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结对帮扶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结对帮扶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结对帮扶实施方案

篇1

——南屏镇三甲小学关于寄宿生结对帮扶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校寄宿生的管理工作,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就进一步做好学校寄宿生的管理,真正做到“服务儿童、服务家长、服务社会”, 落实人本理念,我校对寄宿生的关爱和帮扶做了以下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特殊儿童总共有135人,其中残疾儿童4人,男3人;单亲儿童21人,女11人;留守儿童4人,女2人;寄宿生106人,女55人。

二、帮扶的原则。

坚持教师与学生结对帮扶为主的原则,同时兼顾寄宿生同学之间相互帮扶的原则。结对子的老师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的困难,负起对学生的学习、起居、安全等各方面的责任;教育学生同学间应互帮互助,以大带小,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当遇到困难时向老师及时汇报,以便得到老师的帮助,同时教育学生要有上进心,要有吃苦精神,要知难而进,要懂得感恩。

结对帮扶要切实做到“四个一”。即:每一名教师至少有一名寄宿生作为帮扶的对象;教师每月至少谈心2次;每月与家长电话联系询问在家学习生活情况;教师每年至少给寄宿生送温暖一次。按照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形式多样地开展教师与寄宿生的结对帮扶活动,促进寄宿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对帮扶工作的内容。

1、宣传《义务教育法》等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增强寄宿生监护人的法律意识,教育寄宿生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寄宿生中的学困生,责任教师要优先辅导,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寄宿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实行一对一帮扶,责任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3、对寄宿生中的贫困生,学校优先照顾,对他们“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寄宿生患病时,帮扶教师及时诊治,悉心照料,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自主学习、生活自理的习惯。

4、学校在召开全体学生家长大会时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了帮扶教师、寄宿生、监护人的座谈会,真正让寄宿生体验到了家的感觉,使寄宿生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帮扶教师通过微信或QQ与监护人建立交流群,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让寄宿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视频对话形式对已缺失的家庭关爱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了孤独。

四、结对帮扶形式

根据帮扶对象的学习成绩、心理状况等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结对帮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由各班科任教师对该班寄宿生实施帮扶工作。

2、结合学科教学。主要由各任课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的特点,对寄宿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教育学生要阳光生活、快乐自信的成长。

3、通过党员“四代好四争创”“四走进四服务”“五联系”活动,使寄宿生的帮扶与学校的党建活动紧密联系,党员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五、结对帮扶的要求

1、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明确自身责任,特别是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关爱寄宿生,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2、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以诚待人、以情感人、服务育人。针对寄宿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使其改正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生活自理。

3、认真执行帮扶、谈心制度,本着对儿童负责、对家长负责的态度开展活动。与寄宿生谈心,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功能,要先根据寄宿生的不同特点确定谈心主题,并做好谈心记录。

六、结对帮扶工作的督促与评价。

结对帮扶工作的督促与评价由寄宿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每学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完善制度,促使我校寄宿生管理服务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七、学校层面对寄宿生的管理和帮扶

1、严格安全排查制度。建立学生宿舍日常安全检查工作制度,注重学校安全排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重点排查学生宿舍、楼梯走道、食堂餐厅、饮用水源、图书室、实验室、教室、配电室等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的安全情况和安全隐患。坚持学校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登记制度,排查登记要注重每个细节,发现房舍、灭火器材和照明设施损坏及其他安全隐患时,进行了立即维修或更换。

2、细化宿管人员职责。我校将严格执行夜间巡查制度、值班登记制度、查铺登记制度。做好夜间的安全保卫及对突发事件做出应急反应,非寄宿生不得在学校留宿,出现擅自出走或擅自留宿的将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寄宿生在学校规定的住校期间因病因事离校的,要求家长办理请假手续。认真落实寄宿生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3.逐步改善生活设施,配足管理人员。为了保证寄宿生每周在校洗澡一次,学校已拟定的《寄宿生洗浴实施方案》由临洮县教育体育局项目办已经通过了批复,正在准备按批复方案实施,着力解决寄宿生有热饭吃,有开水喝、有洗澡的地方、有晒衣服、被褥的场所。

4、将优化宿舍区的布置。宿舍区的布置简洁大方,内容健康向上,符合学生的实际,创设了具有浓厚氛围的宿舍文化。生管教师值班室将张贴《生管人员岗位职责》。宿舍公共区的醒目位置将张贴《寄宿生住宿规定》、《寄宿生卫生管理规定》、《宿舍用电用火管理制度》、《寄宿生周末乘车安全提示》等。宿舍物品摆放要做到“八个一条线”(口杯牙刷一条线、开水壶一条线、脸盆一条线、毛巾一条线、鞋子一条线、被子一条线、箱子一条线、杂物一条线),力求整齐有序。

5、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寄宿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和逃生演练等安全教育活动二次,提高我校学生安全防范能力;针对宿舍的文化布置、环境卫生、物品摆放、学生行为等方面进行日评周比,实行动态管理,结合评比评选出星级寝室,并发星级流动牌;每周要安排好每天傍晚的活动,制定出活动安排表,将积极开展读书、歌咏、演讲、文体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节目,开放阅览室、电脑室,为我校寄宿生成长提供健康快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附件:

寄宿生关爱与帮扶领导小组

组 长:黎晓峰

副组长:曹光信 赵培林刘丁昌

篇2

各科室、党小组: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根据卫〔2010〕47号《关于继续深入开展统筹城乡卫生对接帮扶工作的通知》、綦江卫医〔2010〕47号《开展2010年“卫生下乡”活动方案的通知》和綦江卫委[2010]22号《关于深入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支部联线结对共建和“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2010年“质量年”工作目标,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贯彻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入开展卫生对接帮扶活动,大力推进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协调,科学发展,推进卫生系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建设健康綦江作出应用的贡献。同时,结合2010年我校“质量年”的建设目标,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到我校的实际情况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和谐校园。

二、结对帮扶的方式及要求

(一)学校结对乡镇卫生院

根据綦江卫〔2010〕47号《关于继续深入开展统筹城乡卫生对接帮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对郭扶镇中心卫生院、永新镇中心卫生院、乐兴卫生院的帮扶活动。具体要求为:

1、捐助物资、开展义诊活动及发放健康知识宣传资料。拟定捐助物质(价值每套220元的床上用品15套)。组织医务人员到结对单位所在乡镇举行每年一次义诊活动,并发放健康宣传资料。通过活动的开展,帮助结对单位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帮助广大群众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和保健知识,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

2、选派单位的骨干到帮扶医院进行业务指导,举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协助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3、帮扶领导每月到结对卫生院工作1天。结合帮扶医院具体情况,与帮扶单位研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二)手拉手·心连心支部联线结对共建活动

结合“三进三同”实践锻炼活动,綦江卫委[2010]22号《关于深入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支部联线结对共建和“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与我校支部结对的新盛镇石桥村支部的联系活动,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目的。具体要求为:

1、支部书记为结对村党员上党课一次,并联系贫困党员1户。组织相关人员为结对支部党员做一次党课知识讲座。

2、校领导每人结1户“穷亲”,每年走访看望不少于2次。

3、学校帮扶1名贫困学生,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关系给予他们最大的关爱。

4、下半年组织医务人员到石桥村举行义诊活动。并实地了解该村情况,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物资援助。

5、认真做好篆塘镇白坪村的结对帮扶工作。

在整个活动中,学校领导干部要坚持“三进”: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深入开展走访活动,宣讲政策时事,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三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亲身感受基层群众和困难家庭的生活和所思所想,力争帮助联系的困难家庭摆脱贫困

(三)党员结对班级

根据重医校支〔2010〕01号《关于开展2010年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文件,在学校开展党员结对班级活动,一个党员结对一个班级。结对党员与班主任配合,协助做好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以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在学习上,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促进身心健康,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每期在结对班级讲党课一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一名。

(四)支委成员结对新教师

根据重医校支〔2010〕01号《关于开展2010年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文件,开展支委成员结对新教师的帮扶活动,包括传授教学经验、学生管理经验及应急事件处理经验。支委成员要积极帮扶新进教师,从学校文化、人文素养、师德要求、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帮扶。不能将帮扶活动认为是走过场的事情来对待。通过帮扶活动,建立起我校教师的良好精神面貌和过硬的专业素质。

三、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把结对帮扶活动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体现,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成立领导小组,以促进各项任务的落实,努力提高结对帮扶的实效。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篇3

“三个到位”推动教育大业健康发展

组织领导到位。为加强和黔南州教育的帮扶对接,广州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屈哨兵为组长、副局长吴强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了办公室,并抽调专人负责教育帮扶黔南州工作。教育局还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将帮扶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责任人。

制度保证到位。广州市教育局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尽心尽力、行必有效的原则,在2013年广州―黔南对口帮扶关系确立伊始,就制定了《广州市教育局―黔南州教育局对口帮扶协议》和《2013―2015年广州市教育局―黔南州教育局教育对口帮扶计划》,为教育帮扶工作明确了方向。为更好开展帮扶工作,广州市教育局还制定了《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对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贫困家庭高中、大学生进行补助的方案》、《广州市**职业学校与黔南州**职业学校结对帮扶框架协议》(范本)等。

资金统筹到位。广州市教育局结合全市教育财政资金的实际和现有国家、省市政策,调动资源,克服困难,积极做好2013-2015年帮扶资金预算。三年部门预算投入770万元,其中学校管理人才和骨干教师培训预算300万元,中等职业教育帮扶预算470万元。他们还通过资助贫困,结对帮扶,捐款捐物等多种形式,确保教育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三个打造”发挥骨干队伍示范效应

送教上门,插班学习,打造一支好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决定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广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师资培训工作,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及职能机构,深入一线了解黔南州教育需求,采用送教上门和插班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在抓好教师全员培训的同时,突出骨干教师的重点培训,力促黔南州师资队伍合理快速发展。

2013年,广州市教育局采取送教上门方式,组织教育专家和一线高级教师到黔南州进行专题讲座,惠及黔南州1500名教师,预计3年内为黔南州培训教师6000名。同时,广州市教育局还利用插班学习形式,组织黔南州4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交流。

校长跟岗,中层培训,打造一支好干部队伍。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取决于校长和中层干部的整体素质。针对黔南州教育情况,广州市教育局制定了黔南州中小学校长到广州跟岗学习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已安排黔南州41位校长到广州各中小学跟岗学习。广州市教育局还举办了黔南教务科长管理能力培训班和黔南州中层干部“教学创新”培训特训营,组织黔南州中职学校和广州中职学校双向考察学习160人次。

助困助学,圆梦广州,打造一支好学生队伍。广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对贫困生的帮扶,在对黔南州荔波县的调研基础上,制订了《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对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贫困家庭高中、大学生进行补助的方案》,将在2014-2016年,每年向荔波县提供30万元用于困难家庭高中和大学生的学费资助。为了给黔南州贫困学子成才开启绿色通道,广州市教育局还将从今年起每年在黔南州招收300名贫困初中毕业生到广州市免费就读中职,符合条件的贫困生每年还可获得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

“三个结对”构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职校结对,打开职业教育新局面。为充分开发、利用、共享教育资源,2013年广州市教育局投入50万元启动资金,率先在中职学校建设方面与黔南州展开深入合作交流。安排13所优质重点中职学校与黔南州13所中职学校建立对口帮扶机制,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围绕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育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帮扶,整体推进黔南州中职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

篇4

城乡教育统筹发展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转变教研员工作作风与服务态度,如何进一步促进基层学校与教研机构有效互动,如何为教研员开展教学研究提供更有效的平台,如何更有效地从整体上扶持弱势学校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了破解这些问题,开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从2009秋季开始,在全县专职学科教研员中推行和实施了“三定工作制”。

1.落实教研员在“三定工作制”中的“三定责任”

一定蹲点学校。每名专职学科教研员在全县边远薄弱学校中选择2~4所蹲点学校,通过蹲点,深入学科教学,研究解剖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帮助蹲点学校建立完善的教研机制,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推动薄弱学校发展。

二定培养对象。每名专职学科教研员在所蹲点的学校选择2~4名普通青年教师作为自己的培养对象,通过对培养对象的全程指导,促使其快速成长,并通过他们的成长,为薄弱学校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三定责任目标。我们根据蹲点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教研员的学科特长,围绕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示范献课,专题研究以及指导培养教师等工作,制定明晰的责任目标,对教研员转化薄弱学校的专项工作进行专项考核。

2.明确教研员在“三定工作制”中的“三项要求”

一是教研员每月到蹲点学校听课不少于5节,座谈交流不少于2次,并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材料。

二是每期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确立2~3个帮助蹲点学校解决实际问题的小课题,通过对小课题研究,帮助学校或教师解决具体问题,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推进学校的教研工作。

三是对蹲点教研员在选择培养对象上作出了要求――在学校普通教师中选择培养对象。同时要求教研员帮助自己的培养对象建立好成长档案,从师德修养、教学艺术、科研能力等方面立体地加以培养,并通过他们的成长,影响和带动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3.实施教研员在“三定工作制”中的“三线管理”

一是“预案”管理。教研员到蹲点学校前要提前制订好工作预案,并交分管领导论证认可。每一轮蹲点工作结束后,要认真反思总结,并根据本次蹲点工作的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谋划下一次蹲点工作。

二是“流程”管理。教研员要形成完善的蹲点工作纪要,教研室对教研员的“蹲点工作预案”和“蹲点工作纪要”进行即时性评价。

三是“考核”管理。我们从两方面对教研员的蹲点工作实施考核,一看蹲点学校当年与上年的教研工作进步情况;二看教研员所培养教师的教研成果和成长情况。

一年来,教研员们协助边远薄弱学校制定发展规划36份,帮助解决教学教研以及学校管理等实际问题近200件,帮助教师制定发展计划425份,举办“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培养辅导讲座126次,协助建立教师成长档案216份。教研员们还特意建立了师徒互动QQ群,每周挤出专门的时间与学员们一道互动交流经验,共同探讨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校和教师的工作热情。

建立“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校”,有针对性地扶持弱势学校,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思路

为了进一步发挥教育科研在县域弱势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理论指导、实验探索、决策咨询作用,我们选择全县最薄弱的学校作为教研室教研员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通过“实验基地校”的建设,有针对性地扶持弱势学校,积极探索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

1.“实验基地校”建设目标明确,操作性强

通过反复研讨,我们形成了三个预期目标:一是在3年的一个周期内,每个基地校同时承担《县域农村学校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与《深化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两个课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二是每期每学科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主题教研活动,通过活动带动和影响片区或全县学校教科研工作。三是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与智力扶持下,不断总结推广“有效课堂”教学经验,提升教师从职水平和职业幸福感。全县近三分之一的学校编撰出了较高质量的“课堂有效教学”经验或“有效课例”专集,以“有效课堂”促进薄弱学校的有效转变。

2.“实验基地校”建设措施具体,攻关性强

我们一直要求教研员的专业引领要具有先进性,即理念的先进性、行为的先进性与方法的先进性,始终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理念。把开展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大背景相结合,与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相结合,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与确立科学的教学和管理理念相结合,与提高教育质量和注重人的发展相结合,使教育科研“走进课堂、亲近教师、关注学生”。着力追求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与草根性,积极营造科研兴校氛围,形成教研强校机制。

为此,我们以教科研扶持薄弱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具体有三个方面可供参考的经验:一是根据岗位分工、责任到“员”。进修校校长侧重学校管理方面,负责薄弱学校的管理指导、发展规划的制定和过程目标的落实;副校长、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具体负责高中、初中和小学薄弱学校的发展扶持工作,限期转化薄弱学校。各学科教研员侧重于课堂教学研究,负责薄弱学校的薄弱学科的转化。二是按照预期目标,根据分工,与教育科研基地校一道,以学校为单位制订可行的工作计划,明确每期的目标任务,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工作。三是明确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即扎实推进校本教研、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坚持以问题研究为主要载体,切实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发掘教师潜力,引领教师专业,从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上促成薄弱学校的转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研搭桥,校际间双向互动,大手拉小手,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校际帮扶来促进弱势学校的发展,已被更多的教育主管部门所采用,在这块天地里,县级教研部门要主动作为。

1.在组织过程中参与。教研室要通过利用自己长期深入学校的调研优势,一方面为县教委或教育局在帮扶对象的选择与结对、帮扶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帮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提出建议意见,供教育主管部门参考;另一方面对结对帮扶学校在确定帮扶目标、制定帮扶方案、拟写帮扶协议、夯实帮扶过程、落实帮扶项目等方面予以专业的指导。同时,教研室应适时地组织结对帮扶学校进行座谈和交流,研讨解决帮扶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困难,协调各方在工作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帮扶项目的实施与落实。

2.在帮扶理念上引领。教研室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引领优势,通过调查研究、常规教研活动开展、工作视导督查等一切有利时机,与帮扶学校一道解剖受援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园

文化等方面的现状,通过现状分析与问题研究,共同制定受援学校发展规划,帮助受援学校明确学校发展方向。督促支援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风格、人本的教育管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渗透和影响受援学校,促进受援学校更好更快发展。

3.在联校集体教科研中指导。结对帮扶学校之间都会经常性地开展集体教科研活动,较常见的如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专题讲座活动、教研组或备课组的常规教研活动、教学沙龙活动、课题组互动交流活动等等。对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教研室都应力争提前介入,从活动主题的确立、实施方案的制定等方面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以研究的视角全程参与活动过程,活动结束后帮助他们一起进行反思,做好经验的提炼与推广工作。

送教下乡,有针对性地解决弱势学校均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送教”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教研员必须念好“送”“参”“调”的三字经。

1.“送”为送得去。它包括“三送”:一是送去严谨治学、乐于科研的工作态度。我们要求每一个教研员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给一线教师以良好的影响。二是送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山区农村相对偏僻闭塞,对先进教育理念的有效把握,对成功经验的借鉴和失败教训的吸取都非常有限。教研员有责任用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给一线教师洗脑。以成功的范例引领一线教师,以深刻的教训唤醒一线教师,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三是送去更新的必备资料。就像电脑换代一样,许多知识信息的更新也很快。比如,语音教学,国家语委每一次的规范文件或内容,我们都会及时地将相关资料送下去,以便语文教师能将最正确的读音教给孩子们。

篇5

一、工作目标

围绕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体会委十届五次全会、省委第七次藏区工作会、州委十届六次全会、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把群众工作“六大活动”与维护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六大活动,围绕“固化成果、提升实效”工作主题。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县,广泛开展募集慈善资金,帮助困难群众,引导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幸福家园的建设,推进爱心帮扶活动,实现爱心帮扶全覆盖、常态化。

二、具体任务

按照文件要求,继续做好结对户爱心结对工作,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深入亲戚家中了角民情不少于2次,单位责任人联系寺庙看望慰问不少于2次,看望“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残疾人、重特大疾病患者等困难群众不少于2次,林业党支部深入结对村支部开展工作不少于2次。进行动态结对,动态管理。及时进行心理辅导疏导,并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其遇困难和问题。

三、主体对象

局长为组长。结对帮扶的对象为:色威乡困难户、孤寡老人、孤儿、“三无”人员和“五保户”。

四、实施步骤

2015年1月—2015年月,深入推进爱心帮扶活动。加强与爱心结对孤儿监护人的沟通,关心了解结对认亲孤儿的生活、学习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定期与其相处交流,帮助其疏导心理,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其积极向上,为其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氛围。一是大力推进确保帮扶对象全覆盖,进一步核准孤儿、“三无”人员和“五保户”基本情况,及时兑现落实帮扶资金,切实解决爱心帮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高效推进爱心帮扶活动。

五、工作措施

(一)全力确保孤儿帮扶全覆盖。做好孤儿建立档案工作。抓好孤残儿童康复治疗,为孤儿和困境儿童提供帮助,切实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并在全县范围内宣传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推进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加强对符合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条件的寺庙残疾僧尼和困难僧尼普查登记工作。不断完善慈善政策法规。大力支持和培育基层慈善组织,促进全乡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开展“爱心慈善月”和“爱心慈善日”活动。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筹资机制,做好帮抚单位的协调力度,发挥援建机制作用,搭建爱心慈善平台,与各方沟通顺畅、操作阳光高效的工作制度,规范管理使用爱心帮扶资金。积极发挥志愿者服务队作用,充分展示志愿者新风貌、新形象,建好长期服务困难群众的志愿者队伍,实现爱心帮扶活动由政府引导参与向全社会主动参与转变。进一步健全制度,畅通渠道,基本建立长效机制。

篇6

2013年首先在市辖区和有条件的县镇实施

从2013年起,首先在市辖区和有条件的县镇实施以义务教育学校为重点的中小学校管理机制改革实验的试点工作。改革实验工作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步骤,力争用1~2年的时间,初步实现改革实验试点地方基础教育,实现内涵发展和科学发展,达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2015年~2020年有效缩小校际区域之间的差距

2015年~2020年,在试点的基础上,深入推进这项改革实验,在整个县域或更大区域内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效缩小义务教育校际、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形成各具特色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新格局,为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可建立学校联盟实施集团化办学等多种模式

省教育厅要求,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学习、吸收和借鉴西安市的实践经验和实施办法,把握重点、突出特色,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可通过推行“大学区管理制”、建立学校联盟、实施集团化办学、教育对口支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等多种模式,开展以义务教育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实验。

区域内教师和校长定期合理交流流动

要求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在布局结构、师资校长、经费投入、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各项教育资源在城乡、校际、区域之间均衡配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整体发展的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区域内教师和校长统筹管理、定期合理交流和流动的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教育对口支援,促进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结对帮扶和交流服务的机制;要建立和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向辖区内初中分配的机制。

篇7

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实施办法》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全省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电化教育机构、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中的在职教师和教研人员。民办中小学校可参照《实施方案》,参加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评审。

《实施办法》明确,在职称体系建立上,将原来相互独立的中学教师职称系列与小学教师职称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在职称等级设置上,改变原来中学教师最高等级为副高级,小学教师最高等级为中级的规定,统一将中小学教师职称设置为五个等级,资格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员级)、二级教师(助理级)、一级教师(中级)、高级教师(副高)和正高级教师(正高),与原中小学教师职称的对应关系是:三级教师对应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三级教师、二级教师对应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一级教师对应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高级教师对应原中学高级教师。也就是说,中学教师在原中学高级教师(副高级)的基础上,可申报评审正高级教师;小学教师在原小学高级教师(中级)的基础上,可申报评审高级教师(副高级)和正高级教师(正高级)。

此外,《实施办法》还包括按照突出师德素养、教育教学业绩的导向要求,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切实改变过分强调学历和论文的倾向;按照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建立健全同行专家评价为主的业内评价机制两方面的内容。

据了解,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工作将于2016年年底前完成首次评聘,初步实现制度入轨,具体步骤为:6月底前完成资格过渡,8月底前完成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的评审和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申报推荐工作,10月底前完成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评审工作;2017年全省转入常态化评聘。

双江县多种措施抓实教育精准扶贫

《云南日报》消息 双江县围绕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把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谋划,把群众素质提升工程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8个重点之一来抓,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子女入学难,实施贫困村、直过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

自2014年起,双江开始实行高中阶段免学费入学,统一由县财政拨款支付。去年全县财政收入达48 356万元,教育投入达到25 666万元。从2014年至今共免除高中学费416.72万元。“2017年要实现全县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学龄前儿童入园(班)率达到90%以上,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确保无因贫辍学学生;继续实施高中免学费教育,农村贫困户幼儿入园每生每年补助300元,2018年起实施14年免费教育。”县委书记黄光富介绍。

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双江县全面落实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深入实施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程,每年面向全县招收品学兼优的4种主体民族学生各15名,县级财政给予每人每年补助1 000元,并实行动态管理、重点培养。

篇8

在这次帮扶活动中,学校让我和徐家亮、字向东、杨平香三位同伴并肩齐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接到任务后,我根据学校的实施方案拟出了“师徒结对帮扶”活动措施,并要求三位教师相继拟出了个人成长规划。在学校的监督和管理下,我们先后开展了一些帮扶活动。在活动中,最让我欣喜的是,我们的三位教师不但能按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完善自我,而且能主动承担任务,敢于担当。上学期,我们年级组开展了“我为队旗添光彩,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比赛活动。在我把活动方案整理出来印发到教师手中时,徐家亮老师主动地对我说:“龚老师,演讲评分标准我去整理,做好后传给您!”听到这句话,我感动万分!是啊,我们的小小团队,不就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嘛!在这其乐融融的一家人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难道你会不感动吗?按照年级组工作计划,在本学期,我们将在5月20日上午进行数学竞赛。数学竞赛的主要任务(拟卷、竞赛结果分析等)和整个活动过程,多数都是由受帮扶的教师去独立完成的。安排任务时,没有哪个教师不情愿。担当任务如此,上公开课、研讨课也一样。这学期,我同样按照以前的做法,在学期初就把年级组教师、工作室学员要上的公开课排出来,不同的是将受帮扶的三位教师的课也按工作室学员一样排三节。拿到授课计划表后,三位教师不但没怨言,而且到自己上课时,不用我打招呼,教室里已摆放好听课教师坐的凳子了。这些看似简单的小细节,已折射出我们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操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我们师徒四人并肩齐行共同学习、成长的路途中,已留下了很多靓丽的风景。现就这一平台,采撷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同时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014年9月17日早上,杨平香老师的一节《亿以内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让我记忆犹新。在这节课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推广和借鉴:首先,按我校推行的“3+1”教学模式基本操作要领进行教学活动。如:在揭示学习目标后,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且将自主学习的要求和内容用大屏出示。这样做,能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样自学。其次,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积极、踊跃,小组合作讨论热烈。第三,学习成果展示、学习小结、课堂教学小结有效性强。

徐老师的课,我学习了很多节,数学也好,语文也罢,每节课都有不一样的精彩出现。就拿4月22日早上的《小数的近似数》这节课来说吧。徐老师的课教学思路清晰,有条不紊。课件出示恰到好处。如:题目(把0.984分别保留两位数、一位数、整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用大屏出示,而求近似数的过程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汇报交流、板书展示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做,不仅突出了重、难点,达成了学习目标,而且科学、规范的板书设计,实用性更强。在徐老师平时的有效训练下,学生的整体素质很高,思维灵活敏捷。在学生汇报交流时,表现大方且声音洪亮。在交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老师轻轻的一句“是等于3.7吗?”学生马上就能反应过来纠正说“是约等于3.7”。

篇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市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个不摘”重要指示要求,发挥教育职能作用,确保实现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有学上、上得起学,有效推进并完成教育扶贫工作任务。

二、目标任务

坚持教育扶智原则,有针对性地关注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帮扶贫困家庭学生和改善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紧盯目标、细化举措,锁定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贫困村学校建设等重点工作持续发力,实现教育脱贫攻坚连战连捷。

三、重点工作

(一)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1.精准统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加大对教育扶贫政策宣传。按照国扶办信息比对确定补助对象,补助资金按学期直接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到卡,建立补助发放台账,健全备案审查制度。

2.落实学前资助政策。凡是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低保户子女进入公办幼儿园的,全部免除保教费;在普惠性幼儿园的建档立卡、低保户、孤儿、残疾儿童,按国家政策给予1500元/年/人的资助。

3.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免收学杂费,免费发放教科书;按政策要求对贫困住宿学生给予小学1000元/年/人和中学1250元/年/人的补助,按照财科教〔2019〕30号文件规定,对建档立卡学生以及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给予小学500元/年/人和初中625元/年/人的补助。

4.落实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和贫困学生免学费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低保户子女、农村救助特困供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本地高中学校(含职业学校),全部免除学费,并给予国家助学金。(普通高中按照2018年秋文件要求分档,建档立卡学生享受最高档资助,1500元/学期/人;一二年级中职学生的国家助学金为1000元/学期/人。)

5.落实“雨露计划”。积极配合市扶贫办,为职业中专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每生每学期补助1500元。

6.落实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及大学生新升入大学资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新考入大专及以上院校的贫困户子女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凡是在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新考入大学的贫困学生一次性资助(路费)省内500元、省外1000元。

7.落实保障兜底户的子女上大学资助政策。凡是保障兜底户的子女考上域外大专及以上院校的(民办学校除外),学费完全由政府承担,并给予8000元/年/人的生活补助。

(二)改善贫困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积极推进薄弱学校改造。

继续向上争取资金,新建或维修12所贫困村学校(14个项目)校园校舍,不断改善贫困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三)保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待遇,落实生活补助政策。

继续组织大学区内市直中小学与贫困村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选派管理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到贫困村学校支教;严格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和乡镇津贴、补贴。

(四)发挥教育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

1.积极发挥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作用。继续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施免费职业教育,对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业务,提高其科技生产生活水平。

2.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按照《市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3月开展“义务教育宣传月”活动,不断加强宣传教育。每个学校要充分利用“爱心超市”,积极发挥爱心志愿者服务队、爱心小分队的作用,通过开展捐助活动,结成互助对子,满足贫困学生的“微心愿”。各校要及时家访,针对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包保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尤其要帮助有辍学倾向的贫困学生。督促家长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依法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确保实现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

(五)扎实开展包保帮扶工作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保障驻村工作队成员待遇,加强对接走访。继续整合资金,对所包保的新立乡村、镇村、村村,开展小项目扶持、村部建设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教育扶贫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成立市教育局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局长任副组长。统筹协调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定期开展督查督导,确保教育扶贫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二)严格落实责任。相关科室、各学校要按此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方案,列出任务完成时限;要加大教育扶贫政策执行力度,统筹资源,用好、用足有关政策;要创新教育扶贫工作联动协作机制,将目标责任落实到人。

(三)加强资金筹措。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补助资金和社会捐资,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按标准拨付到位,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教育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篇10

(一)行业扶贫

水利。一是完成《县水利扶贫规划(20112020年)报告》的编报工作及《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方案》的编报审批工作。二是完成水利工程投资1925.46万元,改造水陂15座,改造渠道108.9km,改造渠系建筑物221座,实施工程已交付使用。

教育。一是计划争取上级资金6936万元,目前已争取上级项目资金5056.8万元。二是危房校舍改造目前已完成规划,部分学校正在办理项目审批。已拆除D级危房校舍1412平方米,维修加固危房校舍面积3461平方米。三是教师周转宿舍房建设已完成可研编制审批,已办理建设工程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初步设计文本已报市发改委待评审批复。四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已完成中小学、初中2所学校,学生宿舍与食堂建设,已完成初步设计待市发改委审批;初中学生宿舍与食堂建设,正编制可研报告;中心小学与小姑中小学学生食堂建设待政府批复。五是2013年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已争取省财政厅教育厅分配资金79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85万元,省级资金208万元,项目规划将于近期上报。

社会保障。半年来,县残联争取残疾人康复托养建设项目资金486万元、康复扶贫贷款贴息指标100万元、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资金4万元。

(二)专项扶贫

异地扶贫搬迁。2013年,省市下达我县移民搬迁任务1319人。目前,已确定避灾移民搬迁对象293户1319人。计划建设6个移民搬迁示范点,目前工作进展顺利,有121户移民户正在兴建房屋。2013年,上级批复我县库区移民项目资金879.62万元,安排项目96个。目前,全县96个库区移民项目已全部开工,项目开工率为100%;建档项目9个,项目建档率为9.3%;下拨项目资金59.86万元,资金下拨率为6.8%。

产业扶贫。2013年上半年,我县早稻播种面积6.02万亩,中稻播种面积7.39万亩,较去年增加0.37万亩,白莲播种面积7万亩,较去年增加0.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6万亩,比上年增加0.3万亩,生猪出栏67165头,比上年同期减少1046头,落实莲田养鱼示范点60个,全县水产养殖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

整村推进。今年争取村庄整治项目资金860万元,对全县29个重点村村庄整治进行了科学规划,共规划实施项目81个,有39个项目已全面竣工,对18个土坯房建设点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

就业促进。一是完成阳光工程培训任务1459人,省下达任务是1250人,超额完成16.7%。二是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08人,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06.12%;完成就业培训509人(其中创业培训117人),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63.6%;完成建筑工匠培训3801人,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00.03%。三是完成“雨露计划”培训任务2108人,占总任务数的50.2%。其中贫困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培训45人,中高级技工培训6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