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局限性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云计算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云计算的局限性

篇1

关键词:并行计算;均匀设计;Powell算法;全局最优化

0引言

最优化理论方法是应用数学的一门分支,研究决策问题的最佳选择,构造寻找最佳解的计算方法,探讨这些计算方法的理论性质及计算表现。目前,求解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随机规划、非光滑规划、多目标规划、组合优化等各种最优化问题的新方法不断涌现。除了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之外,在建筑设计、金融设计、医药设计、生产管理、交通运输等诸多方面均涉及最优化的应用。随着高速计算机的普及和优化方法的不断进步,规模越来越大的优化问题得到解决。

面对最优化问题,目前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目标函数常常多峰,随着优化问题规模的增大,局部最优解的数目将会迅速增加,往往得到的是局部最优解,而不能得到全局最优解。如何有效地跳出局部最优点而又不大幅度地增加计算代价,是目前的一个难题。②许多在串行计算环境下的最优化算法并不适合于并行环境,并行化难度大。

首先利用均匀设计具有使实验点高维空间均匀分散的特点,与Powell算法结合,并适当改进,经过经典的全局最优化函数测试发现它能够跳出局部最优陷阱,从而准确地找到全局最优点。最后,对算法的时间空间复杂度进行了测试,数据统计显示本文算法时间复杂度与计算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个数的二次方和布点数成线性关系,空间复杂度与因素个数和布点数成线性关系。对算法进行了并行化,经测试得知并行效率很高。该算法具有很好的求解大型优化问题的潜力。

1背景介绍

1.1全局最优化模型

对于解决实际优化问题,特别是对于科学与工程计算问题,全局优化方法非常重要。全局最优化问题可以描述成如下的数学模型: 

1.2均匀设计

均匀设计是20世纪80 年代,由我国科学家方开泰和王元开创的一种全新的试验设计方法。其思路是让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充分均匀分散,这种从均匀性出发的设计被称为均匀设计。

均匀设计主要通过对均匀设计表的设计来体现。均匀设计表是一种规格化的表格,是均匀试验设计的基本工具。均匀设计表有一个代号Un(qs)。其中U表示均匀设计,s表示因素个数,q为试验水平数,n 表示所作试验次数。均匀设计的最大特点是试验次数等于最大水平数,而正交设计试验次数是实验水平数的平方,这也是均匀设计的优势。

1.3Powell算法

Powell算法是一种方向集方法,假设计算的问题是m因数,它取m个m维的共轭向量,并沿每一向量的方向进行最优值搜索,那么任何一个m元函数均可用一维搜索方法求其最优值。它专门针对当目标函数特别复杂,因而没有办法掌握目标函数特性的一类优化问题,在实际工程与科学计算中十分有用。它的主要计算步骤如下:

2并行算法的实现及性能分析

2.1将均匀设计思想与Powell算法结合

均匀设计可以根据均匀设计原则在可行域内均匀分布优化初始点,而Powell算法具有很好的求得局部最优值能力。本文将上述两者结合起来设计寻求模型的全局最优解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路如下: 

(1)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在优化模型的设计变量空间内均匀分布一系列点,这些点在变量空间内均匀分散。 

(2)将可行域内的上述系列布点作为Powell优化计算的初始点,通过Powell算法分别从各初始点开始对模型(1)进行优化计算,得到优化模型的一系列局部最优点和局部最优值。

(3) 取所有局部最优值中的最优值,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优化模型(1)的全局最优解。 

显然,均匀布点数n越多,所得的结果越逼近全局最优解,但计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合理确定布点数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2.2并行化

按照算法设计中所述基本思路,将初始点平均分配给多个进程,让这些进程并行计算,最后将结果汇集到root进程0。如此实现以后通信量少,并行度高。并行化部分代码如下:

/*确定每个进程需要处理的第一个初始点Begin_Row和最后一个初始点End_Row*/

if (PopSize%size!=0)// PopSize为布点数,size为进程数

{if(myid< PopSize %size) Row_Num = PopSize /size+1;

//Row_Num为分配该进程初始点个数

else Row_Num = PopSize /size;

if(myid

Begin_Row=myid*( PopSize /size+1);

else Begin_Row = myid*(PopSize /size) +n%size;

}

else

{

Begin_Row =myid*(PopSize /size);

Row_Num = PopSize /size;

}

End_Row=Begin_Row+Row_Num;

//进入计算部分

/*然后将每个进程计算结果传给root进程0;root取最优值赋给result变量*/

MPI_Reduce(&min,&result,1,MPI_DOUBLE_PRECISION,MPI_MIN,0,mycomm);

2.3性能分析

(1)时间与空间复杂度

(2)并行效率分析

并行实现以后,各个计算过程中进程之间不需要数据传输,所以并行效率比较高。这个结论在3.3节的测试中得到验证。

3算法测试

3.1试验环境

联想深腾6800 超级计算机系统;

系统结构:COW;

265个四路节点机;

内存总容量2.6 TB,磁盘总容量80 TB;

高速连接网络QsNet,点对点通信带宽大于300 MB,延迟时间小于7 μs。

3.2寻优能力测试

(1)为测试该算法的寻找最优值的能力,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全局最优化函数作为测试的目标函数。其特点是局部极值点非常多,因而全局最优值很难准确找到。最后将本文的计算结果与遗传算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到局部最优值点非常多,所以布的点比较多。在实际工程计算中,一般应该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布尽量多的点。从表2可以看出,在上述4个进程中有2个找到了全局最优值点。最终root进程0选取结果为最优值点:(0);最优值为:1。

(2)与遗传算法的比较

从表3和4中可以看出,本文设计的算法分别在小数点后面3位和4位比遗传算法精确,这显然不是机器精度的问题,而主要归功于Powell算法具有很强的局部寻优能力。遗传算法是一种带有随机性的寻优方法,有其很强的跳出局部陷阱的能力,但在局部寻优方面却不十分强。Powell算法在寻找全局最优解方面不理想,针对这一点本文用均匀布点的方法将其化解。

由并行加速比和并行效率可以看出该并行算法并行效率比较高。这个测试结果与2.3节中算法性能分析的结论一致。

3.4时间复杂度测试

(1)笔者同样选择函数(6),问题因素个数也即自变量的维数m从100每次递加100,每次同样布211个点,同样分配4个进程。时间空间统计数据见表6,图形显示如图4、5所示。

从(1)和(2)可以总结出,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维数2×布点数),空间复杂度为O(维数×布点数)。该测试结果与2.3节中的性能分析(2)一致。

4结束语

本文将均匀设计与Powell算法相结合并进行有效改进,设计基于此的全局最优化并行算法,经过测试该全局最优化算法寻优能力强,时间复杂度与计算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个数的二次方和布点数成线性关系,空间复杂度与因素个数和布点数成线性关系,经过并行性测试该算法并行效率很好。

该方法可适用于各种数值和非数值优化的科学计算问题,如生物信息学和计算化学等领域,也可以用于多种工程计算方面,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由于本算法计算时,每个进程只需要部分Uniform矩阵,对于大规模优化问题,大内存的需求可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节点的CPU上,故算法具有非常好的利用超级计算机求解大型优化问题的潜力。

利用本算法的思想,也可用于均匀设计类似的正交设计、单纯形法等方法进行空间布点,然后利用可用于局部优化的Powell算法、共轭梯度法、最速下降法等方法进行局部优化,也可能在特殊应用领域达到较好的全局最优化效果。

参考文献

[1]AIMO T, ANTANAS Z.Global optimization(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M].Berlin:Springer-Verlag,1989:15-42. 

[2]WILLIAN H P,SANL A T,WILLIAN T,et al.Numerical recipes in C++[M].[S.l.]: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05:295-317.

[3]PARADALOS P M, SHALOWAY D,XUE G L.Optimization methods for computing global minima of non-convex potential energy functions[J].Journal of Global Optimization,1994,4(1):17-133.

[4]JIANG L L, XUE G L.Optimization of molecule similarity index with applications to biomolecules[J].Journal of Global Optimization,1999,14:299-312.

[5]CHEN H M, ZHOUJ J, XIE G P.A genetic evolved algorithm to predict bioactivity[J].Comput Sci.,1998,38:243-250. 

[6]BYRD R H,ESKOW E,SCHNABEL R B.Parallel global optimization:numerical methods, dynamic scheduling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to molecular configuration[D]//FORD B,FINCHAM A.Parallel computation.[S.l.]: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187-207.

[7]CRAMER E J,DENNIS J E, FRANK P D,et al.Problem formulation for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J].Siam Journal of Optimization,1994,4(4):754-776.

[8]AUDET C,DENNIS J E.A patten search filter method for nonlinear programming without derivatives[D].[S.l.]:Department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Rice University,2000.

[9]STEVE B, LOIS C M, JORGE J M,et al.Users mannal.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pision,ANL/MCS-TM-242 revision 1.5[R].[S.l.]:[s.n.],2003.

[10]方开泰.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80.

[11]方开泰.均匀设计——数论方法在实验设计的应用[J].应用数学学报,1980,3(4):363-372.

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数字版权,云计算

1.引言

移动互联网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的通信技术,智能手机、PDA、平板电脑…..这些便携式的移动终端的兴起以及无线网络的大范围覆盖充分展现出了移动互联网的“无处不在的网络,无处不在的业务”的思想。此外,移动终端本身所具有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有限、带宽接入的限制及接入网成本高等局限性又制约着传统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而基于分布式计算的云平台的海量的数据存储能力和高性能的计算能力为解决基于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通过简单介绍传统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及其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中缺陷,论述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未来发展。

2.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与其在移动终端使用的局限性

2.1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

2.1.1数字水印。数字水印(Digital Watermarking)技术是将一些标识信息(如作者的序列号、特殊含义文本、公司标志等)直接嵌入到数字媒介当中,或者是间接表示(修改特定区域的结构),用来识别数字媒介的版本、来源、作者、发行人、合法使用人等信息,并且不影响原数字媒介的使用价值,也不容易被探知和再次修改,但可以被生产方识别和确认。

2.1.2数字加密。数字加密(Digital Encryption)是使用密钥来对数字媒介的内容进行加密的。加密的密钥有两把:用于加密内容的公钥(Public Key)和用于解密内容及验证数字媒介是否被非法修改及破坏的私钥(Private Key)。

2.1.3数字签名。与人们的手写签名作用一样,数字签名系统向通信的双方提供服务,使得发送方S向接收方R发送签名的消息M,以便达到:一、接收方R可以验证消息确实来源于发送方S;二、发送方S以后不能否认发送过的签名消息M;三、接收方R不能编造或者改变消息M。签名的验证必须在签名人或者指定的证实人A的配合下才能进行,从而防止了签名的消息M被散播和复制的可能,从而保护了数字媒介的版权。

2.2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移动终端使用的局限性

(1)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基本都是基于密钥加解密技术,密钥技术存在着被泄露的风险 ,数据依旧可能被泄露,特别是在开放式的移动互联网中,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增加了这种风险的存在。假使在给合法使用者发送私钥的过程中私钥被不合法的使用者截取,则会造成数据泄露。

(2)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对厂商和用户终端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要求较高,对现今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来说,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恰恰是其弱项,过大的存储及高要求的数据处理能力阻碍了现有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3)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中,发行商的服务器需要将加密后的数据全部传送到用户的终端中,然后再有用户终端解密之后其内容才能得以呈现。如果是一般的文本数据的话,移动互联网络传输带宽的压力还是可以承受的,但随着数字阅读中的内容不断向前扩展,图片、音频甚至是视频这些多媒体资料也成为数字阅读内容的一部分,此时,用户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流量将其下载到移动终端存储介质中才能阅读,这样会导致用户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增加,不利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的扩大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3.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未来发展

鉴于现有的数字版权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下应用的局限性,以及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必然朝着云计算的方向发展。可以采用云计算虚拟应用技术,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展示三个过程独立开来,进而减少网络带宽及移动终端的压力。

3.1数据存储。移动终端用户请求的数字内容数据可以存储在云存储端。云存储端海量的数据存储能力可以支持出版发行商的数据存储需求。与此同时,数据也可以存储在出版发行商的非云化存储设备中,通过相对应的云访问接口一样可以将数据传输到云处理设备中。

3.2数据处理。利用云计算端的虚拟技术,在出版发行云中由出版发行商专用的应用程序对数字媒介进行加解密以及验证,从而从根源上避免了受版权保护的数字媒介资源流传到云计算端之外的区域。

3.3数据展现。由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多样性,从而造成了移动终端显示方式的多样性。云计算终端出版发行商专有的应用程序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发来的需求,根据识别出终端显示设备的显示方式展现加密后的信息。

3.4云计算数字版权管理的优势

(1)由于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是在云端进行的,因此整个数据不会泄露到云外,从而使极大保护了数字媒介的版权。

(2)由于数据处理都是在云端进行的,因而大大降低了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压力,其所要完成的仅仅是数据的最终呈现,这样对移动终端的配置要求会大大降低,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会更加低,从而加大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范围。

(3)由于在云端内部是云主机间的可信数据通信,因而可以减少甚至是不使用传统模式中的通信双方数据的加解密,从而减低了云主机处理资源的开销。

(4)云终端出版发行商的应用程序资源池中的虚拟应用程序自动识别出终端显示设备的屏幕的大小,从而为其提供适合其屏幕的数据,因此出版发行商仅仅需要针对不同的软件运行平台开发统一的应用程序即可,而不需要在针对每一种类型的设备开发专用的应用程序,降低了出版发行商的发行成本。

篇3

Paul Haverfield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惠普自身的情况看,在未来3~5年内,软件定义的存储将占存储收入总额的80%,剩下的20%则属于传统的高端存储。目前,软件定义的存储还不能承载那些对处理性能有极高要求的工作负载,比如在线交易等。从这个角度分析,软件定义的存储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硬件存储。”

北京华云网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云网际)技术总监王劲凯也认为,传统存储的市场份额会被进一步挤压,最后只有那些对实时性要求非常苛刻且对成本不敏感的高端用户才会选择传统存储。

目前,一些基于虚拟机的软件定义的存储设备多用于中小企业或Web 2.0应用。这是不是意味着软件定义的存储在应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呢?华为公司存储产品线市场部部长经宁认为,软件定义的存储产品和方案可以先从某些应用领域切入,比如Web 2.0、云计算以及企业的大型数据中心都可以应用软件定义的存储,然后再进一步拓展应用的领域。

“运行在虚拟机上的软件定义的存储,可能因为自身的性能、扩展性有限,而致使应用受到限制,不过这是由虚拟机的局限性造成的。”戴尔亚太区存储业务部技术总监许良谋表示,“要想搞清软件定义的存储的应用范围,就必须明确软件定义的存储的概念。不同厂商对软件定义的存储的定义理解不同,采用的技术架构也不同,从而导致产品的性能、稳定性不同,当然产品的适用范围也有差异。”

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 档案管理 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

1 引言

随着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iPad,以及Google公司的安卓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设备,人们被其不知不觉带入了移动互联网极其精彩的世界。通过手机、平板的使用,我们都会想到我们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正事”:从前,我们都是在固定的书桌或电脑旁,盯着看着那些档案文件,但现在不一样了,拿着苹果或安卓的手机与平板电脑,我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入我们的档案管理系统,参与档案的管理与应用。这,正是我们档案管理人员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移动互联网,对于管理人员如何建立更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而对于档案使用人员,他们又如何通过手机或平板方便地检索、使用我们的档案数据库所有档案内容?

2 基本概念介绍

2.1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就是指3G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和传统互联网有机结合为一体的网络技术整体,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专家都未曾预料到的。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在日本和韩国,已经凭借着出色的业务吸引力和资费吸引力,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国,虽然时间不长,但发展也极其迅速,并已具备一定的规模。这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而急剧上升,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让我们的工作或生活变得更完美。

2.2 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最早是Google提出来的概念,但目前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网络应用理念。云计算,就是把大量的计算任务从用户终端集中到互联网服务器的“云端”,计算任务通过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等技术由多台网络服务器共同完成,然后把运算结果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天生就是在一起的,对于一款手机或平板电脑而言,其运算性能毕竟有限,如果完全依靠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在涉及大量的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时候会显得无能为力,所以它必须要有云端的支持。目前,我们所熟知的网络巨头Google、Baidu、QQ这几家公司,其主流应用和服务都采用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云计算技术框架。

3 移动互联网时代档案管理特点

在目前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阶段,利用传统办公网络环境的档案管理方式,由于自身空间的局限性,已经无法满足实时的、迅速的管理要求与查询需求。针对档案管理与服务特点,量身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网版本的档案管理系统,将可以更方便地收集、整理有价值的文件,并随时随地提供给用户进行有效的利用。

首先,移动互联网能够让管理者与用户都享受便捷的使用方式。任何级别的管理者或普通用户,只需通过任何联网的移动终端设备输入用户名与密码登陆系统,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自由管理与调阅档案资源。对于开放档案,使用者可以直接进行下载使用,对于受权限控制的档案,则可以在网上根据用户帐号,使用相关电子签名后,根据严格的管理与使用流程进行处理。目前,通过移动云平台功能,完全能够实现手持终端对多种的数据库类型,以及各种不同格式文档之间的兼容处理,使得WORD、EXCEL、HTML 、PDF、TXT等版式文件以及WMV、MP4、WMA、MPEG等多媒体文件都可以在各种类型终端、包括移动终端上正常处理,无需担心一直以来所受到的档案文件格式兼容性问题的困扰。

其次,移动互联网所独有的数据推送服务,将把从前由应用者提取才可以调用档案的操作模式,改变为网络系统主动向应用者推送系统的推荐信息。除了建立公共信息的推送服务,我们甚至可为用户开展个人信息定制推送服务。比如,根据某档案用户个体所关注的档案内容,设置“年度为2012年、包含‘党代会’” 关键字的相关订阅条件,让档案管理内容中出现符合订阅条件的档案文件时,档案管理系统会自动提醒当前档案使用者有新的订阅信息出现,并选择性地将信息主动推送给用户。主动为用户推送信息数据的全新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档案管理系统中用户被动查询数据的应用模式。

移动互联网版本的档案管理系统,解决了传统档案管理的局限性,可以很好地扩大档案使用过程中原本被限定的有限空间、时间、服务范围等,提高了档案利用的效率。

4 移动互联网之档案管理系统面临的挑战

诚然,移动互联网还是有必须要认识到的缺点:首先是网络带宽问题,理论上讲在3G时代宽带似乎不再是问题,但其稳定性却值得我们重视。因为无线移动网络的数据载体不再是有稳定连接的有线信号,无线电波因为其覆盖局限性、易受电磁干扰的特性,移动网络可用性及信号质量与有线网络有很大差距。这也正是我们的手机或平板电脑访问网络经常不顺畅的原因。

另外,还有我们所关心的费用问题。对于WIFI信号我们一般都只需要支付固定月费,在局域网范围内就可以自由使用。但对于3G网络,资费并不便宜,尤其是需要多媒体的视频、音频等档案文件的传输,用户将需要为档案的流量支付较高的费用。对此,我们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以从技术角度出发,对系统架构进行优化,例如让音视频流媒体服务器上实现多码流的动态支持,或者让我们的移动终端软件自动根据实时网络环境选择适配码流等,都可以在保证最佳的用户浏览体验下,降低档案的传输成本。

篇5

[关键词] 肾上腺损伤;肾上腺血肿;CT;核磁共振

[中图分类号] R69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0-0059-03

肾上腺(adrenal gland)为腹膜后位器官,其位于肾脏上方,体积较小,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因其由肾筋膜及脂肪组织包围,加之受检查设备等条件的限制,故肾上腺损伤(adrenal gland trauma, AGT)的临床发生率一般较低,由于肾上腺损伤的临床诊断经验尚浅,目前临床上鲜有大样本量的肾上腺损伤相关的报道[1]。但是,由于近些年来意外伤事件发生率的不断提高,肾上腺损伤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约为腹部损伤总患者数的2%[2]。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查设备也随之更新较快,螺旋CT和MRI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CT和MRI在肾上腺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40例2010年3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或回访证实腹部钝性外伤所致的肾上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6~65岁,平均(36.1±2.4)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8例,坠落伤12例。患者就诊时主要症状为胸部或腹部剧烈疼痛、呼吸困难以及呕吐等症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结合常规CT初检结果和临床表现,高度怀疑为肾上腺损伤。②既往无肾上腺损伤史、手术史、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全或功能不全。③肾上腺部位和周边组织、器官既往无占位性病变史。④患者无药物或化学所致肾上腺损伤现象,仅与外伤高度相关。⑤所有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参与该项研究,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凡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任何一条者,不纳入研究范围。

1.3检查方法

采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螺旋CT机,螺距1.5,准直为1 mm,将部分病例的原始数据重建为1 mm层间距、2 mm层厚,再将重建后所得图像传至独立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MPR)进行观察,存储能够清晰显示病变情况的影像资料。本组40例肾上腺损伤患者均行腹部普通平扫进行初步检查,以完成对肾上腺损伤的初步判断。经常规CR平扫初步判断为肾上腺损伤后,对其中24例患者行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向肘前静脉团注90 mL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流速为(2~4) mL/s,注射完毕后30 s行肾皮质期增强扫描,2 min行肾脏实质期扫描,其余16例行MRI检查,常规T1WI、T2WI、脂肪抑制技术及增强检查。检查结束后对患者的的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定期复检,随诊。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必要时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检验水平取α=0.05,P

2 结果

2.1 CT表现

2.1.1肾上腺损伤急性期的CT表现 ①直接表现:对24例高度怀疑为肾上腺损伤的患者行CT增强扫描,以明确患者的肾上腺损伤程度和具体病理表现。急性损伤期间,患者的病理表现主要以局限性血肿和弥漫性血肿为主,并伴有其它脏器或组织的损伤。24例患者中,16例患者为局限性血肿(急性和亚急性期),单右侧13例,单左侧2例,双侧1例。CT影像学表现为呈类圆形或卵圆形区域密度增高(见封三图1),边缘强化不明显。8例患者为弥漫性血肿,单右侧6例,双侧1例,单左侧1例,CT影像学表现为肾上腺主体部分或全部被血肿包埋,肾上腺边界无法清晰辨别,且在肝肾周围有少量液体渗出致使肾上腺的正常结构消失,影像图呈不均匀强化,见封三图2所示。通过统计,发现所有患者的肾上腺CT值均在50HU以上。关于局限性血肿和弥漫性血肿的右侧发生率较高以及CT值>50HU的结果,与相关文献的报道基本一致[3]。②间接表现:24例经CT增强扫描的肾上腺急性损伤期患者的CT间接表现主要以肾上腺与邻近脂肪间隙模糊、有大量高密度影、肾周围的脂肪呈外伤所致的条纹状以及右膈脚增粗。其中出现肾上腺周围临近脂肪间隙浑浊、斑片状损伤性条纹增多的患者20例,右膈脚增粗患者4例。肾上腺急性损伤患者的CT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肾上腺损伤患者CT表现

2.1.2亚急性、慢性期肾上腺损伤CT复查表现 24例患者的肾上腺急性期度过后,逐渐转入亚急性和慢性损伤期。1周后对24例患者行常规CT或增强CT复检。1周后的CT复检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血肿CT值约下降8~17 HU,且以血肿中心位置的密度降低最为显著,血肿的最大直径也有一定程度的缩小,且表现为张力略低和血肿边缘平直,肾上腺边缘呈环形强化,但中心部位增强化不明显。6周后患者行常规CT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肾上腺血肿的CT值进一步下降22~34 HU,血肿的最大直径显著缩小且边缘出现内陷。6个月后行CT检查的结果显示患者的血肿基本消失,肾上腺的整体形态恢复良好,仅2例患者出现肾上腺肢体轻微增粗。

2.2肾上腺损伤的MRI表现

40例患者中16例患者根据需要行MRI检查。首次MRI检查结果显示,16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血肿,1例考虑为损伤程度较轻而未表现出明显血肿迹象。15例血肿中局限性血肿12例,弥漫性血肿3例,且血肿部位均以右侧为主,与CT检查结果相似。急性期局限性血肿,主要表现为肾上腺边界清晰,腺体体积明显增大,且T1WI呈等高或稍高信号灶,T2WI呈稍高信号灶(封三图3);亚急性血肿患者则表现为T1、T2加权像信号强度不均一的现象,边界模糊,腺体体积增大不明显,但通过脂肪抑制术成像仍可清晰显示其肾上腺边界和腺体形态。相对于局限性血肿,弥漫性血肿患者的MRI影像主要表现为肾上腺边界不清晰,且T1WI与T2WI的信号强度呈明显不均一现象,混杂信号较多。随着患者的康复,经MRI复检,患者的血肿体积逐渐缩小,T1WI高信号、T2WI呈中央高信号且腺体周围组织表现为低信号围绕影。见封三图4。

3 讨论

肾上腺是作为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皮质和髓质分别能够分泌大量的皮质类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从而保证机体基本新陈代谢活动的有序进行[4]。相对于人体的其它脏器而言,肾上腺的体积偏小且包裹于肾脏周围的Gerota筋膜内,周围分布着肝脏、肠等器官。正常情况下,由于肾上腺周围脂肪组织、肝脏等相邻脏器的保护,一般外力作用常很难伤及肾上腺[5]。但是在人体腰部或肾上腺所在的腹部区域遭受强大的外力击打或撞击时肾上腺也同样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并伴有一定的血肿,极少数情况会导致肾上腺出现破碎性损伤。本次研究中,无论是经CT检查还是经MRI检查的患者,肾上腺损伤的临床表现均以血肿为主,与既往的临床结论相符合。肾上腺一旦损伤,人体内肾上腺激素水平及其它皮质激素水平均会出现下降,将会严重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功能。此外,肾上腺水肿若不能及时发现和采取相应的治疗,多会出现肾上腺功能不全或肾上腺功能衰竭等严重后遗症。因此,快捷、高效的诊断方法对于肾上腺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将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于肾上腺体积小且包裹于肾脏之中,大量脂肪组织的存在使得常规的X射线、超声等检查手段无法获取较为清晰影像图片,对于肾上腺的临床诊断意义较为有限[6]。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使用CT和MRI对共计40例肾上腺损伤患者进行了临床检查,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预期效果。CT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 24例患者中有16例为局限性血肿,表现为肾上腺区域呈类圆形或卵圆形区域密度增高;8例患者为弥漫性血肿,表现为肾上腺主体部分或全部被血肿包埋,肾上腺边界无法清晰辨别,且在肝肾周围有少量液体渗出致使肾上腺的正常结构消失,影像图呈不均匀强化。从肾上腺血肿的分布方面分析,肾上腺损伤后的血肿类型以局限性血肿为主、其次为弥漫性血肿,且所有血肿均以右侧多发。关于肾上腺损伤后血肿的发生机制[7],目前临床研究认为是由于强大的外力打击下迫使肾上腺内部血管破裂、肾上腺静脉压急剧升高,血液淤积且无法被及时吸收,最终在肾上腺部位形成血肿。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将肾上腺血肿型损伤与肾上腺皮腺瘤、肾上腺脂肪瘤等混淆的事件偶有报道[8],主要是其CT影像学表现较为相近,若不进行仔细辨别或辅以其它辨别手段,误诊的可能性较大。经过临床对比发现,肾上腺血肿患者的CT值常在50 HU以上且增强扫描时中心强化不明显,而肾上腺部位肿瘤的CT值则一般在40 HU以下,为我们区分肾上腺血肿和肾上腺部肿瘤提供了依据。本次研究中,24例经CT检查的肾上腺损伤患者的CT值均>50 HU,且在影像学表现方面也以中心强化不明显为主要特征,完全符合肾上腺血肿的判断标准,即提示我们CT对肾上腺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肾上腺的随访结果方面,几乎所有患者的血肿均呈逐渐消失的趋势,说明肾上腺损伤后多数能够恢复至正常形态,但其内分泌功能是否能恢复至初始水平需视情况而定。

肾上腺损伤按照分期一般被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但截至到目前为止关于肾上腺损伤的分期并无较为明确的标准[9]。因肾上腺血肿形成时,肾上腺组织内部由于红细胞破裂而生成大量的去氧血红蛋白,导致不同时期内肾上腺组织细胞内外铁的分布均匀程度有所不同[10]。因此,考虑使用MRI对肾上腺损伤进行检查时将更易获取不同肾上腺损伤的分期数据。本次研究中16例行MRI检查的患者中,患者的主要血肿类型为局限性血肿,且以右侧为主,病理特征与CT的检测结果一致。急性期局限性血肿主要表现为肾上腺边界清晰,腺体体积明显增大,且T1WI呈等高或稍高信号灶,T2WI呈稍高信号灶;亚急性血肿患者则表现为T1、T2加权像信号强度不均一的现象,边界模糊,腺体体积增大不显著,通过脂肪抑制成像仍能清晰看到肾上腺与周围脏器的边界,并能观察腺体体积增大的迹象。弥漫性血肿患者的MRI影像主要表现为肾上腺边界不清晰,且T1WI与T2WI的信号强度呈明显不均一现象,混杂信号较多。整体而言,MRI对肾上腺损伤的检测能力与CT的相当,均能够精确地检出肾上腺的损伤程度和血肿类型。16例肾上腺损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既往的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1]。

通过本次研究,对肾上腺损伤的CT和MRI表现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CT和MRI均能够有效检出肾上腺损伤的病变类型,提示我们CT和MRI对于肾上腺损伤的诊断和定性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由于肾上腺损伤属于临床较为少见的外伤性疾病,在病例的搜集方面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金中高,祝跃明,吴晓,等. 肾上腺损伤的CT诊断[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5):362-364.

[2] 刘怡,张铎. 肾上腺损伤的CT及MRI诊断[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5):61-64.

[3] 南喜文,苗来生. 急性肾上腺损伤的CT诊断[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6,7(6):384-386.

[4] 刘胜全,王巧玲,李云,等. 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1):58-60.

[5] 王富泉,董素梅,范志奎. MSCT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在肾上腺损伤中的应用价值[J]. 河北医药,2013,35(13):2025-2026.

[6] 吴树荣,魏太生,马建虎,等. 钝性肾上腺损伤的螺旋CT诊断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4):264-265.

[7] 董江宁,章锦伟,王术生,等. 钝性肾上腺损伤的MSCT表现特征[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8):1162-1165.

[8] 范合灯. 螺旋CT在肾上腺钝性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 现代临床医学,2013,39(1):70-72.

[9] 潘海英,钟兰宇,上展增,等. 外伤性肾上腺损伤的CT诊断[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33-34.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 传统教学

教学手段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具体到数学教学,其学时紧张与当代知识信息增加构成了突出的矛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数学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下面笔者就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的经验,辨证地分析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而实施的教学活动。它具有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等特点。并且可将图形、声音、动画引入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它具有以下优势。

1、教学资源丰富

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课本,而多媒体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集体制作,其中除包括教学内容外,还包括教师们共同开发的大量数据和资料,是一个大型的信息资源库。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下,由于教学节奏加快,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见识到更多的题目类型。

2、教学内容形象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借助粉笔将教学内容静态地反映在黑板上。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教材中静态的曲线图形隐含的运动变化因素动态化,以揭示图形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讲授数列极限时,可通过多媒体演示正n 边形的边数由4,8,16,……,无限增多趋于∞时,正n 边形趋于圆的过程;讲授概率论时,可借助计算机进行随机现象的模拟,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随机现象的全过程。多媒体教学的这种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多感官地学习,达到加深印象和启迪智慧的目的。

3、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小班教学,一个教师往往承担着多个小班的教学任务。由于近年来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师资紧张,特别是高水平教师的短缺的矛盾愈显突出。采取多媒体教学可以变小班教学为大班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使得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转贴于

4、实现了教学方式的交互合作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普通教室里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缺乏对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而在多媒体教室或教学网站,师生通过电子邮件、语音信箱等多种媒体技术,实现了交互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即人和电脑、人与人、电脑与电脑之间通过不断地变向交流,完成复杂的教学任务。此外教师可在教学网站上疑难讲解、补充练习题和测验题。同时,学生可将听课中的疑难概念和定理以及课后作业和整理网站练习题中不会解的习题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老师同样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将答疑的问题和解题思路发给学生。

二、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

多媒体教学是新生事物,它的出现,对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推动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1、忽略学生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停顿

在数学习题教学中,教师借助于计算机容量大,呈现快的特点,将数学教学内容全部由计算机包办代替,结果多媒体不是引导学生思考,而是代替学生思考,学生在高亮度的大屏幕前,不知所云,倍感疲劳。由于容量大,节奏快,再加上没有给学生停顿的思考时间,学生更不用说记笔记,大屏幕的快速放映,学生记忆中暂留的时间太短,导致刺激不够强烈,印象不够清晰,给学生的学习增加难度。长期这样,效果必然不好。

篇7

【摘要】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SLEE) 在CT检查时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诊断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的资料,所用病人均行CT检查,并分析其CT 表现。结果 主要CT 表现:(1)弥漫性低密度灶(3 例),部位不定,单发或多发,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占位效应较轻;(2)局限性低密度灶(4例),主要位于基底节区及脑干;(3)轻度脑萎缩(2例),均呈弥漫性。结论 CT可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参考,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CT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T finding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encephalopathy (SLEE).Methods The CT findings of 9 cases with SLEE proved by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main CT findings of SLEE were that as follows:Diffused hypodense cerebral parenchyma (3 cases) characterized by indefinite position,single or multiple foci,irregular shape, indistinct border, and mild mass effect;Focal hypodense cerebral parenchyma (4 cases), mostly in the region of basal ganglion and brain stem;Mild brain atrophy (2 casses) which was local or diffuse. Conclusion Early diagnosis of SLEE, valuable references o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posttherapeutic effect might be provided by CT, however, definite diagnosis of SLEE should be mad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sus;Encephalopathy; CT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是一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多脏器损害,其中脑部损害为常见严重并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SLEE) 是SLE 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50%~75%的SLE 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特别是导致脑部损害[2]。作者收集本院9 例SLEE的CT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99301~200905符合SLEE 诊断标准并有完整CT 检查资料的9 例患者, 所用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13~42岁, 平均31.3岁。病程3~20周, 平均8.16周。SLEE诊断标准为SLE患者出现神经或精神异常, 并有以下任何一项即可诊断:(1) 脑电图异常;(2) 脑脊液异常;(3) 排除精神病、高血压、尿毒症性脑病、颅内感染及激素等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神经精神异常等原因。

1.2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合并有神经系统以外症状,包括:发热6 例,光过敏3 例,面部红斑6例,脱发2 例,口腔溃疡6 例,关节炎7 例,浆膜腔积液1 例,肾损害8 例。9 例的神经精神症状包括:(1) 精神异常4 例,包括意识障碍,反应迟钝,记忆力、计算力下降, 定向力障碍, 幻觉、妄想等;(2) 头痛3例;(3) 癫1例;(4) 局灶神经征象1 例,包括失语、视物模糊、偏盲或偏侧肢体活动不灵等。部分患者表现为多组症状。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下降3 例,血小板下降2 例,补体下降6例, 抗ds DNA 抗体,抗Sm 抗体均阳性。

2 结果

SLE脑病CT表现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脱髓鞘样改变:表现为大脑、小脑半球深部白质片状略低密度灶。(2)大片脑梗死:显示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形态不规则;(3)腔隙性脑梗死:位于基底核区、背侧丘脑的点状、小片状低密度影;(4)脑出血:显示为高密度影,周围环以指状水肿带;(5)脑萎缩:局限性或弥漫性脑沟、脑池轻度增宽或扩大,侧脑室稍扩大,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伴有梗死灶。本组9例检查均有异常。弥漫性低密度灶(3 例),部位不定,单发或多发,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占位效应较轻,考虑为大片脑梗死;局限性低密度灶(4例),主要位于基底节区及脑干,考虑为腔隙脑梗死;轻度脑萎缩(2例),均呈弥漫性。

3 讨论

SLE 多发生于年青女性,累及全身结缔组织,为全身多系统多脏器慢性炎症性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SLE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SLEE病因及机制复杂,一般认为SLE 本身损害脑部;继发高血压、肾性高血压、继发感染或两者因素兼而有之。SLEE发病机制与免疫损伤有关[3],患者体内存在自身免疫抗体如抗神经元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等,从而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另外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脑内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导致血管周围炎或管腔狭窄、闭塞,可见SLEE 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SLEE 脑部表现多样化,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弥漫型和局灶型,CT 可以正常或异常。无论是弥漫型和局灶型,均以低密度缺血脑梗死为最常见的表现,可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分布,表现为小点状、片状低密度灶,分布于内囊、放射冠、侧脑室前后角的白质及基底节区、额顶叶皮层灰质区,亦可合并脑萎缩[4]。本组病例CT 检查表现有脑梗死、脑萎缩等改变。

影像学检查对SLEE有重要临床价值,不仅能明确SLE有无脑损害,而且根据影像学表现分型,结合临床能指导临床治疗,评估NPSL E 的预后。CT对SLE脑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首先CT可明确有无SLE脑内损害;其次判断病变的性质以及病变的时期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最后CT可用于估计SLE脑病的预后,结合临床化验指标观察疗效, 且检查方便, 适用于SLE脑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但CT检查对SLE脑病缺乏特异性,尽管SLE脑病具有多种CT表现, 但无一项独具特性, 其CT改变通常是脑梗死、脑出血、脱髓鞘改变、小血管周围改变和脑萎缩等, 单独依据CT征象不能做出诊断,SLE脑病的确诊主要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5]。如在SLE病程中,一旦突然出现癫、 精神异常或有脑定位症状体征,头颅CT显示脑实质损害或脑萎缩, 排除脑血管病、脑寄生虫、脑肿瘤等疾病,可以考虑该病诊断。

参考文献

[1] 林英堂, 许志恩.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31 例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8, 16(1):23.

[2] 马林, 安宁豫, 高元桂, 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磁共振影像表现[J]. 中枢神经系统放射学, 1998, 32 (11): 773775.

[3] 储 萍, 赵亚军, 李卫党 ,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因子的表达[J]. 江苏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2,12 (4): 335336.

篇8

监控系统发展到现在,对于传统的闭路电视监控可以说是日臻完美,而且近年来发展势头特别猛,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几乎都能找到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应用实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模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也逐渐显现出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传输距离不可能很远、无法远程监视、布线工程量大等,特别是和现在全社会的数字化趋势形成矛盾。而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优点恰好克服了模拟闭路电视的局限性,如网络传输视频流、传输距离远、布线不重复、抗干扰能力强、查询方便等。

本监控系统,因为只包括视频部分,因而称之为简单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它是传统的模拟图象监控系统与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它是集中了数字视频技术,尤其是数字图像处理及局域网传输视频的新一代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将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实现局域网传输。这样以满足在局域网中的各个站点都能接收到实时图像,并能根据其所授权限及优先级别进行控制。因为它既有模拟部分又有数字部分,因而即实用、经济又可靠。

二.本系统的特点

A. 稳定性:本系统不是纯粹采用数字视频、而是模拟和数字的结合。因而具有高度的稳 定 性和可靠性。

B.灵活性:便于实现整个系统的模块化管理,将视频模块、云台镜头控制模块、局域网传输模块等模块通过计算机集中管理,大大减少了工作难度。

C.信息智能化:单一传统的监控系统因其通用性差,不易扩展,不能网络化等致命缺点,势必会被历史淘汰。而基于局域网的监控系统建立起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监控平台,为信息化的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通过系统软件实现控制界面的可视化及控制环境的数字视频化,可以方便地实现灵活机动的智能化控制。.

三.本系统设计方案

A.视频模拟处理部分

视频模拟处理部分包括摄像机、镜头、云台、解码器、画面分割器、视频切换矩阵、键盘、监视器、长延时录象机等传统闭路电视监控设备。

视频镜头包括带云台控制的镜头和不带云台的固定镜头。镜头的伸缩、拉长和云台的移动由解码器控制。

画面分割器主要起着视频转换作用,它可以将对多个摄象机送来的视频信号进行特定形式的组合,重新形成一路视频信号送出去。当然也可以将录象机的视频信号回放。

视频切换矩阵主要实现对视频的分配与全矩阵切换功能.采用差分放大使得视频干扰降低到最小程度.另外,它还通过键盘实现对云台和镜头的控制。也可以直接采用计算机通过串口进行控制,其控制的速度达到毫秒级.切换板提供了16*5视频切换矩阵和扩展的接口。通过切换板之间简单的并联就可以很方便的扩展输入输出路数,扩展后也不影响开关的控制速度。切换矩阵的输入也可以直接与摄像机的输出相连,切换板的输出可以直接与监视器相连。视频信号不经调制,直接进行切换,使得工程安装更加快捷方便。视频切换矩阵是采用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功能的矩阵。

B.通信部分

模拟部分提供了RS-485的通信接口,这是与解码器的接口,它具有通信速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通信板上设有硬件发送和接收缓冲区可以保证通信线路上数据的可靠性,不会因为拥挤而丢失数据.高速的通信速度,合理的缓冲区结构及高效率的编码方式,使得单一一条总线上可以并入多个系统,而不至于通信线路显得过分拥挤。由于总线上只限于控制指令的传输,所以对线路的要求不高。因此,采用这种简便易行的串行总线结构是最为现实可行的方法。

视频切换矩阵内带一个转换卡,它将RS-485转换为RS-232,从而为计算机进一步通过切换矩阵控制解码器创造条件。

C.视频数字处理部分

1.运行平台:

(1)、硬件:主控计算机(兼服务器)为赛扬466以上CPU、64M以上内存、16M以上显存、10G以上硬盘。

(2)、软件:

操作系统软件

主控计算机为WINDOWS NT SERVER4.0;

接收工作站为Windows95/98。

数字视频软件:

视频监控软件(包括图像切换、云台/镜头控制);

视频服务和接收软件(包括视频控制和局域网传输)。

2.视频采集压缩卡

视频采集压缩卡可以完成对视频的实时采集、数模转换、压缩存储,然后由计算机直接处理.这样通过软件就可以实现对视频的分屏显示,动态储存,实时捕捉,资料查询等功能。本系统中把数字化处理单元的视频压缩等交由视频采集压缩卡处理,即由硬件处理。我们采用市面上比较流行且适合网络传输同时性能价格比较高的AV-8 MPEG-1实时采集压缩卡。它是基于功能强大的VideoFLOW技术,高性能的图象压缩处理器(ICC)和运动补偿处理器(MEC)作为核心部件,压缩处理能力高达每秒70亿次操作,即使对快速运动的画面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卡提供了相应的API函数,从而为我们进行二次开发提供了基础和方便。

数字视频局域网监控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其中#1、#2、#3为带云台的镜头。其它为固定镜头。实际系统中,读者可以自行加减个数。但要注意用相应的画面分割器和交换距阵、解码器的匹配。

四.本系统的实现部分

本系统中摄像机和镜头、云台、防护罩、监视器等传统部分的产品基本上可以任选,但还是应当选用性价比高的产品。

本系统中画面分割器选用高清晰度彩色十六画面分割器,自动图象切换,切换时间可选,具有图象冻结功能。视频切换距阵采用成都科力的MJ516视频切换距阵,它输入路数为16路,输出路数为5路。它具有中文字符、时钟叠加、系统开机时间查询、内置汉字库等强大功能。关键是它提供相关协议以供二次开发。

本系统软件部分主要是利用视频采集卡提供的API函数和视频交换距阵提供的通信协议编制出服务软件和接收软件,其中视频信号是单向,控制信号是双向的。即通过局域网可以控制命令。

五.结论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现今技术条件下,组装成一个既经济又可靠、又超前兼容的监控系统。本系统适合于在局域网(10/100M)上传输时实数字视频图象。是一种简单的多媒体监控系统(只包括视频部分)。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视频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监控也必然前景广阔。

作者通信地址: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电力系电子学教研室.(邮编:430072)。柴雅静。

篇9

【关键词】沃尔玛;分析法;局限性;改进

对企业财务状况指标进行总体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沃尔分析法和杜邦分析法,沃尔分析法的先驱者之一亚历山大·沃尔在20世纪初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首次比较完整地应用沃尔分析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以评价企业信用水平的高低。虽然现代社会与沃尔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沃尔分析法作为一种基本的财务指标评判方法,它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在目前仍有借鉴作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沃尔分析法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为此,本文就沃尔分析法在我国企业财务综合评判中的局限性及其改进做些初步探讨与交流。

一、 沃尔玛分析法简介

沃氏分析法主要是将若干财务指标通过线性组合,形成综合性的分值来评判企业的信用水平,它在企业财务指标综合评判中的基本程序如下:

1.选择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比率指标;

2.确认这些评判指标的权数比重;

3.确定这些评判指标的标准值(该标准值年可以是企业的预算标准值或者行业的平均值等);

4.计算这些指标的实际值;

5.求出评判指标实际值和标准值的相对比率;

6.求出评判指标的综合分数(一般百分制表示)。

由此可见,利用沃尔分析法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大体可以分为两大步骤:综合评分标准的确定(即上述程序1到程序3和公司财务状况实际评分即上述程序4到程序6。

二、沃尔玛分析的局限性及其改进与修正

从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综合评判的情况看,沃尔玛分析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综合评分标准的确定过程中,沃尔分析法在理论上的一个明显不足就在于无法证明每个指标所占的权数的合理性,因此有关指标的权数确定只有结合具体企业的情况以及该行业长期实践进行不断的修正,才能设置出较为合理的权数比重。在本文所举的范例中,有关权数的确定是以财政部统计评价司制定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中的相关内容作为参考,即企业的四大类财务指标:财务效益类指标、资产营运类指标、偿债能力类指标、发展能力类指标的权数比例大致是4∶2∶2∶2;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咨询评判机构一般认为,现代社会企业财务评判的主要内容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之间大致可以按照5∶3∶2来分配比重(详见《财务分析学》荆新、刘兴云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下面的财务指标权数表是笔者根据沃尔分析法的原则要求,结合某个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的,仅供参考。

公司财务评判指标权数一览表

其次,还表现在沃尔分析法对公司财务状况实际评分时也遇到技术上的不合理,即个别指标的严重异常会对总体财务评分产生不合逻辑的重大影响。因此,在这里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沃尔分析法进行改进,即对每个指标评分规定上限值和下限值,上限值定为正常评分值的1.5倍,下限值定为正常评分的0.5倍,而且给分不采取“乘”的关系,而采用“加”、“减”的关系处理。一般而言,如果下属单位正好完成预算指标,那么其理论得分为100分,超额完成预算,其理论得分在100~150之间,如果未能完成预算,则理论得分一般在50~100之间。但是如果象利润这样重大的指标是出现亏损,则该企业的实际得分很可能低于理论最低得分下限50分,在0~50分之间。

有了上述的规定程序和修正后,在第一步骤综合评分标准的确定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已完成比率指标选择和指标权数界定两项工作,下面就是该如何确定各个评判指标的标准值。财务指标的标准值确认有一个原则,即各标准值是该企业现时条件下的最理想的指标数值。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经营管理需要、所属行业特点来确定财务指标的标准值,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用上一年度指标、行业平均指标、预算考核指标等作为财务指标的标准值。下面以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为例,具体说明如何进行沃尔分析法的第二步骤工作,即完成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实际评分:

(一)各指标标准分单位比率的计算

1.如上表所示本文净资产收益率的权重为30(即占综合评分的30%);

2. 假设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的标准值为8%;

3.假设该企业最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7%(即最高比率为17%);

4.则该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上限得分为45分(即权重30分*上限倍数1.5);

5.该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下限得分15分(即权重30分*下限倍数0.5);

6.则净资产收益率标准分单;位比率=(所属单位某指标最高值-该指标标准值/(该指标理论上限得分-该指标权重)=(17%-8%)/(45-30)=0.6%。

依次类推,就可以计算出该企业各个财务指标的标准分单位比率。

(二)各指标实际得分的计算

这里仍然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例说明如何计算各个财务指标的的实际得分:

1.从企业有关财务报表获知该企业当期实际净资产收益率为5%;

2.假设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的标准值为8%;

3.计算净资产收益率实际数值和标准值的差额为-3%净资产收益率实际数值和标准值的差额=净资产收益率实际数值-净资产收益率的的标准值=5%-8%=-3%;

4.已知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分单位比率为0.6%;

5.计算出净资产收益率的调整分=净资产收益率实际数值和标准值的差额/净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分单位比率=-3%/06.%=-5;

6.已知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权数为30;

7.根据有关公式,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实际评判得分=净资产收益率的权数+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调整分 =30+(-5)=25。

这里需要对于7步骤所提到的公式进行说明,根据每个具体指标的属性的不同,实际评判得分的计算公式是不同的。上表中对财务指标属性的界定主要是为了计算指标分值而设定的,如果该指标值的高低和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好坏成正比关系,则该指标属性为正;如果该指标值的高低和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好坏成反比关系,则该指标属性为负。当然有的财务指标正负的判断要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比如资产负债率指标,该指标是体现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判断指标,过高的资产负债率说明企业的偿债负担和经营风险大,但是过低的资产负债率说明企业的融资能力、举债经营能力低下。因此,不同的单位应该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灵活取舍,决定该指标的正负属性!如果某一公司财务报表显示资产负债率过高,则该公司所要做的工作就是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这是就要把资产负债率指标属性设为负。

确定了相关指标属性后,我们就可以利用下面的计算公式来算出各个指标的实际评判分:

指标属性为正时,如果标准评分值+调整分≤某指标的最高评判分,则该指标的实际评判分=标准评分值+调整分;如果标准评分值+调整分≥某指标的最高评判分,则该指标的实际评判分为该指标的最高评判分。

指标属性为负时,如果标准评分值-调整分≤某指标的最高评判分,则该指标的实际评判分=标准评分值-调整分;如果标准评分值-调整分≥某指标的最高评判分,则该指标的实际评判分为该指标的最高评判分。

企业出现亏损,及利润小于零时,以利润作为分子的指标的评判分均为零,不再有下限的限制。这样,可以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最后,通过对各个评判指标的实 际评分进行汇总可以清晰知道百分制表示的企业整体财务总体状况的好坏。

三、结语

应说通过将修正后的沃尔分析法应用于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评判是可行的,它摆脱了利用单一指标评判企业财务状况的片面性,从全局的角度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尤其适用于不同企业之间财务状况的比较分析,增加评判的合理性、客观性,降低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和决策成本。当然,应用沃尔分析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判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住沃尔分析法的基本原则,灵活加以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用好沃尔分析法,为决策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篇10

在云计算时代,终端设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云代表着无限的可能性。目前云领域相关的工业设计并没有很好地诠释这一无限性。从面市的产品和设计作品看,大多表现为一事一物,云时代的工业设计需要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

人们现在对终端的理解就是一个平面,一个类矩形的实体,一个有限的操作互动界面,当然还可以加上一点扩展如投影或其他的沉浸技术。这样的理解本身主要是受到了认知上的局限性。云终端应体现出与云的关联性,过分强调终端可能带来忽视云的存在性的问题。概括地讲,就是设计滞后于计算的发展。最近苹果公司推出了imac台式电脑,整机的厚度只有5mm,这在视觉设计语言上是个突破。台式电脑整机也开始转向平板化。

设计的价值观迫切需要本文由收集整理颠覆和重塑。现在全球的设计作品在商业化以后,其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里面当然有技术变革的诉求,但设计缺乏突破性创新是深层次的原因。在涉及云计算的终端设计领域,传统的工业设计理念是不能完全适应类似涌现的新需求。云计算本身就是颠覆传统的工业行为本身,将服务的价格成数量级地下降,同时将过去不可能实现的按需服务的能力,扩展到网络所及的每一个维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终端设计与云的结合将杂交出在人类世界里未曾出现过的新形态,而不是今天我们可以简单分类的既定模式。

具体而言,云对工业设计理念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产品不再成为独立的存在表现;系统关联度的表现形式更加灵活;注重使用的体验而不是静态的产品形式;社交网络和社区化体验对产品的所有权产生了影响;产品的生命周期被云服务的全周期取代;分享成为一切操作行为的核心。

目前的云终端产品,多数还处在相对初步的阶段,但是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这种空间既包括软件、硬件、系统、服务,还包含新的能量获取方式和回收途

转贴于

径。现在产业界迫切需要的是将产业前景与现实的设计行为关联起来的概念设计系统,所有概念设计的缺失是现在设计与产业领域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界和企业界应该树立一个新的设计观念,就是概念设计要追求绝对领先性,本文由收集整理产品实用设计才有可能跟上全球商业进程的需要。最近在全球信息技术领域发生的专利纠纷也从反面说明了全球企业,包括产业巨头在概念设计方面的薄弱。本次“九龙杯”云计算终端产品及云应用方案设计大赛从空间地域上讲是中国设计从沿海向中西部产业迁移的具体表现,也是非常积极的现象和具体的举措。人类的商业竞争,本质上是设计、技术和资本之间的角逐,真正差异化的变革力量还是集中在设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