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5: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教育改革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形势下,中国职业院校艺体教育的发展与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领域来展开。一是,“艺体教育”要秉承全新的素质教育观念,即:在艺体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完善发展”和“个性发展”等教育思想。二是,“艺体教育”要建立特征鲜明的课程体系,即:要求职业教育艺体课程必须紧密围绕时代特征,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学设备,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具有较高的道德标准、正确价值观、审美观以及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才。三是,“艺体教育”要寻找更为科学的评价机制,即在职业教育全方位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探索卓有成效的对策、方法,建立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于一体评价模式,加快新形势下学生艺体能力评价的研究。
二、职业教育中艺体教育现状分析
第一,教育观念落后,缺乏素质能力培养。目前,许多职业院校中的艺体教育观念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认识上,体育教育等同于竞技体育,美术和音乐教育仅限于临摹和声乐,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只注重学生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艺体课程设置的初衷。艺体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技能以外,还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现阶段落后的教育观念严重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
第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国内职业院校由于教学周期短,就业压力大,因此教学资源更多倾斜于专业技术课程的实践与应用,对边缘类公共课程重视不够,课程教学管理不到位是不争的事实。艺体类课程由于缺少足够的重视,在教学环节中仍然以教师为主体,多采用讲授法进行灌输式教学,缺少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支持。例如:体育教学中仍然采用教师模拟技术动作,学生跟做,分组练习,周而复始机械式模仿,缺少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也没有课堂师生交流、讨论活动,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音乐、美术教学中,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依然采用挂图、电脑配合幻灯片、投影仪的教学手段,这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不相吻合,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职业院校学生艺体课程的最终成绩由理论考试、实践测试以及出勤等方面构成。在这种考核制度下,极大地放大了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性,忽视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初衷,考试过程更多演变为一种应试,而无法体现艺体课程的独有魅力,严重忽视了审美、合作、鉴赏等精神层面的核心价值,学生的自尊心被极大地挫伤,被动接受考试结果,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职业院校艺体教育改革措施
第一,建立“素质培养”的教育观念。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工作不能仅停留在技能培养上,更要在素质培养上多下功夫。不像普通大学生毕业后面对的竞争主要来自于应届生,职业院校的学生走向社会,将面对不同年龄层段的竞争人群,而这些人群的社会经验也更加丰富,竞争也更加惨烈,因此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提高自身竞争力才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立命之本。打破固有的教育观念,通过形式多样的艺体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社会交往能力,把“身心健康”培养放在首位。
第二,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直线型,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为连续型,通过微课形式将课上、课下有机结合。翻转课堂改变了知识内化的顺序,通过视频案例、课堂讨论、团队合作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进而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了升级。
第三,创新教学内容。随着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艺体课程教学内容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在艺体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教学内容设计应更多围绕社会现状与热点,以启发、引导、交流、审视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设计。课堂组织也要注重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改变学生的思想,发展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彻底摆脱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
第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根据未来教育的发展,积极加强研究适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评价模式,改变原有的考核方法,适当降低理论考试比重,增加主观性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以多鼓励、多包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对学生的艺体能力进行评估。
四、结束语
篇2
引言
随着社会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顺应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对机电专业的高材生的需求更加迫切,与此同时当今社会对机电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非常专业技术,还要有创新思维和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保证机电专业人才能更加的适应岗位需求,必须不断改进机电专业的教学工作,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1中职机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轨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迫切需要大量的人才,不仅仅只是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熟练掌握理解技术知识。但是在实际中,中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只是存在于课本上知识的传授,未能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教学,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1.2教学内容传统
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更加频繁,机电技术不断更新与创新,与时俱进,然而中职学校传授的机电知识还是比较落后与陈旧的知识,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节奏,并且中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对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也是各不相同,导致教师在课程安排与设计内容上有所障碍,因此不仅存在教学方式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1.3学生们就业率不高
大部分学生选择学机电专业,是因为想熟练掌握一门技术,方便以后在社会上更加容易找到工作,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然而,在目前阶段学生并不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也没有比较完整的技术知识体系,操作实践动手能力欠缺,只要当遇到一些难度系数较大,操作比较繁琐的工作,他们就会束手无策。因此造成了简单的薪水低的工作没人愿意就任,难度大薪水高的工作学生的能力达不到,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1.4教学模式落后
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改革工作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从传统教育到如今的素质教育,都是对于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和创新。中职机电专业的《机械基础》教育课堂仍然存在教学模式落后的问题,教师忽略了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仍然一味地采取知识灌输式的教学,将知识生硬地传授给学生,忽略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此外,传统的教学弊端还在于对知识考核的不科学,职业教育就是以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为目标,而往往在知识考核中,都是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至于实践能力只是象征性的考核甚至完全没有考核,因此,职业教育的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2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法
2.1实行模块化教学改革
所谓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就是在实践教学的每一阶段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不同的作用,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和具体的作用,适应教学趋势的新发展,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初步的了解和定位,建设模块化的教学体系。教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构建和发展,不能忽视学生的能力和客观规律的发展,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明确教学目标,在确保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行拓展,运用多方面的渠道,让学生投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实践学习中去。
2.2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教师要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先传授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践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因此,学生很容易感受到自己学到的知识没有具体用途,这种错误的思想容易挫败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产生消极的影响。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实现俭学内容的多样化,实现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中的融会贯通。
2.3改革教学流程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可以多多开展专业技能性质的比赛活动或知识测评,革新教学的流程。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比赛或集体性活动,学生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2.4培养合作精神,树立团队意识
企业是一个大的整体,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部分,都要具?浜献骶?神。对于企业实训而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在企业中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使每个人都具备团队意识,为整体付出自己的努力。团队意识的培养不可缺少,通过日常工作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弥补自身的不足,使之处理事情更加有条理。通过实际生产案例的讲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将他们培养成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人才。对于企业生产线而言,每个人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果一盘散沙就无法组织起高效、高质量的生产过程。在企业实训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他们积极与其他伙伴进行沟通,为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而做好努力。在生产过程中,学生要与车间老师傅搞好关系,向他们学习生产的技巧和技能,提升自身生产的质量和效率[2]。笔者向学生灌输集体意识,引导他们服从管理者的指令,树立团体意识,最终共同完成生产任务。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团队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搞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使之能够主动适应工厂生产过程,为顺利生产做好准备。团队协作意识也是学生在企业实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教师要予以重点关注。
篇3
关键词:饭店服务;现状;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由此旅游教育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旅游教育体系。但面对迅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旅游业,我们中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专业教学已经明显滞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脱离实际、技能不过硬、没有创新精神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吸取教训,进行教学改革,把培养业务精通和掌握饭店服务知识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作为我们培养目标,以适应饭店企业的需要。
一、饭店服务专业教学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不强、应变能力不够、创新能力差、交际能力差等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生源问题。由于国家不断扩大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这就使得多数初中毕业生和家长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学习,职业中专的初中生源不断减少;同时,由于高中升入大学的比例逐年提高,也使得职业中专的高中毕业生生源不断减少。这样进入中等职业学校饭店专业学习的学生,不少是文化知识不扎实、综合素质差的学生,饭店专业学生的总体质量下降;另外,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中独生子女的比重不断增加,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缺乏吃苦精神,且自理自制能力较差,而这些都加大了饭店服务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难度。
第二,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现行的我国教育体制下,中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专业尽管在教学课程设置上大多兼顾了基础理论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但各学校还是更重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所占比重偏小,学生的技能课程时间安排严重不足,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综合能力不高,毕业时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第三,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后,实践环节少。目前饭店服务专业的教学存在只是老化、方法落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现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没有将饭店行业的最新发展和变化结合进去;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大多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师生互动很少甚至没有,学生不能主动学习,只能被动接受。
二、饭店服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第一,重视案例教学。在饭店服务专业教学内容改革上,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职业能力素质,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案例。教师针对每次课选用的教学案例都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特点。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学习,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第二,重视实践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素质,它是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不但深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还能暴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教师改进理论教学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饭店服务行业是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它要求服务员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实际操作能力。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专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情况,学生缺乏的正是实践操作。因此,在加强饭店服务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还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零时间适应。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并把创新思维逐步融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为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新事物习惯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饭店业有许多具体工作往往没有一个定规,这就要求饭店员工能够具有创见性地完成各项具体工作,因此,在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对一些没有固定、标准答案的问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突破已有的理论束缚,从而培养学生勤学善思的创新意识,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第四,课程设置要满足饭店企业需要。中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专业有许多饭店业的合作企业,他们同样承担着对学生的教育任务。学校要根据合作饭店的需要对学生安排好课程安排,这样就做到了学生培养与饭店发展的同步性,同时学生除了能掌握饭店行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外,还能接触到行业的最新动态,真正实现在校学生与行业的接轨。在培养模式上,学校应以饭店员工的职业能力为基础,通过分析饭店各岗位员工所需的能力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对饭店服务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建设中,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旅游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旅游饭店管理人员和业界专家让他们直接参与专业课程的设计和专业教学的改革。
第五,适应教学需要,编写校本教材。饭店服务专业的课程主要有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等,这些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体格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加以整合,使饭店服务专业的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形成专业能力和素质是作为旅游专业教师的我们所必须考虑的。由于饭店专业课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所以当前国内饭店专业课教材里存在着内容重复的现象。对此,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各自地区、学校、师生、教材的差异,组织行业专家和学者与经验丰富的本校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以此对相同的部分加以整合,从而避免了重复教学的情况出现,提高了授课效率。
三、结束语
中等职业学校饭店专业教学要依据饭店企业的需求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本教材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为饭店业培养出高素质、专业技能过硬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申秀英,阳琴.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4).
2、陈才.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点思考[J].旅游学刊,2003(11).
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英语教学 改革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资企业入驻中国市场,需要大量既有专业技能,又能熟练运用英语的职业技术人才。职业学校作为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在当前的国内以及国际形势下,其英语教学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英语基础薄弱。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英语,对英语没有兴趣。
其次是缺乏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心理惧怕造成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第二,心理压力造成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第三,口语差造成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
最后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许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只需要学习专业技能,没有必要学习文化课,尤其是英语知识。他们认为专业课是必修课,而英语等文化课则是选修课,这种认知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2.教师方面的问题
教学理念落后。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学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英语语言的学习需要交流,需要听、说、读、写的有效结合,教师讲、学生听的枯燥教学环境,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教学方法陈旧。教师灌输给学生的思想就是:想要学好英语就要学会做题,才能拿高分。在这样的观念下,教师就会偏重语法知识的讲解,而这种教法完全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要求,不能真正地实现职高英语的教学目标。
教育观念错误。许多教师认为中职生成绩差,也较少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缺少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造成师生之间情感上的隔阂,容易引发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
评价体系不科学。在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终结性评价来评价学生,以考分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但是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考学失败,成绩较差的。这样的评价体系会严重挫败学生的自信心,最终导致教学的失败。
3.其他方面的问题
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各个专业的英语教材都是通用的,不能体现实用性,不同专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加上教材始终在不停地改版和更换,不利于教学科研和教学定位。此外,在以中文为母语的大环境下,英语的重要性被许多人忽视,父母的误导、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解决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第一,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正确对待社会对职校的偏见,教导学生进职校并不仅仅是混张文凭,而是要学点真知识、真本领。第二,实行理想与信念教育。加强理想与信念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需要,是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第三,积极开展英语口语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第四,实行教育心理教学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心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争取最大的学习效率。第五,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就要培养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一,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增加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第二,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图文并茂的音像教学设施,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第三,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教学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授不同的内容,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英语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第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向学生播放英语歌曲或英语电影,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另一方面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活化教材,改革教学内容
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采用通用的英语教材,针对性不强,如果按部就班地按照这些教材教学,就无法实现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的。这就需要教师学会灵活取舍,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有所增补。要优化教学内容,就必须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实践贴得很近,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强烈的进取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
虽然目前的职高英语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的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策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能力培养;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9-0000-01
Vocational Computer Training Education Reform on Capacity Training
Bian Chunxu
(Changb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Mountain,Baishan13430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given the ability to develop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computer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reform aimed at improving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innovate,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Capacity training;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 vocationa;;Education reform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科课程,培养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计算机课程实践性较强,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对创新性要求很高,而当前的教育体制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使学生完成学历教育,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基于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告知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是适应时展的需要。本文针对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前要谈一谈。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存在的弊端
当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一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许多老师仍旧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不管学生学习的成效,这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偏重理论课程,理论和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缺乏学习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也有待改善。
(三)考核制度存在问题。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使许多学生为了成绩而应付考试,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看轻实践,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比较欠缺,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落后。高等院校计算机职业课程讲授的知识多而杂,不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和重难点的讲解,使得学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学校使用的教材也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五)教师队伍的素质需要提高。计算机技术更新很快,教师的知识水平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学模式存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也说明教师的能力水平和知识结构有待提高。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该课程实践性较强,对创新能力有很高要求,知识更新较快,这就要求计算机职业的学生要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很快,计算机技术被运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因此,时代对计算机职业的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的是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当前计算机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所以,无论是从计算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出发,还是从顺应时展的角度出发,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的改革都是势在必行的。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措施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进行改革:
(一)改变教学模式,实行探究式学习。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实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知识,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1)仅仅传授学生教材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创建新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探究的态度。(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才能达到深刻理解、相互促进的作用,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3)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帮助学生改进不足之处,以大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各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深入探索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探索各种教学模式混合的新式教学手段。
(三)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计算机课程实践性很强,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决定于学生的上机实践。学校应该多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提高充足的教育信息资源,以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同时应该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优质的学习资源,在上机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运用能力。
(四)改革教学考核手段。为了保证计算机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计算机教学考核手段的改革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的重点任务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达到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我们应该改革考核手段,将学生的笔试成绩、上机成绩和平时成绩纳入考核范围,这三个成绩是学生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平时表现三个方面的放映,三个成绩有机结合更能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五)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素质。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课程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素质很重要。学校要大力鼓励教师多学习、参加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带动计算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时俱进。教师也要努力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水平,以便更好的推进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的改革。
总之,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高职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高职院校应该大力推进计算机职业教育改革,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手段,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以便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要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区域经济;职业教育;德国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059-02
一、区域经济对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黑龙江省政府于省委十届十四次会议中提出“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的新战略。“经济区”建设涵盖了工业、能源、农业、旅游、经贸等多个领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这些领域所需要大量的多层次优秀专业人才,这对高职高专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新形势下,黑龙江省政府对职业教育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加大了投入,推动了黑龙江省职业教育的新发展。为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黑龙江省职业教育仍需进一步解决一系列问题。
(一)办学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
新千年后,黑龙江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以行业企业参与为辅,学校配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办学模式。实训基地建成和使用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予以更新调整同时也需要持续的后续投入,这点不能只依靠政府的投入,职业教育的工作着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探索更为长效的保障机制,保证职业教育的持续投入。
(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须进一步转变
职业教育的生源问题也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多数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今后在社会上当官发财,而不屑成为一名技术工人。因此,在高考后的志愿选择上倾向于职业学院之外的大学,即使考不上也不会选择职业学院,导致了职业教育招生困难。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转变考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三)专业设置要更适应区域经济的要求
目前,黑龙江省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来,我们应针对不同的经济区划、不同的经济,发展重点设置职业教育的专业。例如,在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就应紧紧围绕煤电而设置,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区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以农林为主等。
(四)师资结构也需进一步优化
职业教育对师资要求也较高,既需要专业的理论教师,也需要过硬技术的实践操作指导教师,更需要集渊博的理论知识和过硬实践技术于一身的全能型教师。但是,这种复合型教师的培养非常难,因此,亟须探讨一种更适用的师资培训机制。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可以为我们解决以上问题提供很好的帮助。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或其他人员在完成基础教育后,与某企业签订合同,既在企业上岗工作,学习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学习职业专业理论、技能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和,以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一)重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德国职业教育以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为目标,从招生、培训、到培训经费的承担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德国的“双元制”有三种培训机构。一是学生所在企业,一是职业学校,一是跨企业培训基地。有资格的企业招收学员,在企业工作并发放一定的工资同时学员还需在职业学校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另外,学员在企业的某一岗位只能学习一种技能,其他技能无法学到,所以,学员还需到夸企业培训基地学习,这样有利于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
(二)“双元制”学习年限长
双元制职业教育学制3年,技师培训1.5年,技术员培训2年,扣除工作时间,单纯地培养一个技术员需要6.5年的时间,培养一个技师也需要4.5年的时间。德国企业也热衷于培训员工,每个员工都有进修的时间,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三)“双元制”有两类教师
“双元制”的教师包括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培训企业的实训教师是企业的雇员,具有专职和兼职两种,一般是完成职业培训后具备2—5年职业实践的工长、学校和技术员学校的毕业生,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后获得工长资格者才能担任实训教师。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包括专业理论课教师和普通文化课教师。此外,职业学校还有一类专业实践课教师,主要任务是上实习课和实践课。
三、进一步深化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的措施
借鉴德国“双元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该省的职业教育改革措施。
(一)增强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投入
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不能仅依靠政府投入建设的实训平台,还应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增加企业的投入。
1.政府应给予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如政府可以利用税收杠杆,给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企业减免一定的税收等。
2.提高企业自身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将职业继续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构建稳定的劳动关系,让企业的培训可以获得回报,让企业乐于培训。同时,构建公平的分配体制,让员工的学习能够获得回报,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学生不是企业的负担而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让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学生在职业教育毕业后在该企业工作五年,待遇与其他员工一致。这样既保证了企业的利益也保证了学生的利益,是双赢的局面。
(二)转变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企业要不断的提高工人的地位,使其得到应有的尊重,增加工人的收入,并加大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距离,使职业教育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而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人才,而不是现在这样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与高等教育的毕业生竞争相同的职位,这就相对削弱了职业教育的竞争力,也不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优势。
(三)吸引大量的人才投入到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来
职业教育需要“双师型”的人才,但是,真正能达到双师标准的教师则少之又少,而且培养一个双师型的教师又很难,具有双师型资格的人往往会有许多好于职业教育教师待遇的工作,职业教育留不住真正的“双师型”人才。所以,我们应另行开辟新的教师来源。例如,可以增加兼职教师的数量,从企业中选择“工作能手”在正常工作以外的时间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地位和收入以吸引人才加入到职业教育中来;吸引更多的优秀技术人员到职业教育中来兼职,为学生介绍先进的技术。
(四)实时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可以由政府成立专门的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对行业的发展及需求做出预判,指导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设置、完善及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要。
毋庸置疑,黑龙江省的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这背后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尚需要相关部门及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使职业教育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 张立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为省域经济发展培养落地人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
[2] 刘瑞新.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及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J].教育与职业,2013,(20).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要求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模式,走一条多元共建,校企融合,特色鲜明、多方共赢的服务社会新路子。
一、高职教育政校企合作的动因
1.政府在高职教育中的积极推动作用。在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是职业教育政策及其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政府可以发挥政策对职业教育的规范、导向、协调和推动作用,用政策的手段来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政府是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筹措者和提供者[1]。
2.校企合作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从目前来看,推动校企合作的动因主要有:一是学校发展需要。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获得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从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时也可以解决学校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资源不足的问题;二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科学技术与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资源来提升自己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与效率[2]。
3.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合作对高职教育的积极推动作用。政府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制定有利的政策,指明了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学校在借助政府的力量的同时,可以利用企业的相关资源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更加切合市场的发展方向;企业可以在与学校合作中获得政府与学校的相关资源达到自身发展的目的。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三方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多赢的局面[3]。
二、高职教育政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不足
实践证明,政府、企业在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政校企合作的模式还在存许多局限性。一是企业有自身的生产任务,学生实习任务由企业规定,高职院校缺少自,导致高职院校无法控制时间,不能落实实习实训任务。在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生产企业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的能力训练与培养,实习实训任务可能会与学生职业能力目标培养计划不匹配;二是企业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情况下校外基地路程较远,学生出入不方便,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系数不够高;三是学生缴纳了顶岗实习学费,但又不在学校实习和住宿,也不了解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衔接程度,因此会产生误解;四是因受场地限制,高职院校引企入校创办的生产性实训工厂往往只是一个车间(单一生产线),而不是整个企业和行业,不能形成产业集群,使产业链的上、下游脱节,不便于学生了解整个行业的生产全过程,更不利于学生全面把握整个行业不同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无法完善和提升职业素质[4]。
另外,学校和产业隶属关系和任务目标等的不同,对于校企合作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单纯靠政府的某一政策、文件,或者是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来协调校企双方的利益及合作教育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5]。
三、优化资源,服务社会,实现多方共赢的“火炬模式”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各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才是兴校之策。高职院校要增强向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辐射力,准确定位,特色办学,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服务作用。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发区管委会的主导下,通过实训基地为“点”――实训中心为“线”――实训校区为”面”的系统建设,在工学交替,产学合作方面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道路,实现了学院、企业、政府的多方共赢。
1.学院层面。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学院利用产学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技术、设备等优势,有效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各实训基地的企业技术骨干人员被聘为学院兼职实训教师,车间教室的一体将“教、学、做”一体化成为现实,使得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教学环节落到实处,保证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的结合更具操作性,从而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企业层面。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以来,不少企业关、停、并或撤离,学校周边厂房、物业闲置。学校整合资源,与企业进行合作,利用学校办学条件与技术,盘活了周边企业数万平米的厂房和宿舍,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增加企业效益。
3.政府层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顺应高职教育改革趋势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平台的探索是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引导保障、创新平台、评估监督等等行政功能的重要体现,通过牵线搭桥,政府在减少了上亿元直接办学经费投入的情况下,利用社会资源大幅度地改善了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条件,同时也提高了学院的内涵建设水平。
四、结语
高职院校不仅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渠道 ,同时也应成为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火炬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优势,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强化了高职院校的组织权。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政校企深度融合的“火炬模式”建设,不仅改善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关键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难题,使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可以全方位的与行业、企业全程合作,使工学结合的改革措施得以全面实施,全面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薛建.我国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08):11-14.
[2]吴峰.论区域高校社会服务能的培育[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04):34-35.
[3]黄日强.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02):21-28.
[4]竺辉,方湖柳.2006年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2007(08):9-12.
篇8
关键词:职业标准;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with the occupation standar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HuiHuiZhang1
(1. Liaoningprovincialcollegeof communications, Shenyang ,Liaoning ,110122)
Abstract: Teaching reform is the necessary wa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and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The reform of high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occupation standard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ocial demand.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occupation standard,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principle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and solves several key problem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process.
Key words: Occupation Standard;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Reform
H191
1引言
职业标准是岗位知识、技能、态度等在理论与实践中的集中体现,它反映的是企业、行业对进入职业岗位人才的基本要求,选择与职业标准衔接实质是选择满足企业、行业的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办学存在的问题是其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与岗位要求脱节。究其缘由,根本症结是在教学结构体系、课程内容等与岗位职业标准衔接不通畅。
2006 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010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指出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可以看出,国家积极提倡职业院校中的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进行衔接、沟通。
随着时代进步,兼顾学生就业及可持续性发展成为高职院校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而教学改革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手段。因此,与职业标准相融合的高职高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与职业标准相融合的高职教学改革原则
“与职业标准相融合的高职教学改革”这个论题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职业标准”,一是“高职教学改革”。如何将这两个关键词的内涵挖掘出来,使之产生深入关联,并保障这种关联的顺利完成,是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实施表现为系统性原则、注重职业能力原则、工学结合原则、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原则。
2.1系统性原则
与职业标准相融合的高职课程改革遵循系统性原则至少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职业标准的系统性。从技术规程看,职业标准的制定关涉多种职业情境调研、多步工作程序,而且职业标准的主体部分在横向上包括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术要求及相关知识四个部分,在纵向上包括初级至高级技师五个等级。这些共同构成了职业标准的系统性。其次,高职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由几层含义组成:课程结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系统工程是整个高职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组成部分。第三,与职业标准相融合的高职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将职业标准转化为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外,还需设计一系列的措施保障转化活动的正常运行,一同构成高职课程的策略系统。
2.2注重职业能力原则
职业教育的对象是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职业人”,更是“社会人”。职业教育既需为人的生存,又需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能力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力”对应知识存在,是指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稳定心理特征。当然,职业教育的能力不单指某种岗位的操作技能,而是综合性的职业能力。课程改革者需挖掘隐含于职业标准中的教育内涵,以及与之相关的职业文化,在进行专业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将这些教育内涵与职业文化内容贯穿其中,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过程中增加对自我、职业及社会的认识。
2.3工学结合原则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实用人才,建设实用课程。培养实用人才,建设实用课程的必由之路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因为“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职业心理状态、重要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其中有相当部份只能在实际工作场所才能获得,而不是仅靠学校教育能获得的”。
在企业现场进行一定时期的认识实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对于塑造和培养一个人的品行、性格,具有远比课堂教学大得多的力量。要使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如实反映工作一线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当前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须在“工读交替”这样一种职业情境中进行,只有在“工读交替”的情境中才能使职业标准“课程化处理”得到的知识点、技能点不脱离生产一线,达到改革目的。
2.4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原则
实践证明,全面推进以人文教育为基础的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往往强调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定向性和功能性,而忽略了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局限于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忽视人文、综合类课程。采取改革措施,在既有课程方案中增加有关人文、职业、社会运行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培育人文素养,把专业教育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确保毕业生在某一工作领域有责任感,有专业精神,工作也才能持久。
3与职业标准相融合的教学改革措施
3.1建立“双证书”制度,建设学校技能鉴定体系
从社会角度而言,职业标准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社会从业人员,要将其引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面向学生,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资格证书,在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是必须实施的,要求高职院校重视职业资格证书,重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并与获得学历证书的过程有机结合。“双证书”制度的运行为进行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开发“双证融通”课程提供制度保障。
鉴于学校职业教育与社会职业培训的诸多差异,在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需要一种与社会化技能鉴定体系不同的考核体系---学校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适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将职业标准融入高职课程的改革行动。与社会化鉴定的标准参照性、终结性考试不同,建设学校技能鉴定体系关键的是利用好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以此作为最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一个阶段性累计,并辅之以终结性评价,重视知识、技能获得的过程、途径与方法。但为了维护国家资格证书的权威性、职业技能鉴定的统一性,学校技能鉴定与社会化技能鉴定都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准。
3.2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机制
如果说兼职教师是提高高职院校师资水平的“外部推动力”,那么“双师型”教师便是“内部推动力”。发挥好“外力”的功效,必须以“内力”的发挥为基础。只有通过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来提升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内涵,才能切实保证专兼教师高效合作交流,共同增强本校师资队伍水平。发挥“内力”作用,培养“双师”素质,首先要改进学校的管理工作,“减轻落在教师身上的日常性行政事物,从而使人们可就特殊条件下的教学目的和方法进行讨论”。由于近年部分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激增,教师配置未能及时跟上,为完成繁重的授课任务,教师自身提高计划被搁置;有的因本校条件所限,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教师即使有需求,也很难得到满足,“双师”素质成了一句口号。
实际上,教师理论提高并非难事,难的是如何增强实践经验,并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经验有机结合,造就一大批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针对教师存在的学科基础薄弱,专业知识老化,与实际脱节,整体职业经历缺乏等问题,鼓励教师自觉自愿进学校实习实训车间,定期下厂实践等;完善考评机制,采取动态与定期结合的方式考核“双师”素质教师,避免已获“双师”资格的教师产生懈怠。
3.3 加快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促进工学交替模式发展
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 使其能更好的满足实训环节需求;同时加强校企协作,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不足,拓宽实训项目,适应市场对人才培养水平的新要求,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加强校企合作力度,让学生深入工地、工厂进行顶岗实训,让学生对一些设备及它的工作过程看得见、摸得着, 在实践中学习。这样现场学习,生动直观, 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还增加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在今后的理论学习中,也可以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提升质量、走内涵发展道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与职业标准相融合的高职教学改革,实际上就提供了一个思路,它促使人们重新思考高职教学的基本观念,并运用它们去构建新的教学理念,这也将是今后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逯红杰,唐强宜.高职高专试点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9
[2]唐振华.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3
[3]赵居礼等.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篇9
关键词:国际化视野下 酒店英语 职业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02-02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水平的提升,现代人对于观光、商旅和休闲的需求与日俱增,使得酒店业成为21世纪全球成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作为人力密集型的产业,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和品质提升对酒店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酒店英语职业教育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升酒店英语职业教育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 酒店英语职业教育的现状以及与国际酒店发展水平的差距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全球商务旅游、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人数飞速发展,国际酒店业的规模和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总的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酒店业投入日益加大,设备更加完善。香格里拉、希尔顿等全球知名酒店不断在世界各地扩大其网络,同时对原有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对部分客房和餐饮娱乐场所重新装修,突出奢华与高端,以迎接更多客户。(2)市场细分更加具体,高端酒店继续增加。自迪拜帆船酒店作为全球唯一的七星级酒店扬名天下以来,越来越多的新建的高端酒店都开始主打奢华的品牌。此外,酒店业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分别主打商旅会议和休闲度假的市场。高、中、低档酒店界限日益清晰。例如,Crown plaza专门针对客户需求设计会议设施。在中国近年来,如家、汉庭等连锁式酒店飞速发展,迎合了中端商旅客户的需求。(3)对服务品质的要求更高。酒店业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单纯的住宿的特性,而是更多地强调服务的功能,主张给客户提供住宿、餐饮、娱乐、休闲、会议、商务、健身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因而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酒店业的这些趋势,国外酒店人才培训业也飞速发展,一些先进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学习。(1)瑞士模式。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是世界第一所专门的酒店管理高等学校,是举世公认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最高学府。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在酒店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意根据酒店业的特点和最新动向因材施教,注重产、学、研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全球一流酒店的实习机会,使学生可以达到酒店人才的各项技能要求。(2)澳大利亚HOSPITALITY专业培训包模式。澳大利亚拥有全球领先的职业培训教育,HOSPITALITY专业培训包是澳大利亚为酒店业专门订制的培训课程。其内容涵盖了酒店经营的方方面面,为全球一流酒店输送了大量人才。(3)韩国模式。韩国和中国一样,都是英语非母语的国家。韩国对于酒店人才培养非常重视。其主管部门韩国观光公社提出提出酒店英语的教学的目标为:(1)培养学生熟悉外国人平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具备会听、会说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外语的基本文法,具备会读、会写的能力;(3)让学生掌握用外语介绍韩国文化的基本功;(4)通过外语学习增进学生对外国的了解。
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酒店英语职业教育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我国酒店英语教育的课程和教材与国际酒店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课程方面来看,酒店英语的学术性较弱,实用性较强。既应该涉及到酒店日常工作中的常用英语词汇,还应该体现酒店行业的相关技能与服务要求,其课程体系与结构应该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中国酒店管理方面的教育起步较晚,部分内容落后于时代要求,因此,应该大力加强酒店英语教育的课程与行业最新发展的结合力度。例如,近年来,酒店业电子商务发展迅猛,通过网络订房的国内外客户日益增加。因此,酒店英语教育也应加强培养学生与商旅网站接口的实用技能,包括网上订房的专用词汇等等。从教材方面来看,我国酒店英语教育的教材内容相对比较肤浅,而且不够生动活泼,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我国酒店英语教育的实用性有待提高
酒店英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与酒店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跨学科知识技能,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和实习的机会。此外,由于国际化的酒店接触的是来自全球各地的客户,文化冲突是每天都会遇到的课题。应该加强学生跨文化方面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懂得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客户的和风俗习惯。
2 国际化视野下的酒店英语职业教育改革的对策
在此背景下,加强我国酒店英语职业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从实际出发,完善我国酒店英语教育的教材和课程体系
根据Dick&Carey教学设计理论,完善我国酒店英语教育的教材和课程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确认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从需求分析衍生而来。酒店英语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适应国际化酒店管理需求的实用性人才。(2)教学分析。确认教学目标后,分析教学目标,以确认出学生为达成目标所具备的附属技能。酒店英语职业教育的技能则包括语言和技能两个方面。(3)发展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将包含了教学前的活动与信息的陈述,实施方式、回馈、测验,以及整个过程中的活动。(4)发展与选择教材。酒店英语职业教育的教材应该更加贴近酒店业实际的工作与生活。
2.2 注重培养酒店英语人才的实用技能
在酒店英语教育过程中,应该突出酒店业的特色和要求,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减少学术性的教育环节,代之以更多实用性的听力、对话训练和情景模拟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酒店日常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此外,还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使学生毕业之后可以迅速进入角色。此外,还应该加强国外酒店业发展现状和大型酒店发展历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使学生更加专业。
2.3 加强跨文化交流水平的教育和训练
语言的目的在于沟通,而对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水平决定了学生与国外客户沟通的成效,而这方面也是我国酒店英语职业教育目前的薄弱环节之一。酒店英语职业教育应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喜好和禁忌。例如,伊斯兰教在全球信众众多,伊斯兰教国家的人们在生活中就有很多禁忌,包括禁食猪肉、妇女穿戴黑纱等等。了解了这些文化差异才能更好的应用英语与这些国家的客户沟通。
3 结语
全球酒店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对酒店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酒店英语职业教育应该适应这些要求,培养出更多合格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智强.澳大利亚TAFE模式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 2011(36):90-91.
[2] 唐红梅.高职教育酒店英语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9):114-115.
篇10
[关键词]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高职;对接
[作者简介]贺香沛(1970―),男,江西省妇女干部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研究。(江西南昌 330029)
[基金项目]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课题“职业学校音乐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创设研究”(JXZJJG-13-087)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早在2011年,教育部曾下发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教职成〔2011〕9号)。通知明确要求全国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新的历史条件下,职业教育如何根据市场的要求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对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做好中、高职的有效对接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涉及国家方针政策、对接办法、对接策略、对接要求及措施。本文对音乐课程教学中的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对接进行了研究,以便为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对接探讨出较为科学的、合理的音乐课程教学对接办法。
二、中、高职对接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学校要组织参与中、高职对接培养模式,列为改革对接的中等职业学校及相关行业企业,要积极承担微观层面改革措施的探索与评价,共同研究制定与中、高职对接培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等方面的衔接,为加快和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必须完成教育部规定的专业教学内容,要达到相应职业能力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中、高职对接培养模式是3+2形式,即学生修完3年中职课程,紧接继续学习2年大专课程。参与对接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这五年的学习中,总体上要完成三个模块内容的学习,即基础学科、艺术专业课程、社会实践 。
三、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对接
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主要有音乐、美术、舞蹈、琴法、语言表]五个大的方面。其中每一大项又包涵多项子课程。如音乐包括了《乐理》、《视唱练耳》、《歌唱知识》、《合唱指挥》、《音乐欣赏》、《和声》、《复调》、《曲式分析》、《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等主要课程。在中职和高职阶段开设那些课程,每门课程在两个层次讲解那些知识点,两个层次的学生又该掌握那些重要内容显得非常重要。现将音乐课程作为本文的研究案例来阐述音乐课程在中、高职对接中的办法。
在表1中,考虑到中高职两个不同的层次,由于对接生个体的不同,同一门课程在不同层次在授课内容方面要有不同的重点和难点。中职学生普遍年龄在15、16岁之间,由于年龄相对高职学生来说相对较小,理解力相对较差。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地分配好中、高职阶段学习的课程。
在表2《乐理》课程中,考虑到中职生普遍基础文化水平不高、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等因素,有些难点内容可以不讲。可在高职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中职阶段没有学习的内容。
在表3中,视唱练耳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中的骨干课程,也是学生难以掌握的课程内容之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须明确两个阶段学习内容,要更多关注对接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两个阶段的学习内容。
在表4中,音乐欣赏课相对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相对其它课程来说具有灵活性。因为艺术欣赏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欣赏模式,即教师往往把艺术表现形象强加在学生的审美观中,应充分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真正让学生实现欣赏的主观能动性。
在表5中,进行声乐训练时,教师要注意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中职生大多数还处在15岁左右,其声带还没有完全发育健全,在声乐训练中容易造成伤害。因此在中职阶段主要以发声联系和学习儿歌为主,兼以少量的艺术歌曲,也是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在表6中,琴法课作为一门技能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学生每天投入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在有限的中职学校阶段,学生在钢琴基础练习方面可能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幼儿歌曲自弹自唱上,为今后从事幼教事业打下基础。
四、音乐课程对接结论
1.高等职业学校是中高职对接培养模式改革的主体,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将试点专业中职阶段的教育教学纳入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定期进行检查督导;中等职业学校要严格执行对接方案,主动接受指导和监督;共同保证教学质量。
2.要强化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动手能力,突出学生既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水平,又要有较高专业理论素养。
3.对接内容要做到因材施教。
4.每学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开展系列社会实践工作和舞台表]能力训练,只有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才能接地气,才能较好实现中高职对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