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商业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时代商业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微企业 现代商业银行 信贷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小微企业已经成为一股迅速崛起且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它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能力正在急剧上升,对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现代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政策正在逐年放开,近期银监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也加大了对小微金融服务的政策引导力度。其中银监会一再申明“两个不低于”目标,并首次将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覆盖率和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这3项指标纳入监测指标体系中。各大银行也纷纷开展支持小微企业的活动,例如民生银行的特色小微发展之路和光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各种优惠政策,已经向我们发出了小微企业不可忽视的强烈信号。
小微企业的覆盖率广,带动就业能力高。虽然没有大型企业的庞大规模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但积少成多的特性,使小微企业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意识到。据银监会业已公布的上半年统计数据,上半年小微企业信贷工作进展加快。其中统计显示,2013年上半年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贷款)16.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44万亿元,同比多增3029.1亿元,同比增长21.2%,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6.1个百分点。
大型国有企业和规模庞大的企业在贷款问题上通常享有优待,而对于散户经营的小微企业,或者小型公司而言,融资或贷款具有高门槛的难题。随着现代金融的形成,小微企业这块香饽饽被各大银行逐渐发现,因为经营小微企业的多为个体工商户或广大民众,贴近基层。只要占领一片市场的贷款覆盖率,也能为银行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银行放开对小微企业的政策,创造了双赢的局面。既降低了微型企业的贷款门槛,也增加了银行的业务收入。
现代金融的特征是金融活动越来越市场化,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在全国金融会议中,建设适合小微企业的资本市场被重点提出,加强适合小型微型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建设,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投资小型微型企业等建议被提上日程。
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源于小微信贷所带来的巨大商业潜力,人们紧追小微企业和加大优惠政策,是因为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小微企业虽然没有大型企业的明显可观利润,但其影响已经不可小觑。
随着金融活动的越来越市场化,现代金融理论正在往越来越技术化、实证化、微观化的方向发展。马克思有一句著名的话:“货币是经济运行的第一推动力。”小微企业这个市场每天都在创造巨大的价值,从单一方向看这并不意味着什么,但从双向来看,银行积极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这将为市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不断流动的良性循环的市场,也是国民经济的一大幕后推手。在我看来,得小微者得天下,小微企业的巨大力量,将是日后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顶梁柱。
2013年上海陆家嘴论坛上,魏启林提出:“小微企业是一个国家,也是一个经济体系所有创新的来源。今天的大企业,过去可能就是小微企业创新而来的,而且它也是一个国家就业体系,提升就业水准最大的提供就业机会的一个体系。但是小微企业也有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它的信用质量不好,它的担保品不足,它的透明度不高,所以贷款给他的话,风险会非常高。”所以小微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很难克服的困难,虽然现在国内经济逐渐改革,但小微企业自身的完善问题与信用风险仍有待提高。
融资难,融资贵仍是现在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支持小微企业,就一定要落实好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创新措施。小微企业牵扯着民生,很多的巨头行业和新兴行业也是由小做大,由小微企业迅速膨胀而来。换言之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也是对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推进。现代金融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小微企业是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但其中隐藏的问题还是令人担忧的。
政策近来加大了对小微融资倾斜,同时也提升了不良贷款的宽容忍度。这是对市场的积极得信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银行要适度提高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和全辖各项贷款不良率控制在两个百分点以内的,其中的两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平常的不良贷款率。
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解决小型微型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加大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场外市场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些改革措施的形成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无疑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在2013年上半年。民生银行得小微贷款保持月均增量过百亿的速度,平安银行的贷款总量90%的部分投向了小微和零售,招商银行“两小”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接近40%。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不难看出。以前毫不起眼的小微市场,已经慢慢变得壮大,其中隐藏的巨大利润渐渐被人们发现。
随着金融政策的改革,市场活跃度高涨。小微企业的增长速度也在逐年急剧增加,这些如同雨后春笋一样的小型、小微企业为银行业带来了甜头。
将时间向前推移十年,你会不难发现小微企业的贷款问题十分棘手,各大银行都不愿将钱贷给这些稳定性差、经营风险高、信用风险低的小型、微型企业。但随着金融趋势的改变,让形势了有了惊人的逆转,现在各大商有银行主动伸出友好的援手,希望帮助各类小微企业进行贷款。银行这类举动的背后,无疑揭示了这个市场的诱人性。
国家针对小微企业的一系列政策出台,一方面能够促进小型企业的成长,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企业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希望小微企业能够带动经济增速。这对于现代的商业银行而言,这个时机正是双方互利双赢的发展局面。各大银行加大贷款的发放量,抢食着这块开发尚浅的潜力市场。与此同时,小微贷款手续的简明化和“快速贷”等概念的出现,另小微企业更易获得帮助。
如今小微企业的数量仍在持续快速增长,而商业银行今年分别也比同期大、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几个百分点。我相信随着小微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完善和信用度的提高,它所贡献的力量也将越来越大。而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也是小微企业奠定良好基础的开始。随着现代商业银行的一系列积极政策的出台与落实,我相信中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走向大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国行业研究网 ().
篇2
关键词:会计角色;发展趋势;网络会计
一、导言
会计是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管理的需求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可见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角色的重要性也不断提高。此处我们引用王开田教授的观点,将“会计角色”界定为:会计行为主体在特定的会计主体内所处的社会地位,应享有的权力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行为模式。地位,权力,义务这三者构成会计的整体功能。
由于会计角色及其扮演状况往往受到一个国家经济,政治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会计可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本文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回顾了我国会计角色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指出未来会计发展的基本角色是扮演“国际商业语言”,并从会计的方法技术角度考虑,探讨新时代我国会计角色的发展方向。
二、会计角色演变的历史回顾
我国较早研究会计角色问题的学者是王开田教授,随后,马骏,龙小海,石本仁,饶水林等学者分别从制度变迁,公司治理和会计政策等方面对会计角色的演变,形成,定位和内容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此处笔者仅从会计发展史和会计政策变迁的角度,对会计角色的演变做一简单回顾。
(一)首先从会计发展史的角度来回顾会计角色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会计作为人类的一种管理活动与其他生产管理活动一样,是由生产活动的需要而诞生,有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会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者说在不同的环境场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计功能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内容。会计角色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是社会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发展变化而对会计产生综合影响的结果。
(二)其次,从会计政策变迁的角度来回顾会计角色的产生与发展。会计政策作为会计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行为准则,对会计角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般说来,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会计政策,就会出现出什么样的会计角色。我国会计政策表现出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过程,相应地,会计角色也表现出一个历史的变化的过程。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角色。奥斯卡。兰格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经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企业的公有制性质决定利润最大化不再是最终目标,而成为从属于计划体制的“一般社会目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事实上被纳入了一个覆盖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计划管理框架中。会计核算是国民经济统一核算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核算目的是反映企业完成国民经济计划的情况。而监督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产品的价值及其创造过程;其二是计划执行者,工作负责人和财产负责人的活动。
2.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会计角色。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也开始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会计。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条件下,企业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法人,会计角色也逐渐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国1985 年和1993年制订和修改的《会计法》基本上承袭了传统监督观,规定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的责任,对本单位的会计违法行为负有责任。然而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对会计监督的权、责作了较大的改变,规定对企业会计违法行为承担最终责任的是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虽然也对此承担责任,但已退居第二位。”可见,以1999年《会计法》等会计政策的相关规定为标志,我国会计角色开始逐步向现代企业会计角色趋近;但要真正实现现代会计角色的要求,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三、会计角色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的全面对外开放,为进一步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资金,加快我国参与国际的步伐,促使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会计作为“国际商业语言”的角色越来越必要,越来越迫切。因此,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的推进会计和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为全球贸易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者消除“语言”上的障碍和成本。随着我国其他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会计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我国会计必将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依靠互联网络平台进行商务贸易和集团控制管理已成为发展趋势,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对会计工作而言是机遇和挑战。所谓网络会计,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网络会计既是对传统会计的继承,又是对传统会计的发展。网络会计不仅包括处理传统会计经营业务,还包括电子单据处理和电子货币结算等网络经营业务。网络会计从根本上改变了财务与业务互不对称的滞后现状,可以实现企业的资源配置与业务运作协调同步,有利于企业资源配置最优化。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会计核算从客观上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杂的、重复的日常会计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其工作重点转移到参与预测、决策和经营分析等方面,使会计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经济管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会计核算职能呈现出向管理职能方向的发展趋势。
四、综述:在全球化和信息冲撞的大背景下,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需求,我国会计应在继承前人优秀研究成果的前提下,紧跟时代步伐,继续进行创新和变革。用科学的方法,务实的态度,通过“学习,借鉴,趋同,等效,创新”等途径促使会计角色的转型。
参考文献:
篇3
在这个营销行业极为活跃的领域,随着科技、技术、大数据和创意、广告等力量的聚合,新的趋势正在形成,营销人面临着新的课题,同时也意味着新的机会。
在内容红海,品牌营销如何应对这些新的趋势,制定内容营销战略,在消费者注意力稀缺的时代,用内容牢牢地锁定他们?
聚焦营销新趋势
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由内容单一驱动的“内容为王”时代,已经变成科技、技术和内容的融合时代,内容营销也呈现出新的趋势。
传播要顺着人性。宜信高级副总裁、首席品牌官吕海燕结合她6年的首席品牌官经验提出金融科技品牌的3F品牌建设之道,她认为,很多金融理财理念是反人性的,但在做传播时,要“顺着人性去传播反人性的金融理念”。
智能电视是下一个风口。当业内都在寻找下一个风口的时候,乐视生态营销总裁张F表示,智能电视就是下一个风口,它优质的沙发用户和精准投放的科技能力,决定了智能电视将是视频最佳的获取平台。
新时代的营销理念。蒙牛冰品市场总监高璐通过一支撬动亿元市场的雪糕棒,提出“新时代的营销理念”:内容营销已经从过去的喊口号、单方面叫卖、狭隘的KPI数据和眼球至上转向品牌行动、与消费者共同创造内容、平台带来大数据和出格但不出轨的营销理念。
内容实体化。让内容真正被消费者所接受,一直是营销人面临的难题。联合利华数字营销总监任远通过联合利华“干了这一杯”营销活动,发现未来内容营销的一个趋势是内容实体化。未来不同企业联合各自的资源以及有影响力的个人,将内容实体化,供消费者消耗。
短视频圈子已经形成,视频的力量不容小觑。视频已经超越文字、图像,成为内容新的载体。根据Ascend2的数据,有69%的公司表示,它们在视频营销上的投入在不断增加。而由于消费者注意力的稀缺,短视频异军突起,2016年是短视频的爆发年。微播易创始人、CEO徐扬在分析了短视频行业的格局、发展趋势之后提出,短视频圈子已经形成,如果品牌端着架子不进圈子,就会在这个圈子里失声。
IP大热之后是IP精细化。品源文华联合创始人张璐分享了IP大英博物馆和BBC earth的二次开发和创意营销案例,通过把博物馆馆藏品的精华内容进行提炼、延伸,让合作伙伴更容易、更便捷地获取IP内容以及灵感,让业界看到了IP精细化之后的商业新动能。
搭建立体化营销平台。在“内容至上 构建立体化营销平台”的圆桌论坛环节,电通安吉斯安浦菲故事实验室资深总监宋亚楠、阿里文娱大优酷内容营销副总裁崔延宁、达利食品集团品牌策略部部长林树林、一下科技副总裁涂晖、黄小厨CEO朱虹以及新浪营销中心总经理兼策划部总经理吴默分别从大数据、时下最热的直播、明星IP等角度阐述了内容营销的另一个新趋势――构建立体化的营销平台。
以变应变
新的趋势出现之后,便是如何对的问题。在针对年轻人的营销中,品牌和营销平台、服务机构都提出了自己的应变之道。
无论是微博、搜狐视频、IMS新媒体商业集团等营销平台和服务机构,还是麦当劳、良品铺子、新希望乳业等品牌,在应对年轻消费者时,都趋向于用有趣、贴近消费者关注热点的内容,以及内容互动,来吸引变化中的年轻人。
内容互动。根据内容营销协会(Content Marketing Institute)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有46%的营销人都在使用互动内容,同时有79%的营销人计划在下一年更多地使用互动内容,目的是为了吸引用户的参与、教育受众、提高品牌意识等。例如,BuzzFeed打破传统单项的叙事方式,采用互动式内容的形式,让读者选择他们喜欢的音乐、餐厅等,并根据他们的答案推荐最适合他们居住的城市。这种互动的形式激发了读者对这个主题和相关内容的兴趣。
有效的互动内容包括信息图像(52%)、竞赛(47%)、互动电子书(40%)、游戏(27%)等,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越“轻”(lighter)的互动内容,例如游戏、竞赛等,比越“激烈”(intensive)的互动内容效果更好。
来自国内营销平台和服务机构的营销专家,也分享了类似的观点。例如微博副总裁王雅娟和搜狐视频营销策略中心总经理金文乐在谈到各自平台在吸引用户的策略上时,都提到如何通过内容的互动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参与。IMS新媒体商业集团WEIQ社交大数据平台总经理邵磊也指出,好的内容需要自媒体、用户和网民共同创造。
技术的发展也让内容变得更加互动。VR技术发展迅速并且开始落地,像The North Face、Dior、沃尔沃、迪士尼等品牌都开始用VR技术,给消费者带来互动体验。
篇4
关键词:资产管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专项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即接受委托人资产的受委托人帮助委托人提供理财服务行为。资产管理业务是在传统证券经营模式的带动下新兴的券商业务,它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训练有素的委托专业人士为委托人取得稳定收益,减少风险,此外对证券市场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稳定的作用。随着《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拟定,资产管理行业在国家的积极改革推动下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形成新的行业竞争格局,其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三大分支形式业务在整个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体系中也发挥着核心作用。
一、资产管理行业竞争格局
就我国的资产管理业务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的必然走向,其基金、银行、信托、保险、券商资管共同竞争的新型竞争模式,掀起了创新浪潮,促进了产业发展,使整个资产管理行业进入了全面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时代。由实际出发,我国现阶段的竞争格式从规模的角度来说,截至2012年,银行、保险、信托、基金和券商资管的管理资产以银行为首,凭借其长此以往的庞大营销渠道掌握着24.71万亿元的资产,而券商资管的资产最少,仅仅拥有1.89万亿元的资产规模。保险、信托、基金居中,分别占有7.35万亿元、7.47万亿元和2.86万亿元。从收益和客户群体的角度来说,介于券商资管和信托的高定位,其理财投资产品多适合于高端机构及个人,而基金、银行、保险产品则多以普通民众为适用人群。相对来说信托公司产品的收益最高,银行及保险产品收益平稳,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与股指有关,受大盘影响。总体来说作为受用于中、高端客户群的券商集合理财业务,随着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放宽,券商理财产品收益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得到规避,发展空间也有了新的提升。
二、券商资管业务现状
1.集合资产管理业务
总体来说,由于受到政府政策的限制,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虽然有着业务链的强大支持和浑厚的销售渠道支撑,但仍对风险没有较好的规避和分散,其投资业绩也大打折扣,效果不佳。自2008年以来,呈现暴增式势态的集合理财业务规模稳步提升,债券型产品的销售幅度最高,具有可灵活操作特性的混合产品也稳居高位。但由于受股指的直接影响,随着股指的下调,集合理财产品销售滞待,低风险品种产品数量和资产净值相对最低。
2.定向资产管理业务
定向资产业务是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中比重最小的分支板块,受通道类业务爆发式增长的影响,资管业务发展事态迅猛。目前以银证合作票据业务为主,作为商业银行委托券商的定向资金管理模式,自2011年底便获得70%的增长幅度。券商用管理的表外资金购买票据类资产收益权或银行承兑汇票,规避了风险,提高了收益,促使了券商资管在银证合作票据业务领域的发展。其他通道类业务包括委托贷款、债券投资计划等等,虽然规模宏大,但收益受限,风险较大,只能作为短期定向资产管理业务起点。
3.专项资产管理业务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最初是为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平台的开展设立的管理业务,随着我国政策的放宽,券商资产管理行业的兴盛,专项资产管理业务预计将会成为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创新舞台。截至2012年,企业资产证券产品累计募捐资金达到283亿元,产品仅有11个,对于国家批定的A级标准还相距甚远,企业资产证券业务的申报工作受阻,目前仅作为试点阶段开展于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工作。
三、券商资管业务发展趋势
1.建设共同基金的核心地位
恰当的共同基金的建立对于带动投资、合理理财、改善资金管理多元化、提高市场效率等方面都有着积极地作用。作为世界储蓄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储蓄业务由银行直接经营,奠定了银行的资金收拢渠道基础,使得银行占据资产管理竞争格局中的首要位置,不利于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实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改善,资产管理市场竞争模式无法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金融体系效率大打折扣。因此,为了稳固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在整个资产管理市场的地位,促进券商资产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必须要建设共同基金的核心地位,通过基金来带动券商资产链的运转。
2.独立理财账户的建立
独立的理财账户让个性化的投资成为可能,不仅带动各项理财产品的销售,其自身包含的金融功能也很好地促进了金融市场的运行。独立理财账户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不固定性,以著名的现金管理账户CMA为例,客户可随时的从账户中存款取款,而对于账户剩余资金客户又可以通过券商的合理预算,设计个性化的投资计划,取得最大收益。因此专户理财成为未来券商资管业务的发展的基础形态之一,通过个性、集中的资产管理业务开拓券商资管业务新市场,提高各券商业务公司实力,奠定大型机构客户基础。
3.集合理财产品差异化
大集合管理费下行,小集合业务比例上升是集合理财产品差异化总行动方针,平衡盈利来源,打破盈利限制。扩大产品投资范围,规避风险,提升利润是券商资产管理的总目标,总方向。要想实现银行、信托、基金、保险、券商资管为一体的竞争模式,集合理财产品差异化,提取业绩报酬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具体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包括对风险收益的科学划分,对客户不同风险偏好及承受能力理财需求的正确定位,以及对市场走向的合理预测。在同行业竞争局势下推动不同形式的管理费用的下调或增幅,实现证券公司的绝对收益,奠定券商资管在产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四、结语
资产管理业务顺应时展潮流,展开基金、银行、信托、保险、券商资管为一体的全新竞争模式,在证券市场中占据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其中新兴的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正处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发展阶段,其多元化的业务方式和灵活的业务手段对资管业务的发展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就券商资管的现行业务和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大概的分析,望促进券商资管业务在整个资产管理领域的提高。(作者单位: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吴万华,焦志常. 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探讨[J]. 证券市场导报. 2008(11)
篇5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 发展趋势 多元化 人性化
视觉传达设计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运用一些视觉标识来对不同的信息进行表达,设计者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视觉传达设计这一词流行于1960年的东京,在一次世界设计大赛之后开始被人们所渐渐知晓,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包含一些媒体以及纸质资料等对信息传达的媒介。随着社会环境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终于走向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数字化生存已经不再是陌生的名词。而视觉传达设计也渐渐超越了其原先的范畴走向越来越广的领域,又多了比如印刷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影像设计、视觉环境设计等。这无不说明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一、视觉传达的变现方式和设计内容
(一)表现方式――动态化、综合化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它体现着设计的鲜明特点和时代内涵,其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而不断扩大,并广泛地涉及到其他领域,如美学、心理学、机械学、伦理学等。渐渐形成了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关联并相互协作的设计新领域。所以说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是不平面的平面设计了。
随着视觉传达设计的不断发展,在进入高度发展和文明的今天,大众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要求已不是单纯地停留在一个物理属性上,而是物体的真正形态――包括心理学、物理学以至哲学的形。”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了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在探索某些新的价值,其要求今天的设计者必须追求一种新的空间效果――即三维空间和四维空间,视觉传达设计也远远不再是只局限于二维空间的框架中了。
(二)设计内容――人性化、理性化
人尽皆知的是视觉传达设计是介于艺术与商业之间并且同时为为现代商业所服务的艺术。通过视觉形象传达给消费者,因此它起着沟通的作用。虽然视觉传达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然而发展速度却让人咂舌。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中国营造了巨大的经济市场,同时给艺术设计的领域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虽然设计者们不是商人,但大多时候都在为商人工作,因此商业性、功利性也逐渐就成为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主题,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同时要更多地注入各种文化与新鲜事物的因素。评判一件设计产品是否是好设计,不仅仅要具有良好的功能和美观的造型,它还与是否节约能源、是否会污染环境、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联系起来。如近几年人类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空气污染、温室效应、能源浪费等等一系列的现象层出不穷。设计者要利用这些当下大众关心的题材,引起大众的兴趣,且引起他们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反思。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
(一)推动中国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因素
从1990年以后,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经济体制,随着这种经济体制的发展以及完善,为上述设计的改进以及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现如今这种设计理念在不断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环境中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差不多延伸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逐渐被人们所认可接受。另外,当今社会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高科技的产品应运而生,这些高端的技术与视觉设计进行有机的结合,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宽阔,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二)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主要表现
一方面,运用计算机对设计进行帮助已经占据了当今设计的主要市场,视觉传达设计也逐渐的从以前具象物体信息转变成抽象的数字信息。数码图形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而也帮助电脑辅助设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传播和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的输送以及运用不再受到空间和地域等因素的阻碍,让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整体,使各种信息能够进行交叉组合,通过这种看不见的网络技术把世界各地的不同人群,不同个体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从而让人们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设计师要对不同的知识进行学习探索,掌握各种学科的基础知识
当今这个社会,正处在各种高端技术快速发展,创新理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有利的环境下,视觉设计肯定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结合实际来看,设计师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不单单运用到一方面的知识,而是多种知识相互交叉,相互结合的情况,这就需要设计师要对不同的知识进行学习探索,掌握各种学科的基础知识。
(二)视觉传达设计将越来越渗透人文关怀的精神
现在全世界正在朝着一体化的形式发展,并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原来单一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落后的传播媒介,已经不符合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多元信息的需求。现在的人们多追求创新,这就对以往的设计理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设计上面必须要进行必要的改进,从而应运而生了一些新的设计。
(三)视觉传达设计将更多地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获得启发
每个人对视觉的要求是不同的,可以说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自身性格特点等存在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个视觉形象会有完全不同的认识,从而也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这些不同就促使着设计要不断的进行更新,以求适应各种差异。
综上所述,如今视觉传达专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发达,一个好的视觉传达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现代的各种多元化科技和大众的视觉心理,并且更应认识到信息接受者并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收纳器,而是一个具有积极主动的内驱力的主体,而设计是一种需要不仅仅是装饰。
参考文献:
[1]孙晓雯.浅谈平面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
[2]李世林,卢杰,王菊.论平面设计中的第四度空间[J].艺术与设计,2008.
篇6
罗一平:我有一个理念,美术馆不应把艺术品挂在墙上,供老百姓朝圣,或板着面孔面对老百姓。
长期以来,艺术作品在它自有的圈子里活动,与普通市民生活离得很远。比如卢浮宫聚集全世界大师的优秀作品,来这里参观的人们往往怀着朝圣的心态,艺术俯视众生。
随着社会发展,精英性艺术走向大众化,是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艺术以藏品为中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以公众为中心的新时代来了。
因此广东美术馆让当代艺术走出二沙岛,走进公众语境中,走进广东市民和百姓生活中。
记者:广东美术馆让艺术走出二沙岛,已经迈出了几步?
罗一平:2010年,广州三年展走进广州大剧院,专门成立了当代艺术馆,让观众在大剧院里听音乐时不经意间触碰到艺术,给人们—种惊喜和感受。
我有一个观点:“画是听的,音乐是看的”,《富春山居图》起伏的线条仿佛钢琴跳跃的音符,歌剧则可以在我们的脑海里具象出一幅深渊的意境。因此让艺术与戏剧结合,希望带给观众更多的认知。
通过大剧院可以让当代艺术走出二沙岛,但是,大剧院仍然是高雅的文化消费,依旧没有跳出那种艺术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次广州三年展,我们才突破性地将艺术带进商场,是彻底让人刮目相看的大踏步。
记者:将艺术空间发展到商场,是否会遇到艺术、商业和公众欣赏力众口难调的问题?
罗一平:展览空间进入商业空间,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不存在商业占主导,或艺术压倒商业的态势。我们是可以从艺术、商业和公众三方利益中寻找到一种平衡的。
正佳集团一直在摸索艺术与商业的结合,实现商场的文化运营理念,2011年就准备与我们合作在七夹层(七楼上面增加的一层)建一个美术馆。但是三年展开幕时,美术馆还未建成。于是,我产生了更大胆的想法——在这个亚洲最大的单体购物广场庞大的商业空间里展览艺术,让当代艺术走进市民生活,与市民形成最完美的互动。
然后我们将展览的作品不贴标签,融入到商品中,既没有让艺术占领商业空间,又没有强迫公众欣赏,公众在购物时不用刻意地就享受了艺术的熏陶,正佳广场、广州三年展和普通市民,三方共赢!
记者:艺术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是阳春白雪.走向下里巴人会是正确的么?
罗一平:这是当代艺术的审美特性所决定的。当代艺术倾向于互动,与观者的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无关,它追求的是每个观者的感触和发散的想象空间,打破了原来艺术的专业性和单一模式,转向为跨学科和领域的艺术,因此它需要市民在与艺术的碰撞和接触中,获得感动,在反思中看到变化、获得感悟,这就是当代艺术的魅力。
记者:但人们终究会担心。艺术与商业走得如此近最终会沾惹铜臭。
篇7
关键词:新时代;民商法;现状;展望
在民商法面临各种机遇、挑战的情况下,我国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民商法更加完善,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最终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因此,对新时代下民商法的现状与展望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有着重要意义。
1 新时代下民商法的现状分析
(一)民法方面
根据多年来民法的实施情况可知,其在促进我国经济水平提升上有着重要作用,总的来说,其取得成就有:一是,立法规模正在不断增大。在制定各种法律、制度以后,新时代下的民法体系变得越来越完善,不但充分反映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为民法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当前市场经济的各种需求,民法已经将其基本反映出来,不但是新制定的法规中可以看到,在修改的法律中也能看到。三是,在吸取以往各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国现有的民法对民事权保护有了更高的重视。例如:在《民法通则》中,民事权利的保护在基本原则中有明确的规定,在民事责任上也有相关规定。四是,在不断加大民法理论研究力度的情况下,其已获得一些较好的成就,如《民商法从论》这个数据的出版,在促进我国民法更加完善上有着极大作用。
但是,我国民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一,民法方面的典制没有,是民法体系有效完善的重要基础;第二,民法的内容不够全面,如内容不够充实、不够完善,法律规定科学性不强,过于行政化,等等,是今后民法进一步发展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商法方面
从我国商法的实施情况来看,其形成的时间不长,还处于上升阶段,因而其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我国民法、商法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将它们称之为民商法,进而民商合一是当前商法实施的重要体系。对当前我国商法的内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政府部门干涉太多,致使其中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有效执行,因而,我国当前的商法呈现出一定公法特性。与此同时,我国商法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修正、及时更新,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总的来说,我国商法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商法制度急需进一步完善;二是,理论知识急需深入探讨。与此同时,在“民商合一”的体制情况下我国商法呈现出脱离民法的趋势,因而其发展空间正在进一步扩大,并逐步向着法典化方向发展。
2 新时代下民商法的展望
(一)民法的展望
在新时代下,民法面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因而其展望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和平理念需要进一步充分体现。在多次世界战争发生、各种灾难出现以后,人们对和平表现出的欲望更加强烈,并且,他们强烈反对各种战争,甚至对灾难表现出极大恐惧。因此,在民法有效实施的情况下,人们的行为会得到约束,并将一个人的本性展示出来。所以,世界各国制定的民法都有着一定一致性,需要注重和平理念的进一步充分体现,加强人们的交流、沟通,才能更好的弘扬我国民族文化,最终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更长远发展。
2.人权的保护、重视要进一步提高。在保护人权的过程中,民法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如我国实施的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国家尊重、保障人权,以充分体现出人权的重要性。因此,在我国民法不断完善的新时代,人权的保护、重视要进一步提高,不但要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还要真正做到男女平等,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3.社会正义、福祉、民主要更全面的展现。在我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情况下,民主、正义、福祉一直是人民渴望的,也是国家不断努力的重要内容。因此,想要更好的实现上述内容,就必须增强民众的团结意识、责任意识,更全面的展现社会正义、福祉、民主,才能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促进我国民法更快、更好发展,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适合我国国民的民法体系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在住房方面,其是社会福祉的一部分,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民法制度,才能确保民众拥有合法的住房权。
由于民法是从国外最先开始使用的,因此,在我国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下,民法的展望必须从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才能使其具有中国特色。与此同时,在充分了解、分析我国民事问题的基础上,完善民法工作机制和制度,并加大研究力度、投入力度,对于实现民法构建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二)商法的展望
在商法不断向着法典化方向发展的情况下,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我国市场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并且,经济方面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多,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不断发展的重要需求,给商法发展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商业格局发生了极大改变,使商法法典化发展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商法的法典化发展,可以使我国各种商业法律法规更加规范,是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秩序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权利更有效保护的重要保障,从而推动我国商法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述内容来看,我国商法的展望主要需要关注的内容有:第一,商法的观念;第二,商法的各种制度。其中,商法观念想要其法典化具有一定独立性,因此,其首先应独立化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商法进一步发展。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商法的各种评价,不能将民法作为基础依据,而是要注重自身观念的形成。而在商法的各种制度上,需要对整合问题给予高度众生,尤其是商法制度的节后、运行等多个方面,以全面掌握商法的发展情况,从而及时剔除与商法价值不相符的内容,对于推动商法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了解上述内容以后,新时代下的民商法必须注重创新,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因此,民商法的进一步创新,需要对如下两个方面加强关注:第一,价值体系。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高新技术等不断推广和应用的情况下,民商法需要注重网络传输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制定合适的网络管理制度,才能确保计算机系统上开展的各种民商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从而促进我国网络体系更加安全。第二,基本原则。民商法不但要注重平等、民主等,还需要对安全、效益同样重视,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须趋势。例如:新时代下民商法专用权的保护,在网络上同样适用,需要注重信息库的合理构建,才能更好的迎接科技时代的各种挑战。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当前的民商法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继续突破、创新,才能真正发挥民商法的作用。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剧的新形势下,我国市场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升级转型,而民商法的发展与未来趋势,与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联系,必须进一步改革创新、完善,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慧.民商法对人权的保护现状探究[J].法制博览,2016,19:258.
[2]张文潇.试析民商法对人权的保护现状和措施[J].法制博览,2016,18:277.
[3]金君芳.对于民商法对人权的保护现状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4,06:16-17.
篇8
哪些技术可能成为未来的核心技术呢?产业核心技术通常是突破性、具有大规模商业化潜力、对人类生产或生活具有长远、重大影响的技术。以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为例,人们阅读最初的信息载体是甲骨、竹简,然而甲骨、竹简本身资源有限,记载信息量有限等,这是知识传播的主要制约因素。纸质载体原材料来源于可再生资源,同时记载信息量和便捷性都有显著提高,因此造纸成为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核心技术。纸质载体的制约因素则是信息更新和信息动态化受限,突破该制约的是计算机存储技术。随后,互联网突破了信息来源的限制,便携式移动设备“屏读”则突破了阅读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等等,产业核心技术在突破一个又一个制约因素的过程中不断变更发展。
2012-2016这五年间,” MIT Technology Review”累计公布全球突破性技术50项,分布集中的5个领域依次为:互联网(18项)、健康(11项)、能源(7项)、工业(5项)、计算机(4项),50项技术中,DT和IT两类技术占比达到44%。从突破技术分布数据看,与工业社会侧重于产品革新和能源革新不同,信息社会更加侧重于信息的获取(IT)、挖掘(DT)与交互(包括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同时人们在体质和心智方面自我提升的需求都在急速扩张,可以说,我们正处于一个从信息社会向智能社会过渡的时代。现阶段社会呈现出智能化、IP(Intellectual Property)化、圈层化、全球化四种发展趋势,在这种大趋势下,布局技术实现持续产控要把握以下四点:
一是注重产品智能化技术。产品智能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传统产品的功能扩展和智慧植入,通过在产品中植入各类传感器,可实现产品与人,与外部环境的联通与互动。二是机器人将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替代人类劳作,乃至代替人的思考和决策,蓝领型、灵巧型和知识分享型机器人先后取得突破便是证明,产品智能化的过程可能导致新物种(如生物机器人)出现。
二是注重技术与文化融合。随着人们精神文明需求不断提升,呈现了品牌IP化趋势。与品牌相比,IP是一种永恒的、具有更大穿透力和延展力、更加注重追求的是价值和文化认同的无形资产。未来技术的发展不能局限于纯技术领域,技术只有与文化深度融合,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三是注重技术与需求结合。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以后,人类呈现出圈层化的趋势,从而使得需求更加个性化。现实中的“粉丝经济”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诸多无法准确描述却被各圈层群体喜爱的个性化需求,技术发展与个性化需求结合的粉丝营销如今已经成为主流营销模式。此外,技术发展还需紧密配合人们体质和心智方面自我提升需求的快速扩张。
篇9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视觉传达机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法: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4-0018-02
在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媒体发展趋势下,视觉传达作为主旨要素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秉持着创新的动态体验。新媒体作为“第五媒介”比其它媒介拥有更多的特点。视觉传达相较于报纸、广播、电视和杂志等媒体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作为新媒体的介质,通过自身的设计表现,更多的凸显富有时代特征的图形设计内涵。
一、新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
“视觉传达”是人们用“看”的形式直接交流的结果,人们通过视觉媒介达成各种交流,也弥补了语言造成的沟通障碍的瓶颈。它作为图文图像设计的延伸,为不同种族和地域的受众进行沟通交流提供了有效的理解和互动支持。视觉传达是以“视觉符号”进行有效的信息“传达”,是媒体应用的体现。视觉传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也是以它对新媒体实施影响的过程。视觉语言作为视觉传达的一种形式,更易于海量信息的传播。从新媒体实践发展来看,它的速度和准确性都在迅速提高。视觉语言从二维过渡到三维空间的过程必须充分考虑文字的识别率、可读性、速度、韵律及运动轨迹等问题。视觉传达单纯的语言表达,满足不了受众的生理及心理感受。视觉传达为新媒体传播带来了享受和震撼,它的整合创新对道德层面和审美价值及人文关怀是新媒体精神内涵的具体体现。
二、视觉传达机制-真实信息的设计之美
从机制层面来看,视觉传达凭借视觉媒介为载体,利用新的学术概念具体地传递出一种真实世界的信息,从而体现出设计之美。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领域,它从此有了更好的发展。它不仅是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也是更多地适应了国内外经济发展的需求。以新媒体的思路设计出更好的视觉传达的路径,是面对媒体竞争的必由之路。
视觉传达的基础是视觉媒介,只有通过创新设计才能将视觉传达真正延伸到社会领域的各个层面。广告是它的基本形式,广告视觉传播通过电视、网络广告和微信公众号等互动平台形式,将海量信息传播给受众。视觉传达机制的建立不是简单地复合新媒体媒介的转码过程,而是应用图文图像、音视频和动漫动画等形式有机统一的过程,也在交互式数字化媒体平台应用中为弥漫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有利途径。视觉传达的基础是通过美术方式把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出来,以便于受众的视觉接受并理解。从本质来讲,文字、符号和色彩作为表达形式,更多的是出于对信息传递(达)的理解。它的机制的建立是要获得信息传播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赢。在新媒体数字化的推动下,视觉传达的方式和内容都要朝着精细化的市场来推广。多样化和人性化的传播范式和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商业所接受。
三、新媒体下的视觉传达发展趋势
1.视觉传达发展与新媒体价值的对等性
就视觉传达本身而言,必须具备价值。视觉传达的受众、传达时间、传递条件和受众心理等要素,是基于新媒体下视觉传达发展过程中传达主体和信息本身价值最终统一的目标。这是视觉传达的价值,也是新媒体本身存在的价值。它在理念上依赖新媒体科技和互联网交互式互动平台,实现了传达者和受众之间的商业经济效益的统一。所以,新媒体有效价值的参考就是视觉传达价值的对等体现。近年来,视觉传达的迅猛发展取得了质变的飞跃。它过了市场考验以其独到的传达理念和传递方式,深入受众的内心世界。实证调查显示视觉传达新的传播理念和方式以及深度分析受众的心理活动,形成了自身价值与新媒体价值的统一体。
2.视觉传达发展的原创性
视觉传达的发展及传播要突出“新”颖。它的平面图形强调原创性,也就杜绝了“原创性”抄袭,以区别于个体或团体进行的独立设计,从而在视觉传达设计时,要将时代赋予的新内容和理念融合到创作中。视觉传达设计完全可以借鉴新媒体公众传媒的原创性,嫁接到它的设计中。作为新媒体创新的典范,视觉传达设计在特定时空范畴内成为桥接新媒体技术的异质转换。
3.视觉传达与新媒体晕轮效应的结合
视觉传达在新媒体环境下形成了一种因果联姻,是视觉传达所具备的特定的更迭效应。它在特定的时空内通过受众视觉反映产生了相应的效果。正如平面设计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欧洲形成了巨大的视觉传达的晕轮效应。它的效应变化发展在新媒体主流中也随之发展,视觉传达的概念也在其发展中发生了相应的蜕变。在多元信息爆炸的社会,手机作为视觉传达的载体,在国内有超过12亿人口的使用率。尽管手机所展现出来的画面及质感范畴差异较大,但并不影响涌动的广告信息的发展。无线网络平台的广泛应用更是拓宽了视觉传达的时空感,为实施新媒体技术提供了便利条件。
4.视觉传达发展与新媒体生命力吻合
新媒体的价值是由新媒体的生命周期决定的,视觉传达的价值也是如此。视觉传达本身作为一种有生命的本体,在它的存在期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随着新媒体浪潮的时展,它的细分思维影响也随着新媒体不断创意出新的层次。所以,视觉传达必须把握好新媒体的核心价值,才能在新媒体技术传播中占有一席之地。
尽管视觉传达的形式和技术有了较大革新的价值基础,它的设计的盲目发展不会对受众产生较大的刺激和吸引力,也就丧失了其生命周期。常见的地铁站广告、超市大屏幕广告和公交视频等与新媒体视觉传达的吻合设计,不仅具有新媒体的价值和生命力,同时也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参数依据。综上所述,视觉传达的发展趋势是与新媒体相媾和的,新媒体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必须从新媒体生态环境和生命周期考虑,才能实现快速迅捷的发展。因为真正意义上的视觉传达,除了它的基本生命价值外,还体现了新媒体技术的价值。
5.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要求
视觉传达要坚持以技术为导向的原则。在艺术设计上,表现形式、运行方式和社会功能的表达必须满足几个要求:首先,视觉传达必须突出主题。只有把握好主题,才能按照视觉心理规律和形式将主题主动地传达(递)给受众。这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要求,也是视觉传达要设计的风格和视觉冲击力,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设计艺术,以满足受众的需求驱动。其次,在网页设计形式上要重视把元素构成和主题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体现真实、有意义的设计。要使视觉传达设计获得良好的诱导力,还要对网页之间的逻辑框架(空间层次、主从关系、视觉秩序)进行合理的应用,以更好地迎合视觉传达的主题诉求。再之,视觉传达必须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这是视觉传达发挥时效性的灵魂所在。形式彰显情绪、气氛、格调、风尚和趣味,内容是主题、形象和题材等元素的总和。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是形式和内容完美地高度统一的过程。注重二者的有机统一可以提高人性深度,体验艺术个性和人文内涵精神。最后,在视觉传达设计上还要使受众心理和生理共同得到满足需求,运用的视觉设计语言能在动态的多元化表达方式上使得受众身临其境,为他们的视觉感官带来全新的享受。视觉传达必须强调内容和形式的整体性。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只有把握好整体视觉设计的规律,才能站在独特的风格上高屋建瓴,从而在视觉的版式、色彩和风格等方面形成“形散而魂不散”的整体设计理念。
四、结 语
在以新媒体为导向的视觉传达发展机制下,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形式都在不断更迭。新时代浪潮的发展轨迹,也催生了视觉传达作为最终呈现给受众的消费平台,使得广告视觉传达的效果最大化。基于新媒体影响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开发,必须与新媒体技术的价值相符并体现其原创性特点,还要与新媒体技术的晕轮效应和新媒体技术的生命力相互吻合。在设计创新发展中,只有顺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才能最终实现视觉传达设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魏w.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J].教育界, 2016(15).
[2] 单禹.主流类型商业体制下狡黠的空间策略――20世纪50年代好莱坞家庭情节剧空间呈现策略研究 [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4(5).
[3] 高虹.新媒体语境下网络新闻媒体的视觉传达探究[J].科技传播, 2015(13).
[4] 李达林.“旧媒体”与“新媒体”――视觉传达概念下平面设计的生存现状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3(15).
[5] 王梦豪,黄斌.新媒体语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探讨[J].科技传播, 2015(12).
[6] 周萌.新媒体艺术语言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17).
[7] 王莹,王惠,王家燕.新媒体技术对视觉传达的影响及其对运动品牌的推广作用[J].大众文艺,2016(8).
[8] 蔡晓军.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 2015(6).
[9] 何淑英.新媒体设计中的视觉传达特征分析[J].大科技, 2016(12).
[10] 林成,王K.数字媒体环境下品牌形象设计的科学转型[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11] 王宇.互联网时代的平面设计与新媒体融合研究[D].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篇10
[关键词]数字化 增强现实技术 互动 展示设计
一、车展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数字化技术辅助实物展示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的过度爆炸使公众无所适从。而社会风尚的不断变化使公众的接受心理产生变化,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信息反馈的获得更加复杂多样,促使信息的传播方式也不断地发展演绎。展示设计在本质上以展品为主角,以各种展现手段凸显展品个性、体现展品目标、营造展示环境为基础。从商业本质上看,车展的目的是推广、促销,为商家实现市场目标进行最直接、最有效的宣传,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消费者可以通过车展所展示的相关信息,端详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动向与时代脉搏。汽车厂商则可以通过车展对外宣传产品的设计理念,产品相关信息。在车展流光溢彩的样车背后,是汽车制造商们为争夺市场而进行的较量。
车展展示设计在新时代背景下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有二,一是展示内容日渐品牌化。传统车展的展示以所推出新车型的展示为主,汽车销售竞争以质量取胜。而在汽车销售竞争开始白热化的、成熟的汽车市场,品牌意识、服务意识最终会成为销售中比拼的重要环节。对于许多厂商来说,每一次车展更相当于一个企业树立品牌形象的机会,展示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种竞争之下,近年来的车展展示呈现品牌化的发展趋势,厂商更注重将自身品牌形象、企业文化注入车展。例如,通过产品宣传片的视频播放、互动游戏的体验等形式,描述展示车型的未来生活,使参观者“近距离”地感知汽车品牌文化所带来的魅力,感受汽车品牌所描绘的有车生活的美好未来。二是展示手段日渐数字化,线下、线上展示相结合。在世界范围的低碳热潮下,借助网络及信息化平台已成为企业顺应低碳潮流的一种手段,数字化展览即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途径,而数字化展览填补了实体展览所不能赋予参展商的更多展示空间和更多实惠。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实物展览,数字化展览是一种补充,也是带有某种颠覆性意义的改变尝试。数字化展览是以展品和展览空间的数字化为基础,实现不同展品、参展方和参观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内容共建和体验共享等综合利用的新型展览模式,主要特点是展览形式的补充和互动体验的延伸。例如,品牌发展历史的虚拟展示、虚拟驾驶等体验,这是对原有车展模式在交流沟通意义上的颠覆。传统的车展展台是以车模来吸引人气,而强调体验、交互效果的数字化展示手段将会在未来的车展上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
二、虚拟展示与增强现实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数字时代,这对产品营销的发展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当代汽车展会展览形式的发展趋势表明,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展示设计而言,更具多样性和设计性。随着数字媒体应用的深入,也将大大增加数字特效应用的需求,使得虚拟现实和视频交互处理的应用日益普及。这些发展大大促进了媒体融合的增强现实技术发展。基于实时视频融合技术的“沉浸式”展示日渐成为各种领域、行业展示的新宠,它可以提供参与者完全沉浸的体验,使用户有一种置身于虚拟世界之中的感觉。这种沉浸体验主要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的。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即AR)是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即V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计算机应用和人机交互技术。它借助光电显示技术、交互技术、多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图形与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与用户周围的真实场景相融合,使用户从感官效果上确信虚拟环境是其周围真实场景的组成部分。相比于传统的实物展示方式,增强现实技术带来的丰富信息展示能力,贴近自然的人机交互体验,为展览会、产品演示带来了全新的展示空间,被时代周刊列为当前最具活力和前景的十大技术之一。大到军用设备,小到游戏娱乐的应用,增强现实技术之于今人仍像计算机和互联网之于20 前的人一样陌生。AR技术的应用从游戏到各种手机APP,营销领域就更是举不胜举了,各种消费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与AR技术相结合,让普通消费者大开眼界。还有各种各样的展会、会等等,在现场都不断应用AR技术为现场带来高涨的气氛和效果。等到技术和概念获得长足发展的那一天,增强现实也许会成为人们衣食住行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毕竟,更为集中,快捷而高效的信息流动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就国家发展趋势来看,增强现实技术已经发展到媒体融合阶段,但尚未成熟。在将来数字虚拟展示的应用中,倾向于追求需要将真实拍摄的视频和特定的数字场景实时、高效融合起来,以增强身临其境的感受,基于实时视频融合的增强现实技术将大量应用在日常生活中。[1]因此,基于动态视频合成与交互的增强现实研究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等相关领域迫切需要进行的研究课题,也是数字媒体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