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考评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德考评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德考评指导意见

篇1

1、 积“德”、知“道”

道家以治人事天为己任。这正反映了春秋时代道家的思想特色。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转变时期。这个大转变首先表现在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发展。早在西周末年,有些奴隶主贵族已经使用奴隶开辟了一些新的耕地。这些新开辟的耕地,被奴隶主贵族个人占有,成为私有土地。随着私有土地的增加,奴隶主贵族之间争夺和买卖田产的现象也出现了。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率先按实有耕地收税。这样,土地私有

制便得到承认。随着土地买卖和争夺日益加剧,土地私有制逐渐发展,奴隶社会的土地公有制逐渐遭到破坏。在土地私有制产生、发展的同时,过去的奴隶在争取自由和人生身权利的斗争中也逐步改变了自己的地位。由于奴隶主贵族的残酷剥削和滥用奴隶劳动,迫使奴隶大

量逃亡。这些逃亡的奴隶,一部分被吸引到私有土地上为土地私有者耕作;一部分逃到山林川泽地区,开辟耕地,进行个体生产。在私有土地上耕作的逃亡奴隶,虽然仍受到土地私有

-1-

者的剥削,但他们却相对地获得了一些自由。这些私有土地的所有者,为了吸引逃亡的奴隶

为他们耕作,不得不改变剥削方式,他们把土地分块租佃,向耕种者收取一定的实物作为地租,也有的要耕种者用服劳役的办法交付地租。这样,在私有土地上耕作的过去的奴隶实际上已转变为佃农,他们以一家一户为单位,除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可以经营一些家庭手工业。他们有着自己的经济,能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至于自已开辟耕地进行个体生产的自耕农民,则有更多的自由。在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过程中,佃农和自耕农民的队伍也逐渐壮大,这代表新生产力的生力軍也逐步显示出威力。与此同时,统治阶级内部也在发生变化。春秋前期,

周天子王室衰微,诸侯国公室强盛起来。春秋中叶以后,诸侯国内的卿大夫私家势力发展起来,逐步掌握了诸侯国内部的统治权力,成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新贵族。随着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新贵族与国君、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加剧。新贵族为了取得对国君、奴隶主斗争的胜利,利用各种方式争取支持,加强实力。《左传·哀公二年》载,晋国新贵族赵鞅在一次战前誓师时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 就是说立了战功的大夫可以得到一县或一郡( 杜注:“《周书作雒篇》:‘千里百县,县有四郡。’”),士可以得到大片土地,庶人工商之类的平民因战功可以进入仕途(杜注:“得遂进仕。”),人臣(杨伯峻注:“‘男为人臣’ 之人臣。”)、隶(服杂役的)、圉(养马的)这一类奴隶因战功可以成为自由民。代表与农民相对立的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新贵族,已充分认识到“人” 的作用,而且让平民进入仕途,给奴隶以自由,“人” 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受到重視。这就是中国哲学形成时期具有人本思想内涵的社会基础。中国古代先民是特别相信天命的,虽然作为人格神的“天” 的思想,早已开始动摇,但是对“天” 的敬奉却有深远的影响。春秋时期,作为万物的主宰的“天”,仍然是人们事奉的对象。这便是道家天道哲学的思想基础。郭店楚简《治人事天》(老子乙) “治人事天,莫若嗇” 正是春秋时期重視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事奉作为万物主宰的“天” 的哲学概括。

如何“治人事天”?郭店楚简《治人事天》(老子乙)以农夫治田务为譬,提出了“积德” 和“莫知其极”(知“道”)两个条件。所谓“积德”,就是积行之所得。《广雅·释诂三》:“德,得也。”《说文》:“得,行有所得也。” 农夫多积累行之所得,可以治好田务;为道者多积累行之所得,在治人事天的活动中便可无往而不胜。“莫知其极”,是对为道者而言的。王弼注:“道无穷也。” 意思是说,为道者在治人事天的活动中,其所以能无往而不胜,是因为知道“道” 的力量是无穷尽的,能守“道”並能按“道” 的原则去做。

“积德” 是“知‘道’” 的前提,不多积累行之所得(重积德),就不可能知“道”。“道”作为宇宙的本原,它是一种存在。道家的“道” 又是可以作为社会生活依据的客观法则,它是对古代先民占人、占天、卜世、卜吉所积累的社会生活经验的哲学概括,是以古之“圣人” 的“行之所得” 为依据的。后世对根据古之“圣人” 的“行之所得” 所概括出的社会生活法则的认识,如果不多积累自己的行之所得那是难以想像的。因此,郭店楚简《治人事天》(老子乙)特别强调“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

知“道”,就是知道“道” 的力量是无穷的(莫知其极)。知“道”,並非仅知之而已,而是要守“道”、行“道”。知“道”(莫知其极)“可以有国”。“道”是治国的根本(有国之母),以“道”治国就是以本营末,以本营末才可以得其终(可以长久)。以本营末可以得其终是因为深根固柢(长久是谓深根固柢)。以本营末可以深根固柢,所以“道” 是使国家永葆青春的法则(长生久视之道)。

积“德”、知“道”,才能“治人事天”。“治人事天” 是春秋道家对社会有所施为的积

极表现,而积“德”、知“道” 则是道家对社会有所作为自身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了积“德”、

-2-

知“道” 而对社会有所作为,所以春秋道家特别注意修身。以道修身是“言道家之用” 的核心内容。

2、 为道者日损

如何以道修身?郭店楚简《治人事天》(老子乙)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1)损之或损,以至亡为。(2)绝学而顺其自然。(3)抛弃私己之心,爱身自重。

郭店楚简《治人事天》(老子乙)第3简“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与传世本《老子》(王弼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明显不同。“学者”、“为道者” 指人,“为学”、“为道” 指行为。“人”怎么样?日益、日损。“益”与“损” 相对为文,对两种不同的“人” 的品行、修为进行描写。“益”, 通“溢”(古今字),应释为“骄傲自满”。《庄子·列御寇》“有貌愿而益” 句,俞樾平议:“益当作溢,溢之言骄溢也。”“学者日益” 之“益” 与“貌愿而益” 之“益” 用法同。“损”,降抑,克制,贬损。《周易·系辞下》:“损以远害。” 孔颖达疏:“自降损修身,无物害己,故远害也。”“为学”、“为道”, 其结果如何?日益、日损。“益” 与“损” 相对为文,对两种不同行为的结果进行说明。任继愈《老子新译》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从事于学问,[知识] 一天比一天增加,从事于‘道’[知识] 一天比一天减少。” 郭店楚简《治人事天》(老子乙)第3简“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通过“学者” 与“为道者” 对比,强调“为道者”必须以“道”修身;传世本《老子》(王弼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通过“为学” 与“为道” 对比,“反对知识来源于实践,要认识‘道’,只能靠神秘主义的直观,即‘減’的方法。”(任继愈《老子新译》)有学者认为楚简《老子》是传世本《老子》的节选,从上述比较来看,似不能成立。似乎应该是传世本《老子》将郭店楚简《治人事天》(老子乙)全文纳入,并作了符合新的历史时代要求的修正,郭店楚简《治人事天》(老子乙)是源,传世本《老子》是流。

“为道者日损” 是以“道” 修身的重要途径。所谓“日损”,就是一天比一天更严格地自我贬损。“损”, 有降损、自克义,也有贬损义。降损,谓谦恭自下。《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故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 自克,自我克制,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克制私欲。贬损,即贬抑、贬低,不自傲于人。《公羊传·桓公十一年》:“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为道者” 通过“日损” 而修身,“损之或损,以至亡为也”,使自己合于“道”。“或”,副词。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或,犹又也。”“亡为”,即“无为”。“无为”,不能理解为无所作为。这里的“亡为”,是《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之而合于道” 中的“无为”,是清静自守之义,是道家以“道” 修身所要达到的“合于道” 的理想境界。如果道家以“道” 修身能达到这种理想境界便无所不能为(亡为而亡不为)。其所以无所不能为,就是因为能清静自守而合于“道”。

郭店楚简《治人事天》(老子乙)第4简“绝学亡忧”,简文“绝”,从从二幺从一,“一” 将“二幺” 从中腰切断。《说文》:“绝,断絲也。”段玉裁注:“断之则为二,是曰绝。” 引申为抛弃。《左传·哀公十五年》:“大命隕隊,绝世于良。” 杜预注:“绝世,犹言弃世。”“学”,音jiào。教化。《集韵·放韵》:“教,《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或作学。”“绝学”,犹言弃学(教)。意为反对上对下施行教化,主张顺其自然。这是对以“道” 修

身以达到清静自守境界外部环境的要求,也是自我修身的要求。道家认为绝弃上对下的教化而顺其自然,人们才能真正无忧无虑。有教化便有尊卑,有尊卑便有“唯与呵”,便有教化者所认为的“美与恶”。其实“唯与呵”、“美与恶” 并无多大差别。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制

产生、发展,占有土地的新、老贵族转化为封建地主,在私有土地上耕作的逃亡奴隶转化为

-3-

佃农。不管怎样变化,奴隶主贵族要压迫奴隶,封建地主绝不会放弃对农民的剥削。奴隶主贵族也好,封建地主也好,他们都希望被剥削者伏伏贴贴、唯唯诺诺。如果被剥削者稍有不满,哪怕是大声对他们说话,他们也会认为是大逆不道。被剥削者顺从剥削者,甘愿受其剥削,剥削者就认为是“美”(善),稍有反抗便认为是“恶”(不善)。如果从被剥削者的角度看问题,“美”并非“善”,“恶” 并非“不善”。所以说“唯与呵”、“美与恶”并无多大差别。如果没有什么剥削者、被剥削者,大家都顺其自然,人人平等,则无所谓 “唯与呵”,也无所谓“美与恶”,人们自然无忧无虑了。顺其自然,人人平等,清静自守,便可天下太平。就自我修身而言,不能把自己放在老百姓的对立面,处处以教化者自居,应绝弃教化他人的念头,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只有这样,才能“损之或损,以至亡为也”。至于作为外部环境的“绝学亡忧”,这只不过是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幻想。在春秋时代的混乱社会中,你要以“道” 修身,你要清静自守,只有逃世归隐。老萊子这位“言道家之用”的春秋道家原创者,最后也不得不逃世耕于荆门古城西关外蒙山之阳,以“孝”名闻于后世,而成为中国二十四孝之首。

以“道” 修身,除了自我贬损、顺其自然之外,十分重要的便是爱身自重。郭店楚简《治人事天》(老子乙)第7简指出:“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大患”,指第5简“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句中的“大患”。该句与传世本《老子》此句比较多一“人” 字。有了这一“人” 字,“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作“人” 的谓语,句子结构完整,语意明确。“宠”,用为以动。“辱” 作“宠” 的宾语,意为不知辱之为辱,反以辱为宠。 “患”,《说文》:“患,忧也。”“大患”,极度忧虑。“贵大患” 与“宠辱” 结构相同,意为以大患为贵。犹重视恩宠得失,乃患得患失之义。句意为:世人以侮辱为恩宠,受宠若惊;患得患失,重视恩宠得失若自身一样。道家在这里严肃批判了在社会大变动的春秋时期的这种奴才性格,指出“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亡身,或何患?”(我之所以有极度的忧虑,是因为我有私己之心。如果我没有私己之心,哪有什么可忧虑的?)有私己之心的人,甘心做奴才,恃宠傲人,患得患失,“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从表面看起来,似乎很重视自身,实际上是“倚人之宠以为重,而适自轻”(魏源《老子本义》)。如果一个人能丢掉私己之心,则全然没有什么忧虑了,也不会患得患失,更不会以侮辱为恩宠了。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真正爱身自重。

3、闭其门,塞其兑

以“道” 修身,通过自我贬损而达到清静自守而合于道的境界。修身重要,守“道”

更为重要。如何守“道”?郭店楚简《治人事天》(老子乙)第13简“闭其门,塞其兑” 即是守“道”之要。“门”,《淮南子·原道训》:“门,禁要也。”王弼《老子》五十二章注:“门,事欲之所由从也。”“兑”,音duì。耳目鼻口。《淮南子·道应训》:“王若欲久持之,则塞民於兑。”高诱注:“兑,耳目鼻口也。”王弼《老子》五十二章注:“兑,事欲之所由生也。” 魏源《老子本义》引张尔岐曰:“心动於内而吾纵焉,是之谓有兑。有兑则心出而交物,塞之

则心不出矣。”道家认为守“道”,一要防守好事欲对人发生影响的门径,二要堵塞人产生事欲的视听。只有这样才能清静自守。

“闭其门,塞其兑” 是为了守“道”。道家是反对贪欲的。对于春秋时期通过开辟新耕地、争夺和买卖田产而暴发起来的新贵族们的贪婪是批判的。认为贪欲是守“道” 的大敌。有了贪欲必然造成思想混乱。“道” 与贪欲是对立的。郭店楚简《绝智弃辨》(老子甲)第13简:“道恒亡为也。”第4至5简:“罪莫厚乎甚欲,咎莫憯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知

-4-

足之为足,此恒足矣。”“道恒亡为” 之“亡为”,即无为。无为,无所求取。为,谋也,求也。《韩非子·存韩》:“非之来也,未必不以其能存韩也,为重於韩也。” 高亨《诸子新笺·韩非子一》:“为,求也。”“道” 得之于天,天道无私,辅万物之自然,永远不会向万物索取。故曰“道恒亡为也。”“甚欲”,过分的欲望,即贪欲。“得”,《论语·季氏》:“及其老也,血

气既衰,戒之在得。” 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得,贪得。”“欲得”,犹无止境地贪求其所爱。“不知足”,谓不自知满足。在道家看来,祸殃没有比过分的欲望更厚重的;灾祸没有比无

止境地贪求其所爱更惨痛的;祸害没有比不知满足更大的。道家认为人应该自知满足,对任何事情都不应作过分的企求。自知满足的所谓“足”,这是永远的满足。

贪欲是怎样产生的?道家认为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客观方面的是来自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新贵族的权利欲望和财产占有欲望。这些新贵族们无时无刻不在为占有更多的财富奔忙,无时无刻不在为如何从奴隶主贵族手中夺取权利谋划。如何发财,如何夺权成为这些新贵族们生活的全部。在这样的权利转移和财产占有的大动荡中,社会的贪欲通过各种渠道对人们发生影响。主观方面的是生活在这种大动荡中的人,他们都有耳目鼻口,他们都要生活,都要求生存,而且都有一颗希望自己过得比别人好些的“心”。因此,人人都想“发财”,人人都想成“富翁”。人们的这颗想“发财”、想成“富翁” 的“心” 就是产生贪欲的主观因素。道家反对贪欲,提出以“道” 修身,希望以此扼制社会贪欲的发展。他们认为在贪欲横流的社会中,人如果要清静自守,必须“闭其门,守其兑”(防守事欲对人发生影响的门径,堵塞产生事欲的视听)。他们告诫人们,“闭其门,守其兑” ,终身不会思念错乱。如果“啟其兑,赛其事,终身不逨”(打开产生事欲的视听,遇事与人相夸胜,终身不可能有成)。

4、清静为天下定

春秋时期,由于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奴隶转化为农民,铁耕农具普遍使用,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新贵族的权利欲和财产占有欲也膨胀起来,最后夺取权利而登上政治舞台。如田氏篡齐,韩、赵、魏三家分晋。新贵族取得了对奴隶主贵族夺权斗争的胜利,然而天下并未太平,在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新贵族取得政权之后, 新的兼并战争又在积极准备之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春秋道家提出了以“道” 治国的方略,主张“以亡事取天下”(老子甲第29至30简)。同时提出了以“道” 修身的方略,主张“清

静为天下定”(老子乙第15简)。

什么是“清静”?“清静” 是两个词。“清”,廉洁,不贪求。《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王逸注:“不求曰清。”《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西门豹为鄴令,清剋洁慤,秋毫之端无私利也。”“静”,《增韵·劲韵》:“静,澹也。” 又《静韵》:“静,无为也。”《吕氏春秋·审分》:“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五代齐己《荆门寄沈彬》诗云:

“道有静君堪托迹,诗无贤子拟传谁。”所谓“静者”,指得道而恬静无为的人;所谓“静君”,指屏除尘念、超然恬静的人。郭店楚简《治人事天》(老子乙)第15简“燥胜凔,清胜热,清静为天下定”(燥热能克服寒冷,清凉能克服暑热,清廉恬淡能克服贪欲使天下安定)用取譬的方法,强调了“清静” 的社会作用,表明了春秋道家的政治主张。

“清静”( 清廉恬淡)是以“道” 修身所达到的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为,一种作人和治人的原则。为政者若能自甘淡泊,清静(清廉恬淡)自守,便可治理好一县、一郡、一国乃至天下。春秋道家以“道” 修身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清静”(清廉恬淡)这一作人和治人的原则,並以此治天下,克服贪欲使天下安定。

-5-

郭店楚简《治人事天》(老子乙)第14至15简“善建者不拔,善保者不脱”紧接“清

静为天下定”,“善建”、“善保” 承前省略宾语(“清静” 这一原则)。意思是:善于建立清

静这一原则的,不可动摇;善于保持清静这一原则的,不会脱落。如果善于建立、善于保持清静这一原则,“子孙以其祭祀不屯”。如果运用这一原则,“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馀;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溥”。“子孙以其祭祀不屯”,《礼记·祭统》:“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说文》:“祀,祭无已也。” 清张文虎《舒

艺室随笔》:“祭无已,语简未达。定公八年《公羊传》解诂云:‘言祀者无已,长久之辞。’ 疏云:‘见其相嗣不已,长久常然。’ 此盖汉儒相传之训,谓子孙世祀不绝也。”“屯”,困屯,艰难。《广韵·諄韵》:“屯,难也。” 意思是说只要能善于建立和保持清静(清廉恬淡)这一原则,可以子孙世祀相继而不困屯。“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馀;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溥”,“修”,实行。《国语·晉语五》:“晉为盟主,而不修天罚,将惧及焉。”韦昭注:“修,行也。”“真”,《字汇·目部》:“真,淳也。”“长”,借为 “张”,张扬。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长,假借为张。”“丰”,《周易·丰·彖》:“丰,大也。”意为扩大。“溥”,《玉篇·水部》:“溥,遍也,普也。” 意思是说个人实行清静这一原则,其德于是更加纯真;一家实行清静这一原则,其德于是更加丰足有馀;一乡实行清静这一原则,其德于是更加得到张扬;一邦实行清静这一原则,其德于是更加得到扩大;在天下实行清静这一原则,其德于是可以普遍。

郭店楚简《治人事天》(老子乙)“言道家之用” 提出“清静” 这一原则,与传世本《老子》有关“清静” 的表述有别。其一,所处的结构位置不同:楚简老子乙第14简“若屈”之后,有一分章号,“大成若缺……大直若屈”自成一章;“……清静为天下定”与“善建者不拔,善保者不脱……” 合为一章。传世本《老子》 “大成若缺……大直若屈” 与“……清静为天下定” 合为第四十五章(王弼本)。其二,所使用的语词有异:楚简老子乙为“清静为天下定”。传世本《老子》为“清静为天下正”。因此所表达的意思是不相同的。任継愈《老子新译》将“清静为天下正” 译为“清静无为可以做天下的首领。” 指出“老子(宗流按:相对于郭店楚简,此“老子” 即战国道家。)认为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一种情况,实质上却又是另一种情况。表面情况和实际情况有时完全相反。在政治上不要有为,只有贯彻了‘无为’ 的原则,才能取得成功。” 郭店楚简老子乙所表达的是春秋道家的观点,所提

篇2

1.医德医风理论的相对抽象和价值观的多元化。

①医德医风理论相对抽象。医德概念较为抽象是医德教育干预较为主要的一个干扰因素。医德是指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其对调节医务人员之间、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医德可反映医务人员的思想与品质,但由于其概念较为抽象,通常让实习医学生理解困难,不能参透医德的主干思想。②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在医院内部通常发生医师通过药物销售来增加自身收入的事件,长期的耳濡目染,将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一定的改变,对医德教育产生一定的质疑。

2.学校及医院对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重视不够。

①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课程设置较少。学校将医学教育放在首位,而缺乏医德教育的课程。即使有部分高校增设了医德教育课程,因其课时少,教师学生不重视等原因,往往不能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与医德教育相关的知识。且学校多将医德课程作为考察课,不用作学生考核成绩的评价,因此医德教育开展并不理想。②医院对实习医学生医德教育不够。医院对于实习医学生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也不够,不少医院认为实习生在院实习只是一种形式,只要其不引起医学事故,则多处于置之不管的状态。且卫生行政部门并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医院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因此医院不会主动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干预。同时因医院认为在院重点是学会临床技巧及相关的医学技术,因此并不对学生的医德教育太过重视。③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就业难、学习压力大、时间不够用是现代医学生最主要的感受。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及在院内的各种不良事件的耳濡目染,使得学生对于医德的衡量标准产生一定的质疑。且在医学生眼中,就业问题及学校考核成绩往往比医德教育重要的多。只有先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才能再去思考医德教育。因此不少医学生对于医德教育的重视性就不够。

3.带教教师行为失范对实习医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带教教师是在实习期间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其个人思想将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带教老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在于帮助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会临床技能,带领学生对临床各方面事件进行观察等。由此可见,带教老师任务繁重。其不仅需要向学介绍相关的临床知识,帮助学生适应繁重的临床工作,同时还是学生价值观、思想的传递者。一名优秀的带教教师,需先以身作则,从思想上及医德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在实习期,医学生思想较为单纯,且因临务不熟,因此常常对带教老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若带教教师自身作风不正,或常常出现失范行为,则将直接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影响。

4.医德考评的标准难以确定。

卫生部曾印发相关的《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用以加强医德建设,进而对医务人员的思想与行为进行一定的制约。虽然在该项指导意见中对医德考评范围进行了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医德考评的作用甚微。

二、在实习医学生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医院是最为特殊的服务单位,医务人员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其职业道德与风貌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满意率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通过医务人员的服务形象,可直接反映整个医院的档次。因此,必须注重医德建设,以医德约束医护人员的行为与思想,使得医护人员在医学工作中可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使得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提高对院方的满意程度。

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要求。

近年来,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使得医患关系紧张,并不断地发生医患纠纷事件。据统计,在2008年期间,我国共发生医患纠纷17243起。而医患纠纷发生的一项主要原因即为医务人员医德约束力不够。

3.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是医疗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医疗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人才的不断注入,但目前,对于医生自身而言,其多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再从事医生这一行业。这一调查结果可明显显示出不少医师并不为这一职业感到自豪,并将对其子女的就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将对医疗行业的持续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4.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保证。

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服务水平将对医疗质量的好坏产生直接的影响。医德建设将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约束,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并为自身的行业感到骄傲,使得其在工作中产生一定的积极性,更乐于去承担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以提高医师的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性。

5.临床实习阶段是培养医学生良好医德医风的重要阶段。

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将感受到自身角色的改变。其不再是学校里受他人呵护的群体,而将走向工作岗位,为他人服务。实习期的临床实践,可以让医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的职业内容,感受职业的深层意义。若此时能对其进行医德教育,可帮助学生不断地以医德去衡量自我工作的好坏,在医德的约束下不断地规范自身的实习期行为,增强自身的医德意识,维护正常的医患关系,为学生后期工作进行正确的思想指引。

三、加强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策略

1.明确对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的要求。

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第二章规定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八条基本行为规范:以人为本,践行宗旨;遵纪守法,依法执业;尊重患者,关爱生命;优质服务,医患和谐;廉洁自律,恪守医德;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热心公益。这不仅在内容上指出了医疗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而且也使医德医风教育有章可循。

2.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要保持连续性。

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实习生还保留着校园内的纯真,其思想也相对较单纯。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此时,医学院及医院两方面不能松懈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甚至应将医学教育作为学生进入实习期的第一课。并能够以医学教育贯穿整个实习期,让学生时刻铭记医德教育对其产生的约束。为了提高医德教育的效果,医院及学校首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视频、常用的社交工具及专题报告会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医德教育内容,并帮助学生记忆与感受。其次,需使得医德教育不断地完善与充实。在教育过程中,可开展一定的推选活动,对理解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挑选出在实际工作中的代表性人物,让其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育与监督,不断以自身的行为去渲染学生。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则需进行警示教育,并通过批评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同时可以播放某些反面教材,让学生感受到不遵守医德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帮助学生抵制不良的思想风气。

3.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要严格挑选带教教师。

实习阶段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即为带教老师,因此必须对带教教师进行认真的挑选。选择带教老师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①医德医风较好;②专业技能丰富,思想素质过硬;③可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培训;④能够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鼓励。

4.医德医风考核制度要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相结合。

①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构建行业新规则。药品采购中,不少医师可以从中抽取一定的利润,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对药品采购制度进行完善,对药品流通进行严格的监管。需改变以往“以药养医”的思想,完善院方的医药采购制度,对设备器材进行购买时,需由多人进行负责,加强彼此之间的监督。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人员进行警告,若警告无用,则直接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建立起健全的药品采购制度及惩处措施,完善工作流程。②完善医德医风考评体系,构建医疗服务信用体系。严格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促进医德医风考评体系的不断完善,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医疗服务的信用体系,通过政府、社会、患者之间的监督而规范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体现医德教育的根本。

5.明确医德医风考评的奖惩机制。

篇3

同点的对比,提出医德医风考评体系对医院软环境建设的重要作用这一论题,提出医德医风考评体系对于医院软环境建设有着导向与教育、约束、调节、促进的作用,并提出医院建立医德医风考评体系的初步构想。从而得出充分运用医德医风考评体系,将会更进一步促进医院软环境建设这一结论。

关键词:软环境 医院 医德医风考评

一所医院的发展与壮大除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器械等硬件之外,更需要优质的行业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良好的就医环境等进行保障,因此,医德医风上的管理与医院“软环境”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医德医风考评体系与医院软环境建设的关系、对促进医院软环境建设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同时,提出构建医院医德医风考评体系的一些初浅看法。

1 医德医风考评体系与医院软环境建设的关系

首先从“软环境”、“硬环境”、“医德医风”等关键词来分析一下医院的软环境建设与医德医风考评体系的关系。

“硬环境”和“软环境”是根据传播活动参加者的切身感受进行分类。所谓硬环境是指由传播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有形条件之和构筑的环境;对于软环境来说,通常情况下是指由传播活动所需要的非物质条件、无形条件之和构筑的环境。

因此,“软环境”对于医院而言,是除了医院设备设施、医疗器械等硬件之外的其他决定医院发展的条件,如医院文化、环境卫生、医德医风等方方面面,良好的软环境将为患者带来舒心的就医体验与医疗服务,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与好转率。

所谓医德医风是从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特点中引申的道德规范,主要是对医务人员与患者、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而医德医风考评体系就是基于医德医风内容而形成的相关考核内容的量化与细化标准。因此,可以说,医院软环境建设包括了医德医风考评体系的内容。但是,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医院的软环境建设包涵范围更广,除医德医风外,医院文化、医院管理等也包涵在内,而医德医风考评体系则更侧重于从医务人员应具有的医学道德和职业操首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管理。

2 医德医风考评体系对医院软环境建设的作用

鉴于医德医风考评体系对于医院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它对于医院软环境建设主要起以下几方面作用:

2.1 基础与保障作用

在赢得患者信任方面,良好的医德医风能够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进而维护医疗秩序,是医学人才培养品德的基础,它是医院软环境建设的基础与保障。通过医德医风考评体系的发挥作用,对医院医德医风进行规范与管理,使医务人员增强了责任感与使命感,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社会、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促进医院与患者彼此理解、相互信任,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所以,医德医风考评体系对于医院软环境建设也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2.2 导向与教育作用

医德医风考评体系运行过程就是对医务人员进行监督与教育的过程,因此,启发医务人员遵守医德规范标准、进行自律他律,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医德医风体系的建立与进入良性循环,会形成上级部门督促、身边同事作为榜样的良好氛围,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增强,同时激发了医德建设的自觉性,同时,对少数医德医风存在问题的人员受到约束,从而进一步推动医院软环境建设。

2.3 考量与约束作用

由于医德医风考评体系相对于医院管理、医院文化等方面而言,可以进行指标的细化与量化考核,形成了自有的体系,更易于掌握与应用,因此,对于医院的软环境建设而言,起着重要的考量作用。另一方面,医德医风考评体系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医风进行定期的考评,及时公示结果,并将记录在案,在形成医德医风档案材料的过程中,把服务对象的表扬、批评材料,个人的先进事迹材料,差错、事故登记等存入医德医风档案,所以,对于医院软环境建设也有着规范的约束作用。

2.4 促进与参考作用

医德医风考评体系可以作为晋升、评先选优等依据作用,对于医务人员队伍的状况便于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同时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帮助医护人员树立廉洁敬业的意识,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且为医务人员的年度考核、工资晋升、评先选优等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所以,它对医院软环境建设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与参考的作用。

3 医德医风考评体系的基本框架

在建立医德医风考评体系方面,笔者结合经验,提出以下初步构想:

3.1 加强领导,成立院、科两级管理组织

对于医院领导来说,为了提高自身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需要高度重视医德医风工作,并且成立相应的院、科管理机构。对于全院在职职工的医德医风考核工作,通常情况下由院级医德医风管理机构进行负责,并兼任医德医风评审委员会,对全院医德医风年度考评工作中的“医院评价”结果进行考核评定;科室日常医德医风工作和年度考评中的“科室评价”工作通常情况下由科级管理机构进行负责。

3.2 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与晋级聘用等挂钩,使医德医风的考评更有力度

结合《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卫办发〔2007〕296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通知》等文件,制定符合医院标准的医德医风考评方案,同时,与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相联系,量化与分解医德医风考评内容,对于医务人员拒收贿赂、为患者做好事等要给予鼓励;严肃处理收受商业贿赂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 处罚相应的科室负责人。规范医务人员的各种行为,做到奖惩分明,有法可依。

3.3 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确保医德医风考评体系的连续性

①按照《医德医风考核标准》的相关要求,由管理办公室对医德医风管理工作进行日常考核,管理办公室考评全院日常的医德医风,并将考评结果计入当月绩效考核的“精神文明组医德医风”成绩中。

日常的医德医风管理工作可以将职工仪容仪表、服务承诺、对患者隐私权、知情权等的尊重与保护、日常学习情况等与医德医风管理有关的各个相关方面内容归纳进来,这些内容应该及时对参与考核的职工及科室公开,使参与大家知晓相关内容并能够对上述内容进行遵守,同时,也便于科室的医德医风管理小组对日常工作进行考核。

对于收受红包、开单提成、开具虚假医学证明等严重违反《关于印发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通知》的行为,笔者建议设立单独的奖惩制度,以便于加强对这些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同时也防止绩效考核的力度较小、重复处罚等不利于奖惩的因素出现。

②年度考核步骤

通常情况下将年度考核分为三步,分别为自我评价、科室评价、医院评价。

第一自我评价,该考核方式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由在岗医务人员如实填写《年度医德医风考核表》。

第二科室评价,该考核方式是对科室内部人员的自我评价情况由科室考评小组进行审核,并根据日常考评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减分。

第三医院评价,该评价方式是结合日常检查、问卷调查等记录信息,以及根据科室的评价结果,评审委员会据此对个人医德医风等级进行确定。

3.4 做好公示,提高透明度

根据年度考评结果,将医德医风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通过对医德医风进行分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医德医风考评结果的公开透明性。在考核过程中,为了确保公开透明性,需要设置“公示”环节,并将考评结果在医院内部进行公示,如果个人对公示结果存在异议,允许在公示期满前,将存在的异议通过书面的形式递交给评审委员会,进而确保考评过程的公开透明性。

3.5 加强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形成医德医风考评结果共享体系

首先,要加强医德医风档案的日常记录管理工作。日常的医德医风考评档案的记录需要由医德医风管理小组进行书写及管理,按照医院的医德医风考评要求,对于加减分的记录应有两人及两人以上共同审阅及签字,然后记录在个人的日常考评档案中,做为年底记算个人分数时的依据。

其次,医德医风档案形成后,尤其是对人事考评、评先评优、职工晋级、竞聘等应发挥共享作用。一个职工的医德医风考评成绩是其日常工作,尤其是在医德医风方面的有力体现,因此,可以将这一考评成绩加入医院其他考评中,作为考评其他指标的一个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医德医风考评体系对于医院软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医院软环境建设的基础与保障,对医院软环境建设有着提高与促进的作用。医院的软环境建设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优质的医疗服务为目标,医德医风考评体系则是软环境建设中的医德医风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能够充分运用医德医风考评体系,将会更进一步促进医院软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高爽.浅谈医德医风考评体系的建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4).

篇4

关键词:绩效考核;核定收支;卫生机构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政策的相继出台,使绩效考核已成为医疗机构重要的管理手段。近几年来,随着医疗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医疗机构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不同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分类,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按岗位、按技术、按劳动分配的原则。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绩效考核的现实意义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考核是落实医改的重要措施之一,建立和完善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及群众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切断医务人员个人经济利益与业务收入之间的联系,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运行机制,强化综合服务职能,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城乡居民获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对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兴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管理政策,统筹推进各项医改措施,初步建立了符合实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机制。

二、当前基层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作现状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现行绩效考核的目的仍仅仅是作为员工晋升和奖惩的依据。其内容是将原绩效考评内容中的德、能、勤、绩细分为业务数量、工作质量、中心工作、医德医风、满意度等。每项指标标准按比例考核,总分为 100 分。绩效考评过程主要包括评价和激励两个过程。目前,由于考评工作做得不深不细,考评结果难以说服人。因此,考评结果往往只由人事部门掌握,对外基本上不公开。尽管人事部门也在不断改进考评方法,但绩效考评工作仍存在以下问题。

(1)考评过程完整性不够。一是缺少对考评人员的培训。参加考评的人员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对一定数量人员的评价打分,如果存在不负责任的态度,在考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晕轮效应”,容易出现宽容化倾向,而且参加考评人员会以己之“长”,评人之“短”,致使考评结果出现误差。二是缺少考评结果的分析过程。考评结束后,没有找出被考评人员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没有分析他的行为是否与组织绩效的实现一致,下一步工作中他应发扬什么,应改进什么。三是缺少有效的绩效反馈过程。考评结果仍处于保密状态,结果也一般不公开,考评结束后所有考评资料就作为临时档案被封存起来。由于考评结果不公开,员工被考评后也没有申诉的权利。

(2)参与考评的代表性不够。在大多基层医疗机构,参与测评打分的都是被考评者的同事或部下,上级领导、与其工作相关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不参与测评,显然测评分数代表性还不够,测评结果也不一定真实。

(3)考评的定位准确性不够。有针对性地对拟提拔使用人员的素质测评与以减员,或以奖励兑现为目的的考评,尽管参加考评人员相同,但对同一被考人员的考评结果也有可能完全不同。一般来说,很多考评结果与被考评者的晋级、提升、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它对被考评者的影响是十分重大。在这种情况下,上级为了提拔某人或为某一熟人晋级,就可能给考评者施加一定的压力,哪怕是提前打招呼,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评估结果的失真。同时,考评者惧怕被考评者今后走上岗位后对自己不利,有可能违心地进行评分。

(4)考评周期合理性设置不够。所谓考核的周期,就是指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考核。一般来说,中层管理人员应实行半年一自考,年底接受一次全面考评。但是,现在大多医疗机构由于中层管理人员多,平时业务繁忙,主要领导对人力资源部门没有授予考评的权利,因而对中层管理人员无考评周期之言。

(5)考评指标科学性的设定不够。大多数基层医疗考评内容中的几项考评指标的权重基本一样,均为十分制,显然不科学。对中层管理人员来说,决策指标所占的比分与组织能力、工作业绩所占的权重应不一样,因中层领导主要是执行上级领导的决策来组织指挥生产经营活动,其组织能力、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应占比较大的比重。

三、基层卫生机构绩效考评工作改进措施

良好的事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基层医疗机构的活力大小,很重要的在于薪酬体系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调动全体医护职工的积极性,是否能增强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这是迫切需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1)进一步完善考评过程。完整的考评过程包括考评前的动员、考评员的培训、绩效的反馈与沟通和采取相关的激励措施。对评定者加强教育训练,使他们认识到晕轮效应、倾向化等问题的影响,充分理解各评定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考评工作的公正与公平。绩效的反馈与沟通是保证考评工作公开的途径,使员工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考评成绩、自身的优缺点及下一步的绩效改进措施。改进相关的激励措施是强化绩效考评工作的效果,实现考评工作目的和机构自身发展目标的有效办法。

(2)进一步修正考评指标。企业员工绩效考评主要是五大内容: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以及医德医风和满意度。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的考核主要是定性为主,考评的指标没有大的变化。工作业绩的考评以量化为主,涉及的指标多,设计的方法也多。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中层管理者来说,主要是“把事做正确”,因此,他们主要是基于关键绩效指标情况的考评,可以采用“成功的关键因素法”分析,考核主要有责任类指标、否决类指标和辅助责任类指标。责任类指标是必须要完成的,否决类指标是不能发生的。而对于医德医风和满意度这两类指标,在绩效考评中确定指标时,既要参照其他同行业、同系统的有关指标,又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确定各项指标的目标值,使其方便具体操作。

(3)进一步改进考评方法。坚持核编定岗、动态调整的原则,结合服务人口、地域特点、人员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因素,科学合理设置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岗位,结合医护人员的能力、专业、特长,对其进行综合考评,并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技术要求、责任风险等要素,适当将绩效工资向关键岗位、专业技术骨干和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倾斜,适当拉开分配档次,实行基层医疗机构经费集中核算和绩效管理,规范基层医疗机构收支行为,提高医改资金使用效率。

篇5

到了现代,原来的治病救人有太多太复杂的利益纠葛掺杂其中――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没有解决,以药养医带来了医院逐利的冲动;医学科技发展使得医疗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医疗费用的高涨;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医疗费用的支付成为生活中令人担忧的压力……种种矛盾最后集中到了医院,面对患者的医护人员首当其冲。近年来,医患关系的负面新闻让人们心生忧虑:医患和谐的路究竟在哪里?

“你相信我吗?”如今对于医生这样的问题,有多少患者会坚定地回答“我相信”呢?

有人将近年来的社会话题排定座次,“医患关系”在排行榜中当仁不让,名列前茅。钢盔、“医闹”、停业、拘禁、茶水“发炎”……每一个事件都表明了当今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医生接诊怕患者找茬,患者就医更怕医生不负责任,紧张的医患关系俨然成了一片雷区。

“钢盔秀”无奈的表达

2007年5月19日,江苏镇江第一人民医院急诊中心的医护人员向医院申请戴头盔佩警棍上班,理由是该急诊中心的多名医护人员频频遭遇病人威胁、恐吓、打骂,由此担心人身安全问题。

在该医院急诊中心负责人向媒体展示的《关于加强保护急诊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请示》中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在没有采取切实有效防护措施前,为使急诊医护人员安心上班,下周起科室自行佩戴头盔和警棍上班,用于防护和自卫。”

考虑到社会影响等因素,该医院拒绝了急诊中心“戴头盔佩警棍上班”的要求,同时采取安装摄像头、加强巡逻等多项措施保证急诊中心医护人员的安全。

这起事件自然再次引起了医患关系的讨论,“医闹”这个新词,开始频繁见诸报端。人们发现,一些人组成“团体”,少则十多人,多则上百人,在医院拉横幅、堵大门、烧纸钱甚至动粗,要求赔偿。医院的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挑战。

事实上,“申请”戴头盔佩警棍上班,并非镇江第一人民医院的独家专利。2006年12月,位于深圳市平湖的山厦医院因为与一死亡患者的家属发生纠纷,医生护士不断遭到围攻谩骂,连续数日该院医护人员戴着钢盔上班,早已在社会上引发了口水大战。

“钢盔秀”的出现是医院对“医闹”现象表达无奈的一种方式,希望引起有关方面对“医闹”现象的重视。尽管“钢盔秀”只是医院加强自身防护、以防不测的权宜之计,然而这种“以暴制暴”的形式却有可能使医患双方陷入“相互报复”的野蛮状态。

说到紧张的医患关系,仅去年,我们随手就可以举出很多事例:

1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相继遭遇“医闹”,昆明警方对其中5名闹事者作出了拘留5天的治安处罚。这是昆明市警方首次处理“医闹”,尽管公安部门表示,处理医患纠纷并不像普通的治安案件那么简单,但是医务人员却视其为有效的保障。

4月,福建省武夷山市医疗卫生系统14家医院,聘请公安局14位民警担任综治副院长。

7月7日,就在民警进驻医院的武夷山市,当地妇幼保健院因为病人家属摆花圈、设灵堂,围堵医院而关门停业,住院病人全部转院。

11月,悲剧再次上演,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护士被患者家属非法拘禁6小时。4名被非法拘禁的护士遭病人家属打骂,被罚跪。6小时之后,4名护士才从被困的病房中被解救出来,其中3人已经昏迷。

一家大型医院的院长长叹:“现在已经到了有史以来医患关系的最低点。”他不敢预言未来。而在另一家医院,刚刚歇班的护士谈起亲身经历的纠纷,竟泣不成声。

……

越来越紧张的医患关系、得不到切实保护的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将威胁到我们国家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而这与千家万户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百姓不满医疗现状

患者或他们家属对“救死扶伤”的医生们老拳相向,原因实在太多。对不少百姓而言,进医院除了要承受病痛,看病的过程也常常让人不快。

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繁忙的门诊大厅里,退休工人老王正在和周围的人大声抱怨:他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排到。

走进任何一家医院――尤其是二级以上医院的门诊楼,很容易听到老王这样的抱怨。上海的医疗政策是病人可以在医保定点医院内自由选择医院。地段医院和三甲医院的普通门诊收费相差无几,医院因此忙闲不均。大医院的医生4个小时里要看50个病人,不管老王们排了多长时间队,最后总是3、5分钟解决问题。

即使这样,大医院的门诊医生已经忙得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了。北京一位门诊医生的丈夫抱怨说,自己的妻子总要到下午1点多才能吃上午饭,晚上8点钟才能下班,连上厕所都不得不与门口排着长龙的病人打招呼“请假”,以免遭遇白眼和指责。

老王正当盛年时,厂里有劳保医疗,医药费报销,但身体正棒用不着;等到身体走下坡路的时候,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了,医保社会化了,卡上那一点钱不经花,也不敢乱花。原来靠政府、靠单位,现在靠自己――医药费还要比过去贵一大截子。这让老王排了近3个小时门诊后,气不打一处来。至于这个气是不是因为排队,老王说不上来。他们这一代人经历过物质样样匮乏的年代,本来有很好的耐心,然而,“我一进医院,心里就不舒服”,老王说,“我们厂退休的老师傅一见面,除了谈国家大事,就是骂医院、骂医生。”

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越来越集中到医院。对那些退休工资比较低的老人来说,更是如此。现在的问题是,不管是社会医疗保险还是商业医疗保险,都不能充分有效地保障普通老百姓的医疗所需。口舌和拳脚之争,相当一部分起因于医疗费用。经济问题导致的纠纷,已经明显呈现出上升趋势。

北京某区卫生局长对记者说,不正常的医患关系是医疗卫生领域多年矛盾积累的结果。今天老百姓的钱包对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有限,是最根本的原因。

医保水平有限、看病难、看病贵、治疗效果不如意、医疗条件不好、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老百姓积聚的怨气向唯一可以接触到的渠道发泄出来。有时候,拳头敲打在医生头上,发泄的是对医疗卫生状况的不满。

信任失落 纠葛纷起

“相不相信现在的医生?”面对记者的提问,老王迟疑了一下,还是选择了摇头。

目前,医疗纠纷的一个死结是无法迅速进入处理程序,瓶颈就在于很多患者像老王一样,出于自己或者听来的经验,他们对医生已经失去信任感。

2007年11月21日下午4时左右,北京某医院,一名孕妇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送进医院。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对其免费入院治疗,而随孕妇同来的“丈夫”却拒绝在医院的剖宫产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当晚7时20分,22岁的孕妇因抢救无效死亡。该男子当场大放悲声,不断地指控医生“是凶手”。

而悲剧的男主角肖志军之所以如此坚持自己的意见,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不相信医生”。

让我们再看看发生在2007年3月的事件。

因为某医学专家“拿杯茶水都能化验出问题来”的一句戏言,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记者设计了一次调查。记者乔装成患者,将事先准备好的茶水当作尿液送到杭州10家医院进行检验,结果居然有6家医院验出“白细胞”等超标,并认定茶水“发炎”。

于是,调查记者推论:“这些医院的工作作风不严谨,像这样的医院能让患者放心吗?谁又能排除这种‘马虎’不会发生在患者身上呢?”

很快,“茶水发炎”事件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医生群体又一次成为众矢之的时,一场自发性的医务人员“反击行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来自92家三甲医院的志愿医生进行了“用茶水做尿常规化验”的试验,结果证明了用茶水做的化验结果93.4%都能验出病理指征。积极参与“茶水当尿检”反调查的医务工作者们,在用清澈的绿茶为自己正身的同时,回击了那些不负责任的错误报道和恶意中伤。

在所有纠葛之中,我们分明越来越感觉到,医患矛盾已经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协和音。如何让医患关系回归和谐?如何使医患双方都在医院获得“平安”?

医患和谐

“我原来是没信心的,看了她的故事,才知道原来真有这样的真情。”一位年轻医生在读完陈海新的事迹后很是感慨。

陈海新是上海一位普通的社区医生,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职责,同时也赢得了人们对她发自内心的敬意。其实稍加留心,在我们身边,有一大批有社会责任感的医务人员在默默地为创建和谐医疗的目标而努力。

华益慰、乔淑萍、郝克强……这一连串的名字代表着医患关系中的理解、尊重、付出、奉献,意味着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平等的相互理解和依存。

去年,“平安医院”、微笑服务、患者痊愈后的真诚感谢卡片……这些词的出现无疑如冬日阳光,而相关组织的成立及国家相关规定的颁布、实施,更给医患关系的改善注入了希望和动力。

2007年9月28日,独立于医院、患者及保险公司之外的第三方中立组织――安徽铜陵市医疗纠纷调节中心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医疗纠纷调解中心。之后,全国多个地方成立了这样的组织。在卫生部明确表态鼓励之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力量值得期待。

2007年12月19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建立医德档案,并进行年度考评,以促进医德医风的改善。

篇6

摘要目的:探讨更加合理有效、可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的护理绩效改革方案。方法: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指导下,对原有护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完善。结果: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实施后护士明确了岗位职责,对工作条件的满意度、对领导的满意度、护士责任感、外在奖励等均有提高,患者满意度也相应提高。结论:适用的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有效的护理激励手段,可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形成长效激励机制。

关键词 护理模式;护理绩效考核;激励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59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s of nursing′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under the holistic nursing responsibility model

WAN Jian-hong,ZHANG Yuan,QI Li-li,et al

(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250033)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o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reform about nursing performance,that can fully mobilize the nurses′ enthusiasms.

Methods:Under the holistic nursing mode of responsibility,experts were invited.They improved the existing index system of nurs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ults:Nurses′ satisfaction improv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performance system.Nursing scores of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ere improved at different degrees.

Conclusion:As an effective and incentive measure,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an form the long-term management mechanism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 development.

Key wordsNursing model;Nurs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Incentive

绩效考核是指在既定的绩效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部门成员过去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部门成员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在绩效考核中,改革原有的薪酬分配模式,转变为护士的收入与护理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等挂钩是大势所趋。Price[1]提出,护理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旨在激励和支持员工以最高标准履行他们的角色。而我国国务院也提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加强绩效考核,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重点提高一线护士、医师的收入水平”[2]。因此护理管理层急需能对护理人员进行公正客观考评的工具,充分调动护士主观能动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3]。我院于2011年6月着手护理绩效分配改革,随着实践深入,护理绩效考核体系更加适应现有体制下构建质量和满意度均衡发展的实际需求。现报道如下。

1原有的护理绩效考核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1.1原有的护理绩效考核体系按照2010年2月卫生部印发“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医院成立绩效考核小组,建立了护理绩效考核制度,依据护理人员不同工作内容,结合医院各项生产要素及成本指标,将住院患者床日数、入出院人次、用人费用、用料费用等项目作为护理人员绩效奖金的计算基准。当护理工作量达到相应标准时开始给予绩效奖励。病区内绩效分配依个人出勤班别、护理时数及分管患者护理级别数、护理质量等计算绩效奖金。这种绩效考核模式对促进护理工作的规范、科学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1.2存在问题该绩效考核体系涉及了护士的工作量、工作质量及效率,然而在医院层面没有涉及到患者的危重度、病区工作压力、科室性质等,也没有与医院战略目标相结合,在科室层面没有涉及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难度、患者的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具有相对局限性,暴露出了绩效分配和考核的短板,因而伤害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也制约了护理事业的发展。另外绩效考核实行百分制,无加分项,并且不与职称晋升、评优等关联,不能充分激发护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的新型绩效考核体系

2.1组织体系成立院长领导下的绩效管理办公室,并请专业管理团队参与,就整个医疗机构的战略目标制定护理单元的战略目标,即细化为目标式关键量化指标(KPI)。KPI的制定与要求和责任紧密相关,用其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可以使护士明确其自身责任,使之按考核指标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

2.2具体做法

2.2.1护理绩效考核体系的组成护理团队奖金总额主要来源于临床服务量和可控成本结余两方面,即工作量奖金和效益奖金两部分,与绩效考核指标直接挂钩。奖金改革倾向于向护理技术含量高、工作难度大、风险程度高和管理责任重的岗位倾斜。因各病区的工作内容不同,护理工作受到组织文化、工作环境、压力等多方面影响,评估方式比较复杂。考虑到护士主要任务是病情观察、协助诊疗及患者照护工作,因而在构建护理业绩指标时,结合传统的“德、能、勤、绩”考核标准,将医疗机构的目标、科室的目标层层分解到护士的绩效考核指标当中去,使个人指标同科室的指标融合在一起,另外护士的绩效考核成绩与晋升、评优以及续聘和辞退相挂钩,又反过来促进了医疗机构人员聘用制度的建设[4]。

以一般病区为例,通过考核患者床位日占用、出入院人次得出工作量绩效奖金。其中各病区床位日占用的计算包含了病区收治患者的危重度、工作压力、护理人力等诸多因素,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得出床日单价用于计算绩效奖金。效益奖则依据床日成本耗用结余来提拨奖金,主要考虑到各病区为成本单元,以节约成本为前提,利于控制可控成本。院级综合考核指标(系数)包括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护理服务目标、培训教学目标、病区安全目标等。指标设定依据医院发展现状,适时做相应调整。院级综合考核系数与奖金数折算后得出绩效奖金下发至病区内。

2.2.2病区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病区内护士的二次奖金分配,由医院绩效管理办公室下发指导意见,各病区护士长领导的病区质量管理小组贯彻落实。病区绩效奖划分为护理绩效和夜班基金两部分。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后,明确了责任护士是护理工作的行为主体、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通过绩效调节增强护士的责任意识 [5]。

KPI的制定经Delphi法的调查要求,专家函询确定各级指标及其权重、系数、分值,一级指标包括基础绩效、工作量绩效、工作质量与奖惩绩效。基础绩效主要包括护士岗位、护士能级;工作量绩效包括患者护理级别及数量;工作质量与奖惩绩效包括护理质量评价、护理服务评价等项。具体实施:(1)根据护士能力分层次,并结合年资、职称、学历、岗位、工作效率、能力等进行考核后确定其层级,制定相应的层级系数以保障工作质量,根据层级分管不同护理级别及数量的患者。(2)把护理岗位按照“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划分为责任护士和保障护士,建立起以责任护士为中心,以护士能力、工作量、岗位风险为核心指标的考核与激励制度。(3)每月末按照完成分管患者的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等业绩进行评价,实行患者、医师、护士间及护士长四级评价制,权重分别为患者50%、医师15%、护士长20%、护士间15%,结合日常护理督导、护士长四查房、夜值班督导、病区质控小组日常检查等作为每月护士质量评分系数。(4)具体计算方法为护士薪酬绩效得分=护理级别分数×患者数量×该班别所得点值×(患者评价×50%+医师评价×15%+护士长评价×20%+护士间评价×15%)×护士分层级绩效系数。其中护理级别分数来源于每日护理患者的护理级别得分累加。对于科内贡献也进行了规定和纳入,包括职务、行政工作(教育、事务、质控负责人等)、教研工作、创新事项等依照权重,分别给予事实发生后连续1~12个月的绩效加分。夜班基金按照病区类别来进行全院统一调拨,通过信息系统来核算。

新的绩效方案经充分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后确立,使护士都能自觉执行。在方案中,对于否决性指标也做出明确界定,即发生医疗事故(指由于护理方面非客观原因发生的)、违反医德医风建设等行为均为一票否决,取消当月绩效评价资格。

3结果

2013年绩效考核比2011年绩效刚开始实施时,明确了护士岗位职责,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其中对工作条件的满意度、对领导的满意度、护士责任感、外在奖励等均有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也相应提高。

4讨论

4.1绩效可作为有效的护理激励手段新的绩效考评办法能够体现不同病区病种之间所蕴涵的技术、风险、效率与责任,使考评结果客观、真实、公正、合理,更具科学性。逐步建立起以正强化激励争创优良业绩为主,辅以适当的负强化以约束不良行为的绩效考评体系,绩效分配向风险高、上夜班、劳动强度大的岗位倾斜,强调工作量、技术含量、工作质量,实现了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奖励原则,真正发挥绩效奖金的正面激励作用,护理价值与自身能力得到体现,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提高了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6],在管理上体现了目标一致原则。

4.2绩效考核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评估出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再者对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纳入个人技术档案管理,并与岗位聘任、年度评优、进修学习以及职称晋升等挂钩,从而使个人的发展与平时的工作业绩相关联,形成个人激励和护士队伍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体现出个人价值,使护士的内在满意度、外在满意度都得到较大提高,对保障医院优质护理服务长期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Price B.Preparing for your annual staff appraisal:part 2[J].Nurs Stand,2013,27(21):42-48.

[2]宋玉秀,丁旭辉,龚舒琴.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医院绩效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41-43.

[3]舒杨,王惠珍.主基二元法指导下护理质量绩效考核模型的构建[J].护理学报,2012,19 (4A):1-4.

[4]陶秀彬,江海娇.关键业绩指标体系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93-95.

[5]黄正新.护士绩效考核标准的建立与实施[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3-14.

[6]张晓萍,卢根娣,周燕燕.军队医院护士分层级管理办法初探[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0A):60-63.

篇7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医改 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C840.68 文献标识码:A

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终端,集各种矛盾和问题于一身,成为医改绕不开的“堡垒”,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2009年新医改方案确定的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通过先后出台的两个意见,我们看到了整个改革的顶层设计与最终目标,路线非常清晰,其中公立医院内部经济管理的改革是整个路线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现行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存在的不足

1.1医院发展规划不够科学或约束不力,部分医院单体规模失当,长期负债压力沉重,可持续运行堪忧

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来国家政策的片面性引导了医疗机构市场化行为,财政补助及科研拨款向大型公立医院倾斜,大医院不断扩展院区,建设新大楼,增加床位、购置大型设备,盲目扩张、挤占中小型医疗机构生存空间,自身债务沉重,运营成本高,影响医院可持续运行,不符合医改加强基层、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方向。

1.2补偿机制不完善,引发公益性质疑

财政补助水平不高,医疗资源再配置的调控力度有限,从历年公立医院统计数据看,财政对公立医院仅补偿10%左右的基本运行支出和30%左右的基本建设支出,优质资源配置更多需要依靠医疗需求推动,财政资金的带动效应非常有限,医疗机构92%的业务支出需要医院经营解决,必然使医院经营中带来更多的趋利性,医院管理层对业务科室的考核也较多考虑收支结余,公益性日趋减弱。

1.3药占比高位运行,改革难以联动

公立医院加成收入占基本运行支出的10%以上,虽然近年在逐年下降,但其补偿地位仍然超过基本支出补助。药品和卫生材料占业务支出的60%左右甚至更高,从医院的角度降低药品与材料的占比需要非常迫切,但由于医药流通中间环节太多,价格水分很大,这个领域的既得利益者成为反对改革、不配合医院监管的阻力。

剔除药品与材料支出后,医院可支配收入实际很有限,提高人员薪酬水平空间很小,过高的物耗增加了医保基金和病人负担,对医院本身没有任何财务意义。三医联动中医药不与医疗服务改革联动,“腾笼换鸟”的构思实现难度就大。

1.4医疗服务收费价格严重扭曲

医疗服务价格是对医务人员劳动过程中耗费的人力、物力价值体现。医疗服务人员接受培训周期长、知识更新快、劳动时间长昼夜不分、行业风险高、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是一个典型的高风险、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长期以来,公立医院人员劳务价格低,收入结构不合理,技术劳务性项目收费标准(如护理费、手术费)严重低于成本,运用高精尖技术的检查项目利润空间较大,造成医院出现大型设备过度检查、选择性提供服务,以及组合项目打包收费、模糊收费、附加收费、自理项目擅自收费等违规现象。

价格是一只灵敏的“指挥棒”,扭曲的价格,必然催生扭曲的行为。当前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医疗行为很难回归理性,最终损害的是患者利益。价格和价值严重偏离,医护人员的技术性的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阻碍了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由此可见,医疗服务价格的不合理成了医院体制改革的最大障碍,价格的调整又受制于医保筹资和病人承受能力,如何突破医疗价格改革的种种难关,改革任重而道远。

1.5医保政策和管理不同步、不协调,服务提供左右为难

在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不能统筹管理的情况下,医保管理着重强调医疗保险基金平衡问题:一方面随意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另一方面简单核定“总额包干限额”,造成医院接收医保病人越多,反而要承担更多医保结算损失。这种医保点菜,医院埋单的困局造成医院会采取种种手段应对医保部门管控,比如说少收本地病人,多收外地病人。二者“博弈”的结果,可能医疗费用下降有限,但病人就医更加困难。

1.6内部收入分配机制不顺,陷入超负荷运转“怪圈”

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总体偏低,相比人力支出及服务负荷,明显太低。2014年,公立医院在职职工人均收入7.8万元,相比于人力价值和服务负荷,明显偏低。同时基本工资与奖金倒挂,即使有的医院职工收入能以两位数增长,但较低的基数,加上不合理的收入结构,严重影响行业吸引力,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亟待改革完善。

2公立医院改革对经济管理要求

2.1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性

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建立保障群众健康的医疗服务机构,最直接实现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的制度安排,其本质应该是公益性,而不是逐利性。现行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从行政资源配置开始,就决定了公立医院的目标函数是规模至上;80年代末政府削减对公立医院弄的财政支持,使旱涝保收的公立医院被推向市场;多头办医、管理混乱、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滞后、补偿机制不顺和薪酬制度缺位、政府责任履行不佳等等体制因素进一步妨碍了公益性的实现。

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回归公益性,这也是医改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公立医院不负使命、履行社会责任的种种实践与思考,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渐次展开,管办分离、行政编制改革、增强医院自、院长负责制、矫正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机制歪曲等多项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

2.2取消药品加成,重塑公立医院收入机制

药品零加成,作为医改的重头戏,已经在多地试点实行。这一改革剑指公立医院“以药补医、药品虚高、购销腐败”痼疾,对指导医生医疗行为,医院内部医药管理有重大引导意义。到2017年,国家力争通过这一改革,使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总体降低至30%左右, 大大低于目前的45%-50%,大大减轻患者特别是慢性病人的负担。

按照医改政策,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收入将从服务项目收费、药品加成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缩减成服务项目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对医院的药品贮藏、保管、损耗等费用列入医院运行成本予以补偿。

2.3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倒逼公立医院提升运用效率、降低成本

改革要求,2015年底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公立医院,试点城市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要达到公立医院出院病例数的30%。通过建立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有效控制医疗成本,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服务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

在全民医保制度下,医保是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付费方式的改革意味着公立医院提供一定服务的收入受到封顶控制,因此其盈利模式必从收入最大化向成本最小化转移,效率、成本将成为公立医院经营状况重要的衡量指标,医院内部成本控制、效率管理是未来医院管理的重心。

2.4改革人事薪酬体制,强化医务人员绩效考核

医改要求,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按照国家规定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自主进行收入分配,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强化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建立内部考核与奖惩机制,突出考核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

在多点执业制度的推行下,公立医院可能面临医生资源外流的压力,如何稳定人才资源,保证医院核心竞争力,人事薪酬的改革是关键。

2.5构建各类医疗机构系统发展,推动多元化办医

过去5年,民营医院取得了飞速发展,医院数量增长率14%,病床增长率21%,虽然目前民营医院相对于公立医院仍处于弱势状态,但随着社会资本和管理医疗人才逐渐向民营医院汇集,其实力将逐步加强。改革鼓励社会力量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对部分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计划选择部分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改制试点,可以展望,未来民营医院必将成为公立医院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也符合国际医疗市场的格局。因此,适应医疗市场变化,借助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医联体,开展营销管理与品牌推广.

2.6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落实政府投入责任

医改要求改革城市应制定出台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改革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减少按项目定价的医疗服务项目数量,积极探索按病种、按服务单元定价,降低药品、医用耗材费用,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这必然对医院绩效考核、医生医疗诊治习惯有重大影响。

同时,国家财政补助方式也要改革,强化财政补助与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关系,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未来各级财政部门将把公立医院绩效完成与成本控制情况作为安排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这对医院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3改革背景下医院经济管理重点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本轮医改的目标之一,其特征为医院产权清晰、政事分开、权责分明、管理科学,它要求政府应履行对公立医院的筹资与监管责任;公立医院要通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提升竞争实力。在此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重点,笔者以为:

3.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以预算入手,作为总阀门,发挥管控作用,即按照医院制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采用预算方法对预算期内的业务活动、投资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层层分解落实,并据此对执行过程进行控制、核算、分析、考评和奖惩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分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评三大环节。其特点为:全院参与、全院责任;全额编制、全额管控、全程贯穿、全程落实;全面涉及、全面融合。通过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强化内部预算管理,才能规范公立医院收支运行,强化预算约束,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

3.2调整费用结构、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3.2.1统筹医保和医疗服务,提升服务系统绩效

主要措施包括: 配合分级诊疗制度,科学引导病人在适宜的医疗机构就医;制定科学合理的支付标准,促进医院转变医疗服务行为;药品与材料阳光采购,开展医药分开途径尝试;结合本院专学科特色,大力推进临床路径建设,合理指导就医;平衡医药费用管控与医疗服务能力之间关系,发挥医保管理对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的正向激励作用,兼顾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和医疗机构正常经济运行。

3.2.2内外联动,优化费用(支出)结构

把控“物耗”,调结构,作为深化改革、调整政策、优化管理的着眼点,公立医院在实行医疗业务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必须实行全成本核算,全面反映医院经济运行状况。主要办法是以科室、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结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临床路径的建立开展按项目、按病种核算成本,逐步完善本单位成本定额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进而以地区成本定额指导水平作为医保支付的重要参考和谈判要素,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约束临床科室与医院职能部门积极开展成本控制,内外联动,实现支出结构的优化。

3.3强化和优化资产管理 ,实现精细化

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重要保证,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搞好医院资产管理,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后医改时代,公立医院应摒弃以前单体规模过大,追求床位规模、竞相开展基础建设、购置大型设备、忽视医院内部管理和机制建设的观念。首先在床位总量上应严格执行编制床位,不盲目扩展院区,增加基本建设;其次要盘活流动资产,提高资产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降低药品及材料物资的库存;其三要推行医用设备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结合医院实际需求,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最后,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医院精细化管理,提高资产周转率和资产收益率,有效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

构建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和体系,充分运用医院资产管理平台系(HRP),有效整合资产管理数据,重组与优化管理流程,实现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3.4完善内部绩效管理与收入分配

以公益性为导向,改革人事与收入分配制度,切实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要基于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等要求,以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有效运行、可持续发展和职工满意等为基本导向,逐步建立具有提高行业吸引力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和稳步增长机制。有效的办法包括建立符合本院特点的临床医师、技师、护理等各类医务人员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在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与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着力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突出技能和服务质量考核。

管理层的薪酬可以考虑年薪制,考核不与经济收入挂钩。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必须与医院愿景、目标和战略重点相结合,细化到个人,从而促进员工积极性与热情,增加个人与医院业绩,进而提高医院竞争力,毕竟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医疗行业薪酬制度对社会风气、国际影响、行业形象、医患关系、队伍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3.5防范财务风险,合规、有效经营

随着医改的日益深化,医院运营风险无处不在:既有经济环节的舞弊风险,也有社会资本带来的竞争风险,筹融资的信贷信用风险,运营中的财务危机,以及各项政策印发的改革“眩晕反应”。做好医院经营风险评估与防范,构建常态的运营稳健机制,关系到医院的持续发展甚至是生死存亡。

财务风险控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它是基于对医院经济运行和业务开展中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基础上,所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其目的在于是降低财务风险,减少风险损失,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保障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公立医院年度经济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把全面实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基础工作,对医院所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整合,对重点环节重点防范,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将会计内部控制逐步发展为包含管理内部控制的全面内部控制体系,借鉴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及方法,为医院防范风险筑起有效的“防火墙”这是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基本思路。

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行业内外已经形成共识;政府主导、三医联动是改革的基本框架,也是保证改革成效的必由之路。深入了解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与经济运行特征,实施有效的经济管理,实现“内外联动”,既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对全面推进改革具有关键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

[2] 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的指导意见,[2015]38号.

[3] 关于印发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4]12号.

[4] 郁志飞,夏琳,王志伟.公立医院改革下的医院经济管理改革[J].经济师,2011(10).

[5] 白帆.浅析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

篇8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86.6万人,参保率达95%以上。积极推进各类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医保,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全民参保”。(责任部门:县人力社保局、工业园区、经信委、地税局、工商局)

(二)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年底,基本实现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完善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政策和管理体系,加强基本医疗保险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力争实现市—县—乡—村信息联网,信息共享。(责任部门:县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三)提高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水平。使城乡居民医保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城乡居民一档、二档住院最高支付限额达到8万元、12万元。(责任部门:县人力社保局、财政局、卫生局)

(四)推进门诊统筹。将城乡居民医保与城镇职工医保目录并轨,实行“同目录、同步、同幅”调整,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医保目录内药品和收取的一般诊疗费按规定纳入支付范围;积极探索职工医保门诊统筹。(责任部门:县人力社保局)

(五)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报销程序。在城乡居民医保中将耐药结核病治疗费用的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到90%,最高支付限额按现行标准执行,对特别困难的耐药结核病人给予医疗救助。探索研究从医保、救助等方面对艾滋病病人等机会性感染治疗给予必要支持的政策措施。探索对精神病、结核病病人扩大用药报销范围。(责任部门:县人力社保局、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局)

(六)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将资助困难人群参保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完善门诊救助,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高于50%。探索开展特重大疾病如:各类肿瘤性疾病、尿毒症、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救助试点。(责任部门:县民政局、人力社保局、卫生局)

(七)逐步实现就医“一卡通”,基本实现参保人员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或结报)。探索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即时结算。做好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责任部门:县人力社保局、卫生局、发改委、财政局)

(八)加强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管理,提高使用效率。职工医保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责任部门:县人力社保局、财政局、卫生局)

(九)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药费用的制约作用。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凡是在县医院、中医院实行了临床路径试点的单病种,全部试行按单病种付费,积极探索按人头付费、总额付费制。(责任部门:县人力社保局、卫生局)

(十)加强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动态管理,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服务行为。研究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服务行为的监管。依法加大对欺诈骗保行为的处罚力度。(责任部门:县人力社保局、卫生局)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十一)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所有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11月份启动辖区内所有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探索在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责任部门:县卫生局、财政局)

(十二)加强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管理。落实完善基本药物配备政策,全县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要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责任部门:县卫生局)

(十三)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加快基本药物质量监管信息化体系建设,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覆盖抽验和全品种电子监管,提升对基本药物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追溯的能力,控制药品质量安全风险。(责任部门:县食药监局)

(十四)建立基层医疗机构长效补偿机制,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偿。县财政按照“核定服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责任部门:县财政局、卫生局)

(十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以县为单位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实行定编定岗,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聘人员定向择优招聘工作,确保基层需要。(责任部门:县人力社保局、编办、卫生局)

(十六)健全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机制。完善乡镇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政策和考核办法,合理确定乡镇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平均水平和调节基金调控线。指导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发挥医务人员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中民主管理的作用,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责任部门: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十七)落实村医的补助政策。对取得乡村医生从业资格且被聘任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每月不低于400元。(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卫生局、人力社保局)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十八)推进县级医院建设。年县人民医院国债项目进入基础施工,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工。(责任部门:县发改委、卫生局、规划局、)

(十九)加快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年内完成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制定—2013年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规划。多渠道筹集标准化建设补助资金,确保年全县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率达90%及以上。(责任部门:县发改委、财政局、卫生局、相关乡镇)

(二十)因地制宜推进村卫生室建设。全年新落实40个(累计达到84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村卫生室安排不低于60平方米的业务用房,除水电气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使用和管理费用。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责任部门:县发改委、民政局、卫生局)

(二十一)大力实施基层医务人员培训计划。制定《万名基层卫生人员技术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相关配套措施,选派县级医疗技术骨干人员5名到三级医疗机构进修1年,选派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100名到区县级医疗机构进修1个月到1年,选派乡村医生200名到乡镇卫生院短期见习1-3个月。完成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网络培训2000人次。继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培训。继续实施农村卫生人员学历教育培训,为乡镇卫生院招收15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安排15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责任部门:县卫生局、发改委、教委、人力社保局、财政局等)

(二十二)鼓励基层医疗机构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开展巡回医疗。积极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等适宜服务、技术。(责任部门:县卫生局)

(二十三)大力推行院长(主任)负责制,实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探索医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激励机制。鼓励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到边远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稳定基层队伍。(责任部门: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二十四)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标准。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5元,其中县财政配套2元。(责任部门:县财政局、卫生局)

(二十五)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完成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卫生服务规范,免费提供各类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城市和农村居民建档率分别不低于75%、60%,电子建档率达到40%。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做好农民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体格检查。将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规范化管理范围。进一步完善基层健康宣传网络,加强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质。(责任部门:县卫生局、教委、宣传部)

(二十六)完成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完成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补种任务;在前两年基础上,再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10000人,乳腺癌检查10000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继续为城乡生育妇女免费增补叶酸;为1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完成3300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继续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责任部门:县卫生局、残联、妇联)

(二十七)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落实从事传染等高风险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待遇。编制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适时按照新的建设标准启动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编制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启动精神卫生中心扩建。依托县级医院建立县域内农村院前急救体系,完善急救指挥系统。(责任部门:县卫生局、编办、人力社保局、发改委、财政局)

五、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二十八)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制定县级医疗机构资源调整方案。大力推进“三甲医院”建设,年内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完成县中医院扩建方案论证,年内完成我县创建“市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任务。(县发改委、卫生局)

(二十九)大力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制度。制定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意见,适时启动公立医院开展人事、分配制度等综合改革试点。(责任部门:县卫生局、发改委、编办、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三十)巩固和深化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与合作帮扶机制。从县级医院选派15名医务骨干人员对口支援下级医院。引导有资历的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推进人才有序流动;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责任部门: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

(三十一)广泛开展便民服务措施。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扩大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服务。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弘扬白求恩精神,做人民健康卫士”主题活动和“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责任部门:县卫生局)

(三十二)制定并落实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完善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管理、采购和价格等政策,公立医院购买药品、大型设备、植(介)入类医用耗材等必须在药品交易所进行采购。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加大对大处方的查处力度。推行医疗机构间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公立医院必须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定期公开医疗机构相关医疗服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按国家统一要求,适时合理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控制公立医院开展特需服务比例。(责任部门: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发改委)

(三十三)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框架、培训模式和政策体系,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积极开展执业医师多点执业试点。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保障医疗卫生人员合理待遇。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改善执业环境。(责任部门: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财政局、教委、司法局、公安局)

(三十四)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精神,根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高端医疗机构。(责任部门:县卫生局、发改委、财政局、人力社保局)

六、推进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

(三十五)制定全县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逐步建立标准统一、运转规范的“一张卡、两平台、五系统”的网络框架。争取项目支持,加快县级信息平台建设,在县人民医院建立远程医学中心,基层医院提供远程医学综合服务;在县人民医院开展平台建设试点,开展PACS系统建设。年内在2家条件较好的基层卫生院推行电子病历。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将信息终端延伸到村卫生室,为每个医保定点村卫生室配备电脑,与城乡居民医保信息联网,实现网络结算。(责任部门:县卫生局、发改委、财政局、经信委)

篇9

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公立医院改革要求,以改革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和推进分工协作机制建设为重点,强化服务质量为抓手,以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关键,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明显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1、改革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根据市医政工作任务要求,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集团式管理改革,通过对人才、设备、技术的合理调整与分配,形成科学的共享机制,最大发挥有限医疗资源的作用。根据省两个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公立医院的数量、类别、规模、布局。根据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和疾病谱构成,重点发展儿童、康复等薄弱学科。努力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贯彻省市完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措施,促进非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2、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根据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法人治理的原则,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根据精简效能、权责明确的原则,积极探索在卫生行政部门内建立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专门机构,加强对公立医院投资、运营等行为的监管。根据权责统一的原则,规范实施院长负责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建设。

3、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以逐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重点,协助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以全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绩效工资制度为三大核心制度,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出能进、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进人、管人、用人机制。

4、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以公益性为导向,以质量、安全、效率、服务、费用、对口支援、患者满意度为主要内容,建立公立医院运行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办法。选择社会关注的主要指标,建立各级公立医院运行指标社会公示制度,完善医院巡查制度,加大公立医院日常监管力度。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及时调整公立医院日常监管重点,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5、推进分工协作机制建设。认真贯彻省建立城市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的意见。人民医院、中医院切实发挥城市医院业务指导中心作用,从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构建分级分工、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发挥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出发,从体制、机制、政策层面上,与医师多点执业、城乡对口支援、预约诊疗、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康复医疗服务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主动推进分工协作机制的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努力改善医疗护理服务

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深刻关切,把医院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面促进人文医院建设,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落在实处,以及时方便、安全有效、优质价廉为目标,既兼顾当前,又立足长远,以专项活动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努力改善医疗护理服务,不断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

1、努力改善医疗服务。深入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全面落实省厅制定的改善医疗服务24条。大力开展志愿者医院服务。开展医院业务流程重组试点。大力推进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2013年,二级医院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专家门诊就诊患者预约率力争达到40%以上,出院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100%。以落实规划为抓手,继续完善城乡一体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2、努力改善护理服务。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以落实临床护理人力配备、完善责任护士制度、规范开展分级护理服务为三大重点,深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能力建设为中心,研究制定系统培训方案,落实《市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方案(2013)》,开展“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开展护理服务技能竞赛活动。加强专科护士技能培养,大力发展专科护理。加强护理员队伍建设。各二级医院要规范建设静脉输液配置中心。落实护理垂直管理、同工同酬、调整护理收费标准等改善护理服务的各项保障政策和措施。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病房覆盖率达到70%以上,其中A类病房每所综合医院分别达到5个;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要争取达到95%以上。

3、努力提升工作效率。二级医院要通过住院业务流程重组、急慢病分治、缩短术前和治疗前检查等待时间、患者住院前在门诊完成相关检查、双向转诊等等一切有效手段,并完善相关政策保障措施,努力缩短平均住院日。2013年,二级医院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要较上年下降不小于1.5天。

4、努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各项准备工作,加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医院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负压病房等规范化建设,加强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ICU、职业病科等相关专业的人员培训,完善救治设备设施,完善医疗救治工作预案、方案和制度。密切关注手足口病、人感染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疫情,及时有效、科学规范地组织实施医疗救治工作,努力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5、努力控制医疗费用。要把控制医疗费用作为落实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体现公益性的主要方面之一。要深入落实卫生局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工作意见,试行医嘱共享,落实“三合理”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要严格控制药占比,各医院力争2013年再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要建立临床用药和检验检查监控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医疗行为,并与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挂钩。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力争使各医院平均门诊人次诊疗费用和平均出院人次诊疗费用与上年持平,或增长幅度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

6、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以平安医院创建为抓手,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各项制度措施,努力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加强医院人防、技防、设施防建设。完善医患关系沟通协调组织,各医院都要建立医患沟通部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医患沟通的教育与培训,有效开展医患沟通。严格执行告知制度,维护患方知情同意权。严格投诉管理,落实首诉负责制。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大力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建设,各医疗机构都要参加各种形式的医疗责任保险。依法、及时、规范处置医患纠纷,涉及赔偿或补偿金额超过万元,要尽力引导到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或人民法院进行处理,坚决抗击“医闹”行为,切实依法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学习掌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损害鉴定工作的法规和政策要求。各医院凡是在医疗事故和医疗损害鉴定中有过错或存在责任的,必须在一个月内组织讨论,明确责任和处理方式,形成书面处理意见,并及时上报卫生局医政科。上报及处理情况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和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强化开展平安医院考评工作。2013年全市一级以上医院创建平安医院达标率100%。

三、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1、加强临床专科建设。坚持“院有名科、科有特色、人有专攻”的专科建设理念,加大创建力度。各有关医院对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运行质态要定期上报和做好被考核评估准备,做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建设期满后的复核迎检工作。二级医院要积极引进和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努力申报省厅新技术引进奖。着力培养专科人才,提高专科建设水平。加强医院儿童、康复、精神等薄弱专科建设,不断提升医院服务能力。

2、加强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二级医院要全面推行电子病历。人民医院要建成符合卫生部和省厅规定的必备功能要求的电子病历系统,不断完善电子病历应用功能,重点完善临床路径管理、病案首页自动生成、医疗核心制度执行、临床危急值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自动报警功能等,规范前、后台格式化。全面推进HIS上水平,完善预约挂号、HIS辅助决策、信息查询、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功能。

3、建立健全市、镇、村急救网络体系。切实维护以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为全市急救中心主体、其它各医院、卫生院为急救分站为支撑、各村级医疗机构、其它各医疗机构为辅助的高效运转的三级医疗急救网络。加强对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医护人员、调度员、担架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及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组织进行急救演练,提高急救人员的素质。逐步规范120急救中心的管理。规范人员配备(每车至少配备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担架员及一名驾驶员),确保信息畅通。各医院救护车要做到专车专用。二级医院急诊科要全面达标。

四、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巩固“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成果,强化院长为医疗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完善院内和行业内医疗质量控制组织和制度体系,坚持依法治医,严格要素准入,落实制度规范标准,推进医疗管理精细化,努力形成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提升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1、推行等级医院复核评价与评审。部署新一轮一级医院等级评审,加大医院平时运行质量的评分权重,依据等级医院管理办法和标准,规范开展医院复核评价和评审工作。二级医院要认真对照省卫生厅印发的县市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和细则,全面规划、积极实施,努力提升医院整体水平。

2、强化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强化医务人员医疗核心制度的教育与培训,继续组织开展医护人员“三基”考试。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省病历书写规范,加强对住院运行病历的监控,开展门诊和住院病历质量检查。以首诊负责制、值班制度、会诊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重点,继续开展医疗核心制度明查暗访。组织医政管理规范标准执行情况抽查活动。以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提升常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水平为重点,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

3、强化临床路径管理。二级医院要全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全面覆盖卫生部已经下发的临床路径。医院开展的临床路径的专科和病种必须达到上级要求的数量,并使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认真落实省卫生厅下发的麻醉科临床路径,认真执行省厅有关恶性肿瘤、冠心病、骨关节置换等单病种诊疗规范,有条件的一级医院试行推行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提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单病种科学化诊疗水平。

4、强化医疗机构准入和行为监管。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严格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变更、校验。加强医疗机构行为的经常性、规范化监管,严格不良行为记分管理。卫生监督部门要组织开展医疗机构执业行为集中式、拉网式检查。以机构基本标准、超范围执业、命名不规范等为重点,依法查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做好非法行医查处工作。

5、强化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贯彻落实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技术应用管理办法》,《省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2010)版》,,切实加强对医疗技术准入和应用管理。医院要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申报、管理工作,严格手术分级管理,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监督检查力度。

6、强化医师和护理队伍管理。加强执业(助理)医师准入和执业管理,认真依法做好医师护士资格考试、注册管理,加大医师定期考核制度的实施力度。加强美容主诊医师、进修实习医师服务行为的管理,依据《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医师会诊管理。规范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加强医疗护理管理队伍建设。

7、强化医疗广告监管。继续开展医疗广告专项整治行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要增强整治行动的针对性,重点加强对涉及恶性肿瘤、不孕不育、整形美容、健康体检、皮肤性病等内容医疗广告行为的整治。加强与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通报监测信息,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依法加大对医疗广告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及时查处一起。

8、强化医院药事管理。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关键指标全面达标。推进临床药师制度。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性质、任务、规模配备适当数量临床药师,二级医院原则上临床药师不少于3名。明确临床药师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药学查房,为患者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加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疑难、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遴选,对临床药物治疗提出意见或调整建议,与医师共同对药物治疗负责;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实施处方点评与超常预警,促进药物合理使用;开展药品质量监测,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和药品损害的收集、整理、报告等工作;协调基本药物评价监测。继续做好基本药物实施监测评价工作,加强太和中心卫生院省级监测评价点的建设,不定期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省级监测评价点实行每月监测报告制度。加强培训教育,落实制度规范,规范采购和使用行为。推进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培训。深入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工作,加强对《指南》和《处方集》培训工作的考核。促进基本药物在二级医院的推广应用。强化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落实《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推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发展,落实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保证公众用药安全。规范医疗机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事件后,应当积极救治患者,立即向药学部门报告,并做好观察与记录。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事件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品管理。按照《品和管理条例》、《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一系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认真做好品和管理,强化对品和印鉴卡的管理,规范品和处方权医师的培训、考核、准入管理。重点检查病区药房、急诊药房、手术室药房的品和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特殊管理药品的临床合理应用和安全。

9、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加强院感管理队伍建设,贯彻落实省院感专职人员管理办法,稳定院感队伍,加强岗位培训、网上学习、考察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加强对ICU、新生儿室、血液净化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内镜室、口腔科等重点科室和部门的院感防控监管。继续推行医疗单位以人民医院为主体的区域集中消毒供应方式。加强院感监测工作,深入推进目标性监测,有序组织现患率调查。以医务人员手卫生、各类物品消毒灭菌情况、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院感防控措施等情况,加大院感工作监督检查力度。

10、加强血液质量安全管理。血站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相关法规制度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执行国家有关法规的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着力加强对血液质量安全的全程管理,从献血员筛查、体检到血液的初复检、成分制备、保存和血液的发放等各个环节都要按质量规范严格操作,确保血液质量安全。扩大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尽快建立起无偿献血工作的长效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血液保障能力,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内练素质,外树形象,从工作细节入手,努力探索出“优质、高效、便捷”的无偿献血综合服务模式。加强二级医院输血科的建设,完善健全医疗机构合理用血审核制度。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提高成分输血率,积极开展临床互助献血和自体血回输工作。医护人员要带头献血,各医院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医护人员无偿献血工作。

五、全力推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1、全面实施“十二五”卫生规划中医药事业发展目标。认真学习贯彻新的《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针对存在不足和问题,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切实抓好整改和落实,巩固农村中医药先进单位建设成果。

2、强化中医院建设,发挥中医药龙头作用。推进中医院标准化建设,完善中医院的基本设备。完善中医院综合服务功能,加强中医医院儿科、老年病科、急诊科、妇产科、精神卫生科、康复科、病理科等薄弱科室和急需加强科室的建设和发展,实施省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项目,建立健全中医“治未病”科室,提高综合诊疗能力和水平。

3、加强机构中医科室建设,稳固中医药服务体系。根据市中医工作目标任务,落实马桥卫生院建设省级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建设达标各项工作;落实太和、四院建成市级基层(乡镇与社区)中医药特色专病专科的建设任务;落实综合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科室集中设置的国家中医药局先进单位建设标准,所有卫生院设置中医科都要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综合医院与各中心卫生院以及具有两个以上中医科室的卫生院都要创造条件,集中设置中医科室,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人民医院要按照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要求,马桥卫生院按照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建设标准建成中医馆服务区。各中心卫生院、四院各选择一个村卫生室建设市基层中医药示范点,并通过上级部门验收。

4、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中医院要进一步强化中医药特色,按照好新一轮中医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强化重点特色专科管理,进一步提升已有重点专科水平,创建更具特色的专病专科;发展中医至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建立健全中医预防保健科,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要建立中医预防保健科,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抓好中医药预防保健宣传。巩固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

5、要认真做好基层医院中医药人员的业务指导培训工作。加强市、镇、村三级网络的中医药业务协作,与基层医院建立和完善中医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和中医业务合作,并签订协作协议,不断提高全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督促落实各医院、卫生院制订中医药在职人员培训、后备队伍培养计划,全面做好在职中医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抓好中医政策倾斜和专项经费落实工作,继续分层分类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加大中医药健康教育力度,加强中医药工作宣传,使中医药技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六、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以深化医改为主线,以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以加快体系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强化绩效考核为着力点,以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认真履行“六位一体”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努力为广大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1、加强机构建设,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人民医院、中医院要对照省《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制定不达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造计划,落实改造提升措施。统一机构形象设计、机构标识,统一服务人员着装、标识、证件,为开展上门服务提供必要的身份标识。要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有效整合,与新农合、职工和居民医保信息系统有效对接,充分发挥系统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强计免信息化门诊建设,加强中医药进社区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积极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按照省标,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医疗集团所属中医院或人民医院新建成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人民医院建成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按照已经核定的编制岗位,一个控制社区卫生服务非卫技人员比例和数量,多引进大学毕业生。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规范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即先接受五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三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层在岗医生要实行转岗培训,获得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合格证书,注册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每个中心必须有3-5名合格的全科医师。

3、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明确全科医生(临床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职责,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全面推行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慢性病人的健康管理、精神病人的健康管理、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做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积极引导医务人员采取主动服务方式,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在服务时间、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上有所突破,应用适宜技术,使用基本药物,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诊疗服务,建立中心与二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诊疗,力争城市居民在社区门、急诊比例提高到45%以上,门诊均次费用比二级医院低50%以上。

4、建立家庭医生制度,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认真贯彻省、关于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的通知精神,2013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启动家庭医生制度,本着自愿原则,优先为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的家庭签订服务协议。要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目前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的情况下,组建由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和社区护士的全科服务团队,按照每名全科医生签约服务500户、每个全科服务团队签约服务1500左右居民的标准,建立包干责任制。规范服务内容,主要以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健康促进、0-6岁儿童健康管理咨询指导、孕产妇健康管理咨询指导、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定期随访用药指导健康教育、普通疾病诊疗转诊合理用药指导、上门访视家庭病床等服务。要在辖区居委会和服务机构向社区居民公示家庭医生姓名、工作单位、服务项目、服务时间、联系方式和监督投诉电话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