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管理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区管理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分析西安地区低影响开发的影响因素,提出西安地区不同开发模式低影响开发设计原则及方法,为西安地区不同开发模式下的雨洪管理模式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西安地区;景观设计
【引言】:
西安地区属于半湿润气候,半湿润区的城市雨水设施规划应采用雨水回用模式,而不是简单的以“排”为主。对于该区域采用雨水回用模式,在充分补充地下水的情况下,将入渗的雨水通过传输系统流向雨水回用系统,通过回用设施进行净化利用,用于生活用水、补充景观水体或绿化浇灌用水。
1、结合低影响开发的建筑设计
1.1采用群集开发模式
在对建筑进行规划之前,应结合场地的现状调研,结合土壤的特性,将建筑物规划在土壤渗透率较低的区域。群集发展模式的主要出发点就是保护城市水文及生态敏感区域,从场地中释放出更多的透水地表,维持美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
西安市的城市规划中,以商住建筑为主。尽量减少场地内不透水面积或将不透水表面设置在场地内土壤渗透率较低的区域,在建筑布局上,建议采用中心围合式,因为相对比传统的横向排列式,这样的建筑布局方式可以减少道路设计,使铺装场地更加集中,能够增加公共绿色空间,为LID设施的布局提供足够的空间。
1.2建筑与雨水收集相结合
将建筑与低影响开发设施相结合,利用集水箱将建筑屋面所收集的雨水进行回用。将建筑附属绿地与雨水花园相结合,根据建筑的规模,设计不同大小尺度的雨水花园,形成一个层级,形成不同组团的雨水花园[2]。
1.3屋顶绿化及外墙绿化
屋顶绿化和外墙绿化,都是将植物与建筑构造相结合。屋顶绿化和外墙绿化都属于低影响开发设施。屋顶绿化与外墙绿化利用土壤、植物及微生物对地表径流雨水进行吸收,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广泛。
2。结合低影响开发的道路设计
目前,我国道路存在雨水径流量大、污染严重、道路资源流失等问题,对于道路设施的改造已迫在眉睫。将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公共设施、雨水管理同景观系统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生态的、可循环的一个体系。以下主要从LID模式的道路断面设计、结合道路的LID雨水设施及道路植物设计这三方面来进行阐述。
2.1采用LID模式的道路断面设计
LID模式的道路主要将道路设施与LID技术设施相结合,构成一个微循环的道路体系。主要的LID设施分别是生态树池、下凹绿地、透水铺装,并根据道路的宽度、车流量及该场地滞留雨水量进行详细设计,且灵活运用。
我们在进行LID模式道路设计时,应该结合哥本哈根暴雨应对准则中绿道的设计思路,形成具有弹性的雨洪管理模式。哥本哈根将城市街道利用高差设计为“安全同行路段”和“洪水淹没区”。将街道设计为“V”形空间,在街道地势最低处设计带状的渗透沟,如遇特大暴雨,绿道中央所设置的绿色设施将作为蓄水面,而街道两侧高出的人行道仍能满足正常出行。
2.2结合道路的LID雨水设施
适合道路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主要有透水路面、生态树池和下凹绿地,工程措施主要有渗水管和集水井,将雨水设施与道路现状灵活结合起来。
3、结合低影响开发的绿地设计
对于新城区的开发建设而言,应尽可能早地开展雨水系统规划,道路交通系统、绿地系统、河湖水系统的协调统筹规划,实现生态可持续目标。将结合LID的城市绿地主要分为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主要从景观要素如何与LID设施相结合来进行阐述。
3.1地形
在进行LID设计时,应对场地内原有的场地特征进行保留,充分利用场地特征,对其原有地形的汇水区域进行分析,然后对其地形M行改造。对坡度较陡的区域进行植被保护,而地势较低洼的区域,将其与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滞留渗透设施相结合,对场地汇水区域进行雨水吸收下渗。对于地形略平整的场地,利用低沉本填挖技术对其场地进行改造,形成高低错落的微地形,利用微地形作为吸水海绵体。
3.2水景
以水为友,弹性设计,强调人对水的适应,要与洪水共进退,用富有弹性的土地利用设计,代替灰色防洪设施。对雨洪进行计算模拟,确定水安全红线,并给洪水留足空间,使其河流驳岸应对雨洪灾害时具有弹性,能应对多层次的雨洪灾害。结合乡土植物和地形,保护和恢复河流自然形态,形成与洪水重现期相适应的弹性生态防洪景观,保留乡土植物并将其与滨水驳岸相结合。
3.3植物
将雨水设施与城市绿地结合时,植物在控制场地径流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选择植物时优先选择乡土植物,乡土植物能保障其存活率并能形成独特色生境。其次要根据具体的雨水设施选择具体植物种类,如滞留渗透设施需根据雨水径流量水位选择植物耐水淹程度。最后,在满足低影响开发前提下,还应对绿地的整体景观效果进行设计,应强调立体种植搭配,形成丰富的植物空间及景观层次。
3.4园路及场地
将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园路与场地与滞留渗透设施、传输设施相结合,能很好的将汇集在园路上的地表径流通过设计标高低于园路的雨水设施,进行消纳渗透。可将下凹绿地、植草沟、渗透沟根据园路的宽度及该区域汇集的雨水径流量,进行灵活组合。将下凹绿地布置于园路两侧,对路面雨水进行滞留渗透,盈余的雨水则通过传输型植草沟或渗透沟排放到景观水体或受纳调蓄设施中。
4、结论
将西安地区按照开发模式的不同,分为新开发区和老城区,并提出西安地区不同开发模式下低影响开发设计原则及方法,对新开发区雨水系统规划、建筑规划、道路及绿地规划提供一定的设计原则,对老城区进行建筑、道路及绿地提供LID改造方法,为西安地区在雨洪利用方面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佳.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场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3.
篇2
伴随着现代服务业充分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出门旅游变得简单容易,旅游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明显转变。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旅游形式,滑雪、探险、徒步、滑翔伞、登山、漂流等具有参与性的体验式旅游活动更受旅游者的青睐。由于这些旅游活动参与性强,风险高,体验式旅游活动的安全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体验式旅游 安全管理 研究
2001年6月,在一份关于澳大利亚旅游业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到“体验式旅游”这个新概念,所谓体验式旅游是指“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使游客从感悟中感受愉悦。”
伴随着现代服务业充分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出门旅游变得简单容易,旅游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明显转变。对现在的旅游者来说,旅游已经成为一种享受生活的全新方式,身在路上的“旅”不再是出发的唯一意义,追求快乐的“游”与身心放松的“憩”更为重要。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 的旅游形式,滑雪、探险、徒步、滑翔伞、登山、漂流等具有参与性的体验式旅游活动更受旅游者的青睐。由于这些旅游活动参与性强,风险高,体验式旅游活动的安全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体验式旅游活动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旅游管理部门、旅游景区、旅游企业以及旅游从业者而言,旅游地的形象和效益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旅游目的地、一条旅游线路或是一个旅游企业的打造,包括策划宣传、市场营销、资源开发、服务质量、成本核算等环节,任何一方面做不好都会影响到旅游地的形象,进而影响效益,各项工作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整体,而安全管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份。
体验式旅游活动中本身就伴随着一些风险隐患,而一些旅游景区或旅游地为了经济效益盲目上马体验式旅游项目。既没有制定应急预案,平时的督导工作也流于形式,或者消极应付上级检查,更有甚者将意外事故视为忌讳避而不谈,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手忙脚乱,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对于开展体验式旅游活动的旅游地来讲,安全管理更为重要。
二、影响体验式旅游活动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交通游线设计与体验式旅游活动组织不合理
从已发生的一些景区安全事故中可看出,交通游线的设计与体验式旅游活动组织的不合理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因。由于户外探险类体验式旅游活动线路设计不合理,容易误导去往一些危险的地带,非常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二)景区管理人员和游客安全意识薄弱
前者主要表现在景区管理人员工作疏忽、思想麻痹大意,抱着侥幸心理。特别一些景区在节假日安保人员短缺时,临时抽调无任何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承担安保工作,对安全隐患重视不够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后者主要包括游客出游前的准备意识与旅游过程中的没有把安全纳入意识中。许多游客在出行前对于自我保护的准备和自救常识、求救的安排都一无所知,就开展探险旅游等高危险旅游活动;或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过于兴奋,高估自身应对能力,不遵照景区规定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指挥,开展超出安全范围、具有挑战性且高危的旅游活动而出现的旅游安全事件。
(三)景区设备设施不足
我国许多景区的设备设施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景区游览设施设备老化、配套不齐全、产品质量不合格;设施设备设计不合理,缺乏设施功能性、实用性考虑;景区游步道、护栏等不安全的设备设施。开发体验式旅游产品,但相关配套安保设施却未能跟上等。
(四)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旅游景区管理者与政府主管部门两方面。景区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足、安全管理专业人才较少、管理水平较低,导致预警体系、应对方案等管理机制不健全;而政府对体验式旅游活动安全管理不够重视,监管力度较小,尤其是一些不具备开展体验式旅游活动的景区并将没有及时予以整改。
(五)对于突发自然灾害没有足够的防范和预警
全球变暖直接引发了洪水、泥石流、滑坡、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对户外体验式旅游活动的安全管理带来严重的威胁,而许多旅游企业对这些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非常薄弱。
三、对体验式旅游活动中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旅游安全意识
首先,要提高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让景区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旅游安全对于旅游业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的积极宣传来提高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第三,提倡游客在出行前应掌握一定的急救常识,有充分的自我保护的准备和自救、求救的安排。
(二)建立健全体验性旅游活动安全管理机制
一方面,开展体验式活动的地区的安全管理应以政府为核心,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政府应从政策法规上制定体验式旅游活动的安全管理机制,从法律上规定其责任与义务,邀请专家评估了旅游活动的安全性,对于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做出相应的预案。另一方面,景区从业人员应建立安全保障机制,要将旅游活动安全责任到人,积极组织景区管理人员参与相关的培训,加强景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对于参与体验式旅游活动的游客进行评估,评估其的体质和适应力是否适合旅游景区的各种旅游活动。
(三)强化旅游安全保护设施建设与管理
首先,科学设计体验式旅游活动路线,并在景区游线地图上明确标明哪些地段可能存在哪些具体的安全隐患,让游客提早针对性做好防范措施。特别是在一些容易受到天气影响的路段做出警示标志,必要的话封闭一些有安全隐患的路段。
其次,加强旅游景区安全保护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景区内放置的警示牌上应加注英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语言进行安全提示以提醒自助游的外国游客,并加注景区紧急电话。保证活动范围内有GPS信号,能够通过监控装置了解游客动向。
(四)加强景区安全管理预警系统建设
景区安全预警系统建设具有如下几个主要手段:
第一,利用多种媒介方式特别是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等及时景区安全信息,例如将安全提示、出行准备、避免方式与自救方法等在景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等。
第二,在景区网站、景区门票、景区宣传单上进行安全提示,做出行为规范提醒。
第三,在景区内有安全隐患处设立警告牌,并随时检查警告牌的完好情况,做到及时醒目地提醒游客。
(五)建立安全应急救援体系
第一,对体验式旅游活动高风险区域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提前科学制定科学合理的事故应急预案及疏散避难对策。
第二,在这些区域应提供简单有效的救生防护设施,并定期组织旅游管理安保人员进行救援演习,熟悉救援程序,掌握相关技术规范及技能要领,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为游客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
第三,定期举行必要的安全知识与救援技能培训,要增强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双方面的安全意识,增强游客自救和景区救援能力。
体验式旅游活动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只有旅游监管部门、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共同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才能促进体验式旅游活动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杭华. 旅游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4(01)
[2] 罗景峰. 我国乡村旅游安全研究现状与展望[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33)
作者简介:
篇3
(一)狠抓组织领导。为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成立__区春运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__副区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春运办,挂靠区交通局,具体负责全区春运的日常综合协调工作。
(二)狠抓思想重视。春运工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我区高度重视春运工作,春运期间多次召开会议对春运工作进行工作部署,强调做好春运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求春运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切实把春运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实处。
(三)狠抓责任落实。根据各单位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和《20__年__区春运工作责任分解表》,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突出协同协作,统筹推进春运各项工作;同时制定了春运交通管理应急预案和__春节、元宵交通管理工作方案,确保春运辖区交通秩序顺畅。
根据职责分工和往年春运状况,提前摸底、科学预测,切实把握我区春运情况,及时做好统筹调度,落实整改措施,为春运道路交通顺畅、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一)摸清运输客流动态。由区总工会、人社局统计外来工返乡人数,预计春运外来工返乡的人数在1.3万人次,为运力调配提供信息支持;由__区交通综合执法大队牵头、教育局及各乡镇(街道)配合,进学校、进企业摸清学生流、客运流动态,保障及时、有效疏散乘客,确保春运高峰期道路交通安全、通畅。同时,__区交通综合执法大队于__月__日开展20__年“仰__大学客运整治”行动,布置疏导仰__大学学生流,共出动执法人员12人次,疏散大学生3000多名。
(二)摸清道路交通现状。春运前夕,由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队牵头会同安监局、住建局、交通局等部门对辖区内的所有道路情况进行再排查、再摸底,建立健全台帐资料,做到底数清,并将排查出的危险路段逐一梳理,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在弯道、坡道、临水、临崖、易结霜路段增加完善安全设施和警示提示标志;三级以下山区道路设置标志牌,禁止夜间客运车辆通行。
(三)摸清运输企业状况。交巡警大队组织警力深入辖区的客货运企业,检查驾驶员从业资格、车辆性能、公司运营状况以及日常的安全教育培训等情况,督促企业落实客运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做好驾驶员交通安全培训,把好安全管理关。对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管理措施不到位的客运站场立即下达
整改通知,并跟踪整改;对达不到安全性能标准的客运车辆下达停运检修通知;对不具备驾驶客运车辆准驾车型的驾驶人责令立即停止从业资格,并从严处罚,确保春运车辆不出问题。(一)加强市政道路隐患排查整治。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中心开展日常道路、桥梁的维护巡查,对隐患路段、井盖缺失或破损严重等道路,及时设立警示标志,并通知权属单位,限期落实整改,有效保障道路通行安全;完善道路损坏、排水井盖丢失等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及时抢修出现损坏或故障的设施,尽快恢复设施功能,有效排除安全事故隐患;提高路灯设施巡查和维护工作,保证路灯设施完好率达到95%以上,主要道路亮灯率达到98%以上,保障城区路灯的亮灯率和完好率,方便群众出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二)加强危险路段隐患排查整治。交巡警大队、区交通局切实加强对重点桥梁、道路和路段的检查和养护,对辖区道路陡坡、连续下坡、视距不良、临河、临崖、急弯、窄路、交叉路口等危险路段及事故多发点段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路段,建立健全台帐,提出治理建议,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尽快落实整治工作;对一时难以治理到位的,则采取增设警示标志、加强巡查等临时性管制措施;对正在施工的路段采取措施,督促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争取早日完工;对不能完工的要求设立交通警示标志,确保安全通行。同时,双阳街道办事处组织对辖区内高铁沿线进行检查,发现7处安全隐患,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并采取加强巡查等临时性管制措施。
(三)加强运输企业隐患排查整治。一是由交巡警大队领导分别带队到顺安、公交三公司等客货运企业检查春运前的准备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组织民警到各客货运企业宣传讲课,强化对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二要严格资格审查。督促辖区客运企业建立参加春运车辆及驾驶人的基本信息,根据台账做好车辆及驾驶人的资格审查,发现驾驶人有违法未处理的,及时通报企业督促清理;对超过检验有效期的车辆、驾驶证记满12分的驾驶人,通报企业及相关部门督促禁止参加春运。
(四)加强景区、旅游企业隐患排查整改。春节前夕,区假日旅游协调领导小组下发通知要求各旅游企业春节前做好自查自纠,查漏补缺,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由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牵头会同区交巡警大队、区交通局、区安监局等区假日旅游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深入__假日酒店、__景区等旅游企业开展安全大检查,针对__景区春运客流集中的情况,要求__景区制定控制高峰时段游客数量、游客和人群疏散方案和专门的安全应急预案,按期聘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检查缆车索道,保证缆车安全运行,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段、道路要设立警示牌或设置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做好游客分流、车辆分流、上下山道路安全等工作。
(一)积极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春运办组织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__大队、区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队、安监局、工商局、交通局、文体局、经贸局、发改局等部门成立3个联合检查小组,在2月12日至2月13日期间重点开展打击非法营运、甩卖旅客、站外上下客、哄抬运价、欺诈旅客、非法票点、清理票点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联合执法检查活动。检查期间,各职能单位通力协作,齐心配合,认真履行监管职能,共同保障春运市场良好秩序。
(二)统筹安排物资运输保障。由区经贸局牵头,区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队配合,制定__区20__年做好元旦、春节市场供应工作方案,启动生活必需品监测系统日报制度和市场货源计划投放安排统计工作,统筹安排好煤炭、粮食、蔬菜、副食品等关系国计民生产品和生活必需品的运输保障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共组织调运、储备、供应大米100吨、食油10吨、生猪2000多头、禽类2.5万羽、蛋品300吨、蔬菜800多吨、其他供应物资5000多万元,同时落实应急生活必需品调控储备生猪1000头、鲜蛋120吨等物资,有效保障节日期间市场主要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三)联合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一是__区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设立____高速路口服务岗检查站和路检巡查组,出动执法人员333人次执行24小时轮班执勤,重点检查车辆是否按规定路线行驶;车辆是否超员、超载;车辆是否有趟检、客凭;旅游客车(包车客运)车辆证件是否合法有效,驾驶员资质是否达到符合要求,是否有包车合同,包车发票和安全例检合格证明。期间共巡查里程4201公里,联合执法次数4次,出动车辆79辆次,检查车数2831辆,检查客运站场13次,查处未经许可从事出租汽车经营案件1起、客运班车违法经营案件2起、旅游包车违法经营案件1起、出租车违法经营案件26起,取得较好的整治成效;二是由区工商局牵头,区公安分局、发改局配合,在辖区内的工业区、客运代售点开展打击非法票点、清理票点超范围经营的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期间共出动68人次,检查有照票务中心16个,检查经营户57户,限期责令一家擅自变更经营场所的票务中心办理变更手续,并拆除、清理各类票务广告24处。同时,针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非法营运、哄抬票价等违法行为,通过“__市查处无证无照经营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及时抄送有关部门,形成执法合力,共同维护票务市场秩序。三是由区经贸局牵头,区发改局、公安分局、工商局配合,在辖区内开展重点打击哄抬物(运)价、欺诈旅客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春运专项联合执法检查活动。检查期间共出动7人次,未发现哄抬物(运)价现象和欺诈旅客、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现场发现个别商店存在过期食品,当即督促下架销毁。
春运期间,__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队严厉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为人们群众过好春节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期间共组织联合执法10余次,出动警力2000余人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1000余起,其中,客车超员0起、涉牌涉证200余起、
涉酒驾驶8起。(一)严控重点路段。以国道324线、万虹路等为重点道路,集中警力、装备投向一线、投向路面,加强巡逻管控,维护通行秩序,而__、__、__、__4个派出所加强弯道、坡道、临水、临崖等易发、多发事故路段的管控。同时,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道路管控,以各乡镇派出所为主力军,依靠乡镇党委、政府发动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农水局、市交通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组建执法小分队,加强赶集赶场、民俗活动等期间的劝导提醒和路面巡查,及时纠正、查处面包车和短途客车超员、货车载人违法行为。
(二)严控重点车型。以国道路口、流动执勤点等为依托,加强客车、货车、摩托车等重点车辆的检查,严把出站、出城、上高速、过境“四关”,及时消除违法行为。同时,还加强夜间和凌晨管控力度,严格落实凌晨2时至5时客车停止运行制度,及时引导至休息区停车休息,严防疲劳驾驶。
(三)严点违法。积极开展以超员、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涉牌涉证、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并抽调警力成立查处酒驾的专业队伍在午后、夜间加强巡查,形成严查严处酒驾醉驾的浓厚氛围。春运开始前,__公安分局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整合公路监控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开展视频巡查,利用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及时发现、查纠交通违法行为。
篇4
关键词:研学旅行;地理教师;先行
教育部等11部门颁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研学旅行事前培训和事后考核”,“学校自行开展研学旅行,要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这就意味着,教师特别是地理教师必然是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指导者。本课题组近年来在组织研学旅行类似活动(游学摄影、校外实践教学等)中也意识到,地理教师的认识高度、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和研学旅行的实践经验会直接影响整个研学旅行活动目标的达成。因此,搞好研学旅行地理教师需先行。
一、思想认识要先行
1.研学旅行是时展的要求
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非常重视地理“游学”,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促进我国研学旅行的开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意见》明确提出各中小学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意见》的颁布为广大中学地理教师提供广阔舞台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这一新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苦练“内功”,勇于实践。
2.研学旅行是地理学科特点的要求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学习过程需要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以帮助理解。在教学中地理教师除抓好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外,还应加强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地理研学旅行理应在教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地理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区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特点。相对其它学科而言,地理学科的视角独特,更容易也更应该在研学旅行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应地理教师也具有更重要的使命。
3.研学旅行是教师发展的要求
研学旅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研学旅行过程中,可开拓地理视野,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将地理教学资源与地理教材知识整合的能力,建立更加适合学生年龄和个性特点的认知体系,有利于实现从教学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研学旅行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研学旅行中,地理教师走出课堂,深入大自然,在爬山涉水中锻炼身体;在拍摄地理照片中提高摄影技术;在“游山玩水”中培养审美情趣,放松身心。研学旅行使教师更易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谐师生关系。
4.研学旅行是学生成长的要求
以感性认识为主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适合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适合其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以及模仿和探索的心理特点。地理研学旅行能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其勇于探索和求实求真的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爱家乡的情感。
二、能力提升要先行
1.研学旅行与地理课程融合能力
《意见》明确指出,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有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意识和行动,有依据研学旅行基地资源特点有机结合教材地理知识的能力。如洛阳新安龙潭峡以典型的红岩嶂谷群地质、地貌景观为主,同时具有典型矿产和水文、植被等景观,是综合型地理研学旅行基地。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和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中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合。
教师组织活动时可巧设问题,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在“游”中“学”,在“学”中“游”。如龙潭峡多处存在神秘图案的“天书”,被称为六大自然迷团之一。这种残留遗迹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一些典型图案看似文字,有的清晰可辨,如“一人一石”;多数则无法辨认,人们称其为天书石。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逐步揭开谜底:“天书”其实是由于差异风化所形成的一种景观(在中厚层石英砂岩的层面常常会有薄层状的泥质砂岩或泥质粉砂岩,它们在崩塌暴露地表后,由于差异风化的作用,一部分风化流失,一部分则残留石面上形成所谓“天书”)。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无形中可加深对教材中外力作用及其地貌的理解,也可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2.活动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是否得力直接关系到活动目标的完成。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要有较为全面的活动组织与协调能力。如活动之前需建立协调、责任、安全保障等机制;制定计划、确定方案;要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线路;确定游学重点,设计活动流程;要制定安全应急预案;与景区、旅行社沟通;对学生进行心理、安全、纪律、文明、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准备等。学生准备如下:分成小组,适当分工;熟悉教材;查阅资料了解景区特点;熟悉活动的线路、目的,观察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准备必要的学习及生活用品等。
3.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为更好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教师除了解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培养审美情趣外,还应该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既会从不同角度选择观赏位置,也会根据时间、天气、季节变化把握观赏时机,还会依据景观类型的不同抓住景观特点。选择观赏位置:峡谷、洞穴、一线天要置身其中近观,峰峦需要远眺,瀑布应仰视,江河湖海需俯视、远眺等;选择观赏时机:看雾需雨后,日出需早晨,红叶需秋天等。
4.地理摄影技巧
通俗地讲,地理摄影即用照片反映地理信息及其在空间、时间的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的一种活动,也可以说地理摄影是风光摄影和旅游摄影的重要分支。地理摄影的作品既有纪实性、现实性、新闻性、科学性,也有一定艺术性。研学旅行中,会经常发现好的地理摄影题材,用于地理教学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拍摄一幅好的地理摄影作品震撼人心,给人带来知识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因此,掌握一定的地理摄影技巧对地理教师十分必要。
5.野外生存技能
研学旅行基地经常在野外,野外生存需要准备充足的水、食物等必要装备。掌握一些野外生存技巧十分必要,如能在野外寻找安全的饮用水和食物(动植物),并会对水进行净化消毒,食物进行加工;懂得利用太阳、月亮、树冠形状、植被生长情况等自然物辨别方向、判断大致时间;懂得地震、水灾如何逃生;能够避免蚊虫叮咬;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意外发生时能够沉着冷静,积极行动自救等。
三、实践探索要先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一定理论知识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好的研学旅行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组织好研学旅行活动,地理教师本身必须是“旅游达人”,要亲自感受,亲身实践,勇于探索。充分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与地理同仁一道走出课堂,在大自然和社会中学习地理,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地理,在实践中成长,在交流中提升。
有的教师可能会说,走出课堂旅游容易,但与其他教师交流的机会千载难逢。其实,只要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交流机会还是很多。本课题组、“地理教师摄影解读群”(413330382)和相关期刊联合策划的有关活动给广大地理教师提供了绝佳的交流平台。2016年8月联合策划的走进“神秘恩施、渝东南”地理游学摄影采风活动,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8位地理同仁参与其中。教师们用镜头捕捉武陵深处的奇异地貌、风土人情,一起探讨摄影技巧,交流教学心得和旅游感受。地理教师共同感受是:在交流中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放松身心,增进友谊。这种活动还将继续开展,设计的旅游线路将越来越多,活动内容将更加丰富,活动组织也越加规范。借《意见》出台的东风,只要地理教师爱学习、爱地理、爱旅游、爱摄影,未来的道路将更加宽广。
参考文献: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质量工作总体水平为目标,以强化质量管理、推进技术标准和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法制保障,切实把提高产品质量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增强质量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有效性,使质量工作成为推进“三化”、建设“三市”强有力的助推器。
二、主要目标任务
围绕科学发展,本着政府、市场、企业相结合的原则,发动全社会力量,加大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为主的专项整治力度,加快推进“质量兴市”工作,不断提高我市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使我市产品档次和质量水平有较大提升。重点抓好以下8个方面的目标任务落实:
(一)立足以质取胜战略,提高质量水平。加快实施以质取胜和名牌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争创国家名牌、全省名牌工作实现新突破。依据“甘肃名牌”规划,到2010年,力争全市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实现零的突破,甘肃名牌产品达到40个以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2个以上。培育壮大甘肃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名牌企业群体,使名牌产品生产总值、出口创汇、企业利税增幅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二)加强质量监管,确保质量安全。一是产品质量监管。引导企业大力开展质量兴企、兴业等活动,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立足从源头抓产品质量,切实加强产品质量标准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积极推进质量安全应急管理常态化,努力构建长效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着力提高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使全市生产领域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档率达到100%,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食品生产企业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9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和重点企业按标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推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和推进不具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中小型企业实施企业质量体系评价。二是工程质量监管。加强城市公共场所、公用设施、道路照明等领域的质量管理,加强对建筑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质量的监督工作,严格把好使用建筑材料质量关。加强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完善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到2010年,全市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项目优良率达到30%,争创“鲁班奖”建设工程。三是服务质量监管。全面推行服务质量国家标准,逐步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层次和质量管理水平,实现服务质量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四是环境质量监管。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监管机制,建立科学的能耗标准、节水标准、节地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切实解决好能源和环境质量问题,全面改善城市与农村的环境质量,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
(三)推进标准化工作,夯实技术基础。有效发挥标准化工作在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规范公共管理秩序、提高城市竞争力中的助推作用,加强对涉及本市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研究,力争做到重点工作有新突破,服务水平有新提高。加快食品和其它消费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和其它消费品安全标准体系。一是工业标准化。加快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企业标准化科学管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大力提升采标率,全面提升地方工业标准化水平。工业企业产品全部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和检验,产品标准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主要工业企业采标率达到80%以上,对通用的基础性标准、试验方法标准优先采用国际标准。二是农业标准化。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快建立农业标准体系,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的新型现代农业,努力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大农业标准化工作投入力度,提高农业标准化对新型农业的推动作用。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努力提高我市优势、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覆盖率。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实现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和无公害消费。力争到2010年,制(修)定农业地方标准56项,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3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18个,村级示范户100个,甘肃省农业名牌产品16个,全市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0个。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建立和实行绿色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特色农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80%以上,优势特色农业地方标准覆盖率达到80%以上,力争95%的农产品达到国家、行业或地方安全、卫生质量标准。三是旅游标准化。认真贯彻落实国颁的星级饭店、旅行社、景区(点)等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旅游行业的管理行为和服务水平,逐步拓展行业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标准目标管理市场,有力地提高旅游产业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四)加强计量基础工作,优化改善环境质量。一是开展节能降耗服务活动。以计量检测体系为保障,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和产品,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突出行业重点,深入企业开展扎实有效的节能降耗服务活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完善节能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节能工作监管体系,加强宣传,努力营造节能工作的良好环境。二是加强计量基础工作。帮助指导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提高能源计量检测水平;与企业建立联系制度,做好企业能源计量的监督服务。加强在用强检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建立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受检率达到100%,在用强检计量器具检定率达到95%以上;建立健全企业计量检测体系,在大中型企业中继续推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和计量保证能力确认工作,在小型企业中继续开展计量合格确认工作,加强实验室计量认证工作,全市98%以上对外出具公正数据的实验室取得计量认证资格;三是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严格执行污染物减排标准,推行清洁生产。到2010年,全市主要污染物SO2、COD排放量比*年削减12%和18%;建立严密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加强对药品、农产品等质量安全的监管。
(五)严格市场准入,严防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严把市场准入关,强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等许可证的管理。不断加大质量检验检测投入,着力提升食品、农业生产资料、化工、机电、日用生活品等产品的检验能力,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检验能力,确保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等产品和特种设备的质量安全。建立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和农村小型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确保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的产品80%以上录入电子监管网。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积极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及商标侵权行为,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检查,切实落实进货索证索票制度,维护销售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重点查处群众反应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加强特种设备的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构建动态监管体系,提高安全监察的有效性,确保不因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在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过程中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六)提升质量保障水平,强化质量技术服务。通过加大各类技术机构投入,增强检验检测能力,扩展检验检测领域,大力夯实技术基础性工作,为质量立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要加快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整合检测资源和检测机构,建立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检验检测机构网络和运行体系。以市级检验检测所(站)建设为依托,不断加强全市检验资源的配置。加快计量测试、质量检验和标准化服务等3个平台建设,逐步形成资源集聚、效应显著、专业优势明显、服务功能完备和信息化程度高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具有领先水平的专业检验基地。同时,完善计量溯源体系建设,形成设置科学、分工明确的量值传递保证体系。进一步加强计量检测体系建设,切实提高计量保证能力。加快建设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完善新产品开发、科技攻关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渠道,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改造落后装备和工艺,完善技术保障手段,加快全市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步伐,从根本上推动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强持久性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
(七)重视人才培养,建立质量管理人才库。大力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指导企业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培养一支由质量专家、质量工程师、质量管理人员组成的质量管理人才队伍,为“质量兴市”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八)以产品质量信用为重点,搭建质量信用信息化平台。逐步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信用制度,构建全市质量信用体系,营造诚信的生产消费环境。结合开展“质量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百城万店无假货”和’诚信兴商”等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计量、标准、特检等法律、法规知识,形成全社会讲质量、重诚信,人人为“质量兴市”做贡献的社会氛围。大力推进辖区打假责任制,建立质监、工商、农牧、卫生、环保、商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联动机制,严厉打击假标识、假包装物非法印制活动,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行为和国家明令淘汰产品生产行为,使区域性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三、工作步骤
共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年):全面启动第二轮“质量兴市”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全面完成对全市各类生产企业的质量状况调查和分类建档工作。加强标准化技术基础工作,完善全市工业、农业、服务业标准体系,督促重点行业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加强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质量监管和技术服务的能力。加强计量技术基础工作,抓好量值传递体系建设,督促重点企业按照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建立并完善计量检测体系,使所有企业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和贸易公正结算的计量手段。加强市场准入和认证认可工作,大力推行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积极开展相关质量认证工作。
第二阶段(2009年):进一步落实“质量兴市”各项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加强检验检测、标准化、计量、认证工作,建立适合我市经济发展的质量技术基础,帮扶一批企业争创名牌产品。
第三阶段(2010年):普遍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优势农产品、主要工业产品和旅游服务业质量达到全省先进水平。质量监管长效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检验检测体系以及标准化、计量、认证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保证“质量兴市”工作的顺利开展,市上成立“质量兴市”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职责及工作机构,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把“质量兴市”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调控和引导,制定新一轮质量振兴计划和“质量兴市”工作方案,明确质量目标和要求,并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步骤进行质量工作提档晋级。要加大质量工作的投入,落实扶持奖励政策,完善质量奖励制度,努力实现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所提出的各项目标。
(二)明确工作责任
1、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单位要负责做好“质量兴市”活动的宣传报道,在评价质量、引导消费、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等方面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质量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及质量管理先进经验和事迹。开辟质量专题栏目,对社会反响强烈的质量问题及时曝光,并跟踪报道。及时公布我市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引导优质消费。在播发、刊登广告活动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及有关规定,防止虚假广告坑骗用户或误导消费者。
2、市发改委要把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严格产业准入条件和标准,引导企业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质量技术改造,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采取切实措施,促进“质量兴市”活动深入开展。
3、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按照“质量兴市”各阶段的目标任务,负责做好组织实施、协调指导等工作。要认真履行“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完善全市质量信息系统,定期汇集有关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等基础情况。宣传贯彻《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等法律、法规和制度,积极开展面向企业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管理素质和质量意识。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大打击力度,依法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对新办企业实施审查制度,加强对许可证产品的动态管理,协助企业建立完善的检验、测试手段,并负责考核验收。
4、科技部门要不断优化科技结构,培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质量工作专业人才,组织实施各类科教计划。在引进项目和鉴定科研成果工作中,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可靠性,抓好科教示范推广,加强专利产品的保护,对侵权案件要及时进行协调处理,对假冒专利行为要依法查处。
5、公安部门负责配合协助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等部门严厉查处和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对情节严重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件,要提前介入,依法从快查处。
6、农业、卫生、食药等监管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资、医疗、药品质量,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在规定职责范围内严厉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
7、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要加强城市公共场所、公用设施、道路照明等领域的质量管理,加强对建筑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质量的监督工作,严格把好使用建筑材料质量关。
8、环保部门要进一步细化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实施总量控制定期考核和公布制度,确保全市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量,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逐年削减,促进环境质量稳步提高。
9、商务部门要加强对有关企业的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大定点屠宰、酒类商品的监管工作力度,在职责范围内严查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
10、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负责做好对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协调和解决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依法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指导中小企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水平。
11、旅游管理部门要负责监督、检查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状况,受理旅游者投诉,组织指导执法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处理旅游违法案件,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12、安监部门要综合管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依法行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权,指导协调和监督有关部门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依法监察全市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及非矿山工商企业安全生产,协助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承担的专项安全监督工作。
13、工商部门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企业法人代表及有关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及业务培训,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要求,把好工商企业开办审查登记关。加强日常管理和年检监督力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积极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及商标侵权行为,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检查,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4、财政、金融、税务、国土资源等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政策,对各县(市、区)及有关企业的质量项目和税收方面给予支持。
(三)加大宣传力度
新闻宣传部门及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培训教育、开辟专栏、节日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质量兴市”活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广泛监督,努力营造“政府重视、企业参与、社会关注”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与“质量兴市”相关的质量、计量、标准、特种设备等知识,以落实“质量兴市”各项目标任务为重点,对“质量兴市”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引导全社会重视质量,支持质量工作,推动“质量兴市”活动在全市范围深入扎实地开展。
(四)重点落实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社会责任
“质量兴市”的基础在企业,必须着力抓好企业的质量工作,发挥企业在“质量兴市”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
1、实施名牌发展战略。要鼓励引导企业争创国家名牌、国家免检产品和全省名牌商标,引入用户满意理念,把用户满意作为企业产品最高质量,鼓励企业争创“用户满意企业”、“用户满意产品”。要通过对取得名牌产品、著名商标、质量奖的企业进行表彰奖励,每年评选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我市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推动我市经济发展。
2、加强技术管理。鼓励并帮助企业推行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积极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技术基础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3、加强市场监督和打假工作。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激励企业积极参与“质量兴市”活动的重要保证。各级质监、工商、药监、建设等部门要加大不合格品的整治力度,加大对制假售假单位、个人的曝光及处罚力度,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要切实落实打假工作责任制,认真开展专项打假治劣活动,抓大案要案,抓源头、抓窝点,杜绝恶性、行业性、区域性制假售假行为的发生。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查处标识不符、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短斤少两等违法行为。要实施区域监管责任制,从源头上狠抓质量安全,坚持日常监督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加强市场监管与引导企业自律相结合、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指导和督促企业建立完善标准、计量、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引导企业走质量兴企之路,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
(五)建立“质量兴市”的长效机制
“质量兴市”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结合本辖区、本部门的实际,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强化目标管理,制定和完善质量责任考评办法和考核细则,把质量责任分解到位、落实到岗、具体到人,力争搞出特色,有所突破,建立长效机制。
1、建立“质量兴市”目标责任制。各县(市、区)要把“质量兴市”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市“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县(市、区)和各部门制定的“质量兴市”目标计划,确定考核项目、内容与方法,按年度逐项考评“质量兴市”目标落实情况。检查考评结果报市政府,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对年度考核不达标的县(市、区)和职能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不达标的给予黄牌警告,限期整改。
2、建立健全质量工作规章制度。各县(市、区)和各部门要根据“质量兴市”工作分工,进一步细化和制定各自“质量兴市”工作规章制度,切实加强本地产(商)品的质量监管,把工作重点从注重具体事务管理、具体项目审批转移到宏观管理、研究制定规划和政策、加强日常质量监管上来,从集中专项整治行动转移到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