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要素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设计要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态景观;设计要素;人文元素;探讨
1 生态景观要素研究的重要性
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规划的重要部分。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应注重强调城市建设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人工生态因素,使城市景观建设在发挥娱乐观光、休闲游憩等作用外,还能使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处在平衡状态,让景观设计不再单纯地仅仅满足于小部分人的精神愉悦,二是通过生态景观的设计,有意识地塑造自然物质、能量的循环过程,达到预期效果。这种设计主要是通过土地的使用以及物质能量的流动来联系自然与人类的纽带,发挥景观设计的生态效益。归根结底,景观的生态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其各组成要素的功能及其整体功能。所以,我们在生态景观设计要素进行研究时,要按照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两部分来进行探讨。
2 生态景观设计中的生物组成要素
2.1 植物要素
植物是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多样化的植物系统能够使自然生态更具稳定性,同时极大地降低维持费用,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首先,在植物的选择上应以本地植物为主,同时兼顾城市的景观作用和观赏性。其次,在植物的配置方式上,应有利于城市的生态平衡以及自身的生长。在植物配置方面,除了一些别具风格的景观外,大部分都应以群落为基本单位,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特征,合理地将乔、草、灌等因地制宜地配置在植物群落中,从而形成功能健全、科学合理的复层群落结构,使不同的物种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协调。最后,搭配不同特性的植物种类,形成垂直的空间环境差异和不同生境的镶嵌,从而产生适宜不同种类动物生存的环境。营造多样的生物环境,加强特殊栖息地以及微栖息地的保护,对实现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3 动物、微生物要素
人类的生产、生活会使动物的区系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干扰,人既可以有效控制有害野生动物的数量,又能够保护野生动物;二是外来野生动物进入人类的居住范围;三是将家养动物带入城市;四是城市内的动物会逐渐形成新的食物链。微生物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有效地将许多废弃物处理成可利用的资源,此外,它们也是许多流行疾病的元凶。
车流、水流等生态流都是城市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信息的条件流,他们主要集中在绿地中,因此,在生态景观设计中,要考虑生物之间的运动,特别是各种小动物和微生物的迁移。两块绿地之间的高速公路会对生物的迁移活动造成较大的抑制作用。宏观上来讲,“绿廊”连接了各块绿地,有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证横向生物流的发展。此外,清扫公园中的落叶是对纵向生物流的切除,也切断了植物自然条件下的营养流,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4 生态景观设计中的非生物组成要素
4.1 地形
通过对不同地形的设计,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特定的小气候,从而为动植物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而湿地这种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景观类型,正在大面积的减小。目前受城市发展的影响,湿地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滨水过渡地区破坏严重;二是水流被限制;三是捕食者动物物种数量的下降;四是废物与大量污染物的集聚。不可否认,湿地在保护城市环境,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4.2 气候
通过生态景观的构建,不断完善水体生态气候交换空间、气候交换空间和城市不同形体空间,来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使城市的各项空气、水体标准符合生态发展的规律,从而妥善解决城市热岛等气候问题。
4.3 人工建筑废料
人工建筑废料的不合理处理势必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工建筑废料,降低生产成本是我们目前需要重视的问题。对于人工建筑废料,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废弃物的补偿作用,比如:垃圾山。我们可以在垃圾山的基础上覆土种草,这样不仅可以使该地形发生变化,发挥其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生态起到了补偿作用。
4.4 水与声音
城市除了给人们提供了温馨、惬意、舒适的居住、生活、工作环境外,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效应和噪声,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和废弃尘埃。在生态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降低负效应的存在。例如栽种植物可以阻碍尘埃、降低噪音,同时瀑布、水帘等的水流声也能抵消一部分噪声,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更为贴近自然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风景园林;自然要素景观设计
自然要素包括水、石、地形、植物等,设计师充分利用这些要素的各自特性与其存在的不同方式,营造影响我们审美的不同视觉氛围。自然要素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形成了各自的景观特色,自然要素所构成园林景观的自然氛围是现代人的理想景观环境。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常常展示出城市特有的肌理与脉络。研究园林景观的自然要素,就是要在共性中寻求不同的个性题材。近年来,由于景观趋同性与过多的装饰内容,使得城市各自的园林特色与风格不断地减弱,在不同的城市中,常常可以看到相似的景观内容。
目前国内园林景观作品呈现出多元文化的态势,无论是国外设计师的精品,还是国内设计师的杰作;无论是国内设计师的作品趋西化,还是国外设计师在国内的作品趋中化,设计手法与风格呈现出多种类型。最后能为大家认同的,也能充分体现人们现代审美趋向的,多是体现自然要素特征的设计作品。
一、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要素
1.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要素,传统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是以体现自然界中自然要素的综合审美内涵来完成作品创作的。在园林空间中,强调多种形式地体现自然美的特征,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形成‘意’与‘境’的统一。在充分运用自然要素造景的布局中,形成静态与动态空间布局。小桥流水,叠石飞瀑,三面荷花,四面垂柳,半潭秋水等,营造出有形或无形的空间性格。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虫鸣等,这些都是在广博的自然画卷中,经过高度的概括与升华,形成的‘高山流水,鸟语花香、的佳境’这些对自然景观的浓缩与创造,恰恰是‘人化的自然’,它融会了创作者的个人情趣,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文人山水园’的精华。这些精华的组成是以景观中的自然要素作为主体。在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中,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这些景观的原型,它们是古人追求自然美,寄情山水的体现。仔细地感悟这些传统景观序列组成的内容和宜人景致时,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其与现代园林景观中追求的自然情趣十分相似。
2.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
现代园林的风格是业内争议最多的话题,但园林景观中的自然题材,则是在所有作品中统一的内容。现代园林经过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磨砺,在有的城市已见端倪。
生态造景是我们追求的方向,这同传统园林追求的造园主题是相同的。传统园林空间为少数人服务,现代园林空间则面向大众,服务对象不同,但创作要素是统一的。现代城市不论如何发展,是何等外形!它永远同自然景观要素的植物景观、地形景观、水景、石景是统一的,只是自然要素的布置手法要因时而设。在城市中心区形成的绿地,在设计手法中要巧妙地组织园林景观要素:林中小径、溪水山石、一片自然天地。空间构成或开或合,在地形起伏中,看不到都市中的高楼大厦,恰似在林中漫步。
要振兴中国园林,就要有那样一种时代精神,要以人为本。发展出富有时代和民族特色的中国新园林风格。
二、园林设计原则
1.要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人们提供周末、节假日休息所需的优美环境,满足全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娱乐要求。
2.要考虑自然和环境效益公园规划尽可能反映自然面貌。各种活动和服务设施应融于自然之中。
3.要考虑管理的要求和交通方便。种植多种特色植物,营造出湖泊、林地、山峪、等各种自然景观。控制建筑数量,根据坡地地形层次丰富的种植。设计出富有自然情趣的水体,形成草木相间、溪水深幽的自然氛围。植物、地形、水景在这样的景观构成中。园林景观的自然要素成为景观创作的主体。让人们能够安静下来,感受同自然的交流。
三、园林工程中景观的设计
园林工程中景观的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般来说,按照其构成材料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两大类。硬质景观指用人工材料创造出来的景观;软质景观通常指用绿化种植和水景观等非人工材料创造的景观。
篇3
[关键词]: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图形;应用方法
1、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和图形设计
1.1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
任何一种类型的城市广场景观都需要景观设计要素来构成,才能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城市广场景观是由地形、植物、铺装、水体、构筑物五种要素组成的。每一种景观设计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将它们合理的融合在一个空间,才能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1]。
1.2图形设计
图形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使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可以打破语言、文字的局限和障碍,建立以图形视觉为基础的交流与沟通。
图形设计以点、线、面为基本概念元素,以形状、大小、方向、位置、色彩、肌理等为视觉要素,通过虚实、空间、重心、骨骼结构等关系元素将基本形态组合起来。图形设计的目的是探索与发现形式美的规律,并将这一规律在实际设计中体现与升华。
2、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中的图形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对象丰富多彩,图形设计贯穿于植物、水体、铺装等各个元素,不仅仅是平面效果,更存在于立面的微妙关系之中。图形是一种美的结构与骨骼,它不是孤立存在于某一景观环境要素之中,而是结合整体空间景观形态的文化展示。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建立在自然环境之上的人对艺术与审美的主动追求,而图形对于景观能否达到美的艺术境界起到关键作用。图形的形态、色彩、肌理、光影效果等与各景观设计元素的结合,将明显提高城市景观视觉审美和精神内涵。
3、不同城市广场景观要素中图形的运用
城市广场景观,通常分为硬景观和软景观设计。硬景观指的是采用硬质材料的景观元素,通常包括地面铺装、雕塑小品、景观建筑等等;软景观指的是植被、水体、光影等形态可以发生变化的软质形态景观。图形不管是在人工痕迹较强的硬质景观形态中还是在自然有机的软质景观环境中,都有鲜明的体现,这是由景观设计自身特点决定的。
3.1地形要素的图形化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地形要素是在原有地形基础上,依据空间功能需要设计的人工自然地形与人工几何地形,是形成广场景观空间效果的根本,有空间骨架的作用,其他设计要素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地形并相互联系[2]。
在满足空间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可以设计抬高和下沉地形进行对比,高出的台地有开阔的视野,能够充分地收揽下沉空间的美景;也可以地形大致平坦,略微有起伏,使整个空间有空旷的感觉。
3.2植物要素的图形化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是最富于变化的要素,是唯一有生命的元素,植物要素设计是生命的设计,不仅可以体现空间四季的变化,使环境变得充满生机和美感,更具备建造空间的能力[3]。
不同植物的形状、色彩都是不同的,同一种植物按照一定的图形规范进行种植,取得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不同的植物种类在规定的图形中出现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色彩深浅、冷暖做出设计,取得对比和谐的效果。
3.3铺装要素的图形化
铺装在城市广场空间中与人活动的直接接触,承载着人的各种行为活动。同时其形式、质感、地域性也影响着人的活动。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手段之一,通过带有形式感的铺装组合,可以创造空间形象。
铺装可以理解为路的表达,也可以是线的表达。因此不同的景观类型需要不同的铺装表现。滨水铺装适合轻松活泼,富有情趣的图形形式,点、线、面丰富的铺装路线更有味道。广场、公共空间的铺装适合严谨、规范的图形。
不同的铺装材质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给人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肌理并不都是美的,只有当它在一个特定的空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光线之下才能呈现出某种美感。规划图形确定后,选择适合的肌理材质填充图形来表现冷暖、软硬、通透从而赋予景观更多的生机与情趣。
3.4水体要素的图形化
水体由于其独特的功能与特征,在城市广场景观中可塑性最强,动态水与静态水都可成景,可以根据空间要求进行设计。其自身没有固定的形态,是通过设计来体现镜面水体、动态波浪、跌水等景观效果的。水驳岸边界主要的特征形式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其营建形式分为:下沉式、地台式。
水体的存在一般都是自然的形态,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功能需要做合理的图形媒界设计,水的特点是其形状跟所容纳的容器有关,所以一个合理的优美的形态,可以将水的柔美,细腻的表达出来。
3.5构筑物要素的图形化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地形、植物作为主要的景观要素并不能完全满足空间的需要,因为有人的参与,空间当中还需要有景观构筑物,它们承担了空间的一部分功能,同时还具有装饰作用,包括:休息座椅、雕塑、景墙、亭、廊、灯具等其他配套设施。
在现代广场景观设计中,光线是一种具有魅力的造型手段,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艺术[4]。光结合现代高科技及现念的创作表现,已经成为现代造型艺术与设计的一个新趋势。利用光线在造型上的运用,会取得丰富的视觉效果。“光构成”的发展成果为景观效果的营造提供了新的表达手段。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是城市广场的主要构成部分,城市广场是利用种种自然设计要素来创造的室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享受。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中图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图形设计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为景观设计的表现提供了广阔的表达空间,新图形语言与图形技术手段的多元化,为未来景观设计提供了更新的思路,使得景观设计理念得到更加恰当的表达,富有图形美感的设计能传达出独特的城市气质与内涵。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与图形设计的有机融合,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美)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2]丁绍刚.风景园林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张春华.浅述绿化设计作为空间景观设计元素[J].国际新景观,2010,(5).
篇4
关键词: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水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水景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园林的血脉,正所谓无水不成园。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以山水比德,认为仁者乐山,而智者乐水。赋予水有礼、勇敢、知命、善化等人物的性格,认为水可以通润天地万物。水自身不仅有着柔滑、晶莹透明的特性而且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园林设计中,水不仅有拓展空间的作用,而且具有形态美、虚灵美、音乐美、色彩美、动态美、意境美的审美特性。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对水景设计非常重视,因为山水是塑造园林特性的要素,没有了水,便失去了灵气。小小的水面,满足了人们远离自然山水的缺憾,象征着十里风荷,悠悠烟水,寄托着回归江湖之情。因此,中国古典园林,也通常被称为自然山水园林。水不仅使园林有了生气,在情感上,水池、水塘等水景又会让人产生亲切感,柔化了建筑的界面,从而起到空间的过渡作用。
1、水景设计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认为水是整个园林绿化设计中最重要一方面,并且水也是在众多园林设计里面最受人欢迎的一项,因为水的可塑性非常高,相比其它固体设计而言。比如有些植物只有一种静态展示,而水就不一样,能静能动,还可以对周围的事物进行一种映射。但是它不能单独的出现,必须和诸如建筑物、植物等组合起来,并根据设计者的雕琢,展现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出来。因此在整个园林设计中,水的运用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另外,水体具有美学功能,是大自然界中活跃壮观的景象,利用独特的风韵和形态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法国的凡尔赛宫就是利用水景的典范,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因此,水景的设计往往成为园林绿化的创作灵感。俗话说:“造园必须有水,无水难以成园”,正是说明了水景的重要性。在园林绿化中要充分的利用好水景设计这一关键因素,突出园林的灵动和生命力。
2、水景的类型
2.1 喷泉
水自下而上喷涌, 形成不同形式的水态,在长期的设计与研究过程中,喷泉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景,主要有扇形、瀑布以及蒲公英等各式各样的形态。
2.2 涌泉
模仿自然承压水的水景形式,多与溪流、跌水结合在循环动态水中使用,它的设计构成是泵、管道和喷嘴。
2.3 溪流
熟称曲水。现代溪流形态多根据环境条件、流速、水量、水深、水面宽度和材料合理设计。溪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可涉入式水深小于0.3m,预防儿童溺水,水底还应做防滑处理。供儿童戏水的溪流应安装过滤装置。不可涉入溪流应种养水生植物,来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溪流多蜿蜒曲折式,较多的表达欢乐活泼的内涵。
2.4 瀑布跌水
瀑布主要是按其跌落方式进行划分类型, 有阶梯式、 丝带式、 滑落式以及幕布式等类型。为确保瀑布能够沿着墙体、 山体等结构平稳的滑落, 通常会对墙面进行坡面处理, 有效要对落水口位置的石头实施卷边处理。实践中可以看到,因瀑布水量不同, 在视觉、 听觉效果上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落水口位置的水流量、 高度差成为设计的重点。
3、水景的设计形式
3.1亭台的建造
通常情况下园林中都会临水边建造亭台,有的是一边建在水中、有的是多面建立在水中,甚至有的是整个亭身都立在水中。营造出一种亭子的四周被水面包围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小岛、岸边的石基都是建造亭子的好地方。除此以外,还有在桥面上建造亭子的,这种建亭方法能够增加水面的空间层次。还能使水面的景色更加引人注目。
3.2水面架桥
桥自古以来就具有非常美好的寓意并且也是连接交通的一部分。自古就有小桥流水的景色描述。如今,桥被运用在在许多园林中,既能够连接水面交通、也能沟通景区。并且桥本身优美的造型也给景区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因此,在设计桥时要考虑桥和园林中的道路的紧密联系,要考虑到游览路线和景点的交通方便。同时还要注意水面的划分和桥面的布置、桥与周围环境的统一。
3.3依水建榭
榭主要是用来是供游人休息的一种建筑,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临水,能够可以借助水面的景色装饰自身。游人在榭中休息的时候还能够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色,同时榭与周围景色的有机融合本身又形成了另一种别样的景致。大多数榭都是实心的土台,水流在它的四周流过。有的平台下面是用石柱作为支撑的,水流能够留到它的底部。除此以外,还有的榭能够让水流流到整个建筑的底部,远看好像榭台是整个凌驾在水面之上的。
4、水景的设计方法
4.1 水体的景观设计
在园林景观规划中,为了给园林增添意境,常常会看到一些比较大面积的水面,分割成不同形状的水区,比如池塘、瀑布、堤等。
①池塘。园林景观中池塘主要为其周围的花草树木,起作用有2个:一是利用水面倒影来丰富园林景观的内容;二是利用水面的虚景来扩大景观的空间。池塘的设计分为整体式和自然式,自然式池塘即为不规则的水池;而整体式即为规格的几何形状,如方形、圆形。一般情况下,为了配合自然景观,园林景观设计多采用自然形式的池塘,在重点地区或者规则性较强的园林多采用整体式池塘。
②瀑布。瀑布原本为自然界壮观的景色之一,是固定在某处而无法进行移动的。在园林景观的水景设计中,模仿瀑布的形态设计出的瀑布景观现象,除此之外,园林中还有泉与井的水景设计。
③堤。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堤的使用比较多。当面积较大的水面被分成多种水区时,堤又被当做通道便于游人观赏个体水区景观,堤主要是为了方便水上交通,而且为了将水面规划的自然些,堤的位置都在水的一侧。
4.2 水景和山石的景观设计
4.2.1 水景与山的设计。园林景观中,山是静态的,山的灵性只有在水波的倒影中才会显现出来,在大自然景观中,依山傍水才是最美的景色。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山的静与水的动相结合才能构成宁静而又活泼的景象。
4.2.2 水景与石的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常见的石景就是雕塑型景石和筑山型景石。雕塑型景石一般多用于观赏,无论放置在哪里,都是一道风景;筑山型景石多用于引水,通过壁、峡引导出水的各种变化形态。
4.3 水景和动植物的景观设计
4.3.1 水景和动物的设计。在园林景观水景规划中,动物是水景的重要组成元素。在水中饲养观赏鱼等生物,水景也会变的更具灵性。
4.3.2 水景和植物的设计。
①水边植物的设计。水边的植物,一般要求远近不等,有疏有密,沿边栽种会导致景观单调呆板,避免等距离行道树形式。
②水中植物的设计。水中的植物,要与水面的大小比例适当,独立的局面或者小的水面,可全部栽满植物,水面栽植物为常见的水生植物即可。
4.3.3 水景和建筑物的设计。在水上进行建筑物设计时,首先考虑其安全性与实用性,其次才考虑外形的美观与环境的协调性。比如常见的亭、台、楼、阁,根据材质的不同,分为很多种,但是随着防腐木质景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园林中,已经逐渐取代了以往的水景桥。
篇5
1硬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1铺地
铺地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尤其以广场设汁表现突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因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对于铺装的研究,特别是仔细琢磨似乎还不够。不是去研究如何发挥铺装对景观空间构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以为这样就好,其实不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高档的材料,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国外,在这方面研究的很深。如巴黎艾菲尔铁塔的广场铺装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而没有选用高档次的花岗岩板,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同时,也可利用铺装的质地、色彩等来划分不同空间,产生不同的使用效应。如在一些健身场所可以选用一些鹅卵石铺地具有按摩足底之功效。盲道与正常人的铺装也应加以区分,从而方便盲人行走,这在东营市的城市道路规划中已经得以体现。
1.2墙体
过去,墙体多采用砖墙,石墙,虽然古朴,但与现代社会的步伐已不协调。出现的蘑菇石贴面墙现正受到广大人民的亲睐。不但墙体材料已有很大改观,其种类也变化多端,有用于机场的隔音墙,用于护坡挡土墙,用于分隔空间的浮雕墙等,现代的玻璃墙的出现可谓一大创作,因为玻璃的透明度比较高,对景观的创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墙体己不单是一种防卫象征,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感受。
1.3小品
园林小品的种类多多,如坐凳,花架,雕塑,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具有一定要安全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西单文化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坐椅,因为没有其它可坐人设施,游人只好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4景观构筑
它包括雨水井、检查井、灯柱、垃圾筒等必要设施。过去,人们只是一味注重大的景观效果,而疏忽了对一些景观构筑的艺术考虑,从而产生总是对一个设计项目感到美中不足。现在,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人们逐渐将景观细部加以考虑。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这一点在国外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检查井井盖的处理,在中国,对井毫不修饰,虽然已出现一些预制的褐色井盖,但其视觉效果一般。而国外则对井盖进行细部研究,他们将井盖的颜色加以修饰,五颜六色的图案被恰当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与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
2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2.1园林植物:植物造景可谓艺术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节变化、生态速度要深入细致考虑,同时结合植物栽植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在成活率达标的基础上,利用植物造景艺术原理,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园林植物景观,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同时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2水体:水体有动水和静水之分。动水包括喷泉、瀑布、溪涧等,静水包括潭、湖等。喷泉在现代景观的应用中可谓普遍与流行。喷泉可利用光、声、形、色等产生视觉、听觉、触觉等艺术感受,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水的气息。尽管如此,人工的痕迹始终不可避免地展现出来。如果能将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那一定会早现另一种境界。
2.3其它:和风、细雨、阳光、天空等。
它们是大自然所赐予人类的宝物,人类在创造自然中充分利用这些要素,产生了许多大地景观艺术,如荷兰WEST8的鹿特丹的围堰。
现代景观要素的细部设汁很重要,一个景观的好坏不仅要看结构,也要看细部,从台阶的尺寸,雨水口的处理,到铺装图案建筑的立面种植方式都很关键,要反复推敲。道理很简单,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既然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抓紧时间学习,相信我国的景观设计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2)刘滨谊《滨水景观设计》
篇6
关键词:景观要素硬质景观软质景观
艺术设计景观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通常是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精神生活的水平追求也越来越高。而园林景观作为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设计师的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意味着设计师在创新过程中对各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艺术设计,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价值。
1硬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1铺地
铺地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尤其以广场设汁表现突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因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对于铺装的,特别是仔细琢磨似乎还不够。不是去研究如何发挥铺装对景观空间构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以为这样就好,其实不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高档的材料,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国外,在这方面研究的很深。如巴黎艾菲尔铁塔的广场铺装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而没有选用高档次的花岗岩板,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同时,也可利用铺装的质地、色彩等来划分不同空间,产生不同的使用效应。如在一些健身场所可以选用一些鹅卵石铺地具有按摩足底之功效。盲道与正常人的铺装也应加以区分,从而方便盲人行走,这在东营市的城市道路规划中已经得以体现。
1.2墙体
过去,墙体多采用砖墙,石墙,虽然古朴,但与现代社会的步伐已不协调。出现的蘑菇石贴面墙现正受到广大人民的亲睐。不但墙体材料已有很大改观,其种类也变化多端,有用于机场的隔音墙,用于护坡挡土墙,用于分隔空间的浮雕墙等,现代的玻璃墙的出现可谓一大创作,因为玻璃的透明度比较高,对景观的创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的发展,墙体己不单是一种防卫象征,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感受。
1.3小品
园林小品的种类多多,如坐凳,花架,雕塑,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具有一定要安全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西单文化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坐椅,因为没有其它可坐人设施,游人只好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4景观构筑
它包括雨水井、检查井、灯柱、垃圾筒等必要设施。过去,人们只是一味注重大的景观效果,而疏忽了对一些景观构筑的考虑,从而产生总是对一个设计项目感到美中不足。现在,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人们逐渐将景观细部加以考虑。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这一点在国外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检查井井盖的处理,在,对井毫不修饰,虽然已出现一些预制的褐色井盖,但其视觉效果一般。而国外则对井盖进行细部,他们将井盖的颜色加以修饰,五颜六色的图案被恰当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与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
2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2.1园林植物:植物造景可谓艺术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节变化、生态速度要深入细致考虑,同时结合植物栽植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在成活率达标的基础上,利用植物造景艺术原理,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园林植物景观,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同时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2水体:水体有动水和静水之分。动水包括喷泉、瀑布、溪涧等,静水包括潭、湖等。喷泉在景观的中可谓普遍与流行。喷泉可利用光、声、形、色等产生视觉、听觉、触觉等艺术感受,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水的气息。尽管如此,人工的痕迹始终不可避免地展现出来。如果能将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那一定会早现另一种境界。
2.3其它:和风、细雨、阳光、天空等。
它们是大自然所赐予人类的宝物,人类在创造自然中充分利用这些要素,产生了许多大地景观艺术,如荷兰WEST8的鹿特丹的围堰。
现代景观要素的细部设汁很重要,一个景观的好坏不仅要看结构,也要看细部,从台阶的尺寸,雨水口的处理,到铺装图案建筑的立面种植方式都很关键,要反复推敲。道理很简单,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既然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抓紧时间,相信我国的景观设计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2)刘滨谊《滨水景观设计》
篇7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
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设计是不仅是种艺术,更是一种科学。适宜的城市居住区环境能够提高城市的区域的环境质量。要科学严谨的进行环境艺术景观设计,以达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效果。
一、构成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要点
景观的使用基本上覆盖到了居住区环境的每个角落,其构成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要点主要如下:
1、驳岸。河道驳岸能起到防护堤岸及防洪泻洪的作用。利用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形成急流、缓流和静水,达到动与静相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景色,同时配备灯光、假山、喷泉、护栏等装饰,就形成了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艺术景观。
2、道路。道路设计的漂亮可以成为城市居住区美丽的风景线。道路和路边块石、路牙、休息的坐椅、路灯、植物等一起组成了居住区基础艺术景观。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就必需要对装饰、道路曲线、铺材、宽窄和分幅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3、小品。其内容有园艺小品、设施和雕塑小品,在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中,小品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设计精良的小品能成为小区的标识及人们视觉的焦点,并能成为城市居住区耀眼的闪光点。
4、广场。广场是人们常逗留的场所。设计时要通过它的地坪高差、颜色、材质、图案、肌理等因素的变化,综合考虑设计环境艺术景观。
5、绿化。绿化是将花、草、乔、灌结合,用草类塑造背景,并用乔木、灌木、花卉进行点缀,形成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并且要加强围墙、阳台、屋顶和悬挂绿化等;将艺术性和实用性结合。进行艺术设计时还要注意构图的颜色、对比和质感,以形成从绿点、绿带到形成绿廊、绿坡、绿面的绿色景观,丰满城市居住区绿化的内容。
二、主要设计理念
1、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居民对居住区的环境要求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在进行艺术景观设计时,要注重对人的关注。其主要内容有交流空间、活动场所、艺术景观小品等,努力创造出更健康更生态、更以人为本的城市居住区环境。
2、遵循自然生态的原则。在保护和尊重自然资源的条件下,利用地区内原生态的山水地形、土壤、花草树木和阳光、空气等因素,精心设计出具有绿色自然的艺术景观环境。
3、遵循经济适用的原则。进行设计时,还要尽可能减少资金的投入。不仅要考虑到建设景观的费用,还要还要考虑到建成后的管理及运行的费用。
4、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设计时还要突出它的地域性特点,充分体现居民区所在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特色。
三、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中的重点
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在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的意识前提,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便于居民的各种活动,在居民的休闲和交往过程中,让居他们体会到环境的美。
1、注意对植物艺术景观的创造
注重依靠植物进行造景,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其中的点是指城市居住区中的公共绿地,它是居民在户外进行活动的公共空间;线是环绕居住区周围的防护绿化带;而面是指城市居住区中面积最大且与居民日常生活最贴近的住宅绿地。
应加强植物的多样性。增加植物种类及绿量,形成层次和色彩丰富多样的植物艺术景观,能大大增加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因而在对植物的进行选择时,特别注意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土地的树种。这种由本地树种组成的植物群落,不仅结构稳定且长势良好,最能展现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的地方特色。
还要提高城市居住区的绿化量并注重生态效果。增加绿地面积,对屋顶、墙面、阳台和窗台绿化,同时将绿色艺术景观与建筑相结合,使它们相护交融并渗透,同时改变建筑平直的线条,使建筑和绿地达到自然过渡,减低屋顶和墙面材料的热辐射,从而达到改善城市居住区的小气候,最终达到生态的环保节能效果。
2、设计布局要因地制宜
设计布局时要考虑到当地风土人情。在了解该其历史和现状同时,遵循其发展趋势,因地制宜进行设计,与历史环境相结合,遵循生态和文化原则的设计布局,这样容易被当地居民接受和认同。 还要考虑到原有地形和地貌形态。要始终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尊重原有自然地形地貌时,维护和保持地区原有的形态,在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设计布局。
考虑外部自然景观资源时。采用多种造景手法,将城市居住区周边有观赏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艺术景观资源纳入到城市居住区的艺术景观中,努力创造出适合城市居住区的自然山水景观。
3、加强艺术景观空间创造的多样性
良好的居住环境,能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安全、方便和舒适。因而要对艺术景观环境绿色活动空间进行创造,满足不同年龄、家庭背景、爱好兴趣及居民进行多种户外活动的需求。艺术景观空间的设计,要开与闭相间,动与静结合。对地下及半地下车库的地形进行处理和架空层的利用等,创造多层次的绿色景观活动空间。
为了使城市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在一片绿树丛中,应使用错落有致、层次丰富的花草树木、山石小品和花坛坐凳,使户外活动空间在景观、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更加生态化、便捷化、景观化、功能化、多样化。
4、注重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设计的首要目的是让每户住宅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因而在规划设计时,应更多的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来创造人工景观,让人们都都能够享受到这些优美环境,达到居住区环境资源共享;同时还要增加院落空间的领域性,利用各种环境要素来丰富居住空间的,给居民提供休息和交流的场所;从而创造安静温馨、优美、祥和安全的居家环境。
篇8
关键词:滨水;景观设计;现状
一、滨水带与城市开放空间
滨水区多呈现出沿河流、海岸走向的带状空间布局。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林荫步行道、自行车道、植被及景观小品等将宾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而且也可以将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同时在这条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布置城市空间系统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一条滨水绿带仅仅一条线不会给城市带来全面的美化,通向滨水地带的“通道”应是滨水地带的延伸。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道及车行道等皆可构成水滨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在适当的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小品。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渗透,与其他城市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
二、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实体形态
沿岸建筑实体 滨水区沿岸建筑的形式及风格对整个水域空间形态有很大影响。滨水区是向公共开放的界面,临界面建筑的密度和形式不能损坏城市景观轮廓线,并保持视觉上的通透性。在滨水区适当降低建筑密度,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可考虑设置屋顶花园,丰富滨水区的空间布局,形成立体的城市绿化系统。另外还可将地层架空,是滨水空间
有利于滨水区自然空气向城市内部的引入。建筑高度应进行总体的城市设计,并在沿岸布置适当观景场所,产生最佳景点,保证在观景点附近,能够形成较为优美、统一的建筑轮廓线,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在临水空间的建筑、街道的布局上,应注意留出能够快速容易到达滨水绿带的通道,便于人们前往进行各种活动。应注意形成风道引入水滨的大陆风,并根据交通量和盛行风向,使街道两层的建筑上部逐渐后退以扩大风道,降低污染和高温,丰富街道立面空间。
三、滨水区特色景观的塑造设计要点
1、防洪治涝整治
采用50年一遇防洪标准,针对暴涨暴落的洪水特性及河道空间不足的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防洪堤线位和断面形式。沿线除地势较高地段外,均修建堤防抵御洪水;对与规划防洪堤存在冲突的用地,通过置换或改造腾挪防洪空间;在各处拓宽河道断面,规划湿地公园作为滞洪区,减小洪水暴涨引发的洪涝危害。
2、水环境治理
保持河流沿岸主要山体、湿地和河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新建污水处理厂,建设河道沿线截污管网工程、尾水回用及补给工程、河道清淤工程及污染河水净化与生态修复工程,从河外及河内污染两方面进行水体治理,净化河水。利用湿地系统,建设生态治污设施,并结合土堤建设,修复沿岸植被,提高河流自净能力,改善枯水期内的河流水质。
3、立体设计以往景观、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师们非常注重美学上的平面构成原则,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去刻意追求平面图案的美观、线型的流畅。但他们忘了景观是使人在其中游憩的场所,人不能一直俯瞰这个景观空间,而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他的关注与兴趣。因而,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纵观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些名品,无不注重立体层次的设计。立体设计涵盖了软、硬质景观两方面:软质景观如种植乔木、灌木时,应先堆土成坡,再分层高底立体种植;硬质方面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4、做好总体布局
规划从滨水区域与腹地之间的关系、沿河各区段自身特征、城市历史文化品位及打造城市品牌四个方面考虑,打造淡水河景观带四区段、八景” 的总体风貌结构。
秉承“工业文明、现代科技、亲水近水”的设计理念,围绕“昔日工业名区、今朝科技先锋”的设计主题,形成自然生态段、工业文明段、娱乐人文段和竹园怡情段等“四段、三景”的结构。
自然生态段规划保留现状自然形态,以湿地花田、城雕为景观元素,塑造门户景观。
工业文明段两侧分布大型工企业,规划根据两侧风貌特点,尊重现状建设距离河岸较近的现实,以工业文明发展史为主题,采用石堤形式,堤内设置工业景观雕塑、小品、工业文化展示墙和亲水平台。对三和广场进行适当改造,结合滨河绿带设计,充分体现经济开发区创业的激情与活力。
娱乐人文段周边为滨水居住区,景观设计适应周围居民的需求,沿河岸布置健身广场、河滩草地、林荫道、叠石景观墙等。
竹园怡情段现状已形成了竹林和湿地相互交融的景观。设计强调自然生态的特点,仅修建竹林栈道、休闲步道等设施,不留过多人工化痕迹,形成三和区段的重要景观节点。
四、滨水区沿线绿带的景观设计
滨水区空气清新,视野开阔,视线清晰度高。在滨水区沿线应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在设计中应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场所的公共性 要是这条绿带真正成为市民喜欢的公共场所,成为全体市民的公共财富。必须防止各种圈地现象,使市民不能进入,。图过这种现象很多就会妨碍公共活动的自由性、连续性,对形成优良的城市景观与观景公共绿地造成极大障碍。
功能的多样性 滨水区应提供多种形式的功能,如林荫步道、成片绿茵休憩场地、儿童娱乐区、音乐广场、游艇码头、观景台、赏鱼区等,结合人们的各种活动组织室内外空间。点线面线结合。线—连续不断得以林荫道为主体的贯通脉络;点—在这条线上的重点观景场所或被观景对象,如重点建筑、重点环境小品、古树;面—在这条主线的周围扩展开的较大的活动绿化空间,如中心广场、公园等。这些市室外空间可与文化性、娱乐性、服务性建筑相配合。
水体的可接近性 亲水是人的天性。留恋与水天之间,徜徉在余辉之下无疑心旷神怡的大乐事。但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往往面临潮水、洪水的威胁,设有防洪堤、防洪墙等防洪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可采用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芝加哥湖滨的断面示意,按淹没周期,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地,允许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永久性建筑的高台地三个层次,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滨水植被设计方面,应增加植物的多样性。这种群落物种多样性大,适应性强,使城市野生动物适应的栖息场所。他们不仅在改善城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为城市提供了多样性景观和娱乐场所。另外,增加软地面和植被覆盖率,种植高大乔木,以提供遮荫和减少热辐射。城市水滨的绿化应多采用自然化设计,植被的搭配—地被花草、低矮灌丛高大树木的层次的组合,应尽量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
在驳岸的处理上可以灵活考虑。根据不同的地段及使用要求,进行不同类型的驳岸设计,如自然型驳岸。生态型驳岸除了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还可治洪补枯,调节水位,增加水体的自净作用,同时生态驳岸对于河流生物过程同样起到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景观设计;电厂环境;生态设计;人文工业
1 火力发电厂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景观设计是关于土地、植被、环境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景观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场地的规划设计、户外空间感的设计,在景观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景观设计是由地形、水体、植被、建筑、构筑物、公共艺术品等要素连接而成,开放的空间,广场、步行街、居住区、绿地、湿地以及城市滨湖滨河地带等都是被设计的主体,通过土地划分、土地分析、生态、技术上的发展规划和可行性研究。设计出景观系统、开放空间系统、公共游憩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等诸多单元之间关系的相互关联,使土地的保护、使用与发展达到平衡关系。不但要满足人们生活中功能上、生理需要上的要求,还需要不断的提高人类生活的品质,例如丰富人心理体验和提升精神追求。
目前,工业化进程在不断推进,环境日益恶化,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把景观规划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到均衡的发展;坚持景观创新设计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形成一套经济且切实可行的景观规划理念;创造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景观作品,达到展现不同地区风貌文化,提升企业文化的长远目标。景观工艺与科技的运用使得景观的运用不断融入我们的生活,把崇尚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作为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2 火力发电厂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景观规划设计已经在设计、实际生活应用中积累了很多年的设计发展经验,并在不同领域中融入景观规划设计。在西方发达国家火力发电厂是其电力供应的重要设施,其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各大公司都尽可能的改善其生态环境,提升企业形象。在发达国家中,景观评价也逐渐成为国家评价电力工程环境评价新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我国,电力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有关于电力工业景观的理论与实践成果都相对较少。电力工程建设对于景观设计的关注较少,数景观设计上还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表面绿化和功能分区的层面之上。
2.1 对火力发电厂景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强
普遍观念中的景观建设完全是附属在厂区建筑物建设之后的。当投资成本成为问题,只是围绕建筑物随意添置一点花草树木充当园林景观,从而就会忽略景观设计美感与周围建筑环境的融合。
2.2 景观设计形式单一,缺乏观赏性及生态性
许多厂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呈现模式化布局。只是在厂区主干道两旁栽种树木,植物搭配粗放不精细。道路的分布也是中规中矩,局限于方框式组合,形式单一,设计感单调;可供员工休憩娱乐的场所较为匮乏;厂区中硬质铺装面积过大,样式较为传统,颜色过于单调。
2.3 生搬硬套,盲目模仿
在厂区的设计过程中,雷同的设计图纸,设计方案反复出现屡见不鲜。重复的复制,盲目的翻版使园区的景观循规蹈矩,毫无设计感。景观与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少厂区景观独特的风格,使景观表现形式变得很乱不堪。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分区要求,资金投入量等被模式化所覆盖。
2.4 设计程序的不合理
景观设计工作与项目主体工程设计工作不同步。目前基建电厂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是把电厂厂区的建筑设计先完成,再进行景观的设计,或是在工程后期再进行景观设计的工作。通常这样的设计顺序会造成景观设计团队对厂区的景观设计效果没有一个很好地把控,造成在空地地区,随意添加植被,破坏了整体景观设计的协调性,致使厂区景观效果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
2.5 设计与施工脱节
在景观设计方案的评判,过分依赖于效果图。但对于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观察与分析的基础工作,规划布局方式的整体研究,设计场所的生物物理特征,人类活动特征,文化与社会含义以及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等重要的细节工作却被忽视。缺少了基础性数据作支撑,只是单纯的从造景美观的角度考虑,使用景观树等造景手法也是很难让设计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所以单纯从效果图的视觉效果上是无法判断设计方案是否是完整与合理性。
2.6 施工单位施工工艺不达标,无法很好地展现景观效果
绿化施工单位水平不一,难以充分体现园林景观工程的设计思想。绿化工程其严谨性和技术性不及建筑工程,使得很多人都会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施工水平低下的施工单位,不能严格按照项目管理方法进行现场施工,不能严格按照行业规定及景观设计图纸的意图进行施工,造成材料以次充好,施工质量无差,工程造价高,维护管理费高等结果。
2.7 不重视对绿化工程监理
监理工作在园林绿化中主要体现在:土质,肥料的质量管控;苗木规格及种植技术的管控;工程水平安全控制;工程垂直安全控制等方面,监督条例不到位,监督标准不齐全,导致电厂树木,植被花草生长不良,参次不齐,加大后期的管理费用,维护保养费等不良后果。但要保证厂区景观绿化为厂区增光添彩,做到严格控制施工程进度,做好施工前工作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严把资金管等。不但可为的电厂景观绿化质量关保驾护航,还可帮公司节省部分财务费用。
3 火力发电厂工厂景观设计浅析
3.1 注重景观要素的分析与运用
火电厂景观要素分为自然要素、工业环境要素、人文要素、其它要素。
自然要素包括电厂厂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气候、水文情况,土壤类型、植被属性以及周边环境的关系等方面,都直接影响到厂区景观的形成,是景观设计的基础要素。
工业环境要素是工业企业景观设计的必要条件。火力发电工业环境具有其特殊性,包含废气;废水;电磁辐射;噪声等;有高大的钢结构厂房、钢桁架栈桥,钢筋混凝土冷却塔等,构成电力行业特有工业环境要素。景观设计有序的进行配合,不但可以美化环境,愉悦身心,还可起到降低粉尘低空污染等实际问题。
人文要素是企业的发展史,企业精神与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特色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等,是工业厂区景观体系人文化、内涵化的基础。
其它景观要素需要根据不同厂区的规模大小、发展需要、厂区性质、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等各方面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与判断。
找准环境景观要素,对企业做好精准的定位,对进一步的景观设计会提供很大的帮助。
3.2 景观规划与总体规划相适宜
电厂的景观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在电力工程建设总规划的同时进行景观规划。在总体规划进行时让园林景观规划同时跟进,可以给予设计团队对工业项目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对企业文化感知的更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与观察,让设计灵感融入于厂区。
例如可以利用植物造景;几何图形拼接、中式园林树石结合手法;水系的弯曲绵延,时断时续等多种设计手法丰富景观内容;设计师还可利用对建筑结构框景设计;廊道或炉顶俯视效果等多方式尝试展现更好的视觉效果;厂区各区域功能性不同显示给人们的景观感受也不尽相同,如何让个功能区有特色,衔接过渡的更柔和等等都值得反复推敲研究。
规划需要有长远考虑和整体性安排,要与全厂的分期建设协调一致,以便达到所期待的景观效果。
3.3 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景观规划设计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电厂建筑结构外观质感坚固,淳朴粗狂,涵盖着钢筋混凝土的几何美感,是严谨,复杂,简洁,有序的结合体,极具观赏审美价值。
例如在景观小品上就可以就地取材,大型设备零部件都是彰显火力电厂特殊设计,刚硬风格,高水准,态度严谨,强技术性的特性,给人提供很强的观赏,借鉴性。再如凉水塔与烟囱是火力电厂典型性建筑结构形式,在这些体积庞大的建筑上也可以考虑加上颜色,图形的处理或外立面材质的变换或加上植物的攀爬等景观设计手法形成立体构筑物,使本身僵硬冰冷的建筑物附加上动感及生命力。
在景观设计中把景观小品、雕塑形式、屋面绿化、屋顶花园等融入生态设计的艺术形式用来丰富景观,起到与主体构筑物合二为一,融洽展现的作用。将园林景观纳入工厂总平面布置中,厂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设计的核心,形成点线面结合,系统绿化的布局,从厂前区到生产区,从作业场到仓储区,从地面延伸到空中,充分展现立体景观形式与建筑、构筑物的大融合。
3.4 景观设计布局合理、保证安全生产
景观设计给人的是直观视觉享受,但在设计过程中不只包含“面子”工程,还要有坚实的“里子”工程。景观设计的走线走管也需要精心设计,不能影响生产所用管线和车间生产。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4.1 综合管架
综合管架在电厂中很常见,承载着很多条来自不同方向,作用不同的管道。要充分掌握综合管架作用,利用树木的植物特性,即可降低钢架带来的压迫感,又可美化环境,在架空线下种植一些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
3.4.2 树荫
在合理的搭配下,树荫会使景观增添新姿。在电厂厂区机房、烟囱、凉水塔等高大的构筑物无时无刻给人以压迫感,高大的灌木可以很好地遮挡高耸建筑物,减小对人的压迫感,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空中吸引到地面,利用植物的颜色搭配,形状,拼接形式其他景观小品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但是也要注意栽种位置,例如办公楼前向阳面不宜栽种,树影会阻碍窗户透光性,影响人们的心情,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存在安全隐患。
3.4.3 地下管线
地下主要考虑到地下管线的问题,诸如排水管、给水管、电力管、热力管、电信管等。不宜在管线周围栽种根系发达的植物,不可影响管线正常而简捷的铺设。
4 结束语
随着景观环境在我国人居环境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电力工程设计中引入现代景观设计已经是必然趋势。电厂景观环境是针对工业生产“主体”的分析,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方案设计。景观的营造不只是追求“景观型”企业,从工业企业内部结构规划出发,工业区的各种类型用地也需要协调规划,保证生产用地的同时,也严格控制非生产用地,保证土地的合理利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利用良好的厂区环境为员工营造舒心场所感,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利用多学科的融合寻找更加生态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实现景观对火力发电企业的文化、经济、艺术价值的更好展现。
参考文献
[1][美]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辛娟.浅谈绿化工程施工管理[J].2014.
[3]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J],1999.
篇10
我国近海岛屿可以分为有人居岛屿和无人居岛屿两大类,在有人居住的岛屿中,人的一切生活依赖于岛屿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居民多数以捕鱼养殖作为主要经济活动,农业和海产品加工业作为补充产业,近年来旅游热也为近海岛屿带来新的经济活跃因素。由此,海岛所呈现的景观要素也存在自然原始景观与人为改造景观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在有些区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在有些区域则相互排斥。海岛自然景观要素一般在海岛景观构建体系中占主要地位,除山林、礁石、沙滩等具体地形地貌景观外,天空无穷的变化、日出日落、潮涨潮休的自然环境的更迭更为海岛自然景观带来丰富的遐想。人造景观包括人造的建、构筑物和人们对自然地形地貌的改造,比如住宅建筑、道路、堤坝、种植园、码头等。这些人造物有的可以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有的则显得格外对立,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还有的将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难以弥补的破坏。
2海岛现状景观的优劣势评价
景观做为地理实体,具有非常明显的视觉特征,并将不同的空间单元和功能关系组成在一起,景观本身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这种多重价值的评判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肖笃宁在研究中对于景观评价的内涵归纳为六个方面:景观的稀有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景观的美学价值及景观的资源性。就一般的未被大规模开发的天然海岛来说,将会获得较高的评价等级,比如景观的稀有性,我国大小岛屿总和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0.8%,相比于陆地而言明显属于稀有资源;而岛屿所拥有的景观类型包括山林、溪流、岩石、海洋、岸线等多样化的景观类型,具有景观多样性;岛屿所在的海洋区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水养殖、海洋渔业捕捞、海产品加工等附加值使得岛屿景观具有显著的功效性;我国海岛多处于温带、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性气候,天然的温湿度调节和天然氧源具有景观的宜人性;海蚀景观、海洋多变的天象景观、丰富的海岸线景观丰富了海岛景观的美学价值;在生态旅游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海洋旅游、渔家乐海岛游等旅游方式极大的提升了海岛景观的资源性。
3海岛渔村景观设计方法
海岛渔村景观设计应从依据现状景观特征、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游客容量、旅游休闲活动需求,以及生态需求等从村域、村落和节点景观3个层面进行设计。村域层面的景观设计范围不是单纯的村子的行政界限,而是具有完整景观单元的地域范围。其边界可以是道路、建筑、围墙、农田等人为的边界,也可以是河流、沟谷、森林、海岸等自然边界。村域景观设计应注重景观的完整性和延续性。景观的完整性是指在设计范围内景观具有明显的边界,同一属性的景观应尽量包含在同一设计范围内,边界内外的景观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一点应在设计范围界定时同时被考虑的。景观的延续性是指设计范围内的景观与景观之间存在的联系,边界内外的景观虽然具有差异性,但是两者不是割裂的,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应该忽视界限的景观对内部景观的强烈作用,视线范围内的一切可视物体都是景观的一部分。村域的景观特征大多数是以自然景观或农业景观为主,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整体景观背景的设计。景观分区的方法是区域性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按照景观的自然属性,可以分为森林景观区、农田景观区、湖泊景观区、河流景观区、滩涂景观区、村落景观区等。
针对不同的景观分区制定不同的景观设计策略,例如保护、更新、改造等。村域自然景观主要是生态与生产功能,而针对于旅游者,这部分景观的功能则是以观赏为主。因此路径的设计尤为重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可以将路径分为海岛居民生产生活路径和游客观光游览路径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路径在空间上可以重叠,也可以分离。在我国的大多数海岛中,生产生活路径往往不是经过规划和设计的,而是在居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其路径一定是最便捷舒适的。在景观设计中应该慎重的对待现状道路,本着方便使用的原则,尽可能保留现状道路的路由。游览路径主要是服务于游客的,应根据旅游休闲内容以及海岛景观特征进行路径的选线。根据设计区域的面积大小,路径可以是车行道路也可以是步行道路。游览路径串联区域内的主要景观区,游客沿路径可以观赏体验不同的景观。村落层面的景观设计是指民居集中的地区的景观设计。海岛地形一般比较复杂,村落也比较集中。人们通常会选择地势比较平坦、朝阳背风的区域居住。村落功能以居住为主,随着旅游开发,村落的功能也逐渐转变。在众多海岛旅游开发模式中,长岛模式对原有海岛景观的改变最小。长岛‘渔家乐’是依托旅游景区和休闲渔业,具有海洋景观特色和渔家生活特色的休闲度假、观光娱乐和体验等行为的新兴的旅游产业,以旅游者吃住在渔家庭院为主。
长岛渔家乐主要特色是吃住在渔家、游乐在海上,其理念是自然的环境、纯朴的渔家、简单的生活,给游客提供返朴归真的异质文化体验。在以“渔家乐”为主的村落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原住民与游客两方面的需求。景观设计同时也要为两者的交流提供必要的场所空间。村落景观设计包括村落景观功能组织、交通流线设计、街巷空间设计、广场空间设计、渔家乐建筑与庭院改造设计等。节点景观设计是指具有景观特色的场所或者居民、游客活动集中的场所的景观设计。节点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空间的设计要结合场地行为活动展开。对于发展旅游的海岛渔村来讲,海岸线是最具特色的场所空间,尤其是沙滩岸线。沙滩岸线承载了渔民备海、游客休闲的活动,是渔民与游客交流的重要场所。景观设计应该为两种不同的功能创造舒适的使用空间。同时也要为二者的交流创造场所。交流空间的设计至关重要,也是景观设计的重点。海岸线景观设计与其他节点景观的不同之处在于海岸线空间存在明显的线性要素和面向大海无限延伸性,同时宽阔的海面和变幻莫测的天空也是景观中的重要要素。不加修饰的海岸线本身就是最优美的景观。因此在景观设计中任何人为添加的要素都应该与自然要素充分的融合,不应该破坏原本的自然之美。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