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镜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内镜室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分析基层医院内镜室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结果:基层医院存在安全意识培训,医院感染认识不足,相关知识缺乏,个人防护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结论:建立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加强培训,重视和完善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基层医院;内镜室;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37-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内镜医疗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发展,基层医院内镜的诊疗技术在临床上也广泛应用,对疾病的诊断起积极作用。但内镜检查是一项侵入性操作,在检查过程中,会导致病人粘膜的损伤,工作人员每天密切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等具有高危传染性的物质,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已有报道,内镜检查引起的感染约为0.8%[1],因此内镜安全管理问题尤为重要。要加强内镜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加强工作责任心,清洗、消毒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04年版规定的步骤进行。减少自身感染和避免交叉感染,确保病人安全,控制感染的发生。笔者就内镜存在的安全风险管理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基层医院内镜室存在问题
1.1 安全意识落后: 基层医院内镜室发展相对比较滞落,对感染知识认识不足,未意识到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再且基层医院一般多重视员工的业务技能教育与培训,而对感染知识教育与培训不够重视。导致了医务人员对防控感染知识匮乏。
1.2 职业暴露问题: 内镜室工作人员长期与患者的粘液、血液、体液等具有高危的传染物密切接触,工作中随时被污染的可能。况且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往往存在侥幸心理,放松警惕,忽视了自我防护,操作中不戴工作帽,护目镜,防浸透围裙进行操作。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1.3 内镜室设备与布局: 由于基层医院经济条件有限,资金短缺,以及地理和环境的影响,工作使用面积不足,造成房屋拥挤。未按标准设计。内镜室的清洗、消毒槽过短、过窄,内镜镜身未完全浸泡于消毒液中,影响了清洗、消毒结果。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1.4 酶洗环节的缺陷: 酶洗是清洗的重要环节,利用酶的蛋白分解能对固污物进行分解,去除污渍。酶洗是否彻底,是控制感染的前提,是内镜诊疗安全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到消毒结果。但是,由于酶价格昂贵,基层医院经费有限,洗消成本的增加,导致了工作人员不能严格执行酶洗流程。
1.5 清浩工缺乏感染知识: 清洁工文化素质一般比较低,医学知识缺乏,他们承担环境卫生的清洁、污物、废弃标本的处理。对清洁、消毒、职业防护也是一个盲区。
2基层医院安全管理措施
2.1 加强安全知识培训: 对内镜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加强安全管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把感染知识变成制度化、长期化,用感染事件开展警示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范教育,增强自身防护意识,树立安全管理理念。认真学习卫生部2004年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法规,制定内镜室消毒隔离措施,安全管理制度,职业防范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严格执行上述制度,专人管理,并作好登记。布置、检查、落实包括内镜消毒液的配制方法、浓度是否按要求进行,清洗、消毒流程、消毒液浓度的监测,每季进行生物监测是否按规定操作,并对上述过程进行记录,对违反规定者应给予批平教育或一定的经济处罚。
2.2 购置必要的设备及防护用品: 医院应合理按排资金,添置内镜储存柜,流水清洗消毒槽,胃镜存储设备是胃镜消毒效果的重要环节,选择表面光滑,便于清洁的内镜储存柜,并定期消毒,可以减少胃镜消毒后的再次污染和损坏[2]。同时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等设备。
2.3规范清洗消毒流程 清洗是将血液及消化道内容物等污物洗掉,实际操作中用清水,中性洗涤剂,酸性电解质常溶液将内镜表面、吸引管、钳子管道及送气、送水管道内表面用海绵或专用刷等物理方法洗涤[3]。清洗是消毒、灭菌的前提,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酶洗环节,并做到现配现用,多酶洗液应每清洗一条内镜后更换[4]。实际在临床使用内镜的过程中还受胃肠道分泌的消化液、粘液、食物残渣、血液及其他菌种的污染,这些都有利于生物膜的形成[5]。生物膜的形成,致必影响到消毒效果,因此,要建立正确的清洗流程,做好内镜的清洗工作,杜绝由于清洗不彻底而引起的感染。
2.4 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遵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把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处理,对本科室所产生的医疗垃圾,用黄色垃圾袋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2.5 安全防范措施: (1)工作人员上班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口罩,护目镜,防渗透围裙。操作时戴医用一次性手套,发现破损及时更换。(2)提高内镜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处理,并报医院感染科。(3)每天测试并记录消毒内窥镜的消毒剂的浓度,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性。每季对内窥镜进行细菌检查和监测,认真记录结果[6],保证室内通风。
总之,基屋医院内镜室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卫生主管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合理配备胃镜室设备。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把制度规范化,并落实到位。感染科定期对内镜进行监测,反馈监测结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改进,杜绝感染发生,保证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 穆丽娟,张秀英,等,内镜清洗中多酶洗液使用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华感染杂志,2009,19(4):417。
[2] 李骏,张峰,等西安医疗机构胃镜消毒效果调查分析[J],中华感染杂志,2009,19(2):173-174。
[3] 主编[日]芳野纯治等,主泽孙明军等,内镜诊断与签别诊断图谱[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S],2004版。
篇2
院感管理在1至10月份进行了以下工作:
一、根据院感安全生产要求 细化院感质量管理措施
根据医院“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细化了医院感染质量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又制定了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治院内感染措施,院感科常规进行督查和指导,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二、根据传染病的管理要求 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
在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台、儿科门诊、内科门诊、发热门(急)诊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加强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三、根据院感管理要求,做好病例回顾性调查
1至9月份,全院共出院的XX例病例,院感科全部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结果表明:医院感染率1.04%,例次感染率1.09%。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依次为:内二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05%,骨伤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9%,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51%,内一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24%。感染好发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0.30%;上呼吸道例次感染率0.30%;泌尿道例次感染率0.25%;胃肠道例次感染率0.25%;医院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医院感染好发病种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类,例次感染率10.28%;内分泌类疾病类,例次感染率2.30%;循环类疾病,例次感染率0.98%,泌尿生殖系统类疾病,例次感染率1.39%,肌肉骨骼系统类疾病,例次感染率1.15%,。各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糖尿病例次感染率2.91%,慢性病例次感染率1.35%,高龄例次感染率1.27%。前三位院感相关易感因素为慢性病、高龄、糖尿病。
四、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情况
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XX年度院感科加强院感采样监测,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同时加强对手术室、胃镜室、口腔科、供应室、细菌室等高危区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全年全院共采样358份,其中空气采样培养56份,物体表面采样培养41份,医护人员手采样培养41份,消毒液采样培养47份,消毒物品采样培养12份,无菌物品采样培养137份,高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24份,合格率100%。本年度市疾控中心对我院进行采样监测23份,合格率100%。
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了监测,共监测各种类型的紫外线灯管29根,发现不合格及时更换,使其合格率达100%。
五、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安徽省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管理办法》等规定,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分线管理制度,各临床科室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落实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参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督查,并每月向全院通报结果。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如下:全院1至9月份共出院XX例病例,使用抗生素者689例,二联及以上使用者247例,菌检者142例,抗生素使用率34.26%,二联及以上使用率35.85,菌检率20.61%。并每季度将细菌分离率与细菌耐药情况分析汇总公布,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帮助。
六、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
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并对工勤人员进行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七、院感培训及考核
进行9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加人员包括全院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共246人次。培训内容为:院感基础知识培训,手足口病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工勤人员的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甲型h1n1流感的院感控制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培训,新上岗的医护人员岗前培训等。对5位新上岗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八、前瞻性调查及漏报率调查
第三季度对全院现病例进行了全面横断面调查,全院共住院病人64人,调查64人,接受调查率100%。其结果现患率为0,无院感漏报。上半年对3月份归档236份病例进行了漏报率调查,漏报率为0。
篇3
自2009年以来,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职业卫生标准研究室的帮助下,山东省立医院对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一套医院血源性职业接触防护的管理体系,通过完善职业防护管理制度和流程,科学地进行风险控制并及时开展防护培训,从而确保了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健全管理体系
山东省立医院实行三级组织管理策略。一级组织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医疗的院长担任组长,负责决策工作。下设职业安全防护领导小组,由人力资源部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工会、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总务部、医学工程部、药剂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重点科室临床专家组成,领导小组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小组成员履行职责,及时做好职业安全防护管理督查,并将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后的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及时整改并记录于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手册》。
二级组织为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院职业安全监控的具体工作。下设门急诊监控小组、临床科室监控小组、医技科室监控小组、总务后勤监控小组,各小组成员负责相应部门科室的自我管理工作。
三级组织为各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成员为骨干医生和护士各1名,认真履行职责,每季度进行科室职业安全防护技能培训,自查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分析整改存在问题,做到持续质量改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33-2013》的相关要求,山东省立医院还成立了护理部静脉治疗小组,为较好地执行《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213-2008)奠定了基础。
以上三级组织间可以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以达到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接触及伤害的共同目标。
完善制度与流程
按照原卫生部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山东省立医院不断完善职业安全防护各项管理制度,2014年补充、制定并下发了《山东省立医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的通知》,对职业安全防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将职业防护工作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管理内容中。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与标准操作规程(SOP)。其中,职业接触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流程的制定,使得医务人员发生暴露后能够在现场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让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可以全天候地进行上报。
另外,为进一步了解医务人员对医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干预对策的实施情况,定期向全院临床医务人员发放《医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干预对策实施情况调查表》,近期共发放调查表138份,其中医疗人员65份,护理人员73份,回收率100%,调查结果见表1。
科学风险控制
山东省立医院采取了大量的保护性措施,从而控制和降低了职业接触发生的风险(图1)。通过6年的“医院感控宣传月”活动及平时的工作检查和培训,督促临床科室执行标准操作流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尽可能减少职业接触的发生;改善工作条件,如改善照明,保持工作场所整洁和物品放置有序;并配备设施,如非手触式洗手设施、手消毒剂和洗眼器,确保医务人员每次操作前后能及时洗手,眼部若被污染能及时冲洗眼睛。
同时为了加强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各类防护用品的配备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从2008年以帽子、口罩、手套为主的防护用品,发展至今已配备护目镜、面罩、洗眼器、防水围裙、防渗透隔离衣、防水套袖、防水靴、猴服及全面型呼吸器等。医务人员发生暴露后,有专人对其评估,提出具体处理措施,对需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人员,医院免费给予预防注射。
2010年山东省立医院出台了免费为职工接种进口乙肝疫苗的制度,并为高风险的科室工作人员增加体检的频次,近年来没有一例职业暴露者被感染。
另外,医院每年至少给予两次全院范围内的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临床科室内部培训至少每季度一次,对实习生、进修人员、新入院职工和物业人员则开展上岗前职业防护培训。医院每年对在职职工进行定期的授课和问卷形式的职业防护培训,对血源性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工作中产生血液、体液和其他潜在传染物职业接触的防护进行实战培训;并且制定了职业暴露的应急演练方案,督导科室人员定期进行职业暴露应急训练,提升职业暴露处理技能;同时进行职业防护示范科室评选。
2012年,山东省立医院建立了首个职业防护示范科室―急救中心,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职业防护示范科室已达到11个,包括感染性疾病科门诊、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血液透析中心、烧伤病房、供应室、消化内镜室等职业风险较高的科室。
营造文化氛围
尽管山东省立医院对职业安全防护工作十分重视,每年仍有百余人出现职业接触。医院管理者不禁思考:是各类职业防护用具还需要更新吗?是职业接触监测还不到位吗?是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尽到职责?有哪些国内外先进经验还可以借鉴?有哪些医务人员的职业条件还亟待改善?
经过山东省立医院职业安全防护领导小组成员的分析讨论,认为建立防止医院血源性职业接触的职工文化应该是关键所在,从而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医院工会需要发挥其作用,开展各种职业安全宣传活动,向全院提出要将职工的劳动保护问题整理并提交职代会审议的建议,确实解决职工的职业健康问题。
其次,在全院营造浓郁的职业防护文化氛围,开展职业防护示范科室管理经验介绍,进一步促进了临床科室职业安全能力的建设。同时,为医务人员增加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物品,为护士增加配药用的防护围裙,为感染性疾病科人员提供了全面型呼吸器、猴服、长袖手套及防水靴,为微生物实验室标本处理间安装了通风设备。另外,还制作了职业防护用品正确穿戴的试教视频,为更好地开展生动形象的职业防护培训奠定了基础。
再次,制定并发放《山东省立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实现了医疗废物管理的信息化。对锐器的废弃与存放作了明确规定。
篇4
摘要:民营医院;目前状况分析;管理策略
我国实行医疗体制改革以来,民营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民营医院已成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营医疗机构准入的放开,民营医疗市场出现的新问题也随之增多。了解和把握民营医院执业目前状况及存在的新问题,能够更好加强民营医院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其健康发展,净化医疗服务市场,2005年1月宜昌市卫生局对宜昌市城区8所民营医院进行了检查和考核,现将考查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宜昌市卫生局2005年1月组织的对城区民营医院的检查和考核,考查内容为摘要:营业范围,执业人员资质、医疗广告、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放射防护、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及医疗质量管理。检查涉及的科室摘要:急诊科、输液室、供给室、口腔科、妇产科、外科、内镜室、放射科及医护质控职能科室。
1.2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医疗卫生气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分析存在的新问题。
2基本情况
城区民营医院8所,均为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其中6所为营利性,2所为非营利性;3所为近2年兴办,改制原企业医院3所,由国营医院转变为营利性医院2所;1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1所,无病床的1所,30张床位的6所,共抽检148名医生,护理人员139名。
3存在的新问题
3.1人员资质不合格,执业医师注册率低,存在非医师行医现象检查医生148名,共有90名未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占60.81%)其中实习生和执业助理医师独立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并单独开处方的分别为4名(占2.70%)和5名(占3.38%)。护理人员139名,未注册的11名(占7.91%)。检查放射工作人员24名,未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7名(占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29.17%)。
3.2机构超范围执业,非法行医,忽视医患个人防护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办理《放射工作许可证》,擅自超范围开设放射科的医院1所(占机构总数的12.50%),未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辐射剂量监测的医院3所(占37.50%),未配备受检查防护用品和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的医院2所(占25.00%)。
3.3擅自开展“义诊”,刊登虚假广告未经批准擅自开展“义诊”,在报纸和电视台上刊登虚假广告(广告刊登的外地专家或高级职称实际为本地专家或中级职称,夸大疗效),变相宣传性病广告的医院共4所(占50.00%)。
3.4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不落实,存在医疗平安隐患部分民营医院口腔科和内镜室无功能分区,诊断、操作、治疗、消毒均在同一室内进行;诊疗室内无空气消毒设施;器械消毒灭菌后不标明消毒灭菌时间,有的残留血污渍;使用中的消毒液不定期更换;未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医护人员操作时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如不洗手、不戴口罩、帽子等,经综合评定不合格的有6所(占75.00%)。
3.5违规处理医疗废物医院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污染环境。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应该按照毁形消毒密闭保存定点回收的程度进行处理,8所民营医院中一次性医疗用品未毁形、消毒或露天存放的有4所(占50.00%);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外运和未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医院污水直接外排的有7所(占87.50%)。
3.6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医疗质量控制制度7所医院(占87.50%)一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开大处方和做一些和疾病无关的检查或用一些和疾病无关的药物,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由于人员素质偏低,加之无医疗质量控制制度,本该进行的检查未做,延误诊断和治疗;“三级查房”和“三查七对”流于形式,病历书写不规范,病情描述不准确甚至于涂改病历;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甚至于发生差错。
4目前状况分析
经济利益驱动,准入门槛过低,现行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及法律法规的滞后,监管部门监督不力,是导致当前民营医疗市场混乱的五大主要原因。
4.1经济利益驱动民营医疗机构重视经济效益,轻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忽视医疗平安和医疗质量管理。民营医院多数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营利性医疗机构,一些民营医院只强调企业化经营的功利性,忽视医疗机构的社会性,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受利益驱使、背弃医德,对就诊人无病说有病,小病说大病,彼病说此病,做一些和疾病无关的辅助检查,开大处方或用一些无治疗意义的药物(占医院总数的87.50%),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医患个人防护(占25.00%),未经分类、消毒处理随意外排医疗废物,污染环境(占87.50%)。依法行医意识淡薄,未经许可擅自扩大诊疗范围,开设利润高、准入严的服务项目(占12.50%)。虚假医疗广告(占50.00%),误导、欺骗患者。聘用医疗技术人员不注册(占60.81%),甚至使用非医师行医(占2.70%)。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不规范(占75.00%),无医疗质量监控制度及组织(占87.50%),存在医疗平安隐患,轻易引发医疗纠纷,发生医疗事故。
4.2准入门槛过低民营医疗机构准入门槛过低,登记校验不严,监管力度不够。目前,医院污水和医疗废物处理后的达标排放在一些地区未被纳入民营医院的准入必备条件。重新登记校验制度不建全,校验中偏重的是机构的从业人员和法定代表人的资质及机构用房情况,而忽视机构消毒隔离和医疗质量控制制度的落实审验。作为监管部门自身而言,也因为队伍不健全、经费不足以及缺乏长效监督机制等原因而监管乏力,同时,由于卫生、药监、工商、环保等部门缺乏合作,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上述部门虽均拥有对医疗市场监管的权力,但是各管一摊,各行其是。民营医院存在的新问题较多,仅靠一个部门的监管,只能是“按住葫芦又起瓢”,难以治本。就拿医疗广告管理来说,其审批和监督处罚职权分属卫生行政和工商部门,必然存在一定的衔接和配合新问题。另外,缺少和新闻媒体部门的沟通和配合也不容忽视。
4.3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卫生监督体制不顺,权责不清按照现行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开办民营医院要经过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工商部门注册、物价部门定价、税务部门纳税、药监部门监管等,这就给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带来了更多的难题。而少数民营医院的经营者正是利用这一体制缺陷,钻法律法规的空子。面对出现的新新问题,我国在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工作中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缺乏卫生监督机关的“组织法”等一系列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的配套法规,在目前的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中,使得全国卫生监督改革步调不一致,甚至“五花八门”,影响了卫生行政执法的整体形象[1]。现有卫生监督体制不顺,权责不清,主体机构和执行机构形式和实质上的分离,仍然是有权无责、有责的无权,权责的分离和不清必然导致权力的异化和执法效能的低下[2]。
4.4法律法规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滞后于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目前,国家在民营医院、营利性医院的监管方面法律法规缺位,缺少配套管理政策。虽然有医院分类管理政策,但没有针对民营医院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已经成立的民营医院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这导致民营医院一方面难以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却滋长了部分民营医院不合理医疗服务。并且,现有的法规内容也不健全,一方面无法可依,如摘要:不写病历、不开处方、开大处方和做一些和疾病无关的检查,恶意诊断,民营医院出租、外包科室,雇请医托等无条款规定的法则,医疗广告审批和管理分离,对媒体上以“义诊、讲座、咨询”等方式出现的变相医疗广告也没有做出规定。另一方面有法无罚,现有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只对必须遵守的医疗技术规范做了规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了病历的保存年限和不得买卖、出借转让、冒用病历、处方等[3],《执业医师法》规定医疗技术人员必须注册变更登记后方可到异地执业,执业助理医师不可以单独执业,但他们对不遵守的却没有罚则。
此外,民营医院作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在医疗水平、服务质量、设备条件等方面和公立性医疗机构还有较大差距,大多数民营医院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须缴纳国家规定的税收。其次,在银行贷款和融资方面存在着种种限制,非公有制医院贷款融资困难大,非公有制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于民间或者国际资本,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民营医院采取一些非法手段求得生存,这也是产生上述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增大了医疗风险,轻易引发医疗事故,损坏群众利益,而且会影响民营医院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5建议和策略
5.1改革现行的医疗管理监督体制,尽快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保证民营医院规范运作修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增加对不遵守医疗技术规范不写病历、不开处方、开大处方和做一些和疾病无关的检查,未经注册异地执业和执业助理医师单独执业等情况的罚则,对出租、外包科室、恶意诊断、讲座行医、义诊、医托等,应制定相应的条款及罚则,增加《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对“义诊、讲座、咨询”等方式出现的变相医疗广告的条款和相应的法律责任[3]。为改变民营医院法制环境新问题,应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尽快出台《民营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将各级各类、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医疗机构纳入《条例》统一管理。为民营医院发展提供法律依据,使医疗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从根本上解决新问题,还有赖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改革现行的医疗监督体制,对外应该将卫生监督执行机构和行政机关合二为一,这样做的好处是法理相通、权责统一,执法高效,利益同体,对内强化各项职能,调整工作重点[2],将医政执法和医疗服务市场监管作为卫生监督执法的重要内容,并强化卫生监督力量,在人员和经费上给予保证,加强日常监督执法力度,规范民营医疗机构执业行为。
5.2合理制订规划,建立医疗市场的准入机制应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结果,拟定民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通过建立标准的民营医疗市场制度,对现有民营医疗市场进行合理规划,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的准入制度、应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4],依法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要求所有审批民营医疗机构不仅在房屋条件、人员资质、医疗机构名称、医疗设施设备,申办诊疗科目的综合支撑能力和污水污物处理方面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而且在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医疗质量控制制度等方面必须落实,以确保群众就医平安。
5.3加大监管力度,制定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建立预警机制和退出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下,加强和规范民营医院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在管理上可参照其他行业管理经验,根据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依法行医、服务质量、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医疗纠纷投诉、采样监测等方面,建立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工作,一方面,发挥卫生行政和卫生监督部门的主导功能,加大监管力度,及时查处医疗机构擅自超范围经营,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无证装备大型医用设备,恶意诊断,刊登虚假广告,雇请医托,违反消毒隔离制度和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和药监、工商、环保、公安和新闻媒体等有关部门的协作,多管齐下,综合整治。应该设立预警机制,以便适时调整政策,规范民营医院的经营行为,引导其健康发展,同时,要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对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差、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的民营医院要果断要求其整改直至退出。
5.4实行民营医院全行业管理,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机制为使卫生资源的宏观调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卫生行业体制创新,引导科学规划布局,必须将民营医院纳入卫生全行业管理。首先,卫生行政部门在加强对民营医院管理的同时,要支持和帮助民营医院提高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引导他们逐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机构和人员执业标准、医疗机构评审、人员职称评定和晋升、科研课题招标等方面,同等对待民营医院。如定期举办民营医院院长培训班,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专科人才培养和继续医学教育,帮助其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其次,要赋予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平等的法律政策地位,在税收、价格管理、医疗保险、资金贷款等政策上给予和公立医院同等的待遇,并在监督管理中,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5.5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力度,增强民营医医疗机构的遵纪守法的自律意识针对民营医疗机构存在法律知识匮乏和法律意识淡薄的新问题,应定期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培训。一方面要宣传并扶持管理和医疗技术水平高、服务质量好、价格低廉的民营医疗机构,使其脱颖而出,成为民营医疗机构学习的模范;另一方面,应及时查处通报医疗机构的违法案件,通过“抓二头,带中间”的方法帮助民营医院加强自身建设,培养广大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健全内部医疗平安的各项控制组织和制度,建立守法经营,严格监督的约束机制。
6小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下,加强和规范民营医院的管理,以卫生行政管理和卫生监督执法为主,首先,从医院的设立、医疗技术人员的从业资质、执业行为管理,医疗质量的控制,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的落实,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医疗价格的统一规范、医疗广告的监督和审批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其次,加强和药监、工商、环保、公安和新闻媒体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协作,多管齐下综合整治,并加大对民营医院的日常监管,民营医院“重利轻义”的势头必将受到抑制。要从根本上解决新问题,还有赖于深化现行的医疗及监督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医疗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医疗服务市场,营造公平有序的法制秩序和市场竞争氛围,引导其健康发展,实现医疗服务市场投资的多元化,以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参考文献
1曾纪梅.论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现代预防医学,2004;31(1)摘要:94.
2曹源.卫生监督工作面临的困境和策略.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4;11(6)摘要:355.
- 上一篇:后勤服务保障存在的问题
- 下一篇:土地流转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