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基地创建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治教育基地创建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治教育基地创建方案

篇1

一、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

1.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区委四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积极运用各类媒体和传播渠道,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依法治国的部署要求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四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区三级干部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宣传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围绕开发区重大工作部署,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2.大力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学习宪法尊法守法”主题活动,大力加强宪法和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普及。组织宪法专题学习。大力推行宪法进服务窗口、车站、机关等公共场所,让宪法抬头看得见、用时找得着。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宣传,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

3.加强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完善开发区广大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制度;继续落实党委中心组学法、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组织公务员和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无纸化法律知识统一考试。继续组织开展“法律进校园”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以宪法为主题的各种法治教育活动,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试点建设。

4.深化“法律七进”主题活动。以“法律进单位”活动为重点,深化“法律七进”工作。根据全区“三万活动”部署,开展“法律服务进农家”系列宣传活动。结合“12·4”国家宪法纪念日组织开展“送法进网格”系列宣传活动。

二、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全面深化“法律知识月月讲”活动,落实好各部门行业和社会单位的普法责任,建立责任单位年度述职制度;落实中心学校普法责任,推动法治教育进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普遍设立法律知识课程;落实法律工作者普法责任,建立以案释法制度;建立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评指导标准和评估机制。

6.全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健全完善法律顾问团长效机制,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各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

7.严格落实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一票否决制”。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中,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已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继续加大法治教育在文明创建活动测评中的权重,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严把审核关。

三、不断深化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8.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推进《关于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夷法治办[2013]8号)和《区法治文化建设任务分解方案》(夷法治办[2014]7号)的贯彻落实。将法治文化列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开发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充分运用公共服务窗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在窗口单位和窗口岗位增加法治宣传教育功能。

9.建立法治文化长效机制。建立企业运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百姓受益的法治文化建设模式;健全社会参与法治文化建设机制,调动各村(社区)业余演出团体的积极性,打造一批具有开发区特色的法治文化精品;鼓励民间文艺团体自编自演法治文艺作品;多渠道筹措法治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健全法治文化建设保障机制。

10.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深化年”活动。开展“法治文化六进”活动,打造一批法治文化进机关、单位、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的示范点。大力推进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街道(法治长廊)、法治小区、法治院落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参与全市第二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评选活动。深入挖掘典型,积极参加全省第二届“十大法治人物”评选申报工作,宣传推荐对象,营造良好氛围。

四、扎实推进法治实践,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11.深化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健全法治创建体系。

12.深化部门行业法治创建。全力推进符合实际、特色鲜明的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工作,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专项整治,积极参加第二批全市“法治单位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评选表彰活动。

13.深化基层法治创建。坚持抓基层打基础,联合相关主管部门深化基层组织依法治理,重点做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创建工作,开展第二批“法治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治校示范校”评选活动。积极参加全市首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评选表彰等法治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法治建设。

五、认真总结“六五”普法工作,科学谋划“七五”普法规划

14.抓紧完成“六五”普法各项任务。对照“六五”普法规划和区“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的要求,查漏补缺,确保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15.全面开展“六五”普法检查验收。根据《区2010—2015年法治建设暨第六个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划》的要求,开发区将严格按照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下发的验收方案和标准。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开展自查验收,全面做好系统总结。4月底前将自查报告报送区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5月上旬迎接“六五”普法验收专班检查验收工作。

篇2

一、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广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1.组织开展“学习宪法尊法守法”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突出宣传宪法,组建宪法宣讲团,赴乡镇(街道)、社区、村庄宣讲《宪法》,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宣传,组织策划好“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

2.切实抓好经济领域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健全完善法治宣传服务中心工作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法律服务“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创建无违建县、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宣传。

3.认真抓好社会热点问题法治宣传。广泛开展依法、互联网管理、公共安全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开展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就学就业、医疗交通、劳动人事争议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妇女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按照省市部署,组织开展“法治建设年”“互联网法治论坛”主题活动。

4.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积极协调在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中,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二、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构建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工作体系

5.出台《关于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明晰普法主管部门与各行业部门在基本法与专业法宣传实施方面的分工协作关系,对重点部门法治宣传教育职责分解。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需求,确定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完善法治宣传教育相关制度,制定实施办法,努力解决制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发展的制度性、机制性问题。

6.拓展法治宣传教育四大平台。搭建新闻媒体公益普法平台,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的重要作用,运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微信等新兴媒体,办好各类法制(治)栏(节)目,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精品节目和品牌栏目。搭建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平台,积极探索完善法治宣传服务重点工作、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精心策划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普法宣传主题活动。搭建法治宣传项目推优平台,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类,以项目管理形式推动普法工作的开展。

7.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职责。各执法部门要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责任制,按照普法职责分解要求,积极履行社会普法教育责任,面向社会组织开展与自身职能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结合部门职能特点,关注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普法教育队伍、阵地和法治文化项目建设。

8.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各村居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注重法治宣传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在办理具体案件的法治实践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推动政府机关、司法机关、社会服务机构在窗口单位和窗口岗位增加法治宣传教育功能,拓展各类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普法功能,实现县、乡、村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全覆盖。

9.融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把法治宣传作为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与中华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有机融合。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对口支持等工作,积极运用农村文化礼堂、道德讲堂、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农村电影放映场所、农家书屋等资源,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治信仰。

三、抓好“六五”普法总结考核和“七五”规划调研,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能力

10.开展“六五”普法考核验收工作。根据市普法办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总结验收方案和验收标准,完成总结验收任务。全面系统总结“六五”普法工作,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并认真落实。6~7月开展全县“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同时做好迎接省市考核验收的各项工作。

11.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成果宣传。重点宣传全县开展全民法治宣传教育30周年,特别是“六五”普法以来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做好“六五”普法创新项目、推进项目以及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推荐、报送等工作。

12.调研起草“七五”普法规划。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在新的起点上对法治宣传教育进行谋划设计。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积极献计献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四、推进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普法品牌工程建设,全面提高重点学法对象的法律素质

13.继续推进领导干部法律素质提升工程。建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年度述职制度,做好领导干部年度学法情况、法律知识考试情况和遵纪守法、依法行政等情况考核。编印领导干部普法读本,以案说法,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继续完善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和新任命领导干部的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推动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14.继续推进百万青少年法律素养提升工程。在全县中小学设立法治课程,以互动参与式快乐学法为模式,创新拓展多样形式、多种载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机制,切实增强青少年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开展“学法律、讲法治、守法规”等特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主题征文活动、网络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板报评比等。丰富青少年法治文化,编演文艺节目,观看法制电影、阅读法律书籍,增强青少年学法热情。以法治教育和法治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拓展法治教育空间。深化“阳光驿站”建设,强化失足青少年帮教。开设青少年法治宣传园地,组织法庭、看守所、检察院警示教育基地及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观摩体验。开展法制学校规范化建设,营造浓厚法治氛围,让青少年轻松学法。

五、全面开展法德文化共享工程,创新富有地方特色的法德文化传播体系

15.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法德文化共享工程”,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媒体行、广场行、乡村行、企业行、校园行大型系列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充分挖掘法治文化和道德文化资源,丰富法德文化活动载体和形式,加快建设法德文化传播体系。

16.结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动员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建设一批起点高、创意新、特色明、功能全的法德文化阵地。完成建设1家市级“法德文化示范点”和1个法德文化景观。

17.依托文化馆、剧团等专业文艺团队和动漫、微电影等文创企业,探索建立法德文化创作中心,创作法德文化精品。整合普法网站、普法微博、普法微信、普法手机报等新兴媒体,拓宽网络普法平台、外宣网上平台和公共法律服务网上平台等功能,打造全县一体化普法e联盟,高密度、多角度地宣传法律法规、传播法治资讯、引导法治舆论。

篇3

一、深化学习教育,推动干部能力提升。

(一)统筹谋划学,将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党史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育、“精神”教育纳入实施方案,制定了常态化学习课程安排,细化分解学习任务,紧紧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使全体干警牢固树立“学用结合”理念,着力解决“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

(二)创新举措学,认真整理必学及选学篇目,印制、征订并发放学习参考资料共计104余份。坚持局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引导干部职工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线上学习+线下学习”等各种学习形式,抓实书本学习的同时,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川观新闻、锦官驿站等新媒体平台,将学习教育贯穿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始终。

(三)政治轮训学,组织干部100余人次参加政治轮训,对因工作原因未能及时参加政治轮训的干部及时组织集中“补课”。干部围绕学习内容撰写心得体会90余篇,并组织心得体会交流,确保政治轮训不走过场、不搞形式。

二、践行服务宗旨,强化为民服务能力。

(一)推进“全业务、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15名法律服务工作者与7个乡镇82个村(社区)签约,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法律服务工作者成为基层群众的“随身法律顾问”,大力开展法律志愿活动。今年以来,律师团队共进村入户提供法律服务400余人次。

(二)组建律师团队,认真落实《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理刑事案件的工作意见》,遴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棒、风险意识强、有一定刑事案件办理经验的律师组成服务团队,根据需求随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截至目前,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434人次,其中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5件,办理其他法律服务事项(代书、咨询等服务)379件。

(三)以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为切入点,打造“法治文化阵地+休闲娱乐场地+区域特色+红色文化”四维一体的特色法治文化实体阵地,完成烹坝镇固包村、泸桥镇咱里村、泸桥镇海子环环村、冷碛镇杵坭村、兴隆镇和平村法治文化实体阵地建设。

(四)我局指导岚安司法所组建县第一支由群众组成的“县红色法治文化宣传队”。法治文化宣传队主要由政治素质较高,且具有一定表演能力和热心普法公益事业的群众组成,通过用本土话、俗话、俚语等自主创作接地气的文艺作品,在县、乡、村的舞台上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歌舞串联、山歌等方式开展法治宣传,使群众都成为“我要学法、我能守法、我会用法、我来普法”的新人。自宣传队成立以来,已在岚安乡、泸桥镇等乡镇开展“学党史,颂党恩,法治宣传进乡村”系列宣传活动5场次,受众1000余人次,网络宣传阅览人数19万余人次,其中推送至“之声”的《法治宣传进老区、唱响红歌颂党恩》法治宣传新闻广受好评,播放次数达16万余次。

(五)从特殊对象权益保护入手,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和“六稳六保”工作精神为指导,创建“两类人员”“管理+帮扶”“三大机制”,创建职能部门与协作单位联动机制,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主,联动人社、卫生等部门,就“两类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心理抚慰矫治等方面进行合作联动;创建跨区域协同机制,与石棉县司法局建立《社区矫正跨区域执法协作协议》;创建政府部门与企业再就业衔接互动机制,确定山盛水泥厂作为“县刑释回归人员安置帮扶基地”,提升“两类人员”管理帮扶成效。

(六)进一步提升乡(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员业务水平、调解技能和法律知识,依法依规调处好民间纠纷,始终发挥好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夯实人民调解工作基层基础,培育基层法律明白人,5月20日,县司法在县政务中心五楼会议室召开人民调解、法律明白人培训会,县基层调解组织107名人民调解、法律明白人参加了培训。

三、加强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

我局充分认清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重要性,把握年轻干部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正确看待年轻干部在发展县司法行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打牢年轻干部培养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着力改善全县司法行政干部队伍结构,按照“高度重视、重点培养、统筹选配”的工作思路,把培养年轻干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四、2022年工作打算

篇4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中心工作,紧密贴近广大师生的现实需求,深入推进教育系统普法教育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落实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任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任务

1、围绕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目标,精心安排法制宣传内容。2、紧扣普法主题,全面推进“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精心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着手部署“六五”普法。3、注重法治舆论氛围的营造,努力创新法制宣传的方式方法。4、立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自身的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活动,积极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三、工作要点

1.始终把宪法的学习宣传作为普法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广泛开展以“一学三讲”即“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宪法宣讲活动,切实解决一些师生中存在的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不匹配、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不对称的问题。年月日是第十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活动策划,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普法宣传活动。

2.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新颁布的重要法律法规的普及。年在教育系统中重点宣传普及“五法一理念”,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教育法、侵权责任法、统计法、食品安全法、可再生能源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采取安排自学、集中培训、举办讲座、组织考试和开展竞赛等多种形式,重点宣传普及“五法一理念”,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特别是学校领导、公职人员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公民意识,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3.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普及的力度。围绕服务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宣传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城乡规划、市场规范、维护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重点宣传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

4.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研究、培育和传播。坚持把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深化普法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积极研究和探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对法治文化培育和形成的作用,对实现依法治国、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贡献。坚持把法制宣传渗透到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作品当中,倡导和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法治文化作品。积极组织推选优秀法制文艺、法制书画、法制漫画、法制新闻等作品参加全国、全省征集评选活动,促进法治文化的繁荣发展。

5.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准确把握检查验收内容,重点检查考核“五五”普法宣传发动、普法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普法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普法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法律六进”、法治文化、依法治理等工作落实情况。研究制定检查验收方案,细化和分解考核验收具体操作工作标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好试点单位,合理设定考核验收的试点规模,适时召开试点总结推广现场会或动员会,为科学指导和全面推开考核验收工作探索和积累经验。组织指导查漏补缺,按照检查验收方案和标准,认真组织指导各地、各校开展“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自查自评,总结经验和成绩,查找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整改、补课。在此基础上,组织对所属学校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做好迎接全省、全国普法办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同时,要认真总结、积极推广“五五”普法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指导做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以及向全省、全国推荐表彰的工作。

6.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五五”普法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广泛宣传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成果,宣传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办人民满意教育、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崛起新跨越中的重要作用和有效作为,争取社会各界更加重视、继续支持和积极参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7.做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基本信息收集工作。通过“五五”普法自查自评和总结验收,认真细致地收集和掌握“五五”普法规划任务落实情况、特色和亮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根源等基本信息,特别是要掌握青少年学生这一重点对象普法现状、各种专兼职普法队伍构成、各种普法宣传阵地建设等相关基本数据,为今后改进和创新普法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8.加强教育系统“六五”普法理论研究工作。认真总结“五五”普法经验,分析“五五”普法得失,把握普法工作发展规律,结合新时期普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加强“六五”普法理论研究工作,为“六五”普法规划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年内,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并组织征集相关理论文章。

9.积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广泛宣传依法治校理念,研究制定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指导标准,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评估和考核,建立一批在依法治校工作方面成绩突出的示范学校,推动各级各类学校自觉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增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10.继续强化普法办规范化建设。各级普法办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普法教育工作的水平,切实做到全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督查、有调研、有创新、有典型。每年编发和报送的普法简报不少于4期,配备和及时更新必要的宣传设备,确保普法专项经费的专款专用,不断提升普法教育工作的作用和地位。

篇5

一、突出工作重点,加快教育发展

1、加快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强化“两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高质量普及十二年教育,新通过省级实验小学13所(使全市达到46所),省级示范初中10所(使全市达到34所),省级重点高中4所(使全市达到23所,其中国家级示范高中8所),省级实验幼儿园8所(使全市达到32所)。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学城总体规划方案招标确定,首期规划5600亩土地的建设工程全面启动;**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化工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成立,使全市高职院达到5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大、天津大学远程教育校外站点先后在我市设立;武进电大升格为**电大武进学院;**石油化工学院二级学院——怀德学院成立。上半年,全市共组织15297人参加全国成人高考,7314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旨在为市民学习提供菜单式服务的“**市民学习信息服务中心”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武进罗溪、夏溪、金坛白塔、溧阳天目湖等4个“5112”教育富民工程示范基地建成;完成各类成人培训23.6万人次,化补习近1000人。中新合儿坊幼儿学苑、新创国际电脑学院**培训中心相继筹建,4所学校新获聘外资格(使全市达到27所),1所学校被省教育厅批准具有接受国外中小学生来校就读资格。

2、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列为市政府**年度重点建设项目的**市少年科学艺术宫二期工程主体工程峻工;新村配套学校**市勤业中学完成建设,各项搬迁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外国语学校外籍专家楼、正衡初中教学办公楼、职教中心信息教育中心等主体建筑基本竣工;武进新苑高中一期工程、新区国英小学二期工程、天宁解放路小学扩建工程、溧阳职教中心一期工程、金坛金沙中学建设工程等稳步推进;溧阳上兴中学、上黄中学、周城小学、大溪中学、社渚中学、新北区龙虎中心小学等危房改造全面启动。

3、适应行政区划调整,积极推进新一轮教育布局规划。全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公布后,我们及时召开天宁—钟楼区、武进—新北区教育工作衔接协调会,积极帮助解决教育工作移交、对接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并以此为契机,推进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全面部署大市范围内的教育布局规划工作,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发展优质教育,努力构建全市教育合理布局。

4、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上半年新增校园网17个(使全市达到49个)、简易校园网40个(使全市达到121个),完成**教育网改版,使其每月点击数超过了15万,教育局机关、教研室、教科所等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城域教育网完成论证并启动建设,钟楼、新北、天宁区教育信息中心及学校完成虚拟主机托管,“钟楼教育”、“溧阳教育”、“新北教育”网站先后开通。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加快,容量已达250G,24万个文件,500部视频资源。全市9336名中小学教师通过了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全市所有乡镇中心小学高年级和农村初中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职业学校已全部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必修课程。组织26万人参加“**教育网站杯”网络文化活动,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比赛、职业学校多媒体课(学)件比赛,我市《长城的历史作用》等网络课件获国家级“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比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

5、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考试招生工作。上半年,各类考试较为集中,做好各项考试招生工作,有利于加强社会稳定、推进教学改革。积极、稳妥地做好市区“小升初”、中考中招工作:编制市区各小学施教区图,依法规范就近入学工作;全市45312名初中学生顺利通过升学体育、文化考试;在重点普高录取前,举办中职招生咨询市场,使大部分预计在普高分数线下的考生早早明确就读方向,理智地选择职业类学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普高热”,并保证中职生源的数量和质量;今年继续实施将省重点高中公办计划30%的名额分配到各初中校的办法,并在去年2所重点高中试行的基础上,扩大到了全市11所省重点高中。另外,上半年,我们还认真组织了初、高中各学科结业考试,高三一模、二模考试及分析研讨会,初、高中学生英语口语等级测试工作等等。

二、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召开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审批确定了首批2000余名课改实验教师,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工作。课改实验教师接受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初中语文、初中数学、中小学体育等学科培训15000人次、通识培训3500多人次;职业学校全面施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扩大课程分层教学面,促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大兴教育教学科研面向中小学校,公开招聘了市级兼职教研员26名,壮大教科研队伍;在确认467项国家级、省、市级教科研课题的基础上,新设立341项青年教师研究课题;通过审核,确定省常中等28所学校为首批**市教育科研基地;组织召开“苏锡常镇扬五市高三语文研讨会”、“**年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研讨会”、“**市初中毕业生与升学考试暨小学毕业考试研讨会”、“**市省级实验小学第二届群体研究协进会”等。我市对高三“3+x”科目设置改革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考试中心和兄弟省市教研部门的重视和好评;在当前高考模式不断变化的形势下,我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又创佳绩,**省**高级中学张璇同学以685分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我市高考的万人进线率、市区本科上线率、市区平均总分三项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在全省总分名列前20名的考生中,我市(含金坛、溧阳)占了1/5。加强职校教学模式、实训模式研究,职校生中级工达级率达99.1%,**年初步就业率95.3%。组织1662名职校学生参加全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1599人被录取,本科达线率、十二个专业总分、平均分、600分以上人数比例、总录取率、本科录取率等均居全省前列,单招升学人数占毕业生人数比例达25.6%。

3、大力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年是我局确定的“德育工作研究年”。为此,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调研,并为下半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作好充分准备。开展“青少年文明网上行”活动;开展6·26禁毒征文比赛;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和第九届高校思政年会论文评比,组织高校第二次邓**理论公开课活动。关注弱势群体,成立“大学生法律自我援助中心”,溧阳市创立了“希望之星”助学奖励基金,做好帮困助学工作,上半年,市帮困助学金办公室对1500多名在常就读的特困生发放助学金近137万元;举行助残捐赠活动,组织学校及社会各界向聋哑学生捐款近60万元。4.推进中小学特色教育**年上半年,我们成功承办了全省中小学特色教育校长论坛,召开全市“实施学校体育卫生两个条例”总结表彰大会,举办市17届“育苗杯”田径比赛、“世纪印象”**市教育系统艺术作品展、首届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论坛活动、首届中学生英语口语节目电视大赛、中小学素质教育案例评选、职校学生“五项技能”竞赛等等。组建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协会,认真制订“**市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活动方案”,全面启动“科技节”各项筹备工作。组织**地区“全国初中物理”、“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省初中化学”、“**省高中化学”、“**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应用竞赛”、**省1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均取得了领先的竞赛成绩。在全国“小海鸥”杯职校生作文大赛和全国中小学生“走向社会”作文大赛中,我市均获组织奖。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田家炳中学获“学校团体奖”(全省共20名)和“优秀科技活动奖”一等奖(全省共11名)。

三、努力构建学习型系统,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1、推进学习型系统建设。成立“学习型系统”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进一步健全各校学习制度、读书制度、培训制度等,规范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学习行为,使学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标准,使单位和个人明确目标,以评价促学习、以软件换硬件、抓课题带学习、表彰先进、组织考试等方法,使学习转化为单位和个人的内在动力。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大力开展转岗培训,推进市民外语、计算机学习,向社会教育资源开放,全面开展公务员、教师普通话培训考核,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教育系统掀起了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争当学习型个人的热潮。在全市各“学习日”都认真组织全系统教职工进行普通话培训测试、计算机上网操作培训、公民道德法制教育等等。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深化“让教育充满爱”主题教育,订发《教师道德修养读本》,全面开展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和省“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汇编印发《家访有感》优秀征文,开展“我心目中的好教师”征文比赛,不断加深教育工作者“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美好感情,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创建活动,10个单位新列入“好班子”行列,使直属单位“好班子”达到36个(占总单位数的82%)。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上半年,举办6个不同类型的培训班,222位校级干部接受了培训,钟楼区组织了第四届校长教育教学公开研讨活动;着力抓好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学习、交流、提高工作;加强对校长助理的考察、培养工作;进一步推进基层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工作,直属单位近300名中层干部通过竞聘任职;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提高了考察工作的透明度和考察结果的真实性;继续深化“五个一”活动,对校科级干部150余篇教科研论文进行了评比。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水平、业务水平;制订《**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深化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完善“**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全面启动实施教师资格认定。改革机制,逐步推进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启动2005新进人员见习期、试用期人事制;举办**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舞蹈比赛、**市特教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做好新师资招聘和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组织评选中小学第五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校第二批骨干“双师型”教师,向省推荐的13位特级教师候选人,100%获得了通过。参加全国和省级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我市教师共获全国一等奖3名,省级一等奖12名。

四、推进依法治教,加强教育行风建设

1、切实推进依法治教。配合省教育厅在常召开全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征订省编《教师“四五”普法读本》2.8万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均成立了“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制订普法规划和学法计划,全面启动“四五”普法;督促学校制订和完善章程,100%的直属学校完成了学校章程的制订。开展“依法治校”工作评估,47所学校经评估确认为“**市依法治校工作先进单位”。完善教代会制度,认真贯彻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2、加强教育检查、督导工作。召开**市教育督导工作会议,成立**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修订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发挥教育督导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展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经费情况调研、中小学“减负”、学校危房改造工作督查、幼儿园改制情况调研、外来工子弟学校情况抽查、学校安全工作检查等等,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篇6

重点做到两个提升、两个加强、两个推进:

一、提升服务经济能力,助推我区科学发展

一是为绩优企业做大做强做好顶层设计。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切实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需要,帮助企业健全组织机构,明确机构职能。积极搜集国内外行业信息,为企业对外投资和对外拓展提供参考决策信息,理清发展思路。参与项目谈判跟进,与企业共同商议远景规划,对重要文件、决策提供可行性分析,出具法律意见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

二是为困难企业突破瓶颈做好路径设计。重点延伸拓展企业风险防范、定向增资扩股、金融机构贷款、反担保贷款、购销合同协议、委托担保协议、劳资纠纷协议、民间借款合同等公证服务领域,积极帮助企业创新融资理念,评估企业投资扩张风险,寻求重组重整等方式为企业解困,拓宽融资渠道和空间,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三是协助规避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继续发挥企业法律专家顾问团的作用,实行顾问团成员联系企业“法律体检”制度,组织顾问团成员深入基层、企业一线,对重点企业采取位置前移、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的方式,代为起草文书信函、代为修改法律文书、代为评审各类合同。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解决依法经营与公司规范治理方面存在的缺陷,防范企业对外经营、合同签订以及合同履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

四是帮助企业健全用人制度,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进一步完善涉企案件调解制度,及时化解合同争议。畅通企业职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针对劳动合同、工伤赔偿、劳资纠纷等常见多发问题提供快速有效解决方案,让专业的法律服务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保驾护航。

五是开展系统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以用人、定岗、决策等关键环节为切入点,对人事部门、股东决策层的依法依规运作进行培训;以合同管理、应收款控制、知识产权等环节为切入点,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和维权技能培训。通过有针对、全方位、系统化的培训,保证企业拥有健康发展机体。

二、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服务群众保障民生

一是逐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将法律援助纳入党委政府主导的群众维权机制,进一步健全援助网络,做大做强做优法律援助事业,确保应援尽援,确保援助案件有序增长。

二是深化法律援助护民生系列活动。继续把农民工作为重点群体,将欠薪案件作为重点领域,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法律援助行”专项活动。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和涉法涉诉当事人法律援助,维护合法权益,减少缠访闹访。

三是持续推进法律维稳工作。充分发挥中心工作人员法律专业优势,积极配合领导接访,强化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参与涉法涉诉案件的协调处理,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履行区政府法律顾问职能,为区政府及部门的涉法问题提供法律帮助。

四是有序开展规范化法律服务。建立法律援助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办案质量。建立区局领导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法律服务窗口轮流值班制度,增强领导干部服务意识,提高一线窗口服务水平。

五是打造便民法律服务网络。提高咨询服务水平,完善舆情分析机制;加强与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对接,拓展援助便民服务体系;以远程法律服务网为特色打造便民服务网络,继续完善三级网络服务平台,开展常态化法律服务。

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着重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扎实做好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和迎检工作,以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为契机,推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加强督查指导,巩固创建成果,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业务装备建设,紧紧围绕“组织机构正规化、干部队伍专业化、基础设施标准化、业务工作效能化、所务管理制度化”的目标,健全司法所目标责任制度,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形成权责明确、科学严密的管理体系。

二是着重完善调解组织体系。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模式,在巩固和完善我区镇(开发区)、村(社区)传统调解网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在中心城区的社区试点建立物业纠纷调委会。二要健全完善新居民调委会各项工作制度。三要促进人民调解工作与相关部门的有效衔接,巩固规范“诉前调解”,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积极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的构建。

三是着重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一要继续加强和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健全“以奖代补”措施。二要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按照区、镇、村(社区)三级定期排查、重大活动敏感时期随时排查、重点部位突出问题定点排查的原则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主力军作用。三要全面推广人民调解“四导工作法”和“三诊”调解法,研究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创新调解方式方法,做到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6%以上。

四、加强特殊群体管控,提高执法服务质量

一是加强工作指导,推进矫正执法规范化。通过以会代训、参加省市培训等形式,努力提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理解、把握和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规范审前调查、严格执行监管规定、依法落实奖惩措施。

二是完善网络平台,推进矫正监管信息化。全面启用社区矫正指纹报到系统,推进GPS手机定位监管工作,扎实开展动态排查,严肃矫正人员日常报到制度,及时掌握全区社区矫正人员情况。

三是创新载体措施,推进教育帮扶人性化。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道德、法制教育,总结一批我区矫正成功案例,统一编印矫治教育参考资料,不断增强教育矫治效果。同时认真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在镇、善琏镇建立帮教基地,规范开展社区服务,培养社区矫正人员正确的劳动观念。

四是健全工作机制,推进部门配合协同化。在理清职责的基础上,着力在落实部门责任、强化执法监督、密切协调配合等方面下功夫,制定我区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若干规定,健全完善区矫正办成员单位季度例会、联合执法检查、集中点验等制度,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分工协作。

五、推进六五普法规划,强化我区法治建设

一是紧紧围绕三类重点对象,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制定《区非人大常委会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办法》,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全面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五个一”制度,培育一个“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基地”;编写《区新居民服务手册》,集中力量全面开展新居民普法宣教活动;开展“法律进景区”活动,积极探索旅游文化与法治文化融合新机制,助推古镇创建全国5A级旅游景区。

二是创新拓展普法阵地建设,精心打造“点线面全维度”普法平台。与“流动大舞台”—“法制宣传行”栏目合作,在我区举办一次大型法律文艺演出活动;进一步加强普法官方微博等普法新兴载体建设,逐步形成包含司法新闻、案例解析、新法直击、普法平台、矫正专线等在内的8大专题特色栏目;大力拓展城市大屏幕、农民广播、远程教育系统等新兴普法载体。

三是精心组织两项创建活动,有力夯实基层依法治理基础。认真开展督导检查,结合实际逐步落实各项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全面提升“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水平,今年争取创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10个、省级民主法治村1个;科学规划“诚信守法企业”创建程序,争创市级诚信守法企业2家,区级诚信守法企业10家。

六、推进机关队伍建设,增强干部综合素质

一是扎实开展理论政策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十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队伍,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深化“星期一夜校”理论学习,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积极组织参加“双休日选学”,配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

二是强化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深化“进村入企”服务工作,参与“双百分”、环境整治活动。深化服务理念,探索适宜的群众工作方法,建立与群众的良好互动关系;细化工作举措,注意搜集民情民意,贴合群众服务需求;创新工作亮点,整合多元化服务资源,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三是加强司法行政系统文化构建。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强化法律服务行业继续教育,提升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打造系统服务品牌,培树系统先进典型,培养一批省市级优秀司法所长、办案能手、调解能手。

篇7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标准启动“五五”普法工作

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推进依法治区进程的关键措施。“五五”普法以来,区委、区政府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按照“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治”的指导方针,自觉地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了普法依法治理与经济建设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严格“一岗双责”制度,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全区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专兼职人员具体抓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格局,保证了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区委、区政府于年10月批转了《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关于在本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区人大常委会召开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区规划,并做出会议决议。规划和决议明确了我区“五五”普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任务和要求。年7月组织了“四五”普法、“三五”依法治区总结和“五五”普法、“四五”依法治区启动工作,召开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表彰了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和推广了先进经验,同时对“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区工作进行总动员。区委主要领导出席了大会,对我区“五五”普法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后,区委及时充实调整了区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并落实普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制,认真做好我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工作。各街道、部门按照区“五五”普法规划的整体要求,认真部署,广泛发动,积极开展了“五五”普法工作,使我区的“五五”普法启动工作做到“四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机构人员到位、措施制度到位、保障措施到位,确保了我区“五五”普法工作有领导、有计划、高起点、高标准地整体推进。

二、重点突出,大力开展“法律五进”活动

为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根据省、市普法办的统一安排部署,大力开展了以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法律五进”活动,全面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通过加强重点对象、重点行业的普法工作,提高了全社会法治教育水平,增强了全社会法治意识。

(一)抓好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机关干部是全区普法教育和依法治区工作的组织者、带头人,抓好他们的学法用法,是搞好全民普法和依法治区工作的关键环节。一是建立了党政中心组学习制度。先后制定了《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计划》、《区公务员学法制度》,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广大干部把学法用法摆上了工作日程,制定了学习计划,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专业人员辅导与考试相结合,着重在增长普法理论知识,提高普法水平上下功夫,着重在提高依法决策、依法执政水平上下功夫。区里定期举办全区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组织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上课,先后组织了9次专业法规学习讲座,重点对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民主法治理论、《宪法》、《物权法》、《公务员法》、《行政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了辅导学习,受教育干部达3000多人次;区委组织部和区委党校在轮训各级干部时,都开设了法制课,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各街道、区直各部门也充分利用法制夜校、机关集中学习时间等教育阵地,采取集中学习、以会代训等形式,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法律知识学习教育。“五五”普法以来,全区共举办各层次、各类型法律知识培训236期,培训党员干部约6.9万人次。二是落实科级干部和公务员普法考试制度。区普法办按照上级要求,每年组织一次机关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和科级以上干部集中考试,将考试成绩作为任职、定级、晋升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各单位还结合本部门执法情况,对执法人员和公务员进行各类专业法规考试,有利地促进了各级干部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三是实施了干部任前法律培训教育和考试。为进一步增强我区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能力,每年在干部提升之前,凡是经区人大任命的干部,都组织任前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教育和考试,通过加强高层次、系统化法律知识培训教育和考试,既提高了领导干部的自身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又影响和带动了全民普法教育,促进了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抓好法律进社区、进农村工作。在法律进村居活动中,我们重点在“三参与、三增强”上下功夫。即:参与村居法制教育,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参与村居普法活动,增强公民法制观念;参与村居综合治理,增强公民依法治理的责任感。建立村居法律宣传咨询站(窗口),依托辖区律师、法律服务人员及离退休法律专业人士,为公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为更好的提高广大村民、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从年3月16日至年3月20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百名志愿者法律服务进村居”活动。我们制定并下发了活动实施方案,从全区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司法所、公证处及普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志愿者队伍,以法律讲座、法律咨询、法律宣传的形式进入农村和社区讲案释法。先后共授课62次,发放宣传材料6000余份,接触群众达10000余人,现场接受法律援助6起,并在在社区开展大规模集中法制宣传2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从年开始,每年安排一至两个月的时间从全区律师事务所抽调律师组成法律宣讲团,精心挑选与村(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物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合同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专题,结合司法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案例,编写成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宣讲题纲,目前为止,先后在全区各街道、村居开展法律讲座76次,法律宣讲活动中,受教育群众9000余人,现场解答法律咨询200余起。

(三)抓好法律进企业、进学校工作。根据“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下发了《区法律服务进企业、进学校的实施意见》,年4月在凤凰纸业有限公司举行了“法律服务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启动仪式,组织法律工作者及有关部门以专题讲座、以案说法、现场解答等形式走进企业、学校,进行法律宣传,并接受现场企业干部职工及在校师生的咨询。在法律进企业活动中,采取发放法律法规明白纸、法律服务、维权联络卡等方式,继续加强对企业领导班子的学法用法教育,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学习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先后为企业管理层举办法制讲座4次,受教育人员1600余人。各职能部门也广泛开展“送法进工地”、“送税法上门”等活动,组织机关干部进企业一线送法讲法,进一步增强了企业职工的法制观念。在法律进学校活动中,有针对性的编写法律明白纸,学生人手一份;由法律服务志愿者结合各学校实际情况,对在校学生上法制大课十余场次,依托法院、检察院、监狱、劳教所等机构,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多次组织在校学生到法院旁听审判,到监狱、劳教所听违法犯罪人员现身说法等,对青少年进行警示教育,不断强化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运行机制。今年四月份,在区关工委的领导下,区司法局和团区委共同组织开展了“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区司法局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区政法系统、法律服务行业中选聘了15名法律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到目前为止,法制副校长为学生开展法律讲堂37次,在全区形成了以校内法制教师、兼职法制副校长,校外基层政法干警相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队伍,有效地提高了青少年法律素质,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创新普法载体,开展主题活动,掀起普法工作热潮

一是多形式开展普法教育。各街道、各部门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用什么”的原则,突出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充分利用举办法制夜校、法律知识竞赛、学法用法演讲、开展送法下乡入户的法制宣传月(周)活动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宣传宪法、基本法和专业法,重点抓好与市场经济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及时组织好新颁布法律的学习宣传,努力营造浓厚的社会法制舆论氛围。廿里堡街道南屯村,把村中心大街建成高标准法制宣传一条街,在街两侧设立了法制宣传栏,定期张贴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方便了群众学法,受到了村民普遍欢迎;广文街道为每个社区聘请了法律顾问,方便了居民法律咨询;大虞街道东庄村每月组织一次专业人员、教授讲课,形成了良好的法律学习环境。建设局仅年就组织2000余名建设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建筑法》、《房地产管理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培训,组织近千人次法律宣传进工地、进企业。据统计,“五五”普法以来,全区共组织普法宣传团巡回讲课140余次,举办各类法律知识竞赛22期,各类法制图片展览24期,全民普法参学率达98%。

二是大力实施了“八个一”和“五个一”工程。在“五五”普法期间开展了法制宣传“八个一”工程,即每个街道要建立一支法制文艺宣传队;每个村、每季度要开办一期法制宣传栏目;每个街道要开设一条“148”法律服务专线;每个街道要有一个法律咨询室;每个村要有一个法制宣传广播站;每个村要有一所法制宣传夜校;每个村要有法制宣传栏;每村十户联防小组要有一名法制宣传员。针对我区实际,我们还突出抓了普法教育“五个一”工程,即每个干部人手一套普法教材,一本学法笔记、每个单位一个法制橱窗、一个学法日制度、一项考试办法。为推动全民普法宣传,区里在做好普法学习材料征订、发放工作的同时,每年都有重点、有选择地编印、印发《常用法律法规知识法制宣传教材提纲》等各类法制宣传资料,收到了良好的普法效果。

三是利用重点时段集中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做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利用宣传月、宣传周、纪念日等,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学法用法的氛围。历年的12月4日普法活动中,区普法办都组织全区各街道、各部门集中开展大规模普法宣传活动,采取各种手段,宣传重要法律知识及各职能部门法律法规,在全社会营造普法学法用法的有利环境。全区各街道、各部门还以“3.8”妇女节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5”土地日、“6.26”国际禁毒日、“11.8”法律援助日等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专题法律宣传。区国税局每年四月份集中开展“税法宣传月”活动,宣传各项税收法规;区国土分局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6.25土地法宣传日”活动,并邀请国土资源部专家授课;工商分局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加强针对市场经营业户的法制教育,促其依法诚信经营,维护消费者权益;卫生局在每年的艾滋病防治日开展大型户外宣传活动,制作图文并茂的法律知识展板,宣传《职业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区地震局在“5.12”防灾减灾日开展大型图片巡展,发放宣传册子,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防震避震知识,增强社会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据统计,近两年来,参与此类活动干部群众达5万人次,发放法律法规宣传材料3万多册,展出普法展板300余块,为群众提供法律、政策咨询2万余人次。

四是广泛利用媒体宣传法律知识。在日报版开辟了普法专栏,每月一期,以“以案说法”、“法治动态”、“法律咨询”、“法律解读”等形式就涉及群众重要利益的各方面法律知识进行普法宣传,取得良好的普法效果;区普法办创办了《普法信息简报》,积极宣传全区普法动态,加强普法工作交流;司法局利用“行风在线”,为广大市民解读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

四、以“法治”为总抓手,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一)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民主法治社区(村)的创建,是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有效措施,是开展基层依法治理、完善居民自治机制的具体社会实践。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创建和谐社区的意见》和《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区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村)”创建活动。区司法局组织专门人员,以社区、社区、村等村居为重点,深入各社区(村)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在全区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和星级考核评分标准,下发至各街道、各社区(村)。各街道、各社区(村)认真贯彻实施意见,积极创建民主法治社区,促进了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廿里堡街道北王村和南屯村、大虞街道东庄村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和村干部的自身素质,进一步拓宽了依法治村的渠道,推动和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南屯村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各项民主法治制度得到完善、机制更加顺畅,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民主决策更加健全,民主管理得到较好落实、法制宣传深入人心,党员先锋模范充分发挥作用,群众遵纪守法,年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居为全区民主法治工作提供了样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有效的引导和促进了全区各村居的民主法治进程。

(二)加强政务公开,提高服务水平。我区自去年以来投入3000余万元改建扩建公共服务大厅,成立了政府法治与公共服务局,积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各执法部门认真开展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和规范,及时开展了清理行政执法主体、梳理行政执法依据、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等工作;完善了公共服务审批窗口的审批办理机制,优化和简化审批流程,推行网上办理,实行审批信息共享,提高了服务效能。全区承担审批和服务功能的所有部门全部在公共服务大厅设立窗口,80%以上的审批项目实现“一站式”服务,做到了办事事项公开、程序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政策依据公开,严格实施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有效地提升法治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目的。

(三)规范执法行为,落实司法便民举措。区坚持将执法活动始终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实行执法公开、阳光执法。一是公开执法内容。实行政务、审务、检务、警务公开,认真清理规范执法主体和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公示栏、新闻媒体等途径向执法对象和社会群众公开。二是公开办案程序。执法单位将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工作流程上墙公示,增强执法透明度,使执法过程和环节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防止执法中的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消除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执法不公的疑虑,促进和彰显执法公正。严格案件审批制度,重大、复杂案件集体审议,避免受到不当干预。三是公开执法纪律。向社会公开执法队伍内部各项管理规定,《廉政建设规定》、《执法责任制规定》等规章制度上墙公示。严格落实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乱纪行为。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担任“行风监督员”,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执法。四是严肃责任追究。各执法单位普遍建立了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错案追究制。如区公安分局为每名民警建立了电子执法考评档案,对其办理的案件实行一案一记载,一案一考评,并将其作为执法情况的“晴雨表”和干部任用的基本依据,建立案件三级审核把关和错案倒查追究制度,基本形成了较完备的执法责任追究体系;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司法便民各种规定落到实处。近年来,区法院坚持积极救济民权,加强服务减轻群众负担,高效审理解决民忧,维护审判公正性保障民权,加大了已判案件执行力度;采取便民措施,在辖区内不断增加便民联系点,总数达到25个。

“五五”普法以来,我区的普法和依法治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少数领导和单位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对普法工作抓得不深不实;二是对企业和个体私营业户的普法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特别是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普法亟需加强;三是部分单位虽然成立了普法依法治理机构,但是没有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人员,致使工作计划难以落实到位。各单位普法工作协调力度不够、工作总结交流不够,降低了普法工作效率;四是少数干部不依法行政、群众不依法办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五是宣传载体培育力度比较缺乏,宣传形式不够丰富,离深入人心还存在不少差距;六是普法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各项普法活动的开展。

五、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及时总结经验,克服不足,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推动“六五”普法依法治区工作深入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总结“五五”普法工作经验,做好“六五”普法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用创新的思维来思考、来谋划、来部署、来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求“六五”普法工作,在目标上,更加突出任务指标的刚性化;在理念上,更加突出法制精神的培育;在内容上,满足不同人群的学法需求;在手段上,更加突出现代方式的运用。

二是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六五”普法期间,计划每年聘请优秀法学专家对全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组织法制讲座,重点学法制建设理论、行政法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知识及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新法律法规,每年年底组织一次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集中普法考试。

三是进一步深化“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村)”创建活动。在继续抓好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将该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开,力争实现争创全国、全省“民主法制示范社区(村)”的新突破。

四是积极抓好法律“五进”活动尤其是“法律进企业、进学校”活动。认真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开展校园法制学习宣传活动,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动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探索和创新依法治校的方式方法,努力做到依法施教、依法育人;针对企业普法存在的不足,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普法力度,进一步提高他们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篇8

办学方向明确,特色鲜明

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学院按照“针对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针对岗位能力开发课程,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的改革思路,依据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技能人才教育为特色,以学生取得“双证”为教学目标。根据岗位的工作任务来设置校内外岗位实训项目,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把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以知识逻辑体系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为主体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目前,已基本形成模块教学、情景教学、项目教学、课题教学、体验式教学和实训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新格局。

积极改革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伊犁州职业(技工)教育集团的优势资源,积极改革办学模式,研究确立了“学制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的办学模式,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和其他职业院校共同发展。创新教育理论体系、探索提高技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强化服务社会功能。学院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煤炭综合利用、数控技术、烹饪、旅游服务等35个专业。被授予“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残疾人培训基地”,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伊犁州机电一体化、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煤化工等特色产业公共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同时,伊犁州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州旅游培训中心、州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基地、州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技能培训等10个培训基地都设在学院,每年培训和技能鉴定人数都在8000人次以上,在伊犁州职教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示范、辐射和骨干带动作用。

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煤炭综合利用三个重点专业分别实施“321交叉培养”、“2112工学交替”、“1221理实递进”培养模式。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成立了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48名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在校内设置校企合作联络员等,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先后与庆华集团、新汶集团等100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按照“把企业办到学校来、把学校办到企业去”的思路,采用校企厂(学校在企业办厂)和企校厂(已有5家企业在学校办分厂)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学院与企业资源共享,学生获得生产一线真正的技术,企业获得人才,实现学院与企业紧密对接,学生与岗位紧密对接,学习与就业无缝对接。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技能、提高素质,适应服务于伊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坚持为劳动就业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立足伊犁,面向全疆,辐射中亚,为伊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更多合格高技能人才。

校园文化浓厚,文化引领

学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切实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与文化传承创新有机结合,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文化建设引领学院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切实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学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先进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优良的环境文化为载体,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学院在学生中大力开展“三个离不开”“ 四个认同”“五热爱”教育,积极开展“弘扬宪法法律精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增进团结、反对分裂、维护稳定”、“践行雷锋精神,争当时代先锋”、“一反两讲”、反警示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去极端化”教育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依法治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展扶贫帮困、走访慰问等活动,关心师生生活,加强“大力弘扬体现核心价值”的社会主义文化。德育教研室大胆探索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大对学生德育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提高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和竞争力。

内部体制健全,管理规范

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院系管理体制,班子成员互相协调,分工协作,坚持谋划思路带队伍,驾驭全局抓大事;在困难条件下坚定信心,坚守技工教育阵地,从普通技工学校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培训学院。学院内设十个处室和六个系,群众团体有工会和团委。中层干部通过竞聘上岗,整体素质好,具备专业型、学术型、知识型、管理型和经验型的特点。学院严格按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内部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

办学条件优良,设施齐全

学院占地面积702亩,建筑面积65478平方米,建有功能完善的教学楼、实训楼、培训楼、学生公寓、食堂等教学及生活服务设施。有自动控制技术、汽车构造、烹饪、煤化工等21个专业教室和机械加工、电子技术等26个技能训练场所;各类教学实训设备价值2520万元,图书室藏书5.84万册;教学楼可容纳3000人同时上课,实训场所有1500个实习工位;体育设施齐备。2014年,伊犁州党委决定三年内累计投资2亿元对学院进行旧址改扩建,建成后学院可达到在校生5000名,年短训10000人的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雄厚,教研丰硕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18人,专任教师177名。其中专任教师中文化基础课教师35人,专业课教师142人,“双师型”教师125人,“双师型”教师占88%,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为22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6人,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6人,有高级技师15人,技师54人,高级工56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有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带头人兼专业法人1人,院级专业带头人13名(其中企业6名),骨干教师48名(其中企业12名),在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方面起到了引领和带头作用。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以主体专业为重点,培养名师及专业带头人,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层次。通过下厂锻炼、外出培训和开展公开课、青年教师评优课、说课比赛等活动,提高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引领能力,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改科研能力,使创新型、专家型教师的数量逐步增多,使师资培训适应梯队式发展需要。成立了科研机构“袁德生工作室”,现建有袁德生“机电技术大师工作室”、自治区“机电技术优秀教学团队”、“汽车维修优秀教学团队”,制订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实施方案”,“青蓝工程”实施办法,为专业建设及“双师型”教师培养、技能型人才成长搭建了实际应用平台。

教研成果丰硕,教职工的336篇论文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有国家专利2个、自治区精品课程4门、院级优质核心课程18门。注重以德育人,突出办学特色,强化技能训练,2013年学院组织35名师生参加自治区汽车、电工、车工、烹饪5个专业类别,12个项目的比赛中,荣获37个奖项;有8名教师在自治区德育精彩一课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2013年全国德育精彩一课比赛中教师杜亚卓获一等奖,在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成果评选中学院教师获教学课件二等奖,3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2014年5月组织27名师生参加“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汽车维护、电气工程等5个专业类别,13个项目的比赛,荣获24个奖项;2014年10月,在成都举办的全国和谐德育2014年会中,学院荣获“德育科研工作先进学校”称号,选送的论文中有30篇获德育科研成果奖,3名同志荣获 “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3名教师荣获 “德育科研先进教师”称号;2014年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和平安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效果,获得自治区级优秀班主任3人,学生管理先进工作者2人,优秀毕业生5人。创办《伊犁职业技术教育》,发刊五期。

育人成绩显著,硕果累累

目前,学制教育在校学生3500余名。学院与各大企业建立人才供求信息库,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毕业生就业率达98%,双证书率达97%。2010年技工在校生人数及招生人数位居全疆第一,被授予“全疆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篇9

一、主要经济运行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乡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三农会议精神,鼓励和支持农民因地制宜,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流转土地3100亩,发展多种经营。预计,2013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达7843万元,同比增长10%;农林牧渔总产值14147.02万元,同比增长18%;粮食总产量26842吨,同比增长7%;油菜产量330吨,同比增长20%;棉花产量135吨,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9178元,同比增长14%。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

涧坝、史院、尹祠、瓦杨、邵庄、联湖、庞岗、闫阳等村大棚草莓、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了6500亩;1万亩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片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丰产片基地继续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土地流转的效益示范作用,继续积极引导群众进行土地流转。上半年在庞岗、邵庄、瓦杨、尹祠、仇咀等集中流转土地1060亩,扩大了邵庄村“翠绿蔬菜基地”、联湖村“阳光蔬菜基地”的规模和面积。新增了庞岗永亮蔬菜种植合作社、闫阳四方蔬菜种植合作社等2家专业合作社,对“永亮蔬菜基地”进行了“三品”认证,注册了“小麦酥”商标。合作社的成立,能人、大户的带动,加快了我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有序推进,已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来乡,进行了规划设计,园区蓝图即将绘就。

(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农村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通过“一事一议”,投资120多万元,在史院村、瓦杨村修建了防渗渠,在闫阳村、联湖村、尹祠村、仇咀村、庞岗村、邵庄村深挖了6口当家塘,在涧坝村新建拦水坝和过水涵闸13座,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000亩。农村道路继续硬化。投资262.5万元,对全长7.2公里的史院中心村道路硬化工程已顺利实施结束,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集镇综合改造进展顺利。通过全面把握,综合统筹,先行试点的方法,对28间沿街立面进行了整治,铺设了防水、防滑地砖,面貌焕然一新。农村违建得到有效遏制。投资3万元,利用无线调频广播、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有关制止违建文件精神,乡政府配备宣传车两辆,在全乡进行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实行网络化管理,科级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联户代表,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做到了及时发现、制止、查处和拆除。通过大力宣传和对2户违建的,有效遏制了违建现象的发生,在全乡营造了依法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

争创省文明城区活动效果显著。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后,乡党委政府迅速启动,一是安排部署,宣传发动。制定了文明创建实施方案和重点任务分解表,成立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把重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出动宣传车一台、拉过街横幅13条、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粉刷文化墙13面,LED屏不间断播放创建信息。二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村、乡直各单位签订了文明创建责任书,形成了乡负总责、村和单位包保、环卫城管人员具体实施的三级创建管理体系。三是有的放矢,稳步推进。针对脏,不断加大环卫工作力度,增加环卫设施及人员,取缔乡区垃圾堆放点4个。每天清理垃圾4吨,实现垃圾日产日清。针对乱,始终保持对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的高压态势,拆除违章广告牌10余块,清理占道建筑垃圾20多吨,铲除杂草、占道菜园1000多平方,规范违规停放车辆100余辆次,规范经营摊点400多处。针对差,不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疏通集镇下水道1300多米,投资50余万元新修小街小巷近1000米,在原有3座卫生公厕的基础上新建2座水冲式公厕,在曹史路及史院集镇主街道安装太阳能路灯130套,实现集镇路灯全覆盖。创城工作的显著成果,受到了市区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被授予全市“创城”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进展顺利。

我乡一直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初即召开专题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全年的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确定牵头领导和协助部门,明确目标任务,列出时间表,责任到人,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实施民生工程的良好舆论氛围,形成了横向互动,上下联动,全力攻坚的民生工程、为民办实事工作机制。同时乡主要领导加强督查,定期或不定期调度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的时序进度及工程质量。2013年区民生工程任务分解共35项,我乡涉及20项。区为民办实事有20项,由我乡牵头的共1项。截至目前,全面完成的有20项,占总量95%;正在实施的有1项,占总量5%。

(四)《区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分解任务稳步推进。

2013年《区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分解涉及我乡的有15项,需要我乡牵头完成的达5项。乡政府通过分解任务,确定责任人,制定工作标准,定期调度,不定期督查,各项任务稳步推进。截止目前,除了史院乡中心文化广场和集镇综合改造正在实施外,其它各项工作均已顺利完成。

(五)史院乡中心文化广场建设稳步推进。

建设史院乡中心文化广场是区政府安排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一项惠民工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区领导的关心下,将教师(机关)周转房、中心幼儿园进行资源整合,经过规划设计,统筹建设中心文化广场。在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征地、拆迁等工作基础上,正在办理报建手续,其中一栋教师(干部)周转房即将竣工。

(六)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乡村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乡参保18999人,参保率达104%。社会保障事业有序推进,今年开始在全乡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乡办理人数达7185人,其中60周岁以上享受待遇人数为2773人,60周岁以下在保4412人,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2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270人。

民政工作得到全面落实。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597户1331人,发放城市低保金19.54余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24户1238人,发放资金近91.9376万元。加强对敬老院的管理,不断完善敬老院服务设施,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配备了消防器材,进一步改善了“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确保了安全与稳定。

计生工作稳步推进。进一步强化国策意识、人口意识,政策符合率逐年提高,性别比趋于正常,各种奖励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干部抓计生工作责任逐步增强,自觉性不断提高,岗位责任制逐步完善,人口结构趋于合理,计划生育工作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初步达到了规范化服务标准。

社会管理创新发展。坚持依法治乡,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调解矛盾纠纷22起,成功率达100%。高度重视群众工作,进一步巩固了创安成果。

(七)机关工作作风明显改善。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和机关自身建设,着力改善机关工作作风,通过便民服务大厅和各村的为民服务代办点,及时、方便地为群众服务,提高了工作人员为民办事的效率和能力。同时变抓工作为盯工作,抓落实为盯落实,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得到转变,全乡上下,心齐气顺,讲团结、谋发展、鼓实劲、比实绩,各项工作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仍然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尤其农田水利设施陈旧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农业产业优势不明显,产业链条不长,农业增产农民难增收。2、由于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辖区内没有工业,财政压力大。3、个别村支两委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造成村集体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4、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有待加大,农业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途径还不够宽敞。正确认识和解决好以上存在的问题,是政府工作今后面临的艰巨任务。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工作思路:继续以科学发展观来统揽工作全局,认真分析和总结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状态、趋势做到心中有数,把工作着重点落实到抓准、抓住经济增长点上来,以改进作风、改善环境、培育市场主体着手,制定相应措施,真抓实干,以发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和各项工作的新举措,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全乡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和目标,下半年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引导广大农民发展精品农业、效益农业、市场农业,从而实现农民增收。一是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新品种,进一步搞好低产田改造,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种植、养殖。扩大优质小麦、油菜、大豆、棉花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集中土地规模经营;建设养殖小区,大力发展猪、牛、鸡、水产品等养殖。三是大力扶持种植大户。通过示范作用,来带动周边群众连片种植、养殖,壮大规模优势。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建设美好乡村。下半年,我乡将继续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农田整理为突破口,以规划科学建设美、生态宜居环境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兴业富民生活美为总要求,按照以人为本、规划先行、生态优先、城乡一体、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是全力抓好第一批美好乡村即史院中心村的建设工作。积极与区直有关单位、帮扶单位沟通联系,按照村庄布点规划,逐步完成村庄环境整治、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为全乡美好乡村建设带好头,起好步。二是继续抓好土地整治和农建房管理工作。结合美好乡村建设,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土地增减挂项目,工程完成后将使村庄布点更加合理,村容村貌实现改观;进一步加大农建房的管理力度,防止出现反弹,巩固美好乡村建设成果,做到建管并重。三是着力抓好文明乡和文明村创建,做好和谐村居建设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重点做好集镇街道和全乡村级道路主干道两侧乱堆乱放、乱丢乱倒、乱搭乱建的集中整治工作,实现基础设施完善,村容乡貌良好,公共管理高效,社会服务全面。

(三)完成史院集镇综合改造工程。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对史院集镇的水、电、路、灯等基础设施进行综合改造,在对沿街立面整治的基础上,对集镇各功能区进行重点规划与完善,精心施工,强力推进,依法取缔骑路市,改变集镇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把史院集镇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集镇、新型集镇。同时,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中心文化广场建设任务,将其打造成为史院乡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四)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继续发挥人文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围绕产业招商,立足实际招商。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居环境、服务环境和舆论环境,真正做到以政策吸引客商,以服务感动客商,以诚信留住客商,实现新的进展。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继续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优生优育。继续落实“三为主”,实行“三结合”,实现“两个转变”。强抓“预警”考核,进一步细化计划生育岗位责任制,强化领导干部联系村和计划生育乡村干部联组包户责任制。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狠抓“两检”和“四项手术”到位率,以及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确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政策符合率90%以上,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水资源的配置,鼓励节约用水。

篇10

追求“优”,放飞“素质教育梦”。所谓优,就是优质、优秀。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是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放飞素质教育梦,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人民的期盼,只有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才能让青少年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学有所长的人,每个家庭的正常生活才有盼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素质教育,就要落实好德育首要地位,坚持立德树人。当前,要特别加强以十精神为重点的时政教育,结合开展“我的中国梦”活动,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促进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渗透。丰富德育工作载体,广泛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发掘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管理模式,健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理能力的教育管理机制。针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需求,要抓好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通识培训和认证培训,建立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危机干预机制。在家校联系共建育人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家长学校建设、落实家访制度,并试点网络家长学校的运作;加快福州市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各县(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在乡镇中心校全覆盖。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发挥“福州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试点学校”的先行、示范作用;指导各县(市)区教育局制定本辖区内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整体规划,努力做到“一校一方案、一校一路径、一校一评价”,着力构建“学校特色、区域多样”的普通高中发展格局。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各项任务,改进学生培养和评价方式,建立完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广泛开展“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电脑制作”等科技实践活动,推动学校争创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学校”和“知识产权示范学校”。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抓好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落实。推进高雅艺术和乡土艺术进校园,引导学校艺术教育一校一特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力求通过以上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持续推进福州的素质教育。

追求“和”,激扬“均衡教育梦”。所谓“和”,就是和谐、和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均衡教育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用真心与激情,弘扬传承道德正能量,关心弱势群体,关注特殊群体,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2012年全市12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以及鼓楼区、台江区、晋安区、福清市和罗源县已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省级评估验收的基础上,指导马尾区加大创建力度,尽快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鼓励仓山区等六县(市)区积极创造条件,提前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同时,努力推进办学条件均衡。推进“教育强县”创建工作,全面完成福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与评估。科学调整学校扩容建设,力争使小学一年级班生数基本控制在50人以下。加大对经济相对困难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保证小规模学校、边远学校办学正常经费。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挖掘潜力开好课程,提高薄弱学科课程质量。完善义务教育均衡机制。全面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校际交流,在区域内推行“小片区”管理模式改革,进一步促进师资均衡合理配置。在晋安区和闽侯县的农村薄弱学校实行“职责授权、资源统调、多元扶持、分年评估”的委托管理模式试点,使受托方农村薄弱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建立课程安排公示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通报制度,严格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积极探索民办初中招生改革办法,缓解“择校热”、“奥数热”等问题。健全完善初中素质目标考评办法,促进学科均衡,有效控制辍学,完善推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电脑派位入学招生办法。建立完善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的工作机制。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普通学校接受残疾少儿随班就读的保障体系,推动马尾、闽清、罗源设立特殊教育学校或在普通学校设立特教班。继续扩大服务于自闭症孩子的“福州公立星语学校”的规模,并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今年将新建一所占地50亩服务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并确保到2014年福州市所有省一级达标学校向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开放,同时为他们在福州参加高考提供保障与方便,注意完善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跟踪,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真正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切实保障教育公平。

追求“惠”,描绘“学前教育梦”。所谓“惠”,就是惠民、惠生,努力实现公益普惠目标,真正让幼小的生命自然生长,让孩子们个个平安无恙,让孩子们有越来越多的好老师,让每个孩子入好园的梦想都能成真。为此,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学前教育惠民工程。今年是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有很多重要的工作和任务需要完成。要重点新建、改扩建35所公办幼儿园。在制定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开展“学前教育公共财政助学补助”试点工作,构建民办学前教育办学成本的合理分担机制。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工作,推动公益、普惠的早教工作开展。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立完善幼师培训、科研引领、典型示范的学前教育优质发展机制。抓好幼儿园精细化管理,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积极探索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举办“暑期送培下乡”活动。加快各级示范园的创建力度,进一步提升各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描绘好“学前教育梦”,让孩子成长有好梦,国家未来发展有好梦。

追求“实”,点燃“职业教育梦”。所谓“实”,就是实际、实用。坚持从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培养“中国制造”的主力军及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这是福州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使命。现代职业教育必须致力于面向人人,为学生提供多次多样多层的教育选择机会,让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我们应该倡导这种理念,并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文化氛围与价值观。注重巩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指导福州机电职业技术学校等4所国家级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实施项目建设计划。启动实施3所职校创建省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加快县级职教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福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力争2013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支持福州旅游职专等学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全市中职学校全日制年招生达到2万人以上,非全日制5000人以上。加强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和专业设置动态调整的联动机制。研究制定福州市品牌专业建设标准,深化“一校一策”目标管理。重点建设加工制造、信息技术、土木工程、学前教育、轻纺食品、交通运输、财金商贸、旅游服务等主干专业。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探索建立“现代学徒制”,实施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推进市属高职院校实施“中期选拔”,支持部分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开展“3+2”、“3+3”分段培养试点或“2+3”中期选择培养试点。支持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开展注册入学试点。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校发展,指导部分办学困难的民办高校尽快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拓展社区教育。积极开展市民学习活动,打造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建立完善区县统一领导、乡镇具体实施、社会教育资源共同参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社会就业。

追求“乐”,编织“幸福教育梦”。所谓“乐”,就是乐观、乐趣。教与学都离不开刻苦、吃苦,但苦要有所值,苦中有愿景追求,苦中有兴趣爱好,苦中有关爱激励,苦中有精神支撑,同样会产生乐。当然,幸福教育不是单纯地追求享乐,也不是以牺牲快乐为代价去实现有成,而在于能够给每个孩子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给孩子一个获得成功的机会,给孩子充分发挥自我潜能的一片天地。简言之,幸福教育,就是让学生为幸福而生活,让教育为学生的幸福而生存,让幸福永远陪伴教育、学生而生长。基于此,近年来我们认真倡导和践行着“幸福教育”,希望社会、学校、教师都能尊重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自由成长,尊重梦想,让孩子从小怀着梦想去追求幸福。今年,我们将深化“幸福教育”调研,进一步拓展调查对象,扩大调查内容,重点开展应对性措施调研,努力推动调研成果向可操作的政策措施转化。市教育局将相继出台一些减负增效提质、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师德要求等针对性强的政策,在我们可为的范围内有所作为,为学生幸福快乐成长提供政策保障。开展“实践幸福教育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举办“幸福教育”论坛,进一步营造倡导“幸福教育”的良好氛围。开展“幸福教育”探索实践,积极稳妥地引导学校开展实践“幸福教育”模式探索试点,重点围绕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推进依法治校,改进教师教育教学与学生学习感受,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加强学校人文建设,构建学生心灵家园,关爱、温暖留守儿童等五个方面引导学校、师生主动创造、生动体验“幸福教育”。广泛开展创建“美丽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群众性体育、艺术活动,举办“福州市学校艺术教育年”活动。开展“寻找我的微幸福”体验活动。引导学校通过工作探索积淀,实践活动生成,逐步形成机制,形成学校“幸福教育”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