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实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层建筑实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层建筑实例分析

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分析、设计、转换层、布置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分析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与其自身的承载能力、抗震能力、造价高低等密切相关,不同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的层数和高度,所具的功能也不尽相同。以下就对常用的结构体系进行分析。

1、剪力墙结构:即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抵抗水平荷载、承受竖向荷载的结构体系。此结构体系的整体性较好,刚度较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不但侧向变形小,而且承载力也得到很好满足。若高层建筑采用剪力墙结构,则以弯曲变形为主,其整移曲线呈弯曲状,层间位移会随楼层的增高而加大。所以剪力墙结构最大的不利就是剪力墙间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不够灵活。故剪力墙结构在民用住宅及酒店旅馆高层建筑中应用较多,适宜于建造较高的高层建筑。

2、框架结构:即由梁和柱通过节点构成承载结构。常用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可灵活布置建筑空间,且具有较大的室内空间,故使用比较方便。但此结构梁柱截面较小,抗震性能较差,刚度较低,故建筑高度受到一定限制,主要用于不考虑抗震设防、层数不太多,且低于七十米的高层建筑中。

3.框架—剪力墙结构:即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部分剪力墙,使两者相互结合扬长避短,共同抵抗水平荷载。此结构远高于框架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防震性能极高,当发生地震时,层间变形减小,对非结构构件(隔墙及外墙)的破坏也小,所以此结构可用来建造层数较高的建筑,得到人们广泛青睐。

4.筒体结构:即采用筒体为抗侧力构件的结构体系。筒体是一种空间受力构件,分空腹筒和实腹筒两种类型。空腹筒是由密排柱和窗裙梁或开孔钢筋混凝土外墙构成的空间受力构件,实腹筒是由平面或曲面墙围成的三维竖向结构单体。此结构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和抗侧力性,且平面布置的灵活度和承重的能力也具有明显优势,被广泛用于众多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中。

总之,不同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强度和刚度,适合的建筑高度和层数也不同。下面笔者就结合工程实例来说明结构体系的选择和布置以及转换层结构分析与设计。

二、 工程实例

某高层工程拟建场地为缓坡地形,场地地层构造及地形稳定,属抗震有利地段,设六级抗震。此高层由商业裙楼及1幢高层塔楼组成。设地下2层,地上27层。其中地下室层高3.6m,布置设备用房及公共机动车泊位,设六级人防。地上1~3层为商业用房,层高4.6m;第4层为转换层,层高5.8m;4层以上为住宅,层高设3m。27层为机房,室外地坪以上主体高度为82.8m,建筑总高度含机房93.4m。三、结构体系的选择、布置与设计。1、结构体系的选择,不但要根据上述各结构的特点分析,还要结合相关单位要求。该高层要求住宅楼每层有10户,每户户型及面积均不相同。为充分争取有效建筑面积和灵活布置及考虑到建筑的用途、高度和抗震、承重能力,经多方论证,采用大开间剪力墙结构最宜。底部3层为商业用房,为满足大空间建筑功能要求,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2、结构平面布置。由上述分析知工程底部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形复杂,不规则;4层转换层以上为纯剪力墙结构。但由于相关单位要求住户建筑面积和户型不同,故住宅建筑布置不对称,所以剪力墙的布置必须经过多次试算,直到达到“剪力墙布置分散、均匀,且尽量沿周边布置,以增强抗扭效果“的目的;同时还要保证: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偏差不超过规定值,结构偏心率较小;各层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比值不大于偏差比值等,即所有条件均满足平面布置及控制扭转的要求时,方可验证结构平面布置规划的合理性,才能进入有效结构设计中去。 3、结构的设计。在结构总体设计时,应对结构体系的特点有清醒的认识,有针对性的对结构薄弱层、薄弱部位及由于建筑设计方案可能带来的抗风抗震设计缺陷有宏观的把握,然后借助于工程设计软件进行正确建模,采取多方案对比试算,最后制定完善的结构方案。本文此处省去计算环节,经计算认为上述所选结构方案为最佳结构形式。设计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①减少转换次数,缩短传力途径。②为保证结构沿竖向刚度均匀变化,应设法争取尽可能多的上下贯通构件。结合电梯井道、消防楼梯间及电梯厅,布置了一个中央核心筒;此外还要根据塔楼四角剪力墙分布情况,在底部裙楼对应部位设置落地贯通的L型加厚角墙。③合理布置裙楼柱网,使不落地剪力墙直接通过转换层托梁。④框支剪力墙结构是抗震不利的结构体系,设计重点应放在转换层,当转换层位置较高时应加强底部框支层的等效刚度,防止底部位移突变。四、转换层的结构设计4.1抗震等级的确定本建筑4层为转换层,4层以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以上为纯剪力墙结构,故是多种结构体系共存的高层建筑,因而不能像单纯的框架结构或者剪力墙结构那样笼统的确定抗震等级,而应该严格按照现行规范标准,有针对性的分别确定结构体系各部位不同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该工程属“框架剪力墙”,高度93.4m,6度设防,框支框架等级为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为二级,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为三级;由于工程转换层设在建筑4层楼面,属于高位转换,根据《高规》中对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别规定,“当转换层位置设在三层及三层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尚宜按本规程表4.8.2和表4.8.3的规定提高一级”,故该工程框支柱应定为一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定为一级。4.2结构竖向布置高层建筑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且应避免刚度突变。然而带转换层的结构显然有悖于此,因此《高规》对转换层结构的侧向刚度作了专门规定。基于该工程而言,属于高位转换,转换层上下等效侧向刚度比宜接近于1,不应大于1.3。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把握强化下部,弱化上部,尽量避免出现薄弱层的原则。具体的方法:①与建筑专业协商,使尽可能多的剪力墙落地,必要时甚至可以在底部增设部分剪墙(不伸上去)。这是增大底部刚度最有效的方法。除核心筒部分剪力墙在底部必须设置外,还要进行专业的协商,让两侧各有一片剪力墙落地,且北部的一大片L型剪力墙也落至基础。这样都可大大增强底部刚度。②底部剪力墙尽量不开洞或开小洞,以免刚度削弱太多。③加大底部剪力墙厚度,减小上部剪力墙厚度,转换层以下剪力墙厚度区取400m厚,上部厚度取200mm。④提高底部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建议采用C55混凝土。4.3转换层楼板本工程框支剪力墙结构以转换层为分界,上下两部分的内力分布规律不同。在上部楼层,外荷载产生的水平力大体上按各片剪力墙的等效刚度比例分配;而在下部楼层,由于框支柱与落地剪力墙间的刚度差异,水平剪力主要集中在落地剪力墙上,即在转换层处荷载分配产生突变。转换层楼板承担着完成上下部分剪力重分配的任务,并且由于转换层楼板必须有足够的刚度保证,转换层楼板采用C40的混凝土,厚度采用200mm,Φ12@150钢筋双层双向整板拉通,配筋率达0.41%。另外,为了协助转换层楼板完成剪力重分配,应将该层以上及以下各一层楼板也适当加强,均取厚度150mm。五、结语

上述结合工程实例来说明如何进行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布置、设计以及抗震等级的确定、结构竖向布置和转换层结构的设计,是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发表的的一些个人拙见,期望对大家有借鉴作用,当然对论述不当之处还望多提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林东;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0期

[2]冯春林;浅谈建筑结构设计[J];科技风;2009年11期

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工程实例分析

1 背景

城市化进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快,使得城市规模与人口数量也在不断扩大。高层建筑在空间的利用上的有着巨大的优越性,所以在各大中型城市呈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势。

2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特点

很明显高层建筑具有高度高、建筑规模大、建筑的使用功能繁多、内部系统十分复杂、建设标准非常高等特点,一般而言当前的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以下普遍的特点:首先是建筑施工的工程量较一般建筑而言非常大,施工的工期长,工程成本很高;其次就是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要求高、其工程量特点决定高层建筑的总包管理协调不太容易,同时科技含量高、施工技术要求也特别严格;最后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量很大,更重要的是高层建筑的环境保护要求高,施工的条件也是相当恶劣。这里仅仅简单叙述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特点,具体技术的实施可以参阅相关专著,下面作者结合具体的工程分析几种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3 工程实例分析

3.1 工程的基本情况

某市一大型会展宾馆为该市的一标志性建筑。工程项目占地面积大约28650m3,高270m,整个建筑共为58层包括地下3层,地上55层,总建筑面积为约为253010m2。该建筑为集商业办公、酒店和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高层建筑。

3.2 结构设计情况简述

该高层建筑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核心筒的功效、阻尼和质量特性以及钢铁本身固有的延展韧性使得其表现出一种高效、坚固、独特且调谐的结构体系设计,并且该设计风格让建筑所承受的风力降至最低,可以很好地消散地震能量。该建筑这一现代结构的设计可视为传统建筑结构的发展:中央的混凝土核心筒剪力墙的功能就好比是砌筑宝塔的砖墙,而外部得抗弯矩钢框架就是类似于早期的自然抗震木制宝塔结构的木构架。

3.3 关于工程的施工技术的两点简析

现代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集结融合了当今建筑施工中的最先进理论、技术以及方法。本文中讨论的会展宾馆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非常多的国内外最新的超高层施工工艺,如在处理建筑的深基坑支护时采用桩锚体系局部加高压旋喷桩帷幕挡墙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支撑方案,建筑的核心筒施工采用液压自爬模施工工艺等,这样以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足以确保工程按质按量得到完成。由于该高层建筑的工程浩大,许多的先进和高新施工技术限于文章篇幅不做一一介绍,在此仅对部分施工技术进行阐述。

3.3.1 深基坑支护技术

高层建筑地下结构的施工,必然会涉及到深基坑工程,深基坑施工的关键技术是基坑支护。在选择高层建筑施工的基坑支护是,要考虑基坑的深度、地质状态、周围环境情况、工程桩的条件,还有要考虑基坑的宽度、长度等多种因素对土体侧压力带来的影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既安全又经济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有关深基坑的支护技术可以参考相关的专著。

本文所讨论的高层建筑的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包含了细粉砂土接下层粉质粘土,这些薄弱的土质使主楼需要深桩来承托筏板基础。本工程塔楼基坑平面基本呈一六边形形状,基坑底标高为-21.5m,群楼的基坑平面呈长方形,基坑底标高为-19.5m和-18.5m。根据文献的介绍以及借鉴相关的工程经验,本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桩锚体系局部加上高压旋喷桩帷幕挡墙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支撑方案。同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基坑内分别在-6.5m,-11.6m,-16.5m的标高处设置三道内支撑,深基坑的围护和结构基础的外墙体系合二为一。本工程的施工方案同时洗去了顺作法和逆作法施工的的优点,在缩短施工工期的同时也节约了大量施工成本。

3.3.2 钢结构安装技术

众所周知钢结构一般具有强度高、生产制作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一般而言高层建筑的钢结构安装大多靠大型塔吊来完成,根据作者的施工经验塔吊起重的能力与钢结构安装效率成正比。就本工程而言,其建筑的框架呈现出十六角形,地上部分主要是由高深宽翼型钢柱、梁等组成抗弯矩框架,地下室部分则由钢混结构形成的组合柱,建筑框架柱及组合框架自地上2层开始向外放射性扩展至33层,33层以上逐渐回收至屋面。建筑的核心筒上设置钢柱并在部分楼层设环形钢梁与框架相联结,建筑的楼板使用75mm的金属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屋面结构及屋顶反光器结构采用组合钢析架结构。可以说钢结构在整个高层建筑中占据着大部分工程量,所以使得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显得十分的重要。

因为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的重要性,使得高层钢结构在安装过程中难度很大。结构受日照和温度的影响,受到风力荷载的干扰。建筑的周边钢柱角度倾斜,使钢柱的定位成为三维空间结构的定位要求,这样以来对测量精度的要求非常之高。根据现场工况条件综合考虑各专业的施工配合,最后确定主楼的主体钢结构吊装计划在核心筒内电梯井道内布置D480和D260内爬式塔式起重机各一台,起重臂长选用的是50m。具体的吊装工艺顺序如下

对于下节钢柱安装的次序:复核轴线控制线坐标角尺和标高后放出钢柱纵横定位轴线,同时按钢柱与土建基础接触坐标点测量预埋板或其部位的平整度;接着由测量数据配置调整用垫块,安装钢管下节柱;最后要在再次测下节柱轴线定位和标高,然后固定和安装钢柱间钢梁;

4 结语

高层建筑的诞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营造出新的空间和环境,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快速的发展,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也获得了巨大进步,但由于超高层建筑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超高层建筑施工理论与方法在不断发展之中。本文由于篇幅限制及个人能力所限,未能对超高层建筑关键施工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只是选择了超高层建筑关键施工技术中的三项技术难点进行了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颖辉,黄明.浅谈高层建筑的发展[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

[2]张希黔,王伯成.超高层建筑及其现代施工技术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7.

[3]戴复东.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产生与发展及今后趋向预计[J].中国工程科学,1999.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基础、顶板、侧壁、底板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建筑高度为 53.6m,主体结构为18 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室为 1 层,主要当车库使用。该工程采用了预应力管桩,持力层为强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700kN,地下室底板采用平板式筏,抗浮水头 5m。该建筑的抗震设计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主体结构中框架和剪力墙的抗震等级都是三级,框支柱、框支梁为二级抗震等级。地下室平时用于车库使用,战时可为人防工程,人防设计等级为6级。

2 地下室结构设计

2. 1 地下室基础设计

根据本工程地质报告的情况,本工程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持力层为强风化岩或中风化岩,500mm直径管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700kN,岩层承载力较高,可满足沉降的要求。

2. 2 地下室顶板设计

本工程地下室顶板上设计了园林景观,需覆土0.5m,同时考虑到设备管线的高度及其保护土层厚度,最后确定覆土厚度为1.1m。

1)主楼室内部分地下室顶板设计

主楼室内部分的地下室顶板适宜考虑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因此考虑施工荷载后楼板荷载取为5kN/m2。

2)园林景观顶板设计

园林景观部分除考虑覆土的重量外,尚需考虑景观、道路及附属设施的荷载;本工程景观部分荷载取值为 4kN/m2,消防车道部分荷载较大,按照规范的要求应为 35kN/m2,但考虑到本工程地下室顶板上有1.1m 的覆土,荷载经过扩散后实际传导到梁板上的荷载已大大减小,经计算扩散后消防荷载取值可按 20kN/m2考虑。

3)人防地下室的荷载取值

由地下室一层为人防地下室,所以对于本工程中的露天顶板要考虑到爆动荷载影响,但鉴于人防地下室顶板的爆动等效荷载要比消防车作用的板面等效荷载大,因此人防地下室顶板的荷载按照六级人防顶板的等效荷载考虑,取750kN/m2,但在设计中不同时考虑这两种荷载的组合,仅需按人防爆动等效荷载进行地下室顶板计算。

2. 3 地下室侧壁设计

1)进行地下室侧壁设计时,侧壁主要考虑的荷载有:结构自重、地面堆载及活载、防核爆等效静荷载、侧向土压力、地下水压力等,由于侧壁受有多种荷载共同作用,受力较为复杂,为了简化计算,在设计中可作如图 1 所示的合理的简化。

本工程地面活荷载取为q=10kN/m2,则折算土的厚度应为h= 10/18=0.56m,等代土压力采用公式σ0=γ1h1ka计算。侧向土压力对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压力采用公式 σs1=γh2ka,对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压力则采用公式σs2=γh3ka计算。经计算地下室 1 层的侧壁板厚取为 350mm。

2)侧壁的构造要求是,在与土壤接触的侧壁混凝土保护层取为40mm,地下室内部的混凝土则取为 15mm。把地下室侧壁的水平钢筋配置在外侧,而竖向钢筋配置在侧壁内侧。为了有效控制本地下室的侧壁混凝土开裂,混凝土强度等级并不宜取得高,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工程混凝土强度等级取为 C30。同时,本工程还设置了多道后浇带,有效的减小了地下室混凝土开裂。

2. 4 地下室底板设计

1)地下室底板主要以抗渗和抗浮计算为主,地下水位按50a 一遇考虑取在室外地坪,抗浮水头 5m,抗渗等级 P6。地下室底板所处土层为淤泥及淤泥质土,承载力较低不能作为持力层,故本次设计地下室底板按倒楼盖设计,采用无梁楼盖的方法计算,采用经验法,经计算地下室底板厚 600mm。

2)地下室底板的钢筋布置要合理。地下室底板同一方向的梁板面筋应布置在相同标高上,没必要把两个方向的板面筋布置在梁面筋以下。这是由于基础梁两个方向的面筋本身就存在高差,而若把底板双向的面筋都布置在基础面筋下,则会造成底板面筋的面筋保护层过大,造成窝顶情况出现。

3)抗浮桩的验算与设计

抗浮计算无统一的计算公式,该工程抗浮计算按下式:

G+nRa>1.1Fw

式中,G 为柱底传来恒载标准值即建筑物自重包括覆土自重(向下);n 为柱下抗浮桩的桩数;Ra 为抗浮桩的单桩抗浮承载力特征值;Fw为与柱对应的受荷范围内地下水浮力标准值(向上)。

该公式中荷载标准值对应于桩的特征值,相当于基础地耐力计算式,概念较为明确,且在验算建筑物之抗浮能力时不应考虑建筑物上的活荷载。水浮力标准值 Fw= Hw×10×A,Hw为水头高度,即抗浮设计水位与地下室底板底之间的高度;A 为水浮力的作用面积。因地下室抗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若考虑不当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且补救较为困难,所以抗浮验算时安全系数取 1.1。另外,在设计中有许多对抗浮有利的因素在公式计算中无法体现,且均未予以考虑。如黏性土的阻水作用,地下室侧壁的侧阻作用,底板与土壤的粘结力和吸力均未记入,上部建筑物及地下室的整体刚度很大,上部建筑物的压重在地下室部分的扩散作用均未考虑,这些有利因素均可作为安全储备。

该工程桩基抗浮验算时分两种情况,一种为柱下抗浮桩,另一种为非柱下抗浮桩。对于柱下抗浮桩(取⑥轴交 F 轴处柱下桩计算)建筑物自重及覆土自重的标准值 G=1755kN,而该处承受的向上的水浮力标准值Fw=1037kN,G>1.1Fw,说明在有柱子的情况下,建筑物的自重及覆土自重比受到的水浮力大很多,足以满足抗浮要求而无需抗浮桩。因此,对于柱下桩可不考虑抗浮要求,仅需满足竖向抗压承载力就可以了。对于非柱下抗浮桩 (取⑥轴~⑦轴交 F 轴~G 轴中间处非柱下桩计算),由于其承受的建筑物自重较小,G=489kN,Fw

=1037kN,G>1.1Fw。因此,非柱下桩必须考虑抗浮要求。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数据及土层情况,经计算确定该工程抗浮桩的单桩竖向抗浮承载力特征值Ra=680kN。因此,根据上述抗浮计算公式G+nRa>1.1Fw,89kN+680kN=1169kN>1.1×1037kN,满足抗浮要求。

3结语

地下室作为整个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着整个建筑结构是否具有稳固的基础,在一些高层建筑中,地下工程的造价甚至还比上部结构造价要高。而由于地下室的特殊位置,其结构设计是较复杂的设计问题,要考虑以及涉及的内容繁多,甚至对于一些关于地下室结构的设计问题目前还没得到思想一致,如基础与地基的相互作用、上部结构刚度对地基基础的影响程度等。鉴于地下室的复杂设计因素,这要求我们设计人员在进行地下室结构设计时应把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协调原则,从技术以及经济方面去深入研究地下室结构的设计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 顾晓鹏.SATWE 计算软件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34(15):53-54.

[2] 都军花,梁丽芳.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结构设计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5(9):179-180.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 基础 地下室 混凝土 施工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实际工程中,对于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施工,如何做到有效预防和控制混凝土变形裂缝的出现,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某写字楼工程的基础地下室混凝土施工实例,介绍了在施工中通过浇筑、养护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止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出现变形裂缝的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借鉴参考。

一、工程实例

本写字楼工程周边原有建筑密集,场地狭小。主楼地上15层,裙房地上4层,均设2层地下室。建筑面积26570m2,框架剪力墙结构。

1、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工程采用上翻式承台、地梁的筏板基础,底板厚900mm,承台地梁高1800mm。平面形状近似为矩形,长54m×宽33m,主楼与裙房间设一条宽800mm后浇带。由于基础混凝土工程量大,基坑较深,为确保基础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考虑施工搭接和市区施工的困难,基础底板以后浇带为界分成A、B两段施工:A段为后浇带以西的裙房部分,混凝土量540立方;B段为后浇带以东的主楼部分,混凝土量1500立方。每段水平向不留施工缝,一次性浇筑;竖向在基础上翻梁以上500mm处设施工缝。

混凝土下料振捣时按“分层、分段、连续不断地薄层浇筑”的原则进行,由于基础为上翻式地梁,因此底板部分先浇筑并注意振捣密实,上翻梁部分在底板部分浇捣后2小时再行浇筑,使底板混凝土有一定的沉落时间,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后,用长刮尺刮平,清除残余浮浆后用木蟹铁板打光,混凝土收水后用铁板反复压光,压闭混凝土表面毛细孔,提高混凝土防水性能和表面平整。

2、地下室外墙板混凝土施工

地下室外墙墙厚500mm,总延长米为200m,混凝土C40,抗渗等级S8。与基础施工相同,以后浇带为界,分成A、B两段施工。由于设2层地下室,竖向共设4条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带止水。为确保外墙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连贯性,防止出现施工冷缝,在外墙混凝土浇筑前,先将独立柱和内墙板混凝土预先浇完,以便集中力量进行外墙混凝土的连续浇捣。

外墙混凝土浇筑采用2台混凝土泵车,其中1台固定泵停放在基坑北侧,用硬管接入,另一台置于基坑南侧,为汽车移动泵,软管摆布。混凝土浇筑从后浇带开始,按斜面分层法振捣,根据当时的气温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每浇筑一段长度,及时调整泵送管,循序循环推进,以避免出现施工冷缝。为避免外墙混凝土收缩裂缝(一般以竖向裂缝的方式出现)的产生,施工时要求在外墙外侧设水平温度钢筋,间距不大于150mm,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严禁超厚。根据泵送工艺要求,混凝土坍落度在现场出料时严格控制为12±2cm,凡超出范围的,一律退场,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绝不允许在现场加水。

二、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散热速率不一样,在其表面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同时,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很低,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此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天(升温阶段)。

混凝土降温阶段,由于逐渐降温而产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时收缩。这两种收缩由于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2、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主要是收缩裂缝。混凝土降温产生的收缩和硬化时的收缩,受到结构本身和基坑边壁等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三、混凝土的测温和养护

1、基础混凝土的测温和养护

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限值而产生温度裂缝,在混凝土内布置测温点,掌握基础内部实际温度变化情况,监视温差波动,以指导养护工作。 基础浇捣时气温较高,在混凝土表面用木杠紧压整平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两层麻袋布(草袋),并浇水湿润,此后根据温控数据确定覆盖材料的增减。

基础承台测温点共布置27点,另有薄膜下温度测点2个,大气温度和室内温度各1个测点,根据经验,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变化在1~72h内波动最大,因此在这段时间现场值班不间断测量,测试频率为每2小时一次,测试时要求记录以下数据:①混凝土入模温度;②每次测温时间,各测点温度值;③各部位保温材料的覆盖和去除时间;④浇水养护或恢复保温时间;⑤异常情况如雨、风等发生的时间。

测温前确定混凝土内中心温度与表面薄膜下温差达到27℃时,必须采取保温应急措施,实测温度显示大多数测试点温差值在25℃以下,仅有2点一度温差值超过29℃,现场采取停止浇水养护和覆盖双层干麻袋后在1小时内即以提高表面温度来降低内外温差。

2、地下室外墙混凝土的养护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易出现收缩裂缝,除在配合比选定上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在施工中采取外侧加密横向钢筋、严格控制坍落度等措施外,后期的养护也至关重要。本工程采取以下措施:

长期的带模养护:由于采用木模,故保持模板的完全湿润可以使得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过程中,保持湿润环境,补充水源。浇水养护基本上采取连续循环的方式,浇水面为外墙的内外侧面。在混凝土获得一定强度后,松开对销螺栓,使得模板与混凝土界面可以淋水,带模养护,规定20天拆模。继续养护:模板拆除后,继续对外墙混凝土浇水养护15天。

总之在本次写字楼地下室工程完成后,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和外墙混凝土表面均无明显裂缝出现,达到了预期目的。虽然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的地下室外墙易出现收缩裂缝,但只要措施得当,还是可以避免或得以控制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将墙板的水平钢筋置于混凝土外侧,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超厚,水平钢筋的间距尽可能小于150mm。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绝不允许现场加水。建议尽可能延长拆模时间,浇水养护时间应大于30天。同时对于此类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养护措施极为重要,应根据施工时的气温、测温情况,采取相应的养护方法。布置合理的测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为养护提供调整依据,同时掺加相应的高效微膨胀剂对混凝土能起到补偿收缩作用,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缝抗渗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拟建建筑物层高21层,主楼地下2层,地面19层,总高度78.2m,附楼2层,结构为框剪结构,经过多个设计方案论证,桩基工程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桩荷载形式为端承—摩擦桩,共布设后压浆钻孔灌注桩290根,其中φ700桩256根,φ600桩34根,有效桩长17~18m,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2250kN。该工程工程地质条件(见表1)。

表1工程地质描述

2.注浆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施工工序为:钻进成孔吊放钢筋笼(同时预埋注浆管) 浇灌混凝土成桩后注浆。

3.1成孔工艺

采用泵吸反循环全面钻进成孔工艺。开钻前在桩位处埋设大于桩径500mm的护筒,钻机对位偏差小于lcm,刚开钻采用正循环钻进,待钻进4~5m后采用反循环钻进,钻孔过程中应控制好泥浆参数和钻进参数。钻进成孔均采用切削具疏齿状排列的三翼锥形钻头全面钻进。钻头直径φ700mm、φ600mm两种。

2.2吊放钢筋笼(预埋注浆管)

(1)在成孔后把两根注浆管连同钢筋笼下入孔内。

(2)注浆管检查。注浆管必须经过检查,无锈蚀,无裂痕,耐压性能好,尤其管内不得有锈蚀及其它杂物,防止铁锈及杂物进入注浆阀,使注浆阀堵塞,造成注浆失败。

(3)预埋注浆管:成孔检查合格后,两根后注浆管随钢筋笼下入孔内,注浆管绑扎在钢筋笼上对称安装,安装注浆阀时注意注浆阀高度为300mm左右,且向内弯曲15°,以进入孔底锥面内,然后填入级配合理的碎石,高度以填埋注浆阀高度为宜,注浆管在下入孔内过程中,应向注浆管内注入清水,以检查注浆管是否漏水,并可平衡管内外水注压力差,以防损坏注浆阀,下入孔内后在注浆管上部安装丝堵,防止其它杂物进入。

2.3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采取水下灌注,混凝土标号为C25,在对孔深、泥浆等相关性指标验收合格后开始灌注。灌注前把0.2-0.5m3碎石投入孔底。灌注时要求导管离孔底0.3~0.5m,初灌量应保证导管埋深1.2~1.5m,灌注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并严禁把导管底拔出混凝土面。

2.4成桩后注浆

(1)注浆技术参数

①采用525#R普硅水泥,水灰比为0.6。

②注浆量:单桩设计注浆量为1.38m3,必须严格按设计注浆,实际注浆时需大于或等于设计注浆量。

③压浆速度:5O~75L/min。

④注浆压力:初始0.5~1MPa。正常1.5~2MPa,最大3MPa。稳压时间15min左右。

⑤注浆阀门设计:根据注浆内径在下部打孔,孔径累计面积与注浆端面积之比>1.05,且保证喷射有效面积。

⑥投石高度为50cm,注浆阀的有效长度设计为3Ocm。

(2)注浆施工

压浆采用2SNS型高压注浆泵并配以YJ340型泥浆搅拌机,总功率14kW。采用纯压式灌浆法,成桩3~5d后,把地面注浆系统与孔内一根注浆管连接,另一个注浆管丝堵打开,压入适量清水,冲洗孔底内注浆腔室,待另一注浆管内出清水后,开始注入按设计水灰比配制的水泥浆液,待另一注浆管内流出水泥浆液时,停注,安装上丝堵,继续注浆,待压力达到1.5MPa时,稳压15min左右,堵上此注浆管,换另一注浆管二次注入水泥浆液,压力达到1.8~2MPa时,稳压15min,拆洗上部注浆系统,进入下一条桩施工。桩底注浆示意图见图1。

图1桩底注浆示意图图2桩底注浆机理示意图

3.注浆效果及特点分析

根据质量监督部门桩基检测结果,该工程单桩承载力提高6O-800%。且地层卵砾层固化良好,达到微风化岩层效果。由于此高层建筑有2层地下室,开挖到基础桩顶标高-7m处,可见部分桩身有3~10mm水泥浆层护裹桩身,还有部分脉状水泥延伸,厚度50~150mm,长度2~3m。由此可见后注浆工艺产生的固化、劈裂、扩底扩径效应,达到了后注浆工艺提高承载力的目的。该大楼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成功地使用了桩后注浆这种新技术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特点为:

3.1有效提高单桩端承力

由于后注浆的挤压、充填固结作用,在桩底形成扩大头且消除了钻孔灌注桩沉渣的存在,使桩体与桩端持力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且由于高压注浆使桩底产生反向预应力,能有效地发挥和增加单桩端承力。根据该大楼桩基检测中心做的高应变测试曲线分析,由于后注浆工艺使桩端持力层(卵石层)端阻进入微风化岩层,进一步证实桩端注浆的有效性。

3.2有效提高桩侧摩阻力

由于浆液沿桩周向上扩散泛浆,能部分增加单桩摩阻力,根据现场开挖情况,部分桩在桩上部可见5~15mm厚的注浆层。

4.3能消除一些不明不良地质现象,改善桩身受力情况

在施工中,桩注浆量均大于设计注浆量1.5t,部分桩浆量大于2.5t,个别桩达到9t。根据基础开挖到桩顶标高时(-7m左右)发现脊脉状注浆物存在,厚为50~150mm不等,且不规则,说明后注浆工艺能消除部分不良地质的影响。

3.4加固地基

由于全部工程均采用后注浆法施工,由于浆液对桩周土的压密作用,并使部分浆液渗透土粒、砂粒、砾石粒之间的间隙里,使其固结与四周地层紧密相依,从而使整个地基得到加固。

3.5工艺先进

后注浆工艺在我国是20世纪9O年代初形成的一种先进的施工工艺,是科学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具体运用,由于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已在世界范围内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3.6不足之处

高压注浆易损件多,易坏,成本升高,地质情况复杂时,注浆量不易控制。

4.桩端压浆工艺提高承载力机理简析

由于此工法应用时间尚短,研究有待深入,对其机理简述如下:对于采用泥浆护壁工艺成桩时,往往在孔底形成一个沉渣软弱层,即使通过置换泥浆或抽渣筒排渣等认真清底措施,也很难达到清除沉渣的标准。通过设置于桩底的柔性注浆腔压入水泥浆,浆泡逐步扩大并向外挤压,就会压密沉渣软层而硬化此层,继而对桩端土层产生压密,从而大大提高桩底土层的刚度和强度,促使端阻同步甚至超前发挥。同时,压力胶囊在注浆压力作用下产生径向扩张的过程中,将使其周围梨形区范围内的土体受到挤压和剪力作用(近似于图2中的I区、Ⅱ区),将迫使Ⅲ区土体压密并对桩身下端产生握裹效应,使得桩侧阻力也会有所提高。至于能够对桩身下端产生握裹作用的范围,参照梅霍耶夫承载力公式解约为桩径的4~8倍,甚至更大,并随桩端处土体抗剪强度增大而增加。桩底沉渣软层的压实硬化,桩端土层的压密,相应的支承面积的扩大以及在桩身下段土层对桩体产生的握裹效应等综合作用,使桩端压浆能提高桩的承载力。

关于采用压浆工法提高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数值,对于不同持力地层、不同长度的桩,据已有注浆桩与普通桩试桩资料对比,综合为0.2~2.0倍(这里的0.2倍是指桩端持力层为软弱的粉质黏土土层)。本地区的持力层多为中密一密实砂、砾石或卵石层,桩端压浆桩的极限承载力较未压浆桩增幅一般达到60~200%。其变动幅值是与桩端持力层条件、桩土工作体系状况、工艺条件及工艺参数诸因素密切相关。当持力层为粉土、粉细砂层时增幅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结构转换层;支撑体系;混凝土;模板;钢筋;施工技术;质量监理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由于跨度大且承受的竖向荷载很大,致使其构件截面尺寸高而大,连续施工强度大,施工过程复杂。现以本人担任总监理工程师的某高层商住综合楼为例,谈谈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大梁的施工质量监控控制要点。

2 工程概况

某大厦为一高层商住综合楼,建筑总面积25680m2。地下2 层,地上17 层。1~4层为框架结构商业用房,层高4.8m;5层为结构转换层,层高4.8 m;6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住宅,标准层高2.8 m。转换层为梁式结构,施工荷载大梁截面尺寸为1200 mm ×2500 mm, 板厚250 mm,裙房屋面板厚为150 mm。

3 施工方案选择

由于本工程转换层大梁截面尺寸达1200 mm ×2500mm,自重达7.5 t/m,施工时加上模板自重及施工活荷载,合计线荷载接近80 kN /m。下部楼盖(即5层楼盖)难以直接承受施工荷载,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荷载的安全传递问题。另外,转换层大梁属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梁,极易产生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根据以往工程施工经验,转换层大梁一般有通天支撑一次支模浇筑法、埋设型钢桁架加强模板法和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等3种支模方案可供选择。

3.1 通天支撑法

通天支撑一次支模浇筑法是将施工过程中转换层大梁自重等荷载通过支撑层向下传递,直到地下室底板传给地基。本工程从转换层梁底(相对标高24.000 m)到负二层地下室底板面(相对标高- 9.6 m),支撑高度达33.6 m, 需要大量的模板及支撑材料,费工费料且受力不明确。

3.2 埋设钢桁架加强模板法

采用在转换层大梁中埋设型钢桁架,将型钢桁架与模板连为一体,以承受全部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载,大梁一次浇筑成型。此方案与通天支撑法相比,可节省大量的支撑材料,但型钢桁架埋于混凝土中, 一次耗钢量大,不经济。

3.3 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

将大梁分2~3层浇筑迭合成型。此方案应用迭合梁的原理,将梁沿水平方向分2~3层浇筑,待下层混凝土达到70%的设计强度后浇筑其上一层混凝土。利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形成的梁支承第二层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利用下两层已浇筑的混凝土形成的迭合梁支承第三层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梁下模板的支撑仅需考虑第一层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可节省大量的模板及支撑材料。同时,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体积大大减少,对于控制转换层大梁大体积混凝土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是非常有利的。

以上3个方案,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最经济且施工方便,在与设计沟通后确定按第3方案分2层进行施工。为确保下部楼盖(即5层楼盖)能够承受转换层施工时的荷载,对4层和5层楼盖进行顶撑加强,模板支撑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转换大梁层模板支撑示意图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分层浇筑可能引起的永久性的附加应力以及分层浇筑形成的施工缝对梁的整体性的影响; 先浇筑的下层混凝土结构在上层混凝土浇筑时将作为承重结构。而迭合面处位于梁腹,设计未考虑受力钢筋,要求施工单位在根据实际计算的内力情况验算其负弯矩,在征得设计认可的情况下进行增设负弯距钢筋来保证结构有完整的承载力。

4 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4.1 模板工程

4.1.1 支模体系复核

对施工单位按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设计的支模体系,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其计算过程进行复核。包括梁底模、侧模的强度及变形,竖档及搁栅的强度及变形,梁底支撑杆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验算,必须全部符合要求才能保证模板体系的正常使用和施工安全。

搭设模板支撑时,要求上、下层支撑在同一位置,以保证荷载的正常传递,同时应确定合理的拆除支撑的次序,使施工阶段结构受力达到最小。

4.1.2 模板施工质量监控

加强对支撑系统的检查,将其作为转换层施工的一个关键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支撑系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加强模板安装质量的监督和控制,确保其可靠性(不变形)和严密性(不漏浆)。

转换层大梁跨度较大,最大跨度为9.9 m,按规范要求,跨度超过4 m 应起拱1/1000~3/1000。考虑到大梁采用分层迭合法施工,梁底模按2/1000起拱。

为保证转换层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转换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之前,4层和5层楼盖下的加强支撑均不得拆除。转换层大梁底模须待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

4.2 钢筋工程

转换层的跨度和承受的荷载很大,其配筋较多,而且钢筋骨架的高度较高,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和便于钢筋的布置。

4.2.1 钢筋绑扎安装顺序

为了配合转换层大梁混凝土的分两层浇捣,钢筋相应从底部开始分层绑扎安装。在底模铺好后,先绑扎转换梁底部的钢筋。为了不互相干扰,底部钢筋与箍筋分批穿插协调安装绑扎,在底部箍筋穿插到位后,再立起箍筋。从第二层底筋起,在每跨梁内用两根短钢管找好标高,扣接在两侧支撑架上,作为钢筋的临时支托,待校正钢筋位置、焊好支架后,拆去短钢管。按此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放置和绑扎水平钢筋及S形拉筋。

当钢筋绑扎至叠合面时,用钢筋支架将叠合面附加筋固定,同时按1.3 m 梁高加设与大梁同规格同间距的箍筋,使叠合面处箍筋封闭。叠合面以上的钢筋待下层混凝土浇筑后再穿入箍筋内定位并固定。

4.2.2 迭合面及保护层处理

为保证分层浇筑混凝土的质量,减少冲剪力,在迭合面用长1.5 m、直径12 mm、间距200 mm的插筋呈梅花形布置(有箍筋处此筋取消),保证结构整体性能不受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影响。所有主筋、分层之间及保护层每隔1 m 用长1200 mm 直径25 mm 钢筋作垫铁,以保证钢筋竖向间距准确。

4.2.3 转换层上剪力墙预留插筋的定位控制

转换层上部为标准层住宅,其构件的截面尺寸都比转换层构件截面尺寸小,预留插筋位置准确是控制上层轴线的关键。现场监理对施工单位放线人员通过各构件的控制线确定的预留插筋位置进行复核,并用红油漆标识,确认后由班组按设计要求布置预留插筋。检查无误后, 插筋用点焊固定在梁钢筋上,预留插筋上部必须绑扎三道水平筋,以增强其整体性。插筋预留完毕后,进行通线检查,根据设计图检查各开间、门、窗洞口的相对位置,确保正确无误。

4.3 混凝土工程

4.3.1 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合比

本工程结构转换层的柱、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5。因支撑大梁的柱及转换大梁钢筋非常密集,振捣困难,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混凝土不密实,甚至造成蜂窝、孔洞、露筋等质量问题。采用5~30 mm 粒径较小粗集料,流动性较大,具有自密实特性的商品混凝土,直接泵送至工作面。尽管分两层浇筑混凝土可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但混凝土即使在没有内外温差的情况下仍有可能由于凝结过程中产生的收缩而开裂。为此,我们采取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AEA 膨胀剂和缓凝剂的办法,这样既可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同时又能减少综合温差,有效地防止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

4.3.2 混凝土浇筑

转换层大梁的钢筋密集,特别是梁柱节点处密度更大,在混凝土振捣时应注意分层捣实,避免过振、漏振。当钢筋较密、振动棒不能插入振动时,应由工人用钢纤仔细插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在泵送混凝土开始时, 用相同成份和比例的水泥砂浆泵管以保证泵送混凝土输送正常。为防止管道堵塞,泵送混凝土时先慢后快,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0m in泵送一次。大梁混凝土浇筑时采用两台泵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浇捣,这样使大梁受力均衡。第二次浇捣上层混凝土时,必须等第一次混凝土强度达到75%时再与楼板一起浇筑,浇筑前迭合面必须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4.3.3 迭合面施工缝处理

转换层大梁分两层浇筑形成的迭合面,按现行的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关于施工缝表面混凝土的处理要求来进行处理。即将迭合面表面混凝土凿毛并冲洗干净,形成粗糙面,与梁中原有的箍筋和迭合面插筋共同抵抗迭合面上的剪应力,保证迭合面的抗剪强度。

4.3.4 混凝土测温与养护

转换层梁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完成后应加强温度监控。当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底面或表面温度差超过25℃时, 及时采取降温、升温措施。

在混凝土泵送之前应指派专人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进行检测。在梁、板混凝土浇筑完毕,二次收面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其上再覆盖麻袋或草垫, 指派专人定期浇水,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小于14 d。

5 结束语

本工程所采用的分层浇筑迭合成型法对梁式转换层施工,保证了转换层的支模系统稳定可靠,混凝土温差控制严密、无裂纹产生,确保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工期,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GB50010- 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杨嗣信,胡世德,高层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剪力墙结构; 施工质量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提升,剪力墙结构由于其结构刚度大、整体性好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针对剪力墙结构类型特点通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而采取合理有效地设计措施相当重要,

1.项目实例

某高层住宅办公楼,地下为两层地下车库,地上为 30 层公寓住宅,建筑总高度为 95.8m,建筑长宽比为 3.6,高宽比为 2.7。 该建筑经过论证最终采用剪力墙结构类型, 由剪力墙结构来直接承受建筑物的水平以及竖向荷载。 由于剪力墙结构其墙体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所构成,因此其自身平面内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能够有效地抵抗较大的水平侧向力。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墙结构将主要产生弯曲型的变形。

2.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

2.1 剪力墙结构布置

对于一般剪力墙布置来说,其应当主要沿主轴方向布置,而针对巨型、L 形、T 形等建筑平面,则可采用沿两个轴线方向布置。同时在布置剪力墙时,应尽量避免出现只有单向有墙的情况,同时对内外剪力墙采取拉通对直设置。合理地布置剪力墙数目是关键, 同时还应当满足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的重合,避免结构出现过大的扭转。 这就要合理充分掌握剪力墙布置间距来体现。 剪力墙布置间距适中将有助于发挥剪力墙抗侧力构件作用,而且还可以合理地增大结构的利用空间。对于剪力墙上的门窗洞口布置应当上下对齐,明确墙肢和连梁的位置,且刚度相差不大,应避免三个以上的洞口集中于同一个十字交叉墙附近。 另外,由于剪力墙中的连梁刚度较弱,不宜将楼面主梁支承载在连梁上。对于本项目来说,本项目建筑用途为住宅公寓,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二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20g,基本风压(50 年一遇)为 0.65kN/㎡,地面粗糙度为 A 类,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 50 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主楼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该建筑体型对住宅平面布置有利,

2.2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剪力墙作为一种具有较大刚度、整体性好、抗侧力好的结构类型。 结合实践经验,笔者提出剪力墙结构设计中重要的几点设计要点如下:(1)对于地震效果较大的情况下,单纯地提高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刚度,这将造成基础以及剪力墙结构的成本增加。(2)应合理布置剪力墙数量,过多的剪力墙数量将增加结构主体重量同时造成工程浪费。 (3)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进行剪力墙的构造配筋,配筋率的过低将会造成剪力墙结构延性较差。(4)合理设计剪力墙的墙长及其墙厚,避免出现墙肢承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综上所述,对于剪力墙结构设计一方面要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同时还需兼顾结构成本的优化。

2.3 剪力墙结构的构造设计

对于剪力墙结构设计来说, 不仅仅应满足结构的计算结果要求,同时还应满足规范的构造要求,构造要求对于保证剪力墙结构的延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高规》规定,还应在结构设计时采取如下措施:(1)除注明者外,剪力墙墙体水平钢筋放在外侧 ;墙体钢筋网之间设直径 8@600x600 拉筋; 剪力墙墙体水平钢筋不得代替暗柱箍筋的设置。(2)连梁应沿整个梁高设置侧面纵筋(腰筋);除特殊标注外,连梁腰筋按墙体水平筋拉通。(3)楼板内设备预埋管上方无板上部钢筋时 ,沿预埋管走向设置板面附加钢筋网带,钢筋网带取直径 6@150x200,最外排预埋钢管中心至钢丝网带边缘水平距离 150。(4)当上部墙柱伸入地面与土体接触 、或其中一段墙柱临水时 ,无论其外表面是否设置了建筑防水层,墙柱迎水面、接触土体面的纵筋保护层应按上部结构的保护层厚度增加 30(墙)、20(柱)。

3.剪力墙结构计算分析

对本工程剪力墙结构通过采取 SATWE 有限元分析程序对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进行分析,模型采用的设计主要荷载取值见表 1 所示。

表1楼、地面活荷载以及主要设备控制荷载标准值(kN/㎡)

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跨高比较大的与柱墙相接梁以及某些连梁, 该梁的重力作用效应比水平风或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更加明显,此时需考虑梁刚度的折减,以控制正常使用时梁裂纹的发生和发展。 另外,高层建筑楼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 70%或其上相邻点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 80%。 经过采取一系列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本结构各项结果均应在正常范围之内,既满足规范要求,又符合以下三点规律:(1)柱、剪力墙的轴力设计值均为压力;(2)柱、剪力墙基本为构造配筋:(3)梁基本无超筋,剪力墙、连梁均满足界面抗剪扭的要求。

3剪力墙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和预防措施

3.1 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要认真做好各种设计图纸的会审,运用规范和标准图集,并且结合工程建设经验,认真详细地核对结构图与建筑图、水电施工图等,要尽可能地把图纸当中所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比如,轴线尺寸、细部标注尺寸以及标高等是不是有误,各类设计构造的做法能不是能够在实际施工中加以实现;结构配筋是不是足够合理,节点复杂位置的钢筋能不是能够顺利就位,是不是能够满足振捣的要求和必要保护层的厚度,是不是存在漏配钢筋等现象,配筋详图和配筋平面图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是否存在配筋显著偏小的现象,水电埋管的留洞和建筑结构是不是存在冲突,各位置的建筑详图设计是不是切实可行,各位置的建筑方法是不是合理,水电埋管是不是太过密集等,为其今后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梁柱节点的钢筋绑扎工作。 对梁柱节点来说,只要有超过四个方向的梁穿过,就有可能造成一部分梁面筋保护层的厚度要大大超过设计的要求,这对于梁的承载能力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这时,应当及时向相关人员进行反映,并且重新计算出梁所具有的承载力,并且依据梁面筋的具置以确定梁箍筋所处的高度。在具体工程实践之中,一般都会将跨中区域梁面筋进行强行地抬高,这一办法对于提升梁的承载力缺乏帮助,反而还会极大地提升施工的费用。在实际工程操作之中,墙柱钢筋电渣的焊接头将会大量地存在,比如,存在焊包不均匀等质量问题,其发生原因主要在于钢筋接头端部的截面和钢筋纵向轴线不够垂直,因而造成临近焊接完成之时并在向下挤压过程中出现用力的不均,进而导致焊包的严重不均匀,从而有可能降低钢筋接头所具有的强度。为此,应当在正式焊接之前先使用气割把钢筋接头端加以削平,从而确保切后和纵向轴线能够保持垂直,并且要把表面加以清理干净。

3.3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工作。在高温施工环境下,由于温度比较高,为了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应当采取以下五条措施:一是改进配合比的设计,通过优选原材料和加入高效的减水剂,以控制混凝土水泥单方的用量于250kg/m3左右,并且不掺加任何一种微膨胀剂。二是混凝土入模温度严格地控制于 30℃之下,并且降低混凝土内部的实际最高温度升高的速度。三是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运用混凝土泵送技术将板于大梁分开进行浇筑,全部采取斜面分层法,墙体与框架柱则运用整体分层法,并且严格地控制分层的厚度。四是强化混凝土养护。水平构件应当覆盖塑料布,而竖向构件则应外挂麻袋片,并且外包塑料布。浇水的次数以确保塑料布内出现凝结水为主要标准。

4.结语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的主旨是发挥这种结构刚度大、美观等特点,且又能解决高建筑成本等问题。 随着建筑不断的复杂化以及建筑高度的不断提升,剪力墙结构成为了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较为常用的结构类型之一,其被广泛应用在住宅和旅馆建筑结构中。随着建筑高层化的发展,对剪力墙性能及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在生产建设实践中,更好地总结施工技义的特点与质量提升措施,以通过建筑剪力墙施工质量的提高,促进建筑施工更有效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浪.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95-182.

篇8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应对策略

高层住宅建筑是指层高超过10层且总高度超过24m的住宅建筑物,由于建筑的层数较高,对设计结构、施工工艺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导致施工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高层住宅建筑的施工特点

现代城市中的高层住宅建筑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居住空间,高层住宅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地基深:高层住宅建筑由于高度较高,需要相对应深度的地基,且支撑地基需要具备较好的强度。对施工团队的专业水平也有一定要求。需要应用嵌入式微风化岩层。高层住宅建筑的地下室所在位置相对也比较深,因此需要考虑到结构抗浮所导致的施工问题。对于直径较大的地基需要使用混凝土加钢管的结构[1]。(2)结构复杂:高层住宅建筑多为混合型结构,建筑的施工工程复杂,且对施工工艺的要求较高。(3)工程量大:高层住宅建筑的施工工期长且工程量大,这对施工安全管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地基施工。高层住宅建筑对排水工程的施工要求较高,因此要重视排水工程的作业,并加强施工管理。(4)新工艺的应用:许多建设企业通过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来进行高层住宅建筑施工,从而提升施工效率,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

2高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管理主要是为了保障高层住宅建筑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而现代高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施工复杂

不同类型的高层住宅建筑所使用的施工设计和施工技术也有所不同。此外,即使是功能相同、工程性质相同,但是施工环境和区域不同也使得高层住宅建筑的表现形式出现差异,这也就导致了高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存在一定的复杂性。

2.2施工效率下降

高层住宅建筑施工不像一般工作一样,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进行工作,项目人员一般在施工期间内要进行跨地域或跨国工作。项目地点的变化给员工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且许多高层住宅建筑施工场所位于偏僻的地区,导致员工生活单调、乏味,工作积极性下降,从而导致施工效率的降低。

2.3施工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

高层住宅建筑施工属于露天作业,工作环境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例如雨、雪、风暴、强烈日照等,工作计划容易受到天气影响而被动中断,需要频繁的变更施工计划来适应实际工作情况。因此,制定科学的施工规划对于施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2]。

2.4施工周期长

通常来说,高层住宅建筑建设时间需要数个月到数年不等,这样来说,项目人员和工程结构相对比较稳定,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连续的管理活动,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动。

3高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策略

3.1加强施工管理意识

在高层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首先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让其认识到项目管理对施工质量的影响,通过大力宣传高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知识、开展施工管理讲座以及专题会议等形式,保障每个施工人员都能做好自身的工作。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高层住宅建筑施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3]。

3.2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

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建设文明施工环境,规范施工现场的各项操作,保障材料堆放以及设备摆放的科学性,并重视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且呈动态变化的趋势,现场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施工技术和方案,并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施工操作要及时制止,避免意外事故的出现。

3.3强化材料的保存与采购管理

施工材料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无论多么先进的施工技术,没有质量好的施工材料,也无法建设出使用性能好的高层住宅建筑工程。因此,要重视施工材料的采购,根据工程质量的相关要求,选择性能好且经济实惠的材料,并做好材料的检验工作,避免部分不良供应商将性能不好的材料混入其中。

3.4强化施工安全绩效考核

建筑企业要重视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强化安全教育,同时应当重视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考核标准,督促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保障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坚持定时、定量的安全绩效考核,严格控制施工人员的各项操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推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发展。

4结语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于施工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有重要影响,因此建筑企业要做好施工管理,保障业主和企业的切实利益。

作者:李可成 单位:黑龙江恒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朱国梁,吴碧桥,张传捷等.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及其施工技术的进展[J].建筑技术,2015,41(10):910-914.

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质量;成本;安全

高层建筑由于层数多,体量大,建筑地基必须达到足够的强度才能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因此高层建筑基础多为深基础,持力层一般应嵌入微风化岩层。高层建筑要满足人防面积、停车位数量等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同时还要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浮等问题,这就要求采用深基坑建造多层地下室,深基坑的建设必然涉及基坑围护、防水等较为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问题的影响。高层建筑功能复杂,子系统多,安装工程量大,要求精度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大量采用,对施工管理和工种工序的协调要求较高。

1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问题及原因

1.1 技术质量方面。现代建筑科技含量高,涉及专业多,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现代建筑的个性化导致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不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

1.2 管理方面。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施工单位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明确具体。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2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2.1 做好施工预案。施工单位应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编制严谨、详尽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方案。用来指导整个施工过程。内容包括:施工工序的安排,各工种进入工地的时间,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预控措施,制定出成品保护措施等。

2.2 做好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由于现代高层建筑具有规模庞大,工程结构与工艺复杂,建设周期长及相关单位多等特点,决定了工程进度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要想有效地控制工程进度,就必须对影响进度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度全面、细致的分析和预测。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对有利因素的充分利用和对不利因素的预防;另一方面也便于来制定预防措施,事中采取有效对策,事后进度妥善补救,以缩小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实现对高层建筑进度的静态控制和动态控制。高层建筑施工进度是一个动态实施过程。施工进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会因为新情况的产生,各种干扰因素和风险因素的作用面发生变化,使人们难以在执行过程中检查工程项目实际进度发展情况,并将实际状况与计划安排进度做一对比,从中得出偏离计划的信息,然后在分析偏差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组织、技术、经济等措施维待原计划的正常实施。如果采取措施后不能维待原计划,则需要对原计划进度调整和修正,再按照新的进度计划实施。

实施进度控制的目标就通过有效的进度控制工作和具体的进度控制措施,在满足投资和质量的前提下,力求使高层建筑的实际工期不超过计划工期,以保证高层建筑按期完成。在高层建筑计划阶段所确定的工期目标,往往是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而确定的合理工期,因此,时间上的任何变化,无论是进度拖延还是超前,都可能造成其它目标的失控。例如,在一个高层建筑施工总进度设计中,由于某项工作的进度超前,致使能源的需求发生变化,而打乱原计划对人、材、机等资源的合理安排,亦将影响资金计划的使用和安排,特别是多个作业队平行施工时,由此引起后续工作时间安排的变化,势必给项目总体的协调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如果高层建筑实施过程中出现进度超前的情况,进度控制人员必须综合分析进度超前对后续工作产生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进度调整方案,以确保工期总目标的顺利实现。

2.3 严格控制高层建筑的工程变更。由于建筑设计与工程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一致,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使设计图纸未达到开发商的要求和施工的深度,开发商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的修改或补充等原因致使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在所难免。而这些变更必然会带来工程量的增减和工程造价的变化,极端情况下会出现工程造价难于控制的局面。因此,在设计部门应切实做好调研工作,弄清开发商真实意图,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踏勘。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工程量,力求变更最少。

2.4 做好高层建筑施工监理工作。高层建筑施工监理十分重要,它是监督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监理工程师在施工阶段关系到是否要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的决定时,他们往往能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这一点许多建设方代表因其经验、阅历及技术受各方面的条件制约而无法做到。再者,在施工过程中,甲、乙两方因各自的立场、观点不同,有时会出现一些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情况,监理单位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双方关系,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行,这样能为完成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有利条件。

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成功的施工管理,能促进高层建筑和企业的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在高层建筑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最终创造出一条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孙金涛.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方法[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24)

[2]闫伟东.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方法[J]. 科技资讯. 2011(09)

(上接第133页)

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每测一次,持续测温及混凝土强度达到时间,强度并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

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部门温度之差达到25度或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4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二层草席,然后在上面覆一层塑料薄膜。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可避免草席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

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造成温差较大或受冻。停止测温的部位经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薄膜逐层掀掉,使混凝土散热。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商丽萍,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版

[2]贾宏俊,建筑工程技术与计量,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版

篇10

【关键词】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由于经济迅猛发展、大量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施工的工艺和流程决定了高层建筑的要求完全有别于普通多层建筑的要求。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必须是连续的和高质量的,同时高层建筑的工程规模决定了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的复杂性,除具有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外,其独有的施工特点:工程量大、工序多、工种配合复杂;施工准备工作多;施工周期长、工期要求短;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高空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高;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严格,技术复杂;平行流水作业、立体交插作业多,机械化作业程度高。

1 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1.1 违背建设程序。如不经可行性认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楚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施工详图,任意设计,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

1.2 未加固处理好地基。对软土、充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 大质量事故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征,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1.3 自然条件影响。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温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施工中应特别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1.4 建筑结构使用问题。建筑物受力不当,亦易造成质量问题。如不经校核、验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1.5 建筑材料成品及半成品不合格。如:钢筋的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1.6 施工和管理问题。工程质量问题时常由施工和管理不当造成。例如图纸不熟悉,盲目施工,未经图纸会审,仓促施工或不按图施工。不按有关规范及规定施工。

2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2.1 做好施工预案。施工单位应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编制严谨、详尽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方案。用来指导整个施工过程。内容包括:施工工序的安排,各工种进入工地的时间,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预控措施,制定出成品保护措施等。

2.2 做好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由于现代高层建筑具有规模庞大,工程结构与工艺复杂,建设周期长及相关单位多等特点,决定了工程进度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要想有效地控制工程进度,就必须对影响进度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度全面、细致的分析和预测。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对有利因素的充分利用和对不利因素的预防;另一方面也便于来制定预防措施,事中采取有效对策,事后进行妥善补救,以缩小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实现对高层建筑进度的静态控制和动态控制。高层建筑施工进度是一个动态实施过程。施工进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会因为新情况的产生,各种干扰因素和风险因素的作用面发生变化,使人们难以在执行过程中检查工程项目实际进度发展情况,并将实际状况与计划安排进度做一对比,从中得出偏离计划的信息,然后在分析偏差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组织、技术、经济等措施维待原计划的正常实施。如果采取措施后不能维待原计划,则需要对原计划进度调整和修正,再按照新的进度计划实施。实施进度控制的目标就通过有效的进度控制工作和具体的进度控制措施,在满足投资和质量的前提下,力求使高层建筑的实际工期不超过计划工期,以保证高层建筑按期完成。在高层建筑计划阶段所确定的工期目标,往往是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而确定的合理工期,因此,时间上的任何变化,无论是进度拖延还是超前,都可能造成其它目标的失控。因此,如果高层建筑实施过程中出现进度超前的情况,进度控制人员必须综合分析进度超前对后续工作产生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进度调整方案,以确保工期总目标的顺利实现。

2.3 做好高层建筑施工监理工作。高层建筑施工监理十分重要,它是监督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监理工程师在施工阶段关系到是否要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的决定时,他们往往能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这一点许多建设方代表因其经验、阅历及技术受各方面的条件制约而无法做到。再者,在施工过程中,甲、乙两方因各自的立场、观点不同,有时会出现一些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情况,监理单位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双方关系,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行,这样能为完成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有利条件。

3 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控制

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项工作的总称,由于市场建筑施工存在着复杂的纵横关系,非一个施工单位能够保证整个建筑物全部功能的质量,从设计、施工一直到竣工使用,必须将参加建设的所有单位组织起来,统一协调,分工合作,才能建立起保证体系,确保建筑产品的全部功能质量。一方面,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素质,从全面质量管理角度对工程质量明确目标,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进行质量管理。另一方面,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做好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坚持分项、分部工程质量和验收,及时评定,保证分项工程质量,建立完善的质量档案。

4 施工安全管理要求

高层建筑作业是存在危险源较多、风险较大的工序,作好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及安全管理、安全监护工作极为重要。高处作业应结合工程特点,以及在建工程周边的环境,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严格执行。深基础施工。由于高层建筑的地基是整个建筑体的基础,所以要根据情况,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所有措施要进行设计计算,对已挖完成部分基坑,在雨后、解冻或复工前,均要观察土的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排除险情后方可施工。高空作业。高空作业涉及的安全技术范围较为广泛,既有一般要求,如设置安全标志,张挂安全立网、安全平网等,也有各种专项安全防护措施。施工时应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方可作业。总之,建筑高处作业是一项风险较大的作业,除了以上的一些要求以外,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参考文献

[1]李琳.浅论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科技设计管理[J].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