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概念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制图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制图概念

篇1

【关键词】机械制图;创新理念;一体化教学改革

1.技师机械制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技师院校设置机械制图课程,能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识图和画图等能力,从而深入研究所学的专业。当前教学中存在问题有:教学是双边活动,就教师而言,首先,从教学内容看,教材容量较多,理论繁杂,课程进度紧,导致教师不能深入教授,学生一知半解。教学中缺少实践锻炼,理论不能更好联系实际,学生工作后不能直接上岗。其次,教学形式上,教具落后。传统的教具如黑板、模型、挂图等,基础较差的技校学生理解、想象起来都很吃力,因此课堂时效性差。教法单一,不适应新课改的理念,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好。就学生而言,对图纸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意考试分数和机械的操作等,忽视识图、制图精准的重大意义。此外,学校的配套设施、场地、软硬件条件等陈旧,无法适应、更新。

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的方法,已很难适应现在生源素质的要求,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社会的进步迫使教学方法的变革。如果说以前教学受条件限制,缺乏器材场地等因素的制约,那么这几年随着国家对技工教育的大力投入,许多学校已经具备了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条件。而注重实用,招之能用是用工原则的大势所趋。

2.如何在创新理念下探索机械制图教学一体化改革

2.1创新课程设置,使教材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实际效果一体化

《机械制图》、《Auto CAD》与典型零件测绘结合的教学内容要体现行业实用和够用的原则。根据不同行业应用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坚持“必须、实用、够用”的原则,突出行业应用性和岗位的针对性,体现职业应用的特色。如先从学生熟悉的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形体的图纸绘制,以熟悉投影原理、图幅标准、线型使用、尺寸标注等机械制图基本常识,然后,以实际生产中机械零件的常用结构类型为依据,设置轴类零件识读与测绘、盘类零件识读与测绘、叉架类零件识读与测绘、箱体类零件识读与测绘等实训项目,如可选普通减速器为典型任务,再以减速器分解为许多子任务。这样通过零件测绘与总装配图的实训,使学生熟悉各类零件的常见结果、常用表达方法和绘图要点,熟悉公差与配合的概念,最后设计简单产品的装配测 绘。达到系统培训学生的目的。

2.2创新教学手段,使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一体化

现在企业生产已基本不用手工绘图,已全面普及了计算机绘图。把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结合起来上,把一部分手工绘图练习用计算机绘图替代,强化计算机绘图能力,使课程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零距离。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典型软件AutoCAD的操作和应用。例如:在“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结束后,讲授“第二章AutoCAD基本知识”,介绍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绘图界面及用AutoCAD绘制平面图形的操作方法。在讲授完“正投影和三视图”理论之后,即可插入“用AutoCAD绘制三视图”的教学,计算机绘图的内容、深浅度与制图理论教学同步。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绘图融入机械制图教学,并非用计算机绘图完全代替手工绘图。手工绘图不仅包括动作技能训练,还包括智力技能训练(主要成分是思维训练)。绘制草图是这方面训练的较好方式,能迅速、形象、整体地记录头脑中各种思维的结果。因此,应加强草图训练。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一体化。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其应用可贯穿整个制图教学过程。

2.3新教学方法,使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一体化

以往的技师机械制图教学,一般是教师讲授为主,为了让学生就业时掌握更多技能,教师不辞辛苦,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基本是开头认真,中间糊涂,结尾睡着。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积极性和兴趣很难调动起来,潜力和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因此教师要起到主导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根据这门学科学生实现目标较多的特点,可以采用高中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由学生选择模型、共同分析图形、了解结构、探究绘图的方案、讨论注意事项,各组选出发言人总结陈述观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巡视、启发、协助、发现问题、答疑解惑,最后总结归纳知识点,对重难点或学生解决不好的问题予以点拨。技校的学生更侧重动手和实际工作能力,这种现代教学方法与学法,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沟通、动手、应变等能力,为将来顺利上岗就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4创新教学场地,使教学地点(教室、制图室、多媒体、计算机绘图)一体化

传统的机械制图的教学场景一直都很单一,一般都在普通的教室里上课,有些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在多媒体教室。这样的教学场景与学生即将从事的工作没有直接的关联,导致学生毕业后到企业还需重新培训。因此,根据工学一体的要求,学校结合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实际情况,改传统单一的教学地点为多场地教学特别是参观工厂、工厂实训和开展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教学工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学到工作知识,受到企业的欢迎,就业率、满意度均大幅度提升。

2.5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使机械制图的过程和结果评价一体化

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传统评价方式仅限于考试成绩,这对应试型或理论性人才的培养有必要,但是对技校学生明显片面。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专业、考试等成绩外的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管理、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教学评价不能只看考试结果,还必须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各学习小组及每个学生的表现、参与态度及能力,看到学生的不足和进步状况。每学期可以周评、月评、相结合,在动态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调整,每个阶段从个体到整体都有所收获和改进。期中和期末再形成书面化的材料,由学生自评,上交作业或总结,教师再做主要评价。这样就让学生对制图水平真正重视并能实现提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节省教学资源。

当然,要实现机械制图的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效果,需要国家对技师教育的投入,如学校教学场地和配套设施的建立,现代化综合性教室和模型的投资等。技师院校本身要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安排进修和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理念不断提高,为机械制图教师创造出良好的学术研究和教法理论创新的氛围和平台。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完善自己,掌握新技能,更好的实现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目标,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机类机械制图 新课程体系 研究 实践

一、机械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

通过对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研究,制定了适合高职教育机械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素质培养、基础培养、后续课程。素质培养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图形表达能力的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构图的前提,培养工科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才有助于提高其科学素质。根据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特点,图形表达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学生设计图形的理念与思想,只有依靠自身绘画的能力才能实现,因此,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是学好机械制图课程的根本。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只有充分掌握了机械制图的设计理念,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走入社会。由于机械制图课程占整体课程时间比较少,现阶段主要将机械制图分为基础、提高这两部分,基础是面向所有机械类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此门课程,了解计算机构图设计的理论知识,表达思想的方法与手段,为今后其他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体现出机械制图课程的前沿性、创新性。机械制图主要是用于教授机械或其他设计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理论性,只有学好了机械制图,才能更好地学习相关课程,注重各科知识间的融合,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完整性、系统性。

二、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结构

构建集科学性、合理性为一体的机械制图课程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现阶段机械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素质培养、基础培养以及后续课程。由于机械制图课程主要以培养形体构造、图形表达能力为主,其中涵盖了正投影、二维视图等内容,在表达方式与理念的基础上,设计与创造轴测草图。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比较前沿的课程,支持计算机绘图、集成三维实体模型等,利用投影将设计草图、设想、构思与表达方式联系在一起,实现徒手绘图、仪器绘图、计算机绘图的共存,其中心是形体构造、图形表达,形象思维是最主要的指导方向,从而提高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以后的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结构分别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其中基本理论是机械类工科生必须掌握的,例如投影、图示、图解、计算机绘图概念与方法等,基础知识有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基本规范、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包括构形方法及表达方法、二维建模及表达方法、三维建模及表达方法等,基本技能包括徒手绘图、仪器绘图、计算机绘图。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结构,见下图1。

图1 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结构

三、机类机械制图新课程体系的教学实践

(一)培养构形能力与图形表达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为中心,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专业技能与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机械制图课程需要学生具备构形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因此,从培养这两方面能力出发,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内容,通过营造宽松、自由、愉快的课堂氛围,减少学习的枯燥感,教师可提出一些开放性题目,便于学生思考。如教师在讲到画法几何这一章节的时候,点、线、面、相对位置作为构图的重要元素,学生了解到单视图表达,教师结合计算机绘图的概念与方法,给学生出一道训练题,并且鼓励学生创新,对训练题目展开思考,培养构型能力、图形表达能力,还能掌握到计算机绘图基础运用的方法。通过一边学一边制作,与同学们建立交流、自由讨论,这类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使学生思维能力不再被局限,从而能够创造性的完成整个画图的构造与表达。

(二)应用组织教学

以往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其组织也过于严密,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不注重实践制图的能力。学生往往比较被动,致使有极大部分学生在完成整个课程教学后,只会设计不会画图。机械制图以创造为主,制图是表达创造的手段,两者存在密切的联系。例如以往的组织教学在讲到合体三视图后,就会继续讲六面视图、断面图、剖视图等,学生在学习这么多画法后,一时无法吸收,也就不懂得如何表达形体,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将众多知识进行优化,使学生便于理解和吸收,下次再遇到问题时,也能自己解决。

篇3

论文关键词:空间想象力;直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伴随着教师教学进程的发展,学生思维大多处于从空问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空间的一个不断运行过程。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体现一定的窄问想象力,否则他们将很难理解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进而影响学习效果。那么,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呢?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回顾传统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教师依赖的主要教学途径和方式就是粉笔加黑板,尽管在这种简教学模式下,教师也可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却难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空间概念建立、空间想象力培养这一教学难题。借助丁直观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的抽象概念通过教学辅助载体变成学生可以感知的知识。毋庸置疑,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适时运用诸如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学手段,并通过运用自己丰富的教学语言,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些实物,把机械制图教学中需要表现的不同形体(诸如棱锥、圆锥、圆柱、棱柱、长方体等)一一展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在观看、揣摩这些常见形体基础上,通过识记、理解内化到此类空间图形所对应的视图,并促成学生思维从空间到平面、从平面到空间的有效转。这将不但有利于学生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学会将较为复杂的视图分解为简单的图形进行理解,而且课堂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还可以通过对有形物体的观察、思考、分析,在头脑中建立一定的空间感性认识,并形成初步整体印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活动,实现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呈现出更强的表现力,使学生以更直接地感知物体的主要特征,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学生可以便捷地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化空间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相互整合,实现图像、文字、动画以及声音的有机结合,不但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而且有效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投影理论的教学与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在本课程教学之初的实践中,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空间概念,教师不但难以很好地传授教学内容,而且也很难把文本中的文字非常到位地进行表达。而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将教学中教师难以用语言进行表达的知识进行形象的展示,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鼋点、难点知识重复播放,或者有意识地延长停留时间,帮助学生形成大脑中清晰的空间方位关系,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例如,在三视图形成及投影规律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形象地把正投影的投影原理与三视图的看图方法紧密结合,并且有效呈现,从而帮助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事实上,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片]使得学生多种感觉系统受到刺激,从而始终保持在积极运行状态之中,不仅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卒问想象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成就学生机械制图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学习,并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尤其要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要通过实现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的有机结合,把平时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观察清楚的内部结构以及投影过程通过动画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提供积极动手机会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机械制图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提供学生动手机会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少不了学生通过必要的绘图实践、读图实践、模型切制等诸多实践行为的配合,而提供学生动手机会正符合这些实践行为的内在要求。诚然,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更多关注学生动手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意义,事实上,教学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的物体,即使教师有心制作相关模型也是困难重重。这种情况下,无论教师如何绞尽脑汁进行语言讲解,还是如何通过肢体语言进行比划,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仍然无法拓展。但是当学生在进行自主动手实践时,教师可以抓住教学契机,要求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充分展开空间想象,并敦促学生较好熟悉自己动手实践物体的空间形体,以便实现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换,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力。例如,在教学基本体截切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模型制作,引导学生形成物体空间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感悟。

篇4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重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062-01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和机电专业的必修课程。《机械制图》是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本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所以说学好《机械制图》十分的重要。纵观目前技工和职业类院校的教学现状,《机械制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完本课程后能达到优秀等级的学生极少,大部分学生还只是介于生和熟之间。究其原因,即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学安排方面的原因。学生方面的原因,无非是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学习态度是由教学过程中来控制的,跟本文讨论的方向不一致现不论述;至于理解能力,这是一个客观的较稳定的参量,我们的教学要从这个参量出发,去适应学生,而不是削足适履,让学生来适应我们的教学安排。那我们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或者改变现有的教本教材来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著者多年从事《机械制图》教学,对《机械制图》教材以及学生对教材的接受能力比较熟悉。目前,《机械制图》教学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

技工和职业类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概念还是比较差,所以,学生在空间转换上有难度,复杂的立体构造也有难度。相对来看,技工和职业类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不是很好,这样便是难上加难啊。纵观历年的教学效果,班里只有极少数空间概念好的学生才能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二、教材和教学安排不合理的问题

技工和职业类院校用的《机械制图》教材是一册装订,从入门到最难的组合体,再到零件图和装配图全部包括在内。学校的教学计划通常是把《机械制图》教学安排在第一到第三学期,有的甚至于两个学期就结束了。这样的教学安排不合理的原因:一是学生缺少机械常识会增大教学的难度;二是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增长跟不上我们教材的推进速度。

争对以上问题,著者提出了以下改革方案:

一是拉长教学进度。具体措施是控制周课时,著者觉得每周4课时左右为宜,同时要适当增加总课时,学校有时为了适应市场,进行教改,压缩课时,这样做可以加快技工的培养速度,但是从质的角度出发,是背其道而行之。本改革方案一方面是给学生足够的成长时间;另一方面是利用其他课程的相关性来降低本课程的难度。有一次,著者跟一位高年级学生交流,她说:“老师,我当时(一年级)学制图觉得很难,现在(三年级)觉得很简单了。”这是因为学生的理解力提高了,如果能在这个时候去完成教学任务的话,教学效果会比当时好许多。本改革方案还有第三方面的好处是让学生深刻的掌握制图这门课程所教的内容。多年的制图的教学后,著者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当时制图学的很好的学生到了四、五年级(3+2班级)搞课程设计时,把当年学的制图知识又还给老师了,这充分说明了当时学的还不够深,时间还不够长。

二是重组教学内容。《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很多的,有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方法、轴测图、组合体的视图、标准件的画法、技术要求、零件图和装配图表达。内容多,而且有的内容之间也缺少内在的联系。著者认为把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讲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方法、点线面的投影、基本体和组合体的投影以及轴测图。下册从图样的表达方法开始,重点学习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和简化画法;然后是标准件的画法;最后是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画法以及技术要求。下册的内容是本课程的核心。下册的学习最好是从二年级开始,一直学到第四或者第五学期。这样制图的教学基本上覆盖了整个三年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本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较复杂的装配图的识读和画法对学生是有难度的,安排的越靠后教学越容易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5

关键词:高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1 高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高校中的机械制图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导,教师在课上讲授知识时多采用多媒体展示机件,或者以尺规进行手画,这样虽然可以培养学生认识图纸、掌握制图标准规则、手工绘制零件图的能力,但该种教学方式过于循规蹈矩,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之间的知识层次差距也逐渐被加大,仅仅为了追求考试成绩而培养学生,降低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和探索性,会使学生产生敷衍应付考试,甚至厌学的心理。

1.2 随堂练习较少

就目前的制图课程而言,教师是课上的主导,由于机械制图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与理解能力水平一般,为了追求课程的完整性,教师在教授课程中的知识点时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在课上一味地讲解与演示,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关注与实践练习。这样会导致很多学生缺少课上随堂练习的时间,也会使许多学生缺少课堂实践的机会,只是一味地学习而缺乏课上练习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会使学生丧失对制图课程学习的兴趣,从而放弃后续制图课程的学习。

1.3 课堂氛围低沉

教师在机械制图这门工科实践课堂上讲授知识时,氛围比较沉闷。这是因为该课程自身内容较枯燥,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缺乏了一些生动性与活泼性,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兴趣。课程的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比较低沉,这也对教师的授课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1.4 课后实践性缺乏

目前,许多机械制图的课程教学在教室中进行,教师的教学资料比较固定,学生的课后练习也比较固定,很难联系到具体的实际。有的学生甚至没有专门用于画图的学习工具,只在课上学习时简单地练习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在课后却不能将任务具体工作化,不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甚至还有些学生会将课后所留的作业交给他人绘制,这样会导致学生的画图基础能力逐渐变弱,对专业课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缺少课后的具体实践操作会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降低,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5 教案内容不实用

就当前的教学情形而言,教师在教学授课时采用教案大都是普通的知识罗列,并没有真正地从学生学习效果的角度设计相关教学,只是单纯地设计出每堂课的教学环节以满足整体教学的需要。教师教案的设计并没有完全编织固有细化的知识点,换言之,知识是单独的讲授而不是通过知识网表现出来,因此当前教师的教案也存在一定的不实用性。

2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文章中的教学方法重点在于改革过去常规的教学方式,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形式。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机械专业大多数学生的特点如下:前续基础课程如数学课程中的成绩偏差,缺乏三维的空间想象能力等。因此,机械制图课程在讲授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度,根据相关的教学经验显示,合理的选择相关实体是转变教学方法的关键。

2.1 实物展示的直观化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制图的课堂上,选择适合知识点的实物展示模型直接用于演示是非常必要的,将相关概念和机件本身通过实物表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自我观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印象,再通过教师加以启发,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组合体”这一知识点为例:在开始介绍基本概念、投影规律前,首先以实体模型演示,让学生能基本认识组合体;再通过观察模型的不同角度得出组合体的基本概念,从具体的实物出发,给出组合体的应用实例;然后从基本立体到形体分析的知识深化,从易到难,注重培养学生的形体分析能力,建立更加直观的空间想象力;随后通过重点讲授,帮助学生将通过观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机械制图教学中,重点内容及重要技能的关键点就是在知识的出发点、衔接点、疑难点上。如“组合体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位置关系”是整个知识体系的出发点。该部分内容必须讲清、讲透、讲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走向岗位后的应用铺平道路。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识读是疑难点,通过与实体模型展示相结合,采用形体分析法一一剖析,进一步引导、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制图能力、空间想象力。

2.2 机械制图的随堂化

高校机械制图课程中的画图与识图能力在反复的训练中产生。将制图的实训随堂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画图速度与能力,这也为其日后的择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制图随堂化让学生针对模型和机件进行实际训练,如组合体的尺寸标注与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等。机械制图作为一门动手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课程,通过随堂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动手的操作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制图的随堂化还可以让学生在绘制时发现并快速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可以在随堂绘制时得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与独自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组合体的相关知识后,需要随堂进行课上练习,让学生进入实践,自我练习绘画,掌握画图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再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出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还可以在课上发现学生的问题,以便及时地解决问题,从而弥补其知识点理解不全的缺陷[1-2]。

2.3 课堂教学的互动化

教学是个双边活动,不仅要有教师的教,更要有学生的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互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讲授,脱离了课堂的交流与互动,那么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开始讲授知识时,需要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者给学生讲一个故事,由故事引出中心思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时要突出课堂思政,在课程思政过程中体现出知识点的隐性内涵;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与学生互动,在故事中激发学生想学习的乐趣,与学生建立友谊,并将其带入教学中;然后再在上课讲解过程中提问,与学生多多交流,让他们提出心中所疑,心中所想。只有在课上有互动,课下有沟通,才能让更多学生爱上机械制图这门课程[3-4]。

2.4 任务工作化

如果制图的随堂化是培养学生自觉的发现问题的方式,那么制图的课后工作化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有关能力的方式。学生在课上不仅需要进行随堂练习,在课后也要复习巩固课上所学的相关知识,并绘制其他工作任务。因此,课后的任务工作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式与手段。以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为例:学生在课上学习掌握相应的画法以及知识点后,教师需要结合知识点给他们布置相应的作业;而学生则需要在课后继续训练相关简单机械零件的绘制,使其能够独立完成从形体分析、合理布局、选择比例到图形的绘制。这样就可以完全将相应的知识点转换为技能点并得以应用,通过课后的任务训练提高学生的识图与绘图能力,以及不断的课后巩固提升自身的画图速度与标准化。

2.5 教案的设计与优化

教案是教师教学时一种辅的教育资源,其不仅是教师结合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更是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一种具体安排。对于讲授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师而言,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力,更需要掌握专业的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等相关技术的相关知识。在掌握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相关的机械知识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几个相互关联的知识点,并根据这些关键的知识点相互递进地阐述和讲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开课说明中的关于组合体的概述,结合以上原则分解如下:1 )组合体,什么是组合体,如何分析组合体。2 )组合体绘制,绘制组合体的步骤。3 )组合体尺寸标注,组合体的尺寸标注要求,尺寸标注原则。4 )组合体识读,组合体的识读方法与步骤。通过这样的方式分解相关知识点,以递进的形式,连接分散的知识点使之成为相关的知识网,使单独的知识点通过知识网表现出来,同时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利用好相关的教学手段加以辅助,配合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做好教案的设计与优化也是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3 结束语

以学生为中心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对制图的实践运用能力。文章对此课程进行相应的探究和改革,不仅可以为企业培养相应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也满足了当前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具体需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发现机械制图课程的具体改革方向,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为高校制图课程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使高校的机械制图课程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伟文,姜明,刘云志.中高职衔接《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20(14):249-251.

[2]孙宇宁,郧建平.新形势下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测绘信息与工程,1998(4):3-5.

篇6

一、培养学生对专业及制图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一切动力的源泉,学生只有感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调查发现,不少学生是受家长或同学的影响,被动地选报了所学专业,不了解本专业的意义和价值。可想而知,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何谈对专业和专业课的兴趣?失去兴趣,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如何调整这种状态呢?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历史,重点分析本专业的现状、就业形势、展望一下未来,从而让学生对该专业有全面的了解,进而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其次,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机械制图》这门课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实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机械制图》这门课的特点入手,让学生明白:制图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是工程界的共同语言,掌握了它,也就增强了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且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巧妙运用教具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是粉笔加黑板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要书写大量的板书,画大量的图,重复劳动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往往无法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因此应采用图物结合来进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模型、示教板、挂图等教具能使学生更直观的观察物体的主要特征及各种事物之间联系,教师对这类教具的选用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的将同一内容往往要多次重复演示。教师可采用课件,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这一辅助手段适时地穿插于教学之中,与模型、示教板相结合,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不仅具有较强表现力,可以用来直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视觉、听觉、角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学习,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精确和完善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机械制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把许多文字教材表达不清楚的内容,通过PPT或幻灯片进行微观和宏观、表态和动态相互转化,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整个教学,内容的连续过程,更突出表现教学对象的本质特征,把细致入微之处,关键转变点充分突现出来。同时对重点、难点可重复播放,加长停留时间、增强教学效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易接受,大大提高了短时记忆容量,促进长时记忆。此外利用预先设计的多媒体习题库可以让教师根据需要多举实例,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较多练习。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交互,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同时,结合黑板作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三视图的建立与投影规律,投影作图、剖视等都可自制多媒体习题课件应用于教学中。

三、根据教材科学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机械制图》一向是许多学生畏惧的学科,不但需要学生记忆那些基本概念、投影规律,更需要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只有教师单一讲的沉闷课堂教学是学生最烦,最易疲倦,也是最缺乏思维、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也最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使教学在轻松、愉快活泼气氛中进行,让学生思想情绪和学习气氛互补、互相促进,使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如在轴测图这章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易混淆的斜二等轴测图和正等轴测图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通过讨论使学生熟悉本章内容,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打好专业技能基础

篇7

关键词: 《机械制图》 信息技术 融合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贯穿于我们社会的各个角落,无论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交融,信息技术已不仅仅是生活的帮手,还是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它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促使我们开发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方式,这就是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课堂的初衷,但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机械制图》的有机融合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两者的融合点,探寻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让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有以下教学浅见: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机械制图》教学变得直观而又简单,增强了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学习直接关系着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其中的点、线、面的关系,三视图的形成,以及零件的剖视图、断面图、零件图的表示方法,特别是零件的三面视图理解,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职高学生刚开始学起来比较枯燥费力,信息化技术可以非常直观地帮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使复杂的零件视图关系及装配关系非常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变得直观而又简单,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一面视图、二面视图再扩展到三面视图,从光的一点入射到三面视图的形成和展开,应用信息技术可以非常形象地展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教师也便于讲解和引导,学生也可以轻松地理解概念,建立起初步的空间思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使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创造力。

“兴趣是一切创造的源泉”,信息技术应用使课堂教学环节发生着质的变化,以前的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新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这就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施展平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信息技术,无疑是锦上添花。比如:在《机械制图》的装配图学习中,通过信息技术对装配图每一个零件的装配过程的形象、直观的展示,可以让学生直观体验、感知物体在机器中的具置,以及装配顺序和装配方法,这样教师就可以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使老师的引导教学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使课堂时间得以充分的优化应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

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在于:形象、直观、量大、快速、有效,可以“居小屋而晓天下”,信息技术无疑给我们教师资源共享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教师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是用粉笔和直尺在黑板上画图形,用教学模具给学生进行展示,学生学起来和老师教起来都费时又费力,一堂课因为画图占据了不少时间。比如:在讲解三视图的形成时,如果画图,老师会非常麻烦,学生在老师画图的过程中,无所事事,影响课堂的连贯性和课堂的教学质量,学生理解起来也非常空洞、抽象,不易理解。信息技术可以非常生动地再现三视图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使学生从知识的获取中受到启发,提出自己新的探索和理解,促使他们创造性地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更加合理地利用广泛的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信息量,给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使课堂时间得以充分优化应用。

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可以加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的释放。

信息技术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资源、手段和环境,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最新理念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使枯燥的《机械制图》教学变得生动和直观,无疑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搭建充分发挥的舞台,让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机械制图》给学生展示零件的实体,以前的《机械制图》教学,包括现在有些教学课堂还在应用的木制的零件模型展示,再配合教师的手势来讲解零件的组成,特别是组合体和装配图,学生理解非常有难度,尤其是零件组合比较多的时候,教师好比哑巴说话,难于理解,教与学都是困难的事。信息技术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运用信息技术的三维模拟来进行动态的零件组合及组装展示,这种技术使书中静态的零件变得与现实中的零件感觉一样,克服了木制教具的缺点,有些三维软件可以将零件在电脑上拆卸、翻转、拼接、组合,使平面的点、线、面和零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零件的组成和结构的理解、加深,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以延伸,这样创造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因此,促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更加深度地融合,打造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创建教师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势必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必然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新时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充分贯彻和落实,才会给《机械制图》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胡建生主编.机械制图.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职业性、应用性”的专业技术人才,其特色应当在于“用”和“专”。机械制图这门学科在高职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学时却很少并且内容较多。现今我国传统的机械制图的教学手段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社会的生产需求。本文将从实际出发,结合高职教育的教学现状,对高职课堂中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

一、高职机械制图课教学改革的目的

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课程中,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技能课。机械制图课以培养学生的绘图、识图能力为主,并且从空间想象能力、绘制模型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启发。在我国高职机械制图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科教育的影响依旧很大,导致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识图,但其绘图的能力却实在不敢恭维。因此,高职机械制图课的教学目的必须要得到调整,以培养能够识图、绘图,还拥有比较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学生为主。

二、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1规范学生制图,灌输国标意识

一张没有按照国家制图规范而绘制的图纸,不具备工程生产的通用性,因而基本不会被采用。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时刻强化学生的标准意识,并适当组织学生对机械制图的相关国家标准进行研究和讨论,从而使学生能够熟悉国家的制图规范和标准,增强绘图过程中的国标意识。

2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高职学生中,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应当积极地运用一些相关的实物以及模型,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有更透彻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已经联系好的生产基地进行观摩,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了解机械生产的全部过程,进而对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有一个更加理性和全面的认识。除了这两种方法,教师还可以组建一个实物展示室,通过展示各种机械上的零部件、机械模型、图片和学生自己的优秀作品来提高学生对于实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1]。

3组织学生之间的学习小组

由于学生在进行小组学习活动时,能完全脱离教师进行自主、互助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在机械制图学习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竞争中来,让自己的机械制图的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和提高。

4将机械制图与CAD教学相结合

CAD技术的出现,将工程机械制图带入了计算计辅助绘制二维图形这一相对成熟的领域。但是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教师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上依旧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先对机械制图的手工方法进行讲解,再对CAD技术进行介绍,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并没有对真正发挥CAD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功能。教师在运用CAD技术进行教学时,可以抛开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模式,直接讲解CAD的画法、原理,以及一些尺寸标注、剖面填充、公切线、倒角绘制、相贯线、截交线等常用绘图手段的操作方法,这将对学生能否迅速地掌握CAD的基本用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国产的CAD软件,还提供了一些诸如自动查询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各种配合的功能,可以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公差与配合概念[2]。

5建立成绩评定指标体系

建立一套合理的成绩评定指标体系,可以在保障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的能力。成绩评定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内容:

①学生的日常作业以及图形测绘的成绩。

②在课堂上通过一定方式来考核学生对图纸的理解能力。

③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绘出零配件图。

机械制图作为高职院校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师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高职机械制图课中进行教学改革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激发兴趣;技能教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广大的中职机械制图教师对机械制图教学的认识和感受逐步加深,特别是一些教师勇于探索改革教学模式,大力探索改革不适应新时期形势的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模式,设立起按照学科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充分发挥在这种教学模式上的积极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处在平等地位。这种模式是我们机械制图教学的一大突破。但是就《机械制图》这门学科来说,它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较抽象,在学习中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均感枯燥无味,尤其是近年来中专学生基础较差,在这门科的学习中感到极为困难。我们职教工共同的愿望是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学好这门功课,是从事本学科的教师一直在探寻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寻找一些适合职业中学本身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当代中职教学水平的关键。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并且通过吸收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着来改变一下教学方式来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听课效果。

一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去,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老师就将每节课进行精心巧妙的设计,如:在讲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时,我这样引入我的新课:大家上节课看到我拿的图纸还有印象吗?没有印象的话就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在我们这本课本上找出一个零件图样,找到的同学可以站起来告诉大家(给同学流一段时间翻课本找)。同学们到翻到这一页,那我请同学们说一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同学有各种答案)对,同学的表现都不错,那么有你们回答的我们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线、字体、比例等内容.以上为我们本节所要学内容。在学习本节课前要联系上节课内容并引入本节导语,使学生心理对本节知识产生了急切期待,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知识意识,并水到渠成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本节内容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疑问的方式是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的要求,紧扣课本内容,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精心而巧妙地设置富有启发性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学生思考进入积极的状态,产生求知欲。如讲平面在三面投影体系当中的投影时,我先问大家平面是有什么来组成的?直线和面的关系如何?待大家做出肯答后。设置疑问:既然面是有线组成的,大家能不能根据直线的投影来做一下面在三面投影中的视图哪?并且我们在学习直线在三面投影中的投影时,是根据点来做的,它们是有一样样的学习方法。将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起到了非常好的引疑、激趣的作用。随即学生正处于这种强烈的探知欲望的状态下,教师再予以点拨、根据面是由线组成的原理来讲解面的在三面投影体系当中的作图方法。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茅塞顿开,并且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学以致用”理念

作为基础学科的《机械制图》,其内容是与后续专业课相关联的,其基本理论,应以必要够用为度。以数理论证为次重点,以掌握概念,突出技能应用培养为教学重点。如我们教学过程当中会把读零件图和读装配图作为教学的重点,单纯的讲如何读零件图,如同纸上谈兵,这时我就会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实习设备,把我的学生带入实习车间给他们机械加工中真正提供的零件,虽然这还没有实现和企业的零距离,但我认为这也从传统教学向素质教学迈出了一步。课程的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学会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这里所指的"应用"并不仅是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题,而是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将有什么用处,在社会实践中去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在平时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应加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例如,读实体的三视图中的形体分析法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讲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而不和同学们说有什么实际应用,只对学生灌输抽象的概念,就会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失去兴趣。只有注重了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实际相互密切联系,才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介绍完形体分析以后,还应该进一步的联系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教学中还应注意通过"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读三视图以后在工程中的应用。

三技能教学要合理安排,并加强技能的实际培养

《机械制图》是一门强实践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要积极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只重视学生理论学习、轻实践的锻炼,平时应重点加强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以往学生上机械制图课,内容都是由教师讲解后,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内容,以习题册为依据不停的训练如何作题,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自创性。所以,在讲解一些有关三视图时,我会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些模型,这样能够极大的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读析三视图,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学习激情。有的时候我还要求同学把自己的模型用三视图表达出来,这样比我给他们一个模型让他们画三视图会更有效率。这种办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合理地利用教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创新能力

制图课程具有它自身的实践性和直观性,它不像物理和化学,可以立足于实验,也和数学不同,不用经常靠逻辑推理。要想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要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和创新思维。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把模型课件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教学需要,可以把学生带到实验室或者工厂去进行实际参观。例如,在教授投影基础时,由于它的概念性很强,但是画图量不大,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画,这样的话,会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在日常的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去引导学生去进行思维转换和空间想象,经常使用一些直观教具,比如,挂图、模型等。

五将传统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技术结合起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程设计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越发重要。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们对计算机绘图的应用,把传统的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CAD软件制图,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投影基础,如何绘制比较复杂的机械图。例如,教师把点、线、面的投影讲完后,可以让学生对绘图软件进行集中地学习,熟悉掌握如何去编辑、修正,如何去绘图。总之,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可以让学生对制图课程了解地更加深入,同时也能增加学生的技能。

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丰富课堂教学

现如今,多媒体的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有一个很明显的优势,那就是能够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在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时候都是利用教具来给学生演示一些几何体、零件等等,但一般情况下,厂家已经设计好了教具的种类和数量,模型常常和教材不相符。而且这些教具的体积通常都很小,构建也比较单一,导致学生们对空间型体的结构没有足够的想象,即便学生去参观车间,对那些零部件的随意操作也是不允许的。但是多媒体的应用,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它使教学的方法不再单一、枯燥,学生们对学习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零部件的一些方面用三维动画表现出来,给学生们更直观的展示,甚至可以模拟实际加工场景,让学生们身临其境,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此外,对于那些组合体的补图补线等,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图例,在课堂上一边给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演示一边进行讲解,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学着从不同的层面去思考问题。总而言之,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有趣和耐人寻味的细节教学方式,这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勤总结、勤思考、多联想、多实践就能使这门专业课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使更多的学生喜欢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中职学校机械制图的整体质量,使<<机械制图>>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有更大的提高,并使我们的学生能够轻松容易的掌握这门课程,为他们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轻松自如。当然,我们在教学中这些做法和看法,也会存在一些的不足的地方,但是在以后的教学学习过程当中会不断的思考、总结更好的教学方法、逐步的去完善。

参考文献

[1]赵跃平.机械制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5.

[2]贺秀英.对技工学校《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7).

[3]张国军,“3C教学法”—机械制图教法新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3,11:297.

篇10

借助于直观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的抽象概念通过教学辅助载体变成学生可以感知的知识。毋庸置疑,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适时运用诸如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学手段,并通过运用自己丰富的教学语言,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些实物,把机械制图教学中需要表现的不同形体(诸如棱锥、圆锥、圆柱、棱柱、长方体等)一一展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在观看、揣摩这些常见形体基础上,通过识记、理解内化到此类空间图形所对应的视图,并促成学生思维从空间到平面、从平面到空间的有效转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活动,实现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相互整合,实现图像、文字、动画以及声音的有机结合,不但增加了课堂的教学容量,而且有效的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投影理论的教学与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在本课程教学之初的实践中,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空间概念,教师不但难以很好地传授教学内容,而且也很难把文本中的文字非常到位地进行表达。而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将教学中教师难以用语言进行表达的知识进行形象的展示,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重点、难点知识重复播放,或者有意识地延长停留时间,帮助学生形成大脑中清晰的空间方位关系,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

3.提供积极动手机会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机械制图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提供学生动手机会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少不了学生通过必要的绘图实践、读图实践、模型切制等诸多实践行为的配合,而提供学生动手机会正符合这些实践行为的内在要求。诚然,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更多关注学生动手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意义,事实上,教学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