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计算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云计算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云计算的理解

篇1

关键词:集团 内部结算中心 运作管理

2008年2月于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已经发展成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并对我国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加大,而财务风险又以资金控制风险为“险中之险”,由此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集团加强对资金使用的风险控制具有尤为重大的意义。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企业集团内部结算中心运作管理中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尚无法有效抵御金融危机风险,本文将对此予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集团内部结算中心的内涵及功能

(一)集团内部结算中心的内涵

集团内部结算中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集团公司通过结算中心这个管理系统达到控制资金流向,它有利于资金的统筹安排,合理调节;有利于企业集团集中财力,减少内部的资金积压,盘活沉淀资金,减低银行贷款和贷款利息;同时有利于减少资金的体外循环,加快资金的周转,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集团内部结算中心引进商业银行的结算、信贷、监督、调控、信息反馈职能,发挥计划、组织、协调作用,成为企业集团内部各单位经济往来的结算中心、信贷管理中心、信息反馈中心。

(二)集团内部结算中心的功能

具体分析集团内部结算中心职能如下:一是结算职能。内部结算中心在有偿使用的原则下,将集团下属各企业、各单位的资金集中起来统一使用。二是融资信贷职能。企业集团的融资业务由结算中心统一承担。内部结算中心在年初根据集团公司预算情况确定融资额度,再统一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这样就使得集团下属各单位不再单独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提高了整个企业集团的信誉度,从而可以获得成本相对较低的资金;三是监督控制职能。由于企业集团内部各单位的资金收付都通过内部结算中心办理,内部结算中心对各单位进出资金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等都要进行审核。四是信息反馈职能。通过结算中心掌握的各种核算资料,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各单位的收入、支出、节余、经营业绩以及资金的运动等情况,这些都为集团领导的决策和调整信贷计划等提供了依据。

二、集团设立内部结算中心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发挥集团优势

事实证明,以分钱、分物和下达计划等行政权利作为成员企业的联结纽带,当行政权利减弱时,集团就随之松散;以经济合同和技术协作等契约作为纽带,当供求和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时,成员企业的联合协作关系也就相应的削弱和解体。而强有力的资金纽带能形成牢固的凝聚力,形成这强有力的资金纽带,则需要资金集中管理。

(二)有利于加强资金使用控制

内部结算中心作为企业集团的一个管理部门,负责整个企业集团日常资金结算,代表集团筹措、协调规划、调控资金,通过结算中心管理,能够有效调节资金流向宏观控制资金的合理使用,盘活企业集团沉淀资金,把握资金投向,挖掘资金使用潜力,加速资金周转,为企业集团扩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投资决策提供依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有利于强化内部监督作用

企业集团一般分支企业众多,组织层次复杂,管理链条长,如何有效地监控集团内各级企业的经营运作,尤其是资金运作确保其经营行为规范安全和高效,是众多企业集团力图解决但又很难解决好的问题。建立结算中心使各内部企业的资金收付都通过结算中心办理,通过核算的集中、数据的集中、信息的集中达到管理的集中,通过动态会计平台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及财务核算自动化,保证了企业集团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四)有利于财务部门职能转变

在集团内部成立结算中心,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使财务部门从核算型职能向管理型职能转变。总公司每年向集团企业下达销售收入、利润、应收帐款、出口创汇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内部结算中心根据考核指标,分别落实到各级分公司,编制集团企业经营及财务预算方案。预算方案提交董事会讨论通过,然后与各级子公司签订经营承包责任书,结算中心负责监督子公司承包协议执行情况的跟踪考核;年终对子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内部审计,对其销售、利润、资金管理、应收帐款等情况出具内审报告,对完成承包协议的提出奖励意见,以此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

三、集团内部结算中心运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政策法规缺乏

由于集团内部结算中心具有类似于银行的结算功能、信贷功能,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非金融经济实体是不能进行信贷融资的。对于结算中心,人民银行没有明文规定,一般来讲,属于集团公司内全部控股的子公司,基本上是允许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但不许对外营业。财政部1997年的《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若干问题的规定》指出:“有条件的企业要逐步建立资金结算中心”。而且从人民银行对另外一种集团公司货币资金控制模式—财务公司的支持(2000年《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颁布)来看,人民银行对结算中心的发展应该持支持的态度。所以,重在内部资金管理、融资的结算中心是国家政策所允许的。但至今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

(二)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企业集团都已经形成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三会管理体制,而且一些集团也已在母公司董事会下面分设如资金管理委员会等各类委员会,来承担部分董事会的职责。但在实际运作中,不仅监事会的作用很难有效发挥,股东会、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的决策也往往是集团主要领导意图的体现,在资金管理中出现不少秉承领导意愿随意贷款、任意投资的情形。

(三)考核与监督体系不健全

集团内部结算中心在企业集团中一方面要完成与商业银行相类似的结算、出纳以及集团内部信贷职能,另一方面还应该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集团的资金中心应该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更多更有用的信息。但多数企业集团实行的结算中心管理制度其考核与监督体系不完善,不能充分调动结算中心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利用结算的信息资源,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服务。

(四)贷款管理控制薄弱

银行实行资产风险管理,对贷款的审查极为严格,而结算中心放贷由集团领导决定,极少考虑其资产状况、贷款用途和效益回报,既不用担保,也不用抵押。一些结算中心存在运营困难的情况,集团资金沉淀,周转缓慢,存量越滚越大,逾期呆滞贷款数量巨大。集团下属公司从内部结算中心借来的款项直接用于归还银行贷款利息,从借款之日起就没打算将来要还,结算中成为子公司归还银行利息的人,造成企业内部单位金周转不灵,经营状况不好,使结算中心资金回笼困难,影响其他存款单位的正常用款需要,打击了存款单位的积极性。

四、集团内部结算中心运作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企业集团一般是多业态的大型综合性集团,要发挥集团优势,就必须有强大的内聚力,通过一定的形式使集团形成合力。笔者在前文也提到,一盘散沙是无法实现集团发展战略的,事实证明只有强有力的资金纽带才能形成牢固的凝聚力。

(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集团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者、员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关系的监督与制衡机制。通过董事会制定的集团发展战略(经营战略与财务战略)拟订资本保值增值的委托责任目标与其他各项绩效考核指标,并以企业的形式明确母、子公司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和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由此,才可以为结算中心的规范运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内部的考核与监督

企业集团对结算中心进行独立核算,单独考核,贷款由结算中心主任负责,出了问题由结算中心领导负责,对取得成绩的,给予适当奖励,对结算中心的管理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结算中心工作业绩的考核不仅考察资金管理调度的经济效益指标,还应考察对内服务的效率与质量,考察它对企业集团控制与决策的支持程度与水平,这样不仅可以激励结算中心更努力地工作,而且有利于结算中心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引入实行风险管理机制

结算中心的职能主要是代银行结算职能,同时还要向内部各单位行使贷款职能。贷款管理是银行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结算中心贷款管理是企业集团为降低外部融资费用与财务风险而进行的内部融资行为。一方面结算中心贷款应该向经营良好的内部单位倾斜,以鼓励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结算中心还要帮助亏损部门渡过难关,给其一定的扶持资金,这是结算中心贷款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篇2

Forrester认为一个服务已经适合企业应用的标志是:大量的企业客户不得不采用它。就当前而言,这还未发生在云计算身上。当然,并不是说云计算本身不好,几乎每一种技术在出现伊始都会出现各种评价的声音。Forrester认为,云平台正在逐渐成熟,在两三年后,采用云计算将会是一条明智的道路。

目前业界似乎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想迅速增强计算能力和加大存储容量,而又不想在物理上增加新的基础架构或者人力方面的投资,那么云计算是一个能使梦想变成现实的选择。对于很多公司,包括那些大型企业而言,云计算提供了一种策略,这种策略能够在还没有实施之前,就将IT能力与用户需求进行很紧密地匹配。

云计算能带来的好处是已经众所周知,它能解决IT公司日常经常面临的一些关键挑战: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更好的终端用户体验?如何满足可用性及其他基于SLA的需求?如何更有效地处理不可避免的业务中断?

云计算实际上可以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解决方案,但IT企业如果过于简化了对云计算的看法,并且在没有完全理解这种技术迁移风险的情况下付诸行动,那么必然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糕,而不会使其有所改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云计算会带来一些重要的策略和管理问题,这些都必须在充分理解云计算是否能够真的会带来那些所谓好处的前提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并非虚拟化这么简单

大多数的IT从业者都会将云计算和在虚拟化环境中部署应用程序联系在一起,但事实并不那么简单。虚拟化在云计算的实现中的确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确实能够开拓新的资源,但云计算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如何分配这些资源,何时分配以及分配给谁使用等问题。但不幸的是,这些方面却经常被忽视。实际上,云计算会为IT企业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如何合理分配资源确保效率的最大化?如何确保这样的决策不会对应用程序的性能造成负面影响?如何避免因为仓促决定带来的业务中断等副作用?

实际上,IT运营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而云计算为了满足其提供灵活性的需要,将会使系统复杂性倍增。虚拟化虽然是实现云计算的一种重要技术,但是不能将云计算等同于虚拟化。理解云计算的这些特性,对于决定是否采用这项技术相当重要。

多层策略须权衡

在云计算的实施中,需要考虑资源、应用和运营三种层次的策略。资源层策略主要关注的是CPU、内存和带宽等硬件资源的管理。应用层策略关注的是应用程序的性能,例如可用性、交易处理延时和其他可以在SLA(服务等级协定)中找到的性能指标。运营层策略则涉及整个数据中心的运营事宜,需要考虑各种应用程序之间可能存在的依赖性,以及跨多个应用程序的诸如相对优先级等运营策略。

那些没能将这三个层次考虑周全的策略,或者在某些领域缺乏策略,都将带来麻烦。例如,应用程序A受一个应用层策略的控制,当事务处理延时时,就寻求额外的资源,而应用程序B也受一个类似策略的控制。如果这两种情况同时发生,那么结果就有可能导致应用程序C因资源不足而运行异常。如果应用程序C是一个很重要的应用,或者应用程序A是依赖于C来提供输入的,那么这些程度都将无法顺利运行。所以,在虚拟化环境中,管理应用程序的策略必须将所有的关系都考虑在内。

除了以上三种层次运行之外,策略还通过紧耦合、可编程和相互协作三种不同的模型来实现。在紧耦合模型中,策略和一定的实现平台休戚相关。可编程模型为IT管理者在一个已有的框架中提供了一定的选项,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个性化定制。相互协作模型,通常能够考虑非常复杂的情况,实现全面自动化。所有这些,都是在引进云服务之前要考虑的。

站在云计算的高度

在利用云服务之前,有很多和决策相关的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这并非虚拟化技术能解决的。打算使用云计算技术的IT企业,必须将其复杂性考虑进去。

策略的自动化可以动态地增加云服务的效率,但这需要在所有三个层次都进行正确地管理,而建立这样一个高效的自动化框架来处理基础架构虚拟化的复杂性是相当困难的。相反,如果没有恰当的策略自动化,云计算的复杂性就可能影响性能,甚至有时还会造成宕机。作为一个可行的选择,企业可以向服务提供商购买云计算服务,他们应该理解需要的策略,从而避免定义和管理这些策略的负担。

企业在评估云计算服务时,必须理解所购买的策略实现模式。他们需要考虑在资源、应用和运营层次各自需要多少控制力。当决定使用云计算后,虚拟化可以作为起点。

篇3

记者与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交流时,他十分感慨:“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融合’终于得到了广泛认可。”记者也深有同感。从融合的存储、融合的网络到融合的数据中心,IT基础架构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就是融合。融合让数据中心的IT基础架构变得简化、灵活、高效,同时也让云计算、大数据、软件定义等有了发挥的舞台。

不过,融合本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从将服务器、存储等硬件简单地捆绑在一起这种最初级的融合(或者应该称为集成)开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倡导“超融合”的理念,人们对于融合的理念、融合基础架构的落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今天,在融合基础架构市场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这种现象无论对于厂商还是用户来说都是有利的。大家各抒己见,可以让“融合”这个概念越辩越明。各厂商有不同的融合方式、产品和解决方案,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在融合的大潮中,曙光是名副其实的弄潮儿。它在国内同行中率先提出了“超融合”的理念,并将它落地为具体的解决方案,在自己的云计算中心部署和实施。

超融合需求来自客户

超融合是不是在融合基础上的臆造?“不。超融合的需求来自于客户。”曙光公司总裁助理兼存储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惠润海斩钉截铁地回答,“其实,我们的很多客户早有这样的需求和想法。以专业的语音服务商科大讯飞为例,它的HPC系统、云计算服务平台、大数据项目以前都是相互分离的。但是出于业务发展的考虑,它们希望将这三个平台整合起来。”

如今,IT的角色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以前,IT是企业的成本中心,是业务的后端支撑平台。但是现在, IT与业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IT不仅可以促进业务的创新与发展,而且在某些条件下,IT本身就成了业务的一部分,可以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以IT支撑服务为主的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也开始转型为提供增值服务的数据中心服务商,而提供增值服务无可避免地就要将IT与应用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举例来说,一些云数据中心以前只是单纯地提供IaaS服务,现在则更多地考虑将IaaS与PaaS和SaaS相融合,或者与大数据应用相结合。曙光在国内运营着多个超算中心、云数据中心,因此对于上述转变有着更深刻的体会。曙光的超融合解决方案最先在曙光成都云计算中心落地就是例证之一。

超・融合

目前,超融合在业内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一些较早提出超融合理念的国外的融合基础设施提供商认为,超融合与传统的融合解决方案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的融合解决方案就是将以前分离的服务器、存储、网络和管理软件等集成在一起。从这个角度说,传统的融合解决方案其实就是一个集成系统。许多系统集成商一直都在做这种设备集成的工作。在有些厂商看来,所谓融合系统只是给集成系统换了一个更精美的包装,而在技术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而超融合则不同,它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IT架构的构建方式。超融合在虚拟化的基础上,将计算、存储、网络真正融为一体,一个节点中包括用户所需的各种IT资源,当系统需要扩展时,只要增加更多节点,就能同时实现计算性能、存储容量等的扩展。超融合基础设施也是典型的软件定义的架构。

曙光也给出了它们对融合和超融合的理解。在曙光看来,融合系统就是将IT的基本组成部分(比如计算、存储、网络、服务器虚拟化等)融合在一起,而这些资源往往来自于不同的厂商,通过融合,这些资源成为一个紧密协作的整体。所谓超融合,主要是指一个供应商依靠自身的力量建立一套完整的基础架构,并将所有相关的IT资源组合在一套设备中。曙光公司HPC产品总监戴荣进一步解释说:“融合架构只是将3个或4个组成部分整合在一起,每个组成部分相对独立。而在超融合环境中,所有的组成部分都是无缝衔接在一起的。”

曙光对超融合的理解与国际上一些公司对超融合的理解有相似之处。不过,笔者认为曙光的“超融合”还是应该理解为“超・融合”,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曙光的超融合架构超越了传统的集成式的融合架构,可以说是一次技术上的变革。

其次,曙光的超融合架构是将HPC(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三种架构融合在一起,与其说是从技术的角度去理解和实现超融合,还不如说是从应用和业务的角度去考虑三种架构的融合。从这一点上看,曙光的超融合与国外公司提的超融合还是有差别的。

再次,曙光超融合架构的一个重要技术基础是HPC。超融合中的“超”代表的是HPC或者说超级计算。因此,将“超”与“融合”分开,更容易让人理解HPC是重要的技术基石。

最后,还是强调“应用为先”的理念。如果说HPC是曙光超融合架构的技术基础,那么大数据就是曙光超融合架构的应用前提。正如惠润海所说,正是因为要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大数据需求,曙光才考虑将HPC、云计算和大数据融合在一起。

曙光之所以能将HPC、云计算和大数据三种架构融合在一起,主要还是得益于它在这三方面拥有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曙光提出超融合可谓水到渠成。

从2009年到2013年,曙光已经连续5年在中国的高性能计算市场上保持份额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高性能计算市场的领导者。从2008年开始,曙光已经开始涉足云计算领域,并在国内的多个城市(包括成都、包头、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等)建立并运维着多个云数据中心,而曙光的HPC技术在这些云数据中心的IT基础架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曙光发力大数据其实更早。2004年,曙光就了海量分析平台,甚至早于社区产品Hadoop。2012年,曙光推出了XData大数据一体机。曙光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在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高校和媒体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正因为有了曙光对于行业用户应用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对大数据未来应用发展方向的把握,所以才有了超融合这个思路。而曙光在HPC、云计算、大数据三个领域的多年技术积累为超融合架构的实现奠定了技术基础。曙光在行业中的辛勤耕耘,特别是拥有运维多个云数据中心的实践经验,让超融合架构解决方案一推出就有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田”――曙光成都云计算中心,这让曙光可以边实践边完善其超融合架构。

戴荣告诉记者:“成都云计算中心平台是曙光助力成都市政府打造的中国首个按商业规律运营的云计算平台,也是国内第一个同时为电子政务应用和科学计算服务的云计算中心。结合大数据的应用,成都云计算中心已经成功变身为国内首个超融合数据中心。”

也许会有超融合一体机

“超融合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解决方案,它面向的是大中型的数据中心客户。”惠润海举例说,“那些拥有海量数据的HPC领域的客户,如果有对外提供云服务的需求,那么超融合解决方案就是其理想的解决方案。”

篇4

关键词:云计算环境;多元;高校现代教育技术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7-0024-04

中图分类号:G642

云计算以其独有的技术优势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各行各业都已着手开始云计算的应用研究。云计算进人校园,服务于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CCAI(云计算辅助教学)、CCBE(云计算辅助教育)也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教师与学生面前。如何使用云,最大程度地利用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辅助教育是当前各高校普遍研究讨论的问题。

1 云计算环境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独有特点和优势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的发展。它以网络互联为基础,运用分布式特点,将计算任务分布在由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这些计算机组成了“云”。和现有的网络技术相比,云计算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多元。云计算使用基于海量数据的数据挖掘技术来搜索网络中的数据库资源,并运用各种方法为用户提供详尽、准确的信息和结果,所以云具备高效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能够完成单机用户望尘莫及的海量计算和存储等工作。在云计算模式中,所有计算、存储、应用和服务请求的数据资源均存储在云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终端通过网络接入云平台,使用统一的云服务,按自身需求获取信息,并可以实现不同终端、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的共享,为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效率。云的多元恰好适合现代教育技术灵活多变、数据随时更新的特点。

2)安全的数据存储。云计算可以提供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因为分布式系统具有高度容错机制,云计算作为分布式处理技术的发展,依托数据中心可以实现严格、有效的控制、配置与管理,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连接性能,同时高度集中化的数据管理、严格的权限管理可以让用户避免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只需要把数据存入云即可,具体的存储策略由云来负责。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云的存储特点解决了高校数据存储的难题。

3)软件的交付使用。云计算采用按需分配和按需使用的服务交付模式,建立集资源、业务、人员、流程于一体的IT服务管理系统。人们通过网络获得的服务既可以是互联网相关的软件服务,也可以是其他服务;云中资源的使用者可以是无限扩展的,并且可随时获取、按需试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高校可以鼓励教师进行适用于本校的软件项目开发,并将其放入校园云。

4)节约设备成本。在连接云时,用户终端不再需要具有计算、存储等功能,只需标准的I/O设备和浏览器即可。所以用户不用再费心地在软、硬件方面管理自己的计算机,只要开机后能接人云平台,一切工作都可以顺利完成。因为在云上,所有的软件都是最新版本,所有的硬件都力求达到更快更新。一直以来,现代教育技术偏向于重硬件、轻软件,而在云中将会随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软件服务,而且教师和学生只需具备方便简单的移动终端即可,这就解决了高校购买软硬件、维护软硬件的资金困难和技术问题。

基于云计算的固有特点,云计算能够比其他新技术更快地进入高校,尤其是云计算对用户终端的要求很低,这更加决定了云计算将会在拥有成千上万学生的高校大受欢迎。与此同时,我们要加快对云计算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探讨,为即将到来的校园云作好准备。

2 云计算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育的各个领域中都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来辅助人们的教育活动,此时,云计算环境下的教育是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为目的。若让云计算更好地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研究:

1)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

①元缝学习:云计算能够使学习方便、快捷、高效。由于云终端的要求很低,所以学生只需通过简易在手的云终端设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连接到云进行学习和交流,即开启了无缝学习时代。学生能够根据时间、地点、场景等的变化,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手段去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移动学习也必将为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另外,在教师授课期间,也可以将授课过程同步到云端,若学生因病或其他原因无法到课堂听课,就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连接到云参加课堂学习。

②个人学习情境构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构建学习情境。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构建学习情境之后,随着接触的知识越来越多,逐渐将新知识规划到学习情境之中,每次连接到云后总能第一时间找到自己的学习点,从而展开学习。

③建立学习团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数据挖掘方面、人工智能方面等)建立或加入到相应的学习团队中,不但平时可以进行该方面知识的交流和探讨,也便于参加相应的实践活动,从而加深该方面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④在线协作:这一部分最能体现云的思想,使云的优势得到更大地发挥。在线协作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例如投票、问卷、测验、基于项目的学习、程序教学、互动评价、小组协作和教师团队协作等。

2)学习资源。

随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不断开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电子材料。通过云计算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资源存储在云中,并能随时下载与更新,这将大大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①设计与开发:为使云计算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师针对云的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科研项目也要随时加强,根据课程的需要不断进行更新。例如对金融领域的各种交易进行云端现场模拟,方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从理论上升到实践的高度。

②利用与管理: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课程需要及学习需求,提供经济、方便的应用软件定制服务,例如针对会计系的学生,学校可以提供用友软件的使用服务,学生不用再各自进行下载或购买软件,直接利用终端设计连接到云,进行用友软件的使用,并对其使用进行相应的付费,这既节约了时间,也节约了资金。针对各年级各专业学生使用学习资源的不同,应该定期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③资源汇总:将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呈现方式一定要直观,便于学生集中查找,也便于创建者更新。资源的选择尽量不要层次太深,否则容易出现错误。资源要不断更新,突出显示在对应的地方。另外,要重视知识产权,所有非原创资源都要注明出处。

3)教学环境设计。

云计算提供给用户良好、方便的网络服务,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及方法创建教学环境,这就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协作式教学环境。

①教学师资环境:教师可以按课程组分别构建课程平台,该课程平台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周历、在线教学等模块,并随时将本组教师的教学资源在云计算平台上进行整合、优化,这样就方便了教师进行课程交流、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研讨、协作备课等,以便促进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②学生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构建自主的学习环境,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进一步学习、理解、掌握知识点。

新教学平台使教学的时间和地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地点已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课堂和实验室中,教学时间也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固定时间段,教学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这个环境的使用者包括:学生、家长、助教等。云计算使技术淡化,使用者即使是新手也可以快速找到所需资源。

4)教学策略。

云计算平台能够更大程度地使学生基于问题进行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能更好地发挥云计算优势的教学策略包括以下几种:

①主体参与策略:主体参与策略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体验、自主性体验以及成就性体验。通过主体参与,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使学生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同时在参与中促进主体性发展。主体参与的意识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质疑和探索。

②合作学习策略:在强调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过程等进行总体策划,使学生在团队中参与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地互助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在合作交往中发展主体性。合作学习策略使学生之间学会共处,学会在共处之中求知,在共同探究问题时优势互补,取得学习的最佳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工作效率。

③差异发展策略:针对学生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从3个方面开展个别化教学:基于学业基础不同的异步分层教学;基于方法、技能不同的学习策略指导;基于多元智能类型的多元智能开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将3个方面内容进行整合,就能做到让课堂充满活力,让教学充满创意,让学生发展更为全面。

④体验成功策略:创设激励性教学情境,以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强化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体验成功策略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内心需要,从而找到有效的激励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要正确处理学生的心理挫伤,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心理平衡。

云计算为学生提供了高效方便的学习参与平台,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教师要好好利用该平台,采取各种有益的教学策略,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3 模拟案例

操作系统课程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2部分。现在,我们以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为例,来模拟该课程在云计算环境下的教学过程。

1)教学软件设计。教学软件可以辅助教师授课,达到生动形象、方便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教师可以将课程中的操作系统功能进行分类,采用工作流程设计展现各功能的主要任务及相关策略;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例如进程的状态转换或SPOOLING系统的工作过程,可以采用动画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能够清楚地记忆相关知识点;精心设计各类操作系统具体应用案例,引导学生逐一理解,并举一反三,由浅入深地解决具体问题。

2)教学环境设计。

①教师教学辅助平台:操作系统课程组教师共同建立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辅助平台,包括课程介绍、实验介绍等一系列课程基本信息;同时可以利用云计算平台的特点,实现共同备课,包括课程建设、即时讨论有关操作系统的最新技术等,最终形成统一完整的教学课件、教学讲义以及学习辅助材料,并可以随着新知识的增加而不断更新。

②学习互动平台:学生可以通过云计算的教学平台实现主动学习,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可以访问课程网站上的课程课件、讲义及学习资源,所有的作业及实验均通过该平台提交,供教师作为学生平时分的参考。按照编程水平,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设立小组长,通过平台讨论作业难点及课程学习情况。

3)教学过程设计。教师首先要根据操作系统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模块设计,每个模块都采用形象生动的动画以及图示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例如进程的调度算法、页面置换算法、磁盘调度算法等。另外,云还可以提供操作平台供学生进行创新模拟,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

4)教学模式设计。在原有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这一整个教学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里增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与对策、设计意图。大体反映出的教学逻辑思路为: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怎么样,从而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周期。

5)评价和管理。在云计算下实现论坛和在线统计功能。可以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和实验项目举办评选活动,评选出最佳作业和最具创意作业等,分别给予表扬和考试适当加分;对课程内容安排及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及时修改和完善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课件、教学讲义和学习资料,分析当前的教育技术是否能促进学生学习,包括学生主动协作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通过对模拟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在云计算环境下进行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不但在业务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在综合能力提升方面更有巨大的收获。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平台如图1所示。

篇5

【关键词】云计算服务,定价策略,固定定价,动态定价

“云计算”是近些年IT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关于“云计算”的定义很广泛,一种最简单也最贴切的定义是: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共享硬软件资源和信息。由于工业界和学术界对这个新生名词所包含内容的范围和性质缺乏准确的理解和共识,因此关于什么是云计算的定义仍然是比较混乱的。

然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很快表现了对“云计算”的兴趣。互联网数据中心最近进行的亚/太平洋地区(不包括日本)IT高管和首席信息官的调查中发现,有41%的受访者在他们的企业已使用云计算服务。在中国,云计算的发展也势不可挡,各方力量都在推动着国内云计算发展进程。云计算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来自各方各面的挑战,特别是,云服务的定价机制和收入模式是当前最严峻的挑战。

Jaakko在文献研究了已的出现在Scopus数字图书馆出现的不同领域的云计算文章数量,发现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领域大约占52.2%,工程(Engineering)领域大约占26.1%,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领域大约占8.7%,材料科学(Material Sciences)领域大约占7.2%,经济、管理和会计(Business,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领域大约占5.8%。可以看出,云计算在经济和管理方面的文献数量非常少。其中关于云计算服务定价问题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基于国内外学术文献对云计算服务定价问题的研究仍在初始阶段这个现状,因此本文拟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以云计算服务定价策略为研究对象,从固定价格策略和动态定价两个方面分析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而对比两种定价方式的优劣,最后简要评述研究现状并指出研究趋势。

一、固定定价策略

Weinhardt等认为只有通过制定完善的定价机制才能真正促进云计算服务取得商业成功。基于对现有提供云服务并取得成功的公司,诸如亚马逊、谷歌、SUN公司、IBM等定价模式的研究,他们认为按使用量支付(Pay for use)是当前云服务供应商最广泛使用的定价模式。Yeo等也指出,按使用量支付(Pay per use)的定价模式对于用户而言更易于理解和直观。但也有心理上的原因,如可能会高估成本或避免一次性使用大额资金。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Jaakko发现虽然有人对同一个定价策略能否适用于所有的云服务持怀疑态度,但大家也普遍认可大多数云服务采用按使用量支付的定价机制。

除了按使用量支付定价,Weinhardt等还讨论了另一种定价形式——认购定价(Subscription)。他们提出认购定价是一种与按使用量支付相类似但又不同的定价模型。这种定价模型是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一般每月或每年)以固定价格使用服务单位的一个预选组合。客户可以认购(或者签订合约)来使用云服务,在此种订购模式中,定价的是单位时间而不是使用的单位服务。

Youseff和 Butrico在文章中总结到,不同的云服务的定价模型一般采用以下三种形式:分级定价(Tiered pricing),每单位定价(Per-unit pricing)和基于认购定价(Subscription-based pricing)。他们指出亚马逊采用的就是分级定价,为每一层云服务提供固定计算规范,并为每单位时间设定一个特定价格;而认购定价模式SaaS使用最广泛的定价模型。

二、动态定价策略

相比于固定定价策略,动态定价可以根据顾客对产品、服务的不同需求和供应情况动态的调整商品价格。动态定价允许相同的云服务因为顾客、时间、空间或需求程度的不同给予不同的价格。

Jinsong等针对公共服务供应商从一个共享资源池为多个用户提供点播服务和应用程序问题,考虑到对资源不同需求价格随之改变等因素,通过计算机仿真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一个动态定价机制。通过这个定价机制,一方面使价格在时间间隔上可以适应供给和需求曲线;另一方面,价格可以在无形之中通过时间间隔管理资源需求,使得资源能够有效分配和利用。

Chee在文章中采用实例证明的方法,对比了动态定价和固定定价的利弊。他指出固定定价没有考虑客户需求以及不同客户对服务要求不同,而动态定价模式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的研究表明,固定定价模型是当前云服务定价的主要方式。这种定价模型对用户来讲便于理解和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客户的某些心理。然而,这种定价模式没有考虑到不同客户的需求,定价方式过于简单,虽有效但不能适用于所有云服务,且不利于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反观动态定价模型,现有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时间、市场状况、服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做作用下,提出的云计算服务动态定价机制,解决了用户需求多样化,资源分配等问题。但是,这些研究更多的是从云计算服务供应商的角度来看,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忽略了客户的利益。此种情况在追求的利益是短期利益,并非长期利益,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因此,今后在对动态定价模型的研究中可以加入客户利益最大化这一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Jaakko Jtmaa. Financial Aspects of Cloud Computing Business Models. Department of Business Technology, School of Economics, Aalto University,2010.

篇6

陈宝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国家发改委企业信息化专家组专家。

长年专注于中国信息化、高新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负责科技部RFID项目,对RFID技术及物联网的应用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有着深度研究和理解。

陈宝国用他的笔和他的声音,表达着对信息化工作的真知灼见。近年来,他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信息化论文100余篇,他的专著《信息战争》一经出版就成为行业畅销书,他还经常参加信息化论坛发表自己对信息化的认识和见解。

他习惯于独立思考,理性而不盲从,对事物有客观的判断。在和他谈话的过程中,他的思考者的角色愈加清晰。

首位信息资源宏观管理博士后

陈宝国是国内研究信息资源宏观管理的第一个博士后。200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设立了研究我国宏观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流动站,招考博士后。这一年,陈宝国正好从北京交通大学攻读管理学博士毕业,他参加了博士后考试,并顺利地进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成为产业经济学博士后。

当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博士后报考竞争很激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原则是宁可不招,要招就招素质非常好的人。当时有5个方向,每个方向只录取1个人,有30多个人报名竞争这5个位置。录取非常严格,分为初试、笔试和面试,最后只录取2个人,我是被录取的两个人之一。”陈宝国说。

在做博士后期间,陈宝国参与了很多大型的国家信息化研究项目和评审项目,这让他的信息化认识视野更加开阔。陈宝国说这期间很多专家对他产生了非常深的影响。“很多前辈和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们的思想和理念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的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赵小凡司长,当时任国信办信息化推荐组组长,他的思想以及很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的思想对我影响很深,他们能从更深入的角度,更全面地把握、更透彻地理解和诠释信息化的真正含义。不是从技术角度,而是从资源整合的角度,从最优化的角度去谈信息化,去认识信息化。不是从系统和产品的角度,而是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眼光更长远、立意更中性。在那段时间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信息化的理论知识,对事物的看法,以及对管理和经济学的看法。”

在成为信息资源宏观管理博士后之前,陈宝国早就开始接触信息化。1991年,燕京大学材料学研究生毕业后,陈宝国进入秦皇岛电力公司物资处从事物资管理工作,这是他深入接触信息化工作的第一步。“当时我负责管理保管班,主要任务是管理保管员,我担任保管班班长。我们的入库出库领料账等全部是手工下账,效率低,集合慢,统账慢,因为我们要求账物卡符合,这样每个月保管员在统计单子时特别麻烦。因此我牵头和秦皇岛电力公司信息中心合作,做了一套计算机集成系统。”他的这种做法当时比较领先,秦皇岛电力公司因此成为华北电管局第一家甩账的公司,也成为国家电网首批通过物资达标的企业。

2001年底,陈宝国被调到北京国华电力担任物资处处长,同时他也在攻读北京交通大学的管理学博士学位。进入国华电力后,陈宝国认真推动实施国华电力的全网上采购理念,最终使得全国华系统通过计算机实现集中采购,改变了原来分散采购的局面,实现百分之百网上采购,这项工作做的非常成功。

“做什么事都要做精”

陈宝国认为,人做任何事都要做精,要自己去思考,不能盲目跟随。

就在云计算概念铺天盖地地席卷了整个互联网的时候,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云计算究竟是什么。“云计算为什么这么热呢?是因为很多人并未真正地去了解云计算是什么,而是去炒这件事情。别人谈什么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尽量少去炒作,要冷静下来看问题。”陈宝国说。

大家都在谈云计算,但在中国很多云计算专家对于云计算是什么以及云计算的核心技术是什么也不清楚,而陈宝国却对云计算进行了很深的思索。“云计算到底是什么?云计算的核心技术是什么?云计算真正能带给我们什么?云计算真的能形成一个巨大的创新型产业吗?”陈宝国认为,云计算和原来的平台级服务没有大的区别,没有大的颠覆性的创新应用。

“虚拟化就是云计算吗?没有云计算有没有虚拟化?虚拟化技术是做平台或者服务器公用技术最早的技术。” 陈宝国说,云计算是人们现在所构建出来的号称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其实这种服务模式最早在应用平台里就有。

“那么云计算的重点和核心是什么呢?是大集中、大数据还是大存储、大处理?如果没有云计算,分布式存储就没有意义了吗?如果说云计算更趋向于集中的话,目前全国各级发改委立项的云计算基地有500个,那么云计算到底是集中了呢,还是分散了呢?500个云中心,遍地都是中心还叫中心吗?”陈宝国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他认为目前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但是恰恰没有人思考这些问题。

面对全社会对云计算的狂热,陈宝国认为大家需要理性对待云计算。“我不反对云计算,我觉得对于云计算我们一定要知道做什么,发展方向是什么。现在各地都在发展云产业,某地做了一个5000亩地的云产业园,现在成了鬼城,圈了一块地做云地产,却没人去了,有多少云产业园是要来做房地产项目。调查一下,现在有很多人打着云计算的旗号做房地产, 整个社会处于云概念炒作的狂热阶段 ,借炒作过程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想达到目的的途径和想法,有的想要圈地,有的想要圈钱,有的想借助这个东西拓展客户市场,但是真正的云计算、云应用、云技术、云模式还处于探讨摸索阶段。”

“我不反对叫云,也不反对推广云,我恰恰觉得应该推广云,但是我觉得有很多人利用云概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陈宝国说,目前主要是缺少中立客观的观点解释这件事,当一些中立客观的观点出来以后大家可能更关注。

“其实,十一五期间大家就在谈平台服务,并不是有了云以后才有这些技术。云是什么呢?云是旗帜,原来那些平台技术现在都被称做‘云’,大家把旧东西装到新瓶子里来做。我不反对这么做,但是我觉得大家更应该理性地去理解云的核心技术是什么,云的创新模式是什么。大概现在很多的云模式都是原来的平台模式的一个翻版和照抄,只是把原来的平台中心系统改成叫‘云’重新炒,恰恰云的核心技术我们掌握不了,云的未来的创新模式我们没人去认真地研究。”

在云计算异常火热的时候,陈宝国认为应该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对待云计算。“大家对云的狂热态度可能和我们整个的国民情况及国内氛围有关,大家整个都很躁动,不去沉下心来想问题。”

陈宝国说,大家对物联网的态度也和对待云计算一样盲目,到底什么叫物联网?物联网的中心在哪里?没有人去思考。“物联网刚热的时候,真正去理解探讨物联网的很少,大家都在跟风,有把物联网做成自动化的,有把物联网做成监控的,只要一有硬件设备连上都叫物联网。那么把原来的产业打发一下就是物联网吗,物联网产业的增值在哪?它的新增量呢?很少有人去认真地探讨这些问题。”

他主张理性思考,“当人们都在炒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要思考,起码要知道定义是什么,你要体验到你所说的是什么,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还要知道应该去探讨什么,去追究什么。我们不去别人谈什么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尽量少去炒作,要冷静下来看问题。”

跑在网络上的信息化时代

陈宝国认为,信息化综合起来讲是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最早的国家信息化包括六要素:第一是信息技术,软件和通讯都是信息技术。第二是信息产业。第三是信息化政策法规。第四是信息化的人才,没有人才无法做信息化。第五是信息资源,主要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第六是信息基础设施,没有基础设施谈不上信息化。但是后来国家又把信息化加入了一个要素――信息安全,所以信息化具备七要素,这七要素的总和就叫信息化,这才是信息化的统称。

目前,信息安全已经无处不在。陈宝国认为,现在无论对于个人信息终端产品,还是对于企业级的系统,信息安全都是产品制造者或者集成者、产品使用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和平时代信息安全无疑已经成为整个网络建设和内容防护的首要因素。

在谈话间,陈宝国幽默地使用了一个穷人和小偷的比喻。“信息安全越来越成为信息化推广的一个制约因素,原来的信息资源少,信息化发展程度低,所以安全或者不安全并不重要,穷人谁会防小偷?只有当你有钱的时候你才会防小偷,兜里有两元钱还怕小偷吗?”

陈宝国认为,信息资源现在已经被人们所关注,它将会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你的资源被偷了,原来你认为它是一堆沙子偷就偷吧,但是当发现它是金子的时候,你就不能让它被偷了。人们对信息资源作为财富的认知度提高了,并且它的价值也的确在体现。”

提起对信息化的感受,陈宝国说,现在全社会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和关注度都比以前提高了,如果离开网络,人类已经无法生存。

“信息化已经被人们挂在嘴上,现在说一件事如果离开信息化、离开物联网好象你就不时髦了。”陈宝国说,无论是从中国来讲还是从美国来讲,原来说人类社会是驾驭在汽车轮子上的,其实就现在而言人类社会是跑在网络上的,没有网络人不可能生存。没有网络人可以活着,但是生存不只是活着,人还要生活和进行人际沟通,如果缺少网络人们如何去和别人进行沟通呢?”

篇7

社会分工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社会分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IT行业的发展也遵循这样的规律。随着IT产业的发展,在IT行业出现了众多的细分领域。比如在企业中有传统的OA、ERP、安全系统,还有新上的商业智能、移动应用,作为企业的CIO或者IT人员,要想全面掌握企业所需的IT知识越来越变得几乎不可能的,复杂的IT环境推动了IT行业的进一步细分。而云计算的出现则加速了这种细分,它让越来越多的软件以服务的形式交付,也让更多从事软件开发和部署的IT人转变为提供咨询服务。同时,企业也越来越习惯于外委IT的运维与管理,从而将更多的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上。

云咨询服务推云落地

今天的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同时也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使得软件的部署和维护都日益困难,因而给企业的IT部门带来了很大压力。

“一个好软件解决方案,除了有很好的软件以外,还需要有非常好的人和好的团队,要求经验丰富,还要有好的最佳实践和方法论,这些东西搭配在一起,才可以形成一个成功的面向客户以业务价值为核心的解决方案。”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软件专业服务部总经理杨磊这样告诉记者。

在杨磊看来,一般的企业很难具有这样的资源,而这正是像他的部门的价值所在。隶属于惠普软件事业部的软件专业服务部主要提供与软件相关的咨询服务,包括战略咨询服务、解决方案咨询服务和惠普软件实施服务。“在这些领域这个部门集中了非常专业和优秀的人才,再加上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以及背后所依靠的强大的惠普实验室,这些都为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是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因为与企业的CIO或者IT人员相比,我们在对IT技术的理解和把握上更有优势。”

这一点首先体现在云计算的落地上。据杨磊介绍,目前云计算很热,很多企业都想上云计算,借此提升IT的灵活性、降低IT投资或者运维成本。但是,不少人对究竟如何利用云计算来达到这些目的并不清楚。为此,惠普推出了云发现服务,这项服务通过为期一天的交流,采取互动交流的形式以用户共同探讨云的概念和架构、转型过程、投资回报以及云的安全性、可用性、服务管理和治理以及云落地的路线图等,从而帮助用户进行决策。随后,惠普还提供有面向云管理解决方案加速部署的QuickStart 和咨询服务,可以让用户快速部署云。

“我们可以帮助用户在90天之内搭建起一个云模型,能让用户体会到云的价值。”同属于惠普软件专业服务部的业务价值顾问陆渊明告诉记者,“这个云是支持混合交付的,也就是能把私有云、公有云资源整合起来按需调用,既保障云的可用性又降低了成本。”

测试用私有云服务是杨磊所在的软件专业服务部提供的另外一项非常有特色的云咨询服务。这项咨询服务主要为应用测试构建私有云环境,通过提供一个共享的测试环境,并实现从软件开发到运营的集成与自动化来降低整体成本,来自惠普的统计数据显示,可以降低测试成本30%。

从关注功能到关注绩效

“软件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它的认识有了很大变化。”杨磊介绍说,比如,早期用户需求简单,软件基本上属于工具类型,只要安装后就可以;后来需求开始变复杂,软件也变得复杂,人们开始提出解决方案的概念,也就是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为主要诉求;而如今,用户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解决方案了,而是强调要帮助用户创造出价值。

“整个行业正在向基于效果的解决方案改变,换句话说,就是IT的绩效被越来越多地作为对某个解决方案的评价指标,而不仅仅是实现了某些功能。”杨磊说。

针对用户对绩效的关注,惠普新推出了IT绩效管理解决方案来帮助用户达成目标。它能从各种异构系统上收集IT关键性能指标,来帮助CIO们全面了解各类解决方案,从而更好管理并优化应用开发、基础设施以及运营管理,同时在安全、信息管理以及财务规划和管理方面实现最优绩效。这个解决方案中提供了150多项绩效考核指标,可以为CIO评估各种IT投资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

与之类似,惠普近期来推出综合软件产品支持和专业咨询的全新软件管理服务――惠普软件高级管理服务,以帮助客户准确预估成本、实现软件投资回报率最大化,同时改进支持体验。

篇8

【关键词】 云计算 资源调度

一、引言

云资源调度技术是云计算得以大规模应用和提高性能关键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灵活、动态可伸缩的调度将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对云数据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IT行业的领导者和众多研究学者从不同的出发点对云资源调度技术展开了研究。

在云资源调度方面,当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虚拟机放置问题、数据中心能耗问题以及基于经济学的云资源调度等。

二、云资源调度技术专利分析

本次浏览文献量为348篇,主要对资源调度目标和常用的调度算法进行分析。

2.1资源调度目标

目前云计算资源提供商的主流研究目标有: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基于经济学模型、负载均衡等。在分析的348件样本中,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的资源调度申请量最多,占样本总量的40%。例如申请号为CN201510609315的专利申请,根据资源利用率数据,预测分析未来一段时间的资源利用率趋势,给进行调度提供决策数据。

其次就是以负载均衡为目标的资源调度,占样本总量的27%,例如申请CN201210116060,在满足效益需求的任务-资源对条件下选择最小负载的资源进行调度,提高了负载均衡度。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单个性能已然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人们需要多维服务质量保证,例如用户要求任务计算时间最短、花费最少的同时要求保证网络带宽。例如申请CN201510733449,公开了一种基于分段服务等级协议的数据中心虚拟机资源调度方法。

由于云计算拥有庞大的数据中心,其在能量方面的消耗也相对较高,基于能效的问题随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例如申请CN201410301191,提供一种分布式云计算平台的动态节能资源调度系统及其方法。由于云计算用于商业运作,其理想目的是不仅使用户得到实惠,也能使服务商得到相当利益,将经济管理机制应用到云资源调度对系统的稳定性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申请CN201310457028,公开了一种基于济模型的转发和控制分离网络中的资源调度方法。

2.2资源调度算法

调度算法的好坏决定系统整个调度策略的质量,云计算的作业调度算法主要有传统调度算法、启发式调度算法以及各种在基本算法基础上改进的算法。

启发式调度算法一般有:粒子群算法、蚁群算法、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人工免疫算法等。这些算法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启发式算法的优点是能够进行约束优化、多目标优化、动态优化和求解多解问题。蚁群、微粒群等算法在求解分布式问题解决方案的优越性使其不断应用于优化问题。蚁群算法起初用来解决车辆路径问题,旅行商问题,经过不断的应用与研究,蚁群算法也用于解决调度问题。

其中传统调度算法和启发式调度算法的分布如图1所示。由上图可知,采用启发式调度算法进行调度的申请为114件,占样本总数的33%,而采用传统调度算法的申请为30件,占样本总数的9%。

其中,启发式调度算法中使用遗传算法进行调度的案件数量最多,占50%。例如申请CN201510330093,公开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云计算资源调度方法。其次,采用蚁群和粒子群算法的申请分别为28和21件。例如申请CN201410606471,涉及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云环境下SBS资源配置方法,申请CN201510703546,提供了一种虚拟机的动态调整方法及其系统,通过使用一种融合了极值优化及粒子群的改进算法来高效的求解VMDA问题。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人工免疫算法的申请量较少,仅8件。

申请号为CN201310210315的专利申请则采用传统调度算法,其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加权最小连接算法的云计算负载均衡调度算法。

三、结束语

本文首先对云计算进行介绍,然后就云环境下资源调度目标和采用的调度算法对相关专利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该项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篇9

关键词:云计算;教育;信息化

一、云计算的概念

1.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近几年成为行业人员追捧的一个时尚名词,对于其概念也众说纷纭,而且从不同的应用角度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概念来详细表达其内涵。我们要分析不同的理解与内涵,给出一个综合合理的解释。美林证券认为,云计算是透过互联网从集中的服务器交付个人应用(E-mail、文档处理和演示文稿)和商业应用(销售管理、客户服务和财务管理)。IBM认为,云计算是一种计算风格,其基础是用公共或私有网络实现服务、软件及处理能力的交付。网格计算之父Ian Foster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的模式,其推动力来自规模化所带来的经济性。以上众说,我们认识来自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的定义比较全面具体,云计算是一种新的对IT资源的使用模式,是对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提供无所不在的、方便的、随需的网络访问。资源的使用和释放可以快速进行,不需要多少管理代价。

2.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在各行业的应用性能往往有些区别性体现,但还是表现出众口可调,云计算如天上的云朵一样多姿多彩,美妙变换,又可以化作雨泽被各行业。汇总各行业的应用,云计算有网络化、个性化、低成本、高性能等特点。

3.云计算机的优势

云计算对于数据存储与管理,采用了严格的数据权限管理策略,可以让用户放心踏实地与你授权的人进行数据存储与共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在会自己的后台建设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云计算机会将众多软件和应用服务放到后台的服务器中,统一管理、维护,对于用户而言使用起来非常便捷快速;统一的服务平台,简单的配置,上网即取即用,无需用户搭建硬件环境,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对计算机有较高要求的用户,云计算通过采用虚拟化和自动化技术为用户排忧解难,提供了超强的计算机能力。

二、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应用现状与重要意义

1.应用现状

在全球,每一个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是谷歌公司,而且在2008年初,为进一步推动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应用,与清华大学、台湾大学等高校开展了教育云项目的研究。与此同时,其他各大厂商也紧随步伐,亚马逊设置了“云计算开放基金”,IBM推出了“蓝云”计划,国内也纷纷举办各种云计算辅助教学的高级培训班,从而挖掘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地盘与市场。从以上各厂商的大手笔投入可以看到云计算在教育领域大有施展的机会,我们也一定要利用这个优势与契机来促进中国教育的革新与发展。

2.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重要意义

云计算与其它技术相比,以其现有的平台优势,更容易进入教育领域,应用入门的门槛很低。通过汇总与分析,我们也不难看出云计算应用于教育信息化领域,将会引起一场教育平台和教育形式的全新变革,且已经有部分资源获取了现实的成功,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①建设学校内管平台。为了更快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体制,突出扁平化管理的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更体现出广泛的民主和权力,利用云计算机技术建设一个统一的协会平台,从校长到学生甚至行政后勤人员均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促进了学校各级组织与部门之间的交流,利于构建和谐团队,为公平、公开、公正更好地提供了开放的舞台,节约时间和成本,利于把教学效益最大化和管理有效性、针对性、协作性,方便性,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创造和谐校园。

②建设教学辅助平台。随着Mooc、微课和教育部推出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可以构建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从而增强师生、生生交流,学生可以自由选课,为个性化学生创建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升学生的自动性、能力性,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③构建家校互动平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是本辅相承的,而且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重要性胜于学校教育。能够给予家长更大的主动权,构建与学校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很重要,这可以促进家校交流教育理论与经验,也利于学校将很好的教育服务提供给家长,从而利于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促进的局面。

三、结语

云计算是随着信息化建设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数据与资源的使用模式,能动态地弹性地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与数据存储处理的需求,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需求的广泛性。应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可以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变革和人才培养质量,会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产生世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徐化祥.云计算对教育的影响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9(10):2690-2692.

篇10

作为企业管理者,在了解云计算对企业的作用和目的后,就得开始考虑企业如何从传统IT演进到云的规划和路径

编者按: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征途中如何形成一个全面、持续可协调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科学方法路线和最佳实践,是企业IT人和企业管理者一直在总结、探索的主题,这对中央大型集团企业尤为重要。雷万云博士最近出版专著《信息化与信息管理实践之道》,在十多年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探索、总结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四部曲:信息化的规划、信息化管控体系建设、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以及关键信息化项目的实施。雷万云认为,企业的“两化”融合,其实质就是如何把企业的战略、管控、业务运作同信息化建设、应用相结合的过程,形成企业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后危机时期的全球化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持续的发展能力,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将帮助企业打造新的业务模式,带动企业升级转型并重塑产业链。企业管理者应抓住这一机遇,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企业IT向云演进,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那么,作为企业管理者应如何认识云计算?形成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向云计算演进的目的

企业实施云计算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使企业快速响应市场。云计算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和行动指南,当企业成功地演进到云时,首先最直观的效果就是为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例如传统的集团企业数据中心是分散的,如果有了云,就可以把分散的数据中心集中整合起来,既节省了空间时间,又节省了人力物力,服务也更加专业化,所以会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其次,对于企业业务来讲,它可以使企业快速进入市场。当社会化媒体与企业IT结合时,使得由客户驱动的企业创新成为可能,这样使得企业价值、业务、市场都会有很好的资源整合、提升。最后就是它可以为企业提高效率,如果大家在一个统一的平台高效协同工作,业务进行一体化运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还可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协同、运营效率。

作为企业管理者,在了解云计算对企业的作用、目的后,就得开始考虑企业如何从传统IT演进到云的规划和路径。根据企业规模大小而言演进的路径是不同的。对于大型集团企业来讲,应当考虑整合集团内的IT基础设施资源,逐步演进到集团企业云。对中小企业来讲,应当关注成熟的云服务商,把自己的业务逐步托管和部署到公共云平台上去。

云计算对中国企业的意义

云计算是一种提供便捷的、按需获取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网络的模式。云计算有望彻底改变商业社会的传统业务运作模式,带动业务转型,重塑产业链与产业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云的业务模式将具有实现多方协同、资源的高效聚合与分享、服务标准化、网络化访问、自主服务、按需快速获取服务、服务可扩展性、分析能力/智能化处理及支持按资源使用量计费等特点。

因此,云计算对于中国来讲,有着深远的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发展云计算对于中国走向国际化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而云计算对IT产业来讲,相当于是对IT产业链的重组。原来的IT业态,呈现的是一种碎片化的状态,缺少系统整合,而云计算恰恰解决了这种问题。云计算的新模式能够开创一个创新氛围,以点燃下一波经济增长。这样的一种交付服务模式,可以改善中国IT产业落后的局面,并且借这个机会重新走向世界。中国的IT界,现在最缺少的是创新,那么现在就完全可以利用云计算兴起这个机遇来进行产业链的重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任何一个新兴的东西,在看待的方法和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不一样。虽然是泡沫,但是在泡沫的背后确实浮现了一批能够实干的企业,当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铅华洗尽,泡沫消散,好的留下了。到了那个时候,如果全球化趋势还不变的话,我相信云计算的趋势也不会变,所以,即便是泡沫,我们也必须踩着泡沫走过去,因为云计算是工业化后全球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如何看待云安全问题

任何信息化建设都存在着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在云计算产生之前就存在的,所以没有必要单独把这个问题扩大化。至于如何避免,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就是大家不应该去回避问题,应该正视问题,并且加强建设。第二,对于企业私有云,在传统的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基础上,再利用一些新发展的云安全技术是完全可以的,因为整个运作是在企业的防火墙以内的。而对公有云,整体安全情况则需要逐步完善。各方逐步完善、规范“SLA”服务等级协议来确保用户的利益得到保障。其实,公有云的安全是一个监管、审计、规范的过程,这些工作做好了,有了好的氛围,公有云的安全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但是每一项新规范的出台,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建议企业可以先把不涉及核心业务的东西放在公有云中,逐渐考察公有云的安全性,慢慢地再将自己的核心业务托管到公有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