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方面的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教育方面的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教育方面的调研报告

篇1

一、组织机构

教育局成立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指导、汇总、上报等项工作。

二、实施目的

掌握和了解区学校体育工作一线的真实情况和现状。督促学校规范实施体育教学和有效开展活动,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发现问题,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也为区下一步承担“探索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改革项目的实施做好基础工作。

三、实施重点

(一)全区中小学操场建设情况;

(二)国家体育课程安排及具体落实情况;

(三)体育教师配备的基本情况;

(四)体育场地、器材配备基本情况;

(五)学生体质状况情况;

(六)学校健康教育、饮水、食堂、厕所、卫生专业人员配备的基本情况等。

(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体育、艺术教育管理的状况。

四、实施办法

(一)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并到学校实地调研;

(二)依据调研表中的内容进行实物对照、查证;

(三)召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体育课、大课间活动、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建议或意见。

五、实施安排

按照学区进行划分,由学区校牵头负责本学区调研摸底,教育局派人进行指导。具体安排如下:

(一)召开调研工作培训会议。

(二)4月26日,各牵头学区校校长完成本学区调研报告和数据复核汇总工作,4月27日上午8:30上报区教育局教育科。

(三)各学区体育中心教研组长协助学区校完成调研的实施工作。

(四)具体区域划分及牵头学校负责人见附件。由牵头学校负责本区域内学校的调研工作,各学校要在人员抽调等方面给予支持。

六、实施要求

篇2

关键词:语言暴力;教师;中小学;述评

新修订的《未成年保护法》于2007年6月1号正式实施,该法律明确规定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随着新版《未成年保护法》的实施,我国中小学校园中教师体罚学生的这种行为暴力现象也在逐渐减少,但与之相随的是一些诸如侮辱谩骂、讽刺嘲笑等方式逐渐呈上升的趋势。这种方式被称为语言暴力。它虽不是体罚,但却比体罚更能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于教师这种语言暴力现象和其导致的后果也常有披露,希望借此让人们对语言暴力这一现象有足够的重视。但即便是这样,教师语言暴力在目前的中小学校园中也仍然是一种普遍现象。本文以中国知网为资料来源,对所搜集的近十年来15篇关于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综述,以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教师语言暴力现象,为应对教师语言暴力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关于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的概况

研究方法主要运用的是文献研究法。对近十年来15篇关于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除了河南大学孙彩霞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并辅以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张雪梅撰写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运用了调查法这个研究方法外,其余的13位研究者都是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来研究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这个问题。

研究视角是社会立法、执教环境这个社会视角、教师自身素质积累与提升这个学校视角和家长监督反馈这个家庭视角相结合。社会视角的文章有《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和《教师课堂暴力浅析》;学校视角的文章有《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成因及消解对策》、《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教师课堂暴力浅析》和《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浅探》;家庭视角的文章有《教师语言暴力的危害及其对策》、《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和《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由于研究者们在进行问

题研究时所采用的是多视角相结合,所以文章的视角分类也是有交叉的。

从所搜集的15篇文章来看,除了张雪梅所撰写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研究者们的研究路径基本一致。开篇先对语言暴力的内涵进行界定,然后分析它的成因和对策。张雪梅的调研报告则是以调研情况和对应的统计图表开篇,然后对统计图表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内涵研究

对于语言暴力概念的内涵界定,研究者们的观点基本一致,主要从表现形式、表达途径及形成后果这三方面来进行综合界定的。但桑青松的界定更为科学、全面。他认为,语言暴力是指诉诸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暴力行为教师语言暴力是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语言, 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1]

(二)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成因研究

关于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形成原因,研究者们的分析虽然或宽泛或细微,但其观点都基本一致,综合起来有教师自身素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方面:

1.教师师德修养缺失。

相当一部分研究者认为,社会的急剧转型和快速发展,导致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多元化。这样的大环境,使得教师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匮乏和缺失,师德素养出现了“知行背离”。[1][4][5][6][11] 在执教过程中,教师的个人本位的思想占据了主导,甚至会把自己的个人负面情绪宣泄在学生身上,对学生施以语言暴力。除此之外,受传统师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当,[2]认为教师就应掌控一切话语权,在师生关系处于绝对的主导者、权威者。

2.教师心理压力过大

由于生活待遇相对较低,生活节奏较快,以及社会、学校和家长的过高期望和要求,教师普遍心理压力过大。[2][4][13] 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缓解途径,教师便把对学生使用暴力性语言作为一个宣泄压力的出口,以对学生实行语言暴力这种方式来排解自身压力,以此来求得心理的平衡。这也是几乎所有研究者都关注的一个因素。

3.现行教育体制的束缚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存在一些与实际的教学不相吻合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 [5] 教育的功利化和工具化,使得学生成绩的好坏与否,以及在校表现的良好与否都与教师的晋升和职称等挂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屡教屡犯的学生失去耐性,进而采用语言暴力就不足为奇了。[6]同时,我国的“应试教育”造成的激烈的教育竞争,使得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容易恶言相向,使他们更容易成为语言暴力的受害者。[6]

4.传统文化观念的负面影响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在师生关系中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对教师的一切言行必须无条件服从,稍有冲撞和冒犯都是大逆不道,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同时,家长也要求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教,认为教师的责骂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在这种大的社会期望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暴力也就持续并生长着。

这一点在桑青松的《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成因及消解对策》和陈燕红的《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浅探》都有所提及。

(三)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对策研究

对于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对策研究,归纳研究者们所提出的种种对策,可综合为教师自身方面研究和社会环境方面研究两个大方面:#p#分页标题#e#

1.提升教师师德修养

在教师的再教育过程中要以德育为重,德育的加强是减少教师语言暴力的基础。因此,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2][4]培养教师个性品质的健康。同时,教师应树立对话意识,培养对话精神,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的教学。[5] 此外,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还应研究批评的艺术,充分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共创师生和谐。

2.缓解教师心理压力

健全的心理机制,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保障之一。要使教师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就应该在学校建立心理辅导机构,每个老师要上好心理辅导课,并聘请心理老师帮助化解潜在危机。[6]对于教师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呵护方面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技巧。[5]

3.营造良好的执教环境

良好的执教环境是减少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学校社会要通过政策调控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执教环境,引导社会更新教育理念,[4]改善教师聘用机制,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变应试教育为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完善教师交流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4]

4.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和教育规章中,能够看到对教师行为包括语言的一些限制性规定,但没有明确将禁止语言暴力纳入其中,相关条款亦缺失。在立法遏制教师语言暴力方面,地方法规已先行了一步。《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 23 条的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不得有侮辱、诽谤、歧视、恐吓、贬损等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言行。”[9]除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应更完善外,教师也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家长则要依法实行监督机制,[1]对于学生,更应该加强他们权利意识教育,进一步落实依法执教。[4]

三、关于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已有的研究对将来针对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成因和对策问题的深化和细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相对来说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弥补和克服这些不足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走向。

(一)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

研究者们对于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的研究普遍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只是研究者凭借自身的经验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来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缺乏将教育事实或教育现象的研究与相应独立学科的理论间的合理联结。教育科学研究在理论层面首先应该指向教育理论本身,如果没有适当的概念框架,科学研究要么是盲目的,要么是无效的。因此,在今后对此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应该寻求适合的理论来支撑所进行的研究过程及所得出的研究结论。

(二) 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对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的研究绝大多数多采用定性描述分析,只有河南大学孙彩霞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和张雪梅所撰写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采用了定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的,但她们所做的定量研究的调查范围小、样本少,其结论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与代表性,而且这些定量研究大部分停留在简单的统计描述和比较分析上,假设检验式的量化研究相对较少,这不利于研究的深入、细化。今后的研究有必要将定性讨论与简单的描述分析提升到更为严格的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

(三) 多学科综合研究不够

从研究学科看,介入对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的学科还较少,且大多数研究都是在某一学科的范畴内进行,缺乏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使得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的研究视野较为狭窄,不利于研究的全面与深入。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是一个具有多学科性质的领域,单从某个学科介入研究虽有重要的学科意义但也难免存在本学科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加强各相关学科的交融,在突出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的同时,也应考虑采用经济学、伦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四)缺乏对教师人文关怀的研究

纵观有关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所有文献,每个研究者在进行问题研究时的着眼点都是学生,都是站在学生的立场,谋求学生的利益最大化的。所分析的原因大都是教师自身素质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也大都是如何从教师自身做起。对教师自身的身心、教师的执教环境和当前的教育制度虽然都有所涉及,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还是有所缺失,今后的研究中,可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可行性对策来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五)深入的个性化研究不足

现有的所有研究都是基于中小学教师这个群体进行研究的,缺乏分层分类的视角。群体的研究注重了共性,但同时也忽视了群体不同成员的个性。这使得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受到质疑。例如在对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问题进行研究时,可以对于教师的性别、年龄段、教龄、学历和职称做一个分层研究。显然,不同层次的教师对学生所采取的语言暴力程度是不同的,暴力的成因和需要采取的相应的措施也是不同的。研究者们现有的研究还没有对此问题做出区别性的分析探讨。今后,对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可采取分层研究,可使研究成果更具科学性、可行性。

对于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学界的研究成果颇丰。这些成果体现了研究者们严谨的态度和开阔的思维。但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这个现象仍然存在,并且,会在将来的一段时期继续存在着。研究者们所分析的原因是否透彻,所提出的对策是否可行,这些仍有待检验和反思。也正因为如此,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这个问题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仍值得我们去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桑青松.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成因及消解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7,12.

[2] 辛学伟.教师语言暴力的成因及对策浅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0,23.

[3] 张雪梅.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J].中国教师,2006,2.

[4] 孙彩霞.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5.#p#分页标题#e#

[5] 付志娟.教师课堂暴力浅析[J].教师教育探索,2008,12.

[6] 陈华安.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07,4.

[7] 曹虹青.教师的语言暴力现象及根源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12.

[8] 文清.教师语言暴力源于心理压力[N].北京科技报(健康•心理),2004-02-25(B26).

[9] 朱磊.立法应向教师暴力说不[N].法制日报(立法•人大),2006-02-28.(003).

[10] 韩宏莉.幼儿教师“语言暴力”现象探析[J].教育探索,2009,1(211).

[11] 陈燕红.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浅探[J].教育理论研究,2008,1.

篇3

根据区委办公室《关于在全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硚办发〔2015〕3号)要求,局党组成员到基层开展一次以践行“三严三实”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调研。现制定方案如下:

深入到所联系的街道、社区(村)和企业,面对面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民意,解决具体困难,实现自我教育。通过调研,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查找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身“不严不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根源,寻求对策。

深入基层开展一次以“践行‘三严三实’,解决安全生产隐患发现、整改、查处不及时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调研,带头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调研活动从6月份中旬开始到8月底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制定方案(6月15日之前)。

认真学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学习关于树立群众立场、增强群众观念、改进工作作风以及“三严三实”等方面的重要论述,明确这次调研的主要目的。在此基础上,确定课题,结合实际制定调研方案,召开动员会,做好思想发动工作。

第二阶段,深入基层,调查研究(6月16日-7月30日)。局党组成员围绕确定的调研课题,结合实际,深入基层和企业,通过集中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调研。

第三阶段,梳理归类,形成报告(8月1日-8月20日)。

调研情况要从基本现状、存在问题、意见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认真梳理归类,建立调研活动台账,并形成调研报告。

1、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领导干部要带头调研,率先垂范,认真组织,切实抓好这次调研活动,并做好调研记录,确保调研活动扎实开展、有序推进。

篇4

为丰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并不断提高以文辅政效能,深入基层,了解民生,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近日, 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永城市十八里镇敬老院的基本情况、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启示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十八里镇敬老院位于十八里镇正西约1公里处,十八里镇敬老院建于2006年,2009年市财政拨款260万进行扩建,总占地面积约22678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房屋134间。院内有门卫室、医务室、娱乐室、会议室、读书阅览室、餐厅、食堂、洗浴室、健身康复器和四幢两层坐北朝南橫向排列的花园式小楼,被依次划分为普通生活区、拥军优属区、特殊护理区,用来供身体条件较好、复员退伍军人以及身体不好需要特别护理的五保老人生活居住。2011年,十八里镇敬老院获得河南省文明示范敬老院;2012年获得了国家民政部创先争优活动优秀服务品牌称号。

十八里镇目前共有195人名老人享受五保待遇,管理服务人员15名,其中,在敬老院生活的老人有130名,平均年龄71岁,年龄最大的95岁。院方管理人员2名,服务人员13名。是一所集居住、生活、健身、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敬老院。

二、具点做法

十八里镇敬老院建院之初,地域偏僻,经费不足,没有管理经验,服务人员极度缺乏,社会上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为在困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广泛争取社会上的理解、支持、信任和认可,镇敬老院迎难而上,不断创新探索,通过集体管理、民主决策、以副养院等方法措施,走出了一条以副业养院,自给自足的服务民生之路,具体做法如下:

1、领导重视 建章立制 成立了以主管民政工作的副镇长为组长,镇民政所长、司法所长、派出所长、综治办主任、国土所长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支持协调敬老院的一切事务。在广泛征求供养对象的基础上,制定了院长责任制、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值班制度、保卫管理制度、学习制度、炊事员岗位职责、人员管理规定、食堂管理、财务、卫生、医疗、安全预案、老人亲属、来访人员登记制度、老人外出报告和请假等一系列制度。使敬老院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集体管理 民主决策 提倡、支持、鼓励、积极推动五保老人参加敬老院的各项工作。选择身体健康、有执行能力的老人代表参与选举或者罢免院长;监督院内各项财务开支;定期检查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等日常事务管理;院民均可以就院内事务发表意见,表达看法,提出要求。积极参与建设、管理内部事务,积极为敬老院的生存发展出点子想办法。及时在公开栏、明白墙上公示收入、开支情况以及有重大影响的决策计划,广泛征求五保老人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他们的监督和质询。在敬老院内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平等、民主、轻松愉快的生活工作氛围。

3、注重学习 强化服务 十八里镇敬老院除两名管理人员外,其余13名服务人员均是从社会上招募来的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没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因此,定期开办学习班,邀请有关专家和医护人员讲解时事政策、法律知识和医疗陪护、饮食搭配常识等内容成为敬老院日常学习的必修课;周二、周五集中全院人员学习时事政治、听取有关道德品质方面的知识讲座。周一、周三、周五所有管理的服务人员抽出2小时时间听心理知识讲座,不断提升为五保老人做好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积极改善入院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把生活费由2012年每人每天7.4元提高到2013年的9.5元每人每天;每人每年发放冬、夏、春秋装三套和每月30元的零用钱;定期购买给老人洗漱用品;定期为老人理发洗澡。饮食方面,根据不同老人不同的饮食习惯,做到荤素搭配,对患有疾病的老人,指定专门的服务人员送饭送菜,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危老人设有特护区和专职服务人员进行24小时特别护理。敬老院管理人员更是注重在细节上下功夫,每逢传统佳节或者有老人过生日,敬老院都要天专门准备一桌饭菜和特定的日蛋糕等向老人表示祝贺,力争让每位老人都过得称心、舒心。五保老人生活的房间,包括冬天用的被褥,夏天用的凉席、空调、电扇等和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年底还将开展为五保老人供暖活动,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敬老院专门为五保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老人的身体状况、病史,基本情况等,遇到有五保老人住院还指派专人照料。定期走访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并做好帮扶记录。院里专门成立了丧葬小组,具体负责五保老人死后的丧葬事宜,解除五保老人对死后无人过问的担忧。该敬老院自建院以来共安葬32位五保老人,解决了丧葬费用7万余元,从根本上解除了五保老人对身后事的担忧。

4、以副养院 服务民生 由于五保老人多,镇政府每年扶持的6万元资金和上级主管部门为五保老人拨付的生活费用(每人每年3600元),在当前不断走高的物价水平下,除去吃饭、穿衣支出外,敬老院的电费、娱乐、院内设施维护和老人们的医疗和丧葬等费用支出根本无法得到保证。为了让五保老人吃好、住好、生活愉快、没有后顾之忧,管理服务人员自已动手将生活区后面20多亩闲置土地进行平整后,种上土豆、甘蔗、藕、辣椒、黄瓜、番茄、茄子、空心菜、大蒜、洋葱、韭菜等反季节大棚蔬菜架和红芋等农作物。在后面的小沟旁边,建起板房用来养羊、养猪、养鸭、养鹅,就连房子后面的小河沟里也废地利用,被管理人员用铁丝网圈住用来发展规模养鸡。不仅能保证五保老人吃上新鲜可口的蔬菜,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和大力发展养殖业,十八里镇敬老院逐渐摸索出一条以副养院服务民生的生存发展之路。目前,敬老院每年养羊100多只,年创效益3万元;养猪82头,年创效益2.8万元;③养鸡3000多只,年创效益8.96万元;院内种植大棚蔬菜,年创效益4.6万元。敬老院还根据农村婚、丧、嫁、娶事情多的特点,购买了礼炮车向外出租,年创效益1.2万元;一年下来,纯副业收入达到20.56万元。利润的40%用于保证服务生产,10%用于服务奖励,其余50%全部用在改善院民的生活上,这种敞开怀抱面向社会极富特色的办院模式极大的改善了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为当前形势下举步维艰的敬老院的生存和管理难题,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5、创新形式 形成合力 十八里镇敬老院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实现与社会的互动,积极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敬老爱老工作,促进敬老院事业健康。在有关单位、部门的支持、协助下,镇里的企业及社会团体(华星粉业、聚鑫置业、友谊建筑公司、卢师傅食品公司、华标水泥厂、十八里镇中学、十八里教会、望堂教会、柘树教会)等,每逢传统节日都前来敬老院帮扶慰问,为老人们送去了爱心和真情。十八里敬老院积极争取社会上的力量,通过各种不同形式,表达对老人问题的关注关心,形成合力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

十八里镇敬老院在实践中,通过积极探索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实际极富特色的发展之路,但也存在一系列包括服务服务人员专业素质、编制以及年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1、缺少专业人才 人员年龄偏大 敬老院里现有的13名服务人员最大的将近70岁,最小的也过了30岁的年龄。其中小学及小学以下学历的占2人,初中学历的有5人, 6人的学历是高中。他们都是从社会上招聘过来的,有的是退休后村干部,有的是附近村上的闲散劳动力,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训练,虽然有工作热情,为老人们服务的愿望也很强烈,但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缺少专业技能的服务人员,终将不利于敬老院的长远发展和健康成长,也难以在品质上为老人们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2、人员编制较少 发展后劲不足 上级有关部门为敬老院核准的人员编制远远不能满足为五保老人提供服务工作的需要,也不利于敬老院今后的长远发展。

四、经验与对策

十八里镇敬老院面对经费不足、编制及人员缺少等现实困难与问题时,不等不靠不抱怨不伸手,而是立足实际,自力更生,创新形式,通过有限的空间,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出租等副业,充分发掘潜能,强化自身造血功能,在破解当前敬老院普遍存在的生存与发展难题上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具有鲜明的推广示范意义。

1、政策支持 政府在财力和人员编制上为敬老院的生存、发展提供切实保障的同时,应在工商、税务、小额金融贷款发放等方面为出台优惠政策,支持有条件的敬老院发展第二产业,千方百计拓宽以副养院的路子。

2、提高素质 尽快引进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临床护理经验的新型人才,加强对现有聘用人员的综合服务技能培训,不断改善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向着年青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向着人才要效益,向着思路要出路,向着观念要发展。

3、形式多样 企业或个人在履行社会义务,表达对老人的关爱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在年节或其它时间到敬老院慰问表示关爱,也可以支持敬老院上一些力所能及的小项目,帮助他们强化造血功能。有场地的可以免费或者优惠为老人们活动多提供场所,比方说,卫生医疗组织可以定期为老人提供免费上门的身体检查,客运和景区可以联手为五保老人提供免费出游活动,电影公司或都剧团登门为老人送艺术进敬老院等等。

4、示范推广 我国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群成为对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社会问题,如何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是事关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十八里镇敬老院的做法,不仅对所有地处农村的敬老院有鲜明的示范意义,也对地处城区的敬老院的生存发展起着积极的表率引领作用。通过挖掘自身潜力,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从力所能及的小项目、小服务做起,抓住机会为敬老院的发展和自立拓宽道路。

敬老院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镇敬老院调研报告

2.敬老院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3.敬老院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4.农村敬老院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5.技术调研报告范文

6.实习调研报告范文

7.党建调研报告范文

8.调研报告格式及范文

篇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洪山区教育事业特别是义务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八五”期间,实现了“一无两有”(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椅);“九五”期间,通过了省市“普九”达标验收,标志着洪山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十五”期间,成功创建武汉市教育先进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整体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得以较大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但是由于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导致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而且在有些地方还有扩大的趋势。这种趋势如若继续扩大,势必产生更大的两极分化,并由此造成教育系统内部的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导致政治、经济的不公,亦即社会的不公。那么,如何公平地分配公共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呢?

近年来,洪山区根据区域实际,按照“课题先动、人大促动、政府主动、城乡互动”的总体思路,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一、政研一体,合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中,能否把社会各界、政府各部门以及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方力量有效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同心同德,共谋发展,至关重要。

1 广泛宣传发动,课题研究先行,形成思想合力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思想合力的重要性,以“面向每一个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所有的学生都充分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平等权利”为指导思想,协调全区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学习和研讨,广泛进行了宣传动员。

从2006年开始,我们启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专项课题研究工作,成立了以教育局、老年科协为主体,人大、政协相关人员参加的课题组。两年多来,课题组按照“边研究,边推进”的基本原则,围绕“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总体目标,突出“深入实际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分析原因、针对原因找寻对策、依据对策督导落实”的工作理念,坚持“科学、有效、创新”的研究思想,通过深入基层学校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和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深入扎实的研究工作,从中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在认真筛选、整理和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完成了《关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综合调研报告》《关于教育资源整合的专题调研报告》《关于管理体制和校长队伍建设的专题调研报告》《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题调研报告》《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调查与思考》和《城乡学校教育质量的现状与分析》等多项基础性调研报告和相关对策研究,为区人大立法和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使我们走出了教育均衡发展一系列观念上的误区,也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均衡发展就是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强大的思想合力。

2 人大立法促动,政府积极行动,形成制度合力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立法是关键,制度是保障。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洪山区人大多次对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和督察,并专门召开人大代表会议,为洪山区教育均衡发展广纳计策。2007年5月洪山区人大主任会专门听取了区教育局关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专题汇报。2008年6月,受区政府委托,区教育局又向洪山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了题为《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促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报告,并接受了审议。2008年7月,区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促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以战略的眼光和全局的高度,重申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政府的主导职能作用,强调政府必须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切实予以保障,从而,为洪山区下一步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贯彻区人大《决议》精神,区人民政府也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用3~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与洪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全区初中学校基本实现标准化,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城区薄弱学校建设明显加强,区域内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教学手段、生均经费、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城区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和超级大班现象,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发展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省、市规定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显著增加,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的总体工作目标。《意见》特别就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基金、完善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落实扶助机制、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问责机制、健全义务教育督导监测机制等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由此,我们深切感受到,全区上下关心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已经形成。

二、政策倾斜,大力促进农村教育快速发展

教育均衡的最大问题是缩小城乡差别问题。缩小城乡差别,必须切实依靠政策的倾斜和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均衡资源配置,优化管理体制,从而带动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

1 资源重组,优化农村学校资源配置

办学条件的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现办学条件的均衡化,首要的着力点应该放在优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上,减少甚至消灭弱势学校,使每一所中小学校都能按照法定标准,拥有大致均等的物质条件,实现基础教育规范化办学,从而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教育环境。

为此,洪山区坚持“既考虑长远,也立足当前;既全面发展,也重点突破;既全面规划,也重点推进:既全面整合、也重点扶持”的工作方针,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2008年采取“撤小、并弱、重组”等手段先后对17所农村中小学进行了资源重组,撤销了12所学校,完成了石嘴学校、花山小学、金鹤园学校等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等措施,缩小了初中学校之间、城乡学校之间在办学规模、班额、教师配置、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的差距,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也有力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2 加大投入,解决农村办学后顾之忧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要问题是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的投入机制,完善投入行为。为此,洪山区积极建立和完善新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设立了每年1000万元的初中标准化专项资金和农村教育专项经费,落实了“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和农村学校公用经费,逐步提高了农村学校教师医疗补贴、住房公积金补贴和远郊补贴,增设郊区教师特岗津贴。2007年,为郊区教职工实施免费体检,并投入4.8万元组织30名远郊学校优秀教师代表在暑期赴外地免费疗养。同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先期投入40万元,为左岭、花山片教师开通了上下班大巴,并报请区政府,将完善和开通远郊学校教师上下班班车线路列为政府2008年七件为民办实事之首。2008年,又投入150万元,全面解决了郊区学校教师上下班交通问题。从2007年开始,每年新增202万元,用于弥补农村学校生均人头经费不足,确保农村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切实做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教育经费向农村、向远郊学校倾斜。

3 理顺关系,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完善教育管理体制,从而促进教育资源在区域范围内实现更加合理的分配,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一个新的体制平台。为了全面落实“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2002年全区所有乡属中学被直接收归区管,同时,撤销了8个乡镇教办。2005年春季,全区农村小学被全部收归区管。为加强对农村学校的管理,教育局成立了教育视导室,设立了各乡镇教育视导员。至此,洪山区在全省率先全面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区乡共管,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

为进一步理顺关系,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2008年区人大《决议》和区政府《意见》中,又对区政府、各乡镇政府在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中的主要职责进行了明晰的界定。由此足以凸显政府的主体意识和主导行为。

三、城乡互动,着力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要努力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洪山区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城乡各自优势,建立起城乡教育互动机制,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互动发展,也一直是我们深入研究、理性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

1 支教、送教,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差异会直接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所以,缩小校与校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就是要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对于薄弱学校,当校舍和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接近好学校时,就应上下结合、内外结合,下大力气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针对我区因为典型独特的城乡二元化特点而导致的城乡师资配置不理想、师资结构不合理等发展不均衡的局面,近几年来,我们先后选派了多批次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有计划地组织了市区级名师和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较好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增进了城乡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交流和相互间的取长补短,也保障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不断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2 挂职、任职,提升学校干部领导水平

学校作为公共教育机构,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责任主体,其主要责任是推进学校内不同学生之间的均衡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在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位次。而肩负这一重任的当然是学校领导干部,能否履行好这一职责的关键在学校干部的领导水平。为此,近年来,我们通过采取从城区示范校(如洪山高中、卓刀泉中学等)中分批选派优秀干部到农村学校(如花山中学、弘光学校等)挂职或直接任职等方式,将好的模式、成功的做法、先进的理念送进农村学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学校干部的领导水平。

3 捆绑、联体,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相比较而言,城乡教育硬件的均衡较为容易,而软件的均衡则较为艰难。在大力改善农村学校硬件条件的同时,为了更好、更决、更有效地优化其软件条件,充分发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本着既输血又促进造血的目的,从2007年开始,我们把街道口小学等四所城区品牌学校分别与左岭小学等郊区农村学校“捆绑”在一起。目的是将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与农村学校整合、联体,并不断引进和完善目标引领机制、动态监控机制和推介激励机制,不断丰富学校间的思想交流会议、教育教学管理研究、集体示范指导等活动形式,促使两所学校实现办学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荣辱共担,促使农村学校迅速在观念上、管理上、思想上与城区学校广泛接轨。这一做法,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城乡学校的共同发展。

四、管理驱动,努力营造争先创优良好氛围

随着学校之间硬件与师资均衡配置的逐步到位,学校之间发展能否均衡的决定因素就在于学校管理的优劣。学校管理对教育均衡发展有很大影响。在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背景下,要真正达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目的,学校必须做出管理的变革,加强教育创新,形成办学特色,树立教育品牌;必须通过管理的创新,驱动学校内在活力,促进争先创优良好氛围的形成。近年来,我们围绕创新管理重点做了两个方面的文章。

1 强化绩效管理,构建良性激励机制

绩效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管理体系,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环节,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正确的绩效管理之道,在于遵循设定目标、业绩辅导与沟通、绩效评估、绩效诊断与提高四个步骤的逐步展开。为此,我们在不断优化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过程管理和督查指导,狠抓落实的同时,逐步完善绩效管理工作责任制,积极探索构建梯次式动态绩效考核评价新模式。新模式注重把每所学校、每位教师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幅度和发展趋势作为衡量和考评的重要内容,从而真正使绩效考核体现出发展性。让每所学校可能、可为、可发展,实现各得其所的适宜发展,让每位师生能获得自主发展的最大增量,并体验发展的快乐,最终实现管理流程的理顺、管理手段的规范、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升、员工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学校竞争优势的增强等目标。

2 提升学校内涵,走特色发展道路

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要义就是要努力促进学校持续的、特色的发展,其关键就在于学校的内涵发展。为此,洪山区始终把提升学校内涵、促进学校特色形成,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着眼点。一是建章立制。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乃学校的立身之基。近年来,我们先后出台了《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细则》《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在教学评估、课程改革、校本教研、教育科研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力求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在教研体制方面,建立“学校――学科片――中心组――项目组”四级校本教研体制,形成了以教培中心为核心,教研基地为依托,中心教研组为载体,全区教师全员参与、整体联动的教研新格局。二是科研兴校。我们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方针,在中小学采取课题引领的方式融科研于教学之中,形成以课题带教学、以科研促教育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校校有课题,人人都参与”的科研局面。三是精细管理。我们十分注重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大教育教学管理力度,努力把追求教育质量作为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科、每一个班级和个人的工作目标,以精细化促标准化,以标准化促均衡发展。四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办好学校特色,创建独有的教育品牌。

篇6

一、设立年度“通化市高中英语教研活动实验典校”,取得政策支持

2013-2014学年开学初,确定吉林省通化市靖宇中学为本年度英语学科教研活动典校。通过实验典校的设立,为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起了积极作用,获得了师生们的好评和认可,满足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需要,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实现了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提高了个人对开展好教研工作的信心。

二、成立校级“英语学科中心教研组”,为打造教研组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组建由学校各年级备课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的“靖宇中学英语学科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的集体智慧、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本校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根据学校学生、教师及办学水平的实际情况,有效开展特色教研活动

1. 改变传统听、评课活动为“问题设计―课堂教学观察―提交教学观察报告”活动。打破传统的开学初推门课活动,我利用开学初各年级集体备课研讨时间,先将各年级组教师及学生在英语学科教与学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然后组织中心教研组成员每年级确定1~2个问题,如高一年级“做好学生英语学科的初、高中衔接教学策略”、高二“如何做好词汇教学”、高三“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等问题,和教研组成员共同研究,分解细化这些问题,听课前统一设计出课堂听课的要点,做好分工和记录,以“问题设计―课堂教学观察―提交教学观察报告”的形式开展听、评课活动。活动期间我们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与反思评比、学生单词比赛等竞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2. 改变口头反馈为书面调研报告。在开展典校教研工作中,改变以往听课后单纯和教师及相关领导口头评课、说出反馈意见和建议,我坚持做到每次对本校的教学情况调研结束后,细化调研工作,撰写书面教学调研报告,报告按类别细化提供给教师及领导,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领导决策提供有效参考。把点的思考转化为面的指导,既为学校提供教育教学政策制定的可信依据,同时成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例如,2013年对靖宇中学通过为期一周的教学调研活动,主要通过听课、评课、教研组活动、教师交流、个人观察等方式,在初步了解了靖宇中学英语教学现阶段各年级的课程进度、课时安排及几位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和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后,及时撰写了关于取消高中晚自习后,英语学科教学出现的问题与策略方面的调研报告。

3. “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靖宇中学是我市的普通高中,学生基础差,特别是对于英语学科,学生们在初中已经形成了被动学习,甚至放弃学习;针对这样的学情,教师们对学生学习策略研究以及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的关注度越来越强。经过我和学校中心教研组教师多次研讨并达成共识,只有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实现本校的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于是,我们将课题研究作为为开展教研活动的突破口:

(1)确定课题。经过带领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回来做调研问卷、查阅资料等准备后,我们先后召开了四次教研组工作研讨会,大家积极献计献策,最后确定了“双案导学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双案导学”的方式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调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行为问题,高效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2)制定实施方案。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做好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论证课题价值和可行性,请专家对实验方案进行反复论证,确定最终研究方案。

(3)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我们增加了90分钟的理论学习时间,通过自学、网上学习、观看讲座及专家报告等形式学习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相关知识;了解研究动态、研究成果,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理论知识。

(4)定期开展不同课型研讨活动。一是坚持落实每月第三周为教学开放周活动。开放周内教研员要下校进行全面视导,使开放周的课堂教学从“表演课”转向“常态课”,督促课题实验的真实性和实践性。二是通过开展“引领课、研讨课、观摩课等现场教学研讨活动,进一步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实现课题成果和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共建共享共用。

篇7

关键词:任务驱动;基础课;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授课过程中的课堂实践教学,另一部分是课堂之外的社会实践。课堂实践教学是更好认识社会、完成社会实践的基础。与社会实践相比,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实现在校生的全覆盖,并能够贯穿整个思政课教学过程。因此,探索出一条课堂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可以促进理论教学部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好的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一、课堂实践教学改革的理念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在高职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是以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来帮助学生掌握职业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应用为动力、目的、核心,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借鉴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设计符合教学目的的项目任务,通过形式多样的,直观性、形象性较强的,便于学生参与的任务模块,进行符合教学目的的课堂实践活动设计。任务主题的设计应该贴近社会生活实际,贴近教学内容实际,贴近学生思想状况实际,是学生通过准备可以完成的运用性任务。任务驱动式课堂实践教学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优化学习动机。在这种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主题,分解和提炼出拟实现的任务目标和知识目标,确定最终课堂上可展示的任务结果形式。小组为基本组织单位,学生作为小组一员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增强了沟通能力,在暴露、挑战错误概念的过程中,自我习得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这种自我习得的体悟之深刻能够进一步加深理论教学部分的理解,并且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其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这种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合班授课的实际情况,小组作为任务完成主体,能够将教育范围缩小,增强互动,有针对性的加强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合班授课,互动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再次,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课上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师的授课内容与课上播放的视频、音频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有直观的、形象的感受。在课下学生自己学习和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去完成任务,进行成果展示,能够激发学生自觉的学习和运用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以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最后,多学科渗透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为文科院校,具有人文、历史、礼仪、经济、管理、法学等学科优势,而这些学科历年的发展又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所有这些使得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时能充分运用上述学科优势和多年积累的科研成果,在课堂上教师将上述学科的知识和科研成果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学生在上课时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课堂实践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

围绕任务驱动教学理念,在课堂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对任务模块、任务主题、任务目标、任务结果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有益的探索。

(一)组织形式:合班授课、合作学习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采用合班教学,人数在70-100人之间,这个人数范围便于集中理论讲授。在合班授课的基础上,合班内部分成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织原则是:兴趣相近、特长互补合作、规模适中。合作学习小组6-8人最为合适,从资料搜集到分析、从策划方案的制定到执行、从微话剧(微视频)的剧本到成果展示,分工明确、职责细化,共同完成任务主题。学习小组规模太小,任务难以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规模太大,容易有学生浑水摸鱼,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整体设计:以任务作为驱动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供任务主题,设置教学情境,在此基础上,学习小组通过资料分析、理论验证,提出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让学生在问题提出与解决中获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其过程是:设定任务模块确认任务主题进行角度选取采集相关素材完成任务目标课堂成果展示。如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将课堂实践教学分成课堂调研报告、课堂案例宣讲、课堂微话剧(微视频)三个任务模块,每个任务模块下分解不同任务主题。课的课堂实践教学分为三个任务模块,分别是课堂调研报告、课堂微话剧和课堂案例宣讲,每个任务下设不同主题。

三、课堂实践教学改革的任务项目设计

任务模块一:课堂调研报告根据《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材内容,课堂调研报告设置了九个任务主题,调查样本为本班同学,小组在确定任务主题后,用课余时间共同设计调查问卷,问题不超过15题,并形成PPT,一周后在课堂上对本班同学进行问卷调查,课后小组成员再利用一周时间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将调查结果制作成PPT柱状图,在课堂上进行五至十分钟的汇报展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在课堂上进行调研任务,是因为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调研报告的题目设计不宜太多,同班同学比较熟悉,配合度高,结果更直观,贴近同学的真实生活,汇报展示起来同学们便于接受理解,同时节省传统校园调研的成本。任务模块二:课堂案例宣讲根据《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材内容,使用与教材配套的《学生辅学读本》中的相关案例,选取其中八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任务主题,由小组成员通过一周的准备,在课堂上利用不少于十分钟的时间,首先就《学生辅学读本》中的案例进行讲解,然后自由选取教材案例之外的一个人或一件事进行举例论证,再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观点阐述和总结,全程使用PPT作为辅助手段,形式不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根据《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内容,课堂微话剧(微视频)一共设置了八个任务主题,由学习小组利用两周的时间自编剧本,设计剧情,自备道具,自行排练,在课堂上展示五分钟左右的现场微话剧表演或微视频,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完善任务模块、任务主题、任务的程序、任务完成的方式方法,总结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基本经验。

(一)任务的设定

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任务主题的设定非常重要,合理的任务主题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拟实现的知识目标和任务目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成功实施,关键在于学生对于任务的领悟能力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布置任务前要让学生了解完成任务主题的程序和细节,并把握好布置任务的提前量,做好动员工作,以防止学生由于准备仓促,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偷工减料,不能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师的经验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和足够的课堂教学经验,能熟练、灵活的掌控课堂实践活动的环节和节奏,并为学生任务的完成提供信息化教学设备和技术支持,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不宜做过多干涉,只需把握原则性的观点。

(三)良好的教学氛围

要有效的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就必须营造轻松和谐、自由民主的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拘束感,为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完成任务的作用。

(四)正面的肯定和评价

在学生的任务成果展示之后,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和总结,对于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尽量找出闪光点,给予正面的肯定和评价,保护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投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就失去了它本该实现的价值。实践证明,作为一种积极探索课堂育人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课堂实践教学,比较符合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可度、满意度、到课率均有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自我管理意识和动手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学生课后主动参加校园活动和社团活动,在活动的设计、内容和档次上有了明显提升,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效果明显。

作者:张妍妍 单位: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06).

篇8

关键词:市场研究公司;能力;选择

1市场研究公司的类型

目前,国内的市场研究公司按性质可分为三类:外资、国有、民营。他们在规模、市场定位、营销手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1)外资公司。如盖洛普、麦肯锡、Gartner、SGR等,他们的进驻大约可追溯到90年代初。外资市场研究公司在规模及办公环境方面都优于其它类型的调研公司。其客户主要是一些跨国的大企业。外资市场公司的主要特征如下:

①调研项目质量的控制水平较高,项目操作的规范性较强,公司各部门分工明确。例如,同一个项目的资料收集和后期分析是由不同部门负责的。其质量控制标准与国际一致,项目可管理性强;②客户较为稳定,其主要客户多是海外总部直接委托;③研究人员素质较高,公司在调研方面的培训能力很强;

④知名度较高;⑤价格高,他们的价格往往超出一些客户的心理承受能力。

(2)国有市场研究公司。国家及各省的统计局一般都有下属的调研公司,其特征为:①能发挥城市调研队伍的网络优势;②收费相对较低;③信息资源稳定,能够获得多行业的背景资料及相关数据;④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不畅,个人工作业绩与回报不成正比;⑤在项目的质量监控方面与国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数据误差较大。

这类国有的市场研究公司已有几家开始同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如,中央电视台下的央视与法国最大的收视率调研公司合资。它们如果能将外资的管理、技术与政府部门的行业优势、数据资源结合起来,在细分市场上很容易形成行业垄断。

(3)民营市场研究公司。这类市场研究公司可谓业内的后起之秀,大多为管理者以股份制的方式创办。其数量多于前两类市场研究公司,在传媒界也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去糟粕取精华,很明智地把自己定位于“国际水平,国内价位”,因此很具竞争优势。其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常在传媒上调研结果,有很高的知名度。对客户的反应迅速,有很强的服务意识;②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敬业精神,而且还能有效地将调研项目的质量与项目经理的个人素质密切结合起来;③报价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这种企业规模往往不及上述两类公司,人员流失现象严重。

可以说这三类市场研究公司各具特色,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结合企业的具体要求来对不同类型的市场研究公司进行分析和对比。选择一家满意的市场研究公司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比较。我们将陆续介绍一些评价及选择市场研究公司的标准及方法,敬请读者朋友关注。

2对市场研究公司的能力进行评估

对于不太了解市场研究行业的公司来说,若要对其进行评估实属难事。其实,只要考虑到市场研究公司的声誉、规模、人员素质、经验以及报价这几方面,就能较为有效的对市场研究公司进行评估,下面让我们就这几方面具体分析一下:

2.1声誉

声誉是个综合性的评估标准,良好的声誉包含很多方面,因此它是个比较软性的标准。有些客户认为,那些常在媒体上发表调研报告的市场研究公司一定具备良好的声誉。这种想法虽然没错,但却很缺乏说服力。2.2公司规模

公司规模可细分为人员数量、办公室面积、专业设施、分支机构等很多方面。通过对市场研究公司规模的了解,就可以大抵知道这家公司的专长和所属的专业领域,以及调研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市场研究公司的人员一般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公司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等应是专职人员,而访问员、复核员、编码员、行业专家等一般是兼职人员,实地督导有些是专职的,有些则是兼职的。这些可以量化的指标是判断公司实力的一种比较硬性的标准。办公室的面积同样反映了一个公司的规模。另外,从办公室的整洁程度与部门设置情况上可以看出一个市场研究公司的管理水平。

2.3人员素质

这里所谈到的人员素质是一些基本的素质,如受教育程度、专业知识、敬业精神等。除受教育程度外,其他的指标都很难量化,存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每人对个人素质的判断指标不尽相同。

2.4经验

“经验”有两层含意,一方面是市场研究公司成立时间的长短,另一方面是该公司主要人员的从业经验。立业较早的市场研究公司对本行业的过去、现状及发展趋势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此外,其管理制度及各种规范也很完善。

评估一家市场研究公司的专业经验时,公司主要人员的从业经验则十分重要。具备丰富经验的市场调研人员能够准确地定义客户的问题,对各种调查方法的优缺点了如指掌,能够及时处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2.5报价

报价已成为客户选择市场研究公司时的一项重要定夺因素。不同市场研究公司的报价只有在调查方法、质量、地域等方面相同时,才具可比性。这一点在下期的介绍中也会再次谈到。

3对市场研究公司的选择

选择一家优秀的市场研究公司如同寻找一个战略联盟,是件十分细致的工作。一般来讲,企业可按照以下两个步骤来遴选市场研究公司。

首先,企业可从现有的名录中选出几家重点对象,以备进一步接触。但就目前而言,市场上还没有一份完整的市场研究公司名录。因此,企业应注重日常的收集。有不少市场研究公司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刊登调查报告。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企业还可从中看出各市场研究公司的水平及专长。

其次,在遴选结束后,企业就要与这些市场研究公司开始进一步的接触。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电话或传真等方式联系,另一种就是登门拜访。前者对那些常做市场调研的企业较为适宜,他们有固定的,互为了解、彼此熟悉,运作起来较省时有效。那么,对于那些不经常做市场调查或正在寻找新的市场研究的企业来说,登门拜访则是必要的。通过拜访,企业可以了解到这家市场研究公司的规模(包括人员多少、办公环境、设施等),研究人员的专业素质、经验等方面的信息,对其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这种感性认识将对企业选择理想的市场研究公司有所帮助。

篇9

【关键词】高职 国贸实训 不足 完善 提高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基于“高端技能型人才”要求的高职国贸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XJG-12-35-8)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15-02

根据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以此为依据,我们认为目前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中小型企业,培养知识够用,外语表达能力强,综合素质好,能直接从事外贸行业第一线岗位群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可持续发展力的内外兼修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依据目前实际情况,国贸校内实训是高职培养高端技能型国贸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同时,在对位于九江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的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管理层特别强调外贸人员的口语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员工忠诚度。对比目前我院国贸实训教学现状,我们发现这些能力的培养往往是我们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所容易忽视的地方。为此,我们在国贸实训体系完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一、高职国贸校内实训现状与不足

1.现状。随着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目标的确立和强调,国际贸易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仿真模拟实训已经成为各个院校提高外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据此,建立从各单项模拟实训到综合仿真实训这样一种“渐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已成为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现实选择,以笔者所在院校――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例,国贸专业实训分为四个阶段: (1)国际贸易感知;(2)国贸单证操作实训;(3)国际贸易磋商实训(函电);(4)国际贸易仿真综合实训。

2.不足。这种“渐进式”实训教学模式的好处在于能使学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商品进出易的全过程,初步达到了培养和锻炼其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分析、组织以及业务管理的能力。不足之处在于它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出口操作能力、学生对整体外贸流程的掌握,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仿真产品的选择)、进口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因此,这种“渐进式”国贸校内实训教学模式难以符合培养高端国贸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需要加以完善、提高。

二、高职国贸校内实训教学提高与完善的途径

1.实训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1)国贸认知实训。该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专业属性,未来相关就业方向,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大学学生生活。采取的形式有企业参观、讲座(校友、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等形式。为避免学生企业参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我们在组织学生参观九江出口加工区合作企业的过程中,要求专业人员专门随同讲解,介绍企业各岗位功能、产品特点和生产流程等。通过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对将来工作产生美好愿景,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讲座分为职业规划讲座和大学学习生活规划讲座,职业规划讲座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和近年毕业的优秀校友来讲;大学学习生活规划讲座由本专业在校优秀大学进行,他们的现身说法更具有说服力,起到先锋模仿带头作用。

2)商务口语实训。国际贸易中口语和听力的作用毋需多言,该实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为学生提高口语和听力能力提供指导,实训地点设在听力实训室和口语实训室。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听力素材不易过难,以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口语可以采取分组主题讨论和主题演讲的形式。

3)国贸单证操作实训。该实训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整个操作流程,提高学生外贸函电写作、外贸单证制作能力。实训采取一票到底的案例实训方法,从头至尾就是一套实际发生的业务案例,再也没有第二个可能产生误解的案例插入。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步业务环节、每一份单证、每一组业务数据,均由这一套案例进行证明和解释。实训所采用的案例为位于九江出口加工区的校企合作企业实际进出口案例,所使用的材料全部为真实材料,目的是使实训最大限度贴近实际。

4)实训地点设在机房,所利用的软件为外贸单证操作软件。教师利用外贸单证软件上传案例背景,学生利用教师为其设置的个人帐户登陆操作系统,下载试题及模板,答题并提交实训结果。

产品市场调研实训。熟悉产品是外贸岗位的基本要求,国际贸易流程追根溯源是从产品市场调研开始的。该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国贸流程,关注学生的产品个性需求,掌握市场调研报告的写法,更好更快地适应外贸岗位。在了解产品调研报告写法后,学生分组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产品,在利用互联网等其他手段了解产品属性、产品周期、产品市场状况、产品市场展望后,汇报并提交调研结果(市场调研计划,报告,PPT)等。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有意识地寻找与调研产品相关的外贸工作岗位,从而实现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5)国际贸易仿真操作实训。本实训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实训利用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让学生在网上进行模拟实习,进行国际贸易各项业务操作。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物的具体操作,掌握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发盘与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认识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并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老师通过在网站新闻、调整商品成本与价格、调整汇率及各项费率等方式对国际贸易环境实施宏观调控,使学生在实训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

2.国贸校内实训体系考核机制

鉴于实训的特点和国贸实训的目的(培养符合外贸业务岗位要求的高端技能型外贸专门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就业能力,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我们使用新的过程性考核机制代替一次性、终结性的考核机制。以往课程考核机制普遍采用终结性考核机制,终结性考核机制的弊端在于使学生对待平时学习马虎懈怠,临到考试前复习突击、加班加点,以此希望取得好成绩,考完试后立马就忘,这种考核机制考核不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能力和综合能力,助长学生的不良学风,其完全不适合高职教育特点下的课程考核。为此,高职国贸实训教学建议考核形式如下:

1)平时考核(20%)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应将平时表现纳入考核范围。平时考核主要依据为考勤,学习态度等。

2)过程性考核(80%)

国贸认知实训的考核以提交实训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口语实训在口语实训室进行,实行过程性考核,期末加总而成;产品市场调研实训,以提交市场调研计划、市场调研报告、调研成果汇报的形式进行,三项成绩加总;外贸单证操作实训、国际贸易仿真操作实训考核,都在实训室依托教学软件完成,最后成绩在输入数据后,由软件自动测算加总而成。

参考文献:

[1]章安平,方华.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中国高教研究. 2008年第1期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3]李.关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国贸综合实训的调查研究.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1/11

[4]肖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递阶式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篇10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企业用人指导;职业指导;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试论如何开展企业用人指导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0日

引言

根据FESCO(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的2014年度《企业用工环境调研报告》,全国范围内参与调研的企业离职率平均达到10%以上,其中一方面是新进员工――特别是应届毕业生频繁更换工作,占了很大的比例;其次也有部分老员工为了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选择离职;再次是用人单位招聘结果不理想,长期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分析以上现状,归结到企业层面,表面上看离职是员工自身的一个个人行为,大多数的分析报告也将问题症结放在员工身上,而实质上除了员工个人行为之外,也侧面的表明了用人单位在吸引人才和保留人才方面有所欠缺,导致人才流失。用人单位在用人政策包括企业文化宣贯、信息传递、用人标准、员工整体回报以及企业用工环境等方面,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逐步提升整个企业的行业竞争力,改善企业的用工环境,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人力资源教育的重地――高校,在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和引导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很多大学生在踏入职场前没有受过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职业指导教育,“摸着石头过河”仍是大学生第一次择业时的普遍想法,这也导致用人单位在用工方面存在着“重复招聘”、“长周期招聘”、“高离职率”等用工招工难的困惑。本文针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确保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企业用人指导给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当前企业用人困境

(一)招聘周期长。根据《企业用工环境调研报告》指出,企业的平均招聘周期约6周以上,其中西部地区的平均招聘周期达到8.3周以上,东部地区相对较短。整体上看,企业的招聘周期长,难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缺口,这给企业招聘带来很大的压力。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全面了解一个求职者,不得不通过加大招聘周期、增加各种招聘手段来考验应试者,特别是针对应届毕业生,拿到最后OFFER的学生往往都是“九死一生”;另一方面企业的招聘程序方式方法需要进行创新,切忌全盘照抄其他公司的招聘流程,像近几年来流行起来的无领导小组面试,几乎被各个公司所采用,这当中不说某些职位是否需要这样的考核,单就是该种招聘方式的效果和对考核结果的把握就要大打折扣。

(二)用人标准规范。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位对用人的标准有不同的要求,国有企业以及一些优秀的外资企业对用人的需求和标准有着比较成熟的发展,而中小型及微型企业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的投入和建设。而随着时代进步发展,企业的用人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某个企业在选人用人方面看重员工是否认同企业文化,而有的企业则更看重一个员工的发展潜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对学生职业指导的教育;另一方面,企业制定用人标准的依据往往依托于企业的战略发展,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影响了用人标准的不断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员工行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关系管理是通过调节企业、员工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从而实现企业组织的目标。新形势下,企业员工的思想、心态和社会关系有着很大的变化,这必然给企业员工关系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处理不善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现在大量的90后大学生已经进入了人力市场,企业在处理这些员工关系时势必要采取一些新方法、新措施来保证企业的正常高效的运转。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协调这些员工关系,成为考验企业在用人方面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员工技能不匹配。企业在运转过程中,计划执行不畅是普遍现象,归根结底是员工技能与岗位设置不匹配造成的,简单理解就是该员工不能胜任所在岗位的岗位职责,一方面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转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人岗不匹配直接导致员工的创造力下降、责任心不强、甚至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直接的后果是导致关键岗位的人员流失,使企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这对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影响。因此,如何科学全面地对所设岗位进行分析包括其专业知识要求、应变能力、学习能力等,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养,进而提高人岗匹配的程度,是开展企业用人指导的一个难题。

(五)企业对用人指导不够重视。企业通常把企业用人指导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混同起来,把用人指导的对象限定为员工和求职者,而且普遍采用人力资源管理员工的方式进行。企业用人指导与人力资源管理两者之间应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概念,其作用是不能相互取代的。企业用人指导的对象包括企业和员工,其目的使得企业更好地选拔任用人才和员工得到更好的个人发展,也就是说其目的具有二维性;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在企业战略的框架内,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并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进行激励,来保证企业组织的高效运行,可见其管理的终极目的是满足组织发展的需求,管理对象限定为员工,其概念和方式与企业用人指导是有巨大差别的,这也是很多企业对用人指导存在的认识误区。

二、开展企业用人指导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