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项目实施计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项目实施计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篇1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管理,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用中央财政资金扶持,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对因各项生产建设造成挖损、塌陷、压占等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的项目。

第三条项目管理遵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确定的以下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规模建设,注重效益;

(二)按项目管理、按立项条件择优选择;

(三)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

(四)按项目确定资金,集中投入,不留缺口,奖优罚劣。

第四条项目建设遵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方针、政策;坚持复垦利用被破坏土地,增加耕地和农用地,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第五条项目管理实行统一组织,分级管理。

在国家农发办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国土资源部负责项目评估论证、立项审查、年度项目实施计划下达、项目终验等。

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申报、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编制、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监督检查、项目初验等。

二、项目申报

第六条国家实行项目年度申报与立项。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被破坏土地资源状况,负责组织项目申报。

第七条项目申报单位为县(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的项目须经地(市)级:上地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集中报国土资源部。

每年项目集中报国土资源部时间为6月1日至6月30日。

第八条申报项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二)待复垦土地为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面积较大,相对集中连片,水土资源条件相对较好。通过复垦,能有效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项目规划建设面积原则上不小于200公顷(3000亩);

(三)地方财政具有资金配套能力和有偿资金偿还能力。当地政府和群众土地复垦积极性较高。

对于已经安排项目建设的县(市、区),在申报条件符合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应当优先组织项目申报。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报项目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立项报告;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与评估论证意见;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的审核意见;

(四)项目土地登记情况一览表及项目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规划图与项目位置图;

(五)其它有关材料(如有关影像资料等)。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区背景情况(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状况);项目区被破坏土地与权属状况;项目区水土资源与环境评价;项目建设范围、规模;项目建设工程量与主要工程、生物措施;土地权属调整方案;投资概算及筹资方案;综合效益评价;组织实施措施等。申报材料一式两份。

三、立项审查与年度项目实施计划下达

第十条国土资源部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查,符合规定要求的,纳入部项目库。其中,对项目规划建设面积在600公顷(9000亩)以上的,由国土资源部组织项目立项评估论证。

第十一条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家农发办下达的年度中央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汁划控制指标,在部项目库中选择项目,并征求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确定年度立项项目,编制年度项目投资计划方案。

对于已经安排项目建设的县(市、区)的项目,在项目申报符合要求与项目中期检查合格的前提下,予以优先立项。

年度项目投资汁划方案报国家农发办,经认定后,国土资源部向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王管部门下达年度中央财政资金项目投资计划,通知组织编制项目规划设计(或实施方案)与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国家农发办向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下达国土资源部土地复垦项目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指标,并通知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第十二条项目规划设计(或实施方案)与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由项目申报单位编制,并逐级(汇总)上报至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规划设计(或实施方案)进行审定;对年度项目实施计划进行审核、汇总。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经审核、汇总后,由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集中报国土资源部,并抄报国家农发办。

上报(抄报)材料一式两份。每年上报(抄报)材料时间截止日期为10月31日。

第十三条国土资源部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基础上,汇总编制全国年度项目实施计划,于11月30日前报国家农发办。全国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经国家农发办审核批复后,由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农发办共同下达给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抄送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

经审核批复的全国年度项目实施计划予以公告。

第十四条项目规划设计(或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总体设计,主要工程设计,配套设施设计,施工机械、设备购置计划,主要工程概算等。

第十五条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实施计划表(表格样式由国家农发办统一制定);

(二)计划编制说明书。包括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总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构成,项目区涉及的地(市)、县(市、区)数及项目区范围(乡、镇、村),复垦任务及亩投资情况,主要单项工程安排情况,预期效益目标,项目实施主要措施等;

(三)附件。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出具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按期足额偿还中央财政有偿资金的承诺书;农业银行(经办银行)提供项目贷款的证明;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编制的软盘数据;其他有关资料等。

四、资金筹措、使用与管理

第十六条项目建设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单位集体和农民群众自筹资金及其他资金。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原则上按与中央财政资金1:1的比例进行配套,其中,省级财政配套资金占70%,地(市)、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占30%。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应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单位集体、农民群众自筹资金(包括现金和实物折资)和投劳折资应分别达到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的50%。

第十七条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自筹资金用于土地复垦工程,不得用于多种经营项目。

资金使用范围主要包括:土地平整;修建排灌渠系及配套建筑物;修建或新打机电井及配套的机、泵和10kv(含)以下的输变电设备;新建、修建、改造总装机在5000kw(含)以下泵站及35kw(含)以下配套输变电工程;发展节水灌溉所需的建材、管材及喷滴灌设备;修建田间机耕路;改良土壤;购置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小型仪器设备;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科技推广、技术培训和项目前期工作费等。

项目前期工作费按财政投资的2%提取,并在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中列支。由负责项目前期工作的单位提取,用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估论证、规划设计、计划编制等。

第十八条中央财政资金采取无偿与有偿相结合的方式投入,其无偿与有偿的比例为70%:30%。无偿资金通过财政部门逐级拨付,有偿资金通过财政部门逐级承借,统借统还。中央财政资金有偿投入部分自借款合同生效之日起,第4年开始偿还,每年偿还25%,第7年还清。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使用方式,依照地方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项目资金应做到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截留和抵扣。具体管理监督办法按照国家农发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执行。

五、项目实施管理

第二十条项目建设期限为一年。项目申报单位应按期组织完成年度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工程质量应达到项目规划设计的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

年度项目实施计划一经下达,原则上不得调整。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须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二十一条项目实施应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项目的主要单项工程施工和主要设备、材料的采购实行公开招标。主要单项工程的施工,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第二十二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经审定的项目规划设计进行施工建设,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建设内容。

第二十三条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年度项目实施中期检查,检查合格的,作为下一年度项目所在县(市、区)继续立项的依据;中期检查不合格的,责令改正。

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加强项目实施中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每年2月29日前,将上一年度项目计划完成情况报国土资源部。

第二十四条项目实施前应明确土地权属关系,项目实施过程中一般不作权属调整;项目竣工后,项目申报单位应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及时进行土地权属调整、变更调查和登记发证工作。同时,明确项目运行管理主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

六、竣工验收与成果管理

第二十五条项目竣工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有关规章制度和项目规划设计(或实施方案)、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等及时进行项目验收。

项目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一)项目建设任务与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二)主要工程数量和质量建设情况;

(三)资金到位、使用和有偿资金偿还落实情况;

(四)土地使用与土地权属管理情况;

(五)项目工程运行管护制度和文档管理情况等。

第二十六条项目验收采取自下而上方式进行。

(一)自验。项目竣工后,县(市、区)或和地(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自验;自验完成后,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将自验情况和有关材料一并上报。

(二)初验。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验收申请后,及时组织验收组,对自验成果进行初验。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所有年度项目初验合格后,将所有项目的建设与初验情况进行汇总,报国土资源部并申请项目验收。

(三)终验。国土资源部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初验情况,组织进行项目终验。

第二十七条国土资源部对全国年度项目全面验收合格后,形成验收报告报国家农发办,并申请国家农发办抽查。抽查合格后,由国家农发办发给项目验收合格证书。对抽查不合格的,限期补建和纠正。逾期仍未补建和纠正的,停止安排项目所在县(市、区)项目建设。

第二十八条国土资源部或国家农发办验收时,地方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提供所需材料。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材料:

(一)申请验收报告与项目初验情况;

(二)项目建设工作报告;

(三)财政资金到位、使用、管理情况报告;

(四)资金审计报告;

(五)项目计划批复文件和资金拨借文件;

(六)验收统计表;

(七)其他有关材料。

二、县(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除提供前款相应材料外,还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项目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区位置图、项目规划设计图和竣工图;

(二)农民群众自筹资金帐目及投工投劳统计;

(三)中央财政有偿资金借款合同。

篇2

省林业厅:

根据省林业厅《关于开展xx年xx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综合检查的通知》要求,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市xx年xx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我市xx年xx承担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是栖霞市优质核桃示范基地项目,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经现场察看和审查资料,认为该项目档案资料齐全,手续完备,已全额完成投资计划并按照相关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xx年年8月,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林业项目实施细则》要求,聘请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编制《栖霞市优质核桃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年年6月,省林业局、财政厅下发《关于下达xx年xx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计划的通知》,批复该项目总投资36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20.0万元;地方配套财政60.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配套54.0万元,市级财政6.0万元;企业自筹180.0万元。项目规划建设核桃基地1000亩,栽植优良核桃5.6万株,修整道路3.5km、灌渠2km等。xx年年8月,省林业厅下发《关于栖霞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优质核桃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同意该项目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建设。

二、方案实施情况

1、项目前期工作情况。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项目立项申报,申报文件、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实施计划、方案完善齐全。项目获得批复后,项目单位立即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组建项目领导小组,确定项目负责人,落实技术负责人、项目财务负责人、项目苗木负责人和档案管理部门,为项目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项目实施及计划完成情况。因项目建设所在地基层政府换届影响了项目区租赁土地的调整,该项目直至xx年年3月正式开始建设,4月底完成计划任务,栽植优质核桃1000亩。配套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护林房2座24㎡;建设生产道路

5千米;建设泵房一座,并安装必要供水设施,铺设输水管道3618米,建出水口60个;架设输电设备1套,输电线路1000千米;建项目标志标识牌1座;购置小型农机具5套等。

三、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该项目各级财政资金180万元全部到位,企业自筹资金180万元也全部到位。资金使用和管理中,按照

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

原则,设立资金专户,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责任单位按工程进度及时向财政部门提出拨款申请,财政部门依据监理公司出具工程质量鉴定证明等有关资料,对款项进行审核和拨付。

四、项目制度执行情况

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栖霞市林业局制定了《栖霞市林业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严格实行法人责任制、档案管理制、招投标制、合同制、施工监理制,切实确保项目扎实开展。xx年年3月1日,项目招标公告。3月21日开标,经评标专家评审,项目由烟台凯源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标。3月28日,栖霞市林业局与烟台凯源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建设合同。由于栖霞市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监理单位由市财政统一组织,最终确定烟台建特水利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负责该项目的监理工作,并于3月28日签订监理合同。

五、项目建成后期情况

1、严格落实责任。项目建成后,栖霞市林业局技术人员多次深入现场,与监理公司工作人员一起对照设计图、施工图逐项检查施工情况,对不完全按照施工图施工的部分,提出意见并督促其补充完善竣工图纸;对没有设立标示牌的,督促其尽快设立标识牌,确保项目按规划方案进行。

篇3

第一条整合范围:全部或部分使用各级各类财政性资金、双百帮扶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和政府通过融资方式投资实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村容村貌整治工程、移民搬迁工程、通村道路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坝系流域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等。

(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包括:村级活动场所、农村社区活动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村级卫生室、村级文化广场项目等。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包括:设施种植业项目,养殖业项目,林业建设工程,草业建设工程,农副产品加工、仓储、经营项目,科技示范项目,农机具推广项目等。

第二条整合原则:按照“资金捆绑、项目打包、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围绕基础先行、项目联动,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的目标,对涉农项目进行整合。

(一)重点突出。项目整合围绕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公益事业服务提升,产业发展壮大,突出重点建设领域,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优势互补。项目整合要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项目打包,优势互补,充分发挥项目整合的聚集效应。

(三)稳步推进。整合项目要采取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因地制宜,分工协作的方式,逐步推进涉农项目整合管理工作。

第三条成立涉农项目整合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发改部门的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农业部门的副县长担任,成员单位由政府办、发改、财政、监察、审计、农业、林业、水务、畜牧、国土、科技、扶贫、交通、民政等相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整合办),办公室设在发改局。

领导小组负责审查涉农项目整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审查中、省、市涉农项目申报方案;审查县级涉农项目投资计划;确定项目实施主体单位等。

第四条县级涉农部门根据中、省、市关于投资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依托全县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涉农项目整合意见编制年度专项规划。

第五条属申请中、省、市资金实施的项目,各主管部门要结合中、省、市项目申报有关规定,根据全县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整合项目专项规划,提出项目实施方案,经整合办初审,提请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后上报。

第六条属申请中、省、市投资且县级配套的项目,经领导小组审查,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上报。

第七条属县级财政性资金、双百帮扶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实施的项目,各主管部门会同项目所在地镇(办事处)和农业园区管委会根据全县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整合项目专项规划,提出年度项目实施计划,以正式文件于每年九月底前联合报整合办初审,经整合领导小组审查后,按有关程序报批。

第八条整合项目一经县政府研究决定,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调整和变更。确需调整变更的,应按照程序重新报批。

第九条整合项目实行项目库管理。中、省、市、县投资的项目,均由项目库中择优选取,未列入项目库中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安排。

第十条涉农项目组织实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实施主体单位总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实施。

第十一条项目所在镇(办事处)和农业园区管委会要积极做好项目协调工作,确保项目无障碍施工。

第十二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进行工程设计、预(决)算审查、招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项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属中、省、市资金实施项目,按相关规定申请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属县级资金实施项目,由基建办会同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主管部门、整合办组织竣工验收。

第十四条在整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应该整合而未整合的项目,不予验收。

第十五条项目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制度,项目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整合项目资金。

第十六条整合项目资金实行按月集中拨付制度。按照《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程序和审查要求拨付资金。

第十七条实行涉农整合项目公示制度。将项目名称、实施地点、投资规模、效益分析、施工监理、监督机构等情况在项目所在地、相关媒体等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八条实行整合项目考核制度。县涉农项目整合领导小组对各项目主管部门的项目实施、管理、效益等工作进行考核。

第十九条在涉农项目整合过程中,对弄虚作假和挤占、挪用、截留专项资金的部门、单位或个人,将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篇4

(征求意见稿)

 

根据《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2021年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安排有关情况的通知》(桂乡振发〔2021〕4号)、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通知》(桂整合〔2021〕6号)、南宁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安排有关情况的通知》(南扶办发〔2021〕5号)、南宁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通知》(南财农〔2021〕124号)文件精神,中央下达到西乡塘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共758万元。为加快项目落地,确保资金发挥效益,结合城区实际,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资金分配

   (一)投入乡村振兴扶持方向资金400万元用于脱贫村及非贫困村产业扶持项目:

1、双定镇非贫村集体经济生猪养殖项目,计划使用资金200万元,由双定镇牵头实施;

2、金陵镇乐勇村果蔬包装服务中心项目,计划使用资金200万元,由金陵镇牵头实施;

(二)投入乡村振兴扶持方向资金278万元用于脱贫村产业道路工程项目:

1、坛洛镇富庶村岜内坡至羊角山3.2公里硬化路项目,计划使用资金150万元,由扶贫办牵头实施;

2、坛洛镇三景村新苏坡断头路0.8公里硬化路项目,计划使用资金38万元,由扶贫办牵头实施;

3、坛洛镇三景村尊驰柑桔产业基地道路1.5公里硬化路项目,计划使用资金68万元,由扶贫办牵头实施;

4、坛洛镇富庶村巷增坡至010县道0.4公里硬化路项目,计划使用资金22万元,由扶贫办牵头实施;

(三)投入乡村振兴扶持方向资金74万元用于脱贫村人饮工程项目及污水处理项目:

1、坛洛镇上正村莲塘坡饮水安全工程,计划使用资金30万元,由坛洛镇牵头实施。

2、双定镇秀山村岽利坡污水处理工程,计划使用资金44万元,由农业农村局牵头实施。

(四)投入乡村振兴扶持方向资金6万元,用于2021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贴息,由扶贫办牵头实施。

以上资金及项目,以实际实施及最终实际投入结算为准。

二、项目管理要求

(一)项目报备。计划建设项目需从《西乡塘区2021年度乡村振兴衔接项目实施计划》中选定,在方案下达后15日内将资金项目方案及计划报城区扶贫办、财政局备案,按时上报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安排拨付使用情况月报、季报表。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方案及计划需要明确资金具体用途、责任单位、投资补助标准、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实施时间计划、资金使用计划等内容。

(二)项目验收。项目计划完成后,项目实施主体应制定验收工作方案,明确验收标准、验收程序和责任人。验收的内容包括政策执行情况、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项目建设质量和增收效益、工程运行管理和文档管理情况等。项目的验收应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吸收受益地村干部(不少于2人)和脱贫户代表(不少于3名)参与。

(三)项目管理。在中央和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政策调整优化尚未明确前,仍要严格按照《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21〕19号)、《广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桂政办发〔2017〕42号)、《广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细则》(桂财农〔2018〕192号)、《南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南府办发〔2017〕84号)、《南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细则》(南财农〔2019〕88号)和《西乡塘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西府办发〔2017〕104号)等文件要求管理使用。待政策明确后,2021年资金具体使用管理要求按确定后的政策执行。

篇5

第一条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委〔2011〕29号)、《关于实施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项目的通知》(扶贫〔2011〕1号)和《省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工程特别扶持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扶贫〔2011〕14号)等文件精神,为促进我县特别扶持项目(以下简称“特扶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特扶项目是指省政府政函[2010]198号批复的《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规划》的项目。

第三条特扶项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县委县政府每年与各责任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责任单位是有关乡镇、部门,主要责任人是有关乡镇、部门的主要领导。

第四条县增收致富奔小康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增收致富办),负责特扶项目年度实施计划的确定和组织推进。

第五条项目管理分项目前期和深化管理、项目申报和会审管理、项目实施和过程管理、项目验收和绩效管理、项目监督和问责管理等五个阶段。

第二章项目前期和深化管理

第六条项目要符合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及布局;土地保障、政策处理工作及时到位,资金筹措方案切实可行。

第七条对捆绑类项目要进一步深化。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应体现突出重点、绩效优先、受益面广的原则,优先安排条件成熟、积极性高、扶持效果好的实施主体。

第八条工程类项目,按基本建设程序执行;其它项目,按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项目申报和会审管理

第九条项目责任单位于每年9月底前向相关项目推进组申报项目前期工作到位的新建项目或续建项目,申报前应在项目实施地公示,申报时递交《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工程特别扶持项目XX年度实施计划申报书》(详见附表1)及有关材料。

第十条各项目推进组对责任单位申报的项目,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评审、综合评估等方式进行初审,于每年11月底前报县增收致富办组织会审。

第十一条县增收致富办根据会审通过的项目,编制下年度实施计划,并在新闻媒体上公示。公示后报县增收致富奔小康领导小组审定,再报省农办(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审批。

第十二条经审批的特扶项目年度实施计划下达给有关责任单位组织实施,并及时录入更新“省扶贫信息网—扶贫业务应用系统—重点欠发达县特扶项目”数据库。

第四章项目实施和过程管理

第十三条各项目责任单位按照下达的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组织实施,不得随意更改。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由项目责任单位提出,经相关项目推进组初审、县增收致富奔小康领导小组审定,报省农办(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审批后调整。

第十四条县财政局根据下达的年度项目实施计划,按照“资金随项目走、按进度拨款”的原则,拨付特扶项目补助资金;各项目责任单位及时筹措项目配套建设资金,做到项目资金不留缺口,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项目建设。

第十五条工程类项目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和招投标制度,按基本建设规范程序组织实施。其它类项目按照扶贫项目相关管理规定执行。扶贫开发类项目的相关情况,要在项目实施地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村级集体工程大家建”模式(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各项目责任单位对每个实施项目都要建立相关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目标和责任人,加强财务和档案管理;制订项目月度投资额目标和月度形象进度目标,及时向县增收致富办上报月度实施报表(见附表2)。

第十七条按照《关于建立和推行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的意见》(扶贫〔2004〕1号),在项目实施地设立特扶项目告示牌,将项目名称、建设时间、建设内容、建设成效、项目投资及特扶资金等内容予以告示。

第十八条项目责任单位和所在单位要确保项目无障碍施工。县增收致富办要加强项目管理,实行“月检查、季通报、年考核”制度,对项目半年度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在新闻媒体上公示。对没有完成计划的,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对整改后仍然不能通过考核的,不予安排下年度特扶项目。

第五章项目验收和绩效管理

第十九条各项目完成《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规划》批准的建设内容后,项目实施单位向项目责任单位申请预验收(附自查报告);项目责任单位组织预验收通过后向相关项目推进组申请完工验收;项目推进组完工验收通过后,报县增收致富办审定,县增收致富办可对相关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抽查复核。

第二十条完工验收应提供的材料:

1.完工验收申请报告和预验收结论;

2.项目实施情况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说明;

3.项目前期审批文件;

4.项目实施前、中、后等图文影像资料;

5.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报告;

6.工程类项目还需提供项目招投标、合同、监理等有关材料;

7.其他应提交的有关材料。

第二十一条县增收致富办会同县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进行项目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应注重受益面、受惠面的评价。

第六章项目监督和问责管理

第二十二条工程类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对项目的资金使用和管理、建设标准和规模的控制、招标投标工作的实施、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监理等进行监督检查。财政部门依法对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部门依法对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行政监察部门加强项目的监督检查,适时开展重点项目标后管理专项执法检查。

第二十三条其它类项目,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计划实施、资金使用和管理、政策执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财政部门重点对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部门重点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行政监察部门重点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特扶项目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和效能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发出整改通知书;发现重大问题的,应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

第二十五条项目督查考核组对各项目责任单位的项目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度乡镇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具体办法另行制订)。

第二十六条项目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一律就地免职,并按党纪政纪规定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工作严重失职,造成国资流失、损害群众利益的;

(二)利用职权收受贿赂的;

(三)其他、、和严重违反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特扶项目完工验收后,管护主体应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制度,保证项目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县增收致富办应做好后期项目监测评价工作,为改进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第二十八条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领导小组定期听取特扶项目推进情况的汇报,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九条县委县政府对乡镇、部门特扶项目推进情况开展评比,先进单位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表彰。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之日起实施,由县增收致富办和县发改局负责解释。

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工程特别

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顺利实施省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工程,进一步提高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资金(以下简称“特扶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按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委〔2011〕29号)、《省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工程特别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财农〔2011〕58号)和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财政安排的特扶资金,省级原渠道补助资金仍按原政策执行。

第三条特扶资金管理原则:

1.县为主体、条块结合原则。县政府是特扶项目实施和责任主体;有关乡镇和部门是责任单位,各负其责,互相配合,齐抓共管。

2.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原则。按照“投资少、见效快、惠及面广”的要求,一次制定三年规划,明确项目,按计划分年度具体实施。

3.绩效优先、强化管理原则。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民生水平、增强内生功能”绩效目标,按照“资金随项目走”和“按进度拨款”要求,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强化特扶资金绩效管理。

4.封闭运行、专账核算原则。各级财政安排的特扶资金统一纳入县财政专户管理,各项目责任单位(乡镇和部门)在县核算中心设立专账,单独核算。

第四条县财政局牵头负责特扶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县增收致富办牵头负责特扶项目的管理,县审计局牵头负责特扶项目资金的审计监督。

第二章支持重点和使用范围

第五条特扶资金用于省委、省政府关于对重点欠发达县分类实施特扶项目政策确定的扶持重点。

第六条各项目特扶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参照项目省级主管部门相关补助既定政策规定、省特扶资金管理办法和本办法执行。

第七条特扶资金不得用于经常性经费和各种奖励、津贴和福利补助以及其他与特扶资金使用范围不相符的支出。

第八条县财政按照从紧、必需的原则,另行适当安排项目管理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

第三章计划与资金管理

第九条每年11月底前,项目责任单位根据审定的规划,结合当地实际,编报次年项目实施计划,并附相关资料上报县增收致富办和县财政局。

第十条县增收致富办、县财政局根据省农办(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年度实施计划批复,联合下达年度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第十一条县财政局按照“资金随项目走、按进度拨款”的要求,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项目实施用款计划分批拨付资金,确有需要的,经审批可预拨部分项目启动资金。

第十二条县财政将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特扶项目的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相关“资金专户”封闭运行,并按照“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要求,项目责任单位在县核算中心设立的“特扶资金专账”进行核算。

第十三条特扶资金应按照国库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有关规定执行。实行报账制的,应按规定执行。基本建设项目按基本建设程序执行。

第十四条资金拨付由项目实施单位提出项目资金申拨申请,经项目责任单位初审、县项目推进组审查和县增收致富办审核后,送县财政局复核,报副县长会签、县长审批。需实行县级报账制的项目资金由县财政直接支付项目实施单位,其余项目资金拨付到项目责任单位,再由项目责任单位将资金拨付项目实施单位。

第十五条实行县级报账制的项目资金,由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实施合同)、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实施进度,提出用款计划,报账时附有效报账凭据,按规定程序报项目责任单位初审、县项目推进组审查和县增收致富办审核,经县财政局复核后报账。直接用于有关项目建设的,原则上必须使用正式税务发票报账,但对农户直接投工投劳的,可以使用丽水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统一印制的“丽水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并附工资发放单实施报账。

其余项目资金,由项目实施单位按规定程序向项目责任单位进行报账,项目责任单位对项目实施单位上报凭据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核,同时将票据复印件报县财政局备案。

第十六条其他支农项目参照《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1〕6号)执行。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特扶项目资金严格执行公告公示制。公示公告主要内容: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内容、规模、期限、项目安排资金计划、来源、性质,实施单位及负责人,以及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等。

第十八条下列情况不得报账:

1.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

2.未列入特扶项目计划、未按工程规划设计、合同实施以及未经批准擅自改变项目计划的;

3.未按要求提供报账凭证;

4.存在施工质量问题,未按要求整改的;

5.其它与特扶资金使用范围不相符的支出。

第十九条项目责任单位和实施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资金管理,做到财务制度健全、账目清楚、手续完备,并配合县增收致富办、发改、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做好监督检查、审计、绩效评价工作。

第二十条各项目责任单位要对年度项目实施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完整、客观填制《县特扶项目XX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表》(见附件1),随年度总结一并上报县财政局、县增收致富办。

第二十一条每年1月份,县增收致富办牵头组织县相关部门对各项目责任单位上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其中县审计局、县财政局负责或委托中介对各责任单位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审计。考核结果将与下一年度特扶资金安排挂钩。

第二十二条项目实施完成后,县增收致富领导小组组织县增收致富办、县财政局和县审计局等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财政资金有结余的,统一收回用于同类其他项目建设。

第五章严肃财经纪律

第二十三条特扶资金拨付和使用实行分管县长、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联签责任制,分管县长、乡镇部门主要领导对所推进项目的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负总责,所推进项目相应纳入述职、述廉的主要内容。

第二十四条项目责任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一律不得以任何借口、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截留、侵占、挪用、挤占或者弄虚作假套取特扶资金。违反规定的,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按组织程序一律先予免职,并按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篇6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配合国家在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带头人培训,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延长链转移,由单纯外出务工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转变,由服务城市发展向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变,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培训任务

我县年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260人,其中沼气工70人,村级动物防疫员90人,机防手50人,农村建筑工匠50人,(各乡镇任务详见附表1)。

三、培训内容

1、培训对象:年满16周岁以上,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身体健康的农民。凡有培训意愿者,可凭本人身份证就近申请参加培训,获得项目资助。

2、培训范围:今年我县将对沼气工(含沼气生产、维修、服务)、村级动物防疫员、机防手、农村建筑工匠等四个专业进行培训。

3、培训时间:以上专业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

4、完成时间:年12月底以前完成培训任务。

四、培训资金

对沼气工(含沼气生产、维修、服务)的培训按每个人55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机防手、村级动物检疫员、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按每人43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培训补助资金采用培训券的方式直补农民。

五、组织实施

由培训机构承担具体培训任务。培训内容包括引导性培训和示范性培训,其中引导性培训不少于8个学时。培训机构与县农业局签订合同,按照合同签订条款,制定培训方案,开展招生,组织学员参加培训。要根据专业编好培训班次,并制定《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教学实施计划表》(见附表2),报县农业局审核备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按培训班次填写《阳光工程教学计划进程表》(见附表3),建立《阳光工程学员培训台帐》(见附表4),培训台帐将作为项目管理和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培训结束后,培训基地要加强对学员的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六、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部门协调。今年阳光工程工作时间紧、内容多、要求新,各级要加强对阳光工程工作的组织领导。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还需要做好内部的相互协调配合,能源、种植、农机和畜牧等部门应积极配合阳光工程项目主管部门,按照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抓好分类培训的组织工作。

2、规范机构认定,完成培训任务。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有培训资质的单位承担培训任务;如果培训机构缺乏师资或实习条件,可采取与县级农业推广机构或其他单位合作办学的形式,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完成培训工作。培训机构要向社会公布各培训机构承担的培训任务、补助标准、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3、落实项目监管。

(1)坚持“第一节课”。在培训班开班第一节课上,分管阳光工程工作的领导必须到班,并讲解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和项目实施有关要求;农业、财政部门要共同到场核实学员身份,检查招生简章,指导学员签名,将培训券直接发放到学员手上,告知学员培训券的金额,介绍培训券的使用方法。

(2)强化监督指导。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各培训班次的随堂抽查、培训台帐、检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农业、财政部门积极配合,同时到场,并填写《阳光工程监管登记表》(见附表5)。认真对各培训机构的学员培训台账进行审核,指导规范填写培训台账。督促培训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教材建设,对于今年新增培训专业,各地原则上实行统一培训教材,做到人手一份。培训大纲和教材分别由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确定。指导培训机构建立统一的学员培训档案。

篇7

关键词:科研项目 计划管理 弹性机制 梯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070-02

一、引言

科技领先是国家经济领先的先决条件。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做好科技工作是快速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各科研院所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都得到了迅速增长。把握住良好的发展机遇,使科研项目按照计划有力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成果,需要对科研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计划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手段。

二、项目计划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往往采用“项目”的形式。而计划是实现工作目标的支持系统,在项目管理中,计划提供了实现项目目标的系统的线路图,将项目战略层面的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在制定项目计划的过程中,需首先分析要达到的工作目标,判断现有的技术水平,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分析拥有的资源(人、机、料、法、环等),提出在项目周期内各层级的目标及实现的关键措施,并合理地预测、干预风险,最终实现项目目标。

项目通过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能够将有限的时间和资源聚焦在项目进行的关键环节,降低管理的风险和复杂程度,实现管理过程的协调和优化。可以将项目承担者的责任落到实处,使项目实施人员有明确的工作方向和方法。可以对项目的完成进展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和追踪,对完成情况进行有依据的考核。

三、国内科研院所项目计划管理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科技和创新的重视和加大投入,科研院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呈现两个特点:一是项目规模提升,研究内容的难度和复杂性增加;二是项目数量增加,形成了多项目并行、多任务交叉的情况。这种趋势下的项目计划管理过程也变得非常复杂。

科研项目都要经历论证、方案、研制、评审、验收等一系列的管理过程,其研究过程有其不确定的特殊性,其计划管理方式也有别于一般的生产线管理,从制定计划、实施到考核都具有自身的特点。随着项目规模扩大,科研项目的计划管理也不仅限于单维度的研究工作进度管理,还必须伴随着过程中的经费、资源、成果等相关管理过程,形成覆盖全角度的项目管理框架。

对于科研院所承担的多项目群,各项目类型、成熟度要求和经费规模迥异,如果平等对待,不采取分层分类的方法,必然导致计划任务冗繁,管理无法落到实处。另外,各项目研究过程都涉及单位人员、经费和物资配备之间的协调关系。如果没有合理的计划安排和管理调配,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必然出现共享上的冲突,可能导致有些项目研究的进度滞后、研究过程出现偏差、项目之间共用物资的紧缺或浪费等一系列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的情况发生。

四、科研项目计划管理方法的一些探讨

(一)建立适度的弹性计划管理机制

当前各科研院所一般按照项目的研制周期,在项目立项后进行方案评审时,提交项目按照年度为节点的研究工作进度表,这个进度会落实在项目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或任务书中,成为客户及上级管理部门考核项目过程的依据。

科研项目有别于生产任务,其过程带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成分。创新带有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进行科研项目的企业必须做好风险分析和承担风险的准备。特别是一些偏重探索的科研项目,由于前期技术积累的不足,其研究过程常需要很大的创造性,进行数轮的反复迭代,调整方案,其过程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非线性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所制定的计划仅依据时间进度和里程碑节点的单一维度,缺乏必要的弹性,往往会与项目研究过程的实际运行产生矛盾,导致计划成为一纸空文甚至实际阻碍实际工作。

科研项目的计划管理要形成一定的弹性机制。弹性计划管理要求在计划制定和执行中具有更大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在项目的方案论证阶段,基于同方向同类型项目的研究经验和客观条件,对科研工作可能产生的反复性风险充分预测,计算试验工作的迭代周期,为其提供充足的时间储备,提高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在开展项目的阶段计划划分时,考虑滚动计划方法,采用“近细远粗”的原则。最近的一期计划为实施计划,后面的各期计划为预测计划。对于一个五年周期的项目,在项目立项时制定研究工作最后一年的月度计划意义不大。近期的实施计划应尽量明确细致,以可能的最短时间段为单位,比如以周甚至日为单位,落实工作内容。预测计划则以月或半年为单位即可,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预测计划逐步转化为实施计划。科研项目的工作量和时间以及研究工作的条目并不线性相关,例如一个科研项目有10项研究内容,但是前三项研究内容的涉及项目的关键技术,需要用项目70%的时间和资源去攻关和突破。对于项目执行情况的考核,就不能采用简单的“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方式,而是在计划制定时将项目关键考核点设定在70%的位置,综合考量项目实际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对项目进展做出客观的评价。

(二)实行分层分类的梯度计划管理方法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和强调,科研院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也整体呈现出多渠道、多类型的特点。各个渠道、各种类型科研项目的针对目标和管理要求迥异。对于科研计划管理部门,以同一计划管理方式对所有项目进行管理,不但工作量巨大,且抓不住重点,易形成管理的盲点和误区。因此,对项目的分层分类的梯度管理很有必要。

对项目分类的依据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项目来源,一般包括国家、省部、地方、与企业、高校合作;项目性质,一般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经费规模:一般分重大、重点、一般类。在制定项目计划时,要将以上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首先,计划的制定要根据项目来源,以满足不同上级/客户的输入为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基于研究院所定位的不同,项目性质相对重要、经费规模大的项目,应对计划进行多级分解。例如:一级计划面向单位管理层,考虑项目的总体阶段,以项目里程碑节点为标志。二级计划基于一级计划,面向项目组,将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内容。三级计划面向操作现场,将工作内容分解到执行工序。计划分级层次不宜过多,每一层级应有明确的监督者和执行者,实现全局把控、利于协调、执行有据的目的。对于经费规模小、周期短、且探索性强的项目,则不宜过度分解,使用里程碑一级计划考核往往也可以满足要求。针对不同对象的差异化计划管理,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将更多的管理资源聚焦对单位发展有长远和重要意义的项目。

(三)形成自动对接的项目计划管理框架

目前国内的科研院所多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单位基于项目完成情况对项目负责人进行考核。项目负责人的收入及岗位晋升与科研任务承担和完成情况直接相关。因此项目负责人会为自己的项目团队争取最大范围的资源来确保项目的实施,这一需求往往与单位有限的资源条件形成矛盾。

项目计划管理不应仅局限于项目研究内容的管理,应当将项目研究所需的人员、设备、材料等多方面资源进行统筹考虑,在计划中设置全面的接口,与单位的其它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对接,共同形成计划框架,把复杂的项目群有机地组织起来,保证单位一阶段承担的各项目均能实现任务目标。

计划部门应通过质量体系文件等将计划形成机制,减少协调工作对项目负责人自身能动性的依赖,帮助计划工作的自主运转。在项目计划制定阶段,由人员调度、物资管理、设备管理、经费管理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和审核。在项目开始运行阶段,由计划部门根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要求,将项目人员、物资、设备、经费需求推送至各归口管理部门,由其分别制定独立的单类计划。再由项目计划管理部门收集统筹各单类计划,形成针对项目群的计划群。由于各类资源的主管权利掌握在各归口部门,计划群建立过程中已基本预测和解决了各类资源内部的矛盾。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各归口部门的单类计划将分别独立运行,计划部门负责随时协调各类资源间的需求和变化。

(四)开展项目全周期的经费计划管理

随着政府对科研项目经费投入的加大,科研项目经费计划已成为项目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已从立法层面对项目的经费管理提出了要求,2008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科学技术进步法》第六十一条明文规定“审计机关、财政部门应当依法对财政性科学技术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国家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要求不断加严,将严格的项目审计作为项目验收的前提。如何做好经费计划,管好用好项目经费,是项目计划管理的重要环节。

项目经费预算是项目经费使用计划的第一步,一般在论证阶段开始编制,在项目实施方案评审阶段进行确定和批复。预算是项目经费审计的依据。科研项目负责人虽然擅长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但一般对财务制度和要求并不熟悉。因此要获得规范、合理的预算,需要形成在论证阶段由项目计划管理部门牵头,单位价格管理或财务部门参加,与项目组一起编制预算的机制,使预算符合国家各项财经政策、财务规章制度以及项目实际研究工作的要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以审计要求为准绳,开展项目经费使用计划的制定和管控。当前科研项目的经费都是一个复杂的数据群,各个科研院所已逐步利用高效的经费管理软件来进行经费计划的管理。不论何种类型的管理软件和手段,都应以实现以下功能为基本目标:依据批复的经费预算,逐笔审批经费的使用计划、记录经费的执行过程、统计分析经费的使用结果。对于国家财政类的项目,由于各阶段对经费执行率有明确的要求,应当在经费计划中强调经费的执行率目标,明确地将经费计划分解到每一笔支出明细、完成时间、执行操作人。可借助软件功能将这些信息形成看板,有利于计划管理部门对经费的执行情况进行预警和责任落实。

五、结论

当下我国科研与创新工作不断得到重视,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的实际现状也随之变化,新问题持续涌现。实现有效的计划管理需要不断思考和完善具体策略与方法,以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在计划管理中建立适度的弹性机制、分层分类、形成全面框架并重视经费管理,可使计划管理过程有活力、可操作、无盲点,有助于计划管理成为科研项目实现预期目标,取得丰富成果的重要保障与推力。

参考文献:

[1] 刘东,杜占元.课题制:我国研究与开发组织管理模式的重要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6)

[2] 笛德.本珊特.帕维特.创新管理――技术变革、市场变革和组织变革的整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张燕乔,王宇鸿,高于.新时期开展科技项目经费审计的意义[J].中国农业会计,2009(5)

篇8

1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制

健全管理制度,实行领导负责制,贯彻执行国家《档案法》,树立全员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制定完善可行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是保证档案资料真实、完整、准确、系统的有效措施。作物科学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农业部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农业部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仪器设备项目验收办法(试行)》、《中国农科院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国农科院修缮购置专项资金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该所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管理办法》、《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作物科学研究所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办法》,并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项目实际的项目实施计划和仪器设备采购方案。在项目管理方面,坚持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管理。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项目内容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领导小组为项目的决策机构,组长由法人代表担任,所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专家为领导小组成员,主要负责项目实施方案制定、项目招投标和人、财、物协调及项目验收等重要事项决定。仪器设备实施小组组长由熟悉仪器设备的专家担任,成员由综合办公室和相关人员组成,负责设备具体采购事宜。档案管理实施小组组长由分管条件建设工作的办公室副主任担任,成员由档案管理员和仪器小组的相关人员组成,负责项目执行过程中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财务管理实施小组组长由主管财务的所长担任,成员由计财处和设备小组相关人员组成,负责项目的经费管理。

在档案管理方面,采取领导小组负总责、档案组长督察审查、实施小组落实、专职档案员指导的四级分级负责制,从而落实档案管理体系。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总体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协调管理。档案小组组长,负责项目前期报批阶段形成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在项目实施中对仪器小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对整个项目形成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审查,负责与招标单位联系落实收集档案资料,其在项目档案资料收集、归档、保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仪器设备小组,负责仪器设备采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特别是安装调试阶段档案资料的收集。该所的专职档案员,负责档案资料的组卷、分类、编号的指导检查和完整性复合及装订、检索等。总之,只有健全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才能使档案资料的负责人、技术和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树立责任心和法制意识,从管理制度上保证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系统,做到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注重收集,资料完整化

在实际工作中,该所总结了仪器设备采购的基本流程,即实施方案批复后,制定设备采购、招标方案,申请设备进口财政审批,委托中介公司进行仪器招标,签订仪器设备采购合同,进口设备办理进口免税,机电审批自动进口许可,进口报关法检,到货安装调试验收,资料收集档案整理,项目验收。属于政府直采设备,签订政府采购协议,电子验收单,项目验收。国产设备公开招标后签订合同,直接到货安装验收。根据上述基本流程,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形成不同材料,责任落实到各相关单位人员,其中,招标单位档案管理机构针对招标项目配备专人负责收集、反馈项目资料。项目实施管理单位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设备落实到课题组,设置兼职档案员,指定专人负责。进而抓好项目全过程的档案资料收集,确保档案资料准确完整。重视档案资料的分类、收集、整理工作。在项目实施前对新参与项目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所收集材料的范围及归档要求,在项目实施中能够认真负责地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同时将招标单位项目文件资料收集整理纳入合同管理,将档案资料的收集缴存作为合同执行的一部分。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实行“一同步”、“三纳入”和“四参加”,即资料收集与设备采购进程同步;档案收集工作纳入领导议事日程,纳入项目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纳入研究所管理制度;档案小组人员,参加收集整理培训,参加设备开箱验收,参加设备安装调试,参加项目验收活动。

在资料收集分类方面,根据项目执行进度,将档案资料分为前期资料、安装调试验收阶段形成的资料和项目验收阶段形成的资料。前期资料包括:申报书、项目批复文件、实施方案、预算批复文件、进口产品审批文件、会议纪要、来往函件等;招标合同、招标公告、技术指标、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购置合同、自动进口许可证(商务部机电办)、免税证明、报关单等;政府采购供货协议、电子验收单等。安装验收阶段包括:装箱单、说明书、合格证、证明书、保修单、质量保证书、设备认证、产品标识、配件目录、安装调试报告、大型设备试运行报告、测试记录、培训确认、验收报告证明、技术及质量上的异议处理结果、开箱验收记录、软件、光盘等。项目验收阶段包括:财务决算专项审计报告、项目总结、项目验收报告。特别提醒,项目前期管理文件缺失后不易补齐,注意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调整和变更,研讨论证材料及领导班子决策等会议及时写纪要及时做保存。

3分类整理,归存精细化

项目完成后,首先要求仪器设备小组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收集的文件、资料等进行简单分类、整理后交档案小组组长审查;档案组长对资料的完整性核查无误后交所专职档案员复核把关;专职档案员按照项目档案管理规定进行认真复审提出整改意见,并指导项目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整改。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在所专职档案员的指导下做好以下5方面的工作:

3•1清理文件资料

从立项审批、招投标、设备到货、安装调试、验收等全过程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和光盘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进行清理、剔除重复后,分类组卷。

3•2排序分类整理

排序原则是: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按照文件材料性质区分不同价值,调整文件排序,便于保管和利用。排序,按其重要性或时间顺序排列,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批转在前,报告在后,主件在前,附件在后,正本在前,定稿在后,结论性材料在前,依据性材料在后,纸质性资料在前,光盘等资料在后。分类,按照文件、请示、批复,招标文件资料,投标文件资料,评标文件资料,项目验收资料,设备按单机分类组卷,说明书单独组卷,采购合同、装箱单、安装调试报告等单独组卷。整理,根据国家档案管理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各种文件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文件分类办法及编号方案,以“件”为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清点卷内文件材料,检查材料齐全性、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对不符合要求的档案资料,及时纠正、补齐。

3•3文件质量要求

原件内容真实、准确;已破损的文件应予修整;字迹模糊或易退变的文件应予复制;耐久性书写材料,字迹清楚、图表整洁、签字盖章完备;文件材料国家标准A4幅面;说明书遵循原貌。

3•4页码编写

按自然页数编写页码,凡有文字的页面均要编码,页码编写位置在装订线的另一侧右下角,用阿拉伯数字编写,避免空号和重号。

3•5编写目录拟写标题

按文件题名编写卷内目录,每份文件要按原文题名编写目录,没有题名的材料要根据内容自拟标题后再编写目录。拟写案卷标题时,将该卷的主要文件内容概括提炼,使其综合反映卷内内容。案卷编号依据档案管理规范进行,最后填写备考表。项目档案管理小组人员完成上述工作后,将全部档案资料交所档案室。由所档案员对档案资料的分类、立卷、卷内目录及备考表等进行全面复核无误后,填写封皮内容,打印案卷封面,装订成册,编制检索工具,装盒上架排列,便于查找和检索利用。

4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

4•1领导重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

俗话说,搞好搞不好关键在领导,任何工作只要领导重视,认真去抓去管,做好督促检查,同时明确各个阶段的管理人员,落实好分工和岗位责任制,确保每个环节不出漏洞,档案工作抓出成效。

4•2抓好岗前培训,资料收集“三勤”

在项目实施前,抓好档案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要让档案管理人员上岗之前就懂得在哪个环节收集哪些资料,以及如何进行分类、编目和整理归档等。在资料收集中做到“三勤”,即“勤收集、勤督促、勤检查”,是保证档案资料完整和真实有效的有力对策。

4•3制定收集档案资料的保证措施

在签订招标、仪器设备的采购合同时,既要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对方提交的档案资料范围、质量水平和移交时间,又要明确违约责任,以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完整。

篇9

一、实施对象、范围及标准

为促进全市农机化发展,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农业县(区)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用柴油补贴。

(一)农机具购置补贴

1、农机具补贴对象:一是具有一定耕地规模且符合农机作业要求,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农户;二是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或村(组)集体。

补贴对象的确定:按各县(区)确定的各乡(镇)农机具购置计划,各乡(镇)分解到村,各村对没有农机的农户、农机户和集体(村、组、联户或协会)按需求进行分类,结合“一事一议”制度,集体讨论新增农机户对象、配套农机具的对象和集体购置的计划。原则上大型联合收割机以村为单位集体购置,有机户购置以所需配套机具为主。购机对象的购置需求要在市农机化领导小组确定的参考目录内进行,每个村的实际购置量不得突破县(区)下达的指标。

2、范围及标准:全市农机具购置种类及数量以各县(区)农机现状、需求量及适宜机械作业的面积确定,综合考虑各县(区)的财力,确定不同的补贴标准,具体为:城关、堆龙、墨竹:市财政补贴30%,县(区)财政补贴50%,群众自筹20%;曲水、尼木、达孜、林周:市财政补贴50%,县(区)财政补贴30%,群众自筹20%。

根据统计结果,全市共需购置农机具8018台(套),总资金2379.47万元,其中市财政补贴1023.*万元,占总资金的43%,县(区)财政补贴880.49万元,占总资金的37%,群众投入475.9万元,占总资金的20%。

3、实施计划:农机具购置补贴分两年实施,20*年重点解决墨竹工卡、尼木两县的配套农机具,其他五县(区)购置大型联合收割机121台,市财政补贴750.83万元;2009年解决堆龙等五县(区)中小型配套农机具,市财政补贴272.25万元。

(二)农用柴油补贴

1、农用柴油补贴对象:使用农机进行耕地、播种、收割的农户。

2、范围及标准:对农机机耕、机播、机收三项作业进行补贴。市财政按每亩农机作业成本的30%补贴、县(区)财政按每亩农机作业成本的20%补贴。

三项作业每年需补贴资金1411.43万元,其中市财政补贴846.858万元,县(区)级财政每年补贴564.572万元3、实施计划:柴油补贴时限暂定为5年。市县(区)财政每年3月预拨各县(区)当年补贴计划的50%,11月底根据实际作业面积和当年的计划结算农用柴油补贴款。

二、总体实施进度计划

前期工作:20*年*月完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通知》下发各有关县(区)。20*年*月底前,各县(区)通过认真的调查摸底和研究,形成《*县(区)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并上报市农机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成熟的方案以领导小组名义及时批复各县(区)。

农机具政府采购:20*年*月底前各县区根据实施方案,完成拟购进农机具的政府采购工作。

农机具到户(村、组、协会):20*年*月底前各县区农机具必须落实到户(村、组、协会),同时市县补贴兑现到位。

技术指导:20*年*月各县(区)农机主管部门会同农机主要供应商,对农机手有重点地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柴油补贴统计审核:20*年*月底前,各县(区)组织各乡(镇)对辖区内的农机三项作业面积形成统计报表上报。市农机化领导小组对各县区上报的柴油补贴抽查,对符合实际的县(区)扣除预拨款后,按标准结算市级柴油补贴款。

柴油补贴兑现:20*年12月中旬前,各县区财政、农牧部门会同各乡镇将柴油补贴兑现到农户。各县上报市级财政“两种补贴”兑现情况。

20*年*月下旬,市农机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市20*年农机化发展工作进行总结,并上报市委市政府。

2009年农机化工作程序与20*年相同。

三“两种补贴”的实施程序

(一)农机具购置补贴程序

(二)农用柴油补贴程序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两种补贴”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操作过程复杂,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在认真学习中央、自治区和*市有关文件的基础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对待,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要把农机化发展工作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指导、管理、服务工作。为切实加强对全市农机化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市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市财政、农牧、发改、农发、科技等部门和有关县(区)的分管负责人参与的市农机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协调落实、检查、督促和考核农机化的实施情况。各县(区)、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农机化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农机化工作“宣传到户、补贴到户、任务到户、责任到户”。

(二)加强宣传,搞好监督。加强“两种补贴”的宣传工作,让农民了解补贴政策、程序和补贴机具类型。安排专人搞好咨询服务,做好购机手续、补贴目录和相关信息等咨询解答工作。建立督查机制,由领导小组组织专人负责全市农机化工作的督查。建立完善农民投诉受理制,受理站设在市、县农牧局农机科(站),办理有关投诉事宜,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严格制度,按章执行。为确保实施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各县(区)要认真执行“五制”和“三落实”制度。

实行法人制:层层分解建设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各县(区)农机化发展工作法人为各县(区)长。

实施报账制: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办法执行,切实加强对补贴资金使用的管理。资金的使用实行县级报账制。

实行采购制:为了保证农机具的质量,实行政府采购制,以县为主,在市政府采购办的参与下,由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统一采购所需农机具。

实行督查制:由市农牧局农机科对农机质量、投资控制、补贴进度、责任落实、运行管理、政策贯彻落实等方面全程督查。

实行合同(责任)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在招投标时签订规范的采购合同,而且市与县(区)、县(区)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组、组与户之间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补贴进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把建设内容、任务、目标分解到村。建立村民评价监督小组,定期召开村民大会,按照一事一议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听证会的方式,集体讨论决定补贴的有关事宜。

篇10

一、项目目标

(一)降消项目。

1.孕产妇死亡率:以县为单位下降20/10万以下。

2.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下降到1‰以下。

3.消毒接生率≥98%。

4.产前检查覆盖率≥95%。

5.县、乡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核合格率≥80%。

(二)国家妇幼卫生监测。

1.加强国家妇幼卫生监测点(县)监测人员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考核合格率≥85%。

2.进一步完善国家级妇幼卫生监测点(县)的网络直报系统,网络直报达到100%。

3.健全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法,完成国家级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报告。工作合格率达到100%,并全部实现数据的网络直报。

4.按照国家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监督指导指南,规范监测工作,监测质控考核评估优良率达到80%。

(三)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

1.住院分娩率达≥98%。

2.补助资金使用效率达>98%。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1.降消项目:全市八县一市七区的农业户口。

2.妇幼卫生监测:县

3.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我市八县一市七区的农业户口、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在获得助产技术服务执业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符合补助条件异地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原则上回户籍所在地享受住院分娩补助。

(二)项目内容。

1.降消项目

(1)人员进修和培训。由省妇幼保健院承担县级助产人员免费进修任务,重点培训产科急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术操作规范以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等;省级组织各级项目管理培训及技术师资培训,全市卫生局负责对县、乡、村妇幼卫生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2)驻县专家蹲点。市卫生局组织实行驻县专家“一对一”包县蹲点,驻县蹲点专家负责监督和指导蹲点地区的项目实施工作,规范各项技术标准和操作常规,采取传、帮、带的方法,培训当地的乡村医生和妇幼保健人员,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和完善蹲点专家驻县考核制度,定期进行考核。

(3)健康教育。推行“以妇女为核心,家庭为最佳场所”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孕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等知识的宣传教育;针对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低,旧风俗习惯等问题,以多种形式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播;编写语言通俗、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资料,发放至孕妇家庭,广泛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因地制宜制作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知识宣传画,张贴于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和公共场所,使群众了解有关孕产期保健知识,并提高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率。

(4)健全和完善孕产妇急救中心和“绿色通道”。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和孕产妇急救中心的作用。村级负责高危筛查、转送高危孕产妇;乡(镇)卫生院要加强产科建设,做好平产的接生工作,严格执行高危孕产妇转诊指征;县级孕产妇急救中心负责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形成上下贯通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和技术精湛、设备完善的急救中心。

(5)项目宣传。各县(市、区)要加强项目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降消”项目的内容,增强保健意识,提高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率。

2.国家妇幼卫生监测

(1)加强对各级监测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继续开展各级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提高对孕产妇和儿童疾病的诊断、防治能力,及妇幼卫生信息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上报、跟踪随访、漏报调查的水平,保证出生缺陷监测网络连续稳定、高效运转、结果准确。

(2)加强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点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基于村-乡-县三级数据采集报告流程及多部门参与的信息报告制度。

(3)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监督指导和质量控制,重点加强对培训质量、网络直报、出生缺陷诊断、漏报情况的督导力度,不断提高监测系统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3.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

符合补助范围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每人补助300元。补助程序如下:

(1)各县(市、区)统一使用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经费四联单(以下简称“四联单”)。

(2)各县(市、区)有助产技术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对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按照规定标准直接补助,费用可先行垫付。农村孕产妇出院时,凭住院分娩结帐单据、户口薄或身份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除外)等相关报销凭证,在助产机构领取补助并按规定填写“四联单”,由产妇本人或家属签名,并保留第一联。

(3)各县(市、区)医疗保健机构对所有获得住院分娩补助的农村孕产妇建立台帐管理,把“四联单”的第二联和相关报销凭证复印件交县(市、区)新农合经办机构审核保存;各助产机构留存“四联单”的第三联及相关凭证复印件建档备查;每月凭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经费“四联单”的第四联及相关凭证复印件,到县(市、区)卫生局项目办公室办理报帐手续。

(4)县(市、区)卫生局按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上报材料进行逐一审核,对被补助孕产妇的基本信息及补助人数、补助金额进行登记、汇总,核实有关信息后,在1个月内将资金汇拨至医疗保健机构,并建档留存“四联单”的第四联和所有原始材料和单据,以备核查。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降消项目

1.市卫生局、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市财政局负责项目的管理与监督。

2.各县(市、区)根据部门分工,落实项目任务,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

(二)妇幼卫生监测

1.市卫生局负责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2.承担国建监测任务的县卫生局要按照项目方案,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确保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

(三)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

1.市卫生局、财政局负责项目运行情况的监督指导。

2.各县(市、区)卫生局、财政局负责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的具体实施,落实相关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顺利展开。

四、项目执行时间

项目工作于年内完成。

五、项目监督与评估

(一)监督指导

市对县级督导至少2次,覆盖全部所辖的项目县(市、区);县级对乡(镇)每季度督导1次。督导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实施计划制订和组织管理情况、项目经费使用、人员培训、蹲点专家驻县工作情况、设备使用、项目宣传和健康教育、项目指标的完成情况、现场指导和专题讲座、群众反映项目实施和资金的使用情况;住院分娩限价的执行情况;项目目标完成情况;群众对项目的评价等。督导方法按照卫生部、财政部督导评估要求执行。

(二)资金管理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执行,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项目经费必须专款专用,有明细账目,不得挪作他用。市卫生局和市财政局将按有关规定对项目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考核。

(三)项目评估

1.市卫生局负责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和效果评估工作。项目地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专项资金使用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与管理,合理安排项目进度,强化对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2.项目地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人员培训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培训工作结束后通过考试或考核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