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综合实践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文综合实践教案

篇1

一、实施原则

(一)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案例来设计教学内容。

(二)立足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要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发现、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从中提升语文素养。

(三)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语文学科课程相比,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二、课型简介

(一)“专题整合型”

案例:《鸟》专题――观鸟、咏鸟、赞鸟(八年级下)。

准备:背诵咏鸟诗;熟读《白鸽》《空山鸟语》,写好读后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写鸟的诗歌、散文。

活动:

观鸟 出示收集的鸟的图片,感受鸟的外形美。

咏鸟 诵读咏鸟诗文,领略关于鸟的文学精品。

赞鸟 请学生写诗文来赞美它。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了十个专题,分别是《狼》、《荷》、《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和《我心中的语文》。从选材上看,这十个专题范围非常广,和自然、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是沟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

(二)“实际应用型”

案例:我爱文学――制作读书卡(七年级上)。

语文课本中有一个“我爱文学”活动,我们可以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由此开展主题活动。

活动: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进行深入研究,想想自己最喜爱这本书的原因是什么,我该怎样把它介绍给大家,让大家都爱看这本书。同时在阅读的时候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和自己的感悟等写下来,完成读书卡。

篇名: 出版社:

作者: 国籍:

内容梗概:

我的摘抄:

我的感悟:

这样的活动,把生活和学习紧密结合了起来,学生在充满活力的氛围中学习,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就更快了。在课文中,很多材料我们都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如名著阅读《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及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等。

(三)“拓展延伸型”

案例:《阿里山记行》(八年级上)。

1.分组上网、走进图书馆搜集台湾的相关历史及风物人情。

2.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

3.畅所欲言,谈谈对宝岛台湾的认识。

4.结合热点时事谈谈对、国家民族统一等焦点问题的认识。

通过深入了解台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现行的苏教版教材中类似于《三峡》、《宇宙里有些什么》、《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等都可以设计类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四)“关注生活型”

案例:远离烟毒,走进健康。

1.主题:“远离烟毒,走进健康”的实践活动方案来自于学生生活,产生于他们对生命的热爱。

2.研究过程:①网络调查组进行有关“吸烟与被动吸烟危害”的资料搜索;②针对“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健康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采访保健老师;③对自己所在的居民小区进行《吸烟与健康问卷调查》。

当然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比如“限塑令”、“秸秆焚烧的危害”等,如果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那么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将很有好处。

(五)“科技创新型”

新版的苏教语文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关注了科学,在7-9年级的每册课本的最后一单元基本都是科学小品,旨在让学生关注科学。

案例:关于“生态农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长安初中)。

研究内容:①生态农业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生产模式?有哪些具体的形式?②生态农业产品人们是否能够接受?对农村经济有什么样的好处?

③我地的生态园是如何实施生态农业生产的?前景如何?

④世界各地有哪些成功的实例?

研究过程:第一小组利用书籍、网络等媒体了解什么是生态农业,以及有哪些具体的模式;第二小组进行社会调查,看人们对生态农业的了解程度及生态产品的销售情况;第三小组到调查当地的生态园是如何实施生态农业生产及前景;第四小组调查我国及世界各地是如何开展生态农业的,有哪些成功的实例。

总结汇报:①各小组汇报调查研究成果;②观看各小组制作的小报、PPT,并进行评比;③同学们畅想:如果我是一个村的村官,将如何带领大家搞好生态农业。

篇2

一、面对课改必须更新观念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能够教育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种种新问题的挑战。

二、面对课改必须创新教案

既然教案是备课的结果,写教案是教师整理教学思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方法,那么,不同的备课过程,理应产生不同的教案。所以,不同的课型、不同教师的教案理应有所不同,不能作统一要求。从详略的角度来说,理应从教学实际考虑,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以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为例,单元中教读课文是带动学生学习其他课文的,为了全面反映教学过程,还是写详案为好;自读课文,重点是启发学生自学,促进学生思考,这类课文就可以写简案。以不同的教师为例,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不同,教案的详略也应有所不同。老手(不是“老教师”)的教学思想大体上已有条理和系统,但事物在不断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具体到某些细节仍需做调整和整理,这样写写简案未尝不可;新手(不是“新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思想的条理化、系统化不明朗,需要加强整理,再者新手改进教法、总结经验也要以教案作依据,所以写详案好处很多。所以,新手和老手的教案可以有不同的个性。

语文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不同个性的学生,需要有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就要进行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就要写出不同个性的语文教案。 学生的个性化,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也就决定了语文教案的个性化。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更趋于社会化、人文化、网络化。语文教学要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思想情感;内容来源更从过去单一的课本向图书馆、网络化方向发展,教师备课不再是课本加参考,而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进入网络。所以新课标下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更趋于复杂,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必然也必须写出不同风格的教案。语文教师要写教案,要写具有不同风格的教案。

三、面对课改必须找准教学切入点

一个好的切入点,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研究愿望。如何找到文章的切入点呢?

1、从文眼入手,抓住关键词,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全篇。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抓住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将“不宁静”三字作为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探讨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2、从文章线索入手,紧扣线索来设置问题。如教学《项链》时,可紧扣“项链”来发问:为什么会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不丢不赔会怎样?小说结尾会怎样发展?这样,学生就会紧紧围绕线索来思考,绕过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说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可围绕小说的故事情节及叙事艺术方面展开,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授前必须让学生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文体知识。

3、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的小说教学总是遵循着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课堂教学也必然是按照“开端——发展————结局”的模式展开,教师授课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学生听课时也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敷衍应付,自然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4、从教学目标出发,设置若干关键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篇3

关键词:中职语文;专业教学;嵌入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中职教育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初级技术人才,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一部分。中职语文教育不同于传统院校语文教育,中职院校以学生的技能培训为核心教育目标,趋向于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淡化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中职生源紧缺,中职教育为了确保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弱化了对中职生文化课的培养,在课程评价机制上对语文教学也相对宽松,导致中职语文教学越来越边缘化,并未起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文学素养的目标。宽松的语文教学评价也使得语文教师对备课丧失兴趣,一本教案相互抄袭,一套教材沿用数年,并没有针对不同的专业特色因材施教,这些情况都表明中职语文教改势在必行,而在专业教学中嵌入语文教学是提高中职语文的最优方案。

1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中职教育的技能培养本位思想使得传统的语文教学不适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只有将中职语文教学融入专业教学,语文才能真正发挥其基础性、工具性的功能,合力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首先,中职教育的特殊性明确了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中职教育不同的专业生源特点和素质千差万别,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要对不同喜好、不同学制的学生进行教授,就要针对专业特点个性化定制教案。其次,只有将语文教学融入专业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眼中,几本职业资格证书远比语文成绩要厚重,语文教学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力,学生学习兴趣疲乏,上课睡觉、说话现象严重。将语文学习渗入专业教学后会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困难。再次,传统语文教学不适用即将步入岗位的中职学生。中职语文更加注重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而非文言文阅读、生僻词方面,中职语文要确保学生在应聘面试中发挥流畅、拟好公文,这些岗位上的语文功用都需要语文教学的能力培养。

2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策略

2.1打造专业特色鲜明的个性化教案

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异和学习倾向决定了语文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不能兼顾,教师在教材选择和教案制作方面就要弥补两者的冲突,深入调研不同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特点,教材编排做到与专业课的实用性、趣味性相统一,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扬长避短,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打造专业特色鲜明的个性化教案要教材先行,同时又要敢于打破教材束缚,针对不同专业因地制宜地适当改编。比如在进行《听话和说话》教学时,要对服务类专业的学生着重讲解,将语文教学中的听、说、写倾向于专业技能的培养。

2.2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中职语文教师有一部分来自于中学,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丰富,并带有专业本位思想,不愿意做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实用性教学改变,只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语文课程的厌倦。语文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大刀阔斧地改革,模拟岗位语文实践,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更加注重不同种类应用文的写作,更加注重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即将步入岗位的学生面对的是形形社会人士,从应聘到上岗都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考验,所以要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口语训练,通过开展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达到出口成章、表述准确。

2.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是职业教育的特色需要,也是摆脱填鸭式教学方法、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解放教师“一言堂”、“独角戏”的传统课堂,能够使得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自我展示和锻炼的机会。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在分组教学的开放式教学中,学生手脑并用,大胆质疑,从较浅形式的“浮光掠影”深入到“静影沉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逐渐养成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中职语文教学嵌入各专业教学的尝试

3.1嵌入机械类专业教学的尝试

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思维缜密,有较强的制图能力,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并不感冒,这就需要教师开发语文教学潜力,利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重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断能力。以说明文作为学习重点,在《景泰蓝的制作》的讲述中,通过景泰蓝的详细制作工序来讲解如何把握说明文的写作要领,适时插入教学重点。

3.2嵌入信息工程类专业教学的尝试

信息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对网络的运用了如指掌,并且乐于平面方面的设计,这些现代化的技能完全能够融入到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传统语文教学老三步:朗读、注释、思考题,针对信息技术类学生可以完全颠覆“老三样”课堂教学方式,把教案的制作权让给学生,学生利用专业技能和网络搜索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教学方案,比如《荷塘月色》教案制作中,学生下载了名人朗诵音频和视频,并对网络课程进行改编再造,其教案的质量不亚于老师精心准备的示范课程教案。此外,还将教室的板报搬上电脑荧幕,学生通过过硬的平面设计功底绘画出绚烂多姿的电子板报,这些都在嵌入专业技能的同时使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水到渠成。

4结语

以上仅针对中职院校中的两个专业进行了嵌入式语文教学评述,其他的专业特色迥异,要根据专业对语文教学的需求因地制宜地编排教材。此外,还要改变传统的以分数定胜败的传统教学评价。不同专业的语文课程数量不一,学生素质能力高低不同,仅以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很难判断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掌握程度。要淡化分数,强调职业教学的综合能力,从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专业相关文体创作等多方面进行考量,注重在综合能力培养中提高语文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宏利.中职语文课与专业课有机街接[J].职业,2013,6(18):121一122.

[2]桑江涛.中职语文教学嵌入专业教学的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2014,14(10):140-141.

篇4

一、对待素质好的学生

素质好的学生具有学习自觉、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广、思维活跃等优势,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精心设计好“弹性教案”

教案作为指令性课程实施的首道工序,有其较强的预设性、所以要设计出有智慧、有个性、有弹性的教案。

(1)应适合时势,寻找新课程突破口

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的语文《写在前面》中有一句这样的描述:“将有一片神奇的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便是新课程所涉及的范畴,所以教案的主旋律不能偏离其宗。

(2)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着力于显个性、闪思维

设计教案时应避免由一种外加理论来封闭自己,以致变相地剥夺了授课时灵魂深处汩汩涌出的灵泉,要设计出彰显个性的教案。

2.施教中构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我在教学中把着力点放在构建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上,让学生在自动积累、自主实践,自由感悟的过程中形成语文能力。

(1)创设宽松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时,对素质较高的学生我把讲授的时间大幅减少,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讨论和发言的机会,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提高了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意识。

(2)把课讲得简单些

这里的简单并不是浅显易懂,而是精练。这种简单,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知识量聚集到一定程度,才能进行。

二、对待素质较差的学生

要先把他们的基础打牢,让他们拥有相当多的知识量。

1.根据这些学生基础差、注意力不集中、自觉性不强的特点,我就着眼于一个“序”,解决一个“活”字。

我第一个阶段重点抓汉字的认读、词语的选义、注释训练;第二阶段重点抓语句构造的理解和语意概括能力训练;第三阶段重点抓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归纲训练。这样在第三阶段中就可融入创新教育,学生感到有规可循后,才会激发学习兴趣,领会到语文不难学。

2.让他们与成绩好的学生并轨前行

篇5

授后附记是教师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之后,及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该教案和课堂教学状况所作出的客观评价与总结,并附于该教案之后。这是不断完善教案,积累经验的过程,是教师改进教学,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学研究心得,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记录。它为今后编写教案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长期填写授后附记,无疑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研究能力。可以说,授后附记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一个平台。

授后附记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反馈意见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高中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现代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接受状况,灵活机动地应用教案。课后要多与学生谈心,随时了解情况,掌握教学效果。要弄清楚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必多讲;哪些知识学生还有疑问或未听懂,需详细讲解;哪些知识学生还有欠缺,需要补充……并将学生的反馈信息综合归纳后填入授后附记中,为后阶段的语文练习与复习提供依据,供今后编写语文教案与改进语文教学作参考。

例如,我在第一次讲授鲁迅的《祝福》时,学生怎么也不明白,祥林嫂的死与鲁四老爷密切相关,说他是杀害祥林嫂的元凶,学生更是不解,可这正是鲁迅先生的高明之处,是鲁迅先生的深刻之处。鲁迅用祥林嫂的悲苦命运为我们解读了封建礼教的残酷,以及其杀人不见血的本性。老师的解读与学生的理解有巨大的距离,学生所处的时代与祥林嫂的时代之间有难以逾越的鸿沟,我的作用就是缩短文本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能真正地走入文本,从而走入那个时代,走入到作者的心里,于是我不得不再仔细分析:分析年终的祝福,分析与祥林嫂交往的小环境,四婶、鲁四老爷、卫老婆子、柳妈、婆婆,还是那鲁镇的大环境,男人们、女人们、老女人们、小孩子们。分析透彻了,学生才恍然大悟,原来不光是四叔无意识地以礼教为武器,以四婶为媒界摧残的祥林嫂,还有更多的人,都以封建礼教为依据,毫无意识地把祥林嫂推入了死亡之地。正是这种“无意识地”更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之深。如果不是在鲁四老爷家祥林嫂也同样走不出悲苦命运。

在授后附记中我写道:解读杀害祥林嫂的元凶,思路:祝福小环境(四婶、鲁四老爷、卫老婆子、柳妈、婆婆)大环境(男人们、女人们、老女人们、小孩子们)礼教。以后,我再讲这课时,就注意了在讲解过程中及时渗透,当讲到最后一节课时,学生竟能说出是封建礼教杀害了祥林嫂。我觉得这就算是我写后记的一种收获吧!

二、自我经验总结

教师在依据教案完成教学之后,要及时对教学状况和发挥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教学目的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适用,教具的选择与使用是否妥帖,教学内容的深浅与多少是否适度等。对教学中临时变动教案作具体分析,并说明变动教案后实际效果是否更符合教学的要求。

例如,我在讲《鸿门宴》时,按照教学常规写好教案,然后依据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尽管我讲得很细致全面。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其中的知识理解不深,记不住。考虑到这篇文章的重要性,我重新设计了教案。最后,我为此课又多安排了一节课。要求学生利用半周的课余时间,根据本课内容编排一台课本剧。课下,学生很用心地研读研究人物性格、说话的语气、行为动作、场景布置等,我随时进行技术指导,然后利用一节晚自习的时间进行演出。这次课本剧学生的热情极高,非常投入,由学生自导自演的这台课本剧上演非常成功。经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更加爱上文言文课了,有的还捧起了《史记》,看起了《三国演义》。

由此可见,这种变动教案是必要的,这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教改尝试,为此,我在该课授后附记中写到:“单纯由教师依靠课本内容进行讲述,并不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有透彻的理解,还会影响到对语文知识的记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一个反复钻研、推敲、咀嚼、探讨的过程,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和教师讲授的现成东西。因此,必须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此尝试的成功,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尝试,把教学感受、教育心得以及实施策略等,随时记在附记处,这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我现在还记得,在去年学习的《雷雨》时,我尝试让学生们自己编排课本剧。我教的两个班都进行了尝试,其中一个班是严格按照课文的剧本进行编排的,简直可以和真话剧相媲美。另一个则很有创意,是现代版的《雷雨》,无论是人物的造型、语言、穿着等都富有现代气息,很符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受到普遍的欢迎。在承德双桥区艺术节上,这台现代版的话剧还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认为这些都得益于我平时坚持写授后附记。

篇6

一、课前备课有效预设

从语文教学的层面来说,“预设”一般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对学生可能经历的过程和自己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预测和假定。没有“预设”的课堂绝不是一堂好的课堂,但如果过分依赖预设的程序,也会让语文课堂失去灵动的魅力。课前备课要从大处入手,粗线勾勒。我以为,教案应该粗线勾勒,不应事无巨细。教师预设的教案,在深度考虑教材、全面考虑学生的前提下,应大开大合放手设计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1)清晰的教学思路。清晰的教学思路,可以帮助学生走捷径,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从什么地方开讲,什么地方打开切口,设计怎样的问题,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到什么地方及时收住……教学思路的设计,决定了课堂的走向,可以说,教学思路的设计凸显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脉络。

(2)挖掘有价值的问题。语文的解读是多元的,教师要善于多角度挖掘出有价值的、能给人以启迪的、促进学生智慧生成的语文化问题。如老舍小说《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师除了关注环境描写,其实还应更多地关注两个人物:一个是祥子,一个是“坐车的”。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既然如此,环境描写其实也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我们在探讨祥子悲惨命运的同时,是不是还可以探讨一下那个“坐车人”?正是有这样的人存在,才会让“祥子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存在甚至比恶劣的天气更可怕!如能围绕人物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预想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并具有深度的。

(3)突出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本色,要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尤其要重视语文能力的训练,既要求教师讲得透彻,又要求学生训练投入,训练的形式可以依据需要,课堂的活跃指数也完全取决于文章的需要。

二、课中备课有效生成

语文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意外”,因为有“意外”,所以无法预设精确。因此课堂的教学机智即随机备课非常重要。叶圣陶先生说“相机诱导”,就是要求教者在教学中处处留一个心眼,当一个“意外”出现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当时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自己的语文功底,帮助学生一起理解,调控好学生的观点、思考的倾向,真正起到导向作用。课中的备课是需要智慧和底蕴的,需要语文教师果断而正确地处置好课中的二次备课,才能有效生成而不致狼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学机智的二次备课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化整为零。将一个大问题转化为几个小问题。如《最后一课》教学,教师在预学案设计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弗朗士是个怎样的人?学生通过预习,解答了这个问题,但是非常片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教师在课中可以作出相应的调整:平时小弗朗士怎样?最后一课时小弗朗士怎样?当韩麦尔先生宣布下课时,小弗朗士又怎样?化整为零后,学生很快有切入口,思维也活跃起来,最后综合概括,达到课堂生成的目的。

(2)化难为简。有些文章,带着浓厚的时代特征,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确有难度,如《学问和智慧》《敬业与乐业》《幽径悲剧》,这样的课文教学,必须考虑学情,备课的时候更要掌握好分寸。以《幽径悲剧》为例,我注意到学生有些茫然,在教学时迅速作如下调整:一是反复读文章,二是找出文中的悲剧所指,三是找出文中由物及人的文句,这样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把难懂的问题化为较为简单的小问题,最终也能较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课后备课有效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即便是自以为成功的一节课,也会多少留下一点遗憾,再成功的课,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这时,需要教师静下心来课后备课,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课后反思性备课可以不断解决在教学过程中的难题,不断破解教学瓶颈,不断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课后反思备课的形式是多样化的,究竟如何反思,重要的是教师在实践中要了解反思的面与撰写的切入点,明确撰写的重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质量。

篇7

集体备课让教师全面把握教材

每学期放假前,学校各个学科组先组织教师对下学期使用的教材进行研讨,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知识点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以便大家对整本教材形成系统的认知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苏教版语文第8册在第8课《三顾茅庐》之后才介绍名著《三国演义》。在研讨过程中,教师提出应该在一开学就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到学习第8课《三顾茅庐》时,学生已经了解课文的知识背景,有利于内容的深化与积累,进而提升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之后,学科组将教材分成若干篇目或单元,交给组内的教师分头备课,每位教师对自己所备的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

开学前,学科组集体讨论和交流每位教师备好的教案。备课教师可以就教案的创新点、如何突破重难点甚至备课中的困惑谈自己的想法,其他教师则可以提出建议。之后,由骨干教师作为主评人对教案提出综合修改意见。最后,备课教师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对教案进行修改,形成比较完善的教案,学科组汇集每位教师的教案后,形成整册教材的教案。

在教学前,每位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以批注、增删的方式对于他人的精备教案进行修改或补充。这种备课方式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分析教材、研究学生个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便于教师之间相互分享和学习,将集体智慧发挥至极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主题教研解决共性问题

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学校组织同学科教师以课例分析为载体,进行主题教研。

如“情智语文”工作室将“有趣”作为年度教研主题。通过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来改变部分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沉闷的状态。围绕主题,有的教师从导入环节入手,采用游戏、故事、歌曲、图表等方式,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有的教师在课堂表演上做文章,或编演课本剧,或模拟片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其直观理解;有的教师主张师生角色互换;有的教师开展小组竞赛,等等。在每位教师进行探索和尝试之后,工作室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研讨,找出适合“情智语文”的教学策略。一位老师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时,发现学生将“形状”的“状”和前一课所学“茁壮”的“壮”严重混淆。针对这个问题,团队教师集思广益,探讨出两种处理方法:一是让学生自主查字典,然后分组说说辨别这两个字的诀窍,比比哪组的办法多,容易记;二是教师编顺口溜“有大不是大,无大反而大”,将枯燥的讲解化为简单的口诀,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

如数学学科“统计知识”这一内容在三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五年级下册“复式统计图”等章节均有所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学段的数学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整合“统计知识”,如何渗透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数学方法,寻找教学的共性与联系。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使各个年级的教师对教材实现整体把握。

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研,教师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手段越发丰富,教学实践日趋成熟,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持久的、整体的、本质的改变,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加有的放矢。

融合式培训打破学科壁垒

每年暑假,学校都会定期开展英语口语培训,所有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启动人文大讲堂,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培育教师的人文素养。学校开设书法、摄影工作室以及器乐演奏班等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拓展教师的文化视野,涵养教师的精神气质。

学校还组织教师深入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教师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学习吴地传统文化、锡剧吴歌、吴地方言、无锡民间手工艺制作等。

为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学校开展国际理解培训,为所有教师开设英语、韩语培训班,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培训,学习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融合式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成长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势头,教师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跨区域联动拓展教师成长空间

基于“走出去、请进来、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理念,学校进行跨区域联动。在无锡大市内,联系宜兴、锡山、滨湖、南长等区的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提升。如六所学校以“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为导向,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奇妙的图形密铺》的“同课异构”,六位教师通过“学案导学”的教学课型,引导学生在思维情境中感知体验,在自主探究中归纳发现,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议课环节,我们强调三种取向: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学”的角度评议“教”的质量,既要关注学生是否学得有兴趣、学得自主,也要关注学生有没有学会、是否会学;二是关注互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否都有效;三是关注生成,对哪些生成性资源应该进一步开掘、哪些应该放弃、哪些获得了预约的精彩等进行研讨。

另外,学校与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学校签署协议,结成“长三角网络结对学校”教师培养共同体,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校际网络结对的形式,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各种交流活动,形成校际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

在跨区域联动过程中,通过不同学校文化的碰撞,教师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教师们在反思与重建中充分吸收各种资源,并创造性地让这些资源成为精神重建和实践进步的“养料”,从而走上了一条“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创造”的道路。很多教师感慨:“跨区域联动,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外面的风景,跨越了专业成长的一大步。”

篇8

关键词:导学案;存在问题;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教学理念所呈现出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等的不断变化,促使广大语文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下面,我就导学案如何有效导学提出一些看法。

一、何为导学案

导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有对学习内容的引领,有对学习内容的实践、点拨及检测,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巩固与拓展。

二、导学案在导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一)导学案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1.以教案定导学案

教师在处理导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导学案。

2.导学案问题化

语文导学案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导学案问题化,导学案主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学,也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将文本的思考引向深处,但如果像其他数理化科目一样,单纯是题目的罗列,就成了课堂练习题或学生预习题,实质是变相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也不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3.导学案简单化

为了不让导学案问题化,而引起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导学案简单化,有些导学案简化问题,也不能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

4.导学案中思维训练浮泛化

导学案问题化引起的另一个问题是思维训练浮泛化,它直接影响了导学案教学倡导的“思维训练为主攻”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现,从而将导学案又退化为学案,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课前预习导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能自主学习的学生在做导学案时能积极思考,认真解答,导学案起到了有效导学的作用,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无论是知识性的问题还是提升能力、训练思维的综合性问题均敷衍了事,出现所答内容比问题还少或答非所问的现象。

(三)课堂探究导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课前导学中不能很好地自学直接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意识不强,在课堂上所提的很多问题不具典型性,甚至是为提问题而提问题,自主学习的学生频频举手,不能深入自学的学生又成了观众。

三、如何利用导学案有效导学

(一)精编导学案

1.由易到难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学生也要有个适应过程。开始的时候,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简单一些,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解决或者经小组讨论后能够解决。那种学生讨论后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不要出现在导学案上。

2.简明扼要

导学案是给学生用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杖”,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习题。因此,导学案的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问题设计要适中。

3.以学生为本

导学案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设计时不要还是站在以传授知识为本的角度,仅考虑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得成。学生学得会,掌握得住,才是教学任务的真正完成。

(二)做好导学案的检查落实

学习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与学生所处的学习小组是否坚强有力有很大的关系,而这首先要抓好大小组长的培养.尽快让他们能胜任主持组内学习的重任。大组长监管各个小组长,小组长则对本组组员进行课前导学案的检查落实,督促其自主学习,培养组员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课堂中的有效性

1.有效落实教师的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讲为导,努力将“导”定位于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在自学、质疑、议论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开窍,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引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争取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并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和共性的问题。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的问题或疑难问题,要善于在解决的方法上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要善于通过对学生学习小结活动的引导,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完善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要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态度、方法及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应有的要求。

2.教师的点拨要精

学生在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讲解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展,要克服满堂灌、满堂问。

3.学生的活动要有序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学生,往往课堂会出现学生争抢交流、展示的机会,这是好事,但必须防止课堂松散,争论无休,甚至纠缠不清的无序课堂,其演变的过程作为组织者的老师必须“强行干预”,使课堂按有序高效螺旋上升的的方向发展。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人为本;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On the Teaching feelings of personal primary language stratification

Zhu Yong-dong

【Abstract】Curriculum standards: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language courses, must for all students. "Therefore, our educational practice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tudents," individualized ".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ain channel of language teaching, in this pa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yered teaching,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is very effective.

【Key words】Primary language; People-oriented; Hierarchical teaching; Individualized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几点感受。

1. 以人为本 合理分层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差异。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等都各自不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把他们以分层方式地契区分开来,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并结合教材的要求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若干层面分别上课,分别指导,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分层教学。一是按学生现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二是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三是按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课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可能一致的,还有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注意这些变化,及时地进行调整。这里必须着重说明的一点,就是在分层教学中,为了课堂教学的方便,简单地把学生分成一、二、三层,而忽视了每个学生的差异,忽视了层次中又有多种层面的存在,这种分层教学势必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是“换汤不换药”还是老一套。我们必须要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每个层次,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2. 因材施教 分层备课

教师要在课尝堂分层教学中,驾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课前必须分层备课。教者除了要把握好“教材”还要把握好“人材”,即要对本班的第一个学生有深入的了解,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应对和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如何地加以引导,这都需要教师所必须精心准备的。那么,在备课时,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考虑第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基础;要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还要备好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生动,愉快。这对教师上好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要彻底废除设置“线路”,给学生“划圈子”,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的“填鸭式”的备课方式。有一次,我看到一位老师的教案,他可谓颇费一番苦心,教案写得“十分详细”尤其是教学过程写得更入微――“一行师问,一行生答”老师如何问,学生如何答都一字不漏地写在教案里。看完这位老师的教案,我不禁为这位老师的“苦心”深感叹息!心想这样满堂问,到底能把学生问出什么来呢?再想,这位老师面对着那么多的学生,他又如何知道学生对他提出的问题会作出这样的回答呢?这个班级的学生会有一个按照他的答案回答吗?我想这样的教案再也不能再存在下去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他们自己的看法,不管他们如何想象,我们都要认真的去面对让他们充分地表现,即使他们说错了,也要耐心地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来。因此,备课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位学生的了展,切忌扼杀或抑制学生的创造性。

3. 分层教学 多层互动

篇10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学校各年级、各教研组要树立教学思想和教学意识,努力保障和服务教学活动,为积极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我校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以下基本要求:

一、计划要齐全。

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之规定,学校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除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社等课外,你所兼任的科目:音乐、体育(包括体育与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美术(包括书法课程)、信息技术、综合实践、传统文化(地方课程、语文老师负责)环境教育(科学老师负责)、安全教育(品社老师负责),校本课程(6321习惯养成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提升方案)。

计划要求:根据各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学科教学计划(课程纲要),计划必须有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措施、教学进度(表)等环节。

除学科教学计划外,还要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培优辅差工作计划、“6321”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与方案(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提升工作方案)、小组合作教学计划与方案等

二、备课要规范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内容包括备课程标准,备学情,备教材,备目标,备重难点,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备检测等等。备课形式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规范撰写教案,提倡手写教案,备课要求:教案应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禁止抄袭现成教案和课件。教学设计要做好圈、点、勾、画、批、注等,认真、规范地做好教案与设计的使用。

三、上课要扎实。

教师上课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少讲多练、精讲精练,扎实高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案,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加强对学生“六会”(会听课、会表达、会阅读、会写字、会写作、会运算)学习习惯的指导与培养,合理运用教学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现教学一体化。课后要加强教学反思,积极改进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努力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打造实战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四、作业要适量。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规定,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五年级每天完成书面作业的总时间最多不超过1小时,与家长沟通好,让家长做好监督。教师科学设计作业内容,提倡分层布置作业,不布置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的作业。批改作业是教师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作业评价要用等级与星级相结合,要有鼓励性评语,禁止出现分数评价。禁止教师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给学生家长布置作业;禁止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矫正指导。

五、指导要科学。

指导包括课下辅导和课外指导。

课下辅导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对部分边缘生、后进生进行学科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是必不可少的,要切实帮助这些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树立迎难而上、健康向上的自信心,培养奋勇拼搏、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争着学、比着学”的学习劲头。辅“差”的同时,还要做好培“优”,各学科都要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课外辅导活动,培养本学科的专长学生,让我校各科教学全面开花。

课外指导就是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指导。将学生课外学习和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制定节假日、双休日学习与生活计划,指导学生课外读书、学科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家长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监督和服务,切实保障学生在家学习收获满满,真正让课外学习成为学生的“加油站”、“补给站”。

六、检测要及时。

检测包括书面检测、口头检测、动手检测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