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7: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篇1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管理;新理念;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070-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要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各种能力,创设教学的有力环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善思、爱探、真学,会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切身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体现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意识,培养创新探究潜能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和条件。由于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全是教师通过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获得的。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获得了巨大成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教学内容采用贴近教材实际的教学方法,创设学生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学学习的激情,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和实践。让学生在探究知识和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探究奥秘的能动性。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时,我先提出一个相关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解答,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教师还因势利导探索了多边形的有关知识,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创新探究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初中数学与小学阶段数学相比,它的逻辑性、严密性、抽象性各家的显现。出现学生不想学习,是因为学习数学的枯燥无味。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更体现数学的实用主义。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准确利用好教材中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切实运用好教学评价机制,尊重、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多给予鼓励性的话语和赞许式的情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土地面积的计算”、“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才来进行讲解,让学生走出课堂去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差异性。正所谓十个指头长短不一。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的分析研究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切实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设计符合不同学习层次学生学习的内容,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和方法,实现学生个体和整体的全面发展。教师可根据新教材中设计的“思考”、“探索”等问题,联系实际情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进行互助合作,让学生获得学法、增长知识、开阔思维、提高成绩。

四、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篇2

一、精心选择有效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创设合适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黄金分割”这一节课时,由于这节课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就先从实际生活导入:①大家都知道,女人穿高跟鞋是为了美观,你知道一个人穿多高的高跟鞋看上去最美观吗?你知道哪个点是分界点吗?②我们在观看电视上的文艺节目时,你知道主持人站在哪个位置时看上去最漂亮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这样的导入立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来很难理解的一节课困难减少了许多。再如,设计《垂直》的引入情景:佳佳今天吃早饭时,匆忙中碰掉了桌子上的筷子,你知道掉在地板上的两只筷子的位置情况,可能有哪些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考,加强在同一平面内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理解。

二、精心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活动不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应该是实现课程目标、落实课程内容的手段及方法。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基于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在教学《镶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镶嵌的概念,可设计一个动手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对自己手中已准备好的图形的观察、拼接等方法来探究镶嵌,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镶嵌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能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这种肢体的活动使数学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易于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视、听、触觉意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镶嵌的认识,对头脑中镶嵌数学模型掌握得更加牢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精心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追求个体差异的“有效学习”

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为个体差异,学生所学吸收程度不同。特别在分析和解题的指导上要因材因人施教,力争做到教学内能符合各层次学生,关注和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大多数学生,则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索发现结论,了解定理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应用;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要学会定理的多种推导方法,在掌握的基础上达到灵活应用。从而使全体学生悟出道理,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了信心。

四、为学生设置成功的体验

篇3

自从新课标颁布以来,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教师们对一节好课有这样的误解:创设情境引入、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多媒体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时片面地追求合作学习形式,只要有问题,不论难易,有否价值,都在小组内讨论一番;讨论的时间无保证,往往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热闹的讨论后,学生能理解明白吗?清楚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吗?这种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比如初中数学中许多知识内容有很好的实际生活背景,像“负数、数轴、绝对值、方程应用”等,可以通过适当的生活情境引入、探索交流,但也有很多知识内容,如“代数式、运算法则、公式、定理”等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完全没有必要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不用过久地在游弋,直达问题的核心,节约时间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平等对话――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改革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而如何建构师生之间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育人环境,营造师生教学“温馨共同体”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建构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师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的课堂情景,就会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就绝不会轻易棒杀与自己教学思路不一致的笨拙的“异想天开”。

例如,多边形内角之和这一课,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求出n边形内角之和为(n-2)・180°,然而却有一个学生突发奇想,他不从顶点出发,而是从任意边上任意一点出发连接其他顶点,分成各三角形,教师与他热情对话,鼓励学生说理,找出这样作出n-1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后n边形的内角和多了180度,应去除多余的180度,结果还是(n-2)・180度,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使这位学生受到了鼓舞,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探究热情。

三、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教师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比如在进行“概率的意义”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随机抛掷一枚硬币,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但大家很容易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那么,大家的这种直觉是否正确呢?然后,教师布置试验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在各组测得的数据后,填写教材上的表格,教师将各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全班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全班进行总结交流。

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有可能获得“正面朝上”的频率与猜想有出入,教师应启发学生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具有规律性。

像这种改变“在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四、适度评价――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篇4

一、确立三维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知识、技能是发展的基础;过程、方法是发展的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则体现发展的方向。三维目标本身是相互包含,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在课前的设计及课堂实施时应着重考虑三者的融合,要防止三维目标被人为地肢解。实现三维教学目标首先是实现知识教学的目标,然后是分别实现发展能力、形成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认识过程和应用学习方法等目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考虑在使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好地通过训练的过程使之形成某种正确的情感或价值取向,更深刻体验应采用怎样的方法以达到自身的学习最优化。

二、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有效互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和高效率。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在知识容量方面比小学阶段更大,也更注重逻辑推理,既抽象难懂又枯燥乏味,因而很多学生对数学课不感兴趣,甚至心生畏惧,对数学老师更是敬而远之。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消除隔阂,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因此,师生之间除了认知信息的交流外,还必须注重情感交流,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数学来源于实践”,授课时可以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应用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引导下,经过热烈的探讨交流,然后适时提供积极性的反馈信息,这样就可以形成师生间的良好互动,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精心设置学习内容,注重课程资源开发

据有关教学改革的研究结果显示:学习内容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内部因素。要实现知识、过程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就必须重视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新课改背景下,教科书成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但教科书并没有过多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不同水平差异,因此需要教师在使用时去准确的把握,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并优化教学内容。此外,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成性课程资源,教师应当注意加以充分利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挖掘教材和组编试题。通过创设机会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质疑,再补充形成例题,最后让学生独立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对数学学科的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为顺利实施有效教学,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营造有效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环境即课堂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认知、情感、道德、社会性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学生背景的作用。要营造积极有效的创新型课堂环境,教师应当富有民主精神,允许学生存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思维大多由问题引发,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应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以学生现有的数学水平为基础,精心设计出贴合生活实际的问题,瞄准创造性思维训练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点,因地制宜地创设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并把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无疑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习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体软、硬件的特点,确立好多媒体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式,合理组合呈现方式,确保重点内容得到突出。借助多媒体技术表现力强的优势,力求把难懂不易掌握的相关概念、定理,抽象复杂的几何图形,难以用言语表述清楚的运算过程等内容演示出来,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和直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灵活和轻松;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中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满足其好奇心与探索欲望,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让数学教学更有效率,取得超越传统教学手段的效果,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有助于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授课,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个性发展的潜能,最终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百含.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7).

\[2\]都文武.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统一的有效教学方式\[J\].教育研究,2009,(1).

\[3\]沈涛.探索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7,(2).

\[4\]杨玉东.日、港、沪三种教学研究活动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6,(6A).

\[5\]王芳芳.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教学——归一应用题的教学案例及点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2).

\[6\]许华琼,胡中锋.对有效教学研究的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1.

篇5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现在仍有不少初中数学教师喜欢自己一手操办课堂,完全由教师自己安排教学程序,他们为初中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无须学生更多的思考。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学要以初中数学教材为中介,以教学课标为依据,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原理,培养他们探索挑战数学难题的能力,形成健康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一手操作教学过程,就会使初中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理念,端正教学目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要定位于“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领域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领域的进步。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具体做到: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变“注重知识接受”为“注重知识发现”。只有注重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性,课堂教学效率才会有稳步提升。比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概念”时,先在黑板上列出两道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然后让学生将式子列出来,再仔细比较两个式子之间的异同点,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次函数的定义”。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可以让学生经历“一般――特殊――一般”的过程,有效掌握了一次函数的概念。

二、创设互助合作情境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形成的班级必然会有差异性,这对于教学其实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差异,组建学习小组,创设出一种合作互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中实现互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异质性来分组,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优势互补,形成共同的学习合力。在小组组建成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分配角色,划分小组的策划者、问题的设计者,领引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形式去思考、探究问题。

例如,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习内容,采用异质分组的办法,将男生和女生、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和学习成绩差一点的、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互相搭配,其目的就是让全班形成一种互补,实现互助合作。这样既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展开合作,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又有利于在全班形成积极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全班学生一起学习、探究、讨论,往往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双方在教学内容上是传递与接受的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有学生认为教师有的地方讲的不对,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给教师提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大度宽容,首先应该表扬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其次,仔细考虑自己是否真的出错了。最后,如果有错要及时改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互动、互惠的师生关系。

四、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激励、导向、评价作用,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设置数学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注意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数学教学不仅要注意问题的解决,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不仅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四、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该遵循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原则。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除此之外,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还要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由于中学生的注意力还不是特别集中,在一节课中只运用一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疲惫和倦怠,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命题与证明》这一章时,教师应该采用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新知识又能够及时掌握新知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极大兴趣的时候,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够很快被学生吸收。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科学的教学策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遵循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等原则。教学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等。教师一定要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跟随时代的潮流,积极探索教学之路,提升数学教学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郑国平.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性教学途径[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6期

[2]谈丽英.引领学生“读议”还学生思维自[J].基础教育论坛,2011年02期

篇6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 有效组织素材

数学学习素材是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正确数学观的重要资源。素材的选择不仅关乎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潜能的发挥,决定学习活动能否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在教学预设中,组织学习素材主要目标:

首先,能引发探究的动机。要让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诱惑性和吸引力,学习材料的“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应是首当其中的,无数成功的数学教学实践事实上都已充分地论证了这一切。

其次,能支持探究活动的展开。教材在没有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只是处于知识储备的状态,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由“教材”进入到可供学生探究的“学材”,将数学知识本身所承载的数学意识、数学方法、数学情感功能释放出来,就需要将“形式化”的数学改造成“教育形态”的数学,即把“现成”的数学变成“活动的”学生重新建构的数学。

2. 有效设计活动

活动是学生利用素材实现知识技能、数学思维和一般能力得到同步发展的行为方式。知识的发生,表现出新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原来的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新的问题的生成离不开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不应只是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其要害是必须暗含着数学问题。

3. 确定反思时机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加工和理解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的监督调节的反思过程。因此,教师设计教学不能局限于引领学生经历知识探究发现过程,更重要注意设计组织学生对探究发现过程的反思。在全课总结时,可以组织学生自我总结,通过交流收获和体会,梳理知识,总结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自我评价,通过自我反思,建立自信,补救缺憾,还可以通过课后写数学日记反思梳理,学生可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只有以反思为核心的数学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过程之中,从而借助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来为各种错综复杂的具体现象构造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学习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好初中数学基础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教学还要注意心境的创设,以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在初中数学中要严格控制讲授的深度和难度,使大多数学生能消化接受,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素材,初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初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初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前面已学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相比,初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学生一定要能从经验的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度,最后还需要逐步形成辨证性思维。

4. 循序渐进增长知识

灵活掌握数学方法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初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的应用问题等。若不采取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初中学习的要求。

初中学生仅仅是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由于现在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不少学生容易急躁。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化归思想;转变

化归思想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用于解题的一种独特的数学思想,其重要意义在于能够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化归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精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积极改进自己教学方法。如何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化归思想的概念

化归思想就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经验,通过一定的方法将问题转化成另一种易解决的形式的思想。例如,很多初中数学题目条件繁杂,往往使学生感到难以下手,利用化归思想就能很简单地理顺这些题目的条件,找出解答题目的线索,从而很容易地解出结果。由此可知,化归思想就是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用到的一种解决手段,即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将抽象的问题变具体,将生疏的问题变熟悉,将一些无处下手的问题通过化归思想转化为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更轻松地求得问题的答案。整个初中的数学教材中处处蕴藏着化归思想,教师通过对学生运用和掌握化归思想的指导,能够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将强自身的素质教育。

二、化归思想的作用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几乎处处都能用到化归思想,例如:在“代数方程求解”这一章的“题目运算”中,遇到复杂的方程或方程组题目时,利用化归思想就能将其转变为简单的方程式,从而降低解题的难度。化归思想也是解决代数方程式题目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平面几何问题中,化归思想同样适用,例如:在解有关梯形的问题时,我们通常会通过辅助线将梯形分割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然后通过计算梯形每一部分的结果,最后通过合理的整合,就能得出题目所要求解的结果。所以,化归思想就是运用转化的观点,寻求题目中的相互关系,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

三、初中数学中化归思想的功能

教师在课堂教材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化归精神。初中数学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几乎有存在着化归思想,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要需要重点把握机会,积极通过教材来培养学生的化归精神。尤其是在代数的方程求解题目中,化归思想的应用最为广泛,通过将多元方程化解为二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就能很容易地解决问题。

例1:

x+y=7 ①

x+y+z=5 ②

x-y-z=1 ③

②-①得,z=-2

将z=-2代入②得,x+y-2=5 ④

代入③得,x-y+2=1 ⑤

④+⑤得,2x=6

解得x=3

将x=3代入①得,3+y=7

解得y=4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x=3,y=4,z=-2

平面几何当中同样也存在着化归思想,例如,在研究多边形问题时,可以将多边形转化为简单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求解,通过对这些简单的图形作出解答,进行整个或拆分,就可以很容易得到问题的答案。化归思想的实质就是教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有会转换思考的精神,将一些比较复杂的、没有头绪的问题变得相对简单,这样的思想运用熟练后,不仅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会将题目变得简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能将这种思想慢慢地渗透到每一位学生思考问题的细节中,在遇到一些难于解决的问题时,学生就能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思路思考问题,找到简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数学思想真正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实践当中。同样,学生将这样的思想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之后,更能增强对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数学素质。

化归思想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思想能够应用在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对于数学学科尤其如此。学生在分析新知识和解题时都能用到这种解题思想,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化归思想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培养化归思想的前提是要对数学学科的基础掌握扎实,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化归思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做好恰当的启发,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绍强.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

[2]余霞辉.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7.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自学能力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所以,为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更新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还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但是,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无法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走出来,教学方法无法得到有效的更新,导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任务不能顺利地完成。

一、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更新教学观念,将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有效地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数学在整体教学评价时,除了要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要从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等方面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初中数学不是独立的个体,它与各个学科都紧密相连,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与否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作用,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目标的改变,进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可见,当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不但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关系到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由于初中学生好奇心较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更新教学观念,并且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将枯燥、乏味的课本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充分地展示出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灵活提问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答问题,对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学生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

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通过课前预习以及课堂中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归纳,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有疑问的地方可以进行标记,最后教师将学生有疑问的地方作为重点进行讲解,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与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有助于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另外,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不能立即将答案告诉学生,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3.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很好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用多媒体教学来辅助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将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以图片、视频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需要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充分地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而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更新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促使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况达,余静.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4(2):201.

[2]韩李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化归思想;有效渗透

化归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化归思想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主要的数学思想之一。所谓化归思想,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方法,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完美解决的一种方法。作为初中数学老师,让学生熟悉与了解化归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化归思想可以让学生将陌生的问题进行转化,由难化易,由复杂化简单,由难解化易解,由未解化已解,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求知欲。因此,化归思想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化归思想的原则

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思想,化归思想的原则和方法,有着不一样的定义。通过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结合,我认为,传授学生化归思想要掌握几大原则:熟悉化原则、简单化原则、拼凑原则、直观化原则等。所谓熟悉化原则,指的就是利用化归思想,把陌生问题结合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转化,把陌生问题转化成为已经掌握的知识。简单化原则,所指的是通过转化,可以把比较繁杂的数学问题,转化成较为常见与简单的数学问题,方便学生进行问题解答。拼凑原则,指的是当进行解题、无法入手时,可以利用已知条件进行拼凑,转化出未知条件相似的计算形式。直观化原则,指的是当进行解题时,如果直接进行计算会让问题变得较为复杂,可以利用化归思想,让这个较为繁杂的问题变换为简单方程,再利用直观图像的解题思路,对这个比较繁杂的问题进行判断。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可以说无处不在,通过各种类型的解题形式,可以有效地体现出化归思想的原则。通过化归思想,把陌生变为熟悉,把抽象转化为直观。利用化归思想可以让学生解决一些难解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化归思想还可以与其他的数学方法或者思想进行结合,更好地发挥出化归思想的作用。当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化归思想提供了更快捷的解题方式,从而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化归思想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渗透化归思想,可以通过待定系数法、整体代入法等形式进行。通过化归思想的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辩证性与唯物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比较深刻地对数学进行了解与学习,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并且能把掌握到的数学思想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初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渗透,需要利用化归思想的特性,把繁杂的数学问题进行转化,以相对简单直观的形式来进行解决。比如,有这样一道题:在某个农场中,鸡兔同笼,共有50个头和140只脚,那么在这个农场中鸡的数量是多少?兔的数量又为多少?在进行解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化归思想对这个所提的问题进行适当分析,根据已知条件,适当进行转化,从而得知兔子的只数为20只、鸡的数量为50-20=30只。通过化归思想,可以把繁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转变。从学生层面上来说,化归思想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教学层面来说,化归思想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借助化归思想,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化归思想可以与其他的数学解题方法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与方程、简单函数关系、分类讨论的思想等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求方程x-x2=1/x的正根个数

( ):A.0个、B.1个、C.2个、D.3 个。学生如果对这个方程进行直接解题,就会较为繁杂。但是通过化归思想,可以把方程转化为简单函数y=x-x2和函数y=1/x的图像,利用x轴右侧的交点个数问题,把一个比较繁杂的数学问题,很容易就变换为非常简单的图形问题。通过直观和形象的判断,判断出繁杂问题中所包含的每一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让这个问题比较容易地得到解决,很容易地得出结论。就如同这个例子所讲述的一样,当结合方程思想来进行解题时,把一个较为特殊的问题变换成函数问题;同样,化归思想也可以与分类讨论思想结合进行解题。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数学问题都是一个整体的理念,这个整体可以通过化归思想来进行划分,更好地发挥出化归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训练学生,渗透化归思想,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其中,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化归思想,面对一些实际问题时,可以对一些繁杂的数学问题进行转化,找到解题捷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因材施教,把化归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何祖国.浅谈化归思想与映射在一道高考题与一道奥赛题中的

应用[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3).

[2]韩亚峰.注重课堂教学中归纳猜想能力的培养[J].中学数学,

篇10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实施策略

引言

在新课标实施以来,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下实现高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和实际应用。下面探讨初中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理念

何谓“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的教学。主要指的就是教师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能力,在特定的课堂范畴和时间范畴里,用尽可能少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效果,并实现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1]。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具有现实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和交流等教学活动,还要创设有趣的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原因与必要性

初中数学教学应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课堂上每位学生所接受到的东西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和个人接受能力问题,会导致学生对一堂课接受的程度不同,有的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而有的学生却没听懂,这种接受差异的悬殊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课堂时间少,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又一重要因素。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模式、手段和方法,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下,全面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初中数学与其他科目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客观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使之更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基本需求。因此,在现今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

三、提高出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为了解决现阶段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高。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如下。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地开展分层次教学。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不是针对少数人的教学,要求“人人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每个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初中数学教学采用的是教条化的统一授课模式以实现公平公正。但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长环境和自身不同的智力发展状况、兴趣爱好,使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如仅仅是为了追求群体间的公平,必然会影响有效教学的开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人为本地开展数学教学,分层次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练习与作业、考核与评价等,将学生的数学水平分成几个等级,因材施教。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融洽的师生关系,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学生敢于提问,主动参与。因此,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使课堂不再枯燥乏味,改变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出现的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性质”时,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形,让学生归纳长方形的性质,然后在长方形上添加线条,继续让学生总结,利用多媒体将添加线条的长方形变换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图形中归纳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牢固掌握新知识。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对各种问题做到基本了解,强化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面对学生发出的疑问,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从分析问题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自己寻找答案[2]。

(四)实施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各个教学环节与多样的评价方式相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结语

新课改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重大的改变,为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模式的展开提供了新思路。只有不断地创新、探索,有效教学理念才能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