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方法归纳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学习方法归纳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搞好初高中的数学知识的衔接
由于初高中数学知识的差异性,决定了要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就必须首先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由于初中实行了义务教育,而高中没有实行义务教育,所以初高中数学无论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存在差异性,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而高中数学知识面广,难度大,高中数学是对初中数学的推广和引伸。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字母、变量,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理论分析,与初中数学相比,增加了难度,虽然近几年初高中数学内容都经过了调整,难度都有所降低,但相比之下,初中数学难度降幅较大,这不但没能缩小初高中数学难度的差距,反而增大了其差距。特别是在初中有的为了应付中考而导致有些内容浅讲或不讲。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因式分解中分组分解与十字相乘法,二次函数及其运用,这些在初中要求较低,而在高中这也没有列入教材,但在平时又需要经常运用它们来解决数学问题,要求较高,而高中由于高考的原因,难度不但不敢降,反而有时增加了难度,所以要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就必须弄清初高中数学知识的差异性,对初中要求较低,而高中相应知识要求较高的、熟练运用的,要在高一上学期对初中相应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提升,对高一学生能顺利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只有这样做好了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才能让学生尽快地融入高中学习中,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就要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初中学生自学能力差,所学知识基本上都是采用教师灌输方式,考试所用方法及思想都是经教师大量反复讲解和训练导致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死记公式和结论机械运用,没有通过自己认真理解、总结。而高中数学由于其知识面广、深、难,要想通过象初中那样反复讲解和大量训练来掌握方法和知识是不可能的。学生必须要加强自学,通过大量阅读来理解、总结、归纳,提升自己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将高中数学知识多、深变难度为少、浅、易,所以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就必须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题型也在不断发生多样化,近年来还出现了应用型、探索型和开放型。只有靠学生的自学去深刻理解和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
三、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多地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公式、概念、结论习惯于死记硬背。而高中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对概念、公式、结论进行记忆外,更多地是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能自主钻研,消化知识;重视逻辑推理,对知识能进行纵横判断,推理、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所以进入高中后要做好学生初高中数学衔接,就必须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生学习方法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学生阅读能力指导,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阅读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要认真研读,要边读边思考,对教材内容要进行归纳总结,对概念、公式要在阅读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2.加强学生听课的指导,指导学生认真听课。初中学生听课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采用灌输方式,学生思考、消化时间少,理解能力差,所以进入高中后要改变学生上课听课方法,在上课时除了要认真听老师讲解外,还要做好笔记,认真听同学发言,勤思考,理清各知识点的联系和公式、定理应用的条件和范围,多问几个为什么,让知识在心中了然而不茫然。
3.加强学生课后及时归纳、复习的指导。初中学生一般在课后都不善于归纳总结,所学知识一般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进入高中后,要让他们养成一种课后及时归纳、复习的学习方法,让所学知识在脑海中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2
进入初中的我们,应该改变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不应该再用小学的学习方法,而我仅仅只在中学待了一年,但是我也总结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我觉得所有学习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说话要看老师的眼睛认真倾听。我总结了数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数学:提前1天或几天在书上画出概念,定理,公式,定律,以及重要语句。并且分析每个内容的学习重点,用序号标出来。定期有计划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总结,归纳不同题型,并学会方法,收藏好,定期复习,做到烂熟于心。
语文:学会复习,1.首先要正确的读准这个字的音,其次掌握这个字的形和义。2.掌握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段意,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3.利用材料进行逐段逐句的分析。
篇3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学习方法 探究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和精髓,它是人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某种观点,只有从根本上掌握此方法,才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改变思想方法,在当代初中数学教育中是一种必然。
一、引导学生预习,细心读教材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代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学生不善于理解而是死记硬背。当学到平行线的性质时,学生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背得比较熟,但是在应用这些性质与定理时却不够熟练,这是由于没有读懂造成的,这导致初一新生在自学能力与实际应用方面没有达到要求。所以,要对读法指导有所重视以提高初中新生的学习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会读问题,达到眼到、口到、心到以及手到。在方法上主要应用随课预习或者单元预习的方式。在预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预习提纲来预习,让学习有一定的目的。实践证明,有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做到突出重点,实现精益求精
初中数学的考试大纲要求:在内容的理解、了解上有重点要求,还要对方法有所掌握,达到会、能两个层次的要求,对于需要理解的内容,要对方法有所把握,了解考试的重点。在每年的考试中,对于出现的概率较大的考题;在相同的试卷中,当试题所占有的分数比较多时。我们要结合学生出错的内容,多下功夫,使重难点更突出,要在主要内容及方法上多下、狠下功夫,再就是结合重点内容与次要内容间的联系,做到以主带次,使重点内容与整个内容紧密联系。只有对主要内容有了深入理解,其它方面的内容与方法也会迎刃而解。也就是说,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都得抓,不能分开来抓,要对各内容的联系进行分析,通过比较能够自然地突出主要的内容。
三、抓住重难点,归纳总结复习方法
众所周知,重复是学习的母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在学习时,学生们要对所学习的所有知识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归纳,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所学到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1、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脑只能接受比较单一的知识点,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同学理不清头绪,头脑里装太多东西,感觉很乱。通过将这些闪光的、零散的知识加以整理与归纳,让学生的头脑展现清晰的知识网络,构建相对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2、突破重、难点,做到学以致用
在梳理知识点时,要对重、难点问题加以剖析,并运用于实际当中。再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的情况,对需要复习的内容加以指导,根据复习资料的难易程度区分侧重点,处理重点也不要结合学生较易混淆,较难理解的内容之中。
总之,结合新课标要求,指导初中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并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做好协调,并持之以恒。将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使学法与教法相结合,将教师指导与学生的探求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形成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 初中学生 生物学习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41
由于初中阶段我们刚刚接触到生物学科学习,因此,正是我们学习生物知识点的大好时机,同时也是我们积极掌握有效的生物学习方法的大好时机。本文就几种有助于初中学生有效进行生物学习的方法展开论述。
一、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
M入初中阶段由于我们刚刚接触到生物学习,因此,为了使我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对我们进行有效引导。针对目前生物学科的学习而言,我们应该将生物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传统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都认为我们学生只要能够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影响了我们的学习,部分同学在新时期的生物学习过程中,也企图通过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达到取得优异成绩的目的,实际上他们的这种学习理念,不仅无助于有效掌握知识点,更影响了有效理解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通过理解有效掌握知识点,通过理解有效应用知识点。
二、积极进行独立思考
进入初中阶段,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为了引导我们更加有效的进行生物知识点学习,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独立思考。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如果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独立思考、有效理解知识点,那么我们就能很好的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我们自身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为了使我们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进行思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进行独立思考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进行与“洋葱表皮细胞”相关的知识点讲解之后,就可以为我们留出一些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我们不仅要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还要积极在课余时间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
三、对实验学习引起重视
实验作为生物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会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掌握有效的生物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应该对实验学习引起重视,掌握有效的实验学习方法与技巧。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的配合教师的实验教学活动,认真听讲,掌握有效的实验学习方法与技巧,并能够在实验室有效的进行实验操作。我们的实验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这无疑对提升我们的生物学科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自己还要积极的将实验拓展到生活中去,为自己创造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不仅使自身的实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还为自己创造更多创新的机会。
四、注重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
有助于同学们有效进行生物知识点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个有助于我们很好的掌握生物知识点的方法,就是我们有效的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知识体系化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要求我们积极建立知识体系框架,进而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这样能使我们更好地进行学科学习。当然,对于我们初中学生而言,凭借个人的力量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存在较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我们进行有效引导,使我们能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我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会比较注重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主动地掌握应用知识线条的方法,通过知识线条查找自己的知识盲区,并在知识线条的指导下,更好的思考一些问题、解决问题。
篇5
1.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学习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表现是能够使用适当的方法,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初中阶段化学课程学习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学习.教师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信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将科学逻辑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学会这种方法之后,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信心,这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2.学生的主观需要
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正处于智力发育时期,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推理能力,这时候,教师只要将科学逻辑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就能够利用这种方法更好地进行学习.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复对知识进行讲解,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影响复习效果.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尊重他们的思维情感,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在生活学习上对他们多进行帮助,教授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最终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二、科学逻辑方法在初中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科学逻辑方法主要有分类、比较、归纳等.科学逻辑方法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十分频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逻辑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复习。
1.分类法在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分类法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要求将化学知识综合整理归纳,使用分类法可以有效地将知识变得简单、有条理.初中化学的学习主要涉及基础概念知识、基本化学符号、基本的仪器等.知识结构琐碎、零散,但是只要将其进行分类,就能够根据知识结构进行记忆,快速提高复习效率.
2.比较法在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比较法是确认各个分析对象的差异点以及共同点的逻辑办法.通过比较的办法可以有效确认事物之间异同点,使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加整体,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3.归纳法在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归纳学习方法是将需要研究分析的事物特点、性质进行概括总结.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差异 学习习惯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后,每一次考试就是一次打击,成绩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加上这些同学不了解数学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学习成绩整体滑坡。
1.认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
1.1 知识差异。初中数学知识浅、简单、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强化与完善。
1.2 语言抽象化。初中数学在语言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如集合符号、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
1.3 思维方法改变。初中阶段,数学学习中习惯于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它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对思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1.4 知识容量大。初中数学知识点较少,课时充足,其知识容量较小;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而课时相对减少,知识容量增大,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消化吸收。
2.如何学好高中数学。高中学生不是想学就能学好,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2.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1.1 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1.2 课上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一方面专心听重点难点,解决预习中的疑问;另一方面要加强训练,把知识初步掌握。同时要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但不要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2.1.3 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及时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一环。只有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勤反思,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驾驭全局。
2.2 正确的学习态度。数学是一门综合能力较强的、比较枯燥的学科,需要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决定一切,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就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中起到主动作用,而老师只能起到引导作用。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 家庭因素。首先,农村孩子的家长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在农村中学,大多数学生家长出生农村,集镇居民也较少,就整体而言,家长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还有少数家长近似文盲。家长无法辅导自己的孩子。其次,单亲家庭、组合家庭较多。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离婚率逐年增高,就是农村也不例外。孩子是离婚的直接受害者。另外,隔代教育现象较重。在农村,许多家长为了生存,不得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孩子也学会了在学校欺骗老师和在家里欺骗家长,学习上自然产生了掉队分化现象。
2 社区环境因素。首先,农村中学的周边环境治理相对较差,一些不健康的场所大有存在,给学生的厌学、分化,提供了温床。有的孩子沉迷于网吧、游戏厅等不健康的场所;有的白天课也忘了上;有的整晚都在网吧里,白天上课睡觉;而农村网吧老板的法制意识较差,加上农村的治理力度也相对较差,同时农村的家长教育管理的力度不够,所以才会有很多的“困难学生”出现。
3 学生自身因素。①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因此,学校、家庭、社区都必须配合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勤学、好问、踏实、争优的学习风气,并形成坚强的学习意志,培养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②没有转变学习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初中阶段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味依赖于老师的督促。有的同学在小学阶段由于老师的管教较多,可能成绩较好,而一但进入初中,让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那时就不知所措,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形成分化掉队。
4 学校因素。①农村中学相对来说,设施较落后,没有相应的完善的教学设备。有的学校的投影仪很少,且比较破旧,几乎不能使用;录音机较破旧,放音都不准;多媒体教室虽然装备了,但也很少用。这些都影响着教与学的过程。②农村中学信息相对闭塞。教师的培训、学习机会较少,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及时获得,从而影响着自身教与学的过程,也会形成学生的分化现象。
二、改变数学学习分化现象的措施
在多年来的实践中,本人也尝试着去改变数学学习分化现象的出现,并从这些方面去进行了尝试,也从中得到一些收益,这里我列举出来以便和大家探讨。
1 寻求家长、社区的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经常召开家长会,或多与家长联系;建议学校邀请社区中的有关人士作思想教育、法制报告等,从而形成管理上的合力。同时,建立家长学校,定时聘请有关专家介绍家庭教育的方法,作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报告,交流家长们之间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吃苦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作风,培养他们有责任心。这些是搞好学习的前提。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①首先办好班级“数学墙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项工作对学生的要求不高,难度不大,却能较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随着数学兴趣的培养,会结合某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为主题,开展班内数学小竞赛或数学知识小竞赛、数学猜迷等活动。我深深地感觉到,在活动中,师生双方真正地融洽到一起,有的平时不怎么样的学生在活动中的反映敏捷,真是出乎意料之外。②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活动。在新教材中,课本内就有许多要开展的数学学习探究、实践活动。老师提早做好安排,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完成。当然,这类活动不是乱做一气,而是先分组,由组长负责分工,制定活动方案,并写出活动总结。
3 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应尽的职责,是素质教育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迫切要求。传授时要注意:①教师要用心搜集并善于总结各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自己总结积累,也可以留意报刊杂志,经过总结归纳,教给学生适合数学学科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怎样分析试卷,怎样求一些线段的长度,怎样解决运动类问题等。②要注重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教给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题材要教给不同的方法,并帮助学生自己点滴总结归纳。③要循序渐进,注意掌握学习方法的阶段性,初一有初一的学习方法,初二有初二的学习方法,初三与初一、初二的学习方法是迥然不同的。④要有的放矢,强化训练,使方法转化为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素质。学习方法的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使传授的方法转化为能力,我们必须有的放矢,强化训练,使学习方法逐一被较好的掌握。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也有利于学生对新方法的学习、掌握。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篇8
[关键词]数学;衔接
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心理的变化,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的不同,学生在接受知识、学习方法上的不一样。导致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上的脱节。因此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应该是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衔接
教师要认真研究《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整体把握好第二、三学段教学内容的变化,找到小学与中学的知识衔接点,做到知识的平稳过渡。如:数的扩充,初一教材一开始就遇到数不够用的问题,比如,当气温在零度以下时,就难以用小学所学的数表示了。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引入了“负数”的概念。这样“数”就由小学所学的正整数、正分数和零扩大到包含正数、负数和零的有理数范围。后又出现开方运算,遇到开不尽方的一些新问题,于是又引入了无理数的概念。数的范围又扩大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内的实数的范围。
二、转变教法,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小学教师要讲细练多,到了初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要讲精练少,并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做好方法上的衔接。
1.抓住新旧知识联系,强化概念的衔接
在讲授新知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用类比法。揭示出新知的本质。从概念教学看,初一教材出现了正数、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如果让学生对这些概念仍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概念就得不到强化。如,对|a|的三种类型的结论背得熟透。而遇到|a-3|这类题时就有困难。因此,对概念一定要通过变式与比较进行强化,让学生弄清其含义、实质,并用所掌握的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2.消除心理障碍,进行学习心理衔接
小学升入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了变化,这个时期在学习上是属于多重性(独立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应主动接近学生,多与他们谈心、交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在课堂,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说理要深入浅出,始终做到教与学和谐民主。
3.针对思维特点,注重认知规律衔接
小学生是在听到、看到、感受到的同时进行直观形象思维,升入初中,要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如,在教学“数轴”概念时。可列举直尺、杆秤、温度计等,讲等式的性质时可借助平衡的天平。当学生对特殊的具体事物有所认识后,及时把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抽象。通过借助使用实物、模型、图片、图示等来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加深理解。
三、改进方法,重视学法上的衔接
小学到初中科目增多了,内容加深了,学生学的比较吃力,要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其关键是改进学习方法,重视学法上的衔接。
1.重视预习,教会自学
小学阶段对预习不够重视,到了初一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因此,教师要重视预习指导,制订预习训练计划。先布置一些能用公式、定理解决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尝到自觉寻求知识的乐趣,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再布置一些数学概念、定理的变式题目,最后达到学生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2.认真听讲,善于思考
在进入初一后多数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教师要从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一基点出发,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能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定理、法则的理解。
3.严格训练,规范作业
就作业来看,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进入初~后,学生的独立意识很差,突出表现在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独立思考。总与别人对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在规范解题上为学生做好样子,严格训练学生;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严格要求学生,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4.及时复习,归纳总结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 新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56
众所周知,“教与学”一直是教育教学所探讨的基本命题之一,而“教与学”又是教师与学生关系所衍生出来的,所以要想弄清“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就需要理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是共生共存、互相生发促进的。在新课改的驱动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提出使得学生主体性地位得到认可,极大地解放了学生,更解放了课堂,推动师生关系得到调和。笔者认为,教是学的起点和基础,“教”具有引领、促进和优化的作用,因此,笔者从探究教与学的关系出发,找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教优学的路子,期待为初中物理教学开创一片新的园地。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进行探究,认为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与思并重,设计有意义的问题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新课程”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强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造性精神。学习的过程不是一味被动接受的过程,离不开学生的思考、批判和创新,一切教育教学重在生成而非死守已有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问题意识,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疑惑中自主思考,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学生问“把蜡烛放在一倍焦距外,为什么从另一侧通过透镜还能看见蜡烛的虚像?”出现此N情况正好可以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自主探究,尽管可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是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在问题中一旦学到新知识,必然会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驱动力。
学生有疑问是好事,是推动其探究知识的内驱力,教师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时机,巧设与教学相关的问题情景,推动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在重难点上,设置问题,引发思考,为学生的学习助力,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就感,由此又会反作用于物理学习活动之中,形成良性循环,从而真正实现以教导学的目标。
二、实验教学必不可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更注重的是知识的讲授,但随着国家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设施的全面配备,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高分低能”的学生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设计好实验任务书。纯粹的物理学科知识枯燥且不易于理解,将其放在有趣的物理实验中来进行生动地阐释,学生不仅能有效理解,同时更能较好地掌握。另外教师应该主动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动手、动脑、动心,显而易见直接参与的体验比旁观者的感受要深刻得多。
例如,在进行“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教学中,笔者想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放到水里的乒乓球,它由运动到不动的整个过程中浮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重力又受到怎样的变化?乒乓球在水中的体积又有怎样的变化?让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假设并独立设计实验,之后分小组交流谈论,改进实验方案并实施,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论证分析。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带着功利性去学习知识,而是怀揣好奇去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此外,也逐渐养成了科学的实验素养,得到了成功的体验与感受,进而实现以教促学的目标。
三、授之以渔,注重归纳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的教育乃是基础教育,重在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一套有效的适用的学习方法,学习是一个终生的事业,知识是无穷的,学习也是无涯的,教师并不能一直充当学生的引导者、点拨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如此。另外学习的第一要务就是掌握学习之道,这也是学习的不二法门,学生有了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何愁学不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善于研究和总结学习方法,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如根据一个物理问题往往可以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并且教师在教授时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物理学习中常见运用的方法有类比法、图像法和转换法,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总结归纳相应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梳理构建知识体系,主动归纳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学生只有会学、巧学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重教学反思,实现教学改进,推动学生更好的学习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是教学过程的终点,只有做了教学反思,才能代表教学过程的完成。课后反思工作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每堂课结束后都有必要做反思总结,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总结优点、发现问题并且尝试解决,这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再者,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也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能够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改进和调整,规避相同错误的发生。
教学反思事实上也是在不断提醒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发展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督促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教师在不断提高和完善,于学生而言也是作了表率,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不断弥补在物理学习中的弱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也就是响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具有主动改进教学的诉求,那么教师必然会主动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主动钻研初中物理教学的各个方面,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的教育教学观念不谋而合,教师教学的改革必然会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通过教师的反思对教学的优化,必然能够真正实现以教优学的目标。
篇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020-01
摘要:初中化学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为他们今后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其他科学知识和令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学是教的依据、教的目的。
关键词:化学 学习 方法 预习 问题
初中学生对新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学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这些触动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情况下,学生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觉困难。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会有学生说出“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供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
在上课之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预习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着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
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一般在上新课时都花了5到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习预习前。我都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预习题纲:1、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3、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元素――碳所组成的?4、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5、无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大多数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节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氨气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培养。
为了使学生有系统性的学习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们讨论、老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四、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
- 上一篇:企业并购中的法律风险
- 下一篇:领导调研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