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1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老师上课非常生动,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而老师的思维更是睿智敏捷,素材也丰富多彩,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大学教师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陶醉。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篇2

关于法治实践活动的心得感想有哪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制建设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最新法治实践活动感想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1法制,这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几千年来,人类不断追求的也就是这两个字。法制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法制教育不仅要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

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杀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诚然,这确实叫安全,但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我认为,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

有了这样不安全的思想,要平平安安地一辈子做好人,那是很难的。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体格的人,如果他沉溺于不良书刊和网络游戏的精神鸦片,天天吸、处处吸,甚至课堂上忍不住要走神思之想之;深夜里忍不住要越墙泡吧熬个通宵;如果他过早地迷失于少男少女的缠绵悱恻,无端寻愁觅恨、疯疯傻傻、痴痴狂狂,甚至争风吃醋结恩怨,冲冠一怒为红颜。这表现出来的就是行为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不安全的行为,要踏踏实实地读好书,一帆风顺地读到头,那也是很难的。

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想,那些失去健康的精神追求、迷失正确的人生方向、空有一架活着的躯体行尸走肉的人不就是思想残缺的产物吗?这种“产物”充其量只能是没完没了地吸取消化父母亲血汗的机器,只能成为社会发展长河中的废物,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发展的危险物。生命如此,何其残酷。

大学生,已经是一个基本成熟的一类人群,有自己的想法,有各种获取信息的途径。学会做人是的学问,也是做人处事的基础,提高思想到德修养关系到自己成长为怎样的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下意识地努力。多涉猎一些名人传记等优秀书籍,学习别人的优良品德。每日三省吾身,总结反思自己在处理事情或者与人交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每天都这样强化,定能够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而建立优秀的道德品质。

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仅仅靠具有某一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已无法解决,而是大量需要具有综合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学技术的不懂法律,就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政策法规来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它日益受到高等院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重视。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把法律素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要求自己。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具有的﹑贯穿全部刑法法规﹑体现我国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基本精神﹑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过程的基本准则法。新刑法规定了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应原则和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法。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民事活动是指:公民或者法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如买卖、运输、借贷、租赁等。进行民事活动时,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守法的原则。

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相信学校有决心进一步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常抓不懈,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而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在学习了这些法制知识后,更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教育和关怀的校园里,是多的幸福和畅快啊!

衷心希望我们学校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学校的法制教育可以进行下去,让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当代大学生!

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3我们是最基层普法工作者,应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宣传;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理念、目的和方式等进行必要的审视与思考,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现在就六五普法学习内容,体会如下:

一、学以致用,提高自身法律素质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此次普法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和树立诚信守法、依法办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学习了《教师法》、《食品安全法》《道路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后,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要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全心全意做好自己分内工作;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认识,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本领,加强和同事间的协调沟通,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熟知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章办事、规矩做人,不断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律意识。

二、树立正确的普法观念。

普法工作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伟大事业,其长期性、艰巨性和渐进性是不言面喻的,尤其是我们这样长期浸透在封建历史长河中的国家,更是如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吃苦耐劳、默默无闻、坚忍不拔的思想,克服一切可能的急功近利和悲观情绪,把功夫下在对广大学生的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上。

三、树立科学的普法理念。

对学生的普法知识我们应从侧重普及法律知识,转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应从侧重履行法律义务方面教育,转到增强学生积极的法律意识上来;应从侧重法制教育的普及率,转到强化学生自觉自愿参加法治实践活动上来。

四、应定期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

教师是学校宣传法律知识的主要力量,教师学法非常关键,承前启后,影响深远。学校通过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以及让教师自学的形式完成普法学习,使教师们及时了解国家的立法动态,增强对依法治国的信心,并运用到依法执教的实践中,收到明显成效。

总之,这次普法学习不仅使我学到了法律的相关知识,还让我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因此,只有学好法律,才能更加明确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保证我们享有的权利。

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4“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党的十八提出以后,俨然已成为我国新形势下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真言。每个国家都崇尚法治,都期待形成全面系统的法制国家。从古至今,各个朝代关于规范性的法律条文都是以当时的具体形势而提出并成文。立法为执法,为政府的行政行为或是人民群众的权益利益作保障,出不得差错,更少不得关注度。

立法的科学化是防止不切合发展实际从而造成法制产生的执行标准,怎么样的立法程序是科学的,形成的法律法规是契合发展需要的?反腐力度的逐渐加强,对法律执行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对于反腐倡廉及党内法规中制度的建设更提出了新层次的要求,必须要确保对反腐行为的预防和控制力度。

执法的严格性更是对法律实施过程的保障。任何法令的形成都必须要扎实可行的予以实施,并且确保执法的过程无偏差,不给群众造成生活和生产上的难题,这是其一;执法过程必须要公正严格,秉持公正,不凸显个人主义和官僚主义,这是其二。

司法的公正性是每一个涉及司法案件的人民迫切需求的,这需要司法机关必须要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最基本的行动准则,将犯罪治理法律化,公正化,容不得一丝错漏。要禁止司法行为中出现权钱交易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无疑是给我国法制的执行平添败笔,更影响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其首要的行为准则当是知法懂法守法,以法律约束行为,以法律认知行为,以法律辨别是非。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少不了全民的参与,需要全民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和谐健康水平。

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5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方式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法治思维是一种规则思维、程序思维,它以严守规则为基本要求,强调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不能触碰,凡事必须在既定的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法治思维的核心是权利义务观念,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而言,除了具有公民应有的权利义务观念,还要有法治的权力观,即权力的有限性与程序性,以及守护法律、维护宪法与法律的职责意识。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就是要求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指引下,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带头尊崇和遵守宪法法律,自觉在法治轨道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由党员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决定的。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的。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担负重要责任,对其他社会群体起着形象塑造和榜样引领作用。只有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具有坚守法治定力,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以上率下,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风尚,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这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深远意义。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对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展开和人民法治意识的提高,法治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只有适应新形势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节经济社会关系、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实现改革于法有据,才能更好地规范发展行为、凝聚改革共识、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因此,必须把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切入点、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鲜明地提到全党面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直接决定着能否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直接决定着领导工作的有效性,也直接决定着能否建成法治中国。

篇3

七月的骄阳,沸腾了我们青春的热血;无悔的选择,辉煌了我们年轻的岁月。我们带着朝气蓬勃来到了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奉献我们的美丽青春,燃烧我们的热情岁月;我们微笑的脸庞和飒爽倩丽的英姿,伴随着这短暂而充实的七天社会实践,定格在时间的长廊中,亘古不变。

暑假社会实践,让我们去关注社会,了解形势与政策的动态,认识自身,认识社会,是一个提升自我,锻炼自我的宝贵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离开了大学这个象牙塔,来到了现实的社会中体验社会,体验生活,体验人生;社会实践,让我们贴近社会,去感受最真实的社会生活,体味最真实的人生。

烈日炙烤的大地,滚烫、灼人,却有这样一群人,无论炎热,无视辛劳,坚持做战于一线,他们就是义修队的同学。他们用全面专业的知识与耐心细致的态度为人民解决困难,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好评。一丝不苟地工作态度,让他们可以将工作限度地做到,让人民限度地满意。还有义教组的同学,他们用爱与知识在孩子们的心里播撒希望和梦想的种子,他们用心捧起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们,让他们看到湛蓝的天空,看到梦想的高度。还有各种调研活动的成员,他们在与群众的接触中,了解到人民的需求,在文化、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深入调查,通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为媒介,互相交流沟通为主体,得到人民最宝贵、最真实的回答与反馈,并总结出面、说服力的信息。

文娱汇演绚烂多姿,每个节目辉煌多彩,都深深吸引了当地人民,将我们大学生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完美呈现在他们面前,这一切的一切,都凝聚着文娱组每位成员的辛勤汗水,他们的辛勤付出为社会实践划上绚烂的一笔。还在一群这样的人,高调做人,低调做人,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时候都能发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通讯摄影组和后勤组。

实践之旅,多姿多彩,通讯摄影组见证每个宝贵的画面,并把它定格下来,他们忙碌在活动的最前端。后勤组,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都在默默的付出,为我们提供一个最坚强的后盾,他们隐藏在后端,却提供有力的保障和信念,他们是一群最可爱的人。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不仅仅得到提升与锻炼,更重要的是收获到了许许多多最真诚的友谊,无论在什么时候,我都能发现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与信心,让我更坚定前进在社会实践的道路上。

社会实践:“传服务火炬,颂无悔青春”,我们挥洒青春,收获了精神上的升华和珍贵的友谊,它将永远珍藏在我们记忆中,成为人生宝贵的一笔财富。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800字【二】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还同诸多群众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800字【三】

超市里每一天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顾客,偶尔也会碰到外国的朋友,这个时候正好是练习自我英语口语的机会。大多数时候还是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买开学的学习用具,这样的场合,能够培养自我的沟通潜力,和自我的表达潜力,这些都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是靠自我在社会上的积累得来的。此刻的我们赚钱不是主要的,作为学生,就应一种学习的经验来看待工作,不管是什么工作总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种学习和实践社会的机会是很珍贵的。也是以后自我找工作,实践社会的资本。

篇4

一、注重理论学习,力求学以致用。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新形势下,国际国内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党的干部,思想上要适应形势要求,工作上要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加强学习。无论是wto有关知识的学习,还是十六大文件的学习,自己能认真做好学习笔记,能结合实际思考一些问题,在小组讨论时积极发言。能自觉的撰写心得体会,并在支部学习会上作了“更新观念,开创人事工作新局面”的交流发言。上半年,在教育厅召开的高校人事工作会议上,就“抓住机遇,拓宽思路,构建跨越式发展的人才高地”作大会发言。

此外,能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学习有关文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只有认清形势,掌握政策,才能做好工作,处理好有关问题。今年下半年承担了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教师职业道德论》课程,自己能利用双休日时间,对新编教材认真钻研,并且把当前形势下对教师的新要求以及自己的工作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二、加强团结协作,实现年度目标。

作为处里的负责人,除了全面协调处理日常工作外,主要分管师资工作和人事档案工作。下半年,一位处长外出学习后,自己同时分管人事调配工作和人才引进工作。在分管校领导的指导下,在有关科、室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和各学院、校机关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除了本年度因时间上难以安排未召开人事工作研讨会外,基本上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的各项任务,包括职称评审工作、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等。有些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如:博士后流动站的申报推荐工作、首批特聘教授的聘任工作、迎接省级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考评、年终考核等。为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制定了《扬州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后,今年又起草了《扬州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为了贯彻落实校领导提出的“外引内扶”的人才政策,制定了《关于稳定本校高层次人才的暂行办法》。此外,接受扬州电视台《关注》节目记者的采访,介绍我校人才引进的情况;应江苏教育电视台和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的邀请,走进电视直播室,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宣传了我校人才引进政策,回答了就业大学生关心的有关问题;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新闻联播》节目记者的采访,介绍了我校在江苏省首次mba硕士博士人才招聘会上的招聘情况。

三、满腔热情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今年我校隆重举办了百年校庆活动,自己能积极参与。人事处与研究生处合作举办了《扬州大学——扬州市中青年学术论坛》。校庆那天,负责接待了参加校庆活动的校友和来宾。为我校成功举办校庆活动和所取得的成绩欢欣鼓舞,对我校的明天充满信心。今年人事处接受校纪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我处全体同志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接受考核。

四、存在问题。

篇5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就业教育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期,毕业生数量的迅速增加为高校带来了极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学校招生的人数、专业的发展规模。创新就业教育新格局,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成长,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是缓和新时期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困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一种必然选择。

一、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涵

就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概念和实践理念,由就业辅导家于新春最早提出。大学生就业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根据社会及市场需求,以大学生专业学习及规划、就业择业、职业发展和规划、创新创业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目标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其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将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缺乏,专业化程度低

就业教育专业指导教师缺失问题是高校就业教育质量不高的瓶颈。目前高校就业教育工作人员在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方面严重缺失,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不高且不稳定。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教育一般由院系就业管理人员和思想政治辅导员等兼任,人员流动性也很快,处于随时轮岗的不稳定境况,不能形成一支稳定的就业教育人才队伍。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一般是经过简单培训就直接上岗,难以保证就业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2、教育形式单一,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

目前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教育主要是通过开会、做报告、课堂等灌输式为主,教育形式单一。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当年的就业政策解析,在教育过程中没有突出大学生就业主体性,理论内容偏多,师生互动性不够、案例式的教学模式较少,缺乏相应的实践环节的配合,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就业教育的总体效果不理想。另外,就业教育主体单一,没有做到全员化,忽视了专业教师在课堂和实习、实践方面的对大学生就业的更好的指导作用。

3、对系统化、全程化就业教育认识不足

我国高校就业教育的形式主要是针对毕业生安排专题讲座、组织校园招聘会、提供岗位需求信息等教育,存在就业教育对象范围狭窄的误区。很多高校还未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就业教育工作并未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就业指导往往只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短短几周内,大学生的就业教育没有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大部分高校负责就业的工作者在就业率的压力下片面追求高就业率,主要工作是让学生签约,忽视了对大学生系统化、全程化的就业教育。

三、新时期加强就业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1、树立全员化、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教育理念

大学生就业教育需要高校管理人员、辅导员、德育课教师、各专业教师的全员参与,形成全员就业教育责任意识。学校必须将本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责任意识因地制宜的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工中去,纳入他们的绩效考核中去。就业教育工作应该注意连贯性,应根据不同年级,设计不同的就业教育内容和形式,使就业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实现其指导功能。对于教育者而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关注,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学校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专业层次、学历层次落实就业任务,制定不同阶段的适度的教育内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就业教育。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大学生就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高校就业教育工作者可以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杰出校友、行业的先进人物和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专业人士讲座,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举办模拟招聘会,鼓励学生自主实习和创业,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定期组织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代表与低年级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座谈会,直接传授较好的心得体会,由于都是学生的身份,这些经验可能更贴近学生实际,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也易于被低年级的大学生接受。

3、完善大学生就业教育网络信息系统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各个高校需要根据院系学科和专业特色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教育信息系统。大学生就业教育信息系统内容必须丰富多彩,具有学生基本信息、职业理想教育、创业就业教育、经典案例分析、就业心理在线、就业资源链接等等。信息系统中的内容必须及时更新,同时能够在信息系统上实现互动,并通过校、院系、班三级就业信息网站、就业信息短信和公告栏等多种形式及时反馈给广大学生。

4、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就业教育氛围

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增进就业教育工作的效果,高校应全面高效的做好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通过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栏(学校、院系、班级宣传栏)、报纸等全方位、多渠道的加大宣传力度。设立就业论坛平台,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交流讨论学习的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高校在宣传内容上不应仅局限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宣传,而应是多角度的进行宣传,例如就业形势现状研究结果,报道先进典型、相关法律法规、职业、学校就业工作决策内容等,根据大学生教育工作的特点进行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宣传。

参考文献:

[1]段玉鸾,大学生的教育观和就业观教育[J].社会科学论坛,2005(5).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74-0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设计要紧密联系课程特点及相关章节的内容,正确选择理论内容来设计实践教学,避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相互脱节的现象。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内实践活动。①课内讨论或辩论。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一般都是合班授课,这种形式有利有弊。可以节约相当一部分的教学成本,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参与性较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畅,分组进行活动的组织难度较大,教师的精力受限,在整个学期的教学安排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时效性,教师在讲授课堂内容的同时,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形成一种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当某一论题在学生中极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以即兴辩论的形式在课堂中进行,参与辩论的这部分同学往往能够带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思考。该课教育的很多内容都适合用辩论赛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校园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深受学生欢迎。课堂讨论能够调动每一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在讨论、辩论的气氛中求得共识,澄清错误的认识,获得新知,这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不再沉闷,也增加了吸引力和说服力。②观看录像和视频。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一般都使用多媒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和当前的形势,可组织学生观摩一些实效性很强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这是运用现代化的视频工具,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思想的一种活动,在该课教学中有些事物和现象,能够通过影视资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增强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实效性,并提供更大的信息量,帮助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录像或视频要联系政治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有些教师认为放视频是自己放松和休息的好机会,一整节课下来都在放视频或录像,教师一节课一言不发,放完了走人。有些学生觉得看视频比上理论课有吸引力且精神放松,看完之后还是把握不住要点,对老师布置的任务置之脑后,不思考,不整理,甚至对教师的教学任务应付了事,其结果是收效甚微。

2.校内实践活动。①专家讲座。可请一些老专家、教授、改革开放中涌现的企业家、先进工作者到校内作报告。因为他们经历过这些事件或对实际事情有更多的了解,由他们来讲该课的部分内容,教学效果将更好。如:饶水林院长主讲的《如何做人》、徐建南教授的《中国的周边安全——我看南海黄岩岛之争》、著名的神话大师周濯街主讲《读书与做人》、湖北精密总裁徐庆龙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具有较强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讲座。用以指导学生实践并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化。专家讲座在一定程度上效果较好。但学生的整体听讲座的状态不乐观。有人认为听了 摘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普遍存在着不切实际的、薄弱的一面,这让我们不得不认真的反思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从教学实践出发、时刻兼顾学生们的学习现状,努力改革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彻底转变思想政治教学观念。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的进行反思,以教学实际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最终在共同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74-02没用,毕竟自己没有亲身经历。②社团活动。是大学生培养能力、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政治教育除强化课堂教育外,应利用社团活动,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学生社团是我们广大学子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开发潜能、展现自我的舞台,社团已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主要体现在活动中个别支部成员不够积极,对分配的任务不能及时保证质量的完成,这与管理和分工上的失误有一定关系。学校举行的一系列的社团活动,往往思想政治课教师是被边缘花的群体,参与的程度小,机会少。

3.校外实践活动。①社会调查。一些社会调查流于形式,调查不深入、不细致、只做表面文章,有的是为了应付检查,写出的调查报告不生动,没有说服力。根本不是真正去做好,而是从网络上下载打印。社会调查能深入了解和正确认识社会,解决一些在课堂上和教材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加深对课本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②参观考察。按教学内容、要求有目的组织大学生到纪念地、示范村、镇、企业尤其是各专业顶岗实习企业等单位了解情况,获得信息的实践活动。实际上有的学生总是不去,即使去了也没有取得的效果,与其说是社会实践,不与说是公费旅游。

参观考察能使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帮助大学生从具体生动的事实中,去体验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和锻炼大学生观察社会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风雨,见世面,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实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二、强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措施

1.把实践课活动方式纳入教学计划。许多教师在制定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计划时,往往撇开了实践课,即使有计划也不具体。做计划时应有详细具体的活动方式。一般应根据思想政治课的需要来选择。我院第一学期设置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课程,学分3分,理论课时48课时,额外安排实践学时8~12学时。第二学期设置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必修课程,学分4分,理论课时72课时,额外安排实践学时2~8学时。每学期均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都以讲座的形势进行。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将实践教学融合了自己学校特点、专业性质,采取具有特色的实践形式,制订了合乎本校实际情况的相关计划。譬如黄冈有地理优势和红色资源优势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在参观考察后撰写相关心得体会;组织学生深入广大城市和农村及工厂等,体验生活,进行调研,完善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机制。实践教学的实施开展及效果的提高,并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自身的努力,而是与之相联系的各部门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形成实践课教学评价机制。在实施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前对活动主题、目的要求、计划安排、方式方法等提前告知学生,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准备工作。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或有关人员应尽可能地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加强指导和检查。实践课教学不仅要重形式,还要重结果,也就是要形成实践课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一是要重视他们的参与,一旦组织实践活动,要求他们人人参与;二是重视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把表现分为优、良、中、差四个档次;三是重视结果,每一次实践活动之后,要求学生形成文字性的东西,根据实践活动内容可以写心得体会、写调查报告、写政治小论文等,对他们的结果进行讲评,并对优秀成果进行奖励、展览。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表现,最后给学生作出评价,打出学分。

3.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制度。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通过共同申报、研究课题。定期开展关于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课程的研讨和交流,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程度和实践教学的组织能力。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主动选择有代表性和研究性,便于接待和操作的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公检法等行业部门作为实践基地,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和大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寻求多方支持共建相对稳定的长期实践基地,从而为实践教学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学校要设立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进行统一分配,统一管理,切实将经费投入到实践性教学的环节之中。

参考文献:

[1]居继清.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4).

[2]吕志.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

[3]安慧玉.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化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8).

篇7

近年来,在“以创业带动就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到创业大军之中,国家也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来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有序进行,大学生的整体创业环境也向着一个越来越良好的方向发展着。但是在这个进程中,有些问题也集中地暴露了出来,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的储备不够完善,这个问题看似并不涉及创业的核心问题,但是却很有可能左右着创业最后的成败,需要提起足够的重视。

一、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者法律教育的现状

可以说,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法律意识的缺失并不完全是其自身的原因,也?c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对于法律教育的相关课程的设计现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了法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之外,其他各专业的学生在学校中对于法律的接触是少之又少。说到在学校中受到的法律教育,能够立马联想到的课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我们暂且不说这个课程安排在一年级,它所承载的法律知识能够起到多少实效,就其所设置的具体内容来看,关于创业的相关内容在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一章中的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一节中,它的内容也与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混杂在一起,更多的是一种理念上的导向,而对于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究竟会遇到哪些法律问题,在遇到这些法律问题时应该如何应对鲜有涉及。这也就是说,我们即便在学校教育中考虑到了学生们未来会在就业和创业中遇到法律问题,但没有专门讲授遇到这些问题时的对策,那对大学生在未来创业中实际面临这些问题时的现实作用不大。

二、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者法律教育的意义

我国现阶段对于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带来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其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观念没有形成,由于没有在学校里接受到系统的学习,会在创业的过程中带来一些问题。而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教育对于削减这些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创业初期尽快步入正轨

在创业的初始阶段,由于法律意识的欠缺,没有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主动性,这就会导致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就困难重重。我们以创办实体企业为例。想要创办一个企业,首先就要明确创办的这个企业的核心业务是什么,也就是这个企业是做什么的,那么在具体经营项目的选择上就要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对于可能违法的项目就要进行规避。再来就是对于企业形式的选择,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可供选择的企业形式主要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公司三种,这三种形式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其所需要遵照的不同的法律规范,大学生创业者在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进行选择。在校园教育中就重视对创业法律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准备之初就对相关法律流程形成清醒的认识,从而使得其准备活动事半功倍。

(二)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创业经营管理规范化

在创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之中,不熟悉相关的法律问题,也会影响创业的进程。大学生创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比较容易遇到的是人事管理的法律问题以及相关知识产权的法律问题。现行的《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者的权益保护较之以前有提升,严格规范了企业辞退员工和解除合同的流程,故创业者对于建立一套完备的人事管理制度应当提起足够的重视,否则有些问题处理不当,会牵入到法律纠纷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教育,有利于预防违法犯罪

在整个创业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法律的遵守,还有可能触犯国家法律,遭受国家法律的处罚。由于对法律的不了解,对法律条文的不熟悉,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不知晓国家所设定的公民可以实行的行为的边界,从事了一些违法犯罪的活动,进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以现阶段很火爆的“微商”为例,“微商”由于其门槛低、成本少成为了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初期创业的选择,但由于缺少法律意识,可能对货源审查不够细致,就有触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可能。这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代价就过于惨痛,而提前明确了哪些行为可能触犯国家法律,就会指引大学生创业者规避这些行为。

三、完善对大学生创业者法律教育的对策

(一)设置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专门法律课程

现阶段创业法律教育未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的一个突出的原因,就是没有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专门法律课程,所以,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形成具有针对性的专门法律课程,真正提出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法律问题,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者可能面临的法律纠纷,让想要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丰富法律知识储备,从容应对未来创业之路。

篇8

舒同一生戎马倥偬,经历过二万五千里,被誉为“马背书法家”。上海解放之初,舒同协助同志,身兼华东局常委、宣传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文教委员会主任、《解放日报》总编、党校校长和华东革大校长等职,奔波于南京、上海、苏州。

华东革大是“抗大”式的培养干部的大学。当年的校、部、班、科的各级领导职员,都是从部队和地方政府抽调来的,学员基本上是高中以上知识分子或在校大学生,一律享受供给制待遇,没有工资奖金,穿的是绿土布军装,吃的是青菜粗粮,住的是简陋公房,人人安之若素,个个习以为常。领导与学员彼此互称同志,平等团结如一家人。战斗共同参加,任务通力完成,困难一起克服。一人进步,众人庆贺;一人遭难,众人相助。自己有过错,虚心接受小组帮助,别人有缺点,热情提出改正意见,彼此真情相处,亲如同胞手足。

舒同职务繁多,责任重大,时间金贵,但他能科学安排时间,经常下来主持校、部举办的形势报告会、专题报告会,甚至文体活动,与干部学员相聚交谈,增进革命情谊,鼓励共同前进。犹忆一期的开学典礼,请市长作报告。为避免飞机侵袭,大家到光华大学附中大操场席地而坐,在夜雾沉沉之下,精神抖擞地听了六个小时精彩的形势报告。舒同陪同在主席台上,神采飞扬地先致欢迎词,尔后布置学习讨论意见。平常他还请社会贤达如范长江、陈望道等来校作专题讲座,贤达莅临,舒同必热情介绍,虚心求教,躬亲迎送。事后必要求结合自学文件读本,写心得体会,进行小组交流,大会汇报。

我们二部学员在国庆后南下浙江支前时,舒同还召开盛大欢送会,并赠以“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亲笔题词,让我们携带《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法》等书籍,以利顺利地开展各项农村工作。

舒同在抓紧我们的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十分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不时深入教室、宿舍、食堂嘘寒问暖,帮助解决各种困难。记得中秋那天,舒同考虑我们初次远离家乡,思念亲人,曾驱车来复旦食堂和大家一起“打牙祭”,吃着白馒头和红烧肉,还喜滋滋地说:“革命干部的生活:时期,茹草饮雪;抗战时期,忍饥号寒;时期,饥寒交迫;如今温饱无虞,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呀!将来更美好的生活,还得靠你们年轻人去创造呢。”饭后他还拉着校领导参加新青团主办的文娱活动,唱歌跳舞,击鼓传花。

休息时,汪逸尘同学拉了我立在舒同旁边聆听教益。他问我:“小同志,哪里人?几岁了?叫什么名字?”我如实回答后,他说“我也是这个年龄参加革命的,岁月不饶人,已逾不惑之年了。”旋又问:“你这名字是谁给取的?”我答:“是老爸,说我哥生于八月中秋佳节之际取名大中,我生于端阳草木华茂之时取名大华。”他沉思一会继续说:“中华民族后裔不忘本,这名字取得好,我也送你一对嵌名联作个纪念,‘大而无畏真君子,华而不实非丈夫’。”我非常高兴,连声道谢,留作座右铭。

来浙60载,我恒遵师嘱: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工作。当年剿匪中也曾发扬革命大无畏精神,只身面对荷枪实弹的土匪冯某喊话,用南方语言宣讲党的政策,使其上缴武器,返乡务农。

篇9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广大毕业生应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选择多条出路,为自己制造就业机会。

一、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的重要意义

所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针对当前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其希望达到的不仅仅是帮助大学生们找到一份工作,而是希望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其进一步了解自我、了解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与趋势、了解各种职业的特性与要求、拟定出符合自身特质、条件与需求的职业发展规划,并能够得以实施,从而最终达到实现其人生价值最大化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萨帕(D.E.Super)提出,职业发展具有五个阶段,而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5~24岁)与确立阶段(25~44岁),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们开始尝试职业角色,认识不同的职业,不断改变对职业的期望,并将选择一种自己认为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试图把它作为终身职业。同时,大学生又具有很大的潜力、很强的可塑性,在其学习生活过程中,指导大学生认识自己,实现自我的准确定位,尽早地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提高自己,有利于学生少走弯路,有利于实现个人与职业的统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成功就业,有利于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二、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问题

近几年,大学生毕业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受近几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外,更多的是因为在校大学生缺乏科学、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少就业准备,导致出现“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困境。

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薄弱

当前,就业难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为了达到和追求高的就业率,各高校采取多种措施,想尽办法提升就业率。在一味关注就业率的同时,部分高校并不关注大学生就业的质量和学生真正的职业需求,这就出现了一种学生不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而频繁跳槽的现象。甚至出现部分学生因迫于一些压力而盲目签订就业合同后毁约的不正常现象,这说明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缺失。许多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质量的高低,没有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一定的高度去思考和落实,从而造成了高校无论在教育硬件设施上还是软件的配备上都较为不足。也有高校认为这种课程的教育可有可无,即使部分高校用心地做了也会由于多种原因使这种教育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效果。

2.高校大学生自我认知模糊,职业定位不明确

当前部分高校学生对自我认知仅停留在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优缺点等方面,对于自己的价值观、能力、态度、意志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缺乏不能系统地认知,也不了解自己所喜欢职业的从业要求。许多高校学生对自身专业有抵触情绪,毕业后不愿主动从事一些岗位的工作。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开始就存在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矛盾的现象。

3.学校和社会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不完善

由于现实情况的限制,很多关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都没有开展。如教学部门与就业部门的沟通不够,不能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学生培养与指导;学校和社会在财力上不能给予足够的支持,很多好的创意或活动不能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材理论基础薄弱,大多数高校存在教学条件不具备,职业规划指导和咨询不够,师资缺乏等问题。

三、促进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1.加强认识专业要求,明确职业方向

高校要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专业的知识结构、发展前景、目前所面对的社会需求形势和就业分配状况,让学生对所在学校和所学专业逐步进行深入了解,培养和提高他们学习专业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同时利用相关专业测评系统,开展职业测评工作,根据职业测评和咨询结果,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自我认识和定位,从而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合理的设计,进而制订学习目标、确立职业目标。

2.转变观念,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保障机制

高校应转变思想,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机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中,各高校要形成由校领导牵头,学工部门、就业指导教研室和教务处等部门具体分工实施,辅导员、校内外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工作格局。同时要加大经费支持,增加确保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硬件支持、专业人员的培训进修工作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另外要整合多方化教育资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推动者不仅仅限于学校的专兼职教师,还应该包括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各个行业服务机构企业等部门。因此,学校要打开视野,至少要学会利用和开发好社会资源,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第三方职业生涯服务机构以及校友的沟通与联系,充分整合和调动可利用的资源,形成合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3.加强大学生求职训练,成就职业理想

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求职锻炼和求职实践。这就需要在具备专业知识等基础条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求职能力的训练,重点开始求职准备,制作简历,参加招聘会和面试,交流求职过程的心得体会,在实践中检验;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当年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创业大赛等训练,充分准备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成就职业理想是学校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目标体系的核心目标。

4.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实践指导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多为学生创造机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组织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进基层社区村镇活动、大学生进企业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基层和企业中总结实践经验,增强与社会的接触,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不仅磨练了他们的意志,还让他们就所学知识进行应用,更重要的是对将来可能要从事的工作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也通过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为自己今后的努力指明方向。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国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起步较晚,专业师资力量缺乏,课程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论肤浅、教学手段落后,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应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为此,应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他们既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的业务素质,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现代的教学手段。教师应该通过案例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通过团体辅导法和实践教学法加深学生对自我和职业的认识;通过实践接触把自己的职业定位与所从事的工作密切联系起来,实现专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而提高未来从事职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三全育人;就业指导;高校;队伍

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作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有必要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寻找解决办法。本文从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角度,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下,探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探索一个多渠道、全方位的就业培养体系,建立“四位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新模式,借助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和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在实际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取得了不错效果。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视角下“三全育人”理念的解读

“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者的简称。首先,是全员育人,指由教师、校友、朋辈、家庭、学生组成的育人机制。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高校辅导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积极寻求校内外多方力量的支持,努力构筑就业工作合力。其次,是全过程育人,从学生进入校门到毕业,就业与学业是密不可分的,学习能力决定就业能力,学业质量决定就业质量。所以,就业指导应当是全程化的,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最后,是全方位育人,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提升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如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专业兴趣,通过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通过朋辈引领和榜样示范作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就业指导提升学生求职技能。

在“三全育人”的理念和视野下,学校、用人单位、家庭都将承担就业指导的职责,学生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都成为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阵地。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统筹协调,形成就业指导合力。同时,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加强就业指导的连贯性、阶段性发展。只有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形成一个全面和谐的就业指导氛围和环境,使就业指导工作渗透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加强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参与度,切实提高就业工作的实效性。最终实现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以解决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为切入点,以扩大学生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为着力点,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落脚点的工作模式,达到整体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双重提升。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部分高校相比,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都处于初级阶段,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就业指导工作时间安排不合理、就业指导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队伍建设力量薄弱等,造成学生缺乏择业观念、缺失就业能力、缺少就业技巧、沟通渠道窄等问题,导致了就业工作的效率低,学生就业盲目性大,就业质量受到制约。

1. 就业指导工作的时间安排过于局限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很多是从毕业季开始,实行“快餐式”就业指导模式,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政策的宣讲以及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都是从毕业前一年开始,仅限于学生正在择业的过程中。而此时学生正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和毕业相关手续,所以开展的指导都只局限于做学生的表面功夫,而忽略了学生内在的能力培养和涵养提升,而用人单位在用人挑选的过程中更多关注的却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本身的素质内涵,故而收效甚微。对于就业指导从什么时间开始,各高校的理解和行动都存在不同的差异和滞后,对于“全程化指导”的目标和要求都存在一定差距。

2. 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设置有待深入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宣传,过多的就业形势介绍和政策教育会使就业指导工作局限于表层,缺乏对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树立就业观念和强调就业技巧方面的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忽略了学生的择业心理和社会适应的需求。因此,就业指导的工作内容应当结合所在院系的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跟随市场经济变化,结合用人单位需求,设置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内容,注重学生及用人单位反馈,不断更新调整,同时对现有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持续改进。

3. 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单一,缺少个性化

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因为缺乏整体安排和系统性指导的思路,所以开展就业指导方法单一,注重“普遍性”教育,而忽视了“个性化”指导。学校往往是通过召开相关会议灌输就业思想,没有结合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与专业特色结合不明显。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创业创新能力的开发、职业生涯的规划、正确择业观和价值取向的引导等内容较少,也更缺少了对学生就业心理辅导、适应性辅导、体验式和实战式的训练等。

4. 就业指导工作的队伍建设力量薄弱

就业指导团队建设是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学校是开展就业工作的主体,但社会、家庭等也是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全员育人的理念来开展就业工作,让国家、用人单位、学校、家长和学生成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共同组成,共同参与协作,实现就业工作的推进。对于高校而言,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就业政策、就业指导方法、职业规划指导能力,同时还需要有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开发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而目前高校中专业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较少,同时也缺乏系统培训,所以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同时,对于专业教师、用人单位、校友等资源的开发有待加强,所以缺少对学生的实际就业指导工作的体验。就业指导队伍资源的整合和效能开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探索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现有的就业形势,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不断理清工作思路,提出并初步建设了“四位一体”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四位”,即整合一支就业指导的专兼队伍、建设一个就业指导的课程体系、搭建一个就业结合的网络平台、组建一支提升就业能力的就业社团;“一体”,即为构建院级就业辅导中心,辅导中心各项辅导和活动的展开以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升自主学习和就业能力为目标。

1. 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构建院级就业辅导中心

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为学院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基础的团队保障,并且集管理和服务职能于一体。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通过聘请校内外职业发展导师,定期解答学生就业疑问,结合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实现一对一“问诊式”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职业发展导师聘请优秀校友和导师,将“学长伴我行”精品活动和校友导师制相结合,建立朋辈学长“一对一”帮扶、优秀校友访谈、学术沙龙、校友企业参观实习等实践形式的开展,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就业能力等方面进行锻炼和培养。

2. 注重“普遍性”和“特殊性”指导方法,建设就业指导的课程体系

课堂作为教育启发大学生的主渠道不可或缺。学院注重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将学习指导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以及校友面对面、学长面对面、企业面对面等专题讲座、就业沙龙等,以大学生发展需要为基础,以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以“就业形势与就业观念”“做好职业规划”“提升就业能力”等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发展能力与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师生互动,紧密结合学生学业和就业实际,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形式,以问题提出与问题讨论的形式带动课程内容的呈现,达到教育启发和就业辅导作用。学院加强“特殊性”的教学方法,收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分年级、分学生群体进行分类整理,按照学习篇、考研篇、就业篇、出国篇等进行针对性分类解答。基于学生需求编撰《大学生学业―就业指导手册》,发放给不同年级学生,服务于学生的自我就业指导。

3.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整合就业指导队伍

为了促进就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是提升及指导工作的基本保障,在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全员育人理念,不断丰富就业指导服务人员的类别,提升整体指导水平,同时需要具备就业创业的实践经验。学院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积极利用知名教授、优秀校友、辅导员、朋辈学长、家长、学生等资源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邀请来自教务处、就业中心、国际处、研究生院的教师参与到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中来。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学院通过“给全体教师的一封信”来倡导全体教师积极加入帮助学生就业的队伍中,并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利用各种机会动员学院资源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校友资源是高校宝贵的一种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学院通过聘请毕业生担任校友年级理事和人才培养质量观测员,与校友建立广泛和充分联系,积极邀请优秀校友返校作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沙龙,通过保持与校友长期稳定的合作,鼓励校友利用自身掌握的社会资源和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机会,帮助更多的毕业生顺利就业,同时也为校友企业输入大量优秀人才,实现了学校、校友和毕业生的 “三赢”。家庭作为大学生的后盾,家庭关系网络和人脉资源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渠道,学院通过“给毕业生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通报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情况,帮助家长和学生在就业意向上达成一致。

4. 实现就业服务工作的信息化,搭建就业指导的网络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院结合就业指导工作中对信息量快速传递和交流的切实需求,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向信息化的管理服务模式转变,不断向网络化的目标迈进。学院通过建立学业―就业相结合的网上平台“博客”,以传播科学的学习方法、推广就业技能、交流就业成功经验、弘扬优秀学生事迹的形式进行宣传,按照“学习方法论、校友风采展、出国早知道、创业风向标”等板块进行分类,搭建学生网络学习和就业知识共享平台。信息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平台,博客的建设创新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环境,同时为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学院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等其他媒体渠道也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媒介,快速发送收集到的就业指导信息,成为了学生喜爱的交流学习方式和能力提升的平台。

5. 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建就业指导学生社团

就业指导应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讨论,还应强调对就业能力的提升和择业过程的体验,不同程度地熟悉和演练,都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帮助。只有让学生自身进行主动参与,才能在其中收获更多心得体会。所以,应当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加强实践训练,组织暑期就业实践、生产实习、参观交流、模拟面试等。学院就业社团由学生组建,通过开展就业求职简历制作培训、就业信息共享、校友返校讲座、学长实习帮扶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就业能力提升的平台,定期将已签约学生的去向与学生共享,营造良好就业氛围,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能力的提升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扶。同时,学院还与多家用人单位合作成为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实习,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

总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探索、体系构建和实践服务是一体的,只有在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方针,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创新和研究,才能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推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国强,李峤.论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育人意识”的提高[J].科技视界,2015(8):151-152.

[2]王晓岩.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8(2):54-59.

[3]解恒岩,房磊.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6-97.

[4]池忠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57-60.

[5]白剑波.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5):62-63.

[6]池忠军.简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念及其模式架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2(5):390.

[7]马东太,王竹芹.高校就业指导的反思与创新[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