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基层安全管理工作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5: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做好基层安全管理工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做好基层安全管理工作

篇1

关键词 基层 供电所 安全管理 工作

在现在的生产生活中,电力供应作为能源供应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基本的生产生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现在社会化生活日益深入的情况下,电力供应作为最基本的生活必要供应,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如果在电力供应中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相应的社会与工作问题,所以在现在的供电工作中要着重做好基层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基层供电所现有制度浅析

(一)基层物资管理制度

现在,作为基层供电所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物资管理工作在基层供电所安全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在的基层物资管理过程中,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一为货物纳入进入供电所,即所谓收货阶段。其二为货物应用阶段。其三为货物废料回收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现在采用的安全管理制度属于分段管理下的有效利用管制。在此过程中,理论上每一步的物资管理安全有专业人员负责,并由此确定相应的管理责任。同时,也有专门仓库负责相应的区段材料的储存。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制度中人为因素所占的比例较大,基层供电所人员素质不稳定,并且在此过程中制度适应性与合理性原则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合理的状况很容易受到挑战。

(二)基层日常人员运行制度

在基层日常运营过程中,基本的制度属于人员组建基本制度与人员配置基本制度。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人员基本组建制度属于人员运行制度的基础。在现在的运行过程中,人员组建属于通过集体考试进行录用,而通过此建立相应的人员构成,在形成相应的人员构成之后进行人员配置。人员配置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相应的人员配置;其次,是根据供电所基本行政人员不同岗位的固定人数进行相应的配置。这两方面的人员配置很容易发生冲突,造成日常人员配置制度失灵。

(三)基层应急运行制度

现有基层供电所应急制度是根据不同情况设置的,首先是自然环境突变造成的供电所日常运行出现困难。在此情况下,比起供电所的安全,更需要关注的是用电线路的安全。这样的应急运行制度对于基层供电所来说大多属于人员的重新调配以及行政人员与技术人员、功能人员应用转换。第二种属于供电所由于安全或者不可抗力因素导致供电站本身运行出现问题。在处理这种问题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应急方案就是通过应急抢修,迅速恢复相应设备的运转,并且防范次生问题的发生。

(四)现有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的不足

在现有基层安全管理制度中,主要的问题是: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制度性配合不完善与制度运行老化导致制度运行中人员素质达不到运行制度所需的条件。制度适应性与制度强度也不够人员进行相应的适应性改造,导致制度运行过程中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整体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引发了相应的制度结构问题。

二、基层供电所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所谓“安全性原则”,就是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既要保证制度运行过程的安全,又要保证相应的制度外延与制度内涵的安全。在供电所安全管理工作中,秩序性建设是首要的。同时,在此建设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安全性考虑也是必需的。

(二)有效性原则

在M行基层供电所安全管理工作中,很多问题都是由于有效性强调不足造成的。在工作当中敷衍了事,采取一种回避态度进行相应的工作与安全检查,导致相应的供电所安全管理工作策划过程中在有效性方面出现漏洞。有效性作为制度运行的保障,在做好基础供电工作的过程中需对其进行加强。

(三)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是进行基层供电所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性原则。在进行安全工作的过程中,要使工作和人员配置都处于合理状态,还要注意让相应的组织结构处于合理状态。在多方共同作用下,形成合理的整体运行结构。在此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相应的合理性原则。

(四)整体性原则合理性

所谓“整体合理性原则”,是指在现在的供电所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注重整体性建构,形成有效的整体作用下的合理化结构。在建构过程中,整体作用作为有效的组织形式在进行结构与解构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其合理性。尤其是在进行制度的合理应用过程中,过程合理性直接与整体合理息相关。如果过程合理性受到冲击,那么整体制度设计合理性也会受到冲击。这种冲击就是制度疲态的表现,这样的制度疲态对于安全性原则与有效性原则来说都是从责任体丧失开始。在责任体丧失的情况下,整体性构建合理性原则面临挑战。所以,在现在的安全工作中,要有整体眼光进行合理性构建。

三、基层供电所安全管理工作具体提升方式

(一)提升人员素质

从宏观上看,上文已经对其中一些相应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下面对于其中具体的支撑细节进行论述。在具体的相关工作中,我们要深刻了解“干部决定一切”这句话。在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尤其是相应的安全意识。一方面,通过人员的更新换代,对于一些不重视安全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岗位调整,改变人员组织结构;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在此过程中,策划相应的安全演习。并以此为基础,提升人员的应变能力和相应的素质。

(二)增强制度适应性

在进行人员建设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制度建设。在现有制度之下,要进行制度适应性建设,改变现有制度过分依赖上级的现象,并将基本制度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适合当地实际的具体、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安全工作的适应性。

(三)提升制度坚固性

在提升制度适应性的同时,也要提升制度的坚固性。所谓制度坚固性就是制度的原则性,每一个制度把持自己的基本原则。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纪律检查单位进行相应的制度检查,抵制其中的制度破坏因素。

四、结语

通过具体研究现有基层供电所制度,本文认为在现在的安全工作中要重视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原则,并在具体工作中提升人员素质、增强制度适应性、提升制度坚固性,坚持合理性、整体性原则。

(作者单位为国网福建光泽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灭火 行车 行动 安全管理

1 当前基层消防部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理论学习流于形式,业务训练质量不高

近年来,基层消防部队对官兵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的学习安排较紧,学习教育任务较重。但在具体教育过程中,理论学习却大都流于形式,学习停留在表面上,更多的是应付了事,并没有将业务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实战中的本领。在日常消防业务训练中,虽然加强了实战演练,但训练与实战的差距仍很大,训练场上“战场”气氛不浓,演练时有“作秀”的成分,训练结束后的总结不够细致深刻,“练为战”的作用不明显。

1.2训战不一致,存在练战脱节现象

近年来,各级消防部队围绕“练为战”的指导思想,加大了训练改革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总的看,由于训练场地和器材装备的限制,训练与实战脱节的矛盾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许多中队的训练科目仍然以水带、挂钩梯等项目为主,占用了大量训练时间,偏离了火场的需要。很多在火场上必用的训练项目无法经常开展,故难以形成人与装备相结合的最佳战斗力。

1.3部分中队干部人浮于事,士官安于现状

绝大多数中队干部都能恪尽职守,不畏艰难,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但也有部分干部认为总队、支队领导不可能经常下来检查督促工作,在思想和行动上存在懈怠和懒散的问题;有的干部表率作用不强,对自身工作要求不高,工作只要过得去就行了;有的当“甩手掌柜”,业务训练交给班长和骨干,基础工作交给文书,后勤管理交给司务长或给养员,自己只负责当“领导”。

1.4灭火救援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

少数部队灭火救援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工作抓得不紧。尤其是有些指挥员和战斗员不善于使用特种装备,不善于判断火场形势,不善于根据变化的形势调整火场部署,火场战斗中盲目蛮干,勇猛有余,经验不足。而有的战士由于年轻,心理承受能力差,参加大火扑救和处置大的灾害事故时容易产生恐惧和紧张心理,造成扑救、处置失误或自身损伤。

1.5安全管理战评总结流于形式

回顾分析近年来消防指战员在灭火救援中的伤亡案例,要提高指战员的心理适应能力、承受能力,使其不产生慌乱、恐惧、失误,不仅与掌握过硬的灭火战术技术水平有关,而且与掌握处置各种险情知识和实践经验有关。但是我们在火场总结中往往忽略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分析研究,现在常见的战例分析总是总结成绩的多,而对安全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分析研究,不能及时充分的吸取事故教训。

2 加强基层消防部队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2.1扎实搞好官兵学习教育,以“学”促“练”,打造学习型基层消防中队

能否较好地应对新时期严峻的火灾形势和抢险救援任务,官兵政治业务素质高低是其关键。要搞好学习场所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理论学习中,中队干部不仅要带头学,还要将学习与工作、创新结合起来,用“知”来推动“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要努力提高“教”的能力,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要结合执勤灭火工作实际,选准学习内容;要着眼于中队的长远建设,为战士成长服务,为提高战斗力服务。

2.2扎实推进训练改革,达到训战一致的要求

当今社会是数字化、网络化时代,消防部队训练工作必须吸收科技成果,加大改革力度,以打造消防铁军为契机,实现体能型向智能型、操场型向火场型、速度型向现代作业训练型的转变。一是在训练手段上,要积极探索新的组训路子和方法,配强施教人员,尽快实现训练内容规范化、训练秩序正规化、训练方法模拟化;二是要加快训练基地建设步伐,建设模拟实战训练设施,为处置有毒气体、石油化工、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工程、易燃易爆等特殊火灾和灾害事故提供有力训练保障;三是要高度重视心理训练,要探索心理训练的程序、方法,通过建起模拟训练基地、开发计算机模拟训练系统和实地演练等,用声、光、电、热等手段,营造逼真的火场环境,使官兵犹如身临其境,培养官兵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心理适应能力。

2.3强化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基层指挥员的综合素质

要提高全区消防部队的管理水平,关键在于基层干部,先决条件是强化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要对基层干部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兑现奖惩,在晋职晋衔上,对干得好与干得差的干部坚决实行“不一样”的政策;要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力度,锻造抓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练官”活动,提高基层指挥员的独立作战能力和临机处置能力。基层干部作为基层建设的中坚力量,必须认清自己的地位作用和历史责任,以务实的精神和扎实的作风,尽好责,干好活,办好事。要立足基层长才干之志。“将帅起于卒伍”,基层是锻炼成才的基础,中队干部要耐得住寂寞,基层岗位虽小,却也五脏俱全,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组织指挥和管理协调能力;要想在基层谋发展之事。基层干部要深怀忧患意识,强化表率意识,做到人在警营,心在兵中,以身作则,尽职尽责,用新思路谋划工作,用新方法解决问题,切实提高部队战斗力。

篇3

关键词:管道输油,安全管理

 

输油站队作为输油管道的心脏,安全工作极其重要,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生产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责任制,并确保贯彻执行。各输油运行岗位的操作人员和站队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熟悉自己负责范围内的工作职责和安全责任,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保证输油管道安全、平稳运行。现结合我在管道企业基层单位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管道输油站的安全管理工作谈一点体验,与大家经验分享。

一、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坚持把安全工作作为输油生产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

安全工作是输油站队的生命线,要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必须用坚强的领导抓安全,用完善的制度保安全,用科学的方法管安全,用经常的教育促安全。

第一健全安全组织,安全管理网络化。在认真落实“一岗一责制”的同时,确保站队安全管理网络高效运行,明确站长是安全第一负责人,书记是安全保证人,安全员是安全责任人,站设一名专职安全员,各班组设有兼职安全员,安全指标层层分解,安全承包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站队要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会议,研究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学习传达上级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具体布置安排近期的安全工作,做到事无巨细,事事有人管。

第二强化全员意识,安全教育制度化。坚持每周一次生产安全会,每月一次职工大会,要以安全为主题,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兴趣事例、进道理,把上级安全工作方针、政策传达给职工,让职工知道应该怎样做,使大家真正体验到安全的重要性,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与此同时,认真做好安全三级教育和风险评价工作,对新调入和转岗职工认真组织进行站队和班组的安全教育,让他们掌握新岗位的安全规范和消防技能,考核合格后再上岗。从而保证了安全教育的效果。

第三逐步完善规章制度,安全制度系统化。论文大全。在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安全制度的同时,还需从各站队生产实际出发,制定适合自己需要的一系列安全制度。如《干部值班制度》《上下班签到制度》《车辆派遣制度》《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环保工作执行制度》等,使全站安全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第四根据不同季节开展活动,安全活动经常化。论文大全。要本着围绕安全、突出重点、学会要领、重在参与的原则,经常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活动。每一季度,可以针对各生产特点,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第二季度,结合“安全月”和夏季“四防”工作,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知识竞赛、职工安全合理化建议、防汛抢险演练等活动。论文大全。第三季度,重点放在秋季防火、冬防保温工作上。第四季度,结合车辆管理、设备保养、检查等开展活动。

第五加大隐患整治力度,安全技术措施规范化。“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为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站队要每周定期对各班组和各岗位进行检查,并现场研究落实整改方案和措施。对查出的问题要认真记录、列表汇总,责任到人限期进行整治。对那些影响较大而且容易重复发生的隐患,必须严格按“四定”原则认真抓好单项整治工作。

第六完成应急预案编制,演练达到全员化。实践证明,制定完善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防范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保障。坚持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大力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预案准备工作。在认真分析站队可能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因素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制定和完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系统。在此基础上,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预案的各项内容,熟悉掌握应急救援职责,事故报告及救援程序、步骤,应采取的措施,做好必需的物资储备,真正做到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切实做好与地方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的衔接,从而用科学完善的防范措施,建好事故防范的“防火墙”。

第七推行HSE体系管理,使安全工作达到标准化。实施风险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将重点要害部位、场所,作为实施风险管理的重点。在施工动火、抢修、防汛、电气安检等工作中,对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都要制定事故预测方案,把“预防为主”落到实处。

二、围绕设备管理抓运行,保证生产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设备管理是安全输油的可靠保证。要本着“强化管理、逐级承包、明确责任、按时保养”的原则,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完成输油生产任务奠定良好基础。一是完善各种规程,落实一个“严”字。根据设备操作和维护的有关要求,要制定相应的规程和制度,比如《输油泵运行与操作规程》、《电器设备运行与操作规程》等,并在操作现场分别上墙,同时要组织运行人员进行认真学习,集中培训,经严格考核合格上岗,确保岗位人员达到了“四懂三会”。二是全面实行承包责任制,落实一个“细”字。针对设备型号不同,新旧程序各异的实际,要对所有设备进行层层承包。站领导和技术人员承包到班组,班组长承包到岗位,岗位运行人员承包到每台设备,自上而下形成网络,保证在管理上不留死角。在此基础上,每月要对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具体内容按“清洁、防腐、、紧固、调整”十字作业要求进行,并逐项打分,结合对班组的全面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使各班组自觉形成利益共同体,较好地调动了在设备管理方面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值班巡回检查,落实一个“实”字。为了保证输油设备的正常运行,岗位值班人员按时巡检,及时、准确、真实地采集运行参数,认真填写报表资料,做到整洁、准确、齐全。四是加强管线保护力度落实一个“快”字。必须把管线保护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要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管道保护法》的实施,强化管道安全保护。对管道保护要达到不露管、不露铁、不失去阴极保护;明管跨越无锈独,里程桩、转角桩、测试桩无缺损,管道阴极保护无空白,管道绝缘层无损坏,管道防护带无深根植物,管道护坎、护坡无垮塌,管道安全区无违章构筑物。保护电位的测量每月进行一次,仪器仪表每年标定一次,每年对输油管道干线进行一次防腐绝缘区检漏工作。另外如果发现有跑油或盗油的迹象,出警必须要快,防止事故的扩大化。

三、结束语

长输管道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输送动脉。在管理过程中稍有不慎或其他原因,都有可能给管道运行留下事故隐患,或导致泄漏、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事故,给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必须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加强管理,防止和消除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输油管道安全、平稳、高效的运行。

篇4

[关键词]生产安全 安全问题 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17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安全的要求与重视的程度不断增强,但人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安全意识仍不到位,使得安全问题在现代油田企业生产中尤为突出。

一、油田安全生产影响因素

(一)监管部门不健全

虽然各大油田生产监管部门早己设立,监管人员也在不断改进工作不断提高监管水平,但监督工作仍不规范,监管人员办事随意不遵守章程,一是情大于法,碍于上司或朋友关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忽视规范标准的强制性要求

监管部门个别岗位人员配备不齐,本应两人完成的任务却因缺员交由一人完成本应是专职人员,却还要兼顾其他工作,加之上级单位时有“借调”情况发生,导致人员缺失情况更加突出。

(三)监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个别监督人员不符合安全监督要求或者由于素质低谋其位不能谋其事,导致不够认真负责,不能承担起安全监督的职责。进而使专职安全监督员未提示到位、指导到位、监督到位,不能疏于职守,造成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真空”,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安全管理空架子

在现今形式下,做表面功夫在各行各业都不可避免,在油田管理中也普遍存在。安全检查,本意在于提高基层安全意识、查找安全隐患,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失其本意成为表面功夫。每次检查,油田要组织大量的高层人员进行全面检查,但查的都是生产单位填写的生产资料、卫生,到生产现场也是一带而过,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加之监管部门的缺陷,检查结果含金量可想而知。安全体制不完整油田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可循,发现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处理,也没有制度规定处理时限。对违反操作规程的员工的惩罚也没有惩罚依据。

二、加强油田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当前当前油田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油田应当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加大宣传“安全油田”的理念,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素质,使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油田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命和健康高于一切”的安全观,唱响安全发展主旋律,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等工作,狠抓岗位员工的安全教育,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和完善体系建设、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安全文化素质建设工作,营造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关爱生命的良好安全生产氛围,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综合素质,让安全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素质,要强化安全培训。

(二)加快建立健全安全长效机制,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油田要紧密结合当前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利时机,认真贯彻油田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油田公司总体部署,以规范推进管理体系建设为主线,以认真落实管理与反违章禁令为重点,强化源头控制,狠抓过程监管,突出隐患治理,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扎实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标准的执行,切实保障广大员工生命健康等切身利益。随着管理机制的不断转变,一些原有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日常安全管理的需要。因此,油田企业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管理体制,使安全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从而形成项项工作有制度、人人行为有规范、处处工作有标准的良好局面。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加快建立安全长效机制,为油田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建立健全安全长效机制还需要坚持合理的安全投入,安全管理的投入不能由于人为原因而过度省减,要按照不浪费的原则,充分考虑后期生产管理的不利因素,进行审评,适当加大投入,以保证安全生产。此外,还要加快设备的更新换代。设备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生产的保障,设备在油田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勿庸质疑。因此必须坚决淘汰经常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设备,更新设备则要以满足现场安全生产为基本前提。

(三)强化高危领域、重要场所的安全管理,确保油田安全生产

要大力开展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和工艺安全系统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进一步细化和宣传好、执行好安全文化体系及相关安全标准,积极推进承包商的安全文化建设,做到生产受控、管理规范,执行有力,突出抓好“三高”井、超深油气井、油气处理厂站、高压长输管道、炼化装置、产能建设等高危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场所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油田安全生产。要深刻汲取发生事故的教训,在全油田开展覆盖全员的消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家庭消防意识和能力。针对油田高危领域、重要场所的安全管理,油田应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油田的安全预案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已成为处理事故的必然方法。在预案编制的内容里,明确规定了处理事故的程序、人员、设备、以及后勤保障,因此当事故发生后,要严格按照预案的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和设备赶赴现场;杜绝闲杂人员附带闲杂设备进入现场,以免干扰事故的处理过程。

(四)加强安全监管,加大监督力度

安全监管是油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监管工作中,油田的管理者必须自觉地保证监管工作按预定计划有条不紊地执行,还要结合不断发展的生产实际作出及时有效地调整、补充。强化安全监管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减少薄弱环节,将安全监管渗透到生产系统的方方面面,做到到位而不缺位。安全检查是发现问题、整治隐患的有效途径,因此监管人员要提高安全检查的质量。在打击犯罪,整治油田治安秩序活动中,要转变过去以人管人的思想观念和方式,形成以制度管人。

三、结语

油田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油田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如果安全管理工作做不好,不但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和形象上的污点,还会给生产工人的生命安危和身体健康带来直接危害。因此,广大油田生产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油田安全管理工作在油田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抓好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才能消除安全隐患,才能保证油田企业的正常生产,才能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牛增辰.关于改进油田安全工作的思索[J].大庆社会科学,2008,(04)

篇5

关键词:国有煤炭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 职工

一、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煤炭资源整合以后,国有煤矿企业无论从组织形式、运行机制还是管理方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的国有煤炭企业,长期积淀并深入骨髓的的传统思想观念也随之统治了人们的思想三十多年。近年来,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原有利益格局被彻底并重新调整,企业从上到下,都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由此,职工思想必然会产生动荡、困惑与压力。这种不良情绪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必然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管理经营,特别是煤炭企业所具有的的特殊性,作为命脉被提出的安全问题,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总结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改革方案提出了以劳动力价值与市场价格相对应、多种要素参与分配为导向,以实际业绩与工作成果为主要依据,实行“异岗异酬,同岗异酬”的薪酬分配制度。这种方案彻底打破了国有煤炭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实行的平均分配机制,职工之间的薪酬分配差距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就造成了处在不同工龄、不同岗位、不同业绩的职工之间,出现强调各自利益、相互攀比,不平衡心态泛起的情况发生。

2.流动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多,为国有煤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新的服务对象。而流动务工人员中,农民工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一部分人当中,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初中以下)。有90%以上的人没有接受过煤矿知识的专业技术培训,虽然有不到10%的人有在小煤矿工作的经历,也只是接受过最简单最初级的业务安全培训。而这种情况下,一旦薪酬分配不公或不能及时兑现,劳动保护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等等,这些因素的出现,就有可能诱发消极抵抗怠工情绪,从而造成工作面以及整个劳动组织的瘫痪,给煤矿区队生产经营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也为随后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大难度。

3.由于煤炭企业的特殊性,长期形成了粗放式管理模式。干部习惯粗放、凑合、应付、侥幸的工作方式;职工抱着临时、短期、被动的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职工在安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将安全生产这一命脉问题游离于职工这一主体之外。这种状况,必将引发矛盾的碰撞,为生产经营带来可以预见的阻力。

二.、新形势下探讨新方法与新路径

一个企业的管理,就是对于人的管理。以人为本,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宗旨,国有煤矿企业也不例外。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新的体制管理模式,这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从管理层抓起。

1.分批、分期组织区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培训、文化知识培训、企业管理培训。这有助于使区队管理干部尽快转变思想,构建新的思想管理标准,从而有效改变工作方法与工作作风,真正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2、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强化干部的安全思想教育。安全问题一直是煤矿管理工作中的命脉,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工作,将干部的管理行为、安全价值观念以及企业所倡导的安全目标管理紧紧挂钩,并逐步形成适应新形势下的科学管理模式。从而有效引导并挖掘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与潜能,在安全生产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作用。

3.区队领导干部与管理人员必须始终坚持起到榜样的表率作用、凡事做到“从我抓起,从我做起”。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做到廉洁自律、公正公道,言传不如身教,从而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4.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方法上,要学会换位思考,听取不同意见,交流中多用讨论式,少用训诫式。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真正做到“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工作中见真情,见品质,见效果。特别是针对于占煤矿基层生产区队半数以上的农民工,要对他们因势利导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工作需求,倾听他们的生活诉求,及时发现思想问题,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从而保证这个队伍的稳定。从源头上做到未雨绸缪,对以后的生产经营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5. 对于最敏感的工资分配问题,管理层的干部一定要坚持以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为原则,不回避浅表乃至深层次的矛盾,正视热点与难点问题,善于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主要问题入手,做到工资分配公开公正,透明合理,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深入人心。

6.构建企业文化,搭建文化平台。工作中既要放眼全局,由单一的思想教育向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转变;又要兼顾细节,由集中、统一、大型的团体活动向小型、灵活、多样的小组活动方式转变。这要求不仅要培植具有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塑造向上的企业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也要致力于探究职工文化与精神生活的需求,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功能的企业文化活动,促进职工素质的全面提高,使队伍具有足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其次,从职工队伍抓起。

1.在基层职工中抽取骨干力量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安全操作培训,将煤矿工作的安全理念落实到最基层的工作中。以骨干管理弱势,以先进带动后进。真正做到将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每个人心。

2.在骨干职工中有意识地培养提拔管理层干部,让每一个基层职工都感觉到稳定并看到希望。这对于稳定职工队伍,促进生产经营,乃至使改革走向更科学更健康的发展方向具有深远的意义。

3.建立健全工会制度,选拔职工代表,鼓励基层职工提出诉求,参与基层管理工作并提出有效建议。

长远来看,国有煤矿区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企业能否保持长期科学生产经营以及安全生产状态,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每一位从事煤矿管理工作的管理者们都必须重视起来的工作,如此才能确保国有煤矿企业安全、稳定、和谐、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鹏.论如何在煤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渗透安全理念[J].办公室业务.2012(17)

[2]张智勇.浅析如何做好煤矿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安全教育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2(05)

[3]樊戌胜.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政治思想教育[J].湘潮(下半月).2012(01)

篇6

关键词:水利安全 责任 教育 检查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水利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水利安全生产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必须进一步加强水利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与水利事业同步协调发展。自2011年开始,国家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2012年水利安全生产监督工作要求从干部安全、资金安全、工程安全、生产安全四个方面全方位铺开,更加决定了新形势下做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特殊意义。

一、新形势下做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

首先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他强调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就为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前进步伐的不断加快,水利系统在做好水利基础建设、防汛抗旱、河道管理等工作的基础上,还肩负着水库水电站的安全监管,水利系统的安全生产问题也愈来愈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当前水利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安全事故易发期,各种安全措施还没有达到配套的程度,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依然严重,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加强监督检查,尽其所能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同时陈雷部长曾指出:要强化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控、项目稽察和安全监督,健全监管体制,完善监管网络,充实监管力量,实现监管工作全覆盖。由此可见,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已经被摆到了突出位置。

二、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所面临的安全形势

近年来,我国接连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给我们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再次敲响了警钟。水利行业安全形势虽然总体平稳,但是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水利系统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二是重生产轻安全现象有所抬头。水利建设任务重了,时间要求紧了,安全生产的问题考虑少了;三是安全教育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施工单位对临时工、农民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工作放松了。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我国水利系统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三、做好水利基层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健全“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对基层单位安全目标的过程控制;突出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鼓励和引导水利单位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高执行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工作奖惩机制,及时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完不成年度安全生产指标任务,考核不合格,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当年评先选优资格。

(二)加大水利安全生产教育力度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是贯彻企业经营方针和目标、实现安全生产、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针,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把安全生产教育纳入制度化、经常化和正规化轨道,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列入单位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强有力的安全生产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知法懂法,进一步增强他们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和责任感。

(三)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安全检查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手段,是督促安全生产责任单位和干部职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安全检查一般采取领导与职工相结合,自查与互查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应由领导带队,有关业务人员参加,深入安全责任单位,采用看现场、查资料、听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的方法进行。重点检查安全责任单位的安全生产机构和领导是否落实;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全员岗位责任是否明确并实施到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否整改;安全事故是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进行了处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安全事故隐患要按照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隐患信息档案,保证隐患治理所需资金,确保隐患彻底治理。

(四)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重大举措,宣传安全生产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忽视安全生产、导致严重事故的要予以曝光。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单位文化建设之中,扩大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等相关活动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理念,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全单位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做为水利基层单位,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将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植入人心,贯彻到日常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提升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防止和减免各类安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全面实现水利建设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樊永强;;安全生产管理要做到“六在先”[J];建筑安全;2006年10期。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ntinues to grow, its management mode is also in constant chang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do a good job in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has become the people continue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problems, the author of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alyzes some defects i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ving measures, and discusses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for referen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建筑工程发展至如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加强施工管理工作并不断创新已经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是社会经济和时展的共同要求,因此,

我们应该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工作力度,严格把握好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推动建筑工程的深入发展。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管理落后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具体工作,对管理工作有较高的要求,但目前大多数的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基层发展起来的,相对来说综合素质偏低,缺乏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在管理方面很多时候都是依据自身的工作风格和习惯来处理事情,缺乏相应的思想观念和创新精神,这就导致其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监管不到位,很多工作疏于管理,导致整个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管理非常混乱,甚至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建筑施工管理必须要改进。

材料监管不严

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建筑材料,但是在目前,很多建筑施工单位在材料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承包方在施工之前没有对相应的供货方进行能力评估,企业内部没有相应的采购、加工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导致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出现严重的混乱,很多不同类型和型号的产品随便乱堆乱放,也没有相关标识,这就大大加大了施工难度,甚至出现因材料使用不当的意外事故;此外,还有很多企业内部由于相关的人员为压缩施工成本,获取额外利益而故意在材料方面偷工减料或是偷换材料,这些都会工程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处置不当,将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

3.安全意识淡薄

目前在很多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着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一线操作工人劳动队伍严重缺乏培训,业务技能以及综合素养偏低,对工程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不按规范操作,或是对工作疏忽和懈怠,导致工程的现场状况频出,同时,很多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企业从上到下没有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也没有安全措施,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缺乏责任意识,导致意外发生之时,拿不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些都是导致安全质量事故的重要因素。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措施

1.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欲解决如今的管理混乱,企业一定要加强对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力度,一是加强企业管理层的安全质量意识,与时俱进,加强工程管理的理念和知识培训,切实做好管理的业务工作,建立一个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管理条例,规范工作流程,把握好工程进度和现场状况,除此之外,制定一个健全的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

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在人员管理方面,要全面整顿施工程的施工队伍,主要应做好一下几方面措施:一是加强员工的业务能力,在施工之前应该进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尽量使用技术工人,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做好相应的业务培训,规范操作流程,不断增强现场施工人员的业务技能;而是建立严格饿奖惩制度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员工的业务操作,对于表现较好,业务技能突出并服从管理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制度,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而对于表现较差,、不服从管理规定的员工给予严厉处置甚至辞退,;三是加强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其安全质量意识,对自身人身安全、企业财产都能够深刻理解并严格实施,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规范整个建筑施工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养。

3.规范材料管理

建筑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企业在施工中应该严格规范企业的材料管理,加强采购等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切不可偷工减料、不正当压缩施工成本,一切按照施工标准严格进行。二是在原材料采购方面,一定要事先做好对工程材料供货方的质量评估,严格检查材料的质量问题,三是规范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工作,将乱堆乱放、混乱不堪的现象进行严格的整顿,规范材料的品种和类型,做到专品专用,井然有序。

结论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具体工作,对施工企业在材料、人员等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形象,更能带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严格做好管理工作,将施工管理带入标准化、正规化轨道,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金德.论建筑工程中成本控制与管理模式的现状与创新[J].价值工程,2010,4.

[2] 张金环.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

篇8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市政;道路;技术;管理;施工;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related content.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Technology;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施工技术的创新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对总体施工、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作为优秀的管理者,只要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在施工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就能创造出一条施工的成功之路。

一、管理工作概述

技术管理是指一个施工企业对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一系列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的总称,它是实现项目控制目标所采取的必要手段。我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只有将技术管理的必要性、具体活动的可操作性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做好技术管理工作,首先要尊重科学,按照科学的要求去办事;其次,我们所做的技术管理工作要符合经济节约的基本原则,即要讲究经济效果,不能说工程一完工,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赔了钱。当然这都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出的,还要同时注意安全文明施工。因此,我们对一个工程要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对重要的施工部位要进行多方比较;再次,要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这在我们施工过程中尤为明显。例如:节约资源、节约土地保护农田、保护环境等一系列措施。以下以济南市市政道路及小区内道路主要结构为例作论述。

二、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管理

(一)路基施工技术管理

1、做好基底处治工作.利用秋末冬初的枯水季节,提前将湿地、水田、鱼池、水塘、河滩地的不良地质路段,采取全部清除淤泥回填砂砾、片石或中砂的方法或抛石挤淤的方法处治,彻底根除基底的不良隐患。

2、做好路基压实工作. 要求严格按定额配备压路机。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碾压。对帮宽路段采用大吨位压路机压实,减少路基帮宽断面不均匀下沉的情况。

3、做好预防桥头跳车工作.

桥头路基在设计上没有特殊的要求,为了解决桥头跳车的质量通病,可采取两项措施:

(1)对有搭板的桥头20米范围内进行彻底处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换填碎石或砂砾,采用强夯强压,并加设100cm厚的水泥稳定砂砾至路面基层以下。

(2)对没有搭板的旧桥增设搭板,对施工的搭板进行观测,使搭板两侧边缘(纵向)最大沉降差小于0.5cm。

(二)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管理

济南市市政道路基层主要为水泥稳定碎石,具体技术管理如下:

1、抓冬季备料。在材料质量上坚持不合格材料不准进场.坚持只认材料质量,只认检测结果不认人。监理单位坚持分批试验,严格把关。

2、抓施工全过程质量。监理办每天抽查施工过程中的碎石含量,使其满足设计要求,采用人工摊铺与摊铺机施工相结合,两处拌和站同时供料,集中人力和设备,打开作业面。形成流水作业。严格控制标高,保证基层厚度,使基层整体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抓养生和交通管制。对于不能封闭交通的路段,采用边施工边通车的办法,对基层施工路段进行交通管制,重点抓好养生工作。

(三)路面面层施工技术管理

济南市市政道路很少采用混凝土的刚性路面,大多为沥青混凝土柔性路面,具体技术管理如下:

1、沥青混凝土的运输

沥青混凝土运输时宜用15t以上的自卸汽车,装料前在汽车翻斗内抹一层柴油与水的混和物,以防止粘料。另外,装好料的汽车要用保温布覆盖,然后可以出场。运输时间一般不得大于0.5h.

2、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及成型

(1)沥青混合料压实以试铺段确定的碾压组合和速度,紧接摊铺后进行,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一般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钢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联合作业完成压实工作。

(2)碾压分段进行,分段长度控制在30~50m,即一段初压,一段复压,一段终压,段与段之间应设标志,并指定专人负责移动,便于司机辨认。

(3)初压采用2台双轮轻型钢轮压路机(≤8t)在混合料摊铺后进行稳压,每台压路机至少碾压一遍,碾压速度2~3km/h.

(4)复压采用3台重型轮胎压路机碾压,每台压路机至少碾压二遍,碾压速度4.5~5.5km/h.

(5)终压采用1台轻型双钢轮压路机和1台重型双钢轮压路机静压。每台压路机至少碾压一遍,碾压速度5~7km/h.

(6)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不得急刹车。

(7)压路机加水时,应行驶到已复压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边缘停放,加水后应就地来回碾压平整后再离开原位。

(8)相邻碾压应重叠1/3~1/2轮宽,压路机转向角度不得大于35.

(9)初压后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不得产生推移、开裂现象;复压后的沥青混凝土面层表面要求无明显轮迹;终压后要求表面平整,光洁,颜色均匀一致,无明显轮迹。

(10)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边缘及构造物接头处应采用小型压路机或振动夯压实。

(11)施工过程中禁止对路缘石及硬化土路肩造成污染,胶轮压路机碾压时需距路缘石边缘5口左右。

(12)当天碾压的沥青混合料面层应封闭交通。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三、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

(一)控制施工环境在道路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原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作施工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严格施工工序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就道路的几种不同施工为例,对于沥青罐入式路面,其施工工序的:清扫基层--粘层沥青―碾压―撒第一遍沥青---碾压---撒第二遍沥青---碾压---撒第三遍沥青---碾压---初期养护。

对于人行道混凝土基层施工,其施工工序则是:清理路基层---施工放样---立模---检验---混凝土入模---机械振捣---养护。工序质量的控制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其步骤为:实测―分析―判断。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事前质量控制,一是要严格遵守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操作人员都应严格执行。二是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前提,主要活动条件有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只有将它们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状态,才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三是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四是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三)人、材、机的控制

1、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加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2、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在道路施工管理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显然是举足轻重的。例如,我们对道路的施工一开始就先要处理好路面基层(即底层)的施工,路面基层(底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和粒料类。而对于不同的结合料,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自然不同。无机结合料(水泥、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在前期具有柔性路面的力学特性,当环境适宜时,其强度和刚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但其最终抗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还是远较刚性基层为低,因此把这类基层称为半刚性基层。在我国,半刚性材料已广泛用于修建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或底基层。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显著特点是: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性好而且较经济。

3、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它对道路施工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选好、用好机械设备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提高技术经济效益,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时应采用大型机械和先进设备,而工程量小时则应采用中小型机械和现有设备。但这不是绝对的,因为影响公路建设机械化施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某大型公路建设项目由于受道路、桥梁等条件的限制,大型施工机械不能通过,若为了解决运输问题而另修道路,显然因耗资很大而不经济,因此使用中小型施工机械则较为合理。又如,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即使工程量不是很大的公路建设项目,也必须选用配备增压柴油机为动力装置的施工机械。

四、道路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一)、施工的安全管理

1、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2、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事故的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物的管理方面,去分析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3、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二)、施工的文明管理。

文明施工管理如何做好文明施工至关重要,首先要健全管理组织机构和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做到按专业、岗位、区域等包干负责。在施工中对现场各个方面专业的管理,开展文明施工竞赛活动,有布置、有检查、有考评、有奖惩,评比结果公布于众。

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政道路的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重视并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的技术、质量及安全文明管理措施,既有利于国家的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利益。

参考文献

[ 1] CJJ1-90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2] CJJ44-9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篇9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How to strengthen the essence of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Abstract】 intrinsically safe coal mine has been coal mine workers to work hard to achieve, it includes many aspect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presen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safety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from several aspects.

【 key words 】 coal; Safety; management

1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可以发现,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主要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管理方法不合理和安全投入低等问题。

(1)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些煤矿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责任心,片面追求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无视相关的规程和法律法规,最终酿成事故。

(2)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部分煤矿现场作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专业技术能力差,安全意识薄弱,违章作业、盲目蛮干现象时有发生,煤矿作业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长期超负荷劳动,容易使得作业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疲惫不堪,进而滋长麻痹大意和投机取巧的心理,常常为图一时的省事省力,铤而走险,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3)管理方法不合理。许多煤矿现场管理人员抓管理不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以罚代教,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同时也严重影响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积极性;部分管理人员对违纪行为视而不见,甚至不能以身作则,带头违章违纪,给职工的安全观念和行为造成错误引导;管理人员在布置工作任务时 若不充分考虑作业现场的安全形势,也容易造成职工身心疲惫,忽视安全,违章作业。

(4)安全投入低。部分矿井为减少矿井开支,大幅缩减安全投入,以致矿井安全装备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科研经费得不到保证。

2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是解决煤矿安全管理管什么,而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就是要解决煤矿如何管,管到什么程度危险源就不产生事故。管理标准是管理程度,是一个尺码;管理措施是如何管,是手段。

2.1 标准与措施制定目的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提炼管理对象,通过管住管理对象来实现对危险源控制。编写相应的针对管理对象的控制和消除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使员工明白每一项任务应该如何做,从而将风险消除、降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标准和措施内涵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是处于安全状态的条件,是衡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合格的准绳,是管理工作应达到的最低要求。有了管理标准,还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进一步说明如何做从而达到要求,并且运用适当的方法使单位每名员工明确其职责权限及范围,它是员工安全行为的指南。本质安全管理要求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要全面覆盖煤矿的所有危险源。具体地,管理标准应做到“每一条已知规律的风险的产生原因,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消除”;管理措施应能够做到“只要员工按照管理措施要求,尽职尽责,每一条管理标准都能够得到落实”。

2.3 标准和措施制定原则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应遵循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全过程性原则等基本原则。

3 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安全管理对策

3.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1)细化安全责任制度及量化考核工作。按照“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原则,逐级细化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把安全工作视为第一要务,明确每个岗位、每名职工的安全工作任务和标准要求,制定考核细则并严格考核。

(2)坚持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原则。推行安全目标责任管理、全员安全风险抵押和安全结构工资制度,强化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感,严格安全奖惩考核兑现,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

(3)严格事故责任追究。推行“严”字当头的安全管理原则,对各类安全违规行为和突出问题一律公开分析警示,从严从重处理各类“三违”人员和责任者,对所有严重“三违”和典型“三违”进行通报、分析,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不良苗头和行为;实行安全生产事故一票否决制度,生产事故与年度各级、各类先进的评比、申报表彰资格挂钩,对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的事故,要严格按事故责任追究和处罚办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

3.2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创新安全文化和理念。积极创建符合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树立依靠责任落实、制度创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新理念,做到凡事有标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监督、凡事有期限、凡事有落实,切实发挥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2)加强基层安全文化建设。按照区队、班组、岗位的分级,层层递进,让每名员工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基层安全文化氛围。

3.3 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1)确保安全设施和技术投入。首先保证安全生产系统、设施的完善可靠,严格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重点投向改善安全技术装备及灾害防治等领域,对无法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装备进行升级改造,对安全可靠性低、故障多发、长期带病运转的设备和设施要及时更新换代,保证安全生产系统、设施的完善可靠,确保安全科技费用的持续投入和不断加大,形成长效机制。

(2)推进数字化矿山建设。大力倡导无人和少人操作的理念,坚定不移的走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道路。加强信息化改造,实现主要生产系统的可视、可控和无人值守,努力打造“生产工艺现代化、技术装备机械化、监测监控数字化”的科技高效矿山。

(3)加强科技攻关。重点围绕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和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攻关,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托矿井现有科技力量,重点开展推广价值高、经济效益明显的新课题、新工艺,切实解决矿井现阶段和将来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

4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4.1 系统建设目标

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根据建立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讯及自动控制技术,建设一套能够实现危险源的辨识录入、危险源的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与录入、危险源的监测预警与考核、评价指标录入、煤矿企业内部评价、外部审核评价、评价指标的监测考核、权限管理及基础数据管理等功能的,集安全性、先进性、成熟性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4.2 系统功能

(1)建立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煤矿安全管理的集成化、信息化和透明化。

(2)建立基础资料档案数据库,为员工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查阅及学习危险源、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资料的功能。

(3)使风险预控及时、准确。系统通过读取井下的实时监控数据,结合本安体系、的预警算法,实现了对瓦斯、一氧化碳、硐室温度、风机等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巡检员将检查记录录入系统后,系统会自动判断当前警级并发出预警信息,通知管理者对存在的危险进行及时处理。

总之,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只有不断总结事故发生原因,追根求源,分析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持续改进矿井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模式,提高矿井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职业素质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升矿井的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才能真正做到矿井的本质安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变电所;供电;安全;效率;管理

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担负着供电企业在基层的供电、线路设备维护、收费、管理服务任务。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电气设备及配电网络按一定的接线方式所构成,他从电力系统得到电能,通过变换、分配、输送与保护等功能,然后将电能安全、可靠、经济的输送到每一个用电设备的专设场所。作为电能传输与控制的枢纽,变电站必须改变传统的设计和控制模式,才能适应现代电力系统、现代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

变电站所的设备多,出现异常和障碍的机率大;工作繁琐乏味,容易造成人员思想上的松懈;人员较为分散难于集中管理。一旦发生变电事故,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的安全,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运行值班员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的直接执行者。因此,规范变电运行管理,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水平是电网安全运行的保障。

在严格管理制度的同时,应该加强与工作人员的交流,倡导人性化管理。通过交流谈心,及时掌握员工的心理动态,倾听员工意见,力所能及地解决员工关心的问题,生活上关心员工,使员工从给予的温暖中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对员工管理要从刚性管理逐步向柔性管理转变,不仅靠行政命令来管理员工,还要在尊重员工人格和尊严的前提下,依靠员工的价值实现决策参与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来管理。

加强团结协作,倡导集体力量管理。做到发扬民主、开诚布公、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积极听取员工意见,遇事集体讨论决定,干事大家齐心协力。做到通过坚持原则和批评求团结,非原则问题上做必要的让步和妥协求团结。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管理好供电所各项工作。

基层供电所是供电的第一线,是整个供电管理工作的基石,是供电政策的最终执行者和落实者,肩负着为全社会人民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在我国供电体制改革之后,供电所作为供电企业的派出机构,成为我国统一、规范、有效的电力企业最基层的营销组织。它不仅是供电企业的“窗口”,也是我国目前电力行业基础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加强供电所的管理不仅是供电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供电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加强服务管理,确保社会效益。坚持以建设供电所服务“示范窗口”为标准,以落实好承诺服务为准则,深入开展规范化服务活动。挂牌上岗,微笑服务,报修及时。坚持走访客户和客户来访接待制度,及时了解解决客户实际困难和客户提出的意见。严格执行报装接电“一口对外”制度,让客户在报装接电、故障抢修、用电咨询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

基层供电所不断开展营销创新,从思想观念、管理手段、服务方面入手,赢得了经济效益。一是思想观念要创新,把营销提高到与安全、生产同样重要的位置,抓好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协调好安全、生产、营销等各部门的关系,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对外窗口做好服务工作,对内规范营销工作流程,加强精细化管理。二是管理方式创新,在考核方面,对承包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奖罚分配的合理性,增强职工积极性。

加强线路、设备运行管理,落实巡视检查制。每月对线路和设备按规定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特殊和夜间巡视。加强缺陷管理,对发现的缺陷按性质进行分类,根据缺陷类别有计划进行消缺,并及时做好记录。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合理编制月、季、年度检修计划,认真组织执行。认真进行设备定级,为改造、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做好经济分析活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措施,重点进行整治。分线路,分台区制定下达线损指标,严格按指标考核。有计划,不定期进行反窃电活动,依法对窃电分子严厉打击。加强临时用电管理,规范报装手续。坚持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相结合,制定措施加以整治。加强电压质量和无功管理,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对基层供电所而言,科学化建设与管理,就要从供电营销经营模式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积极探索和掌握营销经营工作规律,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全面提高供电营销经营水平和管理实效性。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安全责任制。安全教育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电力法律、规程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政治教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加大和落实好安全考核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

加强建立完善应急措施,落实事故应急制。为及时排除事故故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处理预案。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对发生的灾害提高准备,制定事故处理工作流程,做到组织严密、责任到位、分工明确,抢修物资充备。建立完善的线路、设备台帐和技术资料。做到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

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基层供电所始终应该进行贯彻落实的工作方针。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程,建立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完善以群众为基础的安全监督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厉查处违章行为,人人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确保安全工作目标实现。基层供电所的安全管理,要由各专职电工员工参与进来,管理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性要求和督促抓好安全的基础建设,实行“三五”巡视检查制度。供电所坚持开展安全活动,每月定期安全学习,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理论结合实际,培训到每个施工现场,切实提高供电所安全生产工作的水平,积极促进安全管理生产工作的有效改善。

要确保变电运行工作的责任到位,还必须有一个健全的监督机制,即对变电各级人员责任制的完成情况实行动态考核与指标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以严、细、实的要求推动各级人员的全面到位,并且将安全生产的实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与干部的任用和奖励挂钩,重奖重罚,以维护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严肃性。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安全责任制。安全教育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电力法律、规程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政治教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加大和落实好安全考核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加强建立完善应急措施,落实事故应急制。为及时排除事故故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处理预案。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对发生的灾害提高准备,制定事故处理工作流程,做到组织严密、责任到位、分工明确,抢修物资充备。建立完善的线路、设备台帐和技术资料。做到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

变电运行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生产部门,没有扎实的运行水平和管理水平,供电企业生产和发展就没有可靠的安全保证。大多数事故都是因为运行人员误操作造成的。人员素质的高低将会对安全生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完成变电安全运行的任务,就必须建立规范的运行管理细则,并以提高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为核心,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职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水平,保证供电企业安全生产。

总之,实行变电站内部规范化管理,达到"规章制度标准化、人员行为规范化、作业流程程序化、物品摆放定置化、现场环境整洁化、考核监督制度化"的目标,其实质是通过标准的动作、严明的纪律,使运行人员进入"状态",进一步培养运行人员的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为培养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组织纪律严密的生产队伍。

参考文献

[1] 戴俊杰.探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与建设[J].科技与企业.2012(15):17.

[2] 周冬川.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3] 李浩彬.浅谈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方法[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06).

[4] 信晓宁.供电所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