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课程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陆续出现一些历史知识的内容。这些内容比较零碎,也没有成体系,由于这些历史知识点离现在生活的年代时间已经很久远,学生对许多历史上的人或事表现得无动于衷。因此,小学历史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如何进行联系,成为许多品德与社会老师心中的一道难题。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是课程教育理论的基本理念之一。教材设计主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构建学习主题,力求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并为学生综合性学习其他课程提供有效支持。但历史知识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其特殊性,建立学生生活与历史的联系,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结合多年从事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经验进行如下思考。
一、历史知识的教学不应只教给学生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这样会使学生感觉索然无味,历史教学应立足于品德教育。要实现历史知识生活化,把学生从书本引领到生活中,这样就比较容易消除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生疏感,使他们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培养学生内在的品德修养。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上册《古老的中华文明》一课当中的四大发明时,首先出示课件国庆阅兵、烟花、神七升空、造纸、印刷机、指南针,这些我们生活中的用品,提问武器的弹药和烟花的燃料是什么?学生回答火药。进一步引出我国的四大发明,最后感悟,升华体验。在教学中,我努力将品德教育与生活内容相融合而不是机械、刻意地安排环节特别强调品德教育,从课堂效果看,孩子们由现在到过去逐步深入地了解四大发明的同时,也从心底里激起比较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二、在收集资料、探究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提升道德修养。品德与社会课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充分让学生发掘本地历史资源,让学生收集我县抗战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如王二小、黄土岭战役。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这一过程,学生初步认识了解历史,同时对历史知识也有一些感悟,自己的品德也得到提升。同时听老八路讲战争年代的故事,通过走访这些历史的见证者,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存在,利用这次收集资料的契机,到家乡走一走,亲身体验,感受身边的历史,比教师空洞的说教强万倍。
三、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融入故事中,把这些演绎得有生命色彩,选取有代表性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把这些历史上的人物活化,让儿童进入这些人物的心灵世界,体会他们的欢乐与幸福,认识到他们的辛劳和艰苦。看这些人物的追求与梦想,学生就会感同身受,情感也就进一步升华,使心灵得以净化,品德得以提升,如学习五年级上册《中国之最》一课,利用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故事、李时珍创作《本草纲目》的故事。从这些人物的故事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对于历史事件,如果只是单纯利用书本上的介绍和有限的几幅图片学习,学生只会感到空洞、乏味,在当时可能有些感触,但也不会深入,不会达到长期的教育效果。如果将历史事件以故事方式呈现给学生,其效果迥然不同,那些发生在历史上的真实故事很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提高,不知不觉中也会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积极的情感体验也会得到激发。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灾难深重的中国》,让学生观看《》、《》等爱国纪录片,一定会引起同学们情感上的共鸣,达到“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美好生活”、“努力学习,报效国家”思想教育的目的,也使学生认清自己的使命感。
四、课后注重实践。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体会到现在就是将来的历史,让历史观念成为一种自然,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
总之,历史知识的教学不能是干巴巴的知识点,应是有血有肉、有内涵、有生命的。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挖学生的内在情感因素,真正引发学生的道德冲突,促使学生形成理性价值观,这样道德教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篇2
一、流畅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授,是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成分。学生从政治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
首先,政治教师要把语言流畅作为自己的第一要求,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其次,多听听相声、评书,学习相声、评书演员驾驭语言的技巧;第三,进行朗读练习和与周围的人多进行语言交流。有心,有恒,就必有所获。
精心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使授课语言流畅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将教材烂熟于胸,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教师流畅语言的视听对象是学生,这种流畅必须为学生所体验,即语言传达的信息必须是学生需要和能够接受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那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以致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生动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口语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施展语言技巧提供了可能。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要使语言生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活泼。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进行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
第二,多变。教师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现在,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抑制”周期。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适时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交待清楚。这时,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幽默。只要有心,幽默无处不在。政治课涉及面广,会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因此,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
三、清晰
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是政治课教学的核心。一堂课45分钟,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否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学生理不清线索,抓不住中心,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用宏亮的声音清晰地表达出来尤为重要。怎样才是语言的清晰呢?笔者以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清晰地表述概念、原理的不同层次。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一向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使概念清晰可辨的有效方法。
第二,清晰地表述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教材中重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比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理解起来要相对容易些,而教材中理论性较强但又不可能详尽阐述的问题,就成为教学难点。
第三,清晰地表述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当高三学生进入综合复习阶段后,教师讲授的知识密度加大,一堂课至少要讲述几个甚至十几个知识点,这必然加大了教师讲述的难度。处理这样的课程,重点在于明确指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准确
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使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准确无误:
第一,基础理论。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轻率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把握我国理论研究的新动向,认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在不脱离现行教材的前提下,把一些最新的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篇3
一、针对儿童接受能力,教学目标逐步细化
例如教学四年级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第三课时,老师依据教学活动,将Ticking time这一教学目标进行严格细化,并依据教学环节做出了适当的整合,从而将每一个细微的目标融入到了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这样一来,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也更有助于他们分层次分坡度的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而Ticking time这一项内容也变得更加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课堂在分解这一目标时也明确了教学的方向,最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将这内容固定设置在具体环节中致使整个课堂陷于被动机械的尴尬局面。
二、依循儿童心理规律,教学情境整体延续
还以上述教学为例,教师紧扣Ticking time这一内容,将教学的情境创设为Super Kids Club,这一组织向每个成员都提出了若干项具体的目标,只有在每个成员都能达成实现规定的任务,并得到相应的星数之后,才能有成为great super kids,也就是优秀组员。在这样的情境浸润下,学生对每一个学习任务的挑战,就显得极具刺激性和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这种情景的设置方式,并不仅仅是局限在某一节课,更不是某一个教学环节,而是以单元为单位,让情境呈现出具体延续性和整体性。
再如五年级上册中Project 1 An animal school这一课的第一课时,由于在整体复习过程中的要求,教师在选择、罗列、整合过程中精选了相应的知识点配置在相对完整的情境中,并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三只熊和Goldilocks”的故事,从而使得整体故事情境在不断拓展延续。而在这个故事的浸润下,学生内在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他们富有童真语言也在相应的刺激下应运而生,学生的活动的自信和动力也被充分地激发。
三、顺应儿童认知差异,教学话题互动展开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各个教学环节起到组织串联的作用,而更重要的在于提升引领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关注力聚焦在教材中,在启发学生英语思维运转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英语动力,从而将调动儿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四年级Unit 4时,教师在Cartoon time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教师紧扣语篇内容让学生揣摩思考:Bobby有可能会干些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为孩子播放了视频,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紧扣每一个细节从而有效的突破理解难点,并在最后定格为其受伤之后的画面,借此与学生展现富有实效的电话。
T:Look at Bobby.He’s black and blue.Is he happy?
S:No.He’s sad.
T:Bobby is so sad.Can you read what he says in a very sad way?
这样的对话中,由于有了情境的浸润,学生的对人物内在心理的感知可谓十分精彩,对于语篇中的内容也自然得到有效理解。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形成了认知的铺垫,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也将在这里得到充分地消弭,英语学习则在儿童立场下变得越发快乐。
四、契合儿童学习需求,教材设置相机调整
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提升英语能力的载体,但却不是英语教学必须要遵守的准绳。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创编者和调整者。而在儿童立场教学理念下,为了更好地契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教师可以对现行的英语教材进行必要地调整,而非一定要死守教材的设置,使得教学留下时机。
例如在课文中的Look and say这一设置就是一个依据图片进行口语练习的形式,但教师并没有一味依照教材的意图教学,而是创造性将其改编成为学生更加乐于接受的歌曲形式,也为学生深入地阅读学习奠定创设了一定的难度。
Oh,I can play,play,play.
Oh,I can swim,swim,swim.
Oh,I can jump,jump,jump.
……
篇4
关键词:中职教学;启发;引导;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88-0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而孟子的“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就好像是启发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了。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地促使教师们去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使学生适应目前社会的需求。
一、中职教育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标和生源上尤其特别。
1.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近几年的教学改革,让我们从在黑板上讲课变成了在社会上讲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有了较大改善,但是还存在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有个性,能胜任社会工作的学生,这是作为基层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2.目前中职学生的主要组成是中考落榜生、辍学生和部分社会闲散的青年组成。随着普通高中的逐年招生,中考落榜生的比例严重下滑。学生的现状就是不知道学习。另外,掌握专业知识,能学为所用,也是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启发式教学的优点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地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联想获得知识。启发式教学主体的体现是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如何的这个点上,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启发学生,促使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启发式教学的互动性和延展性。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深刻的了解,而且要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进行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而且当问题抛出后,学生的思维被启动,往往会得到更好的延展,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启发式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在启发式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提问、引导、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将企业社会的需求在教学中逐步地渗透给学生也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呢?对教学的实际过程做了如下设想:
1.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典型案例都是教学的好帮手,如何使用这些案例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在使用案例的过程中巧妙地将案例与实际任务结合,就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2.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进行过案例分析之后,再根据案例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合适的问题。提问是一种艺术,要将学生可能的疑问清晰地表示出来,需要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地了解学生的现状和心理特征。
3.设置合理的游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练习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的方式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补充设计的灵感。
4.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互相启发完成任务。启发不一定是教师提问实现的,也可以建立一个小的集体,之间互相来启发完善各自的观点,这也是一种启发。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更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上四个步骤来设计一堂课应该会很成功吧!
四、启发式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学生和教师。课堂上教师是起辅助作用的,在合适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方法促使学生在能力上得到提高。这是目前教育的一种境界。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理想,就需要教师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1.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的现状。课堂上的真正主体是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和性格爱好是进行沟通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去确定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切入点能恰到好处的地引导学生,走进课堂,喜欢上课堂。现在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中职学生的年龄层次决定了他们的叛逆性格,这就需要教师,放低姿态和他们做朋友。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选择和变化。只有和学生成为朋友才能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这对教学至关重要。
2.熟练掌握所讲科目的现状。根据对学生特点的了解,学生喜欢的是知识面广且平和的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不断地补充。并且可以让学生了解补充知识的过程,这会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会很好地帮助老师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不管是“传道”“受业”“解惑”都需要教师对所讲的专业有足够的了解。并在教学中逐步完善教师本人的知识结构,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在学生中树立学识上的威信。这是至关重要的。
篇5
关键词:微课;高职;电子实训课;教学模式
一、微课及其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用于帮助学生完成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其核心资源是“微课视频”。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教学主题明确,短小精悍,教学时间短。教师将5~10分钟的微课视频到微课平台,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和老师在线交流。微课虽然只是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但也应有情景设计引入、阐述和解释、归纳与小结等必要环节。微课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布局合理,情节完整,选取教学案例显得非常关键,案例具体生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微课设计与制作
微课设计牢牢记住以学生为中心,要重点呈现教学内容,首要任务是选题设计。这一步最关键,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要突出形象性,摒弃抽象的理论和枯燥的数据,要给出具体、熟悉的样例,使用生动有趣的动画场景。
微课学习的过程,包括阅读学习任务单观看微课视频 进行进阶练习 互动交流这四个阶段。其设计流程如下:
(一)学习任务单设计。微课程教学法认为,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以表单形式呈现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学习任务单是用微课程翻转课堂的产物,是由教师设计,包括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建议以及配套学习资源推荐。强调任务驱动教学,尤其是强调把教学重点、难度及其他知识点化为问题,意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追求中达成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单一般以表单为呈现方式,分为学习指南、学习任务、资源链接、困惑与建议四个部分,其中学习指南又包含课题名称、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学习形式预告等。
(二)微课视频制作。微课视频摄制要需要经过前期准备、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等过程。拍摄现场要求环境良好,拍摄之前需要授课教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不仅对讲解的内容娴熟于心,而且要快速适应教学现场气氛,做到仪表端庄、神态自然、精神饱满。在微课视频拍摄中,常采用双机位固定拍摄。摄像时要注意全景和近景的拍摄技巧。教师位置的选取也很重要,应避免教师长时间出现在微课视频中。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录像软件进行同步录制。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
(三)进阶练习。进阶练习与微课视频配套,一般采用在线测试方式,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知识能力目标的掌握程度。微课学习是一个学习、评价、诊断、反馈、再学习的过程,微课的学习模型包括交互式微课学习、基于课程标准的进阶练习和单元测试、个性化补救练习等学习环节。每一个微课资源的进阶练习应至少提供 4 套配套进阶练习,每套练习至少包含 5 道题。
(四)微课课件制作。微课课件微课课件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整体风格统一、新颖、活泼、有创意,并具备良好的动态感和空间感,满足录制要求。
三、微课在电子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电子专业学生的往往思维都比较活跃,喜欢动手实践操作,但对专业理论性较强的实训课却望而生畏。传统的做法是任课老师布置任务,分组验证实训,最后老师对实训效果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较差,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逐步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将微课引入实训课程,再结合任务驱动教学,建立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全新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以上困惑。例如,在讲解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时,由于传感器结构复杂,不可以在讲台上给学生全面展示,学生往往会因为觉得传感理论知识深奥而缺乏学习兴趣,仅有少数优生掌握相关知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此,利用课余时间将各传感器知识点的精华内容制作成相应的微课,将其上传到微课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还可以重复或暂停播放微课。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整个课堂翻转,将课堂时间大部分用于实际操作和交流讨论,让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技能,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结束语:基于微课的电子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反思。比如,高质量的微课制作对老师要求很高,仍然需要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其自我素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到来,微课将极大地促进教学改革,最终达到高效教学和教学相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摘 要】根据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进行整改,提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电机与电气控制;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073-02
作者简介:江琴,女,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机电自动化教学。
一、研究背景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授课过程还是按照传统的三部曲:理论、实验、实习来完成,理论跟实践过程完全分开。理论课教师的侧重点是讲解知识点,实验指导教师的侧重点则是实际的操作。由于理论与实践的不合拍,常常给学生带来很多困惑,学习效率不高,学生的积极性上不去,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所以,如何从根源抓起,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一体,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的首要任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现代职业教育推出“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一体化”的新模式,简称“理实一体化”。我校积极在各专业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真正实现了一体化。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高职院校机电和电气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典型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组成,能够动手设计、安装、调试控制系统。该课程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课堂教学,学生学起来会感到非常吃力,继而乏味,没有兴趣肯定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这种让人昏睡的局面,将教室和实训场地一体化,首先给学生一个新鲜的感觉,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在讲到常用低压电器的时侯,对照实物让学生自己观察外形、内部结构、铭牌数据等参数,这样学生就将枯燥难记的知识点通过亲身接触加深了印象。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将本门课的理论和实践课时比例调整到1∶1,加大实践的力度。将教学内容项目化,重点突出知识点到技能的转换,使学生通过系统的、逐步的训练后达到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根据机电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设置的项目应该让学生具备应有的能力结构与知识机构。为此,项目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激发兴趣。②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难度适中。③涵盖国家职业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1.制定任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电工考核知识点将项目划分为三大模块的内容:模块一为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和检修。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常用的几种低压电器:熔断器、开关、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熟知分类、功能、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熟记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模块二为电动机典型控制线路的安装,此模块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具体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如表1所示。模块三为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主要内容包括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及检修;M7120磨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及检修;Z3040摇臂钻床的分析与检修;X62W型卧式铣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及检修;T68卧式镗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及检修。
2.分组实施。任务布置下去之后,下面就是组织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分3~4人。分小组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层次不同,要求按照动手能力的强弱合理分配。考虑到原来的实验环节中,学生依赖心理比较强,等老师示范之后再动手,主动性不高,效果也不好。这次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新办法,事实证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整个教学环节中洋溢着求知好学的气氛。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获颇丰。
具体的实施过程就是首先打破过去的“组长化”,不再固定哪个学生讲解、汇报,人人都有可能是组长。这样的话,学生就不会再抱着等靠的心理,因为每个人都可能被抽到,所以每个人都会认真地对待理论课和实践课,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在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用实践去验证理论的好习惯。
通过实践,学生会发现每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很多解决问题的经验,将理论知识点也掌握得更加牢固。由于每次都能将所学知识实用化,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3.教师队伍一体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施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娴熟的实践技能,丰富的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系的专业教师95%以上都取得了双师证,50%以上的教师有过企业顶岗锻炼的经历。同时为了加强教师素质,系里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实训中心辅导,将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传授给教师,真正做到教师队伍的理实一体化。
4.项目考核。传统的教学考核主要是平时占40%,期末考试占60%,体现不出实践的考核成绩,学生纯粹为了考试而学习。采用一体化的模式之后,考核中也量化了实训的成绩。平时成绩按照小组打分,参照各组平时的理论讲述,动手能力,合作情况,竞赛结果逐一给分,占30%;课程设计实训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40%。通过这种考核方式,综合反映出学生的掌握情况,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改善多年以来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改变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模式不但适用于《电机与电气控制》这门课,还可以用于机电类其他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只有不断的摸索创新,才能找到更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李丹丹,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3).
[2]李振.项目教学法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中的探索与应用[J].考试(教研版),2012,(8).
篇7
1.问题的提出
1.1新课程的要求
中职语文教学不再是以前所遵循的灌输讲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而是“立足于学习语文和培养相应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结合起来,提高语文应用能力”。教育家章熊先生在《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中指出:“能力”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影响到一个人在某一领域中多种活动的效率。语文应用能力不仅是一种综合性的听说读写记忆理解感悟能力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更是一种学识修养在职场中的外在显现。这种能力,必须是在长期的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习得知识、训练技能、开发思维中获得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与技能做底蕴,还需要个体的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配合与参与。
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文本的向度与深度,更要关注学习主体的需要与学习情境,努力形成一种学习的气场,帮助学生有意识的学习,有意识的习得技能,并把语文学习当成一种自觉,默化为语文能力。
1.2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化的发展,技能热也滚滚而来,家长学生对掌握一门技能有着很高的期盼,学校也随之对专业课高度重视,文化课受到空前的冷遇,作为重要学科的语文学科也走向边缘。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激情也随之减弱,课上课下不仅漠视着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也把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需求搁置一边,执教者机械的按照自己的教学特征和意愿,把教学参考搬来搬去,因为没有教育理论支撑,课堂教学漫无目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很随意,更谈不上教学目标的达成,语文课堂依然如一潭死水,少有师生的交流与沟通,更没有师生思想的碰撞。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职语文课程依然是换汤不换药。
2.中职语文学科的有效教学需要教育心理学的支撑
任何一个教育者都知晓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范围不仅包括各科教学中学生的各种知识、技能及能力的获得问题,同时包括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及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提高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是每个中职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因为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中考竞争中的失败者。失败的背后都有着诸多失败原因。或家庭重视不够,或智力因素欠缺,或学习能力不足,或学习兴趣寡淡,或学习意志缺失,或学习品质不优。他们来到中职学校也有着诸多不同的想法和心理。他们带着美好的就业愿望步入中职学校,想学得一技之长,在社会立足。因此他们漠视文化课的学习,更意识不到文化课的学习对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未来的人生起着怎样的作用。
由此中职语文教师肩负着重大的教学使命,必须要用高度的责任感来对待本学科的教学,致力于中职语文教学研究,研究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规律,学科特点,研究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与分析学生认知现象,研究学生学习过程。
3.中职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有教育心理学理论来提升
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都十分重大,掌握教育理论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育规律[1]。
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归结于教师队伍的积极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人才,更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教师队伍。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高中,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宽广问题,也不仅仅是知识点的难易问题,而是应该紧紧围绕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品质,能力寻找到属于中职学校的自己特质的教学。中职语文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也成为新课程的必要。从教师本人来说自身专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理论水平。教师的知识不仅是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包含着学科的教学知识,和课堂上的实践性知识[2]。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其实质就是教师本人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知识的理解感悟,选择重构和实际应用。遗憾的是很多中职语文教师常常忽略了自己实践性的知识,也不能明晰的传达出自己的信念。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多种理论把它提升出来。
中职语文教学究竟怎样做才能很好完成他的教学使命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这个永恒的课题,只有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才能确保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教学实践中完成符合职业学校学生接受能力的智育的各项任务“向学生传授陈述性的知识,帮助学生将陈述性的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的知识,使之成为顺利完成各种智慧任务的技能,教会学生习得与应用策略性知识,使之学会高效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技能,成为自觉的自我学习者和自我调控的人”。
4.在教育心理学视点下实施有效教学
4.1研究学生的认知,反思教学行为
当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重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参与力量,并主张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注重学生是怎样学习的。作为中职语文课的执教者更有必要在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规律,加强教学反思,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和效率。我们不妨经常思考:当下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在怎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个群体?他们处在一个怎样的认知水平?他们对学习有哪些需求?当下职业岗位对用人的要求是什么?当前中职生所具有的职业素质能否能立足于职业岗位?目前中职语文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方面应该怎么做?
4.2 关注学生心理,合理利用、科学开发教学内容
职业学校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专业设置很多,且专业之间关联性很小。但作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的语文教材却是相同的。学生之所以选择不同的专业就是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理性分析我所任专业学生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合理利用教材,要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成为自己的课程创设者[3]。在兼顾语文课程共性的前提下能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课程。语文教师要根据所任专业的学生特点,从他们的需求、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或剪裁或补白。努力把教学内容与职业生活与专业课程联系起来,更要与多学科进行渗透沟通,拓深、拓宽语文课的内涵和外延,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中职语文教师应当具有这种意识:在言语活动和言语交际中,以学习主体的智性、思维、情感、意志、道德诸精神要素的和谐发展为中职语文教师最高的价值追求。
篇8
关键词:生本教育、生本精神、因地制宜、兴趣
从教几年来,经历了新旧课程理念的交替,也经历了多种性格、各个层次的学生,从教的经验由不知所措、大胆尝试,到现在的有所感悟。教书的理念由抓成绩到更重素质。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推进,“生本教育”这个新理念逐渐被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所普遍赞赏。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高中任课教师,我也在教育改革的春风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加深了对“生本教育”的领悟,现将我在教学有关“生本教育”的一些感悟及具体做法整理出来与各位同行讨论,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尽自己一份薄力。
一、生本教育不能只流于形式,要追求生本精神。
刚接触生本教育的时候,同事之间讨论最多的就是:今天上课小组活动了吗?今天板书多不多?今天说的话多不多?如果哪位老师几节课下来板书写的手发酸,讲课讲得嗓子疼,也没有什么小组讨论这些活动,可能就会在听评课时被定义为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不利于生本教育的实施,结果导致一些老师连定义、概念、总结性的语言都不敢说了,老师再是启,学生就是不发,一节课下来,师生双方都彼此遭受着折磨。
但是今天,随着生本教育的进一步学习和体会,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不是老师不能说、不能写、不能组织小组讨论,而是,该谁说谁说、该谁写谁写、需要讨论就讨论。
二、因地制宜地落实生本教育
在生本教育的推广学习过程中,我有机会多次去西安市重点中学听课学习,听课后最大的感悟就是:人家这节课上的太精彩了!不但老师讲的水平高,引经据典,熟练驾驭各种生活素材服务于课堂,而且学生回答问题的激烈程度及深度也都让人眼前一亮,这个重点中学的“重点”真的是名副其实!学习结束回到本校,我也开始努力学习,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但难免会发生一些尴尬的事情,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在讲解高三政治模拟练习题时,学生因成绩不好而斗志大减,我说了一句鼓励的话:只要同学们下去认真看书,加强练习,注重总结学习方法,以后遇到同类型、同知识点考察的题就不会再出错了,相信有一天,大家学习一定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等我说完后,学生们左右交流,满脸疑惑,“醍醐灌顶”什么意思呢?课后,再一次引发了我对本校生本教育具体实践方法的思考,我们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的局限,大多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很少。基于这样的现实,我校的生本教育时间就不能完全效仿省市重点中学,必修从本校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课堂举例尽可能多的选择学生身边的例子,课堂模式也尽可能多的选择常规教学,必要时再多媒体教学,课堂活动的方式也适度的渐进的采取讨论、辩论的形式,力求做到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最大程度的成长。
三、如何调动学生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
生本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我的理解是,只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怕学生学习不积极、不主动。
记得一次上课正好提到流行的网络新词时,发现一学生在玩手机,心中的怒火不由燃了起来,但看到别的学生正在认真听讲,心想不能为此浪费了其他学生的宝贵时间,于是,我就故意在课堂上发问:网上还有一个特流行的词,形容那些整天拿着手机玩的人,那个词是什么呢?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手机控!就在这一刻,玩手机的那位学生抬起了头,开始氦气我刚才在讲什么。接下来,我肯定了学生们刚才的回答,并继续补充:咱们班今天这节课就没有什么手机控,老师站在教室里也算hold住了整个课堂,同学们听到这个词又是一阵大笑,包括那个刚才玩手机的学生,已经完全从刚才的手机世界重新回到了课堂。后来的半节课我和学生们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度过了。
从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亲身体会到变相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对学生的肯定及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培养,对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所起的积极作用。有句老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坚信这句话,只要教师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只要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不怕学生会厌学,不怕学生会没有学习主动性,就不怕把课堂不能还给学生,就不怕生本教育不能得以落实。
篇9
一、电化教育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
传统教学从理论上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却很难真正实现。因为现在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教师在传统知识时,不能同时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上总要“丢掉”一部分学生。顾及“尖子”,则大多数学生跟不上,顾及中间,又丢了两头。天长日久,拖了“尖子”的后腿,使之智力和才华得不到更好的发展;而落后者由于“欠债”越来越多,或者不顾健康去拼搏,或者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很难实现。
电化教育的引入教育领域后,因材施教才成为可能,电化教育能适应个别化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耐心的“顾问”。教师可以及时调控教学进程,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别差异,正确处理好“尖子”“一般”与“慢进生”三者的关系,处理好“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如,运用录音、录像和计算机上课时,放一次,有些人没有听懂,没看懂可以重复放,必要时,专为某些学生加电教辅助课,在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的情况下,电教作用尤其大,既便于为“慢进生”补课,又便于学得快的学生多学些,学深些。只有面向每个具体学生授课,才能实现教学的个别化,各种智力和程度差异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学才能走上面向全体学生的正常轨道。
二、电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想宽广、实践能力强的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于边远农村地区的现有师资等原因很难达到要求,单靠老师的常规授课效果不理想。电化教育为这些地区创造了条件。学校及学生通过引进和购买适合本地区的教学软件,也就选择了不同的专家“教师”。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可以把不同学校的电化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相连。这样,任何教师均可通过有关设备讲稿,并把多媒体信息通过网络传给学生,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在崭新的教育环境下,不同的学校和地区的学生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教师”授课,通过信息共享,弥补了不同学校、地区之间教学质量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环境下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
三、电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电化教育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时空限制,把无法感知的世界在教学中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它可将文字、图表、声像、动画集成在一起,让所要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使其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电化教育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弥补了集体化教学的不足。学生在利用多媒体软件学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知识,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难点和疑点可以得到更多的提示,也可以反复学习同一内容,直到掌握为止。从而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自主性,使每个学生都处在积极上进的状态之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电化教育有利于教师的素质提高
篇10
关键词:知识点模块化教学 民族院校财会专业 技能型人才 资金时间价值论
民族院校财会专业技能型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传统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因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富有民族院校财会专业培养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改进和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本文以资金时间价值论教学为例,打破课程壁垒,整合课程资源,优化专业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构建知识点的模块化教学,培养民族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
一、知识点模块化教学含义及意义
(一)知识点模块化教学的含义 朱建君(2006)认为模块化教学,是指将主干课程按单位会计工作的具体岗位划分为若干模块。财会专业的模块化教学的特色就是将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从学科体系转化成岗位体系,以强化主干课程中对岗位职业能力实践操作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李艳(2008)和韩意(2010)认为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为提高劳动者素质而开发的技能培训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单元模块,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一个个模块展开。王晓辉等(2008)认为模块化教学,是按照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一整套教学体系,它是在既定的培养目标指导下,将全部教学内容按照一定标准或规则进行分解,使其成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且各教学模块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有选择性地重新组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取向在模块之间进行选择搭配,以实现不同的目标,从而达到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实践要求。卓成秀(2009)认为模块式教学是指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要求,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的知识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蒋胜梅(2010)认为模块化教学,是由师生双方共同明确学习内容和任务、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三个“中心”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知识模块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为中心。沃雅珍(2008)认为能力观、基础观、过程观是实现模块化教学的前提条件,特点是对专业采取核心课程模块与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知识点模块化教学是指从素质技能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出发,从强调系统性、理论性、独立性的“学科体系”,向体现定向性、应用性、整体性的“行动体系”转变,实现多维度的课程目标,打破财会专业主干课程分割,优化和整合知识点及能力面,将理论教学、能力培养、岗位实训有机结合在一起,划分成若干独立的知识模块,为学生呈现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研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具有相对独立和便于灵活组装等特点,有利于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也便于改革和创新,形成个性化课程群和知识群。知识点模块化教学以财会课程群和财会知识群为主体,可以把财会专业课课程切割为专业基础理论支撑模块、专业技能应用模块、会计职业发展模块。在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和平衡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创新性。通过模块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二)财会专业知识点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教学中财会类专业涵盖的职业岗位群,不能被高度仿真模拟,并且现有课程设置自成体系且各自为政现象,阻碍了财会专业总体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具有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特征,造成课程设置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教材适应性差、教学形式陈旧、不同课程之间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如关于长期投资决策的内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投资学等课程都将其视为重要的知识点,是几门课程都要讲但都不深入。财会专业知识点模块化教学加强了同一结合点上相关专业课程的协调配合,避免了知识重复讲授。为此,知识点模块化教学,可以打破主干课程分割,优化和整合知识点及能力面,将理论教学和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突出素质技能的培养,正确地解决了会计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会计职业岗位所需知识综合性的矛盾。现行“学科化”教育以知识为本,财会专业使用的课程及教学模式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现有财会专业教学计划对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时间、组织方式方法不明确,更没有系统的实施方案,致使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缺乏计划性,实践性教学的环节与现实单位具体的岗位操作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教学与学生就业岗位脱节,影响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学科化”教学体现不出专业培养目标的层次化,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需要实施知识点模块化教学。现行财会专业以课程为主的考核方式,不利于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知识能力的发展。现行课程结业考核,以及格为通过标准,继而,开展下阶段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在通过该门专业课程考核后,课程的核心知识点遗忘殆尽,缺乏将多门专业课相同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整理分析的能力。实施财会知识点模块化教学,可将课程知识点有效串联起来,弥补知识能力构建不系统、不全面的缺陷,还财会知识集群的本来面目,克服单门课程单独结业,互不影响的弊端,变知识识记导向为能力应用导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知识点模块化教学实例:以资金时间价值为例
(一)核心知识点:资金时间价值的本质及来源 资金时间价值论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础观念,它准确地提示了不同时点上资金之间的换算关系,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资产评估、项目投资中有广泛的应用,是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证券投资等课程重要的交叉知识点。笔者将该知识点的教学优化核心知识点、思维全新拓展、能力点交叉、决策实际应用四个层面,核心知识点是基础,思维全新拓展是激发,能力点交叉是深化,决策实际应用是提高。四个层面构成四个维度,将财会专业课程中有关货币时间价值的知识和内容凝练在一起,构成一个资金时间价值论的知识模块。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关于资金时间价值来源的解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资本家和消费者心理出发,认为时间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灵活偏好、消费倾向等心理因素。投资者进行投资就必须推迟消费,对投资者推迟消费的耐心应给以报酬,这种报酬的量应与推迟的时间成正比。显然,这些没有提示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因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的形态是G——W——G’,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其中的 G’=G 十G,G’比G有G的增值额,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值额。可见,原预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下来,而且在流通中增加了自己的价值量,称为剩余价值。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精辟地论述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机制和过程,因而,资金的时间价值只能来源于生产过程,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马克思不仅揭示了时间价值量的规定性,还指明了时间价值应按复利方法来计算,他认为,在利润不断资本化的条件下,资本的积累要用复利方法计算,因此资本将按几何级数增长。从综合技能培养的层面,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并非所有的资金都具有时间价值,只有投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资金,才具有时间价值。同时,善于从阶级分析的观点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来源,货币时间价值不是时间和耐心创造的,真正唯一的来源只能是工人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二)思维全新拓展:资金时间价值系数的相互关系 资金的时间价值随时间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即资本总量在循环和周转中按几何数增长。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有单利和复利,单利的核心思想是“本金计息,息不生息”,复利的核心思想是“本金计息,息又生息”,可谓生生不息。复利方法计算方法更为常见和实用。复利和年金都是资金时间价值的表现,复利是年金概念的基础和平台,年金是复利概念的延伸和深化。年金按收付的时间和次数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年金,先付年金,递延年金和永续年金。本文涉及的年金是指普通年金,又称“后付年金”,是指每期期末有等额的收付款项的年金。这种年金形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最为常见。积极引导学生拓展专业思维,推导出资金时间价值系数之间存在的九个关系式:复利终值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互为倒数关系;年金现值系数转化为年金终值系数;年金终值系数转化为年金现值系数;年金终值系数递推公式;年金现值系数递推公式;年金现值系数分解公式;复利现值系数分解公式;复利终值系数分解公式;年金现值系数半期分解公式。以上关系式是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需要耐心细致地引导民族院校财会专业学生,让他们不能仅仅满足现有教材的知识点内容,要把知识点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在知识点培养的过程中构建扎实的综合技能。以年金现值系数和年金终值系数的相互转化为例,从实际过程来看,如果利率和计息期相同的条件下,年金现值系数和年金终值系数实为同一笔资金在不同时点的价值,其内在的联系是复利现值和复利终值,年金的计算是复利计算的延展和深化,此例形象地揭示出了复利和年金之间内在的联系,比单纯的理论推导更加生动。
(三)能力点交叉:资金时间价值论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指固定资产由于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按照一定的方法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和自然原因而引起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如机械磨损和自然条件的侵蚀。无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科学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从专业的角度讲,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因为固定资产服务潜力的消逝(功能的降低或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将其成本逐渐转化为不同期间的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既然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固定资产价值转移及补偿的过程,计入生产成本或计入经营费用的过程,那么,合理地计提折旧,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转移过程,贯彻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利润,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回收与更新改造的顺利进行,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可分为两类: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直线法包括平均年限法、产量法、工作时间法等。加速折旧法包括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偿债基金法和年金法等。我国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笔者以平均年限法为例,探讨货币的时间价值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其包含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两大知识模块。开辟此主题教学,目的是引导民族院校财会专业学生找出相关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培养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和交叉应用能力。平均年限法下若不考虑时间价值,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应该为:(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使用年限,即D=(C-S)÷N,若考虑时间价值,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实际上是求年金问题。可以将给定的最低收益率或银行储蓄利率为贴现率,首先把净残值贴现,然后用原值因素以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速度大大加快,这正符合加速计提折旧的思想和基本要求。在当前科技飞速发达的形势下,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固定资产无形损耗在损耗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迫切需要加速计提折旧。由于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不容小视。考虑时间价值可使固定资产每年计提的折旧额增加,因而可加速固定资产的更新与改造,为企业带来纳税的好处。因此,从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除现有规定外,即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且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和船舶运输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运输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和医药生产企业以及经财政部批准的其他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还应鼓励其他企业在使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可以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此外,应积极引导民族院校财会专业学生以知识模块化的思维掌握资金时间价值论在证劵股价、长期投资等领域的应用。如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时,应特别关注:(1)前提假设的规定性。在股票分段计算价值时,往往会忽视时间的阶段性,而简单套用永续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由于期数的有限性,计算结果出现偏差。(2)现值和终值计算的相对性。由于时间点选择的相对性,使时间价值的计算具有相对性,只有时间点的参照物选定后,才有现值和终值的具体数额,复利和年金概莫能外。(3)东西方计息方式的差异性。在经济实践的具体应用中,我国金融机构计算存贷款利息时采用的是单利计息的方式,而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计算存贷款利息时采用的是复利计息的方式。为真实反映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过程和结果,理论研究中大多默认采用复利计息的方式。(4)不要忽视时间价值对项目投资回收期的影响。不考虑时间价值前提下计算出的回收期为静态回收期,考虑时间价值前提下计算出的回收期为动态回收期。
(四)决策实际应用:资金时间价值论在定期存款转存临界点计算中的应用 资金时间价值论在决策中的实际应用相当广泛,利用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定期存款转存临界点。每次央行加息时到银行办理转存业务的人数都会骤升,储蓄存款利率上调后该不该转存?转存是否真的能够获取更高收益?储蓄搬家与转存都需要谨慎,因为根据储蓄条例规定,支取未到期的定期存款,银行只能按活期利率付息。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第二十六条《条例》实施后,新存入的各种定期储蓄存款,在原定存期内如遇调整利率,不论调高或调低,均按存单开户日所定利率计付利息,不分段计息。第二十七条 《条例》实施后,新存入的定期储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和部分提前支取的部分,均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利率计息;未提前支取的部分,仍按原存单所定利率计付利息。”如果定期存款存入的天数已大于转存临界点就不要进行转存;如果小于转存临界点,就可以转存。银行界人士提供的存款临界点的计算公式为:转存临界点=360天×存期年限×(新利率-原利率)÷(新利率-活期利率),需要说明的是,按《储蓄管理条例》规定,储蓄存款计息每年按360天,每月按30天计算。存期超过这一时限的存单转存反而吃亏。此实例涉及三个知识点:货币的时间价值、盈亏平衡点分析、决策方案选择,为了培养民族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激发他们学习货币时间价值理论的兴趣,拓展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一年定期转存的计算公式按货币时间价值的思维,可以表述为:转存临界点÷360×活期利率+(360-转存临界点)÷360×新利率=原利率,这要比银行界人士提供的存款临界点的计算公式要易于理解和应用。如央行决定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了3.25%。如市民在2011年4月5日和4月6日分别存入一万元一年定期存款,则到期后利息分别是300元和325元,调正后要比调正前多出25元利息。如张先生持有一年定期的80,000元储蓄存单,计算到此次加息的当天,该笔定期储蓄存款已经存了20天。是提前支取后进行转存合算,还是继续持有这张存单合算?一年期定期存款的转存临界点=360天×存期年限×(调整后定期年利率-调整前定期年利率)÷(调整后定期年利率-活期年利率)。即:一年期定期存款的转存临界点=360天×1年×(3.25%-3.00%)÷(3.25%-0.50%)=33天。笔者建议,做定期存款期限不要太长,以不超过半年的短期为宜,以定期转存临界点为决策的标准。这样,一旦利率再次提升,投资者存款到期后可迅速转存,享受新利率带来的溢出收益。
*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民族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YX1101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蒋胜梅:《浅谈模块化教学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策略》,《新课程》2010年第6期。
[2]李艳:《高职成本会计模块化教学探讨》,《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10期。
[3]汪冠群:《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财经类专业综合实训中的运用对策》,《当代经济》2010年第6期。
[4]王晓辉:《谈启发式教学在高校模块化教学模式中的运用》,《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5]朱建君:《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主干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思考》,《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年第17期。
[6]卓成秀:《会计专业模块教学浅析》,《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第2期。
[7]苏亚民、翟华云:《财务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王华、石本仁:《中级财务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李金泽:《银行新业务法规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 上一篇: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
- 下一篇: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