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6: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教学的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教学的核心素养

篇1

关键词:学科素养;初中化学;化学兴趣;启蒙教育

化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老师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让学生们形成化学素养,发现化学的本质,培养化学思维能力。在以往的教育中,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背诵概念与原理上,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科素养培养自然受到了影响。部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对有的物质性质没有掌握清楚,引发了很多笑话。比如有学生因“一氧化二氢”可能引发呕吐而呼吁禁止它;有学生因“二氧化碳”可能导致温室效应而认为其没有使用价值。随着新课标核心素养的明确提出,老师在化学教学中要进行启蒙教育,重点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

一、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现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已经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在探索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构建。核素素养包含着学生的各项能力,包括自主发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一般包括化学思维、化学能力、化学信息素养与化学精神。化学核心素养的本质是育人,老师在化学素养的培养中,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最根本的位置,要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理解其中的原理。初中学生刚学习化学,他们一方面对化学有着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他们不具备化学思维。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化学课程的特点,在设计上多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化学中的知识。这样,学生才会具备化学素养,树立科学的态度,养成化学精神。

二、目前初中化学启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在很多学生看来,化学属于化学家的研究范畴,与自己的生活关联性不大。部分学生虽然认为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也不会过多研究化学,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同时,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化学,对化学还不是很了解。因种种原因,导致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不明显,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背诵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但是因学生没有与生活建立联系,导致学生在记忆过程中非常困难,即使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记住,如果长时间不用,也会很快忘掉。另外,学生对教材中的很多物质都不认识,教材中的化学现象都是学生生活的反映,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记住了其化学性质,但是很难在生活中应用化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学生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很难用化学知识解释。初中学生的基础薄弱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

(二)缺乏学习氛围化学体系非常庞大,但是初中化学课程开设得比较晚,与其他科目相比,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非常少。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知识,都需要学生们掌握,但是部分老师在升学的压力下,教学心态比较急躁,他们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总结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学生根据老师的计划学习,导致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在课堂上,老师以教材为主,带领学生们学习一些浅层次的东西,不断灌输化学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实验教学则没有充分利用[1]。众所周知,化学离不开实验,几乎所有的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但是部分学校因实验器材设备的缺乏,学生们无法进行实验操作。另外,部分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不想在实验方面花费较多的时间,导致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初中化学课堂本应该发挥启蒙作用,但因种种因素导致学生学到的化学知识没有灵活性。

三、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措施

(一)培养化学意识与观念在化学启蒙教育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就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与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化学思想是学生认识物质的重要基础,学生们通过化学学习,化学理念便慢慢养成了,对各种社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便会有自己的想法。因此,老师在化学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通过常见的一些物质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用化学的思想去解释造成各种问题的原因。比如,在学习“燃烧”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观察蜡烛燃烧的反应,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蜡烛燃烧会产生什么样的物质呢?”学生们在下面思考开了,老师接着提问:“蜡烛产生的这种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老师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发现化学中的每一个现象都与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这种方式不仅会让学生们明白化学反应的规律,还会让学生树立化学思想与观念,这对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也形成了。

(二)培养化学思维与能力虽然初中学生在初三才开始学习化学,但是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启蒙教育中,老师仅仅是引路人。因此,老师要发挥学生的潜能,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们的思维在探索中得到开阔。同时,老师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用化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2]。例如,在实验“氢气还原氧化铜”中,为了探讨氧化铜是否已经消耗完,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老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老师创设的情境思考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不仅会增加,还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到达真正启发学生的作用[3]。

(三)培养化学学科精神初中化学属于启蒙教育,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物质的结构与形式,最终的目标是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学科精神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在化学课堂上,要让学生们看到化学对我们生活的贡献。为达到教学效果,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们树立科学精神[4]。首先,老师要用化学中的重要人物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通过门捷列夫、侯德榜等人物,让学生们了解他们在各自领域中对化学所做的贡献,学习他们探索、坚持的精神,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其次,老师要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在学习教材中的知识点时,老师要让学生们自己探索,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不断改变条件,总结化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精神。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化学启蒙教育,老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们喜欢上化学。学生也要发挥自己的智慧,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结束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时期,学生们对化学的了解不多。老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们打好基础,通过引导,为学生打开化学的大门,让学生在化学的领域中主动探索。在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生活的意义,让学生树立化学思想,并给学生创建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美妙,提高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许宏林.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的分析[J].新一代:理论版,2018(10):31.

[2]丁丹丹.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的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8(001):15-19.

[3]贾广英[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的思考分析[J].下一代,2018(9):1.

篇2

一、教师应认识到对教育和教学的深层意义

“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知识之后仍然被学生记得的东西。”这是吴星教师在进行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为主题的讲座时说的一句话,听后我觉得特别受启发。在我们的教学中,总是会为了高考这个大目标对学生进行不断的知识灌输,却忘了思考教育教学真正的意义。教师的职责不是教学科,而是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可更重要的应该是我们通过教学让学生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视角,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发展才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而我们目前又教了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我在以后教学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的。

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化学课堂教学

学生在特定的任务或情境中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或品质就是构成“核心素养”的表现。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选择,情景创设和选择角度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而这种学科观念是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反观我们多数一线化学教师的化学课堂教学,一直忽略了情境选择的重要性,在新课的学习过程中,仅仅为了引起学生一时的关注,呈现给学生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化学的“过”,这种不恰当的情境选择,恰恰是造成学生恐惧化学和厌恶化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教师呈现的是一个真实、合理的问题情境,那么学生在面对时就会将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正确的学科观念。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积极思考不断探究,因为这块内容对他的生活是有用的,是有实际意义的,不是虚浮空洞的单一知识点。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方法和技能不是我们用分数可以衡量的。因此,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一定是真实合理的,同时问题情境的设置应该具有延续性,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被提出和用到的,而不是达到吸引学生眼球的目的后就可以置之不理的。

三、重新认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意义和功能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实验的地位和功能并没有被突显出来。很多情况下,教师简单地认为化学实验不过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一种方式,所以设计的实验探究过程也不过是按照既定的实验结论而进行的实验验证和演示。当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一些与预想设定不同的现象,而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又有限到不能解释这种差异时,总会含糊敷衍过去,这些情况对学生造成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同时对学生认识化学学科本质和帮助学生建立“基于证据的推理”观念更是有害无益。现在细细反省,觉得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也许连化学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更别提对化学实验的正确认识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人们认识和了解化学也是通过不断的科学实验达到的。因此,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中的意义不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么简单的。实验过程中所包含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以及化学观念和应用才是化学实验真正应该交给学生的东西。

四、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知识

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知识也是随着世界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很多知识具有发展性和不确定性。而我们却局限在高考,局限在自身能力水平上,将不确定的知识内容绝对化地呈现给学生而并不对由此产生的结果加以审视和分析。只有当教师意识到知识的发展时,才能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存在的局限性,才会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来拓宽自己的眼界,最终通过“教、学、研”的结合达到使自己成长,让学生思维得到拓展而不至于被局限的目的。

总之,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教育所关注的早已不仅是分数了,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除了知识以外的重要品质和能力才是我们一线化学教师应该深思的。

参考文献:

[1]常素芳.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4(3Z):206.

[2]舒畅.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再认识[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1.

[3]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化学教学,2008(7):27-32.

篇3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7.023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帮助学生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求高中各学科课程要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目前,大家认为,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含有以下方面:人们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的过程中,运用探究的手段,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透过宏观现象审视变化的微观本质;能建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是苏教版必修《化学1》专题2的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本课按照目前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重新审视了教材,挖掘其学科核心素养价值,以这部分教学内容为载体,进行了精心设计,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透过宏观现象审视变化的微观本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设计

1.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指导思想分析

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应该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从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灌输转向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指导,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地融入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学习反思中获得化学核心知识,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一节典型的物质性质的课,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第一次完整地学习一种盐。教材并没有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逐条呈现,而是通过两个“活动与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区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实验方案设计”)来引导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化学学科素养。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初步学习了碳酸钠与酸的反应,了解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常用方法,但对与碳酸钠关系十分密切的碳酸氢钠的性质了解甚少。因此,教学时可以用实验探究、对比的方法理解两者性质之间的异同。

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展示、实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二者性质的差异是结构不同所致,并能归纳总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和相互转化。

(2)学会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特别是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中,学会全面地认识和分析事物,体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使命感。

3. 教学重难点

基于上述分析,把教学重点确定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鉴别,教学难点设计为对照实验方案的设计。

4. 教学过程及点评

教学环节1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资料1中,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什么物质?

[生]是纯碱,化学成分是碳酸钠。

[师]让我们一起走近碳酸钠。

[师]实物展示。请根据资料2和初中所学知识,推测碳酸钠化学性质,并运用桌面上的药品和仪器进行验证(药品:水、0.1mol/L稀盐酸、石灰水、氯化钙溶液、酚酞试液、0.1mol/L碳酸钠溶液、0.1mol/L碳酸氢钠溶液等,仪器:试管、滴管等)。

[生]讨论,制定实验方案,猜测实验现象,进行探究验证。在四支试管里各加入0.1mol/LNa2CO3溶液2毫升左右,然后依次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氯化钙溶液、石灰水、稀盐酸,观察现象。主动交流实验现象和结论。

[板书]

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一、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2、与某些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3、 与某些盐反应:Na2CO3+BaCl2■BaCO3+2NaCl

?u析:通过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实业救国的事迹引课,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和无私的爱国情操,引发学生对“碱”的好奇心和重视,让学生认识化学学习的社会价值。

后面让学生根据初中所学,大胆预测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对自己的预测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发展学生寻找证据进行分析推理的化学学科素养。

教学环节2 分析比较,深入探究

[生]认真阅读资料,仔细观察碳酸氢钠样品,产生了以下疑问:为什么在资料中碳酸氢钠可作为食品制作中的膨松剂,而碳酸钠不能?两者性质差异有哪些?

[师]顺势引导。请大家根据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来设计实验,对比观察两者的性质差异。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实验对比才更有科学性?

[生]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比较!如相同反应物的浓度、状态等。同时,提出了以下3个探究实验方案:

[探究实验1]水溶液的酸碱性

在试管里加入0.1mol/LNaHCO3溶液2毫升,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与前面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溶液的酸碱性。观察现象。填写表1。

[探究实验2]与盐、碱反应

向盛有2mL0.1mol/L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加1mL0.01mol/LCaCl2溶液,观察现象。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与前面实验比较,填写表2。

[板书]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探究实验3]与酸的反应

向盛有体积均为2mL、浓度均为0.1mol/L 的Na2CO3、NaHCO3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同时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足量)。观察现象。填写表3。

[板书]NaHCO3+HCl■NaCl+H2O+CO2

[生]通过实验对照,得出结论:Na2CO3、NaHCO3性质大体相似,但是在某些反应上又有差别。如同浓度时,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NaHCO3溶液,但NaHCO3溶液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大于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又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两者性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生]大家积极思考,有同学提出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师]对!那我们来一起分析它们在组成结构上有什么异同?完成表4。

[生] 清楚地发现:两者性质差异的原因就在HCO3-、CO32-方面。

[师]资料3中说,碳酸氢钠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请你猜想碳酸钠、碳酸氢钠哪一种受热更易分解?

[生]肯定是碳酸氢钠受热更易分解,而且分解时会有气体产生。

[师]让实验来说话。

[探究实验4]热稳定性

[师]采用(图1)装置,应该如何放置两种固体,才能证明碳酸钠的热稳定性较碳酸氢钠更好?

[生]大试管中盛的是Na2CO3固体,小试管中盛的是NaHCO3固体。大试管的导管伸入盛有石灰水的B试管中,小试管的导管伸入盛有石灰水的A试管中。如果A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而B试管中的石灰水没变浑浊,则可证明。

[师]演示实验,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生]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填写表5。

[板书]2NaHCO3■Na2CO3+H2O+CO2

[师]根据资料4,推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可能会有固体析出。

[探究实验5]饱和Na2CO3溶液与CO2的反应

[演示] 向一瓶充满CO2气体的软塑料矿泉水瓶中,倒入10毫升左右的饱和Na2CO3溶液,旋?o盖子,快速振荡一会儿。

[生]观察现象:矿泉水瓶变瘪,澄清的碳酸钠溶液变浑浊。

[板书]Na2CO3+CO2+H2O■2NaHCO3

[师生共同分析]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小,这是析出沉淀的主要原因,而从方程式来看,106g碳酸钠反应将生成碳酸氢钠168g,生成的碳酸氢钠多了且反应消耗了水,也会导致碳酸氢钠析出。

评析:根据实验现象的异同,引导学生分析碳酸钠、碳酸氢钠组成结构的异同,进而寻找证据进行推理,透过宏观现象审视变化的微观本质。课堂上精心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念。

教学环节3 总结提升,巩固观念

[师]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关系密切,请大家根据本堂课内容说说它们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生] 归纳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途径(略),形成物质间有条件的转化观念。

[投影]碳酸钠、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环节4 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投影]问题解决:

[生]交流讨论(略)

[课后作业]

查询侯氏制碱法的工业流程图,分析涉及的原理。

评析:通过几个有“生活味”的问题解决,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化学应用观。也体现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是一种能使学生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教学策略。

三、几点反思

1. 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要让学生明白所学化学知识的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这也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让学生“想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向学生展示所学化学知识的价值是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向学生展示所学化学知识的价值,可以是向学生展示所学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以是向学生展示所学化学知识在化学科学发展中的应用;还可以是向学生展示所学化学知识在化学及其相关学科学习中的应用[2]。高中化学课程中之所以安排“碳酸钠性质与应用”教学内容,就是因为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本节课以侯德榜的爱国事迹为引课,以“为什么碳酸氢钠可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Na2CO3、NaHCO3均可与胃酸反应,为何不选用Na2CO3作抗酸药?”等应用性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了知识的价值,明白了“为什么学”的问题,有效地调动了自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化学学科素养。

2. 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要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提高能力、发展素养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进行教学。教学中提供相应的仪器药品,让学生自己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主动对比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与应用,将知识融入推测、验证、探究和归纳的过程中,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的一般规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体验化学研究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科素养。

3. 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科学地处理教材内容

篇4

一、初中化学教学的问题及现状

从教学安排的短期目标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足够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从长期目标来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并服务于国家,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基于以上两点,纵观我国的中学化学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支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长期的纯理论记忆背诵使他们无法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课堂学习效率大大降低,逐渐感受到掌握吃力并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还有,学生通过长时间学习掌握的大多为基础理论知识,他们不会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容易在实际运用中出现迷茫、手足无措的情况。长此以往,这些情况越来越严重,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厌学心理逐渐增强,在缺少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的状态下,教师同样感受到授课过程困难,课堂氛围低沉,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好。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⒈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好感

任何一门课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改善课堂学习状态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桥梁,为他们指明方向,提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各个方面关心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让他们认可老师,认可这门科目,并对这门科目树立正确的态度,认真学习。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规范自己和学生的言行举止,创建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了解老师的课堂教学步骤,同时知道自己下一步的任务,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

2.强调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科目,正确有效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相关概念和结论,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水平。在初三化学学习过程中,课本上出现的很多实验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研究讨论,探究实验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带领学生去附近的工厂、村庄等地参观学习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影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直作为主流,学生的自学能力退化,学习效率低下。近年来,受新课改的影响,各地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学习,建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竞争意识,进而提高小组整体的成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计划,安排学习任务,强调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在学生出现问题困惑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逐个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独立学习、积极钻研进取。

4.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师水平。

篇5

2016年9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此背景下,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开展了主题为“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研究”教学研讨活动,笔者执教了“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这一示范课,受到了与会专家和教师的好评。

1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内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2]。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结果的改进、教学评价的设计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均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衡量准则,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淦犯瘛>咛謇此担?教学目标源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基于真实情境、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有利于素养的内化,关注“教、学、评”一致性,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2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程序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程序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2.1 解构核心素养目标

在此次深化课程改革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统领课程标准研制与修订的灵魂,教学目标的确定理应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相对于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超越更多体现在“操作性上”,因为素养是可测的、有阶段性的、有水平层次差异的。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将对学生总体的素养期望具体化为课时教学目标,并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方式。据此,“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目标定位如图1所示。

2.2 创设真实问题境脉

张华认为,素养是人在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问题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3]。离开情境谈素养,素养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未知”的、“原始”的、“实际”的问题情境,并以此为主线,将整个教学内容融合其中,从而统领整个教学过程,这就是“问题境脉”。它的核心内涵在于情境中蕴含的真实问题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载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地走向深入,建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4]。

据此,“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以燕麦片含有铁粉引起大众惊慌这一新闻事件作为教学情境主体,以是否含有铁――为何添加铁――如何促吸收――能做质检员作为教学主线,将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相互转化、实际应用等内容融合其中。

2.3 诊断素养达成情况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将评价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提问、实验探究、练习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解决真实情境下不同复杂程度化学问题的素养表现机会,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基于这些证据诊断学生的发展水平并做出反馈或进行指导。“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诊断任务如下:

通过对“燕麦片中是否含有铁粉”的实验探究和还原铁粉作用的判断与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铁的性质认识水平;

通过对“Fe2+与Fe3+相互转化”条件探讨和实验方案设计,诊断并发展学生氧化还原反应认识结构化水平及科学探究水平;

通过对“补铁剂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案设计与操作,综合评价并巩固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3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

3.1 是否含有铁

[PPT]麦片中添加还原铁粉引起公众惊慌的新闻事件。

[教师]今年早些时候,有这样一则新闻引起公众惊慌:一些麦片中添加了还原铁粉。是否真的如此呢?

[实物展示]雀巢牌麦脆片配料表。

[教师]我从超市买了雀巢牌麦脆片,配料表显示添加了还原铁粉,请你根据已学知识设计简单实验判断麦脆片是否真的添加了还原铁粉?

[学生]利用铁具有铁磁性这一性质,如果有黑色粉末能被磁石吸引,可判断含有铁粉,我曾在网上看到过这一实验。

[教师]现场打磨麦脆片并装入保鲜袋。

[学生]上台做实验。

[教师]有没有观察到被磁铁吸引的黑色粉末?

[学生]有。

[教师]说明配料表中标注有还原铁粉没有问题。刚才实验我们是利用铁具有铁磁性这一特殊的物理性质,铁是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一种金属元素,具有典型的金属通性,那它还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学生]银白色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设计意图: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问题来源于真实情境、是原生态的。本节课以麦片中添加还原铁粉引起公众惊慌的新闻事件作为引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此外,这一环节让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燕麦片是否真的含有铁”,目的在于诊断学生对铁的物理性质认识发展水平以及提升以下化学核心素养:素养3,依据证据推出合理的结论;素养4,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根据现象作出解释;素养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

3.2 为何添加铁

[教师]很好,接下来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麦片中为何要添加还原铁?

[学生]补铁,血红蛋白中含有二价铁,还原铁粉吃下去后能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二价铁。

[教师]还有其他作用吗?提示:铁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生成什么?形成铁锈的条件?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铁还具有哪些作用?

[学生]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

[教师]正因为如此,还原铁粉又被称为“双吸收剂”,糕点中通常会放一小包黑色粉末,其实就是还原铁粉。通过刚才的问题我们发现,铁可被盐酸氧化到+2价,被氧气氧化到+3价,还有哪些物质分别可将铁氧化到+2价、+3价?请举例。

[学生]铁与稀硫酸、硫酸铜、硝酸银等反应生成二价铁,被氯气、溴、双氧水等物质氧化为三价铁。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概括,铁单质在什么条件下转化为+2价,什么条件下转化为+3价?

[学生]与弱氧化剂反应生成+2价铁,与强氧化剂反应生成+3价的铁。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一针见血。

设计意图:铁的化学性质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本节课在此内容的处理上并不是简单罗列,而是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麦片中为何要添加还原铁”,目的在于诊断学生对铁的化学性质认知是处于识记水平还是应用水平。此外,“铁单质在什么条件下转化为+2价,什么条件下转化为+3价”这一评价任务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达到“结构化”水平,实现知识向素养转化。

3.3 如何促吸收

[过渡]还原铁粉易被氧化为Fe(Ⅲ),能否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

[学生]不能。

[追问]那怎么办?

[学生]将其转化。

[追问]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来看,从+3价转化为+2的铁化合价是降低的,需要加入哪类物质才能实现转化?

[学生]还原剂。

[教师]相反,从+2到+3则需要加入(停顿)……

[学生]氧化剂。

[教师]同学功底很扎实。

[过渡]当然,在研究相互转化时,你是如何判断+3价的铁已经转化为+2价的铁了呢?(停顿),这就涉及到+2价、+3价的铁的鉴别与检验的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思考如何鉴别。

[学生] 1.颜色;2.加碱。

[教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请你们仔细阅读教材第75页的信息提示。

[学生]滴加KSCN。Fe3+为血红色,Fe2+无色。

[学生]动手实验――用KSCN检验Fe3+。

[教师]巡视,并提示轻轻振荡试管,注意观察颜色。有血红色吗?是血红色溶液还是沉淀?

[教师] Fe3+与KSCN反应非常灵敏,我们只需1滴KSCN就出现了血红色溶液,因此可以用来检验Fe3+的存在。

[过渡]已经知道+2价铁与+3价铁的鉴别,让我们把镜头重新切换到转化。除了氧气之外还有哪些物质能够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这是我们接下来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PPT]活动与探究

设计Fe2+和Fe3+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

试剂:FeSO4溶液、FeCl3溶液、KSCN溶液

氯水、双氧水(H+)

铁粉(铜粉)、KI溶液、淀粉溶液

[教师]凡事?A则立不预则废,动手实验之前需要先设计方案,小组展开讨论,请将设计好的方案填在教材第75页的表格中。如果方案设计完成,请将你的方案付诸实践。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动手实验。

[教师]我们先讨论+2价转化到+3价,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们的成果?请按照取样、操作、现象、结论这一思维程序进行描述。

[学生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FeSO4溶液,滴入1滴KSCN溶液,溶液颜色未明显变化,再加入几滴双氧水或新制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双氧水或新制氯水能将Fe2+转化成Fe3+。

[学生2]在试管中加入适量FeSO4溶液,先加入几滴双氧水或新制氯水,再滴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双氧水或新制氯水能将Fe2+转化成Fe3+。

[教师]现在有两套方案,你认为哪一套更佳?

[学生]方案1,先判别试剂中原先是否存在+3价铁。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Fe3+转化到Fe2+的相关方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们的成果?

[学生3]在试管中加入适量FeCl3溶液,滴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再加入铁粉或铜粉,溶液血红色变浅,说明铁粉或铜粉能将Fe3+转化成Fe2+。

[学生4]在试管中加入适量FeCl3溶液,滴入KI溶液,溶液颜色加深,再滴入淀粉溶液,溶液颜色变蓝,说明I-能将Fe3+转化成Fe2+。

[练习]书写相关离子方程式。

[过渡]如果是日常补铁,我们可以选择诸如添加铁的麦片进行食补;如果是轻度、中度缺铁性贫血呢,你会选择……

[学生]保健品、药品。

[教师]食物展示各种各样补铁剂(亮出说明书),说明书注意事项中有一条引起了我的兴趣:“本品不应与浓茶同服”。为什么一些补铁剂不能与浓茶同服呢,我们来做一个魔术。

[教师]擦亮你们的双眼,演示茶水―墨水―茶水实验。

[PPT]魔术解密: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鞣酸),当单宁酸遇到亚铁离子后立刻生成单宁酸亚铁,它的性质不稳定,很快被氧化生成单宁酸铁的络合物而呈蓝黑色,从而使茶水变成了“墨水”。维C具有还原性,将+3价的铁离子还原成+2价的亚铁离子,因此,溶液的蓝黑色又消失了,重新显现出茶水的颜色。

[教师]维C能够把+3价铁还原为+2价的铁,说明维C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还原性。

[教师]服用补铁剂时补充维C有利于促进铁的吸收利用。

设计意图:Fe(0)、Fe(Ⅱ)易被氧化为Fe(Ⅲ),如何促进铁的吸收利用,自然而然过渡到Fe2+和Fe3+相互转化。通过相关问题的探讨,强化“变化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强调要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独特价值,精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据此,本课在教材“活动与探究”栏目基础上,增添了双氧水、铜粉、KI等试剂,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实验,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成果分享、小结,增强了探究活动的开放性,体现了探究活动的本质特点,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此外,教师展示茶水―墨水―茶水魔术实验,阐述“补铁剂不能与茶水同服”的缘由,并提供解决方案,凸显了“Fe2+和Fe3+相互转化”的应用价值。

3.4 能做质检员

[过渡]作为质检人员,最关心的是药品是否含有铁以及含铁量是否达标。补铁剂中的铁应该是什么价态?

[学生] +2价。

[教师]你能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补铁剂中是否真的含有二价铁?

[学生]先加KSCN,再加氧化剂。

[学生]动手实验。

[教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汇报看到什么现象,有什么结论?

[学生]滴加KSCN溶液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再滴加酸化的H2O2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朴雪口服液中含有Fe(Ⅱ)。

[设问]这瓶补铁剂有没有被氧化变质?

[学生]没有。

[追问]我这有一瓶?a铁剂露置空气一段时间,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它部分被氧化?

[学生]如果是部分被氧化,则需证明补铁剂既含Fe3+、又含Fe2+。取适量补铁剂,加KSCN溶液,若显血红色,则说明有Fe3+;另取部分补铁剂,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说明含有Fe2+。

[追问]如果仅有蒸馏水、氯水、KSCN能完成上述实验吗?

[学生]加KSCN,用蒸馏水稀释,再加氯水观察颜色是否加深。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定性检测到补铁剂中的确含有二价铁,那如何定量检测铁元素的含量呢?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讲义上的相关内容,下周活动课时间有兴趣的同学我们一起去实验室做个检测。

篇6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优化思考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中应当具备的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强调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学习、创新精神、社会责任等内容,是最关键核心的素养。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备学科素养,不是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而是看学生在生活中能否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近年来各个学科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美术学科也不例外。

一、高中美术有哪些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确立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作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是对图像符号的认识、比较、辨别。图像具有直观性、真实性的特征。它是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素养。“美术表现”是指运用媒体、技术、美术语言,创作有思想、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它是因交流、表达的需要提出的,是人们交往、表达不可少的一种素养。“审美判断”是对美术作品中隐含的各种美的因素的感知、分析、比较和诠释。它是人们对美与丑事物的判断,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少的又一种素养。“创意实践”是指运用联想、想象生成有创意的意图,可进行创造和实践。它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可少的素养。“文化理解”是从文化角度出发,尊重、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内涵。它是为了尊重、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需要,是当今社会不可少的素养。

通过美术的学习便可以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会成为人的一种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因此,作为高中的美术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这一素养的培养。

二、高中时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得到优化

1.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对教学模块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高中的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全面性的美术学科素养。教师对每个教学模块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优化,丰富教学活动内容,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使用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让学生感受、体验美术的魅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艺术素养。第三,教师培养高中学生美术素养时,教学评价是重要的手段。建立良好生评价机制,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美术素养得到提高。第四,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2.利用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不仅可以在美术课上对学生进行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可以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对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多欣赏中外著名美术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的实践机会,能够促进学生对艺术的应用。

3.参加美术学科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学生参加美术学科竞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历练,能够获得课堂上不能获得的知识、经验,如:色彩对比调和、黑白灰分布、形式美法则的运用、用笔、线条组织、构图安排、造型设计、元素融入、托物寄情等,使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4.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作为美术教师,要将课本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并积极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学习内容中的美术情感和思想。通过专门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学习内容中的思想情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美术学习的效果。如在湘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中,课前我问了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孤独吗,孤独的时候你们会去干点什么?然后展示自己孤独时候画的一张国画小鸟,并进行讲解,进而引出课题,这样学生会有共鸣,对本课的内容会有兴趣,假如很理论的说课,学生的兴趣减弱,课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5.优化师生情感,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的好和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效果,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得到优化,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积极的氛围,学生自然会喜欢美术的学习,这样也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首先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美术素养,它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美术方面的训练和学习,来满足新课改中美术教育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另外,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充分的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对美术作品的认识,让学生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来充分认识创作者的意图,来理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另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重要。高中生作为个体,是有人格、有尊严的人,因此如果教师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尊重学生,不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心理会产生阴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受到阻碍,师生情感教学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基础。

三、结语

“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是 “核心素养”的核心问题。教育部门和教师应当重视地方文化的发掘、整理、开发、利用,形成有效的校本课程,唤醒人们更多地关注自然、生活、生命、社会,以及身边的文化遗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身边文化的存在,不忘历史、文化史,延续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方文化,让这种属于我们自己的地方文化生根发芽,不断传承。作为一名高中的美术教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告诉我,提高民族文化的素质需要美术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的性格需要美术文化教育,开放民族的胸怀需要美术文化教育,提升民族的理想需要美术文化教育,推动民族的创新同样需要美术文化教育。美术文化教育在提升“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知凡. 基于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命题与测评[J]. 教育参考,2016,04:9-17.

[2]李艺明.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千年历史文化古镇贡川[J]. 学周刊,2017,10:232-234.

篇7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认知;教学设计

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的共同主题。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基于核心素养优化教师的教学认知,促使教师转变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且艰巨的任务。没有教师对核心素养的深入理解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育改革只能是空谈。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优化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认知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余年,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是教师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经验的影响,主要围绕着“知识与技能”的一维目标进行教学。[1]教师的育人意识淡薄,育人能力缺失。[2]以教科书为中心,只想准确地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旁观者”,学生的热情、主动性、怀疑能力在学习中不断泯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中学化学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从“教书”转向“育人”,也就是说不能再单纯地从化学学科的角度来理解化学教学,而必须从人的素养提升的角度来理解。2012年2月,教育部颁发《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做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这些都要求化学教师在观念上、思维方式上和教学行为上都要发生重大改变。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使命,必须将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诉求,转化为教师的教学理解并付诸实践。在这种新形势下,优化提升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认知尤为重要。

二、优化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认知的流程——以“苯”的教学为例[3]

教学认知的建构和发展必须根植于教学实践。因此,基于一定的主题开展教学活动研究,是培育和发展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认知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PCK(学科教学知识)、PCKg(学科教学认知)构成要素研究[4]的基础上,把对教师教学认知提升的重心放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上,提出了优化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认知的流程(如图1)。“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进行化学教学的统领性观念,它是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基础。首先,教师应该对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有深入的理解。其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分析教学知识,包括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知识等。然后,选择教学内容,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最后,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习任务。课堂情境设计和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是学习任务设计的关键。通过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与教学情境持续互动,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充分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核心素养是21世纪个人终生发展和适应社会变迁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传承、整合、提升和发展。[5]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学科化、具体化、情境化,它关心的是一门学科究竟对一个人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形成有什么样的贡献,而不只是本门学科的具体知识内容。不同的学科的核心素养有着不同的内容要求,但他们互相联系渗透,共同支撑核心素养的发展。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化学教育活动的总目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全盘否定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清晰地认识到高中化学对于学生成长独有的意义和独特的价值。化学学科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习得,更重要的是化学基本观念、思想方法、思维能力、价值观和科学伦理观念的形成。[6]

(二)全面分析化学学科教学知识

化学教学知识包括化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等。准确把握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知识,是顺利完成教学,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保证。1.挖掘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认知的基础。化学教师要认真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融合课程理念,把握化学学科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1)追溯化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化学知识的形成阶段,充满了化学家的智慧和科学精神,蕴藏着丰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饱含着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如“苯”的教学中向学生呈现苯的发现过程、凯库勒苯环结构假说提出的过程,就是科学探索过程的再现。教师追溯化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领略创造者的思考,感受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让学生逐步领悟自然科学的探究方法,体验科学理论从“猜测、提出假说——证实或证伪——修正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研究物质的方法,对于培养科学精神品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2)提炼化学基本观念和思想方法学科基本观念是对学科知识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在学生学习具体性知识时起统摄作用。教师在对具体化学知识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提炼知识背后隐藏的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思想方法。如“苯”的教学中抓住苯环的微观结构和宏观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体现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也凸显利用物质的结构推断物质的性质,利用物质的性质推断物质的结构的化学思想观念。运用恰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感悟最本质的、最精髓的学科思想。(3)发展化学学科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在一切能力和核心素养中居统摄地位。在化学教学中应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进行思维训练。如让学生对苯分子的结构进行推测,继而根据分子结构推测苯的化学性质。学生不断进行证实或证伪,感受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证据推理”“模型认知”“实验探究”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7](4)揭示化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化学学科价值观,是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也是化学学科的价值体现。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贴近社会,充分揭示化学知识的价值。如在“苯”的教学中联系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苯的危害等,使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等。2.深入了解学生知识教师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扮演转化者的重要角色,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是实现高效率的转化的前提。如“苯”的教学,教师应该了解所面对的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学习苯的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结构特征和一些特征反应,“苯”的教学要以此为基础。但此时学生有机知识储备并不多,教学中应注意不能随意补充知识(如苯的磺化反应等),更不能将知识面拓展到苯的同系物等。教师应该观察和深度研究学生,包括知识能力基础、学习心理、认知方式、错误概念、学习困难以及学习效果等。[8]

(三)准确制定化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保障。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和化学核心素养的本意,根据化学教学内容与特点和学生在某一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与表现形式,准确判断教学内容在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中所起的作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如“苯”的学习目标如下:了解苯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苯能燃烧、易取代、难加成的化学性质,培养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能力,强化对“结构—性质”关系的认识;参与苯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品质和逻辑推理能力;了解苯的用途、苯的毒性,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绿色化学观念。该学习目标涉及“宏观辨识”“微观探析”“证据推理”“科学探究”“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等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四)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化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选择或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探索、交流合作的平台,开展体验式、探究式、建构式的学习,形成思维观念和探究技能,感受化学学习的价值和魅力,发展化学核心素养。在“苯”的学习中,设计的学习任务,如表1。总之,利用某一教学主题对化学教师进行教学认知培育,让教师掌握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不但能促进该主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能充分提升教师的教学认知,提高其专业水平。化学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越深刻、对学生了解越深入,教学目标把握越准确,设计的学习任务越有针对性,越能发展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优化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认知的关键

根据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对高中化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及现实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认知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必须超越化学学科知识理解化学教育的本质

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学生核心素养本位转型。化学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设计还是教学方法设计方面都应该针对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从而真正实现为素养而教,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提升化学思维能力。

(二)善于挖掘课程文本中的育人潜能

教材中呈现的只是静态的知识的结果。教师除了要能够从整体上感受和理解知识内容,分析知识的深广度,还要挖掘知识的内涵价值,蕴藏的化学基本观念、思想方法,所经历的思维过程的价值,以及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情感态度的价值等,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层面来构建教学。

(三)重视学生知识,关注学习活动组织

一定要改变学生无条件接受知识的现状,从关注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度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的达成度。关注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能力、品格品性的实际变化。学生是在基本的化学活动中获得经验的,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知识生长、知识应用,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四)突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教师要揭示化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强调知识的应用,把知识融入情境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境设计要紧扣化学教学内容,指向要明确具体,避免徒有形式而无实质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发展规律;要有一定的思维负荷,引发学生的高阶思维活动;要新颖多样,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突破化学知识的重难点。化学教师还需在具体教学实施中观察示范、支持鼓励、启发引导,进行互动和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科学精神。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我们提出发展核心素养;对教师,我们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认知培育优化,鼓励他们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将核心素养从一套理论框架落实到具体的教育中,进而真正实现育人功能是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应该借助这一改革的契机,深化对高中化学教育的理解,发挥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喻平.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7(1):48-53.

[2]赵学昌.把核心素养内化于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2):51-53.

[3]朱鹏飞,徐惠.“苯”的教学设计[J].化学教学,2014(1):40-43.

[4]梁永平.论化学教师的PCK结构及其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2(6):113-119.

[5]吴星.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化学教学,2017(2):6-8.

[6]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7-9.

[7]徐宾.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61-63.

篇8

一、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林崇德教授曾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做出过这样的解释,即学科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学生通过学科教学或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所逐渐形成和所必须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满足个人终生发展、持续成长需要的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抽象的教学概念与学习理念,而是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变革紧密联系的。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也逐渐从以往的关注知识逐渐转向到关注能力上,这就使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新时代对学科教学所提出的教学改革要求,也是促使学科教育能实现现代化发展、确保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综合成长的关键教学途径。而化学核心素养便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种,学生通过化学学科教学所形成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均是带有较强化学学科特点的。主要是由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所构成的。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对学生批判、推理、质疑以及创新等化学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同样也具有积极的教学促进作用。因此,作为新时期的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重视核心素养教育对促进学生成长,推动学生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与影响。并要充分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合理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创新与改革,从而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与学习需求的同时,全面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更为深入地感知与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与价值,最终实现全面发展与综合成长。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陈旧

虽然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全面贯彻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今天,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认识有了明显的变化与革新,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的高中教育阶段中,仍存在部分高中化学教师会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这就使这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与应用上,也会过于关注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发挥。这就使学生难以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作用,致使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与化学学习积极性日益衰减,课堂参与度与配合度降低。这不仅会严重影响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样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限制与制约。

(二)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学生的成长与发育,在学生步入高中学校开展新一轮的化学学习活动后,高考的学业压力与学习负担便会接踵而至。这就使许多秉承应试化教学思想的高中化学教师为了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化学书面成绩,会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要的化学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致使学生在高中化学课堂中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仅能通过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进行死记硬背,而不是主动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感知化学知识的内涵。长此以往,高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便会在夜以继日的枯燥学习中消磨殆尽,其学习效果也难以得到本质上的提高与增强。除此之外,由于高中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学科,其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极具广度与深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便严重加剧了学生化学学科学习的困难与复杂程度,这便直接影响了高中生的化学书面成绩。而针对这一问题,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在学生化学知识学习中,便会提倡题海战术的应用,让学生通过海量的题型练习而实现在考场中对相应题型的快速解答,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化学成绩的目的。题海战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在短期内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但这并不表示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与质量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主要原因在于,高中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学科,其试题也得益于高中化学的综合性学科特点而表现出灵活多变的特点,其主要考查的是学生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等化学综合素质与能力。而通过题海战术取得高分的学生,在重复机械的习题练习中其思维能力便会受到局限,在应对综合性与思维性较强的化学习题时,这部分学生便会因思维不活跃、不发散而出现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等学习问题,其学习成绩也会出现较大的下滑,进而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三)轻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学科,这就使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是需要建立在学生具备较强实验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基础上的。但就现阶段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与组织情况来看,大多数的高中化学教师往往会以教学时间有限、教学进度慢为由而忽视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这就使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高,这不仅严重阻碍了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度学习与高效学习也会造成相应的阻碍与限制。

三、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方法

(一)夯实化学学科基础知识,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造可能

由于高中化学知识相对较为复杂与综合,这就使大多数的高中生在实际的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常会因基础不扎实而出现学习成绩下滑、学习问题频出等学习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与增强,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也会造成相应的阻碍。因此,为了有效改善与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这一教学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重视夯实学生化学基础,可通过化学基本概念的讲解教学帮助学生整合化学学科知识之间的逻辑性,从而在有效提高学生化学基础能力,奠定学生化学知识基础的同时,为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创造可能。例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一课时,高中化学教师就可围绕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在一个反应中同时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首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向学生指出“铁丝生锈,苹果发黑”等常见的氧化现象,并以此为依据向学生提出“如何还原氧化现象”的教学问题,从而在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促使学生联系已知的氧化与还原知识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内涵;其次,在正式授课中,高中化学教师则可在课堂中为学生演示“铁丝燃烧”的实验,便鼓励学生写出本实验的化学反应式,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站在化合价的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化学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的实质,全面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内涵;最后,则要鼓励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与本质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置一定的化学练习题目,以此更好地夯实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为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创造可能。

(二)创设化学学科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其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多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也决定了高中化学必将服务学生生活的学科教学本质。但由于高中化学的思维性相对较强,这就使绝大多数的高中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常会受到自身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的影响而难以全面、深入体会与感知高中化学学科的生活化教学本质,化学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相对较低。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可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化学学科教学情境,从而在有效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与激情,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与主动的学习态度与情绪投入化学教学课堂,进而实现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教学“钠及其化合物”一课时,高中化学教师就可在为学生讲解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时,引入纯碱在现实生活中的有效应用,从而在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对其进行思考、讨论以及分析,从而促使学生理解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的化学本质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更好地理解与感知化学学科的生活化教学本质,并能在实际的生活中熟练的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对学生化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具有极为深远的教学作用与影响。

(三)强化实验教学活动组织,锻炼学生实践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核心基础的教学学科,因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也成了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在以往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的高中化学教师往往会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与限制,而对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错误的教学认知。这就使高中生在实际的化学课堂学习中很少有参与化学实验学习活动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因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与锻炼而出现化学学习效率下滑等学习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与综合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对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造成打击,进而严重限制与阻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为了能在实际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与学生发展促进者,高中化学教师就必须充分重视多种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在日常教学中的组织与开展,从而在有效丰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促使学生通过参与化学实验学习活动实现实践探究能力与操作能力的有效锻炼,进而实现化学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教学“认识有机化合物”一课时,高中化学教师就可采用演示实验的方式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演示利用球棍模型搭建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过程,从而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促使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教学更为直观、形象地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更多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模型,从而在有效开阔学生化学知识视野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与认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化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对深化学生理解能力、锻炼学生想象能力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引导学生进行“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化学实验学习活动时,教师便可根据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认知发展情况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实验学习活动展开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以此促使学生能在实际的实验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身学习主体性对实验过程进行探究、思考,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优化,对实验结论进行总结、分析。在此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则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针对学生实验学习方法、实验操作步骤、实验设计环节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合理指导,从而在促使学生更好地完善化学实验学习结构的同时,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独立思考探究能力以及问题解决与分析能力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特征培养策略

现阶段,我国课程标准修订的重大主题从“三维目标”逐步转向“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选择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但是语文核心素养一旦形成便会慢慢积淀,伴随一生,并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文章针对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特征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即个体在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中,对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是在个体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培养而获得的。“核心”则是关键而不可或缺的。因此,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道德品质,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等等,是一种普遍的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使人们能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而去适应时代的需要,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并去适应不同的不可预测的情境,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动态性和终身性。一,基础性。无论什么课程,学生只有能看懂文字,理解题目的意思,才有可能去完成它。语文是最基础最稳定最传统最民族的学科,\用语文是一种技能,形成语文能力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反复的实践以及长期的积累,逐渐的形成一种习惯。二,动态性。语文核心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日常生活和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积累起来的。论语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语文核心素养只有在一定教育阶段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一个又一个教育阶段的飞跃,只有不断阶梯式地学习,才能不断丰富、拓宽知识,才会让一个人的学识、阅历、能力、价值观等不断丰满。三,终身性。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开始到遣词造句,到文辞飞扬,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再接受着语文的教育。语文核心素养则是一个人在不断积淀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稳定持续长久的能力和习惯,而将其不断运用于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一种最根本的素养。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的职业,选择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道路。而语文教育核心素养则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二、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观念

教师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为了强化学生核心素质培养,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传统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在教学管理上有绝对的权威。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并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一些有创新性的见地用自己的思路“格式化”,导致学生的学习生活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地训练,简单重复地死记硬背。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就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将语文教学融于生活,融于自然、融于社会、使学生在自我生活中选择性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二)重视阅读

语文课程中蕴涵着深厚的中国文化,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学生重视阅读,阅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课内阅读,教科书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潜心阅读。其二,重视课外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的习惯就是素养。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佳作,更需要重视国学经典阅读学习,如《大学》、《孟子》、《中庸》、《论语》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扩大课堂化教学的外延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其组织策划、互助合作、分析交流、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四)创建问题情境,实施探究性教学

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如虚实情境、观念情境、社会情境以及生活情境等,能够让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讨论、思考以及阅读等,发散学生的思维,对问题情境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究,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赠汪伦》,诗词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汪伦对李白的真挚友谊,这种浅显的问题,学生们不用思考就能够回答上来,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无情”。然后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汪伦早不送、吃不送,偏偏这个时候送”,这种真实的情景和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深入的思考,对两人的友情展开丰富的想象。此外,通过实施探究性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要从课内外阅读、个性化阅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从知识的积累、语言的表达等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从启迪反思、开阔视野等方面拓展学生学习的外延,更要从教学方式上矫正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通过采取多样化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实现学生的全面、纵深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勇.浅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32):155.

篇10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属于化学学科的基本素养,教师应重视认识其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改进落后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一、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1.基本知识与技能.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时,首要任务是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深化学生对于化学概念、原理等的理解,增强学生透过化学现象看到化学本质的能力,促使学生把握化学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观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化学的能力.

2.化学思想.化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化学本质、特点与价值应用科学方式的思想意识,主要包括守恒思想、控制变量思想、对立统一思想、验证探究思想以及绿色化学思想等.

3.化学方式.传统的化学方式主要包括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以及两点论等,而一般的方式包括观察、比较、类推、归纳、综合、演绎、实验、图像以及迁移法等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学科之间日益互相渗透,时常在化学研究中综合应用多种方式,如化学方式中融入生物、物理以及数学等方式.

4.化学精神.化学精神属于一种科学精神,特点是具有浓厚的化学色彩.学习化学今后不一定从事与化学相关的工作,但是化学学习的目标在于掌握化学方式与精神,化学精神也成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内容.化学精神强调的是,在理解化学规律、原理概念以及解释化学现象时,坚持科学严谨、求实务真、坚强不屈、独立自主等高尚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化学信息素养

这里强调的化学信息主要指的是,关于化学学科的信息技术、书刊图表、数据模型、互联网、音像、化学资源以及化学程序等.首先,提高学生化学信息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信息工具与信息资源的能力,使学生在获取、显示、存储、应用、传递信息中具有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以及智能控制等能力.其次,培养学生获取与识别化学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传递与创造的能力.纵观近年的高考化W试题可以发现,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等.题目中融入部分全新的信息,并要求学生通过分析与处理信息,从而总结与归纳规律.该类型的题目所占的比重有所增加.最后,加强学生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信息理论的形成.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分析、加工与评价信息,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学生的信息筛选、整合与生成全新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应用化学信息与化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面临的各种化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素养

1.动手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化学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减少实验以留出更多的讲题时间,导致学生虽然可以在化学考试中获得高分,但是在动手能力方面非常薄弱.该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增加探究性实验与设计实验等,由学生自主或者以合作的方式设计实验方案与实施实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与操作实验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团结协作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热潮下,对于人才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组织协调、人际交往能力是工作与科研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除了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独立性,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加强彼此的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协作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