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合同政策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合同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合同政策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营销渠道;整合

一、背景分析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已经占到了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预计2013年有望达到18155亿。这些数据显示,网络零售市场整体保持较快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渠道整体销售额、利润率明显下降。继2011年2012年北京、上海的部分大型百货企业相继关门歇业后,2013年各地区、各商家曝出的春节销售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中出现了春节销售同比下降的现象,杭州市7家商场在春节期间的销售额同比下降2.6%,广州的传统零售商部分门店也遭遇了5年来的首次春节期间业绩下滑。相对于一线城市的增长乏力,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城镇郊区、县域市场却出现了比较强劲的消费增势,如湖南株洲、河北石家庄的商业企业春节期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5.45%和19.1%。在同一城市中,主副城区消费市场的两极变化也非常明显。杭州市贸易局对杭州8家农村连锁企业的监测显示,2013年春节前10天直营店配送总额同比增长31.3%,位于上海郊区的百联南桥购物中心2013年春节销售同比增长84.2%,大大超越了主城区百货不到10%的增幅。

以上数据显示:一、二线城市网络零售业迅猛发展,传统零售业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比较大;而在三、四线城市,县域城市,城郊市场传统零售业却强劲增长,成为市场增长的新区域。如何把握住这一趋势,已成为了传统制造商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

二、网络渠道与传统渠道的必然性

(一)从发展趋势来看,网络渠道是未来的主流模式之一

网络渠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渠道经销商带来了威胁与挑战,但从渠道的发展趋势来看,网络渠道肯定是未来的主流模式之一,未来渠道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电子商务化”。制造商如果因为不能处理好线上线下的渠道冲突而放弃网络渠道的话,肯定是要被时代抛弃的。

(二)从实践操作来看,传统渠道具有不可替代性

尽管在市场活动中网络营销相对传统营销在程序和手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市场营销的实质并没有变化。首先,传统营销是网络营销的基础,传统渠道一直以来是主流销售模式,传统渠道在渠道建设、购物习惯、购买安全性、售后服务及与渠道经销商的关系网络资源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次,网络渠道虽然已基本占据了大中城市的中、青年市场,但是老年市场及上文提到的三、四线城市,县域城市,城郊市场仍然是传统渠道的舞台。最后,消费者在购物时除了具有实际购买的需求之外,消费者还把整个挑选、试货、讨价还价、逛街的过程当作是一种放松和享受,甚至是一种家人和朋友休闲、相聚的方式,这种购物体验是网络营销无法取代的。

由此可见,网络渠道与传统渠道由于他们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必将,二者如何整合和共赢是所有传统制造商必须面对也必须处理好的课题。

三、传统企业营销渠道整合策略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营销渠道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网络渠道作为新兴的渠道模式对传统渠道的挤压是必然存在的,而且网络渠道具有互联网之传播快速的优势及中间环节简化带来的价格优势,传统渠道对网络渠道存在敌意也是难免的。既然网络渠道与传统渠道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两者之间的天然冲突又在所难免,唯一的出路就是寻求二者的融合与协调。这时,如果渠道中的每个成员都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渠道就很难运作好。作为制造商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待问题,不为了蝇头小利而与渠道商争利,应该在渠道成员之间建立超级目标,以良好的心态去看待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及时建立、完善与各种渠道商的共赢机制。

(一)高屋建瓴,对渠道进行合理布局与调整

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制造业开展电子商务不仅仅是开拓新的营销渠道,更有可能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但这并不是说要忽视甚至抛弃传统渠道,相反,要想做好网络渠道,还必须在传统渠道上精耕细作,为网络渠道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在一、二线城市整合已有的传统渠道力量,为网络渠道提供物流和售后服务的支持。在渠道评估的基础上,对各个大区的传统渠道成员进行整合,对于一些贡献较小却花费较大的渠道商予以摒弃,对一些符合企业要求、业绩好的渠道商予以支持、合并。根据企业的行业及市场特点,在各个大区集中力量建立一个或少量实力较好的渠道商,与网络渠道协调配合。

2.在三、四线城市及郊县城市着力建设、发展传统渠道,抓住城镇化带来的新机遇。

3.对非官方经营的网上渠道采取授权形式。线上销售的产品不一定都是厂家直接销售的,而是网民利用各级差价,包括经销售渠道的差异化价格而开展的趋利行为。另外,一些经销商对新渠道方式的采用也容易出现分销商间的“窜货”问题。这些零散的网上零售往往带来企业产品价格的混乱,企业可以采取授权非官方经营的形式,将非官方的网上销售纳入自己的监管体系,从而加强自身渠道的管控能力。

(二)渠道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充分发挥互补优势

传统渠道商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及物流配送系统;而网络渠道则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快速实现信息流和资金流,如网络渠道比较容易获得消费者信息及市场需求信息。因此,可以将信息流的职能交给网络渠道,如订货、信息交流、反馈等,而将涉及实物链的相关功能,如送货上门、售后服务等交给传统渠道来做。通过这些关键信息的共享能够实现网络经销商与传统分销商互利互惠,促进渠道间的合作与共同进步。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厂家可以通过自建B2C商场,打破地域界限,面向全国消费者,让原有线下渠道商全部成为这个官方shopping mall 体系内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企业在自己的网站上介绍和链接传统渠道成员,允许传统渠道成员在企业网站上做广告,以增强传统渠道的市场营销能力。渠道商还是继续做好线下的拓展工作,线上的订单仍然纳入顾客所在区域的渠道商的业绩,对于某区域客户线上购买的商品,让该区域的渠道商承担就近配送及可能的售后服务,该订单可以视为该区域渠道商的业绩而参与厂家的利润分成。这样,既缩短了消费者的等待时间,提升了顾客满意度,也能省下总部派送的物流成本和服务成本,而这部分省下来的物流成本和服务成本,可以作为厂家对渠道商的利润分配来源。

哈森鞋业在这方面就有过成功的经验。哈森一开始发展电子商务事业部的时候,网上销售的鞋子成本报价和调货都需要哈森集团各地办事处的配合,实体单位都觉得电子商务事业部抢了他们的业绩,配合起来一直不顺。后来哈森采用矩阵式的业绩认定政策:凡电子商务事业部通过各办事处调拨的鞋子订单,该业绩都会分算到各大事业单位去。政令一公布,各办事处开始欢迎期待电子商务部的调拨订单,有效地化解了矛盾。

(三)确保传统渠道商的利益

网络渠道与传统渠道冲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利益冲突,厂商如果能尽可能少地影响到传统渠道商的利益,渠道之间就不会产生太多冲突。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确保渠道商的利益。

1.市场区隔,也就是市场差异化。企业对自己的目标市场进行划分和分层,给不同的顾客群以不同的渠道侧重。企业的网络渠道如果能找到传统渠道商不能或不愿意覆盖的细分市场,那就是找到了专属于网络渠道的蓝海。可口可乐刚开始采用终端销售机的时候零售商非常不乐意,因为零售终端机好像也是最终面向消费者的,但可口可乐解决了这一冲突,终端销售机和零售商看似定位在相同的用户,实际上他们二者服务对象还是不一样的。

2.产品有效区隔,就是线上和线下销售不同的产品。产品是否相同意味着线上价格策略,线上线下不同产品自然可以采用不同价格。这样既可以避免因为线上线下价格差异而引起传统渠道对线上销售的抵制,又可以扩展企业的市场。过季产品和当季时潮产品可以形成产品区隔,如李宁公司在线上销售库存积压产品和个性化产品,线下销售主流当期产品。时尚类的品牌适合把滞销的过季库存放到网上销售。这样一方面帮助企业快速消化库存、提升资金周转速度,另一方也不会对线下当季产品造成价格冲击。产品区隔还可以是同样的产品线上和线下采用不同的包装、型号、颜色和款式甚至不同的品牌。例如,百丽公司线上线下重合的鞋款很少,百丽曾经有一款鞋跟为菱形切割造型的鞋,这种造型在线下和线上鞋款中都有应用,完全相同的楦形,只不过是鞋的颜色和造型有所差异。同一材质、同一楦形,不同的款式自然可以采用不同的价格。而对于百丽来说,由于百丽具备生产线柔性化生产的能力,只要楦形相同,可以做许多在造型细则上有差异的鞋却不耗费企业更多的成本。产品区隔还可以是线上线下销售不同的产品,如阿里斯顿就专门选出一些机型投放到京东商城上,这些机型在KA、传统百货是不会有的,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产品和价格上的冲突。

3.使传统渠道商分享网络营销的成果。企业可以在网站上开展一些促销活动,如派发一些优惠券,消费者凭该券在当地零售店购买可获得相应优惠,从而提升线下零售店的销售,减缓线下渠道对线上渠道的抵制心理。美国Similac 和Efami奶粉公司实行线上线下同价,并且公司还给在他们官网上注册的用户不定时免费派发金额1~10美元不等的奶粉券,消费者拿着这些奶券可以到他们附近的零售店购买该品牌奶粉时冲抵相应的价格。

4.逐步缩小线上线下价格差。消费者在进行线上消费的时候由于要承担一定的购买风险和售后服务风险并享受较少的顾客总价值,因此可以承受一定范围的线上线下价格差。有人研究过,当线上价格较线下价格便宜20%-25%时,线上产品不会对线下产品产生太大的冲击。但是,当电子商务发展日益完善之后,网上购买的各种风险会逐渐降低,人们对价差的接受程度也会下降。况且,线上线下价格趋同将是未来制造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和各种条码识别软件的普及,线下商场正越来越快地沦为线上渠道的“试衣间”。用户在线下只试不买,并且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现场比价下单。2013年端午节苏宁启动的“双线同价、全网比价” 让消费者切实地感受到苏宁线上线下同品、同价、同服务的全新整体购物体验。线上线下商品趋同、价格趋同也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营销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肖永红.论家具企业网络营销策略[J].江苏商论,2009(11).

[3]刘朝龙.春节成绩单难掩传统零售2013隐忧[J].商场现代化,2013(06).

[4]何阿垒,崔飞.网络环境下营销渠道冲突及其管理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06).

[5]符修清,陈志艳.网络分销渠道与传统渠道冲突解决方案探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4).

[6]王国杨.破解网络渠道与线下渠道冲突难题[J].销售与市场(营销版),2009(35).

篇2

3.1电子商务合同中的法律问题

电子合同是合同双方当事人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通过在网上发出要约和承诺,达成意思表示一致而订立的合同。电子合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合同的订立方式,因此,对于法律法规来说,就有一个怎样修改并发展现存合同法,以适应新的贸易形式的问题。

3.1.1要约的撤回与撤销

在传统贸易中,要约(OFFER)可以撤回,只要撤回通知早于或与该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在电子合同的订立过程中,要约的撤回和撤消是十分复杂的问题。首先,撤回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在网络中要约的传递和接受几乎是同时发生的,目前还没有一种传递方式,能让自由文本的撤回通知先于发盘到达或同时到达受要约人。在传统贸易中,要约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撤销的。但在网络交易的环境中,要约人没有撤销通知的标准格式,只有用自由文本来撤销,不能使撤销通知在受要约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或在要约人收到受要约人的接受住处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3.1.2接受的生效和撤回

在网上交易中,接受(ACCEPT)的含义及其成立条件,与传统贸易是一样的,即受要约人发出的接受被要约人接收电脑接收时,构成要约的接受,合同的成立,宜采用大陆法系的“到达主义”原则。传统贸易中接受是可以撤回的,只要撤回通知在接受原应生效之前或同时到达要约人。而在网上贸易中,由于电子计算机发出的接受在瞬间就送达对方,在过程中没有停留时间,接受一经送达要约人,合同就已成立,再撤回接受就等于撤销合同。因此接受是不能撤回的。

3.1.3合同的形式问题

电子合同相对于传统的合同,其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传统合同的口头形式在贸易上常常表现为店堂交易,并将商家所开具的发票作为合同的依据。而在电子商务中标的额较小、关系简单的交易没有具体的合同形式,表现为直接通过网络订购、付款,例如利用网络直接购买软件。但这种形式没有发票,电子发票目前还只是理论上的设想。

其次,订立合同的双方或多方都在虚拟市场上运作的,其信用依靠密码的辨认或认证机构的认证,表示合同生效的传统签字盖章方式被数字签字所代替。电子合同的条款,不可能像传统的书面合同那样齐全、措辞严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可能发生的商业纠纷,就需要国家贸易法律进一步明确规定。

3.1.4电子合同证据的保全问题

电子合同的一个主要特点就在于销毁、更改或补充非常方便,一旦电子合同遭到篡改或破坏,很难复原,即使发现留有拷贝,也很难判定拷贝的内容是否也被 篡改过,以此类推,原件的内容也就无从知晓。纸质书面文件则不然,如果当事人能出示原件,其真实性很容易被论证。即便纸质文件的原件丢失,法院对书面复印件真实性的确认要比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确认容易得多。因此,尽管现代科学技术对电子合同使用了管理和技术上的防范措施,但很多国家仍然怀疑由于这些技术的不当使用或出现失灵,可能会使电子合同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大大增加,作为证据更加难上加难。因此,电子证据的确定就需要由严格的法律审查制度来规定。

3.2电子签名和认证问题

传统合同中签名或盖章的行为有两种功能:一是表明合同各方的身份;二是表明签名者已确认文件所载之内容。各国法律主要是把签名作为一种认证的手段。而书面形式是签名的物质基础,换言之,签名的实现是以书面文件的存在为前提的。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交易和通讯均在网上进行,参与交易的各方可能在整个交易过程中自始至终不见面,无法当面进行身份识别,不可能通过电子数据来传递亲笔签名,传统的签名方式很难应用于这种网上交易,这就产生了在计算机上以何种方式签名才能为法律所认同的问题。按照信息发达国家的做法,在网络上通过电子签名的方式来确定交易方的身份。这种电子签名是由符号及代码组成的,它具备了上述签名的特点和作用。对每一方来讲,具体采取什么符号或代码,将根据现有的技术、相关经验、可应用标准的要求及使用的安全程序来做出决定。任何一方的电子签名可以不时地改变,以保护其机密的特征。因此,电子签名的产生和广泛运用给电子商务立法带来了两个新的课题,即电子签名是怎样认定和电子签名是否有效的问题。

数据电讯的商业化应用,除了需要电子签名作为认证手段之外,在因特网等开放性网络环境下,认证中心的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电子签名侧重于解决身份辨别与文件归属问题,而电子认证解决的是密钥及其持有人的可信度问题,因为密钥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它存在着丢失、被盗、被破译等风险,这就产生了公开密钥的辨别与认证的有效性问题。即需要由一个权威的机构对公开密钥进行管理,以减少密钥丢失、被盗、被冒用而造成的损失。电子身份认证机构通过对公钥密码体制、数字签名、数字信封等密码功能的运用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认证系统,从而在技术上对电子商务起到了安全保障的作用。但是,由谁来管理认证机构,由谁来充当认证机构,认证机构应具体有那些权利,承担何种责任,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电子认证的法律效力也仍需通过立法得到确认和保障,电子身份认证机构行为规则以及涉及交互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需要通过立法来规范。因此,要使电子身份认证机构能真正发挥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安全作用,促使电子商务真正走向国际贸易应用,必须通过立法加以保障,或者作严格的法律规范。

3.3电子提单的转让问题

特权凭证是海运提单的一个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纸张型海运提单可通过背书转让货物的所有权。电子提单与传统的纸面提单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它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传送出来的关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转让货物所有权的电子数据,是电子数据交换与提单相结合的一种形式,通过计算机,提单信息被转换为数字信息后,在网络间高速传递,最后由接受方计 算机处理为原信息。在流转上,电子提单快捷便利,顺应着国际贸易的时代要求,成了传统提单的当然替代物。但是电子提单不可能背书签名来进行转让。如何转让电子提单不仅成了一个技术问题,也带来了法律解释的问题。票据法中票据的转让和承兑以及信用证转让也存在着相似问题。

3.4电子支付问题

支付方式是真正决定电子商务意义的环节,也是电子商务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任何一笔成功的商务都要归结到资金的支付与结算上来。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最终发展不是很快,其瓶颈之一就是电子支付。电子支付所产生的法律问题包括了各种支付工具(信用卡、电子货币、电子支票等)的发行应用标准和条件、电子支付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电子支付命令的签发与接受、执行、以及风险责任的承担等。电子支付涉及当事人众多,包括消费者、商家、银行和认证中心等,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有买卖合同关系、金融服务合同关系、电子身份认证关系,如在立法上不加以明确,必会阻碍电子支付在电子商务中的运用。

3.5税收问题

税收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财政来源,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最基本的体现。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是在没有固定场所的国际信息网络环境下进行,造成国家难以控制和收取电商务的税金。

3.5.1.常设机构的概念和范围界定遇到了困难

许多客户通过互联网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外国销售商并没有在该国拥有固定的销售场所,其人也无法确定。这样,就不能依照传统的常设机构标准进行征税。

3.5.2.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冲突

在一国对非居民行使什么样的税收管辖权的问题上,目前国际上一般都坚持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优先的原则。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各国对所得来源地的判定发生了争议。美国作为电子商务发源地,1996年11月发表了《全球电子商务选择性的税收政策》一文,声称要加强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这样,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在发展中国家属地会强占其原属本国的税源,使发展中国家蒙受税收损失。

3.5.3.国际投资所得避税问题将更加严重

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完善,导致网上国际投资业务的蓬勃发展,设在某些避税地的网上银行可以对客户提供完全的“税收保护”。假定某国际投资集团获得一笔来自全球的证券投资所得,为躲避所得税,就可以将其以电子货币的形式汇入此类银行。

因此,在制定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政策法规时,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税收政策和手段,建立新的、有效的税收机制。

篇3

从政策层面看电子商务的特点

1.电子商务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的概念

一般而言,基于全球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是超越国界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带给生产和消费者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便捷、低成本地进入全球市场。这样,就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创造出大量的“”商人;也能够使拥有一网机和信用卡的消费者成为“全球”消费者。对于生产企业而言,通过开展电子商务能够有效地缩短供货时间和生产周期、简化定单程序、降低库存,而生产企业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将使得两者的关系更加紧密,传统交易中的进口商、出口商、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将变得毫无意义。交易的低成本和进入的低门槛,使得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拥有了参与电子商务的均等机会(就此意义讲,发展电子商务是扶持中小企业成长的较有效的工具),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变和改善了企业组织结构和市场竞争结构,使得经济的运行效率显著提高。

电子商务国际性的特点,要求其交易规则和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应尽可能地一致,理想的情况是绝对的相同。这正是发达国家积极推进制定电子商务国际规则的根本出发点,并且发达国家力争谋求制定规则的主导权,以体现本国的利益。对我国来说,在充分认识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作用机理的同时,把握其国际性的特点,是制定相关政策的关键。从我国的现状看,存在着与国际市场隔离的两大因素:一是电子支付系统的国际非通用性;二是大多数网络用户的语言障碍。

2.电子商务的范围远比网上购物宽泛

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远远超过通常的网上购物的概念。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不仅包括企业对消费者(BtoC)的商务活动,也包括企业对企业或企业内部(BtoB)的商务活动。一般的观点,是将电子商务视同网上购物

其一,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往往是过去商务关系和商务活动的延续,而这一商务关系是构筑在高信任度和商务合同基础上的。

其二,企业对企业的大宗交易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电子商务的潜在效益,并通过供应链的集中、采购的自动实现、配送系统的高效率而得以实现。

这一特点反映在政策层面意味着两点涵义:一是如果只认识到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就可能囿于现行政策、制度、配套系统的不完善,因为企业和消费者都需要较长时间的认知、认同阶段,以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在政策环境存在明显缺陷的条件下,电子商务的发展就会受到较大的制约。二是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部分抵消制度缺陷的制约,这样在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同时,通过发展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就此意义上说,似乎存在着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电子商务的先后逻辑,当然也不能僵化地、绝对地分阶段发展电子商务,只是发展的重点要有所侧重。

一系列新的政策问题

相对于传统的商务活动而言,建立在新介质基础上的电子商务引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问题,主要集中在安全性、隐私权、电子合同的法律效用等方面,同时也对税收、国家的权力、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以及其商业活动的监督、统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问题的引出,主要是由于电子媒介的如下特点而引发的:一是,互联网已消除了传统的物理国界的概念;二是,交易过程十分迅速、便捷;三是,电子合同和文件可以不留任何痕迹进行修改、复制和删除。

对我国而言,商务带来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而是政策的一致性和制度框架的设计问题。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交易过程的全链条中过去适用于传统交易方式的、制度均提出了挑战,何况我国计划体制下条块分割、行政分权的明显残留物,导致了难以形成一个跨部门的、一致性的政策框架。

电子商务引出的政策问题包括:

税收和关税问题。虽然电子商务的出现,不能改变原有的课税和关税原则,但必须建立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税收、关税征稽系统和制度。

相关的法律问题。主要有:电子合同的法律效用;传统交易方式中具有法律效用的原始合同、签名等如何在电子介质中;纠纷出现后电子形态的证据如何被法庭所接受,等。

安全问题。主要有:交易主体的身份识别;交易过程的商业秘密;电子通讯的安全,特别是未经授权的中途拦截和篡改;交易和其它记录的保存和管理,等。

如果不采用有效的加密技术电子交易是极不安全的。和消费者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其交易行为才可能实现,而相互信任的基础是交易过程的安全保证、保密(对消费者而言是其信用卡详细信息的保密,以免被他人盗用)、受法律保护,而这些只能通过政府颁布安全标准、建立安全制度和安全系统才能实现。否则,电子商务的将受到严重的制度制约。

电子支付系统的建立和协调。

消费者权益以及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未经许可采集、、使用个人信息变得十分容易,从而存在个人隐私被侵犯的潜在风险,为此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知识产权的保护。

电子商务活动的真实统计以及政府的宏观管理。

从全球情况看,电子商务的发展普遍快于政府政策、标准、法律的建立、修改和完善。就我国而言,虽然电子商务仍处在导入期的初始阶段,但由于法律法规缺陷较多,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提出电子商务引出的政策层面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只有等政府的政策、法律、制度完善以后才能发展电子商务,而是面对能够显著提高运行效率的新生事物,如何适时、合理地制定、完善、修正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尽快消除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瓶颈,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总体而言,政府在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作用是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和软环境:一是建设快捷、价廉的物理通信通道——互联网;二是构建适宜电子商务成长和发展的政策和法律软环境,以及相关配套体系的建设,如电子货币、银行电子支付系统的建设。

当前急需要的政策选择是:

第一,由于电子商务涉及生产、、税务、物流、贸易、法律等众多政策问题,建议指定并授权国家经贸委为协调机构,并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发展电子商务的总体政策框架,并组织政府相关部门有重点地制定操作层面的政策、标准、法律法规。

第二,重点制定安全性标准和安全性法规,同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要作出相应的

篇4

 

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贸易也有了更明显的发展。相应的,在国际贸易中,合同欺诈行为也逐渐增加,直接对国际贸易的稳健运行造成影响,并且降低了国际贸易运营商的信誉。在众多国际贸易欺诈事件中,通过买卖合同进行欺诈的现象是非常多的。因此,系统地研究国际贸易中合同欺诈的方式及其对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国际贸易中合同欺诈的识别

 

(一)合同主体的欺诈形态识别

 

1、识别合同主体的虚构

 

虚构合同主体,即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行为。比如:“皮包企业”,这样的当事者是没有法人身份的,通常也没有资格签订合同;签订合同的相关者属于某个大型企业的下属机构,母企业的规模大、实力强,不过下属机构的实力差,并且经济上相对独立;相关者完全是商业欺诈,利用假信息、假名字、假材料等,通过多种方式来欺骗对方。

 

2、识别合同主体的变更

 

利用主体整改进行欺诈。通常是合同签署一方认为自己不能够兑现承诺,为此表明让承诺标准更好的第三方来取代。在相关优惠政策的作用下,假如另一方并没有对有关第三方的诚信情况进行考察,并且冒然允许了第三方的取代,就可能会导致欺诈行为的发生。

 

3、识别合同主体的责任形式

 

合同主体涉及到的种类较多,所对应的责任与义务也并不相同,国际贸易中合同签署方是以企业为主。其具备的法律特征是企业通过所有注册资本来担负责任,股东也通过出资的方式来对企业担负有限责任,因此贸易欺诈者通常选择用最少资本注册一个企业的方法,即便欺诈行为被揭穿,最终法院的判决也是让合同签署方来担负责任,这样,欺诈方付出的也仅仅是较少的注册资本,而被欺诈方的损失却更加严重。

 

(二)国际贸易中合同赔偿条款的欺诈识别

 

通过赔偿规定进行欺诈,包括买方对卖方的欺诈,也包括卖方对买方的欺诈。买方对卖方的欺诈,一般是是由于卖方不够谨慎,买方对产品质量和设计标准进行诱惑,从而在合同约定上进行调整,让卖方认同并签署合同,但是其内容约定已经超过了卖方的实力,为此通过卖方违约这个理由,申请赔偿。

 

二、国际贸易中合同欺诈的防范

 

(一)合同订立中的防范措施

 

1、合同订立前的准备工作

 

在签署合同之前,想要更全面地预防合同欺诈,一定要提前制定一些预防措施。其一是对市场行情进行了解;其二是对交易方的资质及实力进行必要的评估。和国内合同的签署相同,签署一个国际贸易合同需要对市场状况进行调研。例如买卖合同中商品的售价、质量等等,都需要有关方面先做好市场调研,摸清国际市场状态,以此来选择最佳的产品及售价,从而确保合同约定能够顺利履行。

 

2、合同订立中的款项内容

 

买卖合同的内容都是通过各项条款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的,所以在确定国际贸易合同的各项条款时,双方当事人应当认真商讨、斟酌后再最终确定。订立时最好参照同行业的合同示范文本所提供的样式逐条逐款的斟酌,尽可能订得明确。对于那些与合同的履行及预期目的的实现有关系的条款,都应具体明确,做到条款齐备,词句严谨准确,内容合理合法。

 

(二)合同履行中的防范措施

 

1、对对方当事人履约能力情况的督促

 

国际贸易合作达成之后。我们需要分析、考核对方的实力情况,对对方有比较准确的判断。在合同内容担责阶段,要重点分析合同签署方的计划及其诚信、资格、实力等有没有发生改变,以此来制定相应的策略;在合同签署后,不单单要分析对方是否正打算履行承诺,并且还需要督促对方根据合同规定来履行承诺。此阶段,也需要确保自己能够履行承诺。

 

2、对对方当事人在履约过程中欺诈行为的应对措施

 

若想要国际贸易中合同约定正常的履行,一定要防范合同欺诈行为的出现,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在履行承诺期间需要遵守相关的制度、要求等,国际贸易中合作双方也需要了解这些制度及要求,确保合同内容能够顺利实施。根据确定的抗辩解体系及越位权、撤销权规则,及时预防与解决可能出现的合同欺诈现象。

 

(三)合同赔偿条款欺诈的防范

 

1、重视赔偿依据

 

赔偿依据涉及到法律政策及真实案例。法律政策属于签署方的合约规定;真实案例代表着违规事例。像买方设计的产品存在漏洞,卖方预防赔偿欺诈的主要方式是本身真正掌握合约内对质量表述的具体内容及本质。卖方一定要清楚合约内对质量的表达内容是否正规,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兑现相关的责任。合约内需要选购一个方式来代表质量。

 

2、重视赔偿时效

 

赔偿效力,代表着受损者向违约者要求赔偿的时间规定。对于国际贸易合作而言,若要想让产品的争议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一定要注意不可放置过长,避免收集及整理证据遇到障碍,并且为了让权益者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让贸易争议迅速得到处理,一般都需要备注赔偿期限。在通常状况下,赔偿效力是在合约内详细备注的,合约里无承诺的,根据相关法律政策来明确。赔偿效力和受损者申请赔偿权益的时效性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这个时效结束的话,那么另一方是有拒绝的理由的。

 

三、结论

 

国际贸易中合同欺诈的防范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效地防范今后变化多端的国际贸易买卖合同欺诈。在电子商务兴起的21世纪,电子合同将成为今后买卖合同的主要载体。目前防范电子合同欺诈的途径主要有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如何进一步防范国际贸易业务中的电子合同欺诈,本文认为应从加强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科研和开发、健全电子合同立法、设置电子合同行政主管机构等多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

篇5

一、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日常生活中,在网络上药企相互间的交易模式(B2B)和药企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模式(B2C)是目前我国主要的两种医药电子商务领域发展模式。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大多还是以连锁药店的形式存在与发展,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交易的普及,B2B医药电子商务模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成上升趋势。

在发达国家,医药电子商务已覆盖了整个医药产业,据有关统计显示,在美国大约有1200多家网上药店,其产值大约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7%。同时,小型的零售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个高收入、低风险的电子商务领域。他们借助发达的第三方物流网络来获取更大的利润与收益。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浙江、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人们进行网络购药的行为普遍存在。但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因为受到思想观念、环境文化的影响,由于电子商务监管难、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部分不法分子制假、售假从中谋取暴利,严重危害到了公民的健康权益,因此,大多数还是选择到正规的实体药企进行购药。但是,近年来国家对于医药管理、监督制度的调整,如颁布国家基本用药目录清单、实行处方用药(RX) 和非处方用药(OTC)分类销售等政策,医药保险制度的改革都为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政策优势。

二、医药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分析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当代的新型网络交易市场,其存在与发展不但基于先进的网络科学技术,而且与其法制环境密切相关。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是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因素,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是电子商务市场有效运行的保障。实践中,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立法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与健全。其问题一是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交易的过程中,合同是合法的交易主体双方真实意思表达而达成的协议,是法律对交易行为的规制,是化解纠纷的一种重要凭证。电子合同由于是虚拟性,与传统的合同存在明显区别,其在具备主体合法、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的基础上,还应具备明确的电子记录形式。二是法律规则还很模糊。对待数据电文的证据力及其执行力存在不确定性。[1]三是法律规则存在不协调。电子合同的成立时间、地点、我国法律尚无明确规定,与现实的纸质合同适用存在明显区别,在解决纠纷时会产生适用不确定的现象。四是由于网络技术的隐蔽性,执法力量的有限性,对其进行有效监管仍然存在一定难度。目前, 我国与医药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规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但是缺乏一部具体明确医药电子交易行为、监管具体依据、措施的法律法规[2]。

三、完善我国医药电子商务法律制度的对策

在医药电子商务不断兴起的今天,应与时俱进,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构建诚信体系。建立健全我国医药电子商务法律制度,促进与保障医药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加强直接主体制度建设

在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如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强化对于互联网的具体管理,使得医药电子商务的主体明确化。对网站的分类、设立、管理、网站经营者、运营商的法律义务与责任、医药电子商务的主体如何进行具体认定,明确哪些主体是可以进行电子交易行为的,同时应确定网站运营商的准入制度,在其进入电子市场的时候就进行严格的考察与测评。规范消费者在电子市场进行交易的责任与义务,电子企业与现实中实体企业的关系应当予以具体规定。医药电子商务网站的管理应明确下列几个方面:第一,其虚拟主体应有法律规定具体确认;第二,注册登记制度;第三,准入制度、审批程序的构建;第四,医药网站关闭前的清算制度;第五,信息公开,医药运行,管理监督环节的公示公开公告制度;第六,违反具体规定的责任追究制度[3]。

2、完善间接主体制度建设

认证机构的设立与管理规范化。根据网络发展迅速、虚拟、隐蔽性强的特点,调整认证机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完善其设立条件、监督、规范管理的具体规定。完善网上银行的设立与管理。可以参考美国《统一商法典》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明确其进入市场的条件、程序与规则,界定网上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法律关系,对于利用互联网进行的犯罪活动进行严厉打击与惩处,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和谐的网络环境[4]。

3、健全对于电子商务行为的制度建设

篇6

税收,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财政来源。由于电子商务是在没有固定场所依靠网络平台下进行,造成税务部门难以控制和征管。因此,在制定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政策法规时,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税收政策和手段,建立新的,有效的税收机制。

一方面,有一些关键性的概念需要早日确定,例如,电子商务究竟该定义为一种服务还是一种产品,从而确定该如何征税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以物质分配为依据的贫富差异可能为信息占有量为依据的‘贫’、‘富’差异所取代,是否要用“字节税”加以调节,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电子商务的出现对税收政策产生的影响

某个政府对某一新兴产业的重视程度及扶持与否,往往可以从其税收政策上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美国作为电子商务应用面最广、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已对电子交易制定了明确的税收政策,该政策的出台除对其本国产生影响外,也对全球贸易产生了冲击。

97年7月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号召各国政府尽可能地鼓励和帮助企业发展Internet商业应用,建议将Internet宣布为免税区,凡无形商品(如电子出版物、软件、网上服务等)经由网络进行交易的,无论是跨国交易或是在美国内部的跨州交易,均应一律免税,对有形商品的网上空易,其赋税应按照现行规定办理。

98年5月14日,几经修改的Internet免税法案在美国参议院商业委员会以41票对0票的优势通过,为美国本士企业铺平自由化的发展道路;5月20日,美国又促使132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部长们达成一致,通过了Internet零关税状态至少一年的协议,使通过Internet进行国际交易的企业能够顺利地越过本国国界,在其他国家抢占市场。

二、电子商务给我国税制提出的新课题

目前,中国税制在设计上还尚未对网上交易作出明确规定,但是考虑到电子商务在全球的发展,特别是如果Internet零关税持续下去的话,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保护民族工业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关税保护屏障将完全失效。因此,有必要对一些课题作深入的研究,如:

课题1:为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或者更长远他讲为扶植、保护我们的民族工业,使其面临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国是否也有必要对从事电子交易的企业实行某些优惠政策呢?

课题2:全球的网络构架打破了传统的地域之隔和交易模式,那么当电子交易扩大到一定范围,按传统方式设置的根据区域管理纳税人的方式是否有必要进行调整呢?

课题3:在电子市场这个独特的环境下,交易的方式采用无纸化,所有买卖双方的合同,作为销售凭证的各种票据都以电子形式存在,这些无纸化操作导致传统的凭证追踪审计失去基础,那么如何对这些网上交易征税,又如何确保这些征收所得及时、足额地人库呢?

另外,电子商务的出现还会对纳税人服从税法产生影响,带来黑色经济的机会。电子商务的黑色经济手段是高科技的,结果是隐蔽的。在互联网下,交易实体是无形的,交易与匿名支付系统联接,没有有形的合同,其过程和结果不会留下痕迹作为审计线索,同时保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确定纳税人的身份或交易的细节极为困难,没有明确的纳税人或交易数字,很难保证其服从税法,避税和反避税的斗争将更趋激烈。

可以说,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既给税务部门带来了新的机会,又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它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贸易,增加了税收,但同时它又对税收制度及其管理手段提出新的要求。上述几方面就是新形势下税务工作者面临的艰巨课题。

三、加快电子征税

1.发票是非网上交易成功的有效记录,网上交易尽量和非网上易协调,必须坚持:售方必须在交易成功后出具发票。

2.发票是售方纳税的依据,财税部门依据发票征税。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B-C模式;网上书城;系统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省略)就是一个B to C电子商务网站的典型,美国的亚马逊网上商店()是全球闻名的B to C电子商务网站。

一、电子商务网站

在计算机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高速膨胀,但是如何充分开发、加工和利用如此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则是知识时代的重要生存手段。信息只有在经过加工后才能转化为知识。电子商务作为联系商家、企业、政府及顾客的纽带,在信息传递、加工、综合利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极大的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方式,使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迅速成长为国际知名企业。也使一些传统企业焕发出更强的活力和竞争力,如通用电器公司,该公司在2001年完成了十亿多美元的电子商务交易。因此,可以说电子商务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网上电子商务较之传统的交易方式具有成本低、灵活性高、可扩展性强、信息查询快捷准确等优点。因此,电子商务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在商场商克敌致胜的关键技术,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目前已经被公认为现代商业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

二、电子商务介绍

电子商务的定义:电子商务虽然正已难以置信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世人众说纷纭,各国政府、学者、企业界人事都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对电子商务参与的程度,给出了许多不同的表述。但是,无论那种说法都认为电子商务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备,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的方式。因此,对于电子商务概念的科学理解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是整个贸易活动的自动化和电子化。

2.电子商务是利用各种电子工具和电子技术从事各种商务活动的过程。

3.电子商务渗透到贸易活动的各个阶段,因而内容广泛,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电子支付、运输、组建虚拟企业、共享资源等。

4.电子商务的参与者包括消费者、销售商、供货商、企业雇员、银行或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等各种机构或人。

5.电子商务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乃至全社会的高效率、低成本的贸易活动。

三、电子商务的基本流程

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

2. 交易前

这一阶段主要指买卖双方和参与交易的各方在签约前的准备活动,包括在各种商务网络和因特网上寻找交易机会,通过交易信息来比较价格和条件、了解各方的贸易政策、选择交易对象等。

买方根据自己要买的商品,准备购货款、制定购货计划,进行资源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反复进行市场查询,了解各卖方的贸易政策,反复修改购货计划和进货计划,确定和审批购货计划。再按计划确定购买商品的种类、数量、规格、价格、购买地点和交易方式等,尤其要利用Internet和各种电子商务网络寻找自己满意的商品和商家。

卖方根据自己销售的商品,全面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制定各种销售策略和销售方式,了解各买方的贸易政策,利用Internet和各种电子商务网络发送小商品信息,寻找贸易合作伙伴和交易机会,扩大贸易范围和商品所占市场份额。

其他参加交易方,如中介、银行金融机构、信用卡公司也都应为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做好准备。

2.交易中

交易中包括交易谈判和签订合同及办理交易进行前的手续等。

(1) 交易谈判和签订合同

主要指买卖双方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对所有交易细节进行网上谈判,将双方磋商的结果以文字的形式确定下来,以电子文件形式签订贸易合同。明确在交易中的权利、所承担的义务及对所购买商品的种类、数量、价格、交易地点、交货器、交易方式和运输方式、违约和索赔等合同条款,合同双方可以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进行签约,也可以通过数字签字等方式签约。

(2)办理交易进行前的手续

主要是指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后到合同开始履行之前办理的各种手续的过程,也是双方贸易前交易准备过程。交易中要涉及到各有关方,即可能要涉及到中介方、银行金融机构、信用卡公司、海关系统等,买卖双方要与各有关方进行各种电子票据和电子单证的交换,直到办理完可以将所购商品从卖方按合同规定开始向买方发货的一切手续为止。

3. 交易后

交易后的主要活动包括交易合同的履行、服务和索赔等活动。这一阶段是等买卖双方办理完所有各种手续之后开始,卖方要备货、组货、发货,买卖双方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服务器跟踪发出的货物,银行和金融机构也按照合同,处理双方收付款、进行结算,出具相应的银行单据等,直到卖方收到自己所购商品,完成整个交易过程。索赔是在买卖双方出现违约时,需要进行违约处理的工作,受损方要向违约方索赔。

四、研究开发电子商务网站的重要性

电子商务网站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在我国,由于电子商务活动开展时间不长,所以仍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在发展电子商务的道路中,由于经验不足难免经历低潮。然而,要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必须要发展电子商务。我国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对电子商务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积极的支持。目前我国大约1.5万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70%左右连入了Internet,其中一些企业拥有了自己的主页和WWW服务器,有进出口权的企业有一部分能熟练进行国际电子商务的业务。同时,为上海电子商务配套的统一支付网关也已于1999年建成。上海的电子商务支付网点正式投入运行,网上消费者在家用借记卡或信用卡就可以通过在线支付的方式完成网上购物的全过程。在这种环境下,对电子商务网站的研究和开发非常必要。

五、电子商务网站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以下几个方面是目前电子商务网站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安全性的加强

除了SSL协议的安装,网上商店,为了证明自己的安全性应加紧SET协议的准备。这样也为安全地实现在线支付奠定了基础。

2.在线支付的普及

目前,安全的在线支付是制约网上商店发展的瓶颈。在线支付地重点是要加强网站、银行和顾客的联系和合作。在网站和银行之间要建立相应的软、硬件联网;而顾客要配合网站,安装电子钱包。这样网站和顾客之间通过第三方――银行相互制约、相互合作,才能安全地实现在线支付。

4. Web数据库的进一步研究

Web与数据数据库的结合,使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都有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六、网上商店与网上购物状况

随着Internet的日益盛行,利用无国界、无区域界限的Internet销售商品或服务,已成为商品交易的新选择。从国际上召开的一系列关于“如何利用Internet制造商机”等讨论会的踊跃现象可以证明,网上商店即将成为一个浪潮。这种交易方式的优越性也日渐被人们理解,并且这些观念正在以难以想象的加速度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国也不例外。在我国,随着各项技术的日益完善,人们的参与意识逐加深,网上商店蓬勃发展的良好趋势以已初现端倪。从政府到公民,普遍认为“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作为“信息时代”一种重要形式的网上商店将成为新时代的宠儿。

七、网上商店购物的特点

(一)开放

Internet是开放的,可以自由连接,而且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没有地理上的距离概念,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加入 Internet,只要遵循规定的网络协议。同时,在 Internet上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创作的自由,所有的信息流动都不受限制。在网络的每个客户都是平等的,这种开放性使得网络用户不存在是与否的限制。

(二)内容共享

网络用户在网上可以随意地调阅别人地网页或拜访电子广告牌,从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有的网页连接共享数据库,可以供查询的资料更多。而内容的提供者本意就是希望用户能够随时取阅它的资料,使用说明或者他的一些小经验,他希望用户能认同他的看法、分享他的快乐。

(三)价格低廉

Internet是从学术信息交流开始,人们已经习惯于免费使用。进入商业化之后,网络服务业务供应商(ISP)一般采用低价策略占领市场,使用户本应支付的通信费和网络的使用费等算进成本大大降低,增加了网络的吸引力。

(四)交互性

网络的交互性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实现的,其一是通过网页实现实时的人机对话,用户选择特定的图文标志后可以瞬间跳到感兴趣的内容页面。

参考文献:

[1]冀振燕编著.UML系统分析设计与应用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吴晨,孙少波,叶莞编著数据库项目案例导航[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Developing Microsoft Web Applications Using Visual [Z].Course Number:2310B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法则;研究

一、电子商务法则的形成

电子商务经营方式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出现,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国家乃至某一经济合作区域的范围,涉及诸多国际国内法律法规。这使电子商务法则的形成从一开始就具国际性和全球运作统一性。

(一)法则的基础

电子商务的性质决定了其法则必须建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框架之下。系统、全面地构建电子商务法则,从运作模式和技术层面上将传统市场法则与电子商务法则、行业间法则、国内法则及国际法则进行调整和融合,考虑电子商务与传统贸易之间所处的环境及兼容、接轨问题。电子商务法则的基础在于它的统一性、广泛性和实用性,它来源于传统贸易,与传统贸易法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共存。同时,它打破了传统贸易法则国别、行业、管理方式的限制,随着经营方式和技术手段的更新而不断修订,这也就是目前仍未有统一的、适合世界各国使用的电子商务国际法则的原因。构建电子商务国际法则并不是缺乏法则的基础,而是缺乏人们的统一认识,这既包括政治、经济问题,也有社会意识、法律和道德问题。

(二)法则的发展

目前,一些国际组织和不少国家先后制订了电子商务法则,这些法则主要涉及电子商务的三个层面。一是对电子商务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最直接、最基本的法则,涵盖了商务活动和技术层面等重大问题,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如1998年10月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颁布的《全球电子商务行动计划》,从基本原则、行动计划、数字化市场和信息基础结构方面为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了方向。1999年韩国的《电子商务基本法》,提出了电子商务的适用范围、电子信息有效性、数字签字效力、电子信息证据性、电子信息保存、认证机构许可、信息系统安全、消费者保护等。二是对电子商务有重大影响的法则,它们是电子商务正常运行应有的法律环境和必要条件。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的被称为“网络环境下的”版权条约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为电子商务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奠定了基础。1998年欧盟的《私有数据保密法》涉及到输入网络站点、存储于因特网服务器上的及内联网上传播的私有数据保护问题。三足与电子商务相关、间接的法则,着眼点在于如何对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法则上的调整。2000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的《民商事管辖权和外国判决公约》中对涉及到电子商务中的商务合同、消费者合同、侵权管辖原则、分支机构管辖权、经常性商业活动管辖权等问题作出了修改。

(三)法则的定向

第一,电子商务法则是整个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其立足点首先表现为电子商务法则是传统商法的延伸。有人认为,电子商务活动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传统商务活动的翻版,电子商务法则也应与传统商务法则相似。事实上,传统商务法则中对电子商务的许多方面不能直接套用。但也应该看到,电子商务法则是商务法则的一个分支,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和管理方式充分借鉴了传统商务模式,是传统商务管理和经营在IT条件下的发展。为此,电子商务法则的形成也借鉴了传统商务法则的理念和框架。从这个意义上看,电子商务法则是传统民商法在新技术经济环境下的发展和延伸。第二,电子商务法则是国内法则与国际法则的有机结合,是整个世界经济法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各国电子商务法则存在着差异,在电子商务开放、公平的背景下,各国在制订本国的电子商务法则时应始终坚持在国际法则框架下的立法方向。第三,电子商务法则的系统性和兼容性。电子商务法则不仅涉及商务和技术领域,还要考虑公共政策、经济政策、社会行为、知识产权、税收、贸易管理,以及国内法、国外法等一系列涉及的相关问题。电子商务法则作为一种专门法,必须具有系统性以保障网上贸易有效进行,必须具有兼容性以完成电子商务行为。

二、电子商务法则立法原则

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应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正确处理电子商务活动引发的新法则问题。在制定电子商务法则时,除考虑全球和国内外社会因素和技术指标外,还需充分认识法则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遵循电子商务法则立法原则。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电子商务法则属于法律体系的一个分支,与民商法、经济法等相关法则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本身就是法学理论的体现。电子商务需要电子商务法则来指导具体实践活动,以法律形式对电子商务交易进行规范,不仅能保障电子商务的需要,更能使其活动更加有效和充满活力。电子商务涉及的问题很多,随时都会遇到新挑战。如网络游戏中的金币和地产等是否可以当作一种财产,这就需要电子商务法则从理论的角度予以明确。再如买卖双方的身份认证、合同的合法性程序、支付系统的安全、信息保密、知识产权侵权处理和税收等电子商务活动都离不开电子商务法则的指导。

(二)中立原则

使用技术中立、参与媒介中立、实施中立,这些原则的目的在于促进公平交易。技术中立原则为电子商务立法提供了技术发展空间,使不同体系的电子商务法则在各自技术标准的表达上找到合适的何置,并且不会把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排斥在外:媒介中立允许参与电子商务的各种媒介根据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相互融合,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人为的行业垄断或媒介垄断;实施中立强调电子商务法则在法则实施上不可偏废,不能将传统书面环境下的法律规范的效力放置于电子商务法之上,而应中立对待。

(三)普遍性原则

电子商务的发展打破了国与国的界限,在进行电子商务立法时,普遍性是首先要考虑的。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对电子商务法则的关注及鼓励,跨国公司、国内大小企业的参与,使电子商务法则的形成具有主体普遍性;电子商务法则涉及海关、贸易、金融、运输、税务、工商、电信、技术、标准化等领域,影响着世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客体的普遍性;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技术手段、交易行为和相应的管理活动,需要有统一的法则和政策来规范,使其又具有内容和形式的普遍性。电子商务法则的普遍性是电子商务整个活动开放性、兼容性、互操作性的综合反映,是其技术先进性的表现,各地区各国的网络都应该开放,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四)绩效原则

一是实用性。体现在法则能具体地指导电子商务的实践活动。如金融体系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保证,建立国家间、银行间、银行与企业间资金清算和金融管理信息系统,以消除货币体系差异,实现电子商务的畅通无阻,使电子商务活动高质量开展成为可能。二是有效性。电子数据无形化的特征使电子商务产生诸如资金安全、信息安全等问题,令交易过程风险增大,直接影响交易各方利益。解决的办法是除采用安全技术手段支持外,要确认当事人、银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明确交易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以提升电子商务活动的有效性、可视性。三是安全性。电子商务高效、快捷的特性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既需要技术上的安全措施,也离不开法则上的安全规范保障机制。四是前瞻性。在制订法则时要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也要对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消除电子商务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障碍,确保电子商务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三、电子商务法则发展方向

电子商务法则的发展要紧跟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关注电子商务应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其特点和模式,明确电子商务立法的重点和方向,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建立全球性电子商务法则,促进全球电子商务统一

以因特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决定了其贸易活动的全球性,同时也要求其管理活动具有鲜明的国际性。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际商会(IC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组织已从不同角度评估全球电子商务活动,规划电子商务蓝图,先后参与并制定了世界范围的电子商务法则。全球商业联盟(AGB)提出的《全球电子商务行动方案》十大原则即民间部门主导、市场公平竞争、减少政府干预、私营企业参与政策制订、符合国际标准、电子交易原则免税、电信基础建设自由竞争、尊重个人选择、保护隐私、建立信用机制,以及四大行动方案即应用电子商务追求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利益、电子商务发展与信息基础建设并举、建立经营者与消费者的信任、建立电子商务市场的基本法则,这些为电子商务的市场经营和交易的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提供了全球性的电子商务法则。国际组织的积极参与,为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新的法律基础。国际组织应该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出操作性强、统一规范的电子商务法则,充分体现电子商务法则基本定义开放、基本制度开放和法律结构开放的特征。

(二)调整区域性电子商务法则,为电子商务全球化提供保障

区域电子商务法则的重点是研究区域电子通讯服务规范、网络市场分析与评估的准则,涉及到区域内部市场规划、电子商务行为及其规则、纠纷解决机制等问题,目的是要求各成员创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促进区域内电子商务的繁荣。早在1981年,欧洲国家提出《贸易数据交换指导原则》,为区域电子商务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从1995年至今,欧盟几乎每年都颁布电子商务法则。1999年欧盟的《电子签名法指令》要求各成员于2001年7月19前完成国内法相应的修改;2000年欧盟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法案《电子商务框架指令》要求15个成员国在18个月内贯彻这一指令。美洲自由贸易区域(FTAA)更是借助于美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势头,不断规范区域内电子商务行为。2000年东盟10国成立的“e-ASEAN”特别小组,负责制订东盟各国进入电子商务市场的全面行动计划。

(三)规范各国电子商务法则,提高电子商务实践能力

各国在借鉴、研究和制订电子商务法则时应注意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将本国制订的电子商务法则与国际电子商务接轨。1999年1月,为避免各国制订电子商务法则时发生冲突和互斥而导致电子商务崩溃,法国电信、德意志银行、HP、AOL、东京一三菱银行、富士通、东芝等29家全球最大的电信、媒体和计算机公司提出开展电子商务所必须解决的诸如税收、知识产权、消费者信任度、身份验证、安全性等问题,提醒各国在制订电子商务法则时要充分考虑国际电子商务环境和规则。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墨西哥、菲律宾、马来西亚、阿根廷等几十个国家已制订了电子商务法则,从电子商务的基本法如美国的《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英国的《网络的利益一英国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新加坡的《电子商务政策框架》,以及到意大利、爱尔兰、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的电子商务相关法则如《电子签名法》、《数字文件规则》、《信息、通讯服务标准条款管制法》等对本国电子商务发展都作出了不同层面的规划。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商务法则的制订是一个复杂的国际社会系统工程,各国应本着开放、公平的态度,让企业广泛参与法则的制订,重视贸易内容一致性及选择中性技术手段,既要考虑国内环境,又要与国际电子商务环境接轨。

(四)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法则

我国的电子商务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不断取得进步。2004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累计达到4400亿元;2005年交易总额突破6000亿元,网民已超亿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电子商务法则的制订方面,与发达国家在意识观念、管理理念、商务与法则切入点的考虑上还有不少差距,过分集中在电子商务的技术层面和具体实施方案的边缘领域,对具有指导性的电子商务政策法规,如电子交易、电子合同、数据与隐私权保护、消费者保护等问题少有研究和探讨,电子商务基本法则远未出台。从2000年开始,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等部门提出了不少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措施,如《电信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商用密码管理条例》等,由于侧重点不同且缺乏相互之间的协调,法则的效力较低且难以落实,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使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整体规划缺乏统一的指导方针。我国应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法则和规范,结合国情,在相关政策配套、规范监管以及与国际接轨等问题的探索和实践中制订一套符合国情的电子商务法则。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会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一、会计环境的变化

(一)人们新的购买需求和支付方式的变化。计算机网络的兴起以及B2C的广泛普及,如淘宝、当当、易趣的网上购物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网购者出现,他们喜欢足不出户的从网上搜索自己喜欢的廉价产品,并进行电子支付,完成网上交易。例如,淘宝电器商城、HP公司电脑网上直销、当当网等商业网站在销售各种各类的商品。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借助网络就能在网上购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从而体现出消费的主导性,有利于以消费者主体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形成。消费者通过网上消费增加了销售的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企业的销售模式,并因此改变了企业的市场经济的竞争态势。这就对会计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虚拟企业运作方式的变化。企业之间的合作在由电子商务带来的市场激烈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之间的合作包括行业相近的企业之间的互补合作以及同一行业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合作。在网络的构筑平台之上,企业之间可实现资源的整合优化及业务的互补从而获得竞争优势。虚拟企业便是由此而产生的。所谓的虚拟企业实际上指的就是企业之间的一种动态联盟,即两个或多个资源互补的企业,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的,通过各种协议结成利益共享的联合企业。达成目标之后,虚拟企业便宣布解散。通过推广B2B模式,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有效,建立高效沟通渠道,通过减少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的变化。由于电子商务信息在网上的迅速传递这就要求企业的业务内容与处理过程相应做出改变,也就要求企业业务流程要重新设计。具体来说,无论企业采购过程还是生产步骤及销售流程都要依据电子商务的要求来进行重组。正如传统生产一般以单一产品大量生产为主,然而在电子商务时代,每个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网上订购商品,企业再根据每个客户的要求来进行按需、即时的生产,主要是多品种、小批量的敏捷型生产,不再是传统的单一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企业把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到设计和生产领域,依据市场需求,适时设计、生产有个性化的产品。

二、电子商务对相关会计的影响

在现实的会计核算制度和审计制度中从合同的签约到合同的履行以及款项结算等一系列过程一般都需要书面形式并通过经办人来签字确认。在现代电子商务的环境模式下,因为电子商务是利用网络作为信息传递的平台,具有电子信息自动化、无纸化与数字化的特点,网上电子数字签名替代了传统采用的纸面签名,然而目前各项会计法规和商业法规都是基于纸面交易确定的,因此电子商务的采用必然对相应法规产生冲击。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面临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

(1)交易双方身份的认证如何在会计上进行相应确认,也就是说要制定与网络交易相匹配的法律许可的网上交易方身份认证程序和办法;(2)如何确认电子商务合同的规则与构成完备有效的电子书写文件和原始文件条件的合法性程序;如何确认支持数字凭证与数字签名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规定,及其它身份认证的一些手续、规则等等;(3)对于电子支付命令签发与接收程序规范和交易各方的权利、责任、义务的规定,即电子支付管理。

三、解决电子商务会计所面临问题的建议

1.理论方面。电子商务会计是信息化社会经济的产物,电子商务会计的环境和目标对会计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商务会计实践迫切要求会计理论进一步丰富起来,应摒弃传统,逐步探索,实现会计理论与电子商务会计实务的互动与发展。为电子商务会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2.技术方面。针对会计上的数据原件问题以及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问题,加强电子商务会计安全防范措施,建立起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会计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以下内容:必须建成一个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通信网络;设立防火墙、电子密钥系统;必须有权威或认证机构,由专门的验证中心验证交易双方的身份,并颁发安全证书,持有安全证书一方才有资格进入电子商务会计系统。

3.市场环境方面。改变市场环境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企业与银行合作建立的结算账户托管制和清算汇划体系等服务要实现方便快捷、安全畅通;二是必须改善物流管理环境,对商品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物流管理,包括入库、质检、出库等;三是要建立起面向全世界的国际电子商务会计市场,开通电子商务会计网站,与世界各国进行会计信息交流、促进会计信息自由流动,为会计准则协调与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四是要注重对电子商务会计市场安装一个“净化装置”,对会计信息进入市场前先予以净化、过滤,以保证在会计市场上流动的信息的质量性、及时性、有效性。

4.人员素质方面。由于电子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贸的有机结合,所以能掌握并运用电子商务技术与财务理论的人必然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要求电子商务会计人才既懂会计又懂管理;既有原则性,又有创造性、灵活性;既熟悉会计电算化知识,又熟悉网络知识;既会会计业务操作,又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营造出一个全社会普及电子商务会计的社会氛围,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对电子商务会计理论的认识、理解和培训。

5.政策、法规方面。电子商务会计作为“新生事物”,具体在会计程序和方法上如何操作,理论界和实务界也都在探索,尤其是实务中各企业做法不一,使会计信息质量缺乏可比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但同时,我们更应该重视电子商务会计实践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的过程,如果制定的政策、法规不合适,可能会抑制电子商务会计实践的创造性。为制定出既能指导电子商务会计发展,又不束缚电子商务会计实践的政策、法规,我们可以大胆借鉴和移植发达国家电子商务保护交易安全的成功经验和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造一套强化交易安全保护的法律制度,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制定保护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专门法规文件。综上所述,我国的电子商务会计的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应当尽快改变思路,从各个方面同时进行转变,解决电子商务会计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促进电子商务会计的发展和应用,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发展的浪潮,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朝阳.电子商务大潮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对策.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2]张水莉.电子商务会计研究.现代商业,2010(32).

篇10

    【关键词】政府采购 信息化 电子化

    一、推行政府采购信息化的必要性

    1.传统采购存在着弊端

    政府采购信息时效性不强,信息的只能在相关的报纸上,发行范围受限制,效果不佳。采购成本巨大,采购程序不够优化,有人为操作成分。传统的手工操作,效率低下,采购文件、合同的编制均依靠纸质文本,既不利于采购过程的安全、也不利于文件的存档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政府采购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政府采购信息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一个信息传递的平台,大大拉近了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距离,打破地域限制。政府采购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大量的市场信息,而选择自己所需的商品,下单、签合同可在互联网上瞬间完成,缩短了采购周期,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卖方市场则轻易的将商品推荐给了买方,节约了采购成本。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信息化采购,我国的政府采购信息化还处在初级阶段,实行政府采购信息化将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3.可充分提升采购质量

    电子化采购可使采购部门优先获得采购的主动权,充分考虑政府采购的实际需要,提出采购要求,在此基础上实行竞价采购,供应商在网上展开价格和质量的竞争,最有优势的供应商胜出。相当与在很大范围内选择到了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真正做到“货比三家”,尽可能的找到质量和价格都最为理想的合作伙伴,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对保证产品质量,打击假冒伪劣起到促进作用。

    4.实行政府采购信息化,可充分增加采购的透明度,加强监督力度

    公共采购常出现腐败,这一现象降低公共投资的效率,且阻碍经济的发展。政府采购是“阳光下的交易”,政府采购信息用户使得采购工作的每一步都在网上操作完成,实现无纸化办公,避免纸质文件容易出现的含糊,延误等人为因素,减少了人为操作,大大增强了采购的透明度,有效的避免了“权利寻租”等腐败现象的发生,审计部门和公众可以对采购过程全程跟踪监督,减少采购过程的隐蔽性和暗箱操作,提升政府形象,增加客户满意度。

    二、现阶段政府采购信息化的所存在的问题

    1.法律依据不够完善

    电子化采购是一种全新的数字虚拟化交易模式,通过网络上数字化的虚拟市场实现交易,我们已经相继出台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填补我国在相关立法领域的空白,对我国的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健康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尚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针对电子化采购的法律法规,电子化采购中还有很多法律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另外,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数据电文的效力、电子认证法律制度、电子合同法、网上申诉机制等相关的法律。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化采购的执行和推广。所以解决制度问题是政府采购实现信息化的关键。

    2.各地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标准不统一

    政府采购的网络建设标准比较混乱,我国各级、各地政府的政府采购网站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统一的规范。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兼容性差,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形成严重的“信息孤岛”局面,导致信息不及时,采购项目回应单一,不能吸引全国各地的供应商前来投标,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信息化程度低下。

    3.采购人员素质有待加强

    从事电子化政府采购的从业人员,既要熟悉计算机知识,也要精通政府采购的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政府采购所涉及范围很广,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繁杂;而采购中心的人员很多是从事财政工作的或者是从事IT行业的人员,没有能力对这些非常专业的要求做出判断。而很多懂技术懂政策的专业采购人员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与利用网络平台工作,这就影响了政府采购电子化的进程。政府采购缺乏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三、完善政府采购信息化的措施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政府采购信息化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来管理和约束。目前我们迫切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或政策,明确电子采购程序、电子采购文件、合同和电子注册以及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电子化政府采购安全标准等。完善传统的政府采购相关法律,让政府采购信息化有法可依。

    2.统一电子化政府采购信息平台

    逐步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信息系统,实现政府采购各个业务环节的电子化,构建统一、共享的采购平台。逐步实现从申报到验收、从招标到评标、从支付到监督全方位电子采购流程。疏通采购信息的共享渠道,整合基础信息的互通平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为买方和卖方市场提供最新最快键的信息,增强采购的公平性,规范财政资金的利用。

    3.建立专业化的采购队伍

    在工作中建设适应电子化采购的队伍,,提高政府采购队伍专业水平,扩大政府采购培训范围,不但要加强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的培训,还要加强对采购单位领导、财务人员、财政部门一些人员、机构的基本知识的培训,从而确保政府采购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努力打造一支既掌握政府采购专业知识,又熟悉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为政府采购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加强供应商队伍的建设,宣传政府采购信息化的理念,鼓励供应商理解、支持并积极参加电子化采购活动。

    4.借鉴国外先进的采购理念

    实施电子化政府采购,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也是国际上政府采购信息化的潮流。我国的电子化政府采购仍处在发展的初级段,我们应该虚心的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弥补我国现行体制的不足,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化采购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加快和国际接轨的步伐,努力实现由传统采购向电子化采购的蜕变。

    参考文献:

    [1]王晶晶.电子化政府采购的优势及其效益评价方法研究[A].华章,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