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辅导员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辅导员指导意见

篇1

一、五年辅导员工作体会

笔者总结自己五年的辅导员工作最深的感触就是:对于辅导员工作,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快乐;认同辅导员职业、将职业变成事业,勤思巧学、以校为家、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在快乐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五年的辅导员工作,坚持“以稳定为前提,学习为中心,成才为目标”,“情定学校,心系学生,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是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我最大的快乐!” 在2014届学生学位授予完毕被学生抛向空中的一刻,让笔者明白:“四年,良师益友,被抛起的不仅仅是幸福”。

二、常规管理“数据化”

笔者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动之以情,率之以行”的工作方法。把握年级工作重点,扎实做好大一养成教育奠基础,大二学风班风促四级,大三专业方向重提高,大四就业考研奔前程。扎实做好奖助贷评、班风学风建设、骨干培养、四六级绩点、就业指导等重点工作,引导龙头,带好中间,真情地面对后头的所谓的“问题学生”,只要辅导员始终记着学生的重要和需要,就能让学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各种数据统计和报表无时不刻的接踵而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笔者总结了一个辅导员高效应对繁琐数据的做法――“四库五数一助手”。

四库:学生基本数据库――含有28项学生基本信息,定期更新,这个库是完成各种数据表格的基础库。学习成绩分析库――本库是各学生、各班、各专业成绩全面分析和奖学金评选的重要库;5年来,笔者帮助超过50名同学显著提高成绩,学生获得“优秀进步奖”。成绩绩点统计库――本库是每位学生大学四年成绩统计、绩点换算、毕业学位证获取率的重要库,是指导学生每学期学生重修和提高绩点工作的重要依据;大四下学期基于本库共帮助48名学生提高绩点获得学位证。sumproduct和宏的应用。毕业动态数据库――本库含有37项毕业就业信息,是大四就业工作工作中指导和统计就业情况,完成数据报表就业统计的重要库。

五函数: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用得最多的还是office,相对而言excel用得最频繁,身为辅导员要快速的完成各项数据工作,除了要灵活运用excel中的SUM等常用函数之外,笔者还建议辅导员再学会和灵活运用以下五个函数:纵向查找函数VLOOKUP、字符提取函数MID、条件计数函COUNTIF、乘积之和函数SUMPRODUCT、自定义函数宏Macro。

一助手:爱班级,一款为大学辅导员和学生专属设计的班级管理好帮手APP,辅导员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学生动向,轻松管理班级学生事务。推荐辅导员老师从带大一新生开始使用,协助所带学生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库五函数一助手”的灵活应用游刃有余地高效解决辅导员工作中的数据工作,方能跳出辅导员“忙忙忙”的怪圈,去思考怎样把常规管理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成效。

三、思政教育“网络化”

坚持每两周一次的班级讲评是笔者所在学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每次班级讲评1-2个主题,挥洒辅导员腹中才华教会学生做人做事,100%的学生谈话工作成就心与心的交流,而爱心和激情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两大法宝。

学生思想活跃在哪儿,辅导员就应该在哪儿,笔者试过飞信、微信、人人、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平台,经过调查笔者所带学生近75%学生活跃在QQ空间,笔者擅于利用自己的笔墨能力,把自己的QQ空间打造为“励志坊”――五年来200余篇育人日志,900条励志说说,超百人评论与点赞,9万余人次访问,潜移默化地教导、感化学生,从中学到求知的渴望、做人的良心、做事的方法和成功的动力等。同时作为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QQ空间来关注学生,尤其一些问题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通过经常性的访问辅导员所关注的问题学生的QQ空间,密切关注其内容的变化情况,掌握问题学生的各方面具体情况,对于在QQ空间里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网络干预。

另外,适当的网络交流能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辅导员与其所带的大学生朋友通过经常性的网络在线或不在线的交流,逐渐会建立起一种虚拟空间的信任关系,学生会更加乐于通过网络来倾诉和交流,这种途径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更自如,更加无拘无束。这样,辅导员和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网络互动,加深了解,增进彼此的感情,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同时对于现在95后的大学生自制力普遍不太好,构架家校平台尤其重要。笔者在大学生在校四年写了四封辅导员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联合让笔者感觉对特殊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成效;在2014级学生报到时笔者建立了家长QQ群,更快捷地保持家校管理。外加日常的电话短信、寒暑假的“大家访”等方式切实督促学生健康成长。

四、第二课堂“学术化”

在第二课堂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通过活动锻炼切实提升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人文素养等。

同时笔者更注重引导学生坚持两件事情:在大学期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断尝试,并努力转化为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大学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学科竞赛,以赛促学,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五年来笔者所带两届学生参加“毕N杯”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信息技术大赛、全国数学竞赛等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共79项。以2013年全国数学竞赛为例,笔者所在校共22人获得国家一二三等奖,其中笔者所带学生11人,占学校校的50%。

在2015年6月结束的第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信息技术大赛中,笔者组织和指导所带的大一学生15人参加比赛,11人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一人获得国家三等奖,给大一学生带来信心和树立了榜样。

学生通过四年扎实的专业学习,在满足部分学生升研出国需求的同时,笔者更注重第二课堂“学术化”引导,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赛促学,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成果。

五、辅导圆梦“快乐化”

身为一名辅导员担负着育人的重任,每个辅导员心中都要有一个快乐的“育才梦”。笔者认为辅导员首先要有自己的职业梦想,要坚定地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其次,辅导员要帮助学生筑梦,和大学生们一起实现青想。既然辅导员们选择了做学生心灵的导航者和梦想的助推者,那么笔者认为学生们成才的时刻,就是一个辅导员最幸福的时刻。辅导员成就了学生,学生同时也成就了辅导员。

在日常的辅导员工作之余,辅导员要善于总结经验形成文章,形成学术性成果。五年辅导员工作笔者带了五年团学组织,用现在学生的话“我也是醉了”。醉的是锻炼自己组织领导能力,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干部,丰富校园文化,笔者所带团学组织连续3年获得优秀新闻中心,1次市级优秀团总支。醉的也醇香!五年兢兢业业的工作笔者也获得了一些荣誉:获得校级优秀辅导员3次、校级优秀党员2次、校级优秀教师1次;市级荣誉2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省级国家级荣誉20项,其中13项优秀指导教师。笔者五年共计获得荣誉32项,其中市级以上荣誉15项。

篇2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由周培源等著名科学家倡议建立,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协会会员的主体是工作在中小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的科技辅导员和科学教师。从成立以来,协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动员和鼓励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工作,提高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素质和能力。

协会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的策略与实践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科技辅导员提高素质和能力的培训工作作为为会员服务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近3年来,结合国内外科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结合课程改革实际,力推大学与中小学衔接、校内与校外相衔接、专家与科技辅导员对接的培训方式,在实践中形成了大联合大协作、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校内外科技辅导员共同发展的培训策略。

依托大学和校外教育机构建立培训基地,培训骨干与送培到基层相结合

从2009年开始,协会在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建立了4个“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整合和利用这些大学以及校外教育机构业已形成的培训资源,根据各个培训基地的不同特点,结合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不同需求,合作举办不同类型的骨干科技教师与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截至2011年底,培训人数达3800多人次。

与此同时,协会还成立了科技教育培训专家团,这支由科技专家、学者和一线优秀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组成的培训团队,每年都根据各地的需要送培训到基层。如2011年,分别将培训送达西部、四川省绵阳市、山西省太原市和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等地,培训科技辅导员近万人。

加强理论探索,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工作体系的研究,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

为了促进协会的培训工作,协会理论工作委员会组织力量启动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工作体系的实用研究”。研究成果编成《科技辅导员培训指南》、《科技辅导员学习指南》、《科技辅导员工作指南》工具丛书,成为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提高自身能力,参与青少年科学教育、科技传播和普及工作的重要依据。

科教合作探索适应发展的培训方式方法

“科教合作”是协会培训工作始终坚持的理念。在协会的培训中,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合作与资源整合具体化为科技工作者、科学教育研究者和科技辅导员之间的互动。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科教合作研究中心开发的培训课程,邀请一线科研人员、高校科技教育研究者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同时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出版了《科教合作――高中科学教师培训新探索》、《在项目中和学生一起成长》两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引导科技专家逐步从研究人员向培训师角色转变,引导参加培训的科技骨干教师向学生科技创新的导师转变。这种“科教合作”的培训模式在各个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与实施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是一个全新的培训运作系统建构和运作机制探索,必将为今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培养创新人才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有效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业务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协会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的未来探索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将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在科技辅导员培训中坚持“科教合作”的原则,不断推进人力资源与课件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不断探索有效的培训方式和策略,努力形成能满足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不同需求的培训体系。具体做法包括:

整合资源,形成品牌

每个培训基地都将打造出一个特色项目、建设一个资源平台、合作一个研究课题、开发一套实践课程,进一步推进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并充分利用协会网站等电子化资源共享与互动平台,把培训教材做成资源包,在线提供给有需要的科技辅导员,使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学习。

科教合作,多方互动

协会的培训将继续推动大中小学对接互动、科技专家与科技教师对接互动、教师培训与教师对学生培养对接互动、科技辅导员培训与教师科技活动对接互动、学生探究学习与教师课题项目对接互动等,形成机制,促进发展。

示范带动,送培基层

协会将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使骨干教师在当地学校以及区域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省、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和科技馆的作用,坚持送培到基层,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培训,如采取以会代训、现场观摩学习等形式进行培训,建立一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联盟机制。

重点推进专题性培训项目

篇3

【关键词】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培养机制;构建

艺术院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重要阶段,需要辅导员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规范其思想行为,以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由于艺术院校不同于一般的院校,其学生具有情感丰富、个性鲜明、具备艺术特长等特点,需要辅导员针对本学校学生实际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因而,使艺术院校辅导员工作更具难度,为充分满足现有工作要求,必须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教育,提升整体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以增强工作实效性。

一、艺术院校辅导员工作要求

1.一般要求

艺术院校学生与一般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共性,因此,对于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也具有一般性要求。辅导员熟悉学校规章制度,牢固掌握等基本理论知识[1]。拥有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意识,能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补充、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和相关知识,更好的适应教育发展要求及学生需求。同时,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能够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使学生信服,从而高质量的完成各项教育、管理工作。

2.特殊要求

由于艺术院校的特殊性,也决定了辅导员工作存在一些特殊要求。首先,要求艺术院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能够具备更高的教育水平,以应对艺术院校学生个性化、多方面需求。例如对于具备特长的学生,辅导员应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展现平台,帮助其实现自身价值,并找到激励学生自身特长领域不断发展的方法。

二、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培养机制的有效构建

1.明确艺术院校辅导员工作重要性

要想实现对艺术院校辅导员培养机制的有效构建,就要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准确认识。艺术院校需要提升辅导员工作在学校各方面工作中的地位,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机制,提升辅导员待遇水平,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前来就职。同时,对辅导员队伍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规范辅导员队伍行为,促进其全面发展,以便为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对辅导员管理职责进行细化,明确辅导员分工,请一些学生干部协助辅导员工作,减轻其工作压力。

2.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

艺术院校应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培训体系。在岗前培训方面,学校需要将培训重点放在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等方面[2]。对辅导员进行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办法、心理学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保证辅导员具备上岗资格。在正式就职后,艺术院校还需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对辅导员展开针对性培训,例如组织辅导员进行艺术理论知识学习、校园文化学习、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等。培训应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例如举办培训讲座、职业拓展训练、业务进修、案例研讨、论文征集等,实现辅导员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为满足辅导员学习需求,实现培养目标,学校可以为辅导员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并将课程分为必修、选修两方面,必修课程主要根据各院校辅导员工作一般要求设置,选修课程则根据艺术院校各专业课程特点的不同而设置。同时,学校应注重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运用学校网络平台和即时沟通软件向辅导员传输学习资料,公布最新的工作要求,并建立完善的沟通交流平台,鼓励辅导员积极与其他辅导员交流学习、工作经验,实现整体辅导员队伍素质的共同提升。

3.建立健全激励考核机制

健全的激励考核机制能够调动辅导员素质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助于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培养机制的构建及实施。在考核方面,艺术院校应转变原有的考核方式,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对其工作效果、综合素质、培训主动性等进行全方面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中辅导员不足的部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机制,推动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培养机制的进一步落实及完善,实现辅导员素质全面发展。在激励方面,由于辅导员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应为其提供校外交流研讨会参与机会,从而产生激励作用,满足其个人发展需求,促使其更加积极地落实学校辅导员培养机制。物质需求是所有参与工作的员工最基本需求,因此,还应适当提升辅导员的待遇,充分满足辅导员精神、物质两方面需求,以增强其归属感,提升激励效果,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

三、结论

辅导员是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力量,艺术院校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艺术院校辅导员工作也具备一定难度。因而,艺术院校应注重辅导员队伍培养机制的构建,根据辅导员实际工作特点,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激励考核机制,以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工作水平,促进艺术院校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公平,夏开堂,郑园全.文化强国背景下艺术类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4):28-31.

篇4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 毕业生 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针对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所存在的独特优势,为了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应该采取措施,克服障碍,大力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每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拉动能力减弱。从2008年开始,大部分企业都在缩减招人的比例,这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造成了不利影响,以至于每年的待就业人数激增,对社会稳定埋下隐患。针对就业难的形势,各个高校都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都十分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但是,由于目前各个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由专业教师和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来完成的,就业指导效果不是明显,没有实现很好的就业指导的目标。笔者认为,出现这种就业指导效果不明显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发挥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作用。

一、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着独特优势

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与学生关系密切,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接触最多,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与其它老师相比存在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密切,了解深入,有利于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天天都和学生打交道,处理学生中的日常事务,解决学生的困难,处理学生矛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等这些日常事务性的工作,在进行这些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对自己所带的每位同学几乎都十分了解,对于这些同学的兴趣爱好,价值取舍,求职意向,家庭背景,心理素质等等各个方面都很清楚,这些都有利于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达到预期目标。

第二,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就业指导工作结合起来。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可以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要树立求职诚信意识,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这些都有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进行。

第三,辅导员的角色优势提高了就业指导的可信度。现在各个高校的辅导员普遍都比较年轻化,刚走出校园时间不长,与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交流起来比较容易,共同话题多,有些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关系如朋友一般,这些因素决定了辅导员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候容易和学生沟通,提高了就业指导的可信度。

二、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遇到的挑战

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独特优势的同时,其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也遇到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如:

第一,辅导员自身经验的挑战。由于辅导员年龄轻,社会经验和求职经验都不是很丰富。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只能从自身有限的求职经历中为学生提供借鉴,别的内容几乎都是书本上提供的,针对学生求职时遇到的问题,不能提供有效的建议。

第二,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化知识较低。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指导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门的学科,这就要求就业指导人员通晓就业政策,接受专业培训。但是目前很多辅导员都缺乏就业指导的相关知识,缺少实践经验和专业的就业指导培训,从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素质上来讲,不能很好的胜任就业指导工作。[1]

三、采取有效措施,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针对辅导员这个特殊的群体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所具备的独特优势,要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必须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否,不仅仅关系着学生个人和家庭的幸福,而且影响着高校的建设发展,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关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的讲话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就业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所以,笔者认为要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首先从理论层面上讲必须提高思想认识。”[2]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为指导,本着为学生的一切利益负责,为社会的稳定发展负责的态度,充分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众所周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做得如何,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关系着高校的发展前途,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如何,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一所高校的名誉和招生人数,决定着高校的发展命脉。因此,作为高校的成员之一,学生工作的直接管理者,辅导员必须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率,以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第二,科学有效的安排就业指导。根据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是一个全程化的过程,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大学时期,应该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进行就业指导,而不是像现在有些高校把就业指导课安排在临近毕业时,这就给就业指导课的效果大打折扣。因而,笔者认为作为应该把就业指导课分三步走来完成。第一步应该在大一阶段完成。因为学生在大一阶段是对自己专业了解和认识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辅导员应该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正确的了解,进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应该要求每位学生在大一阶段完成自己的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第二步应该是大二和大三阶段,辅导员根据学生在大一阶段完成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有针对性地根据每位同学的具体条件,提出一些建议,并引导学生为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而去学习相关知识,考取相关证书,发挥自身优势,弥补不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步步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第三步应该是毕业阶段,临近毕业学生的思想会发展很多变化,作为辅导员应该是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选取一个科学的择业定位。帮助学生收集就业信息和准备就业材料,通过一定的心理辅导,帮助毕业生缓解和克服毕业胆怯心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招聘进行自我推荐。并指导学生要利用好实习机会,积累经验,为就业做好准备。

第三,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良好就业心态和就业观念,缓解就业压力。针对目前就业严峻的就业形势,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清醒的认识到目前的就业形势,要先就业再择业。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一旦有比较合适的岗位,要有务实的心态,尽早签约。同时,辅导员要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建立良好就业心态,缓解就业压力。“在求职过程中,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压力、残酷的现实社会环境和众多的竞争对手面前,他们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不适应。面对新形势下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焦虑感也越来越强烈。这就需要辅导员尽早地给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消除就业焦虑。引导大学生正确、勇敢面对由于金融风暴带来的就业危机,化危机为机遇和挑战。鼓励大学生树立自信心,树立敢于竞争的勇气,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着重加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适当给自己一些耐心和宽容,选择与自己的实力相当的择业目标,不要盲目攀比或随波逐流。同时,引导学生克服懒惰依赖心理,建立良好积极的心态,走出宿舍多跑招聘会,增加就业机率。对于后进生、贫困生及其他特殊群体,辅导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平时注重加强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工作,同时发挥班委、党员的力量,进行‘一帮一’的互帮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地帮助他们渡过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难关。”[3]

第四,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专业素质。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这就要求辅导员要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不仅需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更加要求辅导员要刻苦钻研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提升自身就业指导专业素质,学习适应新形势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观念和工作方法,了解相关的法律政策,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正确有效的就业指导。同时,学校的就业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辅导员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经常请就业指导专家对辅导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并有计划,分批次的选送辅导员去参加就业指导师培训和考试,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以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能力,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进而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闫兴华,徐培风.轮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推进[J].法制与社会,2009,2.

篇5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因素;管理

职业认同是社会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社会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做出了正面肯定的评价。从来源上看,是个体从亲身经历中反思自己的角色定位而逐步产生的,从状态上看,是个体在现阶段对职业的认同程度,由职业认同所引发的系列心理感觉称为职业认同感,用于表征职业认同感高低状态的程度称为职业认同度。一般而言,职业认同度高的社会群体,其工作积极性、稳定性就高,反之则较低,二者是正相关关系。整体而言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既有社会群体价值观的作用,又有天性、特长、喜好、志向的作用,反过来又可对社会族群价值观的整体走向产生间接影响。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辅导员职业认同度的客观因素

辅导员是高等院校中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人员,职业定位属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具体工作内容是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标准,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心理规律出发,积极组织协调相关舆论资源,完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指导工作。

目前,鉴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指标之一就是辅导员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各高校都加大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但就辅导员自身而言,政治指令带来的职业认同感相当有限。大学生群体往往将辅导员工作等同于行政后勤事务总管。

受以上种种客观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导致高校辅导员很难基于教师身份和校园生活培养职业认同感。

二、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的主观因素

部分辅导员从事辅导工作只是出于规避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而选择的暂时跳板,贪图国家高校提供的专项优惠政策,并利用职业人际便利谋划辅导岗位权利之外的诸多好处,不肯扎实工作、钻研业务,随时随地有离岗打算。

部分辅导员受年龄层次偏低,工作经验尚少,人生阅历较浅等影响,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感缺乏认知,对所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相关知识储备,加上辅导工作细碎,升迁渠道狭窄,职业规划模糊,未来发展无望,导致部分辅导员心生倦怠抵触情绪,思想政治辅导工作的专业水平提升缓慢。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管理建议

首先,高校扩招导致新入学大学生规模逐年增长,不论是学生教育还是学生管理都急需辅导员岗位人才。为此,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切实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由此,我们应从思想转变入展开辅导员职业认同管理。

第一,要提高各级领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教育机关的有关精神,从高校发展战略角度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创新思路,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加大各项投资力度,给予高校辅导员队伍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第二,要提高广大师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正确理解和看待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主旨、工作内容和工作水平,转变辅导员是高校学生保姆、编外警察、行政总管、后勤部长等偏见,通过各种有效沟通方式,对辅导员开展各项工作给予相应的支持和理解。

第三,要提高辅导员本身的从业热情。身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要自信而执着,坚信所从事职业是一种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影响广泛的职业,坚信所从事职业对其自身的各项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发挥存在诸多益处,职业舞台足够广阔,职业发展大有可为,以较高的工作标准要求自己,善于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

其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介于党政之间,既有教师身份,又处于多头管理状态,从学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到学生工作部、学生会,再到团委,工作内容细碎,考核指标零散,福利待遇偏低,没有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应从体制改革入手开展辅导员职业认同管理。

第一,要将分散于各层级各部门的思想政治辅导教育工作队伍的人事、考核、福利待遇等关系集成到学校的唯一指定部门统一管理,并设专职管理队伍,完善管理权限,实现领导统一、编制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其次,校内各院系部门所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先关事宜不能多头布置、恣意调配,而要汇报至上述专职部门,经辅导员成员组协商后,按既定渠道总体部署落实。

第二,要认真分析总结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内容中的不合理问题,结合辅导员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利用零碎时间穿插安排责任之外的事务性工作,让辅导员队伍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钻研业务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上来。

第三,要充分利用所有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场合,让辅导员有机会走上讲台,真正以教师身份开展思想教育理论工作,广泛参与学生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对辅导员工作内容的认可及辅导员本人能力素养的认可。

最后,我们应从落实政策入手开展辅导员职业认同管理,加大辅导员队伍、设施的相关投入,稳定辅导员与学生管理规模的比例关系,缓解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压力;营造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学术氛围,借鉴专业任课教师培养经验,培养思想教育辅导工作业务骨干;在岗位津贴、办公条件、职业规划、政策落实等方面向辅导员队伍给予适当倾斜。

四、结语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到今天,重点是辅导员人才队伍建设,应努力强化职业化与专业化的辅导员人才培养理念,多角度、多途径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业认同度。

参考文献

[1] 聂海岭,孟雪辰.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培养路径探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篇6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对口帮扶双方积极性,以提升受帮扶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帮扶工作重点向贫困地区、基层一线倾斜,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促进双方经贸合作,支持受帮扶地区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着力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强化科技、人才支撑能力;着力建立健全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形成共谋发展、共同进步的对口帮扶工作新格局,推动贵州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发展之路,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对口帮扶工作期限初步确定为2013-2020年,由上海、大连、苏州、杭州、宁波、青岛、广州、深圳八个城市分别对口帮扶遵义、六盘水、铜仁、黔东南、黔西南、安顺、黔南、毕节。

贵州将建60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贵州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日前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查。按照规划,贵州将投入资金223.2亿元,选择10个项目作为示范,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到2015年建成600万亩 (40万公顷)高标准基本农田。相关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实施。

目前,贵州耕地质量差问题十分突出。统计数据显示,全省上等耕地面积47.83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12.73%;中下等耕地327.91万公顷,占87.27%。60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成后,将降低耕作面坡度,提高复种指数,减少土地时间,促进“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贵州生态建设。同时,还能增产粮食30万吨,解决720万人基本口粮,进一步提高贵州粮食安全保障程度,有效缓解人地矛盾,促进贵州“三化同步”发展。

贵州新获国家审批电源项目678.6万千瓦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近日核准、批复贵州多个电源项目。其中,织金电厂2×60万千瓦级获核准,六枝电厂2×66万千瓦、华润电力毕节电厂4×66万千瓦、盘北低热值煤电厂二期扩建1×30万千瓦等项目获批复同意开展前期工作,25个风电项目120.6万千瓦列入国家“十二五”第三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

截至目前,贵州新获审批电源装机达678.6万千瓦。此外,国家能源局对普安、清江等其他电源项目正在审批中。据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到去年12月底,全省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容量为3824.53万千瓦,去年全年累计完成发电量1531亿千瓦时。预计今年将新投电源装机400万千瓦以上,全年发电量将达1700亿千瓦时。

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九项利黔措施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下发《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贵州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通知》,出台支持贵州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九项政策措施。

具体内容包括:与贵州建立专利审查协调和联系机制;支持国家专利技术(贵阳)展示交易中心建设;推动贵州省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维权援助)中心建设;加强国家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专利战略推进工程等对贵州的支持;支持贵州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持建立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领域专利数据库;支持贵州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及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作;支持贵阳、遵义、安顺开展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支持贵州特色优势产业园区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工作以及国家专利产业化基地建设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实施“十百千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等。

仁怀获批筹建

“全国酱香型白酒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篇7

关键词:激励机制;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2

辅导员,现在己成为高校当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群体,笔者本身也担任了五年半的辅导员,很多同事也都是辅导员。目前辅导员基数太大,岗位有限,很多辅导员工作四五年后,颇多感慨,认为带完一届,重新一个轮回,工作繁琐、重复、没有成就感,感觉已没有之前的那种激情,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降低。这反映了当前辅导员队伍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如果辅导员工作没积极性和创造性,敷衍了事,必然影响学生工作的效果和大学生的培养,也不利于辅导员本身素质的提高和个人的发展。如何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引导辅导员往职业化专业化道路发展,提高辅导员专业素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类课题的研究就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内涵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专业化”更多地强调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由专业领域的量化标准来进行衡量,“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基础和前提,“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发展趋势和终极目标。而从职业化条件的角度来说,“专业化”又是“职业化”的基础和前提,因为某一行业实现职业化的基本条件包括具有专业化人员。“职业化”和“专业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广义来看,专业化和职业化,都是为了促进职业的发展,都要提高从业者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该职业的社会地位和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在目的以及最终要达到的状态上有很大的共通性。因此,专业化和职业化并不是冲突和矛盾的,而是辩证统一的。要推进专业化,必然要求有职业化的从业队伍,而要实现职业化,也必须要求从业人员有专业化的水平。2、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现状分析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有了良好基础

其一、党和政府关心这支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自1953年清华大学设立政治辅导员制度以来,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队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又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教育部还将对辅导员配备数量的要求纳入了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所有这些都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和政策保障。

其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为这支队伍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上世纪80年代形成时起就在本专科学校以及师范学校有了这些招生层次,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未来发展准备了人才,特别是近年来,一些硕士点和博士点上的导师能够真正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真正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也为辅导员队伍培训了大批人才,促使该队伍走向知识化、专业化,改善辅导员队伍低知识、“保姆”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激励机制促进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建构辅导员的激励机制,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必须遵循激励的规律,结合激励机制理论,充分考虑激励的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运用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激励机制是通过满足需要来促使激励的产生与有效运行,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需要多种多样,只有构建多种激励措施,才能尽量满足辅导员不同需要,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能为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一)提高经济待遇,增强职业吸引力

“薪酬绝不仅仅是口袋中一定数目的钞票,它还代表了身份、地位、以及在公司中的工作绩效,甚至个人的能力、品行、个人的发展前途。它实质上是一种很复杂的激励方式,隐含着成就的激励、地位的激励等。”,由此,薪酬激励虽不是万能的,但也不能忽视薪酬激励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在激励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各项措施中,薪酬虽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方法,却是最基本的。

(二)应用双因素理论进行辅导员激励

对于辅导员来说,工资、工作条件等是保健因素,而社会地位、评价机制、晋升机制和职业前途才是激励因素。良好的物质待遇对发挥辅导员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相比较而言,激发辅导员的成就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使辅导员的积极性产生持久动力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在对辅导员进行激励时,应该兼顾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在运用物质激励的同时更要从精神层面上去激励辅导员。

(三)把握公平原则进行辅导员激励

辅导员激励要考虑辅导员的公平心理。这种公平心理指的是与他人相比,付出同样劳动,理应有同样的收获的心理。目前辅导员的工资待遇与有着相同教育背景的其他行业同龄人相比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工作性质有所不同,同样是付出劳动,科任老师是强度大些,但辅导员工作时间长,责任大,为什么在待遇上会差距这么大呢?这种比较就会造成辅导员对待报酬上易产生不公平的心理。

(四)注重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各高校可结合辅导员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帮助每一位辅导员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解决辅导员的发展问题。可以设立学生工作专项研究基金,支持辅导员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提高辅导员的科研水平,鼓励辅导员结合自身工作积极申报思想政治教育或党建研究课题,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可以安排擅长教学的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的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专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质,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需求;支持辅导员报考相关专业硕士点、博士点,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加强学生工作理论研究,努力成为学生工作领域的专家。

(五)加强情感激励,创造良好环境

人是社会的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需要归属感、认同感,需要尊重和关心。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管理上的人文关怀,应该从辅导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制定相关制度,营造和谐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环境,提升辅导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成就感,让辅导员真切感受到岗位的神圣、前途的光明和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三、结语

高校辅导员激励是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可回避也亟待解决的课题。在知识经济和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信息社会,缺乏有效激励必将使团队人心涣散,进而影响教育质量。而有效的激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不仅仅是在物质上不断做加法,更需要结合人性的方面,给予精神上的、内在的支持,更是要鼓舞其自身不断进行自我的调整和变。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离不开全社会上下的同心协力,更离不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对于辅导员给予的人性关怀,离不开辅导员自身的奋发进取和不断成长。可以说,一个完美的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的旨归就在于构筑辅导员棘棘业业工作的美好家园,构筑学生健康成长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高等学校辅导员I:.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3]桑玉成.管理思想史[M].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王小红.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杨长i.象牙塔的标尺――激励视角下的高校教师评价研究[M].南京:东南人学出版社,2012.

[7]张欣.高校教师分类激励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8]]张再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勾实践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丛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9]朱正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0]奔春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1]陈立志.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0).

[12]柏杨.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m.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 (6)

[13]雷铭.浅谈激励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应用[?!].教育探索,2012 (2)

[14]潘小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 (3)

篇8

关键词:政校企合作;顶层设计;配套政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028-02

一、校企合作艰难不前的主要原因

1.高职院校“魅力”不够,难以成为“意中人”。首先,由于历史原因,很多高职院校自身办学实力仍然较弱,对企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由于双师型教师缺乏、设备陈旧、专业核心实践不足等问题,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其次,从当前人才供求市场情况看,就业状况仍处于买方市场,用人成本较低,企业有较多的挑选余地。再次,受高职院校教学任务重、科研能力弱等问题的制约,不能满足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相关需求。总之当前高职院校自身“魅力”不够强,难以成为企业的“意中人”。

2.企业顾虑重重,不愿成为“追求者”。首先,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然而高职院校作为事业性教育单位,为企业提供直接经济利益的能力非常有限,企业出于追求经济的本性,使得校企合作中企业天生动力不足。其次,校企合作中企业投入成本较高。在校企合作,特别是工科类专业,设备场地等投入性高,还要在实习时以挑选师傅带徒弟等相关方式指导学生学习,企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投入大,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再次,校企合作中企业承担风险也较大。一方面由于学生生产经验少、不熟悉操作规程,难以保证产品质量,还易发生工伤事故,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和难度;再者学生的跳槽现象普遍,稳定性差。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现实让不少企业觉得校企合作是个“负担”,使其不愿主动成为“追求者”。

3.政府定位不准,没有发挥主体责任。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的高效运行,都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顶层设计和有效干预,因此搞好校企合作同样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强力主导,需要国家财政等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需要政府发挥主体责任,进行顶层设计。一方面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分别属于不同行业,不同的主管部门,需要政府相关专业部门与教育、经济、财政、税务和劳动等部门协调沟通;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促进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但地方政府配套措施不够,很多都是原则性、指导性政策,难以落地。再次,没有统一规划和发展目标。当前的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滞后、层次不深、成本较高、效果不佳等问题。虽然各地校企合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多数都是以高职院校为主导的浅层次低水平的重复。主要是因为政府游离于校企合作之外,政府的职能缺位致使未能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运行的机制。

二、确立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顶层设计、主体责任和主导作用

1.各级政府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统筹管理、督导考核校企合作工作。要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的体制机制,就必须成立从上到下的各级校企合作政府管理部门,明确赋予其职权,使其具有完善的功能、明确的责任和较高的权威,统筹管理督导。首先在国家层面,出台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功能、职责等统一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学校、企业各自权力和义务及配套相关规定。其次,各省一级政府安排教育、财政、税务和人力资源等部门联合成立组成校企合作领导机构,统筹制订全省校企合作规划、配套政策、管理督导考核方案,指导、督导、考核、奖惩各院校及各地方政府校企合作完成情况。同样,各地方政府也要成立由教育、财政、税务和人力资源等部门组成的相关机构,具体制订本地区高校的校企合作规划、配套政策、督导考核方案等。真正建立起从上到下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出台、督导校企合作优惠政策的落地,统筹校企双方优势资源,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

2.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特色,协调统一制订区域校企合作规划。各地市级校企合作管理部门,结合本辖区产业特色、高校专业实力等相关资源制定本辖区的校企合作区域规划。(1)在区域内合理梳理各院校的专业结,鼓励特色院校建设,形成各院校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2)在区域支柱企业、主要行业寻求与学院重点特色专业相适应的合作企业,形成以重点院校优势专业为龙头的校企合作示范效应。整合资源,分工协作,取长补短,统一规划。这样既有利于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提升,也有利用整合区域办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区域支柱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经济技术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3)兼顾沿海、省会城市等发达地区的各种资源,根据高职院校各自学生就业及专业特色适度布局,有利吸收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及先进理念。

3.发挥政府的主体责任,在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区域支柱行业重点企业间进行优势资源整合,主导示范。地方政府校企合作管理部门应结合区域重点经济特色,以促进重点经济发展,促进重点企业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在高职院校对口专业及相关院系,对双方进行优势资源整合。发展混合所有制,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主导示范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发展。(1)重点寻找特色、重点、支柱企业,分析校企合作的切入点,确定部分车间、部门进行实质性校企合作;政府校企合作管理部门主导,成立相关合作领导、管理机构、运行组织机构及保障机制,以形成服务区域经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2)双方可保持原有资产不变,增加新的职能;也可分割各自部分资产和资源联合成立合作学院或新的股份公司。在全新的体制机制下充分赋予其新的功能,形成双主体合作办学模式。这样有利用充分利用企业设备、技术等资源,带动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直接服务区域经济重点环节,同时也促进学院特色的形成,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4.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法律法规,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及时兑现、考核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为激发校企合作动力,保障其规范运作,提高合作质量,就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合理补偿校企合作中企业的成本,及兑现相关优惠政策。首先政府应不断完善现有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及相关管理、考核制度。以工科学生实习这例,企业担心的就是学生安全,为有效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政府可将学生实习实训纳入到《劳动法》保护范围,一旦出现意外事故,可与企业员工同等对待。其次合理补偿校企合作成本,及时兑现相关校企合作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合作动力,形成利益驱动机制。调动企业积极性,让企业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真正实现双主体育人体制机制的建立。应特别重视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合理正向补偿机制的建立,建立起政府购买企业培训服务为主的系统优惠政策。从发达国家和我国没海地区成功经验来看,政府制定并实施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正向补偿和奖励政策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即采取必要的经济措施来激励企业。

总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以区域范围内企业为主进行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主导地支柱产业资源重组示示范合作,健全管理督导考核及相关补偿制度,及时兑现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实现现有资源的最佳有效配置,形成高效、和谐的运行体制机制,满足校企合作各方合理的利益诉求,形成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形成政、校、企三方统筹联动,政府主导、校企双主体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深层次、紧密性、长期性的校企合作格局,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N].新华社,2010-07-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北京:国务院,2014.

篇9

不少医术教学单位表面看似挺好,然而大多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临床实践这一教学环节,学员只能学到一些理论知识,回家后根本无法开展就诊工作,所谓坐而论道易,实践难。而在黄山民间医术,汪新年严格要求每一位学员的学习必须从理论开始,配合理论同步临床实践,这样不仅理论知识能够很快被记住,也能够在实践中活学活用,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只有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学到真本领,才能真正学以致用”,汪新年经常对媒体朋友和学员讲起这句话,这也是他对每一位子弟的承诺,更是黄山民间的医德体现。这位民间医术第一人不仅是口头上如此,事实表明他多年来践行了自己的承诺。因此,黄山民间医术子弟才能遍地全国,甚至海外。有一位学员来自海外,他也是黄山民间医术教学史上第一位海外学员,他的学习经历对读者或学员有很好的启迪。

他叫李承卫,50来岁,祖籍福建厦门人,早年因在家中务农不挣钱,跟着同乡到泰国打工,多年来他一直经营着一家水果超市,超市开在一条商业街,但竞争激烈生意不温不火,仅够养家糊口。没想到,去年一场大水>中垮了他全部的希望。于是,老婆就一直在他耳边唠叨:让你别出来做生意,非要出来,这下好了,老本都要赔光了。但是,在李承卫心里一直没有放弃,生意本来不是很好,换个活法,也许坏好事。

苦恼的李承卫闭门好几天思考,一天他突然接到厦门老家兄弟的电话,说打算也到泰国打工,尽管李承卫好言相劝:“兄弟你还是别来了,我现在都过不下去了。”然而,兄弟坚持要来。

兄弟带来幸运女神!这位兄弟从厦门带去一本杂志,李承卫从中发现黄山民间医术不错,如果在泰国开一家这样的诊所绝对能挣钱,“独家的生意啊,没道理不赚钱”!泰国没有中国黄山民间的医术,只要治疗效果好,一定可以得到广大华人和当地居民的欢迎。“我怎么没想到,哥还是你有眼光”,这位兄弟恍然大悟。

琢磨了两天,最后他还是跟老婆商量了一番:“我看那个黄山民间医术肯定行,你正好也有风湿病,我学后如果能把你这10多年的老病治好,在这里开个门诊,肯定比原来卖水果强。”老婆觉得李承卫说的有道理,学个医术啥年代都饿不死,在老家很多人有风湿病、肩周炎、颈椎病,准能赚钱。但是,黄山民间医术究竟如何,还有待考察。

2011年8月一天,李承卫“跨国”来到了黄山民间医术总部,见到汪老师激动得不得了,听说李承卫从泰国来,汪老师非常惊讶:“你可是我们接待的第一位海外学员啊,没想到,远道而来,你辛苦了!”说着紧紧握住李承卫的手。

当时李承卫还没有拜师为徒,他想考查一下再说。汪新年带一批新学员在门诊开始临床实践,于是,李承卫有幸身临其境观摩了师兄们临床实践活动,在门诊他听到患者对师兄们的评价非常高,赞不绝口。

恰好,当天李承卫在门诊部遇到一位学员,他是前年的老学员,现在赚钱了,开诊所好几年,这次专门看望汪老师的,并送来一枚锦旗。李承卫心想,老学员肯定最有发言权了,于是将他拉到门外细心地打听起来。“我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多年,常常腿疼得夜里睡不着觉,痛苦啊!

看过很多医生,吃过无数的药,也用过不少偏方,但都一一无效,只能缓解,听说汪老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奇效,现在过去一年多了,我的关节炎一直没有复发,几十年的老病彻底治愈了。”说着,老学员拍了拍李承卫的肩膀,“算你幸运,从国外那么远回来这次算找对人了。”

和汪老师聊天过程中这位老学员还问起其他几位师兄弟的情况,他们都是曾经和他一起学习治病的学员。汪老师告诉他:“他们毕业后,都回家自己开了门诊,都给我打过电话,生意很不错,有的也亲自来看过我。”

“汪老师你真了不起,不仅医术高明,人品也值得称道”,李承卫在旁边听得高兴,心想这次真的没有白来。

此时,诸位师兄弟们正给几位病人治病,人来人往。“我一定要勤学苦练,好好学理论,好好临床实践,争取早日回到泰国开第一家门诊。”一旁观摩的李承卫此时暗下决心要学好黄山民间医术。

一位师兄刚闲下来,好奇的李承卫赶快凑过去,问:“你学了多少天了?”师兄说:“我这一批最长的26天,最短的才18天。20天左右,就能够治好你的风湿病。”李承卫不由内心升腾起对汪老师的浓浓敬佩之情,也果断加入学习行列。

接下来的日子,李承卫憋足了劲头,每天第一个起床,上课非常认真,不懂就问,笔记做得也最好,汪老师还多次表扬。师兄弟都非常佩服他的劲头。每天李承卫和所有师兄弟跟着汪师父去晨练,直到舒身畅心。接着李承卫在门诊观摩师兄们实践,并接受自己的风湿病治疗,再后来他也开始参与了治疗。

下午,他和师兄弟们在汪老师的亲自指导下开始临床实践。汪老师针对患者的实际病症,细致、耐心地对每一位学员讲解治疗点穴的方法,且非常严密,动作规范。

三天后李承卫真正了解了点穴按摩的真实行情:一种是市面上普通的那种保健理疗;还有一种就是“黄山民间点穴按摩”。“黄山民间点穴按摩”这种技法是有秘诀的,也就是在给患者施治时把病人的穴位打开。穴位打开,内气直达病灶处,才能达到活血化淤、气血畅通、通经活络、祛病、驱寒、强身壮体,快速为病人止痛消炎,短期内为病人除根,达到愈后不复发之效果。

26天后,李承卫通过理论和临床实践,成为一名合格的黄山民间医生。李承卫走时,汪新年老师殷切嘱咐:“回到泰国好好经营诊所,那可是咱们海外第一家黄山民间医术诊所,你要把黄山民间医术文化在泰国发扬光大,你的责任重大哦!”

回到泰国,李承卫首先治好了老婆多年的风湿病,紧接着开起了诊所,不久给汪老师打来电话报喜:他的黄山民间医术民间门诊在泰国非常受华人欢迎,不少泰国当地居民听说黄山民间神奇的医术,也纷纷来尝试。现在,他正稳稳当当赚着钱,不仅赚钱多,还赚得比原来卖水果时轻松,更有地位。

相关链接:新年职业学校是一所专业传授运用纯中医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病的重点教学机构,有10多年的办学历史,现已毕业学生2000多人。为让更多的医生和中医爱好者掌握黄山民间医术,现特举办专修班。

一、医术班培训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人体解剖学、推拿学、针灸学、刮痧拔罐疗法、中医正骨、整脊、全身关节脱位复位法、灵龟八法、全息针灸、一孔多针法、一针疗法、刺血疗法、火烧疗法、经筋疗法、平衡疗法、内功推拿点穴、快速诊断秘法等。

二、治疗及学习范围: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急慢性腰腿痛、急慢性关节炎、骨刺、骨质增生、网球肘、足跟痛、胸肋痛、腰背痛、落枕、头晕、头痛、骨折后遗症、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痛经、闭经、月经不调,阳痿、等。以上病症均3~6次治愈。无效不收任何费用。

三、九代单传秘方:

1.特效接骨灵,药后骨响自接;2.跌打瞬间愈;3.止血生肌散;4.治癣神方;5.烫伤膏等。以上秘方单项学习800元。全学3700元。

四、功法班:黄山派自然返源回春功(对阳痿、、短小、神经衰弱、前列腺炎、记忆力衰退等都有显著,学费2900元

篇10

关键词:试点学院 政策 导师制

引言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教育部2011年确定了2O个重点推进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重大项目,“设立试点学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是其中一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综合性重大改革项目。“试点学院”作为高校教改的“特区”,包括清华大学理学院等14所985高校顶尖学院、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等3所地方性高校的优秀学院。2013年4月,教育部了《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后简称《指导意见》),提出24项支持性政策措施,其中关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条就是支持试点学院实行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涵义为:学生自本科低年级至毕业期间,为其配备专业导师,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切实落实教书育人职责,加强对学生学业、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1]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2]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本科生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3]

导师制的作用和实施意义

本科生导师制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但是辅导员一则面对的学生广,无法进行个性化教育;二则往往在专业上较为陌生,无法对学生的专业方向选择、学习计划制定等方面进行引导。而导师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所倡导的治学态度、学术道德和科研精神等既是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又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强调。同时,导师由于面对的学生较少,可以给予学生个体更多的关怀和关心。

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本科生如何提高科研能力是大学中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科生在进入高年级之后,具备了一些科研知识储备和基本科研能力,导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选题技巧,有条件时可以让学生尽早参与课题研究。同时,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高,科研成果的呈现也能提高导师指导本科生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导师制更有利于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施因材施教

导师制的重要价值还在于紧密了师生关系,增进了师生交流,从而使导师能够随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个性、志趣、爱好和能力特长,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修读课程、开展研究。同时,导师通过对学生的实时了解,可以及时予以引导和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本科生导师制面临的困境

师生比例不协调,优质导师资源匮乏

这是制约导师制的最大问题。据《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的普通高校生师比高达17.52:1,再扣除一些不符合导师资格条件的专任教师,导师资源会更加稀缺。有些教师虽然学术上非常有声望,但是不擅长与学生交流和互动,对学生的关心和培养不够。

导师教学、科研等多重压力,时间、精力有限

导师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育人工作既矛盾又相辅相成。矛盾在于时间精力的冲突,但是导师不做科研课题就不会有新的发现,没有新的发现就不能给同学们带来新的知识。这涉及一个平衡问题,高校应当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并将这些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但不应该片面侧重以科研成绩、论文数量来评估教师的成绩,这与高等学院“培养创新性人才”即“育人”的根本任务是不相适应的。

导师分配不均,学生选择导师盲目从众,导师选择学生亦有偏向

本科生往往对教师的学术水平、研究方向了解不够,在选择导师时盲目从众,扎堆选择声望较高的教师,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考虑。另一方面,学生质量参差不齐,职业规划目标也不一样。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往往更欢迎成绩好、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的学术型学生,对于成绩较差,或不热衷科研的学生,教师大多不愿意担任其导师,如何分配学生也成了一个难题。

如何利用国家试点学院的有利条件保障导师制的实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优质导师资源

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因此,一方面要加强优质师资资源的引进,一方面对于不能胜任高校教学科研任务的老师,要实行退出机制。《指导意见》提出,要扩大试点学院遴选教师的自,提高聘用岗位要求,培养和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教师和研究团队;同时提出支持试点学院探索实施人员流转退出机制,对现有在编人员强化聘期管理,实行“能上能下”、“非聘即转”。

将推免研究生指标与导师工作考核相结合,增加导师工作的积极性

制约本科生导师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经过对学生2-3年科研能力的培养,学生科研工作初现成效时毕业了,这对导师的工作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指导意见》提出,允许试点学院适度增加推免名额和直博生名额,这样更多的优秀本科生毕业后可以继续留在课题组进行研究工作,这将极大地提高导师培养学生的热情,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外,将推免名额与导师的工作考核联系起来,对导师的工作也是极好的鞭笞。

引进企业型导师,满足不同职业规划目标学生的需求

高校教师多以教学科研型为主,这类教师往往偏爱学术型学生;而就业型学生,也更需要企业导师的指导,从而了解行业背景,学习创业经验,因此引进企业型导师显得尤为重要。《指导意见》提出,试点学院可以建立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因此采用柔性引进机制,引进企业型导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本科生导师制对于完成国家试点学院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科研能力提高,同时,试点学院的政策条件又很好地保障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马艳秀. 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 江苏高教 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