适的企业文化氛围,将企业员工打造成学习型的工作团队。同时,国有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之时,要重点强调深化企业改革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对落后的传统观念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发展机制中的弊端进行有效解决,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要实现在企业传统的规章制度中融入现代的文化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管理工作与运营工作的正面影响。在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时,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色,协调内外环境,尽量体现出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的鲜明特点。

3.2基于十背景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3.2.1观念创新,树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在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十的精神,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国有企业应抛弃旧有的思想,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不拘一格的引进优秀的人才,从而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水平。同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观念,强调人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在进行管理时,围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原则开展工作,激发员工在工作中的成就感。员工心理、生活上的需求也是企业应当重视的内容。在日常工作中,应完善员工“五险一金”的缴纳,并根据相关规定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充分落实新阶段国家对人才重视的各项政策。另外,在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和时,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将知识、健康、道德素质共同纳入人才选拔的标准中。

3.2.2制度创新,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

①通过对激励制度的创新,实现激活员工创造力的目的。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正确地实施激励原则是必不可少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把握员工的心理状态,充分利用各种激励因素,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运用适合企业发展的激励模式和方法,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升自我,为实现企业发展、推动经济建设提供更大的动力。②通过管理创新,将企业管理由理性转向人性化管理。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应充分考虑企业员工的各项权力,在进行企业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工作时,应通过相关规定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管理的创新应以人性化的态度影响员工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并实现约束员工行为的目的。③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措施,加强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队伍的建设,应实现“内培”和“外引”并举。通过引进人才,提高整体队伍素质,同时还要做到“引进来、留得住”,这样才能保证员工队伍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新进员工的培训,可以使他们快速认同企业文化和价值体系,从而融入企业生活,并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甚至成为中坚力量。

3.2.3思路创新,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架构

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同时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短期和中长期规划。以灵活多变的措施,建立企业内部的人才结构调整与企业发展的动态机制,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升级,从而全面推进企业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队伍的合理建设和壮大。

作者:王春云 单位:重庆铁发遂渝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莉.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性探析[D].华侨大学,2006.

[2]谢炎君.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关系[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7:45+47.

篇10

关键词:管理 人本文化 人本管理 监理企业

0 引言

工程监理企业的职责是受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安全、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协调施工现场各方关系、保证工程按期完成投入使用从而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实现工程监理的目标,需要企业团队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企业中专业监理人员的积极努力。因此工程监理企业专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就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在监理企业组织与协调过程中,若能合适地把人本文化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项目管理中的人本文化建设对监理企业的意义

1.1 当前监理企业面临的问题 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及相关文件的要求,监理的内容是“三控三管一协调”(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造价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和组织协调)。目前多数工程的监理范围仅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虽然《建设监理委托合同》多数未必就是施工质量控制,但操作起来业主往往不授予监理造价控制权。当无造价控制权时,进度控制权也是纸上谈兵,甚至质量控制权也落实不了,时常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和障碍。业主要求监理人员只管质量和安全监理,同行人士有人说,中国的工程监理不应叫监理,应叫业主派的监工或施工单位的质检员,一群人干活,旁边有人看着,这就是地地道道的监工或施工质检员。

导致这种局部监理范围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我国强制监理的工作范围问题;其次是从事监理人员素质和综合能力不能满足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工作需要。第三是是市场环境问题,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发育、完善过程中,建设工程中的业主需求市场还没有真正出现。

1.2 人本文化建设在监理企业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监理企业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直接导致了业主对监理企业的不信任,业主不愿意过多放权给监理企业,从而使监理企业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也不能担当起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要解决这些矛盾,就首先要从监理企业自身的建设做起。监理企业要想提升自身能力,不仅仅需要完善的制度,还需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一协调三管理三控制”,其中“一协调”指的是组织协调。组织沟通是组织协调的手段,是解决项目组织成员之间障碍的基本方法。把人本文化成功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就可以形成有效的沟通可以改善项目的发展和人际关系,从而促使工程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另外人本文化可以使人们行为一致,减少摩擦,化解矛盾,达到一个较高的组织效率,而有效的组织沟通决定着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

一个有着高效率项目管理能力的监理企业自然会受到业主的信任,业主便可以对监理企业进行充分地授权。相应的,拥有更多权利的监理企业就可以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进行充分全面地管理,使工程达到预期目标。[1]

2 监理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

2.1 以人本管理为中心 人本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工程项目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留住人而展开的。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会与工程项目的价值表现出不同的差异。从项目的角度而言,有必要通过引导、灌输、协调的方式和行为准则的要求,以及制定利益共享的政策等对监理人员的价值观进行整合。从监理人员的角度而言,亦有必要依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项目的价值观做出判断,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逐步达到对项目价值观的认同。进行价值观的整合是营造人本文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人本管理为中心的思想。[2]

2.2 充分了解监理人员 只有“知人”,才能“善任”。了解一个监理人员,决非一朝一夕能做到。不但要看其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业绩、年龄、有无监理工程师证书,而且还要看其人品、作风、基本素质、言行,以及处理工作过程中所遇各类复杂问题和技术业务的综合能力。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人是有思维、有个性、有感情的。

特别是监理工作,技术性高、知识面广、工作环境差、流动性大、独立性强、外聘人员多、服务对象复杂等,知人有一定的难度。不用辩证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宏观地、发展地、客观地、较长时间的观察了解,只凭一时一事,或通过一两个简单的工程,就给一个人下定论,这就难免有失偏颇。凡是成功的领导者,对待自己的员工,通常应放下架子,亲近他们,与之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个性、特长、习惯、爱好,以及他们对搞好监理工作,实现自我的想法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随时掌握其思想境界及内心动态,然后根据不同人员和监理任务,量才使用,界定岗位,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是对项目监理部起主导作用的总监使用更应如此。这样运作起来的监理工作,才会得心应手,并会取得良好效果。

2.3 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任何人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就以监理人员的组成来源而言,大多原先是在施工、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等部门工作。[3]

原先在施工单位工作的监理人员施工经验丰富,特别是部分工长,经过多少年的磨练,对技术操作熟练,监理中易发现施工上的毛病,但其技术理论基础欠缺,只能凭自身的经验办事,遇到难题就使问题的解决受到一定的限制;

原先在设计单位工作的监理人员,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处理施工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对涉及工程设计上技术理论问题的处理能力却是熟门熟路,遇到难题,能从多方面找根论据,举一反三,从而可避免工程技术及结构安全上出现问题;

原先在管理部门工作的监理人员,则接触面多,社交能力较强,工程的经济、管理、政策、法律等知识面广,对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以及对综合性和复杂性问题的处理,有所独到之处。

对一个人的使用,要善于发挥其长处,然而更难的是避其所短,除在工作安排上尽可能地规避和提醒帮助改正外,要能够从短处中发掘其长处,然后创造条件充分予以利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4]

3 人本管理在监理企业中的实施

3.1 满足监理人员的物质需求 合格的监理人员都是具有较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对他们来说,物质上的满足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要使监理人员集中精力,最大限度发挥才能,首要的一点是对其进行物质激励。

3.1.1 提高工资、奖金额度 现行我国监理市场上监理费普遍较低,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监理的积极性,对于整个建筑市场也有不良影响,国家应将监理取费上浮,拨出一部分款项给监理单位,对于监理单位,也应尽量减少额外支出,将人力成本提高。

3.1.2 实行公正的差别奖励 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只看其绝对值,而是要进行社会、历史比较,看相对值。因此,必须对所有成员一视同仁,统一标准奖罚,不偏不倚,否则将产生负面效应,影响监理人员的情绪和工作态度。

此外,还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平均分配奖励不等于激励。根据在其他行业所做调查,差别奖励可使奖金与工作态度的相关性达80%。

3.1.3 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 制度是目标实现的保障,一个稳定的制度可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使组织成员达到最佳效率,为实现组织目标多做贡献。因此,监理单位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制定好全面完善的物质奖惩标准并公诸于众,形成制度稳定下来,而不能令不行禁不止,久而久之,丧失其激励作用。

3.2 满足监理人员的安全需要 建筑产品的特点是产品固定,人员流动,多为露天作业,工作环境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规律性差且隐患多,因而必须采取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保障监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监理单位,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3.2.1 保障监理人员免受自然因素的伤害 在开始工作前,监理单位应对监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意识教育,在执行监理任务时,警惕不安全因素,不要只注意工作而忽视了自身安危。同时如有可能建议单位给其下属配备完善的防护措施,减少不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2.2 保障监理人员免受人为因素的伤害 监理人员对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对工程质量问题的看法上有时会与施工人员不一致,而有的施工人员素质比较低下,导致监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因此,监理单位应与施工单位及业主事先进行协调控制,促使施工单位采取某些措施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保障监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3.3 进行情绪激励 情绪激励也就是加强与监理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尊重他们,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以激发工作热情。

3.3.1 加强管理者与成员及成员间的沟通与协调 由于建筑本身的固有特点,经常一个监理单位内的员工很少能经常见面,而经理与监理人员间也无法频繁的交流。这样如果其中产生了某些问题就难以得到及时解决,监理人员很有可能将所产生的牢骚、抱怨、不满情绪带到工作中,从而影响其工作效率。这种情况,管理者应及时采取行动,将危机消灭于萌芽之中,避免其对工作的影响。

3.3.2 注意细节 管理者对监理人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的关心与爱护更能激动他们努力工作。如给在工地上的每人配一顶遮阳帽,随时准备冰水解渴,这些费钱费力不多,但却于细微处见精神,使监理人员能体会你对他们的关心,从而心存感激,更加发奋地工作。[5]

3.4 完善精神激励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要求得到基本满足的条件下,对于较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们越来越重视精神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自身价值能否得到体现。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上看,这即进入了激励的更高一级境界,即精神激励,精神是在较高层次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长,将逐步成为激励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精神激励可采取以下方法:

3.4.1 信赖监理人员赢得他们的忠诚和信赖 一个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与监理人员有很大联系,对于监理单位的经理来说,他不可能自始至终在工地现场,因此工程质量把关主要就靠监理人员,经理或业主与监理人员应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应清楚地向他们表明,你十分信任他们,而且你不愿他们对你不信任,监理人员将能感受到你能接受任何意见,并且能帮助你、支持你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尽职尽责地进行质量把关。

3.4.2 让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 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如果人们在工作中能充分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那他们就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因此,经理和业主们应较多地考虑如何使工作本身变得更有意义和更具挑战性,给监理们以展示才华的机遇。如在组织内部进行双向选择,使监理们有更大的自主权等。

3.4.3 聆听监理人员的建议 对于管理者来说,他们不可能身必躬亲,对所有的事都了如指掌,而监理由于更接近施工工地,对所发生的事有着更实际、更客观的看法,因此,经理和业主们应多听听监理们的建议,这样更有助于运筹帷握。而对于监理们来说,自己的意见能得到重视,对其也是一种很大的精神鼓励。

4 结语

人的因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一部分,而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6]监理企业文化是新时期工程项目监理的内在需求,是体现工程建设项目新思想、新观念的良好途径;增强项目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切实需要。同时,它也是发挥监理人员积极性、挖掘智慧的力量源泉;增强监理人员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力措施,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效益的最佳机制和营造和谐气氛和良好环境的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张仁德,霍洪喜.企业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庄培章.现代企业文化新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3]蔡宏伟.以人为本强化工程项目管理[J].山西建筑.2008(1):221-222.

[4]赵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文化建设[J].建筑与工程.2007(5):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