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管理培训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税务管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税务管理培训

篇1

内网:销售部门是CFO最亲密伙伴

与公司其他部门打交道方面,调查结果显示,97.1%的受访CFO认为,日常工作中直接打交道最多的部门是销售部门;其次,88.6%的受访者所选择的生产部门,采购、行政、市场等部门紧随其后,分别排在第3~5位。

在主管部门方面,62.9%的受访CFO需要向CEO汇报、负责,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主要向董事会负责,51.7%的受访者主要向总裁负责。

在内部网络系统选用方面,91.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最常用的网络系统是公司内网,71.4%的受访者表示最常用的网络系统为银行资金支付、对账系统,财务报表生产系统、税务申报系统、公司外网等紧随其后分列第2-4位,被众多的CFO群体所使用。

外网:CFO与银行合作最频繁

与外界直接打交道方面,82.9%的CFO表示,他们最常与银行打交道,成为CFO合作最频繁的外部机构,其次是税务部门(71.4%)、会计师事务所(51.4%)、政府监管部门(42.9%)、税务师事务所(31.4%)等机构。

在外部机构的作用上,银行被54.2%的受访CFO认为是对企业帮助最大的机构;其次是政府、监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机构等。

在CFO外部职责方面,77.1%的CFO认为,他们在与外事部门打交道时,最主要的工作职责是筹集资金;60%的CFO认为是风险控制;税务筹划、投资业务、与投资人沟通等方面的工作紧随其后。上述被认为是CFO最重要的前5项外事工作。

知识网:互联网成为最受青睐学习渠道

在浏览网站方面,54.2%的受访者称,他们最常浏览的网站是新浪网,与此同时,有48.6%、45.7%和34.2%的受访者将“我最喜欢的网站”分别投给了中国会计视野论坛、搜狐网、凤凰网。

在知识获取渠道的选择上,有85.7%的受访CFO表示,他们最常用的知识获取渠道为互联网;51.4%的受访者仍偏好通过纸质图书学习;48.6%的受访者认为,他们最常用的知识获取渠道是培训;40%的受访者最喜欢通过参加专业论坛获取知识。

在专业培训方面,74.3%的受访者最喜欢的培训内容是资本运营,紧随其后,最受CFO欢迎的培训内容分别是投票人数占68.6%和51.4%的财务管理培训及企业管理培训。

在专业资格证书方面,42.9%的受访者最感兴趣的资格认证是高级会计师证,其次是注册税务师证,共被28.6%的受访者列为最感兴趣的资格认证,注册会计师资格则屈居第三,受到25.7%的受访CFO的关注。

生活网:微信工具最受CFO欢迎

在社交工具选择上,微信工具最受CFO群体欢迎,共有65.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最常用的社交工具为微信,其次是QQ和微博,分别被57.1%和45.7%的受访者列为最喜欢的社交工具。

在社交对象的选择上,62.9%的受访者最看重的是同学圈,其次是校友圈和学术论坛,两个圈子均有51.4%的受访者选择。老乡会、CFO联盟等社交对象列在第三、四位,也受到众多CFO的青睐。

篇2

    究领域蔓延到诸多学习培训领域,并获得了广泛成功,特别受到了管理培训和发展领域专业人士的欢迎,被教育培训界公认为理论紧密结合实际的有效培训方法,并将其命名为行动学习法(Action  Learning)。

    美国人Ian McGill和Liz Beaty在他俩合着的《Action Learning》一书中首次对行动学习下了定义:一种在同事的帮助下,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时不断反思与学习的过程。行动学习的培训模式为:学习的终极目的是素质的有效提升,学习的载体是面临重要或棘手的难题,受训者的任务是通过团队合作在实际工作当中解决难题。正如瑞文斯教授所说:“行动学习就是驾驭团队的力量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有意义的任务..”简而言之,受训者获得自我提升的最好方法是通过实际的团队项目行动而非传统的课堂讲授。

    行动学习培训方法理论的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学会学习,而非依赖教师灌输知识。2、强调从经验中学习,即在行动中获得新知识、新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对以往经验的反思和总结中获得经验提升。3、强调在分享中学习。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行动学习推崇的是受训者之间的互相交流以及沟通,达到互取有无互相促进的作用。4、强调在改变中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即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二、行动学习法应用于税务执法人员培训中的重要性

    税务系统向来注重执法人员的培训,各级税务部门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培训机制。近年,国家税务总局加大了税务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出台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发展》、《全国税务系统“十一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税务系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实施办法》、《2011年全国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要点》等等一系列文件精神,明确了“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提拔;不培训,不任用”的培训机制,始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任职”的原则。国家税务总局在《2011年全国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要点》中提出:“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工作主题,大力实施人才强税战略,启动‘十二五’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教育培训改革创新,规范领导干部培训,加强高素质专业化骨干培训,创新一线人员岗位培训。进一步改进培训方法。”进一步定准了税务培训的主基调。

    但是,税务系统的培训大多数采取的还是传统方式,即以知识为本位的传授,教师以授课为主,学员以接受为主。呈现出强烈的封闭性。经验表明,这种既远离学员身处的真实情境,又缺乏在真实环境下的操作性的教学方式,缺少互动与交流,难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新的理念很难渗透到学员的内心,更谈不上内化为学员的行为。

    一项以广西地税系统执法人员为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显示: 62.7%的受访者对法律理念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但仍有相当比例(37.3%)的受访者显示出了混淆或模糊不清晰的状况。对于执法能力知识的掌握也并不全面。总体看来,广西地税系统执法队伍的法律素质呈现出观念陈旧、法制意识不强、法律知识掌握不系统等问题。可见,原有的传统培训方式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有效地促进税务干部通过培训提升素质。

    三、 行动学习法引入税务执法人员培训的设计

    应用行动学习法设计培训的目的,在于使税务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真正得到全面深入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操作流程。如前所述,行动学习=终极目标+学习的载体+团队分享的过程,根据这一模式,整个培训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组建学习团队。

    团队的组建是整个行动学习进行的开端和基础。瑞文斯曾经说过:团队成员应该是有能力、有兴趣并有相关知识储备的人,这也符合教育学中有“因材施教”的理念。

    我们只有了解了受培训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以及他们对培训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工作。以往的税务执法人员培训也根据不同执法人员的不同情况,对接受培训的执法人员进行了分类教学,诸如按职位类别划分,税务执法人员又分为税收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按知识水平划分,执法执法人员分为新录用人员、一般干部以及业务骨干;按职位级别划分,又有一般科员、科  级干部、处级干部和局级干部之分。然而,此种单向独特的培训方式,培养出来的执法人员呈现的是“一专但不多能”、“上下级业务隔阂”等情况,不利于我执法人员知识的全面发展和上升。 第二步,提出挑战性的问题。 挑战性的问题是整个行动学习的灵魂。行动学习就是围绕着问题,通过学员之间的交流反思,共同找出解决之

    道。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在解决问题的实际活动中达到学习目的,没有构思巧妙的问题,就无法使学员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并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将会流于形式。

    精心设计的问题应该是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员知识水平,又能够满足他们不同需求的。首先,问题的选择应该是显着的;其次,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当是团队成员的能力所及;再次,问题应当能够给学员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最后,问题应该与成员日常工作密切相关。例如:试用多部门联合执法的角度解决税务执法过程中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大肆偷、骗税,一两年后跑到另外一个地方改头换面,或直接将公司注销后另起炉灶,重新从事税收违法活动,等到案发时,这些企业法律主体己不存在,税务稽查取证、执行都无法实施的难题。

    第三步,学习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行动学习法实施过程中是很必要的一环,对需要掌握众多相关法律法规及操作流程的专业执法人员来说,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就无法人之所要解决的问题。但必须强调的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并非在于背诵或者获得这些知识,而是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

    知识体系方面,税务执法人员的培训应着重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系统训练,即税务执法可能涉及的宪法及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控制对企业进行经济检查的规定》、《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等规范性文件。

    学习过程方面,不仅要通过系统阅读和听教师讲授,更要运用行动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分享学习经验、创造性地提出并解决问题、建设学习团队和建立参加者所在的各机构学习小组等活动。

    四、小结

    综上,将行动学习法应用于税务执法人员培训的实践中,通过行动学习的 “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往复,进而反思,总结出理论,应用于执法实践的过程,对于促进税务执法人员执法水平的整体提升,提高税务执法人员素质的是积极的、有效的、可行的。

    参考文献:

篇3

一、纳税服务的内涵

纳税服务的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纳税服务是指税务机关为确保纳税人依法纳税,指导和帮助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维护其合法权益而提供的服务。广义的纳税服务是指提供保护纳税人权益的一切机制和措施,它涵盖了优化税制、完善税政、健全征管、降低纳税成本、提高税务行政效率乃至整个政府效率等方面的内容。国家税务总局于2005年印发的《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对于纳税服务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纳税服务,是指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税收征收、管理、检查和实施税收法律救济过程中,向纳税人提供的服务事项和措施。

二、我国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纳税服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也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肯定。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纳税服务观念、制度、具体的种类以及深度、广度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大差距。

1、纳税服务法律体系尚不完善。虽然新《征管法》的修订,在纳税人权利的法律保护方面大为充实,但同纳税人义务相比,在立法上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从法律层面看,我国缺少一部纳税人权利基本法。目前,我国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最主要体现在新《征管法》中,而《征管法》主要是对税务管理行为的规范,强调的是纳税人对管理权的服从,其定位并不能真正体现纳税人在税收法律关系中的地位。《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虽然明确了纳税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对税务机关向纳税人提供的服务行为和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但这只是系统内部的工作规范,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可见,支撑纳税服务的法律体系极不完善,法律层次极低,不利于纳税服务的有效实施和服务理念的树立。

2、纳税服务观念较为淡薄。纳税服务观念淡薄,自身定位不准,是影响税收服务质量的根源。囿于封建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税务机关对纳税服务的意义缺乏深刻认识,把纳税人作为其管理和打击对象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加之纳税人的维权意识和纳税意识较为淡薄,从立法、执法到司法都存在税务机关凌驾于纳税人之上的现象。

纳税服务理念还停留在精神文明和职业道德范畴,缺乏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为:一是优化纳税服务流于形式,仅仅将“文明服务”、“微笑服务”与纳税服务划了等号,未将税收服务融入到税收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服务层次不深。二是纳税服务缺乏主动性,而且往往以税务机关管理需要为出发点,忽视了纳税人的意愿。税务机关坐等纳税人上门,形成纳税人“供什么菜”,税务人员“做什么餐”的被动局面;对于征管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坐等上级文件,缺乏主动调查研究的积极性。

3、纳税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手段尚不完善。首先,纳税服务的层次较低,缺少针对不同纳税人的个性化服务。税务部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也推出了很多较好的服务项目,但大多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形式上投入多,没有实现对纳税人提供面对面的指导和根据纳税人的特定需求提供服务。其次,服务方式单一,服务手段有待完善。虽然税务机关近年来已经把“优化纳税服务”作为税收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但是在实际上服务还只是管理职能下的附属职能,服务仍然是从管理的角度而非从纳税人需要的角度出发。实际工作中,往往把纳税服务的重点放在前台和窗口,放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而在执法和管理中的服务措施较少。

4、纳税服务工作缺乏规范的考核、监督机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纳税服务工作的各个方面,如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措施等方面下功夫,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是纳税服务的效果如何却不得而知,即:提供服务的成本效益对比如何,纳税人的需求满意度怎样,服务的效率怎样都是未知数。没有一套机制对服务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对服务效果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税务机关内部现有的考核指标体系多是侧重于对税收执法情况的考核,很少有反映纳税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纳税服务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征税主体的自觉行为。从外部来看,纳税服务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长期有效的服务机制尚未形成。

5、税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尽管这些年来我们加强了对税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开展定期培训、思想政治教育、作风教育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并且通过公务员考试录用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专业人员,提升整个队伍的质量。但在现存的队伍中,仍然有一部分人员思想觉悟较低,不思进取,为纳税人服务的态度不端正,认为税收工作就是收好税,收税就是检查就是管理,因而工作缺乏深入、细致;或者在工作中滥用自由裁量权,,擅自减免税或扩大税收优惠政策范围;还有一些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业务技能单一、知识结构陈旧,甚至“一问三不知”,不能满足纳税人多元化、深层次的服务需求。

6、纳税中介服务有待完善。税务中介机构所提供的有偿服务是构成完整的纳税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税务机关的培植、引导和纳税人的认识不到位,税务服务市场仍然处于成长的过程,很不成熟。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制定了《税务业务规程》(试行)和《税务工作底稿(企业所得税)》等规范税务机构执业行为的相关规定,旨在引导、扶植税务业的健康发展,并尽快将中介机构的鉴证服务结合到实际税收征管中,从而有效促进了税务业的健康发展,完善了纳税服务体系。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各级税务机关在推进社会有偿化的纳税服务方面都进行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显现出税务在税收征管中的重要作用。但总体而言,税务代机构审核涉税事项还没有得到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普遍认可。

三、改善我国纳税服务策略

1、转变纳税服务理念。纳税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也是国家税收收入的源泉。因此,税务机关必须牢固树立纳税人主体观念,把工作的主导方向由以满足自身的征税管理需求为主转变为以服务纳税人的纳税需求为主,在税收制度的制定、管理流程的设置和纳税方式的提供等方面,相信纳税人、尊重纳税人、服务纳税人,在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纳税人权利和尊严,切实维护纳税人权益。税务机关应做到三个转变:一是由监督打击向管理服务转变;二是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三是由注重形式向内容、形式、效果相统一转变。

2、完善纳税服务法律体系。纳税服务的法制化是我国纳税服务健康、良性发展的必然途径。人民的法治国家中,税务机关同纳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必须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我们应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纳税服务法律体系予以完善,一是在宪法中确立纳税服务的法定地位;二是在将来出台《税收基本法》中单设纳税服务章节;三是认真总结各地贯彻落实《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的实践经验,尽快修订完善并正式出台《纳税服务工作规范》,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纳税服务法制体系,使我国的纳税服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完善纳税服务手段,提高纳税服务能力。一是进一步推行“一窗式”服务,使得纳税人能够把涉及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等方面的业务在一个窗口办理完毕。简化办税流程、办税环节和审批程序,最大限度地为纳税人提供方便。二是拓宽为纳税人提供税法宣传、纳税咨询等服务的途径。如,在咨询服务方面,可以配备咨询人员设立免费咨询电话,建立公开的网页和关于各种问题的资料库,使纳税人轻松了解各种税收知识。三是丰富纳税服务手段,提高纳税服务效率。(1)进一步推广多元化申报方式和缴款方式。首先,通过推广电子申报、电话申报等多种申报方式;其次,积极推广使用支票、银行卡、电子结算方式缴纳税款,节约纳税人的纳税成本,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2)加强税务网站和12366热线的建设,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使各级税务机关互联网站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发挥税务网站在税法宣传、网上办税、纳税咨询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丰富12366服务热线的功能,为纳税人和社会提供包括税收宣传、辅导、查询、涉税事项办理,以及投诉、举报、批评和建议等各项服务功能。四是建立纳税人洞察体系,提供个性化服务。要了解纳税人的实际需求,就必须建立纳税人洞察体系,实现纳税人洞察的个性化。纳税人洞察体系的建立要以计算机的信息化为基础,建立整合纳税人信息库和纳税人档案,消除纳税人对于税务机关的信息不对称;同时,以纳税人的特点和需求洞察为主导,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互动式、有效、及时的纳税服务,提升纳税服务质量,提高纳税人遵从度。

4、建立健全纳税服务考核、监督体系。在建立纳税服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时,要根据事前制定的纳税服务计划,建立一个综合的业绩管理制度,并将考核与奖励措施挂钩。具体来讲,当前应该重点落实好以下几项制度:(1)公开办税制度。公开税收法律、制度、政策、办税管理流程、服务标准,接受广大纳税人和全社会的监督。(2)纳税服务责任制度。在对纳税服务事项进行科学划分的基础上,明确各个岗位的相关职责,便于对税务工作人员进行激励、监督。(3)纳税服务承诺制度。实行服务承诺制,明确规定纳税人接受服务的时限和标准。(4)纳税服务质量考核制度。对纳税服务质量采取公众投票、问卷调查等方式征询纳税人对税收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方式进行定期考查。制定科学可行的考核指标和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对各个服务事项进行考核。在评价纳税服务的绩效时,应综合考虑对服务环境、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各种纳税事宜的满意度、执法规范度等考核指标,以便对纳税服务从立场、手段、结果等方面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5)纳税服务责任追究制度。对税务人员在纳税服务工作出现的问题和失职行为,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最大限度地约束职员个人的行为,提高其服务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篇4

1.调研背景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近年来毕业生源的数量的与日俱增,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摒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就学校本身问题来看,也显现出了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等方面的问题,学校输出的会计专业人才与社会的需求脱节,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特进行本次调研,希望有助于学校方面对于人才培养定位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要的改进措施。并据以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2.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的企业包含了大型商业集团、中型合资企业、小型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专业培训机构。

3.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抽样调研法,选取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典型企业,通过访谈方式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希望这次的调研能够对我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提供帮助,使之能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在实务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

1.社会整体需求分析

据网络数据显示,通过各地人才市场统计数据的分析,会计行业为招聘职业需求的前十位,全国的私营企业以每年30万家的速度增长,单此一个类型的企业每年的岗位缺口就达到40万-50万人次。可见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多的,但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会计专业学生工作比较难找,而另一方面,企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又较大。而毕业生平均素质则是连年下降。就整个行业就业现状来说,无论是权威人才网站的统计数字,还是专业人士、人力资源专家的看法,都显示出一个结论:低端人才泛滥,高端人才紧俏。

2.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需求差异分析

(1)大型商业集团会计人才需求

对于大型商业集团,财务专业人才引进标准,主要定位于本、硕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岗位相关业务等。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招聘,以管理培训生岗位为主,既试聘于企业,分时间段分配到不同财务岗位,担任助理工作,也是再学习的过程,为期1年-2年,根据工作评估情况决定是否留聘。入职门槛较低,本科学历,应届毕业生,能够独立完成财务会计基本账务处理,专业成绩优异,校内表现活跃。

(2)中型工、商企业会计人才需求

对于中型企业,会计专业人才的引进标准,主要定位于本、专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岗位相关业务等。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招聘,以管理培训生、出纳、保管员、会计员助理等岗位为主,这些岗位存在工作少、责任小、工资少等劣势,属于从基层做起,徐图发展的岗位,工作一定年限后,有机会转职至基层会计岗位,但是本科毕业生往往忽视这些机会,并且存在与专科生竞争的情况。

(3)小型企业、私营企业、自主创业的会计人才需求

这一类型的企业,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就业压力的推动,近年来快速崛起,数量繁多。在大中型企业会计高端人才稳定,中低端人才泛滥的大环境里,这一类型的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并且人才引进的硬性标准较低,针对于基本定位在本、专科毕业,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等。应聘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扎实,能够独立完成财务会计相关业务处理;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财务软件;能够独立报税;有审计基础知识等。小型企业具有门槛低,业务类型全,工资适中等优势,还可以作为专业能力的锻炼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平台,为进入大型企业、合资、外资企业做跳板。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

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大,但主要集中在职称高,经验足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应用型院校毕业生毕业走向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其需求标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专业知识

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专业资格

超过95%的企业要求财务人员带证上岗,既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于考取会计初级职称的应聘人员会优先录用,对于开区国内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是人员会重点培养。

3.专业能力

在专业知识与专业资格合乎标准的基础上,是否受到聘任的关键就在于专业能力的水平上。企业招聘的是员工,而不是学生,站在企业的角度,希望聘任到的是可以直接上任工作的专业成手。具体根据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在基础财务处理岗位,要求能够独立、完整、正确的完成相关账务处理,能够独立进行报税及税收筹划,能够熟练应用企业财务软件、办公软件,能够尽快掌握企业财务制度等。

4.其他方面

在基本条件一致的基础上,具有以下条件会加大成功受聘的几率:(1)广泛的知识面。会计人才应该是综合型人才,在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了解会计相关学科,如经济、税收、营销、法律、管理、金融、证券。(2)一定的外语能力。如英语四级,日语、俄语、韩语等。(3)熟练应用办公软件。能够出具简单报告、编制有关数据表格、协助完成幻灯片演示文稿。(4)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参赛经验、文体特长、大学时担任一定职务,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社会活动能力,由于会计人员要经常性的与银行、税务、证券机构、公司部门等发生业务往来,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会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四、关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进建议

社会需求就是学校的人才培养导向,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会计专业人才输出院校,我们的市场目标应该定位在中小型企业,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能够在毕业时符合这一类型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在进入社会时,能够第一时间进入企业,感受企业文化,感受工作氛围,在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能力,积累经验,为向大型工、商业以及跨国集团进军积蓄力量,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快速的走出第一步。基于这一考量,我认为应对人才培养方案做一下调整:

1.专业方向划分

在完成大一基础课程的修习后,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并据以选择专业方向,可分为财务会计、审计、资产与投资、报税与纳税筹划、出纳及保管等。

2.专业资格证书

在选择完专业方向后,开设会计基础、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经济法、初级会计实务等专业资格考试科目课程,帮助学生尽早通过相应考试,开设资格证书相关讲座,讲解大学阶段可以考取的证书类型,帮助同学选择性考取有用的执业证书。

3.校内实训课程

在选择完专业方向后,修习相关专业知识,开设相关校内实训课程,可选择开设出纳实训、中级财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税务实操、企业会计综合实训、商业会计实训、审计实训。

4.校企合作

为了增加学生对于专业的了解,对于企业业务的熟悉,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可考虑与网络知名会计网校、市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大中型工商企业、有一定规模的代账机构、自主创业团体进行校企联合,互惠互利,一方面引进人才开讲座、短课等,开阔学生见识;输送优秀学生进入企业见习、实习;另一方面,可以以学校方面承接会计账务工作,提供学生真账实操,配备指导教师团队,完成代账业务创收。

篇5

一、信贷业务开展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我行为了促进信贷工作的有效开展,每年都在总结分析信贷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订下一年度的信贷工作指导意见。为使年度信贷发展规划制订的更加实际、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我行通过信贷主管会、信贷调查、信贷运行分析、内审检查等多种方式征求对信贷工作的意见、建议,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以及当地经济状况,进行精心谋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明确年度信贷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并形成相应的工作措施,使信贷工作意见成为年度信贷工作的“总抓手”。

我行立足于服务区域客户主体多元化、金融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加大了产品创新力度。为使信贷产品更加符合客户差异化需求,我行在产品设计时注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力求产品特色化、操作简便化和风险可控化。该行设计推出“润丰惠万家”社区居民贷款时,考虑到社区居民居住集中,具有一定的地缘、人缘、亲缘关系和用款急、散等特点,将社区、居民信用评定因素进行科学分类设定,对评级授信指标进行了量化,在此基础上实行集中评级、集中授信、集中审批的“三集中”模式,体现了严授信、宽用信的信贷特色和阳光办贷、效率提升、风险可控的目标。

对各类信贷业务要求必须按照“先评级、再授信、后用信”的程序办理,对借新还旧贷款、展期贷款也一并纳入统一评级授信;针对公司类信贷业务和个人信贷业务,分别制订了相应的业务流程与风险控制指引;在信贷业务创新中,按照内控优先、制度先行的原则,每项创新业务均制订了相应的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实现了一业务一制度、一制度一流程的精细化管理。为提高用信审批效率,明确了业务的受理、审批、监督等相关流程的“明白纸”,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贷款上柜台,实行阳光办贷。对新制度、新办法、新流程,该行制定一项、培训一项、推广一项,从根本上规范信贷管理和操作行为。

一是改进贷前调查环节管理,推行“五查四看一走访十确认”制度,即查互联网、纳税凭证、用电量及电费缴纳情况、银行账户、央行征信系统,看经营要件、账务与实物、生产设备、生产现场,走访工商、税务、电力、同行、当地干部与居民,确认产品合法性和竞争力、市场销售是否良好、经营是否正常、现金流量是否正常、信用状况、经营资质、账务真实性、是否有生产能力、管理是否科学规范、企业负责人资信等。二是严格执行“面签声明”制度和“签字样本”制度。三是严格对贷款出账进行监控。四是严格进行贷款到期前催收,对催收方式、时限、频率、评价等作出要求。五是完善贷后管理,对信贷档案实行“四色分类”法管理。

队伍建设精细化加强和改进信贷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制订了信贷人员有序、有效补充的计划;加大对信贷人员的学习、教育力度,使培训制度化,并建立积分制度,实行持证上岗;严格落实信贷人员工作日志制度,加强监督管理,防范道德风险;严格信贷人员交流制度,对在同一网点同一岗位连续工作三年的信贷人员定期进行岗位交流;对信贷人员绩效评价进行精细化管理,力求责、权、利的统一,个人业绩、职业发展与风险防控、企业经营相协调,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二、全面提升从业人员工作素质

我行为全面提升信贷从业人员合规经营意识、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针对近年来信贷新产品层出不穷、信贷管理制度变化较快,文件办法类多量大、设计分散的特点,由市分行信贷管理部组织人员就实施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培训编写了《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培训资料》,涉及内容较多,基本涵盖了所有信贷业务制度和目前农行开办的所有信贷品种制度及操作规程,作为全行信贷人员业务操作的工具资料,发至每个客户经理。为抓好此次培训,行拿出3天时间专门对支行分管信贷业务前台副行长、信贷前后台部门经理、风险经理、客户经理

及省分行驻襄樊分行审计办、市分行信贷前后台部门所有人员共计190余人进行了专题培训,培训通过幻灯播放、现场演示等手段,重点讲解了信贷基本制度、信贷业务担保管理、法人客户信贷业务操作与管理、个人信贷业务操作与管理、三农信贷业务操作与管理、贷后管理组织架构与日常操作、信贷业务网上作业操作与管理等,并现场进行了考试。我行为了强化信贷运作过程管理精细化,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作法:

一是细化客户准入。利用cms对主要行业信贷客户分区域、信用等级、客户规模等进行分析与公布,严禁准入达不到上级行规定行业标准客户。

二是细化贷前调查。既注重对客户财务数据的核实,也核实一些非数据性的情况,如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的信用、社会地位变化、环保信息、诉讼信息、第二还款来源等影响贷款按期足额收回的其它因素,在第一道防线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三是细化信贷业务网上作业。上收支行除低风险信贷业务外的所有法人客户用信业务,全面实施网上单轨作业,对法人客户低风险信贷业务由各行有权审批人在支行层面实施网上作业,提高办贷效率。

篇6

[关键词]内部审计功能;外部审计师;环境因素;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美国公众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内部审计准则规定:当内部审计符合具体标准而且外部审计师认为依赖他的工作是有效的时候,外部审计师可以依赖内部审计。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也要求在被审计单位设有内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是否利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基于此,本文对外部审计师在依赖内部审计工作时的相关因素进行文献回顾,主要关注以下方面:(1)影响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的环境因素;(2)影响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的内部审计因素;(3)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的功能和范围。Gramlingetal(2004)对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前的内部审计的研究做出了总结,本文主要关注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后的内部审计的变化。

二、影响内部审计可靠性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公司的治理特点和公司管理层的状况,这些因素影响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的独立性以及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继而进一步影响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的功能。

王国银、林冲高(2005)认为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内部审计提供的信息助于董事会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内部审计通过向独立审计人员提供可供利用的有用成果而部分替代和弥补外部独立审计,及时防范违纪和舞弊的同时降低企业治理契约的履约成本。

陈艳丽、刘英明(2004)表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要满足以下需求:股东和股东大会代表机构对公司经营状况的了解,以防范决策风险;管理层对管理、控制薄弱环节的客观反映,以规避经营风险;外部审计和监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状况的评估,以降低审计风险和监管风险;潜在投资者对公司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的客观评估,以减小投资风险。

Anderson,Christ,Johnstone and Rittenberg(2010)通过采访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12家企业的人均有14.3年的审计经验的首席审计师得出236个回馈,构建了一个内部审计有效性的规模的概念模型,并发现了内部审计的规模与审计委员会的质量、首席审计师的工作经验成正比,与内部审计的外包数量和胜任的内部审计师的比例成反比。

Desai,Roberts and Srivastava(20l 0)利用发明的分析模型采用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综合的内部审计评估模型对内部审计进行评估得出结论:外部审计师通过观察内部审计的胜任能力、工作表现和客观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来评估内部审计的质量。

三、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的内部审计因素

Christ,sharp,and wood(2011)从ⅡA’s GAIN survey中获取了166家公司的公开数据调查了使用内部审计作为管理培训如何影响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和经营业绩,他们从中发现了把内部审计作为管理培训的公司的会计风险较高,但是这样的公司有较高的经营业绩。

Desai,Gerard,and Tripathy(2011)获取了人均有6.7年的审计经验的108个注册会计师调查了内部审计资源的安排对外部审计师评估内部审计质量和功能的影响发现了外部审计师更加依赖合作或外包的内部审计,当内部审计提供税务服务时,对这两种情况的依赖减少。

Glover,Prawitt,and Wood(2008)获取了四大会计事务所人均有3.6年审计经验的127位外部审计师检验了内部审计的资源调整时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固有风险为高水平时,外部审计师更加依赖内部审计师提供的客观性的服务。

Messier,Reynolds,Simon,and Wood(2011)收集了2000-2005年的ⅡA基准数据取得了来自162家公司的350个样本并使用了档案研究检测了把内部审计作为管理培训是如何影响审计收费和外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概念的理解并发现了当把内部审计作为管理培训时,审计收费较高。

四、外部审计依赖内部审计功能的性质和范围

Abbott,Park,Peter,and Rama(2007)获取了1000个首席审计师的样本,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了常规和非常规的内部审计外包的调整对外部审计师的影响,他们的研究表明:非常规的外包内部审计活动对外部审计师有益并且对审计师的独立性有很少的负面影响。

Felix,Gramling,and Maletta(2005)从内、外部审计师基本的研究数据获取了74个审计参与者的样本使用研究了方法调查了外部审计师提供的非审计服务和客户的压力是如何导致内部审计功能对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师产生的影响的,他得出了结论:当外部审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时,内部审计的质量和内、外部设计师合作的程度对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有正面影响。当提供非审计服务时,客户的压力增加内部审计的可靠性。

Glover,Prawitt,and Wood(2008)使用了来自于4大人均有3.6年工作经验的127位外部审计师采用了实验方法调查了内部审计的资源调整对外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依赖的决策的影响发现:当公司的固有风险的水平很高的时候,外部审计师更倾向于依赖外包的内部审计,而且外部审计师更加依赖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工作。

Munro and Setwart(2001)获取了人均有10.5年工作经验的审计师和管理者,采用了实验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内部审计报告与审计委员会以及客户的经营风险环境的关系,它们是否影响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的功能,最终结果表明:这两个因素影响外部审计师依赖内部审计的工作。同样地,外部审计师更加倾向于把内部审计用作控制评估的任务而不是平衡的实质性检验。

五、结论和未来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外部审计师在利用内部审计和做出可靠性决策之前必须把审计准则的演进、复杂的环境和必要的判断考虑进去。除了环境因素,研究者还考虑了内部审计师胜任能力、客观性和工作表现。

就未来的研究而言,我们提出了以下的研究领域:治理质量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外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师的潜在依赖性;除了胜任能力、客观性和工作质量,哪些因素和偏差对内部审计的资源产生影响以及对内部审计、客观性和工作质量有影响的情况是如何影响外部审计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国银,林冲高.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05(2):86-89

[2]陈艳丽,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5):85-88

[3]Anderson,Urton,M.Christ,K.Johnstone,and L.Rittenberg,2012.A post-SOX examination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size of internal audit functions.Accounting Horizons 26(2):167-191

篇7

(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矿冶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4102)

摘要:随着我国矿山企业不断发展,矿山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增加新工艺的应用,而企业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尤为重要。成本精细化管理是对矿山企业项目的材料、设备以及进度等重要信息的管理,其能否成功管理对单位以及工程项目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矿山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141-01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矿山企业想要不断的提升竞争力,就需要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压缩不合理的支出。目前,矿山企业成本管理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投入,不断提高矿山企业中成本管理的对策。矿山企业成本只有精细化管理,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下去,这也正是企业财务所需要的管理模式。

一、矿山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矿山企业成本控制整体性差

在很多的矿山企业不能有效对成本全过程进行管理,部门利益至上,只注重了成本过程控制忽视材料备件和销售控制,注重产品成本忽视项目建设成本控制,只注重财务成本的核算忽视管理成本。使得企业拥有的各项资源没有发挥整体效益。

2.矿山企业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在矿山企业中,对于成本控制力度缺乏,其原因是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一味依靠行政命令,导致成本控制转变为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在对成本控制的环节中也就缺少对生产经营中反映信息,很多时候还会误导企业的决策。

3.管理人员素质和执行能力较弱

矿山企业新型技术可以提工程的整体效益,在矿山企业中有效的实施成本控制可以很好的改善矿山企业中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目前我国矿山企业中成本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对于矿山企业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没有相对比较专业的能力,不能很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成本预算执行不严,未能全面发挥成本考核的作用,不利于职工积极性发挥,造成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这也是造成成本管理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对于项目管理中没有专业人员的管理,相对执行能力也就较弱,没有很好的落实工程成本控制。

二、矿山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1.提升员工成本精细化管理意识

我们应该提高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培训力度,让财务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工作技能,针对相应的财务管理情况和一些问题,做出相应的更新和转变,不断的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对于成本管理制度的颁布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在对这些风险的管理中我们要做出详细的规定,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在新经济发展中,现代的财务管理意识是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能与时俱进,对财务的整体风险进行监控,保证财务管理的防线,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

2.注重矿山企业项目管理

矿山企业进行优化设计之后还要通过合理的实施来实现,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效果,这些都是通过优质的矿山企业和全面的设计配合来体现的,达到更好的管理成本。矿山企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的好坏,有效的进行施工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更好的减少材料的浪费。对矿山企业工作进行有效控制也是保证企业成本的重要环节。

3.注重成本分析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竞争对手的分析主要是从对手的角度考虑,通过对对手的了解来保持企业持久的相对竞争优势。从财务战略角度来分析,企业必须充分利用成本管理中有效方案实施细则,充分发挥政策优势,降低自身税务负担,以提升成本竞争力。在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中,不但要对财务知识进行讲解,还要对企业管理的中心理论进行介绍,并一定要注重战略好、企业管理新知识的讲解和介绍。主要就是对企业财务管理专业性,优化原先企业的成本结构,积极利用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降低企业的税务压力。同时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对企业自身掌握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以及集成,加快扩大生产以及更新设备,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4.强化矿山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和考核

矿山企业全面预算是由一系列预算构成的体系。具体包括业务预算、经营预算和特种决策预算三大内容。这样全面预算就有助于全体职工了解本部门和自己与整个企业的经营目标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自己在业务量、收入成本费用各方面应达到水平的努力方向,促使每个职工想方设法,从各自的角度去完成企业总的战略目标。而且把企业各方面的工作纳入了统一计划之中,促使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预算相互协调,环环紧扣,达到平衡。同时,严格执行预算,引导职工不断创新,而且企业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发现差异不仅是控制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评定各级各部门及个人工作业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三、结语

矿山企业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精细化管理是实现矿山企业成本有效控制的方法之一,对于企业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我们要不断的创新,探索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制定科学化、标准化的模式,提高企业生产的能力,做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成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东海.矿山企业管理模式和现代矿山企业的管理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5).

篇8

关键词:海外项目;合同管理;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01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海外市场越来越重要,在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海外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配备合同管理人员,负责海外项目的合同的招投标、合同的签订、合同的履行、变更、结算、追索赔偿等事宜,加强对海外项目合同的管理。

一、加强领导对海外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

公司领导加强对海外项目的重视,成立海外项目合同管理领导小组,有公司技术、财务、设备、物流、经营等部门组成,对海外项目要签订的合同进行合同审查,合同条款进行推敲,对合同中不合理的、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修改,提出建议,保证合同的可行性。

二、培养海外项目合同管理人才

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对合同的管理非常重要,要选拔合格的合同管理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1.进行英语培训,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公司开办英语培训班、聘请外教对出国人员进行培训,海外项目在海外招投标需要用外语与对方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就需要海外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外语水平、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外语水平。

2.进行经营管理培训,合同管理人员需要多方面的业务知识、包含技术方面和商务方面等知识。对人员进行经营管理、财务知识、合同管理知识进行培训,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能适应海外市场中的各种变化。

3.合同管理人员要年轻化,年轻人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对所干的事情有干劲、有冲劲、有激情、让年轻人闯市场、给他们发展的机会、给他们成长的平台,有利于公司的业务开拓和发展。

4.制定激励措施,加大对海外人员的奖励力度,根据业绩对他们进行奖励,提高海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发海外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争取到更多的海外工程项目的合同。

三、加强对合同的管理

1.选取当地合作公司

由于当地公司有自己的经验和人脉、和当地公司合作、能更好、更快的拿到合同、达到双赢的效果。既节约时间、又取得时效。所以找到好的合作公司很重要,要在当地进行调查研究,选取合适的合作公司。

2.聘请当地的律师为法律顾问

由于每个国家的法律不一样,法律文件种类、条款众多。公司不可能对这个国家的法律知识和税务知识都知晓和熟悉、并灵活运用,所以需要聘请当地的律师为公司提供法律支持,签订的合同条款时提供法律建议,对遇到的法律问题,特别是税收和工程款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3.加强对海外项目的质量管理

在制定好质量标准时,要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的标准。在验收工程时,以质量标准为依据进行验收,不要因为质量标准不同,引起争议,影响工程的验收。

制定合同条款时,对有歧义的条款M行详细说明,不能模棱两可,为以后争议埋下隐患,影响合同的顺利完成。

4.加强对工程项目工期的管理

签订合同时,合同内都有完成工程的期限,承包方应该在合同工期内按时完成工程项目,按照施工进度,科学组织生产,充分考虑到当地政治因素、社会风俗习惯、人为因素和天气情况等各种因素,遇到问题想办法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及时解决,按时完成工程,不要因为工期的延误而造成合同违约,给公司造成损失。

5.加强对工程款的回收

在工程款结算时,要注意税收的交纳问题,如果需要有承包方交纳,那么在招投标时就要加上这部分税款,明确合同额中是否包含税收这一部分,否则将给承包方造成不小的损失。

在订立合同时,就把税种、税率等条款写到合同里,税收条款要符合当地的税收政策。根据盈利原则,投标价格不能过低,低于成本费用,这样就会亏损。合同报价时就加上这部分税收。保证公司的利润。

工程款按工程进度及时结算,才能保证项目有充裕的资金进行周转,保证资金链不断,项目才能顺利进行施工,否则没有资金支持,不能及时支付劳务工的劳务费、供应商的货款、租赁费、水电费等,影响项目的施工进度。甚至停工,造成严重的后果。

6.解决合同争议

合同双方应当根据合同履行合同条款、如果违反合同,就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平时应当注意保留合同、往来的邮件、文件、资料等,以便发生争议时,做为证据。发生争议时,通过协商或诉讼的方式,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根据合同条款和法律条文向对方进行索赔。

四、结语

合同管理在海外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公司领导应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海外合同管理人员,提升合同管理的能力,提高公司海外盈利能力,及时回收工程款,促进公司海外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一、各项工作推进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提交重点测评企业信息已完成,共提交8家企业,被市局采用确认2家企业(天成氯碱和金虹集团),5月底,组织包括以上2家企业在内的5位企业代表,参加了市局工业企业行业竞争力测评知识培训。

2、名牌质量奖申报举办知识讲座,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已完成。3月2日组织云雪面粉、汉刘邦食品、华昌铝业等15家企业16位代表,参加了市局卓越绩效模式企业自评师培训,5月下旬,组织了21家企业31位代表参加2012年名牌工作推进会,聘请市局专家授课,环保、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也派代表与会,积极支持我县名牌创建事业发展。目前已有金虹钢铁、汉戌堂狗肉、中意食品和大丰食品4家企业积极申报名牌产品,大屯铝业、青岛啤酒和云雪面粉3家申报市质量奖,海洋生物、七燕泵业、鑫悦食品、德利客食品等6家企业申报名牌产品。

3、已重新完成许可证分类分级监管计划制定,目前正按计划对许可证、3C认证企业实施动态监管,上半年共检查、巡查许可证获证企业21家、3C认证获证企业6家,分别作了巡查和分类分级监管检查记录。

4、配合市局做好安检机构监管和人员培训已完成,2月23日,组织我县车辆检测站工作人员5人、公安局1人参加了市局举办的安检从业人员培训。

5、支持我局质检所发展,促进我县检验机构检测资源高效运作,已完成和市局等上级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并督促质检所做好产品质量委托检验工作和内部质量管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检验服务水平。

6、在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中,完成了对2家液化气充装企业和1家塑料编织袋生产企业(吴氏三雄)的后处理,企业都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按要求作了整改。

7、在组织企业申报名牌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质量信用评价工作的有效性,我们及时为中意食品等5家名牌申报企业和新格泵业、芭田肥料等10家许可证获证企业建立了质量信用档案,为完成全年质量信用评价工作做好了前期准备和基础工作。

8、已完成对我县认证企业调查摸底工作,基本情况是:3C认证有效性企业8家、ISO9001等体系认证有效性企业77家,上半年,共组织天顶香食品、李想食品等5家企业开展或实施了HACCP等体系认证。

9、5月中旬,联合县经济开发区,召开了由9家铝产业企业代表参加的“五个一”工程推进会,市局领导和市局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与会,新闻媒体作了积极宣传报道,组织大屯铝厂、丰源铝业等积极申报质量奖和名牌产品,并推动铝产业园铝产品企业计量、标准、质量检验和管理等工作的全面开展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局和县经济开发区拟准备在铝产业园增上一个国家级的铝产品检验室,提高铝产品质量合格水平,服务铝产业健康发展,目前此项工作仍在积极筹备之中。

二、存在问题

1、由于我局年初机构设置变动较大、工作交接不畅、与市局相关处室联系不够等原因,制定目标任务时仓促应对,工作针对性不够,可操作性不强。

2、质量监督科工作面广量大(3C认证、许可证分类分级监管、质量信用评价、行业竞争力测评、监督抽查不合格后处理、安检机构监管、“五个一”工程推进、ISO9001、HACCP等体系认证监管与宣贯等等),由于科室人员少,业务知识培训不足,适应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纷繁复杂的事项难以应付和深入,顾此失彼,各项工作都需要触及,反而每项工作都不能做好、做实、做细。

三、质量监督科下半年打算

1、推动名牌创建工作有效开展(省市名牌、质量奖申报等);

2、对名牌、质量奖企业、3C认证企业、生产许可证企业、规模企业等开展质量信用评价;

3、按上级计划和要求编制2012年质量报告;

4、按市局统一布置,对金虹集团、天成氯碱2家规模企业开展行业竞争力测评;

5、大力开展质量检验与管理培训和卓越绩效标准宣贯,不断将“五个一”工程工作引向深入;

篇10

关键词: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所谓成本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生产经营所有过程涉及到的资金流出进行预测、分析、控制、考核,达到最终降低企业产品成本的同时,不但为外界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准确的成本数据,也为企业加强产品成本控制,节约产品成本提供内部信息。企业具体成本管理内容有:一是成本预测。企业年初根据原材料市场价格、人工成本涨幅及下一年产销量数据,对每种产品单位成本进行预测,并按预测成本金额标准进行成本控制。二是计算成本。企业根据产品的特点,对产品所消耗的原料、人工、制造费用进行科学合理归集。如对大批量单一规格的产品按产品种类进行成本归集,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与编制财务报表提供数据。三是成本考核。企业将一段时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与年初制定的预测成本进行比较,旨在发现成本支出中不合理的因素,为企业下一年降低产品成本,培养节约意识奠定基础。

一. 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理论及观念相对滞后。传统的成本管理理论

只注重企业生产经营某个环节的成本控制,缺少对其他各环节及企业外部的联系,无法从企业整体战略方向进行管理;传统成本管理只注重对企业产品投产后的成本管理,未对原材料供应、存货最佳订购量等过程进行管理;只注重对产品成本金额的降低的管理,未对企业效益成本进行衡量与考核。

(二)成本管理方法缺乏先进性。一是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主要采用品种法、分步法做为成本管理方法。而在实际生产销售中,客户总是会根据自己对不同产品的需求购买产品,企业为了争取到不同类型客户的份额,往往会只生产数量较小但规格较多的产品,甚至是一个生产线也很少有一样的产品产出。在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企业应采用产品个性鲜明的分批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二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目标及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管理,未对先进的作业成本法进行深入分析及运用。

(三)职工成本控制积极性不高,成本信息传递时间较长。一是在大多数企业中,职工往往片面的认为成本管理只是单位领导与财务部门的工作,其他部门只要将生产、销售搞上去就是完成任务。这种错误思想导致企业员工与制定成本标准的财务人员缺少必要的沟通,使制定的标准脱离实际且缺乏可操作性,无法真正调动起员工节约成本的积极性。二是由于企业各岗位分工过于精细,企业协调与调动职工的成本相应增加,管理效率低下。同时,分工的精细化及层次的增加,导致成本信息反馈不畅,甚至出现信息失实的情况,为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提供错误信息。

(四)经济利益驱使财务人员提供虚假成本信息。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出于业绩考核、躲避税务检查、谋取私利等动机,不按照相关财经法规及企业制定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成本核算,提供虚假的成本信息,不但给企业成本管理造成困难,而且给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带来阻碍。

二.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增加企业职工参与成本管理意识。一是强调全局成本管理。对企业成本管理目标、方法、对象进行全新诠释,将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维修等过程引入成本管理体系,通过对由此产生的采购成本、设计成本、销售成本、维护成本进行科学管理,降低企业生产经营各过程成本,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将商标成本、环境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非生产成本引入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形成一个全局性的成本管理体系。二是调动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积极性。通过宣传,使企业广大员工增加成本管理意识,促使员工以所掌握的生产一线技术参与到企业成本制定、控制中,为企业成本管理出一份力;企业通过定期组织成本管理培训班方式,不但提高企业成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也增强其生产工艺实践经验,为日后制定、考核成本管理培养专业人才;建立成本管理奖罚制度,对在成本管理中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精神、物质方面的奖励。对擅自扩大成本支出,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员工进行处罚。

(二)从政府部门与企业内部制度两方面对成本管理进行监督。一是各级财政、税务、审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成本核算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任意调整成本支出、粉饰会计报表、提供虚假成本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二是企业成立独立审计部门,通过日常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督促企业内部进行整改,逐步规范成本管理活动。三是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建立成本费用支出审批、会计复核、岗位分离等制度,防止成本浪费超支、核算错误的发生,降低成本核算差错的概率,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三)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特点科学选择成本核算方法。一是将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引入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下,企业的成本已不再是由传统生产工艺的生产成本、人工成本、原料成本组成,相应的商标成本、售后成本等非生产成本占据着一定的比例,企业应积极采用以协调企业内外关系、各生产经营环节关系的作业成本法,以物资供应、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等作业流程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为企业提供决策所需的成本信息资料。二是根据企业的文化特色、产品特点、生产方式选择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并适当将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融合,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成本核算方法,科学地对企业产品成本进行规范的核算,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准确的信息。

(四)建立企业成本管理运行、预警、考核系统。一是为了使企业成本管理活动顺利进行,企业应通过建立各种处理、报告等规范制度,并通过各成本控制机构的建立与各人员分工的设置,保证企业所有活动完全按照成本控制标准进行,不断降低企业产品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二是为控制企业成本支出规模,企业应建立成本预警系统。对来自企业外部如银行利率变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产品需求市场波动、竞争对手重大经济行动进行及时报警,促使企业有充分时间作出积极反映,适应市场经济所存在的经营风险。三是年底通过对各部门成本支出情况进行考核,对于无明确理由原因所造成的超支行为,进行一定的警告处罚,并积极督促其进行改正,保证成本按照预定标准支出。(作者单位: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