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实践 家庭教育指导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41-02
一、课程改革背景
首先,随着教育理念更新和人才市场需要变化,高校对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及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掌握深广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以实践为先导合理统整设计教学;其次,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教育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家庭教育指导》的教学过程须关注家庭教育热点,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家庭教育情景中去;最后,传统家庭教育课堂气氛沉闷、师生关系处于单向传输状态,学生走出课堂,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很少,对家长教育困惑不清晰。理论与实际脱离,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及依据理论分析家庭教育问题。
二、《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改革思路及具体措施
(一)教学内容――注重创新,突显家庭教育热点问题
以实践为先导的课程内容应与现实社会密切联系,紧贴生活中突出的家庭教育问题。一方面,注重理论创新性,涉及家庭教育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家庭教育原则方法,探析人生不同时期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途径;不仅研究正常家庭教育问题,还对特殊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和流动儿童家庭等)进行论述,从全球化视觉审视家庭教育未来走向。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指导性,将教师和学生成长的自身经验、社区家庭案例作为教学素材。
(二)教学方法――注重应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应避免纯理论的讲授方式,注重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引导鼓励学生融入课堂。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实际,采取讲授、案例教学、小组合作、讨论、情景剧创编演绎和社会实践等方法。其中,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为主,实际操作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情景剧和社区考查为主。
(三)教学组织形式――注重灵活,综合运用多种组织形式
本课将综合运用三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和个人学习),集体教学主要用于教师集中讲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到学校做家庭教育讲座时的集中聆听;小组合作用于情景剧创编演绎、主题讨论活动和社区家庭教育考查中;个人学习用于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独立思考和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
(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注重直观,妙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将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充分展现,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现实性。比如,在讲解离异家庭问题时呈现《超级育儿师》中讲述一位绵阳单亲妈妈独立抚养孩子,面临与祖辈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情感疏远以及祖辈与母辈教育理念不同等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学生能更全面直观地了解一个家庭,学习育儿师的指导策略。
(五)课程和教学资源拓展――注重综合,充分合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综合采用多本教材的优势编排教材,拟定教师用书和学生课外参考用书;推荐中国家庭教育网;加入微信平台“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新东方家庭教育”和“开心妈妈家庭教育”等;图书馆和系资料室购置家庭教育相关专业书籍和期刊杂志硕博论文;刻录和复制家庭教育相关视频和电影,方便学生课前和课后的自主性学习。
(六)考核和评价方式――注重过程,结合动态课堂表现和静态结果考查
尝试建构式评价法,结合动态表现和静态结果考查,是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理论成绩的综合。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平时成绩包括社区家庭考查和案例汇集分析占20%、家庭情景剧创编制作演绎自评互评师评占30%。期末考试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应用,采用一小时闭卷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涵盖教材各章基本知识点,涉及家庭教育问题的综合性案例分析,以便学生深层次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三、课程改革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方面,课程内容多,教学时间短,应合理分配课程理论教学、学生讨论分析、学生家庭情景剧创编演绎及社区考查的时间;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尽可能融入当下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合理调控课堂氛围,将学生积极性激发出来,对案例及情景剧演绎效果进行充分评析。学生方面,如何结合当前家庭教育的热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案例进行有效评析,发挥团队合作、积极思索和勇于实践沟通。
参考文献:
[1]臧振力.高等职业院校《家庭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 02).
[2]林小英,陈向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声音――教师和学生对大学本科课程的看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2(04).
[3]蔡岳建.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4]杨宝中.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篇2
长三角家庭教育的本次论坛是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基础教育面临转型和《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刚刚后举行的,论坛始终围绕着“家校合作与家庭教育”的主题进行。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教授出席了论坛活动。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常务副所长汤林春、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陈振华分别致辞并介绍了上海市和宝山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研究的情况。
论坛听取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谭虎教授有关“家长委员会”的专题报告。由于谭教授主持过“我国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发展现状”的调研并参与了《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的起草,他对文件制订过程的介绍和内容的解读,对与会代表准确地理解教育部文件的精神提供了可靠的、有力的依据。
论坛听取了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郁琴芳、杭州市富阳市富春二小胡群亚和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章佳三项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介绍。特殊人群家庭教育特点与指导对策的实证研究、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感性发言和学校与家庭互动方式的理性提炼,她们为大家展示了家庭教育研究中的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的不同风格。
宝山区中小学向论坛代表展示了家庭教育指导的集体性指导活动。宝林三小、泗东小学和泗塘中学的教师、家长和学生围绕“让我把幸福告诉你”、“合理团队共同成长”和“家校携手凝聚育人合力”等主题,采用报告、讨论、辨析、亲子活动指导、小品表演、童话人物穿插和家长现场谈体会等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为代表们展示了宝山区家庭教育指导的一幅生动画面。活动还引导论坛代表自然地介入到指导活动之中,将指导活动的互动状态从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和亲师互动,进一步提升到展示单位与与会代表间互动的高度。
论坛分“家校合作中的组织管理”、“家校合作中的亲师关系”和“家校合作的内容与形式”三个分论坛进行了成果交流和研讨,从不同的层面探讨了家校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疑惑和应对策略。
论坛颁布了本届论坛获奖研究成果100项的名单,表彰了长三角地区学校系统家庭教育指导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对长三角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研究将发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论坛认为,包括长三角在内的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1)优化资源配置、硬件设施建设和保障经费投入力度,不再是突出矛盾;(2)保持学生良好学业成绩,不再是教育发展的全部价值追求;(3)教育资源均等配置和教育质量标准化,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的新诉求。
论坛认为,我们面临的新的形势是:(1)公共协商机制不断完善,公众直接参与的意识和可能明显增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普及和信息平台增多。(2)家长与学校互动的参与意识、互动渠道、互动手段和互动内容发生明显变化;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开始出现,互动的主动性、渠道、手段、内容和频率发生明显变化。(3)自然形成的家长沙龙、家庭互助小组、家长博客群、家长QQ群等成为家长互动的新形式。
篇3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农村教育正受到广泛关注。由于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越来越多出现单亲家庭子女,父母外出务工家庭子女,独生子女,不良家庭子女等现象。这些农村家庭子女大多缺少家庭的亲情和关爱,性格古怪,不喜与人交往,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直接影响其健康成长。农村家庭教育出现了真空现象,家长与学校沟通少,孩子与父母沟通少,造成教育责任缺失,家庭教育名存实亡。农村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教育认识消极,对子女不合理期望或教育方法不正确等原因严重阻碍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行为存在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言行不一、不符合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忽视子女权益、歧视、重智育轻德育等方面。不少农村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娇惯型”“控制型”“放任型”“过急型”和“功利型”等情况,或几种情况交叉出现,兼而有之。
二、学校德育支持的途径
1.家长学校
《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要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幼儿园、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家长学校成为学校对家庭教育提供支持的重要途径。然而大部分农村家长学校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没有系统地对家长进行培训,举办的活动仅限于有限的几次家教知识讲座。针对农村家长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整体素质偏低的情况,家长学校应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要吸引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建设,还要邀请部分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经验,推动农村家长素质的提升。
2.家长会
每学期一至两次的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和学校办学情况的主要渠道。目前家长会的形式以学校讲、家长听为主要模式,由校领导讲话、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讲话、学生或家长代表讲话三个环节组成。家长会的主角是学校,配角是家长,教师是“演员”,家长是“观众”。这样的家长会仅仅发挥了教育信息传递功能,很难平衡家庭教育指导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使指导工作停留于表面而无法深入,也难以对家庭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家校联系手册
家校联系手册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书面的家校联系方式。其优点在于老师和家长都可以比较客观地交流孩子的教育信息,因为双方不是面对面交流,所以信息的提供比较全面、真实,而较少顾虑对方尴尬难堪。然而不足之处在于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使老师不堪重负,从而造成工作敷衍塞责的现象,表现为在家校联系手册上写套话,没有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真实描述和分析,失去了家校联系手册的实际效用,也无法对家庭教育进行有效指导。
4.校讯通等信息平台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家校沟通与交流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教育信息平台的使用推动了家庭教育信息的普及和宣传。以我校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校讯通向家长通知、传递消息。家长还可以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和学校网站及时了解学校的活动,有利于家校及时沟通。但是,目前校讯通仅被用于发送通知信息,存在着传递信息的单向性问题,家庭教育信息量较小,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作用有限。
5.家访
家访是指老师到学生家里去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给家长提一些解决孩子学习、品德等方面问题的建议,也了解一下家长对学校和班级工作的看法。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地加快,老师的工作量增多,家长缺少空闲时间,家访成了难得一见的现象。家访往往涉及到家庭隐私,与现代人的家庭观念有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很多家长和老师更愿意选择学校作为沟通交流的场所。虽然家访所反映的家庭状况更加真实准确,有利于老师为家长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建议,但目前看来这种工作方式实施难度比较大。
6.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我校的德育工作注重学生感恩教育、梦想教育,以绿色低碳生活、家庭美德建设为主题举办各项实践活动,并邀请家长参加,教育成效显著。
三、学校德育支持的意义与不足
1.改善农村家校关系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农村家校关系日益紧张,农村学校提供家庭教育支持,不仅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而且能有效改善农村家校关系,促进农村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使农村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态度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减少家长对农村学校工作能力与责任心的指责;其次让农村家长对教育的规律有更深的理解,避免家长盲目用成绩、排名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再次使农村家长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帮助和支持,缓解个别事件在家长中引发的对立情绪,改善农村家校关系。
2.増加农村家庭教育的资源供给
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根本在于提升农村家长教育素养。学校要积极争取各种资源来保证农村家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学校带动家长,家长培养好人才的效果。充分发挥家庭本身的互助能力。不同家庭之间的生活水平存在着差异,在经济、知识、技能等多个方面取长补短,发挥热心家长的家庭教育能量,从而弥补农村学校在家庭教育资金和师资等方面的不足,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支持的水平与能力。
3.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水平
关系密切、持续时间较长的家校联系才能达到较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老师较为详细地掌握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态度,从而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建议。这种深层次的沟通和分享可以使家庭教育指导由简单的信息传递与方法介绍变成家庭教育个案分析与讨论,这既有利于家长教育素养的提升,也提高了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专业水平能力。
4.学校德育支持的不足
篇4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意义做出重要论述。
新时期,从国家高层到普通百姓,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知愈发趋同。教育部2015年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年确立了10个不同层级的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区。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在成都召开“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区工作经验交流会”,为各地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政府发力,家庭教育不再仅是家庭的事
“做学生有课程,如何做家长却没人教,只能凭摸索、凭模仿、凭感觉。”很多家长有这样的困惑。
如何让家庭教育不再是一个家庭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让家庭教育发挥育人优势,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成为育人的“一体两面”,是实验区面临的共同难题。
上海市长宁区是全国实施“三优工程”的试点区、实施《儿童规划纲要》的示范区、开展全国妇联和联合国儿童发展基金会“家庭教育与性别平等”项目的试点区,目前已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工作网络。迄今为止,长宁区10余名教师通过培训、考试,并获得“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成为区级和校级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力量。
一些地方愈发认识到家庭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有一个家长学校讲师团,目前已有成员320人,成员面向学校和社会招募,只要热心家庭教育工作,有较强专业技能和教科研能力的教师(退休教师),都可以加入。这个讲师团针对家长困惑,除了在本校(园)家长学校授课外,还深入社区、村居开展家庭教育巡回授课。
在湖北省宜昌宜都市,实验区建设直接被列为市政府重点项目、市教育局2016―2017学年重点工作。构建家庭教育保障机制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机制建设、家庭教育队伍管理机制建设3个项目组,项目组指定牵头学校,各学校结合实际参与自主选择,参与项目组研究,形成以点带面的研究机制,保障实验有效展开。
另外,各实验区在经费保障、科学研究、督导考核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完善相关做法,走出一条政府力推家庭教育的新路,取得体制机制创新成果,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
开门推窗,指导广大家长教子有方
未来家校合作怎样走出同质化困境,如何得到更多专业化支持,尚需探索。
只要轻点鼠标或发条短信,就可通过空中信息对接,找到家庭教育的良策。广东省中山市的“空中家长学校”声名远播,目前已经有了微信版。作为中山市空中家长学校的“元老”,市侨中退休副校长黄国乐发现一些新的趋势,如从2008年开始,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咨询关于“人际关系”交往问题的明显增多;关于幼儿教育的咨询也增加了,“这也反映出,年轻家长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而且开始设计孩子的成长之路”。为给广大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山东启动了《山东省家长学校课程标准》的研制,设计开发了具有普及性、富有山东特色的家长课程体系,各地也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教育课程。
在沈阳,该市教育局下发了《家长学校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基本实现了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办学,做到了“五有”“三落实”,全市共建立了102所市级家长学校示范校。
新疆阿克苏建立了《阿克苏地区示范家长学校评估指标》,纳入地区“德育示范校”的评估体系,对家长学校开展评估验收,以评估促发展,规范家长学校建设;此外还建立了家庭学校互访制度,采取教师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平等对话。
让父母有机会学习做父母的智慧,而不是“无证驾驶”。家校合作本来属于跨界行动,意味着对行动范畴和边界的重新划定,有待于制度化规范。可喜的是,家校合作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制度支持、经费投入、队伍保障,家庭教育不再是学校教育的附庸,而是在改善教育的生态环境。
优化阵地建设,形成家庭教育整体效应
在成都市武侯区,全区80多个社区家长学校通过引入社会组织,创办了“四点半学校”“阳光学堂”等项目,每年为3.1万人次提供服务,为家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引进专业化M织,武侯区还有了属于家长的杂志。2010年10月,家长学校总校创办第一本家庭教育指导刊物《武侯家长》,截至2016年9月,刊物共出版10期,发行10万册。2014年10月创办的武侯《家校报》月刊,目前已发行12期共30万份。
家长有了自己的“阵地”,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也形成家庭教育整体效应。近年来,武侯区通过组织开展多种活动,打造了家庭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品牌,吸引14万余户家庭、40余万人参与。如磨子桥小学分校坚持10年的“亲子阅读”,使家庭教育得到进一步深化。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把搭建平台作为推进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着力搭建七大平台,推动了家庭教育社会化。例如,搭建关教联动平台,与关工委联合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和民族团结文艺汇演,让学生及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搭建食教联动平台,与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深入各学校食堂和小餐桌,开展问题排查和监管,全力保障食品安全。
篇5
一、学校步入科学指导家庭教育的轨道
东辉中学,位于藏民族的母亲河——雅砻河畔,座落于藏文化发祥地——泽当。我校是第一批挂牌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实验学校”,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全国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是示范名校。
我校自创办以来,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校、家庭教育的模式。学校每学年都要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召开三到四次全校家长会,形成了家访制度。在组织实施山南地区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2006年,在行署、地区妇联、团地委、教体局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开办家长学校,不断探索,家庭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其办学的宗旨是促进家庭教育网络的建设,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素质。现已形成“以德育人,争做合格父母;为国教子,培养合格人才”的“双合格”主体活动。
二、规范管理,狠抓五项落实
1、组织领导落实。学校坚持“建立两个机构,落实一个目标”做法。首先成立以校长文俊、书记强久多吉挂帅的家长学校领导小组,由副校长闫瑞云具体负责每年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落实。同时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会议研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问题。两个机构通力合作,在教育目标一致性上获得共识。
2、规章制度健全落实。学校认真按照地区行署妇儿工委和团地委以及地区教体局的要求,每学年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中。制订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家长及教师工作职责、教师备课、学员考勤,优秀家长评选等制度,资料档案管理齐全。坚持每学期举办五到六场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召开两次家长座谈会,组织一次家校联系教育开放日活动,每年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专场会议。
3、教师队伍落实。家长学校的主要课程由地区行署、地区妇联、团地委、教体局领导和学校有教育教学经验的行政领导、优秀教师进行授课,聘请地区有关专家为家长学校顾问。带有专业教学内容的则聘请校外相关的专家到校举办讲座、咨询活动,同时还预约教育有方的家长上台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体会。
4、辅导教材落实。以目前家庭教育理论著作为主教材,学校自编专题讲座材料为辅助教材,同时要求学员自学《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
5、教学课时落实。每学期举办五场专题讲座,两场家长座谈会进行专题评议,一次学校开放日活动,确保8—10课时的教学活动。
三、狠抓落实、注重实效
1、家教活动见成效。近两年来,家长听课出席率均98%以上;参加学习的家长除本校招生范围的家长,其他各学校的家长都慕名而来,有近5000人参加了学习,受教育率98%以上;考核合格率达90%;每届评选表彰优秀家长学员人数约占家长数的25%以上;定期双向信息反馈的占90%以上。
2、家教针对性较强。要求家庭教育指导者(老师和家长)要增大信息量,掌握当代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针对现阶段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孩子的具体情况,树立科学、先进的家庭教育新理念,改进和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
我们结合实际开设“中学生的特点及独生子女的教育”、“学困生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学生沉迷上网的现状和后果”、“减负及对策”、“问题学生教育策略”、“孩子的能力培养”、“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等专题探讨和研究,通过这种特殊的面对面的探索性教育和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既有利于发现问题,找到症结,又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对家长触动启发也较大。
3、家教实效性较好。通过主办家长学校,有效促进校风建设。通过家长学校的培训,学生家长都能牢固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家庭教育理念;积极投身“双合格”活动,自觉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掌握科学教子方法,了解孩子,科学引导,尽快变“自然父母”为“合格父母”;自觉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建立民主、平等、理解、信任的家庭关系。
4、亲子互动促提高。我们实施了“做合格小公民”系列活动,潜移默化进行品德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构建和谐山南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主办家长学校的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一切着眼于未来,推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尊重个性,挖掘潜能,真正学有所长,服务于社会,做到了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由于较好地开展了家庭教育,家长自身素质和育人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育人氛围,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200年5月被山南地区行署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评为“先进家长学校”,200年9月被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
四、展望未来,再创佳绩
篇6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探讨
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制的第一个阶段,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教育质量对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密切相关。学前教育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甚至是整个教育的质量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差距比较大,这与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有着很大关系。
一、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
(1)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学环境。对于农村教育方面,我国在经济方面的投入是逐年增长的,尽管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支持给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农村学前教育方面我国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所以总有些偏僻地区的教育环境是非常落后的,学前教育甚至直接被忽视,硬件设施的不完善,没有物质基础的农村教育很难再涉及到“学前教育”那就更别谈发展了。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一大问题,留在偏僻地区教学的年轻的教师并不多,而对当地的教育发展有决定性影响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无论是物质基础还是精神需求,都让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
(2)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的质量理所当然的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上面分析农村学前教育的环境并不尽人意,所以在教育质量方面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整个的学前教育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以后的发展,不管是知识基础还是心理铺垫都是要在教育目的中表现出来的。农村教育并没有这样一直专门负责学前教育的专业队伍,有的老师直接负责整个学校的全部教学过程,实属不易。当然,就算一个老师再怎么优秀,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如此长的战线,谁又能保证教学质量呢?
(3)学前教育在农村教育中的地位。孩子的学习不只是个人的事,更是一个家庭的事,对于很多父辈而言,“学前教育”他们并没有经历过,自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这是我国农村教育历史遗留下的恶性循环。作为家长,强调“知识改变命运”,而忽视心理的承受能力,大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味道。可见,学前教育在整个农村教育中并有得到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国的农村教育想要有所突破,实属一件不易之事啊!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的思考
1.国家政策支持、政府增加投入
政府与社会各界要提高对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国家要逐渐实行义务的、免费的学前教育。目前,学前教育虽然是非义务教育,但仍是具有公益性、福利性的一项教育事业,政府对学前教育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减轻财政压力,国家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但在农村,由人口居住分散且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农村民办私立幼儿园获利不大,因此,单纯依靠公民个人来举办农村正规幼儿园的可能性极小。民办私立幼儿园按成本核定收费价格,就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而言,很多人是难以独自承担的,这势必影响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不断巩固并扩大公办幼儿园的比例和规模,增加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学机会;鼓励学校和公民个人创建幼儿园,多渠道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2.增加幼儿园数量,改善幼教师资
鼓励学校和个人创建幼儿园或幼儿班,增加适龄儿童的入园率。对现有资源要充分利用,如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和其他可用资源,鼓励中心村独自办园、邻近村联合办园,或在村小学设立幼儿园或幼儿班,以方便广大适龄幼儿就近接受学前教育。政府要放开政策,对符合条件并愿意到乡镇、农村去创办幼儿园的投资者,及时予以审批,免费办理各项手续并指导办园。同时,及时监管私立幼儿园的办园情况。对公办和私立幼儿园要一视同仁,尽可能地创造宽松的环境;及时奖励、宣传和表彰,努力形成公办和私立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此外,还要提高幼儿教师待遇,严格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工资待遇,不断改善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对农村贫困、偏远地区教师适当发放补助,解决幼儿教师退休养老问题。在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短缺的情况下,对这些在岗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应鼓励城镇师资力量较强的幼儿园派出部分教师到农村幼儿园支教或传授经验,送教上门,进行现场指导,交流经验,并针对农村幼儿园的薄弱环节,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教学意见和建议。农村幼儿园的园长、教师也可定期、不定期地到城镇示范园跟班学习,全面了解示范园的教育、管理体系和方法。
3.改善家教环境,拓宽沟通渠道
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气氛和教育环境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重点。单纯依靠家庭自觉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或其他职能部门,加强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提高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理念和认识。主要宣传正确育儿理念,帮助家长或其他抚养人掌握教育方法和沟通技巧,鼓励家长或其他抚养人送孩子到幼教机构进行系统的学前教育。
篇7
关 键 词 家校合作;家长会;亲子互动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11-00-02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家长会是沟通学校与家庭,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协调一致的有效形式,也是激发家庭教育力量,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的家长视野更加广阔,他们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希望孩子拥有快乐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面对这一现实,家长会只有与时俱进,在打造教育的家校同盟中不断变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一、聚焦成长,创新家长会模式
作为对学生教育的主导者,学校只有发挥自身优势,指导家长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才能为同盟军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的今天,诸如学校活动通告、学生在校表现等传统家长会的内容,都可通过短信、微信、QQ等手段传达给家长。这就对家长会这一家校沟通的传统载体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学校聚焦“成长”,尝试创新家长会模式,搭建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舞台。
互动―亲情式家长会。任何一种感情的升华都有赖于交流。血浓于水,亲子之情虽是与生俱来,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亲子交流明显减少。针对这一现实,学校设计了亲子互动系列家长会,如潜力无限型、成果展示型、智力游戏型、感恩浓情型等,为增进亲子交流创设互动平台。此类家长会一般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通过亲子合作完成一系列活动或游戏,不仅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而且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关注,从而增添了不断进取的动力。
例如,学校以“赞美”为主题,开展了潜力无限型家长会。家长会上,教师请孩子和家长一起上台,分别说出对方5个以上的优点。在互相赞美中,孩子和家长不断收获喜悦和感动。这样的亲子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欣赏和爱护,更让父母体会到应该多关注孩子的闪光点,不断激发孩子的发展潜能。
展示―自信式家长会。这一家长会模式针对孩子普遍存在的成长问题,如二年级某班孩子普遍缺乏自信,表现为上课不敢发言、或发言声音极小、不敢直视老师等。对此,班主任借助一系列展示型主题家长会,如个性化自我介绍、与教学结合的课本剧展示、口语交际课主题展示、各学科学习融合展示、“我行我秀”才艺综合展示等,让学生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到日常学习生活,从个性特长汇报到全面的才艺展示中,大胆“秀出”自己,学会自信成长。在此过程中,家长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作为参与者不停地奉上掌声,并用相机记录孩子的成长。
交流―成长式家长会。学校以“家教沙龙”的方式,让家长们积极交流与分享家庭教育经验,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许多家庭教育问题通过交流探讨得以解决。同时,这样的家长会也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看到自己孩子与同龄人的优势和差距,进而有的放矢地调整家庭教育策略,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关注细节,丰富家长会形式
家长会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重要纽带和窗口,家长往往也是通过家长会了解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因此,家长会应该通过细节展现并传递学校的精神风貌,从而获得家长的认可,使其更加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此,在每一次家长会中,学校都会精心设计每一细节,用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情感染家长。
校园游,感受风貌。家长会期间,由孩子们轮流担任小导游,共同参观学校和班级文化展板、板报、作品展、获奖栏、光荣榜等,让家长感受校园文化。这些环节都由学生自主安排、引导,班主任仅是从旁指导。如此,不仅能让家长直观感受孩子们的精神风貌和学校文化,也锻炼了孩子们的组织、引导能力。
微视频,展现成长。老师们平时都会用手机随时记录孩子们在学校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这为家长会积累了丰富而精彩的素材。从一年级便开始制作的“小豆丁的新生活”系列微视频,记录着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轨迹,成为了每次家长会最具吸引力的重头戏,被家长亲切地誉为孩子的成长“大片”。
为了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班级生活,积极地参与学校教育,家长会还设计了一些互动问答游戏。如抽学号回答问题或抢答等,同时,家长可向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自由提问。借此,让家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加对班集体和学校教育教学生活的认识,实现家校间更顺畅的沟通。学校还精心设计了“留言卡”,请家长写下希望与老师沟通的问题。班主任或相关科任教师阅读后会一一反馈,并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这样的沟通增加了家校合作的深度,延伸了家校合作的长度。
三、注重仪式,深化家长会内涵
仪式是现代学校师生生活、成长的一部分,往往通过一定的程序强化共同共同价值,将共同的愿景在特殊场合凸显出来。它能够增强向心力,不断鼓励人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为此,学校用仪式赋予家长会更多的内涵,让身处其中的家长与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重策划,凸显仪式氛围。学校倡导班主任应精心策划筹备,赋予每一次家长会仪式感。从桌椅的摆放格局、主题横幅的张挂到摄影摄像的准备、迎宾礼仪的安排,甚至中场休息的茶水、点心布置等,都充满了仪式感。家长从走进会场开始,便能切身感受到学校对家长的尊重和对家长会的重视,从而以更认真的态度对待家长会。
创情境,激活仪式功能。每次家长会前,班主任都会指导孩子编排精彩的开场秀,用朝气蓬勃的演出点亮整个会场,使家长会在热闹隆重的气氛中拉开帷幕。同时,发动孩子们集思广益,设计了许多温馨的环节。如送上提前为父母制作的小礼物,为父母准备贴有关心问候卡片的矿泉水,给父母一个拥抱,和父母说说心里话……通过创设多种触动心灵的仪式情境,让家长在收获喜悦与感动的同时,与孩子共同领悟感恩、重孝等中华传统美德。
篇8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来,校园欺凌和暴力时有发生,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辱骂殴打、拍摄、捆绑烫伤、械斗伤人……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的报告显示,从2013年至今,有关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公开报道呈上升趋势,其中包括斗殴、、敲诈财物等。
是什么让天真的孩子变成了“暴徒”?第一,法律意识的淡薄。据调查,多数孩子认为自己未成年,无论做了什么事,都不用负法律责任。第二,社会“道德滑坡”。学生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不能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据调查,孩子的毕业留言册上,同学们的近期心愿中超过四分之一是与金钱和物质满足相关的。第三,不健康信息的传播。书籍、影视作品中的暴力场面,以暴制暴、拉帮结派的江湖规矩,潜移默化地危害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形成用暴力解决冲突、矛盾的习惯和行为模式。据调查,目前校园欺凌事件中的一些施害青少年的行为就是对暴力场面的效仿。第四,不健全的人格心理。一些青少年心理狭隘、自私、唯我独尊,看谁不顺眼就教训谁。一些孩子不思学习,把获取金钱当作一种自我证明的手段,甚至用暴力手段敲诈勒索同学,模仿成人吃喝玩乐、打架斗殴。第五,家庭教育的欠缺。家庭暴力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暴力的种子,他们往往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一些家长“宁做狼,不做羊”、“不能吃亏”、“不受欺负”的观念,不仅使孩子遇到问题时倾向于用暴力方式解决,同时也让校园里一些原本稀松平常的“磕磕碰碰”,被上升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笔者认为,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首先应建立“三个机制”:第一,建立校园周边环境控制机制。目前我国校园周边环境普遍较差,有网吧、游戏厅、出租屋、流动小商贩等。学校要主动联合当地政府、公安(派出所)、城管、文化、卫生、村委会(居委会)等进行检查整改,清理校园周边环境,对校园周边的危险人员进行管控,消除治安隐患,营造良好安全的校园周边环境,并将这种管理常态化。第二,建立情报搜集和通报机制。在日常防范工作中,学校要建立和健全“安全信息W”,广泛地收集情报信息资料,对h校矛盾、学生纠纷、周边治安状况、社情民意舆情等了如指掌,发现不稳定因素和可能形成极端事件的苗头倾向,及时通报预警,将苗头扼杀在萌芽之中。第三,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学校要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做出不同的预案,建立建全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其次,还应落实“五项制度”:第一,“一岗双责”制度。学校的每个教职员工,既要对自身业务工作负责,也要对本职范围内的各项安全工作负责。“一岗双责”不能停留在纸上,要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贯彻在安全管理的每个细节中。岗位责任人因失职或违规、疏于管理、未恪尽职守等情况,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二,安全教育制度。学校要把安全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做到有主管、有计划、有内容、有总结、有考核。主管部门要利用校会、集会、板报、橱窗、广播、LED显示屏等宣传安全知识,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辩论赛、知识竞赛、安全教育演讲赛、安全演练等活动,使师生的安全意识得到加强、自救能力得到提高。班主任应把安全教育课作为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心得。第三,值班巡逻制度。学校要实行校领导带班、中层领导领班、教职工值班三级分工、老师值班与班主任值班相配合的工作制度。值班人员定时或不定时对校园内部各“部位”,尤其是重点要害“部位”进行巡查,及时发现、排查安全隐患,制止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第四,惩处教育制度。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也只有8种严重犯罪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由于年龄原因,很多孩子实施校园欺凌却不会受到惩罚,这容易使他们形成“藐视法律”的心态。教育部日前联合多个部委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要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强化教育惩戒威慑作用。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根据《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置,区别不同情况,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特别是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对校外成年人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在校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从重惩处。第五,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制度。学校要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反映学生在校情况,协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强化家庭教育基础地位,全面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依法落实家长监护责任,避免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缺教少护、教而不当。学校加强与社会宣传部门的联系,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政府要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切实贯彻教育部印发的《意见》,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治和减少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篇9
1、加强阵地建设。把社区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工作整体计划,整合社区活动室、服务中心等场地资源,通过资源共享形式,在10个社区全部成立家长学校。
2、形成工作合力。突出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养子女水平”的功能,结合社区实际特点,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妇女儿童之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各项社区资源,形成工作合力,逐步构筑涵盖社区各类人群——包括早期教育、家庭教育、青少年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较为全面的社区教育,形成了指导和推动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
3、组建志愿队伍。街道妇联联合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其他各部门,积极发展家庭志愿者队伍,进行志愿者队伍的培训,提供亲子教育和活动的平台,为有需要的社区人群提供服务。如:__社区的“饭美丽”家庭志愿者队伍。
1、深入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宣传活动。以社区工作站、社区妇女儿童之家为载体,继续广泛宣传发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今年8月10日下午,街道妇联在新秀社区举办了“好家风好家训”展示及征集活动。活动现场向居民展示“好家风好家训”的海报,居民们也纷纷口头或书面分享自己的家风家训。孩子们更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画画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家风家训。19日下午,街道妇联举办了“最美家庭故事会”活动,吸引了辖区众多亲子参加。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家庭文明建设,积极弘扬家庭美德,彰显社会公德。活动中安排了“家风家训教育小故事欣赏”、“观后感分享”、“我家的家风家训故事”等内容,充分调动了参加者的积极性,使参加者在观影中学习,在分享中感悟,圆满了达成了活动目标。
2、创办“__”家庭关系援助项目。为使家长学习到有效的沟通方法,促进社区家庭亲子关系, 街道妇联成立了“__” 家庭关系援助组,通过举办父母效能训练讲座,帮助辖区父母提升自身存在品质,改善亲子关系,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该项目自创建以来,累计开展各类专题活动约200场,受益群众约1000人次。
3、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各社区家长学校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如:__社区举办的“爱.出发吧”——亲子金龙鱼参观活动,让社区亲子在外出活动中体验互动的乐趣,促进亲子沟通和邻里和谐;文华社区开展了“美食文化—食品安全跟我行”的安全美食系列活动,活动旨在通过亲子动手参与美食制作的形式,普及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社区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水库社区举办的“大手小手包饺子,这个暑期真快乐”,活动通过让家长与小孩一起包饺子,体验亲子互动的乐趣,增进亲子沟通;__社区组织的亲子家庭开展趣味运动会,家长和孩子在运动中交流情感,体验合作的重要性;__岭社区举办的“快乐阅读 快乐成长”亲子读书会,旨在营造浓郁的家庭读书氛围,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等等。
4、开展丰富多彩的暑期夏令营活动。如:__社区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__社区邀请老人__为社区小朋友讲解革命烈士的故事,让少年儿童了解抗战的历史,借此传递爱国主义正能量;新秀社区举办的“暑期安全教育、棋艺学习、绘画、布艺手工学习、经典国学知识学习”等主题活动,吸引了400人次的居民参加,受到居民好评;凤凰社区举办的“儿童居家安全卫生及突发卫生状况的应对”讲座,新谊社区举办的“快乐学习英语和书法小组”;还有组织辖区少年儿童参观3d打印企业;开展“暑假纷纷乐”儿童成长小组活动等。
5、开展生活教育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家长学校的作用,开展各类生活教育宣传活动。如:组织辖区家长开展“拒绝,珍爱生命”活动,学习科普禁毒知识;举办丝网花制作技巧培训活动、“关爱牙齿,我和健康有个约会”讲座等,使家长学到了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举办关爱眼睛保健知识讲座、开展系列法律知识宣传讲座。如:“家,不是你施暴的舞台”---反家暴宣传活动、懿馨守护,丰富了家长的法律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家长的学习兴趣。
6、提供个案服务。在活动、小组、工作坊以及免费课业辅导点的基础上,利用社区家长学校广泛接触社区家庭,在这些人群的基础上继续延伸工作触角,挖掘有潜在需求的家庭亲子,或是评估来社区寻求帮助的父母或孩子,提供一对一的个案辅导工作,帮助她们在亲子关系和家庭沟通上实现更好的发展及改善。如:部分学生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通过与家长个别沟通,开展个案服务,学生有了明显进步,家长们也在其中学会了与孩子交流,掌握了更好的教育模式。
今后,街道将继续以家长学校为常规工作,积极引入社会资源,积极推进平台建设。从孩子和家长的需求出发,以个案、小组、活动、工作坊等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为基本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妇女儿童之家的作用提供专业服务。
1、提高认识,落实措施。提高了对家长学校的认识,意识到学校教育只有得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2、形式多样,注重成效。家长学校对家长是否有吸引力,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家长学校的质量。因此我们将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形式,使家长常来常新。与家长面对面地交谈孩子情况,密切了服务中心与家长的关系。
篇10
关键词:父母效能团体训练;亲职教育
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不少家庭面临着“二胎敢生不敢养”的难题,父母也开始反思自身在子女抚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传统的教育方式策略已不合时宜,父母双方出现教养分歧等。2015年,教育部更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新时期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亲职教育,即“协助父母获得称职父母角色的经验,同时亦包括协助那些打算成为父母的人士,使他们做好准备,能更有效地担当父母角色” ,逐渐成为当下的社会热点之一,其中,父母效能团体训练亲职教育模式备受热捧,在国内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
一、父母效能团体训练模式简介
一般来说,亲职教育的实施方式分为大众媒体、个别咨询和团体形式,其中较为成功的亲职教育模式大多采用团体形式。团体形式包括读书会、家长经验分享会、班级教学、家长会和父母效能团体训练等。调查发现,在我国学前儿童家长参与的亲职教育活动中,家长经验交流会和父母成长团体(读书会)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较低[2]。相比较而言,父母效能团体训练的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包括角色扮演、团体游戏、分组讨论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克服了读书会等方式内容枯燥的弊端,充分调动家长的学习积极性。
二、如何开展父母效能团体训练
各种取向的父母效能团体训练课程一般由8-12人组成父母团体,每周举行一次,每次2小时,大约持续8-12周。父母效能团体训练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且循序渐进的流程,按照热身活动、主题演练及总结活动三个环节依次展开。课程活动依照固定的主题进行,并且要求父母课后完成家庭作业,如: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巧运用到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或完成学习心得报告等。
(一)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旨在让家长相互认识,明确团体目标并形成团体共识和规范。学员互动和亲职教育的成效有间接的关系,团体动力的营造关系到整个父母效能训练的成败[4]。因此,在团体活动开展之初,建立起家长之间的相互信任,促使家长形成互相帮助以满足共同的需求的意识在营造团体动力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无论是首次培训的人际破冰主题活动,还是往后每次培训前的热身活动,都选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围绕相关教养主题开展的开放式讨论、团体竞赛游戏、动态热舞、家庭愿景彩绘以及引导式幻游等。
(二)主题演练
这一环节是父母效能团体训练的核心部分,同样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家长的参与性,如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经验分享等形式,目的是让家长借助亲身体验,激发教养反思,学会自我改变,从根源上自主解决问题。
以“角色扮演:教育幼儿遵守行为规范”为例,导师提供案例:“铭铭和好朋友嘉嘉在玩耍过程中发生冲突后,铭铭把口水吐到嘉嘉身上。铭铭不仅拒绝向嘉嘉道歉,还对妈妈撒谎,否认事实。”并轮流邀请三位家长分别扮演铭铭、嘉嘉和铭铭妈妈,分别体验在不同应对策略下,孩子的心理感受以及问题行为的纠正成效有何区别。比如,有的家长可能会严厉呵斥孩子,甚至体罚孩子。但是,孩子可能既不清楚被打骂的原因,又不能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而且,亲子间的关系也可能将因此变得越来越疏远。上述案例中,事件的处理重点应该是教育幼儿遵守行为规范,纠正撒谎的不良行为。家长在处理过程中应以温和但坚定的语气向孩子说明,他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应该如何改正。同时,还应该引导其学会自我反省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角色扮演是一项改变人的观念行为的有效策略。通过角色扮演,家长能够产生共鸣,切身体会到孩子的心理感受。分组讨论和经验分享等活动形式也同样具有角色扮演形式的效果,让家长在感同身受的体验中激发对以往教养行为的反思,达到练习沟通技巧,提高教养效能,促进亲子关系的目的。
(三)总结活动
每个主题教育活动结束后,导师一般以温和的活动结束当次训练课程,例如导师梳理归纳当次主题的要点和沟通技巧、团体答疑、引导家长以冥想的方式回顾当次主题、导师针对当次主题布置作业等。父母效能团体训练注重在家庭作业环节对家长进行当次主题内容巩固。一般来说,家庭作业包括阅读相关亲职教育材料、预习下次主题内容和当次主题实操。主题实操旨在鼓励家长把握教育契机,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场景中进行探索实践,及时对所学的沟通技巧进行巩固演练,并在实际演练中不断改进。
三、开展父母团体效能训练须注意问题
第一,虽然父母效能团体训练具有实践价值,但其存在的不足也不容忽视。如P.E.T.课程过分注重技巧,忽视了父母教养的本质,使得亲子互动变得有些技术化;S.T.E.P.课程存在隐蔽的权力使用等问题。此外,现时的父母效能团体训练课程大多由西方国家引入,中外国情和教养方式差异可能会引发价值观的冲突,增加父母效能训练实施的难度,影响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开展父母团体效能训练时要综合考虑国情和文化背景,对各种取向的父母效能团体训练进行去粕存精的修整。
第二,如前所述,团体动力的营造关系到整个父母效能团体训练的成败。廖永静强调,团体领导者是团体动力的关键因素,是整个团体进程的引导者和推进者。导师需要时刻察觉团体的动力和发展,为家长提供一个安全、轻松、值得信赖的环境。因此,开展父母效能训练前,对导师的挑选和培训工作尤为重要。
第三,我国学前儿童家长参与的亲职教育活动以幼儿园为主要载体,在有限的社会支持下,家长可能会因为受到时间、空间和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无法参与到父母效能团体训练。这不仅导致父母效能团体训练难以广泛地面向全社会家长开展,更有可能会阻碍我国亲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开展父母团体效能训练时应尽量做到家庭、学校和社区有机协同,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社会支持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是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编号:YQ2015165)、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编号:fsyq201403)和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编号:pdjh2016b0521)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台湾国立嘉义大学家庭教育研究所.家庭教育学[M].台湾:涛石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12.
[2]许璐颖,周念丽. 学前儿童家长亲职教育现状与需求[J]. 学前教育研究, 2016(3):57-66.
[3]咸金花.父母团体训练对儿童的问题行为改变之效果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4]林家兴.哪些因素最能预测亲职教育团体的效果[J]. 教育心理学报, 2010, 41(41:4):847-858.
[5]袁萍华.父母效能训练(P.E.T.)的心理学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 上一篇: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 下一篇:科学课标新课程理念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