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
1.1 老化因素 老年人的睡眠模式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出现睡眠时相提前,表现为早睡、早醒:也可出现多相性睡眠模式,即睡眠时间在昼夜之间重新分配,夜间睡眠减少,白天瞌睡增多[2]。
1.2 社会家庭因素 离婚率增高,子女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亲情关系的新模式等社会问题不断冲击着老年人固有的观念,当不能及时调整心理时,睡眠障碍作为一个不良后果,可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
1.3 躯体疾病 2003年国际基金会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睡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健康状况差,老年人的医学问题越多,睡眠问题越多[4]。
1.4 精神疾病 失眠与老年人的精神疾病相关,是诊断抑郁与焦虑有意义的特征,也是精神疾病早期临床首发症状[5]。
2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危害
睡眠除了可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疾病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6]。研究证实,持续的睡眠不足可导致思考能力及记忆力减退、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力低下、内分泌紊乱、焦虑烦躁,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极易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情感性精神病,加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中老年妇女冠心病周期性发作的危险因素[7]。由此可见,睡眠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躯体健康,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3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
3.1 睡眠状况的评估 护士通过对睡眠状况评估,可以扩大观察病情的眼界,开阔分析病情的思路,全面了解和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对医疗护理的疗效做出评价,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8]。
3.2 开展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需掌握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指导老年人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9]。纠正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
3.3 早期开展心理支持 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护理人员应指导家庭成员主动参与改善老年人睡眠的工作,帮助老年人妥善处理各种引起不良心理刺激的事件,争取家庭、朋友等社会支持系统的密切配合[10]。使老年人倍感亲切和安慰,情绪乐观,积极配合治疗。
3.4 应用药物指导 老年人服用催眠药物的比例较高,且长期服用者占多数,护士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作用、服药的最佳时间及方法,常见的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避免私自停药或改变药量,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依从性[11]。
4 小结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睡眠障碍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睡眠相关知识的培训,拓展老年人睡眠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从躯体健康、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采取干预措施,使老年人能树立健康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李志彬.住院老人 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广西医学,2004,26(10):1518-1519.
[2] 赵忠新.临床睡眠障碍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99-400.
[3] 王晶,马莉冰,杨品.163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现代护理,2005, 11(7):510-511.
[4] 叶瑞繁.失眠的评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207-209.
[5] 陈兴时,张明岛.加强睡眠障碍的临床监测工具研究.上海医学 2004,27(1):1-3.
[6] 叶光华.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及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8):2018-2021.
[7] 杨亚娟,蒋珍珍.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75-77.
[8] 王克芳,李绍枕,冯美丽.在基础护理中增加睡眠评估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1):58-59.
[9] 刘纯艳.社区护理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4-65.
篇2
[中图分类号] R5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由此而引起的各种问题正被人们所重视。而我国老龄人口是世界上绝对数最多的国家,目前已经超过我国人口总数的10%[1]以上,而睡眠与人类的生理、心理功能密切相关,睡眠障碍是老年人中常见的健康问题,蒋平[2]等报道59.4%的老年人有睡眠障碍。为此,本文对老年人常见的睡眠障碍进行及其干预对策综述如下,旨在为老年人能够拥有一个良好而安静的睡眠提供参考。
1 老年人睡眠的特点
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的调节机能下降,睡眠的质量也随之下降,在各种不良的情绪及心态下,更易出现失眠、多梦等现象,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其主要特点为:①睡眠时间缩短。②夜间易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干扰,觉醒频繁,睡眠变得断断续续。③ 容易早醒,睡眠趋向早睡早起。④浅睡眠期增多,而深睡眠期减少,年龄越大,睡眠就越浅.在多导睡眠图上睡眠纺锤波的完整性和振幅减少[3]。
2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危害
老年人由于睡眠障碍而引起的危害主要有:①加重各种躯体及精神疾患[4];②白天嗜唾.情绪沮丧、焦躁、焦虑、抑郁;③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及社会适应性下降;④脑功能损害: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障碍;(5)诱发多种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内分泌代谢障碍等疾病[5]。
3 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
3.1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
杨亚娟[6]等研究报告中提示,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和行为是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和行为会破坏睡眠 - 觉醒节律,形成对睡眠的错误概念,引起不必要的睡前兴奋,从而导致和加重失眠,既是引起失眠的常见原因,也常常是失眠患者为了改善失眠而采取的不适当行为的后果。许多因素影响老年人的睡眠,李建民[7]等调查报告中显示44.2%睡前有打扫卧室卫生习惯,71.8%不能坚持睡前喝热牛奶,不坚持晒太阳者有42.1%,不规律睡眠者有21.1%等。
3.2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李建民[8]等调查报告中显示担心难以入睡、睡前想心事等影响睡眠质量;而徐继梅[9]的研究报告中认为社区老年人的睡眠与心理健康有关,指出抑郁与睡眠不足、焦虑与睡眠不足有关,该研究报告提示抑郁、焦虑等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老年人的睡眠主要原因之一。
3.3药物因素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普遍减退,易患多种疾病,某些病症常是干扰睡眠的主要原因,如睡眠呼吸障碍、搔痒症、咳嗽、喘息、疼痛、尿频等。上述病症需服用多种药物,有些会产生的副作用而影响睡眠,其中包括中枢兴奋剂利他林、苯丙胺、茶碱、降压药等;长期服用某种药物骤然停用会出现反跳性失眠,如镇静催眠、抗精神药等。
3.4环境因素的影响
睡觉应该有一个合适的环境,不良的睡眠环境会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如卧室的温湿度、各东西的摆放及室内墙壁的色调等。
4 老年睡眠障碍的对策
4.1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①遵循生物钟的变化, 一是要适应生物钟的变化,早睡早起;二是要调节生物钟的变化,使睡眠的生物钟状态尽量与自然周期同步。此外,还要注意午睡时间不可太长,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②注意睡姿, 睡姿以“卧如弓”为佳,尤以右侧卧为好,可有利于肌肉组织松弛,消除疲劳,帮助胃中食物朝十二指肠方向推动,还能避免心脏受压。右侧卧过久,可调换为仰卧。③睡前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及喝大量水;平时不要在觉醒状态下长时间躺在床上,睡前可用热水泡脚,做柔软操,听催眠曲等;睡前可适当饮少量热牛奶。
4.2注意日常饮食
①晚餐应该吃得早一点,宜安排在就寝的两、三个钟头以前,且留意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一些豆制品、鱼、蛋、肉、炒过的蔬菜等。②烦躁不安时,喝上一杯糖水,因为糖开水能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血清素,使大脑皮层受抑制而进入安眠状态。③睡前喝上一杯牛奶或者喝一小碗小米粥,能使人产生睡意。
4.3心理行为治疗护理
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睡眠形态改变的主要原因,分析其原因是:①老年人在家里因年事已高,身体健康状况欠佳,觉得自己不被家人重视是多余的人。②丧偶,时常怀念过去。③离休后感到前途渺茫,常觉得无事可干,缺乏生活自信心,思想负担重,导致入睡困难,易醒或睡眠维持时间短。因此,社区医护人员要针对这些情况,做好老人睡眠的个性护理,积极协助老年人及时疏泄其负性情绪,让他们知道保持情绪稳定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性,努力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4.4维持合适的睡眠环境
①卧室内不要摆放绿色植物、鲜花。睡眠时室内空气要新鲜、流通,使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②卧室内最佳温度为18-22度。人体在这个温度内感觉最舒适,所以比较容易入睡。③卧室墙壁的色调以淡色为主。淡绿色,红色等凝重的色彩容易让人兴奋,无法入睡,对于焦虑型失眠者更是大忌。抑郁型失眠者则应避开蓝色、灰色等使人消沉的暗淡颜色。④卧室窗帘选用厚实的面料可以遮光隔音。⑤合适的枕头。高15~20厘米的枕头最合适。
参考文献
[1]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 183.
[2]蒋平,裴应菊.社区老年人失眠原因调查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05,13(7):47-48.
[3]杨东,冯永平,赵玉萍.老年人的睡眠及睡眠障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20(1):58.
[4]林冬岩,韩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J].2006,17(1):114-115.
[5]张文莉,壬士雯,李玉峰.不同年龄睡眠呼吸紊乱患者的心脏觉醒反应[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0,4(3):154-156.
[6]杨亚娟,费才莲,张军红.护理干预对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护理杂志[J].2006,23 (10) :14
[7]李建民,陈长香,等.不良睡眠习惯与老年人睡眠习惯相关[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J].2006,27(22).
篇3
睡眠质量是对睡眠好坏的评估,良好的睡眠被认为具有康复性作用。比如:促进伤口愈合与康复[1]。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住院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大有裨益,而老年住院患者更是如此。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位,而老年患者多有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尤其是住院的老年患者[2]。老年人本身免疫能力降低,再加上睡眠障碍,更不利于他们体力和精力的恢复,这就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诱发和加重其躯体疾病[3]。对此,本文就有关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综述如下。
1 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
1.1病人方面
1.1.1生理因素 生理上说,老年人对睡眠的需求减少。从睡眠结构上看,老年人的浅睡眠增多,深睡 减少[4],这将会给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1.2病理因素 躯体疾病是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原因[4]。尤其是伴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
患者。其中有一种睡眠障碍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OSA老年患者如果监护不周,往往会威胁生命。
研究表明,OSA与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减低,Ⅱ型糖尿病存在正相关[5]。
1.1.3环境因素 患者对医院整体布局、医护人员以及病友的陌生感难免让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
尤其是CCU,ICU的老年患者。疾病的折磨,监护和报警器干扰等因素都会干扰他们的睡眠。
1.1.4医学知识匮乏 多数老年患者对睡眠与休息缺乏合理认识。缺乏促进睡眠的一些护理常识。我个人
认为,这有可能和老年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患者子女对其的关心程度有关。
1.2医院方面
1.2.1夜间治疗、护理操作的影响 人的睡眠分两个时相,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其中,前者一般持
续90min,后者持续约30min。人每晚大约有4-5个这样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相交替的周期。我们夜间的
护理操作过于频繁,势必会扰乱病人的睡眠周期,降低其睡眠质量,影响患者体力和精力的恢复。
1.2.2健康宣教不周全 健康宣教要贯穿于患者的整个病程,从患者入院时医院环境、设施的的介绍,直
到出院时对患者出院后的服药,饮食等方面的指导。
2 针对老年患者失眠的相应护理策略
2.1舒适护理疗法
2.1.1生理舒适 建立温馨病房,注意病房内温度、光线、音响、装饰等因素。夜间撤掉不必要监护,将报警器的声音关到最小[4]。护士夜间操作做到“四轻”,即: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开关门轻。
2.1.2心理舒适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随时掌握病人的动态心理变化。身为护士的我们,良好的沟通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及时,有效地沟通,有益于护患双方的熟悉和了解,更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2.1.3社会功能舒适 帮助老年患者重建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6],调动其亲人、朋友、同事对患者的关怀与支持,帮助患者重塑战胜疾病的信心, 缓解精神压力,保持积极平和心态。
2.2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护士应富有责任心,耐心。多向老年失眠患者讲解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比如:睡前喝牛奶,温水泡脚,适度活动,睡前听轻柔音乐,睡前4-6小时不要饮浓茶,咖啡等。
2.3调整患者的日常活动 主要通过增加老年患者日间娱乐活动,提高日间觉醒程度,减少打盹时间,有助于改善其夜间睡眠质量。这里所说的娱乐活动主要包括音乐,棋类,手工艺和球类运动[7]。
2.4其他护理对策
2.4.1刺激控制疗法 所谓刺激控制疗法,就是建立床与睡眠之间的条件反射,从而改善睡眠[7]。通俗点讲,就是让床只发挥供患者休息的作用,不要把工作带到病床上。有研究表明,行为刺激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2.4.2中药足浴按摩 本身通过按摩,可以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达到安神和助眠的作用。再加上中药的养血安神,解郁,达到宁心安神效果。这对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很大功效[8]。
2.4.3 放松疗法 所谓放松训练就是通过一些活动使机体从紧张状态松弛下来的一种练习过程[9]。 其最终目的是使整个机体活动水平降低,达到心理上的放松,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尤其适用于一些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失眠患者。护士可以通过控制患者的日间睡眠时间,加强与患者的情感沟通,给患者一个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进而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85-01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日趋增多,老年期精神疾病的护理愈来愈受到精神卫生工作者的重视。
老年期精神病是以慢性精神衰退,情感淡漠,思维贫乏,被害,罪恶妄想,行为障碍,晚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为特征的精神障碍。临床发现老年期精神病人具有体质差,对疾病抵抗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不易合作,对药物敏感易产生药物副反应,常并发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给临床诊治和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状态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自我防卫能力相对减退,遇到生活事件较易导致心理失衡。
下面就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的护理经验作一些回顾性总结。
1 生活护理
老年人的器官机能减退,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尤其是消化吸收、代谢功能、排泄功能及循环功能减退。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长期服用镇静类药物,药物副作用对机体功能的损伤加速了器官机能的减退,在生活上需要更为细心的护理。
1.1 饮食
由于老年精神病人消化功能的减弱,易出现拒食,故应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刺激食欲。同时要求质地柔软、营养丰富、易消化。进餐时要防止食物堵塞造成窒息。对受精神症状支配和个别药物反应或动作迟钝的患者给予 喂食,对不知饱者限制食量,对拒食者诱导劝解及喂食,必要时鼻饲流质饮食。
1.2 睡眠
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尤其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是较常见的,一些情绪抑郁的患者因失眠而更加剧焦虑和抑郁情绪,在精神症状较重、影响睡眠的情况下,给予副作用相对小的抗精神病药物诱导睡眠,同时做好精神安慰,及时解除身体不适,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保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睡眠症状逐渐得到改善,每晚睡眠时间可达5h以上。
1.3 个人卫生
定期给予洗澡、更衣、理发等,要保证体弱和痴呆患者保持空口腔和皮肤清洁。注意排泄情况,鼓励患者多活动、多吃富含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2 安全护理
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生理功能的下降,加之精神症状,常可能发生意外,因此,安全对于护理老年患者尤其重要。首先,老年精神病患者易受精神症状支配产生自杀念头,护理人员应保持高度的警觉,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巡视,掌握患者自杀行为前表现,重点监护夜间睡眠不好的患者并严格保管危险物品。其次,老年患者由于步态不稳或药物副作用,行走时可跌倒且易引起骨折,故平时要保持地在清洁,对步态不稳的患者,起床、如厕均要有人搀扶,并保证患者在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内。再者,部分老年患者有嗜烟习惯,应在规定地点吸烟,并随时检票督促烟头熄灭情况,以防发生火灾。
3 心理护理
篇5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记忆障碍;睡眠障碍;社会活动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健康问题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1]。与老年人健康有关的睡眠问题和认知功能的研究,本课题组前期已经作了大量工作,发现其影响因素较多。但对于能反映认知功能的敏感指标记忆功能的研究尚未着手研究。对于社区老年人参加活动与否对睡眠和记忆的影响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为采取社区干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随机选取唐山市城市社区60岁以上常态老年人(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内科疾病;存在影响测验实施的视觉及听觉障碍;药物或酒精依赖症;既往有精神或神经疾病病史)200名,男80名,女120名;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8±7)岁。
1.2 方法
采用目前国内外最新版的记忆测验工具,英国rivermead康复中心设计的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the rivermead behavioural memory test second edition,rbmtⅱ)[2]进行记忆功能测试。rbmtⅱ是评估正常生活所需的记忆功能,包括12个项目,分17个步骤合理安排、相互穿插评定,每1项都经由初步积分,再换算成标准分,满分24分,标准分分级为:22~24分正常,17~21分为记忆轻度障碍,10~16分为记忆中度障碍,0~9分为记忆重度障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e sleep quality index,psqi)[3]进行睡眠测试。按照量表要求经综合分类成7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日间功能。每项按0、1、2、3分记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psqi总分0~21分,>7分为睡眠障碍者。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区老年人rbmtⅱ评分情况
回忆故事(即刻)(4.2±2.0)分,图片再认(9.8±0.5)分,回忆路线(即刻)(10.8±0.6)分,信息回忆(即刻)(2.6±0.6)分,面部再认(4.8±0.5)分,定向(8.4±0.8)分,日期(1.8±0.5)分,回忆预约时间(1.1±0.7)分,回忆故事(延迟)(3.6±1.8)分,回忆路线(延迟)(10.8±0.9)分,回忆信息(延迟)(2.7±0.6)分,回忆姓名(2.4±1.4)分,回忆被藏物品(3.4±1.0)分,总标准分(17.7±3.7)分。
2.2 社区常态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情况 200名被测试者中,睡眠障碍者53名,占26.5%。
2.3 社区常态老年人记忆障碍发生情况
200名被测试者中,无记忆障碍者23名(11.5%),轻度记忆障碍120名(60.0%),中度记忆障碍50名(25.0%),重度记忆障碍7名(3.5%)。存在记忆障碍者177名,占88.5%。
2.4 参加社会活动与老年人睡眠及其记忆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见表1。表1 睡眠及记忆功能在社会活动不同频率中比较
3 讨论
结果显示老年人睡眠障碍率26.5%,记忆障碍率88.5%。不参加社会活动的老年人记忆障碍和睡眠障碍发生率均高于参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循序渐进的运动能使患者在精神上产生欣,身体的轻度疲乏状态能有效的促进入睡,而定时定期规律的运动能合理调整作息时间,增加有效睡眠时间及提高睡眠质量,使之进入良性循环状态[4]。老年人不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导致生理节律和睡眠的改变。短期的参与轻松的社会活动和轻度的早晚体育运动就能很好的改善睡眠,也改善了老年人的认知性能[5,6]。建议家庭成员、经常往来的亲戚朋友、有着良好关系的团体成员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网,能对老年人提供社会支持[1]。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居委会等组织的活动,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学一两项技艺,诸如书法、图画、摄影、园艺、烹调、弹琴等,用以调节情绪,稳定生理节奏,使晚年生活充实而充满朝气的同时,改善睡眠,降低记忆障碍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长香主编.老年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4.
2 郭华珍,恽小平.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介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909910.
3 关月嫦,黄如意,梁娜红,等.离退休老年人1000例睡眠卫生调查.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3132.
4 潘秩晶.运动疗法干预睡眠障碍疗效观察.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458459.
篇6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常态老年人睡眠与记忆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唐山市社区老年人,应用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进行记忆功能和睡眠质量的测评。结果647名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38.8%,记忆障碍发生率78.4%,睡眠障碍与记忆障碍的发生相关,在回忆故事(即刻)、图片再认、定向、回忆故事(延迟)、回忆路线(延迟)、回忆姓名及总标准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关键词】 社区常态老年人;记忆障碍;睡眠障碍;RBMTⅡ
通过睡眠剥夺动物实验发现,与记忆有关的生化物质受到睡眠的影响,从而影响记忆功能的正常发挥〔1,2〕。Haimov〔3〕等研究探讨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关系时发现睡眠障碍者在记忆广度、注意分配、时间估计、执行功能、二维整合等方面存在问题,提示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有关。记忆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退,研究社区常态老年人睡眠与记
忆障碍的相关性已成为老年医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对647名≥60岁的社区常态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探讨常态老年人睡眠与记忆障碍的相关性,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随机选取唐山市1个城市社区,整体筛查60岁以上常态老年人。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内科疾病;存在影响测验实施的视觉及听觉障碍;药物或酒精依赖症;既往有精神或神经疾病病史;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4〕异常者。该社区共有老年人805人,符合标准者647人,其中男323人,女324人,年龄60~85〔平均(67.7±6.8)〕岁。
1.2方法①采用记忆测验工具,英国Rivermead康复中心设计的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5〕进行记忆功能测试。RBMTⅡ是评估正常生活所需的记忆功能,包括13个项目:回忆故事(即刻),图片再认,回忆路线(即刻),信息回忆(即刻),面部再认,定向,日期,回忆预约时间,回忆故事(延迟),回忆路线(延迟),回忆信息(延迟),回忆姓名,回忆被藏物品。分17个步骤合理安排、相互穿插评定,每1项都经由初步积分,再换算成标准分,满分24分;22~24分正常,17~21分为记忆轻度障碍,10~16分为记忆中度障碍,0~9分为记忆重度障碍。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6〕进行睡眠测试。按照量表要求经综合分类成7项,每项按0、1、2、3分计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PSQI总分0~21分,>7分为睡眠障碍者。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记忆功能的危险因素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结果
2.1 老年人记忆障碍发生情况存在记忆障碍者507人,占78.4%,其中轻度记忆障碍384(59.4%),中度记忆障碍116人(17.9%),重度记忆障碍8人(1.2%)。
2.2影响老年人记忆功能的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依次影响顺序,与老年人记忆功能相关较大的因素为学历>看书学习情况>退休前职业性质>睡眠>参与社区活动>居住环境>年龄>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性别。学历低、不看书学习、退休前体力劳动、睡眠障碍、参与社区活动少、居住环境差、高龄、老伴去世、身体健康状况差、女性的记忆功能差,差异显著(P
2.3社区常态老年人睡眠与记忆功能的相关性分析睡眠障碍者记忆障碍发生率和发生程度均明显高于睡眠正常者(P
2.4老年人睡眠情况与RBMT的各项评分之间的关系睡眠障碍者各单项初步评分及总标准分均低于睡眠正常者,在回忆故事(即刻)、图片再认、定向、回忆故事(延迟)、回忆路线(延迟)、回忆姓名及总标准分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影响老年人记忆功能的危险因素较多,可干预因素主要有看书学习情况、睡眠、参与社区活动等;社区常态老年人睡眠障碍以轻度记忆障碍者居多。睡眠与记忆相关。睡眠障碍者各单项评分〔除信息回忆(即刻)项〕及总标准分均低于睡眠正常者,在回忆故事(即刻)、图片再认、定向、回忆故事(延迟)、回忆路线(延迟)、回忆姓名及总标准分存在
差异。良好的夜间睡眠对记忆的牢固程度非常重要,快速动眼阶段睡眠(REM)和慢波睡眠(SWS)都以不同的方式对记忆的过程产生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记忆能力的受损与REM和SWS都有一定的关系〔7〕。对于老年人记忆障碍,应注重培养老年人自理能力,并在发病的高危人群中,充分利用记忆障碍老年人的家庭照顾者〔8〕,分步骤回忆近期和远期事件来恢复老年人的记忆力〔9〕,进行有效的干预。建议对睡眠障碍合并记忆障碍的老年人进行睡眠干预,或睡眠+记忆干预,改善其睡眠质量,促进记忆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刘彤,徐淑梅.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能力和海马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3):12-3.
2陈俊,李积胜,王华仁,等.睡眠剥夺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nNOS表达的改变在其学习记忆损伤中的作用〔J〕.神经科学通报,2005;21(4):283-6.
3Haimov I,Hanuka E,Horowitz Y.Chronic insomnia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g among older adults〔J〕.Behav Sleep Med,2008;6(1):32-54.
4陈长香,余昌妹.老年护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0-2.
5郭华珍,恽小平.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介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0):909-10.
6关月嫦,黄如意,梁娜红,等.离退休老年人1000例睡眠卫生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5):31-2.
7Massicotte-Marquez J,Décary A,Gagnon JF,et al.Executive dysfunction and memory impairment in idiopathic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J〕. Neurology,2008;70(15):1250-7.
篇7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的进步和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性社会问题。按照联合国公布的年龄标准,当65岁以上老龄人与整人口的比例上升到7%以上,或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以上称为老龄人口,达到这个标准的社会称为老龄化社会。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又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因此老年社区护理保健工作需要全社会的重视。
1老年护理新观念
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人们认为老年护理能重新燃起老年人对生活的热爱,最大限度激发老年人的独立性,训练老年人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信心。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研究相关健康问题和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
2老年人常见特殊问题的社区护理保健
2.1睡眠异常老龄人需要较长的睡眠潜伏期,夜间醒来难以入睡,白天喜欢较长的卧床休息或午睡,总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期间夜间睡眠的时间减少。多失眠,易醒和早醒。对失眠着首先要了解失眠和觉醒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律,参加社会活动,进行日关浴,夜间避免过度饮酒和咖啡因饮料。必要时在指导下合理使用安眠药。
2.2跌倒老年人易发生跌倒,轻者引起软组织损伤,重者诱发骨折,硬膜下出血危及生命。跌倒的原因:一是生理功能的变化,其步态变化,抬腿不高,肌肉控制力降低,平衡能力减弱,加上视力减退者更加容易跌倒。二是疾病原因,性血压低,心源性昏厥,骨软化症,帕金森病等。预防跌倒首先应通过体检判断老年人的平衡能力,进行步态分析。针对老年人不服老,怕麻烦人的特点,应给予主动服务意识,反复提醒陪同人员注意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多陪伴。生活起居要有安全设施和警示装置,穿防滑鞋,拐杖助行,起坐慢而稳。一旦跌倒要做详细的检查,判断有无相关继发损伤,根据病情积极做好相应处置。
2.3尿潴留、尿失禁排尿障碍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便,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护理应以有效排尿为主。设置专用的厕所和扶手,安慰鼓励老年人,诱导排尿,如听流水声、温水清洗外阴等。如需长期留置尿管,则需要指导导尿管的护理,注意无菌操作,根据尿意和膀胱充盈程度决定的时间,锻炼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因留置尿管而影响社会活动范围。
2.4误吸随着年龄的增长,喉部的感知觉减退,协调功能不良,吞咽反射降低,容易发生误吸。轻者引起呛咳,重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预防的关键应根据不同个体发生误吸的主要危险因素予以指导。当误吸发生现场的急救尤为重要。应拍背协助尽快咳出异物,也可以握拳置于患者的剑突下,向膈肌上方冲击上腹部,造成气管内强气流,使阻塞食道的食团咯出。必要时立即送医院,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异物。
2.5便秘常见原因有食物过于精细,缺乏机械和化学刺激,如纤维素、脂肪食物过少,饮水不足,精神紧张、缺乏锻炼和不良的排便习惯等。因此应鼓励老年人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适量饮水,适当运动,必要时腹部按摩增加肠蠕动,或给予缓泻剂、肠道菌群调节剂等药物。
2.6 心理异常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症、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高档住宅综合征等。应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保健,指导老人正确评价自我的身体状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认识离退休问题。全社会发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改善和加强老年心理保健服务,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
2.7 医疗社区服务站要加强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保健支持,建立健全体检保健卡,及多形式的健康教育,给予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护理指导。
篇8
人的一生约有1 /3 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酣畅的睡眠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它可以释放疲惫,抚慰精神,保护大脑,增强免疫,促进生长、发育; 还利于皮肤美容。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机制为患者进入睡眠的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入睡过程中生理性觉醒增多。失眠是临床以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或早醒,醒后不能再寐,或睡眠较浅多梦,或彻夜不寐为其证候特点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头痛、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恼,记忆力减退。
1 失眠的分型及危害
失眠即睡眠障碍。临床上将失眠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由各种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失眠。根据失眠发生的时间长短,可将其分为短期和长期失眠。短暂性失眠( < 1 周),大部分人在受到压力、刺激、兴奋、焦虑、生病时,至高海拔地方或睡眠规律改变时(如时差、轮班工作等) 都会有短暂性失眠障碍。短期失眠持续在(1 周~1 个月),多为应激所致,可随着问题的解决而消失。真正的失眠是长期失眠,时间( > 1 个月),除睡眠时间不足外,还可出现头晕目眩,体倦乏力,心悸耳鸣,纳差口苦,急噪易怒,腰膝酸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能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工作、学习能力丧失,并有消瘦、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消化性溃疡病、抑郁症、焦虑症、阳痿、减退等一系列身体疾病的发生,甚而能导致自杀,危及生命。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睡眠需要的总时间减少,而老年人大多退休在家,白天闲暇时往往睡得过多,夜间睡眠时间自然缩短。且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的伴随症状如心悸、胸闷、胃肠不适、排尿困难等都会影响情绪,也会影响睡眠。老年人的情绪异常如心境不快、多思多虑、好回忆往事、担忧自己的生活和健康等亦会影响睡眠。患者住院后环境陌生、情绪紧张、多位患者同住一室、作息时间改变等都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
2 护理
2. 1 接待护理 对于老年患者入院时首先予以热情的接待,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管床护士、同病患者、饮食时间、电铃的使用。尽量安排相近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
2. 2 心理护理 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发挥团队作用。在医生、护士和家人的帮助下,解除患者对失眠的各种疑虑、恐惧、消极情绪和烦恼,阻断失眠引起的不良循环,使之保持精神舒畅。以达到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及由此引起的其他症状。心理治疗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心理护理结合睡眠指导和认知疗法,准确把握其情感变化找出心理问题的症结,体谅患者的痛苦和烦恼,运用沟通技巧和倾听方法,换位思考,耐心劝慰,做保护性解说,使其有安全感,若睡前过分焦虑,也可结合用安慰剂暗示治疗。从而有效改善失眠症,提高治疗效率,促进患者逐步好转。
2.3 饮食治疗
A香蕉处理能平稳血清素和褪黑素外,还含有让肌肉松弛效果的镁元素;B茶具有适度的镇静效果:C温牛奶含有一些色氨酸(具有镇静作用的一种氨基酸)和钙,钙有利于大脑充分利用色氨酸;D蜂蜜往你的温牛奶中uo香草茶中放入少量蜂蜜,一些葡萄糖能促使你的大脑停止产生进食素,进食素是最近发现的一种与保持清醒有关的神经传递素;E杏仁即含有色氨酸又含有适量的肌肉松弛剂——镁。还有很多食物可以促进睡眠,如土豆、燕麦片、亚麻籽、全麦面包、火鸡等。
2.4 药物治疗
①必要时可给予谷维素、扑尔敏、艾司唑仑、安定等药物以缓解症状,但不可久服,以免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②中医治疗可根据辨证给予中药调治。如: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镇惊定志、疏肝泻热、交通心肾、协调阴阳等等。
篇9
【关键词】护理观察;心血管疾病;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01-01
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老年人越来越多,加快了踏人老龄化社会的步伐。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老年期的心脏功能由强变弱,心肌细胞可动用的儿茶酚逐渐减少,使心肌储备力降低,心排血量减少,随着血管壁内胶原纤维的增生,血管的扩张出现障碍,造成交感神经张力减弱和心肌顺应性降低,心射血时间缩短,心搏量减少。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老年患者出于自身的基础疾病,再加心理因素会显露出许多新的疾病,在提倡护理人性化的护理时,要应根据患者的生理及病情需要,了解患者当前的生活习惯来制定干预计划。人性化的护理,是对提高生活质量起到很好的效果。
1心理护理
1.1加强医患沟通首先对疾病造成病人悲观失落感护士应予以同情,鼓励病人多谈心,使其提高认识要坚持治疗、适当锻炼病情是可以得到长期缓解的。协助和训练病人自我照顾首先要使病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和安全的训练。 要让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发生的过程、诱发因素,指导病人了解所患疾病可能会发生并发症。
1.2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 心血管疾病患者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从而导致病情恶化,例如:忧虑心理,绝望心理,猜疑心理,应激心理。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防病防伤、无往不乐的生活态度。由于老年人行动不灵活,应适当减慢速度便于老年人穿衣、沐浴和谈话有充裕的时间,可采取减轻或消除疼痛的一些措施。医护人员应注意耐心劝导解除其精神压力,患者遇事要冷静,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或紧张。
2生活护理
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的同时,生活护理是关键
2.1皮肤护理 要注意皮肤的变化,保持床铺平整、勤翻身,认真细致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会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很好的效果。由于护理对象是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求护士要思维敏捷,具备良好的素质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做好每一位患者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疾病的护理。
2.2饮食护理根据病人存在的护理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抗感染治疗和口腔护理,鼓励进餐以保证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2.3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反复发生及恶化的几率。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和沟通,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2.4做好基础护理 心血管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的饮食、大小便、洗漱等均由护士协助完成。帮助病人制定适宜的锻炼计划,提出合理的膳食建议。使病人以积极的心态坚持锻炼和自我保健,对生活充满信心。培养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帮助病人心理康复,正确对待康复锻炼,帮助病人制定适宜的锻炼计划,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坚持锻炼和自我保健,对生活充满信心。
2.5夜间护理 护士在夜间值班时责任重大,不仅加强对病人的巡视,还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了解病人日间病情变化和饮食情况,交班内容整理在交接本上,以便防止遗漏治疗和护理。护理文件记录要准确、连续、完整。 对病区患者要随时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变化,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对出现过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应高度警惕,并做好抢救工作。 对夜间治疗的老年心血管患者,更应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治疗及时准确无误地进行。 对于行心电监测,要详细做好记录,护士还应重视患者的精神状态变化,注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对于氧疗的患者,夜间吸氧管容易脱落阻塞。应经常检查并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氧流量的调节。 及时检查患者用药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对睡眠不良的患者要及时反馈给值班医生,排除外周环境的干扰,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对老年患者与中年患者在剂量上有很多不同,因此,应根据老年人肾功能减退的特点,严格掌握血压、尿量及胃肠道反应。
3失眠的护理
3.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对老年患者要减少陪护,嘱咐入睡前减少饮水量及不进食。减轻循环、呼吸压力;及时关灯,护士在凌晨时对病室的室温进行调节,适当减少老年患者自身对温度调节的能量消耗
3.2个性化护理.结合患者病情、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在整体护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充分尊重患者的更高境界的新的护理模式,心血管疾病严重者则影响饮食、睡眠,心理烦躁,不利于康复。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后,可以减轻了患者的一些应激反应,良好的睡眠可以增强机体的提升精力,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个性化护理紧密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缩短了住院时间。应在心血管内科大力推广个性化护理。
3.3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由于疾病因素导致失眠,失眠原因还包括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肌低氧,患者往往因胸闷导致睡眠不稳。加之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医护人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睡前要绝对避免进食刺激性食品,让患者调整良好的睡眠情绪,安稳入眠。
参考文献
[1]黄明玉,老年心血管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4(17):105.
[2]蔡娜.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及人文护理[j].山东医药,2008,48(32):155 .
篇10
老年人日常活动的护理
老年人要选择合适的活动,科学的锻炼对人体健康最为有益。老年人的活动种类可分为4种:日常生活活动、家务活动、职业活动、娱乐活动。对于老年人来说,坚持日常生活活动和家务活动是生活的基本活动,鼓励职业活动是属于发展自己潜能的有益活动,推行娱乐活动则可以促进老年人的交流和思维,有益身心健康。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场地条件,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活动设计应符合老年人的兴趣并且是在其能力范围内,而活动目标的制定则必须考虑到他们对自己的期望,这样制定出来的活动计划老年人才会觉得有价值而容易坚持。应先选择不费力的活动开始,再逐渐增加运动的量、时间、频率,且每次进行新的活动内容时,都应该评估老年人对于此项活动的耐受性。通过锻炼增强体质、防治疾病,要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且取得疗效以后,仍需坚持锻炼,才能保持和加强效果。老年人运动的时间以每天1~2次,每次30分左右,1天运动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为宜。运动时间可选择在上午9∶00~11∶00。此外,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看,傍晚锻炼更有益健康。无论是体力的发挥,还是身体的适应力和敏感性,均以下午和黄昏时为佳。饭后则不宜立即运动。
年老体弱、患有多种慢性病或平时有气喘、心慌、胸闷或全身不适者,应请医生检查,并根据医嘱进行运动,以免发生意外;患有急性疾病、出现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精神受刺激、情绪激动或悲伤之时应暂停锻炼。必须鼓励帮助各种患病老年人进行活动,以维持和增强其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对瘫痪老年人要借助助行器等辅助器具进行训练。
老年人安全用药的日常护理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护理时由于老年人的耐药性差、记忆力减退,应教会老年病患者家属如何观察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老年人的用药安全。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注意观察药物矛盾反应,老年人在用药后容易出现药物矛盾反应,即用药后出现与用药治疗效果相反的特殊不良反应。所以用药后要细心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宜及时停药、就诊,根据医嘱改服其他药物,并将剩余药物妥善保管。严格控制用药量,选用便于老年人服用的药物剂型。选择适当的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根据老年人的服药能力、生活习惯,给药方式应尽可能简单,当口服药物与注射药物疗效相似时,则采用口服给药。但要注意许多食物和药物同时服用会导致彼此的相互作用而干扰药物的吸收。如含钠或碳酸钙的制酸剂不可与牛奶或其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一起服用,以免刺激胃液过度分泌或造成血钙或血磷过高。此外,如果给药间隔过长会达不到治疗效果,而频繁给药又容易引起药物中毒。因此,在安排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时,既要考虑老年人的作息时间,又应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由于老年人用药依从性较差,当药物未能取得预期疗效时,更要仔细询问病人是否按医嘱服药。长期服用某一种药物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对老年人所用的药物要进行认真的记录并注意保存。
饮食护理
由于老年人的胃肠功能减退,消化不良或因长期慢性消耗,处于长期的慢性消耗中,因此要注意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保持良好的色香味,尽可能提高病人食欲。也可以增加餐饮量或次数,以供给足够的热量,从而使老年人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动物内脏、海鲜、咖喱、辣椒等高脂肪、高嘌呤、碱性、刺激性强的食品不宜过多摄入。
家庭晨晚间护理
做好晨晚间护理能使老人感到身体舒适、轻松,有利血液循环,肌肉松弛,保证睡眠。早晨醒来,在床上静卧10分钟左右,进行必要的床上运动;伸展四肢;以双手互相揉搓,活动指关节;然后进行“干洗脸”动作20~30次。这些动作使老年人适应从睡眠到觉醒过程的生理变化,使身体有一个相对过渡的阶段,不致因突然起床头晕而摔倒,也可使呼吸、心跳的频率逐步改变,避免心脏病的复发。刷牙、漱口、洗脸、梳头对老年人也是一项十分有益的运动。适当进行户外锻炼,散步、慢跑、做操和练习各种拳等,是老年人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抵抗力的手段。晨间运动也为一天的生活、工作奠定了基础。除重复晨间洗漱间的一套活动以外,有条件的老年人在睡前洗个盆浴,能使全身的血管扩张,肌肉松弛,头部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利于入睡。对大多数身体不便或无盆浴条件的老年人;要用温热水泡脚,对促进健康和睡眠也是十分有益的。老年人家庭应备1个塑料桶,装1桶温热水,水至膝盖,临睡前泡足15~20分钟,能活动者最好用双手搓下肢,下肢的血管扩张、肌肉放松、周身血液循环加速,能解除疲劳,能促进休息与睡眠。
心理调节
- 上一篇: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
- 下一篇:医学免疫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