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务发展及问题分析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信业务发展及问题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信业务发展及问题分析

篇1

一、上半年业务发展综述

截至6月底,全国代办电信实现业务收入5.67亿元,月均增幅超过57%,业务收入占邮政总收入的2.14%,占比较年初提高了0.47个百分点;1到6月份,全国共完成代放号448.06万户,代售卡3862.13万张,两项业务月均增幅分别为55.22%和57.5%。今年上半年全国代办电信业务发展迅猛,业务量、收都实现了较大的增长幅度。

与全国代办电信业务发展形势相比,我省代办电信业务虽然起步较慢(元月份仅有111万的收入,与去年水平相当),但发展状况总体良好,业务量、收都保持了快速、平稳的增长。

国家局6月份业务统计数据显示,陕西代办电信业务收入实绩排名全国第15位,收入增幅排名第9位,比年初(元月份)分别提高了4个位次和8个位次。在国家局代办电信业务奖励考核的同组8个省(区、市)当中,陕西代办电信业务平稳发展的特点十分明显,收入实绩和综合指标排名都能基本稳定在第4位;6月份上升至第三位,位列重庆、贵州之后。

截至6月底,全省代办电信实现业务收入(财务数字)1408万元,同比去年增长32.33%,完成年度收入计划46.93%,基本达到了“双过半”要求。1至6月份,我省代办电信业务收入月均增幅为66.21%,高于全国增幅水平16.62个百分点。

从收入构成情况看,移动和联通是我省代办电信的主要合作运营商;截至6月底,与移动、联通、电信、网通等主要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43.51%、46%、10.16%和0.33%,与年初相比联通、移动的收入占比分别提高了1.5%和7%,电信的收入占比下降了9%。代售缴费卡依然是我省代办电信收入的主要来源,收入占比达到65%,其次是代放号业务,占比23.64%,代收费及公话/话吧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6.4%和4.9%,这四类主要业务的收入占比情况与年初相比变化不大。县局代办电信业务收入继续保持超过多半的份额,6月底为61.42%,与年初相比县局收入占比下降了2.54个百分点。

在我省邮政各专业当中,代办业务发展增幅从二季度开始遥遥领先,其收入对全省邮政收入增长的贡献也在逐月增大。从年初(元月份)排位各专业第七,贡献率仅有0.76%,到6月底排位储蓄专业之后位居第二,贡献率提高到6.88%,贡献率翻了三番。代办电信业务收入占全省邮政总收入之比由年初的1.04%,提升到6月底的1.94%,增幅超过86%。

截至6月底我省代放号和代售卡业务实绩完成5.59万户和245.83万张(数据来源国家局代办电信业务量统计),分别占到全国业务总量的1.23%和6.37%,两项指标较年初分别提升了0.48和2.59个百分点。其中代销联通缴费卡9.08万张,占比12.01%,位居全国第二位;代销移动缴费卡138.28万张,占比5.9%,位居全国第五位;代销电信缴费卡16.65万张,占比4.1%,位居全国第六位。今年前6个月,代放号、代售卡业务量月均增幅分别达到63.71%和60.44%,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5.71和10.98个百分点。

二、上半年经营特点

1、建机构、理关系,专业管理逐步加强。

榆林、西安、安康先后成立了代办电信专业局,专业化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延安、咸阳、渭南、铜川、商洛成立了代办电信部,代办电信业务的经营管理工作有了具体的落实部门;宝鸡、汉中局代办电信业务实行统一归口相关专业局的经营管理模式。省局也抽调了人员进一步充实代办电信经营管理队伍。今年上半年,各局结合当地实际在明确职能、理顺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目前在市局这一层面较为完善的代办电信业务专业化管理体系。

榆林市代办电信局是我省成立最早的代办电信专业局,也是全省代办电信专业化管理成效最为显著的代表。上半年,榆林局累计完成代办电信业务收入385.19万元,位列全省收入第二位;代办电信收入在榆林邮政总收入中的占比为1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8个百分点,名列全省第一位;在县局代办电信业务收入前十位的排行榜上榆林的县局就占了4位,神木县局以累计收入67.34万元名列榜首,靖边、清涧、绥德也位居其上。榆林局在全省代办电信业务发展中的带动和借鉴作用越来越明显。

2、强合作、推竞赛,合作双赢显现实效。

一季度“开门红”劳动竞赛普遍增强了各市局对代办电信业务的重视程度和发展力度;二季度各局围绕冲刺“双过半”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专业竞赛活动。在共同推动竞赛过程中,合作双方进一步加强了联系、加深了了解,合作双赢的良性互动局面逐步显现。

渭南局二季度在全地区开展了旨在实现“增量前移创收入、时间任务双过半”的代办电信业务劳动竞赛。由市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市局经营管理骨干组成竞赛领导小组,市局梁局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并以市局和市局工会联合下文,提出了明确的竞赛目标、考核奖励办法、要求以及具体的工作措施。

延安局与延安移动公司在年初即共同开展了2004年劳动竞赛,实行按月考核,邮政完成计划进度,移动公司给予分档奖励的灵活政策;延安局则通过广泛利用社会销售渠道,大力发展放号业务,业务量、收稳居全省首位。截至6月底,延安共代办移动公司放号1.5万户,占全省移动放号量的55%,实现收入54.03万元,占全省代办移动放号收入的57%。安塞县局则充分利用“社会营销员”力量,借助全地区开展劳动竞赛的有利时机重点发展放号业务。到6月底,安塞代办放号累计6212户,实现收入32.39万元,分别占全地区代放号总量和收入的26%和30%。

渭南局和延安局的劳动竞赛是全省上半年竞赛活动的一个缩影。在竞赛推动下,各局代办电信业务量、收都取得了较好的经营实绩,特别是6月创出当月收入420万的历史新高。

3、找重点、抓显效,业务发展层次分明。

根据年初省局制定的《代办电信业务发展指导意见》和经营服务工作会议上的相关要求,各局身体力行“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逐渐形成了我省以缴费卡销售为主、代放号、代收费为重要补充的业务发展模式。上半年,在经营水平、基础条件还不理想的情况下,以缴费卡销售带动收入的业务发展模式有利于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发挥重点业务的量收带动效应、提高全省代办电信业务收入水平。

西安局为加快代收费业务发展,在全省率先提出了代收费与缴费卡销售等量互抵考核的新思路,在配合代收费网点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一线职工积极性,为推动代收费业务发展积累了积极的经验。截至6月底,西安局代售缴费卡接近1.4亿元,占全省缴费卡销量的55.37%,缴费卡销售收入256.40万元;代收费业务在二季度发展速度也明显见快,到6月末,代收费总额为1544万元,实现收入12万元。

安塞县局大力实施积分营销,促进代办电信业务的快速发展。6月末,其代办电信完成收入41.03万元,超过延安市局本身,成为安塞县局仅次于储蓄业务的第二大业务;同时,安塞县局也占据着当地发展用户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成为了当地运营商业务发展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

宝鸡局接收了本地电信公司的12个营业网点,由邮政全面代办业务;同时在所有的邮政储蓄和电子汇兑窗口都开通了代收移动、联通话费业务,积极发挥窗口代收话费的主渠道作用。截至6月底,宝鸡代收话费业务量达到3563万元,占全省话费代收总量一半还多,实现代收话费收入近22万元。

4、调结构、强能力,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上半年,以调整业务结构、推动代收费业务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网点能力建设工作也已经在包括西安、榆

林、渭南等局在内的大部分市局广泛开展起来。据统计,截至6月底我省开办了代办电信业务的邮政局所(含营销网点)共有1252处,占全部邮政局所数量的67.60%;开办了代办电信业务的邮政储蓄网点有884处,占全部储蓄网点的82.31%;代办电信业务专厅(含专区)41处,代办电信业务专柜88处。我省代办电信业务能力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西安局于今年3月成立代办电信专业局后,业务发展气象焕然一新,基础能力建设、业务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加速。从4月份开始,西安市代办电信局即把专厅、专柜、代收费专区的建设作为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首先是从挖掘自身资源做起,自行调配、整合了硬件设备,在市内建起37处代收话费专柜;其次积极探索专厅建设可行之路,在市内规划、并建成了电信营业专厅5处。通过拓宽发展思路、合理布置资源、调整人员配置、提高服务质量等一系列措施,西安市局已经为下半年代办电信业务持续、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大局优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存在问题

目前存在于我省代办电信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不到位。

1、认识不到位,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制约了业务的整体发展水平。

部分局在发展代办电信业务中仍然存在认识不清、理解不透、重视不够等问题,没有把代办电信按照省局要求作为邮政的一项重点业务给于足够的关注和支持。领导的漠视,势必会造成这些地区代办电信业务发展滞后的不利局面。

由此带来的地区间业务发展不均衡性问题依然明显存在,西安、榆林、延安三局代办电信业务收入合计973.88万元,占到全省代办电信业务总收入的69%。截至6月底,全省除榆林局提前完成全年收入计划、延安局实现了收入“硬过半”之外,其余各局收入计划的完成情况都不十分乐观。关中四市还有280多万元的收入欠产要在下半年弥补;商洛、安康、铜川上半年累计业务收入还都不足50万元,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全省代办电信业务的整体发展水平。

2、措施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导向政策,影响到经营效果的充分体现。

对于那些还未形成规模效应,尚处在业务拓展期的市(县)局,没有适宜本地区特点的业务发展政策、缺乏开拓市场的有效营销手段可能是导致业务发展不力的最直接原因。在这方面神木县局给了大家一些有益的启示。

神木县局首先能够从清楚认识自身所处的业务发展阶段出发,提出“在任务落实方面,领导重视是根本;在提升管理方面,机构保障是关键;与运营商合作方方面,主动沟通是正道;在业务发展方面,突出重点是方向”等一整套切合实际的经营发展思路;其次,根据不同的代办电信业务种类分别制定营销积分奖励政策,以“放水养鱼、培育市场”的战略眼光,真正让实惠于广大职工,充分调动职工发展业务和拓展市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业务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3、协调不到位,没有运营商的支持,坐失市场发展先机。

在与运营商配合方面,全省有很多市(县)局都有一些很好的经验和典型事例。前面刚刚提到的榆林市局、安塞县局、神木县局还有宝鸡市局等,当地代办电信业务开展的轰轰烈烈,业务量、收实绩名列前茅,他们都是与运营商协作配合的典范。他们共同的特点,都在于注重经常性的主动与运营商进行沟通。沟通可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提高邮政代办电信业务的认知度;沟通也可以及时掌握运营商的经营动态和通信市场的变化趋势,这些都是对邮政代办电信经营有益的信息。还有安康的岚皋、白河局和渭南的华县局,他们在农村电信市场上的“买断包收”工作试点很成功,这也是与电信运营商加强合作,共同开拓市场的结果。

今年“五一”和“五一七”代办电信“双节”营销活动是对“协作能力”的一次很好的检验。我们有些局“双节”期间营销活动、竞赛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与通信市场打成一片,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但有些局在此期间无所作为,与节日期间热闹的通信市场形成鲜明的对比,经营没有新举措、发展没有新局面,坐失了业务发展的有利时机。

总的来讲,今年上半年在省局的正确指引下,在全省各级领导对代办电信业务的普遍重视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代办电信业务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可喜可贺。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下半年通过继续加快发展,逐步予以改善和解决。

第二部分:下半年代办电信业务发展展望

一、下半年经营环境分析

影响代办电信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主要有:一是通信市场经营重点向以用户服务为中心转变,运营商发展策略从扩市场向保存量转变;二是运营商盈利空间随通信市场供求稳定在逐步缩减;三是通信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各运营商转向全面竞合,相互间的关系将更加微妙和复杂;四是电信公司全面上市进程加快,农村电信市场格局将会重新洗牌。

就目前而言,外部形势对邮政代办电信业务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邮政代办电信收益率会普遍下降;二是邮政代办电信经营发展要拓展服务内容;三是邮政全面进入农村电信市场的机会大大增加。

就我省代办电信内部发展形势而言,一是随着统一版本切换、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将在8月底完成,技术对邮政代办电信业务的支撑水平将达到一个新的层次,这将是下半年代办电信业务发展最大的利好;二是进入下半年后,部分局收入计划完成压力明显增加,冲刺收入的短效举措和非正常经营行为会更为突出;三是网点能力建设在经历了上半年自由发展阶段并取得初步成效后,下半年无论是市局层面还是省局层面都会对代办电信网点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投入更大的关注和热情。四是服务“三农”与农村电信市场的结合,将催生出新的邮政代办电信的业务发展形式。

二、下半年工作目标

下半年我省代办电信业务发展首要目标还是继续紧盯年度收入计划的完成,确保3000万元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加强能力建设、规范基础管理等举措力争04年业务发展既定目标的全面完成。

三、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

下半年业务发展的思路是“推重点,拉新型、带全盘”。落实这一思路的措施可以概括为:一是紧盯大户不放松,进一步发挥大户明显带动收入大盘的作用;二是狠抓(市局收入)优势业务不手软,加快市局代办电信业务发展步伐;三是依靠榜样带动,充分挖掘各局各类业务的发展潜力。思路的核心是在确保重点业务、重点市(县)局加快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树立市(县)局发展中的榜样,形成业务发展中的经验,拉动其他业务、其他市(县)局全面发展。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加快发展、扩大规模,确保业务量、收计划的如期完成。

前面的形势分析告诉我们,下半年将是加快代办电信业务发展的有利时机;各局的代办电信专业管理机构也陆续建立起来,通过上半年的实际运营我们也积累了很多发展当地代办电信业务的宝贵经验;“双过半”目标的实现极大的鼓舞了士气、振奋了人心,提高了全省代办电信业务快速发展的人气;应该说我们已经掌握了“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省代办电信业务在下半年要实现大发展就看各局的实际行动了!

在上半年实现“双过半”的过程中,全省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榜样,也产生了许多典型的经验。我省代办电信业务发展中的“陕北现象”和“榆林经验”在下半年全省业务大发展中值得我们很好地总结、分析和推广,要通过榜样的力量推动我省代办电信业务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二)规范经营、树立品牌,逐步形成邮政代办整体优势。

下半年,要通过进一步强化机构职能,提高我们各级代办电信业务管理人员科学、客观认识代办电信业务发展市场和熟练运用各种营销手段的能力;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力度、规范经

营服务工作,提升全省代办电信机构之间的协作能力和与运营商之间的合作能力;要通过进一步的细分市场、优化业务结构,落实“双重”发展思路,在社会上和运营商中树立邮政代办电信的强势品牌,建立并逐步形成邮政代办的整体经营优势。

(三)加强合作、创新业务,以点带面拓展农村电信市场。

安康的岚皋、白河两局在农村话费“买断包收”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在下半年将会有更大的作为;渭南华县局同样也是在农村电信市场当中找到了发展空间,并为邮政服务“三农”提供新了新的手段。

下半年,在稳步推进核心业务的同时,要通过加强与运营商的合作、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寻找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特别是要在农村电信市场发展上多做一些工作,多争取一些空间,为邮政全面进入农村电信市场,发挥邮政服务于“三农”更大的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省局在下半年将协同省电信公司逐县联合推动此项工作,力争尽早抓出实效。

(四)有效整合邮政资源,加大能力建设力度。

下半年在综合服务平台投入运行后,网点建设将成为我省代办电信能力建设的首要问题。网点建设将结合各局实际资源优势,在营业专厅、代办专柜、代收专席上分层分步进行实施,并力促下半年代收费业务发展能有更大的突破。省局在下半年将出台一些举措和政策,提供强大的后盾支持,加快全省代办电信网点建设步伐。

篇2

电信分公司工作总结

市场经济千变万化,残酷无情,进则达,不进则退,通信市场同样是这个道理。一个时期以来,**花园区电信公司吴忠分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面对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提出的“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理念,努力改善服务,在用户较集中的县(市)城市全部开展了电信服务进驻社区的工作。通过此项工作的不断深化,使整个分公司的电信业务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利通区开展的社区客户经理服务工作,截止6月30日,社区业务收入较之元月增长了近5%,收入比重已占利通区业务收入一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新的业务增长亮点。目前利通社区管理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业务发展如火如荼,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亲情服务”、“零”距离服务随处体现。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在区公司和分公司领导的统一部署下,管理到位,措施得力,电信服务进驻社区成效显著的结果。

一、面对竞争,摸清底细,扩大区域,沉着应对

长期以来,在利通区范围内电信业务发展较为集中,是各大电信运营商相互竞争最为激烈的区域。吴忠分公司领导极为重视,要求各单位、各部门积极行动,安排布置社区工作,尽快在去年社区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电信服务进驻社区工作,极大的调动了社区经理工作的积极性。这无疑是中国电信面对竞争,改善服务,占领市场、抓住机遇,为发展业务展开的有利举措。

在利通区市区服务区域内,按照社区客户经理服务标准和规范要求,以街道、服务客户数量为基础重新划分并扩充到了7个社区,平均每一个片区3名客户经理,3名维护员,平均负责8000户左右用户的售后服务及各项电信业务的发展工作。首先,经过摸底调查出各个社区所辖住户的数量,建立客户基本信息资料,包括在线用户的数量有多少,分平房住户、楼房住户的数量,未安装电话的居民数量,以及使用电信新业务和数据业务的情况。其次,在搞清楚用户基本情况后,有了针对性的业务发展方向,及时下达各社区的发展计划,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再次,注重社区业务发展、服务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思路,解决问题,采取临时性或集中召开经营、服务方面分析会的形式,让社区成绩突出的片区经理介绍经验,多方面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取长补短,达成共识,以及分析其它电信竞争对手的动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通过以上工作落实,真正做到面对市场,适应变化,思路清晰,达到有效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企业效益的目的。

二、正确引导,更新观念,爱岗敬业,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基础

社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营销服务工作。年初以来,中心严格按照分公司领导的经营指导思想,本着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的原则,对社区各项工作加大力度,提倡社区工作是一面镜子,一支队伍,要带好管好,对外代表电信公司的形象,对内代表客户的服务利益,要求做一名称职的客户经理代表,时刻为公司的利益着想,为电信业务发展多做贡献。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就是平常教育社区客户经理不要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电话障碍查修员或是业务员。其实,现在的社区客户经理从事的工作很崇高,责任也很重大。既要有电信市场营销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还要有实际工作方面的基本技术操作技能。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服务质量。为了达到目的,社区经理在客户服务中心的精心组织下多次参与分公司举办的业务、礼仪服务学习的同时,自行组织多期学习班,《市场营销》、《电信业务与服务》、《电信礼仪服务》、《装、移、拆机规范》和《adsl宽带安装》学习班等,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服务质量赢得广大用户。三是教育社区客户经理在发展电话业务的时候,别忘了多说一句话,问用户电话有没有来电显示功能,办理数据业务了没有,当月的电话费交了没有,以及发现别的用户利用165上网或者使用固化话机、拨号器等问题,要采取给用户做思想工作转网或查处其它违规的现象。四是社区工作很辛苦,很累,几乎没有正常休息天。经常教育广大社区经理来到营销服务这个岗位,要坚定信心,有思想准备,做到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始终做电信服务的模范。

三、溶于集体,乐于奉献,激发热情,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动力

做好社区的工作,要让大家为了一个团队、集体的荣誉和目标奋斗,就得有一个好的集体,好的环境,好的管理机制,合格的带头人。能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积极向上,拧成一股绳,才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动力。

今年以来,无论是业务宣传、各种培训班,还是解决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公司领导、部、中心主任多次参与社区现场指导工作。元月份,为了把丢失的吴忠仪表厂夺回来,出注意,想尽办法,扩大宣传力度,增强服务意识,使仪表人享受满意服务,在下雪天(当时是星期六),组织全部社区经理开展清扫仪表厂两个家属院、厂部大门口的活动。为了提高社区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几乎有一半的星期天利用时间组织客户经理在居民小区、广场搞业务宣传、演示,开展上门活动。

4、5月份以来,adsl业务发展迅猛,社区经理的工作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做好日常基础经营、维护工作的同时,积极发展adsl业务,多少次中午、晚上还在用户家里安装,不分昼夜,有时由于用户的电脑配置问题,为了用户宽带安装成功,社区经理几遍往返于用户家中,想尽办法,直到安装成功,使用户满意,自己也感到欣慰。交通不方便是常事,就打的,有的甚至把自己的摩托车都搭上了,还有的为了安装一次顺利,自己掏钱购买了驱动程序是常有的事情。

社区的工作紧张而又脱不开身,就是因为它不同于大客户经理的工作,主要是有具体的电话障碍查修任务,谁也不能保证啥时间到电话障碍来,只能是有障碍查修障碍,没有障碍就发展业务,摸清市场行情,熟悉社区的用户,尽可能的与广大用户多交朋友。在业务工作中,遵循一个原则,本着巩固老用户,发展新用户,中心负责人抽出时间与社区经理随工,溶于发展业务之中;平常注重了解社区经理的情况,关爱他们,还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困难。从而增强了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了大家工作的热情。

四、强化管理,措施得力,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前提

社区工作内容繁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要做到管理到位,措施得力,使社区工作开展井然有序,不使大家拘谨而缺乏工作热情,精神振奋而不散漫,值得好好研究。根据社区的工作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才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前提。

篇3

(一)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趋势及对我国电信业的影响

分析影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十二五”期间影响我国电信业发展的各种关键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预判,评估金融危机等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电信业发展的影响,参考国外电信行业发展情况,评估我国电信行业的总体竞争能力,判研电信行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

(二)电信业和相关行业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

研究“十二五”期间电信业与软件业、广播电视行业等相关行业之间的融合或相互渗透的可能性、融合程度及发展趋势;研究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趋势,评估行业之间的融合或相互渗透对电信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电信业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研究“十二五”期间电信业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行业自身优势和作用,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支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问题,评估电信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四)新技术、新形势对市场格局的影响

分析研究以3G及宽带移动为代表的新技术和全业务经营对市场格局的影响及对策。

二、总体框架

(一)发展战略

研究“十二五”期间电信行业的战略定位,以及推进电信行业转型、发展信息服务业、电信业支撑“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完善TD产业链、固网发展演进策略、移动通信总体发展战略、互联网总体发展战略、宽带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提出电信行业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并保持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发展战略框架。

(二)发展思路

根据对“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电信业自身的发展变化情况的预判,从电信市场、技术、网络、企业管理、监管等多层面、多角度研究保持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研究进一步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思路。

(三)发展目标

根据电信业发展状况和趋势,研究确定“十二五”期间电信行业发展的宏观目标,并对业务发展和网络能力的主要指标进行预测。

(四)指标体系

分析现有指标体系,根据对“十二五”和“十一五”后期的市场变化情况的预判,特别是结合3G和TD业务的发展,研究引入新的指标,完善现有指标体系,实现全面、准确、真实反映电信行业发展情况和电信行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将关键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中。

(五)实施措施、政策保障

根据现实情况和对“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发展思路的研究和把握,对实施措施和政策保障进行研究,并研究提出重点建设项目建议以及相应的支持措施。

三、用户和服务

研究“十二五”期间电信用户和服务的发展特点及联系,并提出相应的评估方法。

(一)普遍服务

从国家推进电信普遍服务的角度,分析新时期、新形势下电信普遍服务的服务对象、服务类型、实施办法、推进策略等,研究电信业服务于“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十二五”期间普遍服务阶段性目标、未来发展方向。

(二)消费行为

全面分析我国不同消费群体,包括企业、家庭及个人的电信消费特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收入、支出、技术、业务等影响居民消费心理行为和电信消费决策行为的重点因素。

(三)服务质量

研究分析现有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全业务竞争、3G业务逐渐推广的条件下,电信服务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趋势,保障用户权益。研究提出新形势下的电信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完善服务规范、标准,明确“十二五”期间服务质量改进的方向。

四、业务

(一)业务发展

根据对“十二五”期间电信行业发展状况的预测和把握,分析业务整体发展情况,对“十二五”期间的市场需求、业务发展形态、发展趋势、生成模式、盈利模式等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重点研究。

(二)典型业务发展研究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信业将面临3G业务、移动互联网业务定位、推广和完善产业链等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领域将研究3G业务、移动互联网业务、互联网接入服务、移动电子商务及增值业务等典型业务的发展,并重点研究融合业务的融合路线、融合方式、最先开始融合的业务及衍生出的融合业务产品等方面的问题。

五、技术和网络

(一)技术方面

分析研究各种新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重点研究互联网、传输、无线、核心网、接入网、IT支撑等方面的新技术。

研究三网融合技术,对电信行业如何有效引进三网融合技术进行分析;研究3G和现有网络的互联互通、运营支撑系统等有关新技术。

(二)网络方面

研究下一代网络的总体发展趋势,互联网、移动网、传输网以及宽带网络的发展趋势和网络架构,结合新技术的发展,研究现有网络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策略和技术路线。根据技术发展和业务发展趋势,研究业务支撑网络结构变化和实现目标网络的技术路线,以及业务支撑平台的发展思路。研究我国国际电信业务和网络的发展趋势、研究国际电信出入口等网络设施布局。

六、市场开放和开拓国际市场

(一)国内电信市场开放

根据重组后国内电信市场竞争状况和国内外市场、技术、业务的发展趋势,结合WTO机制,借鉴其它国家市场开放的经验并参考其配套制度,研究我国电信市场开放的总体思路及配套政策制度,并对增值电信业务市场开放对策和措施,VOIP、虚拟运营等业务开放的可行性等问题有针对地开展重点研究。

(二)电信运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电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可能面临的有利或不利因素,并对提高企业自身素质、优化企业人才、知识、技术储备、开拓国际市场的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增值电信运营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电信建设企业、咨询企业联合开发国际市场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七、安全与应急

(一)网络与信息安全

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评估、研究互联网、3G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网路融合演进和业务创新对信息安全带来的挑战和应对措施。研究互联网、电信网网络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导向、安全标准体系、主要政策措施等问题,重点关注互联网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举措。

(二)应急通信

梳理我国应急通信的现状,借鉴国外应急通信发展的先进管理模式和成熟经验,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应急通信建设的总体构想、体系框架、发展模式等,研究公众通信与应急指挥平台的构建体系和法律定位、针对我国应急通信的资金投入方向、政企职责划分等问题开展重点研究分析。

(三)安全生产

分析我国电信业安全生产事故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完善安全生产事故的上报机制和责任认定制度,制定“十二五”时期的安全生产目标。

八、政策与监管

对现行监管体系、监管政策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调整、完善的建议,以适应电信重组、3G牌照发放、全业务运营等新形势下对行业监管提出新的要求。

(一)监管方面

研究电信行业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号码携带、实名制、重组后三大运营企业市场竞争结构、电信资费、互联互通、上下游产业链协调与管理、新形势下有害和不良信息治理、净化网络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监管措施。

(二)政策方面

分析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是否与“十二五”期间电信行业的发展状况相适应,并提出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电信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的重点方向。对电信行业战略转型、促进新技术研发、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信息化建设、促进TD-SCDMA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加强TD后续建设能力、电信企业走出去战略、鼓励电信企业技术和业务创新、鼓励和引导电信业制订和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合理配置电信资源、网元资源共建共享、新形势下的网间结算问题、完善适合新业务形态的资费政策、进一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电信企业信誉管理机制、加强互联网接入管理等重大政策进行深入探讨。

对促进增值电信企业的发展、活跃增值服务市场、推动“三网融合”等政策法规开展研究。结合“十二五”期间新业务的发展,为制订业务发展指导及监管政策提供建议。

(三)电信行业标准

结合当前电信业发展和自主创新情况,研究电信标准战略和标准体系。结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研究电信业知识产权战略和政策。

九、可持续发展

研究如何促进电信行业可持续、良性发展,并关注电信行业对社会、环境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一)自主创新

结合我国电信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特点,研究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应采取的措施,提出政府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探索建立保护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机制。

(二)节能减排

分析电信行业能耗状况,对“十二五”时期电信行业节能减排、加强电信行业污染预防和清洁生等主要问题展开预研,并对节能减排的主要方向、节能目标、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及相关措施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三)共建共享

分析研究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探讨“十二五”期间共建共享的目标、相关法规制度和配套机制等问题,推进共建共享。

(四)资源有效利用

研究合理分配、充分有效利用电信网码号、互联网域名、IP地址等资源的问题,制订相关资源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和策略。

十、区域发展

结合“十一五”时期国家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对我国区域通信的发展进行研究。

(一)区域通信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结合“十二五”期间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通过指标体系对各区域电信业是否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开展研究。

篇4

从1998年以来,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全国邮电系统顺利实现分营,邮政、电信企业分别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1998年信息产业部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电信业政企分开。

1.1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1999年4月,信息产业部正式批准中国电信、联通、吉通家企业在全国25个城市进行IP电话运营试验,随后又批准了中国国际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简称网通经营电话。中国移动通信的剥离改制也在1999年6月剥离完毕。2000年5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集团正式挂牌成立。2000年12月,中国铁路通信公司正式成立并进入公用电信市场,2001年底中国电信南北分家,原北方电信并入网通,中国电信行业进入垄断竞争时期。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数字,截至2006年上半年,中国固定电话用户超过3.65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超过4.26亿户,固定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网自年一季度就已双双成为世界第一大通信网。中国己经正式加入WTO,这将给我国电信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带来重大变化,我国将迅速形成WTO基础电信协议框架下的管制政策。电信行业管制从管理观念、管制目标、管制模式、管制手段及管制重点都有很大转变。

1.2基础业务的市场准入管制严格

中国电信业监管采取了分类管理的方式,对基础业务的市场准入进行严格的管制,维护电信业的有限竞争。电信业的技术经济特性是电信竞争的基础,过去的实践表明,本地接入网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特性,电信骨干网由于投资巨大一般只能引入有限的竞争。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行政性的禁入,产生的是一种权利性的垄断,排除了潜在的竞争对手,可以造成长期的市场垄断,高价低质、技术不进步,服务不改善。2001年中国电信的南北拆分,形成了中国电信业固话市场上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移动通信市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双寡头垄断的格局,但固话市场只是南北的横向拆分,双方进入彼此市场的能力还很弱。

1.3异质竞争成为电信竞争的重要内容

异质竞争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也已成为电信竞争的重要内容:一是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的竞争。移动电话的成本快速向固定电话靠近,在部分农村地区的成本甚至已经大大低于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在创造新的需求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分流了固话业务;二是无线接入与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的竞争;三是IP电话与传统长话的竞争。IP电话成为彻底打破长途电话垄断局面的杀手铜;四是有线电视接入网以及计算机网将成为电信接入的潜在竞争对手。异质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对基础电信业特性及“瓶颈设施”的认识,成为重新审视电信市场结构和管制规则的重要推动因素。

2中国电信业竞争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

2.1存在问题

我国对基础电信业的管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经济效率的实现。目前我国电信业竞争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1企业之间的竞争无序凸现管制的结构缺陷。

由于引入竞争的管制改革主要是通过业务分拆和不对称管制实现的,目前除联通外,国内电信运营商都是单业务运营商。单业务运营与目前电信行业的综合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并为中国电信行业的未来发展埋下隐患,也使中国电信行业的互联互通问题异常严峻。

2.1.2基础网之间互为壁垒现象十分严重。

随着中国电信市场开放与竞争的纵深深入,在竞争引入之初不很突出的互联互通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不联不通、联而不通、通而不畅时常有发生。有的电信企业利用技术手段拦截业务接入码、封闭部分用户号码的号段、限制呼叫、使接续时延过长等,中继线不足、单通、掉话、串话、无应答等等成为常见现象。

2.1.3恶性低价竞争时有发生,价格管制滞后、制度形同虚设。

如移动的用户规模己增长几倍,而移动电话价格一直未作调整,致使移动通信市场价格形同虚设,价格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并由秘密走向公开、由迂回走向直接。移动市场的恶性价格战,使固网业务受到大量分流。运营商之间如此你来我往令人担忧。

2.1.4法律出台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

对政府来说,根据WTO规则,加快制订和出台有关的电信法规是中国电信业实现有效竞争的当务之急。要尽快制定涵盖互联网产业、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的法律法规,适应国际惯例的规则,将有助于电信产业经营,尽快形成有效竞争的局面。

2.2产生原因分析

中国电信体制和管制改革是在中国社会转型、电信业市场由垄断向竞争转变背景下进行的,因此,电信管制制度带有明显的过渡性和探索性。

2.2.1管制理念和政策落后、手法简单。

我国电信业现有体制框架基本上是不同国家改革模式的拼凑。1994年成立联通公司,是以英国1981年电信改革为范本,即由政府组建第一家综合电信运营商,率先形成双寡头垄断竞争,然后逐步向市场增发各类电信牌照,从而转向全面竞争体制。1999、2001年两次拆分原中国电信,则是参考美国1984年分拆AT&T公司的经验。当时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尚不发达,对传统电话业务的替代十分有限,电话业务相对而言比较单一。而我们的电信改革是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迅速发展、传统业务被新业务强势替代的背景下进行的,电信服务市场因新的服务方式的加入已形成了竞争格局。由于移动和IP电话的替代,传统固定电话业务领域出现相对萎缩。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电信业务出现了综合化趋势,同时,消费者对电信服务需求也出现了综合化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再沿用美国世纪年代初的电信改革方式显然不仅不能适应电信业务综合化趋势,也使管制机构比较被动。

2.2.2目前的不对称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运营商行为。

不对称管制在中国电信业从垄断走向竞争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和新运营商的崛起,原来为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政策就演化为事实上的不公平,并带来了运营商行为的严重扭曲,给受到保护的运营商带来不良的激励。新运营商利用不对称管制政策,大肆进行机会主义行为,低价倾销话务量、损害主导运营商利益,并尽力逃避自己应尽的普遍服务社会义务和责任。不对称的资费管制加大了某些运营商对资费优势的依赖,导致其花费在其它差异化业务上的投入和研究减少。不对称管制也给原主导运营商等带来不合理的包袱,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竞争,并演变为阻碍竞争的因素,固化为未来改革的阻力。

2.2.3互联互通机制不合理、对运营商的约束和激励不对称。

从互联互通问题产生至今,信息产业部出台了不少措施用以解决这个问题。毫无疑问,这些办法对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始终没能彻底解决互联互通的矛盾,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互联互通政策约束与激励不对称。对原主导运营商主要强调约束机制,而忽视了激励机制,导致约束过度,激励不足对新兴运营商激励有余,而约束不足。由于对主导运营商激励不足,导致其在互联互通中缺乏积极性,由于对其约束过度,使其针对新兴运营商的不合作竞争行为无能为力。对新兴运营商而言,由于激励过度,约束不足,在互联互通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十分严重。

2.2.4缺乏适应新形势的普遍服务政策。

引入电信竞争以后,原垄断运营商利用价格交叉补贴机制履行普遍服务义务的制度和市场基础瓦解。在计划经济下为了普遍服务而制定的交叉补贴的价格政策,在市场竞争体制下成了后来者利用的工具。由于竞争者进入了利润丰厚的市场,留下了需要补贴的市场,将迫使在位者重新考虑其价格表。原垄断运营商的利润空间因新进入者的竞争而被压缩,无力弥补因履行普遍服务义务而带来的亏损,为管制带来了新的问题。

2.2.5价格管制滞后。

如今,国内市场形成了寡头垄断竞争格局,但价格体系依然是沿袭了垄断时期交叉补贴的价格体系和引入竞争初期的价格上的不对称管制,致使目前价格领域存在着严重的失衡问题。一是固定电话市话网存在严重的价格扭曲,服务价格低于成本,并导致运营企业财务状况不良二是由于电信服务成本分布不均匀,而电信服务价格依然维持统一,导致不同地区的电信服务价格脱离成本三是网间结算价格失衡,导致对运营商的激励与约束不对称四是长途电话定价偏高,导致了该领域的竞争过于激烈。

上述问题表明,中国电信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如何建立一个独立、透明和专业化的管制体系成为下一步电信业有效竞争模式创建的瓶颈。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成为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世界将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需要,保证电信业的持续发展,中国电信业必须实施有效的管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

3选择竞合模式的对策建议

3.1通过基础业务合作提高电信企业的规模效益

自然垄断性是电信业的一个显著特点,电信业的自然垄断业务以本地电话业务、固网长途业务、移动通讯业务等基础电信业务为主。对于基础电信业务,由于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其中相当部分是沉淀成本,如果由多家企业进行重复投资,会导致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并使每家企业的网络系统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由于电信运营企业会凭借自有网络的优势,通过压低价格打压竞争对手,最终造成全行业利润的迅速下滑。因此,电信运营企业应通过合作发展的方式,规避恶性价格竞争,保证基础电信业务的利润率。在基础电信业务上的价格竞争己影响到了我国电信企业的发展,使我国电信企业陷入了“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局面。从竞争激烈的移动通信领域到长途业务,再到开放程度较高的互联网接入业务,近年来,价格战几乎波及了所有电信业务领域。电信业务的恶性价格竞争已经损害了运营企业的利益。在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各企业只有通过合作,通过技术改进与成本节约,在不断改善电信产品的质量与服务的同时,逐步降低电信资费。从长远看,这才是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3.2通过增值业务的竞争提高电信市场的运行效率

电信业的自然垄断性和规模经济性是电信业垄断经营的理论依据。但垄断经营会使企业内部管理效率降低和技术创新减少,使实际达到的生产效率低于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效率,即导致竞争活力降低。要在电信业实现有效竞争,首先要在增值电信业务上实现充分竞争。增值电信业务包括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存储转发业务、呼叫中心业务、信息服务业务等。由于电信技术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扩大,电信增值业务的自然垄断性已经发生变异,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沉淀成本大幅度降低,规模经济效应趋于弱化,这些变化有利于在电信增值业务上实现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2003年,我国电信市场上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企业超过6000家,形成了多种所有制企业、多层次业务的竞争格局,竞争比较充分。这促进了我国增值电信业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电信行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实力。而且,增值电信业务市场上的竞争,要求我国电信基础运营企业向下游的从事电信增值业务经营企业提供技术性能稳定、价格具有竞争力的服务,这促使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加快降低网络租赁费用、网间结算费用的步伐,以便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向下游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但在促进电信增值业务市场实现充分竞争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以无线寻呼业的发展历程为例无线寻呼业是我国最早向非电信企业开放的电信业务之一,由于该项业务所需投资少、技术要求低,投资回收周期短,在寻呼业开放后,市场迅速涌入了大量经营者,企业为争夺相对有限的客户资源,大打价格战,价格竞争到了异常惨烈和程度,而后又受到互联网业务和移动通讯业务的冲击,多数寻呼企业出现严重亏损,迅速退出市场。而由于市场退出机制的不完善,企业在退出时不处理好与消费者相关的事宜,给电信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寻呼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在电信行业改革发展中要平衡好规模经济与有效竞争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通过市场准入等管制手段限制经营者数量,避免过度竞争给电信产业的发展带来损害。

3.3通过资源共享阳氏电信企业的运营成本

从长远利益看,我国电信产业要继续发展壮大,就必须控制网络建设。这里,我们要将网络建设与网络服务区分开,网络建设就好像修铁路,如哈尔滨到北京只能修一条铁路线,不能说为了引进竞争,在京哈线旁边再修一条京哈线,而网上服务就好比在铁路上运行的车辆,都在同一路线上跑,但可以由不同公司发出,发车时间、级别水准、载客数量则由各公司依自身实际情况而定。而纵观我国的电信市场,无论在高山还是在旷野,只要能看到中国移动的基站,在附近你就能发现联通的信号塔,在公路边的地下,纵横交错着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大小运营企业的通讯光缆。而实际上,我国的通信网络资源总体上已经过剩,闲置的网络资源,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报废。出现这种现象主要由于产业的垄断经营,在我国电信产业改革初,由于网络资源掌握在少数几家基础运营商手中,这几家基础运营商利用垄断网络资源的优势,向无网的竞争者收取高额的接入费用,进行价格挤压。另外,通过在网络互联互通上设置障碍,延缓竞争对手的发展。在竞争的压力下,各运营企业不得不投入巨资铺建自己的网络。而这样的重复建设,在浪费社会资源的同时,一方面,增加了新进入市场企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减少了基础网络运营商出租网络资源的收益。因此,我国政府应通过健全电信产业相关法制,有效解决网间收费与互联互通问题,将自然垄断性产生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促使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释放网络能力,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而在基础设施方面具有交换、传输和管道资源优势的电信企业也应在竞合思维指导下,主动将网络资源以合理的价格出租给其他运营商,这样,在为自身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使其他运营商节约了成本,减少了电信行业不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而共同创造我国电信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

3.4通过非对称性管制优化电信行业的市场结构

管制理论认为,政府管制的目标是纠正市场失灵。电信产业的市场源于自然垄断,电信业的垄断经营会产生规模效应,但规模经济有时会阻碍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电信产业要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就会有新企业进人电信产业。原有的电信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具备庞大的通信网络,拥有相当大的经济规模,在经营管理上积累了的丰富的经验,而且有相当的市场垄断力量。基于此,原有的电信企业在网间收费、互联互通上会向新进入者索取垄断价格,扭曲社会资源的配置。而新进人的电信企业要开拓业务范围和提高业务量,通常缺乏经济规模和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同时,电信业包括本地电话业务、固网长途业务、移动通讯业务、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存储转发业务、呼叫中心业务、信息服务业务等,业务范围广,其中有些企业提供多种服务,有些企业仅提供单一服务,这会导致经营多种服务的企业通过不同业务间的交叉补贴等手段实行反竞争行为。为促进电信业的有效竞争格局形成,就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力量,而需要政府对在位者和进人者实施“不对称管制”或“进人帮助”。中国联通公司的创建是我国电信业进行市场化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增强了我国电信市场的竞争活力。但在中国联通进人电信市场初期,电信市场上的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极不对称,中国联通被迫接受市场上寡头企业的管理和领导,在市场进人、互联互通、网间付费、号码频率等公共资源分配上受到种种限制。因此,在我国的电信业管制过程中,要对新进入的电信企业实行帮助,特别要对新进入者与在位者之间的互联互通予以法律、政策上的支持,对市场上不同电信企业实行不对称的管制政策,促进电信产业有效竞争市场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篇5

电信行业利用的技术都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这些新兴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由此产生的电信新业务也层出不穷。运营商要在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取胜,必须适应快速多变的复杂环境,反应迅速并能迅速占领自己的市场。那么运营商如何更好地应对与控制呢?模块化管理作为电信运营商的一个新的管理思想,将成为运营商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我们可以依照电信特点,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角地加以分析。

模块化管理的关键一步是进行模块化的设计。电信业务运营商在进行模块化设计时,首先要准确清晰地定义业务单元(即模块)的位置和界限,抽象出模块的结构、接口和标准三类标准化的设计规则:其次根据模块针对市场的特点与差异,进行非标准化的设计参数的制订。结合运营商所处的市场与技术环境以及用户的需求信息,电信运营企业的领导者可以从价值链、业务内容以及网络技术三个角度合理恰当地进行模块的设计,如图1所示,放在三个坐标轴中来考虑。

在三个坐标轴中定位模块设计规则

价值链坐标

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电信运营商往往处于整个行业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或者同时处于几个环节中,进行模块化管理时需要从系统高度对模块所处的环节进行认真划分,位置确定下来之后才能准确把握模块与哪些环节协调和沟通。接下来进行模块标准化规则的设计,保证模块的独立性以及对于价值链的变化快速灵活地反应。

结构设计:参与价值链环节的电信运营商可以看作是完成特定功能的模块,模块的多少取决于价值链的复杂程度和所涉及到的电信运营商的选择方式。研究模块在价值链中的环节与功能,作为制订模块结构的基础。

接口设计:这里的接口负责与价值链上其他环节的交流与联系,因此对于整体运作起到很重要的纽带作用。除了要设计物资的传送之外,在电信的行业价值链中尤其要重视信息的传递和模块之间的资金结算问题,有关结算的方式、时间、地点等都需要在接口中体现出来。

标准设计:标准简言之就是一系列指标或者规格,用以判断与其他模块性能进行比较的相对性以及是否与整体规则一致,是设计者从整个系统的高度着眼进行的。如模块进行的服务在价值链中的成本比较、利润率等。设计者从设计过程中可以了解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弱项或瓶颈。

依照价值链确定模块,需要了解和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向。同时价值链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存在着整合与转换,这在设计模块的规则和参数时需要综合来考虑,抓住其相对稳定的部分,收集相关信息制订模块的结构、标准和接口等标准化规则。

运营商在价值链的模块化管理中,还需要选择是以一个整体设计者的身份,还是以特定模块的制造者身份来进行战略决策。对于整体设计者来说,优势来自于吸引模块设计者遵循其设计的规则,而且设计者能控制整条价值链的运行。当然运作成功的关键,决定于整体设计者进行的设计是否恰当。中国移动“移动梦网”的成功,就在于它从增值业务价值链中整体设计者角度出发,与众多加盟内容和应用服务提供商、网络设备与应用软件提供商以及终端厂商联手,使他们与其设计规则一致,在网络平台上把各模块连接整合成功。而作为模块制造者,优势在于设计时可以把握设计标准和特定模块市场的优先控制,在其模块市场中具有专业和强劲的竞争能力。

业务坐标

电信业务的种类繁多,2003年4月份我国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对各种业务从基础业务到增值业务都作了明确界定。基础电信业务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每类分别有四种和七种详细的业务界定;增值电信业务也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并都作了详细描述。面对这些众多复杂的业务种类,电信经营商要灵活准确地把握十分困难。因此需要依照以下步骤,进行业务模块的标准化规则设计。

结构设计:把整个业务流程作为系统并对系统进行分析,按照业务类型和性质划分各模块,然后对模块要完成的功能进行明确的说明,作为模块的体系结构。

接口设计:指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相互传递的技术参数、用户标识,以及业务的中间结果,包括信息内容、信息载体、资金流等。

标准设计:需要确定该模块的质量检测参数与执行评价等一些指标,看其与系统设计的功能及步骤是否一致。

以最近兴起的小区广播为例,完成这项业务涉及到以下几个不同功能的模块:一是系统集成商提供给移动运营商小区广播系统,二是内容/服务提供商提供给移动运营商广播的内容,三是移动运营商将信息广播给用户。其中第二和第三个模块多次重复,这三个模块与业务参与者的关系如图2所示。模块二的接口是内容/服务提供商提供并由移动运营商接收的文本/图像/视频信息,另外还有结算方式与资金流转等需要进一步细化的问题。模块三的接口是由移动运营商发出用户接收的广播信息以及小区范围与用户状态等参数(如图二)。

小区广播业务模块划分

模块的标准化规则制订好之后,按照不同的细分市场以及营销特点可以建立不同的非标准化参数,应用于不同的市场。例如模块二针对不同的内容/服务提供商制订不同的价格和模块执行次数,模块三针对不同小区的用户进行不同内容的发送广播等。这些都是不影响模块本身的非标准化信息,对于灵活应对各种细分市场大有益处。

目前电信业务中还存在的问题是内容生产和包装环节工作非常分散,工作流程不确定,不能保证业务的稳定性。另外外包业务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从整体高度来进行业务模块设计时,为保证专注的模块业务完成的高效性,充分利用其他优势,可以将部分业务实行外包。

网络与技术坐标

之所以要把网络技术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模块设计考虑,是由于电信企业的业务无一不是和技术结合,通过一定的网络技术与协议实现的。因此进行模块设计时,必须包括该模块技术上的标准化规则。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中对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即通过蜂窝移动通信网提供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业务)的说明包括三种技术实现,即GSM移动通信、CDMA移动通信和第三代移动通信,其中前两种尽管采用的技术和协议不同,但提供的移动通信业务相同。众所周知,中国联通同时运行GSM和CDMA两种网,它进行的各种移动话音和数据业务都要建立在两个不同的网络基础上,因此需要在设定的模块和模块规则中加以体现。

在网络技术上进行的结构、接口和标准的设计依照模块的技术要求和实现方式,并联系与其他模块所处层次的网络协议或技术的接口参数。由于在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上都已采用模块化设计,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模块的结构和接口等设计的应用已经较成熟,因此技术坐标中模块标准化设计的工作比较容易完成。新一代电信网的趋势是以IP为基础、基于统一协议的分组化网络,支持各种业务(话音、视频、数据、无线移动等),具有灵活开放的体系架构和标准接口。其网络系统的设计将采用分层的、标准化接口的模块化设计。而且所有的通信方式底层技术完全一样,这将成为电信运营商进行模块化管理的推动力和技术基础。

在三维坐标轴中多方位确立的模块具有立体性:充分适应电信运营的特点。管理者可以从技术、内容、市场三个坐标中多角度、多层次地划分模块,也可以对同一个既定模块从三方面来进行标准化规则和非标准化参数的设计。如果模块的划分和信息的归纳分离是恰当的,就为进一步管理与执行奠定了正确坚实的基础。模块执行层面的进展同样需要设计者与员工的积极配合。

模块化管理提速电信业发展

引进模块化管理可以降低电信运营商的总成本,从整体上提高运营商的工作绩效与利润。模块化管理对于电信运营商面对创新、灵活性和高速度等进行控制有很大帮助。

首先,有利于管理者从系统的高度来把握价值链的构成与趋势。把服务的整体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后,自然会抓住主要业务单元进行抽象,相关价值链的各环节就可一目了然。

其次,可以增加公司应对和部署各种业务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加快经营者的反应能力。由于各模块的内部规则是标准化的,新业务的形成有的只需改变一下模块单元的接口然后重新整合即可。模块化推进了创新的速度,使得公司领导者对竞争者的行为和市场的变化作出反应的时间大大缩短,这在日益激烈的电信竞争环境下尤其重要。

同时,模块化管理适应新一代电信网络的发展要求,与网络的模块化设计遥相呼应。形成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辅助电信经营者充分应对未来的变化和网络技术的推进,以稳定发展来迎接不断加快的网络技术更新浪潮。

最后,有利于细分经营者面对的电信市场。可以对各种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用户市场作进一步规划,通过改变非标准化的参数来适用于不同的市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模块设计的工具使管理者更为准确及时地了解细分市场的动态信息,提高市场运作的效率。

篇6

论文摘要:分析了电信业在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属性,简要回顾了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基于“古典规制激励规制有效竞争”这一演进路径的电信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际电信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运用赫芬达尔指数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业的变革历程及其成效,提出应当进一步开放市场,放松和改善规制,最终实现有效竞争,并针对目前电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电信是传统的自然垄断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放松规制、有效竞争的目标,而我国还处于改善规制、引入竞争的阶段。从理论上分析电信业的经济学特性,并从实践上考察其改革绩效,将有助于我国借鉴西方成熟经验,提高政府管理电信业的水平。

一、电信业在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属性

(1)投资巨大,回收期长,包含专用性很强的设备投入,行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都很高,并且,对电信传输的物理网络进行重复投资是一种不经济的行为。

(2)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电信业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用户数量的大规模增长能够迅速摊低单位固定成本,并且由于网络的正外部性,后续加入的用户能够享受到更高的边际效用,从而可以实现网络的良性循环扩张。

(3)具有范围经济效益。运营商以同一种电信网络向客户提供多种服务(如话音、短消息和无线上网等业务),由于生产范围的横向扩展而节约了成本。

二、西方国家电信业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为减少垄断带来的福利损失,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理大致可以从规制与竞争这两条途径着手,这实际上代表了政府和市场在其中的作用。总体看来,西方国家在电信业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古典规制激励规制有效竞争”三个主要阶段。

(1)根据古典规制理论,政府可以规定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或确定一个“公正”的资本报酬率,既让企业有一定利润,又防止其侵害消费者利益。美国曾在长时期内对电信业实行收益率规制。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者知道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来满足既定的产量和质量要求,而政府很难弄清企业为降低成本付出了多少努力。阿弗奇和约翰逊证明了收益率管制下的厂商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若被管制的收益率高于资本成本,厂商就会过多地使用资本或将有竞争力的公司逐出该市场[1]。

(2)作为古典规制理论的改进,激励规制理论从信息不对称的前提出发,把规制活动看做一个委托问题,借助于新兴的机制设计理论,通过设计诱使企业说真话的激励规制合同,以提高规制的效率。在实践中,价格上限规制使用较普遍。1984年,英国最早对电信业实施价格上限管制,计算公式为:

P=RPI-X

其中,P为价格变动率上限,RPI为零售物价指数(通货膨胀率),X为电信管理当局审定的行业生产率进步率。这意味着在企业生产率上升的成果中,有X部分为消费者所享受,超过X的部分为企业所保留。从1984年到1997年,X的数值由3%逐步上升到7·5%。美国的电信价格上限规制则不仅反映了价格调整与通货膨胀率以及行业生产率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还考虑了运营商的不可控成本因素[2]。尽管如此,激励规制仍然存在诸多缺陷,包括规制机构的机会主义行为和被利益集团收买的问题、规制承诺的有效性与稳定性问题以及多产品(服务)条件下的交叉补贴问题,等等[3]。

(3)由于任何一种管制方法都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西方国家在对电信业实行长期管制后,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陆续放松规制,引入竞争,到90年代中期基本实现了有效竞争的目标。所谓“有效竞争”的背景是:由于规模经济效应,企业在一定边界内持续扩张,引起生产集中乃至垄断,导致缺乏竞争活力,陷入“马歇尔困境”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两难选择。克拉克指出,通过合理界定两者的“度”,有效竞争可以在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之间相互协调以形成一种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使得社会经济效率极大化。

美国最早在电信业引入竞争机制,期间包括四个主要阶段[4]。①专用电信网市场开放。②国际和州际长途业务市场开放。1978年,法院判决令AT&T失去国内长途的垄断经营权,MCI和Sprint等公司获准经营州际长话业务。③本地电话网市场引入竞争。④实现全面竞争。《1996年电信法》打破了阻碍竞争的市场分割和限制,允许市话公司经营长话,长话公司也可经营市话;CATV公司和电话公司可互相进入对方市场;鼓励外资和外商参与美国电信市场竞争。该法令标志着美国电信业从垄断行业变为竞争性行业。通过上述改革,美国电信业取得了显著的市场绩效。据统计,AT&T解体后,1984至1989年,长话资费下降38%;同期MCI和Sprint的长话资费下降40%。

英国于1981年通过新电信法,决定在电信业开展竞争,实行政企分开,组建国有的英国电信公司(BT),继承原电信总局的业务,同时成立私有的Mercury电信公司。1984年将BT私有化,政府只控股21·8%。1991年英国电信管理局(OFTEL)《竞争和选择90年代通信政策白皮书》,宣布结束BT和Mercury两家公司垄断市场的局面,批准更多的电信公司开展竞争。1993年,OFTEL出售了其拥有的BT股权,成为真正独立的行业管理机构。这一系列的改革成效斐然[4],从1984年到1996年,英国电信公司的本地、国内长途和国际长途资费分别下降了35%、75%和78%。

三、国际电信业的发展趋势

国际电信业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经历了两年的衰退后,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国际电信业从2003年起呈现回升的趋势,其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科技的发展降低了电信业的最小有效规模(MES),从而削弱了传统意义上电信业由于“规模经济巨大”而造成的进入壁垒,使得小规模的生产技术也可以同大规模网络系统展开竞争,增强了电信市场的可竞争性。

其次,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推动下,国际电信市场呈现全球化的开放竞争格局。1997年2月,69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WTO《基础电信协议》,承诺自1998年元旦起对外开放电信市场,世界电信业由此进入了全球化阶段。

再次,综合业务经营成为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的战略方向,因为它可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要并有助于降低运营商的经营风险。例如,中国联通没有因寻呼业务的萎缩而止步,而是成功地将发展重点转移至移动电话、数据等业务上。此外,作为综合业务运营企业,其基础网络和运行维护经验可以为各类业务所共享,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单位平均成本。

四、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历程及其成效

1978年以前,我国电信网的运营与基本网上服务合在一起,由邮电部独家经营,实际上是政企合一的行政垄断。1978年至今,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政府开始放松价格规制,尝试实行激励机制,实现“以话养话”。从1980年起,邮电部允许市话企业收取初装费和各种附加费,允许地方政府参与电信投资。这些举措对解决投资不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却导致了独家垄断,价格很高,最终受损的不仅是用户,运营商也因为高价格抑制了潜在需求的释放而达不到规模经济水平。

第二阶段,国家开始尝试将竞争机制引入电信业,并初步实行政企分开。1993年,邮电部向符合条件的国内公司颁发公众无线寻呼等业务的营业许可证。1994年,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成立。1998年,新组建的信息产业部成为我国电信业的行业管理部门,为以后各电信企业展开公平市场竞争提供了必要的政策环境。

第三阶段,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初步形成,进入竞争和规制并存的双重制度安排时期。通过1999年的中国电信重组以及2001年的电信“横拆”等改造行动,到2002年,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星、中国铁通这六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市场份额无一过半(见表1),形成了全新的竞争格局。

通过上述改革,我国电信业服务质量显著改善,电信资费不断下降,新技术的应用层出不穷。从总体上看,赫芬达尔指数H(Herfindahlindex)反映了产业的集中度、竞争程度以及行业利润率的变化情况,并且行业利润率与赫芬达尔指数成正比关系(CowlingandWaterson,1976)。由表1,利用各企业营业收入的市场份额αi可以计算出H=∑α2i。1994年,联通刚成立时,H指数为0·9824。1999年至2002年,H指数依次为0·5044,0·4418,0·4059,0·2865。在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的市场上,H指数分别为0和1。可见,引入竞争以后,电信市场的结构明显改善,过高的行业利润率下降,用户福利增加。

五、进一步开放市场,改善规制,实现我国电信业的有效竞争

2003年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居世界首位。单从市场总量上看,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电信大国,但却不是电信强国,原因在于:第一,从用户角度看,电信服务普及率还比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第二,从厂商角度看,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的竞争力与国际领先的同行相比差距很大;第三,从政府角度看,我国电信业的行业监管水平还比较落后。有鉴于此,信息产业部在2004年提出了向电信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为此,从政府的角度看,应当着重推进以下工作。

1.抓紧制定电信法电信管理与改革的

发达国家一般都为电信业的管理专门立法,而我国虽有《电信条例》、《电信服务标准》等规章,但却没有一部权威系统的电信法典,《电信法(征求意见稿)》仍在讨论中。由于电信法的缺位,信息产业部的行政行为从实体和程序上都无法受到有效地规制,而缺乏对管制者进行约束的行政制度安排是不可能提高被管制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的。

2.进一步开放市场实现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必由路径

(1)进一步开放电信基础网络运营市场

我国基础电信市场的竞争还不够充分,企业实力差距悬殊,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分别在用户规模最大、价值影响力最强的固定电话和移动通信市场上拥有控制力量。如何开放市场以加强竞争,有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可供借鉴。按照美国拆分AT&T的模式,可以依据“长话市话分离、数据剥离”的原则进一步对中国电信进行拆分,但这样做很可能牺牲规模经济,形成新的地域垄断。与我国改革开放总体思路一脉相承的是英国模式,即通过培育新的竞争对手来激活市场,最终形成电信、有线电视、互联网三网并存、交互竞争的格局。总之,英国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也符合国际电信业的发展趋势。

(2)解决互联互通问题

互联互通是建立电信业务市场有效竞争机制的基础工作。根据《合同法》以及我国电信立法的精神,电信网间互联合同的订立应遵循“公平公正”、“互相配合”、“诚实信用”以及“保护用户利益”等原则。政府应当制订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结算指导价格,结合技术监控、法律惩处、行政强制等多种手段,监督和规范电信企业的互联互通行为。

(3)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垄断问题

电信业务网络是平台,而发展用户才是关键。作为连接业务和用户“最后一公里”的接入网络,是电信业务落地的必经之路,也是各运营商的必争之地。为使用户能够自由选择运营商,可以考虑成立一家公司,统一管理地下管线、网络系统等设备资源,各运营商在公平合理的条件下租用这些资源,以彻底打破垄断和开展公平竞争。

3.放松和改善规制实现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必要保障

放松和改善规制、建立有利于竞争的电信监管体系是实现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必要保障。目前,我国的电信资费价格体系仍然比较僵化,政府对电信业务资费干预过多,市场化的价格决定机制远未形成,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需要展开对基础电信业务成本的动态跟踪和核算研究工作,积极推进电信资费管理方式的改革,缩小政府定价的范围,改变政府对电信资费的直接调控方式,让电信企业拥有更大的价格自,促使价格信号充分反映市场需求。

此外,由于电信资源具有的社会公共资本性质,电信企业应当承担“普遍服务”的义务,我国一直以来都是由中国电信通过价格交叉补贴来承担此项义务。随着企业产权的明晰化,为解决偏远地区的电信服务问题,应考虑通过招、投标等方式提供普遍服务;如果市场竞争不能达到预定目标,政府可以强制市场领先企业提供普遍服务;政府还可从所有电信运营商的营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普遍服务基金,用于补偿相关企业的成本。

参考文献:

[1]AverchH,JohnsonL.Behaviorofthefirmunderregulatoryconstraint[J].AmericaEconomicReview,1962,52:1052-1069.

[2]GeraldWB.Telecommunicationpolicyfortheinformationage:frommonopolytocompetition[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4.264.

篇7

有线:广电命脉

国务院于2010年1月13日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这一决定对国内的电信、广电和互联网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将进一步对全社会基础信息设施的建立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推动作用。由此形成的新一轮网络建设、产品升级和服务演进,将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各相关行业都在为“三网融合”开展准备,如何在新形式下尽快增强竞争力、营造有利于自身的竞争环境,是各方共同面临的问题。

在参与“三网融合”的各产业环节中,广电有线网络公司是实力相对较弱的一方,受到的关注也最多。有线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目前已拥有近4万公里的长途网络、超过1.6亿户的用户规模,完成7000万户左右的数字化改造,并且部分地区已经开展双向业务……应该说,这一成果的取得非常不易。

对广电行业而言,由于无线广播网络很难改造成移动通信网一样的双向网络。全国的有线电视资源是广电行业内唯一有可能独立向新兴信息服务市场扩展的基础设施。通过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广电行业不仅将拥有广播电视台这一媒体资源、同时也将拥有其它媒体行业所不具备的信息传递渠道,这将为广电行业在未来获取媒体服务门户的地位奠定重要的基础。但是,如果有线电视网络不能尽快实现上述目标,那么其对广电行业整体转型的价值就大大下降了,在今后的产业融合中就很难具有独立发言权。

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全程覆盖、无障碍链接的整体网络;必需能够实现全程的双向信息传输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必须和各类媒体平台能够建立有效的配合机制;还要建立面向市场,能满足用户需要的业务经营体系。

实事求是地讲,目前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还远不能达到上述要求。

有线:应对融合差在哪儿?

差距1:全程全网

目前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离全程全网的要求差距比较大,虽然总局已经要求各方在今年完成省网整合。并准备进一步实现全国网络公司的组建。但地方广电网络还面临管理关系的调整、资产的评估和整合、各方利益的平衡、要解决历史遗留的跨域整合等问题,在形式上要实现这一目标都需要面临很大的挑战。即使在形式上实现了统一,历史上留下的各具地方特色的网络要实现互联还要尽快明确合理的改造方案,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应该说如果没有更强有力的措施出台,广电有线电视网络在大范围地区开展互联互通业务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差距2:双向平台、经验和安全机制

有线电视网络目前仍以单向广播技术为主,无论是模拟网络还是数字网络都需要进行双向改造;在全同有线电视1.64亿用户中已经可以开展双向业务的用户只有百万规模,并集中在部分地区;而且由于历史上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的业务单一,尤其是开展各类型宽带业务和电信业务的经验不足,对于大型通信网络的布网及运维经验较少,网络安全保障机制严重缺乏。

差距3:台网互动关系

有线电视网络虽然和各级广播电视台有着天然的联系,但目前仅能实现简单的节目转播功能,由于双向业务经营体系远未建立,实际上是难以支持广播电视台向互动型的新媒体经营方向转型的,短时期内依然只能以广播电视节目广播作为主要业务。

差距4:技术标准化

有线电视网络的技术改造方案层出不穷,但作为整体的技术改造方案目前还没有确定,除了原先已有的CMTS等方案,近期比较看好EPON+EOC等技术,但要真正在全网推行这一技术需要的标准迟迟不能得到落实,实际上各地只能依托自身条件进行双向改造,这又给今后的全网整合埋下了隐患。

差距5:资金与资本

有线电视网络在发展历程中一直面临着资金匮乏的问题,这和历史上有线电视网络以公益服务为主要定位有很大关系,同时广电行业缺乏和市场相衔接的经营体系也是重要的原因。从目前各地开展的数字化改造的资金来源看,包括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置换股权、国外无息贷款等方式。如果要实现全网的双向改造,需要几千亿资金,真正能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通过市场,而要吸纳这些资金进入就必需对其经营定位和经营机制进行全面的市场化改造。

如何赶上

要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支持广电行业整体转型的目标,广电有线电视网络就必需在短时间内确定好自身定位,明确近期可用资源,针对自身不足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依据明确的时间表在网络和业务两个层面开展有效的推进工作。甭则,就可能在“三网融合”的进程中被边缘化。

首先。有线整合必须在试点期有所建树。

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近期三网融合工作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2010年至2012年为试点阶段。以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阶段性进人为重点,制定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不断扩大试点广度和范同;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升级改造,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初步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

考虑到目前国家推动“三网融合”主要目的是尽快形成产业拉动力以应对金融危机,因此势必要求整个工作能快速形成实际的市场需求。如果持续了几年还不能看到实际进展,网络建设和产品销售没有形成实际的经济效益,那么整个“三网融合”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而有线电视网络是本次“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重头戏,是在试点期间就要取得实际效果的。有关文件已明确提出“对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开放部分电信业务市场,同时对全国的有线电视网络进行逐步整合和升级,组建全国网络公司”,通过这些举措将形成几千亿的建设投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用将是巨大的。

无论各级有线网络公司面临什么样的难题,积极面对“三网融合”并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整合之路是必需之选择,等待和回避都是不可行的。

其次。明确有线定位。公益与商业相分离。

在公益服务和市场经营的两者角色中,有线电视网络必需选择一个主体定位。同时承担公益服务和市场经营角色的网络,只有在十几年前的“中国电信”身上发生过,而且多年来始终是电信体制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很难想像,国内电信市场再出现一个新的公益和商业利益相互重叠的网络。

如果确定为公益定位,那么今后有线电视网络就必需以公益服务为主要 目标,在业务经营模式上自我约束,发展的资金主要寄希望于国家财政投入。

而要进入市场竞争的角色,就必需加快有线网络公司面向市场开展经营的能力,加强和市场各环节的衔接,主要寄托通过市场渠道获取发展资金。

如果两者不能很好区分,那么有线电视公司在争取同家支持、市场融资能力、用户投诉、定价权方面都将会遇到层出不穷的问题。

第三,明确发展的资源需求,优先争取最重要的资源。

各级有线在谈及“三网融合”时,都会列举出一堆问题。如果单从这些问题看,有线电视网络除了国家出巨资支持、给予常年政策倾斜外是很难有发展前途的,这对有线网络建立积极的市场形象反而有负面作用。所以,有线网络还是要先明确自身定位,围绕这一定位确定哪些资源对目前发展是最重要的,并优先去争取这些资源,才能把错综复杂的问题梳理出脉络。

从目前情况看,如果确定以市场定位为主,那么地方有线电视网络部门的首要问题是资金不足,而直接制约地方广电有线电视网络从市场上取得资金的障碍在于市场对其盈利能力的评估较低。而且广电总局对有线网络发展的定位存在政策模糊地带。后者属于政策问题,需要各地有线电视网络部门联合去向主管部门争取;而前者更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尽快完成网络规模扩张,快速进入电信市场以提升每用户的ARPU值,同时改善自身的市场经营能力。

据此分析,可以合作或兼并的有线网络公司、尽快进入三阿融合试点范围以获取经营电信业务资质,寻找市场化的经营人才是目前最需要的资源。

目前,广电总局很重视PON+EOC的双向化和宽带化改造思路;但具体到每个省市,其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和本地网络现状还是有很大差异,都采取了适合本地经营的网络建设思路。全国网络公司的组建需要一个过程,要同时解决人事、资产等问题;在组建过程中,全国网络公司要尽快完成技术支持力量的建设,否则即使整合完成,也将面对一个技术四分五裂的网络,届时更好的选择可能是推倒重建。

第四,尽快建立面向市场的经营体系。

在技术支持、营销和售后服务方面,广电和电信运营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些体现在硬件方面,有些则体现在运营支撑团队建设方面。从各地情况看,有线网络还没有对此给予足够重视。

比如前期很多地方公司认为。建设BOSS等运营支撑系统是自找麻烦。但这恰恰是全业务经营中建立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国内电信运营商在发展中跨越的最大的一个经营型门槛,就是在上世纪末建立了面向全网的BOSS系统。此前,电信运营商只能面向单一业务建立独立的运营支撑系统,而且只能支持粗放式经营的开展,全网全业务的目标根本难以实现;通过中国电信“97工程”、中国移动BOSS系统的完成,电信运营商不仅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语音、宽带、短信等业务的全程经营,更重要的是可以开展多种业务的集成运营和管理。这一系统建立,不是从市场上购买现成设备可以实现的(当然系统建设直接投入成本也很高),还有大量的运营经验体现其中。

在前期实践中,广电运营商不仅在BOSS系统上,在客服和营销团队上投入很低,如果不能尽快跨越这一门槛,那么有线电视部门很难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力。

第五,明确主体业务,贪多嚼不烂。

目前数字电视网络已可开展的业务包括付费节目、视频点播、电视购物、咨询信息、电视游戏等;已实现双向改造的地区还可以开展宽带上网、时移电视、互动电视等;除此之外,部分地区还针对政府机关、工商企事业单位推出网络出租型服务。

根据目前已公布的文件,“三网融合”试点地区有线电视部门还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人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国内IP电话业务”。

应该说,可开展的业务多种多样,但运营商如果不能很好确定自身的主体业务,那么就会把有限资源分摊到诸多方面,在“三网融合”后的激烈竞争中,反而处于更不利的地位。

历史上看,为保障广电业务的正常开展逐步在全国建设了有线电视网络,所以为广播电视信号播出提供服务自始至终是有线的第一责任和第一要务,如果在业务发展上出现偏离,势必对有线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在“三网融合”进程中,广电运营商是很难和经验丰富的电信运营商在电信业务领域开展正面竞争的,即使开通了宽带接人等业务也仅仅是提升用户ARPU值的一个手段。真正能给予有线电视网络部门长远竞争力的业务,还在于建设一个更适于新媒体发展和运营的渠道,以对广播电视台的新媒体业务开展予以坚实支撑,这是有线电视网络未来发展必需考虑的因素。

把支持好广播电视台业务开展和新媒体发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对目前直播、点播、时移、信息插播等功能进行梳理和升级,优先开发电视内容和多媒体视频内容的增值服务将是很长时期内有线电视网络必需的选择。结语:并非不可替代

篇8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电信经营分析系统;海量数据;分布式存储、 SMB-DP算法;AGB-ETL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11.13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各个领域都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并且还在迅速增长,数据量动辄以Tbyte计。海量数据持续消耗着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资源的无限制扩张,使得单个计算机无法承担起相应的重任。目前电信行业在数据分析的支撑方面注意面临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电信业发展到今天,历史数据的存储需求和电信业务量的不断增大,电信运营商的数据已经变成海量,中等规模的省级移动公司,每天的数据增长已经达到2-3TB,如此海量的数据需要计算机具有极强的处理能力和足够大的存储空间;二是各级运营商都是各自为阵,配备硬件设备和存储数据资源,造成了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严重浪费;三是现有的数据库查询功能已经满足不了电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决策支撑和服务。电信经营分析系统(BASS)作为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的一个主要支系统,数据的分析处理和挖掘对电信业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利用云计算平台,整合优化资源,形成具有超级计算能力的资源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处理数据并为用户提供服务。

1 经营分析系统概述

1.1 经营分析系统简介

电信经营分析系统是电信运营商的核心系统之一,通过对底层数据的抽取、处理、装载,实现数据的界面化展示,主要展示公司KPI指标,满足企业决策需求和业务支撑发展的需要。

电信BASS采用两级系统架构,由位于集团公司一侧的一级BASS和位于省公司一侧的省级BASS共同组成,两级系统之间通过一定数据通信网进行数据通信。如图1所示。

1.2 电信BASS面临的不足和挑战

目前电信BASS系统还是以指定数据库服务器为载体进行数据的运算和装载,但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和对数据分析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BASS系统主要面临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依靠单服务器存储数据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海量数据的急剧扩张,无法承载如此高的数据量。

(2)海量的数据源无法做到资源共享,经典的数据分析案例很难被借鉴和参考。

(3)服务器一旦出现故障,经分系统将会立即瘫痪。

(4)底层数据的存储和导入目前还需人工处理,因人工导入数据需要一定的周期性,所以无法满足经分系统实时访问最新数据的需求。

1.3 电信BASS海量数据产生的原因

为了适应通信业日益发展的需要,电信BASS系统面临着海量数据如何高效存储和处理的挑战,电信BASS海量数据产生的原因如下:

(1)现有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业务的发展,数据信息每天都在不断增加,如客户资料信息,语音通话信息,短彩信发送信息,数据流量信息等。运营商需要将这一系列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提取有价值的营销资源信息,为业务发展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撑。

(2)运营商期望充分运用已有历史数据挖掘新的商业契机与营销机会,也就意味着历史数据将会为运营商提供大量的潜在价值信息,历史数据中往往蕴含着有利用价值的潜在市场发展规律、包括市场发展的潜在危机和市场发展的重大机遇,因此需要将大量历史数据进行长期保存。

2 云计算的特点

(1)超大规模集群:集群可以将本地及异地的计算机资源有效的整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计算能力的资源池,提高设备计算能力。

(2)分布式存储:大量的数据信息存储在云端物理位置相互隔离的主机当中,提高了数据的存储性能、安全性能和容灾备份性能。

(3)高扩展性:云端计算集群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按需提供服务,实时满足计算的需求。

(4)低成本:云处理实际上是大幅提高云端设备的处理性能,客户端的处理性能则要求不是很高,对企业来说,无疑大幅减少了成本支出。

3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经营分析系统

基于云计算的经营分析系统不但改变了以往依靠单一服务器存储、计算的服务模式,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约了企业成本,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存储、数据管理、编程模式等,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海量数据如何存储、海量数据如何索引和定位,海量数据如何抽取、海量数据如何更有效的运算。

3.1 海量数据存储技术

通过分布式的异地存储是解决海量存储的有效方法。云计算技术发展到今天,目前数据存储技术主要有Google的GFS(Google File System)和Hadoop开发团队开发的GFS的开源实现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1)Google 的GFS。GFS是由Google设计并实现的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其中包括数据的存储、管理、定位等多层面,其主要框架架构是把大量安装有Linux操作系统的普通PC形成一个具有庞大的存储处理能力计算机集群,分别有控制节点和存储节点构成。

(2)Hadoop的HDFS。HDFS采用管理节点/存储节点架构,如图2所示。一个HDFS集群由一个管理节点和一定数目的存储节点组成。

GFS与HDFS技术有效地将异地计算机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超大存储容量的计算集群,同时,为了优化系统的性能,提高资源的数据利用率,需要对数据进行并行处理,目前省属各地州运营商的存储系统都是各自为阵,独立存储,信息的存储效能不但低下,而且在信息共享方面和信息处理速度方面存在瓶颈,云计算的分布式存储技术将能够有效解决面临的这一突出问题。

3.2 海量数据管理技术

要高效管理和处理大规模数据集,首先必须解决如何在庞大的数据中心定位所需数据的问题。如何能够快速在异地分布的存储节点上找到所需的数据,提高数据管理效率是面临的又一突出问题,目前电信BASS经分系统主要采用互动管理来实现对经分数据的调动和管理,主要还是通过ETL调度管理和服务管理两个方面来实现,ETL负责数据的抽取、转换、装载,服务管理负责数据访问的安全和效率。现在这种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业务发展的需要。云计算数据管理技术主要有Google的Big Table和Apache的Hbase等,Hbase是一个分布式的,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它不同于一般的关系数据库,是一个适合于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的数据库。

3.3 编程模式(分布式运算模式)

Map/Reduce的编程模式是目前云计算的核心和关键。任务如何分解,分解后的任务运用什么技术如何分配给终端去处理是其主要任务,Map/Reduce实际上就是任务分解和任务汇总的集合,在电信行业当中,其实主要是数据的分解和汇总Map/Reduce的工作模式如图3所示。

Map/Reduce的实现机制使得任务如何分解和合并更加流程化,为后续的分布式计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4 海量数据处理模式

(1)现有经分系统中海量数据的一般处理方法。越来越多海量数据的出现,使得现有BASS系统在处理数据的容量存储、处理速度及兼容性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目前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有如下几种:

1)通过高效的数据库进行集中处理,如SQL、ORACLE数据,但一旦服务器出现故障,经分系统将会直接崩溃,无法运行,容灾性能较差。

2)高效的SQL语句,由于对数据提取精确性的要求,要从海量的数据表中提取有效数据需要编写更简洁和高效的SQL语句。

3)分类存储。对海量数据按类别进行细分,再对其进行分区存储

4)建立合适的索引。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时,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这样在数据提取和处理时能够快速在服务器中定位。

(2)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海量数据ETL处理算法的改进设计。由于目前ETL算法在对数据的处理和任务调度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处理,一是通过借鉴Map/Reduce原理,将其充分运用到ETL的数据抽取环节,从而做到数据处理更高效,(简称SMB-DP)算法;二是对ETL任务调度进行优化,主要是将任务的优先级和任务处理时间考虑在内(简称AGB-ETL)。

整个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原来的多次抽取数据改为一次性抽取数据,通过借鉴Map/Reduce原理对源数据进行拆分,形成多个目标文件,此次过程称之为SMB-DP算法;然后再将这些目标文件的任务优先级及运行时间考虑在内对这些任务进行分配调度和数据处理,此过程称之为AGB-ETL算法。具体如图所示。

SMB-DP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现有ETL处理流程中的多次抽取化成单次抽取,拆分后再进行并行的转换装载等处理。

该算法的实现关键包括单次抽取、对源数据进行拆分和并行转换装载三部分。具体描述如下:

(1)单次抽取。通过关键字段把所要提取的数据源表进行有效的合并。假设A表需要读取“1、2、3、4、a、b、c、d ”8个字段,假设B表需要读取“4、5、6、7、c、d、e、f”8个字段,那么可以一次性将源表所需的11个字段从源表中抽取,然后从中抽取A、B各需的字段,分别保存成两个文件进行存储。

(2)对源数据进行拆分。抽取数据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拆分数据,通过借鉴Map/Reduce原理,把数据文件按照一定的字段划分后存储的云终端当中。

(3)并行转换装载。对于拆分后形成的多个目标文件,可以采用各种有效的并行处理技术进行并行的转换及装载处理,如将多个目标文件分配到不同的计算终端去运行,有效提高BASS的处理效能。

AGB-ETL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以任务优先级和任务运行时间为首要遵循的分配原则,将最需要处理的任务分配到处理时间最少的终端中去,这样既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又满足了任务处理的实时需求,从而达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调度。

目前常用的ETL任务调度算法主要有顺序调度、随机调度和基于贪婪算法的任务调度等三种。

(1)顺序调度:按照顺序将需要处理的任务逐个分配到终端中去处理。这没有考虑任务的执行时间,执行效率比较低。

(2)随机调度:从需要处理的任务当中随机选取任务并随机分配到任务组中,这种调度算法随机性很差,也是没有考虑任务的运行时间和任务优先级,因此处理效率也很低下。

(3)基于贪婪算法的任务调度:相对于前两种算法,这种算法的处理性能和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先通过系统内日志记录算出任务最近几次的运行时间,一般取10次左右,算出任务的平均运行时间进行排序,一般将任务运行时间最长的分配到当前估算执行时间最小的任务分组中,由于没有考虑任务的优先级,因此任务的处理效能依旧不是很完善。

AGB-ETL算法涉及的过程主要是三个方面,描述如下所述:

(1)执行优先级的确定。优先级是根据相关业务规范以及移动BASS实时性处理的需求设定的。首先我们需要设定任务优先级的规范标准,以阿拉伯数字1为最高优先级,以此类推。

(2)估算时间的确定。一般我们会从系统日志中获取每个任务的执行时间。通过查询系统操作日志,获取任务最近N次的执行时间,我们就可以算出该任务的平均执行时间。

(3)处理流程的描述。

1)首先将任务进行调度的判断,如有则加入队列,没有则等待。

2)将任务队列进行排序,排序的原则是优先级从高到低,优先级相同的,再按照任务执行时间从高到低排列。

3)将最需要处理的任务放入执行时间最少的单元当中。

4)更新该任务分组的总估算执行时间。

5)判定任务队列L是否分配完毕。

4 结论

针对电信行业所面临的海量数据处理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云计算关键技术研究应用,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经营分析系统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优化方法;通过对海量数据存储、海量数据索引和定位、海量数据抽取与处理、海量数据分布式运算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海量数据的抽取和处理,提出了基于拆分机制的海量数据处理算法和改进的基于贪婪算法的ETL任务调度算法,从而对海量异构源数据进行快速抽取、有效拆分和并行处理,可以更加合理地进行任务调度,实现资源的优化处理和按需分配。

参考文献:

[1]杨胜琦.基于复杂网络的大规模电信数据分析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2]孙少陵.云计算变革下电信运营商的机遇及中国移动云计算探索[J].移动通信,2010,11.

[3]孔令山.运营商虚拟化实践与思考.

[4]张海涛.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电信经营分析系统研究.

[5]王金伦,樊秀菊.基于云计算的新一代电信业务支撑系统测评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3.

[6]秦润锋,樊勇兵,唐宏,金华敏.开源云计算管理平台技术在电信运营商私有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7]段云锋.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建设及应用电信经营分析.

[8]毛晓晨.电信经营分析系统中的应用和对策江西通信科技.

篇9

虽然VOIP的通话质量目前尚无法与传统电话相比,但由于使用者能以远较传统电话低廉的费率拨打长途及国际电话,故伴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VOIP将成为发展潮流。未来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VOIP的通话质量也将会逐渐接近传统电话服务质量水平,届时将会大大冲击以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技术为主的传统电信经营者。

由于VOIP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语音通信的主流,关于VOIP的监管政策成为各国电信监管机构的关注议题。

从国际上看,电信市场发达国家的监管机构多年前已开始注意到VOIP的发展趋势,目前关于VOIP的管制主要有三种监管模式:

第一种模式放松管制型,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基于促进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立场,为不妨碍互联网的发展,欧盟和美国尚未对互联网上提供的VoIP服务(或称网络电话服务)进行直接管制,但都表示将密切注意其发展,必要时将其纳入电信业务管理。

欧盟和美国对VOIP不实行直接管制,是与其电信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对美国和欧洲国家来讲,多年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后,固话业务市场竞争已较充分,话音业务价格已大为下降,对新进入者而言纯VOIP话音业务的盈利空间不大,用户选择VOIP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价格。例如,目前在芬兰,固话的包月费仅为10欧元左右,在德国提供VOIP话音服务的经营者为竞争需要只能将资费定为较低的1-1.5欧分/分钟。对原有运营者,如德国电信等由于其对原有网络投资较多,也不愿意马上折旧完全用IP技术替代原有网络。据了解,多数运营商准备2008年后才开始IP网络方面的大规模投资。对于欧盟和美国而言,由于已完成了企业转型和市场转型,其发展VOIP更多是技术驱动,其定位为促进宽带业务发展。

当然,这里说的不直接管制主要是指对许可和价格不管,而对涉及资源和公众利益和安全的还是管的,比如欧盟在号码使用和承担的义务方面对VOIP服务实际上也是分类管理的,2005年6月3日,FCC命令要求基于VOIP提供者提供增强的(Ehanced)911紧急电话服务。这一决定标志着FCC在对VOIP的监管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说明随着VOIP的发展,对其实施一定程度的监管是必要的。当然,现阶段美国还是将VOIP作为区别于传统电话而对待。其在VOIP监管政策的发展动向将会对其他国家的监管政策产生示范效应。

第二种模式是适当管制型,以日本、香港及新加坡为代表,这三个国家/地区的政府分别于1998年至2000年间将VOIP纳入电信业务,采取较为简单的许可方式,并对VOIP进行“轻手管理”。

对于新生的事务,日本等国家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政策选择,将VoIP(至少是部分形式的VoIP业务)视作传统的电话服务进行管制。不过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传统的电话服务的管制也是日益放松,因此对VOIP的监管可谓“轻手监管”。以日本为例,对VoIP业务实施许可证制度,在提供业务前要首先获得日本总务省的许可,提供业务后需定期报告VoIP收入和业务流量;对于VOIP质量,日本也有一定要求。日本的VOIP管制政策不同于欧盟,重要一点就是为日本的宽带用户数量巨大,VOIP服务发展迅速,存在如互联互通、网络和信息安全以及用户权益保护等诸多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在日本,有1/10的家庭,即大约490万用户在使用VoIP服务;相形之下,VoIP的用户在法国只有22万,在德国是11万,而在英国不过5万。VOIP市场规模是导致各国监管政策不同的重要因素。因此,日本等国家/地区在VOIP管制上持慎重态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三种模式是严格管制。代表国家是俄罗斯。该国政府于2005年2月21日立法对IP电话服务提供商实行许可制,要求提供IP电话的公司申请许可证。

有关分析认为,俄罗斯这一立法使对所谓的IP电话运营商的许可复杂化,这是政府为保护大的国有公司,限制来自独立的IP电话公司竞争的步骤之一。因为这些独立的运营商已经在蚕食原有运营商尤其是国有的长途电话垄断者OAO Rostelecom的市场份额。下一步,政府还将通过一系列法规来规范IP运营商与 Rostelecom的网络连接。新的法律使独立提供IP服务的运营商很难合法化,还有些运营商可能由此出局,而这些运营商在此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网络投资,支付了大额税款。俄新的立法的目的是帮助原有运营商,尤其是Rostelecom,因为它正在失去其市场份额,而政府仍希望Rostelecom保持长途电话的高资费以补贴本地电话。

不同国家对VoIP的监管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不同的监管理念,美国、英国强调鼓励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而俄罗斯则显得更为保守,维护传统国有运营商的利益,而日本等国则由于本国特殊的市场情况处于中间状态。这也是VoIP发展中新旧两股不同势力相互争夺的缩影。

在中国,目前对于VoIP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这一方面促使一些公司在政策的空白点中寻找发展空间,开展不同形式的VoIP经营,另一方面也使VoIP的发展处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之中,妨碍了其健康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电信运营商还是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经营着VoIP。传统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铁通等运营商都在试验VoIP。铁通希望通过VoIP技术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竞争,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分别掌控南北两张固定电话网络,而双方要想进入对方的经营领地最好的办法也是拓展VOIP服务,因为这样可以避免重新铺设电话网络的成本,解决入户网络垄断的问题。因此,运营商一方面害怕VoIP,对其尽量采取打压的策略;另一方面,面对模糊的监管政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运营商又不得不把VOIP服务作为自己的竞争武器。在VOIP市场上,各种互联网新生势力希望在语音市场分得一杯羹,主营电信数据业务的互联网公司有机会进军语音市场。263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就将战略重点投放到了“多媒体综合通信新业务”上,就是通过其“E话通”多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实现PC到PC的可视通话功能。在经过一些技术升级后,还可实现PC到固定电话、到手机的通话功能。

按照我国现有立法规定,PC to Phone和Phone to Phone属于基础电信业务, 不对非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开放。而PC to PC 的VoIP服务,对70%以上收入都来自话音业务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个运营商来说,将有很大的影响。IP电话的出现已经让运营商的长途业务逐步衰退,VoIP将会对固网运营商产生沉重打击。但作为网络资源的拥有者,电信和网通最终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还有待评估。

不过,VoIP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空白市场和利润空间,VoIP市场也早已暗流汹涌,相应地设备市场也是磨刀霍霍。据统计,国内已有近20家宽带电话机厂商,宽带电话机顶盒、IAD设备等技术保证了可以在宽带网络上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的结合,相关设备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上百亿元。不过,VoIP的发展基于传统互联网,VoIP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依赖于互联网、计算机的一项应用,而不能通过特殊的终端设备直接使用。这意味着VoIP服务的潜在用户群存在一定的局限,它与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率的高低密切相关。所以,尽管在资费等方面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在保障信息安全和通话的质量等方面仍面临着重重困难,此外,VoIP在投资规模、互联互通、码号资源等方面也存在不确定因素。

篇10

电信业务发展到今天,竞争格局的形成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电信消费在整个消费比例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日渐成熟,他们很关心电信业务的资费,希望了解每一个消费细节。因此,电信运营商只有做到计费账务的准确无误,才能保证业务的正常发展,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如今,计费账务系统已经成为反馈用户信息最直接、信息量最大的信息源。计费账务系统与网管系统、综合客户管理系统等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成为这些系统的重要信息源,是电信支撑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旧系统的新挑战

伴随着电信运营企业各大阵营的形成,电信运营业竞争的白热化,以及“以业务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形成,电信业务正向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业务之间的交融也更加复杂,各种电信增值业务正在兴起,电信业务正向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都对计费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运营商组织和管理业务的重要支撑系统,计费系统要能为开展丰富的业务提供方便,并保持计费数据准确无误,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并为及时开展业务提供有效支撑。

成立于 2004 年的贵州省电信有限公司系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在贵州省内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下辖 9个地、州、市分公司,77个县级分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包括经营贵州省内的国内固定电信网络与设施 ( 含本地无线市话 ) 业务;基于固定电信网络的话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按国家规定进行国际电信业务的对外结算,开拓国际通信市场;经营与通信及信息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信息咨询、设备生产、销售和设计与施工,设计、制作、、广告,互联网广告经营。

一直以来,贵州电信采用以本地网为单位的计费账务系统,无法满足新竞争形势下业务环境、客户服务的需求。为了提高贵州省电信公司的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水平,为客户提供及时、准确和高质量的服务,为市场部门制订和实施灵活多样的营销策略和资费政策提供平台,贵州电信决定构建一个新的、实时、高效、安全的综合生产及数据支撑中心平台(即集中实时计费账务系统),为市场营销、经营决策、客户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贵州电信希望新的计费账务系统须具备以下功能:

一是实现多业务综合,即改变以往单一的专业计费系统概念,对于整个贵州电信的交换网(包括固定电话网、小灵通)、智能网、数据网等产生的原始话单或者一次批价后的话单进行综合的计费帐务处理,实时产生用户的信用度,最后达到实时对客户的服务进行控制,并且为客户化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客户管理奠定基础。

二是实现实时采集、实时计费、实时出账、实时分析。通过对交换机实施联机实时详单采集以及实时的计费账务处理,确保计费账务系统得到交换机原始话单后,在15分钟内处理完毕,且客户可对前一天的话单进行查询(此为系统建设的目标,而非对用户的承诺),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实现实时信用度控制并为经营分析提供及时有力支撑。

慎选方案 Tuxedo胜出

基于集中实时计费账务系统的重要性,贵州电信对选用何种中间件解决方案提出了详细而严格的要求,比如多协议、多平台共存,支持多种网络协议,高可靠性等。

能够在多线程环境中运行,并支持大量的并发用户的访问。用户可以方便地开发自己的加密和压缩软件,可以实现平台间透明的数据转换,保证每条消息的安全。

在对当前业界广泛使用的中间件产品性能进行了对比后,贵州电信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业界领先的应用基础结构软件供应商BEA系统有限公司身上,最后选择了BEA提供的基于BEA Tuxedo中间件解决方案。

BEA公司提供的BEA Tuxedo中间件解决方案是以BEA Tuxedo为基础结构框架,提供了各个应用子系统在不同层次上的设计开发、部署、监控平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互操作以及与电信系统互操作的基础平台。

具体而言,在省中心的销帐服务器配置Tuxedo 的Server,在前端营业厅只安装Tuxedo的客户端环境Tuxedo Workstation,实现省中心集中销账。

在这样一个总体框架之下,设计开发人员可按软件构件化思想设计开发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和扩展性的大多数子系统或子系统的大多数功能。

据TPC组织历年来的TPCC测试统计数据,选择BEA公司Tuxedo产品作为中间件平台的占所有项目的绝大多数。而且在绝大多数类型的主机测试中均有BEA Tuxedo的应用。由此,不难看出BEA Tuxedo的性能得到全球范围内的承认。

作为世界上性能最优秀的交易中间件之一,Tuxedo作为开发/部署平台在贵州电信集中实时计费账务系统中实现了如下价值:

对应用系统的可管理性 BEA Tuxedo的三层逻辑结构提供了对应用程序高度的可管理性。它以业务逻辑层为管理的主要对象,把基本业务组件即服务进程的服务做为管理的基本单位。应用系统由一些基本的组件即服务构成,这样它的易理解、易修改、易扩充等需求都得到保证。

支持异构环境下的分布应用(如同一应用中有不同的数据库,多个数据源)。它还具备权限控制、安全管理等功能。

它包括两个方面 :服务端控制,可限制用户对应用程序的启动、关闭,限制用户在应用中建立服务程序。限制客户端对应用程序的访问。可由专门的Service做安全验证。

优良的可扩展性 BEA Tuxedo支持“二维”的可伸缩性,它不仅可动态增加同类资源的个数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还可在结构上的任意位置动态增加不同机器、不同数据库、不同服务进程等异质资源,而不改变已存在的应用的结构。

允许对一个复杂的混合结构的支持,为联机网络系统提供了广泛的规模选择范围。任何与数据表示有关的问题(如不同的处理器表示)可以由Tuxedo透明地解决。

Tuxedo支持关键业务系统7×24小时不停机的维护管理,可根据系统负荷的变化动态地增加或减少应用服务器的个数。用户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动态启动或停止服务;用户可使某些服务成为可用或不可用;用户可在系统正运行时在一个配置中增加新的机器、数据库和服务进程组、服务进程器和服务。

支持所有类型数据库且兼备高性能 BEA Tuxedo的负载平衡功能确保了应用吞吐量最大。

Tuxedo的事务管理器自动地在系统中完成动态负载平衡调度。通过使用每个服务的负载因子,事务管理器把请求发送给能最快处理该请求的服务器。事务管理器通过为当前排队的请求总计负载因子来决定给定服务器上的负载。

节约保护客户投资 BEA Tuxedo的多平台的互连性,能充分保证客户的原有硬件投资,对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广泛支持,以及对多种开发语言的良好支持,可以充分地利用客户的原有软件资源。

效果显著 缩短相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