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学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毕业生学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毕业生学习总结

篇1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又一年过去了,这一年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这一年中,我把所学应用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和其他同事学习,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尽快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我要求自己在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以最佳的表现来回报学校对我的信任。

以下从个人的业务能力、工作态度表现两个方面做一个总结

第一,本人的业务知识与工作能力。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而谦虚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取他们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这一年来,在领导和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带领下,我已能上课时表达自如,能引导学生跟上我的思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我懂得了上课时如何去掌控上课秩序,保持上课纪律;懂得了如何去发现学生在上课中的问题,并及时在课堂上解决;课堂外,我也能又快又好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就作业问题即使解决,督促学生认真学习。

第二,本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表现。我热爱这份工作,因此我很乐意去做这份工作,并且积极认真地做好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教学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后辅导等方面,我都能一丝不苟地去完成。课前我认真研读课本,先构筑自己的教学框架。课堂上,我比较容易投入到教学中,面对一双双天真善良的眼睛,我努力将知识点环环相扣起来,用最简单的语言,最富激情的姿态,把知识点讲授给学生。往往一堂课后,我已经大汗淋漓了。每天,上课之余,更多的时间里,我都怀着好奇的心态去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作业发给学生。作业中发现的一些没有认真完成的学生,我还会在休息时间让学生把作业订正好。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坚持在班级多待几个小时,利用这几个小时,我会对个别学习上习惯不大好或者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今后,我将加倍努力,不断专研教学和提高业务水平。

篇2

实习地点:宁波开元名都大酒店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和丰富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经过这三个月的实际运用,使我对酒店的经营运作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实践,受益匪浅。我在实践中学会了很多技巧,包括沟通技巧、交际技巧、销售技巧;体验到了酒店管理的艺术性和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财富;了解到自身的不足,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在毕业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地进行自我增值,为以后策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在实习报告的开始,我必须要对所有在酒店教过我实际工作并给予我关心的各位同事致以最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帮助我顺利完成了我的实习工作,快乐因为你让我不断进步—开元名都,快乐因为你们帮助我成长—我亲爱的同事们!

1 实习单位介绍:

宁波开元名都大酒店是开元旅业集团在宁波地区建造的白金五星级酒店,有其特有的企业文化。

开元旅业集团是一家以酒店业为主导产业,房地产业支柱产业,建材业和其他相关产业为新兴产业,声誉卓著、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集团。

酒店致力于为宾客提供东方文化与国际标准完美融合的服务。

1.1实习部门:餐饮部西餐厅

酒店餐饮设施齐全,六个风格迥异的餐厅,餐位近1500座,设有茵梦湖大堂吧、至乐轩中餐厅、启笑轩中餐宴会厅、阅微堂包厢群、伊萨贝拉西餐厅、纳思比日本料理、豪华宴会包厢,才华横溢的大厨随时给您带来一段陶醉的美食之旅。开元名都的西餐厅名字叫做isabella,一个很女性化的名字。伊萨贝拉西餐厅的环境布置得很舒适的,是一个典型的西式餐厅,餐厅分成吸烟区和非吸烟区,以宁波市市花茶花为主题。

以马来西亚的行政总厨为首的大厨们为您提供纯正东南亚美食和精品西餐。餐饮部作为酒店重要的一部分,而西餐厅又是负责酒店房客早餐的重要部分,位于酒店大堂的正对面。提供自助晚餐及各种会议用餐。也给酒店带来了不小的收入。

位置:位于酒店一层 营业时间:24小时餐位数:202个

2 实习岗位内容与工作流程:

西餐厅领位也就是迎宾员是负责餐厅接待来客、迎宾工作的服务人员。作为一名西餐厅迎宾员,我负责:餐厅预定(restaurant reservations),迎接宾客(greeting guests),让宾客入座(seating guests),服务儿童(serving children),服务冰水(serving ice water),巡视餐桌(checking the table),处理部分宾客投诉(dealing with guest complains),送宾客(saying goodbye to guests).

2.1岗位内容

2.1.1、掌握客情,接受客人的预定,并通知相关责任部门,安排留台。

2.1.2、热情主动地迎送宾客,将客人引领到适当的餐位,帮助拉椅让座,熟记常客及贵宾的姓名和职称。

2.1.3、在餐厅客满时,向客人礼貌地解释并建议客人等候,同时把客人的姓名、房号登记在记录本上,或推荐客人到饭店的其他餐厅就餐。

2.1.4、开餐时婉言谢绝非用餐客人进入餐厅参观和衣冠不整的客人进入餐厅就餐。

2.1.5、解答客人提出的所有问题,收集客人的意见及投诉,并及时向领班汇报。

2.1.6、参加餐前准备工作和餐后结束工作,并做好本岗位清洁卫生工作。

2.1.7、做好就餐人数、营业收入的统计工作和交接班工作。

2.1.8、参加餐厅和餐饮部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

2.1.9、自觉遵守宾馆的各项规章制度。

2.1.10、完成领班布置的其他各项工作。服从领班的领导指挥,积极配合区域服务员的接待工作。懂得和熟悉本餐厅的业务工作。上班时仪容仪表端庄大方,衣着要整洁,精神要饱满。迎送客人要面带笑容,主动、热情、礼貌,做到客到有请声、客问有应声、客走有送声。善于运用礼貌语言和客人说话。要掌握及了解客人的需求,迎接客人到满意的座位上,并主动递上菜牌、饮品牌。待服务员迎上前才离去。走路要注意礼让,客过要让路,同行不抢道,迎客走在前,送客走在后。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服务水准和服务素质。

2.2工作流程

每天的工作流程包括餐前、餐中、餐后。

2.2.1 餐前

提前十分种到岗,与上一班次的同事做好交接班工作,全面了解西餐厅的预定信息,并对迎宾台及所管辖区域进行卫生清理工作,做好迎宾台准备工作,以及餐厅内背景音乐关注。餐前接受预定电话要求做到接电话时面带微笑,报部门先英语后汉语,左手拿听筒右手拿纸笔,语气语调要平和,三响之内接起,问清楚客人姓名,电话,单位,时间,人数及特殊要求并重复客人预订信息,最后致谢,登记特别多或者vip客人要通知领班,并与区域服务员交接做好餐位调节工作。在电话三根据预订情况尽量满足客人的需求去安排适当的作为,针对常客可以给予特殊的或者是常坐的位置,满足并超越客人的需要。报纸的领取与摆放,特别是一些外宾对中国新闻有很大的好奇心,用餐结束后也往往会在餐厅内休息片刻。

2.2.2 餐中

主要是引领服务,做到三二一标准三米微笑两米问候一米预测并服务。而引领服务又有自助餐与零点两种服务,对于早餐自助主要是针对房号看每间房间是含单早双早还是不含早餐,因为对于现在网络预定的客人是有一定的优惠的所以适当的会有些早餐的变化,并询问咖啡还是红茶,传达给服务员同时提醒客人保管好贵重物品。针对零点客人特别是午餐时间零点客人相对多一点,则区别于早餐要为每位宾客拿一份菜单,请宾客跟你走为宾客带路,站直为宾客递上菜单并介绍服务员,上冰水。而对于自助晚餐对前面的问候是相同的,对于中国客人要问是否有预定,几位并查找预定信息,如没有预定要询问客人是吸烟区还是非吸烟区,并适当的安排座位。入座服务,安排客人尽快入座,并及时安排冰水,引领客人上洗手间,活稍事休息,回答客人的一些对酒店的咨询问题。注意事项:如果是多位男士来此就餐可能是谈生意,应引向角落,让他们谈话方便又不打扰其他客人就餐(西餐厅就经常有位杨先生)。而面对孤男寡女来就餐微笑上前接待,切不可多问,更不可莽撞打探"only one?"" are you alone?"可引领她们到靠窗或角落一点的位置就餐,让其自便,如果客满,客人不得不共用同一张餐桌进餐,也要征得双方客人的谅解和同意。对于零点的菜单服务:在客人坐定以后,才上菜单(英文或双语),一般情况是双语菜单应先递给就餐的女主人,然后男主人在其他人等,并于当区服务员做好交接工作,在餐厅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也要负责客人的点单服务,要详细地回答客人有关菜肴的咨询,如有关主菜(main course)、特价菜(special)、拿手菜(chef's dish)特色菜(specialties)等,并对牛排等要求进行询问。而晚餐要特别注意客人衣物要用西服套套好防止弄脏客人衣物或客人过多造成物品的丢失。巡视餐桌对于安排好座位的客人调换座位要及时通知区域服务员以便不会重复输单。三餐引领入座都及服务口布是没有区别的。总之主动热情服务宾客适时向客人介绍餐厅中西结合以东南亚美食为主的西餐菜肴,以及酒店的康乐客房等等,保持良好的服务形象。

2.2.3餐后

主要是送客,并处理好与宾客的解释工作,宾客离开检查坐席是否有宾客遗失物品。感谢宾客跟踪回访特别是vip客人给他们满意加惊喜。并请她们下次光临称呼熟悉宾客的姓氏说再见,say goodbye to guests.保管好菜单及酒单,协助做好登记及财务登记将全天用餐人数做好报表交给领班做好一天的财务统计。对布草的管理,送洗布草与领回布草不足或损坏每个月要进行盘点。做好整个班次的交接工作,保证管辖卫生与餐厅内各个门窗的关闭问题,对于电话菜单等的管理工作,并检查餐厅灯具门窗的检修报修工作,并完成一天中上级交班的其他工作,熟悉掌握工作流程并高效的提供服务,学习中进步。

2.3实习想法和建议

宁波开元名都是一个新生的白金五星酒店,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管理上的弊病,为了评星的成功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2.3.1沟通不灵,团队凝聚力不够。

例如销售部的预定经常没有通知西餐厅而客人到了还没有安排座位甚至是没有座位,而客人当然是和我们发火,不但给餐厅带来不好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酒店的声誉。

2.3.2酒店资料不统一,没有完善的培训制度。

这也是我实习期间感受最深的,由于人手紧缺,我上班第一天就开始正式的工作,但是当时我对西餐厅几乎一无所知,只能从部门提供的一些资料开始了解,至于酒店的建筑结构和其他部门的营业情况等等,则是在工作中向身边的同事请教慢慢积累起来的。由于酒店的资料都是各部门自行整理出来的,难免在一些内容上有些出入,比如前台和西餐厅对西餐厅晚餐营业时间及儿童半价问题就经常对客人有不同的回答,影响餐厅的正常销售与服务。我们在入职一个多月之后才进行人力资源部的入职培训,当时培训酒店仍然没有为我们提供统一的培训资料,而培训的内容又都是我们一个月以来总结下来的东西。特别是西餐厅对于专业英语的培训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可是在餐厅内三个月却从来没有一次正统的对于菜肴以及引领服务专业英语的培训。除了英语及基本的礼仪培训外,还应注重对员工进行世界各国各民族风俗习惯及宁波地理知识的培训。由于缺少这些专业知识的培训导致经常有外宾点菜而服务员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其实只要经过很简单的培训我们都能做的很好,因为西餐厅的服务人员的素质相对其他部门还是很高的,我们可以有更专业的服务水准更熟悉的业务。

当然,自己在这次酒店实习中也有不足,在工作过程中对部门业务不够熟悉,不能随时熟练的用专业术语回答客人的点餐与问询。粗心大意的毛病在我身上还是时有发生,在酒店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细心耐心,所以这是很致命的缺点。自己的英语水平仍需要提高,方便和客人沟通交流,另一方面,适当了解其他外语和外国文化也是非常必要的。

建议在培训方面,针对员工流动性大的问题,希望人力资源部可以根据每月新入职的员工情况和当月酒店的营业状况安排培训时间,专人进行培训工作并在员工工作后实时跟踪新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强化新员工的业务素质。希望酒店能定期安排员工参加相关的应用英语和国际礼仪强化培训,提高员工服务质量,为客人们提供更周到的服务,为未来的评星工作良好的铺垫。[3]

开元旅业集团已经给予了开元名都硬件上的支持,在软件服务上还需要员工们的不断努力,我想这真的需要培训部门对酒店员工专业知识的培训而西餐厅对于菜肴专业英语的培训及服务员对菜肴的服务程序的熟练程度需要大大的提高,对于西餐厅服务人员专业的西餐礼仪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2.3.3缺少西式感觉

建议西餐厅能在适当的位置放上一些具有西方艺术的工艺品或壁画这样可能更加吸引客人,让遥远的异乡客人有一种有回到故国的感觉,达到东方与西方的完美结合。

2.3.4各部门员工缺少沟通

建议加强部门员工之间的交流,酒店员工对其他的部门状况了解不够会?客人带来很大的不便,酒店可以在淡季组织员工参加体会各个部门不同的工作,以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以方便客人,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2.3.5建立vip客人档案的工作还需要加强,对于客户档案的建立程度还是不够。

在能源浪费上我认为做的还是很好的,可以对客房用纸剩下的部分用到员工洗手间,大大的节约了用纸,而各部门对于纸张的使用也是能自觉的节约。员工食堂的菜肴方面的浪费问题也能解决的很好。整个酒店很少能看到员工有浪费的现象。

建立了酒店的小型图书馆,由于酒店的很多员工都在酒店住宿,酒店小型图书馆的建立丰富了酒店员工的生活,提高了员工的素质,对员工的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员工休息室内的台球、乒乓球等的开放也给员工带来了工作外的快乐生活!

3 实习收获与感受

回想这次在酒店实习的点点滴滴,觉得从中获益非浅,学到了许多在课堂和书本上都无法学到的知识。在这三个月的实习工作学习中,不仅向酒店员工学习了酒店服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体会到应该如何跟客人和同事交流和相处,更被西餐厅同事们的无私敬业的精神所打动。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获得了优秀班组的荣誉称号,在这个大家庭中我感受到了温暖,给予了我快乐的工作生活!

3.1收获

3.1.1、服务意识的提高

曾听有人说迎宾就是站在门口问候客人的机器,但亲身体会了才知道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要学会观察,做好服务,服务要仔细,周到,及时,要了解客人的需求,对常客要做好个性化的服务,知道其喜好,尽力给予满足,做到提前一步的服务,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对于酒店等服务行业来讲,服务质量无疑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企业的生命线。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不仅能够为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其再次光临打下基础。而且能够使顾客倍感尊荣,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通过酒店组织的培训和平时部门的强化练习,锻炼了我的服务意识,养成了面对客人泛出微笑的好习惯;学会了用标准的礼仪礼貌待客;

明白了学好外语的重要性。

3.1.2、服务水平及专业知识的提高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酒店实习,使我对酒店的基本业务和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礼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酒店更加如此,要敢于开口向人问好,在向人问好的过程中还要做到三到:口到,眼到,神到,一项都不能少。对于客人的要求,要尽全力去满足,尽管有些不是我们职责范围的事情,也要尽力帮其转达;尽管有些要求不合理的不能办到,都要用委婉的语气拒绝,帮他寻求其他解决方法。印象最深的是为酒店的日本客人服务,他们通常是不太会说英语的,所以,我们要从他们的动作和片言只句中猜到他想要做什么并快速帮他办好。例如:当客人用蹩脚的英语说到 no smoking 的时候我就会安排他到安静一点的非吸烟区。对于外宾点餐中用到的专业英语我也可以理解的更多更准确。

3.1.3餐饮专业知识的提高

特别是西餐摆台与零点服务流程更加清晰明了,对一些礼仪方面知识也在不断提高,让我对曾经看到里兹—卡尔顿酒店的服务的服务理念更加深刻的理解,we are ladies and gentlemen serving ladies and gentlemen.“我们是淑女和绅士,为淑女和绅士服务” !

3.1.4 英语水平的提高

在五星级的涉外饭店中,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包括听、说、写的能力是特别重要的。在接触来自世界各国的客人的过程中,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发挥了它的重要性,没有它,我和客人就没法沟通,更提不上为他(她)服务。而作为西餐厅每天都要有外宾光顾,自然也就从中进步了很多。

3.1.5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了自己的观察能力,从刚开始的懵懂到现在走进餐厅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要求的预测能力不断提升,并对一些客人的投诉问题懂得倾听,甚至可以适当的解决该问题,有些客人也成为了我的朋友。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处事能力。

3.2感受

3.2.1 实习不是体验生活而是走入社会为就业提供的一次演练。

实习工作过程中,我们不是单纯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去换取报酬,而是当自己是酒店的一员,和各部门同事密切合作维护酒店形象和创造最大的利益,并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特别是西餐方面的服务利益与专业英语。不断的在不同的错误中成长并不断进步。

3.2.2 实习是一个接触社会的过程

通过这次实习,我比较全面地了解了酒店的组织架构和经营业务,接触了形形的客人,同时还结识了很多很好的同事和朋友,他们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社会,他们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教会了我如何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与他人相处的人生哲学。

3.2.3 实习期与开元名都大酒店的关系

作为酒店的一员,穿上了制服,就要处处维护开元名都大酒店的权益,要把自己和酒店紧密联系起来,要熟悉酒店的信息,要另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代表酒店的利益,时刻为酒店做宣传,提高酒店和自己的形象。

3.2.4 实习与就业

实习过程中,让我提前接触了社会,认识到了当今的就业形势,并为自己不久后的就业计划做了一次提前策划。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自己与酒店的契合点,为我的就业方向做了一个指引。实习实际上就是一次就业的演练。

以上是我此次实习的一些感受和想法,作为一种感受,它可能有很多的主观痕迹,不过只有员工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感受,因此,希望管理者在做出决策前,除了站在酒店的利益考虑的同时能够为员工考虑,只有这样的决策才能得到更多员工的支持并能留住更多优秀的员工。

篇3

1.要学会融入在来这个实习之前我就和高年级有大公司实习经验的同学聊过很多关于实习中应该主意的问题,很多人建议要少说话,多听,多看别人如何说话,处理事情。我的理解就是少说话就意味着少问问题。但在现实中,起码在ibm,不是这样的。因为如果你一周3天不怎么说话,别人还可以理解你,因为是刚刚来的小朋友,什么都不熟悉,比较怕,所以少说话。但时间长了,别人会以为你的性格就是这样,闷闷的,最后就导致你难以融入整个大圈子。难以融入的后果就是最后大家都慢慢孤立你,你自己也觉得孤独,慢慢的就被淘汰了。

2.广结人脉因为你是个新来的,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你需要每人人的帮助。尽管很多时候你不知道这个人对你将来有没有用,或者是这个人很难接触,你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谈话,慢慢插入他们的谈话,进入他们的圈子。这个至关重要!

3.多问问题可以说多问问题是前两个的手段。因为只有你多别人问问题了,才可能慢慢接触别人,了解别人,认识并开始熟悉别人。这样在很多情况,如果你需要什么帮忙,他们会真心的来帮你,帮助你解决你需要解决的问题。

4.有目标的做事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别人基本上让你做的事情都是很基础的事情,但这个时候你要有自己的一个判断,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什么的手段比较好,是不是教给我的手段就一定是最好的,从中我又能学到什么?毕竟实习一方面我是帮公司创造价值,另一方面我也要自己也要得到我想要学到的东西。如果很盲目,自己慢慢就迷失了,只知道自己低头做事情,但最后自己学到多少呢?问问自己,微乎其微。

5.自己创造机会因为你是个新来的,别人不会说主动关心你,不会再像在大学里,老师会告诉你要做什么,好像有个保姆一样告诉你一步步都要走什么。但在公司,这个保姆再也没有了,这条路需要你自己走,自己去试。当你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尝试就变的很重要。因为只有你自己经过自己的判断,去尝试了,才知道这件事情到底行不行,有什么其他的解决方法。这个就是创造机会,同时自己也在提高。

篇4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4-0219-02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12万,2004年增加到280万,2005年达到338万,2006年高达413万人,2007年达到495万人,预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532万,创历史新高,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2003年为83%,2005年为72.6%。与此同时,调查发现,目前我国45%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不仅仅反应出了大学生就业难的表面现象,也从更深层次上反映出我国当今社会失业的现状。

一、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界定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从供求关系看,国家整体就业形势不佳,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就业人数的需求。据教育部统计,自2000年以来, 高校毕业生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需求小于供给,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然而,按照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发展历史,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有能力吸收比中国现在多得多的大学毕业生,中国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如果按照大学生占适龄人口(18―22岁)的比重,2003年中国为15%,而发展水平接近的菲律宾和泰国就达到31%和35%,就连印度都有16%,西方国家更达到50%~80%。在2000年的劳动适龄人口中,中国的大学毕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仅有5%,而美国达到35%。以此推算,我国高等教育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既不是经济危机造成的,也不是周期性经济运行规律的结果,它属于结构性失业,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陈宇主任曾经说:“劳动力总量过剩和结构性失业交织在一起,影响了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至少在本世纪前20年,这都是非常严峻的问题。”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失业分为三种:总量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大学生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结构、职场“经验准入”要求等市场需求因素发生变化与大学生适应这一变化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职场经验、就业观念、信息占有、高校分布和专业人数分布等不匹配而引发的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的现象。

二、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成因分析

(一)应聘大学生人数增多,企业招聘条件抬高

近年来,全国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人数明显增多,企业在招聘人员时的选择余地非常大,招聘门槛越来越高,条件越来越苛刻。例如,性别、学校、学历和专业等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依然明显。一般而言,男性、重点高校、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相对其他毕业生较容易找到工作,进而导致这些影响就业的因素呈现结构性失衡。此外,企业也会提出关于工作经验的要求,即使是针对毕业生的人才交流会, 要求求职者具有2―3年的工作经验也是常有的事。职场“经验准入”门槛过高,已成为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之一。

(二)高校课程设置缺乏市场导向,导致大学人才培养与现实需求脱节

我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大学许多专业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方法、培养目标都很模糊,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也存在问题。突出的表现是大学里一些专业设置过于狭窄,不能从市场出发,根据市场需求来开设课程,而是循规蹈矩,较多沿用以往计划体制下的课程设置,无法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状况导致某些大学毕业生由于本专业人数过剩而成为失业者,某些职位由于应聘者人数严重不足而只能空着。教育结构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已经影响了毕业生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观念性结构失业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改变了过去的精英教育模式,然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识还没有从精英定位向大众化定位转变,就业期望值过高,普遍想在大中城市或沿海城市找工作,稳定、高薪、知名的企业往往是他们的首选。市场需求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大学毕业生应该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寻找最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地方和企业。此外,由于大学毕业生的供给源源不断,企业为大学生提供的薪酬水平有所下降。大学生就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就业影响因素。

(四)大学毕业生素质结构落后

高校毕业生的素质是用人单位录用时考虑的重点。但目前大学毕业生的素质结构落后于市场的需要。一是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好本专业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发展的第一要务,从各个专业课程的开设到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无不是围绕着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学生形成专业技能的重要基础,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石。此外,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通过自身努力,积极主动独立地学习,发展个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继续学习极为重要。

(五)地域性结构失业。

地域性结构失业,指的是劳动者的地域分布、流动与岗位的地域分布不对称所造成的失业。目前,这种情况在我国相当严重,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已经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但在一些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却面临人才特别是高学历人才的严重短缺。一方面这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急需人才来推动发展,改变现状;另一方面,人才又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去。这样的人才流动造成了欠发达地区人才严重短缺,而经济发达地区却出现人才过剩现象。

三、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对策

为了使大学毕业生能顺利就业,国家有关政府部门、高校、社会企事业单位不断为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提供各种有利条件,笔者根据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分析,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相应的对策。

(一)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加大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拥有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的权威性和领先性。目前,就业指导工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学校领导对就业工作应引起足够重视。把降低失业率作为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形成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领导要把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数量配备到位,工作人员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及时进修提高,以此提高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二是定期开办就业指导课,为学生就业提供咨询与指导,开设的指导课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

一是要及时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高校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从宏观经济走势、中观经济变化、微观经济需求为着眼点和落脚点,高校要研究所在区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着眼整合师资,提升高校专业设置的科学预测和规划能力,调整教材,创新教学方法,用就业率、学生综合适应能力两把尺子衡量高校的运行质量。二是要从整体上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用人单位首先注意的是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工作态度、道德修养和责任心,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团队精神、毕业学校的名气、踏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五个因素,最后阶段,创新精神、实践经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四个因素将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因此,高校学生首先必须培养自己的基本素质,在具备这些素质的基础上注意培养自己的特长,由此具有自己的特色素质,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积极发展创业教育

打破传统观念,大学生毕业存在“等、靠、要”的求职心态,而不想着自己去开公司、办企业。我们应该鼓励部分大学生大胆创业,创业是就业的高级形式,一个创业者首先是一个就业者,同时还创造一定数量岗位,带动就业。因此,鼓励创业,对创业进行资金、政策上的扶持已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失业治理对策。我们解决就业问题,也采取这种对策。另一方面,是注重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在大学生的创业培训中,应首先着力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可以在毕业班中开设创业教育的相关选修课程,比如,创业案例分析、创业理论分析等课程,丰富他们的创业知识,为毕业创业打下理论基础。还应鼓励学有余力的大学生在读书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去兼职或假期打工,与今后的职业多接触,为今后就业做准备。

(四)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形成现代社会的就业观念。正确的观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引导青年到欠发达地区就业、创业,既能有效填补欠发达地区的职位空缺,又能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祖国需要的地方也是青年人成长最快的地方。

大学生应适当改变一心只去大中城市、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否则宁愿失业的工作态度。大学毕业生应到基层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艰苦奋斗,为广大农民服务,为解决中国社会主要问题――“三农问题”作贡献。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较大地改观,结构性失业问题也就会较长时间存在,仅仅靠政府和学校采取应对措施是很难行之有效的。大学毕业生自身应做好心理准备,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并从各方面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红永.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12):176-177.

[2]任婷,周畅.结构性失业与高教政策调整[J].煤炭高等教育,2005,(1):16-18.

篇5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企业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011年的《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指出高校毕业生能力普遍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它还认为,毕业生职业能力不足问题在大学扩招后日益突出,高校对此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课题组总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解读此报告时说:“劳动力市场变化非常大,而大学对它的反应特别慢。”

实际上,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十几年前就引起了一些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1998年,法国、意大利、英国和德国的教育部部长共同发表联合宣言,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列为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而我国高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显然远远不够。该报告认为,中国高校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表现在,高等教育培养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对企业职业能力的实际需求缺乏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差异。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更多地考虑招聘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在招聘面试中,用人单位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工作?”“你做过什么项目吗?”等等。用人单位在对大学生进行招聘时的问题已经明确地起到了导向作用,这一导向清晰地指向了大学生在求职时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高等教育要在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行业职业发展所需要的通用能力和素质。这是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的根本途径。

一、企业对大学生求职者的主要需求

职业能力是企业对于求职者的最主要的需求,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企业往往通过职业能力来衡量应聘者是否能够胜任该岗位。职业能力同时也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人才素质,是指人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人才素质具有诸多的衡量标准,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诸如经验、智商、情商方面的标准作为对职业能力的一个客观衡量尺度。

调查表明,接近100%的大学生不了解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使用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向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素质能力现状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去甚远,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生素质能力不足。社会对大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好高骛远”等负面因素的评价,说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能力与社会、与用人单位、与工作实践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学生自身职业能力不高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最为关注的大学生求职者职业能力

2007年,一项针对北京市大学生就业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调研显示,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有较高的期待,但实际上很多大学生还做不到:6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岗工作,实际知识的应用率不足40%,反映出大学在专业设置、能力培养、课堂知识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30%的被调查大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很远,还有30%的学生用“所学陈旧”来形容他们大学四年的收获。

通过调查,在职业能力模型各要素中,企业认为责任心最为重要,领导能力最不重要;而在学生们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最重要,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最低。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五个方面包括:责任心、敬业精神、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在校生对此的排位则是:解决问题能力、外语能力、计划协调能力、学习能力、计算机能力。而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监督管理能力都被企业列为重要性最低的五项能力之中。

因此,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企业对于大学毕业生求职者最为关注的五项职业能力,并逐一进行详细说明:

(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企业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职业能力要求,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企业和社会希望并要求大学毕业生把选择的“职业”能够当作长期追求的“事业”,能够投入热情执着追求,要有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的意识,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工作”和临时的落脚点。一个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大学毕业生,不会只关注企业能够为自己提供什么,而是考虑自己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同时,在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驱使下,大学毕业生更能够做好本职工作,为自己和企业带来双赢。

(二)敬业精神

企业和社会非常欣赏勤奋、上进、肯吃苦的年轻人。大学毕业生在未来的道路上,尤其在职场上,很可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那么大学毕业生就要有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思想准备,要耐得住寂寞、敢于拼搏、敢于冒险、不断进取、并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当大学生们走出校园,成为一名职场人,就不能够再用做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要清楚自己所担负的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大学毕业生无论在今后从事何种工作,即使是纯技术类工作,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企业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项职业能力,这就更不用说诸如销售这一类以语言艺术为职业必备技能的工作领域了。尤其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好的想法、完整的工作思路等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能够顺利的表达出来,而顺畅的语言沟通往往能够起到展示自我、为工作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必备能力。

(四)学习能力

学习成绩不是企业用人的唯一标准,但是仍然是企业衡量大学毕业生的一项无可替代的重要标准。熟练掌握或精通某项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永远都是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但是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企业更为看重的将是大学生是否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内容,是否能够快速地掌握新的技能,也就是说是否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使自己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人材”快速转变为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专业型“人财”。

(五)解决问题能力

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已由过去的一般能力要求,发展到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特殊要求。在“创新能力”这一宽泛的领域中,“解决问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从事的不可能总是一成不变的重复性劳动,很多时候我们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棘手难题,这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就更为严峻,所以大学毕业生是否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乎着是否能够做好本职工作,更为严重时很有可能关乎着企业形象建设等关键问题。所以,那些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去不断探索、开拓和积累的大学毕业生是企业最看重的人才,因为他们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在困难面前不畏缩,并且有足够的能力解决难题。

三、基于企业需求加强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回归到高校中,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学校层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结合学生就业主要趋向,通过市场调研和归纳,梳理出学生所需重点发展的专业技能、通用能力和个人素质,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课程教学,达到满足学生未来职业与人生发展的能力要求,使学生做好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充足准备。

(一)重视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的调研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地域和历史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也不一样。在课程日常教学中,就需要高校不断更新人才市场信息,把握市场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和适应能力。

(二)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职业能力测评工具

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各不相同。可以在高校中引进相应的测量与评估工具,让学生了解自身当前的各项素质与能力的状态和水平,准确清晰地了解分析自我。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素质与能力的拓展计划。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职业价值观

一、引言

就业率是当今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难题,而大学生就业难是这个难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很多专家学者都在思考、研究如何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本人通过这些年所带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各种情况,认真对比,总结了一些职业价值观与就业的关联。[1]

二、就业背景

2013年的就业形势是人所共知的严峻,于是乎大家格外关注2014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去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大学毕业生有727万,与2013年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和在一起预计有810万,被戏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季”。

据《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100家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4届本科应届毕业生45577人,比2013年的招聘量减少7.3%。

2014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11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对此,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分析认为,由于多数行业在2010至2012年期间招募的大学毕业生规模较大,加上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诸如IT、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的招聘遇冷。

北京教育人才培训中心任占忠主任曾说:“我觉得影响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关键点。第一个因素是定位。学生究竟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在这点上,定位会直接影响到相当一部分人能不能找到工作。比如我们的学生很多所读的院校名气不大,学历也不太高,能力也不是很强,那么求职时却对薪资、对单位等等要求较高,这就很难实现,必然会导致他待业。我觉得定位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一个很要紧的因素,所以说要做好定位。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压力比较大的时候,那么我们的定位就要客观一点儿,适度地调整,这对每个学生来说都非常关键。”这句话也指出了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对就业的影响和重要性。[2]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时的主要特点

1.职业价值观功利化

职业定位是人们就业的前提,就业之前需要先有一个明确的职业定位,即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我不需要什么样的工作,以及我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只有明确这几点之后才有可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果连这几点都不知道,那就算找到工作也迟早会离职。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定位从“我适合做什么”到“我想要做什么”转变,即从以工作为主到以自我为主转变。调查中,当问及“您在择业时最看重什么因素”时,有26.3%的人把“适合自己、做自己感兴趣的”作为首要因素,24.1%的人最关心薪酬,20.3%的人把“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作为重要标准,仅有4.2%的人认为应首先考虑国家需要。表明当前许多大学生的职业定位是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标,以利益驱动为原则,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2.职业目标不明确

职业目标是人们制定并追求的对其职业行动具有重要意义的目标,是为实现职业理想而确定的具有阶段性、过程性的目标体系。一个合理的职业目标既能实现自我价值,也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短期职业目标和长期职业目标相结合。调查中,当问及“你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吗”的问题时,有56.2%学生回答没有清晰长远的目标。而在面对“你是否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时,仅有25.9%的人回答“大致上做过安排”。在“统包统分”时代,毕业生大都非常看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很少有更换工作的想法。而当代大学生大多把“满足自我需要”作为首要目标,在择业时不再坚持“干一行,爱一行”,而是“爱一行,干一行”。有的在工作中一旦出现不符合自己意愿或有更好的机会,便急于放弃和重新选择。这反映出,一些大学生在职业目标的追求上,注重短期利益和现实需要,而缺乏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3]

3.安全与风险的矛盾结合体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特别是职业安全感与职业风险意识的矛盾。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比原来的大学生更开放,更民主,强烈要求多劳多得,重视个人劳动成果,也比较愿意尝试从事一些风险高、收入也高的职业。另一方面,受当前“就业难、择业更难”的劳动市场状况的影响,大学生们对于失业、和下岗充满了恐惧,这种心理状态也使他们非常重视工作的稳定性。这种矛盾的心态几乎充斥于当代每一个大学生心理。

四、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

1.对专业选择的影响

在功利性的心理趋势下,现在的学生选择专业更具有明确的目的,而非以自己的兴趣为前提做出的选择,导致学习没兴趣,学习成绩不理想,就业就更加困难。举个例子,我有个学生是本来读大学的时候是准备填报历史专业的,那是他自己感兴趣并且有动力学习的动力,却因为听说历史专业工作很难找而报了金融专业,但是金融专业不是他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他没有学习的动力,最后学习成绩非常差,导致人自信心不够,到最后都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4]

2.对就业地域的影响

最近在报纸上经常能看到XX行业缺口多少人,XX行业人才紧缺等新闻,但是这些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却又有很多找不到工作,到底是报纸报道虚假新闻还是毕业生实在太多,填补了缺口还有多?其实都不是,我国的人才还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大学毕业生对工作单位的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要求比较高,不愿意去西部地区、艰苦偏远地区和广大农村,“宁在北京没张床, 也不愿在其他地方有间房”“在大城市讨饭也比回农村强”等思想在大学毕业生头脑中相当普遍。

职业价值观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结果,大学生们要更好地思考一下自己需要什么、适合什么,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金盛华等.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手段与目的[J].心理学报:2005,37( 5): 650-657

[2].陈静李卫东.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J]. 高教探索: 2011 年第5期:106-110

篇7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心理问题 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巨大的竞争压力,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因此,深入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引导大学生合理就业及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大学生就业人数居高不下

大学生就业人数总量巨大,造成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某些失业现象。自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根据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宣布,大学毕业生人数近10年呈直线上升趋势,由2003年的212万上升到2014年的727万。大量毕业生涌入社会,超出社会经济增长对大学生的需求,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2.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结构性失业现象严重

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引起了结构性失业,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结构性失业现象尤为突出。在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了较多新生、新鲜的岗位,然而由于客观与主观的因素,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岗位;同时,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许多毕业生热衷于一些稳定、体面的工作,从而出现了“公考热”、“考研热”等现象。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出现了一边大量毕业生等待就业、一边却有大量岗位空缺现象,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结构性失业现象严重。

二、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及表现

1.易焦虑暴躁或低迷抑郁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当意识到客观实际与自己的主观期望产生较大偏差时,往往会产生一种焦虑浮躁的心理。表现为心慌、失眠、坐立不安等症状。多次受挫后对找工作产生畏惧心理,既希望谋求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过分担心找不到工作。当机会来临时,无法完全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导致失去就业机会。

2.过度自负或过分自卑

自负心理在如今的大学毕业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总觉得自己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工作单位提供的岗位无法满足自己的发展需求。从而盲目攀比,虚荣心不断增长,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导致对自己的劣势和缺点估计不足,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与自负相对的,是自卑心理。自卑是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自信心,过低地评价自己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当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后,丧失了竞争勇气,于是临阵退缩。这一点在贫困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3.从众心理严重

所谓从众心理,主要是指个人受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众心理在就业方面表现为毕业生一味追求热门职业和工作单位,甚至不惜放弃自己所学专业。于是把自己限制在狭窄的求职道路上,错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4.有明显的依赖倾向

在就业过程中,有的毕业生对自身缺乏理性的认识,就业信心不足,犹豫观望,就业依赖父母,依赖社会关系,依赖学校和老师。高校每年招聘季到来时,有些毕业生缺乏就业意识,对学校组织的专场招聘置之不理,等待辅导员老师将就业信息发到自己的QQ上;在每年的大型双选会上,学生家长、朋友代替自己与用人单位洽谈的场面屡见不鲜。这些高校毕业生缺乏自我选择决断能力,不能积极主动地竞争,或推销自己。从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就业机会。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原因探析

1.社会原因

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而社会上的职位有限,导致应届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部分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不易就业。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很多毕业生倾向于到东部沿海城市就业,造成地域性的就业失衡现象;而社会对职业的评价和定位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如今,在人们的心目中,“公务员”才是最理想的职业,所以许多大学毕业生执著于报考稳定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此外,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下,企业本着一切以追求利润为先的原则,往往会对大学生提出地域、性别、经验等种种限制条件,阻碍了一部分学生的顺利就业。

2.学校原因

高校的专业设置在时间上往往会滞后于社会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处在不断变化和相对稳定的状态下的。而许多高校往往热衷于当前比较热门的需求方向,并没有精确预测四年后该需求的发展趋势,从而盲目开设和调整专业进行扩招,导致大量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很难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完全匹配的工作。此外,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过多地强调理论课知识,实践课、实习实训相对较少,尤其是一些工科院校,许多大学生面对成熟型的、应用型的社会需求缺乏胜任力;在就业指导方面,并没有深刻分析当前的社会现状,对学生的心理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启发,缺乏对学生求职观、职业道德、成功观念的指导,使得部分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产生了一系列就业心理问题。

3.家庭原因

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是90后,他们生长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时代背景都有鲜明的特点和优越性。家庭作为他们的强大后盾,无时无刻不在保护和引导他们。父母对稳定工作的向往已经渐渐植入孩子的头脑中,家庭关系网络也为孩子提供了许多信息渠道。父母的地位和社交能力,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家庭环境和氛围等直接影响了就业结果,对毕业生的择业心态产也造成了一定影响,由此更容易引发就业过程中依赖心理的产生。大学生就业不再是个人的决策,而是整个家庭的集体决策。

4.个人原因

大学生处在心理成熟的过渡阶段,在就业方面缺乏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面临复杂的就业形势无法正确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加之家庭和社会对其期望值较高,容易出现盲目择业的行为。此外,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大学阶段只是一味地学习并没有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面对如今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他们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几次求职受挫后,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而始终在失败的阴影中不能自拔,容易产生自卑、忧郁甚至极端的心理。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1.社会方面

高校的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应该顺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不要一味盲目扩招,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无业可就。政府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鼓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就业、自主创业,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与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大学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的同时,建立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聘用制度,为每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使毕业生能真正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学校方面

(1)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设置专业。

高校应把握就业市场动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培养学生,优化专业设置,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在招生和就业工作上培养超前意识,深入调研、实时追踪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开设具有潜在竞争力的专业,为未来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行业培养专门人才。

(2)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也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就业、创业大赛等,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为毕业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造条件的同时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能够合理定位自己的工作目标。

(3)开展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应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整个大学教育,采取分年级的就业指导体系,针对不同年级设置相应课程内容。一年级以“目标教育”为牵引,重点开展就业形势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二、三年级重点开展以培养职业化精神与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拓展训练方面的指导,四年级侧重政策与择业指导,同时应构建就业指导课群,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4)高度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注意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坚忍不拔的心理品质,尤其要关注毕业生群体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针对毕业季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展开专题教育,定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咨询。另外,要加强心理咨询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人才,定期为心理咨询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不断提高心理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家庭方面

家庭不仅是大学生的休息场所,也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目标和价值观的主要引导者。家长在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孩子本人的意愿和爱好,鼓励孩子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当孩子在就业过程中受挫,陷入抑郁、烦恼的时候,家长要及时了解情况,采取措施安抚孩子情绪,帮助孩子重获信心。

4.学生个人方面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核心是坚持立足于社会的择业取向,大学毕业生要正确认识社会需要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把个人理想和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以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和人民需要为重。深入基层,到人民群众最需的岗位上工作,先就业后择业,在就业过程中不断充实、丰富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力争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2)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大学生一入学就应该培养自己的规划意识,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制定分阶段生涯发展目标。在每个阶段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自己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个人素质,为步入职场奠定基础。

(3)培养抗压能力,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敢于面对失败,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及时调整目标,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心理问题时,要不断地自我暗示、自我鼓励,可以通过如跑步、健身、游泳等方式进行适当的宣泄,必要时也可以向心理专家求助。

综上所述,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引发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存在的问题造成了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减轻就业压力,缓解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深入分析原因,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鲁铁汉.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2(8).

[2]陈松泉.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4).

[3]黄琬钦.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适[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7).

[4]谢秀珍,魏京祥.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心理指导[J].德州学院学报,2012(8).

[5]余磊.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

[6]徐耀生.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初探[J].中国人才,2013(3).

[7]尹晨祖.基于就业竞争激烈形式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3(2).

[8]胡伟,孙赫.浅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2(15).

篇8

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随着国家推行高效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院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应届毕业人数屡创新高,使适合大学生的求职职位供不应求,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求职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人力资源总量过剩而质量偏低,大批大学生找不到称心的工作,在家待业。而新的就业形势也更加严峻,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人们传统的观念是认为,高学历对应的是好工作,然而面对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历仅仅是对一个人所受教育水平的呈现,而能力则是一个人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办事水平和工作效率。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学历和能力是呈正相关的,可以说学历越高则能力越强。但在实际验证过程中,发现这不是一个绝对定理,也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情况,这样的问题在企业招聘大学生的过程中通过什么标准来决定聘用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也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在招聘大学生的时候不仅仅是在考察大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及所取得的各类证书,而更多的是在全方位、多层次的考察大学生。

二、企业对大学生人才招聘标准

(一)企业较为重视的招聘指标

针对企业对大学生人才招聘标准问题,我们对20余个企业做出调查,对大学生招聘标准的结果总结概括为:道德素养、胜任能力、交往能力、潜在发掘能力、创新能力、职业兴趣、团队合作能力、忠诚度、自信、实践经验、奉献精神、专业技能、敏锐度。从这些招聘标准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了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具备的,需要长时间的自我积累与各种锻炼。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在这些招聘标准中,忠诚度、职业兴趣、潜在发掘能力、胜任能力更受企业所关注。

1.胜任力。在我们看来就是胜任一项工作或者任务的能力,不同的工作要求具备不同的能力素质,基本的能力素质可以运用在各种各样的工作要求中。胜任力的培养要求大学生在平时多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技能,使自己具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

2.忠诚度。在组织中的员工,能够拥有组织公民行为,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提升企业价值。忠诚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员工自身的个人倾向,更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文化,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更能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忠诚度的高低,不仅是大学生本人的品行,更应是企业需要注意维护的。

3.潜在发掘能力。根据冰山模型,人们还有一大部分潜力没有被发掘出来,而这些能力往往比我们表面看到的能力更为重要。刚出校的大学生在技术经验方面都有不足,但是只要拥有良好的品德,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进取心,在企业的培训学习下,潜在能力会被发掘出来。在高速变革的今天,潜在能力尤为重要。

4.职业兴趣。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往往会关注他们的职业兴趣,兴趣毕竟是产生动力的关键所在。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良好的专业训练,进入社会之后,应结合自己的兴趣与公司的实力、前景慎重择业,最好能将工作、兴趣相结合,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在选择工作时,不要盲目应聘,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国内其他学者调查结果

1.宋全政等2007年做的一次调查显示认为:有66.7%―92.9%的被调查企业认为道德品质、环境适应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是他们最关注的新聘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和能力[1]。

2.张崇信2006年就大学毕业生上岗后表现出的能力缺陷对148个用人企业进行了调查,企业的看法如下:缺少敬业精神(27%)、吃苦能力差(38.5%),缺乏团队精神(23.6%),沟通能力差(47.3%)、交际能力差(34.5%)缺乏自信心(25.7%)[2]。

3.唐春燕等2008年对7个城市的400家企业人力资源部进行的类似调查得出的结果包括:大学毕业生处事能力弱及很弱(79.5%),创新能力一般(48%),动手能力一般及很差(73%)[3]。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从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大学生只具有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只有在拥有了这些素质和能力的时候,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才得以充分发挥,才可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近些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迅猛增加,由每年的几十万至如今的上百万大学毕业生步入企业工作,从这一层面讲,企业应该对大学生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愈发严峻。很多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的时候对此己经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但是大学生往往最重视的是自己的专业知识成绩,各类证书等纸上实力,往往忽视了自身软实力的提升,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十分满意,这既对毕业的大学生不利,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己经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实力,并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要求,但却并未引起大多数高校的重视;有部分高校虽然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却并未采取什么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增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能力。企业由于招不到综合素质和能力强的人才其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面对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加,毕业生在就业时,谁能拥有综合能力更强,谁就更能得到企业的青睐。因此,不仅是学生本人应该重视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高校也应该建立出相关专业下,适应企业要求培养学生的方法,这将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都将起到促进作用。

(二)建议:对高校

建立完备的教学计划与体系,建立适应专业发展的培养计划,在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上做到知识与技能双重提升,在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更加灵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另外,对于学生实践这一块,应该加以重视,不能因为浪费课时为由,不设置学生实践,毕竟从实践可以学到书本中没有的很多东西,在实践的过程中,保证教学内容与相关行业发展需要同步进行,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另外,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主动做好学生与企业沟通的桥梁。

篇9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案例分析;优势;政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C91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104-02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扩招,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量具有专业素质的大学毕业生的同时,也增加了涌向劳动力市场的大学生数量,致使这一层面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经济周期性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使大学生的就业境况更加不容乐观。此外,我国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更是充分就业难以实现的梗阻性因素。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口号,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政策措施。在宽松的外部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但是怎样选择目标行业?如何获得各种资源?如何避免创业失败?通过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案例的介绍,对比分析大学生创业的优、劣势,以期对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有所启发。

二、大学生创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大学生创业的可行性

创业是劳动者以个人、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基础,有效整合个人资源,发现、创造机遇并选择、开拓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活动过程。它需要创业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知识储备、创新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的条件。大学生作为新兴的创业群体,有着来自自身、外界的优势。

1.专业素质。大学生与其他创业群体相比,具备较全面的理论知识,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具备独特的知识资本。

2.政策支持。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研究生和科技人员兴办科技民营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予以大力支持,包括简化登记注册程序、减免各类费用、优先贷款支持、适当信用贷款、税务减免优惠等多项扶持政策。各省市也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和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3.时代背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生产的资源。大学生所具备的扎实的专业技能使他们成为主要的知识资本拥有者和营运者,他们可以凭借知识资本优势来实现创业。

当代的大学生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面临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大学校园为其提供了开阔视野、强化专业技能的平台;政府近几年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这些因素共同营造了有益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性环境。

(二)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性

2011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7.8%,同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60万,即146.5万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境况。更为严峻的是,就业后的大学生还面临着较高的流失率。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一项调研显示,“大学生就业流失率高达70%,一半学生毕业后因不能吃苦被企业淘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业观念问题的突出表现在于,一方面,大学生普遍不愿到中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地区、基层单位去就业,另一方面,大学生普遍向往正规单位而不愿意自我创业[1]。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非常普遍,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比重高达20%-30%。而在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重相对偏低,2009年大学生创业比例只有1.2%[2]。因此,如何引导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取得成功,并以创业带动就业,对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案例介绍与分析

白凯明大学专业是电子商务,2009年毕业时国内外经济环境恶化,面对惨淡的就业前景,白凯明准备自己创业。考虑到农村老家口罩制造小有规模,从事者也都实现了发家致富,白凯明决定加入其中。白凯明用8万元启动资金,开始了“如雪”牌口罩的生产经营。他购置了4台机器,花费12 000元;生产的场地就是自家的厢房;雇佣的6名工人就是当地的农村妇女。经过4个月的摸索,白凯明渐渐摸出了门路,再加之甲流的蔓延,市场对口罩的需求激增,白凯明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工人们开始加班加点。到2009年年底,白凯明获得7万元的净利润。经过将近一年的历练,他发现利润最高的是最新流行款式,而跟不上潮流的样式则是低价难销。于是2010年白凯明将生产的重心放在了新式样口罩上,聘请了一名学习服装设计的在校大学生设计口罩的款式。2010年白凯明不仅保持了上一年度的高销售额,并且由于样式新颖的口罩利润丰厚,他净收入15万元。2011年初,白凯明将口罩事业发展到了电子商务领域,将所学专业知识发挥作用。利用网络的便捷优势,白凯明已经成为西北和东北地区多家大型口罩批发商的供货商。考虑到生产扩张,白凯明打算租一处厂房,成立凯明口罩制造有限公司,将自己的口罩事业再上一个台阶。

白凯明的自主创业是成功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行业选择明智。成熟、热门行业经营风险大大低于进入冷僻行业,即应选择市场消耗频繁或购买频率较高的产品行业,但应注意避免盲目跟风。二是进行产业升级。白凯明率先开展款式设计,向产业链上游发展,获取高附加值;利用电子商务开辟第二条销售渠道。三是对行业前景准确预测。南方大面积雨雪灾害、甲流流行时,白凯明看到商机,迅速调整销售策略。

四、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策略研究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国家政策鼓励下,大学生的创业意向逐渐增加,但创业成功率一直处于低水平。根据统计,浙江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在全国各省区市当中是最高的,大概在4%左右,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在1%左右,而全世界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是10%左右。创业成功率的提高不仅需要大学生增强自身创业能力,更需要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界为其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措施

一、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定义

在经济学中结构性失业这样定义: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业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3]根据结构性失业理论,我认为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主要属于结构性失业。大学生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结构、职场“经验准入”要求等市场需求因素发生变化与大学生适应这一变化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职场经验、就业观念、信息占有、高校分布和专业人数分布等不匹配而引发的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的现象。

二、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一)思想观念型结构性失业 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不能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结构性失业。目前,我国大学生失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就业观念的落后。大学生在求职时,往往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而不是从客观现实的需要来选择职业。

(二)知识技能型结构性失业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失业主要表现为知识技能性结构性失业。首先,高等教育招生体制落后导致了大学毕业生的技能结构性失业。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招生仍然具有严重的计划经济特征,大学资源配置以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招生采用计划指标进行控制,导致大学生的培养并不能随市场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其次,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基本的求职技能。再次,高校内部的学科结构改革落后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节奏。

(三)区域差别型结构性失业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区域差别大,资源禀赋不相同,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这些区域结构中存在着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即城市发达,农村落后。统计资料显示,在就业的地域选择上,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在大城市就业,有63.6%的学生选择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而仅有7.3%的学生选择去中西部实现自己的理想。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在大中城市就业者占总数的80.8%,而在县镇和农村就业者仅占19.2%。即便是来自县镇和农村的毕业生,也有约70%选择在大中城市就业。在京、沪、津、鲁、苏、浙、闽、粤8个经济较发达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了总数的57.6%。

三、解决我国高校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对策分析

解决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政府、高校和毕业生三方积极行动起来,构建“三位一体”的就业系统机制,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构建和谐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

(一)政府应起到统筹协调和主导作用?

各级政府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强化宏观调控、健全完善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我国高教育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实现最大限度就业。要建立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让市场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作出规定,加快建设和完善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障机制;强化政策引导,促进多元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工作;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优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环境。

(二)高等学校是应对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重要环节? 高等学校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上,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要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就业市场调查,形成反馈机制,完善学校教学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要开展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整体育人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

(三)毕业生本人必须主动调适观念,积极就业,敢于创业? 大学毕业生要学会合理调整就业意愿和期望值,改变传统的等、靠、要的就业观念,积极主动寻找各种就业机会。大学生要强化自身素质,增强就业核心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培养沟通能力,学习社交礼仪,学会推销自己,提高面试技巧,增加成功率。调整好就业心态,珍惜工作机会,立足从基层做起,克服浮躁心态和畏难情绪,勇于面向市场竞争。要勇于尝试,大胆创业,到需要开发的地区和行业去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 文东茅.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6,(1).

[2] 刘永君.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7(6)

[3]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0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