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态化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常态化管理方案

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XX火车站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相关要求,从根本上解决XX火车站出站口及周边环境存在喊客拉客、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现象,切实维护XX火车站广场秩序,提升XX文明城市形象,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和目标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建立机制”的原则,严格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高铁南站(汽车南站)、XX火车站、XX汽车北站广场及周边区域管理方案的通知》(X政办秘[2020]X号)工作任务,通过常态化管理,全面规范火车站出站口及周边环境秩序,使XX火车站成为XX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XX火车站及周边环境常态化管理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现对XX火车站管委会建设作进一步明确:XX火车站管委会由区城管局、区文明办、区交通运输局、XX公安分局、XX街道、市交警支队、XX火车站等相关单位组成;

管委会主任:XX区城市管理局局长

管委会副主任:XX

XX公安分局副局长

XX区交通局副局长

成员:XX市交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

XX

XX火车站党支部书记

XX

XX街道党工委委员

XX区文明办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局,XX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管理重点和范围

XX火车站及周边管理区域划分:XX火车站(铁路派出所)负责车站站房以东区域综合管理工作,负责落客平台西边缘至站房间(含南北两侧匝道,不含西侧阶梯及绿化苗木)的设施修缮、卫生保洁、公益广告设置、违停抓拍和机动车疏导管理工作。XX火车站管委会负责车站站房以西区域的市容市貌管理、环境卫生监管、绿化管养、公益广告设置、交通运输执法、车辆有序停放和现场执法等综合管理工作,并指导监督XX火车站(车站派出所)落实责任区域管理职责。

四、联合执法组人员组成

依据X政秘[2020]X号文件精神,由XX公安分局、市交警支队各抽调1-2名正式民警、4-6名辅警并明确1名负责人参加XX火车站管理委员会日常管理,根据需要随时增加正式民警;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运输局各抽调不少于6名工作人员并明确1名负责人参加管委会日常管理,各单位抽调人员由管委会统一调配,统一管理,落实24小时工作制,为方便执法工作,公安、交通、城管要调配联合执法工作车辆,供联合执法人员执法使用。管委会要主动牵头抓总,强化担当,加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好火车站及周边环境秩序。

五、联合执法组后勤保障

为保证常态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对管委会人员的办公场所、人员、经费给予保障,预将人员分为6组,每组6人,每日白天夜间分别安排一组人员。白天每人每日补助50元,夜间每人每日补助100元,2021年全年预计发放补助328500元。租用办公场所费用预计70000元。办公场所内部装修、采购办公用品、水电维修等费用预计130000元。火车站管委会2021年年度预算合计为528500元。经费由区财政进行拨付,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

六、奖惩措施

对在火车站周边查处违规拉客喊客个人的,一经查实每起奖励查处者100元;对在火车站周边查处违规拉客喊客的非法营运电动车、三轮车的,一经查实每起奖励查处者200元;对在火车站周边查处违规拉客喊客的客车、出租车,一经查实每起奖励查处者500元。

对平时工作不认真,不作为,出勤不出工,出工不出力的人员,由相关领导进行劝诫谈话,若情况仍无改善则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惩处;对工作经常不认真,不作为,被上级单位督察发现问题的人员,将相关情况通报原单位,并扣发当月20%的执勤补贴;对工作不认真,屡教不改,2次以上(含2次)被上级单位督察发现问题的人员,退回原单位,由火车站管委会通知原单位并建议原单位给予组织纪律处分。

七、工作要求

(一)加大管理力度。

加强常态化管理工作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维护好火车站出站口良好的秩序环境,提升XX文明城市形象。要加强考勤,确保人员稳定,各单位抽调人员至少要工作1年以上,人员不得随意调动。

(二)严肃工作纪律。

联合执法人员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执法过程中要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推行说理式执法,倡导柔性执法,对于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的行为从严从重处罚。要廉政执法,坚决杜绝吃拿卡要行为,一经发现,将严肃查处。

篇2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

2001年课程改革开始实施。根据专家的调查,在我国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地发展不一:有些学校仍未开设该课程;有些学校只是停留在公开课、观摩课上,未进入到常规的课程设置中;还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但被挤占挪用的现象严重。在本文中,笔者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进行浅要分析。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综合时间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学界有不同说法。知名学者陈树杰曾在“常态化综合时间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讨会”中提出常态实施的特征“分别为课程为必修课程,且当普遍实施;教师能胜任,操作简单便捷;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有明显效果,收获颇多”。

以此笔者认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简单地说就是:“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小学三至六年级普遍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周参与课时至少达到一课时。学习内容为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各类问题,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通过实践活动内容的系统建构和有效的校级管理措施,使之成为像语文、数学那样易于操作、易于指导的常态化、实践性的课程。”

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有效策略

(一)规范管理机制,监督课程常态化的有效开展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新课程,自身实施的难度较大,并非考核课程,因此其发展有赖于教师和领导自身的重视程度。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来看,应当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掌控。不要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不检查不要的课程”。

(二)开展师资培训,确保课程常态化的有效进行

为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要加大师资力量的培训,可以从三点入手:第一,培养专职教师的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让教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二,可以建议班主任作为该门课程的兼职教师,对课程的管理实施更为方便;第三,学校拥有特长的教师,及学生家长、社区人员、企事业人员以及干部等,均可担任该课程的辅助人员,成为辅导力量,同时应当通过指导工作,让学生完成实践活动体验。各方通过通力合作,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有效开展,进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各级的教研机构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让教师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更好地完成课程,不断推广成熟有效的实施策略。

(三)完善策略指导,辅助常态化的有效实施

教师在实施综合课程实践过程中,应当注重指导的策略。

在行为层面上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情感指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只是对自己负责,还对整个活动小组负责。第二,个体责任指导。和学生有效交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且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第三,合作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合作,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第四,社交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学生同其他成员以及老师进行交流,在活动中,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此过程予以重视。

同时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种不同课型:主题生成课、活动策划课、方法指导课、成果汇报课。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每一课型列出了指导策略要求。

1.主题生成课指导策略

指导学生发现主题,寻找主题研究的切入点。

操作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全班交流,按兴趣自然分组,分组确定子课题。以“走进树叶吹奏”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说明课型操作要求:首先为了让学生接触认识吹叶艺术。课前就向学生们展示了几首树叶吹奏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再开展“吹叶知识知多少”主题探究活动,学生们积极交流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老师则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提炼,将这些问题转化为活动内容,以民主讨论、平等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生成了活动主题,确立活动子课题。

2.活动策划课指导策略

指导学生按兴趣分组;指导学生做好活动方案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操作要求:小组策划,填写和制订活动方案 ―全班交流,学生针对各小组方案展开讨论,修订方案―小组改进方案,进行具体分工。教师重点指导填写“活动方案表”这一环节,表格内容主要有:研究内容、小组成员、具体分工、活动时间地点、研究方法、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安排、预期成果等。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有效指导。中年级的可采用“先扶后放”,高年级则采用“质疑问难”的形式。教师进行集中指导后,可由各组合作完成方案表格的填写。表格完成以后,分小组上台展示交流自己的活动方案表,由学生质疑其中的难点,采用师生、生生互动的探讨方式来解决学生提出的困难,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又适时体现教师“导”的作用。

3.方法指导课指导策略

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包括小组合作分工),提供各方面必要的支持(指导社会调查;指导整理和分析资料;指导成果表现形式等)。

操作要求:“方法指导课”重在教师的引导,可以由辅助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在指导内容上,教师侧重以下几个方面:①专业知识的指导,这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需要,比如,教学生“如何设计问卷调查”“怎样进行学调查”“如何学会采访” “幻灯片的制作”“怎样汇编主题报告册”等;②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③启发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结果呈现方式;④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反思评价。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和反馈信息,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可根据各小组的实际需要,分组指导。

4.成果汇报课指导策略

指导学生整理成果;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评价;指导学生进行总结交流。

操作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分组汇报式总结交流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实效的:做好课前准备,组织好汇报活动过程,以多种方式评价活动成果。教师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抓住契机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与评价,使课堂活而有效,真正达到资源共享、总结方法、积累经验。促进学生在和谐、互助的氛围中学会合作、学会客观地分析与思考、学会申辩、学会分享与赞美。以笔者指导的“车迷天地”成果汇报课为例:先引导学生简要回顾研究主题及各小组研究的内容并选择本主题的原因,老师简评后,请学生分组以不同方式呈现了活动过程和活动情况。“唯我独车”小队用演示文稿、手抄报等方式汇报了“汽车的历史与发展”;“车行天下”小队用图片展示说明和录像再现等方式汇报“汽车的种类与用途”;“飞车一族”小队用车标故事讲解和抢答的形式与大家分享“汽车标志”;“爱车一族”小队数据图表、相片说明和录像再现等方式汇报“汽车销售与消费的调查”的成果;“骑乐无穷”小队以辩论赛和写倡议书形式展现了“汽车与环保”的关系;“未来小队”则以表演和实物展示了“未来的汽车”构想。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中积极评价、质疑、解惑,共同探讨活动方法,并畅谈了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体会。最后,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生成了新的主题。

(四)健全评价体系,推进课程常态化的有效施行

应当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推动课程常态有效实施。

1.重视评价指标

要将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方面的状况纳入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评价指标。

2.客观制订指标

要制订对学生的客观的发展性评价。关注过程,兼顾结果,强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评价项目多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期末调查评价、综合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三方面通过学生过程性表现对照一些评价量规标准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期末调查评价是基于学生主题活动实施后通过反馈的信息,了解其实践的真实性和参与度。

3.要建立完善、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体系不仅影响着教师从事该课程的热情和态度,还能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课程常态化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投入要加大

综合实践课程由于不是考核的重要课程,因此各学校在该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够。而课程的发展与研发均需要以物质为基础,没有物质基础,课程的发展与研发几乎没有可能性,因此投入十分重要。

2.对活动开展的安全责任问题予以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其他课程存在不一样的地方,安全责任问题应当受到重视,因为该课程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在教室外开展,安全便存在隐患,重视安全责任问题,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

3.对学生的负面体验予以关注

综合实践课程同其他课程相比,评价标准具有多样性,学生在课程中也有不同的感受体验,此时为了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负面体验予以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四、结束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当做到政策制度上下贯通、规范健全;拥有高素质、稳定的专业任课队伍。与此同时,还应当有着完善的科学评价体系,才能确保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有效实施,这便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周 晶.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形成过程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杨 舸.信息技术环境下城郊小学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篇3

一、目标任务

以广告公司、渣土车队等相关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纠隐患为核心,以安全标准体系为支撑,以完善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抓手,以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为保障,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建设,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责任股室(中队)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局领导小组”)。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局执法股),具体负责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建设的日常工作,协调、指导和督促各单位开展相关工作。

三、工作机制

(一)检查机制

1.广告公司、渣土车队等相关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隐患排查的行业标准,进行分级分类,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每个月向各执法中队报送1次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要落实整改资金,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并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实行闭环管理。

2.各执法中队要定期组织常态化督促检查。各执法中队要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检查,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并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现场核查,及时发现和掌控各种隐患。

3.各执法中队对检查中发现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能立即整改的要责令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当依法以书面形式发出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排除和整改,并建立信息管理台帐。重大事故隐患要报请局主要领导亲自挂牌督办,一般事故隐患要由各执法中队指定专人共同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整改,确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到位。

(二)考核机制

1.广告公司、渣土车队等相关生产经营单位要对隐患自查、整改情况进行常态化上报,并接受管理部门的考核、指导和监督。

2.各执法中队要将自查自报隐患数据、日常执法检查数据和监管措施执行到位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安全隐患排查全过程记录和闭环管理。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的生产经营单位,要约谈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开展不力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并形成记录,进行存档。确保隐患排查治理的全覆盖和无缝化管理。

3.我局领导小组将于每季度对各执法中队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专项通报。并将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建设情况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严格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对责任不落实、考核不达标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予通报、严肃处理;对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奖励。

(三)培训机制

1.制定隐患排查标准。各执法中队应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和差异性监管,重点突出查什么、怎样查、怎么落实整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制作成安全生产检查手册(表格)。

2.各执法中队、各广告公司、渣土车队要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系列培训,深入相关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督导,并进行系统分析,汇总各项数据,及时上报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3.通过座谈会、现场观摩等方式,定期组织属地管理部门之间和生产经营单位之间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交流学习活动。

四、工作步骤

我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各执法中队要成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组,要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确定阶段任务和工作措施。

(二)调查摸底阶段。2014年3月底前,各执法中队要完成辖区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情况摸底调查,完善基础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建立系统阶段。各执法中队要不断细化、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标准,明确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每项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标准和要求。要建立包括生产经营单位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安全隐患动态监管统计分析评价系统等内容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

(四)强化考核阶段。各执法中队要全面落实综合监管、属地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要突出工作过程和结果量化,严格考核,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执法中队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定承办部门,明确专人负责,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常态化建设纳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部署、同时推进、同时考核,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篇4

一、成立“学校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闫庄镇联合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成立“学校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传达贯彻通知精神,制定了我联校生产月活动方案,及时部署学校安全工作,安排各中心校以及教学点“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有关事项,组织、协调、指导学校活动的具体开展。

二、闫庄镇联合校具体活动内容

按照市教科局《原平市教育科技局202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以及6月份安全工作任务清单,我联合校充分立足实际,结合自身环境条件,重点组织开展包括:下发6月份安全重点提醒卡,组织各种安全主题活动,悬挂条幅等方式营造安全生产月主题氛围,对各学校进行检查督促,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

1.下发6月份安全重点提醒卡,层层压实责任

我联校及时给各中心校及教学点下发《原平市教育科技局2020年6月份安全管理重点任务提醒卡》,于6 月6 日收回回执。各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建立以各学校校长为组长的“6月份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压实责任,确保安全生产月活动取得实效。

2.组织各种安全主题活动,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我联校按照市教育局安全生产月书画征稿活动安排,于本月开展了我联校的书画征稿活动。我联校鼓励全体师生参与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师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共选出征文稿件2件,教师书法作品3件,学生书法作品13件,学生绘画作品7件。通过此次安全主题的征文征稿活动,使广大师生在参与创作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

我联校按照原平市科技局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月”演讲活动的通知,各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活动。此次演讲比赛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此次安全主题演讲活动,安全理念己在不自觉中渗透到了广大师生的生活学习中。

3.悬挂条幅等方式营造安全生产月主题氛围

在多个明显的地方张贴了:开展“三零单位”创建、“保障校园和谐安全”等内容的标语。我联校所辖的各学校也在校园宣传栏内组织学生老师板办了有关“防溺水”“防传染病”的板报,大力营造宣传氛围。

各学校组织老师学生阅读了有关“三零单位”创建文件,各班召开了安全主题班会,分享了校园安全。

4、对各学校进行检查督促,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我联校继初中平稳开学后,小学高低段也相继开学,为积极响应创建“三零单位”号召,加强校园安全工作,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切实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我联校领导小组在各学校及教学点集中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5、疫情防控常态化,严防疫情输入校园

篇5

XX市脱贫攻坚动态调整的经验做法

今年是脱贫工作攻坚之年,动态调整是当前的重中之重,XX市重学习、定措施、强督导,确保高质量完成动态调整工作。

一、定期组织培训学习。XXX定期召开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工作部署会,并定期对乡镇分管扶贫干部、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各村两委负责人进行脱贫攻坚动态调整暨信息精准提升培训,认真学习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内容,系统地从扶贫对象动态管理、边缘户摸底和信息采集录入、脱贫监测户摸底和标注、扶贫对象信息采集录入及更新和核准、建档立卡数据核实核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

二、建立常态化管理制度。制定了《XX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常态化实施办法》,逐村逐户开展大起底大排查。脱贫攻坚期内,按季度进行动态调整,符合条件的应纳尽纳、及时帮扶,达到脱贫标准的有序退出、继续扶持,漏评、错评、错退的及时纠正。聚焦有贫困户的乡村和特殊困难群体,统筹开发式帮扶和保障性扶贫。

三、强化督导检查。加强对贫困户动态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力争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全市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工作任务。

篇6

尊敬的局领导、各位老师:

履职周庄初中副校长一年来,负责教务工作。现就履职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希望给予批评、帮助和指导。

坚持理论学习

我工作闲余,自觉研读《中小学校长》、《人民教育》等杂志,中国教育报中的“基础教育”专刊、“校长”专刊。学习学校管理中必备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中校长成长理论认为:校长的成长任职起点晚成长周期长。这就说明,要努力适应校长岗位,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山东清怡中学学习了杜朗口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独创“自主探究、展示反馈”的245教学模式,办学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这个模式告诉我们,在学习先进的理念的同时,要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我认为加大办学理念的学习与研讨是提升一个学校动力的有力武器。

积极参加课改培训

去年开始,县局加大了对校干、教师的课改新理念培训。一般都放在节假日、周末。我们认真组织老师参加了每一期的培训,不错过一个提高老师理念的机遇,仔细做好培训记录,会后认真研读吸收。经历了数次“头脑风暴”,深悟县局的“三为主”高效课堂提出的契机。在教育改革的阵痛期,在教育改革向内转,在教育改革练内功时期,我县能够审时夺势,快步加入“名校共同体”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本学年,整理听报告笔记两本8000多字,听教改传经课12节。另外,引领我校教职工积极参加县局的所有培训、听课,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为我校高效课堂建设培养了多名骨干老师。

实施推进新课改

不进行课改,教育没有出路。高效课堂是对应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而言的,它属于“有效教学”范畴,很好地补充了有效教学所不具有的指向的准确性。高效课堂是最接近于理想的教学形式。我校自县局发出动员令后。积极行动起来。率先在数学科实施以导学稿为统领,以小组组织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内涵、以三维目标为目的,以发展学生主动学习为方向的高效课堂建设。现在各科老师都积极行动起来,投身于“三为主”高效课堂的建设中。我们的目标是把课堂变成“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述职报告 )我们认为,模仿不是课改,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学习杜朗口、兖州一中、昌乐二中,还是宁达中学、东庐中学,只能学习先进的理念和它的理论支撑,不能照抄照搬。我校今后会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争取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推广有本校特色的高效课堂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实施“公开课”、“听课”常态化

我校实施“公开课”、“听课”常态化是配合“三为主”高效课堂的强力措施。所谓的常态化的每位老师每周都要上一节公开课,不论有没有老师去听课,都按公开课的方式去准备,教研组长是各组“公开课常态化”的第一责任人。实施以来,各组都能尽职尽责起到召集、督促作用,各位老师也积极行动起来,主动邀请老师给予指导、帮助。事实证明,“公开课常态化”能有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现在我校老师大都不把上公开课看成是一种负担,他们已把“公开课”看成了一种“常态”。今后,我们会总结“公开课、听课”常态化中存的问题,继续完善、实施这一方案。

珍惜学习机会

3月22日,组织上推荐我参加“十一·五初中校长任职资格班第二期”培训。离开了繁忙的课改一线,使我有机会静下心来学习、思考、梳理教学管理理论。近3个月来,我认真聆听了多位老师的理论课,参加了6次学校管理的大讨论,阅读了5本专业书籍,做了4本近20000多字的听课笔记,参观市区学校3所,并听所在学校校长的有关教学管理的报告3场,完成了已结业学科的作业。有幸结识了一批三县和市区的校长,与他们学习、交流了学校教学管理的成功经验,充实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我的收获是:校长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到教育教学上,放到教师和学生身上,要不断强化课程开发与教学过程的管理,要做到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要站在教育改革与教育科研的前沿,要做到真正的有利于教师的发展,要指导学校教育教学不断前进。

协助张敬民校长做好以下工作:

1、学校考务工作,培训学习回来,积极主动参加学校所有的考务工作。

2、在张校长外出东庐挂职期间,主持学校工作一月。

3、教师安置房的质检、协调工作。

4、校委会安排的其它工作。

今后努力方向:

1、推进“三为主”高效课堂不放松,全面实施以导学稿为抓手的高效课堂建设。

2、真诚热心服务于老师、学生,为教育教学服务。

3、和每

篇7

关键词:融合;班班通;常态应用;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4-0018-04

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深度融合,引领创新,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何为融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我们以为它是更深层次的整合,有犹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的境界。“班班通”是继“校校通”后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又一种信息技术应用形态,探讨班班通与教育融合的时机、广度、深度和实效,研究其应用的频度和有效度及其之间关系,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1]下文根据我校探索历程,从“建设、管理、使用、效果”这4个维度作一阐述。

一、 “建设”中的融合是推手:助力推进应用

这个“建设”既非购买设备也非安装设备,而是指服务于基础运行环境的设备或技术的集成整合,以发挥最大功效、极大提高用户易用性等应用策略的谋划及其实施,其核心是服务,涵盖软件、硬件、活动、流程和关系等,它贴近学校信息化现状,匹配师生当下应用能力,并随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学校信息化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和更新深入,所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与现状的匹配度将直接影响着应用。“建设”中的融合是班班通与教育融合的初级形态。

案例:技术问题,充分谋划用时淡化,操作简捷

班班通建设一年后,负责售后的某投影仪公司副总裁带领一行人,就灯泡问题来校调查,经过三个多小时检查后评价如下:“我到过中国上百所学校,还未见过56台投影仪用了近一年,没有一台有过非法关机的,非常的好”。没有非法关机如何做到的呢?这要归功于实施方案中的“一键开关机”策略,一键能开启或关闭所有相关设备,而非法关机反倒麻烦。

【解析】根据“先行组织者”基本策略,贴近教师现有水平集成技术资源,不让教师对技术望而生畏,从技术的最低点起步,先让教师用起来再逐步提升。谋划时用足技术而在使用中淡化技术,这个当心那个注意等一概不提,技术问题通过技术来解决。2003年我们提“一键开关机”概念要刻意去整合,随着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十年后的今天对此已无需求,况且双向作用后的班班通也已标配这个功能了。

案例:应用环境,坚持共性兼顾个性,运行顺畅

不同批次异种配置的电脑,操作风格相同,使用习惯一致,呈现班班通的共性;不同年级提供不同教学资源,具有差异化的个性;个人盘收藏夹等个人设置可自我设定不被还原,体现管理灵活性;即使上课时系统有问题,也可远程启动XPE,基本功能一应齐全,教学依旧顺畅连贯。这一切得益于“班班通软件安装维护规范”的服务供给。如实施层面上网管“管”系统,教师“搞”应用;技术层面上,应用穿透还原技术实现还原状态下的更新功能,采用绿化技术实现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的分离,采用虚拟技术实现本地软件的“无限”扩展,采用系统封装技术实现多类配置镜像通用的高效网克等。

【解析】班班通安装位置分散,使用人员不定,应用需求多样,所以服务需要规范性。如软件安装,大到软件兼容小到输入习惯,甚至数据存放位置等都应考虑,否则都有可能影响应用效能,因此在持共性顾个性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相对统一的公用设施服务规范是必要的。技术层面上,2004年提出“穿透还原”、“绿化技术”、“虚拟技术”和“系统封装”等可谓超前,实施难度也极大,经多年磨合和发展,目前理念与技术已融合,相似功能的商品已开始销售,如某著名公司销售的KACE套件[2],这说明了融合是双向作用的过程。

二、 “管理”中的融合是旗手:引领有效应用

“同样的信息技术在不同的地域和组织中有着不同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信息技术不再作为一种‘技术’独立存在,而更多地承载了一种管理思想”,“信息技术的实现过程是技术与社会环境、组织结构、人员水平密切联系、互动的‘社会――技术’过程”,“这种基于文化视角的互动过程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的引入、实施和应用效果”[3]。所以,有效应用应逐步递进,目标设置需要匹配学校的应用环境,且随应用形态的发展和应用节点的推进而动态升级、逐步更新。制定符合学校阶段实际的有效应用推进目标和恰当的有效应用评价标准尤为重要,融合需要渐进,实现跳一跳摘桃子的功效是技术与管理融合的体现,因为贴近“人的需求”来实施导向,可保障应用的有效和推进的有序。

案例:启蒙应用,范式领衔模仿使用,恰当就好

目前苏科版教材大多提供教材配套资源,每个知识点基本能涵盖,实行拿来主义,以配套资源为范式引领教师模仿使用。初始目标:充分应用这些资源,领会设计理念,把握应用时机,感悟恰当意境,逐步增强班班通有效应用的意识。

【解析】理念先行,引领教师理解有效应用首先是恰当应用,恰当的资源只有在恰当的时段应用,才能取得最大化教学效果;技术上讲基本知识练基本操作,不搞课件制作类培训,纠正“要应用先要学会做课件”的片面认识;应用中增加“媒体和资源的应用”备课栏目,对资源来源、特色及其应用的预期效果等加以描述,通过集体备课审定环节,研讨资源的恰当应用和有效性。如此,让“范式”、“模仿”、“恰当”、“应用”之间产生有效关联,保障应用的有效。可见,融合是探寻结合点的过程。

案例:入门应用,收藏夹式个性建库,收集就行

教材配套资源范式领衔使用一段时间后,因其满足不了个性化教学需求,教师们渴望拥有归档整理好的适用新资源,于是我们顺势提出注重“超链接”类资源,讲究资源易用可操作性;倡导搜集整理归档资源,建设具有人文个性特色的网络收藏夹式个人资源库;架构“完整教案+个人资源库”的备课模式。

【解析】网络收藏夹式个人资源库,虽不华丽但适用有实效,其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是教师对资源选择标准和使用时机把握的体现,折射教师的教学理念,这种人文个性个人资源库是任何专业公司无法代劳的。通过应用目标的动态更新,让教育需求与技术应用柔和地自然亲近,有效应用的引领和推进水到渠成,体现了融合的渐进性。

三、 “使用”中的融合是抓手:保障常态应用

如果把班班通当作通向教育现代化的一段路,那么司机、货物、车分别就是师生、信息资源和应用运作机制,只有三方协调联动才能正常前行,所以,“不再局限于技术方面,而愈来愈重视人、信息、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人与信息环境的相互关系”[4],以“与人的关系”为中心,同步进行人力(师生)资源、信息资源和运作机制的建设,这是班班通常态应用的基础要求。“用就是建,建即为用,三项建设均衡匹配协调,人为中心,建用相融,三类发展螺旋生态和谐”,这是班班通与教育正在逐步融合的标志。

案例:提升素养,融于日常小步快走,螺旋发展

人力(师生)资源建设策略:小项目低门槛准入,预设目标匹配师生实际接受能力,细化并随时调整;重应用勤练习,确保各层次师生都有适合的应用实践机会;小步快走常态化应用,每次只讲一点,时间控制在几分钟内,给予充分的练习“消化”时间。

【解析】让教育理念和信息技能融合转化为教或学的行为,是多次培训多次实践多次探索的渐进内化过程,其关键是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让低起步常培训勤实践,贯穿于日常教与学之中,有利于持续开展,能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而素养提升反过来又可促进师生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充分发挥技术性能,有助于实现应用常态化和提升应用有效度。

案例:信息资源,流动与归档相统一,生态发展

信息资源建设策略:“①流动策略。在主要节点或设置‘加油站’,加油添能,助力流动;或增加‘岗亭’,规范流动,提供服务;或增设‘港湾’,自我调整,互助优化,促进信息有序流动。②归档策略。切实保护师生积累的资源信息,不定期组织辅助人员或所有教师,对信息资源整理优化,及时归档提供共享,保障信息有效可靠。③生态策略。引导师生恰当合理地利用信息,让信息在有序流动中过滤,过滤中优化,优化后归档,使信息流动高效,优化再生,生态发展。④合作策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资源需要共建共享”[5]。

【解析】信息流动不归档,到头一场空,信息归档不流动,一场空到头,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类信息资源,在现时和将来都有应用价值,我们应当及时顺流过滤,优化归档提供共享,这样既可保障信息有效性,提高信息可靠性,又可促进信息流动与归档的统一,保障信息资源生长增值和有效共享。

案例:运作机制,把握核心全面均衡,和谐发展

运作机制建设策略:依事物发展内在规律顺势而为,立足全局,围绕技术、管理、应用和保障等方面,搭建运作机制全局框架,在均衡各方基础上把握核心内容,抓应用中的关键节点。如技术上核准账户标识、约定角色分类等;管理上分配相应权限,控制资源生成、流向和归档等;应用上正确操作、业务流程执行到位等;制度上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奖励机制等。

【解析】常态应用技术必然会增强技术与需求的双向融合,基于班级源自课堂只用于教学的班班通,应当走出教室应用于学校的各个方面,在现代管理思想引领下,遵循客观事物内在规律,通过对现有业务流程的再设计重建构,建立健全完善班班通全局运作机制,实现学校业务模式的变革。另一方面,世界永恒运动,业务流程会不断发展,运作机制应当适时更新,我们生活的空间已经被技术所改造,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环境,为适应并生存于这种新环境,不断对业务流程进行生态性改造甚至再造是必须的。

四、 “效果”里的融合是能手:常态有效两相和

《易经・系辞》曰:“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文化底蕴归于“道”,展现文化精神价值;文化功能纳为“器”,呈现文化工具价值;“有道须有器,有器须有道;器不是道,但不离道;道不是器,却在器里”。

有效应用研究的是技术整合于课程,是以课程为中心的技术课程化,常态应用研究的是课程整合于技术,是以技术为中心的课程技术化,“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整合的作用应该是双向的,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仅会引起学科课程的组织机构、形式和内容、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的整体变革,而且同样也应该引起信息技术在应用层面、技术层面以及研究层面的重新建构与发展”[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历史使命,无疑就是建构新型的信息化课程文化”[7],因而,我们说班班通常态化有效应用“实质是建构信息文化背景里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8],这是“道”。

从研究哲学看,需要研究“常态化下的应用有效度”和“有效度下的应用常态化”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常态化下的应用有效度是动态的,是跟生产力发展、科技水平提高、民众文化结构以及生活环境相匹配的,如:人机交互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但常态化运用会淡化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弱化教学相长的交流顿悟体验;学习控制权的转移开始时确实导致了某些学生求知的盲目,但常态化使用能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0多年前都认为“用电脑来打字”是浪费,而今天却不然等等;有效度下的应用常态化需要变通,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如:人有模糊灵活处理事务的本性,而技术强调目标精准、流程规范,常态被整合于精密流程中的人会有问题,甚至人性异化,人的懈怠或抗拒会使有效度难于得到保证。如何破解两难呢?“应用哲学平衡论”认为,“矛盾统一体中的双方都有首先趋向自身平衡的本性,事物发展的方向总是趋向综合的、最佳的动态平衡”,“解决技术对人的奴役的根本途径在于技术和人与精神的融合,创造新的秩序、范式与文化”[9],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人的需求”内环境,融入“人的精神”,创建一种技术、人、精神三者互融的平衡形态,这个平衡的把握,既要在一堂课中,也要在一个阶段或者一门课程教学中,甚至要在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中进行,为获取满意的应用有效度,在不同应用阶段应有着不同的使用频度。常态化有效应用是常态和有效之间平衡适度的体现,标志着课程技术化与技术课程化的阶段统一,它呈现了融合的平衡性,这是“器”。

“当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与教育一起成为学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时候,就真正实现了技术的融合,达到技术进入教育中的最高境界――消融”,“当技术应用渐趋广泛,逐步出现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所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时,它就会成为一种文化”[10]。从这意义上来说,获得了这种常态化有效应用的效果,并以此为核心实现了班班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就是“道器合拍”。

案例:教学策略,常态与有效两相和,平衡适度

“教学策略”属于“器”,包括教的策略和学的策略,是现阶段技术课程化和课程技术化的一种动态平衡形态。从课程角度看,它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实现某一教或学的目标,根据学习者内在需求及认知特点、过程,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而形成的教(学)案;从技术角度看,它是指教或者学的内容展开、信息呈现、过程控制、模式选择、反馈评价以及人机交互等策略集成的组策略。

通过对10种班班通环境模式应用的研究[11],我们发现各种模式形态在“消融”过程中,都具有显著的“继承、借鉴、整合、超越”的发展特点,期间形成的“教学策略”都具有特定的模式特征,目前我校的“教学策略”呈现方式是一份完整教(学)案加上一个以数字化信息为内核的配套资源包,它既反映师生在班班通现阶段模式形态下,适应技术和掌握技术规则的水平,也反映该模式形态下学校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缩影。

【解析】“教学策略”是教师把握班班通使用频度和应用有效度的显性,是一定阶段“常态化下的有效度”和“有效度下的常态化”的平衡统一,是一种阶段性平衡之境,当班班通某种模式形态下“教学策略”极大丰富之时,就是该种模式形态消失之时,老去新来如此直至班班通形态的最终消失,如同电灯、电话“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一样。我们关注“形的向上提升”,也关注“形的向下落实”,向往班班通常态化有效应用的“道器不离、道器合拍”,最终融合沉淀为文化。

五、 结语

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优势互补逐渐靠近,探寻结合点并产生有效关联的,没有主客体之分犹如熔化那样逐步融成一体的过程,通过两者双向作用,促进信息化教育形态的生成,并经不断地动态平衡、形态更新与生态发展,最终形成信息化教育文化。融合具有双向性、渐进性、生态性和平衡性,起始于人的需求,伴随于人所赖以生存的文化。

参考文献:

[1][11]中央电化教育馆. 班班通综合解决方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

[2]DELL网站.领先的系统管理和部署应用方案-Dell KACE?[DB/QL].http:///cn/products /overview, 2013-10-06.

[3]胡安安,黄丽华,凌鸿.基于文化视角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3):98-104.

[4]余胜泉,赵兴龙.基于信息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J].中国电化教育,2009,(8):33-40.

[5]倪正辉.浅谈乡镇联校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79-81.

[6]张际平,高丹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层面实质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7):8-14.

[7][8]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及基本原理[J].教育研究,2002,(10):36-41.

篇8

一、工作目标

全面加强城区道路扬尘整治、餐饮油烟整治、VOCS污染整治,及各类工地建筑渣土运输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坚决遏制大气污染,为确保完成全县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领导组织

此行动方案成立专项工作专班,组长由同志担任,同志为常务副组长,同志为副组长,组员、、、,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同志担任。同时,为推进工作落实,强化督导检查特成立专项督导组,由同志负责,成员、。

三、工作时限

时间:2020年4月20日-2020年5月31日。

四、管控区域。

示范区的整治范围为主城区。

五、管控措施及责任分工

(一)道路扬尘整治。

(1)开展集中清洗行动。4月26日前集中现有的冲洗、洗扫车辆对示范区严管区主次干道的快、慢车道、便道和小街巷开展“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的集中清洗行动。

(责任科室:环卫大队责任人:)

(2)道路清洗作业常态化。集中清洗行动结束后,要坚持对扬尘严重、受污染路段开展常态化清洗作业。对所有施工工地路段进行管控,对运输车辆较多的工地,要安排力量重点保障,抢扫、抢洗,确保路面干净。雨天应及时开展“借雨洗城”作业。

(责任科室:环卫大队执法大队责任人:)

(3)保证道路清扫保洁质量。示范区严管区主次道路清扫保洁质量通过集中治理和常态化作业,应实现“双五双十”标准,即:主次干道每平米积土含量不超过5克,废弃物滞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支路、小街巷每平米积土含量不超过10克,废弃物滞留时间不超过10分钟,达到“道牙无尘,路无杂物,设施整洁,路见本色”。

(责任科室:环卫大队责任人:)

(4)开展道路雾炮作业。优良天气时,雾炮车应围绕示范区严管区周边道路不间断进行雾炮喷雾作业,严控二次扬尘。当PM10>150微克/立方米或中度以上污染天气,接受空保专家组应急调度进行作业,当环境空气湿度<100%和>60%时,应停止雾炮作业。

(责任科室:环卫大队责任人:)

(二)餐饮油烟整治。

(1)对示范区内依法清理取缔餐饮门店占道经营,杜绝店外炒菜做饭或无净化设施排放油烟等各类行为。(责任科队:执法大队责任人:)

(2)严格杜绝露天烧烤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取缔。做到城区无违规露天烧烤冒烟行为。(责任科队:执法大队责任人:)

(三)VOCs污染整治。

(1)VOCs工序实行错时作业。示范区内严禁在上午9时-下午19时之间进行室外喷涂、电气焊作业;

(2)敏感点周边VOCs单位退出搬迁。空气站点周边500米范围内,表面喷涂、电焊等产生VOCs的门店全部退出、外迁。

(责任科队:执法大队责任人:)

(四)扬尘治理专项行动。

1.城市道路扬尘治理。城区道路网格化保洁严格落实“双五双十”和“六无六净”标准。坚持常态化“机扫+人扫”规范作业情况,加大机扫车辆投入,按时按任务次数作业。每周对重点路段进行“深层次”冲洗,采取“双车并排冲洗+人工刷洗+湿扫收尾”的人机结合方式。

(责任科室:环卫大队责任人:、)

2.拆迁工程扬尘治理。拆除前要搭建围挡,制定详细施工和垃圾建筑垃圾清运计划。加强运输车辆管理,确保车辆冲洗干净,不带泥上路、确保车辆苫盖完全,运输过程中不产生扬尘、确保车辆规范清运,严禁私拉乱倒。

(责任科队:执法大队责任人:)

3.运输车辆扬尘治理。渣土运输车辆“四必查一停运”执行到位,各检查站执法检查到位。运输车辆装载物不得超过车厢挡板高度,并采取完全密闭措施,防止物料遗撒、滴漏或者扬散。车辆必须经过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作业场所,并保持车体整洁。渣土运输车辆全部加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和行驶记录仪,并保持号牌清晰。对未取得渣土运输证的而从事渣土运输的“黑车”移交至相关责任部门进行严厉查处、顶格处罚。

(责任科队:执法大队责任人:)

4.市政施工扬尘治理。实施路面挖掘、切割、破碎等作业时采取洒水、喷雾等防尘措施,绿化施工过程产生的种植土、弃土、余土等,工程位于主要路段的是否立即清运,位于一般路段的当天清运。种植行道树,所挖树穴四十八小时内不能栽植的,对种植土和树穴采取遮盖、洒水等防尘措施。

(责任科队:执法大队责任人:)

六、实施步骤

(一)排查整治阶段(4月20日-4月30日)。各相关科室按照本方案工作要求对问题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要建立问题清单、整治清单、责任清单、成效清单,明确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和网格监管人。4月底前,各责任科室要完成整改问题数90%以上,取得明显效果,确保各类整治问题无反弹。

(二)攻坚整治阶段(5月1日-5月20日)。各相关科室对剩余10%的不能立行立改的攻坚问题,必须在5月19前完成整改,局市容科、办公室要明确专人盯办,倒排工期、明确时间表,确保整改效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巩固提升阶段(5月21日-5月31日)。对排查整治成效进行全面“回头看”,补短板、强弱项,巩固深化排查整治成管能力,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同时,由局督导组组织开展专项集中检查,对重视不够、排查不全、整改不力、敷衍应付,攻坚效果不明显的有关网格监管人员,由局督导组提出问责建议,开展追责问责。

七、保障措施

篇9

从我校几年的实践看,课程实施经历了一个探路摸索和实践研究的磨砺过程。我们的认识也经历了由模糊到清晰到明确的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学校的教师面对“综合实践活动上什么?怎么上?谁来上?”等一系列问题也很困惑。基于以上这种情况,我们学校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背景、理念、活动实施等作了专题解读,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每月组织一次沙龙活动,定期交流学习心得等。通过学习,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提升了对该课程的认识。几年来,我校通过不断探索,不懈努力,已基本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规范实施,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健全制度,评价导航

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必备的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由于未列入高考、中考的评价体系,仅靠领导的良知、教师的责任感是不行的,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几年来,我校为保证课程的落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与实施质量。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落实职责

组长由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由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活动方案的落实,研究管理和评价措施,指导开展活动等。教导处主要负责课程实施与管理、师资配备、学业评价等工作,教研室主要负责课题研究与指导工作,教研组主要负责课程的开发与规划、活动指导等。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既分工又合作。

2.严格课程管理,监查措施到位

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排入课程表,要求教师必须按课程表上足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任何学科不得挤占挪用,并落实日常的巡课制度及推门听课制度,督促教师认真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评价制度引导,激励机制到位

学校在教师考评标准中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们需承担的任务、完成标准、考核的形式,还为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修订了《教师岗位目标考核条例》。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情况纳入教师日常考评范围。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方案设计、活动组织实施情况、活动效果等任何一项评优,均予以单项奖励;

(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中规定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指导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期末教学质量考评提一个等级作为奖励。

(3)将日常巡课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情况列入教师落实省颁课程情况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二、打造师资,研讨引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必要条件。而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未形成多学科结合的稳定的教师队伍。二是大多数教师素质难以适应该课程实施的要求。我校根据学校的师资情况,立足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1.请进来——专家引领

几年来,我们先后邀请省教育学院的邹开煌教授、福州教育学院教研员吴笺老师、福清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陈丽静老师到校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专题讲座,培训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

2.走出去——外出学习

我校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到开展该门课程较好的学校参观学习,努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水平,使广大教师更加明确这门课程相关的理论背景、活动实施注意事项等。在外出学习中,学习他人的先进实施经验,不断提高我校教师活动指导水平和资源开发水平。

3.课题引路——提升水平

为更好地进行课程研究、实施,我校先后承担福清市、福州市、福建省、教育部等多个课题研究,从理论上引领教师深入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深入探究,深入实践,探索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课程实施策略等。学校张金星校长、林平副校长、何雅云主任以及课题组组长薛常标教师带领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工作,统一认识,建立课题档案;学习探讨与课题实验相关的案例和理论;并迅速组织学校骨干教师成立课题组织机构,细化研究进程,制定研究措施。课题组每周一下午第一节召开课题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们学习《课题实施方案》,讨论对课题的看法,集思广益,在每周一的“课题沙龙”上汇报上周开展活动的情况,本周准备开展的活动,还重点提出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题组组织大家共同讨论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共同进步。课题组加强课改资源的梳理,经过踏踏实实的课题研究,实验教师各方面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三、开发资源,挖掘拓展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承载着独特的教育功能。要完成和实现课程要求的目标需要系统资源支持。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课程那样有现成的教材作为其活动开展的内容。这就涉及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

1.开发校内资源

校内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

(1)设计学生调查问卷,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现有的场所、设施设备等资源,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确定活动主题。

(2)学期初同年级组的教师一起商量、确定可供开展活动的学科内容,实现学科间内容的整合,开发出学生感兴趣,易操作、有实效的活动主题。

(3)有选择地与少先队活动进行一些整合。

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传统节日结合起来(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我们学校少先队每年都组织红领巾义卖活动,将义卖款捐给红领巾手拉手单位——江阴师东小学及学校贫困生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小组将这个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结合起来,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并且自主付诸实施。每次的“红领巾义卖会”从活动的筹备到活动的结束,历经两个月,学生从活动前期的调查、收集、访问、策划、制作、广告设计等活动,到活动中期的买卖、交换活动,以及活动后期总结与收获等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劳动艰辛。在买卖过程中,学会诚信待人,培养学生的经济、消费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小组合作中增强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实质性锻炼与提高。因此,“红领巾义卖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小主人。“红领巾义卖会”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已经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

2.开发家庭资源

家庭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1)利用期初的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综合实践活动,让家长了解这门课程,争取广大家长的支持,为孩子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

(2)邀请家长以办讲座、组织和指导活动的形式参与学生的活动,和家长保持联系。

(3)让学生参与家中的各种活动,如烹饪、种植花草、布置居室及其他家务活动。

3.开发社区资源

(1)发挥活动基地的作用

我校利用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天生林艺园,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基地活动。基地活动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基地立足本地,挖掘本地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实施培训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认识、热爱家乡的文化历史,从而认识热爱民族的历史和传统。

(2)发挥社区的作用

篇10

为全面推进商贸领域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有力提升商贸领域文明程度,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百货商场(超市)、酒店餐饮、加油站、再生资源等行业为重点,通过实施为期一年半左右的商贸领域“创城”四大行动,努力实现商贸领域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为今年顺利通过省文明县考核验收和明年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做好基础工作。

二、专项行动

1.百货商场环境秩序优化行动。规范百货商场、超市的经营行为,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在显著位置公示投诉处理流程,做好单用途预付卡管理工作,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切实营造安全放心的经营环境。确保商场市场公共消防设施功能完好,消防通道畅通,消防安全制度健全。引导百货商场、超市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标语或公益广告,在显著位置张贴“禁烟标志”,电梯设置“先出后进”等文明提示语。注重培养营业员的文明素养,提倡员工讲普通话和文明用语,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牵头单位:xx

配合单位:xx

牵头领导:xx

牵头科室:xx

行动时间:xx年9月-10月

2.文明餐桌专项行动。由县商务局负责统一制作文明就餐提示牌,由县市场监管局、所属乡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协助指导餐饮企业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和餐桌上,常年设有文明就餐提示牌。强化餐饮店管理,做到卫生整洁、“门前三包”、证照齐全、消毒规范。通过开展文明餐桌行动,确定一批活动开展良好,活动效应显著的餐饮企业做为街道(乡镇)文明餐桌示范店,进一步提升餐饮业服务水平、经营特色和文化品位。

牵头单位:xx

配合单位:xx

牵头领导:xx

牵头科室:xx

行动时间:xx年11月-12月

3.再生资源行业规范行动。规范再生资源交易市场运营和管理,使回收企业规范化合法化经营。加强再生资源智能回收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再生资源回收便民利民,美化社区环境。

牵头单位:xx

配合单位:xx

牵头领导:xx

牵头科室:xx

行动时间:xx

年1月-2月

4.加油站服务提升行动。在加油站内张贴文明服务口号和文明创建标语;开展员工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倡导服务过程中文明用语、礼貌沟通,创造和谐温馨的服务氛围;全方位加强站内环境卫生,营造舒适的消费经营环境。

牵头单位:xx

配合单位:xx

牵头领导:xx

牵头科室:xx

行动时间:xx年3月-4月

三、实施步骤

“创城”商贸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1.第一阶段:制定工作方案(xx年8月)

对照省文明县创建测评体系中商贸领域的具体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将具体创建考核要求形成专项行动落到实处,各专项行动责任到科室、措施到位。全面落实对标创建任务,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2.第二阶段:开展专项行动(xx年9月-

xx年4月)

按照既定的“创城”目标任务,分为文明餐桌行动、加油站提升改造、百货商场服务提质、经营环境与秩序提升、再生资源行业规范、商贸企业公益宣传扩面等六个专项行动,做到创建工作不间断,力度不减弱,把专项治理和长效管理、当前工作与长远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巩固提升创建成果。

3.第三阶段:常态长效阶段(xx年5月-11月)

加强和改进商贸领域文明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创城”工作的新规律、新办法,立足常态长效,防止回潮反弹,切实提升管理常态化、制度化水平。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根据“创城”工作职责,建立商务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各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将“创城”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项工作由主要领导亲自督导。制定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商贸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落实好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确保各项行动有序开展。