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咨询形式
(一)、门诊咨询
即在心理咨询室坐等来访者上门咨询,一周集中两天进行,具体
安排如下:
每周二、三中午1:00——2:00下午5:00——7:00(冬令时)
中午1:00——2:30下午5:30——6:30(夏令时)
若在咨询时间外有来仿者,也接受咨询。
(二)、书信咨询
即通过书信交流形式进行心理辅导。操作简单,运用方便,非常适合对自己的心理障碍有顾虑,比较胆小、怯懦的学生,这种咨询方式随时进行,及时回复。
(三)、电话咨询
公布办公室电话、小灵通与学生通过电话进行交谈。
(四)、专栏咨询
专栏咨询是结合我校实际,通过广播、校报等形式对群体的典型心理辅导进行解答。这可充分调动学生会、广播站学生共同完成。每期办板报一次,广播则可根据实际随时进行。
(五)、开展团体心理讲座
即针对团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当面集中指导和咨询。结合我校实际,本期最主要的团体咨询对象是高三参加高考的学生及即将就业的学生,解决他们升学压力及就业压力问题。
二、考核方式
1、门诊咨询接受行政考核
2、对来访学生建立心理档案,随时记录并收集资料。
3、通过广播随时将学生普遍性的问题作出解答。
4、每期办板报至少一次。
5、期末有针对解决心理问题的研究成果。
三、建议
篇2
重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解决方案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几年来正逐渐加剧,通过有关部门鉴定的“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2961名学生中,有16.7%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度上升,其中初中生为13.76%。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胜利通过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上情况说明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
一、重点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国外学者界定的心理健康标准与我国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得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心理特征与实际年龄相符合;(2)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3)乐于学习;(4)很好地与人相处;(5)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6)有稳定并愉快的心情。正常情况下,心理不存在问题的学生应当能够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欣然接受,情绪稳定的处于乐观的状态中,对待荣誉和困难都能做到正确的对待,对学习有端正的态度。
而重点中学的学生心理异常一般表现为:(1)高傲心理。由于考入了重点中学,觉得自己学习好,所以他们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是可以凌驾与别的同学之上的,对于其他同学的正常行为常常会横加干涉,对于自己犯下的错误、做出的错事却不以为然。(2)焦虑心理。重点中学学生在高中之前都学习成绩优异,老师对他们也非常重视,经常会委任各种职位给他们,但是重点高中让学习好的同学都聚集到了一起,想要在这些人中拔尖还是比较困难的,且重点高中课程难度较普通高中来说更大一些,有人能当第一名就肯定有人是最后一名,在产生了这种落差之后,如果学生自身不能很好地调节心态,就会引起自己内心的紧张不安,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引起焦虑等心理疾病。(3)失落心理。重点中学全体学生在过去都是班上老师关注的重点,到高中之后,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肯定不如之前,所有的学生都很优秀,如果这时候他们不能通过学习引起老师的注意那么就会在另一方面做出能吸引老师视线的举动,如在课堂上故意打断老师的讲话。(4)逆反心理。这种心理在中学生中十分普遍,此时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想要摆脱家长对他们的掌控,就不愿意听从家长的意见甚至故意做出完全相反的举动,来表达他们的抗议。(5)嫉妒心理。嫉妒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自信、心眼小。在同学们进入重点高中后,对于不同的老师及同学,产生的学习成果与以前相比会有所不同,有的同学学习进步有的同学却退步了,若退步的同学不能做到正视成绩退步这件事情,而是陷入了对自己的不自信以及对进步同学的不满情绪中,就会产生对其他人的嫉妒心理,没事找事、处处跟别的同学作对,做出各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二、如何开展重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转变教学观念
学校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对于心理问题要有科学的认识,不要把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同学个人品质对等。充分认识到青春期内中学生的具体状况,根据其年龄的发展状况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给予学生足够的包容与理解,正确认识心理辅导的具体作用,并对其具体实施提供便利。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让学生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并能适应各种不同生活、学习环境。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尤其是进入重点高中学习的学生在从前,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比对其他同学更好一点,并且老师只会大都注重学习成绩,对其个人品质并没有过多的在意,在升入高中之后,可能会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的每一个方面都优秀,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同学或老师对其善意的提醒会被认为是对其有意见,长此以往便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教会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各种各样的优秀品质,让同学学会情绪的调节,正视现实。对于学生的评价要中肯,指出其优点的同时也要讲明缺点,并鼓励学生努力改正缺点发扬优点。
(三)指导学习方法减轻学习压力
学习压力是中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来源,高中课程与初中相比,难度增加、数量增加,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高,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吃力并且学习效率不高,重点高中尤其如此。所以老师要适时开展对改进学习方法的指导,且新课改后,学校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全面的素质教育上,提倡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所以课后作业等可以换一种方式进行,不一定非要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无休止地解题,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情绪。
(四)实行多元立体化的心理辅导
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只有学校开展工作是很难取得成效的,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氛围也要得到改变。在校老师辅导,回家之后父母也应当进行辅导。中学生的心理是十分敏感的,重点中学学生更甚。父母此时需要做的就是关注学生但不能只问其成绩,还要问在学校与同学的相处等,对其进行鼓励,并向其说明不仅要努力学习,优秀的品质也是必须具备的。而社会需要改变对差生的偏见,不能一切以成绩为基准,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好的个人品质更是难能可贵的。
三、结束语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在重点中学,学生面临的压力巨大。但是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程度上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同学进行正确的引导,缓解其心理压力,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做到及时发现,尽早解决。
参考文献:
\[1\]梁烨,吴劲东,柯文英.某重点中学初一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2).
篇3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心理状况;心理咨询教育;应对策略
中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当然与我们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面临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等闲视之。
一、深入了解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这样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据有关心理咨询机构统计,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不健康或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承受能力弱。他们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一旦遇到什么风险和挫折,心理提防容易崩溃,情绪容易低落,产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机。
(2)自私狭隘,虚荣心强。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数理化”,造成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封闭与狭隘。一些学生缺乏包容开放意识,不愿听批评,对强于自己的人犯红眼病,当面冷嘲热讽,背后挖苦打击。对有小错或有负于自己的人,常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
(3)缺乏意志、毅力。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现在农村子女也不多,生活条件好,而他们读书学习缺乏主动和毅力,遇到困难与失败表现为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二、有关中学生心理咨询教育的对策
1.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保障心理咨询教育有序进行
首先,学校要成立校长为组长,各处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以政教处为核心,会同全体班主任组成执行机构。其次,培养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现阶段的中国农村学校还没配备专职“心教”教师。为此,对心理咨询工作有热情的、较高道德素养的、较强影响力的教师要多派出培训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心教”教师将由两部分人担任:一是大学心理专业教师。目前不少学校配备了这样的教师,教育效果比较理想。二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受专业培训的中小学领导或教师。我们认为后一种途径比较广阔。
2.完善保障体系,为心理咨询教育提供条件
(1)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地点僻静又方便,房间大小适中。分别设有心理测验室、档案室、资料室和晤谈室。室内环境的布置须清新宜人,应摆放鲜花,窗帘颜色以天蓝、橘黄、绿色为好,切忌大红、大紫或灰暗等色调。另外,还应布置有“心理咨询人员的道德准则”和“心理咨询的原则”等内容,以及深受青少年喜欢的画、装饰品。
(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要有档案,每次活动、每次咨询等都要有记录,实行跟踪教育。重c掌握那些高危人群或心理障碍的学生。
(3)制定相关制度,保证心理咨询教育常规化和制度化。
三、探索途径,有条不紊地开展心理咨询教育工作
1.个别点击,和谐发展
个别咨询是学校想咨询的主要形式,是教师帮助学生敞开心扉的有效途径。为了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心理的需要,学校可以开设“心情驿站”(学校领导)、“诉说心语”(班主任)、“心灵沟通”(“心教”教师)等心理咨询处。每月出版一次“心语”板报专栏,让学生倾诉心语。学校领导、咨询机构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课、座谈会等形式,配合年级组、政教处、保卫科、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广播室、学生会、家长信箱等,针对当前中学生“网瘾”“早恋”“偏激”“依赖”“自卑”“厌学”“困扰”“哥们”“攀比”“嫉妒”等各种心理进行调查问卷、研究分析、引导解决,使心理咨询处真正成为学生心灵的驿站,精神的乐园。
2.团体辅导,渲染氛围
学校把具有相同心理需要的同学组织起来,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咨询辅导。比如,聘请心理专家专题讲座;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团体活动,如“集体过生日”“相约在周末”“开心困惑共分享”等。
3.启动帮扶,提高能力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相近、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和朋友的建议。因此,学校开设“沟通你我他”的帮扶小组,启动“传”“帮”“带”心理咨询帮扶工程。帮扶小组的组长定时向老师汇报本段时间里小组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状况等,帮助老师确定本段时间的心理咨询教育方案。
4.家校沟通,拓宽覆盖
一是通过开设“家长心理课堂”,开通家长咨询热线,出版家长心语专栏板报等,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二是建立心理咨询家庭访问制,每月定时一天学校为家长开放,欢迎家长来到学校了解学生的情况。开放日学校向家长汇报近段时间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帮助家长处理好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理顺家长的教育情绪,净化家庭的心理环境,确定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
篇4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一、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
高中这一阶段学生压力较大,很多学生面对自己的未来也表现得比较迷茫,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班主任通过班会或者举行各项活动的形式,通过实际生活或者案例,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不同心理,提出相的方案,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这样一来,既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也能让学生抓紧科目学习的同时也能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了基本的心理健康保健意识,学生在面对困境、压力和迷茫,可以自我调节,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说,需要积极发挥班主任作为学生群体的带领人作用。由于目前我国高中学校的班级结构设置为每个班级配一名班主任,班主任负责这个班级内部所有的大小事宜。而班主任作为高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约束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者,通过建立以班主任为带头的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极大程度地提升高中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程度,形成更为科学和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积极态度。在这样的前提下,班主任通过加强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和辅导工作的深入性,能够为后续学校整体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促进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后,使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更为高效,也更加深刻。
(三)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日常工作的管理。
高中班主任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班级的管理者而已,高中班主任还是学生学业的指导者及心灵的领路人。高中班主任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困境、压力和难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如此,师生双方都更能够理解彼此的行为,有利于学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也有利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一)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明确,工作得不到落实。
班主任面对学校、家长等种种压力,往往把教学看得很重要,各个学校还是难以改变传统的观念,他们始终秉着:“教学成绩对学校和自身名誉影响甚大”“升学率才是根本”这一落后理念,忽视了教育工作的进行。还有很多班主任高举心理健康教育的旗帜,呼吁要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工作总是落实不到实处,这对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很不利。
(二)班主任的实际教育工作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缺乏,班主任是进行健康教育工作的首席地位,自身缺乏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谈何教育学生?其次班主任缺乏对自身工作的认识,班主任本身就不同于其他教师,教学的同时还要兼顾教育,有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任务,在高谈“教学成绩就是硬道理”这一环境下,班主任忽视了身兼学生心理教育的工作,这两点是班主任工作得不到有效提高的主要原因。
三、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方法
(一)高中班主任注意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
1.认识和明确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地位。
高中班主任不同于其他教师,不但具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执行者,班主任首先要明确对这一方面的认识,另外,班主任工作比较繁重。因此学校在要求班主任完成督促学生好好学习,提高教学成绩的同时,还要向明确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地位,深化班主任的教育意识,班主任工作要得到校方的全面支持和重视,校方可针对这一方面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开监督,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进行。
2. 关注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
首先,班主任自身应该学会自我调节。班主任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确保自己处于健康水平,并调试到最佳状态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高中班主任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保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科学有序展开。最后,学校领导应该关注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学校所有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使教学活动有效展开,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二)使师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高中生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高中班主任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要能够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心理活动的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方法与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以维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固然应该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学习成绩上,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保证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才能勇敢地面对挫折和打击,在学习的路上走的更远更好。
(三)提高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首先,从高中班主任层面,使其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应提高其开展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其次,鼓励班主任积极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不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在帮助自己调节心理状态和心理压力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最后,学校要经常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及培训,也可以适当对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班主任给予肯定和奖励,在帮助高中班主任提升内在动力的同时增加外部刺激,提高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高中的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主体,首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以最好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提升整体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以便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凌世Z.浅谈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启迪:教育教学版,2015(12):56-57.
[2]张丽.浅谈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时代,2014(14):223.
篇5
一、关于中学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热点问题
(一)对心理问题及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
很多心理咨询人员对心理咨询的功能和心理问题认识不足,将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非常普遍,存在着将心理问题“思想化”的倾向,没有完全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部分心理咨询人员对心理咨询的目标认识和过程存在偏差,存在急切心理,一有学生来咨询便迫不及待地给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甚至代替学生处理问题,而且自认为一旦这样做了,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就解决了,过后既没时间,也没精力,更没机会询问该生是否己解决了问题。这样做造成的后果是,来访学生见没什么效果便不再回访,其他的学生见没什么作用也不去咨询了。
(二)心理咨询工作管理不规范,机制不健全
独立的办公室,标准化的量表,严格制定的工作制度,这是开展学校心理咨询的必备条件。然而从重庆市各区县调查统计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心理咨询的基础设施还不齐全。例如,在办公设备方面, 大多的学校没有建立心理档案,即使建立了心理档案的学校使用的工具也不够科学,只有使用标准化量表的学校更是少之又少。基础设施的缺乏将导致心理咨询无法正常有效地开展;各个地区咨询设施的配备参差不齐,这与地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经费投入有很大关系。
(三)心理咨询人员队伍构成不合理,专业化水平较低
现任中学的心理咨询人员学历层次不高,专业背景多种多样,专职的心理教师人数极少,大多都身兼多职。重庆市的兼职心理教师比例明显高于专职教师,教师的学历主要以大专和本科为主,毕业专业主要是教育学科和师范文科,女性多于男性,还有些心理咨询师也没有相应的资质证书,这反映出我市各中学校心理工作人员整体专业化水平较低。
二、有关中学生心理咨询问题的对策分析
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计划列入师资培养计划中,要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各项权利和福利条件,提供足额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编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待遇,鼓励高学历、男性教师扎根基?又行Т邮滦睦斫】到逃?事业;
二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认证制度,要求心理健康教师必须持两证(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上岗,并建立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档案,督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工作;
三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机构要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应注重实效性,同时在形式上应尽量丰富多彩,可以邀请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心理学、教育学专家作报告,也可以组织教师观摩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团体辅导培训等等;
四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培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研和教育科研。
三、实施心理咨询工作的具体途径
(一)个别点击,和谐发展
个别咨询是学校心理问题咨询的主要形式,是教师帮助学生敞开心扉的有效途径。为了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心理的需要,学校可以开设“心情驿站”(学校领导)、“诉说心语”(班主任)、“心灵沟通”(“心教”教师)等心理咨询处。每月出版一次“心语”板报专栏,让学生倾诉心语。学校领导、咨询机构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课、座谈会等形式,配合年级组、德育处、保卫科、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广播室、学生会、家长信箱,家委会等,针对当前中学生“游戏瘾”“早恋”“偏激”等各种心理进行调查问卷、研究分析、引导解决,使心理咨询室真正成为学生心灵的驿站,精神的乐园。
(二)团体辅导,渲染氛围
学校把具有相同心理需要的同学组织起来,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咨询辅导。比如,聘请心理专家专题讲座;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团体活动,如“集体过生日”“相约在周末”“开心困惑共分享”等。
(三)启动帮扶,提高能力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相近、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和朋友的建议。因此,学校开设“沟通你我他”的帮扶小组,启动“传”“帮”“带”心理咨询帮扶工程。帮扶小组的组长定时向老师汇报本段时间里小组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状况等,帮助老师确定本段时间的心理咨询教育方案。
(四)家校沟通,拓宽覆盖
篇6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省、市、区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在学校领导和政教处的指引下,在学生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积极为广大学生身心健康服务。
二、工作目标
促进学生智力正常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成功者素质;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改变认知结构,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调节化解消极情绪,使学生恢复和回归到健康成长的轨道上来,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三、主要工作
1.常规工作
(1)心理咨询
认真执行咨询预约制度,做好来访学生的面询工作,根据来访者的具体问题进行鉴别归类,确定相应具体咨询目标。
(2)小白鸽信箱
发挥“小白鸽心理信箱”的作用,便于一些不愿与辅导老师见面的学生,利用写信的方式进行咨询。
(3)心语心苑报
继续做好我校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一——心语心苑报的出版,利用报纸向全校师生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4)心灵驿站广播
利用心灵驿站广播及时对学生中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如:考试前后、节假日前后等。
(5)心灵物语本
以“心灵物语本”作为与学生沟通的另一渠道,继续做好及时的回复、反馈,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邀约一部分学生进行面谈。
(6)心理委员的组织、培训
任命六年级各班的心理委员,组织好全校各班级的心理委员,使其真正在班级中发挥作用,不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
2.本学期亮点工作
(1)规范化心理辅导室的完善
按照上级对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的要求,继续完善我校的心理辅导室建设,迎接省级规范化心理辅导室挂牌的检查。
(2)心理档案的建立
建立我校新生的心理档案,深入班级利用心理课的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心理档案的填写。
(3)新生入学适应性调查
在开学后的三至四周内对六年级新生进行入学适应性调查,掌握学生对新学习生活的适应情况,对适应能力欠缺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必要的和家长联系,共同探讨,制定解决方案。
(4)创办“家长心理课堂”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共性心理问题,通过小资料向家长介绍解决策略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家长通过读后反馈与老师之间建立沟通,及时商讨、解决孩子在成长出现的各种问题。
(5)“十月十日世界心理健康日”宣传
每年的十月十日为世界心理健康日,利用这一节日向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
篇7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就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部门政教处,要努力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就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学校心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据报载,现在中小学生心理疾病逐年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面
14%的小学生、29%的初中生、26%的高中生有厌学心理,高中生愿意上大学者100%,但愿意学习者不到10%;考试方面
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情绪意志方面
33%的小学生、41%的初中生、68%的高中生情绪波动性大,42%的小学生、51%的中学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生活适应性方面
相当一部分因娇生惯养致使其依赖性强、不会劳动、不会自理,缺乏自立意识和生存能力;人际关系方面
10%的小学生、28%的初中生、55%的高中生存在着交往上的障碍,缺乏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远不止于此。,由于心理异常而引起的心理疾病现象,如抑郁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青春期精神分裂症或癔病,也均呈逐年上升态势。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对新时期的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挑战。
二、如何搞好学校的心理工作
几年来,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比如从上学期开始专门设置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在网上开通心理热线等,我认为还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求班主任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活动
不把心理辅导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出、列入课程计划,而是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来进行,是这一途径的特点。新生入学时的“始业辅导”、毕业时的升学就业辅导也属于这一类。其有利的一面是能把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活动以及学校的其他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便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统一的育人活动中的整体功能。但要注意的是,心理辅导仍须有自身的目标和内容,不要让心理辅导被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所代替而丧失自己的特色。
2.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学习辅导是辅导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的。 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近年来,已有中学小学教师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社会等科目中尝试渗透心理辅导,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3.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
个别辅导是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助人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个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个案研究等。有些小学开展的“知心姐姐信箱”活动,就是信函咨询的一种形式。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学生包括资质优异学生、情绪困扰学生、行为偏差学生、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等所实施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它要求广泛地收集资料,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性质与成因,依据诊断的结果,拟定辅导方案,以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由于心理辅导的精髓在于个别化对待,因此可以说个别辅导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辅导方式。一所学校在开展心理辅导时无论以什么途径为主,如果不以个别辅导相配合,则其辅导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三、学校心理工作的目标
篇8
论文摘要:本文采用了检索、参考相关文献的方法,结合已有的其他学者的研究,试图在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中把心理学和教育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具有更好适用性和实效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开始受到关注。近几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形态在中国的中学中如雨后春笋般地逐渐开展起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构成上已经初具雏形。但是,因为这门课程多侧重于教育学的形式和方法,并没有把心理学和教育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整个社会的认可度并不很高。本文试图将心理领域的团体心理辅导恰当的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以增强该课程的趣味性和高效性。
1、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和特征
1.1 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
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有很多,最普遍认可的是华南师范大学刘勇老师所下定义,他认为: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心理咨询,是针对个别心理辅导而言的,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由团体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各种专业性的心理辅导和训练技术,给成员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和指导的咨询活动。
1.2 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特征
团体心理辅导除了具有优于个别心理辅导的高效性、经济性之外,还具有如下重要特征:
1.2.1 专业性
团体心理辅导综合了团体动力学、团体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测量等多门学科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因此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指导者必须要有与团体心理辅导相关的专业理论、技术和方法,并且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培训。同时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时要会用并能用好相对的专业知识。
1.2.2 开放性
团体心理辅导在其形式、方法上都具有开放性。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方面:团体心理辅导不是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而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例如:角色扮演、讨论等)相结合的形式,其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方面:团体心理辅导中可用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方法、团体心理学的一些方法。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并没有一定的限制。
1.2.3 互动性
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团体动力学为基础的,团体内的成员在此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相互交流与相互影响的。
1.2.4 目标性
团体心理辅导以其教育性与发展性为总体目标,每次团体心理辅导也都有其针对特定团体问题的分目标,通过团体辅导来帮助其成员解决各种相对的问题。
2、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和作用
2.1 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
(1)教育功能。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团体成员借助各种语言、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分享彼此感受,这有利于成员的社会性的发展。另外,辅导的过程也是成员主动学习、自我整合、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些有利于团体成员的自我教育。
(2)发展性功能。团体心理辅导的总目的之一就是它的发展目标,通过团体辅导活动有利于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的发展、人格的不断完善。
(3)预防性功能。团体心理辅导是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最佳途径。通过团体辅导,可使成员加深自我认识,发现自己的不适性行为,并加以纠正。同时,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促进了人们的相互交流。
(4)治疗性功能。在团体方式下,由于治疗的情境比较接近日常生活与现实状况,因此在团体中处理心理问题更易产生效果(例如,社交障碍问题)。
2.2 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Capuzzi和Corey在他们的《20世纪90年代心理咨询展望》一书中,描述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八个方面:第一,在团体中发展信任的气氛以促进彼此态度和情感的分享,并能将这种信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第二,增进自我接纳和自我尊重;第三,澄清生命的价值并探索人生的哲学;第四,能容任他人并能接受和尊重不同的个体;第五,学会问题解决和正确决策的技巧,并坦然接受这些决定的后果:第六,能敏锐的感知他人的需要;第七,增加关心他人的能力;第八,学会将团体中学习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
3、团体游戏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具体教学设计
3.1 促进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团体心理游戏
3.1.1 促进同伴关系的团体心理游戏
课程名称:心有芊芊结
课程目标:通过团体协作游戏,增强团体的凝聚力,促进人际交往技能、技巧的发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往的主动性。
课前准备:安静宽敞明亮整洁无干扰的活动室一间。
活动程序:现场所有同学分两组,手牵手围成两个大圈,指导教师站在圈外指挥。每个同学都要记住自己左右两边的人,听到指导教师说解散的口令后开始随便相圈内走动,然后指导教师会叫停,学生都得停止运动,然后找到刚开始在自己身边的人,保持原地不动,重新牵手,形成许多结。紧接着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钻、跨等)恢复到正常的牵手状态(最快恢复原状的小组即为胜者,落后的小组则需要受到惩罚,可集体表演节目或者派代表表演)。
3.1.2 促进亲子关系的团体心理游戏
课程名称:解救人质
课程目标:使父母和孩子之间得以进一步的了解,促进亲子间的相互理解。
课前准备:安静宽敞明亮整洁无干扰的活动室一间,座椅板凳若干,一块较大的挡帘,一打小卡纸。
活动程序:每十对亲子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家长与学生分别坐在挡帘两侧,挡帘完全把两侧隔开,不能看到对面。给每个家长十张标有序号的卡纸,告知每个家长卡纸序号即为家长序号并告知其不要发出声音。指导教师问家长他们孩子相关的问题(例如:你认为你的孩子有什么缺点?),家长在卡纸上作答,并有指导教师把不同序号的卡纸答案念给学生,让学生猜出那个序号的家长是自己的家长。猜对的学生成功“解救”出自己的家长,没猜对的继续进行。最后,父母和孩子坐在一起,进行亲子关系的论坛。
3.2 促进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团体心理游戏
3.2.1 完善自我概念的团体心理游戏
课程名称:找到真实的我
课程目标:使学生更加了解自我,对自我有一个更加完善的概念,更加客观的评价,形成与客观自我相符的自我概念。
课前准备:安静宽敞明亮整洁无干扰的活动室一间、卡纸若干。
活动程序:给学生每人发三张卡纸,让其在第一张卡纸上写下20个“我是一个……样的人”,尽量写一些能够反映出个人人格、性格特质、观念的词语来补全句子。让其在第二张卡纸上写下“我的优点有……”在第三张卡之上写下“我的缺点有……”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2.2 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团体心理游戏
课程名称:闪出我的小行星
课程目标:通过找到自己的长处,体验个人荣誉感,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间互相支持,从而勇敢面对更大的挑战。
课前准备:安静宽敞明亮整洁无干扰的活动室一间,桌椅板凳若干,塑料花一支,鼓。
活动程序:通过击鼓传花的方式来选出同学,让其发挥其特长来表演个节目,并让其它同学加以评价,教师对那些腼腆的学生进行鼓励。
3.3 促进中学生学生情绪控制的团体心理游戏
课程名称:我的心事你来猜
课程目标:通过游戏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控制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课前准备:安静宽敞明亮整洁无干扰的活动室一间。
活动程序:(1)分组,每组排成一行第一个同学看提示板上的情绪描写,并用动作做出来,后面的同学通过自己的理解做出表情,依次传递表情,最后一名同学回答提示板上所写的表情。在一定时间内看那组回答正确最多即获胜。(2)组织学生进行团体讨论“什么事情会产生何种情绪,怎样控制此种情绪”等情绪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陈虹,郑小东,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3):33-58
[2]刘勇,教师团体心理辅导[M]科学出版社,2008(1):6-11
[3]廖风池,蔡丽芬,严菩芸,陈贞等著,儿童咨询团体理念与方案[M],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7):21-22
[4]王振字,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76-304
[5]钟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体验式教学的探索,梧州学院学报,2007(1):103
[6]李慧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课程教材教法,2006(7):33-37
篇9
关键词:初中 班级管理 方法
初中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教学的重要阶段,学好文化知识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传统教学观念约束了学生思维的发挥,重视教师的讲解,师生在课堂中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基于初中班级管理机制改革下,如果能够找出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创建符合中学生学习需求的班级管理模式,那么将能大大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师生之间相处融洽,共同努力完成各项文化教学指标。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班级管理方案相对落后
教师对班级管理方式过于单一,不仅影响初中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也降低了初中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成效。新一轮初中教育质量评估结果显示,一方面,我国初中学校文化课程教学取得了优异的工作成效,中学生文化课程理论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文化课程教学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弊端,尤其是学生应用文化课程知识的能力薄弱,影响了课程知识使用价值的体现。
(二)初中班级缺少民主意识
班级管理制度应该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制定。但是目前班级管理的现状是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缺乏必要的民主管理体制。虽然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但是很多初中班级的班干部相对固定,使一些学生形成了“干部作风”,自认为“高人一等”,而多数学生却缺少锻炼机会。
二、提高初中班级管理水平的方法
构建和谐的班级自主管理体系,不仅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还需要家长的配合、相关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配套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并让学生的身心在其中得到锻炼,个性和创造性得到体现和发展,是教育工作者特别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
初中学校是中等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校内管理工作也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新时期教育部门对初中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给予了宏观性的指导,要求初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及时调整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校园学习与生活环境。初中学校作为中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课程知识,为中学生未来接受更高层次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保证了初中班级管理达到预期的成效。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初中学校也开始对校内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整,“以人为本”思想在初中班级管理改革阶段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1.“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国家发展靠人才”,教育是培养各类人才的主要方式,不断完善中等教育体系是加快人才培养的最佳路径。中学生是初中学校提供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只有学生参与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初中学校的教育价值,倡导“以人为本”是初中学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思想。对于初中学校来说,“以人为本”则是“以学生为本”,学校一切的教育活动必须依赖于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便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未来初中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
2.初中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综合策略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下,我国初中学校学生管理有了先进的技术为支撑,这为“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实施提供了诸多帮助。初中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应充分利用上述有利的条件,以校内学生管理实况为基础展开工作,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学习管理成效。我认为,初中学校学生管理的主要对策:
(1)秩序方面。教育部门宏观指导下,学校文化课程教学开始进入新一轮的改革阶段,各类文化课程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教学调整,旨在为中学生提供更为优越的专业学习条件。学科评估是初中学校教改里的重要内容,经过学科教育评估创建多元化监督体系,督促教师时刻反省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朝着文化课程创新教学方向发展。
(2)培养方面。初中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初中学校要全面推广技术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战略模式,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专业人才的职业价值得以实现。
(3)校规方面。班级管理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教育机构共同提出的学科教改活动,安排专业教育研究人员或学者从事课程的评估活动,以获得最为公正、专业、可靠的班级管理结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倡导了“人”在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教导学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初中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加强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
1.初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新时期教育部对人才教育工程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要求各地初中学校拟定切实可行的教改方案,着重解决学生在初中教育期间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心理问题逐渐成为困扰中学生的难题,易受到多种因素干扰而出现异常心理状况,进而影响了其校园的正常生活。异常心理对于中学生而言,不仅是心理上的异常状态,更对学校生活及学业造成干扰,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课程学习。初中学校必须深入分析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重视和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
2.初中班级管理中心理辅导的对策
鉴于心理问题对中学生健康水平的不利影响,初中学校需结合所得的原因进行分析,拟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引导学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免疫力。
参考文献:
[1]李宏友.班级管理之我见[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9(5).
[2]张亚男.班级管理贵在常抓不懈[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李建青.班级管理点滴谈[J].山西教育,2011(1).
[4]孙有胜.初中班级管理三步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4).
[5]顿珠次仁.也谈如何优化初中班级管理[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1).
[6]刘华.新课改视角下的初中班级管理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7]陈法友.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8]蔺国霞.中学班级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9]姜君.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0]贾宁.新课改下初中班级自主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1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2011.
[1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篇10
关键词:普通高中;发展指导;特色;提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1-0120-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时均强调,“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是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政策之一。湘西州民族中学作为欠发达地区学校,在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构建了4种模式,从学生的理想、心理及学业等方面进行指导,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推动基础教育不断发展。
一、以专家讲座为导向加强学生生涯发展指导
普通高中的学生跟大学生及同级其他类别学校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普通高中学生接受的是普通教育和预备教育,他们的发展方向尚未确定,他们将在不断认识自己、认识教育、认识职业的基础上逐渐完成人生首次的重大抉择,因而尤其需要持续而系统的生涯发展指导。
1.组建专家团队
指导专家在学生发展指导中,既能起到支撑作用,又能起到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可以最大程度体现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制度的科学性。学校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精心挑选出一支对学生生涯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的专家团队,明确了专家的责任与义务,每学年认定选拔一次;建立了专家个人资源库,从专业学习、学生指导成果等方面记录其成长轨迹,以此激励专家不断提高进步,进而保证了专家能够名副其实。
2.确定发展主题
学生生涯发展指导,是一项影响学生终生的奠基工程和系统工程,必须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发展的主题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年级进行制定,递进式进行指导。为此,学校在高一年级主要以学业生涯规划为主题,以“适应高中生活,规划学业生涯”这一中心任务进行指导;在高二年级主要以理想信念追寻为主题,将为学生理想信念的达成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在高三年级主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确定“选择成功之路,规划职业生涯”的专题,指导学生探索与自己兴趣、性格相匹配的高校及专业,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选择,规划自己的未来。
3.丰富指导内容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的生涯发展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家讲座,不断丰富指导内容,将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制度逐一落实。例如,在高一年级开展《让你拥有超常的记忆力》等讲座,让学生在快乐和兴奋中学到了方法;在高二年级,讲授《扬起自信的风帆》等,为处于迷茫中的高二学生树立了信心;在高三年级,教育心理学教授针对高考生的心理特点,以《调好心态,取胜高考》等为主题,为高三学子平静心态、取胜高考奠定了基础。
二、以心理咨询为重点加强学生心理发展指导
著名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就曾把青春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由于身心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个体在这个时期往往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本质。高中生恰好处于这一时期。为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把德育组建立在年级组,组建心理咨询室,加强学生心理发展指导。
1.组建年级德育组
学校将管理重心下移,建立了由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以年级组管理为核心的“三线结合”的校园德育工作立体管理机制。即以校长一学生科一年级组一班主任为主体的“常规教育主线”,作为德育常规管理的主力军,保证日常规范教育的有序开展;以校长-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渗透德育主线”,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以学校党委一年级党支部一团委会一团支部为主体的“学生自我教育主线”,发挥学生主体的自觉能动性。学校每学期召开1-2次德育工作专题会议,定期研讨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措施。
2.坚持“三因”育人模式
学校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即“因时育人”、“因地育人”、“因才育人”,构建学生的和谐心灵家园。
因时育人,即高一年级以养成教育和学会负责为主,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学会对他人、集体、环境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高二年级以法制教育和学会心理调适为主题,加强法制观念,做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中学生;高三年级以前途、理想教育和学会生存为主题,教育学生要有理想、抱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因地育人,即强化环境育人的功能作用,注重校园环境的人文气息,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坚持“突出教学区,保证运动区,隐蔽生活区,区划分明,互不干扰,建设园林式学校”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学校还开通了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站,创办了校报,成立了校园文学社,创办校刊,开展周末文化活动等,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因才育人,即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展开教育。为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帮助学生理解规章制度,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把学生培养成为“思想正确、行为规范、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文明人。
3.开展心理咨询
加强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其心理障碍,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就是当前高中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关键而紧要的任务。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测试,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组建心理研究室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专门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岗位,购置了心理测评量表软件,引进州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个别心理疏导、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运用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的手段,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设心理辅导课利用课间操及每周一三五中午,或者学生预约的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个别辅导,随时接受电话咨询。每次辅导力争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并注意做好记录和存档工作。
(3)开辟心理健康专栏在学校网站开辟“家教指导”和“子女心理”两个专栏,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帮扶,帮助学生构建心灵家园。与学校家校通后台管理员建立密切的联系,给学生家长每周一条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息或建议。创建了“州民中家长QQ群”,不定时与家长进行网上沟通交流,并坚持在群里每周发一贴共享文件,供家长下载转贴。更新完善校园网心理健康栏目,上传文件到家长园地、学生天地及国旗下讲话栏目,宣传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4)进行心理测试开展焦虑心理测试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积累的第一手资料,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预案,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指导。结合社团建设,指导学生开展宣传、测试、解惑、办心理学小报等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他们走出困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5)开展课题研究为更深入研究学生,学校确立了“湘西州民族中学贫困学生焦虑厌学心理疏导”课题,积极探索民族地区贫困学生消除心理困惑、摆脱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心理疏导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成长与发展,达到“助人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最高目标。
三、以竞赛培训为载体加强学生学业发展指导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根本是教育的竞争。新课改提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结合实际,提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现代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培养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竞赛培训”方案,加强学生学业发展指导。
1.确定指导目标
教学在进行系统的传授知识和技能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这一过程中,教材是真正的核心。而指导则不同,它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特长或发展潜质出发,针对并围绕着学生的问题和需要而展开的。学校坚持“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学生特长发挥”的原则,确立“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与“服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始终坚持“四个服务”,即为学生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服务,为高校自主招生提供优秀生源服务,为学业发展服务,为学生特长发展服务。
2.明确指导要求
根据确定的指导目标,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课业辅导、学法指导、学习目的和态度指导、选课指导、考试指导等学业方面的指导。各年级利用周末开设两类培训班进行学业指导,一是学科竞赛指导培训,以自主招生为主,竞赛为辅,训练思维,培养能力;二是学困生学业指导培训,以夯实基础为主线,激发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通过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学习的团队精神,让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从而使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创新。
3.完善指导措施
对学生的学业指导采用年级组包干负责制的办法,由各年级组进行统一管理。学校教科室负责督查、指导、考评。督查年级组管理是否到位,措施是否得力;指导培训的内容、方法、时间、进度等;考评指导培训效果,并对效果好的年级组及相关指导老师进行奖励。
四、以兴趣体验为途径加强学生创新发展指导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发展领域是多方面的,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要的智力也是多方面的。由此,学校的教育不能片面地向学生展示某几个智力领域,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是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智力领域。学校充分利用湘西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地理、环境等资源优势,以兴趣体验为途径,加强学生创新发展指导,开发学生多元智力。
1.通过开放功能室等进行体验,加强学生创新发展指导
学校每周六、周日开放图书馆学生阅览室、科技馆理、化、生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和学生计算机室,学生在开放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和场地,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可以进入计算机室学习,学校安装了绿色过滤软件,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网站、网址,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学生在实验员的指导下,可以进入实验室自主进行实验操作,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和机器人的制作。
2.通过成立兴趣小组进行体验,加强学生创新发展指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成立了各种兴趣体验小组,如以课堂知识和技能为主的兴趣小组,以提高文化素养和艺体水平为主的兴趣小组,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活动内容,学生在开放中进行体验,在体验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创新发展。
3.通过传承民族体育进行体验,加强学生创新发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