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防灭火安全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7: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井防灭火安全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矿井防灭火安全措施

篇1

[关键词]矿井 安全 环节 检查 内容 方法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045-01

1、矿井瓦斯安全检查

矿井瓦斯系统的现场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瓦斯管理和瓦斯监测装备是否按规定设置、运行和维护,各项制度落实是否到位、是否有人员违章现象。

1.1、安全监测系统的检查

(1)是否按规定设置、使用和维护

(2)设施出现故障,在井下不能处理时更换时间不可超过24h。

(3)设施在井下连续运行半年到一年后是否把井下部分全部运到井上进行维修。

(4)是否健全安全监测系统的管理制度、安全监测员岗位责任制,并有效实施。

(5)是否建立设备仪表台账、装置故障登记表、检修和巡检记录、中心站运行日志,装置使用情况月报、季报、监测信息是否及时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和人员。

1.2、瓦斯隐患的检查

(1)对瓦斯涌出异常区域未编制和执行专门的安全措施。

(2)工作区域瓦斯超限时不及时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停止作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回风巷瓦斯经常超限,未采取有效措施。

(4)瓦斯检查空班、漏检、伪造检查数据;未按规定检查盲巷。

(5)处理巷道积聚瓦斯时,不制定和执行排放瓦斯措施;未通知矿山救护队而自行探察或排放瓦斯;瓦斯排放时,回风区域不断电撤人和警戒、不控制向盲巷供风。

(6)人员违章随意改变瓦斯监测探头吊挂位置;擅自调整瓦斯监测仪指示或堵塞防护罩。

2、矿井防尘安全检查

2.1、防尘安全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矿井是否有完备的防尘资料,包括煤尘爆炸鉴定报告、矿井综合降尘措施、清扫煤尘记录、防尘洒水系统图、注水钻场、钻孔台账、防尘洒水月报、季报等。

(2)矿井防尘蓄水池积水量是否满足矿井防尘洒水的需要;水压是否达到洒水、注水的要求。

(3)供水管径能否满足需要;供水管路是否按规定配置

(4)工作地点的喷洒头是否足够;喷雾时是否呈雾状;水质是否清洁。

(5)井巷清扫、冲洗是否正常进行,巷道有无积尘

2.2、主要检查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1)未建立健全防尘制度,不按规定冲刷、清扫煤尘,导致厚度超过2mm、长度超过5m的煤尘积聚。

(2)防尘系统不完善;采掘工作面无防尘管路、防尘设施不健全,使用不正常。

(3)采煤机、掘进机无水开动;内外喷雾装置不合格或使用不正常;导致煤尘浓度严重超限。

(4)采掘工作面干打眼、打浅眼、放糊炮、放明炮;违反规定爆理溜煤眼、煤仓堵塞;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采掘工作面不使用乳化炸药,不采用毫秒爆破。

3、矿井防灭火系统的安全检查

3.1、灌浆系统

(1)采区设计中是否明确规定灌浆系统、输水系统;是否有输水和灌浆后防溃浆、突水的措施。

(2)灌浆站的容积、蓄水池水量等是否满足防灭火的要求。

(3)灌浆管管径是否与灌浆量相适应;管路架设是否平直,靠帮靠腰线以上架设;管路每隔20-50m是否有安全阀;管路压力倍线是否大于3.5倍。

3.2、注氮系统

(1)氮气是否充足,浓度在97%以上。

(2)是否有专用氮气输送管路及其附属安全设施

(3)是否有能连续监测采区气体变化的监测系统;是否有专人定期进行检查、分析和整理有关记录

3.3、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

(1)消防水池是否经常保持200m3以上的水量。

(2)消防管路是否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的消防管路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检查时,根据要求对照现场进行分段检查。

3.4、防火措施

(1)逆风井口是否装设防火铁门,或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2)可燃性材料使用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3)井下使用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时是否有安全措施并经矿长批准。

(4)井上下是否按规定设置消防材料库。

(5)每季度是否组织矿井防火检查

3.5、火区管理

(1)是否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进行防火墙管理。是否绘制火区位置关系图,建立火区管理卡片。

(2)火区所有永久性防火墙是否都有编号,并在火区位置关系图中注明。

(3)启封已熄灭火区是否制定安全措施,报总工程师。

(4)注氮管路是否平直,严密不漏气,低洼处是否有放水设施批准。

3.6、防灭火隐患的检查

(1)未建立健全矿井消防系统;井上下未建立消防库,或库内器材、工具不齐全,不定期检查更新。

(2)井下使用的电缆、风筒、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等不阻燃;带式输送机无低速保护,无烟雾报警和超温自动洒水断电装置;带式输送机巷无消防管路,机头硐室无沙箱和合格的灭火器。

(3)井下电焊、气焊、拍摄、录像时无安全措施或不按措施执行;无通防、安全检查工在现场检查和监督。

(4)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煤层不执行防火措施。

(5)火区管理不善;永久防火墙无观测孔和放水孔,不按规定进行管理;启封火区不执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参考文献

[1] 汤其建:煤矿安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8.

[2] 杨胜强、唐敏康:矿哂纳安全技术及管理,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1.

[3] 刘光荣:矿长总工程师,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3.

篇2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Linnancang Mining Company for many years of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xperience, analyzes the reas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using a variety of inspection, monitoring method in prediction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danger, through many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accident and spontaneous combustion risk management, summed up the fire extinguishing methods effectively,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control technology provides experience.

Keywords: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nitrogen injection, grouting

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表示码:A

一、引言

开滦(集团)林南仓矿业分公司主采煤层有11煤层、12煤层、8煤层,各煤层自然发火等级均为II类,自燃;11、12煤层自然发火期为2个月,8煤层自然发火期为11个月。自1985年投产至今,曾发生过13次煤层自然发火事故和20多处自然发火隐患。自然发火事故多发生在采空区、煤柱、巷道顶煤、断层和地质构造附近。随着矿井防灭火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年防灭火经验的积累,林南仓矿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防灭火方法。

二、煤炭自然发火原因及影响因素

在理论上,自然发火是指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被开采破碎后在常温下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产生热量使其温度升高,出现发火和冒烟的现象。

(一)煤炭自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煤具有自燃倾向性;

②有连续的供氧条件;

③有积聚氧化热的环境。

④上述三个条件持续足够的时间。

(二)煤炭氧化自燃过程

煤氧化自燃过程可划分为三个时期:潜伏期、自热期和燃烧期。

(三)影响煤炭自然的因素

影响煤炭自燃的因素可分为两类:自然因素和开采技术因素。

⑴自然因素

①煤的化学成分。 ②煤的物理性质。③煤岩成分。④煤层地质条件。

⑵开采技术因素

①矿井开拓方式和采区巷道布置;②回采方法和回采工艺。

三、自然发火防治技术

(一)煤炭自燃早期识别与预报

煤炭自燃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如果能在自燃发展的初期发现它,对于阻止其发展,避免酿成火灾,十分重要。前述的煤炭自燃发展过程中各种物理与化学变化,是早期识别和预报的根据。识别的方法可归为:

1.人的直接感觉;

利用人的感观进行探测是最简便的方法,虽然常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这种方法仍然比较可靠。

⑴ 嗅觉:煤油味、汽油味和轻微芳香气味的非饱和碳氢化合物。

⑵ 视觉:煤氧化产生的水蒸气,及其在附近煤岩体表面凝结成水珠(俗称为“挂汗”),在煤炭自燃的最后阶段出现的烟雾。—与地下水渗出的水珠有区别。

⑶ 感(触)觉:煤炭自燃或自热、可燃物燃烧会使环境温度升高。

⑷ 身体感觉:可能使附近空气中的氧浓度降低,CO、CO2等有害气体增加,所以当人们接近火源时,会有头痛、闷热、精神疲乏、身体疲劳等不适之感。

2、测温度法:测定矿内空气和围岩的温度;

⑴温度计测温法:将温度计直接放入测温煤体中。

⑵红外线探测法 :是通过测定巷道壁面的红外辐射能量而测定出煤壁表面温度。3、气体分析法:测定矿内空气成分的变化;

⑴煤矿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

林南仓矿采用KSS-200煤矿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气体采集、气体分析和数据处理三大部分组成。通过直径6~8mm的聚氯乙稀管将工作面回风、上隅角、采空区等处的气体抽吸到分析仪器,由分析仪完成对自燃发火标志气体的分析,微机对分析仪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后提出预测预报。该系统能对CO、O2、N2、CO2、CH4、C2H2、C2H4、C3H6 、C4H10等气体进行实时监测,绘制出发火趋势图,提出自然发火报警、打印报表等。为及时发现自燃隐患、处理火灾事故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⑵人工检测。

人工检测一直作为煤层火灾的主要监测手段,人工气体监测主要采用O2、CO、CH4等便携式气体分析仪,由人工直接在各测点进行气体检测,并定期采用气袋取气样,送地面进气相色谱分析,给出气体的成分和浓度,以此判断煤层发火程度。

⑶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林南仓矿采用KJ-100N型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连续监测CO、CO2、温度、烟雾等环境参数,根据这些环境参数的变化进行煤层火灾的预报。

(二)煤炭自然发火防治技术

1、挖出火源用水直接灭火法

将已燃煤炭挖出来,运往地面是消除煤炭自燃火灾的一种可靠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在人员能接近火源,并且火源范围不大时使用。

挖除火源前应先用大量的水喷浇,使火源冷却后再逐步挖出,最后将挖出的空洞用不燃材料充填起来。在瓦斯矿井中,挖除火源是比较危险的工作。因此,必须随时检查瓦斯浓度和温度,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1995年3月26日,1270皮带巷开口以里130米处发现明火,接到汇报后调度室命令救护队员立即下井进行灭火,现场查勘事故范围为3架棚,巷道棚梁以上有一个3米冒高区,采取的灭火方法就是挖出火源用水直接灭火法。

2、注氮气灭火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无毒的气体。由于氮气分子结构稳定,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氮气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它是一种良好的惰性气体,随着空气中氮气含量的增加,氧气含量必然降低。当氧气含量低到5~10%时,可抑制煤炭的氧化自燃;氧气含量降至3%以下时,可以完全抑制煤炭等可燃物的阴燃与复燃。

林南仓矿在-400水平有两台DM煤矿用膜分离制氮装置,每台氮气产量为500m3/h,通过2寸铁管和采空区进风侧预埋管连接形成注氮系统,可对采空区进行开放性和封闭性注氮,抑制采空区遗煤氧化,具有较好的防灭火效果。 2013年4月份1013工作面回撤期间检查时发现1013上风道风流中CO浓度为2ppm,多组架间煤体都有CO气体,架间煤体CO浓度最高达到300ppm,为了防止1013回撤面出现发火隐患,通风区对1013采空区采取开放性注氮防火措施,成功抑制了采空区遗煤进一步氧化,顺利的实现了安全回撤。

3、注水、灌浆防火方法

注水就是向采空区注入大量淡水利用水的冷却作用降低煤岩体温度,利用水的窒息作用,熄灭燃烧的煤体。

灌浆就是把粘土、粉碎的页岩、电厂飞灰等固体材料与水混合、搅拌,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浆液,借助输浆管路注入或喷洒在采空区里,达到防火和灭火的目的。

2010年7月20日八点班,防火员在检查1186上闭时发现密闭墙体温度为310C,比周围煤壁温度偏高4~70C,密闭右帮底部有高温点温度400C,闭内发现CO气体,1186上闭存在发火隐患,随后采取了向采空区注水和注浆的方法消除了高温氧化点。

4、隔绝灭火法

隔绝灭火法使用于在直接灭火无效或直接灭火对救灾人员有威胁时,为安全有效将事故处理掉,对火区进行封闭。这种方法处理事故期限长,恢复生产慢。

建立防火墙注意事项:①在火区无瓦斯爆炸危险的情况下,应先在进风侧新鲜风流中迅速砌筑密闭,遮断风流,控制相减弱火势,然后再封闭回风侧,在临时密闭的掩护下构筑永久防火墙。②在火区有瓦斯爆炸危险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瓦斯涌出量,封闭区的容积及火区内瓦斯达到爆炸浓度的时间等,慎重考虑封闭顺序和防火墙的位置。通常在进、回风侧同时构筑防火墙以封闭火区。

1987年11月18日,1182上风临时密闭检查时发现有煤焦油味并伴随有青烟现象,确定为煤层自燃,接到汇报后调度室命令救护队下井灭火,上风密闭处CO最大浓度为0.8%,通过采取均压、加严临时密闭等措施后效果不明显,最后对1182系统相连的巷道进行永久封闭,着火区才逐渐熄灭。

5、注浆锚杆

2011年10月份20日,防火员在检查1112上风掘进工作面时发现上风抬棚上顶煤体温度达到31℃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用便携式CO检测仪检查出CO浓度为35ppm,通过检查对比相关数据,发现温度和CO浓度有增大趋势,结合采掘工程图发现1112上风抬棚上顶有一条老巷,抬棚上顶顶空,存在自然发火隐患。经研究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对1112上风抬棚及与其相连的巷道10米范围内喷浆处理,共喷浆封闭巷道50m。②喷浆前用锚杆机向抬棚上顶打孔,在抬棚上顶范围内以0.5m*0.5m的布置注浆锚杆使其插入煤体裂隙。③2-3个注浆锚杆用于检测抬棚上顶CO等气体浓度,其余的注浆锚杆用于注水降温。④抬棚上顶温度下降到30℃以后,利用2ZBQ-11.5/3煤矿用气动注浆泵通过注浆锚杆向抬棚上顶注单液水泥封堵煤体裂隙,共向该抬棚上顶空隙注单液水泥8吨。封堵裂隙效果良好,发火隐患得到快速消除,保证了安全生产。

6、新型材料封堵密闭漏风通道

(1) SF-1赛福特

SF-1赛福特属于液态改性有机高分子树脂材料,由A、B两组分有机材料组成的复合产品,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巷道冒顶空洞的充填、两道密闭墙之间的充填。两组分材料混合后发泡速度快、倍数高,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良好的柔韧性,防震抗压,有很好的回弹性,固化后受压不粉碎、不开裂、不脱落。使用时用气动泵配合混合枪将A、B两组分材料按照1:1的重量比注入即可,该产品无毒、无味、无腐蚀性。

(2)漏必堵

“漏必堵”属于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该新型材料是由两种组分组成的高分子化学泡沫,用于煤矿井下密闭墙、煤柱、顶板进行修复堵漏风,隔绝空气与密闭瓦斯。两种组分储存于A、B两个压力罐内,使用前轻摇罐体,使容器内的物料充分混合,使用时应保持罐体底部水平,将喷枪的管子分别连接在两个罐体的阀门上,并锁紧,然后将罐体倒置,分别打开两容器的阀门至最大位置,手持喷枪均匀喷涂。喷涂时,应对目标物上薄薄的喷一层,泡沫会快速膨胀到原体积的20-30倍,然后根据覆盖厚度进行多次喷涂,直至完全密闭位置。膨胀完毕后,泡沫体可在几分钟内硬化,迅速达到充填密闭效果。

篇3

[关键词]一通三防 预防措施 问题分析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E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169-01

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是煤矿企业良好运营的重要一步,一通三防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最重要管理方式,具体是指通风,防火、防尘及防瓦斯。一通三防在国家出台的安全管理方针、政策的严格指导下,采用较为科学的手段预防各种灾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新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煤矿一通三防工作在企业内部逐渐被加强,但如何做好一通三防的预防措施是目前煤矿企业安全发展的重中之重,找出一通三防存在的问题促进其发展,是煤矿企业开展一通三防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

1.一通三防工作概述

1.1 一通三防对于煤矿企业的必要性

煤矿的作业环境常年处于密闭的地下,而地下作业环境较之于地面来说,存在着诸多不安全的隐患,如煤尘、水、瓦斯、冒顶等,安全防范做不到位,会给矿井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一通三防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于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来说,一通三防是其有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且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对安全管理来说,具有超前性、预见性、规划性和指导性。为了煤矿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提高其经济效益,必须做好一通三防的工作,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1)一通三防能够对矿井的煤尘含量、瓦斯含量进行超前预估,掌握事故发生前的第一手可靠资料,有效得到了事故预防的确切资料与数据。(2)能够对矿井作业生产发展进行有效规划,设置和布局较为科学合理的采区,从而确定矿井的通风量,提高了矿井生产的经济性和安全性。(3)优化通风网络结构,降低煤尘含量、控制瓦斯浓度,对三者进行有效的监测。

1.2 一通三防事故的特点

笔者根据多年经验,经过实地考察和不断总结得出一通三防事故具有以下特点,只有对事故特点进行详尽了解后,方能做好预防措施。

(1)突发性。在煤矿事故中,大都是在瞬间发生,没有任何预兆和防备。无法掌握事故状态和发展趋势,且在工作人员的心理上造成最为严重的冲击,给人以巨大的心理创伤。

(2)灾难性。“一通三防”工作在煤矿日常工作中没有落实好,带来的重大事故往往造成致命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轻则矿井销毁,重则人员伤亡,再加上若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措施不力,最终矿井被毁,人员死伤严重,酿成重大恶性循环的灾难性事故[1]。

(3)破坏范围广阔性。“一通三防”事故发生后,会带来整个矿井的生产系统瘫痪的局面,使上产中断,矿井下的的作业机器和设备会随之杯损坏,而且给事故的抢险工作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在矿井的通风系统、防爆装置上带来不可维修的损坏,使事故发生后的有毒气体不断蔓延,造成附近更多的人遇害。

(4)继发性。“一通三防”事故发生时间较短,在事故发生数小时之内,有可能再次引发,连续不断的震颤和塌方及爆炸等事故,爆炸会引起再生火源的二次燃烧。

2.一通三防的有效预防措施

做好一通三防的有效预防措施,即是要预防矿井的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做好防治瓦斯、煤尘及火灾等工作,其具体有效预防措施如下。

(1)瓦斯预防:①在煤矿各个死角部位设立瓦斯浓度测量仪,在瓦斯浓度>2%、体积>0.5m?进行警报灯全程响亮的提醒;②在煤矿盲巷设置走道报警安全灯,时刻提醒工人作业的安全意识;③在临时停工地点树立严禁停留字样;④增加通风口的数量和通风口的大小,并且在口径处安装排风扇;⑤每天对瓦斯检查表进行数据记录和总结,及时的对瓦斯集聚做通风、排气处理;⑥严禁和杜绝一切火源、热源带入矿井,设立入矿口火源检测门禁,工作人员进入煤矿必须从此入口进入,从而有效杜绝一切火源,防止瓦斯引燃;⑦采用防爆型的电气设备,井下供电做到无明接头、无羊尾巴,且坚持使用煤电综合保护。

(2 )煤尘预防:①减尘。在煤层注水,预先湿润煤体,再在煤层未打开前打下若干钻孔,用钻孔注入压力水,从而增加煤体水量,减少煤尘,防止了爆炸;②采空区灌水。在煤炭开采层分别对上层煤组和下层煤组的空隙处灌水,通过此举对煤层进行缓慢入水渗透,采空区灌水量按每平方米0.3-0.5O的标准进行,其流量控制在0.5-2m?/h。由此可避免开采是的煤尘飞扬的现象,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煤尘积聚过后而带来的爆炸和中毒;③降低浮尘。通过大排量机器进行空气除尘、用水管冲刷井壁、净化风流、放炮喷雾等可以降低煤矿中空气中的浮尘。④撒布岩粉。在煤矿井壁散播岩粉,使煤尘与可燃物自动隔离,有效防止了煤尘爆炸[2]。

(3 )火灾预防:①成立专业的煤矿消防队,并且配备先进全面的灭火设备,消防人员需随身携带水枪、水龙带等便捷灭火仪器,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②完善落实防火制度。每周开展消防教育培训,并且制定和更新灭火预案,普及防火、灭火操作方法;③在木料见、油库等重要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置“严禁烟火”的警示牌,20米范围内进行火源检查;④井下防火制度。井下各线路的设置严格按照《国家煤矿总局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井下配电场所的电气设备选型、检测、维护和管理;⑤在各机房使用油、棉纱布头的场所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机房要定期通风、打扫,保持机房的清洁,及时清除杂物;⑥坚持使用风电闭锁。对采空区和废弃的巷道要及时封闭,防止由于长时间不用而带来的漏风,预防煤尘、瓦斯等的自燃引火。

3.一通三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通三防是煤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值得每一个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去重视。但是,在目前,我国有一部分企业仅仅是将一通三防停留在口头上、应付上级的检查上,没有真正的将一通三防落实到矿井作业生产之中去,一通三防技术不尽合理,一通三防工作难以顺利的开展,其问题主要表现在:①通风网络不够健全,过于单一,供风工作效率低;②通风系统与通风网络特性匹配度不高;③通风系统和防灾害能力弱;④安防技术受到通风设备陈旧、矿井地形地貌环境恶劣等的严重制约;⑤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后,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普遍偏低,无法将工作步伐跟上时代的要求;⑥通风机的成本较高,维护费用高。

目前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我国煤矿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也推动了采掘化机械水平。此时,对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未来,一通三防的管理工作需要能适应大规模的生产作业需要,而产生更先进的防尘、防瓦斯、防火等的预防技术,生产作业的工艺流程也会得到优化,以此才能保证一通三防工作更好的为生产服务。例如建立煤矿网络化安全监测系统,实现对负压、风速、瓦斯、一氧化碳、温度等环境参数和通风机开停、风门开关的自动化控制[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通三防是煤矿企业顺利生产经营的重要保证,它涉及的面广点多,且作业环境差,因此必须全面做好一通三防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杨大伟.矿井年度通风、防瓦斯、煤尘、防火安全措施计划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9):2-4.

篇4

[关键词]安全技术经济一体化、系统工程、物流规划

中图分类号:TD3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118-01

1煤矿企业生产是以安全生产为前提,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为矿山生产提供支撑和保障,在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涉及大量的物流管理,煤矿生产过程中,大量的物流升入井。安全、科学、合理、系统地规划矿井采、掘、机、运、通、物资供应等各系统、各生产环节,统筹平衡各系统、各环节的工作所需的物资,进行资源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全矿井各系统、各单位的安全生产物资形成可灵活交流的网络,增加物资利用效率,减少升入井的物流量,既可以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减少矿井提升、运输、供应等相关部门的工作量,减轻工作人员的强度,又有利于矿井的安全生产。

1科学利用矿井水,减少地面水源的使用量,降低矿井排水费用。

1.1利用井下水建立井下生产用水供水系统。

随着矿井的生产及延深,在矿井生产的上一水平,逐步形成一些闲置或只作为风道等功用的上山及平巷,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闲置巷道,在井下水量大的巷道内,合理规划引水路线,建立沉淀净化、井下生产供水水仓、供水管路等井下生产供水系统,为井下生产、降尘、防灭火系统供水。

1.2利用上一水平的井底水仓、井底车场、生产系统及矿井水建立井下灌浆、注砂站。

矿井生产及水平延深过程中,上一水平的矿井生产系统利用率逐步降低、闲置、或报废,利用上一水平井底水仓、井底车场、闲置的水平生产系统及矿井水,规划建立井下灌浆、注砂站,增加系统利用率,减少矿井井下排水量,降低矿井排水及矿井水净化费用,可补充地面灌浆系统不足,尤其是冬季,井下灌浆站运行,不受地面气候的影响,不需要再增加加温、保温等设施。

2合理规划,减少井下岩巷工程量,加强矸石利用与排放管理工作。

2.1优化矿井及采区设计,减少岩巷工程量。

兴安煤矿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且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逐步延深,矿井绝对瓦斯涌出理也在呈逐渐增大趋势。

这样的煤层赋存、瓦斯地质及煤层发火特性,要求在采区巷道布置中,要保证瓦斯治理、煤层防灭火工作及采区安全生产系统合理,并尽可能减少巷道工程量,所以兴安煤矿采区巷道布置多采用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巷道,减少采区生产系统巷道工程量;以工作面机轨道瓦斯岩石抽采巷,兼作工作面消火道、工作面机轨道集中巷,做到一巷用,在瓦斯抽采巷中施工穿层钻孔进行抽采治理和工作面消防火工作面,减少灾害治理及生产巷道工程量,降低生产成本。

2.2在设计规划向旧区、旧巷及报废巷道排放矸石系统,并在矿井的日常工作中编制井下矸石排放计划,组织实施矸石井下安全排放工作。

煤矿生产是一个连续,且一线生产场所不断更新、报废的生产活动。这样,一方面需要不断掘送新的巷道,排出矸石,为采煤工作面提供生产场所,另一方面,原有的采区、水平巷道不断报废,形成大量的闲置空间,所以,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定期由总工程组织采、掘、机运、通、安监等各系统人员,根据矿井的生产实际、采掘接续等安全生产需要,核定报废巷道,根据报废和将要报废巷道系统内的风流、水流、机电系统、巷道支护、巷道坡度、巷道断面、总的报废空间容积等实际情况,制定矸石向报废巷道排放组织计划,并报矿办公会审核修定。

矸石排放作业前,要编制详细的矸石排放安全组织措施,在措施中制定排放路线、排放顺序,排放堆积位置、排放堆积高度、排放使用设备、通风方式,并根据排放矸石的各工序、各环节、使用的各设备制定有针对性的和操作性安全措施。

2.3在井下应规划建立矸石粉碎与应用系统,利用其作为充填采空区和采区、巷道隔绝充填材料,及巷道喷浆支护材料。

煤矿生产过程中,随着采场的更新与报废,及矿井的防灾、治灾的需要,在矿井日常安全技术工作中,需要对采空区、采区、工作面、巷道等采掘空间进行相应的注砂、采区(或工作面)隔绝充填、冲隔爆,巷道喷浆支护等工作,这些工作中,要用大量充填物和砂石材料,可以选用不燃性矸石作为原料,根据岩石的强度分类破碎后,经筛选作为充填物或支护用砂石料,减少矸石排放量。

3优化机电设备井下使用、维修与库存管理。

3.1加强设备维修保养,保证设备完好,保障设备正常运转,防止机电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同时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升入井工作量。

建立健全矿井机电装备、材料、配件等物资的计划、采购验收供应管理、入井检验、安装交接验收、巡回检查、定期检测检验、维修保养、检修及报废等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要健全完善机电装备管理台帐的技术资料档案,建立健全“三违”处罚与教育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

3.2根据矿井机电设备、材料采购、供应及维修计划,结合井上下库房、井下闲置巷道及库存情况建立井上下永久库房与井下临时库房体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障机电设备及物资材料的供应,减少设备提升、运输工作量。

在矿井的开采过程中,不断的有工作面、采区、及水平等井下工作场所,需要报废回撤与新场所的安装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机电设备安撤与升入井,为减少在这个过程中,设备材料升入井工作量,可建立井下永久与临时机电设备、材料库房,与井上机电库房共同形成:井上下有人职守与无人职守、永久与临时库房组成完整库房体系,根据各种设备、材料对库房存放条件的要求、各种设备和材料的供应维修计划,对机电设备和材料进行科学存放。

建立健全库房体系的日常工作管理规章制度与库房管理应急预案,利用现代信息和监控技术,由矿井信息管理系统、矿井视频监控系统、矿井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等手段对无人及有人库房进行监控,并对井下无人库房通过矿、区科、段队及生产科、通风区、安监人员等职能科室带班和值班人员,进行巡回安全及防盗检查机制,建立健全矿井库房管理体系,减少机电设备和材料的升入井的运输工作量。

结语: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矿井生产过程中,矿井水、矸石、机电设备、支护材料等矿井生产的大宗物流,在矿井安全生产中,要优先科学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即可以取得好的经济效益,降低矿井提升、运输、供应等相关部门的工作量,减轻工作人员的强度,减少矿井废弃物的排放,又有利于矿井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⑴张荣立、何国纬、李 铎,采矿工程设计手册 

⑵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编制《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读本 

篇5

碱沟煤矿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周边,属于乌鲁木齐市矿务局所管辖范围之内。该煤矿的矿井占地面积约为8.3km2,在倾斜跨度上超过1800m,东西方向上的长度超过4500m。据地质勘探查明,该煤矿的水平地层煤炭储量超过20亿t。为了提高碱沟煤矿的防灾水平,该工程在西四区和6区进行了相应的通风防尘、防瓦斯爆炸等大量工作,例如,设置了可以每分钟通过530m3的U型通过竖井,有效排除瓦斯气体;在开采过程中,采用全部机械化的回退式综合采煤系统,并实时监测在工作空间内的瓦斯浓度含量,主要包括对一氧化碳和甲烷含量的监测,一旦超标,立即停工检查。由于煤炭开采区的工作区域主要是变质程度较低的长焰煤,这类煤炭的特点是着火点较低,每开采3个月或半年就有可能发生自燃,再加上回采作业时形成容易漏风的采空区,一旦易燃气体进入后,发生爆燃的几率就会非常高。为解决这一难题,碱沟煤矿安全技术部门在工作区域设置了D50mm防灭火管道,管道布设在工作路面,与此同时也安装了吸尘装置、喷雾设备以及喷水设备,其目的就是使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立即降落到地面,防止其浓度升高。以上安全防护措施有效地遏制了该煤矿生产过中可能的危险因素,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并举,防范了大型事故发生,但仍难以避免一些小型事故发生。

2一通三防的实施措施

根据碱沟煤矿目前的安全防护现状和已经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建议该煤矿在通风、防尘、防瓦斯和防火灾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在原有的KJ66煤矿安全通风监测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更加先进的系统评价模型,分析人和机器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将人和机器的操作过程对于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影响进行定量化研究,并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2.1通风措施

通风系统可以将地面上的干净空气不断输送到煤矿开采区,同时再将煤矿内部含有瓦斯、甲烷等有害气体的空气通过循环管道输送至开采区外。通风系统的构成如下:通风动力装置、风速监测装置、流向监测装置、通风管道等。2.1.1安全性评估安全性评估是煤矿通风措施的重要方面,是衡量通风措施的可靠和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可以快捷地找出设施中的问题环节,并进一步改良和优化。通风工程的安全评价指标包括两个方面:1)通风系统方面。通风系统图纸的指标值为0.028,通风合理性指标值为0.015,开采工作面指标值为0.054,回流通道指标值为0.074,风速指标值为0.049。2)通风装置方面。通风装置的正常使用率为0.324,通风动力装置为0.156,通风设施维修率为0.004,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情况为0.147。2.1.2通风安全建议由于通风系统中对于各个分系统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一旦某个分系统出现问题,其他系统的通风效率会明显降低。因此,应该在合理布设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理论,建立相互独立的通风系统,保证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矿时,在考虑通风能力的基础上适当开采,不能够在通风能力不达标的情况下盲目开采,要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2.2防尘措施

煤矿粉尘不仅可能引发爆燃事故,对于采矿工人的呼吸道伤害也非常严重,甚至会引起尘肺病。防尘上面需要控制以下几个方面:综合防尘措施和防暴措施要完善,防尘洒水管道必须正常运行,设置合理的粉尘含量检测点,定期冲洗开采工作面,做好采掘工作面的综合防尘和监测。运用一通三防定期检查采矿工作区的通风系统是否完善,利用洒水系统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不间断的喷洒,防止粉尘浓度过高;增加作业环境中的空气湿度;此外,对于在矿井下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劳保防护用品,如口罩、风罩等,降低粉尘对工人身体的损害。

2.3防瓦斯措施

煤矿采掘过程中瓦斯爆炸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需要严密防范。瓦斯中主要的可燃性气体为一氧化碳和甲烷。研究表明,当气体中甲烷含量达到5.3%时,一旦遇到明火,在密闭空气中就会引发爆炸。2.3.1安全性评价煤矿瓦斯安全性评价主要通过各个指标的权重结果来衡量,包括:瓦斯排放系统指标为0.315,瓦斯气体含量的等级指标为0.147,报警装置的指标为0.5,瓦斯气体的安全监测装置的指标为0.197。2.3.2防瓦斯安全建议防止瓦斯浓度过高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1)防范瓦斯气体。对于矿井内部可能发生甲烷或一氧化碳聚集的部位,必须做好通风措施,并且防止已经抽出去的瓦斯气体再回流到矿井中。2)防范明火。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明火的因素有:静电、电火花、碰撞火花等。在矿井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规章制度操作,最大程度上减少明火的产生。3)阻隔措施。对于可能发生瓦斯气体爆炸的部位,必须设置相应的防爆防水隔断措施,比如:水幕墙和隔水爆棚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减少通道的转弯,清理逃生通道,方便发生意外时快速逃生。

3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

煤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做好设备的检修、维护,保证通风除尘、防尘防瓦斯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安全措施经费的合理到位。在订购安全设备时,设备管理部门和安全部门需要共同商讨设备的技术要求是否达到本煤矿的安全防护条件;对于已经老化的陈旧设备,需要及时进行更换;对于质量低劣的设备,必须及时进行淘汰。平时加强管理,做好设备维护备用措施和方案的编制。

4结语

篇6

关键词 煤矿 瓦斯治理

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识码:A

煤矿瓦斯事故是制约煤炭工业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影响地区和全省安全稳定好转的突出问题,煤矿必须认识瓦斯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切实搞好瓦斯综合治理,必须根据矿井的安全生产条件及危害因素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措施,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进一步完善瓦斯治理结构,矿井瓦斯事故是可控、可防、可治的。

1 煤矿瓦斯防治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煤矿瓦斯防治还存在着三方面的主要问题:①“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落实不够;② 瓦斯治理基础研究、抽采利用技术环节仍然比较薄弱;③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措施尚待落实到位。煤矿瓦斯治理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一定要认清瓦斯治理和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警示高悬、警钟长鸣,居安思危、言危思进,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瓦斯治理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2 煤矿瓦斯防治治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进一步加强通风设施及降低风阻、防止漏风的措施

根据通风需要,安设风门、调节风门,严格按设计掘进、支护巷道,以保护巷道断面尺寸,对相邻巷道的掘进时,尽量减少放炮震动,同时注意加强支护,防止岩体(或煤体)松动或破碎,以有效防止漏风;同时加强对各通风设施的管理,对应密闭的地点应采用构筑物或永久密闭装置密闭,以保证满足通风及其它功能需要。

2.2 加强防尘供水系统治理

矿井的地面工业水池通过水泵将清水输送到高位水池,经回风斜井进入井下,向各采、掘工作面和其他各用水点提供用水。回风巷、轨道运输巷设洒水器形成喷雾水幕降尘;地面生产系统贮、装、运等起尘点进行洒水降尘。回风巷、轨道运输巷中的消防洒水管路设置三通阀门,定期清扫、冲洗浮煤并运出。调整采掘面、井巷的风速可以减少粉尘飞扬。煤矿应配备粉尘采样器、呼吸性粉尘测定仪、矿用个体粉尘采样器、压风呼吸器、呼吸性粉尘采样器等设备

2.3 加强防灭火系统治理

2.3.1 内因火灾预防

根据自燃发火期确定防治措施。若煤层自燃发火期超过回采工作面回采煤量的开采时间,应采用采完后打密闭墙、封闭采空区的方法防治煤层自燃。开采布署应为预防煤层自燃创造基本条件,原则上不设计联合布置、邻带同时开采,避免上、下煤层的采空区和邻带煤层导通后漏风,引起煤层自燃。结合本矿煤层赋存特点,可采用“扒皮式”开采。同时,对煤的自燃要以防为主,尽量简化采区巷道布置,减少辅巷道。主斜井、主要运输大巷、集中回风上山、总回风巷和采区石门巷道、材料斜巷均应布置在煤层底板岩性较好的砂岩中。

井下采面的开采顺序为下行式,相邻区段尽量少打横穿小眼,并确保横穿小眼不漏风。可实行无煤柱开采,隔离煤柱的留设要考虑防火的要求,且避免煤柱被压裂自燃。煤柱中不得掘进巷道,煤层巷道应全部“揭顶”布置,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u型通风方式,采空区漏风小。加快开采进度,减小采空区氧化带面积,加大窒息带面积。

2.3.2 外因火灾预防

进风井筒及井下建筑物,井底车场必须采用不燃材料支护建筑,各水平的井底连接处,主要绞车道同主要运输巷道、回风巷道的连接处,井下机电硐室,都必须用不燃材料进行支护。进风井口必须设置防火铁门,以防止地面火灾波及井下。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

2.4 安全监控监测方面的措施

针对本矿井的实际情况,除配足安全监控一股设备外,针对容易自燃煤层,必须配备温度和一氧化碳传感器,并配备红外线便携式测温仪,对重点防范区域,班长配备便携式多参数检测器,进行定时、定点、定人的观测和预报。对井下煤层自燃进行预测预报,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5 矿井通风管理措施

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改变矿井采区以上通风系统必须制定通风设计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生产矿井必须采用机械通风,主要通风机必须设专职人员看管,主要通风机房必须安装水柱计、电流表、电压表、轴承温度计等仪表和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反风操作系统图、司机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应悬挂上墙。改变主要通风机的工况时,必须有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的安全技术措施。主要通风机必须在合理工况范围内运行。因检修、停电或其它原因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时,必须制定停风安全措施。各煤矿企业要从供电系统、机电设备、日常管理方面加强管理,严禁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的无计划停电停风。

2.6 排放瓦斯措施

篇7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类型

进入冬季以来,因低温天气的持继造成职工生病、凝冻路滑伤人、供电中断造成生产停止运行及矿井通风中断、取暖设施不到位或损坏造成职工受冻、供水管路冻结造成生产生活的不便、供电线路结冰造成线路的中断及接地伤人、因取暖造成煤气中毒身忘、车辆在雪凝天气因路滑而发生的交通事故等。

1.2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冬季三防“事故发生的危害程度非常大,会不同程度造成职工的人身伤亡、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给矿井财产带来极大损失、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及打击职工生产的积极性。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现场遇险人员坚持“紧急避灾、积极营救、安全撤离“的原则。

2.2救援人员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确保抢险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最快而有效地使遇险人员尽快脱险,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设备的损害及事故影响程度。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3.1.1应急组织形式

专业应急救护队伍与生产区队业余抢险小组相结合。

3.1.2ⅰ级应急组织机构

煤矿“冬季三防“ⅰ级应急组织机构执行综合预案。

3.1.3ⅱ级应急组织机构

煤矿“冬季三防“事故ⅱ级应急组织机构由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公司调度室、安全部、生产技术科、救护小队、矿医疗急救站、事故生产连队、运转班组、警卫队、人力资源部、综合办公室、供销部等组成。

3.1.4ⅲ级应急组织机构

煤矿“冬季三防“事故ⅲ级应急组织机构由生产连队内部组建。由队长任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成员由连队有关管理人员和班组长组成。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ⅰ级指挥机构及职责

煤矿“冬季三防“事故ⅰ级指挥机构及职责执行综合预案。

3.2.2ⅱ级指挥机构及职责

3.2.2.1指挥机构

为迅速处理矿井发生的“冬季三防“灾害事故,公司成立“冬季三防“事故ⅱ级应急救援指挥部(下称指挥部),指挥部设在调度室,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组织、协调和对外信息工作。指挥部下设七个专业组,分工负责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3.2.2.2指挥部成员职责

指挥部成员在接到发生“冬季三防“事故的通知后(见煤矿“冬季三防“事故ⅱ级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联系表),必须迅速到公司调度室集合,根据事故发生的地点、范围及预计事故发展的程度,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迅速组织应急救援。

(机电副总经理):是“冬季三防“事故ⅱ级应急救援的总指挥。负责在总工程师和矿山救护队队长的协助下制定应急救援计划,下达救援命令,指挥、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副总经理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部长):根据应急救援计划和应急救援技术方案、措施,对应急救援的安全工作实行有效的监督。

(调度室主任):负责向“冬季三防“总指挥报告灾情,及时向下传达“冬季三防“总指挥的应急救援命令,通知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待命,并随时调度“冬季三防“应急救援工作。负责对外信息工作。

救护队长(两月轮换一次):根据应急救援计划和应急救援技术方案、措施,组织救护人员及救护设备进行紧急救援。

(后勤保障部部长):负责指挥协调遇险人员的运送;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救援人员和应急救援器材及时运送到事故地点,满足应急救援需要。负责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矿,并在井口附近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

(医疗急救站):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急救治疗,组织护理和药物供应。

(机电队书记):负责组织遇险人员的运送;保证应急救援人员和应急救援器材及时运送到事故地点,满足应急救援需要。

(机电队队长):负责查对发生灾害区域内的人员,采取可靠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撤到安全 地点。将灾害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矿调度室,并随时接受应急救援指挥部命令,完成有关应急救援任务。

李成学(后勤保障部副部长):保证对遇险人员的妥善安置和应急救援人员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

3.2.2.3应急救援工作小组职责

指挥部下设七个应急救援工作小组:

⑴现场抢险救灾组

组长:

职责:负责制定并实施现场处置方案,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处理突发灾变。并及时向指挥部反馈现场处置情况。

成员:、、、、、、。

⑵技术组

组长:

职责:负责制定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和措施,提供必要的图纸资料,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保障。

成员:生产技术部技术人员。

⑶物资供应组

组长:

职责:负责保证应急救援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供应。

成员:由供销部有关人员组成

⑷警戒保卫组

组长:

职责:负责“冬季三防“事故发生后的人员疏散、和维持秩序、交通等工作。

成员:警卫队队员

⑸医疗救护组

组长:

职责: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和检测检疫工作。

成员:医疗急救站医疗救护抢险小组成员

⑹后勤保障组

组长:

职责:负责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等工作。

成员:由综合办公室、接待中心有关人员组成

⑺善后处理组

组长:

职责:负责事故分析和上报工作,受伤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处理工作。

成员:安全部部长、生产技术部分管副部长及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负责人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危险源监控方式、方法

4.1.1.1“冬季三防“事故监控方式、方法:组织人员检查冬季防火、防冻和防煤气中毒工作,确保职工及家属安全过冬。

加强冬季供暖、供电、供水设备监控力度,重点抓好对供暖锅炉、管路、供电线路、变压器等设备的检修、排查工作,严禁设备带“病“运行,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积极做好设备及管道的防冻保温工作,确保设备安全过冬。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部位消防管理,对消防器材、防火设施及各场所火灾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不符合规定的及时整改。强化现场管理,采取不定期检查方式,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和频率,明确整改责任人,对冬季“三防“工作存在的问题,限期落实整改。针对冬季社区居民多用煤火取暖的实际情况,该处广泛开展预防煤气中毒相关知识及宣传活动,加强和提高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和造成的危害。

4.1.2预防措施

4.1.2.1“冬季三防“事故预防措施

1、对架空线路,需认真计算其强度,合理选型导线截面,防止冻断线;

2、加强对供水管路的防冻措施,采取包扎管路,防止管路冻结,对供水管路理行全面检查维护

3、对设备进行日常检修,加强设备管理,保障设备不因检修不到位而发生故障。

4、加强水泵司机培训,特别是凝冻期间的防冻意思及安全意识。

5、机电队组织人员对供水配件的检查,包括法兰盘、闸阀、水笼头等,有损坏的要立即进行更换。

6、加强对水源净化站的水池、高位水池进行防冻措施,避免凝冻期间供水中断。

7、加强对锅炉房二台开水锅炉的检修,防止锅炉因操作不当造成的爆炸。

8、对热水池加强管理,水池四周应设安全警戒线,防止人员掉入水池。

9、对供水管路进行维护检修,防止热水管线漏水。

10、对澡堂洗浴室的沐水器等进行检修。

11、对办公室加强供电线路的检修工作,保障办公室取暖设施正常使用。

12、办公室及单身宿舍的取暖问题,由综合部安排准备20台燃煤铁炉子,预防在全矿停电的情况下,保障职工的取暖问题。

13、加强线路巡查,由机电队安排专人对煤矿两趟供电线路进行巡查,对有问题的电杆,瓷瓶,线路等立即安排进行更换及检修,保障供电线路的完好。

14、加强对矿区道路的防滑措施,在冰冻的行人路面上要安排人员撒煤炉灰及煤渣等防止路面因冰冻路滑而伤人。

15、加强职工“冬防三防“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不当班人员减少外出的机会,尽量因天气恶劣带来伤害。

16、车辆防冻问题,由综合部副部长安排对全矿车辆进行一次彻底检修,保障全矿车辆在凝冻期间车况完好,备足油料。加强车辆因低温天气造成打不起火,发动不了的防范措施。

电源线路停电

17、对架空线路,需认真计算其强度,合理选型导线截面,防止冻断线;

18、对直接向井下供电的开关柜,严禁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

19、采用符合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配足灭火砂;

20、下井电缆电进风井入井,敷设高度和悬垂度符合要求;

21、36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铠装电缆的钢丝或钢带、铅皮,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或屏蔽护套等均需接地。矿井中禁止使用无接地芯线的电线。

22、必须接地设备和局部接地装置,都要和总接地网连接。

23、主接地极就埋入水仓中,主、副水仓必须各设一块。矿井有几个水平时,每个水平的总接地网都要与主、副水仓中的主接地极连接。

24、从任意一个局部接地装置处所测得的总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ω。每一移动电气设备与总接地网或局部接地极之间的接地芯线的电阻,不得超过1ω。

25、制定并贯彻落实操作规程。

26、对转动或移动部件采用安全防护。

27、对大型设备安装、搬运、检查制定专门安全措施。

28、机电队组织人员对十华线、平齐华线两趟架空线路进行彻底巡查,对发现的倒杆、瓷瓶损坏、线路中断等要立即组织人员抢修,保障线路在冰雪天气的巡全运行。

29、作好各季防凝冻工作。对架空线要考虑除冰措施,防止断线事故。

30、地面火灾由“三防“办公室统一安排组织检查,对各机房硐室及办公楼、综合楼、单身宿舍加强用电检查,特别是因火取暖而可能造成的火灾。

31、加强职工培训,认真开展“冬季三防“知识的宣传上,对骑摩托车上班的职工,尽量安排好住宿,减少骑车上路的危害性,为职工安全着想。

4.2预警行动

4.2.1预警条件

4.2.1.1冬季凝冻出现下列情况的进行预警:供电线路停电、路面冻结、供水管路冻结、车辆冻结及无油、供暖设备损坏、气温在0℃以下等。

4.2.1.2防火灾方面出现下列情况进行预警:煤气中毒、各机房出现烟雾、停电 线路短路、消防器材失效、供电及供水管路中断或冻结等。

4.2.2预警方式、方法

符合事故预警条件,现场人员在保障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应立即用电话向调度室值班人员汇报,同时并立即组织受威胁区域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同时看护好现场,等待命令。(调度室电话号码为8088、),调度室接到汇报后,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值班领导,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及伤人事故发生,并及时汇报分管公司领导。要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救援。

4.2.3事故预警信息的程序

现场人员调度室三防总指挥。

5信息报告程序

5.1报警系统及程序

利用公司现有程控电话系统作为报警系统。

5.2现场报警方式

现场使用电话方式报警,井下各采掘工作面、运输转载点、巷修工作地点、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站、底部车场等地点均设置了固定电话,可以直接接通公司调度室、地面“冬季三防“人员手机及公司办公室电话均可直接报警。

5.2.1煤矿调度室电话:8088

5.2.2矿救护队电话:

5.2.3急救站值班电话:

5.2.4机电队电话:8031

5.3与相关部门通讯联络方式

5.3.1“冬季三防“事故发生后,公司调度室应按照有关规定立即将事故情况用电话上报集团公司调度室。

5.3.2安全部在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逐级上报。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遇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并附示意图;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5.4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使用电话方式向调度室求援。

6应急处置

6.1响应分级

按照事故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ⅲ级(一般事故)响应、ⅱ级(较大事故)响应、ⅰ级(重大事故)响应。

6.1.1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ⅲ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1~2人轻伤,或造三级非伤亡事故。

6.1.2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ⅱ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1~2人重伤,或造成3人及以上轻伤,或造成二级非伤亡事故。

6.1.3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i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1人及以上死亡,或造成3人及以上重伤,或造成一级非伤亡事故。

6.2响应程序

“冬季三防“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应急救援总指挥负责命令,指挥应急行动,调配应急资源,组织制定并实施应急避险措施,决定是否扩大应急响应程序。

公司调度室在接到事故汇报后,应根据事故响应等级并按照信息报告程序立即电话报告矿值班领导或生产副总经理。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根据事故的情况启动相应等级的“冬季三防“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救援。

6.2.1ⅲ级响应

由单位负责人及现场人员负责启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方案,必要时请求“冬季三防“总指挥启动煤矿运输事故ⅲ级应急预案。

6.2.2ⅱ级响应

由“冬季三防“总指挥负责启动煤矿“冬季三防“事故ⅱ级应急预案,必要时请求总经理启动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6.2.3i级响应

由总经理启动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必要时请求集团公司救援。

6.3处置措施

6.3.1“冬季三防“事故处置措施

6.3.1.1发生“冬季三防“事故时,现场人员要及时将事故发生的地点、性质、造成危害程度及人员伤亡情况向公司调度室和本单位值班领导进行汇报。

6.3.1.2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现场人员应同时现场进行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对因挤、压、碾、砸等原因引起的出血人员,应采取利用绷带、毛巾包扎止血,出血严重的用包扎法止血;对因外伤窒息引起的呼吸停止人员,应用人工呼吸法进行抢救,然后护送上井。

6.3.1.3实施救援前,在事故区域前后设置警戒标志,救援期间严禁与救援无关的车辆通行。

6.3.1.4平时要采取制度及可靠措施,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6.3.2.3实施救援前,必须切断绞车电源,并将开关闭锁、挂牌。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篇8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作用;事故;保障

技术的进步以及创新是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技术的进步能够改善煤炭行业的整体面貌,是系统性的变革。煤炭行业的技术管理是基础安全生产的要素。技术管理的基础特性具有规划性、前沿性,是对煤炭安全生产的基础指导。

井下作业危险性高,一些矿井恶性事故大多发生在井下。而造成重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便是技术管理不到位。而技术管理漏洞以及管理缺陷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煤矿生产中技术管理强化具有重要意义,技术管理基础的夯实是避免井下事故出现的必要举措。

1 技术管理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需要多种技术支持,而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需要系统的管理。在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贯穿始终,煤矿生产过程具有复杂性,并且涉及多种技术,环节较多。所以煤矿的生产过程中,技术管理必须受到重视,正是由于其中心地位,煤矿管理各个层次的工作中都需要以此为基础。将技术管理渗透至整个管理流程中,使得各环节工作能够得到指导,配合紧密,相互适应,尽可能消除由于环节故障而导致的整个系统的秩序混乱,避免井下事故的发生。

2 技术是方案设计的基础

矿井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开拓以及开采设计问题,将会直接影响煤矿生产的安全与否。开采设计以及矿井的开拓工作主要是用于从总体上安排规划矿区的相关布置(巷道布置、工艺流程的选择、划分采取以及选择设备造型和相关技术安全措施)。在对矿井进行技术设计时就需要广泛了解矿区实际地质、先进装备以及技术工艺,为矿区的开采以及拓展奠定合理化的基础。

在煤矿设计中应当遵循三项基本原则:机械化原则、技术应用合理化原则、集中化原则。在对巷道进行设计时力求简单便捷,保证系统中所用的设备符合技术合理化原则并保证技术的经济合理性,保证事故预防措施能够覆盖全矿。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必要的技术之上的,需要经过专业的技术方案比较、技术论证以及分析,通过综合选择得出最佳方案。矿区的设计以及矿井的设计是一座矿井、一个矿区是否具有良好效益以及是否具有长久寿命的基础关键,因此在进行开采以及开拓的设计时技术管理工作就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技术管理在防治煤矿事故中的作用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井下环境极其恶劣,水、火、顶板、煤尘以及瓦斯是影响井下环境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造成井下事故的主要因素。生产中生产工序以及环节之间的配合对事故发生几率的影响较大,若是配合不当极容易发生事故、故障,甚至引发灾难,威胁着矿井安全以及人员生命。煤矿本身就是高危险区域,开采煤矿的工作环境具有很多无法消除的隐患,只是隐患程度高低不同,只有严格的排查,不断的检验消除其中的隐患才能保证生产的安全,这才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通过有效的措施以及技术的应用,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煤矿生产中事故的发生几率同隐患存在的数量以及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消灭隐患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点,若是忽视小隐患,没有及时彻底消除该类问题,小型隐患问题便会发展升级为大隐患。煤矿开采中的不稳定因素始终威胁着生产,因此基础工作的加强是对长期隐患消除的前提,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保证井下环境的安全稳定。

开采中,矿井局部极易出现瓦斯超限现象,个别采掘面距离含水层较近,顶板初次来压、周期来压问题,以及钻空顶和断层问题,这些短期隐患应当通过相应临时措施的制定、责任的明确以及管理手段的强化进行消除。在技术管理中矿井工作面的短期隐患需要进行定期分析,并保证分析定量。通过经验以及理论对事故同隐患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关的科学可行的合理措施,以便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4 一通三防的重要性

煤矿瓦斯爆炸是目前我国煤矿事故中民众听到的最多的事故种类,并且其结果往往会给人民生命以及国家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一通三防工作在煤矿技术管理中不可或缺,且占有重要地位,若是稍有松懈便有可能威胁到煤矿安全,铸成大祸。不仅无法保证生产的安全性,更无法对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对国家的财产安全负责。因此一通三防工作必须放到安全生产的工作重点。狠抓技术管理,对瓦斯、煤尘进行控制,杜绝事故发生。而一通三防工作中技术管理的重点包括:

4.1 建立健全责任制度。一通三防管理工作从各层领导就需要明确责任,通过责任的明确,加大制度落实,共同管理,协同作战。严格把握设计、生产布局以及措施审批和隐患处理工作质量。

4.2 通风技术管理的重要性。矿井的通风是所有工作的基础,是治理预防瓦斯和粉尘的必要条件,是灭火工作的前提,实际工作中通风管理以及系统合理性改造调整是通风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另外,保证通风设施的完好性,并建立健全的通风管理制度,保证供风合理、分配科学。同时加强员工教育,提高爱护设施意识,避免人为破坏的出现,保证通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4.3 加大“一通三防”安全设施资金的投入,配齐通风防尘设施,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该花的钱,坚决花,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5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

煤矿安全状况整体不是很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

6 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总技术负责人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以人为本应当是技术管理的核心,为保证安全生产,各级部门都应当对技术人员充分关心,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予以支持、帮助和关心。在待遇以及薪资上基于工程技术人员以照顾,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令其充分投入煤矿生产的安全建设中,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的科技兴煤战略中,我国煤炭行业不断革新安全管理的体制以及监察制度,希望从根本上转变安全生产中漏洞百出的现状,稳定安全生产局面。因此,煤矿的技术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大力加强技术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生产的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文国.国内外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经验及启示[J].煤矿安全,2011.

篇9

关键词:煤矿企业 安全投入 投入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007-03

安全投入,指对安全活动所作出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总和。一直以来我国煤炭安全事故都高居不下,一般认为,造成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安全投入的不足,而安全投入结构的不合理、低效率导致了资金的浪费,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安全投入资金的紧张状况。加强安全投入的资金量,并同时加强结构比例的合理分配,成为煤矿企业现今在安全问题上面临的难题。

一、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现状

煤矿安全投入结构,是指一定时期煤矿安全投入总量中,所含各要素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如何在有限的资金下,合理、定量地对投入结构进行分配,决定着煤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的状况和安全效益的大小。从不同层面、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将安全投入结构的构成要素分成以下两大类:

1.从安全投入资金来源渠道上分类:(1)国家预算安排,其包括基建费、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三项费用等;(2)国家银行及信用社贷款,其包括国家银行职业安全卫生专项贷款、信用社职业安全卫生专项贷款等;(3)企业自筹,其包括项目投资计划和更新改造资金、生产运行或发展资金、征收危险源致害罚金的反馈资金、职业安全健康公积金等;(4)社会集资,其包括资助金、集资互助金、捐赠、保险基金提取等。

2.从安全投入资金去向上分类:(1)主动投入,包括安全措施费、劳保用品费、保健费、安全奖等;被动投入,包括职业病诊治费、赔偿费、事故处理费、维修费等;(2)硬件投入,包括安全技术、工业卫生、辅助设施等能产生安全实物产品的投资;软件投入,包括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宣传、保健和治疗等。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投入除了量的不足之外,主要还存在投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煤矿企业每年对于安全投入的资金绝大多数都是自筹而来,说明反映安全投入资金来源的结构是不合理的,而很多企业不能或者不愿意去筹集这部分资金,从而成为安全投入资金不足的一个隐患因素。

二、影响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大多数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失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安全投入总量水平偏低。我国煤矿近年来普遍存在着安全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大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安全投入严重欠账。2006年,我国煤炭企业累计有500多亿元的安全欠账,这欠账是历史上由于安全投入不足而积累下来的,特别是国有煤矿,一些矿务局安全基础设施欠账不是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问题,有的矿务局甚至欠账上亿元。许多关注煤矿安全生产的代表委员指出,要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必须尽快加大煤矿安全投入,解决安全投入欠账太多这一老问题。(2)生产设备落后、老化,安全保障能力不足。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技术和安全保障水平低,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不仅是开采方式落后、设施设备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的小煤矿,即使是国有重点煤矿,安全体系也相当脆弱。安全监管局调查显示,全国国有煤矿中,40%的高瓦斯矿井还没有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大多数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局限于监测方面,缺少监控功能;1/3的国有煤矿产能瓶颈是通风系统能力;多数国有地方煤矿通风系统存在问题,包括通风机老化、通风断面小等;机电和运输设备老化,保护装置不齐全,防爆性能差。以东北某省四大矿业集团为例,其主要设备超期服役率已高达40%,其中上世纪50年代设备竟占到30%。

2.意识薄弱且其观念存在问题。安全意识差,认识不到位,重利益轻安全,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投入的重要性和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少数管理者漠视弱势群体,许多人对预防为主不以为然,“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几乎就是应付上级检查的一句口号。几年来,许多煤矿企业长期停顿整顿,实际上是听而待整,各煤矿企业没有生产效益,造成投入损失,使其对政策和整顿失去信心,导致部分煤矿企业一旦生产就以减少安全投入来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效益,以求尽快收回成本。同时许多企业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概率发生小,而忽视对安全的投入,而事实上,根据大量的研究和统计资料得知: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有一定随机性和偶然性,从而导致安全投入工作被忽视。另外许多煤矿企业“重硬投入,轻软投入”的思想盛行,导致投入不均衡,投入结构不合理。

3.缺乏正确的监督管理。虽然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加强安全投入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问题,但加强安全投入的同时需要加强安全监管。许多煤矿企业都存在制度不落实、安全管理、劳动组织管理和系统不健全等问题,而各企业对其煤矿长期存在的安全生产和组织管理等问题疏于管理、监察力度不足。

三、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合理化

安全资源的投入,是发展安全事业,提高人类生产、生活安全水平的物质保证。投资太少,会影响安全事业的发展;投资太多,分配不合理,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那么,安全投资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对于一个国家、地区、行业或部门究竟多大才合理?如何确定安全投资的最佳比例?如何合理分配安全投资?这些都说明安全投入结构对安全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初组织鉴定的《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课题对“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抽样调查数据统计,有如下结果:(1)工业企业安全总投入水平占GDP比例为0.703%;(2)安全措施经费投入水平占GDP的比例为0.412%;企业人年均安全措施经费为335.2元/年;(3)防护用品费用水平:企业个人劳保用品费用占GDP的值为0.26%。(4)企业安全措施费投入与个人防护用品投入之比为1.58:1;企业安全措施费与职业病费用值比为12.4:1。这些数据说明了我国安全投入结构的不合理性。因此,煤矿企业要提高安全投入效率、质量,就必须确保安全投入结构的合理化。

安全投入结构的研究主要目的是煤矿企业在投入各个环节中,做到合理分配和最佳组合,安全投入结构合理化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安全措施费中各项安全费用的比例关系。从更新改造费中提取的安全措施费,分为安全技术费用、工业卫生费用、宣传教育费用和辅助设施费用等。每年的投入怎样合理的分配,是提高企业安全效益的基本保证。

第二,安全技术性费用与辅助费用比例关系。安全技术费是指实现本质安全化的投入,如执行“三同时”的安全设施费用;辅助费用即使辅助设施等作为外延性、辅的安全投入。第三,安全硬投入与安全软投入的比例关系。硬投入指安全设施、设备、用具等,软投入指管理、教育等活动。怎样来合理分配这两类活动的投资比例,是提高安全效益的重要方面。第四,主动性投入与被动性投入的比例关系。主动性投入指安全措施费等事前的投入,而被动投入则指事故抢救、事故处理等事中和事后的投入。即研究在掌握当前事故水平条件下,主动性投入的规模和数量,做到有效地进行安全投资。

四、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结构模型

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煤矿企业投入多少才能达到最佳投入?各投入结构占多大比例才算合理?从经济学角度看,安全投入是否合理,主要在于有限的安全投入是否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最佳的安全效益点。从理论上讲,当安全费用与事故损失费用为最小时,投入值是最佳投入点,但它的约束条件是要达到社会所要求的安全水平。

从定量科学的角度,安全的定量其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对系统安全性的确定,称安全度,用S表示,而安全度与风险度具有互补关系,风险度用R表示,两者关系S=1-R。

R=F(p,l)

式中p――事件发生概率;L――事件发生后果,即事故的损失后果。

因此,经风险度R能得出安全度S的值。

2.边际投资分析。安全投资C与安全度S成正相关关系,事故损失L与安全度S成负相关关系,即得出安全投资C与事故损失L成负相关关系。所以,当安全度增加一个相同的量时,将安全投资的增加额与事故损失的减少额,近似地看做边际效益与边际损失,这样处理不影响进行最佳效益投资点的求解。最佳投入点动态分析如下:

(1)如图1,边际损失(边际效益)曲线移至ML’,最佳安全度由S0增大至S0’,C0’>C0。

(2)如图2,边际投资曲线移至MC’,最佳安全度由S0增大至S0’,C0’<C0。

(3)如图3,综合上述两种情况,可以在不增加或少量增加边际投资的情况下,很大程度的提高安全的效益,即边际投资曲线下移。

可知:最优安全度的安全投资点是在边际投资等于边际损失处时,即这点是最佳投入点。

由以上理论分析知道,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高投入就能达到高效率,而是要达到一个最佳点才能以有限的投入得到最大效率。

3.经济贡献率。为了研究安全投入结构的合理性,引入安全经济贡献率的分析方法,安全经济贡献率主要有安全科技水平、资金量、劳动投入量这三大块的经济贡献率组成。

(1)安全经济水平经济贡献率。

首先由Dauglas生产函数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Ea=a/y×100%

Ea――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a―技术进步速度;y―产出增长速度。

进而求出安全科技水平的贡献率:

EA=W安全对工艺×W工艺对技术进步×W安全对设备×W设备对技术进步×W安全管理水平×W管理对技术进步×Ea

Wx――表示各项权重。

(2)资金量经济贡献率。

k――投入资金量;y――全部资金。

(3)劳动力经济贡献率。

l――投入劳动力;y――全部劳动者人数。

(4)安全投入经济贡献率=EA+Ek+El

以上这些理论和分析方法能适用于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系统中。由边际分析方法计算出煤炭企业的投入量和最佳投入点,即不多投入也不少投入,从而根据此量来进行安全投入。每年的投入都能计算出安全投入的经济贡献率,根据安全投入的经济贡献率判断投入的合理性,对安全投入经济贡献率的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经济贡献率大的投入结构项是合理的,而那些不合理的投入结构项需要改进,从而达到最佳安全点。

五、实例研究

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鹤岗煤田是我国特大型煤炭企业,其矿区所开采的煤层均属于高瓦斯易发火煤层,其是水、火、瓦斯、顶板灾害并存的一个矿区,安全生产条件十分艰苦,自2001年开始,国家、省加大了在安全上的投入,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治理。

1.加大安全投入强度。自2001年至2008年,国家批准投入国债资金26098万元,省补资金4858万元,企业自筹资金78996,以上大部分资金用于“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改造。

2.合理分配安全投入结构。安全投入主要方向为瓦斯抽采、防灭火、防尘、防治煤、监测五大系统和顶板管理方面。完成的主要工程项目有,主扇15处30台,地面瓦斯抽放系统4处,井下瓦斯抽放系统7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9套,以及装备了防灭火、救护装备等。但2004年至2006年期间仍发生了三起事故,这让企业明白应该继续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同时加强硬件投入量和安全管理,才能减少安全事故,提高安全效率。

经过公司的强投入、严管理、重技术的管理后,鹤岗分公司取得了良好的安全和生产效益。2008年原煤产量完成1516万吨,同比2001年增加了295万吨,煤炭产量实现了连年递增;通过建立瓦斯抽放系统,2008年瓦斯抽采率达到41.8%,抽放效果显著;通过对主扇的改造,主扇效率提高到75%以上;2008年公司杜绝了“一通三防”事故的发生,百万吨死亡率0.39,实现了百万吨死亡率连年低于1.5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监督总局

chinasafety.省略/newpage/sgkb/sgkb.htm

2.杨文进.投资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98

3.《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课题组.企业安全投入现状调查报告[R].《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之二,2003

4.辛嵩,程卫民.煤炭企业最佳安全投资的边际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1)

5.刘元管,陈铁军.国有煤矿企业安全投资技术分析[J].煤炭技术,2003(8)

6.罗云等著.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安全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4

7.周琪.投入严重不足成煤矿安全最大隐患[N].经理日报,2006.9

8.景国勋,杨玉中,张明安.煤矿安全管理[M].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篇10

一、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一)煤矿生产、建设情况

1-10月份,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为实现全年安全生产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东胜区现有31座煤矿,其中露采煤矿18座,井工煤矿13座(包括神华昌汉沟煤矿),6座地方井工煤矿完成技改,已投入生产;4座正在技改;2座新建煤矿。9座露采煤矿投入生产;4座准备综合验收;5座正在办理土地审批手续而未开工。

(二)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

根据区安委会和上级主管部门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和考核细则,煤炭局与煤监站、各煤矿签订了责任状,煤监站与煤监人员签订了责任状,将责任内容进行了分解和落实,按签订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的要求,实行包矿到人,责任到人,分别联系指导煤矿安全监管和技术指导工作,按照市政府文件要求所有井工煤矿每矿派驻一名安监人员实行驻矿监管,将煤矿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督促及时整改。从煤炭管理部门到各煤矿,都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机构,促使安全工作认识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制定并落实各级监管人员入井检查制度,明确规定煤炭局局长、分管安全副局长、煤矿安监站长、副站长、安监员入井次数,严格落实煤矿矿长、副矿长带班作业制度,有效地实现了安全工作的落实。要求井工煤矿全部成立了一通三防领导小组,在防火、防水、防瓦斯、防冒顶方面制定了预防与治理方案,配备了相应的检测设备,力争做到有备无患。

(三)加大日常监管和重点监管力度,积极开展各类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

针对春节后煤矿复工会同市煤炭局安监处、区安监局、塔拉壕镇政府对全区生产、技改煤矿进行复工验收,根据井工煤矿与露天煤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煤矿进行了专项检查,对全区所有煤矿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排查,并建立健全煤矿安全检查档案,对有安全隐患的煤矿进行督促煤矿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监控、排除。

通过重点监管,督促煤矿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倡导安全文化理念,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在3月份和9月份,为落实全市煤炭工作会议精神,分别进行了为期30天的煤矿安全大检查,通过自查、互查、集中检查,督促煤矿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进行整改。

在日常监管过程中,通过以下十项措施,督促煤矿加强安全管理和隐患治理。

1、加强通风管理。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要求煤矿修筑永久性防爆密闭与采空区进行隔离,杜绝采空区密闭漏风,形成完善的通风系统。2、加强顶板管理,安装顶板压力检测仪,针对顶板破碎情况采取打锚杆、挂网片、喷浆等相结合的支护方式,3、机电管理方面,确保双回路供电系统稳定运行,井下所有电器设备要安装保护装置,防止停电漏电触电造成安全事故。4、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针对煤矿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机械设备处在磨合阶段,专门加强技术人员资格审查和专业培训,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事故;5、加强矿建企业资质管理,严格审查煤矿施工企业资质是否合法有效,若不具备施工资质和管理能力,责令其停建;6、加强露采煤矿的机械管理,在采剥、装运、排土过程中,要求车辆严格按规程作业,避免机械碰撞造成事故,7、加强爆破作业管理,要求露天煤矿委托有资质的爆破公司按规程进行爆破作业。8、进一步加强火区治理监管,实现火区治理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区煤炭局与各煤矿签订煤矿火区治理责任状,有效地推动了火区治理工程的施工与管理和灭火工程进度。并严格按照《煤田火灾>!企业加大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员的日常检查力度,时时防控有毒有害气体的安全隐患。10、加强采空区、火区安全管理,组织全区所有煤矿对本井田和相邻井田的老窖水、火、瓦斯等详细补勘,尤其要做好老空、采空区附近的采掘规划,并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和预防各类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紧急情况下疏散撤离、抢险救援的程序办法,露天煤矿和煤(井)田火区治理工程在采空区上方进行剥离、采装作业时,必须用钻机打前探眼,并采用爆破震动下沉等措施充填夯实,确定安全后方可作业。

今年1-10月份,累计进行煤矿安全检查276次,累计下达整改指令和停产停建通知书218份,整改率达到100%。

(四) 做好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制和机制。

各煤矿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要求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持证率要达到100%,监管人员对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不符合要求的立即停产整顿,今年已累计培训煤矿安全监督管理人员35人.次;煤矿管理技术人员90人.次,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培训1200人.次,提高了煤矿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煤矿管理人员的技术,强化了煤矿职工安全管理能力和事故防范能力。在6月份安全活动月期间,发放宣传材料《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手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手册》等安全管理书籍,共计1000多册。广泛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大力宣传各种安全知识、预防事故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煤矿组织观看了安全电教光盘,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操作技能比赛等活动,煤矿组织了应急救援演练,有效地提高了煤矿从业人员在事故状态下的自救和应变能力。

(五)加强煤矿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确保煤矿安全。

各煤矿建立辅助救护队伍,每个队的人员不少于9人,配备氧气呼吸器、自救装备、瓦检仪器等救护设备和医疗设备,并学习掌握了采、掘、机、运、通的安全防护和井下急救知识,要求煤矿组织应急演练,并做好演练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有效地预防在事故状态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加强煤矿矿用设备检测检验管理工作,督促煤矿加大安全技术装备与设施的投入,以科学的管理和现代化装备为基础,保障煤矿职工和企业财产安全。

煤矿设备工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煤矿从业人员与设备本身安全,只有将设备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定期检验,才能实现本质安全。随着矿用设备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对煤矿设备检测检验管理工作定为今年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严防老化设备和明令淘汰的设备在煤矿中使用,严格要求煤矿加大安全设备的投入力度,确保矿用设备、监测监控议器安全可靠。要求煤矿加大安全投入,确保在煤矿经济效益出现波动时安全投入不减少,必须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改善安全设施,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器材、仪器、仪表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以保证到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七)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全面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根据《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要求,组织开展“安全高效型、本质安全型”和“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活动。全区所有技改煤矿(含单井保留、资源整合煤矿)技改完成后要全部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标准。督促指导煤矿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抓好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管,及时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为全面实行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夯实煤矿安全基础工作。截止今年10月底,有13坐煤矿通过了安全质量标准备化验收,其中一级标准3座,二级5座,三级标准5座,年底前还有3座煤矿计划通过验收,计划达标煤矿15座,有2座井工煤矿因技改资金短缺,技改进度缓慢,明年完成达标困难。

二、煤矿主要存在问题

1、开采方式的改进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三年攻坚战”的完成,全区煤矿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生产技术装备投入与实现本质安全化矿井的目标存在很大的差距。

2、过去形成的老采空区勘探情况不明、大面积空顶、煤层火区等安全隐患给煤矿安全生产造成很大压力。

3、露天煤矿征占用土地困难,临时使用土地、林地手续办理缓慢,严重影响煤矿技改进度。

三、后两个月和元旦期间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深化责任制的落实,严防发生煤矿安全事故,确保安全事故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围绕安全工作中心,突出煤矿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继续完善驻矿安监员的管理与考核制度,加大考核管理力度,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工作创新,全面发挥监督作用,确保安全事故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二)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工作,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

对已达标的煤矿继续按月进行考核,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作为日常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对达标并长期保持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煤矿,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形成激励机制,选树质量标准化示范煤矿,及时总结推广经验,通过典型引导,以点带面,引导未达标的煤矿积极开展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促进质量标准化工作深入全面开展。

(三)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对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找差距和漏洞,进行专项整治。

进一步要求煤矿做好采空区勘探、大面积空顶、煤层火区等安全隐患治理工作,落实安全措施,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严防顶板、有害气体、水、火灾害事故,认真组织应急救援方面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广大职工防范事故的能力,做到有备无患。针对煤矿冬季生产特点,制定专项安全监管措施,严防超能力、超负荷生产引发安全事故。

(四)加大对煤矿设备管理工作的检查力度,有力推进煤矿监控仪器标校检定实验室的建设,保障煤矿职工和企业财产安全。

针对煤矿设备管理制度、检测检验执行情况、安全防护设施投用、电气保护装置完好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严格要求按照安全规程操作使用。严及时消除设备隐患,严防“三违”现象,确保人员、设备财产安全。煤矿设备工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煤矿从业人员与设备本身安全,只有将设备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定期检验,才能实现本质安全。随着煤矿全面实现机械化开采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对煤矿矿用设备检测检验管理工作定为今后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严防老化设备和明令淘汰的设备在煤矿中使用,严格要求煤矿加大安全设备、仪器的投入力度,要求煤矿建立监控仪器标校检定实验室,确保矿用设备、监测监控仪器安全可靠。

(五)加强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应急职守工作,坚决防止煤矿安全事故,为煤矿安全工作开好头。

高度重视节日期间值班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要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面做好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处理工作。确保应急机构、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的落实,确保遇有突发事故能及时有效进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