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行业发展阶段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商行业发展阶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商行业发展阶段

篇1

由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主办的“中国家居业总裁论坛”在全国各地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已经成为中国家居产业最高层次和最高规格的高层交流峰会。每年总裁论坛讨论的话题,都涉及到宏观经济与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因此,每届论坛的观点都被解读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首次论坛于2003年在海南博鳌发起,在十二年前,家居这个词对很多人还是个模糊的概念,论坛首创将全国最为知名的家具建材流通卖场、家居生产企业、家装企业整台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家居的概念,最终推动了家具、建材、装饰装饰、家居饰品成为一个紧密的大家居行业。论坛通过每年在一些行业热点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巡回举办,聚拢相关政府代表、知名专家学者、金融、地产相关产业资源,通过沟通与对话.共同探讨和剖析中国经济和中国家居业发展现状与问题,解读家具建材业最热点、最关心的问题和事件,透视未来中国家居业格局演变,为大家居行业提供一个更广泛的信息交流与资源整台平台。

“新常态、新格局、新作为”

此次在沪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家居业总裁论坛讨论的主题是“中国家居行业的新常态、新格局、新作为”。行业巨头月星集团董事长丁佐宏、金海马家居总裁翟栋梁、好百年家居董事长韩茂盛、喜盈门家居副总裁许慷鸿、克拉斯集团董事长王大为、金马凯旋董事长肖凯旋、齐家网董事长邓华金、美乐乐CEO高扬、欧派家居集团董事长姚良松、箭牌卫浴董事长谢岳荣、四海家具董事长何志雄等1000多位家居建材行业知名企业掌门人齐聚一堂,探讨在中国家居业这种“新常态”模式下,怎样从规模增长向价值增长转型?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家居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常态下,家居企业接下来面对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看待未来行业发展走势,如何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与会企业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很多独特见解。

篇2

 

近年来我国家装行业发展迅猛。数字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数字化、信息化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并持续增长。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家居生活的自动化和便利化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主题。用户在移动端的粘性逐渐提高,基于移动设备的家装行业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家装在迎来重大机遇的同时家装行业也面临严峻挑战。

 

1 我国家装行业发展阶段

 

家装行业在我国发展起源于上世纪,是住宅的组成部分。经历了三个时代-----游击队、小型装饰公司、集成家居,至今这三种模式依然并存。住宅市场在发达国家已经较为成熟,行业发展成体系,住宅产业化带动了家装产业化。在我国,家装与住宅建筑分离,发展较为缓慢,家装行业近十年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

 

“装修”阶段是第一阶段。此阶段的主体是装修游击队。装修游击队的水平较低,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住房政策改革时期,装修停留在对房屋表面如房顶、地表、墙壁进行施工且多为手工操作,后来逐步成长为装修公司,安装和修缮是其中的两大业务。

 

第二阶段是“服务”阶段。随着初期的“装修”市场逐渐扩大,至九十年代中期,经济发展对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装企业的品牌效应逐渐打开,经营管理部门、服务部门、技术部门等受到重视,诸多新技术与新材料应运而生,装修质量和服务方面得到极大改善。企业扩张渠道并加盟连锁以抢占市场,出现工厂化辅助生产的模式,行业竞争力加大。家装行业向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第三阶段是“产品”阶段。20世纪末,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装修加入更多时尚元素,家具市场开始更好地融入装修行业,新式厨房、成品衣柜、精致房门、拼接地板占领市场。家装行业丰富化,“轻装修重装饰”的风潮兴起。家装公司将更多精力投入新式产品研发,家装产业从服务业扩展到制造业。

 

2014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3.16万亿元,比2013年增加了2690亿元,增长幅度为9.3%,比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高出约2个百分点,体现了建筑装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超前性。

 

现今,家装行业进入“市场阶段”。游击队、小型装饰公司、集成家居,这三种模式并存。企业将重点放在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上,各行业界限逐步打开,市场上涌现出多种O2O家装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家装公司就是材料商、设计师、工队长与客户之间的中介。消费者在进行家装时不再费时费力。家装企业以互联网技术和新型营销手段为基础,着力为普通大众打造符合个人意愿的现代化家居。各装修材料的供应商与家装企业的业务接触范围逐步扩大,整体化、集成化的装修是大势所趋,家装企业集团为普通大众打造个性化的家居不再是难事,整体家装时代已经到来。

 

2 家装行业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

 

2.1 装修行业面临“去中介化”的抉择

 

在网络时代,企业与客户沟通更加便捷,各大社交媒体使信息更透明。传统的装修公司面临转型压力,传统的交易方式处于艰难的位置。

 

在企业和客户联系更加方便的网络时代,“去中介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服务性行业中可见一斑。携程在投入市场初期,收益可观,通过聚合酒店、航空公司及旅游景点等来增强其议价能力。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酒店、航空公司以及各景点可直接通过网络与消费者沟通,通过积累强大的会员库来推行相关业务,媒介更直接,广告费用得以节省,携程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巨大冲击。从以携程为代表的服务性行业和以天猫为代表的电商行业的发展中不难看出,传统的交易模式正在被逐渐侵蚀。可以预见,家装行业同样面临“去中介化”趋势带来的市场冲击。

 

中介类公司在市场上存活日趋艰难。家装行业分为半包公司与全包公司,业务单一、门槛较低的半包公司很容易被取代。客户完全可以通过天猫、工厂网等平台避开半包公司直接与设计师、工队长交流。这种淘汰趋势类似于淘宝的出现淘汰掉中间商,对于半包公司而言,如果不进行业务转型,前途堪忧。对于业务稍丰富的全包公司,情况也不容乐观。未来的客户会二级分化,一部分愿意选择一站式装修,但一站式装修有一定难度,更多人需要选择解决问题。

 

家装行业为客户提供的主要服务是对家装材料的设计和安装,材料商同样可以满足。未来势必会有一场材料商与中介公司的较量。以万科的装修为例,在万科指定采购材料的情况下,全包型家装公司只能赚取材料总额的5%的总包管理费,利润不可观。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去中介化”。在网络时代,只有充分攫取各方面资源,积极谋求转型机会,家装企业才有可能免于覆没。

 

在互联网模式下,不少家装O2O平台抓住机遇迅速发展。互联网形式变幻莫测,早期的做装修公司、设计师、工队长与客户的平台市场趋近饱和。一方面,各资源储备达到了一定量,有了质的变化,对后来者形成了一定壁垒,类似平台难以进入市场;另一方面,目前的平台服务模式粗放,大多用户的需求集中在信息传递、价格便宜、选择性强、质量保障方面,要求相对较低,平台遭遇发展瓶颈。

 

2.2 O2O平台的单一业务模式难以占领市场

 

在“互联网+”被大力提倡的今天,O2O平台十分火爆。目前的互联网家装平台仅提供信息服务,致力于吸引流量,业务模式单一,抗压能力弱。一旦有互联网巨头进入并将线上线下相结合,中小平台将受到巨大冲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O2O平台想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转变发展策略。一手的房屋实际情况的资料,房产中介公司作为房屋买卖租赁的直接经手人,拥有最有效率的装修潜在消费者资料,二者结合,会得到出乎意料的结果;五是在线家装建立专业垂直搜索引擎,家装公司可以对不同信息进行专业化分类,去除劣质信息,精准化提供信息并收取合理费用。

 

3.3 着力于特殊的消费体验建设

 

家装企业可以进行大量市场调研,深入掌握有关客户的消费背景和抱怨点,将新兴技术如3D家装技术应用至家装市场。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利用计算机生成较为真实的模拟环境,通过人机接口,实现用户与虚拟环境的直接交互。虚拟场景在沉浸感、交互性与实时性方面的综合效果优势是传统二维效果图及二维和三维动画技术所无法比拟的。

 

现有户型展示和装修效果展示通常采用效果图或三维实时渲染的方式实现。采用效果图的方式展示户型,需要厂家根据实际户型,使用信息化技术制作逼真的效果图,放置在展示厅供消费者观看。此类方式存在局限性:消费者必须到现场观看,限制了用户数量;不能自由地切换视角,不能和户型交互;不能及时地改变户型中的某个家具或墙纸;效果图的制作成本比较大且不可复用,费时费力。

 

基于移动设备的3D 技术可以通过对户型进行建模,生成场景的光照贴图,在 Unity3d 中建立虚拟的展示场景。用户可以在其中更换装修风格,调整装修材料。此技术可以突破设备计算能力有限的瓶颈,使用户随时随地能够看到逼真的装修效果,并且支持场景的交互操作,可大程度地方便商家和客户。

篇3

关键词:电商价格战 原因 对策

2012年8月15日继“双11”,“6.18”等战争之后,“京东苏美”新一轮价格大战又开始了,愈演愈烈的电商企业价格比拼一方面折射出了整个行业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得研究电商价格战发生的原因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电商价格战产生的原因

(一)实体商务粗放经营的传统流通模式的延续

中国电子商务在商品零售总额中所占交易额不到5%,而实体商务则占95%。 显然,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相比,网络零售总额比例仍然较低。根据商务部数据,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万亿元,而B2C数据只有1,040亿元,占比只有0.7%。在家电行业,创维与淘宝网、拍拍网、京东商城等线上渠道合作,销量仅占整体的4%左右;京东商城的全部销售额仅仅为100亿元,占家电销售市场的份额不到1%,在服装行业,2009年国内服装市场销售额为13000亿元,而服装网络零售额占服装零售总额比例不到3%。这一系列的数据或许能给电商价格战一种新解释:如果占95%份额的实体商务盛行从整体上还没有摆脱以做大为追求,以价格战为手段,以粗放经营为特色的传统流通模式,那么只占5%的电子商务自然也围绕着打价格战来运转。

(二)争夺市场份额

电商从起步到发展,走过的时间并不算漫长,而发展速度却是十分之迅猛。除了新型的电子商务平台外,许多传统行业也都纷纷加入电子商务,希望在市场转型中适应时代的发展,突破传统加之于身的种种束缚。由于当前的B2C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特征之一就是电商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而激烈角逐。只有大的企业能够生存,所以所有企业都以做大为目标。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商家不惜在人力、物流、促销等方面大手笔投入,力求变"大"。在变大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手段当然是提供低价优质的产品,因此价格战则无法避免的发生了。

(三)加大企业宣传,提高企业影响力

电商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是一种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各电商之间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供应链和价值链细分上。厂商、物流商、电商的利润来源始终是消费者,有销量就有利润。通常在电子商务中,口碑是影响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有口碑就会有销量。由于网购用户可选范围较大,网购本身透明性较高,尤其是标准化程度极高的3C家电类产品,利于比价,而且网购群体普遍偏好低价商品,导致口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靠商品的性价比。从目前的市场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打价格战的大部分都是为综合商城,这些购物网站上产品相似程度较高且服务水平差异不大,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较高,价格战可以帮助电商加大企业的宣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 电商价格战利弊分析

(一)有利因素分析

1、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优胜劣汰

一方面,价格竞争通过优胜劣汰,将缺乏竞争力、效率低下的电商企业淘汰出局,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价格竞争可以改变分散化的市场格局,通过优化配置,促进产业集中,实现规模经济。

2、促使电商企业通过竞争,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价格战可以促使电商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对手为参照,根据自身资源合理定位,准确把握战略方向,寻找正确的战略定位;通过加强全方位管理,增收降本提效,更加注重服务质量,丰富品牌内涵,提升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变单纯的价格竞争为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

3、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适度的价格战,可以促使电商企业一方面加强管理、不断技术创新,降低营运成本,以获取更强的竞争空间;另一方面电商企业会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不利因素分析

1、过度竞争影响市场秩序,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资源浪费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应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价格对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着信息引导和利益驱动的作用。价格战就像市场的兴奋剂,少量服用,可以催进血液循环,各家各取所需,一时间整个市场行情激增,促进整体消费。但长期服用,必定伤身伤心,正常的商业竞争无可厚非,如果演变为恶性竞争,那么整个行业就会受到伤害。

2、价格战使价值与价格严重扭曲,加大了供应商的生产负担

生产成本是价格构成的主体和最低经济界限,价格战会使定价策略一定是无视成本的高低,超出企业承受能力。同时,电商价格战会使供应商减利、无利甚至亏损,导致资本积累微弱,后续发展乏力。价格战虽然能给供应商带来销售量的短期上升,但价格战直接造成了企业毛利率的降低。如果降价增加的销售额不能弥补毛利额的下降,进而不能覆盖固定成本的开支,企业赢利必然大幅度缩减甚至亏损或倒闭,严重影响企业效益和行业长期利润。

3、过度的价格战将影响消费者对电商企业的忠诚度

大多数价格战的消费人群被短期低价所吸引,会增加或提前购买,大量的消费者集中进行购买行为会给电商企业带来很大的挑战。就在8.15价格战当天,各大B2C商城均出现了服务器宕机,网页崩溃等现象,导致消费者往返于各大B2C商城之间,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感情,极大的降低了消费者的忠诚度。

三、 应对电商价格战的对策

篇4

【关键词】在岸金融服务外包;离岸服务外包;机遇与优势;人才瓶颈

一、金融服务外包概述

1、金融服务外包的定义及分类

2005年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监管指引性文件《金融服务外包》中,对金融外包作了以下定义:“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机构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利用外包商(金融公司集团内部的附属实体或金融公司集团外部的实体)来实施原来由自身进行的业务活动。”

根据业务内容,金融服务外包可以分为三类:(1)信息技术外包(ITO),如软件开发等;(2)业务流程外包(BPO),如票据影像处理等;(3)知识处理外包(KPO),如数据信息分析等。根据地理分布状况,金融服务外包分为:(1)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又可称为境内金融服务外包);(2)离岸金融服务外包。

2、金融服务外包的实质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国际金融企业呈现出前后台业务加速分离的趋势。金融后台服务外包的实质是金融企业把非核心的金融后台业务外包给专业的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公司,使自己专注于本企业的核心业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运营流程,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中国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现状

(一)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市场庞大

1、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我国拥有庞大的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近年来伴随着中国金融体系改革获得成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银行实力迅速增强,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使得我国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达到450~500亿。

2、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发展迅速

我国境内服务外包企业加速发展扩张,涌现一大批如:恒生电子、东南融通、南天信息、先进数通等金融服务外包公司。

(二)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从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企业人员规模变化看,呈现出快速扩张的局面。如西安的炎兴科技,3年时间人员增至1000人;华拓数码,7年时间人员扩充到近1000人,未来两年将增至2000人,未来5年将增至5000人;华道数据,10年时间人员快速扩张到2500人,2010年将增加到1万人;软通动力,7年时间增至4500余人;神州数码,不到10年时间,员工达到近万人。

从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企业营业收入变化看,大部分以金融服务外包为主业的外包公司,年均增速都在100%左右,而印度软件外包企业年均增速为30%左右。

从我国大型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分支机构数量和地域分布变化看,虽然设立时间普遍不到10年,但网点铺设速度很快,不仅在国内重点城市广泛布点,而且在发包方最集中的欧美和日韩等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如软通动力、华拓数码、东南融通、文思创新等,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设有跨国分支机构。

(三)中国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但是金融服务外包发展却无法与之相匹配,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还停留在金融企业主要将IT业务外包的初级阶段。同比世界其他国家,我们不得不正视:中国在金融服务外包上仍然处于较弱地位。

1、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

一是金融服务外包监管等配套政策出台时间较短,尚不完善。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IT外包,但直至2004年,中国银监会才陆续出台了一些与银行业务外包有关的规定,保险业尚未出台与保险业服务外包有关的监管规定或指引。

二是包括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在内的整个服务外包企业规模较小。发展至今,我国本土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实力仍然较弱,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发展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全球市场份额来看,在金融离岸外包服务方面,印度独揽全球80%的金融离岸外包业务,我国占比很低。

三是服务外包企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一般地,可将外包企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为发包方提供较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等为竞争力;第二阶段是以流程建设和行业经验为竞争力,能够告诉客户新的知识,帮助寻找新的方法,现在只有少数几家中国服务外包公司具备这一能力;第三阶段是以知识产权(IP)为竞争力,这是服务外包企业的最高境界,这类企业需要有极强的行业背景,具备提供咨询服务的能力,实际是某个垂直行业的标准制定者。三个阶段越往上端,附加价值越高,竞争实力越强。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目前大多数中国服务外包公司仍处在第一阶段。

2、我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企业外包观念滞后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金融企业大多是国有背景,多数企业喜欢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方式发展,因而配置了大量的辅助机构,将所有相关或无关的事务自行处理,将业务的全流程自行控制。但是企业采用这种方式发展与现代化的大分工相矛盾,难以发展自身的优势产业。

3、本土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行业利润率较低

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单一,高端业务发展不够,导致整体利润偏低。当前,我国外包服务市场较为分散,进入壁垒较低,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顺利进入这一市场,加剧了市场的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行业整体利润率偏低。以较具代表性的软件外包业为例,我国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利润率平均只有10%左右,而印度软件外包企业的利润率则高达40%左右;我国外包企业年人均创造的收入只有1-2万美元,而印度外包企业则能达到5万美元。

4、国内在岸金融外包服务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

本土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产业组织和管理较不成熟,专业资质普遍较低。在中国排名前30的软件公司中,仅有20%的企业获得了CMM4或CMM5级认证,国际领先软件外包企业的这一比例高达80%以上。

5、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匮乏,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亟须优化

随着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匮乏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纵深发展瓶颈。这一问题在我国服务外包较为发达的城市如上海、北京、大连、深圳等地更为突出。与此同时,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在海内外广为招聘等传统方式仍是我国补充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主要手段,我国政府、外包企业和高校还缺乏“治本”措施,尚未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缺乏政府与行业协会外包人才长期有效的培养规划与计划,不利于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在岸金融服务外包面临重要机遇与优势

(一)经济优势。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银行业务发展迅速,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金融业发展在国际上属于先进水平,拥有3家政策性银行,近2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及110家城市商业银行。同时存在100多家证券公司及上百家各类保险机构。在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我国有8家金融机构入围。它们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保、平安保险和中国交通银行。如此众多的、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如果积极将业务进行外包,那在岸外包业务量之巨将不可想象。

(二)政策及市场优势。国务院2010年出台了69号文,当中有一个明显的信号,要积极的培育在岸服务外包市场。已有众多国际金融机构的后台基地设立在中国,外资银行本土金融系统服务要求增长。加上我国本土的各大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企业在外包观念上的不断增强,形成庞大的潜在市场。

(三)人才优势及其他机遇。我国金融业和高科技行业发展很快,集聚了大量IT、软件和金融专业人才。随着EMV(金融卡芯片化:磁条卡向芯片卡迁移)迁移,带来的服务外包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商业银行新一代核心体系建设和业务流程再造,也推动金融外包服务深化发展。

四、中国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策略

(一)发展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政策支持

1、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展业务外包,提高金融企业竞争力

我国想成为金融服务外包大国,首先要鼓励金融企业不断扩大和拓展自身的外包规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发包方的政策设计,应该考虑到银行业对接包方资质的担忧,但银行将金融后台分离之后,应避免重复征税,建议设计政策时考虑解决重复征税问题。国家层面的鼓励与金融机构和企业层面的积极响应将大力促进我国金融外包服务的发展。

在重点考虑银行系统后台服务外包的同时还应该考虑保险、证券、基金等。我国金融系统的不均衡发展,例如银行资产大概占有全国金融系统资产的90%,而证券、保险、基金等所占比重不大;相对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美国金融业的银行只占30%左右。因此,当有关银行外包后台设计完成以后,应该考虑保险、证券、基金等的后台业务外包。

2、加大对我国本土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支持和培育

大力发展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大力培养本地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企业,通过示范效应、产业集群建立高素质的金融服务基地。将发展在岸外包与离岸外包提到同等重视高度,享受同样的支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六部委于2009年9月联合发文《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对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信贷、融资及外汇方面的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可享受信贷创新、境内外上市、简化外汇收支审核等政策便利。

对接包方的政策设计,特别是完完全全的在岸外包,因为它没有政策,我们建议当银行后台外包给企业做的时候,可以采取渐进的办法做外包业务,建议所得税逐渐下降,营业税可以考虑全免,培训费从没有上升到与离岸外包相同的标准。

(二)建立功能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外包基地

2009年国务院批准了北京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在20个试点城市实行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加快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1、进一步建立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中心城市金融服务基地,主要以高端咨询和研究为主,更多的是作为国内外包产业的战略发展中心。

2、以大连、深圳等具有地缘优势的城市,建立国际地缘优势的外包业务中心。比如大连与日本的联系、深圳紧邻香港等。这类城市将发展为国内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业务中心,可以成为相应市场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主要承接者。

3、以成都、西安、武汉、济南、合肥等城市,因为在人力资本及物业成本等方面具有相对的成本优势,可以通过细分市场,体现竞争力;同时,以二线城市的角色呈现在国内外包产业中。

(三)重视培育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培育和市场引导

我国想成为金融外包服务强国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国际离岸业务中占据鳌头,应该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服务外包格局。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国内金融机构业务外包、提高效率,其次我国的金融外包服务企业要积极吸纳本国金融机构的业务,在承揽本国业务的同时再争取吸引国际离岸业务。只有准确把握形势、充分分析国情,建设具有我国特点的金融服务外包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金融业、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国新,高长春.金融服务外包研究综述[J].国际商务研究,2009(5).

[2]张秋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现状及其风险监管[J].浙江金融,2008(10).

篇5

摘要:我国电子科技行业发展不断兴盛,随之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作为电子商务的新模式——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更为迅猛,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本文将浅析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探究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机遇

1、浅析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1.1 移动电子商务的概述移动电子商务是指人们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与网络相结合,参与商务过程,例如企业开发手机app进行销售、人们使用移动支付进行消费和使用手机客户端进行购物等等活动都属于移动电子商务的内容。移动电子商务使得商贸交易活动和金融活动更加方便和快捷。

从移动电子商务产生以来,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比较原始化的短讯时代,当时的移动电子商务以短讯技术为支撑,是移动电子商务的早期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手机网络时代,那时候智能机新推出,手机网络的产生为移动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我国电子商务的领先者就是在这一阶段中逐渐崛起;第三个阶段是2009年所推出的3G时代,随着3G时代的推出,手机网速变得更快,人们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网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一阶段正是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开始兴盛的时期,人们接触到移动电子商务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企业都发现了这个商机,纷纷摇身一变成为移动电商,投身到移动电子商务行业中。

1.2 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移动通信市场,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用户数量越来越多,这是移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和兴盛的重要市场条件,移动用户数量迅速增长意味着人们接触并参与移动电子商务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移动手机用户数量达11.65亿,中国网民数量达6.04亿,其中手机网民达4.64亿。2013年也是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一年,随着3G时代和4G时代的到来,我国很多企业都开发了移动端的服务,尤其是一些传统互联网上的发展较好的企业纷纷都提供移动端的服务,例如阿里巴巴集团推出淘宝客户端和支付宝钱包等客户端,还有其他人们常见的京东商城客户端、手机银行客户端和美团、大众点评等团购客户端。以团购客户端为例,3G时代到来以前团购网站几乎无人问津,平台上既没有很多商家,使用团购的用户也比较少,很多人对团购都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后来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使用团购的频率越来越高,随之也有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到团购网上,团购客户端越来越受到欢迎,因为在团购客户端订餐或订购其他生活服务会获得一定的优惠,人们也愿意使用团购。此外,随着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不断成熟,很多新的移动电子商务形式和内容将相继出现。

移动电子商务使商业报文能在世界各地瞬间完成传递与计算机自动“无纸化”处理, 极大缩短了交易时间。网络实时地为用户提供各类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需求量、发展状况及买卖双方的详细情况,从而使整个交易非常快捷与方便。无论是从数字上来看,还是从社会化媒体上看到的讨论,移动电子商务正在兴起并火速发展是个不争的事实,例如淘宝网、京东商城、当当网等客服端已经越来越流行使用,如今大部分年轻人的智能手机中总有几个购物平台的客户端。据淘宝网统计,现在每天通过手机浏览淘宝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交易额近3000万。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客户端必将取代WAP,主宰整个移动电子商务市场。

移动支付是移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内容,移动支付在过去几年中摸索前进,从手机支付宝购物,到水电、宽带、加油卡、交易费,一些日常的交易都逐渐能够轻松完成。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业务,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商业交易,如手机支付客户端越来越普遍,例如支付宝钱包客户端、微信支付、财付通和手机银行等等。除了可以在客户端上购物外,用户还可以使用其移动终端支付生活中的服务,例如用手机银行交水电费、使用支付宝充话费和使用手机银行转账等等。而近两年,整个移动支付正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势头。特别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的推出,有可能彻底将移动支付从“非主流”推上“主流”地位。如今,各大电商平台都通过微信接入,支持移动支付,地铁里更是出现了移动支付购买的机器设备,软硬件基本能够实现需求。对于电商来说,移动支付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移动支付的意义不仅对大电商格局产生影响,更有可能对中小型电商产生巨大影响。当下已经出现了很多单纯依靠移动支付如微信平台等,便可单月盈利几万十几万的个人卖家。而如今,随着4G时代的全面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持续普及,移动支付的大浪正在涌来。

1.3 移动电商的发展现状

如今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服务、大数据、生活服务与O2O(即online tooffline)升级、连锁分销、电商多平台、运营商转型、全网社会化营销、互联网金融、移动电商的发展。2015年,移动电商的发展现状逐渐明朗,很多企业都摇身一变成为移动电商,随着移动电商数量的不断增长,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除了移动用户需要注意安全问题之外,移动电商也需要注意安全问题,不要因为看到其他移动电商发展得那么好,就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就投入到移动电子商务中。如今传统互联网企业、PC端电商企业纷纷加紧移动互联网布局,微信电商已经初具移动电商平台的雏形。在O2O模式(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没有出来之前,电商的流量入口其实很窄,但是到了如今,电商的平台越来越宽广。2015年也是移动电商突飞猛进的一年,随着移动支付的完善,线上和线下的打通,移动电商将会开拓出一个更加巨大的消费市场。

2、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机遇在技术更新与社会需求的交替推动下,移动电子商务必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21世纪将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我国4G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开展移动营销。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

2.1 移动终端用户数量庞大,并呈上升趋势

如今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外产品的引进,我国使用智能机的人数越来越多。目前在上网人群中智能手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40%,智能机在我国手机市场上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随着运营商对4G业务的运营,使对承载起业务的终端在消费者中的普及成为必须。我国各运营商在对4G业务的运营上对终端定制策略非常重视,各个运营商都已与国内外手机巨头深度合作推出定制手机,未来3年,将是我国4G市场从起步到迅速增长的时期,手机功能定制将是运营拓展市场的一个主要策略。随着人们使用智能手机和使用4G网络的数量不断上升,人们接触移动电商的机会就会越大,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购买力的人群,手机购物客户端成为了手机必备软件,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随着人们购买力的提升,人们更倾向一些便捷的支付方式和购物方式,使用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支付日常生活的消费这种便捷消费方式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新推出这些服务时,人们是带着一种质疑的态度看待,并带着让其他人先使用的想法静观其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证明,这种便捷的移动支付整体是安全有保障的,这样人们使用移动支付的频率才会越来越高。不断上升的移动终端用户数量促进着移动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2.2 无线广告促使移动电商的前进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渠道发展趋势也有所改变。以线上发展为主的主流渠道模式正逐步像以客户为中心的渠道模式改变。并且,在互联网渠道发展中,网上连锁加盟分销亦成为趋势,其根本目的就是减少中间环节、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更为直观的掌控市场。移动电子商务与无线广告,二者是相辅相承的,任何一方的发展,都离不开另外一方的发展。如今很多手机app都植入无线广告,尤其是一些手机游戏,一般都是内设广告,采取这个营销方式赚取广告费。如今很多电商除了在自己的客户端上放置各式各样的广告和优惠活动,还会与一些其他手机app合作,在他们的客户端上放广告并附上链接,只要一点击就可以自动跳转到该电商的主页上。无线广告和移动电商捆绑前进的典型案例就是微信与京东商城的合作,微信自从推出微信支付后,又推出与京东商城合作的购物频道,并在微信上推出首发产品,也就是京东商城上一些新产品与微信同步推出,京东商城上有一些产品通过微信客户端下单还有优惠活动。这个典型案例说明无线广告与移动电商合作的营销方式会进一步促进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2.3 大数据时代促使移动电子商务的资源不断丰富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如今是大数据迅速发展和兴盛的时期,移动用户、无线网络和电子商务等扩大了移动终端的使用以及互联网所普及的范围,各种数据正在迅速膨胀并不断变大。有大数据时代和庞大的移动终端用户数量作为支撑,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于电商行业来说,数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围绕着大数据,产品数据、交易数据、数据追踪、数据安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已经成为未来电商平台企业的制胜关键和利润焦点。而对于大多数品牌移动电商来说,探索借助大数据的应用的渠道,更好的融入到商业分析中才是真正的重点。大数据时代为移动电子商务提供一个巨大的资源平台,通过云计算处理一系列数据,既提高了移动电商的效率,又提高移动电商运作准确性和安全性,促使移动电子商务的更好地发展。

3、结语

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用户人数最多的移动通信市场,快速增长的移动用户和移动终端都成为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基础。随着4G时代的来临,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得到了新的机遇,未来几年是移动电商发展的好时期,有大数据时代和庞大的移动终端用户数量作为支撑,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移动电商应该好好把握,并积极探索移动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晨.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机遇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4(19)

[2] 郑成宏.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机遇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3)

篇6

关键词:宁波电商;跨境电商物流;协同创新

基金项目:宁波市软科学课题(编号:2016A10059);宁波大红鹰学院校科研基金(编号:1320151003)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应用不断加深,全球经济已进入调整期,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逐渐成为主流贸易,电子商务正式步入跨境电商时代。2012年3月,国家工信部颁布的《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跨境电子商务是发展的重点;由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共同实施开展的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已于同年12月全面启动,郑州、上海、重庆、杭州和宁波成为国家首批试点城市。

宁波是中国第5大出口城市,拥有22500多家外贸进出口企业,产业实力雄厚,临港物流业发达,城市信息化水平高,开展跨境电商贸易的土壤非常发达。然而,随着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快速兴起与发展,物流服务的瓶颈制约作用也愈发突出。物流服务混乱的竞争市场、低水平的物流服务以及亟待完善的物流网络和信息化水平等都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如何提升区域物流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服务意识,寻求跨境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的协同共赢的合作模式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10月,宁波市政府了《宁波市委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持续推进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强化政策扶持,有效实施协同创新战略。

一、研究概述

近年来跨境电商风生水起, 然而目前针对跨境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均衡和协同创新的著名理论成果和实证分析较少。李向阳认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在物流方面面临的限制越来越大,必须通过物流网络建设、加强海外仓等的建立和管理等措施来提高跨境电子商务整体竞争力。曹淑艳等运用SWOT分析方法全面剖析了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和问题,指出整合物流产业链,注意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紧密联系,能够有效提高电子商务行业的服务质量。周沛峰(2014)分析了物流对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的意义,对现有物流模式和跨境第三方物流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张夏恒等(2015)认为通过运作海外仓可以有效地解决跨境电商在物流运作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周宁等在《外贸电商定位:网商成功之道》中指出虽然B2C电商外贸活动一显示出飞速发展的趋势,但是跨境电商物流却成为商贸活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制定相关切实可行而全面的现代化物流与供应链服务解决措施,以保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相互融合与协调,让国内电商贸易逐步走向世界,大力发展跨境物流以促进跨境电商贸易发展。总而言之,就一般的电子商务而言,物流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其作用在跨境电子商务在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更是一个演化的复杂系统工作,它包括了技术和物流以及社会三个主要系统及其之间的资源整合与集成运营,要想使得跨境电子商务得到顺利发展,对于物流的创新发展研究势在必行。

二、宁波市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现状

(一)跨境电商产业带动现代物流技术发展

宁波市是中国第四个跨境电商贸易试点城市,大批跨境电商企业自2013年以来在宁波兴起并取得一定发展。截至2015年11月,宁波保税区总共有试点电子商务企业347家,其中106家已通过“跨境购”平台正式上线运营,65家在此基础上还专门开设了线下O2O体验店,更有一部分试点电子商务企业启动了新三板挂牌或融资。跨境电商企业的迅速发展与壮大,在一定程度上适时地带动了物流等跨境供应链的高效运营。为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宁波市建立了国内最初的第四方物流平台信息标准体系。建立了包括宁波港口物流信息、宁波航运交易所、宁波现代物流网、大掌柜、咖狗网以及慈溪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余姚物流网在内的著名物流信息平台。

(二)跨境电商物流平台颇具特色

针对跨境电商试点项目,为健康发展跨境电商,解决跨境物流中相关通关、物流渠道、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宁波专门推出了“保税通”平台。该物流平台由宁波保税区主导,阿里巴巴、京东等相关企业参与合作,于2014年4月正式上线。“保税通”作为一个辅助通关技术的平台,同时辅助海关和检验检疫对客户进行实名身份注册以及相关额度控制等活动。客户从境外商户的购物网站下单购买商品,商户将相应商品以批量的方式用集装箱运到宁波保税区仓库作为库存管理。客户在购物网站下单后,商品在保税区分拣包装,并以快递的形式寄出派送。

(三)政府利好政策促进跨境电商物流协同创新

宁波市是中国第四个跨境电商贸易试点城市,2014年是宁波跨境电子商务元年,自跨境电商正式上线运营以来,宁波跨境进口增速迅猛,并开通了保税集货和直邮进口模式,得到了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重点建设了包括北仑跨境电商贸易进口分销基地在内的多个跨境电商基地。

为了维护跨境电商的健康与稳步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相关利好政策进行扶持。2010年,国家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等即启动了重点推荐和培育电子商务平台的工作。2013年10月宁波市政府提出的《宁波市委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深入推进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强化政策扶持,全面实施跨境电商与物流协同创新战略。与此同时,宁波各县(市)区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如保税区颁布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宁波保税区跨境贸易(进口)电子商务基地发展规划(2013~2015)的通知》等。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的及时和稳步颁布为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在组织机构、经费平台等方面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构成了促进协同服务模式创新的有利环境支撑体系。

三、宁波跨境电商物流协同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跨境电商企业物流成本高,服务效率低

物流业规模持续扩大,在国民经济和服务业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但物流成本仍较高。“十一五”时期,宁波市物流业发展全面提速,实现社会物流总额1.5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和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4%和15.4%。2010年全市实现物流业增加值506.9亿元,分别占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和生产总值的24.6%与9.9%,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宁波市物流业的产业地位。但从物流成本看,2010年宁波市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7.83%,远远高于发达国家9%左右的水平。如此高的物流成本对于现阶段多数尚处在发展阶段的电商企业来说已成为一大难题。

另外,宁波虽有3000多家物流企业,但大多数为落后的传统企业。物流服务资源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物流企业服务功能较为单一,普遍缺乏能将多种运输方式乃至仓储管理、订单配送等供应链环节进行整合优化的现代化新型物流企业,在跨境电商业务中队信息流、资金流的整合能力更显薄弱,无法适应跨境电商的高效管理要求。

(二)跨境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尚未健全

现阶段,宁波市跨境电商物流市场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物流服务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有待提高。此外,物流系统功能尚不发达,仓储和运输等相关物流基本功能仍不协调,长途运输和短途配送之间的有效衔接仍然很欠缺,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系统,“小、散、弱”的发展格局亟须扭转。

(三)跨境电商物流专业人才紧缺

在跨境电商平台、产业园建设的带动下,宁波市跨境电商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然而符合需求的跨境电商物流人才高度紧缺。目前,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基本能达到行业需求,但具备深度物流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中高端物流人才十分缺乏,不能适应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跨境电商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宁波市高校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主要有电商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普遍面向港口服务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供应链管理,而目前同时掌握跨境电商和物流运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尚不成熟和健全,导致跨境电商物流高度紧缺。

四、宁波市跨境电商物流协同创新对策研究

(一)整合跨境电商物流服务资源、创新综合服务模式、提供优质服务

当前,宁波市跨境电商行业进入全面和快速发展时期,对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和水平要求愈来愈高,传统物流企业单一服务、功能碎片化的运营模式已难以为继,物流服务资源条块分割化等弊端已成为阻碍跨境电商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物流企业可利用宁波港口外贸优势,通过规模化、集约化运作提高跨境电商物流服务的一体化水平。通过借助完善的“三位一体”集疏运体系和扎实的外贸产业基础,以及宁波保税区、宁波保税物流园区等运作成熟的跨境物流平台,物流企业整合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

(二)创新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服务技术手段,提高协同创新技术水平

以服务供应链和服务科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重视技术方法的运用,以促进跨境电商物流企业信息化协同度。作为跨境电商物流企业,要加强ERP、RFID等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化供应链产品和服务的运用,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跨境电商物流企业间的协调运营效应。同时,重视IT等相关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协调性,促进同步发展,形成各个核心企业、竞争企业和相关企业间的有效契合,从而实现跨境电商物流协同体系良性发展(如图1所示)。

(三)加快跨境电商物流创新人才培养,促进跨境电商物流人才协同创新

跨境电商物流人才主要分为三类,即物流操作人才、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规划人才。目前物流操作人才市场基本趋近饱和,但是流动性较大,因此处于供需两旺的状态。对于中高端物流管理和规划人才的培养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推动企业、行业协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联合培养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和规划人才,规范和推进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跨境电子商务师认证、制定人才激励政策,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专业人才等措施全方位地构建促进宁波市跨境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的人才支撑体系。利用在甬高校和著名的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合作培养跨境电商物流创新人才。具体来说,对跨境电商物流人才能力的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的电子商务和物流专业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外语能力之外,同时具备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涉及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和高校的文化和办学理念、规章制度以及管理运营;培养方法则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课后任务和见学实习等途径。图2表示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博弈分链图,呈现出博弈组链的形式,是细化组织系统博弈链网图的结果。同样的,B和C分别代表企业和高校培养模式。

结语

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的新潮流,是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新增长点。对于宁波企业来说,应顺应跨境电商新潮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跨境电商物流协同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思路和措施,应积极做好前期的研究,充分结合“宁波试点”,根据“电商换市”实际进程,突出政府的主导地位,巩固跨境电商物流企业的主体地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高校运作方案和措施,保障跨境电商产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向阳.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4,10:107-112.

[2]孟玲,涨宝明.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的发展[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11): 110-113.

[3]曹淑艳,李振欣.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3,3:23-25.

[4]万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现状、挑战即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20:68-69.

[5]曹淑艳,安然,李昊彤.基于SWOT分析的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研究[J].电子商务,2013,11:25-27.

[6]周沛锋.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4,7: 20-21.

篇7

关键词:市域物流;政策;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1-0076-03

一、引言

甘肃省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方面原因,甘肃省物流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然而,随着甘肃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省物流发展规模、物流服务质量与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性凸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甘肃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兰州市作为甘肃的省会城市,处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处于甘肃省承东启西的中间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如果将其在经济发展中的扩散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将极大地提高周边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步伐。兰州市域物流的发展优势同发展障碍并存。如何使发展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改善发展中的阻碍因素,改善兰州市域物流发展中的瓶颈,是兰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最终实现以兰州市域物流发展为龙头的甘肃现代物流快速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兰州市域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优势

(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政策优势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十周年的2010年,国务院再次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已经展开,这为兰州市域物流发展注入了活力,城市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城市体系将逐步形成。2011年进入国家第“十二五”规划发展期间,“十二五”期间,城市带将成为乃至更长时间内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流,这样的发展趋势,意味着消费趋向于地理区域集中的态势,这也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一方面会有大量的资金将要或已经投入到西部大开发的项目中去,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一臂之力;另一方面西部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物流供给量和需求量发生巨大的变化。兰州市已被确定为全国32个物流中心城市之一,兰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不仅有政策上的优势,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国家对甘肃省给予的政策优势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于甘肃省经济发展进行了总体安排部署,甘肃省通过借助国家这一政策措施,经济发展兰州市域物流。以一体化的思想为契机,在兰州市域范围建设一定数量的集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多种功能的物流园区,充分考虑现代物流中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特点,以甘肃省特色药材、纺织、冶金、建材、家电及生活消费品等产品为主打产品,构建服务于西部重点省市、辐射全国的专业化物流园区;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增强兰州市与中亚、俄罗斯及东欧诸国的国际贸易。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兰州市已经被列为规定的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之一,也是西北地区发展物流产业的3个中心城市之一;在国家启动的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对甘肃省交通运输发展给予了很大的经济支持,从而使兰州市为中心的高效、互联、快捷的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运输网正在形成,为兰州市域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设施保证。

(三)兰州市自身拥有的区位优势

兰州市在全省乃至全国拥有不可多得的区位交通优势,在公路交通方面,兰州东、西、南、北及西北的5条出口公路基本实现了高速化,以兰州为中心呈放射状的全省高速公路网已经初步形成,兰州对外交通状况得到了彻底改观,日行千里已成为现实,兰白、兰海、兰银、兰临等高速公路投入运营后,以兰州为中心辐射周围的高速大通道基本形成,公路和铁路将逐步实现多式联运;在铁路交通方面,陇海、兰新、包兰、兰青四大铁路干线在兰州交汇,2006年,随着兰武二线开通运营,亚欧大陆桥通道上的“瓶颈”制约逐渐被消除,2008年9月26日,全面开工建设的兰渝铁路,6年以后将开辟一条西北通往西南的快捷通道,这将极大促进甘肃省和西北地区其他省份的物资交流和人员往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在航空运输方面,甘肃省的枢纽机场一一兰州中川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40几条,扩建后的中川机场,空港吞吐能力进一步增强,将为兰州市域物流发展助一臂之力。

(四)经济发展需要高质量物流的需求优势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是主要的运输方式。而兰州市又是甘肃的交通枢纽城市,承担着主要的物流运输工作,作为大量物资的中转地和集散地,兰州市域物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物流领域存在巨大的经济效益,发展市域物流将为城市创造巨大的经济财富。目前,兰州市域物流产业已经开始起步,第三方物流正在全面发展。以青藏铁路线开通为例,由于青藏铁路的开通,进出藏物资运输由原来的公路转变为铁路运输为主,物资供应基地也由成都转向了兰州,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正在进一步增加;兰州市机电生产企业、石化生产企业、汽车生产企业等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也在急剧增加;兰州市域范围的消费品需求在急剧增加,快速发展的连锁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对兰州市域物流配送产生了旺盛的需求。

三、兰州市域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

兰州市域物流产业发展虽然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在甘肃省的物流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整体上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公路运输快速化程度不高,货运站点还没有实现网络化建设,货运站场设施不配套,专用车辆比重偏低。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物流公司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等更高层次的物流运作规划还没有全面展开,物流企业组织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缺乏必要的竞争力。

(二)物流行业管理机构不健全

由于我国物流产业起步晚,在法规制定等方面还不健全,对物流企业的管理与其他的商业企业的管理模式相同,在物流发展整体格局上,导致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物流活动中的仓储、运输等环节分属于商贸、铁路、公路、民航等各个管理领域,与一体化物流的思想背道而驰。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兰州市域货运、仓储体系,目前仍然在运行,管理体制分散,无法形成物流企业管理法规、政策、利益一体化运行;在物流设施规划与建设中,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统一地配置资源,导致物流资源利用效率低。

(三)物流企业规模效益不明显

据有关方面的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兰州市物流企业有300多家,注册资金100万以上60多家,注册资金5 000万的只有少数几家,达到国际物流标准的公司还没一家。大部分的物流运输车辆分散在商业、物资、粮食、供销、外贸五大系统的批发和零售企业里,这种“大而全、小而全”作坊式的经营方式,是一种分散、低效率、高耗能的物流组织形式,这与兰州市缺乏支持社会化配送中心运作的综合物流企业不无关系,从而使企业自营物流运输成为普遍现象,导致如今新建的专业化物流公司业务量少,规模效益不明显。兰州市域物流发展现状不能适应社会企业业务流程跨行业、多元化的需要,也难以适应相关社会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四)市域物流信息平台不畅通

兰州市域物流发展的信息化水平落后,尽管已经有一批从事于物流信息服务的企业建立了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但还做不到规范运作,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更没有一个规范、统一的信息平台;物流企业对发展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因此对构建本企业的信息平台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供需双方无法对称的进行信息交流,造成整个市域物流供需信息不畅通,有需求无供给和有供给无需求的现象同时存在。

(五)物流产业服务人员不专业

物流业在兰州是一个新兴产业,传统的货运管理人员是物流产业的主要组成人员,他们虽然在知识面和管理能力上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首先是传统物流企业缺少竞争意识以及市场需要、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思想观念落后;其次是过去主要从事简单的物资管理业务的人员,开始从事于物流服务,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低,知识结构很不全面,缺少信息、金融、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无法满足现代物流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三是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从业人员缺少必要的服务规范意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规范化的物流运作规程,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

四、兰州市域物流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发展物流政策宣传力度

兰州是新亚欧大陆桥运输线上的重要中心城市,但是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引导,出台有关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并对出台的政策大力宣传,区分兰州和其他地区的具体发展情况,因地制宜;设立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对重大物流项目,根据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提供相应的税收补贴政策;制定适合于物流企业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制度;物流企业所拥有的专业运输车辆,在征收过路费、过桥费及运管费等方面适当给予优惠;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减征所得税;兰州市应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合理、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管理体系,营造物流产业发展的良好内外部环境;新闻媒体要加强正面宣传报道,为兰州市域物流产业发展的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建立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兰州市域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如何合理布局,如何有效连接工业、商贸、运输、仓储等部门。首先是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合理建设物流设施,发挥整体合力,避免现有资源闲置,使有限的物流资源发挥最大的规模效益;其次是要转变传统观念,改革传统的自营服务模式,鼓励生产企业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剥离和外包,依托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再次是可将原分属于各公司企业的物流服务功能进行整合,企业间合作组建第三方物流分部门或分公司,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物流的共同化、合理化,积极推动市域范围的共同配送和第三方配送;最后是在资源整合和重组的基础上,正确引导社会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务。

(三)科学合理规划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的建设,要注意外部环境与市场分析,要准确了解开发机会和市场威胁、物流需求量和物流服务能力、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外部环境与市场分析是建设物流园区的基础和前提,物流园区战略定位、运作管理模式与发展目标是建设的核心;物流园区开发策略、招商策略、项目布局和建设规模是建设的重点。把兰州市建设成为国际物流产业园区,首先要着眼于国家实施的新能源和区域发展策略,构筑辐射西北、通达全国、面向中亚的现代化物流服务枢纽;其次要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打造带动力强、辐射力大、特色鲜明的物流企业集聚区域;最后应高起点编制园区规划,准确认识兰州市域物流发展的功能定位,定量分析新建物流园区周边企业的聚集度、物流服务需求量等,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兰州市域物流产业真正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四)改善物流服务基础设施

按照兰州区域经济特点和经济发展要求,规划和构建仓储、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一体化的物流系统势在必行,把新建与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重组、挖潜相结合,以较小的投入和代价,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改善兰州市域物流陈旧落后的仓储设施势在必行,一方面是普通货场、低档通用仓库数量较多,适合当前社会要求的冷藏库、调温库等专业仓库数量少,另一方面是各类仓储设施数量结构不合理,这些都需要在仓储设施质量和数量上进行调整,统筹考虑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要求,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信息平台的建立是物流经济有序运行的保证,相关部门应向物流企业积极进行物流信息技术推广,逐步构建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加快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以电子网络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

(五)加强物流企业监管力度

政府应建立物流行业管理机构,制定物流企业有序竞争的法律法规,以发展“大物流”的思想,加强对兰州市域物流发展的组织、协调和监管工作,促使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分工,逐步废除不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法律规章,规范各种运输方式的物流运行标准,完善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政府应倡导设置综合物流信息部门,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对各经济区进行全局的协调调度,为发展现代化物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法制环境,起到沟通企业、督促行业自律的作用,进而促进兰州市域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六)培养物流服务专业人才

兰州市域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既懂物流、商流、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高级物流专业人才,同时也是发挥兰州物流“后发优势”的必然选择。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物流专业人才的竞争,拥有一流的物流专业人才,为建设一流的物流企业、打造一流的物流服务平台奠定了基础。一方面,要动员物流企业积极加强对本企业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依靠物流协会、高校等机构开展统一的物流政策宣传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专业知识教育和培训,使从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尤其要加强物流企业、物流部门经理、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五、结束语

现代物流被评价为经济领域未开垦的“黑暗大陆”及“第三利润的源泉”,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对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经济体制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政府应该在兰州市域物流的发展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从现代物流的要素出发,进行物流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培育和发展龙头物流企业;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应借助兰州市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与措施,做大做强自身企业,健全物流服务功能,实现网络化运营。兰州市应当把握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吸取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经验,取长补短,结合实际,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争取把兰州市建设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努力把兰州市发展成为西北地区区域性物流枢纽。

参考文献:

[1]赵曦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2]杨海福,发展现代物流的新思考[N],经济日报,2010―07―03

[3]周莉,西部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国务院,国发[2009]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R]

[5]董华,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

篇8

[关键词]总部经济 永康 区域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总部经济已成为许多国家(地区)所追求的新的经济形态。信息、金融、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逐渐集中到中心型城市,而生产型要素则逐渐分布到成本较低的城市地区。其中,以企业总部与其生产基地分离的市场变化为代表,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总体战略。永康市与全国相比,总部经济建设差距仍很明显。永康市人多地少、生产要素紧缺、环境压力大,如对这些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视而不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很难再上一个台阶。为此,就永康的区域发展而言,必须通过全市生产服务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改善,构筑一个自己的发展平台,充分利用强大的产业集群优势和国内外闻名的五金市场的优势,来发展总部经济。

一、加快总部经济建设,推动永康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永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良好的产业基础、很好的民营机制、优越的市场条件等优势,可以通过留住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市场开发、融资等“总部内容”,提高城市知名度,搭建总部经济平台等多种手段来打造区域性五金产业总部经济。同时,可以依托会展中心、物流中心、总部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海关商检中,匕这五大中心为企业产前、产中、产后、研发提供服务。这五大中心的建设是总部经济的基础,也是提升永康经济的潜力所在。

1、总部经济对永康区域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

(1)有利于提升五金产业层次。产业、企业、产品的档次和水平,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素质和水平。人才的集聚必将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五金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层次。

(2)有利于巩固五金产业的核心地位。总部经济有利于在外的永康人把总部搬回永康,留在永康,有利于将“永康人经济”转化为“永康经济”,形成总部在永康,生产基地在永康农村和周边地区的合作共赢、各得其所的良好局面,巩固了永康五金产业的核心地位。

(3)有利于突破要素制约转变发展方式。总部经济集聚人才、技术、信息等战略资源,规模效应明显。企业占领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产品价值链的高端,占用土地、原材料等常规资源少,企业创新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核心竞争力强,有利于企业发展从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转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经济与环境统一协调的轨道上来。

(4)有利于优化结构发展“三产”。总部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第三产业的充分发达。第二产业发达的永康并没有较好地带动“三产”的发展,而第三产业,特是现代服务业的不发达,又直接影响了第二产业的继续发展。发展总部经济,大批服务机构人驻总部中心,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二产”和“三产”的结构比例,使永康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5)有利于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永康相对于周边武义、缙云等县市,处于中,匕城市的地位。“五大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大大完善永康城市的服务功能。这样,将极大地提升永康城市的形象和水平,提高永康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永康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力和影响力。

2、加快总部经济建设,切实推动永康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有效措施

(1)发展新型服务业,为永康及周边辐射区域工业提供配套服务。目前,永康市经济开发区集聚了许多规模企业,这些企业的总部充分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它们或在全国、全省五金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或是永康某个产品的龙头企业,在各地拥有较多的配套协作厂家。100多家规模企业龙头在永康经济开发区,同时在全国各地拥有2000多家协作厂家。“龙头”一动,进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这些企业的总部充分发挥了孵化器的作用。它们利用自身在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运用新工艺,研制新产品,不断向各分厂和市场推出新产品,输送人才。这些企业的总部也充分发挥了指挥部的作用。永康人走南闯北,为永康五金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开辟出一个又一个市场。但由于所卖的是永康五金产品,他们始终把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建立的销售点看做永康五金产品的分销中心,而将永康或永康的相关企业当作自己的大后方和总部。

为此,永康要建立为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发展总部经济所需要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包括金融、保险、会展、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训、中介咨询、公关、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一般来说,对公司总部吸引力强的城市,其服务业水平都相对比较高。为提升城市服务业整体水平,永康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组织人员到外地学习考察,广泛借鉴国内外服务业发达城市经验,大刀阔斧地改革落后的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发展永康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水平,形成了以商贸、餐饮等为支柱,旅游、信息、会展、仓储、物流为新支撑点的服务业体系,具备了发展总部经济、作为总部基地的条件。

(2)以“总部市场”促进新的商业文化形成。总部经济的价值核心,一是企业总部及具有总部功能的企业职能部门流动迁移,由此产生的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变化;二是企业总部以“总部资源”为向心力,逐渐向总部基地聚集,形成“高端势能”。这些企业总部在“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驱动下,从内生性的商业文化和外在的市场本能人手,首先从局部合作,逐渐走向多维联合,这正是总部基地的魅力所在。同时,要培育支柱产业总部企业,必须坚持“产业第一”的发展策略,走总部经济与支柱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道路,要继续推进国有文化企业集团的改革,建设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集团。

在创新才能发展的当下,总部基地融汇了更多的信息与资源,将成为新商业思路及商业文化的集散地,加之积极融汇促进商务园区的文化氛围,总部基地将成为一个通过智慧聚集、文化碰撞而形成的多元企业文化融合的新型经济文化区。

(3)突出战略重点,加快形成总部经济基本框架。以高科技产业研究园区为核心,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一个城市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外大型跨国公司的总部、地区总部以及跨国银行的数量。因为跨国公司总部是国际资金的集约投资极,是资源要素的集约配置极,是有

形和无形贸易的集约驱动极和高新科学技术的集约开发极,它们控制着资金、技术、信息和管理等在全球各地的流向和规模。总部经济实际上是国际都市的重要内涵和突出标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的发展和战略地位的提升以总部经济作为发展战略是有内在必然的。永康要想在区域合作中担当起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角色,必须以总部经济战略为导向,统筹规划布局。

第一,积极引进国内外集团总部和区域性总部。充分利用企业总部与永康现有产业结合紧密的有利条件,鼓励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永康设立物流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中介服务中心、培训中心、旅游和会展服务中心,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鼓励和支持具有市场发展潜力、产业规模优势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的大企业集团植根永康,加快企业和城市国际化进程。

第二,发展一批永康总部企业。扶持综合实力强的永康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一批市场前景C、市场潜力巨大、规模效益明显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优势总部企业。支持国有企业打造重点优势企业集团,鼓励民营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和质量战略。鼓励本市优势企业特是具有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发展态势良好的企业扎根永康,加快成长壮大。对于符合永康产业发展方向、关联带动力强、发展层次高的本市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第三,构建“内聚外联”的培育和支持体系。实施与周边城市和地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策略,支持永康优势企业积极拓展异地业务,发挥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优势,通过资本经营、战略合作和业务重组等方式,参与异地企业改组改造,在营造适合自身总部企业培育、发展和根植的内聚效应的同时,积极“走出去”,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和资源空间,延伸产业和价值链条,形成优势互补、务实互利和开放互动的总部经济外联发展态势,全面打造适合永康产业发展特色的经济腹地。

第四,加快建设永康总部集聚基地,积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市、区政府和企业三方共建的积极性,优化总部企业区域布局,形成高端服务业总部相对集中、高新技术产业总部与产业园区紧密结合的总部企业集聚基地。

二、完善支撑体系,营造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运营环境

1、建设总部经济信息平台

推进数字永康建设,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健全政府信息网络系统,构建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沟通。定期向总部企业本市发展规划、重大发展政策、重大项目投资信息和改革措施,鼓励总部企业参与政府重要决策咨询论证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为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商务、法规和政策信息等各类资讯。

2、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加快完善银行、保险、会展、招商、商贸、物流、航运、旅游、法律、教育、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业的规模与能级,推动服务业与总部经济的互促互利,为总部企业提供良好的支援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发展公共服务,有效解决城市交通、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3、推进金融体制创新

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创新,完善金融市场功能,为总部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支持总部在永康的金融机构参与政府组织的债券发行、银团贷款、国有资产重组和企业上市。

4、实施自主品牌战略

积极引进、培育和保护知名品牌,构建良好的名牌建设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支持和培育骨干企业、标志产品形成著名区域品牌,形成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孵化培育中,匕、和品牌集聚辐射中心。鼓励行业集体参加国际展会,提升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形象和实力,增强永康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

5、完善诚信和法治环境

提高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能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净化知识产权环境。建立和完善总部企业及其高层管理人员信用信息库,纳入全社会征信和社会责任体系,促进总部企业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建设良好的城市社会服务体系、有序的市场秩序、高效的诚信体系,保持高水平的城市文明程度。

三、以总部经济为战略导向,把永康建设成为开放、高效、便捷的国际化五金区域环境城市

以永康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并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将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形成永康的区域总部经济新的发展总体战略。

1、成立永康市总部经济促进中心或类似机构

从有关资料看,全国已有诸多城市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并先后出台了发展总部经济的配套政策。一些地方还成立了管理总部经济发展的职能部门,如沈阳市成立了总部经济发展局、上海市成立了总部经济促进中心、武汉市成立了总部经济办公室。永康要发展总部经济,组织保障必不可少,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总部经济促进中心。

2、区别大城市发展模式,发挥本地优势,发展具有永康产业特色的总部经济

永康市有相当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是发展总部经济的理想之地。由于永康既有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作为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条件,更有与缙云、武义等周边县市形成区域资源的比较优势,以及永康在沿金丽温高速公路五金产业带中的核心地位,使永康发展总部紧急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总部经济对于带动永康开放,增加税收,吸引人才,推进永康城市国际化的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总部经济的层次性特点,又使永康的总部经济与大城市的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各具特色。因此,永康发展总部经济要在引进总部的“认定条件”、“坚持原则”、“发展重点”等方面做好工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采取措施,坚持以增量推动发展,抓住机会、乘势而上,加快总部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要引进永康以外的、新增的、有规模、有贡献的企业集团总部。要坚持遵循发展总部经济与产业相结合,与引进上市公司相结合,与楼宇经济相结合,与坚持培育总部和引进总部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等原则。同时,企业集团的总部经济要有符合永康导向的项目,生产性的总部要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还应该有稳定增长的税源。

3、政府积极推动

各级政府应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建立目标,趁势抓住长三角新一轮发展机遇,加快引进、发展总部经济,抓好布局。要向商务区积聚,要有必要的优惠、鼓励政策。要在改善环境上下功夫,在物流服务体系、人才体系上下功夫。要树立“一盘棋”,以增量推动发展。要规范招商行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对于永康来说,在新的发展阶段,要调整发展思路。从创业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从单纯发展制造业为主向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承接服务外包并举转变,从注重规模效益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依靠政策优势向依靠体制优势和综合投资环境优势转变,从资源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从成本型经济向价值型经济转变,使永康真正成为投资者转移高科技附加值加工制造环节、研发中心和服务外包业务的重要承接基地,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成为推进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以,加快总部经济建设是推动永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新的历史时期区域发展战略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赵弘:总部经济[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赵弘:关于发展北京总部经济意义及理论依据[z],科博会高成长企业与金融市场国际论坛,

[3]陈建成、张新伟:总部经济理论与实践[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任永菊:地区总部、产业结构与总部经济――来自香港的证实研究与思考m,亚太经济,2007(4),

[5]刘兰星:总部经济,未来城市发展新动力[N],青岛日报,2007-09-13。

[6]张永庆:总部经济产业价值链与空间价值链发展研究[Z],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7]徐惠蓉:总部经济与城市现代服务业互动[J],现代经济探讨,2007(12)

[8]吴宣恭:关于发展总部经济的几个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0)

[9]邓志新:政府在发展总部经济进程中的作用及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