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实践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留学生 教学实践
物理实验课是高等学校面对低年级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科学实验训练。物理实验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务实的科学精神,从而促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大力发展海外留学生教育已成为国内各高校共同的趋势,国际化办学也成为大学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知名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留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也是国内诸多院校正在大力开展的教学工作。留学生高等教育是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国际友好交往的重要途径,留学生的教学实践研究还将促进中国大学生课程的教学改革。留学生教育不同于本国传统教育,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均有很大研究探讨价值。笔者结合近年来在留学生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方面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提高留学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水平作探讨,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系统总结。
一、语言的准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我国学校接受高等教育。海外留学生来自全球各地,他们的语言、宗教、教育和文化背景都有很大差异,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这使得留学生教育对任课教师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留学生们初到中国,刚刚开始汉语言的学习,汉语基础极薄弱,一般仅会一些口头用语,基本无法听懂汉语讲解,因此教师必须使用英语授课。同时,物理实验课是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课程,物理实验课程中涉及大量专业词汇,要求教师针对相应实验课程做足准备工作。另外,物理实验室中的绝大多数实验仪器为国内厂家生产,仪器上的参数,标识、屏幕显示、档位说明等大多为中文,因此需要教师在实验课前做好仪器操作界面的对照说明,并加入PPT课件中,帮助留学生更快地熟悉实验仪器。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形成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回答学生随时提出的不同问题。留学生在课堂上相当活跃,敢于发问,喜欢提出各种问题,因此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多数留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很强但发音不规范,口音较重,需要教师耐心倾听,主动与他们进行接触和交流。另外,合理借助文字也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磨合,教师便能适应他们的表达方式和口音特点,从而在课堂内外顺利交流。
综上,要讲好留学生大学物理实验课既需要储备大量的物理专业词汇,又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见用英语给外国留学生上好大学物理实验课对新任教师具有很大挑战性,需要教师首先认真做好语言准备工作。
二、教材和实验报告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工具,也是学生预习、复习、理解知识的主要工具。目前各高校的物理实验室仪器配备情况不同,所开设的实验课程也有所不同。国内没有比较成熟的英文教材,国内可以用来参考的英文教材极为稀缺。课程采用的教材与中国学生一致,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李三龙等主编)。我们以该教材为基准,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安排,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自行编写了上下两学期共20篇物理实验项目的英文讲义,并制作了相应的PPT课件。讲义内容并不是将原有的中文教材直接翻译,而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精炼,力求做到语言简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讲义中的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仪器、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表格等,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
留学生的实验报告要求与中国学生基本一致,只是内容上做了适当删减,重点是要有翔实的实验数据和结果讨论,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提交报告。每节课结束前,我们都会将下一节课的内容简单地讲解一下,并把打印好的讲义发给他们回去预习。
三、课堂教学
大学物理实验内容多样,不仅需要将实验内容交代清楚,而且需要具有较强的课堂沟通交流能力。很多留学生对实验中遇到的实验原理理解起来有难度,我们就要去粗存精,抓住重点,言简意赅地讲授,他们一时间不能完全掌握也没有关系。课堂重点放在如何顺利完成实验上,争取在操作过程中掌握原理,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体会实验设计的目的。例如《原子光谱的定性研究(光栅)》实验,要求学生利用光栅观察和研究不同光源的谱线特征。很多留学生对于光栅和光栅方程的理解不深,但当他们在望远镜中看到衍射谱线并计算出各谱线衍射角度的时候,就基本明白了光栅衍射的含义和不同原子光谱的特点。
在课堂纪律方面,留学生群体有自己的特点,小部分学生纪律松散,时间观念不强,纪律观念较薄弱,所以我们采用和中国学生一样的固定时间授课,并且每次上课前都要签到,完成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仪器,在教师确认签名后才可以离开。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40%。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上课效率,整肃了课堂纪律,有利于课程的顺利开展。
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其中最突出的也是中国学生很少具备的优点就是课堂气氛活跃,喜欢提问。我们在教学中要确立留学生的主体地位,因势利导地让他们主动学习。课堂讲授时间不宜过长,讲解实验过程时要有耐心,最好做到边讲解边示范,给学生演示实验操作的具体过程,让学生都有直观体会。不同的实验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侧重点不同,例如示波器实验,要带着学生熟悉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按钮功能,这比凭空讲解PPT要有效得多。实验操作时,要将涉及关键操作步骤的幻灯片放在大屏幕最前方显示,例如电路实验中的实验电路连线图,分光计实验中测量最小偏向角的动画演示。这些问题处理得当,可以有效保证教学秩序的良好运行,并帮助留学生顺利取得实验结果。
另外,由于大学物理实验课是一门讲究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的课程,我们针对留学生的特点采用合作方式完成实验,对他们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独立完成实验。留学生之间通过彼此交流,对实验内涵的理解更深入,同时增强其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四、结语
留学生教育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国际声誉和社会影响,因此教师要根据留学生群体的特点因材施教,认真开展适合留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保障教学质量。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与留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关春颖,史金辉,孙晶华,李庆波,丁学忠.留学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与体会[C].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上),2010.8.
[2]于红,刘彦民.外国留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08.10.
篇2
记得小时候就有一个梦想,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可是后来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我成为了一名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可儿时的那个梦想却一直都没有消逝。老师那高大的形象和伟岸的身躯,“好大一棵树”的优美旋律却依然在我脑海中萦绕,在身边回响。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一石三鸟”的经历。可以实现我的儿时梦想;能多一种不同的人生经历;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完成学业。后来我发现不仅仅让我学会了这几种东西。而使自己更加清楚的了解了自身的能力和学到了许多课堂以外学不到的东西。
在假期前两三周我就找到了家教的工作。虽然做家教的地方离家很远,薪水给的也很少,我还有晕车的毛病,可是为了我的理想和追求,我还是欣然前往了。第一天是试讲,我给两位高中生补习数学,为了能做的更好,我又把高中时代的课本重新翻阅了几遍,走上了我的人生第一讲。尽管有些紧张,但是我还是通过了第一关。当时我心中唯一的感受就是做一名老师真的很不容易呀。
一回生,二回熟,就这样我便做起了我的“老师”了。可能是第一次给学生做家教吧,我格外认真,每次讲课的前一天晚上,我都很努力的备课,生怕讲错了那一道题。可是这样事情还是发生了,有一次我讲错了一道题,当时要是有一个地缝,我恨不得钻进去。就这样我每天早出晚归,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却很充实,算是顺利的完成了我的家教任务。学生家长也对我很认可,那两个学生也对我很尊敬,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特别是他们管我叫“孙老师”的时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飘向了天,很自豪,很光荣。那时我才真正的明白人们为什么说老师是太阳低下最高尚的职业。
做了一个月的“灵魂工程师”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的努力也没有白费,我的那两个学生在考试中,数学成绩提高了20多分,听到了这个消息我高兴极了,我好像觉得自己真的是一名人民教师了,两个学生的家长还让我下个假期继续去做家教,但是我婉言拒绝了,并不是我不愿意,而是我觉得我应该去体验更多的人生经历,更多的丰富自己的人生。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管理 实践总结
一、背景和目标
为了响应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文化强国概念,及我省文化强省的目标,切实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我校提出了“目标教育工作更好的落到实处”。为更进一步落实目标教育,扎实、精品本科教育,更好的培养社会全人,服务于社会,外国语学院书记刘改琳教授提出了“研本共建”的试行培养模式。
“研本共建” 项目主要依托研究生在校时间充分,个人经验丰富,与本科生年龄跨度较小,能高效无障碍的沟通,了解本科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能适时的引导本科生完成自己的目标。是在原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优化,充分调动研究生在本科教育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让研究生在本科生的个人发展中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切实落实我校目标教育的计划。
二、具体实施方法与过程
“研本共建”主要是以班会为载体,以本科生目标教育为抓手,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与思想沟通为途径,以提高本科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由2011级8名研究生共同担任本科110802班27名学生的助理班主任,每位研究生负责三到四名本科生。在项目前期,我们主要由每位研究生负责班会主题的制定和讲解。从第四个学期开始,“研本共建”项目实施的改变了以往的做法,改为由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准备、策划、实施。这样,班会就变得愈加有趣和生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同时也提高了本科生的活动组织和协调能力。
研究生首先对本科生个人情况进行了解,了解其学习能力、家庭状况、性格特点等,帮助其制定适合个人发展的目标。其次,在学期中不断的与其交流沟通,在制定好目标后,研究生要对本科生进行跟踪辅导,引导他们达到目标。学期结束时,研究生和本科生要认真总结目标完成情况,并找出本学期的优缺点,完成目标的原因及没有完成的原因,为下学期目标修订和实施做好准备。最后,通过每个学期前的目标制定,学期中研究生对本科生的引导和共同努力,学期末,各位同学都能如愿以偿的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目标实现率占到了92%。极大地鼓舞了本科学
大学本科生正处于思想成长时期,他们的思想不仅容易受到社会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容易受到人生中的具体挫折的影响,对各类事物敏感且容易改变对事物的判别。当他们遇到交友、就业、情感、经济等各种心理困惑,很自然会想到和自己年龄相仿又不会嘲笑自己的研究生导生,而导生的倾听与解答帮助他们有效地释放了压力,缓解甚至化解远离亲人的学子们的忧虑. 研究生以“学生导师”的身份深入到本科生中,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并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咨询和帮助,充分发挥研究生学历和朋辈优势。这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坚持主客体双向交流、共同受教育的一种自我教育形式,让他们在互教互学、平等交流中促进素质、品质得以养成,情趣、爱好得以发展,精神生活得以丰富。这种模式寓教育于多种互动活动中,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更加符合学生时代特点,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种培养模式极大地鼓舞了本科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信心,也使得他们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能力。
三、主要成果及存在问题
我院研究生党支部实施的“研本共建”得到了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在实施过程中,研究生认为在活动中他们能够参与到全方位的育人过程,同样也培养了他们的管理才能并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为以后就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研究生与所指导的本科生在专业上是完全一致的。研究生作为高等学校具有较高知识层次的学生群体,相对本科生而言,拥有政治追求、专业知识、学习经验、生活阅历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努力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宝贵资源,为低年级本科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能够适应大学生生活,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提高成才质量。
本科生认为研究生与其年龄相当,不存在思想代沟,能够更好的融入班级,时刻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的问题,并能够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很好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探索“研本共建”,把研究生的“导人”与“育己”结合起来,构建研本互动式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这是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举措。
四、经验与启示
篇4
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后现代主义知识体系形成,其中所富有的自我意识,使大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形成批判中不断加强责任感,同时能够直面社会中的各种弊病,并对此深入剖析。后现代主义反对本原本体,并提倡非中心主义,因此后现代主义更加关注大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与独立性。但是后现代主义中的思想有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因此使大学生对生活充满了无所适从之感,并将精神寄托于虚无世间里,后现代主义持有不思索、不追求以及无所谓身边一切的态度使大学生追求身心的快乐,而感情放纵,没有集体荣誉感。针对于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我国大学生更应该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和毅力。同时实践活动也能够让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同时也是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
2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
学术界以及理论界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众说纷纭,对待大学生社会实践,人们的观念千差万别,而且具有一定的非科学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制约了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开展,并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几年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研究资料整理,得出了一些较为典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简要评述。教学形式说以学校为依托,并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较为广泛的社会教学形式。这一简评明确了学校、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重要地位和影响,因此重要突出了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教学意义,但是却忽略了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其他功能,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自我教育以及国情教育,因此这一界定容易使人们产生狭隘的理解,致使许多人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大学生教育的教学形式。实则,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有教学形式,又有非教学形式。
比如大学生的社团组织、以及各种活动团队,或者是学生在校时自愿参与社会考察以及调查等活动中,所以教学形式说并不全面。非第一堂课说相对于学校教学而言,社会实践是理论教学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各种活动环节,社会实践活动从狭义观念上来说,是指各种活动实践被纳入学校教育除第一堂课之外,但是社会实践活动被认为不在理论教学和第一堂课教学中,因此此界定否认了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教学,因此第一堂课说有狭隘性。本质说培养素质人才,社会实践活动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对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补充,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加快融入社会,因此究其本质而言是自为、教育、应用的。这一界定指明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做了诠释性的定论,因此具有积极的界定作用,但是此表述却忽视了实践活动的概念性特征,这一表述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功能以及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概念界定。形式分类说形式分类说此界定倾向于对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详分为三类:如将社会实践活动规定为具体的教学部门教学计划,并由学生会组织以及团委计划学生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此表述侧重于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详细分类,并分类进行研究,因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但同样也忽略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概念性特征。
3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大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便是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使大学生深刻体会日常所学知识中的各种人类文明、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的体现、并对事物的内在本质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设计中,具体有两个原则:一是社会实践应该与学生学习的专业相结合,其二是社会实践活动应该与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疑难点相互结合。要求要将具体的社会实践教学与每一位老师、每一门课程以及每一个环节进行结合,充分体现在课程教学大纲以及专业培养计划中。社会实践教学中要着重解决实际的教学资源、教学经费以及教学质量、设计质量并教学实际管理等问题。
要组织大学生深入开展青年志愿活动,并在活动开展中充分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以此来形成一定的调研成果。学校要对大学生的社会选题、参与途径和过程进行充分调查,管理并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具体内容和情况。要在校内积极开展一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课程或讲座,以此来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并认识社会中的各种现象,掌握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在学校的帮助下提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充分把握。倡导大学生要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一些公益性的志愿服务等,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学习技能奉献人类,奉献社会,弘扬社会主义的道德精神,充分拓展社会的新形势、新载体、新领域,鼓励大学生参加国家支教计划、服务西部计划以及青春红丝带志愿行动等。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应该从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判断和分析,目前我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实证的研究还尚有不足,这便导致了提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对策泛化,而可操作性却不切实际。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指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出评价,需要研究者们在实际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找到具体问题具体探讨分析,系统作出评判,从宏观上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情况作出分析,落实相关政策,紧紧围绕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实际效果,从整体着眼探讨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4总结
篇5
关键词:现场教学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83-02
一、现场教学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的作用
时展对大学生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求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喜欢新生事物、乐意迎接挑战的特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教”与“用”同步,更侧重于“用”的课程,惯常采用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课后实践以学生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大学生在将所学变成所用的过程没有教师的跟进引导,初次接触实践时往往理不清思路,摸不着头脑,因而可能耽误宝贵的就业机会。因此,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与“用”同步中侧重于“用”成为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必然选择。现场教学法通过把课堂搬到现场的做法,打破传统的讲授模式,提高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兴趣和认识,即使大学生初步掌握择、就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又通过模拟面试、招聘流程等现场教学基地,让大学生在适宜的条件下活学活用所学知识,来感受求职的氛围和实践求职的技巧,为加强大学生语言表达、人际沟通、职业素质等能力开辟良好的实践空间,强化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了大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转化,提升了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
二、现场教学的特点分析
现场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教学形式之一,具有直观性、参与性、互动性、多元性等特点。
1.直观性。现场教学以教学基地为依托,用具体形象的实物或事实作为教学内容,在观看现场、听取介绍、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运用的都是现场事实材料。因此,相对于其他教学方式来说,它对客观对象和社会现实的认识是更为直接、全面和深刻的。在现场教学中,学生能够走进实践现场,通过对存在于第一线的最鲜活的材料的认识和理解,在直接接触事实、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把握事实或事件的本质和规律。这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而深刻的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2.参与性。学生的广泛参与是现场教学的鲜明特征。它在“以学习主体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使现场成为课堂,让教师和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实践的前沿,置身于教学现场,亲自考察、思考、分析、讨论,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远离现实实际的状况,可以使学生亲临其境,投身其中,起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启发和拓展认识和分析矛盾的思路和办法,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互动性。现场教学集讲解、问答和讨论于一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他人员共同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教师和讲解人员的高度互动。它克服了灌输式教学的“填鸭”缺陷,让学生通过自己现场看、听、问、想、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在教师的点评和指导下,升华认识,达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共识,更深刻地掌握知识,把握规律,实现了学与思、教与研、动与静的有机结合。
4.趣味性。在现场教学中,实践者成为教师。事件或事实的当事者现身说法,亲自介绍事实缘由、事件经过、实际结果,以及工作思路、经验和体会。其绘声绘色的切身讲解比教师单纯地在课堂上的授要更加真切、生动、具体、可信。学员在看、听、问的基础上开展讨论,既有事实的对照,又有教员的指导;既有同学间的交流,又有当事者的答疑;既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又有现实的实践借鉴,教与学的形式活泼多样,参与者热情广泛,摒弃了填鸭式教学的老生常谈和单调乏味,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现场教学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精心做好现场教学前准备工作
1.遴选现场教学基地。在选择现场教学基地时,要在充分考虑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学习主题的基础上,找到所学理论和现场实践的结合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现实性、指导性和自愿性的现场。换而言之,就是现场教学基地在提炼正面经验时有示范意义,总结反面教训时有警示作用,所展示的现场教学材料能够代表时展方向,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规律,具有广阔的分析空间,所选取的事件在发展思路和处理实际问题方面创新性和前瞻性较强,对学生有普遍指导意义。同时,现场教学基地也愿意付出时间、精力、人力、物力予以配合,否则就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教学效果。学校可以与相关部门和教学基地进行正式的洽谈和沟通,达成正式协议并在教学基地挂牌,通过形成制度来保证长期的教育效果。比如,在讲解就业政策和形势时,可以选择政府部门的相关就业政策研究机构的时事政策宣传活动室作为现场教学基地。
2.围绕主题准备材料。现场教学确定的主题不仅要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还要让学生感兴趣,并与整个教学计划相衔接、相协调。主题确定以后,教师要认真调研,了解详情,既要整理教学基地的相关资料又要充分准备相关理论知识。围绕主题选择的现场教学材料一要“实”,必须是帮助学生了解实情的现场事实描述,;二要“准”,必须紧贴教学主题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三要“广”,必须具有广阔分析空间的内涵容量;四要“深”,必须列出思考题便于学员提前进行思考和准备。比如,在进行就业招聘的现场教学中,就要根据招聘企业的厂况背景、用人需求等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以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就业招聘熟悉了解情况,把握程序化流程和内在的基本规律。
3.周密筹划设计方案。教师在充分了解教学现场、熟悉详细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教学主题,设计出操作性强的现场教学实施方案。教师必须认真准备教案,一方面要对事实材料的理论意义进行挖掘和概括,现场讲解、总结和点评看似即兴讲解、即兴点评、有感而发,实则是精心准备,反复斟酌的结果,所以教师事前必须写好提纲和讲稿;另一方面要对教学实施过程做出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都要细致、周密,确保教学过程井然有序。
4.提前辅导动员学生。现场教学实施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动员,一是讲清楚现场教学的概念、特点、要求,引导学生把现场教学与参观、考察和案例教学等区分开来;二是给学生分发材料并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做好理论储备;三是讲明教学基地的基本情况、明确此次教学任务和目标,并申明教学纪律;四是提出需要学员思考、讨论和解决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提前准备,以防现场教学流于形式。
(二)认真组织实施现场教学活动
1.置身现场察看。参观、考察现场是现场教学的首要环节,因为在教学现场展示着真实直观、不可替代的事实材料。教师要带领和引导着学生在教学基地认真参观、考察,学生要以虚心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观察和审视现场,用心细致地看,看清楚重要细节和相关因素,做到一边看一边思考。
2.听取现场介绍。有关人员要系统、专业、详细地对现场教学基地情况进行讲解介绍。讲解人员必须是教学基地的管理者、专职讲解人员或知情人士,而且必须事前做过认真准备,使讲解的材料做到理论、实际、政策三结合,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适应学生的需求。同时,介绍者要有敬业精神和耐心,能够不厌其烦地深入讲解和回答学生提问,与学生进行广泛交流。教师要配合教学基地的讲解人员做好现场讲解。比如,在针对就业政策的现场教学基地,就可以通过资深的劳动人事部门管理者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就业政策和形势的讲解,使大学生更真切、翔实地了解就业形势和制约因素,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树立就业和创业紧密结合的理念,不仅仅只是一个被动的求职者,更应该是主动的职业创造者,逐步实现大学生从就业走向创业之路。
3.进行现场答疑。在察看现场和聆听介绍的基础上,对于与教学主题有关的尚不清楚的问题,要让学生对相关组织管理者、讲解人员或教师进行提问,以便学生解除疑惑,客观、深入、全面地掌握事实材料。比如,在求职面试的现场教学中,观看求职面试的全过程或聆听讲解人员关于求职面试的介绍以后,可以让学生对如何让求职信更具吸引力、面试时的自荐方式、与人交谈时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正确运用方法等求职时足以影响全局成败的细节问题,提出自己预想的和实际中遇到的困惑,通过相关人员的解答使学生避免由于方法不当而带来的求职择业障碍,使其在求职择业中保持主动地位。
4.组织现场讨论。现场教学中要组织学员充分讨论,让学员自己去总结经验,提炼规律。在组织讨论时,教师要注意调动学员热情,激活学员思维,启发他们打开思路,畅所欲言。同时,也要做好引导工作,使讨论既热烈深入,不走过场,又围绕主题,不漫无边际。通过讨论环节的开展,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现场教学的主旨,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看和所听的现场资料,引导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
5.主持教师点评。教师点评是现场教学画龙点睛性的关键性环节,教师应高度重视并认真准备,达到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目的。教师要使理论观点系统化、规范化,从事实材料和学生零星的观点中归纳、总结、提炼出一定深度和层次的系统理论观点,使现场教学得到升华。要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以便学员用总结出来的理论观点和经验去指导以后的实际工作。
(三)全面进行现场教学总结
现场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形式,其目的是通过接触现场事实材料,亲自观察、分析、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现场教学结束之后要认真总结。总结分为学员和教师两个层面进行。学员自己对现场教学全过程进行回顾思考,总结收获和不足,并形成书面材料。主要包括自己如何客观看待现场教学的事件或事实(包括现状、成因和结果)、从中得到的有益经验或深刻教训、自己的心理感受和受到的启发、设想自己遇到类似情况怎样处理、把感性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性结论,以便指导今后的实际工作,达到学以致用。对教师来讲,要针对现场教学全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既要总结其成功经验,又要总结过程中的失误与不足,并找准其中的原因。其中,主要包括教学基地如何更好地选择、现场讲解者或实践者怎样深入地介绍和交流、组织和激发学员讨论的经验,以及本次现场教学整体的收获和不足。通过学员和老师的总结,最终对一些问题达成共识。比如,通过对就业面试的现场教学总结,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职业成功的因素――知识、技能及态度,引导学生树立就业和创业自信,学会收集、管理和使用就业信息,做出正确的职业决策并制定个人行动计划,更好地把握面试机会和掌握面试技巧,尽量避免面试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提高面试的成功率,以收到实践为基础、理论做指导、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良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启发―创新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216-02
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教育工作者的宗旨,也是当今社会企业经济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1,2]。近年来,企业在用人上愈来愈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工程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将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视为是否录用的首要条件。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坚强意志品质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3,4]。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模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满足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启发―创新”教学模式是按照知识创新的过程,提出问题,使学生去尝试创新、感觉创新,从而理解创新,其目的在于要生动、主动地给予学生比较完全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将“启发”与“创新”紧密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达到“愤悱”状态,从而启发之。该方法能够使学生将知识―技能―能力实现转化,是实践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5,6]。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课题“二氧化钛纳米晶多孔微球的制备及性能”为例,讨论如何将“启发―创新”模式应用于大学生的实践教学。
1 “启发―创新”教学法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实现方法创新
材料物理专业是南京信息工程一个非优势学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并不是非常完善,大学生在实践环节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对实践任务的实施计划还缺少理性的分析。在“二氧化钛纳米晶多孔微球的制备及性能”实践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自己的实验经验,首先制定一个与二氧化钛制备相关的简单制备工艺,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工艺的全过程,老师在指导学生实验的同时,对实验过程作简单的分析和解释,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和老师的讲解,对二氧化钛的制备工艺有了感性认识。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如“制备二氧化钛还有哪些方法?”“怎么合成纳米二氧化钛?”“怎么合成二氧化钛多孔微球?”等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二氧化钛制备和性能的相关知识。通过具体的实验观察和文献了解,学生对“二氧化钛纳米晶多孔微球的制备”这一实践任务完成方法达到了“愤悱”状态,很想知道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最后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纳整理,并根据现有实验条件,提出具体的实验方案。老师对实验方案进行理性讲授,讨论方案的可行性,确定最终方案。学生经过这样一个启发的过程,可能对具体的实践任务提出新的方式方法,从而实现实验方法的创新。
2 “启发―创新”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具体实践,实现过程创新
实践的过程是大学生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即可以把自身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养成一定技能技巧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实践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但这种运用不是书本、课堂知识的简单重复,而要经过头脑加以消化,分析综合、加工处理后才能运用。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建立理论模型,然后再回到实际中去,使认识发生质的飞跃,从而达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7]。然而目前在许多高校中,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相互关系始终未能很好解决,传统的教育理论在教育领域中仍有着很大的影响,表现出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性训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采用的教学方法普遍是“喂着走、抱着走”,而不是引导走,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走,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启发式。比如每做一个实验,教师都要拟出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甚至一般用的实验器材都要实验员准备好,教师讲,学生听,实验人员演示,学生观看,实验报告一个模式,这样“抱着走”的培养方式,教师省事,学生省力,然而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却没有好处。
我们的做法是将“启发―创新”教学法应用于指导学生具体实践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指导老师要求学生在对实验过程产生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对每一个实验过程产生的新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老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思考,如“合成二氧化钛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如何变化,为什么?”制备过程中原料添加顺序不同会出现什么现象?合成产物在干燥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是什么?等。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这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逐渐达到急切想知道答案的“愤悱”状态。指导老师引导学生用相关专业知识来解释这些实验现象,并补充讲解,从而使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产生理性认识。其次,体现在对实验阶段性结果的分析过程,如在分析二氧化钛物相组成,老师示例讲解分析方法,分析软件(JADE)的使用,结果的表征等,然后由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作10~15 min的总结报告。老师组织整个团队成员对该报告提出问题,如对多孔二氧化钛纳米微球的研究结果提出“这些实验分析结果说明了什么?”“有没有其它的分析方法?”“所采用的方法与文献中现有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得到的结果优势在哪里?”这些问题激励学生去不断思考,获得问题认识,然后在指导老师的参与下,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讨论与分析。学生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进一步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使理性认识得到深化。同时增强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实验过程的创新。
3 “启发―创新”教学法指导学生总结实践结果,实现成果创新
创新思维和独立能力是科技人员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在毕业设计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能力是一项有效的实践。毕业设计教学成果鼓励创新,在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寻找潜在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不仅鼓励在具体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等方面展现创造性思维,更鼓励以构思为依托“以分析为基础”归纳与综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能力创新。强调让学生自主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方案,鼓励毕业设计教学成果的创新性[8]。而本科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基础薄弱,不擅长总结,对实验结果的总结类似于实验报告,缺乏深度,对问题的思考缺乏深度。“启发―创新”教学法同样可以用于指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实践成果,对于二氧化钛纳米晶多孔微球的研究,目前其他的研究者已经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指导老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总结实践成果,比如“现有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这些研究有没有不足之处,主要是什么方面的问题?”“我们采用的方法有没有解决其中的问题?”等等。学生在对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有了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慢慢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个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其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也有了一个新的思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其中的创新点以文章或发明专利的形式提交,从而实现实践成果的创新。
4 结语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启发―创新”教学法主要包括“感性体验、问题思考、理性讲授”三个基本过程,将“启发―创新”教学法用于本科生的实践教学,首先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经验的、内隐的、意会的、“不可言传”的感性,然后通过教师设计问题,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学生思维,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获得“问题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科学的讲解,帮助学生找到原因并分析,进一步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使理性认识得到深化。学生将获得的理性认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方法,过程和成果总结中体现出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汤洁,石照耀.强化实践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工作素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5(32):191-193.
[2] 闫绍峰,孙月秋,廖国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机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5):104-106.
[3] 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4-86.
[4] 王伟东,金义富,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30):185-188.
[5] 查有梁.“启发―创新”教育模式建构――教育建模的案例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1999(10):1-10.
[6] 申文达,董云凤,李可.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4(29):265-266.
篇7
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一、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分析
许多高校没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中,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只是简单停留在单纯组织开展的层次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只是被动接受;而由于缺乏统一部署,脱离了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学生在实践中无法获得专业学习,也起不到服务地方的作用,无法与实践单位有效融合,普遍存在应付敷衍的现象。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高校普遍未对社会实践进行经费投入,而艺术类大学生的实践活动由于需要相关原料、器材(美术类需要颜料等,而音乐类需要乐器等)的投入,经费往往较高,许多学生也不得不放弃某些社会实践活动。
二、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实效性建议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地方事业需要,帮助学生长才干、长见识的重要手段。艺术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生活,服务于社会,因此,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有效的社会实践尤显重要。艺术类高校对待社会实践应当提高思想认识,进行统一部署,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规划,不断完善组织形式、丰富实践内容、打造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建立稳定专业实践基地,并及时交流总结评价,引导社会实践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扎实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一)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规划,完成相关制度保障
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使之成为必修环节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完善社会实践课程和大纲,突出艺术专业特点,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制度,从制度上确定社会实践地位,使之成为人才培养的一项常态工作。完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辅导员)的有效配合,比如,将参与、指导社会实践作为评优的参考依据,有效核定工作量并采取相应奖励措施,切实提高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成立学校层面的领导机构,充分整合各方资源
学校应当成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提高认识,改变以往社会实践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统筹学校整体资源,统一制订社会实践方案,如,进行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师资队伍打造、基金投入使用及配套措施等,从而做到从艺术学科的专业特点出发,构建起适应学生需求与发展的社会实践体系,从而实现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
(三)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有效结合的关键环节
1.结合专业、需求策划社会实践主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增强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首先在于课题的选择、计划。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突出艺术的专业特点,寻找符合地方实际需求,进行策划选题,提前做好活动计划。因此,在进行实践活动选题时就要从实际出发,做具体分析,寻找社会实践活动、艺术与社会需求三者的结合点。可以由专业指导教师直接根据社会实践具体要求和地方需求,结合学生所学艺术专业特点,设计社会实践的多个课题以供学生参考和选择,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有的放矢地设计选题。
2.建立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和团队 学校还应积极为社会实践搭建平台,联系政府部门或者相关机构,为学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搭建平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专门社会实践基地。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让艺术类大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认识到艺术回归生活的价值,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魅力,加深对艺术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社会实践团队的建设是保证活动实效性、长期性和影响力的基础,因此,学校和学院必须努力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教师指导团队,这样才能在学生中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形成文化氛围,实现稳定性、长期性。
篇8
关键词:藏族大学生;数学素养;策略
数学素养顾名思义就是人本身具备的数学修养,它在数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数学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复杂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数学素养提高的复杂性是社会复杂性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而藏族大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更具有其本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我们知道以往的数学教育受传统文化中“大一统”观念的影响,常出现对教学模式理解与运用的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通过建立统一的教学模型,也就是过多地注重了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对学生数学素养、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关注不够,使数学教育变成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迫使学生疲于应付“八股”式的教学,逐渐产生了“数学难学”与“枯燥乏味”的感觉。在笔者多年的民族数学教学实践中,深为这种认识所困惑,因为我们发现学生们一旦对数学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后,会对后期的数学学习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不断地摸索并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提高藏族大学生数学素养最根本的还是应该从学生本身出发,也就是将鲜活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这些对象的具体情况,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寻求恰当的方法。
1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藏族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如下错误认识
1.1“计划经济”遗留的思维惯性
相当一部分藏族大学生对大学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上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什么都不用愁,他们从一入校就认为进了大学门,以后就没什么大问题了,反正自己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以后的前途国家会考虑的。所以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大学数学课程学习的警惕性,学习的目的也不明确,大脑里带有深深的计划经济时代下大学生思维的烙印。
1.2对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数学专业是基础科学之一,表面看上去很难直接指导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生活,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忽视对数学的学习,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学好数学没有什么用,反正自己最后还是回去教中小学,在中小学用不到那么多的诸如微积分、向量空间之类的高等代数的知识,所以不喜欢学习也不愿意学习数学。
1.3低估了大学数学的抽象与容量
中学数学尤其是高中数学由于内容少、课时多,有时会出现老师一节课只讲一个例题的现象。总体上来看教学容量不大,而大学数学的教学应该是使学生向自学能力提高方向培养的转折点,所以为了教学进度老师有时一节课讲10多页也是正常现象,并且中学教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关系更紧密一些,但难以与高等数学知识的具体、抽象直接衔接,加之学生初学伊始一般会用中学的眼光来看待大学数学的课程,往往会低估了大学数学的抽象与容量,使不少大学一年级学生一接触到“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课程,就对数学专业产生了畏惧情绪。
1.4故意降低自身学习数学的标准
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来自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该地区经济不发达,信息传播很慢,在具体的中学数学教学中也出现了对课本中部分章节内容的删减,所以他们认为反正自己毕业后要回到当地去,如果做中学教师也用不了那么多的高等数学内容,因而不深入地学习,只学一点皮毛而已,还有部分藏族大学生认为自己的高考分数低,数学基础不好,只要数学考试过关就行,从而故意降低自身学习数学的标准。
2如何走出误区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阿伯特.爱因斯坦(AlberEinstEIn)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作为民族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2.2吃透定义是根本
教学发展的动力源于社会和自身发展应用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这种需要是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内在动力的关键,通过再现数学思想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种需要,也使他们有探索的“愉悦”,这样的例子很多,本文不再累赘。至于吃透定义对藏族大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定义”就是通过指出概念所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2.3温故而知新,自我去总结
大学数学的教学容量是不大的,为了教学进度老师有时一节课可以讲10多页也是正常现象,对数学概念及思维的掌握及诸如英语等课程的巩固,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前面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很快,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自我去总结,善于温故而知新,尤其《高等数学》与《解析几何》之间的知识点有很多是有联系的。学生的思维总是体验每一次总结之后得到升华,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在体验掌握成功的过程中得到开发。例如:在学完求极限的过程之后,可以让学生总结诸如“利用连续性”、“倒数法”、“约简分式法”、“有理化法”、“设变量法”、“罗比塔法”等方法求极限。
以上针对藏族大学生提高他们数学素养的方法,只能说是最基本的几种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种方法都能独立发挥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需要视具体情况与用多种策略,以求达到较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以上的这些探究也好,策略也罢,实施起来都离不开藏族大学生自身的勤奋,所以作为教师在授课之余还应该培养他们的做人意识,树立竞争意识,使他们能够清楚地意识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必须树立学习终身化的理念。这将会帮助他们根除对学习数学的思想认识误区。同时,还应激发他们不要满足于现状,要树立到更好的大学再继续深造的信心;到更大的城市谋求发展的壮志,使他们自己能够真正意识到具备数学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高雪芬,胡觉亮.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我校开设“数学与科学进步”课的具体做法[J].大学数学,2006(1).
[2]朱士信.如何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大学数学,2003(3).
[3]李医民,王学弟,丁丹平,等.数学素质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J].大学数学,2003(4).
[4]樊晓明,王志刚.数学实验与数学素质的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10).
篇9
关键词:顶岗实习支教;普通师范院校;支教大学生;育人模式
忻州师范学院自1997年开始根据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每年派出两批大学生(每批半年)到贫困农村中小学承担全职教师岗位职责,开展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截至目前已连续派出40批共40000余名本专科大学生。实习支教活动顺应新课改的发展理念,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脱节问题,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推动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了解忻州师范学院顶岗实习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笔者以忻州师范学院2020至2021学年第一学期参加顶岗支教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总结既往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针对顶岗实习支教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环境育人”实习模式的建议。
一、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已经收到的成效
(一)提高了大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开展不仅帮助师范生巩固了专业知识,亲身体验了教师这一职业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且有效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特别是顶岗实习支教活动还教会了大学生如何与老师、朋友以及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很多大学生在与中小学生的互动中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从而更加坚定了今后成为一名教师的决心。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了教学能力“显著提升”“有所提升”“略有提高”的人数分别为47、47和3,合计人数97(被调查总人数97,下同),占比为100%,顶岗实习支教对师范类大学生教学能力的提升获得大家一致认可,成效显著。(二)培养了大学生的教育责任感。通过参与顶岗实习支教活动,师范类大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少大学生藉此立志做一名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很重要的一点是,实习支教大学生由学生到老师身份的转换,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教育责任感。实习中,大学生不仅要独立承担课堂授课任务,同时还要与其他科目教师进行比较,认真查找自己的不足,及时总结并修正,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了教学能力“显著提升”“有所提升”的人数分别为39和56,共95人,占比为97.9%。顶岗实习支教对实习生教师素质的提升同样获得了调查采访对象的高度好评。(三)提高了学生对优质教育的渴望。顶岗实习支教活动使师范类大学生通过基层实践训练,加深了对我国国情的了解,增进了其对偏远贫困地区教育的感情,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教学热情,为今后的就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顶岗实习支教活动也培养了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学生亲身体验支教地区艰苦的教学环境,感受到了落后地区人们对于优质教育的渴望。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对学习帮助“非常大”“有所帮助”的人数分别为41和45,两项总人数为86,总占比88.65%;对顶岗实习“完全接受”“可以接受”的人数分别为78和14,两项合计总占比为94.84%。这充分证明了顶岗实习支教的成功之处。
二、以顶岗实习支教为载体的育人模式推行存在的现实问题
为真实、准确地了解忻州师范学院顶岗实习支教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笔者设计了四个调查问项:(1)支教前是否了解顶岗实习支教及本次支教的目的地。(2)顶岗实习支教中课堂讲授内容有哪些。(3)顶岗实习中阻力有哪些。(4)大学生支教的真正影响是什么。现就上述调查内容及其结果展开分析。问题(1)主要有四种答案,分别是“没有任何了解”“有大概了解”“对当地情况和学校信息基本了解”“相当熟悉当地情况和学校信息”。四种答案占比分别为47.42%、21.65%、21.65%、9.28%。由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参加顶岗实习支教的大学生在到达支教地点前未对支教地和学校进行主动的信息获取,仅有少数支教大学生会事先收集过相关信息,这对于支教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性。支教学生在支教前如果不了解或不甚了解支教点的实际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产生焦虑感、恐惧感,势必大大影响今后的实习。问题(2)主要有三种答案,分别为“只讲授课本知识”“讲授课本及课外延伸知识”“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兼顾学生的思想指导”。三种答案占比分别为4.12%、31.96%、63.92%。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做到兼顾知识的讲授和学生的思想指导,但是由于相应的教学经验、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经验明显不足,因此很难兼顾。这就提示在未来的师范教学中应当切实加强展开实践教学,利用情景模拟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问题(3)主要有六种答案,分别为“工作压力”“基础薄弱”“准备不充分”“难以适应岗位”“无法忍受恶劣支教环境”“自身能力不足”。六种答案分别占比27.84%、17.53%、31.96%、6.19%、8.25%、8.23%。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大、基础薄弱和准备不充分是大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因此在未来的师范类教学中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基础培养、职业观念培养,特别是在实习前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支教地的信息,较早地熟悉和了解实习地的生活环境、教学环境。问题(4)主要有五种答案,分别是“实现自我提高”“开拓当地学生视野”“无明显效果”“提高支教地教学资源质量”“冲击当地学生价值观”。五种答案占比分别为40.41%、30.13%、1.4%、20.52%、7.54%。该结果提示很多支教大学生并未能正确地认识顶岗实习支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未来的顶岗实习支教实践中应当进一步做好支教后的总结工作,使学生能够真正在支教中快速成长。
三、以顶岗实习支教为载体的育人模式创新
(一)建立合理的管理队伍,做到全员育人。忻州师院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习支教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合理的管理队伍,开展领队教师与支教大学生相结合的教学制度,由领队教师指导支教大学生的学习、教学与生活,由支教大学生负责当地学生的学习评价。为保证实习支教质量,忻州师范学院曾派出了专业教师辅助指导支教大学生的教学工作[1],但受支教大学生实习区域的影响,有些偏远地区师资有限,当地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较低,支教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相当繁重。有鉴于此,对于忻州师范学院的支教大学生来说,还需加强自身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听从专业指导教师的教学意见。因此,应尽快建立支教大学生、专业教师、领队教师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二)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做到全程育人。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学校的精心组织与耐心指导[2]。学校应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教学情况完善相关的教学管理体系,明晰实习前、实习中以及实习后的管理工作,增强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第一,实习前。学校应提前与实习基地学校展开沟通,充分了解其教学结构、教育体系、师资结构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此基础上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改革教学模式,合理配置实习教师资源,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二,实习中。实习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管理规范,落实监管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和教学工作。支教大学生在帮助当地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应总结教学经验,在“教中学,学中练”。第三,实习后。顶岗实习结束后,学校要认真组织参与支教的大学生总结支教经验,通过检验实习结果和检查实习工作,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寻找对策,以利于实习学生今后的发展。(三)促进学院和地方联动,做到全方位育人。学校要加强与实习地的联系,让支教大学生上任前尽可能多地知晓传授的知识内容、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时的重点与难点,做到有备而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实习支教指导教师要向支教大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让支教大学生对实习点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有一个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支教大学生大多没有真正地接触过社会,对社会的认知懵懵懂懂,迫切需要实习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为此,指导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净化自己的思想,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好示范。支教大学生的实习地区往往比较偏僻和贫穷,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支教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所带科目不一定与所学专业相对应,这就需要他们能够掌握较为宽广的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很好地适应教育工作的环境。指导教师也要认真对待支教大学生的课堂常规、作业布置、评价机制等工作,帮助他们分析了解学情、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支教大学生也要创新教育模式,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实习单位应该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模式,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新课改政策,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合理把控支教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以保证教学效果。(四)推进文化渗透,做到全环境育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基本没有吃过苦,因此面对偏远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认知比较肤浅。顶岗实习支教活动使大学生来到偏远农村或者山区,体验贫困的生活,与农村学生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有利于大学生对民情和国情的深入了解,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开展,给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带来了希望和信心,也为这些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有生力量,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
四、结语
总之,利用大三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支教,从思想教育上讲对在校大学生是一次锻炼和净化,从业务能力上有利于推动师范类大学生的实践发展,解决师范教育普遍存在的学用脱节问题。同时,实习支教活动还有利于解决农村或者偏远地区师资匮乏的问题,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忻州师范学院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大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促进这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应针对现实问题更新教育理念,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环境育人”的实习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嘉卫,吴永亮.全省高校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实习支教调研座谈会召开[J].江西教育,2019,4(13):49.
篇10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实验 实践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xperiments on Practice Teaching
HE Jianyun, ZHOU Wei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 and practical teaching programs, while summarizes the stage launch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exist,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innovation experiment;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实践教学一直是我国教育界探讨的重点。研究者对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及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了适应21世纪中国教育对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于2007年下达了《关于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通知》,并正式启动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项高校教育改革重要举措。也是从当前高校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的现状出发,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 创新实验与实践教学项目的区别
创新实验鼓励2~5名二或三年级全日制本科生组成团队自由申报,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自主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在预期时间内按计划完成研究内容,同时做好研究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撰写发表文章或总结性研究报告等。申报团队所属学院要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实验场地、设备等方面支持,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学校将拨付一定的研究经费予以支持,项目实施年限1~3年。创新实验的实施过程讲究长远效益,参与的学生大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开展实验工作,遵循“兴趣驱动、自主试验”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参与创新实验,学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认真仔细、坚持不懈、善于思考和总结的可贵精神。①
实践教学项目可分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通常每个项目为4~8学时。验证性实验项目是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以进一步巩固有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实验;综合性实验项目是指学生在具有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实验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实验;设计性实验项目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并总结实验结果的实验。近几年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开展,增加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也开设过创新性实验项目,但由于创新性实验项目讲究长远效益,仅凭几个学时的实验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收效甚微。
2 创新实验与实践教学项目的相互关系
实践教学项目是大学生创新实验的基础。申报创新实验的学生以二、三年级学生为主,因为通过大学1~2年的学习,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接触了一些专业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基本清楚从事本专业的研究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如植保学院检疫专业一个团队在大二开设的昆虫学基础课程中掌握了昆虫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机理,并对昆虫感兴趣的前提下,成功申报了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斯氏侧沟茧蜂携带囊泡病毒HvAV-3h对斜纹夜蛾的控害机理”。
大学生创新实验对实践教学有促进作用。多数学生开始接触专业知识的时候,还处于被动接受阶段,如果不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和巩固,很容易在不久的将来遗忘这些知识。参与创新实验的学生,可以通过直接参与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项目中期检查和项目结题等过程,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从书本中、从实践教学课堂中努力寻找方法去解决它,从而增加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理解。同时,大学生创新实验的实施,学生是主体,学生通过实验,综合素质得以提升,获得的不仅是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还有对待实验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态度,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实验精神,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②学生的这些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对实践教学项目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校的大学生创新实验是2008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项目实施几年来,虽效果显著,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团队凝聚力差,对创新项目的认识不够
大学生创新实验是一个探索和求知的过程,不应一味地追求科研成果及其衍生利益。有些学生是因为创新实验项目和奖学金评选、保研加分等挂钩而盲目参加,项目前期充满热情,后期却因研究时间无法保障、缺乏毅力、兴趣不足等原因难以坚持。通常创新实验是由2~5人组成的小团队进行申报,但部分项目组成员未能真正理解创新项目立项的意义,参与度低造成创新团队的凝聚力不强,部分学生由于面临各种考试、实习等,加之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往往不能坚持完成项目的研究,最后出现由指导老师催促学生被动地完成项目结题、延期结题甚至放弃等情况。
对策: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增强学生主动性。高校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研究生的讨论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学生对科研有充分的了解。同时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介绍创新实验的意义,组织参加过创新实验项目的学生开展经验交流会,激发学生对创新实验的兴趣。鼓励指导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创新团队成员进行合理分工,确保每人都能真正参与到实验中,采取适当的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 项目组织管理缺乏统一,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创新实验的管理依托指导老师的科研实验室,并未纳入院级创新实验室的统一管理,因此在学生管理方面,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若管理过严,会压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与科研热情;管理过松,又会丧失创新实验给学生带来的激励作用。目前创新实验的评价体系重结果轻过程,以科研论文的发表和其他成果为能否结题为评审依据,没有任何形式科研成果的项目将难以通过项目结题验收,并影响后续科研经费的到位及下一年度院系申报指标,容易误导师生忽视创新实验的过程。
对策:建立健全创新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制度,学生使用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统一实行申请使用制度,与之相配套建立的还有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实验药品安全使用等系列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开放,避免实验资源的浪费。完善评价体系,采取多环节累积计分的办法,选题立项、中期检查、结题总结各占一定的比例。在表彰优秀成果和优秀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对没有取得科研成果但能积极探索、坚持到底的学生予以认可,给能出较重大研究成果的项目足够的检验时间。
3.3 学生综合能力不高,投入科研精力不足
创新实验的开展是要以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为前提,本科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方面的能力,与研究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学生选题过于依赖老师,难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开展课题研究。学生缺乏科研实践经验,仍然习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少了老师的指导就不知道该怎么做。此外,创新实验的实施过程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参与创新实验的学生仅有12.7%能保证在学好专业课程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创新实验项目,其余学生表示无法两者兼顾。③
对策: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针对查阅文献、实验选题设计等困难,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为学生进行独立实验打好基础。虽然创新实验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但并不意味着导师可以放任学生不管,在整个过程中,导师可以通过推荐学生阅读文献及书籍,在各实施阶段给予适当的指导。增设项目立项学生筛选机制,虽然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验,但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参加科研,应当筛选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有较多时间和精力、能吃苦耐劳的学生来参加,以促进创新实验的顺利开展。
4 小结
作为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学生创新实验的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实践平台,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还能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而实践教学与创新实验相辅相成,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将大学生创新实验落到实处,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协作能力。今后,随着大学生创新实验的不断开展,将逐步改变目前高校中存在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现状,推动高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达到为社会培养出更具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与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项目“植保类本科专业实验与教学实习改革和实践”(50262O62010112004)
注释
① 韩丙辰,孙祝,李春燕,等.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探索与反思[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62-163.
- 上一篇:国际贸易概论
- 下一篇:电子商务技能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