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教学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媒体教学解决方案

篇1

关键词:高校 多媒体教学 误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63-02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对其生存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高校传统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被应接不暇的各种教材所压迫,反映出传统教学方式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然而,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为推动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效手段,这也促进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和发展。教育部长陈至立同志曾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的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要求。”[1]

但在实践中,许多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高校教师具体分析多媒体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规避误区。

1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

1.1 多媒体教学的含义

多媒体教学,俗称计算机辅助教学,他是一种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融计算机、声音、文本、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以将一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隐含的知识清晰化、枯燥的教学生动化。[3]

1.2 高校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辅助学科教学,是目前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之一,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介入高校课堂。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知识的大容量性,实物投影的真实性,影像的生动性以及不受时空制约等特点,都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2]媒体教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设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主要优势如下:(1)创设全新的音视频效果,打破了“黑板+粉笔”的原有教学模式,对强学生识记能力和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2)可利用多媒体的演播功能,化静为动,形象直观地揭示问题本质,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3)信息容量大传递速度快的优势可及时传递大量信息,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4)积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因材施教,可以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教学内容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获得,教学出现高效益化。(5)高校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降低劳动强度,节省教学时间。

2 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凡事都有其两面性,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也出现了对多媒体认识、课件运用、课件制作和多媒体设备使用上的误区。没能很好地把握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只是起“辅助作用”这个基本定位,不仅使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没有充分彰显,反而出现了不少问题,产生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对多媒体教学认知的误区

2.1.1 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的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中老年教师所熟悉并得心应手的乃是教师主导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且已经在教学上有所建树。在他们看来,课堂教学靠的是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语言魅力。误认为多媒体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显得松散,使理论流于肤浅和庸俗,而且会经常打断教师的讲课思路;就学生而言,使用多媒体教学,会发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教学主体的缺失。其实,这些教师持这种观念,并非是他们看不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长处,而是他们不自主地把多媒体教学的一些不足成倍放大,在思想意识上对其加以拒斥的结果。[1]

2.1.2 教师过度依赖设备,正常教学难以保证

运用多媒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只在需要用它时才用,并非教学的全过程、全部内容都要得到展示。而在高校多媒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设备,课堂从头到尾都是通过多媒体展现,其全然不顾教学内容需不需要,不注重黑板板书的应用,忽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这样长期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课堂驾驭能力变差,一旦停电或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另外,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中的附加信息过多过滥,则会造成无效信息的泛滥,冲淡课堂主题,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就叫过犹不及。

2.2 多媒体课件运用中存在的误区

2.2.1 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学本身就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始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但是不能忘记学生是主体的课堂定位。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要把握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只是起"辅助作用"这个基本定位,否则,教师就成为课堂的摆设,甚至部分教师课堂表现丧失殆尽,沦为“配音员”。

(2)教学只重视人机对话,而忽视师生交流。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是知识生成和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质量取决于师生双向交流的质量,教学双方通过信息交流、反馈,质疑问难,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如若只是把所有的内容都盲目地依赖于计算机来显示,教学过程缺乏互动和交流,教师不能从学生的表情、体态等方面及时获得信息反馈,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2.2.2 多媒体教学的节奏难以控制

部分高校教师没有合理掌控多媒体教学的节奏,课堂教学内容的播放速度偏快,信息量偏多,学生则成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的“看客”,无法在较短的时间之内正确判断出学习的重点,因此只好全部照抄。通常一节课下来,学生都忙于记课堂笔记,缺乏思考的时间,长此以往,学习效率就会明显下降。

2.3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存在的误区

2.3.1 课件中媒体运用不恰当,易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相结合,才能达到传授知识,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如若教师片面追求新奇特,重形式,轻效果。一节课的课件中大量应用多媒体元素,如颜色、文字的艺术体现、动画等,媒体使用不协调,或者过于频繁,结果学生被太多的无关信息所干扰,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易成本末倒置,使课堂教学失去了原本传授知识的意义。

2.3.2 课件制作缺乏规范性,易形成照片宣科的教学方式

有些教师特别是文管类教师因不会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设计的思路与传统教学过程不能很好的结合,所形成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没有新意,往往是大量堆砌教科书内容,将本应讲述的内容也打到电子屏幕上以便上课时好在屏幕上“照屏宣科”,形式制作简单,板书电子化,有的只是简单地将教材的文字扫描下来,粘贴到 PowerPoint上便成为多媒体课件,失去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的真正意义和作用。

2.3.3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不高,课件制作费时、费力

多数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主观上想制作优秀的课件,但缺乏完善的培训和交流,常以PPT演示文稿作为教学课件,很少使用Author-ware、Flash、Photoshop等,造成课件形式单一,难以发挥多媒体得特点。

另外,部分教师为了制作一个比较精美的课件,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请教专业人士,这无形中给高校教师增加了技术方面和精力体力方面的负担。导致个别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课件制作上,不但使教师忽视了备课这一首要任务,而且也让他们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产生不良情绪,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3 存在误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3.1 科学定位多媒体教学的性质与地位

3.1.1 提高对多媒体的认识,支持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要充分认识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多媒体教学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

采用不同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将截然不同。多媒体教学前期投入很大,这里面包括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原素材收集与整理、课件脚本的构思、大纲的编写、课件的具体制作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开拓进取精神。

3.1.2 提倡多媒体教学,要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之一,手段的先进不代表教学理念和教学品质的先进,我们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现状固然需要改观,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非一无是处,教师对待多媒体教学不能过分迷信,不能认为每节课都需要多媒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不能动辄将其作为一种课堂摆设,随时搬出。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数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我们在运用新兴教育手段的同时不能放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一味地去追求表面的奢华,使教室变为演播厅。

3.2 正确定位,教师始终是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主导

3.2.1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媒体起中介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不仅因为教什么,还因为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课堂气氛的调控、教学节奏的把握、师生情感的交流等活动也主要取决于教师。

一种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我们不再把教育简单当作现存知识直接传递的过程,而是看作生命交往和沟通的过程。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上课应站立,面向学生,随时关注学生的状态;发挥肢体语言的表现力,手势、眼神等要合理运用;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巧设悬念,把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控制好讲授的节奏,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3.2.2 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辅,利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调控作用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起着补充和辅助作用,能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方法虽然新颖别致,但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学课件演示节奏较快,容易忽视学生的思考,这违背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初衷。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及掌握的程度来灵活地调控课堂教学速度及方法。因此,要科学定位多媒体教学的性质和地位,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3.3 多媒体课件制作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纠正多媒体效果应用和组织流于形式这一现象,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3.3.1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必须摆正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首先要确定课件制作的目的,再确定其结构与布局,界面的表现形式,以及素材的搜集、选取、加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只有符合教学认知的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多媒体教学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3.3.2 制作多媒体课件前必须要进行精心的准备

要以学生为主,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不将书本内容简单地电子化,不把课件当成教师语言演示的代替品。

(1)内容选择上,抓住课程特点。课程特点是课件制作必需考虑的一个重要元素。一般情况下理工科类课程偏重于逻辑分析,而文史类偏重于讲授与探讨。(2)合理选择素材,信息量适中。教学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大优势,但当前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存在着“信息超量,没有取舍”的现象。(3)尽量在教学中合理地引入图表、动画与声音,把抽象的理论变为直观可视化,使学生认知理解,加深记忆。但是不能过于频繁。(4)课件上的文字应尽量精简,即不要把多媒体教学变成“板书的电子化”,使同学对多媒体教学产生反感情绪。

3.4 完善多媒体教室设备的维护,增强教师的操作培训

(1)在实施多媒体教室规范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投影机过滤网和投影机灯泡做专业的清洁工作;对多媒体计算、功放音响等做系统检测;计算机安装并升级杀毒软件到最新版本;定期检查和设备清尘工作等。[4](2)组织广大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室使用培训,定期组织一次多媒体教室使用操作流程技术培训,同时针对不同年龄的教师进行多次现场实践操作指导,对所有没有进行相关培训的教师一律不能使用多媒体设施。

4 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多媒体教学已十分有效地提高了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的质量。如何充分体现出其卓越的性能,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特殊优势,走出多媒体制作和使用中的误区,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传统教学方式的长处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使二者相得益彰,还需要我们每一位高校教师共同探讨和认真思考。

参考文献

[1]卢婧妍.浅析信息时代多媒体在高校视觉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4):311.

[2]王琳.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电影评介,2011(7):92.

篇2

关键字:多媒体技术;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4-0056-04

1引言

多媒体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地应用于信息社会的各个方面。多媒体技术课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应用类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的理解并具备必要的多媒体信息制作与处理的应用能力。传统的计算机本科教学过程往往偏重于基本理论的介绍而忽视应用制作与开发模块的介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应用类模块的介绍,可以使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直观地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本文从近年来我们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入手,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在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于19世纪末出现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商业教育中,20世纪70年代后,迅速在普通教育领域普及。所谓案例是指对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每一个教学案例都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目的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二是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性。教学案例应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和分析的诸多问题,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论证等独立思考的能力。

(3)客观性。案例的内容往往是一个客观事物的描述,而不包含案例设计者个人的分析与评判。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不受外界主观因素的影响下,对案例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判,其结果是客观真实的。

(4)可操作性。案例本身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通过案例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5)综合性。案例本身就是各种信息的综合应用。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从案例这个现象,看到所使用的知识这个本质。案例的这种综合性可以培养学生对各种知识进行综合、挖掘、取舍和创新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灵活的获取和运用知识,正确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6)交互性。案例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解决案例中问题的主体,教师起到的是引导和技术支持。案例教学可以体现在教师、学生与知识三者之间的最大限度的交互。交互性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7)答案多元化或最佳化。案例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样的知识单元的学习,可以通过不同的案例来实现;二是同一个案例可以有多个不同的结果,但其中可能有最佳答案。答案的多元化或最佳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的实践

多媒体课程主要介绍多媒体基本元素、多媒体音频、视频技术、多媒体硬件与软件技术、多媒体素材制作、多媒体著作工具与应用开发等内容,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理论性很强的各类多媒体压缩算法,又有素材制作与应用开发等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在多媒体课程的教学实践,尤其是应用类模块的教学实践中已证明,以“案例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完成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3.1 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教学法的成败,案例的设计是基础。案例的设计除了具有明确的目标外,还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考虑分散知识点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的前后序关系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素材制作和综合应用开发模块设计成了五个大的案例,分别是平面设计与制作(Photoshop平台)、3D动画制作(3D MAX平台)、视频后期制作(Premiere平台)、多媒体课件制作(Authorware平台)和多媒体应用编程(VB平台),用于覆盖相应的知识点。这五个案例有着前后序的关系,前一个案例中的内容为后一个或多个案例所使用。这五个案例,可以覆盖多媒体技术课程中应用和制作模块的绝大多数知识点,少数没有覆盖到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相关案例中的引导与启发,使学生自行学习和掌握。通过五个案例的学习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可以高质量地完成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教学目标要求。对每一个案例教学过程,我们采用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设计并实施:

图1多媒体技术课程案例教学实施流程

通过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实践,我们发现,一个教学案例的难度对教学效果影响也比较大,在案例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应避免重点与难点过于集中而导致的学生兴趣下降和产生畏难情绪。比较妥当的案例难度是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来,但又存在一点点疑问。同时案例的设计应尽量结合现实中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这样使案例既有新鲜感、可操作性又具有趣味性。

3.2 案例教学的实施

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案例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由案例引入相应的知识点、剖析案例讲解知识点、学生上机操作案例、引导、点评操作技巧、总结回顾知识点并布置练习作业、以适当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等六个步骤。

案例导入:在回顾前序知识的过程中,导入教学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案例剖析:对案例的应用背景、操作规范、目标要求、重点及难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案例中的操作技巧和经验进行重点强调。

学生上机操作:这个过程可以是一个大的案例,也可以把案例分解为若干个子例,分几个部分由学生分多次完成,最后将多个子例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案例。

引导:在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对于有共性的操作难点,及时引导学生。

点评操作技巧:学生上机操作结束,展示学生作品并对操作技巧进行点评,强调案例的应用特点、重点、难点、关键步骤和操作技巧。点评过程要注意发现学生作品的优点,使学生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总结回顾知识点并布置练习作业:回顾知识点的过程可以结合案例本身,也可以另外展示经典佳作,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结束前,应结合实际应用和所学的知识,给学生布置作业,通过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迁移和升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评估:在初次采用案例教学法时,为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可在每个案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评估。当案例比较成熟并且对学生情况掌握较好时,评估环节既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借助于评教评学、座谈等其他方式进行。

3.3 一个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教学案例

表1是一个我们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使用的一个教学案例。因有前序的文字、图形图像、音频制作、三维动画制作等相关训练,同时又对视频后期制作软件Premiere 6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个案例的主题就定为VCD节目制作。该案例主要的知识点是字幕制作及合成、视频片段的特技效果设计、视频段落之间的过渡效果设计、伴音效果及其合成、节目导出等五个子例组成,在教学组织时,按表1的设计展开案例教学过程。

在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案例法教学实践中,对每一部分应用与制作模块的内容,我们都设计有2-3个案例,这些案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些案例在难度上是有区别的,具体的要求也有区别,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经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该课程中采用的案例教学法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与采用案例教学前的教学效果相比较,学生满意率从94%提升到96%以上。

4小结

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开展的案例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作用十分明显。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即使在同一课程内,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案例教学法。如多媒体技术的压缩编码理论等部分内容的处理,由于本身高度抽象而且案例难以设计与实现,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比较合适的做法是根据具体的课程和学生实际,有选择的针对一部分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而其他部分仍可采用其他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3.

[2] 郑金州.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41.

[3] 王希华,路雅洁.“案例教学”法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4(2):10-11.

[4] 刘双.“案例教学”若干问题的辨析[J].教学与管理,2003(6):31-32.

篇3

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打破了传统建筑专业的教育方式。建筑专业教学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当中,教师要善于多媒体课件,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操作与制作,才能充分体现出动画效果、图像效果、声音效果及文字效果,达到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推动建筑专业教学改革进程。

2.建筑教育内容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以及应用

建筑教学着重于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应用,而不是单纯的教师传授建筑知识,学生一味的接受知识。当代的建筑专业的发展趋势体现为:(1)教学内容逐渐减少却越来越精,注重培养建筑专业学生的创造能力、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2)教材的难度逐渐增加,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3)社会实践于教育内容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财务解决能力和水平。因此,在实际的建筑专业的授课当中,必须积极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相关视频或图片,课上给学生播放,并引导其畅所欲言,之后进行总结,自然而言的将图片和视频和教材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建筑专业的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3.建筑教学目标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以及应用

我们都知道,建筑教学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不仅包括学习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还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还包括信息处理的能力。为了达到建筑教学的目标,需灵活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我们也知道,时代在变迁,学习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教师不能一味的抓住以往的教育方式不放,而是应当在原来的教育方式上不断创新,创造出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一套学习方法。在建筑专业教学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是教学创新的体现。例如,教师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导入案例,并且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案例,接着学生将案例中的问题写下来。紧接着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进行案例讨论,小组之间畅所欲言很快能全面分析案例并获得解决方案。最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汇报本组的解决方案,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客观的指出小组方案中存在的缺陷和优点。应用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学生思维,有利于其相互交换意见,打破了传统建筑专业课堂的沉闷,同时提升了建筑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建筑专业人才。

4.建筑教学组织架构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以及应用

到目前为止,建筑教学目标得到了改革,建筑教育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教学组织形式和架构的变化。传统的建筑专业教学的课堂往往限制时间,40或者50分钟一节课,而学生必须在教室中听课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并且能够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进步。例如,在实际的建筑专业的教学当中,课堂上教室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授课,指引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自主探究,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教室作为辅导的角色从旁指导。教师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图片、视频、甚至是音乐,不仅是调动学生视觉上或者听觉的兴趣,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和小组合作探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晚上的课余时间,远程联系学生,给予学生布置建筑专业相关的作业,并且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难易程度。

5.建筑专业实训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以及应用

建筑专业当中,实训属于重要的内容,因而得到重视。从目前情况看,虚拟仿真技术常应用于建筑专业学生的实训当中。由于模拟实训室能够向学生提供较为逼真的实训,因而受到广大建筑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例如,建筑工程仿真实训室、建筑CAD实训室、BIM技术应用实训室、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等诸多模拟实训室,均是建筑专业实训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的产物,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建筑专业学生的实训水平,还能推动建筑专业教学的改新。

6.结束语

篇4

关键词:法律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法庭;多媒体教学

法律意识是当今社会对于公民的基本要求,对于青年学生来讲更是如此。因此,法律课堂就是青年学生获取法律知识,丰富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青年学生在法律方面缺乏基础,法律专业性强等特点,高校的法律教学方法就应当更加的丰富和贴近学生的实际。根据目前的教学实际,不外乎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案例式教学法

(一)案例式教学的含义和特征

所谓案例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符合教学对象而又生动,并具有典型性的司法判例,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及教师的辅导和讲授,掌握案例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的教学模式。

案例式教学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案例教学所选用的案例以真实的司法判例为主;第二,案例教学的主要过程是以学生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和教师辅导作为主要手段。

(二)案例式教学的优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式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第一,案例教学所运用案例包含的冲突情节,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案例,为学生学习法律创设了案例情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二,法律概念和条文晦涩难懂,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讲很难接受,心理上会感觉枯燥乏味。通过鲜活的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第三,案例教学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提出疑问和发表意见,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第四,案例教学需要学生自助的分析案例,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式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案例的选择必须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的要求,要紧紧围绕所讲授的知识点来选择具有时代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案例。第二,案例的选择要适合所教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第三,案例课程的安排要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第四,由于案例教学法缺乏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补充,充分揭示案例中蕴含的理论知识。

2 模拟法庭

(一)模拟法庭的含义和特点

模拟法庭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扮演法庭案例中的当事人,利用所学法律知识和教学设备工具等条件,自主模仿法庭审判的教学过程。

模拟法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备以下特点:第一,能够很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模拟法庭的准备过程就是学生查阅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案例的过程,模拟法庭的展示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体会法律运用的模拟场景,缩短了学习和实践的距离。第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法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模拟法庭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第三,模拟法庭的组织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素质。模拟法庭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提高了学生运用法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模拟法庭组织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模拟法庭的案例选择必须适合教学对象。模拟法庭的教学是以案例为主导的知识解构过程,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其中案例就是关键和基础。因此,案例必须选择典型性案例,可以选择已经审判结束的有典型影响的案例并要符合教学内容要求。

2.模拟法庭的时间安排要符合教学环境的要求。一方面,模拟法庭是综合知识的运用,需要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基本知识之后才能开展。另一方面,模拟法庭的准备过程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势必会受到各种教学条件的限制。

3.模拟法庭的开展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模拟法庭的实施需要教师的良好指导,这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有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决定着模拟法庭开展的是否顺利,因此,教师要提前做好模拟法庭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在模拟法庭中的指导作用。

3 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也逐渐进入到教育领域,成为教育教学的新手段、新方法。法律教育同样要融入计算机技术的来辅助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

1.多媒体技术推动教学效率的极大提高。传统教学模式下,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够突出,教师讲案例,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语言叙述来想象案例。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使得教师能够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充分而生动的表现出来,使得枯燥的知识内容形象化,为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2.多媒体技术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各种声音、图像、文字组合成多媒体课件,使教学案例和知识内容生动、形象,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内容,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接受。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授课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有情感的交流过程。多媒体教学手段下,学生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多媒体课件或者投影屏幕上,缺少了对教师形体语言的关注,影响了双方情感的交流互动,减弱了教师人格力量对学生的感染。因此,应当加强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

2.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问题和复杂的案例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虽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但由于创设了既定的案例情景,从而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创新性,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把教学的策略和内容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新和积极性。

总之,法律课堂是提高青年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法律教育应当顺应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变化,推动法律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很多不同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我们应当结合自身的教学环境,合理的选择适合自身的法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吕青,高校多媒体课堂教学优化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3)。

2.王秀芝,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11(13)。

3.刘根菊,刑事诉讼法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篇5

【关键词】新媒体 文案写作课程 教学

文案写作一直被视为广告行业专业技能之一,无论是传统媒体媒体时代,还是今天的新媒体时代,文案在广告活动中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传媒技术特别是音视频制作技术的发展,广告在人类感官上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也由于文案的“幕后”性质,导致了部分学生专注于广告制作技术而忽略了文案写作技巧的提升。新媒体时代,“两微一端”成主流之后,文案的作用再次受到重视。根据笔者近半年的实地调查,部分广告企业出现了资深文案即使高薪也“一将难求”的局面。新媒体时代凸显了文案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文案人才培养的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广告文案写作》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笔者近年来的经验与调研,目前《广告文案写作》课程教学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看待《广告文案写作》课程。

部分学生由于主观意识的误区和一些客观因素的误导,形成了对于《广告文案写作》课程的一些错误的观念。第一、将来不从事文案工作,《广告文案写作》课程无用。学生对于音视频制作、平面制作技术过度迷恋,认为制作技术才是广告职业的主流,文案在广告活动中属于配角地位,《广告文案写作》课程学不学无所谓。第二:文案技术含量低,只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就行。部分学生认为文案门槛低,自身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将来从事文案工作很有优势,不需费太多的精力进行学习。第三、写作功底差,学不好文案。现在部分广告学专业学生招生来自于理科,在语言文字方面功底较弱,且认为新闻、中文专业的学生在文案领域比自己更有优势,学不好文案写作,主动放弃学习。错误的观念严重阻碍了部分学生对于《广告文案写作》课程的学习。

二、如何处置与安排传统媒体文案写作知识章节。

成长于新媒体环境下的90后学生群体,对于部分传统媒体有着天然的隔阂。笔者曾对所从教的四个班级120多名学生做过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一个学期内接触过得报纸的学生占比1%;接触过广播的学生占比40%(其中绝大多数学生仅在考英语四六级听过广播,部分学生在回家或返校打车听过广播);接触过电视的占比58%(大部分学生在学校或餐馆就餐、放假回家看电视节目);手机与电脑彻底占据了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所有空间。在此情境下,学生对于部分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文案写作不感兴趣,认为这些传统媒体已经过时,没必要再学习这些媒体的文案写作知识。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处置与安排传统媒体文案写作知识章节成为了每一位文案教师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难题。

三、如何开展《广告文案写作》课程实践教学。

以往《广告文案写作》课程实践教学一般由教师出题,在教室中布置,教室中完成。实践教学除了纸和笔外,最多增添简单的配图。受课程性质和教学设备的影响,老套的实践开展方式与传统的写作课区别不大,学生参与感不强,积极性不高。甚至还受教师水平与教学态度的影响,部分课程实践项目进行过程中和完成之后没有及时、专业的指导与点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真实水平与不足之处,往往获益甚少。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开展《广告文案写作》课程实践教学成为了每一位文案教师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四、如何提升学生文案写作水平。

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具体提升学生文案水平是一个客观务实的问题,每一位文案教师面临不同的教学环境有着不同的教学困境,但归根结底可以概括为如何提升学生文案水平。有的学生语言文字功底弱,需要从语言文字功底培养。有的学生对于文案写作创意缺少悟性,需要培养学生文案创意水平。有的学生对于文案写作认识偏颇,需要纠正学生对于文案写作的认识。采取何种教学手段与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文案写作,提升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文案写作水平成为了每一位文案教师必须面对与解决的最核心的难题。

办法总比困难多,教育工作不仅需要责任心,还需要有创造力。针对每一个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育者都必须寻求针对性强、见效快的解决方法。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近几年经验总结与教学思考,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解决:

一、纠正思维偏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看待《广告文案写作》课程。解决思维偏差问题,主要方法可以概括为:第一,案例引导。详细讲述现在文案的市场需求与薪资待遇,最好能讲述业界文案人员的生存状态,列举一些文案人员的鲜活例子,让学生觉得文案在广告运动中的重要价值。第二,高技能展示。向学生阐释现在广告行业对于文案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文案写作与一般的文字工作不能等同,不仅仅需要文字功底,文案写作还兼有科学性与艺术性,创作也是戴着镣铐跳舞,需要很高的职业技能。第三,应用面广。文案写作技能对于广告从业者非常重要,不管将来是否从事文案行业,只要在行业内工作,都免不了进行文案创作或是与文案人员打交道,基本文案素养是必须具备的。第四、新媒体时代凸显文案的重要性。由于微信、微博的成为主流,广告主将大量经费投向了新媒体。随着“硬广”转向“软广”趋势的显现,一些阅读量大的软文成为了广告最有价值的载体,广告公司热切需要许多既懂新媒体又懂文案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所有学生要必要学好《广告文案写作》课程知识。

二、科学构建《广告文案写作》课程知识体系,增加新媒体文案写作份量。笔者认为传统媒体文案写作知识不能“一刀切”,而是应有相应的保留。部分传统媒体在没落是不争的事实,但并没有彻底消亡。例如报纸、广播,很多的报纸也在采取各种途径进行转型,例如“羊城晚报”“文汇报”对各自客户端的打造,报纸依然保有大量受众的同时,也在积极的将自身受众朝新媒体转化。在此种情形下,可以将“报纸”一分为二,即“纸”在消亡,“报”在转型。新媒体语境下,“广播”在向“窄波”转化过程中也在站稳了脚跟。特别是“广播”与汽车结缘后,生存状态越来越好,部分优质广播节目搬上网络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时至今日,电视依然是新媒体不可忽视的劲敌,从广告营收而言,电视依然是广告营收的“主流”。此种情形下,必须科学构建《广告文案写作》课程知识体系,不能搞“一刀切”。新媒体环境下,需要适当增加“新媒体文案写作”份量。首先,新媒体的广告市场份额在逐渐的增加。新媒体文案写作份量增加了是为了服务学生文案从业要求。其次,新媒体文案更能够激发学生文案写作学习兴趣。现代90后学生全体成长与新媒体环境下,对于新媒体广告司空见惯,可以说与新媒体广告文案是“零距离”,新媒体文案对于90后学生而言有着天然的新引力。

三、强化新媒体实践思维,提升《广告文案写作》课程实践教学质量。《广告文案写作》课程实践教学须强化新媒体思维,利用新媒体思维来指导实践,这里的新媒体思维指的是借助新媒体的项目来源与渠道资源进行传统媒体文案写作实践教学。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新媒体实践思维本质是传统媒体项目,新媒体实施途径。比如报纸广告文案写作,我们可以借助网络了解报纸文案创作最新的趋势,观摩一些大品牌的报纸文案,形成初步认识后再购买或借阅部分报纸进行分析,定位好报纸的风格与广告偏好,然后教师可以布置项目,项目来源可以使虚构也可是公司实际项目,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实时在新媒体上展示,项目实践完成后学生再将作品投放到新媒体平台进行成果展。90后的学生群体有着很强的自我展示欲望,这样做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实践的积极性。第二,以赛促学。目前为大学生举办的广告类大赛很多,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湖南公益广告大赛等,将《广告文案写作》课程知识融入到作品创作中,引导学生完成作品,参与全国、省内优秀作品的评比,让学生享受到比赛的快乐,在比赛中提高实践水平,对于提升《广告文案写作》课程实践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四、新媒体须“新”观念,合理设定目标稳步提升学生文案写作水平。如何提升学生的文案写作水平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笔者认为虽无定法,但有一些规律可寻。首先,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不能再用传统的文案写作教学方法教导新媒体语境下的文案创作。新媒体在不断改造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也在不断适应新媒体。教师必须及时将新媒体语境下文案创作新的理念、趋势、技法教授给学生。其次,要引导学生多看、多思、多练。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说法,但也是提升学生文案写作水平的不二法门。多看,可以开阔眼界;多思,方能更新思维;多练,才能提升技能。再次,合理设定目标,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水平是不一样,悟性也不尽相同。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合理设定学习目标并及时指导与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才能稳步提升学生文案写作水平。

广告文案写作不仅是广告职业的一项技能,更是广告从业人员的一项基本素养。广告文案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与时俱进。总体而言,文案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增强。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将这门看似传统实则新潮的课程教好,让广大学生受益,这是一个值得广告教育者长期探究的议题。为此,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姚茜晨.新媒体营销文案写作方法的沿袭与变革[J].文

教资料,2014,(06)

[2]陈相雨,刘冬冰.网络广告文案创作:“诱惑”的方式与限

度[J].应用写作,2009,(11)

[3]韩虎山,臧逸潇.网络文案的特点与写作技巧[J].写作,

篇6

多媒体课件引入化学课堂,把师生带入了一个清新又神奇的世界。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时,创建优美的音乐,将学生带入轻松的教学情境,用动画展示在微观世界里水分子在电离的条件下先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使学生理解了整个微观的变化过程。再利用导学案中的基础导学,对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展开合作交流,解决心中的疑问。实验证明:学生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的帮助下,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提高显著。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迁移、合作探究得到体现,学生能很轻松地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导学部分。堂课就生动体现出了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

二、多媒体与实验绝妙配合,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难点

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帮助记忆,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全面、清晰、准确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5%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新型的动态的教学辅助形式,它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被学生接受。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等物质的内部变化和形成过程更加形象、逼真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的有效性显著提高。现实中一些难以演示的实验,在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动画的形式却能很好地模拟出来,如氢气的爆炸。多媒体课件与化学实验两者可相辅相成,在实验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技术可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我们在讲授电子在核外的分层排布时,进行实验演示后,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动态地形象地把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呈现给学生看,让学生把实验现象与多媒体技术展示的理想状态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布的理解。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轻松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三、将现代教育手段与导学案有机统一,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导学案中的课前预习只是学习新内容的热身运动,许多知识还得依靠学生去开展合作探究才能掌握。一般来说,学生在完成预习案的过程中会留下许多未知的知识,也会有许多的问题等待去解决。在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这些问题,并进行知识内化。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案一步一步地进行探究,开展合作性学习。此时,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根据情况,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辅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这些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后如果学生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或微课视频在交流群中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学生把现代教育手段和导学案结合起来,主动地进行学习,找到知识的突破口,很自然地实现从感性认知到能力的转换,轻松地把握每一课的教学内容。

四、合理设计导学案,与现代教育手段结合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篇7

结束日期:2017-11-25

会展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三元桥馆)

承办单位:北京合众会展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同源有限公司

会展类型:教育/培训/艺术

国家/城市:北京

参展范围

3D打印机、三维扫描仪、3D打印笔、3D打印实验室建设、3D打印课程、3D打印教育解决方案、3D打印服务平台、教育机器人、机器人教育课程、AR\VR教育解决方案、STEM教育教育解决方案、各类创客教育内容提供商解决方案等;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技术装备:教学仪器及成套设备、物联网教学设备及实验室、三维动作捕捉系统及虚拟仿真系统、无线感应技术及设备、智能教具、印刷及复印设备、实训设备;职业学校自制教具、教学方案及成果等

互动教学及智慧教育:三通两平台、家校通、智慧教育相关解决方案、云教室、云桌面、录播系统、翻转课堂、电子白板、液晶白板、电子书包、LED大屏幕、触摸一体机、高拍仪、视频展台、高清电视、实物提示机、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讲台、音频收录机、一体化切换台、教育电子产品、音视频解决方案等其他现代化教育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

在线教育应用及服务:在线教育机构及平台、移动教育APP、K12教育平台、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教育录播及直播系统、在线互动平台、在线培训系统、在线考试及智能阅卷系统、在线支付技术服务商、多媒体计算机、视频会议系统、视/音频处理、中控系统、教育云技术及应用、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大数据应用及服务、课程软件光盘、计算机会议系统及网络电视、语音识别系统、数据处理终端、各类编程开发及应用软件、内容提供商(课件资源、流媒体、阅读、动漫、游戏、音乐)等;

篇8

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公式教学.用大部分时间对公式进行推导和证明,甚至完全是理论推导证明而忽略了计量经济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大多对理论掌握较好,但是,对实际问题几乎无法应对,甚至最简单的实际经济问题也无法给出解决方法.这样的教育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

2.1多种教学手段并举目前计量经济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传统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多媒体教学法,其中传统教学法是教学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全部内容都是以板书和讲授完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和知识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问题,便于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案例分析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指定问题展开讨论,结合经济现象中的相关案例,进行理论分析,针对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相互学习.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有助于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多媒体教学是目前大多学校采用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以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片等各种电教媒体为标志.在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案例教学等应充分结合在一起.传统的理论讲解,多媒体演示并且辅以实际的案例分析,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2注重知识的连贯性计量经济学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只有较强的连贯性才能将所有的知识连接在一起.在处理计量经济学问题过程中,建立模型、回归分析、模型修正,对结果进行分析都需要各方面的知识相结合.所以讲授过程一定要注重知识的连贯性,提高授课技巧,让学生把整个课程的结构建立起来.前后的紧密联系,逻辑思维的紧密联系,都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灵活的应用.也唯有这样,学生才能整体把握整个课程的核心思想、方法和理论,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创新.

2.3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多,偏重理论性,教材的时序性差,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这样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还能加快教学节奏,增大教学容量,使知识传递可快可慢,甚至可以多次重复,为知识的接受、理解、内化、储存带来极大的方便.从而将有限的教学时间压缩出来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通过有效的控制教学,加快课堂教学节奏,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计量经济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分析.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注意各个环节的连接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计量经济学的学习状态.例如:在讲授建立中国内地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的模型时,由于此题是多元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根据统计资料,所有数据都是比较大的.如果教师口述各样本数据及相应的解释变量矩阵,则需要10~20min.为了解决这个大容量的问题,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手段,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而且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手段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多媒体只是讲授知识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无法替代通过师生交流和沟通进行知识传递的优势.因此,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合理利用多媒体,发挥其优势,避免其劣势.

2.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实际问题中收集最新的前沿问题以及经典案例,通过案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理论和应用知识的架构与结合.在讲解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模型参数估计、模型检验以及模型预测等相关理论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例如:我国的生产、消费、财政、货币、就业、进出口、储蓄、人口数量以及价格指数等实际案例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掌握计量经济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教师在讲解抽象的理论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专业背景不同,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区别对待.根据学生专业(如经济、金融、财政、贸易、管理等专业)的不同,可以选择相关专业领域的可运用计量经济学解决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了解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分析专业经济问题的基本框架和着眼点,掌握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典型方法.

篇9

关键词: 新闻学 案例教学法 新闻事件

案例教学法是互动教学法的一种,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调查、思考、分析、讨论及交流,让学生独立获得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已经在财经、管理、法学、教育等学科的专业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新闻学的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独立处理新闻事件的能力和传媒应用等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一、在新闻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从国内高校新闻学科的教学现状来看,案例教学法还没有得到较普遍的应用,但是和运用案例教学已经取得了相当经验的财经和管理等学科一样,新闻学科因其自身的种种特性,比较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

(一)新闻教学内容的社会性。新闻专业的教育,包括新闻理论教育和新闻实务教育,两者都与社会现实有着紧密联系,都离不开活生生的新闻事件。尤其是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和播出等实务方面,更需要以社会现实为关注对象和传播对象,报道、评价和引导社会事件,为社会的发展守望、预警。因此,新闻专业学生的任务,不仅仅是背记课本上的新闻理论和规则,还需要面对、观察、记录和评价社会现实。新闻案例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它能够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和观察新闻事件,获得关于社会的整体感知。可见,在新闻教学中运用案例可以大大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差距,为接下来的新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闻教育的实践性。新闻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新闻理论和实务规范,还只是抽象的、感性的认识,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实践,学生很快就会将其淡忘,最终在传媒实际运用中不得要领、无从下手。因此,新闻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和实习空间,让他们有机会系统地接触新闻的策划与制作,将新闻理论和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内化为新闻媒介素养。恰当的新闻教学案例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一种“做中学”的实践形式,学生也能自主地筹划操作程序,独立分析新闻事件的问题,或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种通过经验和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特别有利于新闻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

(三)新闻学的社会应用指向。新闻学科的各种专业教学,最终的指向都是回归社会,付诸实际应用,为新闻媒体、宣传部门和传播机构等输送熟练进行传媒操作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新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新闻理论和新闻规范,从容应对新闻事件,发现和研究各种矛盾冲突,独立采取解决问题的合理措施。在传媒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随着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络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新闻传媒的社会应用呈现出综合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新闻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新闻传播技能,灵活应对社会突发事件,谙熟社会危机处理和危机公关的策略。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要区别,就是它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独立应对矛盾冲突的能力,这一点与新闻学的应用性要求是相一致的。

从新闻学的这些学科特征来看,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新闻教学发展的需要。运用案例教学法,新闻专业教师对典型、真实的新闻事实进行选取和处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地进入新闻事件的情境中去,对事件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师生临时产生的想法进行分析、研究和交流,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得出处理新闻事件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新闻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有时,为了案例设置的原因,还需要传媒工作人员的支持和配合,或者让学生到传媒一线调查研究,以更好地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因此,案例应该成为开展新闻教学的核心内容,而不仅仅是辅助教学的手段。

二、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处理新闻事件的能力。新闻教学的社会应用指向,特别注重让学生学会如何融入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如何形成和运用新闻敏感,如何对新闻事件进行传播、追踪和评价,这些情况都要求新闻传播者能够独立处理。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独创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教师讲授那些机械的原理和规则。当前我们的新闻教学,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仍然被普遍应用,能力创新型教学模式亟待普及,案例教学模式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首先,运用案例教学,鲜活、真实的新闻事件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学生仿佛到了新闻第一现场,可以近距离地对事件进行观察、体验和思考。这对目前普遍缺乏实践平台的新闻专业学生来说,有趣味也是挑战。其次,内涵丰富的案例非一般的例子可比,它比例子要全面、细致,更接近真实情况,相关材料更多,分析、解决的过程较为复杂,更主要的是,它强调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学生不仅需要运用基本的新闻理论知识,而且需要调动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的意识。提供问题与问题产生的情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和途径,这是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在这个类似“新闻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分析,也必然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1]经过对复杂新闻事件的处理,学生逐渐学会摆脱教材和教师的“定论”,形成自己去思考、去综合、去创造的习惯;对两难问题的探讨和交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倾听能力会得到提高。另外,类型多样的大量案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能够让学生有一种“在媒体工作”的感觉,好像自己已经投入到日常的新闻事件的处理之中,既在编辑、策划、采访和写作中体验成就感,又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立处理新闻事件的能力。

(二)总结传媒的历史经验,把握传媒发展的脉搏。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社会活动,它的每一次进步都与人们对传播媒介的革新和新闻理论的探索关系密切。在漫长的人类文明传递过程中,新闻工作者一直在前人新闻传播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发现适合时代需求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这种发展特征在最近约100年间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且越往后这种继承与变革的频率就越高。尽管传媒科技和理论已经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但是新闻专业学生仍然很有必要了解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发展情况,分析不同阶段传播水平的继承与革新规律,为下一阶段新闻传播发展方向的预测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找一些对新闻传播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案例,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传媒精英策划、运作的谋略,领略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或者,教师有意识地选取不同新闻传播发展阶段的案例,让学生比照、分析,从而了解新闻传播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传媒发展史中选取案例的同时,案例教学还应该更多地关注新闻传媒的发展前沿。当代传媒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日新月异,把它们引入案例教学,不仅能够更直观形象地展示数字技术、互联网等高新领域的魅力,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切入新闻传媒的前沿领域,与传媒现实保持同步,真正贯彻学以致用的办学原则和办学效率”。[2]同时,他们可以将自己对传媒发展的感性理解和判断与传媒发展现状相对照,获得对新闻传媒发展规律的理性把握,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传媒应用能力。

(三)促进新闻理论与新闻实务之间的联系。新闻理论是新闻专业学生和传媒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是新闻学科的基础,对新闻实务有指导作用,对它的学习有助于新闻工作者正确而有效地从事新闻工作。然而,对新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并不能代替对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摄影、节目录制、播放等新闻实务的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落脚点是新闻实务,它需要不断地在实务中得到验证、调适和完善,学生的新闻知识、理论和技能也需要在实务中得到深化和强化,为今后从事传媒工作奠定基础。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因为新闻教育和新闻传媒的体制及主客观条件的局限,新闻理论与新闻实务之间的联系松散,甚至是流于形式、有名无实。就高校而言,其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很有闭门造车之嫌。其一,不少高校在教学安排上注重新闻理论传授,新闻实务或实习过少,有的是教学设备的投入不足,或者师资有限而因人设课,致使新闻理论与实务教学严重脱节,学生所学的新闻知识和理论不能得到有效巩固和内化。其二,在新闻教材的编写方面,理论教材与实务教材自说自话,缺乏交流,一些原理、规范、程序和术语难以统一。其三,新闻专业教师与传媒及传媒工作者的联系不足,媒体在新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方法没能及时得到研究、总结,用以丰富和完善新闻理论,指导学生用于实践与实习,出现理论落后于实践的现象。其四,高校或新闻研究机构与媒体的联系不够,真正能够抓住市场化机遇,共同开发、研究,实现合作共赢的案例不多。在新闻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基本可以弥补学生实践和实习的不足,推动教学设备、师资和教材建设的展开,促进新闻教育和新传媒的联系与合作。因此,案例教学法被视为解决理论与实务间落差的利器。尽管这种理论与实务的联系与合作是逐步的,但是其效果显著,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三、在新闻教学中用好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一)教师的准备和组织是关键。首先,新闻专业教师需要平时多关注国内外发生的新闻事件,根据自己的信息意识和新闻敏感,选择那些针对教师自身条件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典型案例,在尽量保持案例原貌的前提下,多创设一些两难情境。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选择是否精当,它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在案例的讨论和研究过程中,教师要甘当配角,做好组织和引导的工作。案例教学的精髓就在于它是一个思考与探索的过程,所以教师既要善于当旁观者,让学生主动参与事件并处理问题,又要准确引导讨论的方向,控制讨论的进程,掌握讨论的节奏,在出现学生抓不住重点甚至游离主题等问题的时候,不断通过启发式的提问给予引导。另外,恰到好处的案例总结也不容忽视。学生在应对新闻事件时的表现参差不齐,教师应加以准确的评价和分析,让他们不断检视自我、总结经验,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不是完美无缺的。反过来讲,传统教学方法虽然有局限性,但它系统性和连贯性强,这对于某些教学内容如知识介绍和概念灌输等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学中应该视不同情况,灵活地将多种教学方法交替运用,以弥补案例教学的不足。新闻教学常会涉及不少原理、规范和概念等,尤其是相关学科的原理、规范和概念,这时,就需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来进行介绍,或者采用举例法对其进行说明和解释。另外,如果在一个很长的时间段中毫无变化地运用它,或者在几个月内长期运用它,则不仅教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会觉得单调乏味而产生厌倦情绪,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案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一、吃透教材,掌握课程体系,抓住教学主线和重点

目前,我国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安排上存在很大差别。本文主要以高级财务会计中具有代表性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东北财大会计系列教材《高级财务会计》(刘永泽、傅荣主编)为例,说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筛选。本课程体系共分11章:第一章:企业合并;第二章:合并会计报表;第三章:外币业务会计;第四章:租赁会计;第五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第六章:股份支付会计;第七章:物价变动会计;第八章:企业清算与重组会计;第九章:生物资产会计;第十章:油气开采会计;第十一章:保险合同会计。但是按教学计划安排,只有48个课时,如果要在有限的48个课时内把以上所有11个专题都在课堂讲授,笔者认为不仅不现实,而且会让学生感到主次不分,抓不到学习的重点,不利于学生学习。为此,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在精研教材,全面理解把握课程主要内容、熟悉课程体系,充分了解各种媒体相关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把本课程内容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包括:第一章:企业合并;第二章:合并会计报表;第三章:外币业务会计;第四章:租赁会计;第六章:股份支付会计;第八章:企业清算与重组会计。本部分内容是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考试的重点内容,因此本部分是课堂讲授的重点。第二层次,主要包括:第五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第七章:物价变动会计;第九章:生物资产会计;第十章:油气开采会计;第十一章:保险合同会计。这些章节主要涉及特殊行业,本部分内容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因为任何一门课程,教师都不可能穷尽该学科的全部知识,尤其是像高级财务会计这样教学内容可以随经济发展而不断拓展的学科。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触类旁通的能力,以及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凡事不能只等待老师去讲解,而是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真谛。这种能力的培养、意识的灌输、对学生将来离开学校独立从事工作乃至一生都是大有裨益的。通过这样划分,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高级财务会计学习的重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理论联系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学生以学习文化为目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面授为主的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早以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但高级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本人认为在教学过程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导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在高级财务会计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是近几年发展迅猛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复杂的教学内容以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呈现给学生一个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解决了传统教学手段不易解决和不能解决的诸多问题。

1、多媒体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教学内容。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解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两种合并方式的比较时,在传统教学方式下,老师讲解相关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在黑板上画出每合并中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图,这往往费时费力还不够形象,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多媒体能提高教学效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多媒体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减少老师在传统方式下大量辅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学时矛盾的重要途径;高级会计课程往往需要列举大量的例题,尤其是越复杂的业务越需要将例题板书清楚。传统教学方式下往往占去很多课堂时间,有时一节课或两节课只能讲解一个例题。如果我们提前将例题制成课件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节省课堂时间;二是可免除教师上课时的劳累,而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讲授,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好。3、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使用多媒体教学后,我们可以将授课内容上网,利用网络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当然,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应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掌握多媒体教学特点,认真备课。

(二)导向式教学法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级财务会计因其所具有的新颖性、理论性、深难性、专题性、多维性、变动性以及其开课时间上的后端性等特点,使得该课程适宜采用包括问题导向、能力导向等在内的研究型课程教学方法,以培养、训练学生运用会计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1、问题导向。学习过程始于问题。教学的目标在于主动探索实践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掌握有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基于高级财务会计研究型课程的特点,应在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辅之以“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针对高级财务会计专题性、理论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通过实际案例导入本专题所研究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索的愿望和兴趣,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去分析这些问题来自何处、如何演变、如何解决,同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类、归纳和比较,让学生相互了解其他不同的分析思路。然后再引入本章内容的基本理论对问题加以分析,引导学生研究关于类似问题的主要分析思路和结论,从而使学生开拓自己的思路,形成对问题比较深入的认识。

2、能力导向。一方面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本科毕业后多数要参加会计师职称考试及注册会计师考试,而这些考试的重点和难点部分都是在高级财务会计中才学习的,所以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应对这些考试的能力很重要,应适当增加案例分析题的数量和增大练习题的难度,通过实例向学生教授一些常见习题的解题思路,增加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将历年职称考试或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典型题目作为案例或练习题加以讨论;另一方面学生毕业后要么走向工作岗位,要么考研究生,两种选择的竞争压力都很大,可邀请经验丰富的财务经理、成绩突出的研究生等到课堂上传授经验,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既能开拓学生视野,也能满足学生了解职业经理人、研究生应试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在就业和其后的职业生涯以及考研应试等中做到应付自如。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满足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引入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由于案例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作用日益被人们所接受,目前案例教学已在我国高等学校各个学科教学环节中广为采纳。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补充案例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便于学生来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笔者的具体做法是,除了在主教材以及与主教材配套的习题与案例教材中设置必要的教学案例之外,在课堂上,适时引用上市公司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不拘形式、不限大小,只求与教学内容匹配,只求有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实施案例教学的效果是,既增加了学生对本课程有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又令其感到了本课程的实用价值,更让学生对未来的专业应用环境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三、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条件要求高、教学组织难度大,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一)学校应建立专业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最好是大型集团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习基地接触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

(二)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及驾驭课堂的能力。

前已述及,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很复杂,综合性也很强,对主讲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大量的会计、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实际资料;熟悉国内及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具备较强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学校应当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校门到各企事业单位去参观、去实践、甚至去兼职,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如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的考试,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可以说,师资队伍的合理配置和建设是提高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

(三)典型案例的科学开发。

任课教师能否提供科学开发的典型案例用于课堂研讨,是导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用于高级财务会计上成功与否的关键。典型案例的科学开发是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主讲教师或任课教师将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那些具有一定影响性或代表性的会计业务,如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合并业务、融资租赁业务、破产清算案例等,通过科学的删减、加工,整合成事实清晰、逻辑清楚、行文简洁、是非分明的文本,使之可运用于课堂介绍、分析和研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