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神病的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意识指数;脑电双频指数;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镇静深度
[中图分类号] R6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b)-009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onsciousness index and bispectral index in monitoring target control propofol anesthesia induced sedation depth. Methods 96 patients with surgery from April 2014 to April 2015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respectively given consciousness index and bispectral index in monitoring target control propofol anesthesia induced sedation depth.The usage of propofol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With the decrease of OAA/S score,both of consciousness index and bispectral index decreased,and th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hen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P>0.05).During the anesthesia induced,the usage of propofol between two groups was equal(P>0.05). Conclusion The actual sedative depth that induces by consciousness index and bispectral index in monitoring target control propofol anesthesia can ensure good monitoring effect,which with great clinical value and is worth to popularize and pay attention.
[Key words] Consciousness index;Bispectral index;Propofol;Anesthesia induced;Sedative depth
全身麻醉过程中,监测意识状态水平能降低术中知晓发生率,避免过深麻醉,同时,意识状态监测也可减少物的用量,缩短恢复时间,有效降低患者的医疗开支,节约整体医疗资源[1]。脑电双频指数为目前公认的对意识状态进行评估最为敏感、客观的一种指标。意识指数可以反映大脑意识状态,属于一种新的镇静深度指数[2]。本研究分析意识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时镇静深度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20~71岁,平均(44.2±11.2)岁;体重46~75 kg,平均(59.6±12.2)kg;普外科手术者32例,妇科手术者17例。观察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21~73岁,平均(43.9±13.1)岁;体重45~78 kg,平均(60.1±13.5)kg;普外科手术者30例,妇科手术者1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病情符合诊断标准[3],自愿接受手术,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接受靶控丙泊酚麻醉诱导,ASA分级水平均保持在Ⅰ~Ⅱ级。剔除手术操作时间>3 h、存在智力和意识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听觉水平存在异常、心肺生理功能不全、过度肥胖状态、肝肾生理功能障碍、长期应用镇静或镇痛类药物进行治疗、有酗酒习惯者。
篇2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医疗机构)及参保人员。
第二条参保人员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时应按照“就近就医、方便管理”的原则,在定点医疗机构中选择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就医的首诊医疗机构,并填写《**市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情况登记表》(附表1)。
第三条负责首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与辖区内城镇居民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内的二级及二级以上综合、专科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双方签订双向转诊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条双向转诊的定点医疗机构间应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制定具体双向转诊实施方案,明确服务流程,指定专人负责双向转诊工作,为病人提供整体性、持续性医疗服务。
第五条双向转诊的定点医疗机构间应建立双向转诊登记制度。参保人员因病情需要转诊时,定点医疗机构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办理转诊手续,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转诊时,转出定点医疗机构应派专人负责,并做好衔接工作。
第六条双向转诊的定点医疗机构间应对检查结果互认,合理检查、合理诊疗、合理用药,为患者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
第七条参保人员未办理转诊手续,自行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其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由个人承担。
第八条危重急症患者紧急情况下未到选择的首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或直接到上一级定点医疗机构急诊住院的,应在入院后5个工作日内(含第5日)持急诊手续到所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办转诊备案手续。
第九条参保人员患精神病、结核、艾滋病等急性传染病的,定点医疗机构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转往定点专科医疗机构诊治。
第十条定点医疗机构办理转诊手续时应及时为参保人员办理当期住院费用的结算,以确保接受转诊的定点医疗机构能够按时办理参保人员住院手续。
第十一条参保人员选择的首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则上不予办理变更。因住址变更等原因需变更首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可持本人户口簿、《**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首诊定点医疗机构变更登记表》(附表2)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二条参保人员因病情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不能明确诊断需转往区外诊断的,应在本市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经专科医师诊断,由科主任提出转诊意见,经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审定后,报医疗机构主管院长签字同意予以转诊,开出转诊单,并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
第十三条参保人员探亲、旅游、学习期间急诊住院的,必须在当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第十四条参保人员长期异地居住的,可在当地定点医疗机构选择一级、二级、三级各1所作为异地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
篇3
结果:实验组病人身体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病人并发症的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系统性的生活指导可以减少创伤性截瘫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提高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创伤性截瘫;抑郁;生活指导
【Abstract】Objectives:To approach living intervention normalization living guidance to treat traumatic paraplegia patients,andcorrelation with normalization living guidance anddepression improve of traumatic paraplegia patients.Methods:To select 60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traumatic paraplegia of Qingzhou People's Hospital ,and experimental group(30 patients), comparison group( 30 patients). Of the intervention to be used after two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psychological changes, while observing the patient body temperature, toilet training, and recovery of function of the skin to prevent bedsores, urinary system, respiratory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as well as limb functional exercise and other physical changes.Results:Improvement of the statu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dicator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seen as a barometer of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Systematic living guidance can decrease complication of traumatic paraplegia patients, improve depression, increase quality of life of traumatic paraplegia patients.
【Key Words】traumatic paraplegia;depression; living guidance
1研究对象
选择青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创伤性截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系统性的生活指导)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其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如下:
1.1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根据《中西医结合骨伤诊治》中“ 外伤性截瘫”的诊断标准。纳入患者的瘫痪指数在1―5,年龄在18-65岁。
1.2排除标准:
a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
b年龄65岁;
c虽符合诊断标准但同时伴有明显的心、脑、肾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患者,可能影响疗效的观察;
d未按规定用药或再接受其他相关治疗,影响疗效观测者;
e妊娠或乳哺期妇女及对药物过敏者;f颈椎结核、肿瘤等;
g不能配合完成临床观察者或治疗不足2周及资料不全不能评价疗效;
h正在使用阿片类镇痛剂、抗精神病药物或麦角胺者,酗酒或滥用其它药物者;
i有高度自杀危险者。
2研究方法
实验组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系统性的生活指导意见及建议,病人定期复查或者定时随访并处理相依护理难点;对照组患者系未制定实施系统性生活指导之前的患者,给予定期复查或者定期随访病人,复查或者随访期间处理相应护理难题,半年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观察内容包括研究分析患者抑郁及焦虑情况变化,观察心理健康、体温、大小便功能训练及恢复情况、皮肤褥疮预防、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患肢功能锻炼的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实验组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系统性的生活指导意见及建议,病人定期复查或者定时随访并处理相依护理难点;对照组患者系未制定实施系统性生活指导之前的患者,给予定期复查或者定期随访病人,复查或者随访期间处理相应护理难题,半年后各项指标的变化:1 .脊髓损伤患者的抑郁变化;2.呼吸道感染;3.泌尿道感染;4.褥疮;5.消化道紊乱。
3研究步骤
3.1选择研究对象,获取测评工具。
3.2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系统的生活指导和护理,并测评比较干预后的身心指标有无变化。
3.3整理分析收集的资料。
4研究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的结果,见表3-1、3-2。
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抑郁分值经t检验#P>0.05,说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干预前后:实验组经t检验P
经X2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中枢性高热、泌尿道感染、褥疮、消化道紊乱前后比较p均
5讨论
我们通过心理分期与护理特点:焦虑期、震惊与否认期、悲观期。
呼吸道护理、泌尿系护理、褥疮的护理及预防、便秘及二便失禁的处理、康复指导、营养指导进行护理。
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在抑郁的干预方面,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中枢性高热、泌尿道感染、褥疮、消化道紊乱的疗效有优势。
但是本实验的不足之处存在样本偏少,大部分病例的症状统计需要前往患者家中随访,且由照料的家属提供部分数据,不排除数据的不完整性等。但是通过组织实施该课题,是对于本科学习阶段理论知识的总结,是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与规范,是毕业前一次很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这是我的一些体会。
参考文献
[1]杨世秀.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09,6(6).
[2]龚耀先.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3-134.
[3]张瑞红,高位截瘫病人康复期呼吸道护理的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9(11).
[4]娄湘红,杨晓霞.实用骨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77.
[5]刘向峰,创伤性截瘫10例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6).
[6]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8-530.
篇4
针对重大医疗技术滥用,个别医院不具备相应诊断资质,没有相应技术人员、医生“走穴”开展重大医疗技术等情况,卫生部将对重大医疗技术设立准入门槛,公布重大医疗技术目录和相应的准入标准,并启动对申请开展上述技术医疗机构的第三方评价工作。
国家发改委下发医改5年时间表承认医疗体制滞后
9月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给突破医疗体制改革困境下达了时间表。该《意见》在回顾“十五”期间存在的问题时并不避讳地指出“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
《意见》指出未来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并提出要“加大政府卫生投入,解决医疗机构的收入补偿问题”,借此来根本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
西部卫生人才培养项目启动
西部卫生人才培养项目已于近日启动,中央财政为该项目安排了专项预算。卫生部日前已经确定按每人每年1.6万元的标准补助接收培养单位,并要求各项目省认真做好学员选拔、培养、管理考核、使用和经费管理等工作,确保学员学有所成后能充分发挥业务技术骨干作用。
广东报告登革热病例 276 例
截至 2006年9月6日下午5时 ,广东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76例。目前,广东省疫情多点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局部地方呈上升态势,登革热防控形势相当严峻。为此,广东省卫生厅、教育厅和省爱卫会近期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登革热防治督查工作。
2006乙肝防治宣传教育活动 9月启动
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和卫生部共同主办的2006乙肝防治宣传教育活动于9月在全国正式启动。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约有1亿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现有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人,每年约有28万人死于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硬化或肝癌。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乙肝病例数多年来一直位居前列。
活动期间,全国主要的电视台、电台、报纸及户外媒体将播发乙肝防治公益广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还将开展一系列肝炎防治宣传教育活动。著名影星刘德华将担任乙肝防治活动的宣传大使。
中国人用禽流感疫苗研究受到国际医学界高度关注
中国的人用禽流感疫苗I期临床研究结果论文7 日在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这表明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成果受到国际医学界高度关注。
中国人用禽流感疫苗由中国科兴生物制品公司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研制,不久前,这一疫苗完成了I期临床研究,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初步验证。其中效果最好的10微克剂量的疫苗,可以使78%的接种者产生的抗体达到有效对抗 禽流感病毒的水平,超过了欧盟规定的70% 的标准。
北京:21名福寿螺患者发公开信欲发起维权活动
近日,21名住在宣武中医医院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发出《食用北京蜀国演义酒楼福寿螺的受害者致全体市民的一封公开信》,称蜀国演义如不能切实承担应尽之责,他们于9月28日起在蜀国演义黄寺店发起百日维权活动。
肥胖问题日趋严重,百万儿童将比父母早逝
第10届世界肥胖大会9月3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开幕,与会医学专家认为,儿童肥胖或超重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变得如此严重,将来可能会有数百万计的儿童因为肥胖而比他们的父母先去世。一些专家在会上表示,为治疗与肥胖有关的疾病,全球范围内的支出不可估量,估计仅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等国家每年就要花费数十亿美元。
儿童肥胖是这次会议的主题,儿童肥胖率的急剧上升最令人担忧。专家认为,肥胖儿童长大后更容易得慢性疾病,这可能会使他们寿命减短。悉尼儿童健康专家凯特・斯坦贝克说,这一代的儿童也许将因为体重引起的健康问题成为历史上第一代比父母更早死亡的人。
英科学家发现蚕丝纤维可帮助修复受损神经
英国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发现一种特殊的蚕丝纤维,可以在受损神经的断端搭桥,促使受损神经细胞重新生长,从而起到修复神经细胞的作用。目前研究人员正试图将这种技术用于受损脊髓的康复治疗。
研究表明成年人酗酒或与母亲怀孕饮酒有关
据路透社报道,众所周知,妇女怀孕期间饮酒不利于腹中胎儿的健康,胎儿出生后可能因此会染上诸多疾病。而据《普通精神病学文献集》最新一份研究报告称,出生前暴露于酒精的年轻人染上酗酒恶习 (alcohol disorder) 的概率均比常人高。研究表明,母亲若在怀孕期间偶尔喝上三杯或更多,胎儿成年后染上酗酒恶习的概率普遍比常人高。怀孕早期暴露于酒精的胎儿,13岁至17岁染上这种恶习的概率更是常人的三倍。
广东科学家发现证实人体存在SARS病毒受体
广东科学家首次证实人体存在 SARS病毒功能性受体,并提出“前炎症因子”过度表达与SARS急性肺损伤及全身多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的新观点。这一 SARS 发病机制研究的重大发现,有利于 SARS 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
生气一小时的精神消耗等于加班六小时
据香港商报报道,科学实验证实,当人的情绪有所波动、产生消极悲伤情感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时,就会造成生理机能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具体地说, 1小时盛怒造成的体力与精神的消耗,相当于加班6 小时以上的消耗。
科学实验同时证明:抑郁会使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受到抑制,因此,长期忧郁会导致胃肠系统的疾病。医学专家根据大量的病例分析证明,消极恶劣的情绪会引起心理矛盾,造成心理及体力的过度消耗,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使各种疾病甚至癌症。相反,当人乐观愉快时,人体通过生化过程使血液中增加有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如激素等,使人体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
肺功能较差的人容易患糖尿病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肺功能受损与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有密切的关系,该研究的发现与以前发表在《糖尿病护理》杂志上的研究报告结论一致。
研究人员认为,与肺病有关的机体炎症可能促进了糖尿病的发展,肺功能异常或肺病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不过,这个过程也许是可逆的,如果是糖尿病的发展而损害了肺功能,那么就应该把上述改变看作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标志,而不是危险因素。
首届健康与生产力管理研讨会在京召开
日前,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首届健康与生产力管理研讨会”在京召开,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出席会议并致开场辞。本次会议着重介绍了工作场所的健康和生产力管理这一概念,旨在推动中国医疗和人力资源界共同探讨回顾并交流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篇5
近些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长,抗菌药物的研究也得到飞速发展。在众多抗菌药中,有一类药物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拥有越来越广的抗菌谱,越来越强的抗菌活性,更重要的是不同病原微生物目前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仍很低,医药界人士甚至正在发掘其在抗病毒、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因此,该类药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它就是喹诺酮类药物[1, 2]。众所周知,喹诺酮类药物存在一系列的不良反应[3, 4],如胃肠道反应、光毒性、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肝肾功损害及软骨损伤等。如果不能正确合理使用,将会大大降低其药效,影响临床应用,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害。为此,我们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针对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从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 注意联合用药和饮食对不同喹诺酮类药物吸收的影响[5]
见表1。
表1 同服的食物及药物对喹诺酮类药物吸收的影响(略)
注::严重抑制; :中等抑制; :轻度抑制; :轻微抑制;?:无报道
从表1可以看出,含钙的抗酸药、奶制品和食物对各类喹诺酮药物的吸收有轻微抑制甚至无影响,而含铝、镁的抗酸药物、硫酸铁、硫糖等对其(除氧氟沙星外)吸收有较大抑制作用。因此建议:在服用喹诺酮类药物时最好饭后服用,既不影响吸收又可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可与奶制品、含钙抗酸药物同服;但尽可能避免与硫酸铁、硫糖、及含铝、镁的抗酸药物联合使用。此外,表1又显示,上述各因素对氧氟沙星的生物利用度无影响,从而口服和静脉注射等效,这是其它喹诺酮类药物没有的特性。
2 根据药物代谢及排泄对肝功能、肾功能的影响,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吸收后,通过肝中的葡萄糖苷酸化P450酶系统氧化代谢,随后通过肾排泄,通过肝代谢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司帕沙星、格帕沙星、曲伐沙星和莫西沙星,因此,在有肝功能障碍的患者中应监测这些药的血浆浓度。相比而言,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盐酸加替沙星,其尿消除率较高(>70%)。故建议有肝、肾疾病的患者应慎用,有必要时进行剂量调整,比如采用低剂量或选用毒性小的同类药物。
3 制定合理的用药剂量及疗程,减轻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所有喹诺酮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有厌食、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和腹内不适等症状,发生率为2%~11%。但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存在差异,大量文献显示[6],特别是在高剂量下,某些新氟喹诺酮类药物比早期的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更常见,如400 mg格帕沙星1次/d与环丙沙星500 mg 1次/d比较的双盲结果显示,患者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22%和13%,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剂量越大,发生率越高。所以使用该类药物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
4 考虑个体因素,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包括头痛、眩晕、疲倦、失眠、视觉异常和噩梦,严重的神经毒性(精神病反应、幻觉、忧郁症和痉挛)很少(
5 避免与某些心血管系统药物联合使用,降低对心脏的毒性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有引起低血压和休克的报道[8]。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喹诺酮类药物有直接改变心脏节律的潜力,且其发生率与剂量有一定的依赖性关系。因此临床上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尽量避免与有心脏毒性的药物如洋地黄、或其它已知可延长QTC间期及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物如普萘洛尔联合使用,最大可能降低对心脏的毒性作用。
6 减少机体在阳光下暴晒时间,降低皮肤反应和光毒性
据有关文献报道[9],大多数喹诺酮类药物能产生光毒性反应,表现为红斑、水肿、脱屑、蜕皮和色素沉着,甚至出现水疱,一般停药几周后可以恢复,但个别患者长期使用有导致皮肤癌的报道。研究证明该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与患者年龄无关。临床上虽然喹诺酮类药物光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不高,光毒性较强的洛美沙星和司帕沙星的平均光毒性发生率分别仅为10%和7.9%。然而囊性纤维化患者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光毒性发生率相当高,可能是药物代谢异常延长了药物作用的时间,进而增加了光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光毒性的原因与阳光对人体的过度照射及机体自身的敏感性有关,建议在使用该药时减少户外活动,不宜长时间在日光下暴露皮肤,以免引起光敏反应。目前有一种新型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已经证明无潜在的光敏毒性,因此敏感体质人群也可以考虑使用加替沙星或其他光毒副作用小的药物。
7 考虑特殊人群,尽可能避免对幼儿软骨发育的影响
虽然目前喹诺酮类药物尚未有引起幼儿软骨损害的临床报道[7],但是动物实验证明已经有明显损害。因此目前在幼儿、孕妇及哺乳妇女中使用仍应引起警惕,专家认为不用或少用,对儿童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不应超过10 mg/kg~15 mg/kg,其疗程不超过7 d,尽可能避免对幼儿软骨发育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发现低镁血症几乎可诱发上述所有的不良反应,而且有关专门给动物低镁饮食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与导致体内镁离子浓度下降有关。这与喹诺酮类药物易与二价金属阳离子形成螯合物是吻合的,因此,给长期或高剂量服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有意地辅以含镁的饮食可能会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这有待人们进一步的研究。综上所述,我们在利用喹诺酮类药物高效、方便特点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它的不良反应及用药的合理性。希望上述指导意见能为提高临床医生及患者自己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带来一点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Appelbaum PC , Hunter PA. The fluoroquinolone antibacterial: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0,16 (1): 515.
[2] Schaeffer AJ. The expanding role of fluoroquimolones[J]. Am J Med,2002,8:113 Supl 1A: 45S54S.
[3] Owens RC Jr, Ambrose PG. Clinical use of fluoroquinolones. Med Clin North Am,2000,84(6): 14471469.
[4] Rodvold KA, Neuhauser M.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 Aminimanizani A, Beringer P, Jelliffe R. 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the newer fluoroquinolone antibacterials[J]. Clin Pharmacokinet,2001,17 (4):331341.
[5] Rodvold KA, Neuhauser M.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fluoroquinolones[J]. Pharmacoherapy,2001,21(10): 233252.
[6] 仲兆金,刘浚.喹诺酮类药物的毒性[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1,22(1):3133.
[7] 刘明亮,郭惠元.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概况与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1,22(1):14.
篇6
一、指导思想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着眼于解决广大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构建有利于人民群众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社区级医疗卫生制度体系,完善以新农合为主的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保健及健康教育、疾病防治等卫生需求,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社区集体卫生室建设内容
(一)职责
1、基本医疗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初步诊断、治疗和转诊服务,实行基本药物制度。
2、社区级公共卫生服务: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提供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老年人保健、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健康教育、重型精神病、残疾人康复指导等公共卫生服务。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意识。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集体卫生室,负责为就诊的参合病人提供登记、现场结报及材料上报工作,所使用的药品由辖区街道卫生院统一配送,确保农村居民用药安全价廉。
(二)人员
1、人员准入和执业管理。社区集体卫生室人员配备原则上从本社区有执业资格的现有从业人员中选聘,按2000-4000的服务人口配备2-4名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医生(有条件的要配备1名女医生),按照自愿申请、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由社区聘用,聘期一年。各社区拟定集体卫生室人员配置方案,报街道办事处批准后实施。每个社区集体卫生室设负责人1名,负责人由社区任命,区卫生局审核批准。卫生室人员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进行年度考核,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由社区提出解聘意见,经街道办事处审核、报区卫生局批准后实施。
报名人数多于应配备人员,建议由社区党员、居民代表会议推选和理论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选聘;报名人数等于或少于应配备人员,建议由社区党员、居民会议通过;人员不足部分,暂时由街道卫生院派工作人员补齐;经街道批准,可从有执业资格人员中选聘补充。原则上卫生室工作人员不超过65岁,负责人不超过60岁。
2、聘用人员补助办法。社区集体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聘用的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医生由各级财政按照不低于街道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核发补助。区财政按照每名工作人员1万元的标准进行定额补助,资金划拨街道,由街道统筹调配,其余部分由街道、社区各负担50%。如遇上级部门对集体卫生室工作人员补助政策调整,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补助。
(三)设施:
1、业务用房建设标准。集体卫生室是由社区举办的公益性医疗机构,社区为集体卫生室投资和建设的主体。社区集体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按照社区人口数量进行配备。社区人口数量1000人以下的,集体卫生室业务用房建筑面积要达到80平方米以上;社区人口数量1000-2000人的,集体卫生室业务用房建筑面积要达到120平方米以上;社区人口数量2000人以上的,集体卫生室业务用房建筑面积要达到160平方米以上。社区集体卫生室的建设应有独立的工作区域,要做到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信息档案室“六室分开”,并具备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网络“五通”条件。
2、建设资金筹集。区财政对社区集体卫生室的建设实行“以奖代补”。经区医改工作领导小组验收达标后,区财政按照市财政1:1的比例进行奖补(市财政暂定新建每个补助1万元、改扩建每个补助0.6万元),其中,对2009年村级可支配财力低于50万的社区,在奖补的基础上再增加补助1万元。采用租赁形式提供集体卫生室业务用房的,区财政不予补助。
3、医疗设备。参照《市村(居)卫生室达标建设医疗器械配置目录》的要求配备。
(四)药品:
按照医改工作的统一部署,逐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品由中标企业统一配送,不得从其他渠道购进药品。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培训,切实维护群众用药安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过渡期内原有的非基本药物执行零差率销售,过渡期为三个月。原有的个体卫生室的药物在有效期内的整装药品,原则上原渠道退货,确不能退货的,需提供正规的购药发票,可由集体卫生室回购(进价高于省内最高限价的,按照省内最高限价进行回购),实行零差率销售。
(五)财务:
1、社区卫生室实行独立核算,各级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集体卫生室正常运转、设备更新、维护经费由社区承担。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加强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和监督,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严禁截留、坐支收入资金。
2、社区居委会设立专帐,专人管理,对下拨经费、治疗收入、运转经费等按照“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
3、卫生室设现金往来帐,药品帐,专人管理。做到入库有登记,收费有单据,支出有凭证。每月一盘点,社区财务人员参与,会签,并将盘点结果经社区居委会主任签字。
4、基本药物目录、药品价格、收费项目及价格对外公开;药品明码标价。
(六)考核:
1、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促进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的转变。
2、街道办事处成立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区卫生局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定期组织街道卫生院、社区对社区卫生室的业务技术、医德医风和居民满意度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补助经费发放和是否聘用的依据。
3、补助经费发放办法。区财政局每季度第一个月将本季度资金拨付到街道办事处,核发补助的70%由街道、社区按月发放;核发补助的30%,由街道每季度第一个月将本季度资金拨付到街道卫生院,其他医疗服务收入由社区卫生室每月上交到街道卫生院(或社区),街道卫生院设立专帐。街道卫生院及社区每季度组织考核,考核结果做为核发工资的30%、其他医疗服务收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的发放依据。
三、时间安排
1、学习动员阶段:2011年2月14日--2月18日。
各社区组织学习区政府《关于社区(村)集体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行全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意见》,向社区乡医及居民传达街道关于集体卫生室建设的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本社区建设方案。人员选聘及房屋建设方案于2011年2月18日前报街道医改办审核。
2、人员选聘及房屋建设阶段;2011年2月19日—3月20日。
社区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定卫生室工作人员及负责人,并上报街道。按照建设标准建设业务用房。
3、设备购置及建章立制阶段:2011年3月21日—3月25日。
配齐所需设备,制定集体卫生室药品、财务、设备等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执业行为。
4、验收阶段:2011年3月26日—3月30日。
街道组织相关部门按照验收标准对各社区集体卫生室的建设进行初步验收,并上报区医改办。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各社区要高度重视集体卫生室建设工作,明确建设任务和完成时间。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人负责,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2、加强监督,狠抓落实。街道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对社区集体卫生室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对工作落实不力,建设进度不达标、不合格的社区,予以通报。
篇7
一、明确我市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改革的目标是:力争在3年内,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市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要求的城镇医药卫生体制,促进医药卫生行业健康发展,让群众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改革的原则是: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相配套,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支持医药高新技术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引入竞争机制,改进医德医风,优化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药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
二、加强卫生工作的全行业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政事分开,打破医疗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对我市卫生工作的全行业管理。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的全行业管理职能有:制定实施卫生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政策;严格依法监管卫生服务和产品的许可、准入、质量与行为,特别是对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违反规定滥开处方药品,随意对病人进行不必要的检查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要严格监督,从严处理;禁止各种非法行医;规范和监管卫生执法活动;管理和卫生服务信息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研究和确定本级卫生行政职能,明确全行业管理的内容、具体措施和办法,结合机构改革,理顺内部职能处(科)室的功能和设置,合理配备人员。为促进政事分开并加强社会各界对医院管理工作的参与,由市卫生局会同市体改委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具体筹备方案,在*年年底前成立“*市医院管理顾问委员会”,广泛吸收各界人士的代表参加,包括*地区的著名医药卫生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等,委员名单经市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该委员会作为市政府管理医院的咨询机构,定期与各医院的院长交换意见,对医院的工作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三、加强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
由市计委牵头,会同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和市规划局,加快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的工作进度。在规划指导下,逐步调整卫生资源的存量,严格控制增量。对卫生资源已经供大于求的地区,不再新建或扩建医疗机构,减少过多的床位,逐步引导卫生资源向薄弱地区和基层、社区卫生组织流动。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培养全科医生。严格审批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调整现有设备分布,提高使用效率。对医疗服务量长期不足,难以正常运转的医疗机构,引导其拓展老年护理、康复等服务领域,或通过兼并、撤销等方式进行调整。对从企业分离出来又不符合社会需求的医疗机构,也要逐步进行撤并改向,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
四、改革卫生执法监督体制和预防保健体系。
撤销市、区、县级市卫生防疫站,分别组建市、区、县级市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原来由有关卫生事业单位承担的各项卫生监督职能集中,由卫生监督所承担面向社会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任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卫生检验职能。由市卫生局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市、县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卫〔*〕145号)的有关精神,抓紧制定《关于组建*市、区、县级市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施方案》,经市编办、人事、财政等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政府批准实施。新机构的组建工作争取在*年第三季度完成。
五、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
由市卫生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市计委根据卫生部等四部门《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卫医发〔*〕233号)的精神,制定《*市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实施方案》。按自愿选择和政府核定相结合的原则,对我市现有医疗机构进行分类核定,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按机构整体划分,各级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非营利医疗机构在我市医疗服务体系中应占主导地位。市属医院由市卫生局会同市编办、市计委、市财政局进行核定,区(县级市)属医院、街道(镇)卫生院由所属区(县级市)卫生局会同区(县级市)编制、计划、财政部门进行核定。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医院由市卫生局会同其主办单位等进行核定。个体诊所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由接受其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核定为营利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非营利医疗机构,由同级卫生、编制、财政等部门核定。全市医疗机构分类核定工作争取在*年第三季度完成。在开展医疗机构分类核定工作的同时,要继续清理整顿社会医疗机构,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虚假医疗广告。
全市医疗机构的性质核定后,要按照国家对两类医疗机构不同的财政、税收、价格政策和相应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分类管理。对现有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改为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财政在3年内仍按现行政策继续给予补助,以保证其平稳过渡,在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过程中,要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强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的监管,规范其职工收入分配办法。
六、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各级政府及卫生、编制、计划、财政、物价、劳动保障、民政、人事、教育、规划、建设、计划生育等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市政府印发的《*市贯彻国家卫生部等十部委局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穗府〔*〕29号),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积极完善有关配套政策与措施,促进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主要从事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主要从事疾病诊治,其中大型医院主要从事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诊疗,并结合临床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争取到2003年,全市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与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相互衔接的双向转诊制度及合理分工的医疗服务体系。
七、转变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
进一步完善院长聘任制,根据任职条件,采用公开竞争、择优聘任为主的多种形式任用公立医院院长,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扩大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营自。
加强医疗机构的经济管理,实行全成本核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积极实行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选择若干项目,通过医院联合等形式组建社会化的后勤服务集团。凡社会能有效提供保障的其他后勤服务项目,也逐步通过招标等方式交由社会去办,暂不具备社会化条件的,实行独立核算、自收自支、自负盈亏。
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医疗卫生机构可在有关主管部门核定的编制数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范围内,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自行设置业务科室,自主决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卫生管理人员实行职员聘任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技术职务聘任制,工勤人员实行合同制,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逐级聘用并签订合同。医疗卫生机构可根据有关主管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自主确定各类人员的内部分配办法,建立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把技术复杂程度、劳动强度、职业风险、职业道德、工作实绩与个人收入挂钩,按岗定酬,拉开分配档次。同时,要建立岗位考核制度和解聘、辞聘、告诫制度,加强聘后考核、管理,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晋级、分配、奖惩和解聘的主要依据。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做好未聘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
由市卫生局负责,按照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实行病人选择医生促进医疗机构内部改革的意见》(卫医发〔*〕234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实行病人选择医生促进医疗机构内部改革的实施意见》。医疗机构要为“病人选择医生”提供必要条件,在实行“病人选择医生”的改革中,要正确指导病人选择医生。
八、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
由市卫生局会同市财政局,根据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转发卫生部、财政部印发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粤卫〔*〕156号)的要求,制定《*市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实施意见》。各公立医院要严格执行《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对医疗收支、药品收支进行分开核算,每季度将实际药品收支结余上交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由卫生行政部门缴存同级财政的社会保障基金专户。卫生行政部门集中的药品收支结余资金主要用于弥补医院医疗成本、社区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等其他卫生事业,各级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不得扣留或挪作他用。用于弥补医疗成本的资金,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医疗收入比例返还办法统一核定后及时返还。核定返还金额时,应考虑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精神病、传染病等专科医院的特点,给予照顾。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事业的资金实行项目管理,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区域卫生规划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政府举办的非营利医疗机构的发展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解决。
保障广大群众对医药卫生服务的选择权,职工可以选择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也可以持医生开具的处方选择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药店购药。社区卫生服务组织、门诊部和个体诊所除可购买和使用由省卫生、药品监督部门审定的常用和急救药外,不得从事药品购销活动。
九、规范财政补助的范围和方式。
各级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水平要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增长,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由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计委和市卫生局,根据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印发的《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17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关于*市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各级财政、计划、卫生部门要按照公共财政和分级财政体制的要求,规范各级财政对卫生事业提供资金补助的范围、内容和补助方式。
政府举办的非营利医疗机构以定项补助为主,由同级财政核定后予以安排。补助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开办和发展建设支出、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的离退休人员费用、临床重点学科研究、由于政策原因造成的基本医疗服务亏损补贴、突发事件造成的群体性伤害医疗费用和对无主病人人道主义救助发生的医疗欠费。由于政策原因造成的基本医疗服务亏损扣除药品收支结余弥补后的差额,由同级财政给予补助,补助数额按照基本医疗服务的数量和单位服务量的社会平均成本核定。对中医及部分专科医疗机构给予适当照顾。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以定额补助为主,由同级财政核定后予以安排。主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承担的社区人口预防保健和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任务核定补助经费。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履行卫生管理和监督职责所需的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支出,在进行执法监督过程中取得的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事业机构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统筹安排。人员、公务和业务经费的补助,按照标准定额及公共卫生事业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的情况核定。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事业机构从事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收入,按规定全部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部用于卫生事业。
政府举办的各类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的购置、维修,由政府按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给予安排。卫生事业预算内基建投资项目主要包括: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及妇幼保健等事业机构、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的新建、改扩建工程和限额以上的大中型医疗设备购置。其建设资金由同级计划部门根据项目功能、规模核定安排。基本建设项目要严格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并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建设和管理。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国外政府贷款、自筹和接受捐助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发展建设。
十、推进药品生产结构调整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医药行业发展规划,严格药品生产企业准入条件,控制新增生产加工能力,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得增加供过于求的产品的布点。按照剂型类别,分阶段限期推行《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英文缩写GMP),限期过后仍达不到规范要求的不准生产。建立科学的新药审评机制,降低新药研制和审批管理成本,鼓励药品生产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开发新产品和特色产品,积极发展“生产、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大型经济实体。
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打破地区、行业、部门界限和所有制界限,以产权、产品、市场网络为纽带,组建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公司,建立商贸、工贸或科工贸结合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大型批发企业跨地区兼并小型批发企业。推动药品零售业的连锁化经营,促进连锁药店、普通超市非处方药柜台及独立门点等多种零售形式的发展。由市卫生局牵头,会同市物价局、市经委、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卫生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卫规财发〔*〕232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暂行)办法》。从*年开始,对我市医疗机构使用的纳入职工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常用药品以及临床使用量比较大的其他药品实行集中招标采购。由市、区、县级市卫生与药监、物价和劳动保障部门成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监督小组,对招标采购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建立*市“医疗机构药品招标评审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参加评标工作。医疗机构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行为主体,条件具备的医疗机构可以成立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小组,也可以委托招标机构,负责处理招标事务。招标机构的资格由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市卫生局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定。招标采购工作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规范和完善招标程序,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招标采购的经办机构可按省颁布的收费标准向投标企业收取标书成本费和向中标企业收取服务成本费。参加评标的评审专家要严格审核投标企业的资格和投标药品质量证明,依照质量价格比优化的原则确定中标企业和药品,杜绝假劣药品流入医疗机构。决标后由医疗机构直接与中标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招标医疗机构要依据药品的实际中标价格相应调整零售价,让利于患者。
十一、加强药品执法监督管理。
要对药品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依法实行监督。对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分类监管,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英文缩写GSP)的监督实施,现有企业要按管理规范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不予换发新证。严格核发《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和《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完善质量公告制度,改革药品抽验机制,严格处罚程序。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无证生产、经营药品的违法行为。规范和完善中药材专业市场。加强对进口药品的管理。
十二、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
由市物价局会同市卫生局,根据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意见》(计价格〔*〕962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关于改革*市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意见》。市物价、卫生部门要按照国家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作价原则和省制定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范围,制定我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并充分征求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的意见,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医疗服务指导价格的制定,要综合考虑我市医疗服务的社会平均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医疗服务价格档次,适当提高中医的技术服务价格。允许我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提供由患者自愿选择的特需医疗服务,但特需医疗服务不得影响基本医疗服务,其指导价格由市物价、卫生部门根据医疗机构实际服务成本和合理利润原则制定。市物价、卫生部门要定期对我市医疗服务价格及成本构成要素进行市场监测,适时调整指导价格。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根据市制定的政府指导价范围确定本单位的实际医疗服务价格,报市物价、卫生部门备案。营利性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服务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报市物价、卫生部门备案。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为患者提供价格查询服务,并在服务场所的显著位置公布主要服务项目的名称和价格,做好明码标价工作,增加医疗服务收费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杜绝价格欺诈。由市物价局牵头,会同市卫生局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定期向社会公布全市各主要医院主要服务项目的价格,形成广泛的社会监督,并促进全市医疗机构之间的合理竞争。要继续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办法,进一步降低医药费用增长幅度,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由市物价局负责,根据国家计委《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计价格〔*〕961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关于改革*市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列入国家、省政府定价药品目录的药品,其价格分别按国家和省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价格执行。其他药品价格由生产企业按国家规定的作价办法自主定价。要引入市场机制,降低“虚高”价格。经过试点,逐步实施由生产企业将零售价格印制在药品外包装上的办法。在药品经销各环节,都必须按实际价格开具发票。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
篇8
摘 要:医院信息系统以及电子病历系统的日益成熟,使医学数据存储量与日俱增,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以这些数据为基础,研发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与数据分析系统,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详细分析了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构成的基础上,设计了健康档案管理与健康状态分析系统的总体流程,基于JavaEE架构,实现了双终端访问接口,在健康档案管理与数据分析系统构建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挖掘“居民健康档案”数据的价值。
关 键 词:居民健康档案;JavaEE架构;UML语言;数据管理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多年的医疗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在各大中医院中的应用日益成熟,产生了大量的医学数据,然而这些数据的获取、转换、存储和传输目前主要局限在医院的日常事务操作,并作为历史数据存储在各基层医疗机构,其中拥有合理的数据结构和充足的数据量。利用这些数据开展进一步深入的分析,体现对医院管理、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医学研究等的价值,是近些年信息技术领域和软件开发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理念在全社会范围内被广泛接受,每个个体都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并致力保证自身健康水平,使得基于已有的大量医疗数据完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的工作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和着力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居民健康档案的计算机化管理[1]在卫生部的领导下逐步建立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居民健康档案[2]是居民健康信息的有组织的系统化信息,主要用于帮助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掌握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而分析居民的身体健康问题,预测流行病的爆况并筛选出高危人群,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另一方面,医疗卫生服务部门还可以通过健康档案获取居民的基本身体健康状况,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有效的、便捷的和较为连续的相关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行业的资源利用率。
本文在详细分析了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构成的基础上,设计了健康档案管理与健康状态分析系统的总体流程,基于JavaEE架构,实现了双终端访问接口,在健康档案管理与数据分析系统构建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 健康档案系统数据分析
项目组仔细研究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电子病历数据规范》等与健康档案相关的数据与管理规范,查阅了国家医疗卫生部门制定的相关数据标准,确定了本项目研究的健康档案数据的核心内容,其中的数据信息主要有居民个人基本信息、常规健康体检信息、关于重点观察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相关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数据。居民个人基本信息中的数据项包括索引编号、姓名、家庭住址、个人收入等基本信息,以及与健康状况有关的血型、家族病史、药物过敏史、残疾情况等相关信息;常规健康体检信息中的数据项包括一般健康状况、身体检查、生活方式、住院情况等;关于重点观察人群的健康状况信息主要包括三十六个月内出生的儿童、孕产妇、年长者和患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病等群体的有效健康资料;相关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数据信息包括医务人员接诊以及疾病诊断过程中产生的文字和影像资料等。
目前,通常以表格方式对居民健康档案数据进行组织与管理,分为居民健康档案封面、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接诊记录表、会诊记录表、双向转诊单、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等数据。通过对这些医疗信息内容以及结构进行研究与分析,以XML作为健康档案数据的表示与存储的基础,遵循HL7标准,构建了健康档案数据模型,用以存储居民健康档案。
3 健康档案管理模式
通过对健康档案数据以及健康档案管理业务与流程的详细分析,仔细研究了《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健康档案公用数据元》等标准与规范[3],多渠道获取各类人员对健康问题的关注角度与关注点,基本明确了健康状态分析系统业务处理的高层逻辑,并以此为基础,定义了系统业务处理的大体逻辑模式,即“安全性认证+数据录入与导入+数据统计分析与展示+健康水平评价”的模式。
本系统主要是以健康档案数据管理为基础,实现高层数据处理功能(如各种查询和统计工作),因此健康档案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是本系统能够得以正常运行并发挥作用的前提。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进行健康档案数据录入和修改之前,必须通过一定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进行必要的安全性认证,在进行健康档案数据录入时,系统必须要实时地进行多种数据正确性的校验,保证系统内数据的有效性与权威性。
4 系统实现
系统开发采用面向对象开发方法[4-5],以Windows XP为操作系统平台,基于JavaEE架构[6-7],实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居民健康档案系统主要包括对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和健康信息等的管理功能,个人健康档案创建界面如图1所示,基本信息包含了身份证号、居民姓名、民族、籍贯和出生日期等相关信息,家庭信息包含了家庭成员、家庭住址、成员关系等相关信息,健康信息包含了血型、家族史和遗传病史等个人特征信息,这些信息为后续服务提供依据。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以XML格式存储,以便与Agent获取的其他健康数据进行整合,健康档案信息的XML数据存储如图2所示。
个人身份证号是个人信息检索的索引,使用个人身份证号定位到个人的相关信息,通过个人信息检索获取个人健康档案资料,个人健康档案资料主要包括血型、历史疾病、手术和家族史等。统计功能用于实现对个人健康数据,如血型、血压、血糖等的统计分析,图3为系统对血型和HR对比后的统计界面。
5 结论
通过健康档案管理与数据分析的研究与系统的构建,明确了健康档案数据的基本构成,进一步明确了健康档案管理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健康档案数据的利用价值,进一步强化了居民的自身健康管理的参与意识;健康状态分析系统的运行与应用,实现了个人健康信息的综合管理与多样化展示,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平台和移动终端硬件平台,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健康信息服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EB]
http://baike.baidu.com/view/2323799.htm
[2] 卫生部. 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EB]
http://baike.baidu.com/view/3059030.htm
[3]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EB]
http://wenku.baidu.com/view/7ff5c909763231126edb1139.html
[4] Grady Booch,著[美].邢春丽,译.面向对象项目的解决方案[A].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 Peter Eeles,著[美].尤克滨,等,译.基于RUP构建J2EE应用[A].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篇9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一)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养老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养老,除了日常生活照料外,更关注疾病治疗、身心健康和精神生活等问题。及时有效地获得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一方面养老机构能共享医疗资源,提高养老护理水平;另一方面医疗资源可实现最大化利用。老年人不仅得到养老服务,而且还能获得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从而缓解当前养老难和看病难的问题。
为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促进养老和医疗跨行业发展,近期,省发展改革委深入合肥、六安等地,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省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刚刚起步
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370家。这些养老机构基本上只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缺乏专业医疗救助能力,不能提供正规的医疗服务。而当前现实情况是:全国有失能半失能老人3000多万,其中我省有170万左右,这些老年人很多需要入住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随时需要专业化养老和医疗服务。当前我省医疗机构床位十分紧张,许多老年人大都是慢性病,医院不可能将有限的床位长期给这些老年人使用。而我省能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占全省总数不足1%,医疗保障问题在养老服务业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由于不能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给老年人及其家属带来许多困难和精神压力。
为了解决老年人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问题,一种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省契机,部分养老、医疗机构大胆创新,敢于尝试,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优势,建设集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如合肥市九久夕阳红老年护理院利用三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投资500万元,把三里街养老机构改造成为医养结合老年护理院,拥有床位260张,主要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床位使用率超过100%。合肥市滨湖医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依托雄厚的医疗设备、人才技术等优势,2010年3月建立了集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医养结合老年科,拥有床位236张,床位使用率达到90%以上。该院针对不同类型的老人实施自理型、半自理型、全护理型和临终关怀四种类型的个性化养老服务。此外,安徽省针灸医院利用中医针灸优势,六安市金安区人民医院利用社区门诊医疗技术,正在加快建设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目前,这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受到老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属的欢迎,床位供不应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医保政策方面。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老人医保费用难以全部报销。如,入住合肥市滨湖医院老年科的老年人,属于合肥市职工医保、新农合只能报销部分护理费,属于省直单位医保、工伤等其他医保不能报销。二是在养老服务政策方面。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难以享受政府对养老服务业的扶持政策。如,民政部门虽然给合肥市滨湖医院颁发了《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使其有从事养老服务资格,但由于政策问题,医院得不到地方政府在养老床位和运营补贴等方面政策支持。三是在人才政策方面。老年人护理特别是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有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目前一线护理人员和专业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十分短缺,难以为老人提供专业康复保健、健康咨询等服务。同时,专业化护理人员不愿从事养老护理。
三、主要经验和启示
尽管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但随着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蓬勃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1.社会现实迫切需要。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11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达到1.23亿,占总人口9.1%。2011年我省60岁以上人口1000.8万人,占总人口15.6%,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664.8万,占总人口9.7%。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医疗保障成为老人入住养老机构重要考虑因素,当前,越来越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迫切希望住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2.充分整合资源。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可以利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入住老年人提供舒适养老和优质医疗服务。
3.缓解养老难和看病难问题。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一方面缓解当前养老难问题,另一方面老年人既能养老,又能共享医疗资源,缓解了看病难问题。同时,老年人的治疗费用还可以通过医保报销一部分,减轻了老年人看病费用。
四、政策建议
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将会成为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方向,为更好推进这种模式养老机构建设,应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养老业整体服务水平。
1.加快制定政策措施。养老政策方面,明确规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可以享受国家和省关于养老服务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包括床位和运营补贴等;医保政策方面,相关部门完善医保有关政策措施,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纳入医保范围,并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土地政策方面,优先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用地,对新建项目建设用地采取划拨方式,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只能用于养老公益性事业,不得用于其他用途。此外,医养结合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要从制度上加以规范,要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制定建设标准和合理收费标准,对设备配置、医疗水平等方面要有明确要求。
2.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中央补助资金支持,重点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倾斜;各级政府设立养老扶持专项资金支持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金融部门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人信贷支持,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优惠利率。
3.鼓励集团化发展。鼓励养老和医疗机构结合走集团化发展道路,有利于融合资源,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一方面鼓励大型和综合型医疗机构依托现有的医疗资源,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化医疗服务,建立医疗型护理院。合肥九久夕阳红集团就是从一家民办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发展起来,经过多年努力,逐渐发展成为拥有7所老年公寓、2所学校、1个职业培训学校等集团化企业。合肥滨湖医院属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该集团也是拥有多家医疗机构,目前正建设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护理中心,正在向医疗、养老集团化发展。
4.明确服务对象和内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重点收住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包括有急性和慢性病的老年人,肢体残疾和卧床不起的老年人以及高龄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等。这些老年人除了需要生活照料外,更重要的随时都需要医疗保障、康复保健等服务。
5.创新管理模式。努力打破行业界限,大力发展跨部门、跨行业的养老机构。管理模式上要积极创新,可以通过公共招标、委托管理等形式,引进有先进养老服务管理经验和先进医疗、康复技术及设备的专业机构经营,以提高养老专业化护理水平。
6.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养老、医疗等机构培训一线护理人员;鼓励高校、中职学校开设老年护理和管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和管理专业人才。此外,还要发挥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培养养老服务人员,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缓解当前一线专业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短缺问题。
医养结合调研报告(二)
为了解我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去年11月20日起,市人大工作研究会鲍小如、吴新太、郑继忠等一行,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先后深入到市老年公寓、屯溪康乐老年公寓、徽州区市第三人民医院、黄山区孝为先老年公寓、屯溪区蓝天夕阳红护养院、昱中社区阳光养老乐园服务中心和定位呼叫平台等处,了解我市养老事业和医养结合的现状 ,还到东至县中医院老年养护中心参观考察了他们推进医养结合的先进经验。通过调研,初步了解了我市养老和老年医疗服务现状,并就我市如何贯彻国务院办公厅的《指导意见》与有关部门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探讨。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养老服务与医疗保健事业发展的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养老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全市养老敬老机构形式多样,发展较好。有公办区县级养老院7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2家,社会办养老机构17家,乡镇敬老院71家,医养结合医院2家,共有养老床位8023张,同时,为城乡6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老年津贴,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老有所养全覆盖。全市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市区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精神病院、妇幼保健院大部分得到了扩建、改建和重建,乡镇卫生院、村医务室面貌得到全面改善,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城乡医保、大病救助全面实施,老有所医同样也实现了全覆盖。医养结合方面,也涌现出一些好的典型,尽管不完善,但是确实是我市医养结合的有益探索。
1、政府主管,公立医院医养一体型。如黄山市三院(徽州区人民医院)今年5月开设老年病科,设置病床44张,已接收一般敬老院无法承担的失能、半失能老人150人次。其做法是:老人处在病态时,办理住院手续,即为医,按住院收费,有医保的按规定报销医疗费用;当病情稳定,处于恢复期时,转为养,按托老模式,自理规定养护费用。市三院的做法,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医养结合模式的新路。
2、政府主办,社会机构托管型。如市老年公寓和黄山区孝为先养生疗养服务中心,是民政部门投资的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条件设备齐全,服务规范,收费合理,而且还自聘了医护人员,
解决老人简单的小病处理,是有条件的老人养老的好去处。
3.政府主办,社区服务普惠型。如屯溪昱中街道办事处与黄山市拨拨就灵信息化服务中心共同兴办的阳光养老乐园和智能信息化养老定位呼叫机系统,把社区老人居家养老工作做的很细很扎实,不仅开展日间托老服务,而且利用定位呼叫平台,通过养老定位呼叫机,及时了解老人居家养老时医疗保健需求和安全急救,还延伸至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提供了快捷方便的现代化居家养老服务。
4、政府主办,乡镇五保老人全托型。以黄山区甘棠镇敬老院为代表的我市各乡镇敬老院绝大多数食宿条件改善,管理服务到位,和
当地卫生院建立联系,定期为老人体检,做到小病不出院,五保户都能在敬老院颐养天年。
5、社会主办,民营医院医养一体型。 如民营的黄山屯溪蓝天夕阳红护养院从2013年起就收治老人。他们的想法就是:要把躺在床上的,让他坐起来,把能坐的要让他站起来,把能站的要让他走起来,收费不高,赢得不少老年病人的赞许。
6、社会投资,民政扶持专业养老型。市康乐老年公寓是民办养老福利机构,利用旧厂房改造而成。设有康乐爱心护理院等300个床位, 地处市内,交通方便,服务周到,价格低廉,一般群众能接受。
二、开展医养结合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老年医疗、养老事业和医养结合上呈现了一些好的典型,但与当前飞快到来的社会老年化需求相比,无论在机构、床位数量,还是在服务质量、医养水平上还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医养结合工作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1.受现有的医、养体制和机制制约,医养难结合。现有的体制和机制是民政系统管养老不医护,而卫生医疗系统则是管医疗不养老,养老和医护两张皮,经费专列,专款专用,治病的医保钱只能花在医院,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就医费用,则无法在医保报销。就是像市三院这样改革创新,利用资源,有病看病,无病疗养,各计各帐,但是医养不结合,医保结算还是很麻烦。在机构养老院或敬老院的老人有病又必须到医院去治,慢性病在养老院长期疗养,医疗费是不能报销的。
2.在养老机构和床位不足的同时,托老养护费用高,使得机构养老入住率不高 。据民政部统计,到2014年底,我市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6万人 ,其中70、80岁以上老人为10.37万和3.6万人,
空巢老年人数达10.64万人,高龄人口中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护理的有2.5万人。按讲,我市养老院市场需求很大。但是,由于现有的养老机构床位费、护理费过高,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护理费用更高,社会大部分低收入工薪阶层老人承受不了,不敢问津。造成不少低收入慢性病老人不得不留在家中,得不到专业的护理服务。市三院老年科44张床位,常住30人,大多是离退休老人;市老年公寓是国家投资,设有250个床位,目前入住131人,基本也都是离退休老人;黄山区孝为先养老院也是国家投资,设有床位160个,入住老人才20多位。
3.社区医疗、养老服务机构缺乏优质医疗资源。在社区居家养老中,老年人除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以及中医保健服务外,急需的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等多方面服务。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能开展一般门诊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均没有深入居家养老服务,不能满足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的康复疗养需求。已经设置的社区养老服务通常只能提供日间照料功能,缺乏内设医务室和医疗设备,养护人员技术水平也不高,且没有和医疗机构对接。
4.大多机构养老医护专业人才缺乏,不能适应医养结合发展需求 。目前老年人护理,除各综合医院外,大多养老机构医护人员都是从已退休基层医务人员中聘请,年龄大,专业水平有限,加上医疗设备简单,只能进行一般医护处理,不能进行专业医疗和急病抢救服务。特别是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和处置慢性病,目前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医技远跟不上需要。综合医院老人住院的社会陪护,价格高昂,更是令人不堪负担,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5.医疗机构支持养老服务困难。 目前,诊疗水平高,信誉好的市县医院,本身医疗资源十分紧张,老年病人康复治疗时间长,周转慢,效益低,加之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等潜在风险,医院开展老年病疗养,经济效益远低于正常医治 ,又得不到民政部门的床位补贴,难以收治老年康复病人。医养结合关系如不建立,医疗机构很难为养老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医疗支持。
三、加快推进我市医养结合的几点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健康与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要求,也是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任务, 更是让老年人及时有效地获得医疗护理、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国务院顺应民意,批转九部委《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是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加快推进我市医养融合,对于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养老问题,是家事也是国事。医养结合是改革创新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体制不顺,不解决制约医养结合的体制问题,医养融合就难以实行。市区县要吃透和掌握中央精神,成立强有力的医养结合工作领导机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勇于创新,破解难题,把落实医养结合工作列为2016年我市民生工作之一 ,确保医养结合工作顺利进行。
为加快推进我市医养结合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首先应将医养结合发展纳入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要进一步摸清家底,着力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医养结合发展体系,统筹做好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各地首先应将医养结合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摸清家底,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完善医疗养老设施布局,确保养老、医疗设施建设用地;土地、规划、财政、社保、民政、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都要在规划中关注医养结合的短板,做好医养结合建设用地的落实、行政许可受理、专业技能培训、医养结合设施的床位建设和运营补贴资金的统筹安排 。
2. 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全面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
一是机构养老、敬老院要建立医务室 。机构养老是是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也是医养结合的最佳载体。我市两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条件具备,只要注入医疗机构, 就能实现有效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建议民政、卫生部门和经营者按照国务院文件精神,顾全大局,精心操作,精准谋划,选派精干医务人员,进驻养老机构,开展医养工作。区县公办养老院必须设立医务室,乡镇医院要为敬老院提供及时优质医疗服务,解决孤寡老人的医疗护理。 各级卫生部门应对机构养老办医疗服务给予大力支持,条件具备的,要及时为其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保主管部门对上述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按照老人参加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结算。鼓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到具备养医融合条件的服务机构开展多点执业。
建议市二院新址搬迁要抓紧进行,以便市老年公寓、屯溪社会福利中心老年人可以就近就医,建立医养两家医养结合关系。
二是综合医院要以人为本,延伸养老服务。开设老年病区,做好老年康复治疗。在综合医院窗口要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门诊、住院陪同服务,在医疗服务中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现爱老、敬老的良好风尚。民政部门要按规定,对开展医养结合的综合医院,给予床位补助。
三是基层社区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康复服务。基层社区是养老事业的必要补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要以包片的形式,明确责任,一对一的对区域内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等精准服务。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格检查,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掌握健康动态信息,开展健康教育、查询和健康评估。要创造条件开设家庭病床,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康复服务。
为解决大多数居家养老的人员急病呼救、急事求援,建议在全市推广屯溪昱中阳光养老乐园和智能信息化养老定位呼叫机系统,解决
辖区内居家养老的医疗保健、定位急救问题。政府应当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电信部门要积极配合,给予优惠。
四是开展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试点工作。建议市政府选择一家医院作为黄山市医养结合的老年病医院或康复医院试点,为全市医养结合做示范。 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由市民政局和市卫计委负责协同相关区县组织实施。各区县也应展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3. 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社会资本和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医养结合机构机构,推动医养结合发展。
要按照国务院《指导意见》精神,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加快研究制定扶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的政策。在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定点医疗等政策上要予以倾斜,逐年增加。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横向联系,打破条块分割,统一制定和完善机构设置标准、从业人员上岗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健全机构评估制度,设定和退出机制。同时整合民政、卫生医保部门的相应资金,形成统一的支付体系,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给予整体的资金扶持。要鼓励医疗机构内优秀的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到医养结合机构中轮岗服务,对派驻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福利不变,积极支持引导养老护理员参加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要研究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岗位补贴规定。市职业技术学院要研究学科设置,加快对医养结合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的培养。医养结合护理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应纳入卫生部门统一管理,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和推荐评先评优等方面,与公办医疗机构享有同等待遇。
篇10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证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制度的实施意见》〔政(200768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安全(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坚持低水平起步。重点解决城镇居民大病医疗需求;三)坚持参保自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四)坚持属地管理;五)坚持参保居民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六)居民医保基金的使用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七)坚持统筹协调,促进各类医疗保证制度相互衔接、共同发展。
第三条全市执行统一的居民医保政策。分级管理,逐步过渡到全市统筹。
第四条劳动保证行政部门是居民医保工作的主管部门。各县医疗平安经办机构负责外地居民医保的经办工作。
具体承办居民医保的申报登记、资料初审、信息录入和医疗保险IC卡发放等管理服务工作。各社区、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城镇居民医保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社区居委会等社区组织负责协助基层政府做好宣传发动、入户调查、信息采集、组织参保等方面的工作。社区、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劳动保证工作机构依照本试行方法规定。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财政部门负责居民医保政府补助资金的筹集和拨付;卫生部门负责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为参保居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药品的流通、质量和医疗器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民政部门负责低保人员身份认定及协助组织参保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宣传动员和组织中小学校学生参保工作;残联负责重度残疾人员身份认定及协助组织参保工作;价格部门负责药品、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督管理工作;公安部门负责参保居民的户籍认定工作,并提供相关的基础数据。
第二章参保范围和对象
第五条具有本市城镇户籍、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平安制度覆盖范围的城镇居民均可参与居民医保。
退休后户籍迁入本市的人员不属于本试行办法的参保范围。劳动年龄内以多种方式就业的城镇居民应参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安全。有能力但尚未参与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安全的用人单位,异地享受退休待遇。其职工家属应在单位参保后,方可参与居民医保。
第六条参与居民医保的人员。可以选择继续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可以选择参与居民医保。
第三章基金筹集
第七条居民医保以家庭(个人)缴费为主。
一)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18周岁以下(不含18周岁)城镇居民筹集规范为每人每年90元。中央财政补助40元,省财政补助20元,市、县(区)财政各补助10元。
二)非学生的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城镇居民筹集规范为每人每年170元。中央财政补助40元,省财政补助20元,市、县(区)财政各补助10元。
三)对困难城镇居民参保所需家庭(个人)缴费局部。其中低保对象的或重度残疾的学生和儿童,中央财政补助5元,市、县(区)财政各补助2.5元;非学生和儿童的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央财政补助30元,市、县(区)财政各补助15元;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中央财政补助30元,市、县(区)财政各补助30元。
依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享受补助,具备两项或两项以上补助条件的参保居民。不得重复享受。
一)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18周岁以下(不含18周岁)城镇居民筹集规范为每人每年10元。
二)非学生的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城镇居民筹集规范为每人每年30元。
第十条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可对职工家属参保给予补助。有条件的集体可从集体收入中对居民参保给予补助。个人缴费和补助资金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章医疗平安待遇
第十一条依照每人每年20元的规范。用于参保居民门诊医疗费用支出。
第十二条参保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下同)以下的由居民医保基金(含基本医疗平安基金和大额补充医疗平安基金,下同)按比例支付。
二级定点医疗机构400元,参保居民住院起付标准为: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元。三级定点医疗机构500元,异地转诊700元。儿科住院的起付标准在以上规范的基础上降低50%参保居民在一个自然年度内第二次及以上住院的起付规范按以上标准的50%执行。一个自然年度内基本医疗平安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2万元。
一个自然年度内大额补充医疗平安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18周岁以下(不含18周岁)城镇居民为8万元;非学生的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城镇居民为4万元。
起付规范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参保居民在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符合医疗平安规定的医疗费用。居民医保基金支付比例为: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民医保基金支付70%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居民医保基金支付60%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居民医保基金支付55%经批准转诊到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居民医保基金支付50%
第十三条参保居民经鉴定符合条件的门诊大病医疗费用。
不逾越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一个自然年度内居民医保基金支付门诊大病和住院费用合计金额。
第十四条参保居民连续缴费每满3年。累计不超过10个百分点。
终身享受居民基本医疗平安待遇。参保居民连续缴费满30年且年满60周岁的个人不再缴纳居民基本医疗平安费。
第十五条急诊是指危、急、重病人在门诊的紧急治疗。参保居民经门诊紧急治疗后不需要住院的其急诊费用由个人负担;经门诊紧急治疗后住院的其符合规定的急诊费用可并入住院费用;经门诊紧急抢救无效死亡的其符合规定的急诊费用从居民医保基金中支付55%
符合规定的按三级定点医疗机构规范支付。探亲、学生放假回原籍等在外地因急诊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本市非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急诊住院医疗费用。符合规定的按异地转诊比例报销。
第十六条跨年度住院的起付规范按一次住院计算。
第十七条参与居民医保的少年儿童及中小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住院医疗费用。
第十八条参保居民因生育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纳入居民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第十九条参保居民异地转诊、门诊大病病种、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等配套管理方法。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参保居民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居民医保基金不予支付:
一)国外或港、澳、台地区治疗的
二)自杀、自残的精神病除外)
三)斗殴、酗酒、吸毒及其他因违法违规等造成伤病的
四)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第十七条规定情形除外)医疗事故等治疗费用;
五)因美容及非功能性整容、矫形等进行治疗的
六)属工伤保险(含职业病)支付范围的
七)未按规定使用医疗安全IC卡住院发生的费用;
八)按有关规定不予支付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参保居民死亡的其家属须在15日内持户口簿、死亡证明原件及其复印件、医疗安全IC卡到参保登记机构料理停保手续。
第二十二条参保居民可通过商业健康安全、医疗救助、社会慈善捐助等途径。采取多种措施保证自己的医疗需求。
第五章参保顺序和缴费方法第
二十三条参保登记。
一)中小学校负责组织本校学生参保、缴费。
二)其他城镇居民必需以家庭为单位整体参保。不再由家庭申报登记。属于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及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参保登记时还应携带相关证件及其复印件。
第二十四条参保审核。
一)社区、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劳动保证工作机构对申报登记资料初审后上报医疗平安经办机构复审。
二)医疗平安经办机构根据审核结果。
第二十五条医疗平安费(个人局部)缴纳方法。
应持社区、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劳动保证工作机构出具的城镇居民医疗平安缴费通知单》指定银行网点缴纳一个自然年度内的医疗平安费(个人局部)中小学生的医疗平安费(个人局部)由所在学校代收后到指定银行网点缴纳。经审核符合参保条件的城镇居民。
第二十六条参保登记、缴费时间。
一)城镇居民应于每年3月至4月、9月至10月进行申报登记。
二)城镇居民在2009年1月1日前参保的不设待遇等待期。待遇等待期满后方可享受医疗平安待遇。新生儿首次参保不设等待期。
三)已参保城镇居民未按时缴费的视为自动退保;再次要求参保的设置6个月待遇等待期。待遇等待期内发生的医疗费用,居民医保基金不予支付,且中断参保前的缴费年限不予连续计算。
第二十七条城镇居民实现稳定就业的应随用人单位参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安全。
第六章就医程序
第二十八条参保居民因病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居民医疗平安管理科(办)料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入院。
第二十九条参保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由个人现金支付;居民医保基金支付局部,采用记账方式由医疗平安经办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结算。
第三十条参保居民所患疾病在本统筹地区定点医疗机构不能确诊或无条件治疗。并由外地三级定点医疗机构或指定定点医疗机构相应科室副主任医师以上提出理由和建议,如实填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转诊转院审批表》经所在科室主任签署意见后交定点医疗机构居民医疗平安管理科(办)审核盖章,并报本统筹地区医疗平安经办机构批准后方可外转。出院后携带医疗安全IC卡、原始发票、病历复印件、临时医嘱和临时医嘱复印件、医疗费用汇总明细表、出院证明等材料,报本统筹地区医疗平安经办机构报销。
第七章医疗服务管理和费用结算
第三十一条居民医保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
第三十二条医疗平安经办机构在获得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范围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市城区定点医疗机构的确定,由市医疗平安经办机构统一组织。
第三十三条居民医保用药范围依照《省基本医疗平安和工伤平安药品目录》〔劳社(200512号〕和《省劳动和社会保证厅转发劳动保证部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儿童用药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医疗(200714号〕执行。原则上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平安相关规定执行,国家、省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规定项目内的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特殊用药、特殊资料需先经定点医疗机构居民医疗平安管理科(办)审核(抢救可先用后审核)后方可使用。
第三十五条经医疗平安经办机构审核。每月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一次,实际拨付医疗费用为应拨付金额的90%预留10%质量保证金。质量保证金根据年度考核结果返还。
第三十六条医疗平安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住院医疗费用按照“总量控制。可采取按项目付费、按均值付费、按病种付费、按总额预付等结算方式。
第八章基金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七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资金。
第三十八条各统筹地区医疗平安经办机构根据参保居民缴费情况。向省财政部门申请中央及省补助资金,并及时将补助资金拨入各统筹地区社会保证基金财政专户。
第三十九条医疗平安经办机构应将汇总的参保人数和财政应补助金额。财政部门于6月底、12月底前将补助资金拨付给医疗平安经办机构。
第四十条居民医保基金的银行计息方法依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平安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有关规定执行。基金利息收入并入居民医保基金。
第四十一条居民医保基金纳入社会保证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审计部门要对居民医保基金的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第四十二条医疗平安经办机构要严格执行社会平安基金管理的各项制度。财政和劳动保证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居民医保基金的监督管理。
及时反映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第四十三条医疗平安经办机构要定期向劳动保证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和社会平安基金监督部门演讲居民医保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
当居民医保基金达到预警指标或出现超支时,第四十四条财政和劳动保证部门要建立居民医保基金预警制度。应及时向同级政府演讲,调整有关政策。
第九章奖惩
第四十五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居民医保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举报奖励方法由市劳动保证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六条劳动保证行政部门、医疗平安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
第四十七条参保居民弄虚作假。并暂停其医疗平安待遇;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对在居民医保管理服务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果的单位、个人。
第十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市劳动保证行政部门可根据基金运行情况。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五十条为减少基金支付风险。提高保证能力,探索建立全市居民医保基金调剂制度,调剂金按当年基金筹集总额的3%提取。具体方法由市劳动保证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五十一条各级劳动保证行政部门、医疗平安经办机构、社区、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劳动保证工作机构等开展居民医保工作所需人员和工作经费。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经办人员缺乏问题。
- 上一篇:高血压患者健康指导意见
- 下一篇:法律之家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