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理念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科学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科学理念

篇1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师角色;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无法正确认识到科学科目对学生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新课程要求下,小学科学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化自己的角色,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教师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促进者

在小学科学大纲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并且提出了“三维素养标准”,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教师应该从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出发,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得到协调统一。

二、教师是引领课程改革的积极倡导者

小学科学课程的前身小学自然,与原课程相比,新课程将小学科学课程提升到了一个高度,也对小学科学教师的素质培养有了高度的重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体现了对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主动探索等能力的重视。因此,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在各个方面提升自己,积极倡导课程改革,成为科学教学新理念的推行者。

三、教师是科学课程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在新课程科学教学的大纲中,对每个年级段有不同的要求。最基本的内容方法是从身边的事物入手,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进行科学实践和实验,并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教师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的优势与劣势,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积极调整课程模式与教学内容。

四、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提供者和开发者

科学的内容博大精深,而课堂的时间和资源有限,科学教师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已有的状况对潜在的课程进行开发、加工和利用。我们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载体,所以我们科学教师应该转换角色,积极对科学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提高课程的效率。

总之,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积极承担起更多的课程责任,丰富课堂内容,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及课程理念,从而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许晓雪.小学科变教育课程实施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篇2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小学数学 高校课堂

一、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性――创设精彩情境

新课程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列作了小学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首要追求。而现实中,由于小学生心理发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容易凭视觉、听觉来决定自己的兴趣,教师要激发其学习兴趣,则需要更多的对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心理需要投入关注,通过创设精彩情境来触动学生的兴奋点,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例如,在教学“时期”年、月、日时,笔者即为此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接着再提问:“是不是每年都过生日呀?”学生又答:“是!”此时继续设疑:“为什么有同学一年只过了4个生日呢?”由此层层设问,悬疑创设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有趣,注意力瞬间得到集中,在求知欲的促使下学习主动性油然而生,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导入教学内容,课堂效果自然显著提升。

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自主探究

“只有主动发问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疑问,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新课改要求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对于自主学习的要求即在总体教学目标和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并完成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要主动抓住学生发问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寻找问题的自信心,并逐渐将这种主动质疑思考变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三、践行以生为本教学观――开展合作教学

新课标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是课堂得以持续进行的关键元素。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以师为本”、“以教材为本”的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从学生需求、实际出发,搭建一个民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奖励表现优秀的小组,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从而调动其内在积极性,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尽可能的融入到小组集体中,培养其团队学习的能力,进而激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与竞争,实现共同发展。

四、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内化求异意识

“求异”是人的思维层面,进行创新的始端,换言之,其是实现创新的前提。虽然小学生的创新结果,未不能及时体现或发现其具有实际价值,但通过其动机来看,这种创新是一种突破旧有的、对知识深层分析的过程,所以,强化学生的求异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潜力的关键环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第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索问题。如,在讲解算术法则、运算窍门、以及相关定律时,可以指引学生借助不同角度来灵活求解,进而找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继而铺展开思考,引发更多思维的碰撞;

第二,鼓励学生尝试多种不同形式分析问题。即一题多解,由A推导出B,由B发散至C,再由C倒回证明A,藉此多个角度思索,通常能够出现更多种的分析思路,再经由对比,便可从中确定最适合的一种。

第三,加强拓展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钻研,从而获得多个解答途径,同时,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使之能够冲破旧思维的束缚来探求问题,让他们在心中常常自问:“这个是正确的吗?”“是否和它相矛盾呢?”“还有别的思路吗?做到既不跟风已有的结论,又不盲目争辩,坚持正确观点,坚持以缜密分析为基础推导见解。

五、提高数学作业有效性――立足实际设计具有探索性的练习

作业练习的主要用途除了巩固所学知识外,更是要给学生提供一次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就要求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设计时要考虑作业的实践性。实践性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能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索性解决,给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讲授“统计”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统计自己家中用水情况并制作统计图表(统计过程如需用到测量工具,可嘱咐学生在家长指引下采取简便方法解决);通过观察,学生根据家中实际用水情况的统计数据绘制出统计图表,而后,教师在引导学生根据图表来分析自己家中的用水特点,并提出对于“哪些地方可以提高用水的效率,达到节约的目的?”等问题,让学生对此给予合理化的改进建议。通过这样一种联系实际的作业练习,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是与当前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高度符合的教学形式之一。

六、总结

高效课堂的构建既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过程,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检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深化对数学教学的潜心探究和科学预设,积极采取科学、恰当、富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策略,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上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发华,罗平.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篇3

小学科学教学主要是以实践教学形式为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掌握合作学习的关键,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学习能力。此外,基于科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其引起重视,明确以人为本教学的本质,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人手,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科学教育来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将其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不断扩展自身学习能力,及时融入生活化的教学中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生本教育概述

生本教育始于二十世纪末,历经十余年的蓬勃发展,已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以下将对生本教育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生本教育概念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形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完全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分析和整合。生本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复杂,在具体干预过程中必须保证知识体系的开放性和有效性。生本课堂教学机制比较复杂,要让学生及时对知识体系进行讨论和探索,最终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形式。

(二)生本教育特点

随着制度体系的不断变革,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经历了很大的变革,我们必须了解生本教育的特点,及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步伐学习。此类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会把学生的学习激情消磨殆尽。生本教育理念对教学形式进行分析,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现状,并在最终教学过程中确定合理有效的实验教学机制。生本教育形式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必须将教学内容落实到实处,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性的作用,不断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2.凸显合作教学

在生本教育体系的影响下,学生的需求趋于多样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应用现有资源,凸显合作教学的重要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学生的愿望,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及时对教学形式和机制有一定的了解。由于科学实验教学的内容比较丰富,为了实现交流和合作,我们可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开展相关教学机制,让学生在实践中对其进行分析,并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3.彰显学生的个性化能力

科学实验教学是个复杂的教学体系。在生本教育模式的驱动下,我们要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掌握实验教学的相关要求,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个性化教学阶段,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让学生有上台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并通过图例、表格或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些既是技能的锻炼,更是能力的考察。

4.扩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生本教学理念慢慢渗透,教学方式也趋于多样性。我们要从多个角度人手,不断提升学生的自身潜能。当前我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缺少探究和质疑的环节,尤其是小学阶段,由于他们自身的好动天性,如果将这种心理转化为有利的教学手段,则会不断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扩展学习能力,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科学实验教学和生活存在很大的联系,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元素,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感受大自然的奥秘,为他们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我们也必须重视扩展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特色,让他们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二、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实验教学的特殊性,为了提升教学效果,需要从教学实际人手,及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但由于实验教学过程比较复杂,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学生常规差。自主探究式课堂意味着课堂活跃度比较高,伴随着就会有学生不听老师的讲解或同伴的发言,急于拿材料做实验,这类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做实验、怎样做实验。他们对实验结果也不甚在乎,只要过程愉快即可。(2)探究有效性弱。有时,课堂的实际呈现与教师的教学设计并不符合,学生往往是为了实验而实验,而不去深究实验的原理和设计的初衷。这直接导致了实验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实验效果低迷、学生对细节把握差。(3)实验材料的匮乏。科学教材中列举了许多实验,虽然并不是每个实验都要求百分百完成,但一些关键性实验还是需要师生共同去做。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实验设置并不完全合理,对材料的要求也比较高,同时还有场地、环境、安全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使得实验最终无法成功开展。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实验教学的策略分析

生本教育理念的应用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具体教学形式人手,既满足现有教学机制的本质性要求,也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形式及内容比较多,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必须将教学策略落实到实处。以下我将结合我的课堂实际,选取特色案例,对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一)合理选择教学形式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合理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由于教学机制本身比较复s,所以在具体教学形式的要求下,我们要掌握知识体系的特点,提升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对提升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试着从学生的角度人手,从当前教学现状人手,调整已有的教学形式,使其适应具体教学机制的要求。首先我们可以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调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好动心理比较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材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这节课。此类教学形式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了解科学实验教学的内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选取土壤为具体的研究目标,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蹲下身来,亲身挖土、观察。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直观地了解土壤里到底有哪些有生命的物体,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天性被解放,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将科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最后再从生活中总结知识。

(二)采取个性化的教学形式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部分学生的学习天赋比较强,在实践教学中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很多知识,但是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其学习效果不容乐观。基于差异性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明确个性化教学的实际要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形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保证组员间实力的均衡。例如,三年级教材中学到《物体的沉浮》,因为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难,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我鼓励他们自由分组,但同时有意识地引导不同水平程度的孩子成为一组。在实验过程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一起进行学习,能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大家看,他们的作品多具有新颖。

(三)制订系统实验计划

由于实验教学的变动因素比较多,所以我们要从教学机制人手,对教学形式和控制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明确教学措施,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在初期学习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学生的系统性实验计划,这是保证教学形式的关键所在。例如,在上四年级下册《运动的方式》这节课,我在前两节课中设计一些简单易懂的活动,重点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速度的概念,能自主判断运动的形式,在此基础上,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例如风车、易拉罐、篮球、小车等,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探究“运动的方式究竟有哪些”。而这些活动又可以和下一节《小车的运动》相结合,使得一整个单元都是完整、系统的实验。在备课时,我也会将知识点有机串联在一起,让学生能有融会贯通的感觉。教学机制对提升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实验形式,总之,教师应该尽量将指导工作做扎实,为学生成功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是一种天性,也是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我们可以对这种热情加以利用,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使其适应当前实际教学的要求,多媒体就是近年来应用最广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为了满足当前发展现状的要求,必须将技术体系落实到实处,彰显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渗透下,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形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教学变得更为丰富、直观。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从具体教学要求人手,将文字、图片及视频融入具体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对已有的教学内容有充分了解。多媒体教学形式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提升自身学习水平,保证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目前也尝试使用白板、iPad和电脑三者相连的技术,将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和数据用iPad拍摄,在白板上实时呈现,便于小组间讨论交流,也利用实验数据的保存。

篇4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观;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082-01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最基础的学科,它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重要作用。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必须端正态度,转变语文教学理念,深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切实转变语文教育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育人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且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传统的语文教学单一机械,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写一写、背一背、记一记,能够应付考试就好。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能够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不能够满足当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必须转变语文教育教学的理念,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切实做好语文素质教育工作。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是家长和社会包括教师自身的希望,我们都希望每一位孩子能够成才、成功,我们都希望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品质而健康成长。如果说家庭是培养孩子的第一环境,那么学校则是培养孩子的第二环境。我们知道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其中蕴含着许多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他们有独特创新的理解。我们要排除应试教育的干扰,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改变由教师单项传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我们要把语文教学与生活与社会结合起来,打造教学、生活与社会三者紧密联系。

二、深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课程该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与帮助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和全员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并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从而,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它的实践性和灵活性,从优化教学结构开始,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实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合作、互动、交流、探究,教师只做他们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自身发展的引导者。我们要承认并利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和学习需求,我们还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他们的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自主学习,鼓励他们敢于想像、质疑和创新;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不让任何一位学生掉队,让他们共同提高,各自发展。

三、爱心打造语文素质教育平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核心,是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大融合。它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

篇5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 备课方式 学习方式 评价方式

在学习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后,令人耳目一新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多形式的评价方式,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受到了激励和鞭策。我进行了认真的剖析和反思,将先进的经验迁移到自己的教学中。下面,我围绕新课标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一、小学语文深化课改的一些思路

我校实行课改已有两年半的时间了,新的教学法已由原来的雏形逐渐变得较为成熟。如何深化课改已提上日程。如何深化课改,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我个人认为,要做到深化课改,首先教师要做好集体备课,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堂环节都要认认真真去思索,去探讨。现在所有教师都能按新教法来授课,不足之处就是有的教师还缺乏课改的锐气,课改的劲头,仍存有惰性心理。比如:教案中没有体现出个案,课堂上游戏规则没有,不是自己没有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是懒。建议无论哪个年级哪个学科都应该拿出几节典型的好课,由主抓课改的牵头,共同去促课、听课、评课。应提供方便,把这些经典课录下来放到校网站上,一是对课改的宣传,二是对授课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另外,还应给教师提供外地课改先进校的学习资料,可以组织老师们学习吸取外校的精华,不一定非要亲身到外地学习才有效。教师应首先挤出时间带头听课、评课,督查备课,可以定出听课表,每周2至3节,要具体到听某个班,按指定的班级去听课,这样才会形成一个齐抓共促的课改氛围,才能使课改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二、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改进语文教学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习有不少特点:小学教材知识量明显增大,每门学科都涉及多个分支;理论性明显增强,小学学习对理解要求很高,不动一番脑子,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综合性明显加强,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还得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系统性明显增强,小学教材的知识结构化升级;能力要求明显提高。如果上了小学,不注意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就会使学习越学越困难,即使勉强毕业,也会直接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小学生对事物的选择性、独立性、自觉性、实效性等方面都增强了,但对小学阶段学习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的学习水平,因而容易丧失信心。所以,要充分发挥教师健康心理的优势,克服不良因素。进了小学以后,要在学习上定一个目标,使自己目标明确,有动力;学习上要循序渐进,做什么做多少、先做啥后做啥、用什么办法采取什么措施都要认真想好。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备课和学习方式

教师备课应一丝不苟,根据自己的理解,备好课,明确并向学生提出目标;备学生,重点是学困生,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备教材,重点把握知识重难点、知识之间的联系点、易错点、知识生长点;训练与检测;及时评价等。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四种:独立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解剖这四种学习方式,学生都有自觉、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与教师的精心培养是分不开的。独立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觉与主动;互动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与学生的兵教兵、兵帮兵、兵带兵、兵助兵;展示学习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敢于交流、勇于展示。这些灵活的学习方式,不正是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的最好体现吗?

四、新课改观念下评价学生的基本思路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地从一方面或者遵循某种固定程序,而应坚持三原则:全面、个性、发展。没有坏、差等极具伤害学生心理的字眼,传统的评价功利性太强,比如现在最偏重的是成绩、守纪、听话的字眼,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可能不利,对学生过于强调某一方面是不利于整体民族素质的提高的。社会是个大舞台,培养的学生不仅是政治家,不仅是科学家,更需要各行各业的能手,只要他具备造福社会的能力,不违法就是培养人才成功的一部分。

学生的个性需要张扬,创造力需要激励、挖掘、培养。因此,老师家长的评价至关重要。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伤害学生终生,也可能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评价学生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因素,注意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对学生的发展有无好处。评价学生的目的是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所以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就要放下架子和师道尊严,杜绝成见,客观公正,注重艺术语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张扬。提出希望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过去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多数自觉不自觉地分成三种:优秀生各方面均优,无一缺憾;中等生什么都表现一般,都需要努力;后进生什么都差;一无是处。一个班级的评语中大约总共不超过20句,有许多同学的评语一模一样,毫无个性可言,甚至隔三年、六年、十年中有的学生的评语都一模一样。在学校的学籍档案中这样的例子太多,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根本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老师是否反思过,这样的评价对我们民族,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有何好处?人是宇宙中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灵,最具个性化的动物,学生随时间的推移,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用几年几十年前的话语去评价学生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对社会发展是不利的,对国家民族命运是极具破坏性的。

学生评价首先要知道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一定要明白,了解学生不能只从老师的角度,依靠学生、家长可能更有效。通过调查报告,采用学生自己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是老师全面评价学生的前提。

篇6

一、语文为枯燥的班会课注入了一泓活水

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是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过去,我大多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或表扬好人好事,或批评不良现象,或讲一些空洞的道理,尽管我讲得辛苦,但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有意识地尝试把语文知识、技能引入班会课,在轻松愉快的语文训练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1.成语中学做人。我首先布置学生把有关为人处事方面的成语分褒贬两方面精选出来,每人至少一条,全班共列举了30多条。褒的如:老老实实、宽大为怀、光明磊落、能屈能伸、披肝沥胆;贬的如:华而不实、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求全责备、朋比为奸。尔后,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分清是非,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培养正直、善良、忠诚等做人的品格,学会做人的道理。

2.寓言中学思考。古代不少的寓言既包含生动的语言艺术又包含深刻的辩证法因素,如《自相矛盾》、《盲人摸象》、《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班会课,我让学生先讲述寓言故事,然后联系实际评析,引导学生全面、动态、联系地观察事物,反对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从而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3.古诗中学科学。我常常选择一些包含着科学因素的古诗句集中在班会课上赏析。学习《明月几时有》,我让学生明白了“高处不胜寒”的天体常识;学习《惠崇春江晚景》,我引导学生领略了“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把科学知识融于鸭子恣意戏水情景的自然与妥帖;学习《枫桥夜泊》,我启发学生理解“夜半钟声到客船”所体现的声学原理。这样的班会课,使学生在艺术美的陶冶中受到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从而培养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用语文去美化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人们喜欢贴上一些名言警句加以美化。我觉得,名言警句固然对学生有激励作用,但未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尝试这样的方法:首先向学生征集格言,指导学生将自己对人生、社会、学习、生活的种种感悟,精练准确地概括成句;然后评选若干佳句,让学生工工整整地写好、裱好,贴在教室里。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广开视野、感悟生活,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而且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下面是部分学生最近撰写的格言:1.浪费一分时间,就失去一份财富。2.青春,纵之则短,珍之则长。3.付出必有回报,耕耘定能收获。4.刀子不磨会生锈,人不动脑会落后。5.耸天的大树是一枝一杈组合起来的;渊博的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我还在教室里挂上一块小黑板,开辟了“每日成语”栏目,布置科代表每日写一个成语并加上注解,然后每周一早读课对上周刊出的成语进行小测试,每学期进行一次大测试。日积月累,学生理解运用成语的水平大大提高,并由此激发好积累词语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备有一个精美的本子,把刊出的成语记下,然后还写上了一段对这条成语的理解与感悟。教室的学习专栏,开辟了“每期古诗”、“每期名言”、“名人学语文话语文”等小栏目,使学生积累了不少古诗、名言、名人故事等,这对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帮助很大。

寝室是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我也要求学生利用语文去布置它、美化它。学生们有的在寝室一角开辟了文学小书库;有的把语文书里的插图临摹下来贴在床头;有的则抄一首小诗、一句名言、一则小故事或小幽默挂在墙上……每当我走进他们的寝室,就仿佛置身于一个语文小世界。

三、让语文智慧的火花去点亮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的思想工作面对的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教师若能巧妙地将语文的睿智之花、情感之花与学生的心灵世界发生碰撞,思想工作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有一次,学校图书馆窗户的玻璃被人打破了,有人反映到我这里,说是我班里的学生干的。我没急于展开调查,而是利用语文课,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皇帝的新装》一课,并着重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小孩子”的形象,让学生理解“童心”的可贵、“讲真话”的可贵。第二天,学校图书馆的玻璃窗换上了一块崭新的玻璃。该周的周记里,有一位男同学主动承认了错误――原来是他踢球时不小心而为。他在周记里诚恳地写道:“是《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子唤回了我的童心。”

四、语文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

篇7

一、营销理念的基本概况

1.营销理念的产生与特征营销理念来源于长期的营销实践,一种营销理念在其形成过程中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尤其是二战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变,社会提品的能力较过去增大了无数倍,产品极大地丰富,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经济生活完全处于买方市场的境况下,许多企业逐渐认识到,顾客的需求乃是企业的利润之源泉。因此,研究、发现顾客的需求,然后设法去满足这个需求,企业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否则它将在残酷的竞争中被淘汰。于是一种崭新的“以社会——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产生了。一种营销理念的形成既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就意味着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领悟市场营销准则来实施营销理念必须使用系统方法来实施营销理念,企业的所有部门都应该协调一致,所有员工必须领悟市场营销准则,应该通过注重商誉、用户至上、寻找危险信号等途径来实施营销理念。

二、营销理念的方式和渠道

1.知识营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因此,作为一个企业,在搞科研开发的同时,就要想到知识的推广,使一项新产品研制成功的市场风险降到最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运作知识营销。

2.整合营销运用整合营销的原则是为了控制消费者的心理转变过程,目标是使消费者对公司产品产生信任的心理感觉而购买公司的产品。这种营销有效地克服了制造商和经销商各行其是,各自为战的弊端。如英特尔公司非常注重其产品的经销商——电脑公司及软硬件商的密切合作,IBM、微软公司都是其合作伙伴。

3.关系营销在营销组合中,产品、定价、通路等营销变数都可能被竞争者仿效甚至超越,唯独商品和品牌的价值难以替代,而这与消费者的认可程度紧密相关。因此,开发商必须充分研究消费者需求。

4.网络营销现今是互联网时代,我们要采用网络营销,当人们需要的时候,搜索一下即可,这样既方便又省力。

5.文化营销现在的人已经开始追求文化内涵。所以开发商不仅要注意在建筑风格上尽量体现文化内涵,通过富有特色的主题创意,提升住宅小区的文化价值,给人展现一种高品位的美好生活蓝图,而且要注意通过高品位会所、图书馆、温馨祥和的邻里中心、设施齐全的幼儿园与中小学来营造小区的文化气息。

三、企业营销理念渗透中职课堂教学

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就业和创业的问题,所以与其在社会中学习市场营销理念,还不如在课堂输送给学生营销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学一点营销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1.引领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当前市场营销课学科教学理论尚不成熟,许多老师受传统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大,教学方法以讲解式、灌输式为主,只重知识灌输的共性,而轻学生能力的个性培养,把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建立在教师的单向授课上,忽视了市场营销学科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信心,这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前提。

2.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市场营销”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营销知识”,已经成为当代专业教育的重要理念。将市场营销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市场营销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由于传统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体验,所以堂要求教师构建开放式的营销课堂,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营销知识、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水平结合起来。

四、市场营销理念在中职课堂教学引领可借鉴的模式

1.构建问题研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美国著名学者施瓦布指出,“学生应该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去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能力,同时受到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这就是探究性学习”。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2.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营销教学新课堂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而且在支持学生进行研讨和探究学习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思维深度和开展高水平的认知活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搜集、分析市场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在营销学习中的应用。至于新型市场营销课堂具体模式及其教学建构,将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性问题,有待后续进一步探究。

篇8

【关键词】生态性教育理念课改教育创新办学定位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作者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现代学校制度下的中小学校管理创新研究与实践”(基金号:FFB108107)和国家教师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子课题“生态化教育理念下的特色学校创建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NO: CTF120669―Z220)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07-02

新课改要处理好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处理好提高教师魅力和促进学生内涵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关系。在这方面,生态性教育理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启发与思考。

一、生态性教育理念概述

生态性教育理念,是一种确保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共赢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不仅重视学生、教师、课程、教育方法与教育环境等教育要素的质量和品质提升,更重视彼此之间的连接与整个教育系统的运作和效能;不仅重视每个教师的作用,更强调教师团队的整体影响力。此外,生态性教育理念反对非此即彼的二元论,倡导尊重多元存在。生态性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具体发展目标是“十态平衡”――健全的体态;健康的心态;规范的行态;丰富的个态;民主的教态;自主的学态;科学的神态;人文的情态;共赢的状态;发展的势态。生态性学校具有五个基本特质:个性化、和谐、开放、共赢、可持续发展。

二、用生态性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办学定位

我校基于生态性教育理念,提出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展个性、奠基人生”的办学理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映了学校的精神气度和文化品质;“发展个性、奠基人生”,表达的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体现了培养人、发展人和成就人的教育目的。

学校根据办学的总体目标,基于现代学校制度要求和学生发展的主体性理念,把校训“学会生存、学会关心”的内涵具体分解,将形而上的教育理念育人目标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来。通过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该具备的“自信、自主、自理”能力和态度,形成“爱心、责任、合作”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塑造出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灵魂的人,一个能走向世界的豪迈的中国人。

三、用生态性教育理念推进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特色的基点是课程特色。学校用生态性教育理念推进课程体系建设:

在课程结构上,课程建设立足师生能力培养与和谐发展,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构架,形成了学科基础型课程、拓展丰富型课程、活动实践型课程的课程结构。

在课程内容上,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本土与国际相结合。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立足学生实际,坚持课程的国际化、本土化、特色化、多元化、现代化和个性化。课程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保证使麓山的每个学生“会一门乐器,懂两国以上语言(汉语、英语及其他外语),擅两种书法(硬笔书法、软笔书法),掌握七种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学能力)”。

在课程形式上,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长课时与短课时相结合。在课程实施上,过程与结果、预设与生成相融合。课程实施强调身心的和谐发展。近几年来,我校的课程改革从课内延伸课外,重建校园生态、关注学生的闲暇状态、情感体验、情绪调节、情商成长、情操陶冶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生态教育的“信号”,零盲区,全覆盖,让学生享有活动的快乐、发展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课堂创新是教育创新的最主要形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背景下,建立和谐、健康的课堂成了新的研究热点。课堂的构建重点在于建立和谐的课堂生境。我们坚持生态性教育理念下的现代教育资源观,努力实现教材、教师、学生、教法各要素的综合平衡。我们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包括有效教育理论在内的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策略。从课堂教学方式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推进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发生了三个转变:即教学方法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师生活动由主导型向互动型转变,学习方法由听说式向讨论式转变。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的学生更加自主,教师更加自由,课堂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近5年来,先后有20多个年级、100多个班级、280多名教师实践EEPO课堂教学实验,有近50余名教师正逐步成长为有效教育专家,我校教师在各种课堂教学比武和教学设计大赛中获特等奖和一等奖近100人次,有多名教师成为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去年长沙市“星城杯”教师教学比赛中一鸣惊人,学校凭借4名参赛教师出色的表现赢得比赛团体第一名,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闪耀“星城杯”。

参考文献:

[1]范国睿;人民教育出版社[M];教育生态学,2001年12月,P85。

[2]李素洁等;为“世界公民”的人生奠基――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教育创新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P29。

[3]杨小秋;生态性教育实践寻绎[J];大学教育科学,2009年第1期。

篇9

一、“少教多学”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语文教学的优质高效之路

推行“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可以改变以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恹恹欲睡的状况,可以改变教师自作多情、学生毫不领情的情形。不至于让老师发出“上语文课如上吊”的感慨。什么是“少教多学”?“少教多学”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理念。说古老,是因为早在1632年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开篇就把“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理想提出来了,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少教多学”是一个新鲜的词,直到近年,随着新加坡教育改革评价的深入,“少教多学”这个概念才逐渐引起大多数人的关注。中国春秋时期孔子的“举一反三”、“温故知新”就是早期的“少教多学”思想的体现。但是“少教多学”直到今天仍然只是一个理念,一种策略,一种思想,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言。“少教多学”(Teach Less,Learn More)的主导思想是强调减少教学内容的数量,提高教学的质量,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知识建构的能力。

就语文学科而言,就是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教师所教最基本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并具备一定的能力,即“会学”。比如,能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具有高成就动机和高自我效能感、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等,从而为今后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基础。“课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改课”,课堂教学层面的“少教多学”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将是一个通过优化教学生态环境,创建师生共学、和谐发展的学习共同体。这是一个着眼实效、讲求长效、追求高效的过程,这既是对教学本真的一种理性回归,对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响应,也是对现行教育中忽视学生主体、扼杀学生灵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彻底颠覆。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从头讲到尾,就是我们通俗说的“满堂灌”,“满堂灌”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就是“堂堂灌”,不论老师讲的是否精彩,学生的学习都是被动的接受,毫无个性可言,效果可想而知。

二、“少教多学”的核心

“少教多学”的核心最根本的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通过发展学生,促进教师的发展。“少教多学”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少教”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要通过“少教”来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多学”。这就要求教师有“专家型教师”品质,就是说教师要拥有专业的知识,高效率的工作,创造性的洞察力,并通过反省式思维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因此,“少教多学”的核心就是提质增效,就是教学相长。通过这个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让师生双方都获得一个很好地提升,课堂成为师生共学、共同成长的一个平台,也就达到了我们教学的一种理想境界。

三、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大量事实表明,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还在走着一条封闭式教学的老路子,很大一部分教师还在“穿着旧鞋走新路”,教师教得死板、教条、枯燥,学生学得头痛、乏味、无趣。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自己也一直觉得乏味、无聊,却又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操作。在几十平米的教室空间里,用若干个四十五分钟,教一学期规定的二、三十篇课文。学生听同一种分析,记同一个结论,做同一道练习,得出同一个答案。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教师把分析、肢解课文当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课堂灌输了大量在生活中毫无用处的东西,为应试而教的技术性训练泛滥,学生的记忆量、背诵量、阅读量、写作量存在许多问题。

四、我的思考

基于上述现状,我认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四少”和“四多”。

1.少一点教读课的课型,多一些其他课型

当下大量语文教师将语文学习等同于只学习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又将课本学习简化为“教课文”。一些老师没有把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等内容带到语文课堂中,只是用课下或课外时间敷衍了事。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需要教师从课程时间分配入手,在课型上少一点教读课的课型,多一些其他课的课型。将以“教课文”为主要教学活动的语文课堂转变为包括诵读、教读、阅览、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种课型在内的全新的语文课堂。

2.少一些课堂的环节,多一些让学生实践语言的时间

一些老师课堂设计的环节太多,学生在课堂上用来实践、应用的时间少之又少。为此,教师不要设计太多环节,只顾完成一套程序、套路,而在忙乱中虚化了落实。避免将所有课上成一个模式,节节如此,课课有序,打破上所谓结构完整课的意识。教师应到学生中去,时刻关注学情,以学生在当下某一点上的所得、理解、消化、吸收、巩固、内化、提升为最实在的学习目标。

3.少一点分析,多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感悟的时间

首先,教师应下大力气解决好识字和书写的问题。当前全民汉语素养大大下降,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写错别字、字迹潦草、不喜好作文等问题。学生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课,耗费了那么多的课时,连最基本的识字问题都没解决,课堂上搞那些肢解剥离的分析有什么用?其次,教师要多给学生课堂上自读自悟的时间,不要在课堂上搞大量的讨论分析,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用来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就好比想让一个孩子知道一颗桃子的味道如何,却不让孩子吃桃,只是给他们描述桃子的色泽有多么诱人,形状有多么可爱,让他们讨论桃子的成分由哪些物质组成一样。劳力伤神,无半点功效。

4.少一点口头上的谈论与展示,多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和习惯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与活跃,偏好口头展示,导致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不动笔。所以,作为教师应下大力气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读书时批注文本的基本方法,先从最基础的做起,即学会摘抄积累好的词、句、段,然后学会圈点批注、消化吸收文本。

篇10

关键词:课堂巡视;教学质量;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97-01

课堂巡视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课堂,有效的课堂巡视不仅能沟通师生感情,指导学生学习,督促其端正学习态度,同时也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让课堂巡视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将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提出问题式巡视课堂教学

在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流于形式、低效的甚至无效的课堂巡视还普遍存在着。在这种课堂上,当老师安排学生自学或者作业后,他们或者毫无目的地在学生之间转悠,只是为巡视这个环节走过场而已;或者只是以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维持学习秩序为主,不给学生以任何指导;或者只是装模作样地侧身看看、听听,"身入"而不能"深入";或者只是催促学生,"请同学们做快一点!"或者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很不耐烦,"你怎么还不会!" 在他们看来,课堂巡视就是为顺利地完成自己的教学而进行的。

2.走马赏花式快速巡视

每堂课的时间十分有限,每次课堂巡视也只能以秒来计时。在这短暂的几十秒时间内,教师要捕捉到反馈信息,了解掌握学情,并迅速作出相关的教学举措,也就是说要有类似于"走马赏花"巡视效率。"走马观花"只注重速度,仅注视表面现象,忽略了问题的本质。"走马赏花"则需要教者敏锐的观察力,有效的分析与判断力,既能观察到所有的花情,又能欣赏到几朵别具一格、特艳的花,最终能快捷合理地调控好教学。案例:学习了百分数应用的第一个例题后,学生开始练习教材上的题目:五年级一班有48人,其中30人会游泳。会游泳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我在巡视中发现,全班学生列式全部正确,可在计算30÷48时,全班多数学生都在草稿上列上了竖式30÷48进行计算,只有***、***两个同学是这样计算的:30÷48=5÷8=62.5%,他们两人没有用草稿,并且很快计算出来。我知道,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并且记熟了常见几个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值,如1/2=0.5=50%,3/4=0.75=75%,3/5=0.6=60%,1/8=0.125=12.5%等,然而,在平时的计算中却很少有同学主动运用这些结果让计算简便,尤其是在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看来培养学生的简便运算意识真是势在必行。于是,我马上让这两朵"花"向全班介绍他们的算法,他俩的介绍得到其他同学鼓掌赞赏。

3.虚情假意式巡视效课堂

笔者曾观摩过不少数学公开课,发现教师巡视时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评价总是"真好""棒极了""聪明极了"等,往往受表扬者的探究就以表扬为句号终止了。笔者认为有效的巡视应着眼于探究的达成度与延伸性。分析:探究是充满理趣之美与无限收获的。教师顾及学生的自我实现心理,给予表扬是可取的。但不能表扬局部打击大部分,更不能因少数的优异表现,而提前结束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虚情假意的"巡"留给学生的是徒有其表的表扬。新课程强调的"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学生的探究是如何实施的,选择什么方法等,都是个性化的。教师应重视在巡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最优化方案的能力,在实施中给予学生最大的支持。在巡视过程中,学生最需要的是教师的引导。教师真正做到"导"而不"牵",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与挑战困难的勇气。

4.耐心指导式巡视点拨

5.火烧眉毛式巡视课堂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学习往往活动板块多,时间不好掌握。此时教师往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时为了课堂效果只好丢车保帅,弃之不顾;有时只好手把手教,亲自包办,以解燃眉之急;脾气火爆者,一声"怎么搞的?这都不会"更是将学生推入深渊,使他们的心凉透。分析:过分功利往往会左右教师的心态,影响课堂巡视效果。关键时刻,亦要稳而不乱,以平常心对待。其实探究有"一得"即可,何必太急?学生毕竟不如批量生产的零件整齐划一。先贤云:"日读书有一得,长年累月,积小得为大得。"相信长此下去,水滴石穿,亦非不可。教师何必迫不及待呢?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用好、用巧课堂中的巡视时间,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主体,呵护学生兴趣,将课堂创设成为一个生机盎然的空间,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与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文.关于数学文化视域中数学教学教学 [J].课程与教育,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