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化媒体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指运用社会化媒体,如博客、微博、社交工具、社会化书签、共享论坛,来提升企业、品牌、产品、个人或组织的知名度、认可度,以达到直接或间接营销的目的。这一概念与其他定义最大的不同,是社会化媒体的应用。它允许用户进行内容创造和交换。
二、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划分
根据营销目标的分解以及早期对社会化媒体类型的研究,Efthymios 提出了一个分类模型,确定五个社交媒体应用程序类型:网络日志、内容社区、社交网络、论坛和内容集成商。]Yu-Qian Zhu把社交媒体按照服务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类型:关系、自媒体、协作、创新。彭兰提出不同类型的人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社会化媒体营销中存在的几种类型的媒介,归纳来看可以分为一般网民(口碑传播的媒介)、信任(信任感传播的媒介)、粉丝(产品文化传播的媒介)、企业人员(企业文化的传播媒介)。Shiv Singh认为开展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可以分为不同的活动类型,根据活动类型选择不同的营销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博主推广、UGC竞赛活动、品牌效用、音频软件、发起会话等类型。
还有其他相关分类例如根据内容来源可以分为用户原创内容(UGC)和消费者自主的媒体(CGM)。根据使用者的主体类型划分,社会化媒体营销可以分为自媒体平台和组织媒体平台。
三、社会化媒体营销与相关领域的联系与区别
(一)社会化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
传统的营销手段是依赖企业的前期投资,然后对品牌进行宣传建立品牌忠诚度,这是一个单向传输信息的过程,消费者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与传统营销相比,社会化媒体营销增加了消费者之间互动的环节,这样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营销策略的方向。
(二)社会化媒体营销与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不仅包含社会化媒体上的营销活动,还包含非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营销推广,如电子邮件营销与搜索引擎营销,所以从波及范围上来说,网络营销大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影响领域。所不同的是,相对于网络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更注重用户之间的互动。在范围上来说,社交网络营销相对社会化媒体营销来说更小,只包含社会化媒体营销过程中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进行营销活动的部分。
(三)社会化媒体营销与内容营销
内容营销更加强调企业对内容的创作和,而社会化媒体营销更加强调在社会化媒体这种渠道平台上做出的营销努力,其营销手段不仅包括内容,而且包括各种促销活动以及售后服务等。内容营销所涉及内容的形式和渠道要比社会化媒体营销广泛。社会化媒体只是企业自有媒体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企业的自有媒体还包括网站、podcast、博客等非社会化在线媒体以及白皮书、杂志等纸质媒体。从这一点来看,社会化媒?w涵盖了内容营销活动渠道的大部分。
篇2
的出现、网络社会密度的不断扩大使得社会化媒体应运而生,目前国外已有一些可以借鉴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本文在
介绍社会化媒体营销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中国消费者当前行为特征,以及社会化媒体营销与传统媒体间的差异和特征,针
对初涉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企业提出一些营销策略。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社会化媒体营销;消费者行为特征;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1j.issn.1672-3309(s).2011.04.0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4―55―02
社会化媒体根本上说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即信息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社会性网络工具。这一从媒介角度定义的概念有两层含义:其一,社会化媒体的本质是一种媒体,除了传播信息外还与处于媒体中的人们相互影响:其二,社会化媒体是基于网络社会化产生的,可以说社会化媒体是技术与社会共同进化的产物。进入20世纪,因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联网的世界中,社会密度赶上了技术的步伐,社会群体中互联网这个生命空间正逐步形成,这是互联网能够成为社会化媒体的重要原因。
社会化媒体营销则是基于社交网络中消费者间的关系形成的产品或品牌信息的宣传。当前无孔不入的广告营销、企业过剩的兜售宣传,消费者早已显出抵触和疲态,传统的媒体营销方法已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态势,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出现无疑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契机。其与传统媒体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传播主体的变化,消费者由被动接受变为现在主动的内容创造者及传播者,基于这些新的特点归纳出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创新点:
1、为品牌营销提供更适合的平台
社会化媒体这一新接触点的诞生,是企业接触并融入消费者的新平台。通过社会化媒体,企业有更多机会让消费者一起来参与品牌的延伸与塑造,同时,还可以让品牌越来越归属于消费者需要的某种文化、时尚或潮流。在这一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品牌渐渐真正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与信赖,
2、为企业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提供多元化渠道
社会化媒体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呈现多元化,我们最常接触的微博、以关系为主的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团购网站以及以内容为主的社交网站,都为企业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提供了新的渠道。
3、以人为本的营销
较传统媒体及其营销方式来说,社会化媒体营销因其更容易接触终端消费者、并且围绕消费者因而更注重如何有效激发用户参与到营销活动中来,病毒式的信息传播更是要有趣味十足的内容和形式做支撑,从而吸引互联网用户自觉自愿地开展大范围传播,进而促成个人价值的发挥。
4、为企业和消费者间搭建了新的关系模式
与传统沟通方式,例如电话、邮寄、传真等相比,社会化媒体不论是时效性、沟通成本以及效果都明显优于前者许多倍。社会化媒体正是为企业能够快速进行市场反应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例如及时处理消费者的不满及投诉、及时应对负面新闻等。成功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又能挖掘出消费者对品牌的归属感,实现品牌再造的过程,达到品牌宣传信息传递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企业通过社会化媒体与消费者的沟通,潜移默化地形成人际关系的交流而不再停留在商业层面,从而品牌传播达到新的境界。
企业与消费者间建立的新型关系目前还尚在探索阶段,虽然企业放低姿态与消费者互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就此与消费者以朋友的身份相处,这其中企业既是媒体又是受众时,关系的把控及企业作为赢利者如何实现价值,还需要通过实践逐步摸索解决。
在这场由技术更新引发的、新媒体产生及生活方式变革的浪潮中,消费者即媒体的受众人群在此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凸显出社会化媒体中消费者行为的重要特点:
(1)消费者消费过程中感性因素越来越多的介入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物质的极大化使消费者完成购买行为时还有精神性的价值需求,即在购买产品的同时寻求归属感及认可,对产品或品牌内涵的人性化因素产生更感性的认识。
(2)女性消费群体的增长
女性群体的崛起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据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于2010年7月的《女性在上网:女性如何影响互联网》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女性网民虽然只占全球网民的46%,但她们更积极地参与网络活动。她们逐渐成为网络购物和团购的主要驱动力。ComScore的报告中显示,女性每月花在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比男性高30%,女性用户平均每月用于社交网站的时间是5.5小时,而男性用户平均每月使用社交网站时间仅为4小时。
(3)乐于参加娱乐性的、体验式购物
体验式购物不仅是一种营销观念的变化,也是一种突破传统的思考方式,企业注重了与消费者的沟通交流、注意发掘他们内心的渴望,同时站在消费者体验的角度上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对于消费者,全新的体验可以通过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及关联(Re―late)重新定义产品及其服务,表达个性化需求外也在寻求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企业在社会化媒体营销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以社会化媒体社区一员的角色参与互动。本文针对初涉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企业提出一些营销策略,
1、进驻社会化媒体,建立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网络,寻找营销的目标人群
在各类社会化媒体上建立企业账户或许是一件容易的事,开始搭建企业营销的社会化媒体网络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企业要根据营销的内容确定营销的目标人群。不同社会化媒体覆盖的人群可能稍有差异,企业需要做一些调研功课,了解目标人群到底位于哪些社会化媒体网络中。Web2.0提供了一些常用工具,例如Tag(标签)可以很好地将用户分类。
2、选择适当的营销渠道
社会化媒体营销能做什么,可能是企业在面对社会化媒体营销之初最经常提出的疑问,答案其实就在企业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的实践过程中。社交网站是社会化媒体中群体最为集中、用户粘性较强的一类网站,发展较好的例如人人网、豆瓣网,都建立了品牌社区。品牌社区的产生正是对顾客消费行为转变的一种响应。在品牌社区内,通过给顾客传递难忘的品牌体验来提高顾客忠诚度正是其目的所在。
3、基于内容营销的策略
社会化媒体发展之初,搜索引擎营销领域曾有句俗语:“内容为王”,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可以随意写,感兴趣的访问者总会到来。而当内容作为营销的一部分在社会化媒体中展开后,企业就要利用社会化媒体社区传播内容或信息,并且与那些愿意阅读和传播的人们分享这些内容或信息。内容本身如果不能被人们发现,那么它的
价值也无从体现。
另一方面,有了社会化媒体这一传播渠道,内容本身也要尽可能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和口味。消费时代的到来使得内容的娱乐性、趣味性更加重要,体验式营销、参与式营销的概念应运而生。针对营销的内容设计企业应该考虑以下4点:实用性:可以体现在营销活动最终可让消费者获得怎样的好处,不论是精神上得到满足和成就感还是物质上得到实惠;趣味性:无疑是社会化媒体营销中最具吸引力、最容易被传播的引爆点。基于创意和新意的营销内容使社会化媒体中的用户更乐于谈论、分享和推进,同时也让参与其中的消费者有美好或快乐的感觉:主题突出:当前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化媒体中可利用的工具多种多样,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甚至基于社会化媒体单独定制的应用程序,但不论形式如何多样,内容都应围绕营销的主题内容来进行,时刻让消费者了解营销的主体是什么;恰当的切入点: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互动不止是消费者的自娱自乐,而是给消费者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体验。用美国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的话来说,就是以商品为素材,塑造感官体验和思维认同,抓住消费者注意力,为他们制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并为产品找到新的存在价值与空间。因而企业了解并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或需求倾向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营销内容对这些切入点加以包装,消费者在参与过程中这些切入点会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不同印象,从而与消费者的需求接轨。
4、社会化媒体营销实施和过程监控
企业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取悦并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因而在营销策略实施过程中,企业应保持与消费者顺畅的沟通,适时给予反馈和认可,发挥社会化媒体中企业人性化的优势。社会化媒体营销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不是短期促销,而是需要企业与消费者建立持久、良好的关系,而关系的维护更多则建立在营销活动中的互动接触及日常消息互动。
5、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效果
至今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的评估还是其一大软肋,作为一种媒体,社会化媒体之上的营销不论从可测量性、传播可控性以及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先天的缺陷。但也并不是绝对不可测量的,当前已有一些软件及评价模型,例如中国领先的社会化商业资讯提供商CIC的网络口碑监测平台、社会化媒体的CIRCLE评价模型等。
未来针对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的评估体系、评价指标会越来越完善,从而建立完整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体系。我们在期待这一新营销工具帮助企业获得更好营销效果的同时,也热切希望消费者也能从中获益,最终实现企业与消费者双赢的局面。
注释:
(1)Muniz和O’Guinn(2001)在实证研究(以Fairlawn Neigll―bor―hood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品牌社区”(Brand Community)的概念
(2)《社会化媒体时代:运营第一营销第二》本文来源于lt
Talks&上海魏武挥的博客原文地址:http://weiwuhui,com/4130,html
参考文献:
篇3
自Web2.0以后社会化商务模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用户不仅是网络信息资源的消费者,还是网络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用户的角色从单一的内容浏览者向内容创造者转变。所谓的内容创造即用户生成内容也就是UGC理论,该理论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交网站和电子商务网站相结合的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社会化应用电子技术商务平台主要依靠用户生成内容来增加用户粘性。
一、社会化电子商务概念及发展现状
(一) 社会化电子商务相关概念研究
1.社会化媒体。社会化媒体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媒体平台,是一个给用户提供参与和交流空间的平台,社会化媒体的核心是参与,用户之间可以在线进行交流,还可以对媒体出来的内容进行互动反馈,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很好的互动参与。
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等。社会化媒体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
2.电子商务。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电子商务的起步阶段,如今,电子商务在中国已经处于一种蓬勃发展的阶段,我们将电子商务定义为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商品或服务交易活动的总称。典型的电子商务类型有B2B、B2C、C2C等。
3.社会化电子商务。社会化电子商务是社会化媒体同电子商务相结合的产物,既包含了社会化媒体的功能也包含了传统的网上交易活动,通过社会化的方式促进电子商务更好发展,利用用户之间自主进行商品内容的传播与分享,来引导其他用户产生购买或者消费行为。代表性的社会化电子商务有美丽说、蘑菇街、小红书等。
(二) 社会化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消费者对购物的要求只增不减,单一的传统电商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购物心理需求,在电商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传统电商绞尽脑汁通过各种途径迎合消费者的喜好,从现象来看,各大传统电商都在努力向社会化电子商务转型,当下最受消费者热爱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热爱的这种社会化电子商务形式也已经发展成熟,而且这种热度直高不下。
二、用户生成内容(UGC)概念及应用
1.UGC概念及特征
社会化电子商务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该运营模式中添加了用户互动功能,其主要理论基础就是用户生成内容即UGC理论(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
UGC主要通过社群内的互动产生作用,提供给用户搜寻信息的便利、获得互动的愉悦以及获得他人的认同,提升自己的地位。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07年的报告中描述了UGC的三个特征:①以网络出版为前提;②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③非专业人员或权威组织创作。
2.UGC分类
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的用户互动主要靠用户生成内容来实现,进一步分析用户生成内容的原因,除了部分用户自主生成内容,更主要的是靠组织者发起话题,吸引用户兴趣使得用户针对该话题进行讨论,达到活跃社区的目的。
用户自主生成的内容主要有三类:买家心得(主要是分享购物经历以及购物心得体验)、买家秀(商品图片展示)、其他分享(分享日常生活心得、各种图片展示等)。
组织者发起话题形成的互动是指由组织者制定一个话题,关于该话题的相关信息,社区用户在信息下面产生评论,用户也可以针对话题自己和分享信息。
3.UGC的应用
电商平台的社区用户不像微信朋友圈用户频繁地在社区信息,而且当一个网购用户收到所买的商品之后基本购物流程已经结束,大部分用户也没有时间频繁地在社区平台分享各种信息。那么这就需要产品运营人员来维护、管理该社区,通过各种手段拉新用户来使用该产品、提高原有用户互动频率,使得社区变得活跃起来,最终达到实现销售的目的。
因此,一个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需要优秀的产品运营人员管理以及规范社区的同时,还要提高社区活跃度,通过分析用户心理,制造用户感兴趣的话题并吸引用户产生互动行为。
曾经风靡一时的人人网以及知乎等都是UGC的成功案例,社交网络、博客等都是UGC的主要应用形式,如今各大电商平台也同样借助UGC模式来提高用户粘性,任何一个存在互联网产品的公司都在试着从UGC中取经,但因产品各具特性,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做好产品运营进而提升用户粘性。
三、UGC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电商都在借助用户生成内容的形式来为自己的平台服务,而用户生成内容并没有直接促成每一笔交易,从现有文献来看,这个中间环节正是用户互动对用户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心理作用,进而影响了消费者的行为。
用户互动对用户的心理作用就是用户在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了感知价值,这种感知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 环境感知价值。消费者对网上购物环境以及便利性的感知。(2)产品感知价值。消费者对网上所购得产品以及经济的感知。
(3) 服务感知价值。消费者对网上购物服务水平的感知,包括卖方服务水平、快递公司服务水平。(4)娱乐性感知价值。消费者对网上购物趣味性价值的感知,包括与卖方及顾客的互动式交流、与朋友分享网上购物经历等。
综上所述,不同的用户互动使得用户感知到不同的价值,为了增强用户粘性,需要电商平台根据用户的心理做出相应的运营,提高用户活跃度,进而保持较高的用户粘性。
篇4
转变一:由什么是(社会化媒体)、为什么要(利用社会化媒体)到怎么(利用社会化媒体)的转变
我从SocialBeta的博文搜索关键字,微博讨论以及SocialBeta分享会受关注的程度来看,大家现在尤其是这半年关注的话题不在是像之前哪些概念性的,或者是操作流程层面,比如什么是社会化媒体?企业在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什么是微博?等这类大问题,而是转向更加务实的实际问题,比如xx行业应该如何来做微博内容?农产品电子商务应该如何找到关键影响力者?企业如何在社会化媒体上做到拟人化?怎么有效评估?
这个转变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这半年以来的变化最大,我从08年开始写SocialBeta,那时候流行的SNS这样的概念,而随着新浪微博的火热,这种转变也在加速,在一个人人都有微博的年代,每个人多少都能说说什么是微博,什么是社会化媒体这样的问题,至少是有自己的看法。
而像这类实际的问题则每个行业不同,每个企业情况不同,甚至是老板的意识不同,操作起来都会有不同,这类问题的答案不是看几本书,听几次报告能解决的,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实践和总结。这也是我一直想举办一些小型的SocialBeta分享会的原因,控制在30人以内,针对各自的一些实际问题,大家深入探讨,我想比听一次大会会更加有收获。
转变二:由单一价值到多元价值挖掘的转变
虽说和去年比起来,很多企业都在使用社会化媒体的路上了,不管怎样,很多都有了自己的微博,在上面做了很多尝试,但我也观察到,很多企业目前只是把社会化媒体当成一个营销渠道,目的就是想通过社会化媒体如微博等渠道聚集起来粉丝,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能更好的提高销售。
所以,有很多在B2B企业的人在和我交流中就会流露出这样的态度:微博的用户离我们太远了,他们不是买我们产品的人。这种就是典型的把社会化媒体当成营销工具的做法。
其实社会化媒体还有很多价值未被挖掘出来,利用社会化媒体可以:
产品优化和创新:不说dell,星巴克这些已经充分利用社区来为产品创新的大企业,最简单的例子可以举@农人网的包装设计,他们的黑木耳的包装设计其实就是来源于他们的粉丝,他们粉丝把做好的菜排成图片发出来,@农人网把这些图片整理成一个包装,而不是自己重新去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也是对于包装的创新,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包装和这些粉丝直接建立了一种更为牢固的关系,因为包装上有他们的努力。
用户体验的提高:这个案例之前@陈亮途Hugo在微博上发过:“卡夫食品(Kraft Foods)在监控不同平台出现最多的关键词的时候,发现很多人提及“割伤”(Cut)、“血”(Blood)和沙拉酱汁(Salad Dressing)这几个词。才发现原来很多顾客在打开它们新出品的沙拉酱汁的时候,很容易被瓶盖割伤流血了,于是马上更换包装。”
新改进的包装是不是用户体验会好很多呢!虽然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还是很小的,但一旦发生就会影响到用户的情绪,如果卡夫没有利用社会化媒体来倾听,这种问题也许会一直存在。
运营成本降低:通过在社会化上的尝试,企业能找到一些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一些方法,用这些方法去接触消费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避免了原先一刀切的做法,要知道,平台不同,用户行为不同,企业需要根据这些制定不同的策略。
客户服务:在很多公司客户服务是一个很边缘的成本中心,客户人员只是被动的去接收用户的各种问题,而客户人员的思路则是把“问题处理掉”,而不是把“用户的问题解决掉”,而社会化媒体时代,消费者可能通过微博等平台来投诉或者反馈问题,这使得客户服务变成一个全公司的事情,很多用户反映上来的问题业务部门可能在微博上就直接看到,并且给予了快速的反馈,这些业务部门比起客户服务人员来说,他们更知道消费者问题的所在,解决问题自然要比客服人员高效,用户的满意度自然高。
全员都是客户人员的转变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让每个原先躲在客户服务部门后面的产品设计人员能直接接触到消费者,他们的问题,投诉,建议都能给他们带来灵感。
企业文化:一个高效利用社会化媒体的公司,自然是一个爱学习,懂分享,重对话的公司,如果公司内部都不能social起来,又怎么能很好的去利用社会化媒体呢?
总之,社会化媒体的价值今天来看,企业只是挖掘到了其价值的冰山一角而已,这些价值的挖掘需要靠企业自己的用心和消费者去对话。
转变三:由追逐结果到深究动机的转变
这个转变我之前也在微博上提及过:“每个动作背后都有一个活生生的人:①用户在微博上关注你,分享你的文章,顶你赞你,甚至骂你,这些动作小到”点击”,可每个动作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受到了触动,你有关注这些“触动”是什么吗?②这些动作汇集成一组组数据,粉丝数转发数评论数成交数,哪些活生生的人的“个性”被丢到哪里去了?”
我们今天企业在追去一些数字,这当然也无可厚非,可能企业中不同层次需要了解到不同的形式,但作为企业中利用社会化媒体一线人员来说,仅仅获得这些数字还是不够,必须要深究背后的原因,只有真正了解了消费者,真正洞察他们,不过今天出现的是新浪微博,还是以后出现的什么新平台,才能在任何平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重视每一个关注你的粉丝,他们不只是你报表上的一个数字。
这个转变目前来说还是有很多制约因素的,不去说企业意识上的,单大规模碎片化social data的收集和分析就是一件难事,对于企业来说,目前可以抓住一些关键影响力用户,洞察他们。
转变四:由寻找外部机构的托管式合作,向自己内部建立社会化媒体管理机构和内部流程转变。
这一个转变是我昨天在微博上前三个转变的时候,@张锐魔时科技做的一个补充,我觉得这个补充相当的重要,这可以说是前两个转变的驱动力和保障,只有企业内部真正建立起社会化媒体管理机构,适应social优化内部流程之后,才能促使前面两个转变进行下去,否则只是空中楼阁而已。
企业利用社会化媒体是一个复杂的长远的系统的过程,只有自己深入参与其中,才能挖掘出社会化媒体更多的价值,只有把social的精神和企业融入一体,才能有在social的时代取得更多的成就。(来源:socialbeta.cn 文/@puting)
要网购、先比购
比购宝(Boogle.cn)是国内首家专业网购导航平台,由国内互联网第一股——网盛生意宝(股票代码:002095,SZ)倾力打造,开创“专业导航+购物搜索”的全新模式。
篇5
关键词:共鸣效果 溢散效果 公共领域 网络媒体
新媒体是基于数字信息技术发展而创生的一种全方位、立体化、多元素的互动媒体形式,其具有的优势对传统媒体产业带来了深远影响。而新媒体1.0向新媒体2.0的衍生升级,使得新媒体在其原有的分众传播特性的基础上,更具备了融合运营的优良品质,它将开拓更为广泛的数字化生活方式和更为新颖的跨媒介发展历程。
在数字化生活日益普及和创新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出来,并已成为当今研究媒体产业及电信产业的专家和学者长期关注的热点。按照“媒介即信息”的观点,每一次技术层面的革新都会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一次飞跃。而在三网融合、IMS及LTE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我们新媒体的传播形态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改变了传媒产业和电信产业的发展格局,而且也革命性地改变了当代社会的生活方式。
一、新媒体1.0向新媒体2.0的衍生升级
近年来,在终端多元化、移动媒体化、网络融合化的多重发展力量的驱动下,新媒体的概念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且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当下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时髦名词。其实,所谓的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对出现于传统媒体之后的各类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统称,它主要指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实时地、交互地承载和传递各种个性化、富媒体化复合信息的中介。而在三网融合、TIME时代等新的融合产业发展趋势下,新媒体也经历了1.0向2.0的衍生升级。
“新媒体1.0”是利用新媒体传统工具的精确性及互动性,实施分众传播的时代。互联网及移动手机的出现,触发了众多媒介和多种业务形式的创生。新媒体1.0通过细分用户的定向传播、用户广泛的互动参与等新型特征不断得以发展,使得媒体在精确细分和有效到达方面有了全新的优势,分众传播的概念也得以实现。新媒体的精确的量化、“分众”式的传播、去中心化的发展、信息内容的定制、碎片时间的占有应用使得用户能够在四维时空里体验媒介的优良品质。但受限于政策的分业监管、业务的发展成熟度等因素,新媒体1.0的各类媒体及其业务之间相对孤立化,还无法满足用户的融合服务产品体验。
随着TIME时代的到来,电信、互联网与媒体等产业链条相互介入,融合型智能终端发展引发了对跨媒介内容的用户需求的爆发式增长,IPTV、IMS、云计算等融合的网络技术及业务不断发展,三网融合等融合监管政策更是大力推进,使得“新媒体2.0”――融合运营的时代应运而来。在融合的媒体业务内容通过融合的媒介进行和传播的媒介生态环境下,媒介更加人性化地满足人的融合传播需求,用户可利用融合终端实现各媒介之间的无缝切换,从而实现对全媒介内容的融合品质体验。新媒体2.0是对多种传播手段和不同媒体之间融合与重组的追求和响应,它的出现是传播形态深度融合的一次演化和升级。
新媒体2.0在继承了新媒体1.0的优良特征的基础上,在传播模式、技术实现、用户内容、广告营销等层面都有着诸多不同的创新产生(具体见表1)。
二、新媒体2.O的发展特征诠释
产业融合趋势下,“无所不容、无处不在”的泛网络为“新媒体2.0”发展创造了全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并赋予其更多的发展特征:
1.在继承新媒体1.0优良品质的基础上,新媒体2.0更加突出强调融合型、开放式、社会化的传播特征。其中,融合型具体表现为:融合的终端/平台、融合的信息内容、融合的产业,最终实现全方位的媒介融合。开放式表现为:业务平台的开放、产业链合作的开放。社会化表现为: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微博、百科或者其他网络协作平台实施产业媒介传播的形态,如以Flipboard为代表的社会化阅读软件及其代表触发的媒体形态。总之,融合型、开放式、社会化的媒体模式必然成为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
2.新媒体2.0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通过“全天候”的服务理念、“泛信息化”的思维形态来大力推进融合媒介及其平台的协同运作,从而实现“内容海”“媒体雨”“个人云”的媒介循环再生。在新媒体2.0中,广阔的媒体内容形成了“内容海”;而媒体运营商应用多种媒介蒸馏作用,在时间的渗透与“碎”式叠加基础上,形成“个人云”;并在以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主要载体的基础上,创生“媒体雨”,再通过多种媒介对用户形成接触点的互动影响。
3.在社区化、虚拟化、网络化发展过程中,内容聚合引发社会关系网络重构,无所不在的网络与永远在线的实现价值统一,虚拟社区与现实生活的达成混沌整合,消费模式也由“小众部落族”向“媒体群居圈”演变。新媒体2.0推动消费者按照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消费需求重新聚合,由“小众部落族”向新的“媒体群居圈”发展演变。“媒体群居圈”内消费者内容的聚合形成了新的媒体内容和媒体传播形态,分享的力量让社区化媒体成为阶段性的主流媒体。
篇6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传播;公众号;社交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71-02
作为一种在线信息的新来源,社会化媒体反映了“消费者为了相互增进对产品、品牌、服务、个性和其他问题的了解,而创造、发起、转发及运用这些信息”的沟通及传播过程。①由于国内部分外网或者国外社交软件的限制使用,中国本土的社会化媒体应运而生。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下,社会化媒体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与沟通交流、商务金融等应用融合,借助其他应用的用户,形成强大的关系链。
一、移动端的热潮
根据《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了92.5%,较2015年底增长了2.4个百分点,使用率远远超过电脑等其他常见设备。网民向移动端聚拢的趋势加快了部分主流社交媒体的发展,如微博、微信、QQ。具备社会交往功能的社交软件成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桥梁。社会化媒体的社交性表现在赋予用户创造内容并进行传播的权利上。
二、微信公众号:微信与媒体的功能结合
微信公众号共有三种类型,即服务号、订阅号、企业号。服务号主要偏向于服务交互,现在多将服务号与电子商务结合,每个月可群发4条消息;订阅号主要偏向于向用户传达资讯,是重要的宣传渠道,每天只可以群发一条消息;企业号主要用于公司内部通讯,需要先有成员的通讯信息验证才可以关注。根据2016年腾讯用户数据报告,截至2016年2月,微信已有公众账号超过1000万,公众号日提交超过70万的群发消息,获取资讯是用户关注公众号的第一需求,其次是了解企业动态和商家优惠。
(一)公众号是一种社交型内容平台
公众号的社交性让用户有更多参与感。公众号为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承载了新媒体传播的逻辑拓扑结构(环形),将双向交流的频率增多,交流更深入。用户与传播者地位平等,用户不再轻易受转播者摆布,而是可以通过媒体以及与其他用户的互动发出更多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
(二)公众号是一种内容融合型媒体
内容融合就是将不同媒介形态的生产,依托数字技术形成跨平台、跨媒体的使用,利用数字化终端,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内容融合型产品。②在互联网推动作用下,新媒体发展日盛,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转型成为传统媒体共同的出路。如今,大部分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杂志,积极开拓新媒体道路,其中一种就是开设微信公众号。公众号所体现的包容性为传统媒体开拓新媒体市场提供了渠道。
(三)多媒体阅读模式
在移动端,微信公众号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图文,音乐、视频的插入增加了公众号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公众号的图文排版形式也在改变着用户的阅读习惯,区别于纸质文章,在移动端阅读的时候用户是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去仔细钻研文字的。点开文章,影响用户第一印象的是排版,用户是否愿意继续往下阅读则是由内容的价值与质量决定的。
三、社会化媒体传播模式分析
社会化媒体传播具有个性化、交互性、即时性、碎片化的特征。首先,内容个性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订阅公众号或者关注不同的信息,自由选择接收地点、时间以及媒介表现形式。其次,交流互动性强。用户与传播者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及时交流,用户意见在第一时间让传播者知晓。再次,信息传播即时性强。去掉复杂的后期加工程序和审核,社交化媒体在网络的帮助下实现了咨询传播“零时差”。最后,信息碎片化。社交媒体的快节奏传播模式是导致信息碎片化的主要原因。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颠覆了媒体的概念,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这一概念是对新兴媒体的重新诠释,也是社会化媒体最形象的表述。社会化媒体将人际交往发生的场所移向了云端,受众接收信息、受众间交流都由现实转向虚拟。在研究社会化媒体传播的时候借助媒介延伸理论能够让研究人员更好理解“社会化媒体”本身。
下面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对社交化媒体进行深入分析。
(一)网状传播
从图1.0可见,公众号流量的持续提升最重要的一步是用户转载而形成网状式传播。在此结构中的每一个用户作为一个中心原点进行线性扩散,接收到信息的人又成为新的传播中心,传播效果就像核裂变一样产生出强大的传播影响力,信息的传播效率大大提高。用户由过去的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参与。
据2016年微信数据化报告,促成用户分享的三大要素为价值、趣味、感动。对于热点的追踪,由于微信公众号内容推送条数的限制,导致了公众号时效性不如微博。所以要构成网状式传播需要一定条件,只有当公众号内容能够引发用户产生转发的行为,传播过程才能持续不断。霍夫兰“刺激-反应”理论提到,在新态度的传播过程中,注意、理解和接受三个变量的重要性。基本假设用户只有在采取一种新的反应能带来更大的利益,用户才会改变他们的态度。在公众号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从如何引起用户注意,让用户对内容一目了然,再到引起用户共鸣,这是一个成熟的公众号传播过程。
(二)传播的相对封闭性
微信自媒体更突出的特点是相对的封闭性。微信群体受众是“物以类聚”的细分,每个使用者的内容都只能在自己的微信好友圈中看得见,不同于在微博上发送的消息,是可以选择向全网公开的。公众号是只有当用户选择关注该公众号之后才会接收到公众号推送的消息,这时候的传播很难形成体系和大范围的再次传播,导致的问题就是推广难。所以很多运营者的策略是在活动中要求用户转发至朋友圈获得奖励,以此来鼓励用户形成二次传播。
(三)强交互性
在传播过程中没有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可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成为信息源,而且任何两点是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信息交流,交流的途径不止一条。在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众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用户在接收公众号推送的信息的时候是受众,当受众要将内容转载并附上几句感言的时候,又成为了新一轮的传播者。
微信的功能设定决定了公众号强交互性的特点,具体功能体现在自定义菜单、自动回复、文章留言。在成功关注公众号之后会进入主菜单页面,一般的公众号会在下方设置一些基本资讯的查询选择,也可以选择直接发消息给公众号后台,传播者与受众能进行及时沟通。文章留言类似于文章评论,但是公众号留言是经过工作人员筛选后才会在文章末尾显示。公众号留言区成为了用户交流的“社区”,评论的开放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
注释:
①MANGOLD W G,FAULDS D J.Social Media: The New Hybrid Element of the Promotion Mix[J].Business Horizons,2009,(52):357-365.
②宫承波,庄捷,翁立伟.媒介融合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1,22.
参考文献:
[1]杨佳昕,谷悦.社会化媒体对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启示――从微信公众号谈起[J].编辑之友,2014,(10):55-57.
[2]詹恂,严星.微信使用对人际传播的影响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12):112-117.
[3]宫承波,庄捷,翁立伟.媒介融合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1.
篇7
社会化媒体指的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网络,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允许用户撰写、分享、评价、讨论和相互沟通的工具和平台。社会化媒体包括论坛、社区、微博、图片和视频分享网站等,具有参与、交流、公开、社区化和多平台特点。好友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是社会化媒体的核心,真实用户的熟人关系网络是社会化媒体的人际关系本质。社会化媒体给予大众创作和传播内容的能力,产生新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创作,实现了企业与消费者的零距离交互,非常适合于产品和品牌的口碑传播,社会化营销因此越来越受到追捧。1971年,P.Kotler提出了“社会化营销”(SocialMedia)概念:像营销一件商品一样,让大众接受一个社会观点。社会化媒体营销利用社会化网络、博客和微博等用户关系网络,与用户对话并使其关注品牌,最后利用传播对话,使用户自传播的营销活动。
2社会化媒体时代营销的特点
与传统网络营销相比较,社会化营销在传播方式、沟通表达和营销主体等均有很大的不同。从传播方式来看,社会化营销根植于社会化媒体平台上,企业与用户处于对等地位,是一个对称而又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企业可直接与其受众建立关系,通过这个关系进而持续地沟通,最终实现商业目标。从沟通表达方式来看,传统网络营销中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模式更多地表现为“组织与人”的沟通思维,缺乏互动。而社会化营销下充分强调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关系。从营销主体来看,社会化营销的主体是“人”,也就是消费者。其中消费者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信息接受者,更是信息源,他们往往自己生成内容,是营销的主角。而传统营销传播的中心是“企业”,企业自己生成内容、自己产生营销,另外消费者的信息接收也受到企业信息发送的制约。除此之外,传统网络营销欠缺口碑传播的可信度和力度,而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口碑传播效果十分明显,也十分有效,停留的时间较长。传统网络营销是单向营销,其营销效果不易衡量,而社会化媒体营销强调多向互动性,它的营销效果可以量化。
3品牌社会化营销的策略
3.1内容策略
社会化媒体能够让普通消费者聚集在品牌周围,形成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社会群体,其中品牌与消费者的纽带就是内容。传统的广播方式中,品牌商往往以广播的口吻内容,而且内容也缺乏趣味性,难以触动买家购买的冲动。对于当下的社会化网络用户来说,他们渴望看到个性化的内容,他们关注品牌,也为了分享那些值得分享的内容。以定位平民化时尚服装品牌H&M为例,H&M凭借诚意十足的内容俘获了消费者的心,在深知自己的消费者是一群对时尚极度敏感的年轻人时,H&M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并不局限于与品牌定位息息相关的内容,更会延伸至时尚的各个领域,在社交平台上细心地照顾到不同地域消费者的喜好,创造出各种有趣话题,满足用户好奇心的同时,更是品牌活动的再度传播,让用户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品牌。H&M持续的话题讨论使活动保持热度,趣味活动激发用户的主动分享。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用创意来整合内容,使常规内容尽可能做到有趣、有关,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其内容更容易被分享。注重客户行为和营销内容的结合,这种结合包括消费者行为要与营销内容产生关联性,消费者行为要与营销内容产生共鸣性,消费者行为要与营销内容产生娱乐性。
3.2受众策略
互联网时代,社会化营销需要对目标受众定位精准化,也需要将关系进行到底。一项数据显示,争取一个新顾客比维护一个老顾客要多6~10倍的工作量,而培养一个新顾客的成本则等于维护8个老顾客的成本。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如果能让消费者全方面参与到企业品牌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来,与消费者建立好品牌的关系,将会使得营销成本更为降低和具有回报性。以服装品牌优衣库为例,它是与顾客生活在一起的品牌。内衣品牌黛安芬也一直以好友分享深化关系而获得成功。作为服装品牌来说,需要改变以往品牌信息的习惯,转变为让消费者创造、扩散和维护这些信息。现在许多服装企业的营销陷入完全以吸引大量粉丝为目的误区中,忽视了粉丝是否为目标消费群体这个重要问题。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来说,“粉丝”质量更为重要,因为企业最终是要从其粉丝身上转化出商业价值,所以,选择精准的营销信息和定位精准的粉丝群体将是社会媒体行业需要挖掘的价值点。
3.3整合策略
篇8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 大学生 个人学习环境(PLE) 探析
2006年,“YOU”当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标志着基于Web2.0的社会化媒体正在改变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活,一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速的知识更新浪潮正迎面袭来。在大学校园里,以微博、微信、QQ、推特等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不仅仅作为人际交流的工具,更构成了一个开放、个性化、多元化的大学生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正在改变大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学生个人学习方式,同时也给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一、社会化媒体与大学生自主学习
(一)社会化媒体以及类型
社会化媒体是指21世纪被广泛应用的各种网络化的工具或者技术,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共享和交流,往往是可以交互对话的基于Web2.0的社交网站[1]。社会化媒体常以论坛、网志、维基、播客、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展现给使用者,其涉及的种类主要包括:(1)资源共享型的Delicious、QQ空间、人人网;(2)可以在线或者形成社会化的电子书推特、博客或者微博、豆瓣阅读;(3)能够创建一个协作工作空间的PBworks、维基,以及视频分享工具如Flickr和YouTube等;(4)社会化的网络站点如FaceBook;(5)以网络为基础的办公工具Google Apps等。
(二)社会化媒体用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越性
1、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呈现网络化
社会化媒体时代,微博、微信、QQ等社会化媒体的发达,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由网下转移到了网上,学习由教室转移到了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利用互联网强大传播功能和交际功能以及资源共享性,学生既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关的课程资料,又可以学习网上名师的在线课程。更重要的是,利用社交型的社会化媒体,学生很快就可以向本领域的名师在线请教问题。例如,搜索引擎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社交网站被广泛用于学习交流。
2、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呈现非正式化
在社会化媒体和Web2.0时代,自主学习变成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的行为。大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形式不受工作、生活、社交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习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参加某种考试或者获得某种证书,而是为了了解某一方面的信息,以及获取知识。这种学习、工作、生活相互交融的学习方式,呈现非正式化学习的特征,将成为下一阶段新的学习模式。
3、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呈现工具依赖性
社会化媒体在对学习产生促进作用时,也让学生对社会化媒体产生依赖性心理。学生在查找、获取和处理信息时,都能找到相应的网络工具来应对,使自主学习呈现工具化特征。例如,资料查找可以选择谷歌、百度、有道、360等搜索工具;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处理、存储时可以选择word、个人空间、网络相册、视频网站等整合性工具;图表处理时可以选择以概念地图、Diigo为代表的信息处理工具;信息时可以选择博客、微博、空间的信息工具。
二、社会化媒体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变革:个人学习环境(PLE)诞生
(一)个人学习环境(PLE)的定义
PLE到底什么是?学界给予了不同的回答。观点一,是平台。Martindale认为PLE是“一种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平台,以社会化媒体作为支撑,是在电子化学习领域内一个全新的构想”[2]。观点二,是环境。Nada认为PLE是“以人中心,信息技术支撑下由学习者自行设计、构建、管理的学习环境” [1]。观点三,综合体,也是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PLE是“一种工具、服务、人和资源的综合体,是利用网络力量的一种新方式”[3]。
综合以上,笔者认为PLE是Web2.0时代,人类数字化生存的一种状态,是集学习、教育、生活和工作于一体,可以为个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全新的生存模式。
(二)个人学习环境(PLE)的特征
1、个性化与工具性兼具
PLE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化,这种方式为每一个学生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提供不同的方法,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符合他们的学习风格和场所。由于PLE集聚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方法,整合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因此对大学生来说一,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工具。
2、互动性与社会性兼具
值得注意的是,以社会化媒体为载体的学习工具,在允许学生获得知识或者能力的同时,可以与在线的与一个班级或者一群学生互动,学习者可以在某个领域内找到自己的榜样,然后树立新的目标去接近。同时,PLE明显的特征就是给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在线的学习身份和标签,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能够提示学习者什么可以分享,什么不可以分享,以及怎样高效的去进行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
参考文献:
[1] Nada Dabbagh, Anastasia Kitsantas.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social media,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 natural formula for connecting 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J]. 2012,15(1):3-8.
篇9
互联网7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也是小米创始人雷军的得意之作。当我们观察众多隐性冠军企业时,会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特质就是“专注”。而极致的意思就是做到非常好,好到足以让你的目标对象喜爱和感动。把事情做到极致是体现专业度和提升用户信任度的重要手段。按这本书作者黎万强的表述,则是“只有专注,你才能做到快,才能做到极致;只有做到极致,才会有好口碑,互联网上唯口碑者生存。”
做好口碑营销的“参与感三三法则”。这个法则在黎万强看来,是小米能获得营销成功的最关键核心。他认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口碑为王,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应该说“参与感”这个概念的体现还是很到位的。它诠释了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怎么处理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米的成功实践,使得这种说法更具说服力。在书中,作者对“参与感三三法则”做了具体阐述,概括来说即3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和3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当然做好这些并不像文字理解这么容易。在笔者看来这也是传统营销理论中的怎么构建企业和用户之间关系的问题,也就是让用户“从认识到兴趣到信任到购买到忠诚”中怎么重点解决信任和忠诚的问题。另外,书中的口碑铁三角:发动机(产品)、加速器(社会化媒体)、关系链(用户关系),为如何做口碑提供了便于理解的思路。
产品传播要有好故事、好话题且要有趣,这的确是企业在做传播时,尤其怎样在互联网时代做传播时要注意的问题。由于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扁平化,微博和微信的出现,使两者之间的沟通更为触手可及。曾经行之有效的教导式的传播和沟通在社会化媒体上变得有距离感,反而使人不易接受。于是放下身段,好玩的甚至娱乐感强的好故事、好话题就成为更有效的传播素材。
篇10
关键词:社会化商务;信息管理;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133-02
社会化媒体逐渐成为民众社交的主旋律,LinkedIn、Facebook、Twitter、SNS、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这种融合社会化媒体与电子商务形成了Social Commerce(社会化商务,也被称为社交电子商务、社会化电子商务)。新型的社交方式为电子商务新的商业模式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近两年来,社会化商务一直在茁壮成长。
社会化商务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使用Web2.0社会媒体技术支持在线互动,二是用户在获取商品和服务时相互帮助做出贡献。Web2.0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其中社会媒体技术地不断发展变革正伸向电子商务领域,这催生了一个未来十年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社会化商务。Facebook,LinkedIn,Groupon和Twitter等公司也在不断更新电子商务商业模式。自2011年起,社会化电子商务概念在国内兴起,一时间,资本热捧,互联网巨头跟进。除了美丽说、蘑菇街、知美网、堆糖等独立的社会化电商网站,淘宝网、当当网、凡客、开心网等电子商务网站和社交网站也纷纷涉足。根据Gartner的报告显示[2],到2015年,网络销售有一半是通过社交网络和移动产生;而Booz&Company则预计,到2015年,人们通过社会化电子商务的花费将达300亿美金。社会化电子商务这个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更有很多企业意识到了它的商业价值并付诸实践,终将逐步走向成熟。
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时代的必然趋势。社会媒体环境既为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带出了很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高校的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培养新型社会化商务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一、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特点
电子商务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延伸和发展,反过来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和前提。电子商务方向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向在培养目标上是相通的,是两个互相补充、互为因果的专业学科。依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加速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实际上是一门涉及知识范围广,覆盖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数理、管理、经济知识,宽广实用的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的理论与方法,丰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另一方面,由于本学科的管理导向,要求学生对营销、市场调查、战略理论有较深刻的掌握和领会。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以期更好地服务新型时期的管理与商务活动。在人才的培养层面,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管理理论,借助计算机技术,以现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理念,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化商业环境下将信息管理、电力商务等结合起来,并在企业实践中发挥作用。
二、社会化商务环境下的信息管理人才培养
LinkedIn、Facebook、Twitter、SNS、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蓬勃发展,大数据在电子商务中无处不在,传统的信息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在使用时让人觉得力不从心,存在智能化不足、信息共享性与一致性较差等实际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化商务的发展要求。如何在新型的社会化商务环境中升级管理体系的功能,是计算机技术的挑战,同时也是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电子商务用户购买意愿及行为研究过多拘泥于技术接受模型。技术接受模型诞生于“任务导向”的管理信息系统背景下,而社会化商务中虽然包含有功利性要素,但绝非完全“任务导向”,技术接受模型中的某些变量在社会化商务用户购买情境下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检验,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任务导向”的信息管理系统升级。
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社会需求的产物,旨在培养能够适应各级企事业单位、科研部门、管理机构、金融部门等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的专门人才。社会化媒体促进电子商务向社会化商务发展,同时也创造了社会化媒体进一步支持社会化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服务需求,在专业培养层面也要不断转变培养观念,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此推进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稳步前进。
三、信息管理专业与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国家深化以“协同创新”驱动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内涵发展的新形势下,尤其是高等教育跨入到普及化阶段,信息管理专业与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条件的完善与优化,国际化办学的拓展与加强等方面。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力度不足。新型社会化商务背景下,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还停留在电子商务基础上,有的甚至还停留在传统市场基础上构建的信息管理培养模式上,导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未能有效地与信息化社会对信息管理高级人才的实际需求对接,在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力度不足导致社会紧缺实用的信息管理人才与就业难两大现状共存。
2.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目前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实验课程内容,大多是以“教”和“模仿”为主的演示型实验,缺乏“做”以及“探索”的开放型教学实践。在面临社会化商务瞬息万变的商务环境,固定的模仿已经落伍,毕业生在校期间的被动式学习,未能很好地提升其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与社会化电子商务对接时严重脱节。
3.国际化办学拓展不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置了一些前面冠以国际化字样的课程,这些课程选用的教材一般是本国学者编著或翻译的,外国原版教材的使用没有得到普及,这样的国际化课程的学习无法满足国际化的要求。此外,全英文课程的建设工作虽然已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未能形成示范效应。
4.各专业方向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不平衡。社会化电子商务方向国际化发展迅速,对外开放程度高,带动了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但在合作办学方面尚有待深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具有长期的合作办学经验,但仍需加强国际交流。需要两个专业方向之间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四、社会化商务环境下的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社会化商务为实践背景,在深入市场调研、全面分析当前社会化商务用人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化商务用人市场需求,强化人才培养实时性高等教育要密切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教育过程中,专业课程、实践途径都要准确地反映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方案要与社会发展同步,实时、准确、及时地修正培养方案,保证培养目标的准确性。
2.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平台搭建,打造实用性人才,优化专业结构,构筑有宽度、深度及灵活度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理顺开放式人才模式下本专业与相关专业之间课程的支撑关系,然后依据宽基础、重实践、突出创新能力为原则完善本专业现有的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及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建立社会化商务实践平台,在LinkedIn、Facebook、Twitter、SNS、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的环境下,有步骤、专项性的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培养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
3.调整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内容。本专业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增强了对建设繁荣和谐社会的贡献力。在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4.国际化办学。目前多数管理信息系统的培养方案倾向于围绕技术与方法组织课程内容,但是少有人将研究范围扩展到用户需求、学生的特点到国际化层次。以新型媒介为背景的社会化商务的人才,需要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并且这些能力都能够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信息管理专业培养必须要走国际化办学的思路,培养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利用社交媒介加强跨文化沟通能力,较强的运用和社会化大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结束语
随着社交网站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社会化电子商务是现代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社会化商务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合新环境下高校对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教学方面存在的误区,对信息管理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式提出几点建议与思考。以期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为培养合格的现代社会化商务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田雨晴.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
- 上一篇:产品质量培训心得体会
- 下一篇:参加乡村振兴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