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之家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律之家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二、三中全会及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县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我县法制宣传工作实际,以“六五”普法为抓手,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全面推进“法制进家庭”活动。进一步提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深入开展“法制教育进家庭”活动。(一)各乡(镇)司法所要抓好两个重点村(社区),作为典型示范。(二)发放一张法律入户告知卡,发放一本常用法律书,一份法制宣传单。(三)每户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这个法律明白人可以是户主,也可以是家庭主妇等等);各乡(镇)司法所要以村组为单位建立法律明白人台账。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的积极作用。(四)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使每户村(居)民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争创“五个之家”,即:遵纪守法之家、健康文明之家、团结友爱之家、懂法明理之家、勤劳致富之家。增强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进一步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把深化“法制教育进家庭”活动作为加强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统一部署,统一组织实施,抓好抓实,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进一步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做到有专人负责,经常分析在开展普法教育和“法制教育进家庭”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法制教育进家庭”活动全面深入开展并取得成效。
(三)充分利用法制讲座、以案说法、法制宣传栏、宣传橱窗、图片展、编发宣传资料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方式,把法律和法律服务送到各个村(居)民之中,做到宣传到户、服务到家、教育到人。
(四)加强阵地建设,要及时指导各村、社区更新宣传栏内容,抓好村(居)民学校和图书角(橱)建设,提高现有阵地的利用程度,为村(居)民学习法律知识、获取法律服务提供稳定便利的场所。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法制教育进家庭”活动取得成效,我局成立法制教育进家庭活动领导小组。
篇2
关键词:民营企业工会工作;思考;企业发展;建家
前言
民营经济已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来又一经济亮点,不仅民营经济份额不断增加, 而且对发展的贡献和给百姓带来的实惠也在不断提升。下面结合民营企业工会工作的具体实践,对如何适应民营企业发展新形势, 创出民营企业工会工作新特色做出了深刻的思考。
二、把握民营企业发展新特点,找准民营企业工会工作目标新定位
一是多数民营企业开业时间较短,处在生产规模扩张期。总体上,无论是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 还是经济实力,都处在成长阶段。民营企业一方面要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要积累原始资本,肯定会采取千方百计压缩支出、降低成本等措施,来确保企业盈利, 实现利润最大化,以达到缩短原始资本积累周期、实现生产快速扩张的目标。因此,目前民营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这部分人的经济利益维护和福利待遇保障较好,而对一线岗位职工的经济利益和福利待遇,存在实际水平不平衡、维护保障不稳定的现实问题。
二是多数民营企业家初次创业,处在管理经验积累期。新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除了一部分由原来国有(集体)企业的厂长、经理在改制中走上民营企业家道路的外,大部分都没有直接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有的虽是从原来企业营销、管理岗位上走出来创业的,但缺乏掌管一个企业的经验,加上民营企业普遍规模小,开业时间短,造成了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尤其是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企业缺规章少制度、老板个人说了算定了干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有相当部分民营企业家,对企业建立工会组织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就是已经建立工会组织的民营企业,其老板对工会能否为企业发展发挥作用,认识也不是十分到位的,故民营企业的工会主席客观上也还存在“维权难、难维权”的困难。
三是多数民营企业职工是农民工,处在适应企业磨合期。大部分是打工的农民工,这部分农民工又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他们从小在农村长大,不熟悉城市生活,一部分人会出现不适应企业工作和生活的现象。同样,企业在使用农民工方面也存在误区,诸如对农民工不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不按要求缴纳社会保险,这种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有的甚至会出现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随意解除农民工劳动等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引发劳资矛盾纠纷的问题。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工会组织的作用,帮助民营企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度过适应企业的磨合期,帮助和督促民营企业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切实扭转和改变近年来某市劳动争议案件急剧攀升的局面,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当前,做好民营企业工会工作,必须根据民营企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找准工作定位,必须坚持“两个维护”的统一必须夯实工会维权的基础;必须确立劳资双赢的理念;必须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
三、把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要求,找准民营企业工会科学维权新突破
1、主动要约,推动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争创活动。市委、市政府两办转发了市总工会、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商局、工商联等五家单位,关于从今年起在全市广泛开展争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实施意见, 核心是在企业中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共同发展,这与工会维权的宗旨和目标是一致的。民营企业工会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向所在企业主动提出开展争创的要约,敦促企业付诸行动,并协助开展争创活动,以此推动企业建立起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健全各项维权机制,特别要把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职代会制度等建立健全起来,以增强民营企业工会依法维权、科学维权能力。
2、主动协商,依法表达和维护职工经济、政治和其他权益。和国外工会不同,协商是我们国家各级工会组织表达和维护职工利益的主要手段,因此,能否加强工会与企业间的协商沟通,确保协商渠道畅通,取得协商实际效果,同样是衡量民营企业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维权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民营企业工会应从民营企业的实际出发开展协商工作。首先, 要增强积极协商意识,主动向企业提出协商要求,赢得企业对协商的重视;其次,要讲究协商方法,本着劳资互利共赢、先易后难的原则,使协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再次,要突出协商重点,坚持一事一议,确保协商有果,当前要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重点,务求取得实质性推进的效果;还有,要提高协商本领,协商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有正确的信息、充分的依据、进退的底线、周到的方案,体视出协商的诚意,同时,还要营造和谐的协商氛围,理直气和。总之,民营企业工会组织,一定要善于运用协商手段,提高依法维权、科学维权水平。主动监督,切实履行好劳动法律法规赋予工会的监督职责。去年以来,全市工会系统开展了学习 “一办法五条例”的培训活动。这些办法条例都是与职工切身利益有着密切关系的法律法规,赋予了工会的许多监督职责,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保障。民营企业工会尤其要针对企业的发展实际,切实履行好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督职责,重点放在:(1)职工基本经济利益的法律保障。包括最低工资标准、按月发放货币工资、劳动用工制度、劳保福利待遇等。(2)职工安全卫生健康的法律保障。包括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职工安全培训和保护、职业卫生健康等。(3)职工政治民利的法律保障。包括职工对企业重大发展和影响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具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4)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法律保障。包括职工思想生活、精神文化、心理健康等。(5)女职工特殊权益的法律保障。包括计划生育、女职工生理保护等。通过监督, 要达到既促进民营企业合法经营、依法管理,同时又推动民营企业工会自身依法维权、科学维权工作上新台阶。
3、主动调处,及时化解企业内部各种劳动关系矛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市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多样性的特点,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动矛盾、劳资纠纷不可避免,尤其是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不稳定性更加突出。发挥好企业工会组织调处劳资纠纷、化解劳动矛盾的作用,不断调节和改善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促进其向稳定和谐的方向发展,对于推动全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民营企业工会主席, 要加强与职工和企业间的联系、协调、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可能引发劳动关系矛盾纠纷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主动调处,积极调处,及早调处,切实提高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实效。
4、主动报告,争取上级工会的支持和帮助。从我们民营企业工会维权情况的调查看,许多民营企业工会主席确难承担全部维权任务。为此,某市总出台了《工会劳动关系分类分级预警实施意见》和《工会系统上一级工会代行基层工会部分维权职责办法》,目的是为了切实解决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维权难、难维权”的问题,核心内容是,基层工会主席一旦碰到难以维权的案件,应主动向上级工会报告,由上级工会及时介入,协同承担起维权职责。因此,民营企业工会主席,碰到难以履行好维权职责的时候,如出现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等,必须主动报告,当好第一信息人和第一报告人,及时得到上级工会的支持,只有这样, 才能整体提升工会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水平。
四、把握民营企业职工新需求,找准民营企业工会主动服务新亮点
1、要确立建家就是建企业的观念,组织职工为企业发展服务。要把建设“职工之家”与服务企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职工之家”作为工会组织职工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施展才华的一种载体、一个舞台、一座桥梁。(1)通过“职工之家”这一载体,工会可以经常性地收集职工为企业发展献的金点子、提的合理化建议,并及时向企业有关方面转达,发挥职工参与企业发展的能动作用。(2)通过“职工之家”这个舞台,工会可以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操作比赛等活动,为促进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提供服务。(3)通过“职工之家”这座桥梁,可以使工会带领职工投身于企业文化建设,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内涵,以企业文化促企业发展。
2、要确立建家就是建工会的宗旨,不断丰富工会服务职工的内容。如何建设“职工之家”,我们从广义来理解,就是工会服务职工的一切工作都可以纳入“职工之家”的建设内容,包括工会为职工提供的维权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生活服务、困难帮扶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等。民营企业工会可以通过“职工之家”建设这个抓手,把工会服务职工的项目、内容、目标和承诺等, 主动向职工亮出来, 并可根据需要增加服务内容, 使工会服务职工的工作形成制度化,便于接受职工监督。
3、要确立建家就是建阵地的要求,因地制宜建立活动场所。“职工之家”,顾名思义就是要让职工感受到工会像家一样。由此可见,企业工会除了在工作上体现对职工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以外,还要抓好一个像家一样的有形阵地的建设, 创造一个方便职工学习、活动、诉求的理想场所。考虑到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实客观条件不具备独立建家的单位,可以采取与企业党员活动场所联建、或与街道社区的社会活动场所联建等方法,也可以采取由上级工会协调几家单位联合建家的形式,实行资源共享,克服民营企业工会建家场所紧缺的矛盾。
篇3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推进我旗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13号)以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内政发〔**〕75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字〔**〕149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旗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目标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特殊弱势群体,扎实做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关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对我旗未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精准扶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困境家庭儿童救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因缺乏精神关爱而造成心理障碍,辍学、厌学,甚至成为问题儿童,因缺乏监护而遭受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目前全旗外出流动人口达到总人口的36%。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加将是我旗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x感和紧迫感,把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项长期的、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密切配合,抓出实效。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儿童优先,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更好的关爱保护。要坚持构建“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形成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确保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有效运行,切实防范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事件的发生。**年全旗要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和机制,在重点乡镇和服务内容上要有创新和突破。到x年,各乡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未成年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安全、更有保障,留守儿童现象明显减少,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在祖国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家庭监护,父母尽责。
家庭监护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主体责任是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家庭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在家庭发展中,要优先考虑儿童利益,更加注重以文明方式进行教育,防止家庭暴力,虐待等侵害事件的发生,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
(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实行以地方为主、分级负责、各部门协同推进的管理体制,各乡镇、各部门要在旗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列入政府重要工作内容,与各相关部门积极协作、相互支持,促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和救助保护工作机制,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民政、教育、团委、妇联等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格局。
(三)社会参与、全民关爱。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事业,加强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宣传、报告和监督,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爱心人士、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着力解决留守儿童在生活、监护、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拓展关爱服务形式的内容,规范关爱行为,加大关爱力度,形成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格局
(一)强化家庭文明监护意识
督促家庭依法履行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增强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的责任意识。重视对儿童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培训指导,在政府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项目中,增强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应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鼓励父母外出务工、创业期间通过微信等新媒体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子女学习、生活和心理等状态,给予更多亲情关爱。培育监护人依法监护意识,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时以文明方式进行,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杜绝家庭暴力发生。加强对监护人的监督,各乡(镇)、村委会以乡约村规、邻里互助等方式加大对家庭监护的宣传和监督。父母或接受委托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村委会、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安等有关机关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二)建立覆盖城乡三级(旗、乡、村)救助保护体系
旗人民政府负责协调指导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推动部门间沟通与协作,加强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切实将国家、自治区和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结合我旗实际制定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方案,细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措施,认真组织指导所属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关爱保护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分管领导专门负责协调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做到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确保各项具体政策的落实和工作任务的完成。创新管理方式,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台账式管理,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责任制和监督问责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乡(镇)、村委会开展的摸底排查和监护监督等工作要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好上级部门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各项措施,细化工作任务,打牢工作基础,形成关爱保护工作机制。要建立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一季度检查更新一次,精准施策。同时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和其他监护人员的法制宣传和指导,组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督促其履行监护职责,提高监护能力。通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走访、专业社工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核查,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各村委会要细化责任,指定专人负责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要熟悉和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和其家长外出务工情况信息,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全面排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家庭状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并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
(三)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
教育部门要认真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两免一补”教育资助政策,确保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要督促指导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向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开放,实现小学、初中阶段就近入学,完善和落实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参加中考、高考政策;要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加强对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留守儿童的能力,会同公安部门、共青团组织指导协助中小学校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做好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帮助儿童增强防范校园欺凌等不法侵害的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中小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利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受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帮助监护人掌握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提升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教育能力;及时了解无故旷课留守儿童情况,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旗教育局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寄宿制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值班制度,落实学生宿舍管理责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艺术、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帮助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外出务工家长间的联系沟通,形成学校、家长、委托监护人共同关爱培育的合力。
(四)发挥群团组织特点参与关爱服务
强化各群团组织之间横向协作机制。工会、共青团、关工委、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妇女儿童之家、职业培训和介绍机构等为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创造条件,提供心理疏导、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就业指导等服务。工会、共青团、妇联要广泛动员广大职工、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互助活动;加快推进“妇女之家”“儿童之家”“青少年维权岗”等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平台创建工作,有效发挥各群团组织在维护留守儿童权益中的作用;逐步探索、建立观护制度,为遭受家庭暴力、虐待、侵害的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测评服务;妇联要依托妇女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共青团要重点建设青年志愿者数据库,为留守儿童选择专业青年志愿者提供服务。残联要组织开展残疾留守儿童康复等工作。关工委要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工作。
(五)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保护
坚持全民关爱,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寒暑假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读书学习、心理疏导、城市体验等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奉献爱心。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门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民政部门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家长”关爱帮扶机制,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帮助援建爱心家园和村委会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等关爱服务设施、举办村委会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假日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促进全社会共同来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
四、构建夯实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一)建立强制报告机制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等及其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报告责任,在工作中发现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负有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其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严肃追责,其他公民、社会组织积极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二)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有关报告,第一时间出警调查,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救助保护强制报告责任人和有关单位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发现留守儿童单独居住生活的,要责令其父母立即返回或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并对父母进行训诫;属于受委托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的,要联系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委托其他亲属监护照料;上述两种情形联系不上留守儿童父母的,要就近护送至其他近亲属、村委会或市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临时监护照料,并协助通知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重新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属于失踪的,要按照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及时开展调查。属于遭受家庭暴力的,要依法制止,必要时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市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实施保护;属于遭受其他不法侵害、意外伤害的,要依法制止侵害行为、实施保护;对于上述情形,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其就医、鉴定伤情,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打下基础。公安机关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乡(镇)。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遭受家庭暴力、虐待、侵害的留守儿童提供法律援助。留守儿童因遭受侵害等原因需要转学、异地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教育部门应给予保障。
(三)健全评估帮扶机制
对受到家庭暴力、虐待、侵害的留守儿童,各乡(镇)人民政府在接到公安机关相关情况通报后,要及时会同民政部门、公安机关在村委会、中小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及亲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的协助下,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对监护人家庭经济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民政及其他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将其纳入保障范围。
(四)强化监护干预机制
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于监护人将留守儿童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状态导致其面临危险且经教育不改的,或者拒不履行监护职责六个月以上导致留守儿童生活无着落的,或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留守儿童导致其身心健康严重受损的,其近亲属、村委会、乡(镇)民政管理所等有关人员要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同时,要发挥好村委会作用,协助做好入户查访。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儿童等行为情节较轻,依法可不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出具告诫书。告诫书应在送交加害人、受害人的同时,通知村委会做好入户跟踪查访工作;对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保护令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公安机关及村委会后,公安机关及村委会应当协助执行;对协查中发现告诫书、人身安全保护令不能很好落实与执行的,村委会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保护。
五、加强关爱服务阵地建设和能力建设
(一)加强关爱服务阵地建设。
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建设水平。加强农村学前和义务教育投入,结合国家以及自治区关于农村中小学建设相关项目,在有条件且符合整体布局要求的乡(镇)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在留守儿童集中的乡(镇)建立寄宿制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容纳能力,突出儿童特色和积极向上的时代特征,积极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家园及“阳光庭院”“有福童享”“快乐学校”等标牌的关爱服务阵地,配备结构合理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对留守儿童数量较少、居住分散的边远村庄,要将留守儿童送至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就读。在农村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学校、村委会、社区建设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爱心家园,力争3年内基本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全覆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家园等关爱服务设施建设,要按照有统一标牌、有固定场所、有完善设备、有人员管理、有儿童档案、有活动计划、有活动台账、有经费保障的标准,强化建设和使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建设要与基层文化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基层文化中心的多重服务保障作用。
(二)加强关爱服务能力建设。
着力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旗、乡、村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构,加强关爱服务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建立旗、乡、村专兼职工作人员微信群,互动交流,促进工作。做到有组织机构、有工作经费、有专职人员、有制度措施。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适当提高寄宿制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中小学校师生比例,完善农村学校教师工种结构。择优选拔优秀教职工担任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管理员,对于兼职管护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创新关爱方式,综合采取学校寄宿、社会托管、家庭代管、父母回归等管护形式,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六、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保障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主动作为,抓好落实。
(一)调查摸排,实现精准帮扶
按照《**开展农村牧区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实施方案》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统计台账。与学校合作,依托全市“三留守”人员(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困境未成年人摸排工作,每季度最后月15日之前更新数据库报旗民政局,持续开展调查分析研究,为实施精准帮扶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立考核问责和激励机制。
旗政府将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责任制,完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奖优罚劣,对认真履责、工作落实到位、成效明显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责任。对贡献突出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要适当给予奖励。旗未成年人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采取明察暗访、跟踪问效等方式对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严格督查,及时发现措施不落实、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督促限期整改解决,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扎实推进。
(三)加强法治保障。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开展立法调研,加强执法检查,进一步明确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监护义务,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法规规章和制度体系,增强全社会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法治意识。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维权服务,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四)营造关爱保护氛围。
篇4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残联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__*区残疾人事业紧紧依托__*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得到了较快发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解困等工作成效显著,残疾人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残疾人文体活动日趋活跃,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全社会关注、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舆论氛围日益浓厚。
一、主要成就: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残疾人就业。按照市政府第__号、区府(20__)__*号和(20__)__号文件精神,以扩大残疾人就业渠道和提升残疾人就业层次为重点,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就业方式,鼓励、扶持残疾人个体开业和非正规就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残疾人就业。20__年起在农村地区创建残疾人扶贫基地,以“基地辐射型”的模式,推动农村残疾人就业。目前全区区级扶贫基地__个,镇级扶贫基地__个,实施扶贫贷款__*万元,累计投入____万元,安置__*名残疾人就业。20__年,依托市政府 “社区残疾人工作助理员”万人就业项目,先后公开招聘__*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为残疾人工作助理员,使一批协保、长期待岗、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龄残疾人实现了非正规就业。到20__年底,全区在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__*人,就业率达__*%,其中在福利企业集中就业__*人,各类企事业单位分散安置就业__*人,自谋职业、非正规就业__*人。应届毕业残疾大学生做到当年毕业,当年安置。
——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推进残疾职工社会基本保障工作,为__名未缴纳社会保险的城镇残疾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并一次性补缴社会保险费__*万元,使城镇残疾职工达到了应保尽保。20__年,推进市政府实事项目—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工作,投入资金__*万元,____*人次残疾人受益。截至20__年,全区就业年龄段参加社会保障残疾人__*名,其中城保__*人,镇保__*人,农保__*人,重残无业__*人,保障率100%。全区__*人享受重残无业最低生活保障,____人参加重残无业养老补助,共支出经费____*万元。为____人次因患大病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实施了一次性医疗费补助,为全区__*名城镇重残无业人员办理了基本医疗保障,为重残无业人员发放慈善医疗卡____张,共计____元。组织开展“7259”帮老助残服务,有__*名志愿者为____户“老养残”家庭及单身重残人员提供日常生活服务。
——残疾人助学、教育、培训全面展开。实施扶残助学“春雨行动”,共有____人次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获得入学补贴,扶助金额____万元。区特殊教育中心指导各学校开展特殊教学、聋儿语训、脑瘫训练、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教育活动,确保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每年依托培训机构,举办电脑、插花等各种类型的技能培训班____ 期,共有____人次参加了培训,____名残疾人获得了资格证书。
——残疾人康复工作扎实推进。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不断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立了区、镇、村三级康复工作网络。____年成立了区残疾人康复指导____、20__年依托区____医院成立了____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各基层残联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残疾人康复站,每个街、镇(园区)的中心村建立了____个康复点,形成了区级“一办二中心”、街镇“一站三点”的康复工作新格局。 十 年来,有____次残疾人享受了康复服务,其中送服务上门____人次,白内障复明____人,低视力康复____人,肢体矫治手术____人,聋儿语训____人,安装假肢、矫形器____人,安装人工耳蜗____人,智残儿童家庭康复训练____人,肢残者系统康复训练____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____人,健康体检____人,配发助听器____人,免费配发残疾人用品用具____件,残疾车年检率、复原率均达到100%。依托市政府实事项目,有2
47名重残无业人员和78名残疾儿童分别实施养护服务及康复训练补贴,有____名听力言语障碍者享受手机信息无障碍沟通服务。
——残疾人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每年围绕“全国助残日”和“____助残周”主题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全社会宣传残疾人事业,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组织残疾人参加市残联的摄影、演讲、书画、文艺汇演等比赛,组织开展“____建设”杯残疾人工作有奖征文活动。广泛组织开展残疾人文艺活动并参加市、区、镇各类演出,在____市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获得三等奖,____街道____居委会的____乐队经常深入社区演出。组团参加市第六届残运会、市第六届特奥会,____4名运动员在全国第六届残运会取得了3金4银2铜的好成绩。20__年成功举办区第一届特奥会、20__年组团参加区第三届运动会特奥项目比赛。各镇、街道、园区广泛开展了争创“市级特奥运动示范社区”活动,分别举办了社区特奥会,扩大了特奥运动的影响力和知晓度。
20__年我区承办了特奥会上海国际邀请赛____和____球两项赛事,有____名服务人员和志愿者参与接待了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特奥技术官员、领队、教练和智障运动员____人。____镇、____镇和____镇的26名智障运动员分别参加了____、____球和重症运动项目的比赛。
20__年10月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召开。____区作为20__年世界特奥会的____球和____球两个比赛项目的举办地,圆满完成了接待____个国家(地区)的113支代表队1763名运动员、教练员和239名裁判员的比赛任务,还圆满完成了11个国家和地区的____名外国代表团成员和____名中国国家队的社区接待任务。____区2名高尔夫球特奥运动员获得了一金一银的成绩,其中____打出了____洞的好成绩,创造了特奥史上的奇迹,为____、上海、中国争了光。
——无障碍设施建设稳步实施。20__年成立了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督导大队,完善督导工作网络,并协助区建委等部门对图书馆、大型商场、医院、公园、体育场馆、宾馆及道路等公共场所以及为____户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改造,20__年获得了“上海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区”的称号。
——残疾人工作网络日益健全。区、镇两级残联网络,村(居)残疾人协会组织、区残疾人专门协会等残疾人组织网络在残疾人工作中发挥作用。各基层协会整合社区资源,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容,切实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社区助残员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为残疾人提供就近、方便的服务。5个专门协会结合本协会特点开展了读书会、走访慰问、法律知识讲座、外出观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丰富了残疾人的业余文化生活。
——“阳光之家”“阳光工场”工作逐步完善。“阳光之家”作为20__年的市府实事项目,三年多来,在政府的关心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区已建立“阳光之家”____家,吸纳了16—35岁____名智障人士参加简单劳动、康复训练、特奥活动、技能培训等活动,使学员的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劳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为智障人士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
20__年根据市残联要求,完善了____家“阳光之家”的硬件软件建设,创办____家吸纳35岁以上智障人士参加技能培训和劳动的“阳光工场”,并为“阳光之家”、“阳光工场”添置设备,使其功能更完善、环境更优美,成为智障人士之“家”。
为丰富学员们的业余生活,20__年举办了“阳光之家”歌咏比赛,20__年举行了“爱心传递—迎特奥智障人士文艺汇演”。____街道“阳光之家”表演的“____”在上海市智障人士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特奥会期间,____镇、____街道“阳光之家”接待外国特奥代表团,____家“阳光之家”专门制作了____件特奥小礼品,赠送给中外特奥运动员。
我区“阳光之家”、“阳光工场”的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他们为“阳光之家”、“阳光工场”捐款捐物,提供加工产品,大学生志愿者与“阳光之家”签订助学协议,与学员开展互动游戏,为智障人士奉献爱心。
三年来,我区“阳光之家”共接待中残联、市残联、外省市残联、特奥代表团、兄弟区县残联46批610人次的参观和调研。20__年我区被市府残工委授予上海市“智障人士阳光行动”优秀单位的荣誉称号。20__年被市残联授予上海市“阳光之家实事项目”优秀示范奖的荣誉称号。
二、今后发展方向
____残疾人工作将以上海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为抓手,全面落实《上海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总体实施方案》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推动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残疾人就业社会保障
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依法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分散就业,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自谋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鼓励社会各界创办福利企业,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力争保持全区有就业愿望、有就业能力、在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____%。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使全区残疾人的各类社会保障政策覆盖面保持在100%。
——残疾人教育工作
区镇两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发展学前特殊教育 ,鼓励和帮助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高中及以上的高学历教育,广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帮残助学机制。
——残疾人康复工作
残疾人康复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使各类残疾人基本得到个性化的康复服务与训练,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各类文化体育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服务,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规划设计和新建项目的管理,有计划对原有建筑物、道路的无障碍设施实施改造。开 展无障碍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工作,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免费安装无障碍设施。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市民的无障碍的意识。
——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
制定、完善和落实各项法规政策和扶残规定,健全残疾人法律援助维权工作网络,依法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
篇5
一、 工作措施和成绩
1.德育团队工作。制定下发《道真县2017年德育工作计划》和《道真县教育局2017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协助组织德育干部培训。印发《全县教育系统践行和培育核心价值观“三进”活动方案》,督导各类学校进行专题教育,形成活动总结。重视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制定下发《道真县2017年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计划》,全面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强化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祖国好·家乡美”系列活动持续有序开展,配合县文明办召开专题培训会,各校推进效果明显提升;组织第20届五好小公民“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读书活动演讲赛和征文评比,推荐选手到市里参赛,分获三等奖,推荐作品78份到市级评选。指导各校全面开展“庆六一”文艺活动和艺术节活动,向相关单位报送活动信息达3次。强化留守儿童管理的组织领导、制定相关措施,定时更新平台,深入学校督导关爱帮教效果,全面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1+N”工作。
2.禁毒工作。制定下发《道真县教育系统2017年禁毒工作计划》、《2017年禁毒挂帮工作计划》,召开专题会二次,与县禁毒办一起深入14个乡镇的相关学校检查,并召开反馈会。制定《全县教育系统2017年“6.26”禁毒宣传系列活动方案》,安排部署禁毒宣传月相关工作,通过单位LED屏、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进行宣传教育,初步形式县级中学全面建禁毒园地的宣传阵地。
3.认真开展中小学体育艺术活动。制定下发了《道真自治县2017年体育艺术活动计划》,开展了第三届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赛。城关二小和玉溪中学、职业中学分别获县级小学、初中、高中组第一名,城关二小和玉溪中学将代表我县参加全市校园足球联赛决赛。全力筹划遵义市第八届中学生篮球运动会,拟定方案报县政府审核,召集相关学校和部门开专题会,主要负责运动会幕式筹划,同时我县运动队的组建已完成,训练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4、广泛开展“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减负增效提质”、“文明校园”等示范校创建活动,
5、普法工作。制定《道真自治县教育局2017年普法工作计划》,选聘法制副校长,配合县司法局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达6次。联合印发《在全县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安排学生征文和演讲、教师学习记录等相关活动。
二、存在问题
1.对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体系解读理解不够,导致活动形式单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宣讲和践行力度不够。
2、今年体艺活动安排较多,部分学校推进力度不够。
三、下步工作思路
1.进一步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三爱”教育。
2、全力抓好第八届中学生篮球运动会开幕式各项工作和县代表队的队员训练、记录人员培训实践训练,礼仪人员选聘等工作。组织城关二小和玉溪中学参加全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决赛。
3.做好全员育人导师制、文明校园创建等示范校工作的创建及评比验收工作。
篇6
一、主要措施:扎实而到位
自*被确定为CP-TING项目实施城市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分管领导多次召开协调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起多方参与、综合治理、共同预防流动人口中女性被拐卖的合作机制。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项目市级指导委员会,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妇联、工会、民政、公安等17个部门领导为成员,全面负责CP-TING项目的实施,形成书记挂帅、政法委监督、妇联牵头、17个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同时,在天宁、钟楼两个试点区建立了相应的项目指导小组,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充分的组织保障;政府配套了专门资金,为项目实施提供经济保障;市、区、街道、村(社区)各级妇联组织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召开会议、组织培训,为项目实施提供人力保障。
二是环境优化到位。一是优化政策环境,专门出台了《*市适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等文件,全面实施新市民计划生育“一卡通”工程、开展“同一片蓝天、同一份关爱”新市民服务月、“关爱农民女工生殖健康综合防治工程”、“关爱流动儿童--蓝天计划”,为流动妇女儿童求学、就业、发展优化政策环境。二是优化社会环境,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力量,借助三八、五一、六一等节日,通过开展“春雨”防拐活动、儿童论坛、“新市民节”、“我进程、我务工、我成长”大型招聘会、十佳农民工评比等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CP-TING项目;定期制作项目简报,活动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项目、参与项目;设计制作一批知识性强、实用性强的宣传资料进行发放,在全社会营造关爱流动妇女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是培训指导到位。一是“沉下去”调研。通过入户调查摸底,对流动人口的工作、学习、生活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我市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奠定了基础。二是“走出去”学习,积极支持项目工作人员参加国家、省级项目办举办的各类培训,提升项目人员的工作能力;三是“请进来”宣传,主动承担国家项目办实施的“监测与经验总结”会议及媒体培训班,既让国家项目办官员、外国专家及项目实施省份工作人员以及媒体齐聚*,探讨安全流动行动计划的目标、监测工具及反馈意见,交流如何更好发挥媒体正确的宣传和倡导作用,还让培训人员充分地了解了*的项目实施情况、*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四是实施雇主培训,组织娱乐场所负责人就“雇主在招用年轻流动女职工过程中的责任有哪些?”等问题开展讨论,让娱乐场所负责人认识到剥削、拐卖流动妇女的严重后果。
四是平台搭建到位。一是在城郊结合部村(社区)、新市民公寓建立7个“流动妇女之家”,借用村(社区)、新市民公寓场地和项目资金完善“流动妇女之家”软硬件设施,开展防拐意识、法律素养、劳动技能等12门核心课程的培训,为广大流动妇女提供集教育、娱乐、交流、服务等为一体的活动平台;二是以妇女儿童教育培训中心为龙头,整合各级各类成人学校、巾帼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学校、新市民夜校、母亲学校等阵地建立了53个“新市民巾帼培训基地”、109个“新市民巾帼读书站”、1000个流动课堂,为流动妇女搭建求知求乐求发展的提升平台;三是分布全市各地的80个新市民巾帼维权站与“四大中心一个热线”(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市110家庭暴力报警中心、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家庭暴力庇护中心和12338维权热线)实现联动,在乡镇、街道妇联、社区、民事调解所、律师事务所设置律师接待日和接待日,全方位筑牢维权防线。
二、工作成效:积极而深远
一是强化了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项目宣传动员和有关合作伙伴对项目的执行,使大家认识到,各级领导都是项目实施的组织者、责任者,各个部门都是项目实施的合作者、执行者,每位公职人员都是项目实施的宣传者、工作者,各部门只有在政府的倡导下,整合资源、密切配合,才能做好项目。通过对项目的组织实施,积极参与国家、省项目办组织的“参与式”培训、学习,也提高了项目工作人员对项目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是提高了流动妇女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经过我们四年的努力,通过多方位的宣传、多途径的直接援助,大部分流动妇女都认识到了自己可能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防范被剥削、被拐卖,当陷入危险境地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维权的知识;并且使她们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勤学苦练,以过硬的职业技能提升自己的职业地位、社会地位,实现岗位建功、岗位成才,达到稳定就业队伍、融洽劳资关系的双赢局面。
三是拓展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阵地。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和维权工作,项目实施后建立的“流动妇女之家”,以村(社区)场地为依托,以项目资金为保障,成为集教育、娱乐、交流、服务为一体的温馨会所,在连接目标人群和相应的政府服务方面,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深受流动妇女欢迎,也成为各级政府做好流动人口工作的有效抓手。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明确而清晰
回顾四年的项目实施过程,总体上是成功的,在预防拐卖妇女儿童工作方面取得成绩也是显著的,但从有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及主流化运作的角度出发,在项目实施的操作层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一是项目宣传的知晓度问题。CP-TING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降低中国女童和青年妇女面对拐卖的脆弱性和提高她们找到“安全的体面工作”的能力,预防她们从事“不可接受”的工作。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对“拐卖”的理解仍然是“以强迫婚姻和收养为目的,拐骗、绑架、贩卖妇女和儿童”,对以劳动剥削为目的拐卖(如山西黑砖窑事件)还没有被公众普遍认识。
二是项目的针对性问题。我市的流动妇女大部分在纺织服装等加工制造业企业务工,工作周期长,工作时间不确定,而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多是以集中授课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活动,且授课形式相对传统,要吸纳流动妇女完成12门指定课程的培训存在较大的困难。
三是流动妇女的参与度问题。由于文化背离景、风俗习惯等原因,很多流动人口包括务工女青年还没有被城市的主流群体接纳,她们通常是城市中的边缘群体,在社会活动中与当地市民存在着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沟通障碍。她们的当务之急是满足生存需求,无心过多考虑更高需求层次的满足,这和项目期望的主动性参与还有一定的距离。
拐卖妇女儿童是现阶段对妇女儿童人身权利侵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反复性和长期性。根除这种社会丑恶现象,不是仅靠一两个试点项目就可以解决的,项目的实施只是“催化剂”,项目的最终成功在于通过项目试点来影响政策机制和动员政府资源,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集预防、打击、救助和康复为一体的长效工作机制,从而确保项目实施的可持续性。
一要加强宣传引导,巩固全社会的思想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拐工作的宣传力度,我市要大力做好三个层次人员的宣传:一是继续加强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宣传,通过公职人员的有效合作,逐渐转变他们自身的观念意识并提高预防能力:即从“打击”为重,转变到“防范”为主;从只对特殊人群的“控制”到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从“各负其责”到“配合行动”;促使公职人员在参与性行动过程中提升能力。二是加强流动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宣传,要积极争取流动妇女群众的配合和支持,制定实施方案,组建宣讲队、文艺队,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预防和遏制拐卖妇女儿童法律法规知识,兴起预防和遏制拐卖妇女儿童宣传教育活动的。三是加强本地市民的平等意识宣传,要广泛宣传流动人员在我市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与先进个人典型,探索形式新颖的互动活动,搭建与外来务工人员的沟通桥梁,促进流动妇女与城市和市民的融合。
二要完善组织机构,强化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的主体作用。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在打击和预防拐卖中的主体作用,经费预算上应进行长期投资,采取政府投入、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资办法,及时把项目总结的好方法推广到非项目地区;另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20*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2010年)》,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反拐合作机制,保障《行动计划》顺利实施。二是要继续发挥市级项目指导委员会在防拐工作中的协调作用,要加强项目指导委员会在确定市级项目整体逻辑框架、监测评估指标和年度工作计划,监督评估有关职能部门等在实施项目中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中的作用,积极指导并参与制定市级或市际间预防拐卖的政策文件,协调各成员单位启动自有资源,为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等支持。三是要明确各成员单位在防拐工作中的职责,在市委政法委牵头组织下,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共同推动流动人口中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开展。
篇7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整市推进支部建设”的部署安排,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社会管理优势,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发挥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以“社会管理我参与”为主题,以建设“平安法治*”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村民自治的关键作用,广泛开展“文明乡村”、“和谐社区”、“法治小区”等创建活动,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强化社会管理责任,健全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规范管理行为,着力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确保社会管理依法有序运行。
二、工作目标
全面提升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人民群众自治水平,实现公民利益的依法有序表达和社会矛盾的有效疏导。
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人民群众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巩固完善“农民办事不出村、村医村教进班子、法律服务进乡村”的基层治理模式,提升“便民服务三圈”实效,实现社会管理“八无”目标。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支部引领示范。
把依法办事,规范行为纳入*学习教育内容,把支部建成严格依法办事、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战斗堡垒。推行全体党员乡风文明承诺践诺、红白喜事报告、恶习陋习曝光等做法,带头弘扬新风正气,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健全村(居)民自治机制,完善村(社区)人民调解、治保等群团组织机构,督促村(居)委会依法开展工作。发挥“党小组”、“治安中心户”、“网格员”的积极作用,支持村(居)民依法参与辖区事务管理,监督村(居)务公开和管理各项制度落实。尊重群众利益诉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二)健全矛盾化解机制。
党支部认真落实预防和化解矛盾“层级调处”要求,强化党小组初信初访和党员矛盾纠纷调解岗的基础性功能,充分发挥党小组和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关口前移,预防为主,落实人民调解员培训制度,提高村组干部的调解能力;
发挥“背包组长”政策宣传员、便民服务员、纠纷调解员、信息报送员、产业发展引导员的“五员”作用,把服务延伸到基层组织的“神经末梢”;设立村(社区)“民调室”、“党员调解室”,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
(三)完善管理规章。
在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发动广大村(居)民按照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讨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把依法办事、移风易俗、文明乡风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强化群众遵规守约的意识,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达到遏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理性表达诉求的目的。对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小区,积极支持筹备成立业主委员会,依法开展业主自治活动,依法履行对物业管理工作的监督,切实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四)营造乡风文明氛围。
村(社区)党支部充分利用“小组会”、“屋场会”、“院子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他们紧紧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寻找“最美家庭”和“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活动,树立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好邻居、好婆媳、好公婆、好妯娌、孝善之家、孝德之星等先进典型,引领农村乡风文明。教育引导村(居)民破除低俗陋习,树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的新风气。
(五)巩固“法律服务进乡村”成果。
全面落实法律顾问进村(社区)制度,以顾问律师为依托,设立“法律诊所”,开展“四诊”服务,让人民群众“零距离”问法,以“农家书屋”为载体,设立“法律书屋”,开设“法治讲坛”,让人民群众方便快捷的学习法律知识;发放“法律服务便民卡”,让人民群众享受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建立村(社区)法律援助信息联络员制度,实现村(社区)与市法律援助中心的QQ视频连线,让人民群众和律师“面对面”咨询法律难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法律需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加强法治培训,达到小组或网格有一名法律宣传员、每个家庭有一名法律明白人的目标;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引导人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信法。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培育“社会管理创新品牌”工作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由市委政法w牵头,公安、法院、司法等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业务工作实际,依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工作落实。各乡(镇、办事处)要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形成合力。
(二)营造良好氛围。
广泛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介,运用“云上*”、“*”等平台,及时宣传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推广好经验和好做法,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篇8
一、坚持服务大局,为实现跨越发展凝心聚力。
加快跨越赶超、实现绿色崛起是我们全部工作的主题,也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和大局。这不仅需要方方面面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更需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为此,各级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自觉地把工会工作放到全县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部署,准确把握工会工作的方向,找准工会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术革新等活动,充分调动起工人阶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全县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跨越赶超、实现绿色崛起的目标和实践中来,努力营造一个“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全县广大职工要以更加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大力弘扬“提高工作标准、提高工作效率,敢于创新、敢于负责”的新时期崇礼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先锋模范作用,一如既往地支持改革,推动发展,用自己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去创造崇礼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坚持以人为本,为实现跨越发展筑牢基础
发展是前提,稳定是保障。工人阶级既是推进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全县各级工会组织要站在维护全县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切实做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关心职工生活困难、确保职工队伍稳定的工作,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创业环境和发展环境。要把保障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实施劳动保险政策,加强对劳资双方的监测和预警,特别是要针对可能出现的欠薪、降薪、拖薪和对职工工伤不负责任等突出问题,大力开展执法检查和工会法律援助行动,打击违法侵权行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牢固树立群众工作理念,始终把广大职工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经常深入职工中,了解职工工作生活状况,反映职工困难,提出解决方案。要整合社会帮扶资源,完善解困帮扶制度,最大限度地解决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在就业、医疗、子女就学、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多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党委政府与广大职工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要经常了解广大职工的思想状态,加强对影响职工队伍稳定问题的调查研究,妥善处理劳动纠纷和,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努力促进全县和谐稳定局面,切实维护崇礼形象。
三、坚持强化素质,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工人阶级始终是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只有不断提高思想素质、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才能进一步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各级工会组织要始终把提高广大职工的综合素质作为战略任务来抓,针对我县劳动者素质不高,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高技能人才匮乏的实际,充分发挥工会的“职工学校”作用,切实加大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使广大职工在思想道德、业务技能、文化素养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将“两提两敢”的崇礼精神融入到职工思想道德教育中,使职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要在全县企业中开展以技能比赛、技术练兵、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不断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要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职工和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和文体赛事,将文化活动延伸到全县的每一个工地、企业的每一个车间,进一步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同时,结合开展学习型班组创建,大力加强职工的文化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广大职工的文化素养,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四、坚持完善自身,为提高工会工作水平注入活力
各级工会组织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思考和创新,进一步提高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与水平,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组织。要全面推进各级工会的思想、作风、组织和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创新工会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推进工会工作的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不断提高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大力加强工会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工会的覆盖面,尤其要加大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中介 组织中组建工会的工作力度,真正做到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把职工群众最广泛地团结到工会中来。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学习,勤勉工作,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满腔热忱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当好职工合法权益的积极维护者,真正成为职工群众的贴心人,努力把各级工会建设成为党政靠得住、企业离不开、职工信得过的“职工之家”。
篇9
县城__镇总人口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万人,城镇妇女1.9万人,共有38个村,4个社区。近年来,4个社区妇代会根据上级妇联的要求,把“社区服务”作为拓展社区妇女工作的突破口,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调查中,有83.4%的人对社区妇女工作感到满意。其中非常满意占14.2%,基本满意占69.2%,只有16.6%不满意,妇女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充分肯定。
1、组织建设全覆盖。按照“党建带妇建”的原则,在4个社区建立之初,加大了社区妇女组织建设的力度,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年轻、热爱妇女工作、群众公认的优秀妇女干部进入社区妇代会任职,目前,4个社区妇女组织覆盖率、妇女干部配备率均达到100%,绝大部分妇女干部能够借助岗位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参政议政,为广大妇女同胞服务,以良好的工作业绩体现了社区妇女工作价值。
2、活动阵地建设有序推进。社区妇女组织利用社区资源,建立了妇女儿童活动阵地,为社区妇女儿童提供教育、培训、娱乐、健身等服务。4个社区全部挂牌成立了“妇女儿童之家”、“家庭暴力投诉站”,大部分活动阵地都能发挥应有效能,如:__社会举办了健康知识讲座,__社区举办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讲座、阳华社区举办了无毒社区讲座、__社区开展了青少年健康知识讲座等。
3、服务工作有声有色。4个社区妇女组织从妇女的需求出发,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服务工作:一是为下岗女工再就业提供信息、咨询和安置服务,对下岗就业的职工都进行了登记造册,积极与劳动部门联系,每年解决就业人员达800余人次。二是4个社区共建立了以腰鼓队、军乐队、长鼓队等为主的文艺团体20余个;门球协会、广场舞协会、书法协会等各类协会20余个。社区妇女组织依托这些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既活跃了社区生活,又延伸了妇联组织的手臂。三是各社区为深化“五好文明家庭”活动,相继开展了“文化进社区”、“书香家庭”、“敬老好媳妇”评选等活动,推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筹措资金,扶持贫困家庭,对贫困家庭进行走访慰问,2012年共筹措资金5.6万元,走访慰问贫困家庭150余户;五是建立了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和法律援助中心,组织社区妇女开展创建无家庭暴力社区、无毒社区等活动,聘请法律专家为社区居民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法律培训、法律宣传,把法律服务送到社区群众家门口。
1、社区妇女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妇女群体也分化、重组。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经济成份的人们正在逐步追求高品位精神文化享受,需求呈现出内容多层次化、形式多样化,传统的温饱型、福利型的社区服务已无法满足需要,妇女群众对社区的服务提出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
2、社区妇女管理难度大。社区内妇女众多,人员流动性大,身份复杂,给社区妇女管理带来了难度。
3、资金短缺工作难以开展。社区妇代会的活动经费完全靠上级支持、社会资助,没有自己的活动经费,很大程度上束缚和制约了社区妇代会工作的长远发展,导致社区妇代会工作缺乏规划性、持续性,难以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上级妇联仅靠指导难以促进妇女工作开展。
4、社区妇代会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4个社区妇代会主任都是由社区主任兼任,行政事务繁忙,分身乏术,虽有工作热情,但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抓妇女工作,加之她们大多都没参加过系统的业务培训和学习,对基层妇女工作缺乏潜心钻研,博而不精,广而不钻,主观上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足。
1、加强社区妇女组织建设。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协调有关部门,把社区妇女组织建设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之中,把社区妇女事业发展纳入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重视和发挥妇女组织和广大妇女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支持社区妇代会依照法律和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帮助社区妇女组织解决人员编制、待遇、活动场地、工作经费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2、提高社区妇女干部的整体素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对社区妇女干部的业务能力培训,如举办业务知识、网络知识、法律知识(尤其是《新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培训,为她们提供学理论、学政策、学先进科技的机会,提高她们的业务素质、科技素质、法律意识及依法维权的能力,拓展视野,提高
篇10
关键词:深圳;来深建设者;思想状况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一、深圳市来深建设者概述
1979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当时的地域包括现在的罗湖、福田、南山三个区。从深圳特区诞生之日开始,一批又一批的内地人远赴深圳等特区,开始了极具中国特色及时代背景的迁移,被形象地称为“孔雀东南飞”,30年来上千万来深者奉献着青春,用自己的热情、活力谱写出一曲曲深圳特有的赞歌。
截止到2010年底,深圳市实际管辖人口1500多万,3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77.74%,平均年龄仅为28岁。但具有深圳户籍人口总量只有250多万人,除了流动人口以外,常住人口高达1000多万人。在这样的人口数据面前,我们似乎很难回忆起1980年时深圳的人口总量仅有33.29万人。大批的来深建设者为深圳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没有来深圳建设者就没有深圳的今天。可这些为深圳辛苦付出的来深建设者在历史上有很多“名字”,外来工、打工仔、农民工等一系列具有歧视性的语言。我们终将要给他们一个公正的称呼。2008年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就要求不要再用“外来工”等来称呼劳务工,而改以“来深建设者”。
二、来深建设者的特点
1.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技能相对较低
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小学、初中甚至文盲的教育水平,新一代来深建设者一般都完整地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中职,专科甚至本科、硕士学历的也举不胜举,来深建设者接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虽然来深建设者教育程度较高,但是文化知识很难直接转化为职业技能,专业技能比较低。
2.乡土情节弱化,市民化意愿强化
来深建设者很少有务农经验,他们本质上只是户籍意义的“农民”,而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农民”。
来深建设者从小就向往并憧憬城市生活,乡土观念较为淡薄,没有返乡务农的意愿。他们渴望城市的生活,有积极地融入城市的意愿。
3.年轻易接受新事物但价值观不稳定
来深建设者来到深圳后更容易接受城市的生活环境,他们崇尚名牌,K歌、迪厅蹦迪、酒吧喝酒、上网交友等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为他们所接受。
来深建设者在自我发展、市民化等价值观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价值观的影响。他们过于注重个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和欲望,他们在城市面临很多的挫折,产生委屈、迷茫、甚至仇恨等多种思想。容易产生失衡心理,做出违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行为。
4.追求个性发展,维权意识增强
来深建设者崇尚个性、自由,渴望被尊重,愿意并敢于维权,所以他们难以管理,管理成本很高。来深建设者来到城市的目的更多是为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不但在意工资水平的高低,还在意工作与生活环境、企业管理制度、保障制度、培训晋升制度等等。新生代农民工追求个性,比较漠视制度。他们通过各种媒介了解各项政策信息,只要觉得权益受到损害,就希望通过诉求来维权。虽然来深建设者的维权意识增强,但制度维权意识还有待加强。
5.排解压力能力不强
来深建设者的职业技能水平相对偏低,技术工种做不了;他们希望获得轻松的工作:对建筑业等要求体力的工作不愿意干;而工厂中普工工作,需要在流水线长时间进行单调枯燥的重复手工操作,他们也不愿意干;不愿从事第三产业,理由是服务行业得伺候人,看别人脸色,受气、受委屈。加之来深建设者的权利意识的增强,出现了频繁跳槽的现象。
三、深圳市来深建设者工作取得的成就
1.采取各种措施丰富来深建设者的文化生活
至2004年起,深圳开始把服务农民工作为社会文化工作重点,2005年创办了深圳市外来青工文化节,2007年开始全面推进农民工文化服务工程。
全市先后建成626个来深建设者图书馆、社区图书馆、50多个厂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和120多个共享工程服务点,还在12个工业区建起“青工书屋”。免费向来深建设者开放;24小时自助图书馆布点向工业区、来深建设者聚集区扩散。2008年深圳市实现每1万5千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室的目标,成为国内图书馆密度最大的城市。
举办周末广场音乐会、讲座、艺术沙龙和剧场演出活动,举办世界读书日系列文化活动和“关爱行动”、“外来青工文体节”等品牌节庆活动,在工业区开展针对来深建设者的读书活动,组织演出、征文比赛等来丰富来深建设者文化生活。
2.培育城市认同感,形成深圳荣辱观
深圳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广大来深建设者的辛勤耕耘,为了纪念他们对这座城市的无私奉献,深圳市劳动保障局局长管林根等政协委员在2009年初提交了《关于设立农民工节(或外来建设者节)的提案》。该提案得到相关部门回复,深圳拟将每年的7月9日定为“来深建设者节”,相关方案将专题请示深圳市政府,并将报国务院审批。
自2001年开始,深圳每隔两年即开展一次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和外地来深建设者之家评选表彰活动。深圳市还举行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和建设者之家表彰大会,每届有100名员工和100个单位分获“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和“外地来深建设者之家”荣誉称号。
3.来深建设者市民化待遇
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包容性很强,深圳很早就打破了城乡界限,为来深建设者提供了和深圳市民一样的就业、创业平台和环境。深圳多年来在改善就业环境、保障合法权益、解决社会保障问题、解决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解决来深建设者医疗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全覆盖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法律职业伦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