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篇1

一、工作目标

促进我市医疗机构执行《传染病防治法》、落实卫生部新六项标准及《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传染病防治、疫情管理报告,落实消毒技术规范,强化医疗废物规范处置,加强血透室、消毒供应室、内镜室、口腔科和手术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监管工作。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一)传染病防治组织制度

医疗机构应制定传染病防治的制度和工作计划,成立相应组织,指定相应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部门、人员;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按照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开展并记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的检查指导情况;

(二)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

检查对象:辖区内所有二级以上医院。

主要内容:对本单位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理,其医疗废物按照要求进行处置;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工作落实情况;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科室或者兼职科室、人员对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开展情况;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对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的收集、汇总、报告及处置情况。

(三)消毒产品管理

各医疗机构应制定消毒产品管理制度,有相应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进行管理;建立消毒产品采购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使用台帐,索取相关文件并保存备查;杜绝违规使用或者使用不合格的消毒产品。

(四)医疗废物管理

各医疗机构应制定本单位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有专门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从事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对本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医疗废物处置相关知识培训;医疗废物应实行集中无害化处置,与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签订运转协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杜绝丢弃、转让、买卖、非法回收医疗废物,杜绝不符合规定的自行处置现象。

(五)消毒隔离执行情况

1.检查对象:辖区所有医疗机构。

2.主要内容:设置负责消毒管理工作的部门,制定并落实有关规章制度;消毒供应室是否有验收合格证,其工作人员是否持有上岗证,按要求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内镜室是否有验收合格证,内镜清洗是否符合要求等;,口腔诊疗是否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要求;

血透室布局、流程、设施设备、消毒等是否符合要求等。

手术室等科室是否按照要求开展空气监测、物表监测、医务人员手监测等。

传染病门诊和病房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照规范开展诊疗活动。

三、监督检查范围及分工

我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按照发证管理原则对全市持证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对省卫生厅发证划分给所在地市局负责的,市局发证划分给所在县(市)负责的医疗机构,按照划分情况开展日常执法检查工作。

四、工作要求

篇2

(1)加强全员医疗废物管理的教育和培训,捉高其管理的意识,人人参与管理,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2)严格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上述废物必须分类,不得混合放置

--感染性废物:包括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泻物污染的棉球棉签、纱布、注射器、输液皮条等一次性医疗物品、废弃的被服、被隔离收治的传染性病人的生活垃圾、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菌种、废弃的医学标本血液、血清等。

管理办法:病区、门诊、检验科、产房、手术室等科室所使用后的棉球、棉签、纱布,注射器、输液皮条等感染性医疗垃圾、传染病区病人的生活垃圾全部放入专用的黄色塑料袋存放。

--损伤性废物:包括废弃的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手术、备皮刀、玻璃试管、安瓿等。管理办法:病区、门诊、检验科、产房、手术室将废弃的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手术、备皮刀放入专用的利器盒中。

--药物性废物:包括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管理办法:药剂科、病区、门诊等科室如有上述药物性废物一律用黄色塑料袋存放。 医务人员、行政办公室、医院食堂的生活垃圾一律用黑色垃圾袋存放。

(3)各科室在存放医疗废物前,仔细检查塑料袋有无破损、渗漏,存放的医疗废物只能达到塑料袋的3/4后必须进行封口,放人塑料袋内的所有医疗废物不得再取出。

(4)科室、病区必须按照医院规定的时间和道路运送医疗废物、垃圾至医院指定的暂存点。

(5)存放垃圾的容器、运送垃圾的车辆每日用含氯消毒剂1500/L或0 5%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和清洁。

(6)对一次性医疗废物,由专人进行回收,做好交接、数量登记,交科室当班人员签名。

(7)医院医疗废物一律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进行处置。医疗废物暂存区域禁止吸烟、饮食,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定期用含氯消毒剂1500/L或0.5%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和清洁。

(8)各科室不得私自处理上述任何污染废物,如发现有违规者,由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

2、后勤保障制度(通讯、车辆、设备、药品、物资保障制度)

(1)、成立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的物资保障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事件通讯、车辆、医疗设备、药品和防护物资的需求计划和分配计划的制定,沟通与属地突发事件工作指挥部物资保障组的联系渠道,保证医疗应急救援一线工作的需要。

(2)、掌握本医疗机构应急处置工作的医疗设备、常用药品、防护物资的基本情况,了解相关的供求状况,多渠道组织资源。

(3)、对部分采购困难的药品,制定采购预案,疏通供应渠道,确保药品的供应。

(4)、对紧急需求的物资、药品、设备提出调配的方案,并负责落实。

篇3

1.现存风险

1.1环境布局不合理 乡镇卫生院房屋条件有限。手术室一般建在使用过的病房或废弃的库房。使用面积紧张,环境差,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区不齐全,各区功能无标识或不明确,设备简陋或设备已损坏无更新,有些手术室无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等。

1.2制度建设滞后 乡镇医院基础设施缺乏、落后,人力资源短缺,手术室人员配置不全,尤其是护理人员身兼数职,或临时从病房抽调没有手术室护理经验的临床人员,对手术的器材不熟悉、无菌观念不强,在面对抢救病人时往往束手无策。

1.3消毒灭菌管理不规范 环境器械消毒是重要环节。乡镇医院无规范的院感人员,环境、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无法达到卫生部的“两规一标”要求,医疗废物不能做到规范化处理等,容易造成手术部位感染,给病人不必要的危险和伤害。

2.对策

2.1加强领导认识,改变管理理念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硬件投入,改善手术室环境,布局合理,功能分区符合《手术室医院感染与预防控制技术规范》要求。提高手术室人员的规范意识,增添手术室必要的医疗设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2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

(1)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人员配置要合理,不能一味强调减员增效和成本核算。根据手术分级量化及合理配备麻醉和护理人员,保证手术室工作的健康有序运作。

(2)健全手术室的规章制度,提高手术室人员的管理意识。手术室工作节奏快,意外情况多,这就要求手术室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健全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手术室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如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应急工作程序、一次性用品管理制度、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岗位制度等,保证手术健康有序的运作。

(3)加强医院院感知识的培训,强化无菌意识。乡镇卫生院手术室和消毒供应室是连在一起的。医疗器械一般为酶洗―除锈―保养。定期参加院感知识培训班学习,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管理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严格执行卫生部消毒管理“两规一标”要求执行。保证手术的质量和不必要的隐患。

2.3手术室的空气质量,直接影响到手术治疗的效果,手术室的温湿度要适宜。地面、墙壁、物品表面每日手术结束要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打扫。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每月进行一次空气消毒。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使手术室空气

2.4医疗垃圾收集、存放、处理应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一次性医疗用品应严格把关,注意消毒日期出厂日期、有效日期,并固定妥善保管,使用后严格登记。

2.5加强细节管理,细节决定成败。

参考文献

[1] 李洁玲 《浅谈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的措施和体会》 中国热带医学,2001,4.

[2] 杨宝忠 海平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宁夏医学院学报,2005,1.

[3]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

[4] 医院重点科室管理制度.

篇4

1.1临床资料

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死亡事件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9名新生儿自9月3日起相继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其中8名新生儿于9月5日-15日间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继死亡,1名新生儿经医院治疗好转。经专家组调查,认为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是一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

蓟县妇保院院感事件2009年3月18日、19日,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有6例重症患儿转到北京市儿童医院治疗,其中,3例患儿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沟肠杆菌阳性,怀疑为医院感染所致,确定该事件是由于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室管理混乱并存在严重医疗缺陷造成的一起严重的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安徽宿州眼球事件2005年12月11日,安徽省宿州市市立医院发生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眼球医源性感染,其中9名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的恶性医疗损害事件。经调查,该起恶性医疗损害事件是由于宿州市市立医院管理混乱,违法、违规与非医疗机构合作,严重违反诊疗技术规范,造成手术患者的医源性感染所致。

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出,由于医院工作管理松懈,重视度不够、监测不到位、感染防控意识薄弱等因素,造成医院感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1.2方法

通过对医院进行感染体系的建立,监控体系的落实,手部卫生制度的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感染异常信息的整改和职业安全防护等方法,使医院感染得到有效落实并控制,减少了感染途径,防范了医院感染的严重性事件发生。

2、结果

通过研究初步掌握了我院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动态掌握了医院环境卫生学,有效把握住了消毒灭菌的质量关,逐步建立了哟套完整的适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的监控机制。

3、以有效措施防范医院感染管理

3.1强化感染质量管理,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3.1.1强化感染质量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2008年创二级甲等优秀中医医院的活动中,我院调整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增设了的相关科室的兼职工作人员,配合院感科对抗生素的使用统计分析和消毒效果及环境卫生的监测。同时对感染质量监控设立院科两级管理,使得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在于设定时限将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随即召开院感例会反馈,以做到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持续改进。

3.1.2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在院感染管理体系方面,我院感科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院感质量监控制度、医院感染控制方案、院感知识培训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突发应急预案、传染病各种相关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使监控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3.2以目标检测管理,规范监控体系的有效落实

3.2.1进行现场查看检测

院感科专职人员每天8AM到临床科室督导检查无菌操作;晨间护理;手部卫生执行情况;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的处置,将检查情况做好记录。对医院感染管理检查中发现的诸如工作管理松懈,重视度不够、监测不到位、感染防控意识薄弱等问题,要做到粗中有细,目标量化,环节相扣,使之形成人人重视、环环相扣、处处落实的良好氛围。

3.2.2进行消毒效果的检测

在每月第二周星期二2PM(采样物表、手指)和7PM(采样空气)对各科室,特别是感染率高的检验科、口腔科治疗室、急诊科治疗室、换药室、儿科治疗室、儿科肌注室、妇产科产房和治疗室、内科治疗室、骨科治疗室、外科治疗室和换药室、手术室大、小手术室间,供应室无菌室、胃镜室、发热门诊等科室做到对空气、物表(诊断床、治疗桌、产床、手术床、镊子、毛巾、消毒包、牙钳等)、手指等的感染监控,并对空气、物表、手指进行细化监控,并做好记录及回报细菌培养结果。如我院在细菌培养48h后,检验科编制报告单并审核,治疗室细菌总落数≤500cfu/m3,手术室和其他科室无菌间细菌总落数≤200cfu/m3,物表和手指细菌总落数≤5cfu/cm2,合格率达100﹪。并由区疾控中心对我院空气、物表、手指进行一次抽样检查,在抽查的20样项目合格率达100﹪。

3.2.3进行紫外线灯管的检测

我院在对使用中的126根紫外线灯管进行检测,定制每半年监测一次,发现紫外线灯管<70uw/cm2立即更换。同时对新灯管未使用前进行监测,发现紫外线灯管<90uw/cm2退货,以确保紫外线灯管的消毒质量。

3.2.4对消毒液的监测

我院每天监测84消毒液所需浓度和2%戊二醛,确保消毒液的有效浓度。

3.2.5对医院感染病例的进行监测

院感科每天下科室查房,了解各科室的住院病人数和感染病例数,要求住院医生在24小时内上报院感病例到院感办。查找感染源,对症治疗,并对感染病例进行跟踪随访。每月收集、整理、分析、评估感染病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3.2.6对抗生素使用进行监测

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生必须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密切观察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同时检验科提供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开展药敏试验率<30%,实验结果未达到耐药菌株监测的标准。最后院感科制定抗生素使用登记表下发到病区,要求护士按照住院号、姓名、诊断、药名、分类、计量、使用天数、何种手术、手术前使用天数、预后情况进行登记。

3.2.7对手部卫生进行检测

手部卫生对感染发病率的影响也是尤为重要的。我院建立了洗手制度,并在各科室设立了洗手设备,洗手池、洗手液、抽纸,洗手示意图。这些方法的制定实施,使得在2008年4月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中,全院人人参与六步洗手法的培训,分组考核,让合格率达98%,简便、经济、有效地控制院交叉感染。

3.2.8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医疗废物能直接影响院感染,加重感染程度,增加感染率。我院在这方面建立了标准的贮藏间,建立健全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六防措施、五类废物标识等措施,并规范了医疗废物登记本,配备了医疗废物收集流程图,同时与环保公司签订合同,使院医疗废物得到了有效的防范于控制。

3.2.9进行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为增长各科室、人员对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我院开展了院内培训和科内培训,进行季度考核,有效地丰富了各科室、各人员对感染的认识,增强了他们的防控技术,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加强防控知识对家庭、医院及社会的重要性。

篇5

医院感染管理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35所基层医疗机构均配备了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但只有5所医院配备了专职人员,专职人员配备率为14.3%。所配备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中,有85.7%为护理人员,多数只有大专学历,平均年龄为50岁。62.9%的医院有消毒隔离制度,71.4%的医院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只有22.9%的医院有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消毒管理情况调查的35所医疗机构中,34所配备有压力蒸汽灭菌器,其中30所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4所为预真空式或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仅26.5%的医院能自行开展生物监测,4所使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单位中,有2所未开展B-D试验。压力蒸汽灭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为57.1%。有34.3%的医疗机构灭菌物品包装上有灭菌标识,60%以上单位灭菌物品包装上无标识或标识不完整。35所医院妇产科检查室和手术室均安装有紫外线灯,均能每天照射1~2次,照射时间在30~60min,有85.7%的机构有照射记录,只有45.7%的机构每3~6个月开展1次紫外线辐照强度监测。

医疗废物污水管理情况所调查的35所医疗机构均能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交、集中处理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62.9%的机构有医疗废物交接登记;97.1%的机构能把诊疗过程中产生医疗废物使用黄色垃圾袋盛放,68.6%的机构能把损伤性废物放入一次性使用的利器盒。71.4%的机构配备有二氧化氯或臭氧污水处理设备,均无专人管理,只有44.0%的机构能正常运行,只有少数单位进行污水中余氯浓度监测,均不进行微生物监测。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情况所调查35所医疗机构中,有54.3%的医院妇产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操作时能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74.3%的机构医护人员在清洗消毒时能佩戴橡胶手套,仅有2.9%能佩戴防水围裙。

手卫生情况调查表明,武汉市基层医院妇产科基本没有非接触式水龙头,91.4%的机构在诊疗区内设有手动式水龙头;有56.3%用肥皂洗手,有34.3%用公用毛巾擦干;只有28.6%的机构在洗手处张贴《标准洗手法》的流程图(表1)。2.6消毒质量监测结果本次调查共采集不同消毒对象样品174件,合格170件,平均总合格率为97.7%;其中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检测合格率为97.0%,紫外线灯辐射强度合格率为90.9%(表2)。

妇产科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科室,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具备专门的业务素质,这样不仅有利于妇产科诊疗工作质量,同时对于搞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也很关键〔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在具备相对专业素质基础上,还要有护理学、检验学、流行病学、医院消毒学等相关知识。本次调查发现,武汉市基层医院只有14.3%的医院配备了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且学历偏低、年龄偏大,这在某种程度上很难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建议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队伍建设,增加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备,经过统一培训,持证上岗,真正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多数医疗机构能拿出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但是大多没有针对性,有些管理制度只是照抄照搬一些法规条文,没有结合该医院自身情况进行细化、内容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的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自己医院,且便于操作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6

【关键词】 口腔医疗门诊;医疗废弃物;感染管理

随着口腔专科门诊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新的诊疗操作技术不断应用于疾病诊疗中,伴随而来的医疗废弃物日益增多,引起医务人员乃至社会人群的关注。如何对疾病诊疗后的医疗废弃物进行收集——分类——规范——运输——终末处置管理等,成为医院领导、后勤部门领导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内容。规范管理是否到位,不仅关系到改善社会环境、医院环境卫生污染状况;而且关系到医院医务人员、就诊病人的身体健康;重要的是关系到有效地减少和预防病原微生物流行传播疾病。2003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对医疗废物的产出、分类、收集、转运、焚烧及处理的全过程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标志着我国医疗废物处理进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使我们口腔专科医院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防止诊疗中、诊疗后医疗废物引起的交叉感染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

1 门诊医疗废弃物种类

1.1 感染性医疗废弃物 口腔医院门诊诊疗工作与综合性医院门诊诊疗工作不尽相同,其疾病受口腔特殊的组织解剖生理特点的限制,分科细,治疗途径多,每一项治疗必须通过医师双手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治疗结果必须通过护士双手及保洁人员双手完成污染器械收集、洗涤、消毒、灭菌,敷料及各种废弃物回收、分类、转运等,产生的医用废弃物种类多、数量多,几乎涵盖了8种医疗废弃物分类内容的全部,因而更具有传染性及传播疾病的危害。例如:诊疗操作使用高速手机头和牙钻;龋齿等治疗用的各种类型器械及小器械;水汽枪、吸唾器;拔牙用的各类器械;正畸牙、修复牙使用各类器具等,其表面残留病人口腔内血液、唾液、食物残渣、磨牙碎屑组织;污染的各种敷料,如:棉条、棉球、棉签、小纱布、小毛巾、牙胶、小纸捻等,数量众多的敷料均染有血液、唾液,成为医用废弃敷料交叉感染的途径之一。

1.2 非感染性医疗废物 诊治牙病所使用的各种重金属类,如汞、砷、铅等特殊废弃物;放射科废弃的冲洗X线胶片液;病理科废弃的各种病理组织切片标本;检验科废弃的各种血液标本、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废血清、废标本、采血用品等;修复科、正畸科废弃的技工印模材料、石膏模型、石英砂等;药剂科废弃的挥发性、蒸发性化学药剂废气;洗衣房洗涤排放的污水;手术室、供应室洗涤器械的污水及残余物;各科室废弃的损伤性刀片、缝合针、扩大针、光滑针、金属成形片、金属车针、拔髓针等。均会产生物理、化学、放射污染源,同样对医院医务人员身体健康及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1.3 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 一次性无菌医疗器具的推广使用,对预防口腔疾病诊疗起到了预防作用,受到病人、医护人员的欢迎。但增多的医用塑料废弃物如:一次性治疗盘、口镜、镊子、探针、漱口杯、手套、胸巾、印模、托盘、注射器、针头等的处置使医院难以承受。例如:就诊人数日门诊量1000~1500左右人次,需使用1000~1500套的一次性无菌治疗用品。长此下去,每日、每周、每月、每年产生的废弃物可想而知。这些废物可成为最直接的污染源头,成为血液性疾病传播的传染源。这些医疗废弃物在医院的产生不仅对医院内医务人员有造成感染的危险,也可能污染环境造成社会疾病的流行[1]。

2 门诊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

2.1 组织管理及制度不健全 表现在:有组织、有制度、但不健全。未建立主管和监管部门,或两者未能协调配合。对医疗废弃物的类别、规范、处置缺乏足够的重视,使组织管理制度落实和执行流于形式,长期以来未能引起各级部门重视。如:后勤管理部门无专人环保负责制;医疗部门、护理部门、感染管理部门的协调、检查、监督职责不到位。

2.2 分类环节控制不严格 医院医疗废弃物的产生——分类——收集——回收——运输——焚烧等环节应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程序。但我们在工作中时常表现:诊疗后废物混放、混装;锐器废物与医用其他废物混放、混装;医用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混送;废物装袋过满、过多散落等现象依然存在。电梯旁、楼道内、马路上常常可见到医疗废弃物留下的痕迹。为传播疾病埋下了严重隐患。

2.3 规范操作不严格 表现在:诊疗使用后注射器与针头不卸或不分类;一次性治疗配套盘器械用毕丢弃在生活垃圾中或不分类混放一起;一次性手套、口杯、纸巾使用后丢弃在生活垃圾箱内等,缺乏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的意识,既没有保护病人,也未到达保护自身健康的目的。

2.4 终末处理运输不严格 表现在:将院内废弃物集中车辆运输至院外垃圾场焚烧,缺乏医疗废弃物严格的分类、分装标准和运送标准;缺乏社会的必要监督机制;缺乏对医疗废物处置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品及安全防护专业技术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加之交接手续不完善、不规范,专人负责填写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登记制度基本处于滞后空白,从而造成了医疗废弃物不规范收集和运输。

2.5 医务人员防护认识不到位 表现在:防护认识淡化,认为口腔诊疗工作废物面广,种类多,不仅含有易致伤人体的锐器物,还有大量含有致病微生物具有感染性、病理性、化学性、放射性、血液性物质常伴左右,怎么处置是保洁员、院务部门、感染管理部门的事,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思想重视。

2.6 医院环保设施滞后于医疗业务技术的发展 表现在:暂存处设置及建筑不合要求,管理脱节,设施不全,设备陈旧,废水管网渗漏,废水排放不标准,装运及存放地点简陋或露天放置或离工作区域太近。认为运行维护费用高,回收处理费用多,经费负担难以承受等。对挥发性、蒸发性、污染源未进行有效的过滤装置排放等。

3 门诊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中的对策

3.1 加强组织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由后勤部门负责制的行政管理组织,医教部门、护理部门、感染管理部门协助监督检查。各科室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标准执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标准。如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工作中对医用废弃物处置的职责和工作制度,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回收人员体检制度等,将医疗废弃物的管理纳入医疗后勤管理质量范畴。对医用废物有分类收集、分类装置、分类标示(如: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医用废物用黄色塑料袋,以及锐器放置耐刺、防水、防渗盒)。对生活垃圾在公共场所设置带盖垃圾箱,减少医务人员及病人的直接接触污染。每日科室有保洁人员对医用废物收集、分类、运送至医院放置点进行交接记录,每月统计上报。改变目前医院对医疗废弃物管理中存在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现状。转贴于

3.2 加强医疗废弃物设施的建设 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排放的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建立医用废弃物与生活垃圾定点、定车、定位、定装置、定专人的运输流程;防止医疗废弃物在收集、分类、运输过程中丢失、遗弃或混入生活垃圾,给社会、医院造成污染;开展对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技术研究,变废为用,变害为宝。

3.3 加强环节控制与规范操作 医院从医疗器材敷料用品使用后产出源头抓起,实行严格的统一采购;科室从领取数量、种类进行把关;保洁员对使用后的敷料废物类规范收集,分类装袋贴标示,定时定点交接给医院负责废物存放处理专业人员;省内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定点医疗废物回收公司,定期规范密封运输焚烧点处理。从而杜绝医疗废物流入社会,达到防止污染源扩散污染环境及危害社会人群。

3.4 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环保职能部门的协调统一 省内建立医用废物焚烧处理点。解决目前各医院尤其是离城市较远的中小医院各自为政,购置焚烧炉焚烧医用废弃物,即达不到完全焚烧毁废物,又造成空气质量环境严重污染;解决目前存在的另一现象大医院负担高额回收医用废物费用,中小医院无力交费、无力投资,无处设点,加之经费受限而出现的医用废弃物混杂于生活垃圾中运出医院外丢弃或填埋;医院则应解决好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场所,对贮存时限等规定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出判定[2]。反馈给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3.5 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的宣传教育 在国家危险废弃物的名录中,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弃物排在第一位。尤其是口腔诊疗后的医疗废物,如果处理不当,很易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形成交叉感染或二次污染。因此,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废弃物相关的宣传普及教育至关重要。开展书面宣传与授课培训相结合;科室检查与纠正不合理的分类、处理方法相结合;强化医院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对医疗废弃物的重视。使每个医护人员都意识到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做好个人防护,并积极参与。从而减少和避免因医疗废弃物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3.6 加强院务后勤部门的监管力度 确保医疗废弃物从初始产生、回收、分类、装袋、运输、焚烧,做到交接手续等全过程进行重点关注,做到万无一失。并有定时巡查督促管理分工职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解决、关注、汇报,防止对医院内外环境造成污染。这样不仅可有效地防止医疗废弃物流失,还可明确废弃物管理各环节责任,起到一定约束和监督作用。

3.7 加强专业培训与监督治理 对医疗废弃物处置操作专业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学习,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乳胶手套、专用工作服、防水围裙、胶鞋等,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免疫接种,防止其操作中健康受到损害。提高他们对医院医疗废弃物危害的思想认识,提高在岗责任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保意识。

3.8 加强医疗废物包装,贮存管理 科室按要求分类、分别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袋3/4时进行封口或密闭容器,有明显的标识,送至医院固定放置点;医院按要求有医疗废物贮存设施和场所,贮存不超过两天时间,并没有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绳、防盗、防儿童接触安全措施等,专车、专用、专路线运输,并做好记录,如产生单位、类别、送交科室、日期等。

随着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诊疗后的医疗废弃物产量、数量将会越来越多。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医疗诊疗结束后带来的医疗废弃物处理问题,离国家对医疗废弃物管理的新法规条例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这需要一个认知过程。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都必须意识到医疗废物正确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在为数不少的医院,医疗部门还未从旧的医疗废弃管理模式中走出来,缺乏正规的实行办法和运行机制。且经济政策、处理废弃物、废水的技术水平滞后于社会经济与医疗技术发展。出现政策管理办法与现实操作脱节,有漏洞、有薄弱环节。如:注重强调焚烧与填埋为主,注重医院自行无害化终末处理等。这样,既不能废旧利用,又不能技术更新转化再利用;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空气环境、水源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因此,我们应在确保诊疗疾病安全的前提下,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金属类医疗器械(如:治疗盘、口镜、镊子、探针等口腔诊疗器械),重复消毒灭菌使用,以减少医疗废弃物产量,塑料垃圾产量;减少使用器械中诸多中间环节的污染;改变过去管理、处理模式,向综合治理方面发展去研究和探讨。将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处理重点放在具有传染性危害的关键医疗废弃物品上。狠抓严格回收——严格分类——严格包装——严格运输四个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医院各部门相互协作与沟通,发挥各部门监督管理职能,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医院医疗废弃物造成的医源性和外源性感染,切断交叉感染途径。减少医疗废弃物给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医院成本的投入,为病人、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诊疗环境。使医院医疗废弃物处置更趋合理化,并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规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3]。使口腔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真正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张红玲.医用高度危险性物品的全程质控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54-455.

篇7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一些介入性的诊疗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越来越显示出特殊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一些有创治疗、介入治疗中的无菌操作、医疗环境、医疗器械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此,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为良好的医疗环境,用后医疗器械的处理,对病人实施的治疗方案大多是通过护理人员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渗透于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而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行为中是具体的执行者,因此,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1 对护理人员按工作性质不同进行分类管理

护理人员在医院各个科室、各个岗位都承担了不同的医疗行为,同时也担任着不同的行政职能。为此我们将全院护理人员分为以下几类。

1.1 行政职能人员 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医院感染监控护士。

1.2 重点科室护理人员 手术室,口腔科,内镜室,供应室,婴儿室,产房。这些科室其工作的特点各有不同,但就医院感染管理是重点对象,因此归为一类。

1.3 外科系统 普外科,妇科,产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烧伤皮肤科,急诊科,注射室。

1.4 内科系统 消化内科,血液科,儿科,肾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蒙医科,中西医科,肿瘤内科。

2 医院感染知识和技能培训

2.1 对行政职能人员的培训 此类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主要承担护理人员的行政管理工作,因此对此类人员重点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条例》以及其它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特别是对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护士着重消毒、灭菌、隔离、防护知识的培训。对使用中消毒剂的管理、护士的无菌操作以及科室医疗废物的分类、分装,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方能正确指导、监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2 对重点科室护理人员的培训 此类护理人员其工作岗位各不相同,操作技能相对独立,因此共性方面集中培训,涉及专业方面的我们采取单独培训的办法。

2.2.1 共性方面 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也是建立在许多基本的管理上的,所以,对重点科室的护理人员与全院护理人员共同培训无菌操作规范,每日对医疗环境的日常清洁消毒方法、程序。对一些特殊感染病例和污染的处理,以及终末消毒的要求和实际操作。同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这些基础工作的所有行为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管理,使护理人员的日常的清洁卫生消毒隔离工作有章可循。

2.2.2 专业方面 (1)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本院新建了层流手术室,经多次深入手术室及调查了解,发现手术室的硬件设施虽然上去了,但软件管理至关重要。所以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着重加强人流、物流和消毒、灭菌管理以及三区的严格划分,严格控制术中手术室门的开启、术中人员的数量。同时加强对手术室医疗环境的监测,特别是层流手术室中空气、物表的细菌培养的监测。由于感控科专职人员每月对手术间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部对层流手术室的要求进行布点采样。器械设备处定期对过滤网进行检查、清洁、定期更换,以确保层流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专人监管,确保手术室的环境质量。(2)口腔科护理人员:口腔科诊疗的安全问题,历来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特别是自2005年国家实施了《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以来,对于口腔科消毒、灭菌工作有了技术操作依据,所以为了提高口腔科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及技能,我们组织口腔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了《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并实地操作培训,制定工作流程,护士长、医院感染监控护士严格把关,切实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或消毒,医护人员操作时,必须做到四手操作,每诊疗一名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洗手或更换手套,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对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严格把关,对口腔灭菌器按要求每日进行化学工艺监测,每月做生物监测。对已灭菌的物品按规定进行管理,发现有问题的器械重新进行灭菌处理,严格遵守个人防护制度,确保诊疗过程中的医患安全。(3)内镜室护理人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内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诊疗,而内镜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我们根据国家2004年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对我院所有从事内镜诊疗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特别是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进行实地培训、指导,使每一个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特别是内镜及活剪钳导丝的清洗,必须将所有的关节、孔道都用毛刷刷洗到位,洗够时间,酶洗程序不可省略,酶洗可有效提高清洗效果[1]。这关系到消毒、灭菌的质量,保证诊疗过程中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4)供应室护理人员:供应室负责全院灭菌物品的清洗灭菌,对供应室除了区域的严格划分外,人流、物流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供应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意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为此对供应室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严把关,从器械的清洗到保养、打包到灭菌,特别的清洗,必须将所有器械的关节、孔道、螺纹处清洗到位,必须进行酶洗程序,含酶洗液能消化和乳化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有效清除粘于器械上的有机物,以确保灭菌质量。同时加强灭菌物品的管理、发放。定期对无菌室进行环境监测,每日对灭菌架上的物品进行检查,发现过期包、不合格包立即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加强灭菌设备的监测,特别是每月B-D(Bowie-Dictest)试验,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冷空气的排出效果,要有记录有检查,以确保全院灭菌物品的质量[2]。(5)婴儿室产房护理人员:新生儿、产妇是一个特殊人群。因而对产房,婴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更为严格。特别是对新生儿的护理操作及用具方面除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外,在操作方面加强培训,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对婴儿室产房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暂时调离工作岗位,对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产妇严格按照要求在隔离待产室待产,在隔离产房分娩,在隔离病房住院,并按要求做好其终末消毒[3]。对产科所有的新生儿要密切观察,发生问题要及时追踪解决。以确保产妇及婴儿的健康。

2.3 对外科系统护理人员的培训 针对外科系统手术多、外伤多的特点,加强对处置室、无菌物品、紫外线灯、使用中消毒剂、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完善操作流程,确保病人在医院诊疗过程的安全。

2.4 对内科系统护理人员的培训 内科病人虽无明显的外伤或手术,但其病人不同程度的接受着侵入性的诊疗,如呼吸机的使用,还有一些危重病人,如血液科的病人其医疗环境的质量要求较严格,针对这些,对内科系统的护理人员着重培训呼吸机的清洗、消毒、灭菌的培训,以及医院环境的消毒和清洁的培训,特别是一些特殊科室如血液科、透析室根据其特点进行相应的培训。

3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依照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院医疗废物进行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的相关文件,同时按照医院统一规定和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管理。严禁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有专人负责收集全院的医疗废物,各护理单元的医疗废物交接有记录、有签字,杜绝流入社会。

4 加强督导及时反馈

对医院各类护理人员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之后,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各护理单元护士长以及医院感染监控护士每月分组对全院各护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结果汇总,好的经验、方法及时表扬推广,不足之处及时指导整改,差的通报并按规定扣罚奖金。同时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在进行全院检查、督导的过程中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动作用。从而通过落实督导整改这个循环模式,确实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求规范逐步融入到了护理人员的行为中。使护理人员在医疗行为中,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提高了,从被动要求到主动遵循。

5 讨论

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是消毒、灭菌、防护,但所有这些工作的具体实施都要通过具体的人员来实现。在医院,护理人员承担了大量的诊疗行为,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本院从2003年加强了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在工作中不断通过监督指导,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医院感染工作有了较大的改变。近3年医院环境各项质控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特别是层流手术室、供应室无菌区的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的细菌培养均符合标准,灭菌物品合格率100%,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B-D试验合格率100%,使用中消毒剂浓度合格率98%以上。临床中使用的灭菌物品无过期存放现象,医疗废物的分类、分装、转运均符合要求,近3年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医院感染率始终控制在10%以下。

参考文献

[1] 赖晓全.内窥镜污染的现状及控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4,21(1):60-62.

篇8

【关键词】 医院感染管理; 护理工作; 重要性

医院感染管理是衡量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与护理工作是息息相关的[1]。护士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关键,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协同作用,可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将体会综述如下。

1 建立健全感染体系,确保措施落到实处

建立完善的医院内感染管理组织[2]。建立以科室主任、护士长和1~2名护理骨干组成的科室院感监控小组,每个月随时进行自我监测督查。护理部与院感科密切配合,根据医院制定的质量指标,不定期或定期对科室进行督查、考核,及时制定措施,限期整改抓好落实。重点抓好薄弱环节的控制,实行分工负责制,与奖惩挂钩。

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2.1 医院应定期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全员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3]。

2.2 定期选派重点科室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外出参加有价值的医院感染培训班及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不断学习了解国内外新的院感管理信息,掌握更多新的院感管理知识。对新分配、实习、进修护理人员做好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使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的警觉性和知识水平,为做好医院感染工作打牢了坚实的基础。

3 落实管理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3.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措施

3.1.1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棉球、纱布、棉签全部实行小包装,每天更换,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 h。无菌持物钳干罐保存,4 h更换一次。

3.1.2 医疗护理用具必须严格消毒,氧气湿化瓶、吸引器瓶(管)、螺纹管、雾化器、体温计、扎脉带、压舌板、测视力遮眼罩、呼吸机及其管道等用毕要终末消毒干燥保存;血压计袖带、听诊器、备皮刀架、手电筒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3.1.3 切实做到各类诊疗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4],侵入性诊疗用物一人一用一灭菌,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的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能高压蒸汽灭菌的手术器械,尽量不用化学消毒剂浸泡器械、丝线、刀片、剪刀。

3.2 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管理 切实抓好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管理,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母婴室、重症监护室等均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院感科与护理部密切配合,按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实施,对管理相对簿弱的科室和危险环节采取“蹲点”方式,使各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到实处,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3.3 规范洗手,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3.3.1 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中十分活跃而重要的传播媒介,有资料显示,医护人员手被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因而医务人员应正确掌握洗手六步操作规程和洗手指征,保证洗手效果,认真彻底的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直接、简单、经济、有效的措施[5]。

3.3.2 手卫生设施 重点部门必须是非手触式水龙头,增设足量洗手池,配备皂液器以液体洗手液取代固体肥皂,配备干手器或提供一次性纸巾;每个科室治疗车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当手没有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有机物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来代替洗手。

3.4 抓好病房管理,减少感染隐患 各科护士长要狠抓基础工作,严格落实做好病房管理和晨间护理,床单位一床一巾一套湿扫,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6];病房最简单消毒的方法就是自然通风,病室通风每天2次,每周清洗空调和消毒器的过滤网。

3.5 管好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 可复用的医疗器具严格由消毒供应室统一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发放-使用流程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由供应室统一管理发放,护士长领取保管。在护理工作中,每天都要使用各式各样的医疗用具,在使用前除主管部门监测外,护士是最直接的管理者,其质量的好坏护士最先发现,因此在使用时严格检查包装、生产日期及有效日,如有包装破损、受潮、不配套、字迹模糊不清及过期的一律不准使用,确保患者安全。

3.6 妥善处理医疗废物,杜绝交叉感染 医疗废物是一类对人体及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废弃物,处置不当将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对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7]。护理人员按照医院统一规定和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规范化管理。有专人负责收集全院的医疗废物,各护理单元的医疗废物交接有记录、有签字。严禁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的交叉感染。

3.7 树立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技能 锐器伤主要发生在护士、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少的工作人员[8],护士被锐器刺伤发生频率较高,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个人职业防护,提高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规范操作技能,发生锐器刺伤时应紧急正确处理,填写锐器伤和职业暴露登记表,将有助于减少医务人员的锐器伤,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9]。

4 讨论

预防医院感染工作应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因此,要切实发挥护理人员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医院安全与护理质量也才有可能得以保障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傅根莲.加强护理管理有效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16.

[2] 马新梅,姚桂莲.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对策建议[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3):208-210.

[3] 丁国英.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与环节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3):403.

[4] 邢红霞,张红英,武建英,等.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639-64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WS/T367-2012.

[6] 吴伟娟.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557.

[7] 程科萍.医护人员锐器伤的调查分析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21.

[8] 乔建华,梁勇,叶继英.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39-140.

篇9

关键词 预防 医院感染 方法

医院感染已经是现代医院管理和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1]。我们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进行了有效性的预防和控制,常用的几种控制措施如下。

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医院感染三级网络。①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分管医疗副院长负总责。成员由各临床相关科室负责人及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组成。工作职责是对医院感染控制科制定的全院性医院感染工作计划进行审议,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重大事项。②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科,科室配备主任、护士长等相关专业人员。③各临床科设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医院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分工负责,层层把关,相互制约,彼此督促的三级管理组织及网络体系[2]。

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各级人员防控感染的工作范畴。为便于全院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每名医务人员配发1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各科室、各专业配发《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专业书籍,明确了各级人员工作职责。医务人员做到了有法可循、有章可循,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有章不依的现象。

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意识。①加强学习,让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②以考促训。医院按专业划分,每半年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将考核成绩与《医院岗位目标责任制》中奖惩条款挂钩。③组织院感知识竞赛,掀起重视医院感染工作的氛围。④转变领导观念,建立一流的层流手术室,改善手术环境,降低手术感染率。

强化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队伍人员的专业水平[3]。根据医院实际,制定出周密的医院感染培训计划,定期对全院临床医师、护士、医技人员等各类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规范性培训。对刚分配新上岗的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为期1周的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为做好医院感染工作打牢理论基础。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定了切合医院实际的《抗生素管理制度》。①提高病原学的送检率和培养的阳性率;②规定使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病原菌的特点和细菌室的药敏结果,根据患者病理、生理等状况,选择不易产生耐药的抗生素;③严禁滥用和频繁更换。④制定有个体差异性的给药方案,注意用药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加强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①供货厂家的资质论证,由药械科统一采购,供货厂家“三证”齐全。②进货验收,专室储存。③用前检查。④用后处理,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社会。

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力度。自2005年我们将医院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工作交地方疾病控制中心承担,医院环境卫生学的监测效果比较满意,达到了预期目的。

加强中心供应室的管理。为了使中心供应室达标,我们建立健全了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供应室的区域划分;按医院感染要求,对照供应室建设标准进行整改,投资近百万元更新消毒设施,完善了监测手段,确保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盖显英,王成玉,黄英华,等.全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1):1265-1267.

篇10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院感染委员会定期召开全院感染委员会会议,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医院感染规定和规章制度,尤其是“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月日我院成立了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疫情防控专家组、应急防疫队;月日制定了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和接诊流程;医院投资了十万多元重建了发热门诊,完善了发热门诊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发热门诊院感控制工作,制定了我院医院感染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切实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月日,医院派专人专车到青岛购置了各种的防护用品及红外线耳温枪2部;2月6日制定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防控工作预案;对医院感染管理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给予与质量奖挂钩。

二、加强预检分诊

对流感,在门、急诊入口处设立2处预检分诊点,安排专职人员进行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对体温≥37.5℃、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监测,发现有发热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按照规定程序组织诊疗,及时组织专家组会诊,各门诊都按流感诊治流程进行工作;对手足口病,在儿科、急症科、皮肤科、口腔科等重点科室,设立了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台,一级预检由挂号室把关,二级预检经儿科门诊预检后转传染科门诊确诊,留观、住院、转运定点医院。

三、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使全院职工人人明确控制院内感染的紧迫性、重要性

按院感要求分批对全院职工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并进行考试、考核,月日至日、至日、至日,我们对全院职工分别进行了“流感、手足口病诊疗方案、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消毒隔离、院内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流感诊疗方案第一版(试行)、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培训、“医疗救治实战演练”培训,对院感兼职医生、护士及各科护士长,每月针对不同的薄弱环节,尤其是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并有针性学习培训,使全院职工人人重视院内感染、人人抓院内感染。

三、加强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工作

认真贯彻国家卫生部院内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及反馈系统,临床各科医师熟悉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发现院内感染病例,立即按规定程序上报,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出院病例,院感科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漏报病例,立即反馈到科室更正,做到不漏报,不错报。

四、加强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工作

医院所有医疗器械,尽量由供应室负责清洗与消毒(手术室除外),坚持初洗与精洗分开,为了达到更好的器械清洗效果,我们正在引进了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水枪、气枪等,在器械灭菌方面,我们坚持压力蒸气灭菌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手术室预真空压力灭菌器,每天进行B—D检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供应室高压灭菌锅,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灭菌物品每月抽样做细菌培养,使无菌物品灭菌率达100%。

五、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

滥用抗生素在全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医务人员面临之严峻的社会课题,大量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出现及耐药菌株的漫延,给临床医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合理应用抗生素人人有责。我们多次组织临床医生学习了抗生素合理应用之相关知识,明确各科抗生素预防应用、联合应用的指征。每周各科室院感监控小组对本科室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并汇总分析,及时调整不合理应用情况;院感科每月检查一次,发现问题给予与质量奖挂钩,督促临床医生按规定做细菌培养,使抗生素的应用做到及时有效。

六、加强病房消毒隔离工作

对病房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医务人员手定期进行监测,每周不定期抽查;病房消毒隔离情况,尤其拖把、抹布、体温表、止血带等管理已规范化;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等尽量使用一次性,否则做到了一人一用一消毒。加强了六步洗手法的管理,各科护士长负责检查指导,真正切断经医务人员手传播疾病之途径。

七、加强重点科室规范管理

规范各科室的布局,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标志清楚,分界明确,对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不定期督查,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加强无菌观念意识,提高无菌操作技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将医院感染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八、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在垃圾的分类、收集、运送各个环节,我们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检查督导,实行三级交接,各坏节登记、交接、签名明确,各科室均有弹簧称,每科交接时称重、登记,医疗垃圾专管人最后统计,各个环节专人负责,出现问题,追查责任,院感科不定期对垃圾暂贮地进行检查,保证了医用垃圾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