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计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辅导计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
职业生涯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趋势,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职业生涯规划及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兴趣爱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及路径进行规划。所以,在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要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另外,值得强调的是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规划人的实际情况,也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及时代特征进行分析。总之,只有结合个人与社会两个层面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比较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2.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以人的成长及发展为中心的辅导模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具有相同问题或在某些方面有共同成长意愿的组织。团体心理辅导强调的是主体的发展功能,所以,辅导者首先要相信被辅导者是有无限潜能的,而被辅导者要相信辅导者是可以帮助自己的。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团体心理辅导才可能实现良好的辅导效果。团体心理辅导的类型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把重点放在个体的心理辅导方面,注重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达到辅导团体中个体的目的;另一类团体心理辅导则把重点放在团体心理成员的交互作用上。
二、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中职生生源复杂,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自我约束力弱,缺乏进取心。所以,很多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规划,即便教师做良好的引导,学生也不会按规划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及目标,达不到良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为此,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明确目标、制订规划非常必要。具体来说,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率。目前国内的学生课堂规模较大,一对一的辅导难以推行,很难保证顾及到每一个个体。团体辅导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效率。(2)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使中职生获得接纳的感受和体验。团体中同龄人的倾诉,可以使学生更开放,在没有顾忌的情况下,说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3)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中职生获得多途径的探索。团体成员来自于不同的专业、班级,不同的地方、家庭,学生在沟通了解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了解不同专业,或者不同人之间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在生涯辅导中起到促进与补充的作用。
三、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通过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根据团体辅导的要求与特点,结合中职生生涯规划现状与其群体特征,综合运用心理活动、专业问题交流与探讨、相关测试与指导、音乐放松冥想、绘画投射治疗与作业交流反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团体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在做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时,要兼顾自我探索与职业规划两个主题,并根据实际问题和情况分为自我认知、环境分析、职业认识与生涯规划四个分主题。(2)要对方案内容流程做合理安排。依据团体活动的特点与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按照团体进展顺序与学生实际情况,对团体活动的每个环节进行设置。(3)整个方案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成长与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得到自身的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接纳自己,并且学会正确评估与利用环境资源,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
总之,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可以使生涯规划教育做到全方位、深层次,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得到切实的帮助。所以,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将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作为学生课外活动课题之一是非常必要的。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大雁.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J].中等职业教育,2008(18):20-21.
[2]王凤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6):26-28.
篇2
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教育途径,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团体心理辅导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目前团体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笔者教学实际经验,探索出一种对学生开展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教育模式――“订单式”团体心理辅导。“订单式”团体心理辅导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起到教育、预防、发展等积极功能。
一、目前团体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情绪调节、情感体验,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所能奏效的。各级学校希望通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达成影响,但很多活动的开展都缺乏计划性与连续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不同阶段心理培养的需求与应该达到的任务目标,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或心育课没能充分发挥其效果。
有些学生对团体辅导产生抗拒的心理,是因为他们对内容没有兴趣,对设置的活动没有产生共鸣,对团体辅导的形式难以接纳。辅导的结果往往会造成学生不但不合作,还产生了消极抵触情绪。
二、“订单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含义
所谓“订单式”团体心理辅导,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找能够与他们心灵形成共鸣的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方案,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心理能力,处理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发挥潜能,促进人格完善的一种辅导方式。
三、“订单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
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n Rogers 1902-1987)是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他强调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他的学习观认为:人的学习以自主学习的潜能的发挥为基础,以学会自由和自我实现为目的,以自主选择的自认为有意义的知识经验为内容。
“订单式”团体心理辅导充分体现了卡尔・罗杰斯的教育理论核心,它通过学生下单(班主任下单)、确认订单、执行订单的方式进行操作。
学生下单(班主任下单):是指学生或者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心理品质发展阶段性状况,适时地向心育教师提出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要求,也可以通过浏览校园网站“订单”课程(包括自我意识、学习适应、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生涯发展、其它)进行主题的挑选并提交订单。系统提供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即在订单提交至心育教师还未对订单进行确认操作这段时间内,允许学生或者班主任自行修改、取消自己的订单等订单管理相关操作。
篇3
关键词 班级生涯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C913 2
文献标识码:A
班级心理辅导是以团体辅导及其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的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班级团体的教育资源,促使学生在互助与自助中成长豍。班级生涯辅导是以生涯辅导为主要内容的班级辅导方式,包括自我探索、生涯探索、生涯定位等。
目前国内高校的就业指导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高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二是宣传就业政策,就业信息豎。只有极少数同学会就自己在求职中遇到的问题向心理咨询师或就业指导老师寻求个别帮助。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群体普遍关注、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一类的问题都是发展性的,一般不涉及个人隐私豏,而以班级形式开展生涯辅导,能够比较好的解决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的有效性和普及面的问题。本研究就是以自然班为单位,通过设计结构化、操作性强的班级生涯辅导活动,探讨班级生涯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
一、 方法及对象
本研究设计班级生涯心理辅导主要依据生涯理论、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的理论,包括舒伯的生涯彩虹理论,霍兰德的生涯类型理论、史旺的生涯规划金三角理论、团体动力学原理和积极心理学原理豐。
本研究从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2007级学生(大三第一期)中随机选取两个相同专业的自然班,分别设定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按照《班级生涯辅导活动方案》豑开展生涯辅导和职业指导,该方案共包括10次,每周1次,每次120分钟,由笔者担任班级生涯辅导教师;对照班以学校以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为指导方式进行。本研究以自编的《大学生生涯现状调查表》做为测量工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后测,对于实验班的成员,将在第4个活动单元和第10个活动单元后用《班级生涯心理辅导效果评估量表》进行两次调查。六个月后,随机抽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访谈,了解接受过班级生涯辅导的学生是否能自觉将生涯辅导经验运用到生涯规划中,进一步验证班级生涯辅导的效果。
二、 实施辅导过程
本研究实施方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有4个单元的活动,首先是在班级团体内设定班级生涯辅导的目标、契约,引导学生从价值观、能力、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进行自我探索,设想未来的理想生涯。第二阶段包括4个单元的活动,带领班级成员审视目前的生涯状况,对职业世界进行探索,进行生涯定位,明确当前的生涯任务;第三阶段包括2个单元,通过前面对自我的探索、对生涯的探索和定位,制定生涯规划的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评估,将目标任务分解,明确行动计划,撰写生涯规划方案。
三、 结果分析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对班级生涯辅导效果的主观评价比较。
分别在实验班全部辅导活动之后和对照班一个学期的就业指导课程之后,填写《班级生涯现状调查表》,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班的成员一致认为此班级生涯辅导活动课程非常有意义,其中约有42%的成员认为对自己有重大帮助,约有35%的成员认为有较大的帮助,约有11%的成员认为在好几个方面有所改善;与之相对应的,对照班约有60%的成员认为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有意义,其中只有15%的成员认为对自己有重大帮助,约有25%的成员认为有较大的帮助。
(二)实验班对班级生涯辅导的中期、后期测评结果的比较。
对实验班学生在第4单元活动后和第10单元活动后填写的《班级生涯心理辅导效果评估调查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班级生涯心理辅导课程的效果比较明显,对“本活动对增强你解决有关生涯问题的能力”,认为“非常有帮助”的由0提高到了44.5%;对“本活动对你制定在学期间的发展目标”,认为“很有帮助”的从56%提高到了78.5%。
(三)实验班与对照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
在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辅导和就业指导课程后,实验班和对照班都提交了《生涯规划方案》,从方案中目标设置的合理度、任务分解的可行性、对自我认识的深度,对职业探索的全面性等方面,实验班要明显优于对照班。另外从六个月后的随机回访中,85%的实验班回访成员都表示生涯发展目标明确,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很有信心,8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开始有意识的利用周围的资源探索自我和职业世界;与之相对应的,对照班的回访成员中,只有20%的人表示生涯发展目标明确,有38%的人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有信心的,只有25%的人表示自己开始有意识探索自我和职业世界。
四、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班级生涯辅导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比较显著的作用。无论是横向的将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较,还是纵向的再生涯辅导的不同阶段对实验班成员的调查都显示班级生涯辅导一系列的活动能十分有效的提高大学生探索自我、探索职业、规划生涯的能力和信心。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实验班和对照班是同一专业的两个自然班,在一起学习和生活的机会较多,难免互相之间有所沾染,涉及到的学生比较多,难以精确控制。辅导效果的评价采用了量表和访谈进行评估,但是量表以笔者自编的主观量表为主,总体而言主观性较强。虽然结果显示班级生涯辅导对生涯规划是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但是对日后生活、职业、生涯的实际规划效果的检验和评估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项目编号:09C521 班级生涯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2、项目编号:B2010155 班级辅导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实证研究(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注释:
吴增强,沈之菲.班级生涯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
顾雪英.大学生职业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
郑炎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探.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5-36.
篇4
经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4分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4、做好**级新生upi普查协调会;
篇5
大学阶段正是个体成长中自我意识、价值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刚刚脱离出父母亲保护的圈子,他们将要面对半社会化的大学校园,充满好奇也充满挑战。可是入学1个月后,大学生独立自主的兴奋感渐渐消失。他们面临出乎意料地严峻的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情感问题等考验。每当这些问题接踵而至的时候,一些学生首先敲开了心理咨询中心的大门。个体咨询,帮助来访学生宣泄情绪情感,启用不同咨询方法协助他们建立新的认知或者行为模式。走出咨询室,我们发现来访学生依然遇到新问题,缺乏倾诉对象,现实人际关系中得不到良好的社会支持。这正是团体心理辅导需要开展的必要性。团体心理辅导有更多的现实意义,在高职高专院校心理教育中,贯彻团体心理辅导的工作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团体心理辅导存在的一些现状和问题。结合笔者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谈谈对高职高专院校团体心理辅导的一些探索。
一、大学生涯中形成一个体系和规划
调查中发现,高职高专院校中,团体心理辅导面临着辅导对象单一、辅导频次少、辅导模式简单的现象。这些现象让团体心理辅导流于表面的形式,并没有真正成为学生之间互助成长的方式。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暂时性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不能起到社会支持的功能。为此,笔者建议可以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结合三年学涯规划,可以发展一套适合每个阶段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
表达的空间,在团体活动中找到同伴。高职高专三年教学,第三年一般在外实习,从上表可见,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的体系完善后,学生在校期间遇到问题,可以找到适宜的一些团体辅导活动,在团辅中找到适合自己所以需要密集安排前两年的团体性辅导。每一学期的主题都涉及一些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个规划表里涉及的学生对象,不仅仅包括健康心理学生,也包括特殊问题学生。既满足了大学生涯发展的需要,又满足了成长中问题解决的需要。
团体心理辅导的指导者根据辅导主题的不同,依然分为朋辈心理委员、心理辅导员、就业指导老师、专职心理咨询师、青春计生办老师。团体心理辅导变成一个多机构互动共建的一个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团体心理辅导知识性的效果。团体心理辅导的规模,班级团体辅导和小组团体辅导相结合,不局限于任何形式,根据主题和受益者的不同做出调整。团体心理辅导的性质也根据主题不同,相应变化。
整个高职高专阶段,1个大学生至少可以参加4次团体心理辅导,业余时间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增进一些专题辅导。心理中心需要做的是:在每个学期规划几次团体心理辅导的计划,并张贴告示吸引同学参加。这样系统的规划,必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重视团体心理辅导室建设,营造温馨明亮的环境
高职高专一般都校园相对小,教学资源紧张。前期调研发现,拥有固定团体心理辅导室的学校占有72%。还要15%的学校没有团体心理辅导室。团体辅导室就如学生稳定的一个归属地。当他们有人际互动需要的时候,当需要跟组员相聚的时候,团体辅导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家。主要用于以小组或小集体的组团方式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心理讲座、心理交流沙龙等。团体咨询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创造了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氛围,使参与者可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同时也成为他人的社会支持力量。实践证明,团体咨询有其独特的疗效,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所以,团体心理辅导室场地建设尤为重要。场地面积一般为110平方米左右。采用轻松、活泼的布置格局。适当配有挂画或其他装饰品并定期或根据需求更换。墙壁、窗帘等大块的颜色以偏明亮的暖色系列,如淡黄色或粉红色。地板可用耐脏及易清理的复合地板,方便开展室内游戏活动。活动场所相对安全,足够的、灵活的活动空间,与其他教室有一定距离可拼装的桌椅,同时保证上课和活动的空间便利性。另外,预留网线接入端口,具有较好的通风排气系统和通道。
三、加强团体心理指导者的素养
团体心理辅导,不同于个案心理咨询。如高职高专院校将长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工作,要想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团体心理咨询师,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有影响力的团体心理辅导,需要分批定期开展校内与校外的培训,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
团体心理辅导本质上是心理咨询的一种形式,参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以及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分会对于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标准,拟从以下三方面对于团体心理咨询师进行培养:个人成长、理论学习、实践演练。这四个环节需要循环促进提高。
个人成长:对于团体心理指导者而言,先作为一名团体参与者,在团体中探索自己,体察自己的情绪,对于带领团体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另一方面,可以体验特定的团体练习和不同的团体发展阶段中自己的感受,从参与者的角度体验团体。比如进行一次长程结构式团体。
理论学习:要想成为合格的团体咨询师,需要对团体的理论有深入的了解,明白团体咨询为何能够起作用,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在起作用,这个过程,依赖于大量的阅读和讨论。理论学习的重点有两部分组成:个体心理咨询理论及技能、团体心理咨询理论及技能。拟通过读书分享,小组讨论等方式推进学习。如学习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团辅类型、常用技巧、操作过程、有效性因素、设计方案步骤等。
实践演练:在个人成长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必须真的开始带领团体,才可以体验团体的魅力,并且在实践中体验理论、技术、方案的特性,并且在受众的反馈中反思自己带领团体的方式。比如,可以先开始短程的工作坊的训练,然后开始带领长程的6-8次的团体治疗性小组。
经过这三项的学习,指导者就可以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不同性质、模式、群体的团体心理辅导了。一系列的培训和成长,有利于活动开展的质量。有条件的高职高专学校也可以每个学校配备相应的老师从事团体辅导和素质拓展的工作。
四、加强督导和研究,促进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高专的发展
督导在团体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过程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简述如下,提升专业水平:探索专业理论、技巧和方法的运用,提升特定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促进个人发展:提高自我觉察和敏感度,检查个人在带领团体的过程中所呈现的优缺点,了解个人化的问题如何影响带领团体的过程。
篇6
为贯彻教育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班班主任
三、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做好个案辅导、登记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重视学生心理团体辅导工作。
4、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最少开设一节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四、工作重点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学会沟通,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培养学校、家庭、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心理辅导,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五、工作措施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建立以班主任、思政教师为主体,以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2、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以班主任、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主,重点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手册》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心理理论知识。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科研,研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
4、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及时广泛的做好不同心理疾患的学生思想工作。
5、开展学生心理调查,每学期至少一次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及动态。
6、每学期组织实施对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篇7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困扰;思想冲突;团体辅导方案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及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的情境下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它通常包括一两名领导者和多名团体成员,由几次或十几次团体聚会或活动组成。在活动中,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引导成员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鼓励,增进成员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增进成员对他人心理的认识,促使成员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良好的行为方式,提高成员的社会适应性。
团体辅导可以使成员在人际互动中,了解他人的相似处境,分享他人的有益经验,享受人与人互相关爱的温暖,更有效地消除心理障碍,矫正行为偏差,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可以培养成员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由对团体的信任扩大到信任周围的其他人,由对团体的归属感扩大到对学校、社会及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践证明,团体咨询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又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团体辅导有利于加强贫困生对自我的认同,培养贫困生爱的能力,包括爱别人的能力和接受别人爱的能力;有利于贫困生形成正确的贫困观,增强忍受挫折能力,形成现实的生活态度;有利于贫困生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方法,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有利于贫困生形成个性外倾的性格。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困扰与思想冲突现状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贫困生的数量与比例也不断增大。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贫困大学生的比例约占总大学生人数的20%,特困生的比例占5%~10%,且二者还有上升的趋势。①贫困生问题一直是国家、社会及学校十分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高校贫困生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究其原因,高校贫困生的压力不仅来自物质上的匮乏,而且思想上的冲突、精神上的困扰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尽管高校贫困生具有较强的有恒性与独立性以及坚强的性格,②但高校贫困生比非贫困生表现出更高的抑郁、焦虑、敏感、愤怒、紧张等不良的心理特征,呈现出明显的不适应。③贫困大学生表现出比非贫困生低的自尊,其问题发生率及抑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在SCL-90量表中各项得分都比非贫困生高,且呈差异显著性。④贫困生的生活压力比非贫困生大得多,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经济问题等方面。⑤
在面临许多心理困扰的同时,高校贫困生也遭受着思想上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上的冲突、不满现实而无力改变现实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合群与独处的冲突等。⑥要解决贫困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困扰与思想冲突,除加强思想教育以外,应着力加大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由于贫困生的数量较大,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尽管效果好,但是效率偏低且覆盖面狭小,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或团体咨询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鉴于此,设计了针对贫困大学生的以“自我成长性”为主题的团体辅导计划方案,希冀为高校的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做些贡献。
三、方案设计
“自我成长性”计划是以成长和发展为主的团体辅导活动,目的是使贫困生在小组中建立起建设性的沟通,增进自我认识,树立自信心,发展个人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该计划由4个单元方案组成,每周一
次活动,每次活动1.5小时。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次活动以“相见欢”为主题。在此次活动中成员相互熟识,建立关系;制定团体规范并了解团体活动的性质,从而对团体辅导产生兴趣和信任。活动首先以暖身活动开始。领导者先自我介绍,欢迎成员参加团体,介绍此次团体活动的目标及进行的时间、次数、方式。接着要求成员在轻快的音乐声中相互采访,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对方的详细资料,并相互交换有名字的小卡片。音乐结束后,每位成员向团体介绍自己的采访对象,并将对方的小卡片贴在大的背景纸上。其后是建立团体。领导者让成员回答参加团体活动的原因和希望在参加团体活动后能有什么改变,接着领导者说明团体的功能和团体的内容、目标,以澄清成员对团体的期待。再后是建立团体规范。领导者事先准备好纸张,成员将想到的规范写在纸上。在此基础上,领导者提出几点团体规范供讨论,并将团体规范贴在辅导室显著地方。最后是领导者总结,让成员在音乐声中谈谈对自己及团体的感受并结束本次活动。
第二次活动以“我是谁”为主题。此活动的目的是使成员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并认识自己是独特的个体。活动以暖身活动开始。领导者给每个成员发放一个塑料锤,谁说不出其他成员名字,就可以给他一锤,以示惩罚。其后是认识自己的活动。在此活动中,领导者让成员写15个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让成员划去15个中带有负面的句子。领导者又让成员写15个我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让成员划去“应该”两个字。第三个环节是让成员三人一组分享各自的体会,让每个成员大声朗读自己写的内容,从而使成员心理产生一种责任感,增加对自己的信任。
第三次活动以“价值观澄清”为主题。此活动是协助团体成员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了解自己的个性对行动的影响。活动之前领导者要先制作价值观项目表,并将这些项目表写于墙纸上。活动开始前领导者给每位成员分发一张价值观项目表和一张彩纸,要求成员将彩纸做成总金额为五千的纸钞,面额为500元、200元、100元和50元,张数不限,但总金额须为五千元,并请成员预想:若一万元代表人的一生之所有时间及精力,他会花多少钱来买价值观项目表的哪些项目?给予五分钟时间让成员在价值观项目表上进行估算。接着领导者说明拍卖规则并担当拍卖工作。其次,引发成员思考自己的价值观: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让成员分组讨论自己在此活动中的心得,领导者说明价值观对个人的发展与人际关系有极大的影响并带领讨论方向。最后,领导者总结。领导者可以进行适当的自我表露,以此激发成员更深层次的自我表露与讨论并对成员的回答进行概括性的点评。
第四次活动以“发展自信”为主题。此活动的目的是让成员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通过实践实现个人的目标和计划,在生活中体会成功的感觉。活动首先让成员两人组成一组,每个成员分别写出自己与另一个成员两个优点并与另一个成员分享所写的内容。然后进行“击鼓传花”活动,当音乐停止时,轮到的成员站起来讲出他所写的自己及别人的其中一项优点。其次,要求每个成员写一份挑战书,向自己发起挑战,内容可以是成绩、能力、品质等自己希望提升的方面,重要的是在挑战书上要有较明确的实施计划,并承诺会付诸行动。第三步是让成员总结四次的辅导对自己有哪些影响,是否达到了自己的预期要求。最后是祝福与道别。领导者首先对每位成员进行总结,让每位成员在自己准备的特别的卡上写上自己对某个人的祝福并送给要祝福的成员。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良好的指导思想并不必然导致良好的行为。研究表明,贫困生在客观支持上的得分并不低于非贫困生,但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的得分低于非贫困生。⑦这表明贫困生对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满意度不高,不善于利用周围的支持资源。贫困生自尊心很强,可能会把社会和他人的帮助误解为对他们的侮辱,心理上就拒绝了帮助。因此,团体辅导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帮扶方式,注意招募成员的方式,要在自愿的前提下注意成员的筛选,尊重他们的意愿。贫困生也非常敏感,要在活动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贫困”一词,因为“贫困”一词可能会在关爱中不经意伤害贫困生的自尊心。
注释:
①胡建文.用系统原理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8)178-179.
②李华.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对助学工程的构想[J].重庆大学学报,2006,(6)84-86.
③康育文,等.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相关[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510-512.
④杨雪花,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7)612-614.
⑤陈琴,等.贫困大学生生活压力事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7)609-611.
篇8
关键词:内地高校; 香港高校; 台湾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3-0129-02
一、香港、台湾和内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点
1.香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特点
辅导队伍整齐,专业化程度高。心理健康教育是香港学生事务工作处职责中最重要的一项,因此各高校都配有数额不等的专职心理辅导员,从业人员都必须经过高强度、专业培训,同时获得相关的硕士以上学位。为保障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香港各高校还专门邀请心理分析专家作督导,香港专业辅导协会经常通过多元化的方法为辅导人员提供不同形式的培训,使辅导人员自身的能力及素质能够得到提高与锻炼。
辅导机构健全,辅导领域广泛。在硬件方面,香港高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装备了现代化的设备。各项服务活动基本上是无偿的,只有少数开支较大的训练计划需要学生承担部分费用。在内容上,辅导主要包括个人辅导、教育辅导、升学与就业辅导、小组专题辅导、联络校外团体等。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还有许多心理量表,如心理测量、职业测验等。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测验和职业测验增加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在形式上,除了在个人、小组层面上的辅导以外,更重要的还有环境介入策略。[2]香港高校强调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都应有育人意识,同时注重与社会合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辅导更具发展性、预防性,辅导效果进一步得到强化。各高校已开始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上辅导。
围绕全人发展,提供以学生为本的服务。香港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为一种以开阔学生思路、丰富学生见识、促成学生良好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健全学生人格品德为目的的教育服务。在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紧密围绕着全人发展和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即高校不仅要发展学生的学业,使其获得发展事业的技能,同时要培养学生德育、体育、情感、艺术、社交等方面的经验,充分发挥潜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更好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2]
2.台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特点
发展重于预防、预防重于治疗。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建构教学、训导、辅导三合一的辅导体制方案》的主要目的在于引进辅导工作的初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观念。初级预防是针对一般学生及适应困难学生进行的一般辅导,二级预防是针对处于偏差行为边缘的学生进行较为专业的心理辅导与咨询,三级预防是针对偏差行为及严重适应困难学生进行专业心理矫治咨询及身心复建。该观念不仅充分体现出发展重于预防、预防重于治疗的教育理念,而且配合学校行政组织的弹性调整,激励了一般教师全面参与辅导学生的工作。台湾高校管理模式深受美国影响,关注自由、平等、个性,注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各种选择。
交互作用,整合发展。近年来,台湾地区整体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造成学生的背景与需求条件落差逐渐扩大。为改善此现象,台湾教育行政部门颁布“友善校园”总体营造计划,希望透过学生辅导体制的主要策略“交互作用,整合发展”来整合资源,聚焦方向,真正落实并推动该计划。“友善校园”基于学校本位管理的观点,强调学校教师及学生在进行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如师如友,止于至善”。
资金投入充足,人员配备齐全。近年来,因为台湾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升高且日趋低龄化,台湾地区投人近86亿台币推行《辅导工作六年计划》,旨在“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及国内资源,建立全面辅导体制,统整规划辅导工作发展,以减少青少年问题行为,培养国民正确人生观,促进身心健康,增益社会祥和。”
台湾各高校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资金投入力度大,硬件设施完善,辅导中心规模大,设备齐全,藏书量多。咨询中心专职人员的晋用方式大约有两种:以助教职称聘任;以研究员角色聘任。
3.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特点
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就。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在制度、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虽然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得比较晚,但是我们的起点高,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的大力推动下得到了长足进步。北京、上海等省市自治区的许多学校都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试点工作和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如开展学生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运用多种媒介如广播、电视、板报、信箱等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建立心理辅导室(中心),开设心理辅导热线等。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因此,内地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在全面育人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当前,我国高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统合学校及社会资源,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团结、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都能获得相对于其自身而言更为健康、积极的发展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落脚点放在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上,指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从硬件建设来说,内地高校心理辅导机构建立的比例明显不够,硬件设施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足。各高校心理辅导人员大多是兼职,由于身兼行政、教学等多项任务,对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有很大的冲击和干扰,工作热情难以提高,这些都严重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从师资队伍建设来说,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多数来自学校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医务人员等,他们中极少有人受过专门及正式训练,普遍存在“泛理论、轻实践、专业知识薄弱”的问题,制约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进程。[3]
从课程建设来说,目前各校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情况比较复杂,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所用教材五花八门。这种现状难以保证通过心理素质教育进课堂而达到增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此外,心理健康机构未能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及社会的资源优势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与达到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全员积极参与的预期目标尚有差距。
二、对内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启示
对比香港辅导员和辅导机构构建的点、线、面网络结构,台湾重在预防、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总方针,根据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阶段的不足,内地高校还应着重改进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心理辅导机构设置
主管部门应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基础建设,完善个体团体咨询室、测评室和治疗室的各项设施。参考国内外经验,确定专业人员定编指标,并协同人事等部门明确专业人员的职称评定系列,可归入“心理学”或“德育教师”系列。兼职人员要明确工作量计算方法,落实必要的待遇。
2.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
从总体来看,我们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采取积极措施,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教师的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安排心理辅导教师进修心理学课程,系统地学习心理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开展模拟心理咨询和辅导,定期给予及时、集中、具体的指导与监督,以加强心理辅导教师的心理健康,促进个人成长,调整心理辅导技巧,深化理论,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3.建立高校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要与学校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互通信息,借助于学校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同时要积极寻求社会的理解、支持,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加强与其他学校、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合作。如联系兄弟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聘请名校教授讲座,开展异校咨询活动以及与开设心理门诊的医疗机构合作,为有心理疾病发展可能的学生提供医疗干预措施。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应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注重抓好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三个方面的工作,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专业性、理论性、系统性以及针对性和实效性。[4]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大胆探索,努力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与途径,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樊富珉.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及其对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65-69.
[2]王义波,张召.中国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借鉴与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8(1):99.
篇9
一、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年,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篇10
学生厌学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的顽疾。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产生往往与其赖以生存的微生态环境有关。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心理辅导旨在通过家庭成员、教师以及同伴和儿童自身的共同努力,形成积极的互动模式、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促进儿童的心理安全,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组织系统和谐,消除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发生的环境因素,帮助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军(化名),男,12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就读于南通市崇川区某小学,该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的学校。小军在安徽老家已念完小学二年级,因为学习基础差,到南通后重新从一年级读起,因此他成为全班年龄最大的学生。小军智力正常,但不喜欢学习,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均反映其有很强的厌学倾向,学习不用心,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还经常干扰别人,态度散漫,作业常常是乱写或干脆不写。学习成绩不理想。最喜欢体育,爱打乒乓球。经常“攻击”(推搡、拍打、拉头发等)同学,在班级里几乎没有朋友。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母文化程度都比较低,在南通打工,平时忙于工作,无暇辅导孩子学习,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也很少,父亲偶尔还会使用暴力来教育孩子。
二、诊断分析
审视其微生态系统环境,我们可以初步分析小军厌学和攻击发生的原因。
1. 家庭原因。在家里小军也像所有孩子一样,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但是父母却因为工作或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不能给予他足够的关注。父母虽然比较重视小军的学习,但是教育方法不当,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也很少。这些都充分说明小军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忽视型的,对孩子缺少关注与爱,对孩子的要求缺乏回应,让孩子感到受忽视与冷落,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学研究认为,这类父母的子女不仅社会交往及学业表现上有缺陷,也常会变成具有敌意及反叛的青少年,易出现行为偏差。
2. 教师原因。从交谈中,我们发现小军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和赏识。可现实是老师眼中只有他糟糕的成绩,认为他是不求上进、没有追求的孩子。有些教师还经常讽刺挖苦小军,放任其自由发展。这些都说明教师未能考虑到小军从外地转学的实际情况,未能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对小军的评价也欠公正,没能给予小军合理的期望。师生关系不良,严重打击了小军学习的积极性。
3. 同伴原因。学生们受到老师对小军评价的影响,也习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他,所以都不愿和小军深入交流,不愿做他的朋友。这使得小军产生了偏离同辈群体的恐惧,于是就采用搞破坏、攻击别人的方式来表示反抗。
4. 自身原因。我们让班主任为小军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量表由8部分组成,共80个项目,每10个项目组成一个分量表,分别用英文字母A、B、C、D、E、F、G、H表示。其中A为学习障碍,B为情绪障碍,C为性格缺陷,D为社会适应障碍,E为品德缺陷,F为不良习惯,G为行为障碍,H为特种障碍。若一个量表的合计分数达到10分或10分以上,一般可以认为存在该方面的心理问题。测试结果显示,小军在学习、社会适应、品德和行为四个方面均存在问题,需要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
三、辅导方案设计与实施
基于以上分析和诊断,我们认为想要从根本上帮助小军,矫正其厌学心理,就必须从改善其微生态系统环境着手,对小军的父母、老师、同伴以及小军本人进行辅导。为此,我们为小军制订了如下辅导方案,并在其父母、老师的协助下组织实施。
1. 辅导目标
(1)微生态系统方面:促进良好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形成,改善小军的微生态系统环境,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案主个人方面:矫正其错误认知,培养自信,激发学习动能;提高其注意力集中水平,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补习功课,促进其学习进步;使不良攻击得以消退,引导其与同学和谐相处。
2. 辅导方案及具体流程
第一阶段:了解情况,建立关系。
与小军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其在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生活及行为习惯等方面;与小军所在班级的学生进行交谈,了解他们对小军的评价;向其父母了解小军在家的具体表现;以家庭教师的身份与小军进行沟通,聊他感兴趣的话题,和他一起游戏,了解他的喜好和特长。综合多方面信息以发现问题所在。
第二阶段:改善案主的微生态系统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青少年在由学校、家庭及同伴所构成的微系统中与各成员产生交互作用,他们交互作用的模式与结果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只有从生态系统入手,改造生态环境,或改变其与系统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模式,才能使他得到有效改变,否则即使他本人在接受辅导或矫正的阶段有显著改变,但如果他的生态系统环境依然如故,那么他也会很快就回复到原先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模式。
于是,我们与小军的家长、老师共同商讨辅导方案,并对他们进行教育方法的指导。
与其父母达成协议,要求每天必须有一人照顾小军的衣食起居,平时抽时间多陪伴、关心小军;停止粗预的教养方式,与孩子多一些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定期与小军的班主任沟通,了解小军的在校情况,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
从小军的老师入手,建议老师多利用强化、榜样示范、期盼暗示等心理学原理,给予小军更多的关注;对他的进步和良好表现及时进行表扬,帮助小军重新树立在班级同学面前的形象。具体建议:给予小军合理的期望,对他多一些关心,态度友好和蔼;对于小军的良好表现给予及时表扬;多与小军谈心,了解其内心所想;学习上给小军提供更多的帮助,课堂上多提问,等待小军回答问题的时间加长,并能启发诱导;指导小军进行正确的学习归因,激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定期进行家访,与小军父母交换意见和建议。
从小军的同学入手,通过“我来帮帮你”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友善地对待别人,真诚地帮助别人。鼓励班里的同学主动与小军进行交流,游戏的时候同意小军参加,帮助他共同参加班级活动,并对其攻击行为进行监督,采取日报告制。
第三阶段:进行认知矫正的同时,通过系统的注意力训练、与案主订立契约、代币强化的方法,对案主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矫正。
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同时进行,对于厌学学生的心理辅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个体认知会影响其行为,而个体的行为又会对其认知产生反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认知矫正。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归因训练及成就动机训练。
理性情绪疗法:从小军爱攻击同学的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情景故事,让其了解攻击行为对同学的危害,进而与其共同探讨该如何与同学相处。
归因训练:与小军的班主任进行沟通,指导其学会迁移不良的归因形态,对于积极的归因给予及时表扬,以巩固良好的归因形态。同时,在平时的心理辅导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帮助小军进行归因训练。
成就动机训练:帮助小军实现角色转换。以前小军在老师、同学的眼里是“嫌弃儿”,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自尊与自信,使他对课堂学习更加反感、敌对。在我们的建议下,班主任让小军担任一名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辅导老师,以帮助小军改变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在课堂上,教师也为小军创设了更多的机会,让他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在班级中给小军树立成功的榜样,因为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时,会增强自我信念,从而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班主任帮助其制定个人目标与计划,并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使小军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目的在于: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2)注意力、意志力训练。教师和家长都反映小军上课和做作业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遇难而退,或转向老师、同学寻求答案。对此我们对小军进行了专门训练。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循序渐进地增加游戏难度,对其意志力进行训练。同时,考虑到小军很喜欢打乒乓球,于是世界乒乓球冠军邓亚萍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成才史也成为了我们对小军辅导的最佳素材,小军很愿意听。
(3)订立行为契约,运用代币法来控制其不良行为。针对小军有自控力差、扰乱课堂秩序、对同学有攻击行为、作业质量低等不良行为,我们采用了代币制,由辅导者、小军的同学以及小军妈妈根据小军的表现填写,并由辅导者进行统计积分,由家长提供奖励,促进其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第四阶段:学习辅导,通过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其自信心。
在继续第三阶段训练的同时,我们把对小军的辅导重点放在了学习上。小军的各科成绩都不是很好。语文阅读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经常跳字漏字,不能仔细读题。我们在对其进行辅导时,让他将题目认真读出来然后再做题。阅读文章时和他一起读,一旦出现错误则重复,直至完全正确为止。做数学作业时也不是直接帮其指出错误,而是让他自己检查,纠正其做作业时的不良习惯。每天监督小军完成作业,帮助他及时消化当天所学知识,鼓励其课堂积极发言,课后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教会他学习方法和策略,如学会做笔记,尤其是数学,学会整理错题集,把自己不懂、或者做错的题目整理成集,并且归类,等到考试之前拿出来复习。小军在获得学习成就满足感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分析
在为期近一学期的心理辅导结束时,我们再次让小军的班主任为其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班主任用),结果发现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数都在10分以下,除了学习方面的测试分数是8分,稍高一点,其他方面如社会适应、行为、品德等方面的分数都降到了5分以下。测试结果显示,小军已没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了。
1. 微生态系统环境得以改善
(1)亲子关系更融洽。家长更加注重小军的全面发展,能够按照契约及时提供奖励。父亲的管教方式也有所改善,更多以讲道理为主,小军妈妈重新找了一份每天只上半天班的工作,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陪伴小军,小军愿意亲近家长了。
(2)师生关系更和谐。班主任经常利用晨会的时间对小军的进步进行表扬,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小军还被编进了班级的“进步组”。小军说学校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他没有以前凶了,还经常给他“开小灶”,他很开心。老师较少打电话跟家长“告状”,还去小军家家访过几次,而家长也经常主动联系老师,了解小军的在校情况。
(3)同伴关系略有改善。在辅导期间,小军几乎没有出现攻击行为,部分同学开始愿意亲近小军,已有不少同学愿意在课间和他玩,但还有部分同学因小军以前的不良表现而心存顾忌,不愿意与他接触。
2. 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小军学习成绩有了进步,厌学情绪也明显缓解。各科成绩与以前相比有了进步,特别是小军最不喜欢的数学,虽然测试成绩有波动,但是整体上分数是呈上升趋势的,均分在85分以上。(在该班属良好水平)
3. 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养成
在辅导期间,小军几乎没有出现攻击行为,只是偶尔还会搞恶作剧,小军说他仅仅是为了活跃气氛,没有搞破坏的意思。数学学习方面,虽偶尔还会因为粗心而出现错题,但跟以前相比他学会了检查,并且能够自己进行改正。语文学习方面,他也养成了做题前先认真读题的好习惯,充分认识到了审清题目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做课后阅读时,也改正了不读文章直接做题的坏习惯。课堂表现也有改进。根据班上同学的反映,他现在上课也比以前认真了很多,只是偶尔会开小差。注意力较以前集中,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提高了,有时还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总的来说,小军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迈进。
五、辅导反思
1. 对小军的厌学程度应进行专业测量与分析。
本文判断小军厌学个案的依据仅仅来源于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评价,以及案主的外在行为表现,未能运用专业的厌学量表进行测量。在心理辅导效果的分析评估上也是如此。这是因为目前国内外并没有较权威的专业厌学程度测试量表,而笔者本人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在探索中。小学生厌学量表的编制对于厌学心理辅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对小军的心理辅导周期应适当延长。
在近一学期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小军出现了许多可喜的进步。但在后来的回访中,我们发现小军的不良行为又有轻微的反弹,比如上课有时还会不定神,课后有时还有攻击同学的行为。究其原因,一方面三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有时还会出现认知与行为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监督;另一方面小军的老师和家长对小军的关心和帮助未能持之以恒。当然,如果我们的回访及时也会好一些。于是,在与小军的老师和家长的进一步交流与沟通下,我们建立了周回访制度,以帮助小军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
点评
邓亚琴老师的研究报告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利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对小军的厌学心理、攻击行为进行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辅导效果。与以往的个案辅导相比,此辅导有一定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在干预个案本身的同时,干预了个案赖以生存的微生态系统,这对心理辅导效果的取得和巩固具有重要意义。该辅导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微生态系统变量没有量化,它的变化和发展依据的是辅导者及案主等人的感受;微生态系统干预的操作技术没有标准化和程序化,其他辅导者很难进行重复实施,这些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加以改进。
点评者:沈永江,副教授,南通市心理学会理事,心理咨询师培训专家,南通大学心理系主任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会心教学研究”――和谐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号:[滚]C/2009/01/08)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